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庙黄金的“黄金十年”

老庙黄金的“黄金十年”

老庙黄金的“黄金十年”
老庙黄金的“黄金十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96175161.html,

老庙黄金的“黄金十年”

作者:吕磊

来源:《中国黄金珠宝》2012年第03期

1991年,一句通俗易记的广告语突然间通过电视传遍了上海大街小巷:“老城隍庙黄金(此时老庙黄金还未注册)带给你好运气”。这句只要5秒钟就播完的广告语,一下子让人们记住了老城隍庙黄金。

广告先行者

虽然已经过去了多年,但老庙黄金总经理陈久对此依然感到自豪,“我们是第一个做电视广告的黄金珠宝店”。他回忆,90年代初的上海,电视频道只有几个,节目也很少,当时自己计划选择价格最低的一个时间段——广告节目的最后5秒钟投放广告,很多人就提出质疑,觉得这个时间段是公认的“垃圾时间”,很多时候广告还没播完就被切入正式节目。不过,但陈久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当时的5秒钟广告每次只要198元,而两年后,这个时间段已经被炒到5000元了,这里面有我们老庙黄金很大的贡献”,陈久得意地说。

直至今天,很多业者都对陈久这个举动推崇备至。90年代初的上海黄金珠宝市场,没有

外企抢市场,老百姓也在争着买。谁的销售渠道多,谁的牌子叫的响,谁就能赢得市场。

老庙的广告效应很快得到了市场的回报。1991年,当陈久大胆地花掉了100万元广告费时,他的销售达到了1亿元。1992年,陈久将广告花费提高到200万元,很巧,销售额正好也达到了2亿元。于是,第三年300万、第四年400万,陈久按照这个比例投放广告,而销售额也十分配合地1个亿1个亿的增长。

就在此时,老城隍庙黄金已经成功注册品牌。1992年,陈久把“老庙黄金”和“老城隍庙黄金”两块牌子同时注册了商标。到了1994年,老城隍庙黄金搬出了老城隍庙大殿,迁至豫园新建的景荣楼,直接挂牌为老庙黄金。

“曲线”发展连锁店

如今,很多人都认为,1991年到2000年这十年,是老庙黄金最为辉煌的时期。先是率先做起了广告推广品牌,随后又在渠道建设上走到了各企业的前列。

还在1992年,老庙黄金就开始“曲线”发展连锁店。陈久回忆道,“因为那时候上海有“一

个品牌不得有两个店”的限制,但我们又发觉农村市场十分巨大,于是我就通过合资的方式在郊区发展连锁店。

七七之际谈真正的黄金十年

七七之际谈真正的黄金十年 今天是七七,在纪念全民抗战的时候,有的网友又提出了黄金十年对抗战的贡献,仿佛是九一八到七七之间蒋不抵抗是因为为了黄金十年聚集力量。这里觉得有必要谈谈真正的黄金十年。 1927-1937,是蒋介石在大陆执政比较稳定的时期,后来有人称之为“黄金十年”。有人称,这十年正好是世界资本主义大萧条的十年,而中国经济却年增长5%到7%,而且夺回了关税自主权的大部分,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家因此有实力购买德械师40个(实际完成20多个),为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事实真是如此吗?且不说采办国外军火或者钢铁,中间人获得了高达近30%的回扣,甚至连步枪和子弹帆布子弹袋、干粮袋、水壶、钢盔、军用皮鞋这样并非高科技的武器装备都依赖进口,浪费了大量的资金,首先说,其实北洋军阀时期汉阳兵工厂就造出半自动步枪、清朝时广东人冯如拥有领先世界的飞机制造技术、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中国人并不笨,但是很多东西中国竟然还依赖进口,甚至输出矿产和煤炭给日本造出武器,又返回来杀中国人。同时,大量原材料的出口,换来外汇,却购买了大量奢侈品供权贵消费,好钢没用到刀刃上。 而同期,苏联则引进了美国的成套钢铁、化学、拖拉机汽车等工业,自己建立了机械和航空等工业,工业取得快速发展。而所谓国民政府引进的德械师,其实除了重炮和坦克中国造不了,其他都可以完全国产化,没必要购买。而重炮,北洋军阀时期就造得了,山西的兵工厂能造中型火炮和汤姆枪,中央兵工厂反而造不了,还需进口或者由美国援助。北洋军阀的巩县兵工厂可以造汤姆枪,四川一个仅有几千人的小军阀罗泽洲竟然都能造出德式冲锋枪,堂堂的中央兵工厂却不能制造,抗战后期要靠美国援助。而北洋军阀时期汉阳钢铁厂年产5万吨钢铁,到了黄金十年反而连一吨铁都炼不出。黄金十年间,反而是军阀刘湘和阎锡山的钢铁厂炼出钢铁,中央控制下的钢铁厂反而每况愈下,为什么?买有回扣,个人捞好处,自己造没有好处。 有的人说,黄金十年战乱不断,因此不能和50年代相比。其实,黄金十年,真正和红军发生大规模作战的,只有南方八省的山区地带,离工业中心上海武汉都还远,而且战乱的四川反而建设了钢铁厂和兵工厂等重型工业。而且,真正和红军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只有从1931年到1934年间的五次反围剿。而建国十年,前有朝鲜战争,后有三年灾害,后有中印战争,中有一江山岛、大规模剿匪、入缅作战等,军事负担不比黄金十年时期轻。 有的人说,正因为和红军作战,才使中央人财物力被消耗。实际上,十年中真正出动五十万以上兵力的战争,仅仅有第五次反围剿一战是和红军打的。而其他的蒋桂战争、蒋冯战争、中原大战、第二次北伐、两广事变等战争,都是和新旧军阀之间的战争,目的还是抢地盘,出动兵力动辄几十万上百万,而当时的红军最多时也不过才20几万,控制地盘几十个县,人口700多万,经济和军事实力不如任何一省军阀。而蒋介石还趁着追红军的机会,拿下了湖南、贵州、四川、云南、湖北、陕西、甘肃等省的行政权,为抗日做了准备,从这点上说,红军长

