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2010年地方债券省级配套投资计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财政综合规定地方债务

【发文字号】陕发改投资[2010]1562号

【发布部门】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0.09.27

【实施日期】2010.09.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2010年地方债券省

级配套投资计划的通知

(陕发改投资〔2010〕1562号)

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汉中、安康、榆林市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

为促进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经研究,现下达2010地方政府债券省级资金4575万元,具体投资安排详见附表,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次安排的地方政府债券省级资金专项用于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关于下达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201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陕发改投资[2010]1461号)、《关于下达2010年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陕发改投资[2010]1554号)安排的中央投资项目配套。

二、省级配套资金要专款专用,优先保证用于建筑安装、材料设备购置等工程直接费

用,严禁挪作它用。请你们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加强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落实其余配套资金,按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及时做好竣工验收工作,确保投资使用效益。

此项资金从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中列支,请省财政厅相应成立预算并拨款。

附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2010年地方政府债券省级配套投资计划表

二○一○年九月二十七日

附件: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 2010年地方政府债券省级配套投资计划表 单位:万元

合计 32216.19

25650 4575 其余配套资金由项

目市(单位)筹措解决 一 铜川市 150 100 23 宜君县节水灌溉示

范项目 150 100 23 二 宝鸡市 3000.06 2400 279

冯家山水库灌区

3000.06 2400 279 三 咸阳市

1600.07

1280

149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开展建设节水型社会工作的重要意义 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在全世界致力于应对水问题的21世纪,我国作为经济高速发展的人口大国,面临着更为紧迫的压力。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已经成为未来20年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中国 国情、水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节水是一项重大国策,也决定中国必须走节水型社会之路。 我国水资源形势严峻,人均水资源量少,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水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与此同时,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近年来,在国务院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全国节水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总的来看,节水使农业、工业用水定额减少,用水效率提高,延缓了总用水量的增长势头。但是,目前中国节水水平与严峻的水资源形势还很不相称,从1980年到现在,中国总体缺水形势未得到缓解,水资源质量总体呈恶化趋势未 得到有效控制。节水的战略地位还不够突出,全民的节水意识还有相当差距,节水工作仍停留在传统的行政推动层面。如何在水权水市场理论指导下,改革水的管理体制,建立节水的运行机制,更多地依靠经济手段、科技进步促进全社会水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建立节水型社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道路,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能否实现全社会的节约用水、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关键。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就是明晰水权,培育水市场的形成,确立科学合理的水价机制,用市场配置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推进水利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只有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科学管理、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明确了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对新时期水利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把节约保护水资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统筹兼顾,把推进水利协调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与时俱进,把水利改革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现代化方向,把推进水利现代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经验 2001年以来,汪恕诚部长发表了以《水权管理与节水社会》为代表的一系列

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及管理相关重大问题专题调研报告

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及管理相关重大问题 专题调研报告 #TRS_AUTOADD_1216863880390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216863880390 P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216863880390 TD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216863880390 DIV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216863880390 LI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JSON--{"":{"line-height":"1.5","font-famil 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 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2015年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专项的通知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2015年自主创新基础能力 建设专项的通知 【法规类别】科学研究与科技项目 【发文字号】渝发改技[2015]1100号 【发布部门】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5.08.03 【实施日期】2015.08.0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2015年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专项的通知 (渝发改技〔2015〕1100号) 各区(县)发展改革委,开发区投资主管部门: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建设长江上游地区自主创新高地,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和长江上游地区自主创新高地,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经研究,决定开展2015年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专项。现将专项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建设一批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 (一)申报产业领域 应符合《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所规定的产业范畴,

