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与审美

设计与审美

设计与审美
设计与审美

设计与审美

审美

审美是人们对事物的美丑进行评判的过程。

它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对事物的看法。审美是人类自我意识的体现,是人类的情感反映,它是人通过对形式的关照而获得的对生命意义的领悟和人生价值的体验。

审美的特征

○1主观性

审美是人的一种主观心理活动,每个人心中的审美标准是不同的,因此审美具有主观性特征。

○2无限性

审美活动发生在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审美对象无处不在,审美活动和审美权利没有限制,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从事审美活动,因此审美具有无限性。

○3客观性

从某种程度上说,审美活动是物质生活水平的反映,从审美活动中可以折射出社会政治、经济、民俗、宗教、伦理、社会风尚、价值观念以及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其反映着民众不同时期的生活方式、审美意趣以及对时尚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人类的审美活动或者过程包括了客体和主体两方面,美首先来源于作为客体的自然界或人工造物,但它又与主体审美需要、主体的审美心境相联系,是两者结合统一的产物,在价值意义上,是客体的属性与主体的审美需求和审美心境之间的一种关系。

审美的过程

1.感知审美

是人对客观世界最低的感知,人对事物所产生的最基本的看法,主要是生理层面的。

2.感悟审美

建立在感知审美基础之上,是从知觉审美向心里反应审美转化的过渡,其感悟的深度取决。于人本身的修养。

3.心理体验审美

即“神会”,是在各种感觉因素、记忆因素、灵感以及诸多社会因素的作用下,对事物认识的升华和质的飞跃,是一种高层审美。

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是一种与大机器工业和高科技性能相适应的感受能力和审美标准,它是从审美的角度认识设计、理解设计的一个窗口。

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设计的所有领域,从产品到设计过程、设计方法;从设计作品的使用、消费到多种价值尤其是审美价值的获得;从设计计划、构想到设计的技术、制造;从设计作品的实用功能到设计的文化品位、艺术形式、风格;从其形式到内在思想;从作品本身到设计风格史、设计美术史的研究,涉及诸多方面。

设计构成的要素

设计要素是设计对象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设计的构成要素也不同。只有了解了设计对象的设计要素,才有可能设计出完整的作品或产品。

平面广告的构成要素:

标题:表现广告主题的短文

说明文:商品广告的正文

广告语:强化产品形象

公司名:公司地址、电话、邮编等

插图:照片、绘画等形式不限

商标与商品名:帮助消费者鉴别商品

色彩与轮廓:加强版面效果

实用陶瓷的设计:功能、材料、技术、造型。

服装设计:点线面。

包装设计:外形要素:展示面大小、尺寸、形状等

构图要素:由商标、图形、文字组合而成

图形设计:产品的形状和其他辅助装饰形象等

如何实现设计美

1、独创性——求新、求异、求变

2、合理——完成设计目标,符合市场需求

3、人性化——服务于人的需要,遵循人的审美特征

设计美的构成法则

协调、变化统一、对称均衡、节奏韵律、调和对比、比例尺度。

设计美组成部分

形式之美

1.形式美的构成要素

色彩:

红:热烈奔放、活泼热情、兴奋振作

蓝:宁静、沉重、忧郁、悲哀

绿:冷静、平稳、清爽

白:纯净、素雅、哀怨

黄:明亮、欢乐

形状:

圆形:柔和、完满、封闭

三角形:安定、平稳

倒三角形:动荡、危险

线条:

直线:力量、稳定、坚硬

曲线:柔和、流畅、优美

声音:

高音:激昂高亢

低音:凝重深沉

2.形式美的组合规律

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节奏、韵律、强调、变化与统一。

2.功能之美

○1含义:由于实用价值即设计作品的功能价值能满足人生命生存的需要,合乎人的目的性,因而使人感觉到满足和愉悦,进而体验到一种美,即功效之美。

产品的功能之美,以物质材料经过工艺技术加工而获得的功能结构的价值为前提,以与之相适应的感性形式的统合而确立。

功能美的因素,一方面与材料本身特性的发挥联系着;另一方面标志着感性形式本身符合美的形式规律。

○2本质:功能美最本质的内容是实用。

功能主义认为凡是有用的东西都是美的,明确表现功能的东西就是美的。

技术功能

设计作品的功能:经济功能

与人相关的功能

技术功能:产品物理化学方面的技术要求

经济功能:产品的成本和效能

与人相关的功能:产品使用的舒适与否、视觉上的愉悦美观等

○3功能不仅是实用功能,给人精神上的愉悦、享受也使一种功能

就设计的本质特征而论,形式服从功能是正确的、基本的,几乎所有设计作品其形式都是由功能所决定的。

○4从美与功能的相互关系而言,只要真实而完善地表达了结构和功能的形式,没有虚饰,又充分考虑到人的合理性要求,无论形式处于什么样的层次,都可以说是一种美的形式,或具有美感的形式。

3.技术之美

技术美是指在人类技术活动中和技术产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美,是在人工制造物中以技术形态取得的审美表现力和审美价值,主要是指机械工业技术产生的美。

技术在设计中是作为过程和手段而存在的,它存在的具体化只有在作品中才能得到显现,它的美也就只能在对象上表现出来。即必须通过工艺材料、形式和功能三方面表现出来。工艺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材料的运用、加工技术。“技术加工的劳动是唤醒在材料自身之中处于休眠状态的自然之美,把它从潜在形态引向显性形态。”

