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丙烯酸丁酯 工艺规程

丙烯酸丁酯 工艺规程

丙烯酸丁酯 工艺规程
丙烯酸丁酯 工艺规程

丙烯酸丁酯工艺规程

江苏三蝶化工有限公司

二0一一年七月

编号:

审批:江苏三蝶化工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签字)

年月日审定:江苏三蝶化工有限公司

技术处(签字)

年月日审核:江苏三蝶化工有限公司

丙烯酸酯车间主任(签字)

年月日

目录

1.产品说明 (4)

2.生产能力 (6)

3、原材料规格 (6)

4、公用工程规格 (8)

5、生产的基本原理及化学反应方程式 (10)

6、生产工序及流程叙述 (13)

7、生产工艺条件一览表 (24)

8、不正常现象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28)

9、生产控制分析一览表 (31)

10、原材料、动力及燃料消耗定额 (32)

11、三废及处理 (33)

12、安全生产基本原理 (33)

13、有关信号安全装置的说明 (37)

14、应遵守的主要技术规程和制度 (41)

15、设备一览表 (42)

16、修改和补充 (46)

1.产品说明

1·1 产品名称

丙烯酸丁酯

分子式:C7H12O2

结构式: CH2=CHCOOCH2-CH2-CH2-CH3

1.2 产品标准

备注项目丙烯酸丁酯

指标

纯度 wt % ≥99.0

色相 (APHA) ≤10

游离酸 wt%(以AA计)≤0.01

水分 wt % ≤0.10

阻聚剂MQ wt ppm 50±5

1.3 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项目丙烯酸丁酯物理常数

比重 20℃ g/cm3 0.90

比热 kcal/kg℃0.46

熔点℃-64.6

沸点(760mmHg)℃148

蒸汽比重(air=1) 4.43

汽化热kcal/kg 60

聚合热kcal/kg 117

燃烧热kcal/kg(25℃)7.6

水中溶解度g/100g(25℃)0.2

开口闪点℃43

闭口闪点℃38

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

上限vol% 20.5

下限vol% 5.5

电阻ΩCM 3.9?1010闻到气味浓度 PPM 0.01

外观无色透明1.3.2 化学性质

(1)与丁醇反应

CH2CHCOOC4H9+C4H9OH→CH4H9OCH2CH2C00C4H9

丙烯酸丁酯丁醇β-丁氧基丙酸丁酯

(2)与丙烯酸反应

CH2CHCOOC4H9+CH2CHCOOH→CH2CHC00CH2CH2CH2COOC4H9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二聚丙烯酸丁酯

(3)氧化反应

CH2CHCOOC4H9KMnO4+H2O HOCH2CH(OH)C00C4H9

丙烯酸丁酯α、β-二羟基丙酸丁酯

(4)与次卤酸反应

CH2CHCOOC4H9+ HOBr→ HOCH2CHBrC00C4H9

丙烯酸丁酯次氯酸α-溴代β-羟基丙酸丁酯(5)与碱反应

CH2CHCOOC4H9+NaOH→CH2CHC00Na+C4H9OH

丙烯酸丁酯碱丙烯酸钠丁醇

(6)羰基合成

CH2CHCOOC4H9+CO+H2→HOCCH2CH2C00C4H9

丙烯酸丁酯β-羰基丙酸丁酯

(7)与卤素反应

CH2CHCOOC4H9+ CL2→ CH2CLCHCL00C4H9

丙烯酸丁酯次氯酸α、β-二氯代丙酸丁酯

(8)与乙炔反应

2C2H2+CH2CHCOOC4H9→ CH2CHCHCHCHCHC00C4H9

乙炔丙烯酸丁酯 2.4.6.一三庚烯酸丁酯

(9)与水反应

CH2CHCOOC4H9+ H2O→ HOCH2CH2C00C4H9

丙烯酸丁酯β-羟基丙酸丁酯

(10)聚合反应

nCH2CHCOOC4H9→ -(-CH2-CH-)-n

C00C4H9

丙烯酸丁酯聚丙烯酸丁酯

1.4、产品的主要用途

丙烯酸丁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高分子化合物的优良改性单体,在纺织、印染、上浆油漆涂料、胶粘剂、皮革处理、水处理、医药、造纸、石油开采等各领域都有十分广泛的用途。

2.生产能力

本装置设计能力为:丙烯酸丁酯40000吨/年,运行时数8000小时/年。

3.原材料规格

3.1丙烯酸规格

规格备注

纯度 wt%≥99.0

色相 (APHA)≤20

水分 wt% ≤0.1

阻聚剂MQ wtPPM 200±20

3.2 丁醇的规格

项目指标备注

纯度 wt/% ≥99.5 GB-9014-88(标准号) 外观无色透明,无可见杂质

色相 (APHA)≤10

比重 20℃ g/cm3 0.808~0.812

酸度 wt% ≤0.01

蒸馏范围初馏点℃

干点℃≥115 ≤119.5

H2SO4实验色度≤40

3.3 化学品

序号名称指标名称指标标准号备注

1 对苯二酚

单甲醚MQ 外观

色度 APHA

熔点℃

对苯二酚wt%

灰份wt%

二甲氧基苯wt%

重金属wt%

白色晶体

≤10

>54

≤0.05

≤0.01

≤0.1

≤0.001

HG-176-87

2 对苯二酚

HQ 外观

熔点℃

铅含量wt %

铁含量wt %

纯度wt %

白色晶体

≥169

≤0.002

≤0.002

≥99.0

HG7-1360

3 AI-61R 熔点℃

灰份 % ≤

干燥失重 % ≤

含量 % ≥73~76 20 0. 5 95

4 苛性钠含量 wt%

Na2CO3 wt% 42

≤0.8

GB-4348-84

NaCl wt% 外观≤2.0

25% 时无色透明

4.公用工程规格

名称指标名称指标标准号备注

中压蒸汽(MP) 供给压力(MPa)

供给温度(℃)

1.15~1.35

饱和

低压蒸汽(LP) 供给压力(MPa)

供给温度(℃)

0.4~0.6

饱和

低低压蒸汽(LLP) 供给压力(MPa)

供给温度(℃)

0.2~0.3

饱和

冷却塔水(CTW) 供给压力(MPa)

返回压力(MPa)

供给温度(℃)

返回温度(℃)

0.3~0.5

0.15~0.25

≤30

≤40

消防水

(FW)

供给压力(MPa) 0.7~0.9

仪表空气(IA) 供给压力(MPa)

油含量

露点(℃)

0.6~1.5

无油

≤-40

锅炉给水(BFW) 供给压力(MPa)

供给温度(℃)

25℃时PH

硬度(以CaCO3计)

(wtPPM)

烃类油(wtPPM)

电导率(25℃)

0.25~0.45

≥15

8.5~9.5

≤0.005

≤0.3

≤0.5

(μS/CM)

总铁量(wtPPM)

铜(wtPPM)

二氧化硅(wtPPM) COD(KMnO4)(wtPPM) 105℃溶解度wtppm ≤0.05 ≤0.005 ≤0.05 ≤5

≤0.02

工业水(PW) 供给压力(MPa)

氯化物

硬度(以CaCO3计)

(mg/l)

可溶性杂质(mg/l)

不溶物(mg/l)

碱金属(mg/l)

有机物(mg/l)

(KMnO4法)

Fe(mg/l)

0.2~0.45

≤25

≤40

≤280

≤5

≤20

≤40

≤0.3

氮气(N2)供给压力(MPa)

纯度(Vol%)

油含量

露点(℃)0..15~1.5 99.9

无油

≤-40

电源高压电路电压(KV)

频率(Hz)

低压电路电压(V)

频率(Hz)

直流电 V 6.0

50±5%

400/230

50±5%

220

3相3线

3相4线

低温水低温水(CWA) 供给压力(MPa)

返回压力(MPa)

供给温度(℃)

0.25~0.4

0.1~0.3

≤9

低温水(CWB) 返回温度(℃)

供给压力(MPa)

返回压力(MPa)

供给温度(℃)

返回温度(℃)

≤10

0.25~0.4

0.1~0.3

14~20

≤21

热水(HW) 压力(MPa)

温度(℃)

0.5~0.8

50~80

5.生产的基本原理及化学化学反应方程

5.1 反应系统

丙烯酸和丁醇在硫酸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丙烯酸丁酯和水,反应按下列机理进行:

CH2CHC=O + C4H9-OH?CH2=CH-C-(OH)2

OH O-C4H9

丙烯酸丁醇过度化合物

CH2=CH-C(OH)2 → CH2CHCOOC4H9+H2O

O-C4H9

丙烯酸和丁醇的酯化反应是典型的可逆反应,而且丙烯酸和生成物丙烯酸丁酯的沸点很接近,用精馏的方法难以将丙烯酸分离出来,未反应的丙烯酸不能循环使用。为了降低丙烯酸的消耗,必须使丙烯酸完全转化成丙烯酸丁酯。这样就要在反应过程中不断破坏其反应平衡,促使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实现一个假的不可逆的一级反应,为此本工艺采取了以下措施:

(1)使反应生成的水与丁醇、丙烯酸丁酯共沸迅速从反应器中除去,以降低生成物的浓度。共沸物经脱水塔分离后,醇和酯返回反应器做原料。

(2)采用醇比酸过量的摩尔比(1.1~1.2倍),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并为脱水提供共沸剂。

(3)用硫酸作催化剂以加快反应速度,缩短反应的停留时间。

由于丙烯酸、丙烯酸丁酯在高温下易发生聚合,为降低操作温度,保证反应生成水的脱除,反应系统采用负压操作。

副反应

丙烯酸和丙烯酸丁酯都容易聚合,在酯化反应中丙烯酸、丁醇、丙烯酸丁酯三种物质能生成共聚物或均聚物。各种副产物的量与酯化反应温度、催化剂的量有很大关系。其主要副反应方程式如下:

