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陌上桑》教案设计

《陌上桑》教案设计

《陌上桑》教案设计
《陌上桑》教案设计

《陌上桑》教案设计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3、学习本文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及用排比、夸张、对比等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

4、课内外衔接,对学生读、写、听、说、画、演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重点:

1、学习并运用本文多种刻画人物的方法。

2、概括人物的性格及领会本文的主旨。

三、教学难点:课本剧的创作及演出。

四、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行解决课文的生字、词,扫除文字障碍。并试着结合书下注释及古文资料翻译课文。

2、根据课本情节,让导演(语文科代表)写课本剧,并组织十名同

学演出课本剧,课外编排,老师适当给予指导。

五、授课时数:一课时

六、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引起回忆

在初中语文课上,同学们读过哪些民歌?

明确:《木兰诗》是叙事的;《敕勒歌》是写景的。中国古代民歌源远流长,各个历史时期都有许多出于劳动人民之口的民歌。这些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多方面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思想、情绪和愿望,揭示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通过它可以“观世俗,知厚薄”,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面貌的可靠材料。

2、入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东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它有两首,课文本名叫《日出东南隅》,另一首是《秋胡行》。

3、点一名学生朗读自读提示最后一句,了解本文主题。

4、释题:陌上桑:陌,田间小路;陌上,泛指田野。桑:名词活用为动词,采桑。题意即:在田野采桑。

(二)[听]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下这首诗的内容,师放录音,同学们在听录音时认真感受字的读音及朗诵的节奏。

(三)点两名学生翻译课文(抽查预习情况),师适当纠正错误。

(四)[议]师用幻灯片展示所提问题,再分析课文。

1、课文情节可分几部分?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内容,并分别用三个字概括突出罗敷美的哪一方面。

明确:情节可分两部分,写罗敷采桑和拒诱两个事件,第一部分突出了罗敷容貌美(外表),第二部分突出她人格美(心灵)。

2、结合课后习题一,课文是通过哪些修辞方法和写作手法来表现罗敷美貌的?

明确:修辞方法是排比和夸张,写作手法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除此之外,书上还采用了映衬的手法来刻画罗敷的美貌。如:美好景物的渲染、烘托;精美器物的陪衬;美丽服饰的衬托。同学们今后写作文也应多用点修辞方法及写作技巧。

3、罗敷是怎样战胜使君的?

明确:无耻的使君依仗权势劝诱罗敷。罗敷针锋相对,以夸耀丈夫权势胜过使君揶揄压倒对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4、罗敷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明确:外表与内心兼美。她机智勇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具有反抗强暴的精神。

5、请小结课文写作特色,可参照课后习题(两点)。

学生讨论3分钟后,师问生答并订正,板书。(可用幻灯片显示)

(五)[读]男生齐读第一段,女生齐读第二段,全班齐读第三段。

(六)[练]老师拿出请美术老师为本课内容画的画,与书上内容有些出入。请学生合上书本回忆课文并抢答指出画上错误。

明确:1、摸胡须的应是行者而不是锄者;2、谦卑问话的应是小吏而不是盛气凌人的使君;3、应是五匹马拉车而不是一匹马;4、罗敷应带耳环而画中没有。主要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及检查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延伸迁移:口头练习作文

(课文)罗敷的美丽形象具有一种朦胧美,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下面请同学们把你们想出来的罗敷的具体形象说出来,看感觉如何。

提示:主要对她的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皮肤、身段等进行写实描绘。老师可点作文好、中等、差的三位同学作代表,看实写描绘的效果。师可适当加以点评。

(八)师小结:

(1)罗敷既有“闭月羞花之貌”,又有“沉鱼落雁之容”。经你们这一如实描绘倒显得罗敷是个普通美女。可见,文贵含蓄,以虚衬实的写人的美,给人更大的想象空间,具有一种朦胧美。不同的人心目中

可想象出不同的罗敷。希望同学们今后作文应学习这种写作技巧,语言不必太直白,应含蓄。写人也不必一一勾画出来,可采用映衬烘托、虚实结合的写法。

(2)补充文学知识,写在摘抄本上。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与古代哪四大美女有关?

明确:闭月(貂蝉)、羞花(杨玉环)、沉鱼(西施)、落雁(王昭君)。

(九)课本剧演出

为巩固所学的戏剧知识,培养同学们的综合能力。下面请欣赏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演的独幕剧《陌上桑》。

(十)布置作业:背诵这首诗歌

(十一)附板书设计

陌上桑

东汉乐府民歌

(在田野上采桑)

一、(1)采桑--容貌美(外表)写作特色:

美好景物的渲染、烘托

排比精美器物的陪衬→正面描写语言清新、活泼、乐观

夸张美丽服饰的衬托与幽默、俏皮

(修辞)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反应→侧面描写

(写作手法)

二、(2-3)拒诱--人格美(心灵)

(2)太守轻薄调戏:凭借权势、觊觎美色、丑恶嘴脸

(3)罗敷严词拒绝:机智勇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具有反抗强暴的精神(性格)

封志莉

[《陌上桑》教案设计]

