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沪科版初中物理--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最新沪科版初中物理--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最新沪科版初中物理--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最新沪科版初中物理--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新桥职校黄伟华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比热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9年级(沪科版)第十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比热容是本章重点内容。因为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且它又与质量、温度的变化量、吸收的热量三个物理量有关,理解起来有困难。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从学生角度看,初中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考虑到这一节内容较多,将热量计算放到下一课时。

二、课程理念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建立相互合作。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景,激励兴趣。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理解物质吸热后升温与哪些因素有关。

2、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符号、单位以及计算公式。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过程方法:采用探究的方法。该方法的思维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

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从实验中领悟比热容如何影响物体的温度,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2、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能够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3、通过阅读气候与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认识什么是

热岛效应,并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情感目标与价值观:

在学习“物质的比热容“这一内容中,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过程,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自己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此

过程中建立学生间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重视物理与生活,物理与社会

的关系。

四、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得出比热容的概念并在生活中加以应用。

难点:比热容的概念

五、教学准备:

1、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2、学生在已有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下自己实现进行实验设计与制定计划

六、教学设计:

七、板书设计:

八课堂小结反意疑问句用法完全归纳

一、基本用法与结构

反意疑问句由“陈述句+简略疑问句”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提出一种看法,第二部分用来质疑或表示证实。陈述部分与疑问部分的动词时态和动词性质应保持一致,而且肯定和否定形式彼此相反,即陈述部分为肯定式时,疑问部分用否定式,陈述部分为否定式时,疑问部分用肯定式:

He likes English, doesn’t he? 他喜欢英语,是吗?

He doesn’t like English, does he? 他不喜欢英语,是吗?

【注】1. 若陈述部分含有seldom, hardly, never, few, nothing等否定词或半否定词,其疑问部分要用肯式:

He has few friends here, has he? 他在这儿几乎没什么朋友,是吗?

She said nothing, did she? 她什么也没说,是不是?

2. 若陈述部分含有带否定前缀的词,疑问部分仍用否定式:

It is unfair, isn’t it? 这不公平,不是吗?

It is impossible, isn’t it? 那是不可能的,是吗?

二、反意疑问句的主语问题

1. 基本原则:疑问部分的主语应与陈述部分主语一致,且只能是代词:

Mary is a nurse, isn’t she? 玛丽是护士,对吗?

2. 当陈述部分为there be句型时,疑问部分仍用there作“主语”:

There was nothing in the room, was there? 房间里什么也没有,是吗?

3. 当陈述部分的主语是指示代词时,疑问部分用it, they等代词:

That is a new car, isn’t it? 这是一辆新汽车,是吗?

4. 当陈述部分的主语是复合不定代词时,若陈述部分的主语为

somebody, someone, everyone, everybody, no one, nobody等复合不定代词,其反意疑问句的主语在正式文体中用he,在口语或非正式文体中通常用they:Nobody was late, were they? 没有一个人迟到,是吗?

5.当陈述部分的主语是 something, anything, nothing, everything等复合不定代词时,其

反意疑问句的主语要用it:

Everything is ready, isn’t it? 一切都准备好了吗?

Nothing is important, is it? 没有什么重要的,不是吗?

三、陈述部分有动词have的反意疑问句

1. 当have 为助动词时,其反意疑问句沿用同样的助动词:

He has already left, hasn’t he? 他已经离开了,是吗?

2. 当 have 为实意动词时,要分两种情况:

①若表示“所有”,反意疑问句可以用have,也可以用do:

He has a lot of friends here, hasn’t [doesn’t] he? 他在这儿有许多朋友,是吗?

但是若陈述部分用的是have的否定式,反意疑问句用have 还是用do,取决于陈述部分的动词形式:

He hasn’t any money, has he? 他没有钱,是吗?