主要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通信设备、高性能集成电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环保装备、风电装备及系统、光源设备、新材料、仪器仪表、生物医药10大重点产业集群,及传统优势产业领域的汽车摩托车产业、装备制造业、化工产业、材料产业。 (二)承担单位基本条件 1.承担单位必须是在重庆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从事相关领域科研、开发和经营的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单位运行经营管理状况良好,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能为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的建设、运行提供保障。 2.承担单位应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的研发,具有主持国家、重庆市重点科研项目的经历,拥有一批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高水平研发成果和技术储备,具备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 3.承担单位在本领域有较强的影响力,具有先进的研发试验设施和验证能力,较强实力的技术创新团队。 二、调整现有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 (一)在2014年试评价中提出需调整的。 (二)在运行过程中有重大变更需调整的。 三、具体要求 申报单位编制《建设方案申请报告》(附件1)和填写《拟建创新平台基本情况表》(附件2)、申请调整的承担单位编制调整方案(附件3),报所在区县发展改革委、开发区投资主管部门。各区县发展改革委、开发区投资主管部门审查要件齐全后,将纸质件5份及电子光盘于2015年8月28日(周五)前转报我委。 联系人:代惟殊,联系电话:67575793 附件:1.×××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方案申请报告(编制提纲) 2.拟建创新平台基本情况表

陕西省农业的基本分布情况

陕西省农业的基本分布情况-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陕西省农业的基本分布情况 陕西地形复杂,海拔高度、雨热资源和生态条件差异大,从北到南形成了10个明显的农业气候区;从东向西又形成了24个各具特色的种植业气候类型区。农作物种类、耕作栽培制度、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北方与南方以及南、北方过渡的中间类型特点和独特的资源优势。根据这个特点,从1983年至1984年在进行农业区划中对种植业进行了分区,将全省种植业的经济区域划分为9个一级区(地域区划)和24个二级区(地域或类型区划即亚区)。 (一)长城沿线风沙滩地春麦、小油料、秋杂粮区 本区位于本省最北部,海拔900—1500米,全区地势起伏平缓,相对高差10—50米,西部较高,中部较低。地貌类型有风沙地、丘陵地、河川地和沟道地等。土地面积1.9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9.6%,其中耕地255.9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4.7%。总人口69.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3.9万人,农业人均耕地4.0亩。日照充足,热量较低,一年一熟。年平均气温7.8—8.5℃。≥10℃积温2900—3370℃,年降水量300—420毫米,为本省降水量最少地区。无霜期155—172天。宜于糜子、春小麦、谷子、马铃薯、荞麦、春油菜、黄芥、胡麻、甜菜、向日葵等生长。 本区有3个二级区(亚区):(1)西部旱滩杂粮、向日葵区,地势平坦,是个内陆平原小盆地。(2)中部旱滩水地春麦、玉米、水稻、向日葵、葡萄区,地势平缓,水资源丰富,有水地58万亩,基本属灌溉农业区。(3)东部梁峁、片沙杂粮区,梁峁起伏,流沙覆盖,覆盖面积达20—40%。 (二)陕北丘陵沟壑谷糜、马铃薯、豆类(大豆、杂豆)、杂果、草(绿肥)区 本区位于长城沿线风沙区以南,渭北高原的宜川、富县以北的黄土高原,海拔800—1200米,全区地势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呈倾斜状。境内丘陵起伏,梁峁相间,沟壑纵横,沙丘涧滩,河谷阶地星罗棋布,为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重点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78.7—82.4%,形成一个地域宽阔,自然条件复杂的旱作农业区。自然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风沙、干旱、冰雹、霜冻常有发生。日平均气温7.8—11.3℃,≥10℃积温2800—4050℃,年降水量380—704毫米,无霜期140—196天。耕作制度为一年二熟。总人口250.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4.9万人,土地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2.1%,耕地面积963.3万亩,占全省耕地17.7%,其中旱坡耕地占耕地的91.1%,农业人均耕地4.1亩。 本区有3个二级区:(1)涧滩丘陵谷糜、荞麦、胡麻、绿肥区。地势高,气候干旱,年降水量380—500毫米,无霜期130—140天。夏季多冰雹,春秋多风沙。大部分耕地沙化严重,农业产量低而不稳,是全省荞麦和向日葵生产集中地。(2)丘陵沟壑谷糜、薯、豆、花生、苹果、绿肥区,是陕北丘陵沟壑区的主体,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地形支离破碎。大部分地区属于半干旱地带,是本省优质小米和烤烟、苹果生产基地之一。(3)黄河沿岸土石丘陵麦、豆、杂粮、花生、枣、果区,位于黄河沿岸,南北狭长,大部分由黄土梁、峁组成,沟壑险峻,土层薄。 (三)渭北高原小麦、春玉米、烤烟、苹果、大豆区

