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甲基丙烯酸(正)丁酯

甲基丙烯酸(正)丁酯

甲基丙烯酸(正)丁酯
甲基丙烯酸(正)丁酯

2、甲基丙烯酸(正)丁酯(抑制了的)(n-Butyl methacrylate (inhibited))

2.1标识

别名:甲基败脂酸丁酯,异丁烯酸(正丁酯),Methacrylic acid n-butyl ester

相对分子量:142.2 分子式:CH2C(CH3)2 COO(CH2)3CH3 2.2危规分类及编号

按GB13690归类为第三类“易燃液体”

危规分类及编号:GB13690 3.3类“高闪点液体”

危规号:33601 UN No. 2227 IMDG CODE 3316页,3.3类。

2.3规格、用途

规格:工业级,纯度≥98.5%;试剂级,化学纯,含量97.5%。

用途:有机合成,塑料、光学玻璃粘结剂、纺织、皮革及造纸的乳化剂。

2.4物化性质:

无色具有甜味的酯气味的液体。相对密度0.936。凝固点<-50℃。沸点160℃。折射率1.424。蒸气压653Pa(20℃),蒸气相对密度4.9。不溶于水。能与醇、醚混溶。受热、光、电离辐射和催化剂作用易聚合。商品一般加有阻聚剂,用量为0.01%~0.05%(对苯二酚)。

2.5 危险特性

易燃。闪点:52℃(o.c.)。自燃点259℃。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有引起着火、爆炸危险。爆炸极限2%~8%。在受热、光和紫外线的作用下易发生聚合,粘度逐渐增加,严重时可使整个容器的商品发生不规则爆炸性聚合。低毒。对皮肤、黏膜有中等刺激作用。小鼠腹腔LD50:1490mg/kg;大鼠吸入>5113mg/m3,8小时致死;大鼠经口LD100:17900mg/kg(10~36分钟致死);兔经皮LD50:710mL/kg。

2.6 应急措施

消防方法:用二氧化碳、干粉、泡沫、1211灭火。用水冷却火场中的容器。消防人员必须穿戴防毒面具。大火时,必须在有防护措施的地方进行施救。

急救:应使吸入蒸气的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眼睛受刺激用水冲洗,严重者就医诊治。皮肤接触皮肤接触先用水冲洗,再用肥皂彻底洗涤。误服立即漱口,急送医院救治。呼吸困难时,给予吸入碳合气(氧气和6%二氧化碳的混合气)或进行人工呼吸。

2.7储运须知

包装标志:易燃液体。

包装方法:(Ⅱ)类。玻璃瓶、镀锌铁桶装。并加适量的阻聚剂,在容器内留一定空间使有一定量的氧,因对苯二酚需在有少量氧存在时才能起有效的阻聚作用。

储运条件: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防止热及紫外线直射,库温不得超过20℃。避免与水分或氧化剂接触。据研究的结果,密闭器内的甲基丙烯酸丁酯经长期储藏后(二或三个月以上),所含易氧化的杂质或容器的材料能消耗溶解的氧,当每毫升单体含氧低于0.01mL时,就有聚合的危险。防止的方法可以每隔相当时间后,鼓入干燥空气,以增加氧含量。如发现有初聚、发热、涨桶等异状时应立即进行处理。

泄漏处理:首先切断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如无分散剂,可用砂土吸收,倒至空旷地方掩埋。被污染地面用肥皂或洗涤剂刷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大面积泄漏周围应设雾状水幕抑爆。

大粒径甲基丙烯酸丁酯悬浮聚合物的制备

大粒径甲基丙烯酸丁酯悬浮聚合物的制备 以聚乙烯醇1788(PV A)为分散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辅助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各了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均聚物珠粒。研究了单体比例、引发剂浓度、分散剂浓度、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对聚合物珠粒性能的影响;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I-IR)对聚合物珠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热分析仪考查了聚合物的热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悬浮聚合制得的均聚物珠粒粒径分布均匀,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标签:甲基丙烯酸丁酯;悬浮聚合;热稳定性 悬浮聚合体系比较容易散热,聚合物的分子质量比由本体或溶液聚合所得聚合物的分子质量要高得多,从而力学性能更优异。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作为合成精细化工产品的原料之一,具有高度的透明性、优良的光学性、绝缘性、疏水性、粘接性、弹性,常用于制作复合安全玻璃的透明夹层,航空、航海设备的抗冲击透明元件的胶合。BMA由于具有较低的玻璃化温度,在室温下不能稳定存在,在高分子聚合反应过程中通常不单独使用,而是作为软单体来调节反应体系的黏度和流动性,如BMA常与其他硬单体(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功能性单体(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高分子材料共聚、共混制备吸油树脂、绝缘灌注胶、胶粘剂、纤维处理剂、包覆材料等,广泛应用于电子、建筑、纺织印染等各工业部门。 本研究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BMA均聚物珠粒。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分散剂用量、反应温度、搅拌速度等对聚合物珠粒大小与分布的影响,并对其聚合物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与试剂 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偶氮二异丁腈(AIBN),常州市强力化工有限公司;偶氮二异庚腈(ABVN),天津博迪化工有限公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上海国药基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聚乙烯醇1788(PV A),天津市津东天正化学试剂厂;蒸馏水,自制。 1.2 原料的精制 1.2.1 BMA的精制 取BMA于分液漏斗中,用5%NaOH溶液洗涤数次,直至无色,用蒸馏水洗至中性,再用无水Na2SO4干燥后减压蒸馏,得到精制的BMA。 1.2.2 AIBN的精制