《陌上桑》教案

陌上桑 教学目的 1.掌握汉乐府的基本常识 2 .学习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了解主人公罗敷的形象。 导入:上个学期我们学过一篇北朝民歌《木兰诗》,是一首乐府民歌,讲述了一个女子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乐府诗《陌上桑》,它的主人公同也样是一位女性,让我们一起来看这是怎样一位女子。 一、析题及乐府知识 《陌上桑》是乐府诗题,陌,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南北方向的叫“阡”),泛指道路。“陌上桑”可理解为“小路边上的桑林”。但是,这首诗写的主要对象却不是桑林,而是采桑的姑娘。 本文是一首乐府诗。这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的名称。乐指音乐,府是官署。乐府作为掌管音乐的机关,始建于秦代,到汉武帝时规模扩大,乐府的任务是制定乐谱、训练乐工、搜集歌辞、整理配乐并演唱。后来所配的乐谱都失传了,只保留下了歌词,人们就把乐府歌辞称作乐府,这样乐府的含义就由音乐机关的名称演变为一种新的诗体的名称。 二、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正音正字 隅yú笼系.xì倭.wǒ堕髻.jì缃绮.qǐ髭.须zī帩qiào 共载.zài不fǒu 骊.lí 2、学生自由读,参看书下注释理解文意 第一段重点字词:隅好捋但坐 补充:日出东南 ..隅:太阳在东方升起。东南隅,指东方,东南,偏义复词,偏在“东”( 东方) ,“南”字无实义 秦氏有好.女:好,美,指女子容貌美丽 自.名.为罗敷:自,自己;名,名词作动词,取名,起名 喜.蚕桑:喜爱养蚕采桑。喜,喜爱。蚕,桑,都是名词用作动词,译作养蚕、采桑 下.担捋髭须:放下 第二段重点词:踟蹰遣姝颇谢宁可一何 颇.:稍稍 使君自.有妇:本来 第三段重点词:从殊 白马从.骊驹:从,使跟从,可译为带领 趋:①步,行走②小步快走 居上头:在前列。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专城居:住进独掌一城的太守府。专:独占。专城居:独占一城作官。 为人洁白皙:为人,指人的外貌长相 三、熟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概括:罗敷到小路边采桑叶,太守垂涎罗敷的美貌,向她提出无耻请求,被罗敷严辞拒绝并斥责。 四、研读第一段 1.文章主角姓秦名罗敷,你如何理解“好女”一词?

《陌上桑》公开课教案教学教材

《陌上桑》公开课教 案

教学的课题:陌上桑汉乐府时间:2017年___月 ___日 知识与能力:乐府诗、理解诗中“罗敷”这个人物形象。了解这首 诗侧面描写、对比夸张的手法。了解乐府民歌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朗读---合作 理解罗敷人物形象--- 探究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特点 情态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的启迪和感悟。 教学的重点: 1.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对比、夸张 2.背诵 教学的难点:理解罗敷人物形象。 课时的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汉乐府及《陌上桑》 二. 1.乐府: “乐府”原是汉代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乐”指音乐,“府”指官署。它的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的诗歌。由此得以流传的乐章、歌词就叫“乐府诗”,简称“乐府”。 2.汉乐府的叙事方法:叙事方法\抒情方法.。著名的《乐府诗集》中有《木兰诗》,还有《孔雀东南飞》。 3.特色 汉乐府多属民间歌辞,语言朴实自然,回旋反复,形象鲜明,音调和谐,文字活泼,保持了口语的真面目,有音无义的字也一并保留。另一特色,是叙事诗的逐步发展,描写深刻,叙事详尽,情节较完整,人物形象较具体生动,并出现符合人物性格的对白,以及用对白推动情节。 汉乐府诗句长短不一,二至八言都有,以五言句式为主,形式自由变化,参差错落,不拘一格。有句式整齐的齐言诗,也有错综参差的杂言诗。篇幅长短均有,最长的达三百五十余句,短的则仅数句。汉乐府押韵灵活,有句句押韵,有隔句押韵,也有隔两句、三句押韵的。

4.示题陌上桑:田间采桑。陌,指田间小路,陌上,泛指田野。 二.范读此诗整体感知诗歌 叙事诗。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这首诗叙述了采桑少妇罗敷女严词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歌颂了女主人公的机智幽默反抗强暴的精神,带有喜剧色彩。 三.字词练 陌(mò)隅(yú)敷(fū)系(jì)倭(wō)堕(duò)髻 (jì)缃(xiāng)绮(qǐ)襦(rú)捋(lǚ)髭(zī)著(zhuó) 帩(qiào)踟(chí)蹰(chú)姝(shū)宁(nìng)载(zài)不(fǒu)骑(jì)婿(xù)骊(lí)系(jì)马尾络(luò)皙(xī)鬑(lián)盈(yíng)冉(rǎn)趋(qū) 四:古文字词 1.课下注释 ⑴上桑:陌:田间的路。桑:桑林。 ⑵东南隅:指东方偏南。隅,方位、角落。中国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 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 ⑶喜蚕桑:喜欢采桑。喜,有的本子作“善”(善于、擅长)。蚕桑: 采桑养蚕 ⑷青丝为笼系:用黑色的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笼,篮子。系,络绳(缠 绕篮子的绳子)。 ⑸笼钩:一种工具。采桑用来钩桑枝,行时用来挑竹筐。 ⑹倭堕髻:即堕马髻,发髻偏在一边,呈坠落状。倭堕,叠韵字。 ⑺缃绮: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织品。襦:短袄 ⑻捋:抚摸。髭:嘴唇上方的胡须。须:下巴上长的胡须。 ⑼著:戴。帩头:帩头,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 ⑽少年:古义(10-20岁)男 ⑾但:只是。坐:因为,由于。 ⑿使君:汉代对太守、刺史的通称。 ⒀姝:美女。 ⒁颇:稍微。 ⒂谢:问,告。 ⒃宁可:愿意。 ⒄不:通假字,通“否”音也为“否”的音。