中国造纸业“黄金十年”发展变化分析

中国造纸业“黄金十年”发展变化分析 发布: 2010-9-03 | 作者: 董文海 | 来源: 《中华纸业》 21世纪的“00年代”,是值得纪念和回顾的十年,对中国造纸业来说,更是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2000年,中国造纸业的年产量为3050万吨,居世界第三;2009年,中国造纸业年产量达到8640万吨,十年翻了近两番,已成为世界造纸第一生产大国。10年间,现代造纸工业在它的发源地重新迸发出青春活力,中国造纸业解决了生产不能满足市需求的难题,摆脱了高档纸品依赖进口的局面,在与世界造纸业巨头的全球化竞争中快速成长壮大,成为令世界瞩目的造纸大国。本文以权威数据为基础,解读分析2000年至2009年我国造纸工业10年间的发展,以及中国十大造纸企业的变迁。 一、茁壮成长,中国造纸业全面升级 在北美和欧洲产销增长缓慢的同时,亚洲地区快速上升,特别是中国,已成为引领全球造纸工业发展的“发动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造纸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造纸产量上,从2000年的3050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近8640万吨,增加了1.8倍,平均年增长率超过10%。 据造纸协会2000年实际统计,当时我国1万多家造纸企业中,年产量在10万吨以上的只有32家,3~10万吨有100家,1万吨以下的企业还有5320家。在国家开始整治造纸工业污染问题后,近年开始关闭大量万吨以下的小厂。为了改变造纸落后的局面,国

家又多次从政策层面上把造纸行业作为支持技术改造的重点行业之一,才使我国造纸行业中的骨干企业具有一定的经济规模和具有一定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也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大型造纸企业从国外引进了近百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迅速提高了中国纸业的装备水平,使得企业具备生产高品质纸张的能力。当然,开放中,也迅速成长起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大型龙头企业(集团),如玖龙、金东、晨鸣、华泰、太阳等一大批企业脱颖而出,成为中国造纸企业中的中坚力量。这些企业在产业规模、装备水平、产品质量等方面都是行业的佼佼者。也是在这种开放的大环境下,我国纸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至2009年,造纸企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数已降到3700余家。且造纸业占工业总产值已超过2%。这些数字增长变化的背后是造纸行业的产业规模、装备水平、产品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另外,近年来,造纸业的清洁生产技术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特别是造纸化学品的发展、大型高速纸机的引进和开发,木浆和废纸利用率的提升,都大大降低了造纸用水量和污染物排放。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造纸废水治理技术已相当成熟,水污染治理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据统计,我国造纸产量从2000年的3050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近8640万吨,增加了2.8倍,而COD排放量从当时的203万吨下降到129万吨左右,下降了近60%,特别是近年来新建和改建一大批现代化制浆造纸工厂,技术装备新,管理好和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环保治理,企业的废水及排放COD指标都大大低于国家标准,甚至超过世界水平。

抗战十大谣言之民国军工“黄金十年”

抗战十大谣言之民国军工“黄金十年”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艰苦抗战,中国终于取得胜利。然而这一段岁月中的人与事,却在后人的转述中逐步走样。在日本投降69周年之际,观察者网特地推出“抗战十大谣言”系列,以正视听。之前已刊发《抗日战争十大谣言之“名将”张灵甫》、《抗日战争十大谣言之孙立人活埋日军》、《抗战十大谣言:起底“钓鱼帖”》、《抗战十大谣言之委员长卫队》、《抗日战争十大谣言之八路军大规模种鸦片》、《抗战十大谣言之共产党只牺牲1位将军》与《抗战十大谣言之“飞虎队”神话》。】近年来,有这样一种说法在“国粉”圈中广为流行:“民国的‘黄金十年’间,中国工业实力迅速进步,为八年抗战打下了坚实基础。”还有的说:“抗战中,国军多次研制飞机和多种轻武器、火炮,抗战后还研制了喷气式战斗机,还研究过原子弹。其军工科技研究方面不比‘1949年后’差……”此外,一篇网络热贴《民国留给‘新中国’真的是一穷二白吗?》(此文的用心从其标题引号位置可见一斑)也被广为转发。该文称,现行教科书里称“洋钉、洋火、洋灰”之类说法都是“谎言”,民国早已“研制出火柴、铁钉和水泥”,而且还能“制造万吨轮”。作者最后问道:“试问新中国成立60多年了,有多少在世界领先的科技能压倒欧美和日本?上海新楼倒掉的时候,1910年代马牌水泥建造的上海邮政总局迄今不倒,这是为什么?”——换句话来说,此文作者认为“水泥、铁钉和火柴、万吨轮”就是“压倒欧美和日本的世界领先的科技”,认为施工质量正常的钢筋水泥建筑应该和偷工减料的“豆腐渣工程”比寿命。 不过光是从这个角度来辩驳的话,实在不必单独成文。我们这个系列文章,不仅仅是要辟谣,更希望能带读者细读历史,不要被片面的“真相”引入歧途。金庸借韦小宝之口说他造谣的秘诀是“九句真话里夹一句假话”,上述谣言制造者更高明一些,他们说的全都是“真话”,只是隐去了那些他们不希望别人了解的东西罢了。 国民政府1947年制造的“蜂鸟”乙型直升机,几乎没有实用价值“黄金十年”忘了钢