甲基丙烯酸丁酯MSDS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3601 CAS: 97-88-1 中文名称: 甲基丙烯酸丁酯 英文名称: butyl methacrylate;methacrylic acid n-butyl ester 别名: 异丁酸正丁酯 分子式: C8H14O2;CH2C(CH3)COO(CH2)3CH3分子量: 142.22 熔点: <-50℃ 密度: 相对密度(水=1)0.90(20℃) 蒸汽压: 41.1℃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状: 无色、具有甜昧和酯气味的液体,商品一般加有阻聚剂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用于有机合成,制造塑料、光学玻璃的粘结剂,纺织、皮 用途: 革及造纸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微毒类。 急性毒性:LD501490mg/kg(小鼠腑腔内);11300mg/kg(兔经皮);LC5014305mg/m3,4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经5%LD50,4~6个月(喂饲),中度蓄积。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在受热、光和紫外线的作用下易发生聚合,粘度逐渐增加,严重时整个容器的单体可全部发生不规则爆发性聚合。若遇高热,可能发生聚合反应,出现大量放热现象,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空气中微量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的鉴定(气相色谱法)[刊俄]/Ozhandzhapanyan A.N.;Puzyan E.A.//ГИГ.caHИT.-1988,(11).-43~45 《分析化学文摘》1992-1993 5.环境标准: 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30mg/m3 前苏联(1975)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0.02mg/L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诊断测试 化学 Word版含答案

化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36分,非选择题64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将选择题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的指定栏目内。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Na 23 S 32 Cl 35.5 K 39 Fe 56 I 127 选择题(共36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Ca(ClO)2 B.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酸中毒病人可输入0.9%的氯化铵溶液 D.工业上可利用油脂的碱性水解制取肥皂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O B.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A.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18 10 C.次氯酸钠的电子式: D.葡萄糖分子的结构简式:C6H12O6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SO2具有氧化性,常用于漂白秸秆、织物 B.明矾水解形成Al(OH)3胶体,可用作水处理中的净水剂 C.石英坩埚耐高温,可用来加热熔化烧碱、纯碱等固体 D.次氯酸有酸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2的溶液中K+、Na+、Br-、AlO2- B.c(Fe3+)=0.1 mol·L-1的溶液中:Na+、K+、Cl-、CO3- C.0.1 mol·L-1 NaHCO3溶液:Na+、Ba2+、NO3-、OH- D.由水电离出的c(OH)=1.0×10-13 mol·L-1的溶液中:Na+、NH4+、SO42-、HCO3-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甲基丙烯酸异丁酯

甲基丙烯酸异丁酯化学品安 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甲基丙烯酸异丁酯 化学品英文名称:isobutyl methacrylate 中文名称2:异丁烯酸异丁酯 英文名称2:methacrylic acid isobutyl ester 技术说明书编码:311CAS No.: 97-86-9 分子式: C 8H 14O 2分子量:142.19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在受热、光和紫外线的作用下易发生聚合,粘度逐渐增加,严重时整个容器的单体可全部发生不规则爆发性聚合。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甲基丙烯酸异丁酯 97-86-9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储存注意事项:通常商品加有阻聚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中国M AC (m g /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 AC (m g /m3):40TLVT N:未制定标准TLVW N:未制定标准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必要时,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或自给式呼吸器。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熔点(℃):无资料沸点(℃):155相对密度(水=1):0.8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82