技术美还体现在设计作品的形式上,大机器工业制品大多是几何形体的,这些规律性很强的富有秩序感的机械形式表现着深刻的和目的性和技术美。

技术美还体现在设计作品的功能上,这种功能因素不仅与功能的有效价值或合目的性的价值相联系,而且也与材料特征以及造物形式的感性因素相联系。

技术美既是一种过程之美,又是一种综合之美,一种表现生产技术形式和结构功能的美所综合的美,它不同于功能美,但与功能美密切相关。

产品造型简洁、整体、轻快、风格一致,无不必要的装饰,材料、结构、功能、形式合体而和谐,就是大机械工业技术之美。

浅谈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创建

浅谈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创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商业化时代进一步到来,不论是电影海报、街边广告,还是产品宣传、品牌营销,都会用到平面设计,随着平面设计在生活中的日常化,对人们的视觉审美也产生了极大影响。而作为平面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视觉审美就非常值得被研究,会对最终设计效果有着比较大的影响,所以,本文就此,对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创建进行了研究。 标签:平面设计;视觉审美;构成元素;审美元素 在平面设计中的审美元素共有三种,分别是图形、文字和色彩,我们对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研究。 一、图形审美在平面设计中的构建 图形是由点、线、面等基本元素组成,也是平面设计的基础。在考虑审美时,通常会以视觉冲击力、艺术功能性和秩序美作为重点,一方面,图片要准确传达信息,富有创意,能够让人眼前一亮;另一方面,在结构布局上要体现出层次感,兼具商业和艺术两种功能。从大量优秀的设计作品中不难发现,有些作品仅有一个简单的图形,有些作品则是几个同样或类似的图形组合而成,但都能起到异曲同工之妙。在此主要从这一角度着手,展开分析。单数图形会使人有种孤单警惕的心理,复数图形则有团结安定之意,两者并无孰优孰劣之分,在不同场合,它们起到的效果也不同,关键在于设计师怎么创新,如何设计搭配。 二、文字审美在平面设计中的构建 文字是平面设计中的另一元素,也是人们获取并理解信息的重要载体,它本身就具备传递思想文化、促进沟通交流的功能。就商业广告而言,只用文字其实也可以将所传达的信息表达出来,但正常表达显然需要花很大篇幅,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不能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感,也就无法吸引消费者。所以在平面设计中运用文字,有其内在的规律可循,除了准确地传递信息,还要考虑其他方面。首先,文字风格要合适。众所周知,汉字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单单书法就有众多流派,用于平面设计时亦是风格迥异。由于篇幅有限,平面设计切忌无用之物,每个细节都有深意、都有用处。 例如机械类广告给人的感觉是“重”,如何用文字表现出来呢?常用手法就是加粗字体,显得文字有力度,而且字体尽量简洁规整,才有那种机械感。比如各大电脑品牌,戴尔、惠普、联想等,都适合设计为稳重挺拔风格。但女性化妆品相反,给人的感觉是“轻”,且要体现出一种清新、清凉感,文字宜设计为柔美秀丽风格,若涉及到儿童玩具,或者运动休闲产品,应体现出趣味、活力,有一种奔放和热情夹杂其中,此时字体就应设计为活泼有趣风格,而传统艺术品、民间工艺等适合选择古朴风格。其次,文字要便于识别,富有个性。

设计与审美

浅谈设计与审美摘要 视觉艺术家们普遍认为,艺术作品的审美是以人的直观感受为尺度, 标是人类对自身的自我意识,是人类本质力量在社会实践中的确证, 以审美为中心它的终极目它的实质是

的一种精神生产。本文从设计史展开,向我们阐述了审美变化与设计的关系。从而展望未来设计,指出设计师应从良性上引导大众审美,节约能源,保护资源,平衡生态,才能使设计起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与改善人类生活的作用。 [ 关键词] 设计,审美,迎合,引导,未来设计 设计,这一大概念几乎囊括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体现了人们为了适应周围环境到改善周围环境,从满足基本需要到精神层次的更高需求以及寻求更优化生活方式的迫切需要。设计由多种要素积淀而成,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材料资源,加工工艺,审美观念等等,而我们今天将焦点放在人的要素上,因为设计以人为本的目的和动力是设计史上的无论哪个阶段都无法否认的。只是各个阶段的以人为本是否存在真正的为大众的目的罢了。以人为本本身就是个广义概念,设计中的以人为本需要考虑人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特征,而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大众审美问题主要属于人的社会特征领域即职业,职务,文化教育水平,阶层,民族,宗教信仰等。可以这么说,设计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为设计对象所接受,也就是与大众的审美观念产生共鸣。那么设计与审美之间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呢?而我们的未来设计究竟是靠着迎合设计对象的审美还是引导设计对象的审美,才得以延续和发展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美,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它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其次我们应该明确,审是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作出一个评判的过程。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的范围很广广泛,包括:建筑、音乐、舞蹈、服饰、陶艺、饮食、装饰、绘画等等。审美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走在路上,街边的风景就需要我们去审美;坐在餐馆,各式菜肴需要我们去审美,, . 当然这些都是浅层次上的审美现象,我们需要审美,研究审美,更应是从高层次上进行探讨,即着重审人性之美。我们不断叩问自己的心灵,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接下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设计与审美的关系: 第一,设计的本质是审美。也就是说审美决定了设计,用简明的语言来解释就是审美主动,设计被动,当然这是拟人的说法让大家更清楚明白的理解。当时大众的审美观导致设计师做出了满足迎合大众口味的设计,在满足产品的实用性的基础上来满足大众的审美要求。在认识活动、改造活动、评价活动、交际活动、游戏活动和教育活动中都存在着审美因素,而艺术活动仿佛把散落在其他各种活动中的审美“碎屑”集中起来,熔铸成定值的审美“锭块”,任何其他社会意识——无论科学、道德,还是宗教——都不能以如此凝聚的形式表达对世界的审美关系。除了艺术之外,任何其他社会意识形式都不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特殊形式。或许,我们可以从设计的源远流长的历史中找到相应答案。 设计是伴随着劳动产生的,最初的设计几乎是伴随着祖先们用自制的石器敲击的那