A CH2CHCOOC4H9+C4H9-OH → C4H9OCH2COOC4H9

丙烯酸丁酯丁醇β-丁氧基丙烯酸丁酯

B CH2CHCOOC4H9+H2O → HOCH2CHCOOC4H9

丙烯酸丁酯水β-羟基丙烯丁酯

C CH2CHCOOH+C4H9OH → C4H9OCH2CH2COOH

丙烯酸丁醇β-丁氧基丙酸

D 2CH2CHCOOH → CH2CH2COOCH2CH2COOH

丙烯酸二聚丙烯酸

E C4H9OCH2CH2COOH+C4H9OH → C4H9OCH2XH2COOC4H9 + H2O

β-烷氧基丙酸丁醇β-丁氧基丙酸丁酯水

F CH2CH2COOCH2CH2COOH+C4H9OH → CH2CHCOOCH2CH2COOC4H9+ H2O

二聚丙烯酸丁醇二聚丙烯酸丁酯水

5.2 回收系统

反应液首先经萃取塔洗涤催化剂硫酸后,在经碱洗塔将反应液中未反应的丙烯酸和残存的硫酸用碱中和,碱洗塔的水相和从装置其他部位排出的水经醇回收塔回收醇和酯。

CH

2=CHCOOH+NaOH → CH

2

=CHCOONa+H

2

O

丙烯酸苛性钠丙烯酸钠水

5.3精制系统

中和后的反应液(即粗丙烯酸丁酯)在两台串联的塔内,经减压蒸馏脱去BuOH、H

2

O和重组分,变得到高纯度的丙烯酸丁酯产品。

5.4装置的防聚措施

丙烯酸及丙烯酸丁酯都是极易聚合的化合物,这种特性对生产是极为不利因

素,为了避免聚合的发生,保证装置的正常运行,本工艺采取了以下措施:(1)负压操作:为了降低操作温度,防止温度高引起聚合。本装置反应系统,精制系统及醇回收塔采用负压操作。

(2)伴热和保温:物料汽化后不含有阻聚剂,为防止物料在反应器、塔的设备表面发生相变,对反应器、塔以及它们的气相出料管线进行热水、蒸汽伴热保温,以防止相变后引起聚合。并对有气、液停留的死区加喷淋。

(3)严格禁止设备、管线内的液体长期处于停留状态。尤其对于温度高于40℃的物料。所以各产品储罐、中间罐都设有自身循环系统。且各罐都设有冷却盘管,以保证各储罐温度在要求的范围内。

(4)加阻聚剂和阻聚空气

为了防止在生产过程中聚合的加深,使形成的聚合中心失活,在可能形成聚合物的部位都加了阻聚剂,主要加在塔顶回流和反应器内,并向反应器各再沸器加阻聚空气,保证这些场所及塔、反应器内的氧含量,以延缓聚合的进一步进行。(5)设备结构和管道设计

为缩短物料的停留时间,在确保工艺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物料在设备内的停留时间最短,所以塔板选用大孔径无堰筛板,管道设计尽可能做到最短。(6)设备和管线都选用不锈钢

变价金属离子是聚合的引发剂,为了避免金属离子的产生,本装置主要工艺设备、管线均选用不锈钢。

6 .工艺流程叙述

6.1反应系统

反应系统由两台反应器和一台脱水塔组成,AA和BuOH首先在两台串联的反应器内进行酯化反应,用H2SO4作催化剂,反应生成的水与BuOH、AEB 共沸迅速从反应器中除去,以使反应平衡向正方向进行。反应终了的AA转化率达98~98.5%.

来自 T-206(AA原料罐)的AA,经P-206A/B(AA加料泵)输送:由FC-4001调节控制流量与P-405(H2SO4加料泵)送来的H2SO4溶液一起进入E-411(一段反应器再沸器),另外为了使BuOH、H2SO4、AA充分均匀地混合,控制AA的升温速度,由P-410A/B(R-411第一循环泵) 从R-411A(第一反应器予混区)中抽出部分混合液与进料一起进入E-411,用LLP蒸汽加热到98.0℃,由TI-4001显示温度后进

R-411A。加热蒸汽由TC-4003和FC-4002串级调控制蒸汽流量,保持R-411A温度为92℃。

来自T-940(BuOH原料罐)的BuOH由P-940A/B(BuOH加料泵)输送分三路:

(1)去D-414(阻聚剂槽)配制阻聚剂(间歇使用)

(2)去D-404(PE槽)配制阻聚剂(间歇使用)。

(3)由FC-4004调节控制4600kg/h的流量和P-441A/B(脱醇塔顶出料泵)送来的C-440(脱醇塔)塔顶液一起进入E-416(BuOH加热器),用C-430(醇回收塔)塔顶蒸汽加热后,从第五块塔板进入C-410(脱水塔)。

C-410、C-430塔顶冷凝液在D-411(C-410塔顶受槽)内分层,上层液(H2O:8.10%、BuOH:50.8%、AEB:40.51%)由P-411A/B(C-410塔顶回流泵)输送,经LC-4003和 FC-4010串级调节控制流量与下列物料一起作C-410塔顶回流,控制塔顶温度为64℃。

(1)P-414、1#送来的50kg/h阻聚剂(ZJ-701:2%、AI-61R:0.15%、BuOH:95%)。

会同新鲜BuOH一起从C-410底部排出,进入R-411A。

R-411A的反应生成液逐一流过反应区R-411B、R-412A、R-412B,在搅拌的条件下进行连续酯化反应。各反应区都设有蒸汽盘管用LLP进行加热,加热的蒸汽量分别由TC-4004和FC-4007、TC-4005和FC-4008、TC-4006和FC-4009串级调节,控制各反应区的温度。酯化反应生成的水与BuOH、AEB 共沸从各反应区蒸出升入C-410底部,与塔顶来的物料进行热和质交换后,从C-410顶部蒸出,与C-430塔顶物料会合进入E-412(C-410塔顶冷凝器)用CTW (循环水)冷凝,冷凝液进入D-411,未凝气体进入 E-413(放空冷凝器)用 CWA(低温水)冷凝,冷凝液回收到D-411,不凝气体由P-415A/B (C-410塔顶真空泵)抽送到PD-415(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后,将尾气送往废物处理单元。

反应系统为负压操作,系统真空由P-415A/B形成,PC-4001控制R-411A/B压力(300mmHgA),C-410塔压力由PC-4002调节控制 (160mmHgA),R-412A/B与C-410第三块塔板压力相同为(240mmHgA)。

D-411下层液(H2O:95.38%、BuOH:4.57%)由P-412A/B(C-410塔顶水泵)输送分两路:

(1)FC-4018调节控制2000kg/h流量,进入C-421塔顶作萃取剂。

(2)由LC-4004调节控制D-411液位,以344kg/h 流量进入D-425(水缓冲罐)。 AA和BuOH经各反应器反应后,最终在R-412B中AA转化率达到98%~98.5%,酯化反应到此结束。

R-412B的反应生成液由P-413A/B (C-421加料泵)输送进入E-414与C-422(碱洗塔)塔顶液换热,由LC-4002和FC-4015串级调节,控制12000kg/h的流量进入E-415(R-412后冷却器)用CTW冷却到35℃进入C-421。

为防止E-411聚合堵塞及搅拌器A-411、A-412、A-413底部形成死区而发生聚合,把由FG-401、FG-404、FG-405和FG-406控制的仪表空气分别加入到E-411、R-411B、R-412A·B起分散阻聚作用。

6.2、回收系统

回收系统由 C-421、C-422、C-430组成。在此系统中,反应生成液中的H2SO4首先用水萃取。然后用碱将残余的H2SO4和未反应的AA中和掉。在装置各部位排出的废水都收集在D-425内,并与C-422塔底液一起在C-430回收醇和酯.

R-412B内的反应生成液,由P-413A/B打入E-414与C-422塔顶液换热冷却到55℃,由FC-4015和LC-4002串级调节控制13000kg/h的流量,经E-415用CTW冷却到35℃进入C-421塔底.

作为萃取剂的付产水(D-411下层液)由P-412A/B输送,经FC-4018调节控制2000kg/h 流量从顶部进入C-421,经逆流接触H2SO4进入水相(H2O:91.18%、

H2SO4:6.46%)塔底排出由LC-4007调节,控制C-421界面由 FI-4006显示流量进入D-425作C-430原料。

萃余液(H2O:2.01%、BuOH:8.95%、AEB:83.28%、β-BPB:3.84%k萃

取塔顶排出进入C-422底部。

C-422分为水洗、中和上下两段,C-421 萃余液以15000kg/h的流量进入C-422底部。来自T-427A/B(碱贮罐)的25%NaOH水溶液,经P-427A/B(碱加料泵)输送,由FC-4017调节控制63kg/h流量,用P-421A/B (NaOH循环泵) 送来的由FC-4041调节控制350kg/h流量的C-422塔底液稀释后,从中部进入碱洗塔。经逆流接触进料中的H2SO4、AA被NaOH中和然后中和液进入 C-422水洗段进行水洗。作为洗涤

水的PW(工业水)由FC-4021调节控制170kg/h流量从顶部进入C-422,经逆流接触,中和产生的盐等其它溶于水的杂质进入水相(H2O:80.12%、BuOH:1.14%、NaOH:

2.62%、Na2SO4:1.86%、ANa:17.56%)从底部排出由P-421A/B输送分两路: (1)由LC-4008和FC-4020串级调节控制C-422界面以151kg/h流量进入C-430塔。

(2)由FC-4041调节控制3500kg/h流量与NaOH水溶液一起返回C-422中部。

C-422塔顶液(H2O:1.22%、BuOH:9.07%、AEB:84.77%、β-BPB:3.91%)