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要求,结合我县水资源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 我县水资源贫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全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的三分之一,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工程型缺水并存。水资源的匮乏,致使我县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较弱。随着工业化进程、城市步伐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水资源将成为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缓解这一矛盾,必须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减少取用水过程中水的损失、消耗和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抑制用水量的过快增长,实现水资源、水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扎实搞好我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路和目标 (一)工作思路。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通过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建立与我县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提高全民的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意识,实现生产和生活上用水的高效合理。 (二)工作目标。到2010年,全县年用水总量不超过3.9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310立方米以下;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0.5;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覆盖率6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00立方米以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50%,污水处理率达40%,污水回用率达到25%;居民人均日用水量控制在170升; 。 扩建的宾馆、饭店、商场、公寓、综合性服务楼、住宅小区等项目,要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省的有关规定,配套建设用水设施,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对污水采取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模式。县城区新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城区的生产及生活污水;逐步实现乡镇场镇的生产及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以有效改善水质。全县广场、街道人行道路面要逐步采用高透水材料和有利于渗水的施工工艺,园林绿化要建设渗水设施,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逐步实现中水、雨水和污水资源化,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六)加强供水管网和用水器具改造,减少水的浪费和消耗。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以减少城市供水管网的漏失率。按照国家《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标准》,大力推广应用经国家认证机构认证的节水便器、节水水嘴、淋浴器等节水器具。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须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逐步更换非节水型用水器具,以减少水的浪费和消耗。 (七)抓好农村供水、排水体系建设,逐步改善农村水环境。采用多元化融资方式,统筹规划,先试点后展开,加快推进农村供水、排水体系建设,保障农村集中安全供水。同时做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污水集中收集处理与水质监测,逐步改善农村水环境。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安全后方便”的原则,优先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 (八)加强宣传,转变观念,树立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各乡镇、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从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通过多种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水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宣传水资源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节约用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宣传节约用水的新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使全社会充分认识我县的水环境,掌握科学的水知识,树立节水的新观念,增强全民的水忧患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的社会氛围。 (九)加强水资源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管理工作现代化。水资源信息系统建设,是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征集重庆市综合评标专家库评标专家的通知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征集重庆市综合评标专家库评 标专家的通知 【法规类别】人才流动 【发文字号】渝发改标[2015]737号 【发布部门】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5.06.03 【实施日期】2015.06.0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征集重庆市综合评标专家库评标专家的通知 (渝发改标〔2015〕737号) 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委,万盛经开区发展改革局,有关单位:按照《重庆市综合评标专家库和评标专家管理办法》(渝办发〔2011〕97号)等相关文件要求,为进一步优化扩充我市综合评标专家库评标专家资源,经研究,决定征集重庆市综合评标专家库评标专家,并允许现库中没有有效评标专业的专家重新确定专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请入库条件 (一)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工作满八年并具有高级职称(包括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教授级高工/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等)或同等专业水平(指具有国家部委颁