艺术设计审美分析

艺术设计审美分析 发表时间:2012-08-30T15:15:09.670Z 来源:《时代报告》2012年第6期作者:牛艳君 [导读] 这一层面的审美来自用户维度的评价,是产品的基础审美,是产品最先应该达到的。 牛艳君(新密市园林局;河南工业大学,河南新密 452370) 中图分类号:J5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6-0109-02 摘要: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有目的的、有设计的造型活动,不只是技术的过程,同时也是审美的心里过程。无论是设计者的美学构思和创作,还是接受者的审美感受和鉴赏,都是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的多种心里矛盾的统一体。对于艺术设计的审美创作和鉴赏者而言,就不仅需要具备上述四种审美心理因素,还缺少不了艺术设计的审美需要、动机和个性等心理要素。 关键词:感知;想象;情感;理解;个性;设计 一、工业产品:The Light Drop(水滴灯) 设计师:Rafael Morgan(巴西) 品质卓越的工业产品固然是好的,而具备一定艺术设计感的工业产品更是能使产品本身在实现其使用价值的基础上产生趣味性的升华,因此各类工业产品在设计规划、实施生产和服务运营的过程中,亦是需要诉求艺术美感以达到由内至外的卓越。 总体来说,工业产品的审美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1.直观评价和直接感受的审美。是根据产品外观,或者用户交流体验产生的审美。这一层面的审美来自用户维度的评价,是产品的基础审美,是产品最先应该达到的。 2.深刻理性的审美。是在产品的设计和工程现实允许的情况下,实现产品的各功能细节和配置的平衡之美。这个审美来自设计师的科学技术和工程水准的客观评价。 3.设计理念的审美。是产品的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最有力和最值得尊敬的产品诉求和真正价值的体现。一个具备卓越品质符合科学理性的产品,在是否尊重人性、体现社会责任、蕴藏文化内涵的方面,同样不可或缺。 下面就通过这三个层面对“水滴灯”进行审美分析。 1.外观审美。 按照风格的差异,可以简单地把灯具分为欧式灯、中式灯、美式灯、现代灯。根据资料介绍,这款“水滴灯”即是一种不折不扣的现代灯具。水龙头和水滴在日常生活中本是平平常常不惊不奇的,但设计师把这些普通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并且赋予其新的表意和功能,整个物件就变得不再普通,甚至是令人啧啧称奇的。 另一方面,根据产品的外观特征,造型可分为三类:模仿;变形;抽象。由此看来,此款“水滴灯”只是套用了水龙头的自然造型,对水滴进行了简单的变形再加以组合,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独特灯具。其外观造型虽并无过多奇异变化,却使人眼前一亮,散发着足够的彰显力和震撼感。 2.理性审美。 想必看到这款“水滴灯”的人们都能猜到,其照明开关配置应该是在水龙头上,事实也正是如此。就和水龙头能够通过不同方向的旋转取水停水一样,这款“水滴灯”也是通过对其水龙头造型的开关进行旋转以实现开灯灭灯的命令。由此可见,其操作性非常符合人们的潜意识习惯,令人能够使用自如。 3.理念审美。 “水滴灯”的设计师Rafael Morgan在官网里针对这款灯具如是说:“The Light Drop is supposed to make people think about how we are dealing with our natural resources,in this particular case,the water,which is the main source of energy for every living organism in this fantastic world。Water is energy indeed。I really hope that people really get my message。” 其大意就是希望人们在使用这款灯的时候,能够由于他直白的外观表意产生一种环境资源缺失的危机感,从而使自己产生节约用水的行为。这何尝不是一种奇妙的潜在联系,由发自内心的设计所带来的神秘力量。 二、视觉艺术:Animals’Eyes(摄影) 摄影是光的艺术,用光线、线条、影像有机地组合,通过画面把空间感、立体感、质感、运动感、节奏感表达出来。镜头是摄影师交流的武器,是自己身体的一种延伸。 摄影师:Suren Manvelyan(亚美尼亚) 世界摄影史是摄影摆脱绘画,形成独立的艺术手段的斗争过程。摄影发展到今天,无论从摄影器材、参与人数、摄影技术、画面风格来说,都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辉煌的时期。由于拍摄器材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技术支持,因此除了人们所熟知的人物、风景、纪实等摄影类别,当今又有一种另类的摄影风潮悄然兴起——微距摄影。 微距摄影是近距离捕捉画面的技术,专门从事这项技术的人通常还会使用特殊的镜头,这些镜头擅于捕捉微小动物或物体的细节。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这些微小的细节常常被肉眼所忽视,但得益于微距摄影技术,我们可以欣赏到更多的细节画面。 Suren Manvelyan是一名出色的摄影师,他曾推出过一组惊人的人眼超近距离摄影《你美丽的眼睛》。Suren发布的《动物的眼睛》这组作品,由于其超近距离的拍摄角度令人感到逼迫和震撼。一方面,它们有力地说明了最自然即是最美丽,另一方面,Suren也是通过这些美得让人瞠目的眼睛告诫人们动物需要更加安全、自然地存在。 三、室内设计:anzas(舞蹈工作室)为例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延伸”,也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生活、科学和艺术三方面的内容。一间尚未装修的毛坯房在室内设计师的手中就如同一张白纸,铺墨着色后,或体现着业主的风格,或透着设计师的风格。 室内艺术设计是艺术文化知识与室内设计之间的融会贯通,一般需遵循以下原则: 1.功能性设计原则:满足使用者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以及整个室内空间功能设计必须层次分明、统一协调、简单实用、朴素而又不过分奢华; 2.室内空间的整体性设计原则:做室内设计规划时,必须了解使用者的文化与社会背景,选择适合他们的社会身份的艺术设计风格。

VI设计怎样把握视觉审美要素精编

V I设计怎样把握视觉审 美要素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VI设计怎样把握视觉审美要素 文章来源:铭智设计 中视觉审美要素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在VI基本设计系统中,主要构成要素是标志、标准字、标准色、象征图案、企业造型等视觉符号。VI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这些要素的设计,形成一个最直接的视觉形象,结合这些基本设计在应用系统中的广泛应用,统一而充分地表达企业理念和内在特质,以求得广大公众的认同。 视觉识别在CI设计中最为直观、具体,与社会公众的联系最为密切、贴近,因而影响面最广。它是在确立企业经营理念与战略目标的基础上,运用视觉传达设计的方法,根据与一切经营有关的媒体要求,设计出系统的识别符号,以刻划企业的个性,突出企业的精神,从而使社会公众和企业员工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观。 一、视觉识别的美学原则 (一)“以 MI为核心的原则 中的标志设计要素与一般商标是不同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VI中设计要素是借以传达企业理念、企业精神的重要载体,而脱离了企业理念、企业精神的符号只能称作普通的商标而已。优秀的VI设计无不是在表达企业理念方面取得成功的。而标志设计的关键,是在设定出企业理念的基