丙烯酸树脂

第五章丙烯酸树脂 第一节概述 以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及苯乙烯等乙烯基类单体为主要原料合成的共聚物称为丙烯酸树脂,以其为成膜基料的涂料称作丙烯酸树脂涂料。该类涂料具有色浅、保色、保光、耐候、耐腐蚀和耐污染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机械、电子、家具、建筑、皮革涂饰、造纸、印染、木材加工、工业塑料及日用品的涂饰。近年来,国内外丙烯酸烯树脂涂料的发展很快,目前已占涂料的1/3以上,因此,丙烯酸树脂在涂料成膜树脂中居于重要地位。 从组成上分,丙烯酸烯树脂包括纯丙树脂、苯丙树脂、硅丙树脂、醋丙树脂、氟丙树脂、叔丙(叔碳酸酯-丙烯酸酯)树脂等。从涂料剂型上分,主要有溶剂型涂料、水性涂料、高固体组份涂料和粉末涂料。其中水性丙烯酸烯树脂涂料的研制和应用始于50年代,70年代初得到了迅速发展,与传统的溶剂型涂料相比,水性涂料具有价格低、使用安全,节省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和公害等优点,因而已成为当前涂料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涂料用丙烯酸树脂也经常按其成膜特性分为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和热固性丙烯酸树脂。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其成膜主要靠溶剂或分散介质(常为水)挥发使大分子或大分子颗粒聚集融合成膜,成膜过程中没有化学反应发生,为单组分体系,施工方便,但涂膜的耐溶剂性较差;热固性丙烯酸树脂也称为反应交联型树脂,其成膜过程中伴有几个组分可反应基团的交联反应,因此涂膜具有网状结构,因此其耐溶剂性、耐化学品性好,适合于制备防腐涂料。 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开发丙烯酸烯树脂涂料,在80年代和90年代,北京、吉林和上海分别引进三套丙烯酸及其酯类生产装置,极大促进了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和丙烯酸烯树脂涂料工业的发展。 第二节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丙烯酸类及甲基丙烯酸类单体是合成丙烯酸树脂的重要单体。该类单体品种多,用途广,活性适中,可均聚也可与其它许多单体共聚。此外,常用的非丙烯酸单体有:苯乙烯、丙烯睛、醋酸乙烯酯、氯乙烯、二乙烯基苯、乙(丁)二醇二丙烯酸酯等;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单体尤其是功能单体曾出不穷,而且价格不断下降,推动了丙烯酸树脂的性能提高和价格降低。比较重要的功能单体有:有机硅单体,叔碳酸酯类单体(Veova 10,V eova 9, Veova11),氟单体(包括烯类氟单体:三氟氯乙烯、偏二

丙烯酸酯类单体的物理性质

丙烯酸酯类单体的性质 单体名称分子量沸点/℃相对密度 (d25)折射率 (n D25) 溶解度(25℃)/ (份/100份 水) 用途健康危害玻璃化温 度/℃ 丙烯酸AA 72 141.6(凝固 点:13)1.051 1.4185 ∞涂料、塑料、 纺织、皮革、 造纸、建材 健康危害:该品对皮肤、眼睛和 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 燃爆危险:该品易燃,具腐蚀性、 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106 丙烯酸甲酯MA 86 80.5 0.9574 1.401 5 橡胶、医药、 皮革、造纸、 粘合剂 健康危害:高浓度接触,引起流 涎、眼及呼吸道的刺激症状,长 期接触可致皮肤损害,亦可致肺、 肝、皮肤病变。 8 丙烯酸乙酯EA 100 100 0.917 1.404 1.5 涂料、粘合 剂、助剂健康危害:对呼吸道有刺激性, 高浓度吸入引起肺水肿。有麻醉 作用。眼直接接触可致灼伤。对 皮肤有明显的刺激和致敏作用。 燃爆危险:该品易燃,具刺激性, 具致敏性。[1] -22 丙烯酸正丁酯(n-BA)128 147 0.894 1.416 0.15 有机合成中 间体 低毒,轻度刺激性-55 丙烯酸异丁酯(i-BA)128 62(6.65kpa)0.884 1.412 0.2 有机合成中 间体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 吸收对身体有害。其蒸气或雾对 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 -17 ’.

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丙烯酸仲丁酯128 131 0.887 1.4110 0.21 -6 丙烯酸叔丁酯128 120 0.879 1.4080 0.15 纸张涂饰剂、 丙烯酸树脂 55 丙烯酸正丙酯 PA 114 114 0.904 1.410 1.5 -25 丙烯酸环己酯CHA 154 75(1.46kpa)0.9766 1.460 丙烯酸乳液 聚合物、丙烯 酸树脂 16 丙烯酸月桂酯240 129(3.8kpa)0.881 1.4332 0.001 涂料、粘合 剂、纺织整理 剂 -17 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 184 213 0.880 1.4332 0.01 用于软性聚 合物,在共聚 物中起内增 塑作用 -67 丙烯酸-2-羟基乙酯HEA 116 82(655pa) 1.138 1.427 ∞辐射固化体 系的稀释剂 和交联剂 中毒,可燃;加热分解释放刺激烟 雾 -15 丙烯酸-2-羟基 丙酯HPA 130 77(655pa) 1.057 1.445 ∞胶黏剂、涂料-7 甲基丙烯酸MAA 86 163(凝固点: 15) 1.015 1.4185 ∞涂料、绝缘材 料、粘合剂 健康危害:本品对鼻、喉有刺 激性;高浓度接触可能引起肺 部改变。对皮肤有刺激性,可 130 ’.