九年级语文上册《陌上桑》教学设计鲁教版五四制

《陌上桑》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是古代文学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读诗,不但可以借助诗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还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诗中形象的意境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因此,课堂上我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预习,查阅有关《陌上桑》的资料;课堂上展开多边活动,学生自学,学生质疑,学生展开讨论,师生协调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知识反复读这首民歌。2.通过咀嚼民歌的语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3.掌握“汉乐府”常识。(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汉乐府”常识的了解和语言文字的品味,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2.通过对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一定的想象能力。3.通过诗歌的诵读,培养提高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赞美我国古代劳动妇女对封建官吏的卑劣可耻行为的憎恨。2.通过领会诗歌的语言,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2、学习诗中运用种种写作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教学难点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教学方法】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味民歌的语言特点。讨论点拨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1、“同学们,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景,人人喜爱,美女人人欣赏,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都是谁吗?”(西施、貂婵、王昭君、杨贵妃) “今天,老师也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位古代美女,她有着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她的名字叫――罗敷。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段有关美女罗敷的故事。”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陌上桑》。 2、乐府及《乐府诗集》简介: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的诗歌。这些诗,一般都配乐歌唱。《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最突出的特点是刚健清新、质朴自然、文辞优美。有两个成语:“沉鱼落雁”和“闭月羞花”,都是形容女子的美丽无比的。 3、古人写美女的手法:烘云托月法,又叫绿叶扶花。“绿叶点缀花更艳,淡月掩映月愈明。”红花再好,也要绿叶扶持。俗语说:“马上看将军,花间看美人。”骏马与花枝,是对将军与美人的烘托。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写杨贵妃的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是用“六宫粉黛”、“三千佳丽”作陪衬,烘托出杨玉环超凡脱俗、不同凡响的美。二、解题。《陌上桑》又名《艳歌罗敷行》,是东汉时代一首著名的乐府民歌。⒉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正音。这首民歌刻画了秦罗敷这一形象,她美丽、善于劳动,言辞锋利,对于不轨之徒敢于斗争,且善于斗争,人民通过她的口说出了他们的愿望和要求。三、朗读全诗,注意字音和节奏。1.教师范读课文,正音正字陌(mò)隅(yú)敷(fū)笼系(xì)倭(wō)堕(duò)髻(jì)缃(xiāng)绮(qǐ)襦(rú)捋(lǚ)髭(zī)著(zhuó)帩(qiào)踟(chí)蹰(chú)姝(shū)宁(nìng)载(zài)不(fǒu)骑(jì)婿(xù)骊(lí)系(jì)马尾络(luò)皙(xī)鬑(lián)盈(yíng)冉(rǎn)趋(qū) 2. 解释下面字词的含义:陌:田间的路。读mò。名:名词用作动词,叫做。青:黑色。系:动词用作名词,络绳。缃:杏黄色。著:通“着”,戴。读zhuó。但:只。几何:多(大)。颇:副词,稍微。东方:方位名词用作省略了的动词“来”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从东方。致:表达。骊:纯黑的马。趋:小步快走。坐:通“座”,座位。盈盈:轻轻地。冉冉:从容地。公府、府中:都指太守府。宁可:何可,“宁”就是“何”,就是“可”,同义复用,意思是“是不是可以”。 3 . 辨音①著zhù著名zhu ó著头②不bù不当fǒu宁可共

陌上桑教案

课题:《陌上桑》 学习目标: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熟读课文感受主人公罗敷不畏强暴、坚贞不屈、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2、学习本文使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以及排 比、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 教学重点: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2.感受主人公罗敷不畏强暴、坚贞不屈、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使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点拨法。(合作、展示) 教学流程: 一、导入和明确学习目标。 1激情引趣: “同学们,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么,同学们,我国古代有四大美女西施、貂婵、王昭君、杨贵妃,他们都有着令人惊艳的美貌,今天,老师也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位古代美女,她有着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她的名字叫――罗敷。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陌上桑》。 2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熟读课文感受主人公罗敷不畏强暴、坚

贞不屈、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2)学习本文使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以及排比、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 二、检验、展示预习 1组长检查并公示导学案完成。 2带领小组成员明确【知识巩固】部分答案。 【知识巩固】夯实基础知识,我的知识我梳理 (一)作家作品: 《陌上桑》又名《艳歌罗敷行》,是东汉时代一首著名的乐府民歌。 乐府,原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配上乐曲,由歌妓演唱,供统治阶级娱乐。 因为乐府以前搜集、整理、保存了很多诗歌,后来就把这些诗歌也叫“汉乐府”或“乐府诗”。这样,乐府便从音乐机关的名称变为诗歌体裁的名称了。 (二)背景简介: 这是一首在东汉时期民间广为流传的诗歌,诗中的故事带有浓厚的传说性。过去有人对诗里的故事做过猜测,认为:《陌上桑》讲的是赵王的家令王仁妻子罗敷的事。罗敷出门采桑被赵王看见,赵王想把她霸占为妾,于是罗敷作《陌上桑L以表明自己的态度,制止了赵

陌上桑 教学设计

陌上桑教学设计 河北乐亭县王滩镇初级中学赵桂荣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知识反复读这首民歌。2.通过咀嚼民歌的语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掌握“汉乐府”常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汉乐府”常识的了解和语言文字的品味,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2.通过对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一定的想象能力。 3.通过诗歌的诵读,培养提高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赞美我国古代劳动妇女对封建官吏的卑劣可耻行为的憎恨。 2.通过领会诗歌的语言,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感情。 二、学法引导 诵读品味、点拨引导。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通过反复吟咏,领会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美韵律和意境,并做到通畅地背诵诗歌,为加深体会诗歌感情内容提供可靠的基础。 四、课时安排 l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反复朗读,从朗读中欣赏罗敷的美,憎恨官吏的丑。 2.学生自学.老师质疑点拨。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学生掌握一定的汉乐府的常识。 2.反复诵读,课堂上能够背诵。 (二)整体感知 这首民歌刻画了秦罗敷这一形象,她美丽、善于劳动,言辞锋利,对于不轨之徒敢于斗 争,且善于斗争,人民通过她的口说出了他们的愿望和要求。(三)教学过程 1.介绍“汉乐府”的文学常识 “汉乐府”原来是指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这个官署相当庞大,成帝时“女乐近千人”。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 2.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正音。 出示投影片。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东南隅yú倭堕髻wōduò襦rú下担捊髭须lǚzi 脱帽著峭头zhuóqiào 踟蹰chíchú谁家姝shū骊驹lí缃绮qǐ鬑lián 3.学生对照注释,弄懂课文意思。 4.分析课文。 全诗在内容上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段:交代故事所发生的地点、季节以及女主人公的姓名、年龄、服饰等等,并通过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瞩目显示女主人公秦罗敷的美,为下文使君求同载作了导引。 第二段:写使君为罗敷的美貌所惊,不怀好意地询问她的姓名、年龄,最后图穷匕首见,露出狰狞面目,罗敷义正辞严地给予斥责拒绝。 第三段:则通过罗敷的夸夫,使使君相形见绌,自感形秽。 5.讨论书后练习题。 (1)作品是怎样表现罗敷美貌的? 讨论后,老师点拨,在表现罗敷的美丽时作者不从正面写罗敷的