上海初三物理比热容精讲

上海初三物理比热容精讲 (一)热量 1. 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做热量。 (1)热传递现象:热传递是指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是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度部分的现象。 (2)发生的条件和规律:只要物体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就会发生热传递现象,并且将一直持续到它们的温度相同为止。 (3)热传递的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热传递方式相同点不同点 热沿着物体传递,但物质本身不流动都属于热传递现象传导 1. 2. 发生条件都是存在温度差热随着液体或气体的流动而传递对流热从高温部分传给低温部分 3. 热不依靠物质沿直线向外射出辐射 不能说物体具有多是一个过程量,注意: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少热量。热”的含义:☆下列各物理名词中““热传递中的“热”是指:热量热现象中的热”是指:温度热膨胀中的“热”是指:内能(热能)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温度 例题解析)【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热量从热量多的物体传向热B. A. 温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量少的物体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一定 D. C. 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降低】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做了如下2【例实验:在四个相同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时间(分质量(克末温(℃初温(℃液烧杯 620200050131000502203202000503煤1.5 50 4 20 1000 煤油 (填烧杯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初步结论:在质量______________)分析比较1(和温度变化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初步结论:同种物质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2(2、1)分析比较有关。______的热量多少与 (二)比热容 1.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该物质的比热容。 Q?c 2. 公式:m?t3. 单位:焦/(千克·℃)[J/kg·℃] 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3焦/(千克·℃)--------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4. 意义(例)c=4.2×101℃时,吸收或水3焦的热量。10 放出4.2×注意事项: ①比热容是用热量、温度、质量三个物理量来定义的,但是它跟物体质量,温度差以及吸收或

沪科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案

沪科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全册教案 一 运动的世界 1、运动的相对性 一个物体对参照物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称该物体运动,若对参照物的位置 没有改变,则称该物体静止。 例:教室相对于行走的人是运动的。 龙舟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龙舟相对于舟上的人是静止的。 2、长度的测量 选:选择一个清晰的刻度开始测量 放:放正刻度尺、紧靠被测物 看:测量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刻度尺里面最小的刻度值) 记:记下数值和单位 例:图中测出的该物长度是 1.00 cm. 3、长度单位换算 1Km=103m 1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 例:45μm=4.5?10-5m 0.23dm=2.3?107nm 4、速度的计算 公式:v=s/t 其中:(1)计算时将s 和t 的单位化成m/s 或者km/h (2)式中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 (3)懂得将题中的物理情景画成简图,找出相应的方程 例: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 了回声。若汽艇以100m/s 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是多远? 解:5秒内人走的路程为: S 船=V 船t=100m/s ?5s=500m 5秒内声音走的路程为:S 声=V 声t=340m/s ?5s=1700m 如右图可知:他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S= (S 船+ S 声)/2=1100m 5、平均速度 严格按公式v=t s 来计算,切勿利用V=221V V +来计算。 例:汽车在长100m 的公路上行驶,前50m 的速度为20m/s,后50m 的速度为 10m/s,汽车在这100m 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 解:前半段时间为:t=v s =s m m /2050=2.5s 后半段时间为:t=v s =s m m /1050=5s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t s =s m 5.7100=13.3m/s [应用练习] 1.小明同学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 (选填“运动”、“静止”)

九年级物理《比热容》教案

比热容教案 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 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3.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教具 烧杯,电加热器,空气温度计,水,煤油等。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利用热量单位卡的规定引入新课。 从热量单位卡的规定,我们知道使1克水升高1℃需要吸收的热量是1卡。这个规定中限定了1克的水,限定了温度升高1℃。可见水的质量越多,升高温度的度数越多,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多。其实大家也都有这方面的经验。 举例说明物体吸热的多少跟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 卡的规定中,还限定了升温的物质是水。那么,其他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 2.进行新课 (1)演示实验: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告诉学生杯内水和煤油的质量是相等的,但我们明显地看出两者的体积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请学生回答:水和煤油的密度不同。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介绍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强调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两个电加热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请两名同学帮助观察温度计,并随时报告温度。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这跟我们在测量物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同。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启发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比热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升1℃时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3)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如果某物质的比热是a焦/(千克·℃),它是说单位质量的该种物质,每升高1℃时(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a焦。 (4)比热表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物理学中,常把由实验测定的物质的比热,列成表格,便于查找。 课本中列出了几种物质的比热,请同学们查出铝的比热及它的单位。你能具体地说明铝的比热的物理意义吗?(提问) 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