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丁酯的聚合反应

综合化学实验——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丁酯的聚合反应 反应单体精制——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精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的贮存和精制方法; 2.掌握甲基丙烯酸甲酯减压蒸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无色透明液体,常压下沸点为 100.3℃~100.6℃. 为了防 止甲基丙烯酸甲酯在贮存时发生自聚,应加适量的阻聚剂对苯二酚,在聚合前需将其除去。对苯二酚可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对苯二酚钠盐,再通过水洗 即可除去大部分的阻聚剂。 水洗后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还需进一步蒸馏精制。由于甲基丙烯酸甲酯沸点较高,加之本身活性较大,如果采用常压蒸馏会因强烈加热而发生聚合或其他副反应。减压蒸馏可以降低化合物的沸点温度。单体的精制常采用减压蒸馏。 三.主要仪器和试剂 实验仪器: 实验装置如图 1-1,其中包括 250ml 三口烧瓶一个,毛细管(自制),球形分馏柱,直形冷凝管,0~250℃温度计两根,250ml 圆底烧瓶两个。 图 1-1 减压蒸馏装置 1-蒸馏瓶;2-毛细管;3-刺型分馏柱;4-温度计;5-直形冷凝管; 6-分流头;7-前馏分接收瓶;8-接收瓶;9-温度计 实验试剂:甲基丙烯酸甲酯,氢氧化钠,无水硫酸钠 四.实验步骤 1. 在 500ml 分液漏斗中加入 250ml 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用 5 % 氢氧化 钠溶液洗涤数次至无色(每次用量 40~50ml),然后用去离子水(蒸馏水)洗

至中性,用无水硫酸钠(分子筛/硅胶)干燥一周。 2. 按图 1-1 安装减压蒸馏装置,并与真空体系、高纯氮体系连接。要求整 个体系密闭。开动真空泵抽真空,并用电加热包烘烤三口烧瓶、分馏柱、冷凝管、接受瓶等玻璃仪器,尽量除去系统中的空气,然后关闭抽真空活塞和压力计、活塞,通入高纯氮至正压。待冷却后,再抽真空、烘烤、反复三次。 3. 将干燥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加入减压蒸馏装置,加热并开始抽真空,控制 体系压力为 100mmHg 进行减压蒸馏,收集 46℃的馏分。由于甲基丙烯酸甲酯沸点与真空度密切相关,所以对体系真空度的控制要仔细,使体系真空度在蒸馏过程中保证稳定,避免因真空度变化而形成暴沸,将杂质夹带进蒸好的甲基丙 烯酸甲酯中。 4.为防止爆沸,精制好的单体要在高纯氮的保护下密封后放入冰箱中保存待用。 丙烯酸丁酯的精制(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精制相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掌握丙烯酸丁酯单体精制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习减压蒸馏精制单体的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 在聚合反应中,特别是实验室研究时,单体的纯度非常重要,有时即使是很少量的杂质也会大大影响聚合反应进程和产物的质量,因此,反应前单体的纯化是十分重要的。 大部分烯类单体如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等在热和光的作用下容易发生自聚反应,因此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需要加入少量的阻聚剂。阻聚剂可以是酚类、胺类或者硝基化合物等。阻聚剂具有一定的挥发性,但如果单纯采用蒸馏的方法,很难将它们清除干净,常有少部分阻聚剂随着单体蒸馏混入新蒸的单体中。通常采用先碱洗或酸洗将阻聚剂去除,然后分离单体相,干燥后再进行单体蒸馏纯化。 丙烯酸丁酯为无色透明液体,常压下沸点为145℃。为了防止丙烯酸丁酯在贮运时发生自聚,会加入对苯二酚作为阻聚剂。对苯二酚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对苯二酚盐,在通过水洗就可以去除。 水洗干燥后的丙烯酸丁酯还要进一步的蒸馏精制,由于丙烯酸丁酯的沸点较高,而且单体活性大,如果采用常压蒸馏会由于温度过高而产生聚合反应,所以