假想和偏见的“黄金十年”——读《新政革命与日本:中国,1898-1912》

假想和偏见的“黄金十年” ——读《新政革命与日本:中国,1898-1912》 这是一本有着显明西方史学思想特点的著作。本书围绕着所谓“黄金十年”的概念而展开,这一运用在近代中日关系的概念为作者首创。本书作者任达,是研究中国和日本现代史的美国专家。作者通过研究认为,1898-1907年中日关系是发展而非想象中的停滞,和谐而非想象中的斗争。这对于许多人来说,确实是非常新颖或奇特怪异的观点。连作者自己在序言中也坦陈,即使是日本学者也没有赞同他的“十年蜜月”的观点(注1)。中国近代史专家袁伟时则认为,“清末新政十年是中日关系的黄金十年”的观点虽然有待商榷,但是从庚子年后中国人留学日本的人数来说,也是有一定的事实依据的。 作者将1898年至1912年日本对晚清新政的作用,采用西方史学“因果关系”式的解释。在分析了日本对晚清新政的作用及其背景时,他首先依据汤玛斯·孔恩关于革命的观点(注2),重新评价了晚清的新政,以为新政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大大超越了原先的初衷,认为在1898至1910年的12年间,晚清的思想和体制的都有着显著的发展,但是离开日本的主动参与,中国的发展进程就会减缓。就像作者在第一章中所说,中日关系在这期间“是如此富有成效和相对的和谐,堪称‘黄金十年’”(本书5页)。作者对于晚清在新政革命中着重倚赖日本的原因,以及日本当时竭力帮助晚清新政的动机,虽然有所陈述,但是没有深刻探究。在诠释了“黄金十年”和“新政革命”两个基本概念之后,作者依次在第二、三章中简要论述1897年和1898年两年间日本鼓励、支持中国人的改革运动,虽然本质目的是为了使中国依赖于日本,但日本表面上着重强调中日两国的相同利益,大肆借助军事策略和非军事策略向中国鼓吹善意的和共同抵制西方侵略的合作愿望。 作者接着从教育和知识传播角度进行论证,进一步研究了中国学生到日本学习的多种动因和他们就读的学校,日本教习和教育顾问来华的原因和状态,以及由日译书籍所带来的文化和思想对晚清变革的意义。关于清末留日运动的缘由,正如张之洞所说,日本与中国的语言文字相近,加之路途近,花费少,从而吸引了大量的留学生。他们进入到日本原有或针对中国人而新办的各类学校,接受系统化的近代科学知识和训练。留日学生在三个方面对晚清时局的发展有着显著意义,大量现代教科书的翻译和编写,全新词汇和概念的引入,以及新型教育的参与和创建。第五章讨论在中国的日本教习和顾问,以及日本人在中国开设的语言、师范等类别学校。日本教习更多地超过早先的西方人在中国从事教育工作,重要原因是晚清对基督教的反感或排斥,对有着传教士身份的西方教师心存疑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西方人在中国展开教育工作,西方的文化和思想就难以直接传播到中国。作者在第六章提及翻译和现代词汇问题。英译书籍在1899年之前占汉译书籍的半壁江山,但是传播和影响都很有限,在1900年之后,日译书籍逐渐成为主流,被广泛地阅读和传播。作者引用汪向荣的话表明,当时国内学校的教科书绝大多数是由日文翻译而来。随着大量来自日本的自然和社会科学书籍的翻译传播,一些崭新的词汇和现代的文化或思想理念进入中国,最终对晚清新政产生间接的影响和作用。 作者在第三编逐次研究日本在晚清教育、军事现代化、警察及监狱系统和律法与宪政改革改革等文教及军政诸多方面的行为,具体和系统地分析论证日本对晚清新政的直接作用。第七章研讨晚清在废除科举后基于“同文”和“体用”的原因,不是学习西方的教育体系,而是学习和模仿日本的教育体系,大量沿袭日本的教育章程和体制,大规模地采用源自日本或留日学生编写的教科书。第八章研讨日本与晚清军事现代化的关系,日本通过派遣军事教官和顾问,培训留学生和军官,把日本军制、条例和操典等军事模式引入中国,开始了晚清军事现代化的进程。第九章研讨晚清依照日本模式建立的新式警察和监狱系统。日本不但在国内为留日学生提供警务训练,还直接在中国主导警察的教育和训练。袁世凯就是由于得到日本顾问的支持,在直隶建立了新的近代警察系统。小河滋次郎等日本顾问帮助制定监狱系统的法律,并且为近代性质的监狱设计蓝图。作者引用林明德的观点,当时所有的监政人员都直接或间接地受过日式教育。日本对晚清警政的影响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在日本顾问的帮助下,清朝的法律修订馆新编了民法、商法和刑法等,这些法律很大程度上仿照了日本的同类法律。日本在晚清宪政改革问题上倾注力量,清政府为了