初中物理人教版13.3比热容

13.3 比热容 知识点一:物体的吸热能力 1.小华用如图实验装置探究水和煤油比热容的大小,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初温相同和 __________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同时进行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实验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让液体_____ 。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比热容_____煤油的比热容。(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本实验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可以认为相同时间内两种液体__________相同。通过比较液体的__________来判断物质吸热能力的强弱,分析数据可得,__________的比热容更大 (3)如果要使两种液体末温相同,就要给__________(选填“水”或“酒精”)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酒精吸收的热量。 (4)下列现象可用比热容知识来解释的是_____ 。 A.夏天在教室洒水,感到凉快 B.金属勺装有塑料手柄 C.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 2、某组同学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按照课本组装器材,并进行实验,后将实验数据填入下 烧杯号液体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1 水200 20 28 8 2 水100 20 28 4 3 煤油200 20 28 4 4 煤油200 20 24 2 1、数据记录表格中的加热时间代表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表中的实验记录回答: ⑴比较1、2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比较3、4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比较1、3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综合上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热的多少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⑸该同学在本次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使用的器材有: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玻璃杯、温度计、初温和质量都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关于实验,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 食用油吸热升温快,说明食用油吸热能力强 B: 物体吸热多少是由它的物质种类决定的 C: 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体吸热能力强 D: 将食用油和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初中物理比热容教案

初中物理比热容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2、会查比热容表。 教学重难点 探究比热容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大屏幕投影一幅漫画:炎热夏天的傍晚,有两个小胖子在海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海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 说明:创设物理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甲:在岸上散步凉爽,因为沙石温度低。 生乙:划船到海中更凉爽,因为水温较低。 生丙:一样凉爽,因为气温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猜想,到底谁的想法正确呢?学习本节知识后你自然会明白。 板书课题:三、比热容 说明:制造问题悬念,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进行新课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烧过水,一壶水容易烧开还是半壶水容易烧开? 生齐:半壶水容易烧开。 师:将一壶水烧开与烧热,哪个需要时间长? 生齐:一壶水烧开需要时间长。

师继续提出问题: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说明: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并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生甲: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生乙: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生丙:与水的质量、水温升高多少都有关,质量越大、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反驳,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共同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结论。 师继续提出问题: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水、沙子、煤油,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也一样,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说明: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并回答,以求思维的多样性。 生甲:吸收热量不相同,夏天到海边洗澡时,会感觉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比较凉;水吸收的热量多,说明水的吸热本领大。 生乙:吸收热量相同,因为它们受同样的太阳光照射。 师总结说明:吸收热量多少、或温度变化多少,都反映了物质吸热能力的大小。怎样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请同学们参看桌上的实验器材,边讨论边合作设计实验方案。 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并设计方案。 说明:教师要加入学生的探究设计环节,倾听学生的思路,并适时加以点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让学生进行实物投影展示设计方案,并让学生口头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 生甲:用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它们温度升高的多少。温度升高越小,说明吸热能力越强。 生乙:用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温度升高相同时,比较它们加热时间的长短。加热时间越长,说明吸热能力越强。 说明:高效率的交流,使学生从别人的方案中得到有益的启发,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师将实验设计中相同或相似方案的学生重新分组。

初二物理上册教案(沪科版共105页)