础上,如何设计出最有效、最直接地传达企业理念的标志。 “太阳神”的标志,以圆形、三角形的几何形状为基本定位。圆形是太阳的象征,代表抛洒光明、温暖、生机、希望的企业经营宗旨,以及代表健康、向上的商品功能;三角形的放置呈向上趋势,既是APOLLO(古希腊神话中赋予万物生机,主宰光明的保护神)的首写字母,又象征“人”字创造型,显现出企业向上的升腾的意境和以“人”为中心的服务及经营理念,以红、黑、白三种代表色构成强烈的色彩反差,体现企业不甘现状、奋力创新的整体心态“太阳神”字体造型时根据篆体的“⊙”作为主要特征,结合英文APOLLO的黑字体形成独具特色的“合成文字”,把这种特定的艺术形象印在包装箱、招贴画、办公桌和户外广告上,简法,单纯、明确地表现出企业精神,经营意识、产品属性。商标、产品、企业命名“三位一体”的整体效果,使公众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VI设计的民族化设计原则 由于各个民族思维模式不同,在美感、素材、语言沟通上也存在着差异,所以应该考虑带有民族特色的设计,、才熊被国人所认同,进而才能赢得世界的认同。 (三)的人性化设计原则

浅谈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审美元素()

浅谈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审美元素 浅谈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审美元素 摘要:该文首先分析了平面设计作品中各种基本元素,接着分析了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所具备的特征,最后提出了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构建方法。该文给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建立提供一些参考,以提升视觉审美元素的运用效果,提高平面设计的艺术价值。关键词平面设计视觉审美元素 在平面设计过程中,视觉元素的合理使用不但能提升设计作品的审美效果,而且能保证作品的经济性,让作品实现创新。色彩、文字、图形等元素是平面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最基本的视觉审美元素。设计师在设计中要重视审美元素的组合,这样可以更直接地呈现商品自身的价值,给消费者带来视觉冲击,引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最终实现推广与营销。 一、平面设计构成元素 1.图形 图形是平面设计中最基础的元素,而且其作用和效果也非常明显。图形主要由点、线、面组成。点是线和面的起

点,点的表现形式也是图形中最基础的部分。图形需要清楚地显示出设计中的重点。 2.文字 文字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文字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其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想合理地对文字进行处理,就要了解文字所表达的含义与背景,要根据文字的内容与颜色、图形等进行结合,这样可以让文字表达变得更丰富,其审美价值也会变得更高。 3.色彩 色彩可以让平面设计变得更有魅力,吸引力更强,从而让图形和文字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呈现出明显的优势,更贴近产品定位,使消费者更深入地了解到其中的含义。 二、在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应用优势 1.提高设计作品的经济性 现阶段,大部分商业设计都会涉及平面设计,而经济性是商业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为了让整个设计作品更具商业特点,提升自身的经济价值,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设计中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关系分析

设计中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关系分析 设计中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关系分析 一、设计的实用性设计的实用性主要指的是产品为了实现其目的而具有的基本功能,包括物理功能、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 一、设计的实用性设计的实用性主要指的是产品为了实现其目的而具有的基本功能,包括物理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设计的实用性功能要求必须以实用性为基础。设计一件作品首先要考虑的是它是否能满足人们使用的需要,这样才能体现其作为“有用的物”而存在。这就体现了设计应该以物为基础的必然性。我国清代的美学家李渔就曾提出“凡人制物,务使人人可备,家家可用……”这为设计的实用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于一件好的设计产品而言,它是否有用或可用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它连最起码的使用价值都不具备的话,那它只能被称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空壳子”。因此,设计师只有从实用性出发,将“物”通过人的生产劳动转变成“有用的物”,这才能实现物的价值所在。 二、设计的审美性设计的审美性主要指的是设计以审美性为支撑。设计的审美性始终贯穿于产品本身,并支撑着产品的发展,因此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首先,人的审美需要是伴随着物质满足的,正如墨子所说:“故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这就是说,在人的衣食住行中,当基本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审美需要。因此,审美需求从属于物质需求,它以物质需求为前提,同时它也促进物质活动本身包含精神生活的总之,无论平面设

计或其他设计,都必须以实用性为基础,使之首先达到有用,其次再加以美化,使欣赏者有赏心悦目之感。只有达到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巧妙结合,才能实现设计的价值。同时,这两者也不可偏废,否则可能会产生相反 的效果。由此可见,物质需求与审美需求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这 就要求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产品必须具备审美性,达到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完美统一。 三、设计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设计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完美统一。首先,实用性是物品作为有用之物存在的最根本的属性,也是产 品用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属性,它合乎人的目的性与造物的目的性。设计艺术的审美性是通过产品的外在形态特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唤起人们的生活情趣和价值体验,使产品对人产生亲和力。然而,现代商业设计似乎正偏离其轨道,越来越侧重于审美性,而逐渐忽视了实用性。这种偏离性的设计形态只会越走越窄。只有将审美与实用相互融合,才能推动现代设计的不断发展。设计离不开对人的现实关怀设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设计作为一种服务,本身就是为人民服务的, 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因此设计师在完成一件设计作品时,首先 应该考虑的还是人的需要。只有把人的需要作为主要的思考对象,设计出最符合大众需要的商品,被大众所接受和购买,才实现了设计的最终 目的。可见,设计对人的关怀是极其重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比如,一些家具和灯具的设计就被装饰的十分花哨,虽然在外观上满足了人的需要,但是在室内的整体布局中却抢占了风头,抢夺了人在室内空间的地位。因此是这样的设计反而是对人的一种蔑视。在手工业时代,当时 的设计称之为手工艺,也是设计的最初形态。它生产出来的物品,无论 从设计还是到制作过程都是手工艺者全程参与的。因此,手工业时代的