未来10年是中国建筑装饰行业黄金十年

未来十年是中国建筑装饰产业黄金十年 对中国建筑装饰产业而言,过去的十年,可以说是黄金十年。行业产值由2003年的0.72万亿元提高至2012年的2.63万亿元,年平均复合增速约为17%,远远高于同期GDP增长率。 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持续进行的房地产调控,已引发了人们对建筑装饰产业前景的忧虑,而近期出台的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政策,更加重了这种忧虑。 然而,根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的研究,尽管这些政策都与建筑装饰产业息息相关,但其影响是局部的、有限的,并不会改变建筑装饰产业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 建筑装饰产业持续高速增长的坚实基础是真实而强大的市场需求。需求决定供给。需求是经济增长最根本、最可靠的动力。 新型城镇化将为建筑装饰产业创造巨大的、持续的增量需求。 城市化是所有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巨大的、持续的动力。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都在70%以上。根据官方数据,2002年—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由36.22%提高到了52.57%。但是,大部纳入统计范围的人群仅限于异地就业和租住,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和社保等福利并没有将非户籍常住人口纳入规划和受益范围。真实的城镇化率还不到40%。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突出的问题是两亿多农民工如何市民化。基于户籍限制的住房限购政策,却试图依靠行政力量,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由,控制城市人口的增长,抑制农民工的市民化,实质上就是锁住了城市的大门,同时也锁住了农民在城市里投资消费的通道,逼迫农民工回到农村进行附加值和使用价值极其低廉的消费行为和投资行为。 有迹象表明,李克强总理倡导的新型城镇化的实质在于,通过产业转移和梯次升级,带动新城镇就业并创造税收,使数以亿计的农民真正脱离土地,融入城市,撤掉“农民工”这个不伦不类的帽子,成为地地道道的市民,从而去伪城市化。 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在城市化率快速提升段,建筑业投资额及新建建筑面积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以住宅为例,在城市化率快速提升到基本完成的过程中,户均住宅套数通常从0.80提升到1.10左右,例如,美国为1.27,日本为1.14,而我国城镇家庭户均仅为套数0.89,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与此同时,在人均收入逐渐提高过程中,人们对建筑品质将越来越关注,建筑装饰的平均造价将逐步上升。 根据光大证券的研究,假定城市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最保守的估计,2013—2015年,新增住宅面积分别为92254、94029、95804万平方米;新增公共建筑面积分别为18451、18806、19161万平方米。假定新建住宅毛坯房占比70%、精装修率为30%、装修造价为1000元每平米,公共建筑装修造价1500元每平米,则未来3年,家庭住宅装修新增市场需求量每年至少6500亿元,公共建筑装饰的新增市场需求量每年至少8345亿元。其中,交通设施、高端酒店、城市公共空间、商品住宅精装修等细分领域的市场需求,尤其值得关注。 城市轨道交通将为装饰产来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2012年度,全国有35个城市在建设轨道交通线路,建设线路82条22段,建设里程总计达2016公里,建设车站1388座,估算完成总

中日关系黄金十年蜜月期

关于“黄金十年”的再思考 摘要:提到近代中日关系,中日两国人民尤其是中国人民很难用积极的词汇来形容那个时代的中日关系,日本政府的态度也导致了至今中日之间也是问题与摩擦不断。但是,在近年的中国学界,关于近代中日关系的“黄金十年”这样一个说法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所谓的“近代中日关系的‘黄金十年’”是美国历史学家任达站在一个中立的角度,通过对当时大量史料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不可谓不新颖独特,让人们对于近代的中日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近代中日关系究竟存不存在所谓的“黄金十年”,存在的依据是什么;如果不存在,那么对于那段中日关系,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概念来概括,讲成为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何谓“黄金十年” 关于“黄金十年”这样一个概念,最先提出的的任达教授,这是没有问题的,他本人在《新政革命与日本——中国,1898到1912》一书中清楚地谈了这个概念的由来:1986年夏天他在《粉碎了的崇高愿望:东亚同文会与中国,1898——1945》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十年蜜月”这一概念。对此,东京大学的平野健一郎教授提出了自己的批评意见,用“十年蜜月”一词是不适当的,因为从当时日本的行为来考虑或者判断的话,完全是对本国利益和安全的关心,用十年蜜月一词就会暗示着中日之间存在着真正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实际上这是与事实不相符的。到了1986年底,任达应时任日本亚洲学会会长薛龙博士的邀请,写出了《被遗忘的黄金十年:日中关系,1898——1907》,“黄金十年”这一概念正式形成,从而也为围绕“黄金十年”这一概念的著作《新政革命与日本——中国,1898到1912》奠定了基础。 任达教授认为,中国在1898年到1910年这十二年间,思想和体制的转化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整个过程中,如果没有日本在每一步都作为中国的样本和积极参与者,这些成就便无法取得。与惯常的想法相反,日本在中国现代化中,扮演了持久的、建设性的而非侵略的角色。不管怎么样,从1898年到1907年。中日关系是如此富有成效地相对和谐,堪称“黄金十年”。[1]7 二、以日为师——“黄金十年”出现的契机 有关“黄金十年”形成的背景,要分成清政府和日本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是清政府,出现的“外交窘境”是重要的原因。甲午战争中,日本这个曾经的学生给老师狠狠的上了一课,整个中国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和耻辱。《马关条约》的签订,割让台湾和辽东半岛,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日本的举动同时也刺激了列强敏感的神经,早就觊觎中国东北的俄国率先发难,联合德、法两国,共同要求日本不得染指辽东半岛,否则将实行武装干涉。日本迫于压力,不得不将嘴边的肥肉吐了出来,另外又向清政府榨取了3000万的赎辽费。 三国干涉还辽之后,清政府大喜过望,不但给俄、法、德三国的数十名外交家颁发了奖章以表彰他们对中国做出的贡献,而且与俄国的关系迅速升温,国内的亲俄浪潮也掀起来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李鸿章与俄国签订的《中俄密约》,通过与俄国的结盟以“共同防御”日本。时人有曰:“慈禧与李鸿章固夙主亲俄,迨经三国索还辽东,内而廷臣,外而疆吏,乃无不以连俄拒日为言矣”。[2]94与此同时,一些知识分子有感于日本经过维新而摆脱落后走向富强,鲜明的提出要以日本明治维新作为中国改革的样本,他们中的典型代表有驻日参赞黄遵宪及著名维新派人士梁启超等、。但在当时他们的意见并未成为主流,无论是掌握大权的中央政府或者是颇有实权的地方督抚,都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赞美中国十年成就的作文!描写中国黄金十年的议论文、散文素材!十六大后中国十年发展成就的作文