§ 1-1 走进神奇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中的神奇,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神奇是让人惊叹的。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课时】1课时 【教具】多媒体、水、塑料瓶、塑料绳、玻璃杯、磁铁、铁钉、三棱镜、光源漏斗、乒乓球 【教法】讲解、实验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同学们好!从现在起,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学。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可以这么说,我们身边处处有物理。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观察、实验、思考。下面看 二.新课讲授 1、在自然中自然现象中有很多神奇的现象,请看书上图1-1 图1-7: ⑴浩瀚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复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 ⑵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 ⑶天公“发怒”是怎么回事?雷雨过后为什么经常会出现彩虹? ⑷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 ⑸江河为何有时也会“发怒”? ⑹巍巍雪山,高耸入去,为何甚至一声喷嚏高可能导致雪崩? ⑺风是怎样形成的?观看录像:海市蜃楼片段。 介绍:1988 年6 月的一次凌晨,旭日自海面冉冉升起,先出现的是一个扁平的太阳,突然人们发现在它的上方,又出现了一个太阳,奇怪怎么有两个太阳呢? 电脑模拟雷电的产生。介绍雾凇:冬天,我国东北松花江畔百里长堤上常会出现满眼的玉树琼花——雾凇(又称“树霜” )。 这是 我国的四大自然景观之一。这是怎么回事呢? 自然真美丽,真神奇。 请同学们举出一些自然界的神奇现象来。 学生举例(约5-10 分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生活中在我们生活中也会呈现另一些神奇。看课本图1-8 图1-13 学生举例,你在生活中见到哪些些神奇的现象? 下面我们看几个有趣的现象 实验一:光的色散实验实验二:隔掌吸钉实验三:摩擦起电散开的塑料绳有干燥的手捋几下,看有什么现象?塑料绳不仅不能合拢,反而会膨胀开,有趣吗?实验四:放大镜一矿泉水瓶中装水。把手指放到后面观察,手变粗了;用它看书上的字,字变大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还有一有趣的事,据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111米高空飞行时发现身边似乎有一 条小虫,他伸手抓来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这个传说真实吗? 实验五:学生实验请同学们做个实验,撕一长纸条,平放在桌面上,然后把钢笔帽立在纸条的一端。你能不能把纸条从钢笔帽下抽出来,而钢笔帽不倒。 实验六:现有一小漏斗,一个乒乓球,如果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给它吹气,会怎么样呢?实验七:矿泉水为什么流不出来? 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理现象。大家举些来看。以上的事例及很多有趣的现象都可以用我们的物理知识来解释。 三.小结: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认真地观察、实验、思考。四.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 2.写出你见到或听到的一些神奇的物理现象(至少10 个,书上没有的)

初中物理《比热容》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五、教学用具教师用:多媒体及课件。学生用:铁架台、电炉子、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干沙子、水、煤油、沙子、天平、温度计、手表、大烧杯、大试管、搅棒等。 六、设计理念 1.本节探究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寻找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对课本提供的探究方案进行大胆的改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使学生在探究中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体验成功的愉悦。2.为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努力使本节的教学活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学生构建“身边的物理”,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 七、教学程序设计

初中物理比热容四种典型计算题

初中物理比热容四种典型计算题 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Q 吸=cm(t-t ) ;物体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 放 =cm(t 0- t)公 式中,t为末温,to为初温,上式中的质量m的单位必须是kg 注意:(1)末温与温度变化的区别 举例:给20 O C的水加热使其温度升高到50 O C,式中水的初温为to=20 O C,末温为t=50 O C,升高的温度为t-to=50 O C—20 O C=30 O C ;若给20 O C的水加热使其温度升高50 O C,式中水的初温to=20 O C,温度变化为t-to =50O C,则末温t=to+50 O C=70 O C,所以在解题时,一定要弄清已知的温度是末温,还是温度的变化。对升高了,升高到,降低了,降低到等关键字眼一定要严格加以区分,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1、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O C),质量为5kg的水温度升高20 O C,吸收的热量是多少J?若这些热量被5kg的铜块吸收,则铜块升高的温度是多少O C?(c 铜 =0.39×103J/(kg·O C) 2、一堆烧红的铁钉,温度为800O C,质量为1kg;一壶开水,温度为100O C,质量是1kg,当 它们的温度降到室温20O C时,请通过计算说明放出热量较多的是什么物质呢?(已知c 水 =4.2 ×103J/(kg·O C),c 铁 =0.46×103J/(kg·O C). 3、质量为2kg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吸收了9.66×103J的热量,则水的温度升高多少O C?如果质量也为2kg的沙石在太阳的照射下,也吸收9.66×103J的热量,则沙石的温度会升高 多少O C呢?已知c 石 =0.92×103J/(kg·O C)(通过这样的计算,同学们应该明白为什么,在相同的太阳照射下,沙滩上沙子的温度高,而水的温度低的缘故了吧?)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沪、粤版) 物理教学设计方案 八年级(上册) 教师: 目录 1.