发的注册师执业资格并已注册)。工作时间从正式参加与申请专业有关的工作起算。计算工作年限截止到2015年6月30日。 (二)熟悉招标投标有关法律、法规、政策。 (三)品德良好,作风正派,能认真、公正、诚实、廉洁地履行职责,遵守职业道德。 (四)身体健康,能够承担评标工作,年龄在70周岁以下。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评标专业设置 重庆市综合评标专家库的评标专业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委印发的《评标专家专业分类标准(试行)》(发改法规〔2010〕1538号)的专业分类标准进行设置。专业名称、分类及审核单位详见附件1。 申请人应根据自己从事工作,在分类标准中选择三级类别相应的专业代码进行填报。每个专家可以填报的专业数不超过5个,其中主评不超过2个,辅评不超过3个。申请人填报的专业应结合自身专长和工作实际,不得填报与本人从事工作不相关的专业。 三、申报程序 (一)网上填写入库申请 2015年6月8日-7月31日,申请人登录“重庆市招标投标综合网” (https://www.doczj.com/doc/78709424.html,),点击“重庆市综合评标专家库”栏目,登陆后(新专家需注册,现有专家直接登陆)按要求填写“重庆市综合评标专家库评标专家申请表”,并将下述申报材料中的2-4项扫描后上传到指定位置。填写完毕并保存后,将该表打印并加盖工作单位公章作为申报材料的第1项。 (二)申报材料要求 申请人提交的申报材料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报送份数与审核单位数一致(如需两家

珍惜水资源 建设节水型社会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相匹配,是我国的基本水情。而长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则加剧了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严重程度,也加大了这些问题的解决难度。水利不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长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不适应水资源和水环境条件。这两个不适应是我们对当前水资源问题的基本判断。 我国水利事业发展还受到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制约。随着可持续发展水利的不断推进,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日益突出。 水危机将始终是国家安全的心腹之患,如何保障水安全,包括水资源安全、水环境安全和水生态安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发展问题之一。 解决水资源问题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广大人民节水意识,建立节水动机激励机制,全民节水。要规范人类自身活动,,切实从对大自然的无序开发、无限索取向注重合理开发、节约保护的方向转变,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要统筹经济社会和水利发展,把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统一起来。要统筹流域和区域间水利发展,合理配置水资源。要统筹考虑城乡水利发展,构筑城乡协调、各具特色的水利发展体系,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要统筹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在确保生活用水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其他方面的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对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调控能力。按计划建成南水北调工程。继续实施并开工建设一些区域性调水和蓄水工程。 坚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路子。通过转变水利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步入科学发展轨道。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全面推行各项节水措施,建立健全促进节水的体制和机制,形成节水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建立节水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节水型社会。要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大力发展水的循环利用,严格限制高耗水、高污染项目。减少污染排放,逐步改善水质。大力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对环保技术及设施的投资力度。国家应当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使其提高废水污水的治理能力,提高水的循环使用率,全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加强对农业节水技术的支持力度。国家应当加强对农业节水科技的支持和投入,以建立一种更加高效节水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生态体系及科技支撑体系。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推广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提高生活用水效率;加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鼓励使用再生水,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节水型社会建设主要通过对社会管理制度的变革,调整生产关系和产业结构,进行制度建设,达到节水增效的目的。要实施综合措施,重点是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利用经济手段促进节水。 我国目前的节水意识和节水水平与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极不相称,目前全民的节水意识仍然比较淡薄;水的浪费现象仍然严重;节约用水管理缺乏强有力的措施;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要转变发展观念,从浪费水资源、污染水环境的粗放式用水向节约水资源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集约型发展思路转变;从强调供水管理向加强需水管理转变;从向大自然无节制地索取,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转变,珍惜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打造节水型社会教案