十年,历史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间。2002-2012,中共十六大以来的十年,却是不平凡的“黄金十年”。 这十年,中国的改革和探索、中国的发展和前行从未终止懈怠; 这十年,中国的力量和角色、中国的品牌和形象均有新的提升; 这十年,中国在世界的位置、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回首十年,总有些经典难忘的瞬间,凝成国人集体的记忆。中国声音,铿锵有力;中国力量,撬动世界;中国品牌,挺立前沿;中国成长,乘风破浪;中国未来,写满希望。 对此,本报为过去的这极不平凡的十年做几篇文章,将散落的零碎节点串联成珠。透过中国的摸索,理清中国的道路;透过中国的前行,析出中国的经验;描绘中国的复杂,映射中国精神。 站在十八大前夕,新时代的隧道口,打开历史的留声机,聆听十六大以来极不平凡的十年,这时,你耳边响起哪些声音? 掷地有声的中国声音,串起了十年的中国记忆,诠释了十年的中国成长,谱写了十年的中国精神,并注定将穿越历史,牢刻在历史的坐标上。 现在,让我们静下心,听。 底气声音中国进步 聆听十年,我们感受中国底气。 “我感觉良好。”2003年10月15日,太空驾“神五”,杨利伟气静神凝,传来一句简单的话。虽寥寥几字,却是对中国科技的检验,对中国探索的褒奖,对中国信心的叠加。9年后的2012年,“神九”载着“奇男神女”对接“天宫”,“蛟龙”下海触摸新的“中国深度”。每进一步,看似寻常,背后却是无声艰辛。 “我们准备好了。”北京奥运前夕,中国如此告诉世界。准备好的,何止是北京,也是精神,也是人民,也是国家。事实证明,举办世界最大赛事,中国能行。“圆梦”奥运不久,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同样验证这一点。 神舟飞船、北京奥运,是中国进步、中国底气的缩影。过去十年,有些进步看得见、听得见: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免除农业税、义务教育免费……有些进步潜形而无声:国民素质提高、国家形象提升…… 铿锵声音中国克难 聆听十年,我们感知中国铿锵。

老庙黄金的“黄金十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96175161.html, 老庙黄金的“黄金十年” 作者:吕磊 来源:《中国黄金珠宝》2012年第03期 1991年,一句通俗易记的广告语突然间通过电视传遍了上海大街小巷:“老城隍庙黄金(此时老庙黄金还未注册)带给你好运气”。这句只要5秒钟就播完的广告语,一下子让人们记住了老城隍庙黄金。 广告先行者 虽然已经过去了多年,但老庙黄金总经理陈久对此依然感到自豪,“我们是第一个做电视广告的黄金珠宝店”。他回忆,90年代初的上海,电视频道只有几个,节目也很少,当时自己计划选择价格最低的一个时间段——广告节目的最后5秒钟投放广告,很多人就提出质疑,觉得这个时间段是公认的“垃圾时间”,很多时候广告还没播完就被切入正式节目。不过,但陈久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当时的5秒钟广告每次只要198元,而两年后,这个时间段已经被炒到5000元了,这里面有我们老庙黄金很大的贡献”,陈久得意地说。 直至今天,很多业者都对陈久这个举动推崇备至。90年代初的上海黄金珠宝市场,没有 外企抢市场,老百姓也在争着买。谁的销售渠道多,谁的牌子叫的响,谁就能赢得市场。 老庙的广告效应很快得到了市场的回报。1991年,当陈久大胆地花掉了100万元广告费时,他的销售达到了1亿元。1992年,陈久将广告花费提高到200万元,很巧,销售额正好也达到了2亿元。于是,第三年300万、第四年400万,陈久按照这个比例投放广告,而销售额也十分配合地1个亿1个亿的增长。 就在此时,老城隍庙黄金已经成功注册品牌。1992年,陈久把“老庙黄金”和“老城隍庙黄金”两块牌子同时注册了商标。到了1994年,老城隍庙黄金搬出了老城隍庙大殿,迁至豫园新建的景荣楼,直接挂牌为老庙黄金。 “曲线”发展连锁店 如今,很多人都认为,1991年到2000年这十年,是老庙黄金最为辉煌的时期。先是率先做起了广告推广品牌,随后又在渠道建设上走到了各企业的前列。 还在1992年,老庙黄金就开始“曲线”发展连锁店。陈久回忆道,“因为那时候上海有“一 个品牌不得有两个店”的限制,但我们又发觉农村市场十分巨大,于是我就通过合资的方式在郊区发展连锁店。

未来十年是中国医药产业的黄金十年

未来十年是中国医药产业的黄金十年。本文从市场、政策、资本和技术是医药产业发展的四个主要影响因素对医疗产业进行分析,预测了医疗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通过案例加以说明。 未来十年是中国医药产业的黄金十年。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产业史研究表明:市场、政策、资本和技术是医药产业发展的四个主要影响因素,我们先从这四个因素来进行分析。 影响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市场 这个市场未来的空间到底有多大?这是我们每次做行业研究时第一位要关注的问题。 分析这一问题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健康问题、消费意识和支付能力。首先我们看健康问题,这决定了未来医药市场的需求容量。如果未来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的话,这个市场就会变得越来越大。其背后的逻辑是中国的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人的疾病主要就集中在老年阶段;另外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不良生活习惯问题等,都导致健康问题越来越多,我们发现有些慢性病,像高血压、糖尿病等,发病比例也越来越高,人数也越来越多。我前期曾 经做过一个跟糖尿病相关的项目,竟然发现中国的糖尿病人有9200万之多,这个数据经过 多次验证,发现是可信的,甚至还有专家说这个数字是保守的。我查阅国外的数据也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像糖尿病这样的慢性病发病比例是不断提高的。未来人的寿命可能会越来越长,但伴随着病症也会越来越多。 第二个角度是消费意识。一个人有了健康问题,但如果他没有消费意识的话,有病不去看,这也构不成市场需求。而消费意识显而易见是在增强,因为人们随着生活水平在提高,会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 第三个角度是支付能力。这一点也很重要,不管是自己支付、家人支付,还是通过保险来支付,这些都构成了需求最终形成的要件。随着人均GDP的不断提高,个人的支付能力在增 强,国家在医疗保障上也在增加投入,保险公司也越来越关注这个领域,这都会提高人们对医疗需求的支付能力。 这三个角度决定了生物医药行业的市场需求势必会越来越大。我们在09年就提出未来十年 是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黄金十年,目前这个行业的增长才刚刚开始。 影响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二:政策 医疗问题是民生问题,对哪一个政府都非常重要,奥巴马上台后也是主抓医改,这是国家稳定的根基,中国也不例外。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是治病救人的,国家基于民生的考虑,会用一些政策对这个行业进行监管和扶持,我将这些政策梳理后,归纳为三类政策:医改政策、产业政策和监管政策。 第一类是医改政策。2009年起,国家推动新医改,在这一过程中大家都能感受到国家对医 疗的投入,医疗保障越来越健全,农民原来没人管,现在有了新农合,社区卫生机构越来越多。同时,国家在投入的同时也出台了很多限制措施,如价格等。 第二类是产业政策。如前一段发布的医药流通产业发展规划、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等,这些政策会在不同角度刺激行业的发展。 第三类是监管政策。对于药品来说,用得好是药品,用不好是毒品。因此在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国家都出台了各种政策去监管它。 这三类政策,对医药产业的影响可谓是全方位的,有时候甚至是消极的,但我们相信这个产业在政策的作用下还是会变得越来越规范。