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 导言 美学即是研究有关审美活动规律的学科。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美学审美感受主体方面表现为审美经验,在客体方面表现为它的审美价值。荒漠与河流 设计美学是一门应用美学,它在科技美学研究的基础上,具体地探讨设计领域的审美规律耐用、经济和美观审美功能不仅直接提供了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的某种精神愉悦和满足,而且成为传达产品功能目的和整体价值的一种表现手段,这就为商品的展示和信息传播提供了最直接的和最有力的途径。 避免两种倾向:一种另一种罗斯金的建筑评论 一个设计师素质的高低,有匠气灵性之别思想境界。知识结构和感悟能力的不同造成的。杰出的设计师都会形成自己的设计哲学观和美学观,都要取得对设计的某种规律性的把握。我国古代具有丰富的造物和建筑的美学思想。《老子》“有无相生”、“虚实互补”的空间观念。“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为器物和空间的造型原理指明了方向。计成在《园治》中提出的天人合一观和系统观表现了“虽由人用,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造园思想。设计的文化取向与市场取向可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产品系统与人的关系实用、认知和审美三种功能的复合体。以符号认知功能为先导、以实用功能为取向和依托、以审美功能为表现手段和精神追求的原理是共同的。 第一章形态构成论 设计的定义中设计形态学形态学在生物领域,林奈拉马克生物形态学有机结构形态的科学德国艺术批评家赫尔德《拉奥孔》第一种建筑艺术园艺艺术第三种服装艺术第四种男人从事的各种活计第五种则是语言。森培尔 第一节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 各种自然物的存在和运动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形式和秩序 1.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与功能启示 孔子说:九曲洄流、潮回汐转都可以成为君子人格的象征。顾凯之 《周易》“介于石,不终日,贞吉”。杜季阳《云林石谱》对于峰石的形象特征和气势,用瘦指峰石的苗条多姿,风骨磊磊;皱指石身起伏不平,能看到有节奏的明暗变化;漏指石身里边有空穴上下相通、脉络连贯;透指玲珑多空穴,前后能透过光线;清则指具有阴柔的秀丽之美;丑是富有奇特的滑稽感;顽是有坚实浑厚的阳刚之美;而拙是富有质朴、痴阔之感。对自然之石的观照丰富和发展了人对自然形态的感受力。 贡布里有机体呈现出来某些式样的可见图案必定是有其用处的。一种是动物形成的伪装图案,其目的是为了不被别的食肉动物发现;另一种则是动物形成的醒目图案,其目的是为了吸引对方的注意力。 峨眉山下枯叶蝴蝶求得保护和生存“物竟天择,适者生存”在遗传中使用有利变异不断保持和积累起来。 统一尺度同地球引力场相联系的各种生物的形态美,都是与它自身的生物种属的特点相关联的。植物叶脉的韵律蜘蛛的织网方法燕子的营巢藻类 热带荷叶似的浮在水面上的花卉叫王莲直径可达1.5至2米,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坐在上面不会下沉。建筑师受到王莲叶子的启示,设计出具有薄膜结构的建筑造型。1851年水晶宫园艺师兼建筑师的帕克斯顿钢架和玻璃为预制构件,在现场进行装配。展厅体积庞大,结构轻巧,而内部宽敞明亮,为现代建筑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景观视觉美学评价

景观视觉美学评价 摘要:本文通过对景观视觉美学评价的影响因素及指标体系的分析,提出了景观视觉美学评价的方法,以期对旅游资源景观的开发和改造有所帮助。 关键词:景观视觉美学评价 一、影响景观视觉美学评价的因素 景观视觉美学是指景观视觉的美学价值对人的影响。景观视觉美学评价的目的是针对开发活动对景观可能造成的美学影响程度做出预测,由于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景观的视觉美学评价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的有时间因素、空间因素和主体因素。 不同的观赏位置对景观的审美评价是不同的,因为景观是立体存在于三维空间的实物。观赏距离将景观分为近景、中景、远景。近景是靠近观景点所看到的景物,或按人的尺度,人的视野所看到的景物,如建筑立面的局部(细部)景观。中景是离观景点较远的位置所看到的景物,是一种比较客观的观赏方式。远景是远离观景点所看到的景物,在大视野内观赏到的景物及它周围的环境。观赏角度也就是我们的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观赏角度通常分为仰视、俯视和平视。仰视会使人有种肃然起敬的感觉,会产生压迫感和震撼感。俯视则是人处于较高位置观赏下面的自然景观,会感觉豁然开朗,从而激发人心。平视是一种与景物相对接近的观赏方法,会使人处于一种平和的心态,产生享受安宁感和平感。 作为欣赏主体的人,往往因欣赏主体观赏目的、个人性格、兴趣爱好、知识背景、意志经历等的不同,从心理上对景观的欣赏不同;欣赏主体还因生活环境、社会角色、文化因素、经济收入等的不同,他们对于同一景观所感受到的美是不一样的。 二、景观视觉美学评价的指标体系 景观与环境的融合度越高,则景观敏感性就越高。因此,可以将色彩、形状、质感作为景观美学视觉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第一节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包含极其复杂的审美心理因素和心理机制。 审美心理包含: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等。它们彼此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存在着微妙与复杂的关系。有时是在一瞬间完成,却含有审美心理的各种要素,各种心理因素都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注意 1、指向性:选择性,把需要感知和认识的事物从众多事物中挑选出来。 2、集中性:把主体的全部心理要素集中到所选择事物之上。人在一段时间内暂撇开其他事物,集中精力清晰地反映某特定事物。 (eg.20世纪初,英国心理学家布洛“距离说”,认为审美感受形成的原因,在于主体对客体保持了适度的“心理距离”,距离太远和太近都无法产生审美快感。 太近距离:英国老太婆看《哈姆雷特》的大声警告 太远距离:欣赏绘画或雕刻时“估算它值多少钱”未能进入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心理学上将注意分有,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艺术鉴赏活动中多采用有意注意,保持各种心理活动的积极运转。(eg.川剧《秋江》描绘思凡下山的尼姑陈妙常搭乘老艄公的船顺江而下,无场景竟然导致头晕) ) 二、感知 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审美感受的心理基础。 感觉和知觉合称为感知,感觉是知觉基础,知觉是感觉深入在艺术欣赏中二者通常都是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基本性,它是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 人的感官,作为审美的感官,主要是视觉和听觉,现代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感知所得信息总和的85%以上来自视听感官。鉴赏主体要想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水平,首先就应当逐步训练和培养自己敏锐的艺术感知力。通过大量中外优秀艺术品,反复感知、体验和品味,才能真正提高艺术鉴赏力。 三、联想 心理学上的联想,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包括,1、由当前感知的事物想起另一有关的事物。(冰河解冻,想到冬去春来) 2、由已经想起的一事物而想起另一事物。(如想到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联想分类: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控制联想。 (eg.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运用实验方法来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创立了现代联想主义心理学。) 联想在审美心理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联想不仅使得艺术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而且能使感知的形象内容更加的丰富深刻,从而使艺术欣赏活动不只是停留在对艺术作品感性形式的直接感受上,而是能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感性形式中蕴含的更为丰富的内在意义。(eg.音乐、山水画、古诗(比、兴手法)电影(蒙太奇)) 蒙太奇:通过影响观众的情绪,激发观众的联想和启迪观众的思考,使电影具有了神奇的艺术魅力。分类如下: 平等蒙太奇,心理根据是相似联想。