《陌上桑》公开课教案

教学的课题:陌上桑汉乐府时间:2017年___月___日 知识与能力:乐府诗、理解诗中“罗敷”这个人物形象。了解这首 诗侧面描写、对比夸张的手法。了解乐府民歌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朗读---合作 理解罗敷人物形象--- 探究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特点 情态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的启迪和感悟。 教学的重点: 1.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对比、夸张 2.背诵 教学的难点:理解罗敷人物形象。 课时的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汉乐府及《陌上桑》 1.乐府: “乐府”原是汉代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乐”指音乐,“府”指官署。它的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的诗歌。由此得以流传的乐章、歌词就叫“乐府诗”,简称“乐府”。 2.汉乐府的叙事方法:叙事方法\抒情方法.。著名的《乐府诗集》中有《木兰诗》,还有《孔雀东南飞》。 3.特色 汉乐府多属民间歌辞,语言朴实自然,回旋反复,形象鲜明,音调和谐,文字活泼,保持了口语的真面目,有音无义的字也一并保留。另一特色,是叙事诗的逐步发展,描写深刻,叙事详尽,情节较完整,人物形象较具体生动,并出现符合人物性格的对白,以及用对白推动情节。 汉乐府诗句长短不一,二至八言都有,以五言句式为主,形式自由变化,参差错落,不拘一格。有句式整齐的齐言诗,也有错综参差的杂言诗。篇幅长短均有,最长的达三百五十余句,短的则仅数句。汉乐府押韵灵活,有句句押韵,有隔句押韵,也有隔两句、三句押韵的。 4.示题陌上桑:田间采桑。陌,指田间小路,陌上,泛指田野。 二.范读此诗整体感知诗歌 叙事诗。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这首诗叙述了采桑少妇罗敷女严词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歌颂了女主人公的机智幽默反抗强暴的精神,带有喜剧色彩。

29《陌上桑》教案

29陌上桑 教学目标 1.熟悉诗歌内容,能复述课文所叙述的故事。 2.学习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理解主人公罗敷忠贞不贰、机智勇敢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诗歌内容,能复述课文所叙述的故事。 学习诗中用种种修辞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 难点:学习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反复朗诵法、讨论探究法 课时安排 1.5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东南隅.yú倭堕..髻w6 duò襦.rú下担捊髭..须lǚ zī 脱帽著峭..头zhuó qiào 踟蹰..chí chú 谁家姝.shū 骊.驹lí缃绮.qǐ 鬑.lián 2.查字典,参照课文注释,理解文意。 二、导入 乐府及《乐府诗集》简介: 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的诗歌。这些诗,一般都配乐歌唱。《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多方面反映社会风貌。有描述征人思乡的痛苦,暴露战争罪恶的;有鞭挞封建婚姻制度,讴歌男女爱情的;有披露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敲骨吸髓欺压百姓的。这些诗,都有较深的思想意义。在艺术创作上,乐府诗格律比较自由,杂言、五言、七言兼而有之,其余有些是不用韵的。叙事性强。最突出的特点是刚健清新、质朴自然、文辞优美。 三、教师范读课文 四、词语解释 1.请学生翻译第一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陌]方位、角落。 [好女] 美女。 [善]有的本子作“喜”。 [青丝] 青色的丝绳。

九年级语文:陌上桑(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九年级语文:陌上桑(教案设计)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九年级语文:陌上桑(教案设计) 教学建议 一、段落结构 这首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全诗分为三段。 第一段,写罗敷的美貌,劳动人民为之倾慕。 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美色,向罗敷提出无理要求。 第三段,写罗敷拒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 二、思想内容 这首民歌写一个美丽的采桑女子机智拒绝太守无理要求的故事:美丽的秦罗敷如同耀眼的太阳出现在城南,牢牢地吸引住了众人的目光;过路的太守垂涎罗敷的美貌,贸然上前求爱,被罗敷一口回绝,接着她通过夸耀自己的丈夫嘲笑了太守的不自量。通过这个故事,揭露封建上层统治者的荒淫无耻,并表示出对他们的鄙视。

三、罗敷形象的简析 罗敷是一位美丽的古代劳动妇女。从诗的第一节写她的美貌可知。诗一开始,就为读者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美丽姑娘的形象,使人能产生丰富的想象,想象她也将是心灵纯美的品德高尚的人。在第2节里,她面对使君这个权势赫赫的无耻之徒的侮辱性的要求,毫不畏缩,断然拒绝,并且严词斥责,辛辣嘲讽。她不仅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第3节里,罗敷从官位、权势、富贵、气度诸方面极力夸耀自己的丈夫,这是罗敷面对那个欲以权势来攫取自己做玩物的使君所采取的一种斗争策略。她采用这种斗争策略,从气势上有力地压倒了地方,并且巧妙地保护了自己。 四、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 写罗敷的美丽一是为了塑造一个鲜明、突出、动人的人物形象,二是与下文使君形成对比。写罗敷的美丽采用的主要是侧面描写的方法,有美好景物的渲染,有精美器物的陪衬,有美丽服饰的描绘,有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倾慕。诗中的侧面描写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运用了夸张、排比的手法,极大的美化了主人公,使罗敷