从塔顶排出进入D-426 (C-440给料罐)分层,上层液由P-426A/B(C-440加料泵经E-440(C-440进料予热器) 进入C-440(醇汽提塔)。下层液由LC-4025调节控制分层界面,将下层液排入D-425。

从系统各部位排出的废水收集在 D-425中,为回收其中的醇和酯,由P-425A/B(C-430塔加料泵)将D-425内液体 (BuOH:2.62%、AEB:0.74%)抽送和C-422塔低液一起,经LC-4005和FC-4005串级调节控制677kg/h流量进入E-434(C-430进料加热器)与C-430塔底液换热到80℃,从顶部进入C-430,经蒸馏进料中的BuOH,AEB和水共沸从塔顶蒸出,由FI-4013显示流量进入E-416 (BuOH 预热器) 与原料BuOH换热后,同C-410塔顶馏出物一起进入E-412用CTW冷凝。C-430塔顶压力由PC-4003调节控制为: (680mmHgA)。

C-430塔底液(H2O:94.21%、ANa:4.61%)从塔底排出, 一部分进入自然循

环方式的再沸器E-431(C-430塔底再沸器),用LLP蒸汽加热后返回塔底,加热蒸汽由 FC-4014和TC-4011串级调节,控制塔底温度为 100℃。另一部分塔底液由LC-4006和FC-4012串级调节,控制塔底液位以575kg/h流量进入E-434与进料换热后进入废水池。

6.3、精制系统

精制系统主要由C-440(醇汽提塔),C-450(精制塔组成,经回收系统处理的粗酯中还含有BuOH、H2O、重组份等杂质,这些杂质将在此系统被除去,以得到纯度

大于等于99.0的AEB产品。

D-426中的粗酯,由P-426A/B输送经E-414进入E-440用 LLP蒸汽加热到80℃,

加热蒸汽由TC-4052控制。予热后的粗酯由LC-4009和FC-4022串级调节控制2547kg/h流量从第21块塔板进入C-440。经减压蒸馏,水、BuOH和AEB共沸从塔顶蒸出,进入E-442 (C-440塔顶冷凝器)用CTW冷凝,冷凝液进入D-441(C-440塔顶受槽),未凝气体进入E-443(C-440放空冷凝器)用CWA进一步冷凝,冷凝液回入D-411,不凝气体经J-451E、B、C、D(蒸汽喷射泵)抽送至JE-451A、B、C (喷射泵冷凝器)用 CTW冷凝,冷凝液进入D-425,不凝气体由尾气风机送往废物处理单元。

D-441冷凝液经分层,上层液(H2O:2.27%、BuOH:44.95%、AEB:50.04%)P-441A/B(C-440塔顶回流泵)送出分两路。

(1)由FC-4025和TDC-4017串级调节,控制1090kg/h流量与作C-440塔顶回流,控制塔顶温度为45℃。

(2)由LC-4012和FC-4026串级调节控制D-441液位,以2100kg/h流量与原料BuOH一起经E-416进入C-410。

下层液由LC-4019调节控制D-441分层界面进入D-425。

塔底液(BuOH:0.01%、AEB:93.72%、β-BPB:5.55%)从塔底排出,一部分进入E-441(C-440塔底再沸器)用LLP蒸汽加热后返回塔底,加热蒸汽量由FC-4024和TC-4019或TC-4015 串级调节控制塔底温度为87℃或第三板温度为85℃。

另一部分塔底液由P-440A/B (C-440塔底泵) 输送由LC-4011和 FC-4023串级调节,控制塔底液位以2035kg/h流量进入 C-450进行脱重组份处理。

为了防止 C-440在运行过程中发生聚合,由P-414、2#将10kg/h的阻聚剂加到塔顶回流,在E-441底加入由FG-408控制的阻聚空气,以防止E-441聚合堵塞。 C-440 塔底液从第4块塔板进入C-450(精制塔)后,经减压蒸馏,AEB从塔顶蒸出进入E-452(C-450塔顶冷凝器)CTW冷凝,冷凝液进入 D-451 (C-450塔顶受槽),未凝气体进入E-453 (C-450放空冷凝器) 用CWA 进一步冷凝,冷凝液进入D-451,未凝气体经J-451A.B.C.D抽送至JE-451A.B.C.D用CTW冷凝,冷凝液进D-425,不凝气体送往废物处理单元。

D-451的冷凝液由P-451A/B(塔顶回流泵)送出分两路:

(1)由(FC-4031)调节控制2100kg/h流量和P-454(阻聚剂泵)送来的2KG/H 阻聚剂一起进入塔顶作为回流液控制塔顶温度为45℃。

(2)LC-4014和FC-4032串级调节控制D-451液位,以7500kg/h流量进入T-402A/B (丙烯酸丁酯日储罐)。

C-450塔底液(AEB:12.5%、β-BPB:72.64%、DBE:3.81%)从塔底排出,一部分由P-453A/B(C-450塔底循环泵)打入E-451(C-450塔底再沸器)用 LLP蒸汽加热后返回塔底,加热蒸汽由TC-4020和FC-4030串级调节,控制塔底温度92℃。另一部分塔底液由P-450A/B(C-450塔底泵)送出:由LC-4037与FC-4027串级控制C-450塔底液位,以113kg/h流量进入T-506。

为了防止C-450在运行过程中发生聚合,由P-454将阻聚剂(MQ:5.3%、AEB:95%)加入C-450塔顶气相管线,另外还在E-451底部加入由FG-409控制的阻聚空气。

C-440、C-450塔为负压操作,真空由J-451A.B.C.D.E形成,由PC-4008、PC-4010调节D-441、D-451塔顶压力分别为40mmHgA、12mmHgA。

6.4 中间罐区

为保证装置的正常运行,本装置设置了成品和不合格品等中间罐,其流程如下:

6.4.1 不合格产品罐(T-401)

该罐接受来自反应系统、精制系统、精制系统在开停车及正常运转时各部分排除的不合格物料,罐内设有冷却盘管以保证内部的温度为40℃以下。罐内的排气从顶部由风机送入废物焚烧单元。罐内的液体处理时要按其组成决定在装置的位置。另外反应部分开车时应用该罐内液体进行开车。

6.4.2 倒淋罐(D-403)

在装置运行或开停车时的倒淋液全部排入倒淋罐,罐内设有液下泵,该泵液位控制自动启动和停止,将罐内的液体送入T-401或Z-911(废水池)。

6.4.3 日产品罐(T-402A/B)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的恒定,在装置运行过程中,首先将生产的产品送入中间日产品罐确认其质量后,由P-402A/B送入成品储罐。

6.5 原料罐区

6.5.1 丁醇原料罐(T-940A/T940B)

用于酯化反应原料的丁醇,储于T-940A/T-940B(原料罐)内,由P-940A/B(丁醇加料泵)送入E-416预热后经C-410进入反应器。需配制催化剂和阻聚剂时,将丁醇送入D-404、D-414.精制系统醇蒸馏时将丁醇送D-441。

6.5.2 NaOH原料罐(T-427A/B)

用于本单元碱洗NaOH,由外购送入NaOH原料槽储存,然后用泵P-427A/B送入C-422碱洗塔做原料,另外在各单元及各单元及管线设备进行碱洗等其他用碱也由T-427A/B.

6.5.3 催化剂原料罐(D-405)

酯化反应所使用的催化剂,由外购车送入硫酸罐,然后用计量泵P-405送入反应器。

6.5.4 阻聚剂加料槽(D-414、D-454)

为防止装置运行时发生聚合,预先将阻聚剂ZJ-701、AI-61R和MQ在D-414、D-454阻聚剂槽内分别用BuOH、AEB配制成2%、0.15%、5.3%的溶液,然后由阻聚剂加料泵P-414、P-454分别送往C-410、C-450塔顶做阻聚剂。

6.5.5 成品罐区(T-905)

日产品罐的合格品将送入成品罐T-905储存,成品罐内设有冷却盘管,以确保其储存温度在35℃以下。罐内的排气有风机抽送到废物处理单元。为防止聚合和储罐内物料温度分布均匀,储罐本身设有循环系统,长期进行循环。

6.6 关键设备开车

开车前要进行各反应器、各真空塔的真空实验、水蒸馏和干燥操作,检查所有公用工程、原料是否符合工艺要求,检查设备、仪表、管线是否处于备用状态,配制好阻聚剂和催化剂,确认不合格罐内存有50%以上粗液,如果不合格罐内有水则先进行水分离操作。

6.6.1.1 反应系统开车

(1)调节反应系统压力到规定值:(300mmHg),R-412A/B:(240mmHgA),C-410塔顶:(160mmHgA).

(2) 从不合格罐向反应器加粗液到规定的液位,且建立如下循环。控制LC-4002为78%.

T-401→E-411→R-411A→R-411B→T-401

R-411B→E-411→R-411A→R411B

(3) 向E-411、R-412A、C-410加阻聚剂,向E-411、R-412AB、加阻聚空气。

(4) 向E-411、R-412A.B日、投蒸汽,反应系统升温,控制升温速度为20℃/小时,在80 ~90℃时升温速度为10℃/小时。注意R-412B出口液颜色和粘度的变化。(5) 反应器升温前,向D-411分离区加50%的BFW,升温后或由于C-430开车使D-411分离区液位上升,则应及时向D-425排液,保持其界面为50%.

(6) 反应器升温后,当D-411油区液位达20%时,开始向C-410加回流,控制塔顶温度为64℃。

(7) 向反应器内加催化剂,调节R-412B出口浓度为0.98% 。

(8) 反应温度升到时,按70%的负荷和( AEB+BuOH/AA+AEB )=1.2 的比例,向反应器加入丙烯酸和丁醇。

(9) 测量并调节R-412B出口的丙烯酸转化率为:98~98.5%,摩尔比为:1.2+0.05。

(10) 当反应器出口转化率达98%时,停止向不合格罐排料,将反应器生成液送入催化剂萃取塔。

(11) 脱醇塔和萃取塔开车正常后,开始回收醇,同时降低新鲜的醇加料量。6.6.1.2、回收系统开车

(1)经D-425向C-421、C-422加水到C-422液位为50%,并向醇回收塔加水到塔釜液位为50%。

(2)设定醇回收塔塔顶压力为680mmHgA.