谈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构建

谈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构建 随着商业社会的发展,平面设计在广告方面的作用逐渐突显出来。越来越精美的平面广告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影响着人们的视觉审美。本文主要从平面设计中的基本审美元素以及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构建的途径进行阐述。 标签:平面设计;视觉审美元素;构建 1.平面设计中的审美元素分析 (1)色彩元素。在平面设计中如果合理地使用色彩元素,不仅能够突出设计的美感,还能通过人们对色觉的敏感度来更好地展示作品中表达的信息。利用色彩的敏感度、饱和度以及色相等方面的变化来展现不同的情感和情绪,从而更好地传达作品中所表达出的信息。[1]因此,在平面设计中需要根据商品的内容、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商品的市场定位等来调配设计中的色彩,同时要注意色彩的诱导效果,通过色彩的运用突出商品的特点,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欲。 (2)文字元素。文字是经过上千年的传承和演化而来的,所以文字不仅是用来传达信息的,其中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文字是平面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在平面设计中通过对字体、字形、字体大小以及色彩方面的设计,能够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3)图形元素。图形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在平面设计中图形元素是设计的基本元素,通过图形的运用,能够打破时间、地域、语言以及民族的限制,从而使设计中展现的信息更容易使人理解。图形的应用不仅能够增添平面设计作品的美感,还能够提高商品的辨识度。 2.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特征分析 (1)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平面设计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和视觉感受就称之为冲击力。平面设计中通过色彩的调配,文字、图形等元素的组合,能够提高作品的理解力,为观赏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 (2)能够体现秩序美。秩序美在平面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平面设计中元素的排列失去规律,那么必然会导致设计作品出现凌乱,难以发挥其视觉冲击力和展现作品要传达的内容,反而会影响观赏者的观赏心情,使其产生排斥心理。所以在平面设计中必须保证各个元素的排列能够遵循一定的规律和顺序,体现出秩序美,从而能够通过作品为观赏者带来愉悦和观赏的欲望。 3.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构建的途径分析 (1)构图功能性的发挥。构图功能的发挥对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审美元素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图片展现的信息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2]所以有效的

图形创意设计的视觉理念.

大众文艺 大论文出自浙江农林大学科研课题,项目编号:2351000376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资讯高度发达的时代,如何成为观者在茫茫讯息中锁定的焦点?怎样的设计作品才是具有了备受关注的超凡气质?王受之先生在他的《世界现代设计史》一书中首先提到“所谓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设计、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那么图形创意设计的视觉传达根植于何处呢?图像的视觉理念是什么呢? 图形作为视觉注目的中心,图形创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观者的注目程度,好的图形不仅要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抓住观者的视线,作品还应该是洋溢着一种吸引人去分析的美丽——富有创意、简洁又充满着哲理,这样的作品才能够历久弥新。 一、图形的创意性 生活处处离不开创意,没有创意的生活是灰色的,死板而又毫无生机可言的。那么创意来源于哪里呢?创意来源于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创意来源于我们的新奇的想象,来源于一种非常规的思维。譬如:很多事物,在我们眼中是司空见惯的,但在孩子的 眼中是新奇的,因为孩子的思维没有太多的定式,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们的思维宛若神来之笔,随心描绘。记得儿子第一次做电动自行车的经历,他说“车子前面好像装了一个电风扇”, 还记得哪本书看到的一个孩子形容马路上车多时说“马路上的车

像箭一样向我射过来”。这种没有被生活模式化的思维就是一种创造,发现就是创造。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需要做的是去发现美,发现不同于以往的美,暂时丢掉那些固守的思维,打破常规,如孩童一样,始终保持一颗新奇而敏感的心,去重新观察,确立崭新的视角,会发现事物的多种角度和样貌是我们所不曾知道的,从而展开丰富的创想,创造出独特而新奇的视觉形象。 对于图形创意设计而言,就是围绕主题所展开的一种开放式的思维创意,它绝不是一种现实的简单再现,一如鲁道夫?阿恩海姆在他的《艺术与视知觉》中阐述的一样“视觉形象永远不是对于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的把握。它把握的形象是含有丰富的想象性、创造性、敏锐性的美的形象。观看世界的活动被证明是外部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与观看的本性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无论是运用头脑风暴,还是由感知形象及各部分感官对世界的认知而引发的形象联想;由经验的积累、沉淀所迸发出来的具有潜意识的、非逻辑的、快速的直觉思维, 还是由理性推理而衍生的逻辑思维,它无疑是拓展了主题的表现和表达的广度和深度,再经过头脑的综合分析、提取、分解和整合,创造出又“新”又“奇”,并且富有个性,又与众不同的视觉形象,又加之独特的表现手法,别出心裁的视觉感受,这样的图形才更具有吸引力,更可以达成深度传播的目的。 创意的灵感和风格并非灵感乍现,难以捉摸,它是可以捕捉的,有很多的方法可以遵循,例如形象联想、意向联想、异影图形、正负形、剪缺图形、同构图形、混维图形等,都可以成为不朽创意的方法来源,如绝对伏特加酒的创意,堪称完美,再如福田繁雄的领带,幽默风趣,出神入化,但是无论运用怎样的方法去创作,它的差异都来自于设计师的自身的差异,是设计师综合素质的体现。 二、图形的寓意性 “言有尽,意无穷”的境界,也是图形创意所追求的,除了主题意识表达的准确外,图形还应该是富有寓意、耐人寻味的。过于直白的图形设计不仅乏味无法达到传播的目的,也是对于观者智慧的一种忽视。芬兰的设计师博凯伶,作品以简洁、强烈和尖锐而著称,他曾经这样说过“什么是好?好的海报应该把观众当作有智慧的人来