氰基丙烯酸酯

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 1.概述 a-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系引人注目的一类结构型胶粘剂。它是美国Eastman公司在1955年合成乙烯类化合物时偶然发现的。1959年,美国Eastman·Kodak公司开始生产营销。因其化学活性很大,在极短时间内,甚至几秒钟内,即可固化胶接,因而被誉为瞬干胶粘剂。 最初生产的a-氰基丙烯酸酯为a-氰基丙烯酸甲酯,其牌号为Eastman910,后Eastman公司开发了系列产品如Eastman910FS、Eastman910EM、Eastman910HMT等。 目前,世界范围内销售2500~3000吨的各种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其中90%以上为氰基丙烯酸乙酯,因其兼有优良的胶接性、较长的贮存期和较高的生产率等优点。 世界范围内有6家主要的氰基丙烯酸酯生产公司,它们是美国的The Loctite Corporation和National Starch(Permabond),德国的Henkel AKG,日本的东亚合成化学工业公司、住友化学工业公司和Alpha Techno. 中国从60年代开始研制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1979年以前,发展缓慢,产量每年约为10吨以下。产品有a-氰基丙烯酸乙酯(502胶)和少量的a-氰基丙烯酸甲酯(501胶)、a-氰基丙烯酸丁酯(医用,504胶)。 1979年以后发展较快,研制生产单位有30多家,主要有北京化工厂、浙江黄岩有机化工厂、山东省禹王实业总公司禹城化工等。1993

年生产量约400吨。西安化工研究所从事该方面的研制、开发工作,兼有小批量生产。 2.制法 现在工业上广泛采用的生产方法是将相应的氰乙酸酯与甲醛发生加成缩合反应,继而加热解聚制得a-氰基丙烯酸酯。 在制造过程可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或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作增速剂;可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酯、聚氰基丙烯酸酯或纤维素衍生物等作增粘剂。氰基丙烯酸酯单体极易聚合,故于生产和制品贮存过程中必须加入阻聚剂或稳定剂。 阻聚剂可分阴离子和游离基阻聚剂两类。前者有偏磷酸、马来酸、马来酸酐、烷基磺酸、五氧化二磷、氯化铁(Ⅲ)、氧化锑、2,4,6-三硝基苯酚、硫醇、烷基硫酰、烷基砜、烷基亚砜、亚硫酸烷基酯、磺内酯、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等。 后者有对苯二酚、邻苯二酚及上述化合物的衍生物。一般制品中含有0.001~0.01%二氧化硫、0.05%对苯二酚、3~4%增塑剂和3~10%增粘剂。 3.性能 瞬干胶之所以发展迅速是由于它具有一系列独特的优点,其主要有: (1)使用方便。它为单组分、无溶剂胶粘剂,勿需外加催化剂,勿需加热、加压,即可在室温下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固化,便于自动化流水线上使用。被粘体表面不需经特殊处理。

甲基丙烯酸正丁酯

1、物质的理化常数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微毒类。 急性毒性:LD501490mg/kg(小鼠腑腔内);11300mg/kg(兔经皮);LC5014305mg/m3,4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经5%LD50,4~6个月(喂饲),中度蓄积。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在受热、光和紫外线的作用下易发生聚合,粘度逐渐增加,严重时整个容器的单体可全部发生不规则爆发性聚合。若遇高热,可能发生聚合反应,出现大量放热现象,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空气中微量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的鉴定(气相色谱法)[刊俄]/Ozhandzhapanyan A.N.;Puzyan E.A.//ГИГ.caHИT.-1988,(11).-43~45 《分析化学文摘》1992-1993 5.环境标准: 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30mg/m3 前苏联(1975)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0.02mg/L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必要时,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或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氰基丙烯酸酯类伤口快速胶粘剂研究进展

氰基丙烯酸酯类伤口快速胶粘剂研究进展[1657] 前言 伤口快速胶粘剂,是一种医用胶粘剂,而医用胶粘剂又可为两大类:一是适于粘连骨骼等 的硬组织胶粘剂,如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另一类是适于粘接皮肤、脏器、神经、肌肉、血管、粘膜等的软组织胶粘剂。一般采用α-氰基丙烯酸酯类为医用化学合成型胶(α-cyanoacrylate)或纤维蛋白生物型胶(fibringlue),如WBA生物胶粘剂。纤维蛋白生物型胶是从异体或自体血液中产生的,它富含纤维蛋白原和因子Ⅷ,对脆弱拟杆菌、大肠杆菌和金葡杆菌等有杀菌作用。耳鼻喉科专家们把这种蛋白胶用于各种动物和人的伤口上,结果令人满意。但是使用异体血制的蛋白胶有传染肝炎和爱滋病的可能性。自体血产品较安全,但不适合急症医治需要,因为要临时从伤员自己身上抽血制取纤维蛋白生物 胶再来粘合自己的伤口,这是很难做到的[2]。并且纤维蛋白生物胶粘合速度慢、强度不高,不适合紧急治疗,因而人们把注意力放在氰基丙烯酸酯类胶粘剂的研究上。 1 氰基丙烯酸酯类胶粘剂的历史发展 1959年美国发明了Eastman910粘接剂(α-氰基丙烯酸甲酯)[3],它具有对玻璃、五金、橡胶、塑料等材料的快速粘连作用。Coover等人[4]发现它能粘结生物组织、被作为一类新型医用胶粘剂使用。20世纪60年代初生物粘接剂风靡一时,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到7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对它的兴趣有所减弱,主要原因唯恐引起癌症。但20多年来,数以千万计的病例还没有发现产生肿瘤的后果。因此,目前国内外对医用胶粘剂的研究又活跃起来。在临床应用方面,氰基丙烯酸酯类胶粘剂用于闭合创口、皮肤移植、管腔器官连接以及肝、肾、肺、脾、胰、胃肠道等损伤的止血。此外,眼科、骨科、口腔科都广泛地使用了氰基丙烯酸酯类胶粘剂。氰基丙烯酸酯类胶粘剂主要成分是长链酯单体,用于组织后,在室温下就能形成一层薄膜覆盖伤口。早期产品有引起局部炎症和骨