陌上桑教学设计

《陌上桑》教学设计 周德明 学习目标: 1、熟悉诗歌内容,复述故事情节。 2、掌握文中“隅、谢、但、坐、居、姝、一何”等重要词语。 3、学会客观正确评价人物。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步骤设计: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反复朗诵课文,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读通文句,不懂的与同学讨论或标记出来,课堂提出解决。 2、思考:1)文章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准备复述故事) 2)罗敷是怎样一个女子? 课堂学习活动: 1、检查自学情况。(PPT出示以下题目) (1)判断正误。《陌上桑》和《木兰诗》一样,都选自《乐府诗集》,作者是宋代郭茂倩。()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日出东南隅.()但坐观 ...罗敷() 自名.为罗敷()使君谢.罗敷() 使君一何 ..愚()夫婿居.上头() (3)复述故事。(指一名学生复述) 2、朗诵课文。听朗读录音,分组读,齐读。 3、质疑、释疑。 学生自由提问,其他学生解答,老师最后归纳。 4、分组讨论---全班交流。问题: (1)罗敷美不美?从何看出? 在讨论交流和点拨中理清第一段内容,并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的写人方法。 正面描写:用具精美打扮高贵侧面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 (2)如何理解和评价罗敷和使君这两个人物? 罗敷:美丽非凡机智善辩不慕权贵勇敢无畏 使君:举止轻浮荒淫无耻 启发学生发散思考,从不同角度理解评价人物。启发:从全文喜剧格调看,太守的出现就为了表现他的无耻吗?(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安排使君的出现,可能也是为了进一步表现罗敷的美丽非凡和机智勇敢) (3)从现代人眼光看,罗敷对使君的自述中可谓破绽百出,你看出几个?(见《教参》P460) 5、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评价人物要客观。 6、齐读全文。 7、练习与作业:练习册

七年级语文上册《陌上桑》教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谈骨气》这篇课文吗?孟子给“有骨气”下的定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对,我们今天又要认识一个“有骨气”的人,还是一位美丽的女子。 二、听录音(也可由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解决生字难字。 三、学生自由诵读课文 要求:结合注释体会句意,注意停顿和节奏。 四、讨论交流 1.提问:诗歌是怎样表现罗敷的美貌的? 明解: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正面描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侧面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2.提问:罗敷是否只具有外表美? 明确:罗敷不光外表美,心灵更美。 罗敷坚拒使君调戏,表现出她坚贞不屈、勇于斗争的高贵品质。 罗敷以夸耀自己的丈夫,使欺弱怕强的使君无从下手,充分表现出罗敷的沉着和机警聪慧。 3.提问:诗歌是怎样刻画使君的形象的? 明确:使君是一个荒淫无耻的封建官僚。诗歌先是写他停留着不走,继而打听年龄,最后竟提出“共载”,步步深入地暴露出使君的肮脏灵魂。 4。提问:刚才我们对使君的评价是一种传统的评价,你对使君的行为有什么新的看法吗? 明确:这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指责使君,鞭挞他的荒淫无耻。其实,换二个角度来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使君的行为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是观点要合理,并做到有理有据。 五、课堂练习 学生充分展开想像,描绘罗敷“置词”后的情景。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展开想像,增补一些情节,将这首诗改写一个故事。(《初中语文第六册教案》人教社延边教育出版社)

陌上桑教学设计

《陌上桑》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体味罗敷的美好形象。 2、学习罗敷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让学生深切感受罗敷的优秀品质,并使学习“罗敷的优秀品质”能落到实处。 教学手段: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导”为辅,学生“议”为主:导→议→结→练 教学思路: 1、本篇是自读课文,且字面意思浅显易懂。因此, 不需要在字词音义上花太多的时间,而应在朗读文 章的基础上感受罗敷的形象。 2、为了更好地学习罗敷的优秀品质,应注重引导 学生结合自身或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展开思考和 讨论,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生 观。 教学步骤:

一、入题: 1.引导学生简诵《木兰诗》中的语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由木兰的形象(代父从军、慷慨为国的巾帼英雄)引出本课的罗敷(中国古代美好 的女性)。 3. 二、读文: 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据课文中的注解)2.朗读课文(要求:注意字音和朗读节奏) A、自由读 B、分组比赛,各小组评议。 3.教师小结。 4. 三、析文(教师适当点拨) 1.问:罗敷具有哪些优势?又表现在文中的哪些语句上? (学生分小组思考、讨论。) 明确:A、外表美

B、内在美(心灵美):机智勇敢、不畏 强权、敢于斗争、对爱忠贞 2.分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方法刻画罗敷形象的好处。 A、方法:出示明星画幅,经过引导分析,再 与文中描写罗敷的语句相对比,引导学生理解侧面烘托对于描写人物的好处。 B、小结: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往往能 比正面描写更能给人以丰富的想像,更能加深读者的印象。 四、拓展(教师导,学生议) 1.导:罗敷的身上美貌与勇敢同在,勤劳与机智共存,这种女性,在现在的社会还有 吗?请结合自身或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来 谈谈你的看法。 2.议:分组讨论。 要求:每组选定一种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作简要分析。

陌上桑教学案附答案3

《陌上桑》教学案附答案(3) 《陌上桑》教学案附答案 文章来自:爱师网 陌上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认识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学习本文正面、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以及排比、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朗读、复述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主人公罗敷不畏强暴、坚贞不屈、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 2.学习诗中运用种种写作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 【教学难点】 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味民歌的语言特点。讨论点拨法。 课时2【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景,人人喜爱,美女人人欣赏,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都是谁吗?”