(3) 向醇回收塔再釜器加蒸汽,控制塔中温度为87℃。

(4) D-425 向C-430投料,控制C-430塔顶温度为96℃,塔底液位超过50%时,向废水池排液。

(5)反应液进入C-421后,同步加入萃取水,调节LC-4007向D-425排料,当液位达50%时,向碱洗塔进料。

(6)碱洗塔进料后,按比例加入NaOH和水,控制界面为50%向C-430排料,塔顶受槽液位达50%时,向T-401排液,分析P-426内物料,当丙烯酸<0.05%时,向C-440进料。

6.6.1.3 精制系统开车

(1 ) 调节C-440、C450塔顶压力分别为:40mmHgA、12mmHgA

(2) C-440、C450塔开车前2小时加阻聚剂和阻聚空气。

(3)向E-440投蒸汽,控制C-440塔进料温度为78℃,塔底温度为:87℃。(4)当C-440塔底液位达50%时,向不合格罐排液。

(5) D-411液位达20%时,开始回流,控制塔顶温度为50℃,50%时向不合格罐排液。

(6)当C-440塔底液BuOH<0.01%时,向C-450进料。

(7)当C-450塔底液位达30%时,塔底升温,控制92℃,液位为50%时,向不合格罐排料。

(8) D-451液位达20%时,开始回流,控制塔顶温度为45℃,50%时向不合格罐排液。

(9)当D-451内液体各项指标合格后向T-402排液, C-450底液排入重组份罐。

6.6.2、停车要点

停车前使不合格罐和阻聚剂罐液位最低

(1) 降负荷至70%, R-412B液位降至70%.

(2) 停止向反应器加丙烯酸、丁醇和催化剂。

(3) 用P-413A/B泵将R-411A/B液体送入R-412A,直到R-411A/B液位达到50%,当R-411B液位降到60%停止向E-411和R-411B加蒸汽,向E-411壳程、R-411B盘管加PW使反应器R-411A、B迅速冷却到40℃以下,停R-411A循环和R-411B搅拌器A-411,停加阻聚剂和阻聚空气。

(4) R-412A 、B液位达到60%停止向R-412A上盘管加蒸汽,R-412A.B液位降到50%时停止向C-421进料,开始自身循环,停止向R-412A.B盘管中加蒸汽,向各盘管加IW,使R-412A.B迅速冷却至40℃,停止搅拌器A-412、A-413 .

(5) 用P-413A泵将R-411A.B、R-412A.B液体全部排入T-401.

6.6.2.2 用P-413A泵将R-411A.B、R-412A.B液体全部排入T-401.

(1)反应系统停止向C-421进料后,调节LC-4007减少塔底排料量,增加萃取水投料量使塔顶界面升到塔顶后停萃取水进料,将C-421液体全部排入D-425.

(2) C-421界面升到塔顶后调节LC-4008 减少底不出料量,停加NaOH增加PW的投入量,使C-422界面升到塔顶后停加IW,将塔内液体排入C-430.

最新丙烯酸甲酯的生产工艺资料

5000t/a 丙烯酸甲酯的生产工艺组织与实施 1:丙烯酸甲酯的生产工艺路线选择 丙烯酸甲酯,别名败脂酸甲酯,分子式 C4H6O2或CH2CHCOOCH3,熔 点 -75℃ ,沸点:80.0℃,微溶于水。用于作为有机合成中间体,也是合成高分子聚合物的单体,用于橡胶、医药、皮革、造纸、粘合剂等。 无色液体。有辛辣气味。水中溶解度在20℃时为6G/100ml ,40℃时5G/100ml 、水在丙烯酸甲酯中溶解度为1.8ml/100G 。溶于乙醇和乙醚。在贮存过程中易聚合,光、热和过氧化物能加速其聚合作用。纯粹的单体在低于10℃时不聚合。通常加入对苯二酚单甲醚0.1%作阻聚剂。相对密度(d204)0.9561。熔点-76.5℃。沸点70℃(81.06kPA)。折光率(n20D)1.401。闪点(开杯)-4℃。易燃。中等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0.3G/kG 。有催泪性。对呼吸系统和皮肤有刺激性。 丙烯酸甲酯(Methyl Acrylate ,简写为MA)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之一,主要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及合成高分子单体,丙烯酸甲酯可以和各种硬单体(如: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腈、醋酸乙烯等)及官能性单体[如: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羟丙酯、缩水甘油酯、 (甲基)烯酰胺]及其衍生物等进行交换、共聚、接枝等,做成上千种丙烯酸类树脂产品(主要是乳液型、溶剂型及水溶型),广泛用作涂料、胶粘剂、睛纶纤维改性、塑料改性、纤维及织物加工、皮革加工、造纸以及丙烯酸类橡胶等许多方面。 现有生产方式 乙炔法(雷珀(Reppe)法) 是先将乙炔溶解于四氢呋喃溶剂中,用溴化镍为催化剂(作为羰基镍的来源),溴化铜为助催化剂,反应条件为:8~10 MPa ,200~225℃,丙烯酸的产率为90% (对乙炔)或85% (对CO),BASF 和Dow-Badische 相继于1960年进行工业生产,两者略有不同之处,前者用酸作催化剂进行甲醇酯化,后者用Dowex 。50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此法的特点是不用高压处理乙炔,用镍盐作催化剂,而不用有毒的羰基镍。 丙烯睛水解 这是丙烯腈水解,酯化后制取丙烯酯化的方法。 424242222242SO H NH COOR CH CH SO H CONH CH CH O H CN CH CH ROH SO H +?=??→???=??→?+? 反应分为两步,由利用丙烯腈水解的酰胺化反应与利用醇的酯化反应组成。在第一步反应中,是在70~100度将丙烯腈添加到硫酸水溶液中以合成丙烯酰胺硫酸盐,然后加适量的水和醇进行酯化。生成的酯用来蒸馏分离掉副产物硫酸氢铵后再送到精制工序。 这种方法所制得的丙烯酸酯的收率系随醇的种类有所不同,使用甲醇的时候,丙烯酸甲酯的收率按丙烯腈计高于85%,以甲醇计高于75%。至于用丁醇以上的高级醇,在经济上还存在问题。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副产品是丙烯酸甲酯的二倍。(重量)即以硫酸氢铵为主要成分的废液,而处理这种废液有很多困难。因为不能将其扔掉,只能用于硫酸回收,或用来制造硫酸铵。另一个缺点是丙烯腈直接合成高级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这种方法不能用于大规模工厂的生产。 烯酮法

年产万吨丙烯酸及丙烯酸酯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

前言 丙烯酸(AA)及丙烯酸酯类 (AE) 工业为民生基础工业极重要的一环,日常生活中处处与其发生密不可分的关系,工业发达国家均将丙烯酸及丙烯酸酯工业列为工业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合成纤维、树脂、乳化油漆、水性涂料、高吸水性树脂等均为丙烯酸及丙烯酸酯工业之下游产业。其次丙烯酸及丙烯酸酯制品在工程、纤维、建筑及民生工业领域里亦为不可或缺的产品,如丙烯酸乳胶建筑涂料、密封胶等,丙烯酸酯类建筑乳液产品因性能优异和对环境友好,可用作内、外墙涂料,深受用户青睐。根据预测,综上所述,预计2010年我国丙烯酸及酯需求量将达116万吨,同时丙烯酸酯需求仍将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宁波市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南翼,毗邻上海、杭州,是中国十大工业城市之一,被国务院定位为重要的化工、能源、原材料及产品生产基地,是国家化工项目的重点投资区域和出口贸易加工区。全市已形成以石油及精细化工、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冶金、食品、医药等各行业协调发展的工业体系。宁波市利用其沿海北仑深水良港的有利条件,在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发展需要大进大出的临港性工业,目前已有多家大型化工生产厂家在此投资,已经形成台塑工业园区、青峙化工区和大榭化工专区组成的大型化工基地。 台塑丙烯酸酯(宁波)有限公司坐落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台塑工业园区内,是由属于台塑关系企业的台湾塑胶工业(开曼)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组建,为外(台)商独资企业,注册资本15357万美元,主要经营范围是丙烯酸(AA)及其酯类(AE)的生产销售,是台塑关系企业宁波石化项目中的一个子项目,为30个系列工程项目之一。该公司现有规模为年产丙烯酸16万吨和丙烯酸酯20万吨,工程于2003年8月开工建设,2006年1月建成,2006年2月申请进行了试生产,并于2008年8月通过了环保竣工验收。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对丙烯酸及酯类的市场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台塑丙烯酸酯(宁波)有限公司拟投资万美元,于现有厂区预留用地建设实施“年产16/20万吨丙烯酸及丙烯酸酯扩建项目”,本项目年产丙烯酸16万吨和丙烯酸酯20万吨,待项目建设完成后,台塑丙烯酸酯(宁波)有限公司将会形成年产丙烯酸32万吨和丙烯酸酯40万吨的生产规模。