《打造节水型社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水资源面临的问题,认识到自己的一些行为会浪费水资源。 2、利用课堂教学所学知识来指导生活,学会在生活中节约利用水资源、减少水的浪费。 3、树立一定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积极参与身边力所能及的节水活动。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节水意识。 教学难点: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水资源相关资料,完成家庭用水小调查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一猜:用手拿不起,用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得请我来。 一物生得奇,人人不能离,刀切切不断,钩子钩不起。 指名回答后,师出示谜底:水。指名说:你对水有哪些认识?(生谈),师:是的,水是生命之源,万事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今天老师就要来和大家聊一聊如何打造节水型社会。板书课题:打造节水型社会。 二、感受水资源的有限、缺水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1、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视频和一些照片,请同学们先看要求,课件出示要求: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教师播放视频、图片。 2、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图片后谈自己的想法。指名回答后,教师引导概括:水资源是有限的。水资源的缺乏影响到人类的生活与生存。 3、谈话引入水资源相关资料,学生汇报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世界水资源状况和我国水资源状况。 三、学生活动。 (一)师:同学们,你们家平时的用水情况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交流一下。 活动一:家庭用水小调查 1、学生课前完成调查表,指名汇报交流。 2、通过“自来水价格、人口数、一个月水费、个人用水量”推算:①一个班级40名同学,一个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②一所学校1000名同学,一个月的用水量又是多少呢? 3、师:同学们一吨水有多少呢?拿教室里这种桶装水来举例,一吨水大约等于52桶水。 4、由以上的调查表和我们的推算,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指名说。概括:人类对水的需求量太大了! (二)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活动二:节水意识测试,请看要求: 1、说一说在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 2、针对这些浪费现象,你有什么好建议呢? 3、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列举出生活中的浪费水现象,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三)师: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非常善于观察,现在我们来举办一场比赛吧。 活动三:节水创意大赛 1、师课件出示要求:小组内讨论、交流,如何减少水的消耗,重复使用水,打造节水型社会?组长执笔写出本组的节水小妙招,每个小组写三条。再写出一条

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修订稿

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 水,是人类最保贵的财富,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人们可以想象得出没有水的世界将会是个什么样子。因此,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迫在眉捷。水是极其稀少的,水量与可利用量也是十分有限的。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生产、生活需求的提高,可用水资源已经变得越来越稀缺。出于对水资源稀缺性的重新认识,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水资源的稀缺是长期的、全局的。特别是在春灌、秋种期,天气干旱、降雨稀少,节约用水,合理运用,科学调度,优化配置也就是建设节水型社会优为重要。 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制度建设,是一场革命。 节水型社会和通常讲的节水,既互相联系又有很大区别。无论是传统的节水,还是节水型社会建设,都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要看到,传统的节水,更偏重于节水的工程、设施、器具和技术等措施,偏重于发展节水生产力,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推动。而节水型社会的节水,主要通过制度建设,注重对生产关系的变革,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整个社会走上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道路。 节水型社会的制度建设要解决的是全社会的节水动力和节水机制问题。一个人做某件事情要有动力,一个社会做某件事情也要有动力。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靠社会成员内心的自觉,靠道德和良知的引导;一个是靠外界的约

什么是节水型社会

版报宣传内容: 什么是节水型社会? 所谓节水型社会,是这样一种社会运行状态,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在全社会建立起节水的管理体制和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运行机制,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上,实现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最终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节约用水就是不让用水吗? 不明白“节水”二字真正含义的人,总是错误地认为,节水就是限制人们的用水,甚至是不让人用水。其实,节水是让人合理地用水,不要浪费。专家们指出,就目前到处存在的浪费情况来说,运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农业可以减少10%—50%的需水,工业可以减少40%—90%的需水,城市可以减少3%的需水,却丝毫不会影响经济和生活质量的水平。可见,节约用水并不是不让人用水,而是让人科学地用水,更好地用水。 节水工作“三同时”、“四到位”的含义是什么? 节水工作“三同时”指建设项目的主体与节水措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四到位”指取水用水单位要做