中国学前教育行业发展的下一个黄金十年

谁能把握中国学前教育行业发展的下一个黄金十年 近年来,学前教育行业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培训整体版图中最亮的一颗明星,得到了社会、政府、媒体、家长愈来愈多的关注,在“教育消费升级”、“城镇化”、“80/90父母”、“4+2+1之家庭结构”、“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学前教育行业整体发展将会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当然,行业发展在蕴含着巨大发展机会的同时,也给现有的学前教育机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机构整合之大幕正在拉开,未来十年,谁能把握住历史发展机遇,谁能在群雄混战的格局中脱颖而出,谁将成为中国学前教育行业的真正王者,答案正在揭晓。 一、中国学前教育行业发展的七大特征 1、需求旺 从宏观角度看,未来十年中国每年至少1500万的新生人口与学前教育普及率的逐年提高将成为该行业长足发展的坚实基础。 由于学前教育不属于国家义务教育范畴,长期以来“入园难”与“入园贵”现象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虽然在2010年之后,随着政府对公办幼儿园体系的持续投入,这一现象有所缓解,但学前教育市场整体缺口依然很大,2012年这一数字仍未维持在2000万左右。

数据来源: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根据国家教育发展纲要,未来10年幼儿园在校生将增长1400万人,2020年学前教育普及率将达85%,即学前教育普及率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新增50万个幼儿园在校学生。 数据来源: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此外,城镇化、消费升级、居民人均教育消费的持续增长、“4+2+1”的家庭结构等因素都极大的促进了社会整体对0-6岁学前教育市场的需求,教育低龄化的

趋势也越发明显,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需求也从一般性的“养育看护”、“游戏娱乐”向更加系统全面的“亲子教育”、“专业早教”过渡,同时也更加关注孩子身心健康的高质量成长。 2、规模大,增速快 2012年我国幼儿园整体在园人数3687万,其中公办幼儿园1834万人、民办幼儿园1853万人;按照公办幼儿园平均收费500元/人月;民办幼儿园平均收费800元/人月计算,保守估计3-6岁学前教育市场整体规模在2500亿左右;此外,中国 0-3岁婴幼儿人数在5000万左右,按照每个家庭年均消费3000元计算,该市场整体规模也在1500亿上下。整体看,中国0-6岁学前教育市场的整体规模在4000亿以上。此外,随着中国城镇化率逐步提升,城市中、高档家庭收入比例持续增加,城市家庭用于教育消费比例占总收入的比重也在持续增加,学前教育市场整体规模将至少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这一趋势在未来五到十年基本可以认定为大概率事件。 3、供给弱 截止到2012年年底,全国共有幼儿园约18.13万所(其中民办园12.46万多所),民办幼儿园发展迅速,从2005年的7.5万所增长到2012年的12.5万所,在园人数年均增长20%,这种快速发展的趋势在未来5年内仍将延续。 民办幼儿园虽然在数量上增长迅速,但是在硬件条件、环境创设、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培养等各方面较公办体系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有特色、有品质的中高端幼儿园屈指可数,市场整体有效供给不足,存在较大发展潜力。 数据来源: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公立幼儿园过去一段时间增长乏力,但近年来在国家及地方政策的大力扶植下,逐步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入园难与入园贵的社会问题。但从目前全国整体情况看,短期内地方政府因受到资金、教师团队、管理经验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大规模扩充公办幼儿园并不现实,整体缺口仍很严重。

关注中国未来的黄金十年(精)

关注中国未来的黄金十年 中国经济未来十年仍然是“黄金十年”,当然这黄金十年,笔者主要指的是经济,而不包含民生,因为经济是经济学者可以预测的,而民生是政治,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如果我们,特别是商业人士过度恐惧,就会错判机遇,以至于丧失机遇。未来十年的机遇中国以前没有,今后也不会有。 价值中国:高老师,首先恭喜您的新书《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10年》的出版,我发现您在这本书中以世界经济视野为基础,从“大经济”的角度,分析探讨中国目前所处的时代和中国经济的趋势和走向,能为我们先介绍一下在您心目中的中国未来十年应当是个什么样么? 高连奎:我相信未来十年将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十年”,是增长最快的十年。大概在 2022年的时候,中国即可步入初步发达国家。因此十年后的中国不仅会将日本远远的甩到后面,而且即将与美国平起平坐,那时的人民币可能已经成为世界的通用货币,那时我们的国民自信心将加大的增加,那时候的中国也将在世界上承担更多的世界责任,同时也发挥巨大的影响力。而这一重大转变即将在这十年展开,这十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重要的十年。 价值中国:看来,您对未来的中国发展充满了美好的期待。但是,当前社会的矛盾还是比较严重的,高通胀带给民生的压力巨大。前不久的温总理在答记者会都发出了中国必须改革的声音。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却带不来民生的改善,改革势在必行,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高连奎:经济发展为什么反而不能带来民生的改善呢?这里面有这样几种情况。 首先是经济发展必然会带来贫富分化,这早已被历史无数次的证明,也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另外,其实还有一个比贫富分化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经济发展会导致民众生存成本的提高,因为经济越发展,民众生存所必须的产品就越多,经济越发展,那些廉价的生活模式消失的越快,民众收入的增长赶不上民众生存成本的升