论文11.5 丙烯酸丁酯下游

浅析丙烯酸丁酯下游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国内丙烯酸和丙烯酸丁酯市场延续跌势。自6月份以来国内丙烯酸丁酯跌至成本线下,国内工厂亏损严重,部分装置降低负荷或停车应对亏损,本月兰化、台塑、宏信、万州等装置停车应对,而其丙烯酸装置均运行正常,在此影响下国内工厂丙烯酸整体供应充足。虽上旬行业会议召开然难掩市场颓势,市场跌势难抑。本月国内工厂对外报盘走低,市场人士观望气氛浓厚,市场商谈重心下行为主,市场低价增多。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下游终端用户需求难有实质性改善,开工负荷未有提升,需求低迷制约下去库存过程缓慢,丙烯酸及酯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市场弱势维持。 目前部分工厂降负荷甚至停车现象增多,而丙烯酸及酯市场供需矛盾相对突出,短期内弱势难改。而近期宏观面利空因素作用,化工大市场整体表现弱势。再加上进入11月天气转冷,传统的需求淡季影响或将加重,下游需求难有实质性改善,市场疲弱走势或将延续。 本文通过对丙烯酸丁酯下游的基本信息和市场行情进行分析,找到市场的必然趋势,以此规避波动的市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正确应对市场带来的挑战,使企业和工厂都能得到双赢。 关键字:丙烯酸丁酯;下游;市场;现状;发展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ownstream of butyl acrylate Abstract:Domestic market continued drop acrylic acid and butyl acrylate. Since June domestic butyl acrylate fell to offline cost, loss serious domestic factories, part of the lower load or parking against losses, this month LanHua, Formosa plastics, such as macro letter, wanzhou parking device, and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acrylic device are, in the acrylic overall suppl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factories at home. Though early industry conference cannot hide market weakness, market trend. This month domestic factories offer lower, markets wait-and-see atmosphere, the market about the center of gravity downward is given priority to, the market price increase. Domestic economic growth is slowing, the downstream end users to demand a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construction load did not ascend, depressed demand restriction on inventory process is slow, acrylic acid and ester market the obvious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market vulnerable to maintain. Now part of the plant load increase, even parking and acrylic acid and ester market relatively prominent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weak hard to change in the short term. The recent negative effect, the macroscopic level of overall performance market weakness. Plus into the cold weather in November, the demand of the traditional off-season impact or will increase, the downstream demand is difficult to have a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market weakness or will continu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downstream of butyl acrylate and market analysis, find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market, in order to avoid negative impact brought by the fluctuation of market, correctly deal with the challenge of market makes enterprises and factories can be a win-win situation. Key words:butyl acrylate;The downstream;market ;The status ;quodevelopment

丙烯酸叔丁酯

丙烯酸叔丁酯 丙烯酸叔丁酯 tert-Butyl acrylate 分子式(Formula): C7H12O2 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128.17 CAS No.: 1663-39-4 质量指标(Specification) 含量(Purity): 99.50% 物化性质(Physical Properties) 密度 0.883 熔点 -69°C 沸点 121°C 折射率 1.41-1.412 闪点 11°C 水溶性 2 g/L 【中文名称】 2-丙烯酸-1,1-二甲基乙基酯 丙烯酸叔丁酯 2,2,-双(3,5-二溴-4-羟基苯基)丙烷 2,2`,6,6`-四溴双酚A 四溴二酚丙烷 四溴双酚 丙烯酸叔丁酯, 99%, STAB. WITH 15PPM 4-METHOXYPHENOL 【EINECS 编号】 216-768-7 【危险类别码】 R11-R20/21/22-R37/38-R43-R52/53 【下游产品】 拉西地平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1993 用途: 丙烯酸叔丁酯(tert—butyl

acrylate)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酯.在常温下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 耐候性、耐水、耐油、耐化学品等良好的化学性能 和物理性能…。因其具有独特而又活性强的不饱 和(双键1及羧酸(一COOR)结构,故可以衍生出许多 种拥有良好性能的聚合物配方,并经乳液聚合、溶 液聚合、共聚等加工方式制备出各种聚合物。其聚 合物粘结性强,透明度好,成膜清晰等特点,使其 在各种化学品的改性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在涂 料、涂层、造纸、无纺布、高吸水性材料、洗涤剂、 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皮革、粘合剂、造纸等 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丙烯酸叔丁酯(TBA)在汽车OEM和修补涂料配方中用途前景 丙烯酸叔丁酯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和中间体,因其具有独特而又活性强的极性分子、不饱和双键及羧酸酯(-COOR)结构,故可以衍生出许多种拥有良好性能的聚合物配方,并经乳液聚合、溶液聚合、共聚等加工方式制备出塑性、交联等聚合物。可自聚或与其他乙烯基单体共聚,如苯乙烯、乙酸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丙烯酰胺、氯乙烯等。丙烯酸叔丁酯的碳-碳双键进行聚合反应得到的聚合物,无色透明,具有优异的光稳定性、耐候性、耐水、耐油、耐化学品等良好的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粘结性强,透明度好,成膜清晰,因而在涂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皮革、造纸、粘合剂、包装材料、水处理、冶金采矿、日用化工产品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主要用途: 1. 涂料树脂(高固涂料配方) 2. 粉体涂料热流动性调节剂 3. 车用OEM / 修光表面清漆、车用高档修补漆 4. 高分子纸张定型剂 5. 用作固体剂型药物的涂层材料或粘合剂 头发护理高分子产品,如头发定型剂

丙烯酸丁酯生产工艺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丙烯酸丁酯生产工艺 所在系部应用化学系 专业班级高聚物0921 学号0901310148 姓名赵丁 指导老师刘山 2012年4月

摘要 丙烯酸丁酯作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通用型的丙烯酸中应用最广泛和消耗量最大的品种,有着广泛的市场潜力和应用范围。本文主要以江苏省泰兴市裕廊化工有限公司丙烯酸丁酯装置,由我公司冰晶车间所生产的丙烯酸残液和过量的丁醇原料在硫酸为催化剂的作用下,采用连续精馏式反应器,经过萃取、碱洗、回收、精制后得到高纯度的丙烯酸丁酯产品,以满足下游精细化工生产的原料需求。为了降低操作温度,防止高温引起聚合,此套装置的反应系统、精制系统及醇回收塔采用负压操作。同时,为了防止物料在工艺生产过程中聚合的加深,使形成的的聚合中心失活,在可能形成聚合物的部位都加了阻聚剂,主要在塔顶回流和反应器内,并向反应器及各再沸器加阻聚空气。整个工艺流程为连续化生产,生产丙烯酸丁酯能力为100000t/n。 关键词:丙烯酸丁酯;催化;阻聚;工艺

目录 第1章原料 (1) 1.1正丁醇 (1) 1.1.1正丁醇的理化性质 (1) 1.1.2正丁醇对环境的危害 (1) 1.1.3正丁醇的急救和应急措施 (2) 1.1.4操作处置与储存 (2) 1.1.5接触控制以及人体防护 (3) 1.1.6运输信息 (3) 1.1.7正丁醇用途 (4) 1.2丙烯酸 (4) 1.2.1丙烯酸的理化性质 (4) 1.2.2丙烯酸的制备 (5) 1.2.3丙烯酸的健康危害 (5) 1.2.4丙烯酸的危险特性 (6) 1.2.5丙烯酸的防护措施 (6) 1.2.6丙烯酸的应用 (7) 第2章催化剂 (8) 2.1硫酸: (8) 2.1.1硫酸的物理性质 (8) 2.1.2硫酸的化学性质 (8) 2.1.3硫酸的急救措施 (8) 2.1.4硫酸的消防措施 (9) 2.1.5硫酸泄漏应急处理 (9) 2.1.6硫酸的操作处置 (9) 2.1.7硫酸的用途 (10) 2.2对甲苯磺酸 (10) 2.2.1对甲苯磺酸的理化性质 (10) 2.2.2对甲苯磺酸的用途 (11) 2.2.3对甲苯磺酸的生产储运 (11) 第3章阻聚剂 (12) 3.1阻聚剂 (12) 3.1.1阻聚剂的作用 (12) 3.1.2阻聚剂的类别 (12) 3.2对苯二酚 (13) 3.2.1对苯二酚的物质性质 (13) 3.2.2对苯二酚的安全措施 (13) 3.2.3对苯二酚的灭火方法 (14) 3.2.4对苯二酚的紧急处理 (14) 3.2.5对苯二酚的危险性 (14) 3.2.6对苯二酚的操作处置与储存 (14) 3.3吩噻嗪 (15) 3.3.1吩噻嗪的理化性质 (15)

丙烯酸球场施工实用工艺流程

丙烯酸球场施工工艺流程 丙烯酸球场面料介绍: 性能特点:1. 色彩鲜艳丰富; 2. 水性原料,无毒,100%绿色环保产品; 3. 易施工,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强; 4. 耐候性高,不易老化、使用寿命长抗紫外线性好, 颜色持久不退; 5. 极佳耐磨性、防滑性,不易起粉,弹性良好,有舒适 的运动感; 6. 附着力强,剥离强度高,不分层、透气性好,不易起泡 日常维护保养便利、费用低; 适用范围:网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运动场地。 产品运用:球场基础分沥青基础和水泥混凝土基础。 场地清理: 1)基础表面处理及清洁: ①清除场地上的杂物,污物。(不能将垃圾只扫在场边,而应将

场地周围的环境都清理干净,避免一吹风就将周围的垃圾吹入场中) ②若是水泥基础,应将基础表面的水泥浮浆及疏松部分清除掉,凸出部分应用铁锤或铁铲清除,还不能处理平的情况下就用磨机磨平,保证基础没有凸出部分。 ③根据水泥表面的酸碱情况来决定酸洗场地所用的盐酸浓度,水泥表面的碱性越高使用酸的浓度就越高,酸碱反应来中合表面的酸度,使底层同基础结合的更稳。(盐酸浓度一般在5--8%之间,酸洗完水泥面一定要用清水冲洗干净,保证混凝土表面无残留盐酸。)④若是沥青基础的,沥青表面如果油性太重不宜施工,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将沥青表面的油尽量冲洗干净,如有凸出部分要用大锤打平,疏松的部分要夯实。 2)基础表面清洁:用高压水枪清洗场地,除去场地表面灰尘。以上工作全部做完可进行下一步工序。 1.粘接层的施工(专用于水泥混凝土基础) 粘接层: 1)用1#胶水全场均匀滚涂一层(材料级配:1公斤1#胶水:1公斤水。)搅匀后用滚筒或刷子涂刷于基础表面。胶水的作用是渗入到地表以下,起到防水和加强水泥的作用,加强底层同基础的结合,形成一层可紧密粘附在水泥混凝土地面上的涂层,为水性的100%丙烯酸涂料产品提供优质底层。涂刷约4小时后才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混凝土减水剂生产工艺关于技术.docx