聚合物研究方法期末复习

1 影响高分子材料密度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因素:分子结构;元素种类与含量;含填料的;多种含C、H、O或N的高材;泡沫制品或试样中有汽泡 2 影响高材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1.化学组成 2.分子量、等规度、结晶度升高,溶解性降低; 3.分子链形状; 4.添加剂 5.温度 3 “塑料王”指的是哪种高材?“万能溶剂”指什么?水溶性高分子有哪些? “塑料王”是指聚四氟乙烯;“万能溶剂在”指THF四氢呋喃;水溶性高分子有PVA、聚乙烯基甲醚,聚丙烯酸,聚丙烯酰胺,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未固化的酚醛树脂与氨基树脂等 4 软化点?熔点?杂质、助剂、填料对高材的软化点和熔点有何影响? 软化点:无定形高分子加热到玻璃化温度时开始变软,由于结构的复杂性,常是较宽的温度围,称为熔限。熔点:部分结晶高分子加热到结晶开始熔化时的温度。影响因素1.杂质的存在,即使少量也会明显降低熔点,所以工业品的熔点值<文献值。2.有机增塑剂将会降低软化点,无机填料将会提高软化点。 5 吡啶显色试验用于鉴别哪一类高分子?吉布斯靛酚显色试验和铬变酸显色试验分别用于哪一类高分子的鉴别? 吡啶显色试验用于鉴别含氯高分子,吉布斯靛酚显色试验用于鉴别含酚高聚物,铬变酸显色试验用于鉴别含甲醛共聚物。 6 有一未知高分子试样,在燃烧试验中用热钉子可熔化,小颗试样可点燃,下滴,可自熄,有烧头发气味,密度试验中样品不能浮于水面上,试判断是何种高分子材料?(PA 尼龙)判断过程:用热钉子可熔化,为判断为热塑性塑料,可自熄,含卤素或氮原子,密度大于水可能为聚酰胺或聚氯乙烯,又有烧头发气味,故判断该高分子试样为聚酰胺。(常用的热 7 影响高分子材料透明性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因素(1)试样厚薄:厚时为半透明,薄时为透明,如PE、PP、PA等。(2)颜料、填料:有机颜料对透明性影响不大,无机颜料影响明显。玻璃纤维添加量大时会使透明高分子变成白色。(3)结晶性:PET结晶度低时透明,高时为白色。(4)共聚组成:EVA共聚物中,VAc 含量>15%时,破坏E的结晶有序性而不易结晶,材料从不透明变为完全透明。 8 常作为塑料薄膜使用的材料有哪些?是说明其对应的用途。 塑料薄膜有PE、PP、PVC、CA(醋酸纤维素,也叫玻璃纸)、PET、PVA、PS、PA等 (PP-HDPE-LDPE复合薄膜提高强度,阻隔性,耐热性等;双轴拉伸薄膜:BOPP用于香烟包装;PET用于磁带、胶卷等;单轴拉伸薄膜:PE、PP,用于包扎带;尼龙,PTFE,PI(聚酰亚胺)用于电容器,密封等; 9 常见泡沫塑料的成分是什么? PS泡沫:是应用最广的硬质闭孔型泡沫塑料,将经过低沸点液体浸渍后的可发性小珠粒,预发泡再热压成型。特点是由许多白色泡沫圆粒组成,用手可轻易掰开。聚氨酯泡沫(PU):

【甲基丙烯酸异丁酯】MSDS 安全技术说明书(精编版)