3. 3. 3.3 3.4 3.5 3.6 3.7 3.89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一、课标要求 1.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二、本章教材分析 本章是教材的入门篇,共安排了4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相当于一个大的引言。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什么是物理学?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怎样学好物理学? 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然后介绍两种最

常见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最后通过探究摆的奥秘,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章内容丰富,立意高远,对学生学习物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既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又是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必要基础。 对于“什么是物理学”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在后面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体会,所以这里教材处理的比较简单。通过两个现象和实验引出了“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重点不是放在物理学的定义和内涵上,而是放在对情景的感受和实验模拟的观察上面,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现象,引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尝试解释这些现象的兴趣和动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这个问题,教材主要是通过第1节的“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明”来体现的。这一段重点介绍了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关系,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认识学习物理学的作用。 本章的教学重点: ⑴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起始课的重要目标。 ⑵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提高实验技能。 ⑶初步感受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本章的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和合理选择测量方法。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经历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 全章共4节,每节计划用2课时;全章小结与检测:2课时;共10课时。 教学点滴 1.了解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认识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 结构的科学。 2.认识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归纳和数学分析、建立概念和探究规律、理性思维等。 3.初步体会实验对物理的重要性。 4.了解物理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难点:认识研究问题运用科学方法。 多媒体设备、激光光学光学仪器、感应起电机等 一、新课引入: 先让学生朗读章首诗,由此引出课文第一部分:物理学就在你身边。 二、新课教学: (一)物理学就在你的身边 播放有关海上日出和闪电的音像片段,让学生了解有关自然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活动1与活动2的实验。 演示 1: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偏折的现象演示2:利用感应起电机模拟闪电和雷声。 “世界物理年”:投影世界物理年徽标,介绍“世界物理年”来历。

初三物理 比热容知识点及相应练习

第二讲比热容 【益思互动】 一、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3、单位:J/(kg·℃) 4、说明: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2)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3)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二、热量的计算 1、计算公式: Q吸=Cm(t-t0), Q放=Cm(t0-t) 2、热平衡方程: 不计热损失Q吸=Q放 【益思精析】 例题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B.物质放热越多,比热容越大 C.物质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D.物质的比热容与质量和温度无关 变式1、质量为5 kg的汽油,用去一半后,剩下的汽油( ) A.密度、比热容、热值都变为原来的一半 B.密度不变,比热容、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C.密度、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热值不变 D.密度、比热容、热值都不变 例题2、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热器同时给水和煤油分别加热,在此过程中,水和煤油的温度升高一样快,由此可以判定( ) A.水的体积小于煤油的体积B.水的体积大于煤油的体积 C.水的质量大于煤油的质量D.水的质量等于煤油的质量 变式2、冬季供暖的暖气是用水作工作物质将热量传递到千家万户,这是利用了水的