1、项目概况及招标范围 1.1项目概况 本项目一期占地 150亩,总投资约 6.5 亿,产能 30万吨 / 年 , 其中,聚羧酸水剂8万吨 / 年,聚羧酸干粉 1.4 万吨 / 年,萘系水剂 10.6 万吨 / 年,萘系粉剂 1.4 万吨 /年,脂肪族减水剂 8万吨 / 年,氨基磺酸减水剂 0.6 万吨 / 年。 1.2招标范围 从项目初步设计开始至整厂验收结束期间的各类设计工作。包含项目初步设计(含准确的投资概算报告,误差不超过10%。)、政府要求完成的各类设计专篇、整厂施工图设计以及协助招标人生产线试车、协助完成各类验收等。 四、设计工艺 4.1 聚羧酸系列产品 4.1.1生产工艺流程 本项目聚羧酸系列产品包括聚羧酸水剂及聚羧酸粉剂两种,合成路线见下图:

环氧乙烷 环氧丙烷 甲基烯丙醇 合成 聚醚 I 型 (中间体 ) 混合 精品文库 环氧乙烷 环氧丙烷 异戊烯醇 合成 聚醚 II 型( 中间体 ) 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 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巯基乙醇雕白粉维C 合成 I型聚羧酸母液 (中间体 ) 水 松香热聚物引气剂 葡萄糖酸钠 复配 聚羧酸水剂 (产品 1) 改性聚醚 TPEG (中间体 ) 混合 聚羧酸母液 (中间体 ) 丙烯酸巯基乙酸雕 白粉维C 合成 II型聚羧酸母液 ( 中间体 ) 干燥 聚羧酸干粉 (中间体 ) 复配 聚羧酸粉剂 (产品 2) 木质素减水剂 葡萄糖酸钠 硫酸盐混渣 图 4.1-1聚羧酸系列产品合成路线 4.1.1.1改性聚醚工艺流程 改性聚醚 TPEG由聚醚 I 型和聚醚 II型两种中间体按1:1质量比混合而成。 1)聚醚 I 的工艺流程: 在反应釜中通入氮气置换5min,降低容器中氧含量,然后泵入计量的甲基烯丙醇和一定量的催化剂(KOH)配制反应起始液,开启搅拌系统,升温至95℃-105 ℃,通入少量的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引发反应。待诱导期结束后,连续通入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混合物,使得釜内压力保持在0.2-0.35MPa 密闭反应,控制反应温度在 90-110 ℃。通入时间控制在 2-3 小时,反应完全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复合乳液聚合

苯乙烯、丙烯酸正丁酯复合乳液聚合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苯乙烯、丙烯酸正丁酯复合乳液聚合,了解复合乳液聚合的特点,比较一般乳液聚合、种子乳液聚合和复合乳液聚合的优缺点。 2、掌握制备核/壳结构复合聚合物乳液的方法和对聚合物进行改进的方法和途经。 二、实验目的 合成复合聚合物乳液的方法实际上是种子乳液聚合(或多阶段乳液聚合),即首先通过一般乳液聚合制备第一单体的聚合物乳液作为种子乳液(核聚合),然后在种子乳液存在下,加入第二单体继续聚合(壳聚合),这样就形成了以第一单体的聚合物为核,第二单体的聚合物为壳的核/壳结果的复合聚合乳液——乳胶型互为贯穿聚合物的网络,复合乳液聚合与种子乳液聚合的差别在于前者是采用不同种的单体,后者采用同种单体。 如果以苯乙烯(St)为主单体,同时加入少量的丙烯酸(AA)单体进行核聚合,而以丙烯酸正丁酯(n-BA)为单体,同时加入少量的丙烯酸(AA)单体进行壳聚合,即得到以聚苯乙烯为核、聚丙烯酸正丁酯为壳的核/壳结构的复合聚合物乳液。 在第一阶段聚合中合成的聚苯乙烯乳胶粒作为种子,再加入第二单体丙烯酸正丁酯、引发剂过硫酸钾和少量乳化剂进行第二阶段乳液聚合时,此时的聚合机理按接枝涂层理论机理进行。即单体n-BA富集在种子乳胶粒PS的周围,PS乳胶粒成为n-BA单体的聚合主要场所,所生成的聚合物Pn-BA富集在PS 的周围形成以PS为核Pn-BA为壳的核/壳结构聚合物,且核壳之间存在着PS-Pn-BA接枝共聚物,理想情况下不生成新的乳胶粒。由于在聚合过程中形成了少量的PS-Pn-BA接枝共聚物使得核/壳结构的复合聚合物的性能优于任何一个均聚物PS或Pn-BA和PS-Pn-BA无规共聚物的性能。如耐水性能、耐溶剂性能、软化点、弹性和机械强度等均有大幅度提高。特别是用于外墙涂料的基料,其最低成膜温度(FMT)、玻璃化温度(Tg)低、附着力好、耐水性能好、光泽度高、大大改进了夏季回粘性,从而提高了涂料的性能并延长了施工期。由此可见,制备复合聚合物是对聚合物改性的一种方法。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三口瓶、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温度计、电动搅拌器、移液管、恒温水浴、量筒、烧杯 药品:苯乙烯(核单体)、丙烯酸正丁酯(壳单体)、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增塑剂)、丙烯酸、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OP-10)过硫酸钾 四、实验步骤、现象及原因

丙烯酸酯类单体的物理性质

丙烯酸酯类单体的性质 单体名称分子量沸点/℃相对密度 (d25)折射率 (n D25) 溶解度(25℃)/ (份/100份 水) 用途健康危害玻璃化温 度/℃ 丙烯酸AA 72 141.6(凝固 点:13)1.051 1.4185 ∞涂料、塑料、 纺织、皮革、 造纸、建材 健康危害:该品对皮肤、眼睛和 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 燃爆危险:该品易燃,具腐蚀性、 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106 丙烯酸甲酯MA 86 80.5 0.9574 1.401 5 橡胶、医药、 皮革、造纸、 粘合剂 健康危害:高浓度接触,引起流 涎、眼及呼吸道的刺激症状,长 期接触可致皮肤损害,亦可致肺、 肝、皮肤病变。 8 丙烯酸乙酯EA 100 100 0.917 1.404 1.5 涂料、粘合 剂、助剂健康危害:对呼吸道有刺激性, 高浓度吸入引起肺水肿。有麻醉 作用。眼直接接触可致灼伤。对 皮肤有明显的刺激和致敏作用。 燃爆危险:该品易燃,具刺激性, 具致敏性。[1] -22 丙烯酸正丁酯(n-BA)128 147 0.894 1.416 0.15 有机合成中 间体 低毒,轻度刺激性-55 丙烯酸异丁酯(i-BA)128 62(6.65kpa)0.884 1.412 0.2 有机合成中 间体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 吸收对身体有害。其蒸气或雾对 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 -17 ’.

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丙烯酸仲丁酯128 131 0.887 1.4110 0.21 -6 丙烯酸叔丁酯128 120 0.879 1.4080 0.15 纸张涂饰剂、 丙烯酸树脂 55 丙烯酸正丙酯 PA 114 114 0.904 1.410 1.5 -25 丙烯酸环己酯CHA 154 75(1.46kpa)0.9766 1.460 丙烯酸乳液 聚合物、丙烯 酸树脂 16 丙烯酸月桂酯240 129(3.8kpa)0.881 1.4332 0.001 涂料、粘合 剂、纺织整理 剂 -17 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 184 213 0.880 1.4332 0.01 用于软性聚 合物,在共聚 物中起内增 塑作用 -67 丙烯酸-2-羟基乙酯HEA 116 82(655pa) 1.138 1.427 ∞辐射固化体 系的稀释剂 和交联剂 中毒,可燃;加热分解释放刺激烟 雾 -15 丙烯酸-2-羟基 丙酯HPA 130 77(655pa) 1.057 1.445 ∞胶黏剂、涂料-7 甲基丙烯酸MAA 86 163(凝固点: 15) 1.015 1.4185 ∞涂料、绝缘材 料、粘合剂 健康危害:本品对鼻、喉有刺 激性;高浓度接触可能引起肺 部改变。对皮肤有刺激性,可 130 ’.