“今天,老师也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位古代美女,她有着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她的名字叫――罗敷。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段有关美女罗敷的故事。”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陌上桑》。 二、教材分析及背景解题 本文是一首乐府诗。这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乐府,原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来就称这一类诗歌为“乐府”。 《陌上桑》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多方面反映社会风貌。有描述征人思乡的痛苦,暴露战争罪恶的;有鞭挞封建婚姻制度,讴歌男女爱情的;有披露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敲骨吸髓欺压百姓的。这些诗,都有较深的思想意义。在艺术创作上,乐府诗格律比较自由,杂言、五言、七言兼而有之,其余有些是不用韵的。叙事性强。最突出的特点是刚健清新、质朴自然、文辞优美。 三、诗歌诵读 1、教师范读全诗,并提出要求: 标画出自己读不准的生字词。 诗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形象?其中主要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 2、疏通生字词 3、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语音准确,节奏分明,读出感情。 四、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段路层次 这首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全诗采用喜剧手法揭露统治阶级荒淫无耻,同时塑造了一位坚贞美丽的农家女子形象。 全诗分为三段。 第一段,写罗敷的美貌,劳动人民为之倾慕。

《陌上桑》知识要点及同步练习_教案教学设计

《陌上桑》知识要点及同步练习【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隅:角落。 明月珠:一种特别大的宝珠。 捋:手握东西,顺着移动。 髭:嘴唇上的胡子。 但坐:只因为。但,只,只是。坐,因为。 踟蹰:徘徊不前。 宁可:愿意,同意。 东方:指丈夫做官的地方。 千余骑:形容丈夫的随从众多。 居上头:在前列。这里的意思是地位高,受人重视。 大夫:指高级文官。 为人:指人的身材相貌或性格特征。 盈盈:形容举止从容舒缓的样子。下文“冉冉”义同。 殊:不一般,这里是人才出众的意思。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乐府诗集》 “乐府”这一名称起源甚早,但是作为官府的一个专职收集民间杂歌谣辞的附属机构,当是自汉武帝时起。延传至今,曲调当然已经不知所闻了,但歌词却流传下来,便是如今所谓的“乐

府诗”。 “汉乐府”主要收集的是两汉时期的民间歌谣,现存的五六十首汉乐府民歌,大多数都是五言体的,其文辞都比较成熟,应该属于东汉时期采集的民间歌谣,然后又经过文人的修饰和整理,比如《上山采蘼芜》、《陌上桑》、《孤儿行》之类的。也有一些杂体诗,四言、五言、七言不等,比如《东门行》、《西门行》、《孤儿行》等等。也有几首西汉时收集的民间谣曲,如《战城南》,以为是汉武帝时的歌谣。有些诗辞由于演唱上的缘故,在诗结尾处加了类似于敦煌曲子词中衬字的句子,比如《临高台》最后一句“收中吾”,完全没有意义,只是增加了演唱时的韵味。 汉乐府诗的艺术表现手法也非常卓越,它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往往是通过人物的对话行动来表现,而不仅是单纯的作平板的叙述。其语言生动朴质,简洁有力,往往三两句话就能塑造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明胡应麟称其为“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矢口成言,绝无文饰,故浑朴真至,独擅古今”。同时在人物的描述方面,也能运用各种修饰方法,令观者拍案叫绝。比如《陌上桑》中对罗敷美貌的描述,在《孤儿行》中对孤儿悲惨生活的描述等。 我国诗歌一贯以来就是抒情诗多于叙事诗,个人的舒怀多于对现实的描绘。汉乐府开了现实主义的先河,所流传下来的汉乐府诗中,表现的内容非常广博,是对现实社会的真实反映,具有高度的现实性。其中《孔雀东南飞》便是一篇杰出的长篇叙事诗,它结构严谨,人物形象鲜明,千载之下,依然感动着它的每一个读者。其他短篇叙事诗有《孤儿行》、《陌上桑》、《东门行》、《十

九年级语文:《陌上桑》教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九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陌上桑》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导入 1.乐府及《乐府诗集》简介: 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的诗歌。这些诗,一般都配乐歌唱。《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多方面反映社会风貌。有描述征人思乡的痛苦,暴露战争罪恶的;有鞭挞封建婚姻制度,沤歌男女爱情的;有披露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敲骨吸髓欺压百姓的。这些诗,都有较深的思想意义。在艺术创作上,乐府诗格律比较自由,杂言、五言、七言兼而有之,其余有些是不用韵的。叙事性强。最突出的特点是刚健清新、质朴自然、文辞优美。 2.关于《陌上桑》,可以让学生收集,再适当补充。 这是一首在东汉时期民间广为流传的诗歌,诗中的故事带有浓厚的传说性。过去有人对

诗里的故事做过猜测,认为:《陌上桑》讲的是赵王的家令王仁妻子罗敷的事。罗敷出门采桑被赵王看见,赵王想把她霸占为妾,于是罗敷作《陌上桑》以表明自己的态度,制止了赵王的卑劣行为。 还有人认为《陌上桑》和“秋胡行’中的故事有关。秋胡的故事最早见于刘向的《烈女传》这个故事是说:有一个叫秋胡的人,娶妻五日便出外做官,五年后才回家。路上,见到一个漂亮的女子在采桑。下车对她说:“力田不如运丰年,力桑不如见国卿。便要娶她为妻,女子不从。秋胡来到家里,母亲引他见其妻,正是路遇的采桑女。妻子见秋胡是个负心人,便含恨投河而死。 这两则故事跟《陌上桑》有什么关系,现已很难考证。今天我们读这首诗,应当把它当作一篇文艺作品来看诗,欣赏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欣赏女主人公罗敷美丽、聪明、勇敢、忠贞,蔑视权贵的形象。 二、正课 1.朗读课文,注意语音准确,节奏分明,读出感情。 2.请学生翻译第二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陌]方位、角落。 [好女] 美女。