( ) A.密度大B.比热容大C.质量大D.蒸发吸热

例题3、一个质量为250g的钢刀,加热到560℃,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室温为20℃,这把钢刀在冷却过程中放出多少热量?若把这些热量给30℃0.5 kg的水加热,水温可以上升多少摄氏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 c钢=0.46×103J/(kg·℃) 变式3、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为3:1,吸收相同的热量之后,升高的温度之比为2:3,求 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之比. 例题4、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两倍,若水和煤油的质量之比为1:2,吸收的热量之比为2:3,则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 A.3:2 B.2:3 C.4:3 D.3:4 变式4、水温从20℃升高到30℃吸取的热量为4.2×104J,水的质量是( ) A.1 kg B.10 kg C.0.1 kg D.100 kg 【益思拓展】 A.夯实基础 1、质量相等的水和干沙子吸收相等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_______,若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_______.说明了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_______的.为了描述物质的这种性质,物理学中引入了_______这个物理量. 2、_______________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_______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单位是_______,符号是_______.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一桶水倒掉一半剩下的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一大桶酒精和一滴水相比较,它们的比热容_______大. 4、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是Q吸=cm(t-t0),其中,c表示_______,单位是_______,m表示____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t表示_______________,t0表示____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 5、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当冰融化成水后,比热容是_________,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时,比热容是_________的. 6、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盛在两个相同杯子里的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加热,问:(1)在相同的时间内,哪个温度升高的快些_______________;(2)升高相同的温度,哪个需要的时间长些_______;(3)从这个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姜有志 一、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力图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从“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及学习方法的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科技新成就的适当纳入。(四“注重”) 简而言之: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二、编写原则: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三、沪科版物理教材特点: 1.从自然与生活现象引入问题。通过探究寻找规律,然后介绍知识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七大要素)渗透于不同章节,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知识技能,还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3.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以便学生学习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客观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4.教材栏目丰富多彩,有“迷你实验室”、“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信息窗”、“请提问”、“实践活动”、“作业”,书中插图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材的语言简洁而有诗意;插图充满童趣和富有时代气息;引入的物理自然现象和实验事实情景鲜明、富有冲击力;教材的结构体系循序渐进、台阶合理。 要建立教材是课程资源之一,教师是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思想。 四、章节顺序 8年级教材 一、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二、运动的世界三、声的世界 四、多彩的光五、熟悉而陌生的力六、力与运动 七、密度与浮力八、压强九、机械与人

十、小粒子与大宇宙 9年级教材 十一、从水之旅谈起十二、内能与热机十三、了解电路 十四、探究电路十五、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十六、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 十七、电从哪里来十八、走进信息时代十九、材料世界 二十、能量与能源 分章教材分析举例: 第四章多彩的光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2.认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3.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4.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科学内容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全章概述 1.本章基本要求 本章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对生活、自然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归纳、总结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以及光在两种介质界面所发生的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的折射规律。并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关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也只要求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能够了解。但是,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则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科学探究进行归纳和总结,

初中物理提高与自招比热容与热平衡方程

初中物理自招与提高-------比热容与热平衡方程 一.基本概念 1、热传递 (1)热传递是能量从 的物体传到 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 部分传到 部分的一种现象。 (2)热传递的条件: 。(3)热传递的实质: 。 (4)热传递的三种方式:①热传导②热对流 ③热辐射 2、热量 (1)热量是为了衡量在热传递过程中 的多少而引入的。通常用Q 来表示,它的国际单位是 。一根火柴棒完全燃烧大约可以放出 的热量。 注意:热量对应于热传递过程,我们只能说物体吸收或者放出多少热量,不能说“物体具有多少热量”! (2)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 热量,温度 ,低温物体 热量,温度 。 3. 比热容 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那些因素有关呢? 阅读下列内容,请回答问题。 (1)1Kg 的水,温度升高1C ?,要吸收 的热量,温度升高2C ?,要吸收 的热量。 1Kg 的酒精,温度升高1C ?,要吸收 的热量,温度升高2C ?,要吸收 的热量。 结论1::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吸收热量与升高温度成 比。 (2)1Kg 的水,温度升高2C ?,吸收的热量是 ; 2Kg 的水,温度升高2C ?,吸收的热量是 1Kg 的酒精,温度升高2C ?,吸收的热量是 ; 2Kg 的酒精,温度升高2C ?,吸收的热量是 结论2:质量不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与 成正比。 (3)1Kg 的水,温度升高1C ?,要吸收 的热量,1Kg 的酒精,温度升高1C ?,要吸收 的热量,可见,它们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但由于 不同,吸收热量也不同 结论3:不同种物质,即使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吸收热量也往往不同。