设计的审美标准

设计的审美标准 [日期:2005-09-17] 来源:作者: [字体:大中 小] 什么是设计之美? 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因此,设计美学也有别于传统的绘画和装饰,其研究内容自然也不能完全照搬生吞传统的美学理论。 众所周知,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我们首先来看看设计的概念: 设计就是创新。如果缺少发明,设计就失去价值;如果缺少创造,产品就失去生命。——刘东利(香港) 设计是追求新的可能。——武藏野(日本) 设计就是经济效益——林衍堂(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系副主任) 工业设计是满足人类物质需求和心理欲望的富于想象力的开发活动。设计不是个人的表现,设计师的任务不是保持现状,而是设法改变它。——亚瑟. 普洛斯(ICSID前主席) 设计是把某种计划、规划、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视觉语言传达出来的过程。 可以看出,设计的核心是一种创造行为,一种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区别于兄弟艺术门类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独创性,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设计之美的第一要义就是“新”。 设计要求新、求异、求变、求不同,否则设计将不能称之为设计。而这个“新”有着不同的层次,它可以是改良性的,也可以是创造性的。但无论如何,只有新颖的设计才会在大浪淘沙中闪烁出与众不同的光芒,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设计之美的第二要义是“合理”。 一个设计之所以被称为“设计”,是因为它解决了问题。设计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市场而存在,符合价值规律是设计存在的直接原因。如果设计师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相信世界上便不会有设计这个行业了。 而设计之美的第三要义是“人性”。 归根揭底,设计是为人而设计的,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需要是设计的最终目的。自然,设计之美也遵循人类基本的审美意趣。对称、韵律、均衡、节奏、形体、色彩、材质、工艺……凡是我们能够想到的审美法则,似乎都能够在设计中找到相应的应用。

[中视,平面设计,元素]简析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构建

简析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构建 计进行相关产品、信息的宣传,相关平面设计人员就必须较好的运用审美元素,通过对审美元素的合理构建进行具体的平面设计,为了保证这一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构建进行相关研究,就有着很强的现实效用。 一、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审美元素构成 平面设计本质上是通过对文字、图形的组合,进行内容描述的一种工序,而在具体的平面设计工作中,其存在着由图像、文字、色彩所组成的视觉审美元素,在下文中笔者将对这三种视觉审美元素进行一一论述。 1.图像 在平面设计的视觉审美元素中,图像是其最主要的构成部分之一,不夸张的说,绝大多数的平面设计都是由图像所组成的。在平面设计的图像构成中,点、线、面是其最基本的构成形式,在具体的平面设计中,图像的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相关设计的宣传效果。 2.文字 在平面设计的视觉审美元素中,文字也是其重要构成部分之一,事实上由于汉字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这就使得其本身就称得上是一种设计作品。在具体的平面设计中,相关平面设计人员通过对文字字型、颜色等方面的重构,就能够很好地进行具体作品的设计,这种文字的利用能够较好的通过平面设计进行信息传播。 3.色彩 在平面设计的视觉审美元素中,色彩同样是其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其能够对平面设计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带来极大的影响。从科学角度考虑,在人们接触到一幅平面设计作品时,最先引起其注意的一定不是图像与文字,而是色彩,由此可见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相关平面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通过色彩的灵活运用,能够将多种情感表现在平面设计之中,这对于平面设计作品信息传播效果的增强,有着极为不俗的效用。 二、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构建 在上文中我们论述了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由图像、文字、色彩所构成,在下文中笔者就将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对平面设计视觉审美元素的构建进行具体论述,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平面设计的相关发展。 1.图像的构建 为了保证平面设计能够发挥较好的信息传播效果,相关设计人员在具体的平面设计工作中,就需要进行较为优秀的图像构建,而在具体的图像构建中,相关设计人员需要从构图的层次感与构图视觉牵引两方面进行具体的图像构建。

设计美学在艺术设计作品中的审美分析概述

设计美学在艺术设计作品中的审美分析艺术设计是当今使用极其广泛的词汇之一。对于一个文明、健康的社会而言,设计是无处不在、无所不需的的,可以说是一切需要设计。从小的物件到大的空间设计,从物质环境到非物质环境,从造物的功能环境到产品的样式和符号,从使用方式到生活方式,都需要设计,离不开设计。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文化的增长,设计已经成为我们文明和文化的一部分,它既是文化和文明的产物,又创造着新文化和新文明。 艺术设计是设计师将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而进行的创作。作为使产品或者艺术以及空间具有美学和实用双重价值的重要手段,艺术设计在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艺术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审美分析 产品设计即是工业产品的艺术设计,在学科目录上为“工业设计”。它是指在现代工业化生产条件下,运用科技与艺术的结合的方式进行产品设计的一种创造性方法。主要解决在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下工业产品的功能与形式,结构与符号等的关系。通过产品造型设计将功能、结构、材料和生产手段、使用方法统一起来,实现具有较高质量和审美向度的合格产品的目的。 工业产品设计的主要类型有生活用品类、公共性商业服务用品类、工业和机械设备类、交通运输工具设备类。艺术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美主要体现在形式美、功能美、材料美、技术美几个方面。 下面就丹麦设计师维纳的著名作品“椅”(The Chair)及他设计的系列“中国椅”为例说明艺术设计 在产品设计中的审美分析。 分析维纳的设计,不能不提的是明代家具。明代家 具在中国乃至国际史上具有很高声誉,在当时达到了世 界一流的水平。明代家具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 就,从设计上来说有四方面的重要因素。 (1)注意意匠美 (2)注意材料美

视觉时代文学的图像化及其审美特性(一)