甲基丙烯酸异丁酯安全技术说明书 标识中文名:甲基丙烯酸异丁酯; 异丁烯酸异丁酯 英文名:isobutyl methacrylate; methacrylic acid isobutyl ester 分子式:C8H14O2 分子量:142.19 CAS号:97-86-9 危规号:33601 理化性质性状:无色液体。 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 熔点(℃):沸点(℃):155 相对密度(水=1):0.89 临界温度(℃):临界压力(MPa):相对密度(空气=1)3.82 燃烧热(KJ/mol):最小点火能(mJ):饱和蒸汽压(kPa):2.67(60℃) 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48 聚合危害:聚合 爆炸下限(%):稳定性:稳定 爆炸上限(%):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光照 引燃温度(℃):禁忌物:强氧化剂、强酸、强碱。 危险特性:易燃,在受热、光和紫外线的作用下易发生聚合,粘度逐渐增加,严重时整个容器的单体可全部发生不规则爆发性聚合。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毒性接触限值:中国MAC:未制订标准前苏联MAC:未制订标准美国TLV-TWA:未制订标准美国TLV-STEL:未制订标准 急性毒性:LD50:6400~12800mg/kg(大鼠经口);1400mg/kg(大鼠腹腔内) LC50:实验大鼠(三只)吸入20.9g/m3,三小时,无死亡。 对人体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急救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防护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必要时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或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贮运包装标志:7 UN编号:2283 包装分类:Ⅲ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木板箱。储运条件:常用商品加有阻聚剂。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不宜大量或久存。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甲基丙烯酸丁酯MSDS

甲基丙烯酸丁酯MSDS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3601 ,,,: 97-88-1 中文名称: 甲基丙烯酸丁酯 英文名称: butyl methacrylate;methacrylic acid n-butyl ester 别名: 异丁酸正丁酯 分子式: CHO;CHC(CH)COO(CH)CH 分子量: 142.22 814223233 熔点: <-50? 密度: 相对密度(水=1)0.90(20?) 蒸汽压: 41.1?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状: 无色、具有甜昧和酯气味的液体,商品一般加有阻聚剂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用于有机合成,制造塑料、光学玻璃的粘结剂,纺织、皮 用途: 革及造纸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中毒表现有 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微毒类。 急性毒性:LD501490mg/kg(小鼠腑腔内);11300mg/kg(兔经 皮);LC5014305mg/m3,4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经5%LD50,4,6个月(喂饲),中度蓄积。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在受热、光和紫外线的作用下易发生聚合,粘度逐渐增加,严重时整个容器的单体可全部发生不规则爆发性聚合。若遇高热,可能发生聚合反应,出现大量放热现象,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空气中微量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的鉴定(气相色谱法)[刊 俄]/Ozhandzhapanyan A.N.;Puzyan E.A.//ГИГ.caHИT.-1988,(11).-43,45 《分析化学文摘》1992-1993 5.环境标准: 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30mg/m3 前苏联(1975)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0.02mg/L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

聚甲基丙烯酸_苯乙烯_甲基丙烯酸的合成

收稿日期:2004-02-06;修回日期:2004-04-19 基金项目:山西省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31017) 作者简介:冯秀娥(1970-),女(汉),山西阳泉人,讲师,硕士,联系电话:(0351)6018495。 聚甲基丙烯酸2苯乙烯2甲基丙烯酸的合成 冯秀娥1,卢建军2 (11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21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 太原 030024) 摘要:以萘钠为引发剂双向引发活性阴离子聚合制备嵌段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PT BM A -PS -PT BM A ),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合成了ABA 型两亲嵌段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苯乙烯-甲基丙烯酸(P M AA -PS -P M AA )。对产物进行了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热分析及凝胶色谱分析。当苯乙烯与α-甲基丙烯酸叔丁酯投料质量比为54∶46时,所得共聚物相应嵌段质量比为79∶21左右。关键词:两亲嵌段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合成 中图分类号:T Q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803(2004)04-0223-03 两亲嵌段共聚物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可形成稳定的微乳液体系、分子质量及嵌段比例可调控性等独特的物化性能[1,2],使其在乳化、增溶、药物载体与材料合成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3]。嵌段共聚物主要通过活性离子聚合及大分子耦合反应制得,而极性的丙烯酸酯类单体在活性阴离子聚合时,其羰基易受碳负离子活性中心的亲核进攻而造成链转移和终止。解决的途径有:增加单体的空间位阻、降低反应温度、添加稳定剂和降低引发剂碳负离子活性等[4,5]。由于α-甲基丙烯酸叔丁酯(T BMA )具较大的空间位阻,可在较高温度下实现活性阴离子聚合,且易水解。作者试图在0℃下,以萘钠为引发剂双向引发活性阴离子聚合,合成PT BMA -PS -PT BMA ,并在碱性条件下水解、酸化制备ABA 型两亲嵌段共聚物PMAA -PS -PMAA 。合成中采用1,1-二苯基乙烯(DPE )为戴帽减活剂,LiCl 为稳定剂[4,5]。1 实验部分111 主要原料 苯乙烯于聚合前在氢化钙的存在下减压蒸馏[6]; α-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用酰氯醇解法合成,在CaH 2存在下减压蒸馏,聚合前添加适量三异丁基铝(使单体略显黄为止)[5];采用格氏反应合成DPE [7];LiCl 用前于130℃下烘烤24h [8]。112 两亲嵌段共聚物PMAA 2PS 2PMAA 的制备11211 PT BMA 2PS 2PT BMA 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试剂采用毛细钢管真空转移。称量5倍引发剂量的LiCl 加入反应器,体系进行抽真空、烘烤、充氮,反复进行3次。注入计量的四氢呋喃(THF )和苯乙烯(质量分数为10%),用冰盐浴冷却至0℃。滴加萘钠,待溶液呈微黄色且不再消失,开始计量。维持0℃反应30min ,溶液呈鲜红色(苯乙烯活性阴离子)。注入2倍引发剂量的DPE ,溶液红色明显加深(DPE 活性阴离子)。加入T BMA ,溶液红色迅速退去。30min 后,加入甲醇沉淀剂终止反应。沉淀、过滤、洗涤,产物在真空烘箱中于80℃下干燥。原料配比如表1所示。 表1 原料配比及共聚物PT BM A -PS -PT BM A 的表征 T ab.1 Proportion of raw materials and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copolymer PT BM A -PS -PT BM A 样品 引发剂/m ol LiCl/m ol 苯乙烯/m ol T BM A/m ol 嵌段质量比PS/PT BM A 理论 实测 数均分子质量×103理论实测a 31670×10-411837×10-301043601027754/4682/18 2310 1710 b 51510×10-431679×10-301043601024656/4481/1914161417 c 71350×10-431673×10-301043601027754/4679/2111151015 d 81810×10-441410×10-301043601027754/4679/21916918e 11469×10-371346×10-3 010436 010277 54/46 81/19 518 611 ? 322?第34卷第4期2004年8月 日用化学工业China Surfactant Detergent &C osmetics V o1.34N o.4Aug.2004