初中物理比热容讲义

比热容的理解(讲义) 比热容在中考中的重要性分析:纵观近三年中考,比热容为年年必考内容,不仅每年会以计算题形式出现在大题之中,偶尔也会以出现在选择题选项之中,其涉及分值可达3到4分,在每分必争的中考之中俨然已占有了一席之地,此知识点虽说不难,但学生往往会因为对概念理解不清而白白送分。 一.概念深究及分析(重点) 比热容的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降低)时吸收(释放)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温度变化的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对此概念做一下分析: (1)由定义,若现有物质质量为m ,其温度升高(降低)了t 之后,所吸收(释放)的热量为Q ,则其比热容c 可表示为:(难点) t m Q ??=c 若Q 单位取焦耳,m 单位取kg,t 单位取℃,则由上述公式可推出,比热容的单位为: ℃ kg J ? 即)(℃?kg J (2)对公式t m Q ??= c ,作以下变化可得:(针对任何类型的计算题) 1)热量变化量计算公式: t c m Q ???= 2)温度变化量计算公式: c m Q t ?=? 3)质量计算公式: t c Q m ??= (3)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在数值上等于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4)由定义,比热容是由比值定义的一个物理量,故其大小只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释放热量、温度等无关。 (5)由定义式t m Q ??=c 知,c 值越大,表示比值t m Q ??越大,即: ??

1)对于两种物质,Q 和m 相等,温度变化时,c 值大的物质温度变化大。 2)对于两种物质,Q 和t 相等,c 值大的物质质量必然小。 3))对于两种物质,m 和t 相等,热量发生变化时,c 值大的物质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必然多。 二、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三、利用比热容的概念解释一些相关的自然现象: (1)为什么夏天的中午在水边沙子很烫而能接触到的水很凉呢? (2)、“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而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 (3)、三峡库区年平均气温为16.3~18.2℃,由于受地形和长江水域的影响,长江沿江河谷气温比周围地区高。四季中,春、秋和冬季的季平均气温近年来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而夏季平均气温则呈微弱的下降趋势。请你对产生这种影响的可能原因做出说明 四.当堂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以及记忆)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它的比热容,它的大小只跟物质的________和_______有关,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 2、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水经常用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等。 3、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泥土和砂石的比热_____________,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温变化比泥土、砂石的温度变化____________,所以沿海地区昼夜温差_____。 4、太阳能热水器内盛有25OC 的水20kg ,在阳光照射下水温升高到55OC ,试计算 这些水吸收了多少热量?(C 水=4.2×103J/(kg.) 五、真题再现(充分认识到比热容对于中考的重要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沪教版)汇总教学提纲

八年级第一册 测量的历史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米;1分米= 10-1米, 1厘米= 10-2米;1毫米=10-3米 4.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 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 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 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分。1h= 60 min= 3600 s. 第一章声 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

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气体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 21== 4.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 5.声音传递 信息 和 能量 6. 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1-2 声音的特质 1.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色 、 音调 、 响度 。 (1)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它与发声体的 振动频率 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 强弱 ,跟发声体的 振幅有关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音色 不同 2.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30dB ~40dB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 分贝。 3.噪音与乐音的区别:是否为有规律的振动 4.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声源处 减弱;(2)在 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 人耳 处减弱 第二章 光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3.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4.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影子、日食、小孔成像、 2-1光的反射 1.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3.反射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 4.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平面镜成像特点: 光

人教版初三物理上册《比热容》教案

第3节比热容 第1课时比热容知识目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分析。 这两位同学的对话说的是否正确?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 提出问题:大家都做过饭,考虑一下,给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时,哪个温度上升的快?如何进一步的探究验证?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需要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升高相等的温度,比较各自吸收热量的多少。或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各自升高的温度。 进行实验:学生根据所涉及的实验,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同时记录数据。

归纳总结:(1)装水和砂子的烧杯规格要相同,要保证除了水和砂子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水和砂子升高同样温度吸收热量是否相等来验证其吸热性能是否相同。) (2)实验中砂子需要不停搅拌,这样才会受热均匀。 实验结论: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相等。 探究点二比热容 活动1:根据学生自己探究的实验得出比热容的定义。 活动2:让学生自学课本的11页内容,得出比热容的单位、符号和几种常见的比热容值。归纳总结: (1)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2)(2)单位:J/(kg·℃) (3)水比热容是4.2×103 J/(kg·℃),表示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热量是4.2×103 J。 知识拓宽:出示课件,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来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是由物质本身决定的,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高低、升高或降低温度的多少、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等因素无关,可用来鉴别物质。 (2)当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比热容改变。 (3)比较两种物质吸收热多少时考虑物质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升高的度数这三个因素,吸收多少与物体的温度无关,与物体升高的度数有关。 (4)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物体的温度不同,比热容小的温度变化大;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比热容大的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正是由于这一特性,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都是由比热容的大小引起的。 典例剖析(南京中考)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比热容