视觉时代文学的图像化及其审美特性(一) 【内容提要】 视觉时代文学的图像化正在成为文学存在的常态,文学在图像文化的冲击下处于被排斥和放逐的处境之中。另一方面是文学主动走向图像化,即成为电视剧,电影等的脚本。但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的艺术,它的审美特性在于文学中的形象是要靠二度转换的,它必须借助读者的想象和想象力。它为我们创造的是一个内视化的世界,有助于人的精神内省和深度审美,有助于人摆脱感性的沉沦而体验到生命的意义。 【关键词】视觉时代文学图像化审美特性无可置疑,正如许多论者指出的,图像文化在我们今天的文化生存环境中已处于中心和主导地位,文化的生产、传播、接受与消费似乎只有靠图像的呈现与传播才能正常运行,比如电影、电视、广告、因特网、卡通、电子游戏等等,它们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现代传媒艺术的大众草根性、虚拟民主性和对时间空间的超越导致图像文化狂欢时代到来,文学在现代传媒艺术巨大的身影后日益形只影单。文学进入现代传媒的领地是不容易的,在纸媒介、影视媒介和网络媒介组成的泛媒介场之中,现代传媒成为主媒值,而纸媒介反而沦为副媒值。文学的外延被重新审定,文学传媒化意味着纸媒介文学逐渐进入历史的栅栏。曾经独享千年荣耀的文学在新世纪初叶面临巨大的困境,现代传媒艺术则雄视阔步走进当下中国艺术的核心领域。 我们知道,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必须诉诸一定的文字符号,其接受者必须具备相应的认知和接受能力,才能达到文学阅读的目的。而且,文学作为文本传播方式,是最不适宜大众接受的。更何况在高度紧张忙碌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人们为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奔波劳顿,每天面对的是大量最便捷、最直接、最普及、最即时性的图像信息的袭击,已无暇去品味唐诗宋词的审美境界,感悟名著的文化底蕴,来陶冶性情。所以,文学的创作与阅读在图像文化时代越来越表现出局限性。相反,图像性内容使观看者超越语言的障碍,直接诉诸人的视觉系统,以可视性、表演性、游戏性直接使观看者参与其中,为现代都市人拓展新的文化空间,比如在众多的图像传媒中,最具影响力的影视艺术会使观众与影视故事共时性存在产生如临其境的幻觉感受,已成为后现代社会中一种最好的休息方式。而且从来没有任何一种艺术能像影视这样呼应着大众的需求与审美反应,也因此让大众广泛地接受。事实上,影视对文学的冲击是致命的。有人说:“凡是没有进入电视的真实世界,凡是没有成为电视所指涉的认同原则,凡是没有经由电视处理的现象与人事,在当代文化的主流趋势里都成为边缘;电视是绝对卓越的权力关系的科技器物。“(1)所以,文学在很大程度上也只能放弃自己的独立性、自主性而沦落为影视的一部分,即影视的脚本。更何况,在影视创作潜存的丰厚的经济利益趋动下,哪一位作家不动心呢?据茂莱研究认为:“一位小说家一旦成功,他能从电影买卖中获得的钱数简直是无限的。今天的小说家所享受的合同待遇会使福克纳,菲茨杰拉德,斯坦贝克和海明威歆羡不已的。我们很难举出哪一个稍有才能的当代作家没有向电影界卖过作品或没有写过电影剧本的。”(2)当然,这是无可厚非的,问题在于文学的影视化就必须完全按照影视逻辑的美学特征进行文学包装,一方面从文本内容上说多为暴力、色情、恐怖、灾难等等;另一方面从艺术表现形式上说,“肤浅的性格刻画,截头去尾的场面结构,跳切式的场面变幻,旨在补充银幕画面的对白,无需花上千百个字便能在一个画面里阐明其主题。”(3)如此包装过的文学已完全被通俗化,甚至庸俗化了。因此,文学在图像文化的冲击下处于被排斥、放逐的处境之中。不仅仅如此,还迫使文学在很大程度上从传统的语言艺术变成了“图像艺术”,大量的文学作品被图说,影视使小说图像化,诗歌、散文TV使散文、诗歌图像化,MTV使歌曲图像化,网络语言使网络文学图像化等等,正如尼古拉米尔佐夫说的:“新的视觉文化的最显著特点之一是把本身非视觉性的东西视像化”。(4)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大环境里文学被迫进入了一个“看图”时代,纯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在图像文化的冲击下自然地被消解了。

第六章 审美心理

第六章 审美心理 审美心理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美感就是人们在审美欣赏和创造中的一种心理现象。审美心理主要指审美心理结构,即审美心理机能、审美心理形式,由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审美情感等多种心理要素交融组合而构成的一个网络结构。其中,每一心理要素都有不可取代的功能,却又彼此依赖、相互渗透。可以这样理解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审美感知是美感最初的心理机制,常常被看作是审美心理的门户;审美情感是美感活动的动力,它自始至终贯彻在审美活动中;审美想象是美感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常常被看作是审美心理中沟通感性和理性的桥梁;审美理解是美感中蕴涵的高级精神活动,但它也渗透在美感过程的每一环节中。  第一节 审美心理结构 美感是审美感知、想像、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综合交错的矛盾统一体。它们既有自己独特的心理功能,又彼此依赖、相互诱发、相互渗透,形成合规律的自由运动,从而产生一种非概念认识所能表达或穷尽的自由感受。为了深入研究的方便,我们暂时把统一的、在任何时候都共同起作用的美感心理四要素分别开来,逐一进行研究。 一、审美感知 1、审美感觉和知觉 感知是人的视听等感官对审美对象、现象外在感性表象的印象与把握。这是审美心理活动的第一个阶段——感知阶段。 感觉和知觉,不论对于理论认识还是对于审美反应,都是进行更高一级精神活动的基础。正如没有生动的直观,就没有抽象思维,也就没有整个人类的理论认识一样,没有生动的直观,就不可能有审美的想像、情感和理解的和谐活动,审美的心理功能也就无法实现。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美感的门户是感知;从生理学的角度看,美感的门户便是主体的各个感觉分析器。然而,人的耳、眼、鼻、舌、身等感官,在审美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根据五官在审美过程中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