中国煤炭业的黄金十年(201312)

2013年煤炭业白皮书黄金十年终结 一年来,煤炭行业可谓进入多事之秋:内忧外患,四面楚歌。曾经大手大脚、花钱如流水的煤炭企业开始过起“苦日子”,记者在各地众多煤企高管那里听到最多的词汇就是“减支降耗”、“内部挖潜”。 从煤炭市场价格看,“煤飞色舞”的“黄金十年”从2012年就彻底结束了。2012年下半年以来,煤炭价格飞流直下,特别是环渤海动力煤指数自去年11月以来一路向下、跌跌不休;进口煤凭借价格优势“大兵压境”,今年前11个月的进口量达到2.92亿吨,同比增加15.1%,超过去年全年2.89亿吨的进口量,突破3亿吨已无任何悬念,大幅挤占了国内煤炭企业的市场空间。有专家称,华南地区的电厂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发电煤都是在用进口煤。 从煤炭企业层面看,煤炭企业停产、停工、关门、降薪、以煤矸石抵工资乃至连续几个月发不起工资的声音不绝于耳;上半年煤炭行业A股“亏损王”——兖州煤业(9.09, -0.15, -1.62%),因汇兑损失巨亏近24亿元。 从区域层面看,“三西”煤(指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这三个煤炭主产区)首当其冲,受伤最深。今年前10个月,山西省煤炭行业亏损面达47.5%,煤炭企业亏损额为149.8亿元;前三季度山西省焦炭工业亏损面更是高达74.6%,亏损企业亏损额为67.3亿元;内蒙古西部特别是鄂尔多斯(7.05, -0.01, -0.14%)300家中小煤矿关停率近半,甚至高达三分之二;陕西神木这个曾经凭借煤炭资源创造经济神话的县城,正濒临全面破产。 从行业政策看,各地政府为了保证当地煤炭企业的销售额,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惜背负“违背市场规律,实施地方保护”的骂名,推出各种版本的“煤电互保”政策,以上网电量指标作为调剂手段,鼓励当地火电企业优先使用本地煤;同时,煤炭企业也在不断呼吁限制进口煤,特别是以环保名义呼吁限制对高硫煤、低卡煤和褐煤的进口量,招致五大电企联名反对,煤电博弈不断升级,限制进口煤的征求意见稿最后也胎死腹中,不了了之。直到11月底,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煤炭企业才从“顶层设计”层面获得了一些实质性的利好。 临近岁末,让业界稍感欣慰的是,在经历了一年多“水深火热”的痛苦调整后,环渤海动力煤指数10月中旬以来连续9周上涨,与年内530元/吨的最低点相比,涨幅已接近15%。这让煤炭业似乎听到了久违的“春天的故事”。 但这个“春天的故事”还能讲多久?展望2014年,本报记者在采访多家煤企高管、业内专家之后,得出的结论是:煤炭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仍然十分严重,在巨大的环保压力下,煤炭业面临的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仍将继续,全行业的“寒冬”还没有到头,“苦日子”还远未结束。 国内煤价飞流直下

8.11百年黄金十年年金保险(分红型)A款条款

百年黄金十年年金保险(分红型)A款条款 (2010年8月中国保监会备案) 阅读指引 本阅读指引有助于您理解条款,对本合同内容的解释以条款为准。 ?您拥有的重要权益 签收本合同之日起10日(即犹豫期)内您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并退还已交的保险费 被保险人享受本合同提供的保障 您有按本合同约定领取红利的权利 您有按本合同约定申请保单贷款的权利 您有退保的权利 ?您应当特别注意的事项 请您认真阅读免除我们责任的条款 保险事故发生后请您及时通知我们 通讯地址变更后请您及时通知我们 您应当按时交纳保险费 退保会给您造成一定的损失,请您慎重决策 分红是不确定的 您有如实告知的义务 我们对一些重要术语进行了解释,并作了显著标识,请您注意 ?条款是保险合同的重要内容,为充分保障您的权益,请您仔细阅读本条款。

条款目录 在本条款中,“您”指投保人,“我们”、“本公司”均指百年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本合同”指您与我们之间订立的“百年黄金十年年金保险(分红型)A 款保险合同”。 1. 您与我们订立的合同 1.1 合同构成 1.2 合同成立与生效 1.3 投保年龄 1.4 犹豫期 2. 我们提供的保障 2.1 基本保额 2.2 当年度保额 2.3 保险期间 2.4 保险责任 2.5 责任免除 3.保险金的申请 3.1 受益人 3.2 保险事故通知 3.3 保险金申请 3.4 保险金给付 3.5 法院宣告死亡的处理 3.6 诉讼时效 4.保单红利 4.1 保单红利的确定 4.2 保单红利的领取 5. 保险费的交纳 5.1 保险费的交纳 5.2 宽限期 6.现金价值权益 6.1 现金价值 6.2 保单贷款 7.合同效力的中止及恢复 7.1 效力中止 7.2 效力恢复 8.犹豫期后的合同解除 8.1 您解除合同的手续 9.如实告知 9.1 如实告知 9.2 本公司合同解除权的限制 10.其他需要关注的事项 10.1 年龄性别错误 10.2 未还款项 10.3 合同内容变更 10.4 地址变更 10.5 争议处理 11. 释义 11.1 保单年度 11.2 周岁 11.3 已交费年度数 11.4 保单周年日 11.5 意外伤害 11.6 水陆公共交通意外 11.7 航空公共交通意外 11.8 醉酒 11.9 毒品 11.10 管制药品 11.11 酒后驾驶 11.12 无合法有效驾驶证驾驶 11.13 无有效行驶证 11.14 机动车 11.15 感染艾滋病病毒或患艾滋病 11.16 现金价值 11.17 潜水 11.18 攀岩 11.19 探险 11.20 武术比赛 11.21 特技表演 11.22 保险事故 11.23 不可抗力 11.24 申请人 11.25 法定有效身份证明 11.26 保险费约定交纳日 11.27 现金价值净额 11.28 本合同约定利率