到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理制度到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摘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2013年修正本)第十六条禁止在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从事取土、挖砂、采石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国土资源、水行政、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主管部门划定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并予以公告。 第十七条禁止非法开垦、开发等活动,严格保护植被、沙壳、结皮等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原生地貌,防止水土流失。 第十八条开办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项目批准部门的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按照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生产建设单位未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或者水土保持方案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生产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生产建设单位在项目开工建设时,应当向项目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流域管理机构书面报告开工信息。 第十九条生产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报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一)实行审批制的项目,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前报批; (二)实行核准制的项目,在提交核准项目申请报告前报批;

节水型社会建设计划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节水型社会建设计划

节水型社会建设计划 *县水务局: 你局上报的《*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年实施计划》(怀水行…*?20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年实施计划》,按照试点方案总体要求,应于*年12月31日前完成年度任务。 二、原则同意*县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制定的*年度经费预算计划,初步估算投资为3746.3万元(其中暂定省补助资金100万元,具体实施内容以省水利和财政部门下达文件为准)。要规范资金使用与管理,本着厉行节约、注重实效的原则掌握费用支出,货物采购要按照国内招标程序进行,市、县级配套资金要足额到位,以保障各项建设任务顺利进行。 三、要重点抓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改善节水灌溉面积1.2万亩,发展棚式蔬菜3500亩,在左卫镇洪塘河灌区实行支渠衬砌4000亩、管灌工程3000亩、土地整理1000亩、大棚蔬菜微灌200亩,灌区计量设施安装7处;工业以张家口双环化肥有限公司为重点,促进污水回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生活以县城新区文苑小区为试点,建立“节水型住宅”示范小区,全部安装计量设施和节水器具,在农村生活方面安装计量设施300套。同时,要建立地下水监测点8处,地表水监测点2处。 四、要探索“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城乡一体、水权流转、建立水市场”的做法和“用水双控,计量到户,节奖超罚,协会自治”的自主 第 2 页共 4 页

节水管理模式,完善制度建设,健立长效运行机制。加快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管理制度改革进程,继续完善和实践《*县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县水权管理办法》、《关于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通告》等多项县级规章,全面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开展。 五、要按照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的工作思路,及时总结试点建设经验,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县、乡(镇)、村建立健全领导组织,加强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领导,在左卫镇的解放街、尖台寨、刘家堡、东房子、西房子、大众等村和其他10个乡镇各成立1个农民用水者协会,同时制定《*县用水者协会章程》、《农民用水者协会节水专项资金征收管理办法》。 六、要按计划搞好宣传扩大影响,提高全社会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认识,依靠政府主导推动,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用水户积极参与,争取全社会的大力支持。 第 3 页共 4 页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

附件: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第一条为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推动和规范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由市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或者核报市政府审批(核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适用本办法。 (一)占用耕地面积超过35公顷; (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涉及被征收人、公有房屋承租人100户以上或移民安置人口超过500人; (三)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应当单独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四)在项目审批前发生过大规模集访、群访等群体性事件。 (五)其他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 第三条市发展改革委负责根据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情况审批(核准)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项目单位负责对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调查分析,委托并

配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制机构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制机构负责按照项目单位的委托和有关要求认真开展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咨询机构负责按照市发展改革委的委托对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提出咨询意见。 第四条政府投资的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市发展改革委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企业投资的核准类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市发展改革委核准项目申请报告阶段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第五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制机构应当从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等方面对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评估,采取专家咨询、专题座谈、抽样调查、实地勘察等方式对风险进行调查分析,查找风险点,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独立篇章。 第六条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篇章应当包括评估事项和评估过程,各方意见及其采纳情况,项目实施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风险等级评估结论和对策建议,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以及应急处置预案等内容。 第七条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应参考本暂行办法所附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参考表。