《陌上桑》教学设计

《陌上桑》教案 教学设想 这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诗中歌吟了一个美丽的女子罗敷坚拒太守调戏的故事。学习这首年代久远的古代民歌,要注意把握句子的层次和节奏,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不但文人写诗,就连民间也创作了许多诗歌。汉朝的时候,设立了一个叫“乐府”的机构到民间去收集诗歌呢!这个机构收集了许多民歌精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陌上桑》就是其中的一首。 二、解题 1.汉乐府:关于汉乐府:汉代从汉武帝开始设立了一个专门掌管音乐的机构,叫乐府。朝廷典礼所用的乐章主要由文人创作。在普通场合演唱的歌词,主要是从各地搜集来的民歌。这些乐章歌词统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为“乐府”。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是收罗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总集。 三、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全诗 要求:(1)标画生字词。出示投影。 注意以下生字词: 隅敷襦捋髭峭姝骊踟蹰 (2)诗中主要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 主要刻画了罗敷的形象,使君的形象也着墨较多。 讨论,交流后明确。 3、结合注释,理解课文。 四、学生品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诗歌中,罗敷的身份是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罗敷的身份:罗敷是一个善劳动、爱劳动的青年劳动女性。 从以下诗句可以看出:“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2、诗歌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叙述了一个太守调戏陌上采桑女而遭到严词拒绝的故事。 3、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作品是怎样表现罗敷美貌的? 主要写了罗敷容貌的美丽。 1)写罗敷采桑工具精美“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衬托了罗敷之美。 2)写罗敷服饰的华美“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借服饰描写罗敷的外貌美。 3)写众人为罗敷的容貌美所倾倒,借助他人的反应,从侧面写出罗敷的美。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陌上桑》教案鲁教版

20. 陌上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认识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学习本文正面、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以及排比、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朗读、复述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主人公罗敷不畏强暴、坚贞不屈、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2.学习诗中运用种种写作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 教学难点: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味民歌的语言特点。 讨论点拨法: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师生互动,探究本文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写作特色。 生生互动法:由于诗的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因此可通过学生自学了解故事情节,通过学生讨论,总结罗敷的形象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选取材料制作成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材分析: 《陌上桑》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多方面反映社会风貌。有描述征人思乡的痛苦,暴露战争罪恶的;有鞭挞封建婚姻制度,讴歌男女爱情的;有披露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敲骨吸髓欺压百姓的。这些诗,都有较深的思想意义。在艺术创作上,乐府诗格律比较自由,杂言、五言、七言兼而有之,其余有些是不用韵的。叙事性强。最突出的特点是刚健清新、质朴自然、文辞优美。《陌上桑》是一首在东汉时期民间广为流传的诗歌,诗中的故事带有浓厚的传说性。过去有人对诗里的故事做过猜测,认为:《陌上桑》讲的是赵王的家令王仁妻子罗敷的事。还有人认为《陌上桑》和“秋胡行”中的故事有关。现在学习这首诗,应当把它当作一篇文艺作品来看待,欣赏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欣赏女主人公罗敷美丽、聪明、勇敢、忠贞,蔑视权贵的形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过 程 “同学们,俗话说:‘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美景,人人喜爱,由学生感

陌上桑_教案教学设计_3

陌上桑 教学建议一、段落结构这首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全诗分为三段。第一段,写罗敷的美貌,劳动人民为之倾慕。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美色,向罗敷提出无理要求。第三段,写罗敷拒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二、思想内容这首民歌写一个美丽的采桑女子机智拒绝太守无理要求的故事:美丽的秦罗敷如同耀眼的太阳出现在城南,牢牢地吸引住了众人的目光;过路的太守垂涎罗敷的美貌,贸然上前求爱,被罗敷一口回绝,接着她通过夸耀自己的丈夫嘲笑了太守的不自量。通过这个故事,揭露封建上层统治者的荒淫无耻,并表示出对他们的鄙视。三、罗敷形象的简析罗敷是一位美丽的古代劳动妇女。从诗的第一节写她的美貌可知。诗一开始,就为读者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美丽姑娘的形象,使人能产生丰富的想象,想象她也将是心灵纯美的品德高尚的人。在第2节里,她面对使君这个权势赫赫的无耻之徒的侮辱性的要求,毫不畏缩,断然拒绝,并且严词斥责,辛辣嘲讽。她不仅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第3节里,罗敷从官位、权势、富贵、气度诸方面极力夸耀自己的丈夫,这是罗敷面对那个欲以权势来攫取自己做玩物的使君所采取的一种斗争策略。她采用这种斗争策略,从气势上有力地压倒了地方,并且巧妙地保护了自己。四、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写罗敷的美丽一是为了塑造一个鲜明、突出、动人的人物形象,二是与下文使君形成对比。写罗敷的美丽采用