杭州楼市史(2000~2009):黄金十年(下)

杭州楼市史(2000~2009):黄金十年(下) 推荐阅读 杭州楼市史(2000~2009):黄金十年(上) 2007:涨潮关键词:流动性过剩、排队买房、地王、捂盘、调控2007年的杭州楼市,有两个标志性事件,会牢牢地记忆在很多人的心中。5月13日,滨江·万家花城首期开盘,引发漏夜排队,首批738套房源于开盘当日创下了100%的预定率。半个月之后的5月18日凌晨,万家花城第二批830多套房源于倾泻而出,再度引发通宵排队买房。短短半个月的时间,万家花城售房1500多套,成为奇迹。万家花城开盘期间创下的单盘日预定662套的纪录,即便在2009这样的“疯牛”之年,也没有被破掉。万家花城并非05年首个漏夜排队的楼盘,但却是影响最大的一个。在此前的4月,万科·魅力之城开盘起,绝迹数年之久的“排队抢房”现象就再现杭州楼市。东冠逸家在开盘前一周的产品说明会开完之后,就有人搬来了小板凳开始排队。另一个标志性事件是,7月9日,杭州土地拍卖会上,宁波雅戈尔一掷14.76亿元,以15712元每平方米的楼面价拿下学院路“杭商院”地块,再次刷新了当年杭州的楼面地价纪录。雅戈尔拍地当晚,附近某楼盘紧急封盘,并传出一夜之间涨价6000元/平方米。此后,杭州房价全面上扬,雅戈尔高价拿地的连锁反应逐渐

开始体现。万家花城排队买房和雅戈尔天价飙地,是2007 年杭州楼市的两个典型表情。前者开启并意示着2007年杭州楼市的火爆程度,此后,杭州楼市月成交量屡创新高,存量房急剧下降,捂盘现象由此而生,并成为一时之盛。而雅戈尔杭商院地块的天价飙地,则是07年疯狂土地市场的一个典型,也是土地价格推高房价的一个典型。在2005、2006严厉宏观调控下的楼市,何以在2007年突然爆发飙涨?如果大家不是很健忘,应该记得,07年最流行的一个词:流动性过剩。最典型的是股市。2007年,中国股市以逼空式的上涨不断刷新着各项纪录,股指、成交量、开户数屡创新高。上证指数从年初开盘1月4日的2728点,一度上涨到10月16日的6124点高位,上涨幅度超过了100%。而在2005年5月,上证指数只有1000点。当时,深圳与上海两个市场的流通股总市值为12000亿元左右,股票总市值为35000亿元左右。到2007年10月,股指冲高至顶点时,两市总市值近30万亿,相当于在两年的时间里中国的GDP额外地增加了一倍。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增加的财富是实物资产,它可以吸收过多的货币,可以改善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但事实上,这些增加的财富全部是金融资产,是流动性很高的金融资产。这些资产具有准货币的功能,它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的实际购买力。当时最经典的故事是,一个人年初在股市上投入的10万块钱,后来变成了30万,然后将这部分“虚拟”出

中国房地产的黄金十年是如何走过来的

一、中国房地产的黄金十年是如何走过来的? 1998年政策:10月27日《国务院关于加强房地产价格调控加快住房建设的意见》(34号文)出台,决定自当年起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建立住房分配货币化、住房供给货币化和社会化的住房新体制。【背景:东南亚金融危机使经济陷入滖退】 影响:我国住房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宣告住房福利制度的结束,并提出把地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1999年政策:2月23日央行下发《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鼓励商业银行提供全方位优质金融服务。8月20日国务院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的通知》,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9月央行将个人住房贷款最长期限从20年延长到30年。【是98年政策的配套和执行细则】 影响:住宅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贷款买房、按揭等新概念开始登陆中国楼市。 2002年政策:6月建设部等七部委联合发文要求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央行重申严禁发放“零首付”个人住房贷款。【背景:局部地区过热,市场供过于求,空置房增加】影响:整顿市场成为主基调。主要在土地,金融和市场供应结构方面。 2003年政策:8月12日《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18号文)出台,经济适用房由“住房供应主体”改为“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住房供应主体”被大部分的商品房所替代。【背景:“非典”疫情使经济面临严峻考验】影响:房地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2004年政策:3月30日国土资源部、监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继续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71号令),通知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权要以公开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进行。【2002年问题未得到很好解决,导致土地,投资失控,拆迁成社会问题】 影响:协议出让土地方式被招拍挂方式取代,随后全国房价涨声一片。 2005年政策: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被称为“国八条”。4月27日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提出八条调控和引导措施,被称为“新八条”。【房价上涨过快】影响:两个“八条”使楼市处于短暂观望状态,不久后楼价恢复快速增长。 2006年政策:5月24日《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37号文)出台,被业界称为“国六条”。意见规定:对购买住房不足5年转手交易的,销售时按其取得的售房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调供应结构】 影响:“国六条”具有更强的强制性和操作性,出台后全国不少城市出现较长一段时间的观望,但之后楼价又出现报复性上涨。 2007年政策:8月7日《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24号文)出台,核心内容在于“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正式颁布实行,明确规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