羟丙基纤维素接枝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28(1):132-138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羟丙基纤维素接枝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郭明,宋传虎,卢迪,王欢,孙立苹 (浙江农林大学理学院,浙江临安311300) 摘要:采用羟丙基纤维素(HPC)与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原料,通过乳液接枝共聚反应成功合成羟丙基纤维素接枝聚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HPC-g-PBMA)。利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合成接枝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测试了HPC-g-PBMA的溶解性能,利用热重分析(TG)、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对合成接枝产物的热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PC-g-PBMA的结构及表观形貌较HPC发生了改变,热塑性能得到增强并具有良好的抗强酸、抗强碱和抗有机溶剂侵蚀性能。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该合成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图9表7参18 关键词:羟丙基纤维素;甲基丙烯酸丁酯;接枝改性;结构表征 中图分类号:TQ352.72;S7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0756(2011)01-0132-07 Hydroxypropyl cellulose grafted with poly(butyl methacrylate) GUO Ming,SONG Chuan-hu,LU Di,WANG Huan,SUN Li-ping (School of Sciences,Zhejiang A&F University,Lin’an311300,Zhejiang,China) Abstract:Hydroxypropyl cellulose(HPC)grafted with poly(butyl methacrylate)(PBMA)copolymer(HPC-g-PBMA)was synthesized using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of the HPC monomer and butyl methacrylate(BMA). Structure of the grafted copolymer was described with Fourier transform-infrared(FT-IR)spectroscopy,X-ray diffraction(XRD)analysis,and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SEM).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were used to analyze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and solubility was also tested.Optimum synthetic conditions for HPC-g-PBMA were determined through an orthogonal experi-ment.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tructure of HPC-g-PBMA differed from HPC with thermoplasticity of the graft copolymer improved.Due to a superior resistance to strong acids,strong base and organic solvent was obtained.[Ch,9fig.7tab.18ref.] Key words:hydroxypropyl cellulose(HPC);butyl methacrylate;graft copolymerization;structural character ization 纤维素是由D-吡喃葡萄糖环经β-1,4糖苷键组成的多糖,其分子链上的许多羟基使其具有较强的反应性能和相互作用性能。人们可以通过化学改性方法合成得到符合不同要求的纤维素质基化学改性材料[1-3]。纤维素质基材料具有加工成本低,加工过程无污染,本身无毒,且可以被微生物降解等优点,因此,纤维素质基化学改性材料是当前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4-5]。纤维素分子链上的羟基与醚化剂反应后,部分—OH转换为—OR基后得到纤维素醚,羟丙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cellulose,HPC)即是其典型之一[6-7]。HPC具有黏结、增稠、凝胶、成膜、赋形和热塑等性质,可作为黏结剂、药片包衣、陶瓷、化妆品、医药和食品等的添加剂,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8-10]。羟丙基纤维素的分子结构上仍具有活性—OH基团,若能利用羟丙基纤维素分子结构中残余的—OH作为反应活性官能团,使它 收稿日期:2010-05-04;修回日期:2010-07-02 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Y5090179);浙江省科技规划项目(2008C12055);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Y200907046) 作者简介:郭明,教授,博士,从事环境友好材料等研究。E-mail:guoming@https://www.doczj.com/doc/9718492817.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