丙烯酸施工要求及工艺流程

丙烯酸球场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 1、试水:全场洒水测试场地平整,试水一小时后将地面凹陷超过3mm 处用粉笔做记号。 2、补平:用网球场专用沥青填充剂补平一道以掺40-70目石英砂、水泥和水,填平场内凹陷处,减低积水现象,使球场地面达到标准要求:直尺测量3m内地面高差不超过3mm。干透约需24小时。 3、底层:用网球场专用沥青填充剂全场涂刮一层掺40-70目石英砂、水泥和水,充分搅拌后用进口橡胶刮耙刮涂,形成一层可紧密粘附在原球场地面上的涂层,为水性的100%丙烯酸涂料产品提供优质底层。干透约需24小时。 4、弹性层:用丙烯酸胶粒全场涂刮五层(3粗2细) 粗胶粒层:用丙烯酸粗胶粒刮涂三层;是一种粘稠的,弹性的,100%丙烯酸乳胶。混合有特别挑选的大颗高弹性橡胶颗粒。加水稀释后刮涂,为球场提供合适的弹性,使打球更舒适。 细胶粒层:用丙烯酸细胶粒刮涂二层;用于丙烯酸粗胶粒层之上。用于找平粗胶粒层的大颗胶粒形成的粗糙表面。使用便提供了平滑的优质弹性层。有利于之后丙烯酸涂料的施工。 5、加强层:用丙烯酸填充剂全场涂刮一层以丙烯酸填充剂兑水掺 60-80目石英砂。充分搅拌后用进口橡胶刮耙刮涂。在底层之上再提供一层均匀浓密的垫层,增加球场强度,提高整个球场面层的品质。干

透约需24小时。

6、纹理层:用丙烯酸色料(加石英砂)全场涂刮二层以丙烯酸色料兑水加80-100目石英砂,充分搅拌后用进口橡胶刮耙刮涂。使面层有均匀一致的纹理效果,增加耐磨功能及调节球速。每层干透及养护需24小时。 7、终饰层:用丙烯酸色料全场涂刮一层以丙烯酸色料兑水稀释,不加砂充分搅拌后用进口橡胶刮耙涂刮。使得面层色彩鲜艳悦目,并且对气候和紫外线辐射具有很强的抵抗力,球场面层更美观耐久。干透及养护约需24小时。纹理层加终饰层共三层色料 8、划线:用丙烯酸白线漆9#画标准网球场界线一道按国际标准测量定线,用进口贴胶纸机将胶纸按线紧粘在地面上,防止毛边,用刷子直接刷丙烯酸白线漆涂料一层。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丙烯酸酯防水密封材料的配方

丙烯酸酯防水密封材料的配方 用不同的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以及它们的烷基脂为单体的均聚物或与其他单体合成的共聚物可以获得分子链有序排列的结晶型塑料,也可得到无定型的热塑性聚合物,还可获得具有弹性的可以交联的橡胶型聚合物,选择不同单体和聚合条件,可以分别制的适用于制作胶粘剂,密封胶和橡胶等不同用途的多种丙烯酸酯的聚合物。 密封胶用丙烯酸酯聚合物是一类以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烷基脂为主要单体的,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应单体,通过自由基的加成反应,形成长而无定形的线性分子链的热塑性弹性体聚合物。聚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小于8000,聚合物密封胶具有较高的坚韧性、柔软性、粘接性、保色性、耐紫外线光降解性,价格也较低。 密封胶用的丙烯酸聚合物,由于其单体的多样性,以商品牌号供应市场的聚合物很多。密封胶的制造可以从单体开始合成具有所需性能的聚合物,也可以从市场上选用适当的聚合物来配制密封胶。 供制备密封胶的聚合物所使用的丙烯酸单体通常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以及丙烯酸-2-乙级基质,室温下这些单体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制备丙烯酸酯密封胶的聚合物大多数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脂单体组合的共聚物。这些聚合物是无规

的,产生的无序结构阻止了聚合物链的有序排列,从而形成一个坚韧、柔软的无定形的热塑性聚合物。 能赋予聚合物粘着性的单体有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亚甲基丁二酸及不饱和强酸,它们都提高聚合物极性,从而增大对许多基材的粘接性。苯乙烯可降低吸湿性,提高耐水性,改善耐电、耐寒性;乙酸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腈可赋予聚合物硫化胶较高的硬度,而丙烯腈还能提高扭转模量和耐油性;乙烯基三莞基硅氧烷或乙烯基三已氧基硅烷可提高耐热老化性能。 除此之外,还有乙烯基甲苯、氧乙烯、丙酸乙烯、偏二氯乙烯等单体。

丙烯酸树脂

第五章丙烯酸树脂 第一节概述 以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及苯乙烯等乙烯基类单体为主要原料合成的共聚物称为丙烯酸树脂,以其为成膜基料的涂料称作丙烯酸树脂涂料。该类涂料具有色浅、保色、保光、耐候、耐腐蚀和耐污染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机械、电子、家具、建筑、皮革涂饰、造纸、印染、木材加工、工业塑料及日用品的涂饰。近年来,国内外丙烯酸烯树脂涂料的发展很快,目前已占涂料的1/3以上,因此,丙烯酸树脂在涂料成膜树脂中居于重要地位。 从组成上分,丙烯酸烯树脂包括纯丙树脂、苯丙树脂、硅丙树脂、醋丙树脂、氟丙树脂、叔丙(叔碳酸酯-丙烯酸酯)树脂等。从涂料剂型上分,主要有溶剂型涂料、水性涂料、高固体组份涂料和粉末涂料。其中水性丙烯酸烯树脂涂料的研制和应用始于50年代,70年代初得到了迅速发展,与传统的溶剂型涂料相比,水性涂料具有价格低、使用安全,节省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和公害等优点,因而已成为当前涂料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涂料用丙烯酸树脂也经常按其成膜特性分为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和热固性丙烯酸树脂。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其成膜主要靠溶剂或分散介质(常为水)挥发使大分子或大分子颗粒聚集融合成膜,成膜过程中没有化学反应发生,为单组分体系,施工方便,但涂膜的耐溶剂性较差;热固性丙烯酸树脂也称为反应交联型树脂,其成膜过程中伴有几个组分可反应基团的交联反应,因此涂膜具有网状结构,因此其耐溶剂性、耐化学品性好,适合于制备防腐涂料。 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开发丙烯酸烯树脂涂料,在80年代和90年代,北京、吉林和上海分别引进三套丙烯酸及其酯类生产装置,极大促进了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和丙烯酸烯树脂涂料工业的发展。 第二节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丙烯酸类及甲基丙烯酸类单体是合成丙烯酸树脂的重要单体。该类单体品种多,用途广,活性适中,可均聚也可与其它许多单体共聚。此外,常用的非丙烯酸单体有:苯乙烯、丙烯睛、醋酸乙烯酯、氯乙烯、二乙烯基苯、乙(丁)二醇二丙烯酸酯等;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单体尤其是功能单体曾出不穷,而且价格不断下降,推动了丙烯酸树脂的性能提高和价格降低。比较重要的功能单体有:有机硅单体,叔碳酸酯类单体(Veova 10,V eova 9, Veova11),氟单体(包括烯类氟单体:三氟氯乙烯、偏二

年产25万吨丁醇生产工艺标准

1.前言 丁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医药、印染、塑料、有机等领域。丁醇是生产丁酸、丁胺、醋酸丁酯和丙烯酸丁酯等多种有机化合物的原料。丁醇分为两类:正丁醇和异丁醇。正丁醇主要用来生产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丙烯酸丁酯等。可直接作为合成塑料、涂料、助剂等的原料,也是良好的溶剂之一,大部分正丁醇是用来合成酯类,产品有丙烯酸丁酯、醋酸丁酯、乙醇醚、增塑剂DBP等。丁醇在许多化工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2000年之前,全球丁醇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地,这些地区丁醇市场趋于成熟,生产能力过剩,需求增长趋缓,而亚洲等其他地区,由于缺口较大,需求增长较快。在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石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对丁醇的需求越来越大,因而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相继建成了一批大型乙烯生产装置,其中有的配套了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羰基合成丁醇生产装置,如齐鲁石化公司、吉林化纤工业公司及大庆石油化工总厂、北京化工四厂、扬子巴斯夫公司,总产能为145kt/年,由于下游需求的快速增长,尽管这几套装置都在加大负荷生产,丁醇的产量有很大提高,但一直不能满足下游实际生产的需求,因而对这几套装置进行扩能改造、或新建生产装置势在必行。 2.设计基础条件 2.1原料简介 丙烯(propylene,CH2=CHCH3)常温下为无色、稍带有甜味的气体。分子量42.08,密度0.5139g/cm3(20/4℃),冰点-185.3℃,沸点-47.4℃。易燃,爆炸极限为2%~11%。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是一种属低毒类物质。丙烯是三大合成材料的基本原料,主要用于生产丙烯腈、异丙烯、丙酮和环氧丙烷等。 2.2产品简介 本项目产品为正丁醇和异丁醇,均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医药工业、塑料工业、有机工业、印染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 2.2.1 正丁醇 正丁醇是优良的有机溶剂,也可转化为丁醇衍生物作特种溶剂;可用于生产多种增塑剂,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邻苯二甲酸丁辛酯、己二酸二丁酯等;也可用于生产乙酸丁酯、丙烯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等化工产品,其主要衍生物系及用途见图1-1。

丙烯酸的生产工艺问题浅析

丙烯酸的生产工艺问题浅析 1、直接氧化法丙烯酸生产工艺 丙烯氧化法生产丙烯酸的原料有水蒸气、空气、丙烯,生产过程中将三者按照一定的比例通过催化剂床层发生氧化反应。丙烯在第一反应器中氧化成丙烯醛,在第二反应器中氧化成丙烯酸。其中水蒸气发挥稀释作用,避免爆炸的同时,防止副反应的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中除产生丙烯酸,还因发生副反应生成醋酸、碳氧化物等。 2、丙烯酸生产相关子系统研究 氧化法生产丙烯酸工艺流程较为复杂,有很多子系统参与其中,包括丙烯系统、空气系统、反应系统、急冷吸收系统、废气废水处理系统等,接卜来逐一进行分析。 2.1丙烯系统 丙烯系统的作用在于制备气态丙烯,即,液体丙烯由丙烯罐进入到进料消气器缓冲消气后,进入到蒸发器中进行气化处理。通过调节将蒸发器上部气相压力控制在0.6MPa,并将蒸发器中的液位调节至50%。同时,经过热器进行过热处理,将丙烯气体的出口温度控制在(50士5 )℃。丙烯气体从过热器出来后,调节流量后进入进料混合器,和增湿空气充分混合。 2.2空气系统 空气系统的作用在于制备满足生产条件的空气。在该系统中添加空气中的水含量,严格控制混合物进入到易燃区。同时,注重在密封气中充入干燥密封气,达到保养催化剂的目的。另外,检查紧急停车所需条件,发生异常后能够及时停车。 2.3反应系统 丙烯与增湿空气充分混合后进入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其中列管中装有催化剂,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部分丙烯酸以及丙烯醛。考虑到丙烯醛可能发生深度氧化生成CO2与CO,因此,在固定床反应器卜部设置由热水泵、闪蒸器构成的冷却段,有效阻比丙烯醛深度氧化情况的发生。出口气体和补加的空气进行充分混合后进入另个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进一步氧化成丙烯酸。该反应器的列管中装有催化剂,列管问分布有热载体。