的主要是侧面描写的方法,有美好景物的渲染,有精美器物的陪衬,有美丽服饰的描绘,有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倾慕。诗中的侧面描写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运用了夸张、排比的手法,极大的美化了主人公,使罗敷的形象鲜明、突出。五、修辞方法诗篇在采桑事件中运用排比、夸张修辞方法和侧面描写方法,描写出了罗敷的美丽的形象。先写罗敷采桑用具的美好、发型的美观、耳环和珍贵、衣着的美丽,衬托出她容貌的美丽;再写不同年龄、不同身分的人看到罗敷都忘却了正做的事,以致“来归相怨怒”,表现出罗敷的巨大吸引力量,进一步从侧面烘托出了她容貌的美丽。这样,一个光彩照人的青年劳动女性的形象,鲜明地树立在读者面前了。六、艺术特色①构思巧妙、故事完整的五言叙事诗。本诗写美丽的采桑女子秦罗敷不畏权势,机智拒绝太守无理要求的故事。故事以被侮辱者的胜利而结束,从而把一个在一般情况下本应是悲剧的故事,变为一个喜剧故事。全诗三层。第一层先以华美的词藻对罗敷的美丽做铺叙性的正面描写,再以夸张手法写众人看到罗敷后的失态反应,从侧面烘托罗敷的美,并由此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戏剧气氛,为太守的出场作了铺垫。第二层写罗敷拒绝太守的无理要求,几乎全用对话写成。太守与罗敷之间本有一段距离,对话虽紧相承接,其实有小吏在中间奔走传话,具有戏剧表演般的效果。第三层写罗敷夸夫。在夸夫中处处暗含着与太守的对比和对太守的讥讽。从罗敷扬眉吐气、越夸越高兴的语气中,可以知道她已镇住了太守,至于太守听后的扫兴之态,就留给读者去想象吧。所以本诗虽嘎然而止,却余意绵绵。②高超的侧面描写和对话描

语文教案-陌上桑_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陌上桑 教学建议一、段落结构这首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全诗分为三段。第一段,写罗敷的美貌,劳动人民为之倾慕。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美色,向罗敷提出无理要求。第三段,写罗敷拒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二、思想内容这首民歌写一个美丽的采桑女子机智拒绝太守无理要求的故事:美丽的秦罗敷如同耀眼的太阳出现在城南,牢牢地吸引住了众人的目光;过路的太守垂涎罗敷的美貌,贸然上前求爱,被罗敷一口回绝,接着她通过夸耀自己的丈夫嘲笑了太守的不自量。通过这个故事,揭露封建上层统治者的荒淫无耻,并表示出对他们的鄙视。三、罗敷形象的简析罗敷是一位美丽的古代劳动妇女。从诗的第一节写她的美貌可知。诗一开始,就为读者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美丽姑娘的形象,使人能产生丰富的想象,想象她也将是心灵纯美的品德高尚的人。在第2节里,她面对使君这个权势赫赫的无耻之徒的侮辱性的要求,毫不畏缩,断然拒绝,并且严词斥责,辛辣嘲讽。她不仅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第3节里,罗敷从官位、权势、富贵、气度诸方面极力夸耀自己的丈夫,这是罗敷面对那个欲以权势来攫取自己做玩物的使君所采取的一种斗争策略。她采用这种斗争策略,从气势上有力地压倒了地方,并且巧妙地保护了自己。四、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写罗敷的美丽一是为了塑造一个鲜明、突出、动人的人物形象,二是与下文使君形成对比。写罗敷的美丽采用的

主要是侧面描写的方法,有美好景物的渲染,有精美器物的陪衬,有美丽服饰的描绘,有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倾慕。诗中的侧面描写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运用了夸张、排比的手法,极大的美化了主人公,使罗敷的形象鲜明、突出。五、修辞方法诗篇在采桑事件中运用排比、夸张修辞方法和侧面描写方法,描写出了罗敷的美丽的形象。先写罗敷采桑用具的美好、发型的美观、耳环和珍贵、衣着的美丽,衬托出她容貌的美丽;再写不同年龄、不同身分的人看到罗敷都忘却了正做的事,以致“来归相怨怒”,表现出罗敷的巨大吸引力量,进一步从侧面烘托出了她容貌的美丽。这样,一个光彩照人的青年劳动女性的形象,鲜明地树立在读者面前了。六、艺术特色①构思巧妙、故事完整的五言叙事诗。本诗写美丽的采桑女子秦罗敷不畏权势,机智拒绝太守无理要求的故事。故事以被侮辱者的胜利而结束,从而把一个在一般情况下本应是悲剧的故事,变为一个喜剧故事。全诗三层。第一层先以华美的词藻对罗敷的美丽做铺叙性的正面描写,再以夸张手法写众人看到罗敷后的失态反应,从侧面烘托罗敷的美,并由此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戏剧气氛,为太守的出场作了铺垫。第二层写罗敷拒绝太守的无理要求,几乎全用对话写成。太守与罗敷之间本有一段距离,对话虽紧相承接,其实有小吏在中间奔走传话,具有戏剧表演般的效果。第三层写罗敷夸夫。在夸夫中处处暗含着与太守的对比和对太守的讥讽。从罗敷扬眉吐气、越夸越高兴的语气中,可以知道她已镇住了太守,至于太守听后的扫兴之态,就留给读者去想象吧。所以本诗虽嘎然而止,却余意绵绵。②高超的侧面描写和对话描写。第

陌上桑(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陌上桑(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一陌上桑 汉乐府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知识反复 读这首民歌。 2.通过咀嚼民歌的语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掌握“汉乐府”常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汉乐府”常识的了解和语言文字的品味,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2.通过对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一定的想象能力。 3.通过诗歌的诵读,培养提高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赞美我国古代劳 动妇女对封建官吏的卑劣可耻行为的憎恨。 2.通过领会诗歌的语言,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感情。 教学重点: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 2)学习诗中用种种修辞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

教学难点:1)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 2)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关键:1.通过对“汉乐府”常识的了解和语言文 字的品味,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2.学习诗中用种种 修辞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点拨引导。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具:多媒体 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隅敷笼系倭堕髻缃绮襦捋髭须 踟蹰妹宁可千余骑鬑鬑骊著帩头 2,查字典,参照课文注释,理解文意。 二、导入: 1.乐府及《乐府诗集》简介: 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的诗歌。这些诗,一般都配乐歌唱。《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