初中物理总复习:比热容 1、比热容: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 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2、热量的计算公式: ①温度升高时用:Q吸=cm(t-t0) c= Q吸 m(t-t0)m= Q吸 c(t-t0) t=Q吸 c m + t0 t0=t- Q吸 c m ②温度降低时用:Q放=cm(t0-t) c= Q放 m(t0-t)m= Q放 c(t0-t) t0=Q放 c m +t t=t0- Q放 c m ③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Q=cm△t c= Q m△t m= Q c△t △t= Q c m Q——热量——焦耳(J);c——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m——质量——千克(kg);t——末温——摄氏度(℃);t0——初温——摄氏度(℃)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还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温(t),后面的“10℃”是温度的变化量(△t)。 由公式Q=cm△t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初中物理第 1 页共1 页

初中物理--比热容同步练习 含答案

初中物理比热容同步练习 1.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 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 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 表示. (2)比热容的单位是 ,符号 .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表示不同物质 的不同,其大 小与 的多少、 的高低、 的多少均无关. (4)水的比热容水c = ;意义:质量为 的水温度 吸收的热 量为 . 2.热量的计算 (1)公式Q = . Q 表示物质吸收或放出的 的多少;c 是物质的 ;m 是物质的 ;t 表示 . (2)吸热的计算公式:吸Q = .放热的计算公式:放Q = . 课堂练习 1.酒精的比热容为 2.4×103J/(kg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 是 . 2.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 的温度变化较大;质量相同 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相同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较多. 3.已知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kg ·℃),则1kg 的水温度升高50℃吸收 J 的热量.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司机往汽车发动机的水箱里灌水,这是因为水 的 大,所以在相同条件下水能带走较多的 ,冷却效果好. 4.沿海地区昼夜之间的温差,与同纬度内陆地区昼夜之间的温差不同,右表列 出的是:沿海某城市和内陆陆某城市的气温情况,请判断甲是 城市(选填“沿海”或“内陆”),你的依据 是 . 5.汽车发动机工作时,缸体的温度很高,为确保发动机正常工作,需对缸体进行 冷却.一般使用水来充当冷却剂,主要有如下考虑:①成本低廉、取材方便; ②水的 比较大,在同等条件下吸热比较多,冷却效果好;③水在 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能确保缸体的温度不致升得过高.

6.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如右图所示,隔着石棉网同时加热规格相同、分别装上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煤油和水的试管,至管内液体升温到40℃,这个过程中() A.煤油温度先升到 40℃ B.同一时刻水的温度比煤油高 C.加热相同时间,煤油吸收的热量多 D.升高相同的温度,煤油需加热较长的时间 达标练习 7.炎热的盛夏,赤脚站在海边的沙滩上比站在海水中感到烫脚,这主要是因为海水的________比沙石大的缘故. 8.比热容反映了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的特性.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则在一标准大气压下,10 kg 20 ℃的水温度升到沸点时,需要吸收的热量是 J. 9.有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m甲∶m乙=5∶3,比热容之比c甲∶c乙=2∶1,如果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则它们降低的温度之比Δt甲∶Δt乙= . 10.夏天早晨,田闯禾苗上常看到晶莹的露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 (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初春培育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早晨给水田多排水,傍晚多灌水,这是利用水具有较大的__________这一特性. 11.将质量、初温相同的铝、铜、铁三个球,浸没在沸水中煮较长的一段时间,则三个球的温度(填“相同”或“不相同”).从沸水中吸热最多的是球,吸热最少的是球.(C铝?C铁?C铜) 11.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 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右图所示.()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升高的比乙液体温度升高的多 12.1千克20℃的水吸收4.2×105焦的热量后,它的温度在下列给出的四个温度中,最多有几个可能温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