丙烯酸树脂生产常见问题解决方案总结

丙烯酸树脂生产常见问题解决方案总结01丙烯酸树脂生产简介 1、丙烯酸树脂生产机理与工艺过程 丙烯酸树脂生产涉及自由基聚合机理、配方及工艺设计、合成用原材料(丙烯酸单体、溶剂、引发剂、助剂等)的控制、生产设备及工艺条件、计量及仪器、生产操作、中控、质检、包装等多个环节。 丙烯酸树脂化学合成反应原理是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包括链的引发、链的增长、链的终止,其反应机理比较复杂。 值得强调的是丙烯酸树脂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初期与后期需要稍微加热,反应中间过程控制好反应自身放热就基本可以维持高聚物合成),醇酸树脂反应是吸热反应(需要持续加热升温脱水反应才得以进行)。 2、丙烯酸树脂生产常见问题介绍 若事先能够客观正确地认知丙烯酸树脂生产中的诸多影响因素,及时正确处理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可以有效地避免生产中造成失误或损失,保证产品合格和持续稳定生产。 比如生产中有些异常现象,如丙烯酸树脂固含或黏度的偏高或偏低、气味较大、单体转化率低等,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可使指标不合格的产品变为合格,这一类现象属于可逆转的。 再如丙烯酸树脂色相较深如偏黄相或红相,树脂产品外观发白、发乳、发浑,树脂有流动性差、有凝胶、胶粒等。这一种情况属于不可逆转的异常现象,很难处理,甚至无法挽救。尽量避免和杜绝这一问题的出现,对于出现了这类产成品,尤其注意不要流入下游客户,否则后果会变得更为严重。 02丙烯酸树脂生产原材料环节的控制

1、丙烯酸树脂的主要原材料简介 丙烯酸树脂原料尤其是单体进厂投料前必须认真逐批化验,最好用大厂名牌产品,最忌频繁地更换原料厂家,比如有的单体进口的和国产的价格相差不多,则可优先选用进口的。如果发现原料有些问题,又急于生产,则必须认真做生产前试验,以确保生产合格,原材料是最关键的环节,一定把住。 1.1、引发剂的品种及要求 引发剂是影响自由基聚合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主要分为高、中、低温引发剂,高温引发剂为DCP、过氧化二叔丁基;中温引发剂为TBPB;低温引发剂为BPO、AIBN等。其中最为常用的引发剂介绍如下: 1.1.1、BPO(过氧化二苯甲酰) 是目前影响较为显著也是成本较低的一种引发剂,使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最好选用含量在70-75%的产品,且活性氧和含氯量都达标,安全性相对高些。 含量为>98%的BPO使用时有爆炸风险,必须慎重使用,同时也必须根据配方标示的BPO含量,在实际生产时灵活地进行调整,否则我们公司引进的配方就会出现粘度偏高或偏低现象。 使用不合格的BPO易造成生产出的丙烯酸树脂外观发浑、发乳、转化率低,而这些不合格的树脂很难改造。 B、BPO储放时间过长(如6个月以上),产品内水分和活性氧都会减少,用此引发剂生产的树脂往往会使颜色变黄,达不到水白透明的外观要求。所以BPO最好现买现用,并按要求正确储存和使用,比如BPO产品用后必须立即密封好,避免水分挥发,否则生产树脂会粘度变低。

丙烯酸丁酯的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化学品安全说明书 1、 物理与化学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 熔点(℃): -64.6 沸点(℃): 145.7 相对密度(水=1): 0.89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4.42 饱和蒸气压(kPa): 1.33(35.5℃)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2、 主要用途 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粘合剂、乳化剂。 3、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可燃 闪点(℃): 37 丙烯酸丁酯 n-butyl acrylate 分子式: C 7H 12O 2 分子量: 128.17 CAS 号: 141-32-2

爆炸上限%(V/V):9.9 爆炸下限%(V/V): 1.2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禁配物:强氧化剂、强碱、强酸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4、毒性及健康危害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10 TLVTN:ACGIH 10ppm,52mg/m3 TLVWN:未制定标准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5、包装与储运、操作 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丙烯酸酯

丙烯酸酯 简介 丙烯酸酯橡胶(ACM)是由丙烯酸烷基酯(CH2=CH-COOR)为主要单体,与少量带有可提供交联反应活性基团的单体共聚而成的一类弹性体。 丙烯酸酯橡胶 商品牌号很多,根据其分子结构中所含的不同交联单体,加工时硫化体系也不相同,由此可将丙烯酸酯橡胶划分为含氯多胺交联型、不含氯多胺交联型、自交联型、羧酸铵盐交联型、皂交联型等五类。此外,还有特种丙烯酸酯橡胶,如含氟型及热塑性丙烯酸酯橡胶等。 性能 丙烯酸酯橡胶的性能受其主要单体丙烯酸烷基酯中烷基碳原子数目的影响。以丙烯酸酯为基础的橡胶,耐油、耐热性较好;而以丙烯酸丁酯为基础的橡胶,因烷基碳原子数目的增多,对酯基极性基的屏蔽效应增大,因此使耐水性有所改善,同时由于屏蔽效应,减弱了橡胶分子间力,增大了内部塑性,从而使脆性温度降低,耐寒性较好。若通过上述两种单体并用,则可得到介于两者性能之间的橡胶。 特点 无论哪一种类型的丙烯酸酯橡胶,其分子结构的共同特点有两个:一是高极性;二是完全饱和性。从而使其具有优越的耐矿物油和耐高温氧化性能。其耐油性仅次于氟胶,而与一般中高丙烯晴含量的丁腈橡胶相似。而耐热性介于通用橡胶和硅、氟橡胶之间,比丁腈橡胶使用温度高出 30~60℃,最高使用温度180℃,断续和短时间使用可达200℃,在150℃热空气老化数年性能无明显变化。此外,最重要的是其对含有硫、氯、磷等极压剂的极压型润滑油十分稳定,使用温度可达150℃,间断使用温度可更高些。而带有双键的丁腈橡胶在含有极压剂的油中,当温度超过110℃时,即发生显著硬化与变脆。丙烯酸酯橡胶还具有优良的抗臭氧性、气密性、耐屈挠和耐裂口增长性,以及抗紫外线变色性等。 缺点

丙烯酸精制工艺流程

1 工艺过程 1.1 生产工艺原理 本岗位负责将丙烯酸前岗位送来的约48﹪(wt)的丙烯酸水溶液经脱水、醋酸和重组份后精制成99.5(wt)的高纯度丙烯酸产品。 1.2 生产工艺流程叙述 1.2.1 轻组分分馏系统 2T‐201 (粗丙烯酸罐) 中的丙烯酸水溶液由2P‐201A∕B (丙烯酸加料泵) 送至2C‐210 (轻组分分馏塔) 第15块板。在此,用FC‐2032 和FC‐2031 调节控制加料量。 2C‐210 为板式塔,内有17块塔板,上层为填料。 在2C‐210 内,通过共沸蒸馏的方法把水和醋酸从丙烯酸中分离出去。所用的共沸剂是甲苯。 水、醋酸和甲苯经减压蒸馏作为共沸物从2C‐210 塔顶蒸出,蒸出物经2E‐212 (2C‐210 塔顶冷凝器) 被CTW 部分冷凝,冷凝液流入2D‐211 (2C‐210 塔受槽),未凝气体进入2E‐213 (2C‐210 塔排放气冷凝器)被CTW 进一步冷凝,冷凝液也流入2D‐211 ,从2E‐213 出来的不凝气体通过水环真空泵2P‐216A∕B (2C‐210 真空泵) 经2PD‐216 ( 2P‐216放空罐回收槽)经2E‐216 ( 2P‐216气体冷凝器) 不凝气体排往废气焚烧系统(U‐600)。在此,用PC‐2002 调节循环气量来控制2D‐211 气相压力。 2D‐211 内被隔板分为两个区:水相区和甲苯区。流入的冷凝液在水相区分层,上层的甲苯向甲苯区溢流。甲苯区内的甲苯由2P‐211A∕B (2C‐210 塔甲苯回流泵) 送出,一路用2FC‐2003 调节控制从2C‐210 回流入塔内;另一路用LC‐2003 调节送往2T ‐202 (甲苯罐) 的甲苯量来控制甲苯区的液位为50﹪。水相区内的水由2P‐212A∕B (2C ‐210 塔顶回流泵) 送出,一路经2E‐215 (2P‐216 工作水冷却器) 被CWA 冷却后去2P‐216A∕B ,作为工作水使用;另一路用2LC‐2002 和2FC‐2004 串级调节去2T‐601 (废水罐) 的流量来控制水相区的界面为50﹪。 塔底液是含有少量醋酸的丙烯酸液体。一部分由2P‐213A∕B (2C‐210 塔底再沸器泵) 打入再沸器2E‐211 (2C‐210 再沸器) 进行强制循环,2E‐211 采用LLP 加热,用TC‐2001 和FC‐2002 串级调节加入的LLP 量来控制塔底温度。另一部分由2P‐210A∕B (2C‐210塔底泵) 送往2C‐220 (醋酸塔) 塔顶进一步脱醋酸,在此,用LC‐2001 和FC‐2001 串级调节送出量来控制塔底液位为50﹪。 为防止聚合,采取了一下措施: (1) 通过2FG‐203 向塔内加IA ,加入量为15m3∕h。 (2) 在第17块板中加入由2P‐215 (阻聚剂加料泵) 送来的定量阻聚剂,由FI‐2020 显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