节水文化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节水文化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节水文化。本文从分析节水文化的概念与涵义入手,认真分析了我国水资源现状以及对节水文化影响的主要因素,并对如何建设节水文化进行了探索。从宣传上来讲,要加大宣传力度。从服务上来讲,要加强节水文化服务。从创新角度来讲,要加大节水技术创新。从基础设施来讲,要加强先进的文化水利工程建设。从法律法规上来讲,要逐步建立健全节水政策法规。通过建设节水文化,培育全社会良好的用水素质和节水、爱水的水文化理念,提高人们对用水的良好意识和价值观,为节约型社会的实施打下基础。 主题词:节水文化节水型社会水资源现状水利工程 1.节水文化的概念与涵义 1.1节水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水文化就是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并积累起来的与水有关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指导原则和行为方式。水文化的实质是人与水关系的文化。同时,水文化也反映着人类社会各个时代和各个时期一定人群对自然生态水环境的认识程度。通过以节水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先进水文化的引领、教化、指导功能,对人们不合理的用水行为进行内在约束,潜移默化的对节水型社会建设产生影响。节水型社会是指在系统的节水法律和制度规则引导和规制下,社会成员形成以节约使用为原则的用水行为,社会系统在使用水资源方面具有遵循节约和可持续原则,从而使有限水资源得以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用水高效、制度完备、公众参与、生态良好,是节水型社会具备的几方面基本特征,其中用水高效是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制度完备是节水型社会的根本保障,公众参与是节水型社会的广泛基础。而用水高效、制度完备、公众参与的实施者均以人为主体,以水文化为纽带。 1.2节水文化的理念。节水文化理念主要是:一是人与水和谐相处、和谐发展的理念。人水和谐,也是正确处理人水关系的重要思想基础。二是节约、保护水资源的理念。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停止对河流与水的一切不良伤害,真正担负起保护河流与水的神圣职责,并使节约保护水资源成为一种伦理习惯和道德规范。三是水生态文明的理念。把水视作生态系统最宝贵的财富,把河流、湖泊及一切水资源视为生态系统生命活力的载体,百倍地珍惜保护。四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水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和控制性要素,人类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去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当前我国的水资源现状及对节水文化影响的主要因素 2.1我国水资源现状。中国属于水资源短缺国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用水需求的扩张,水资源短缺对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瓶颈作用将会越来越凸显出来。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2200 m3,水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全

陕西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陕西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年)

前言 “十二五”时期,我省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强省的关键时期。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和陕南循环经济区的建设发展将全面提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对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发展改革的决定》精神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水利工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要紧紧围绕突破水资源瓶颈制约、显著提高防洪减灾能力、明显改善水生态环境三大目标,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强化水利管理,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根据水利部《关于印发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总体方案的通知》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年-2015年。本规划系统提出了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对指导我省“十二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改革与发展,强化水利社会管理职能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了重要依据。

目录 一、“十一五”水利发展回顾 (1) 二、“十二五”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 (4) (一)面临的挑战 (4) (三)发展机遇 (7) 三、水利改革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 (9) (一)指导思想 (9) (二)基本原则 (10) (三)发展目标 (12) (四)总体布局 (15) 四、水利建设主要任务 (15)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与配臵 (15) (二)农村水利 (17) (三)城乡供水 (17) (四)防洪抗旱减灾 (18) (五)水土保持 (19) (六)水资源节约保护与水生态修复 (19) (七)水电渔业及水库移民 (20) (八)水利信息化 (21) (九)行业能力建设 (21) (十)科学研究与项目前期 (22) 五、水利改革与管理主要任务 (22) (一)水利改革 (23)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招标公告发布管理暂行办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招标公告发布管 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工商管理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渝发改标[2009]780号 【发布部门】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日期】2009 【实施日期】2009.09.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招标公告发布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渝发改标〔2009〕780号) 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委,各招标代理机构,有关单位: 为了规范我市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招标公告发布行为,保证潜在投标人公平、准确、便捷地获取招标信息,根据《重庆市招标投标条例》、《招标公告发布暂行办法》(国家计委令第4号)的规定,我委制定了《重庆市招标公告发布管理暂行办法》。经市政府法制办审查同意(渝文审〔2009〕18号),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 重庆市招标公告发布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招标公告发布行为,保证潜在投标人公平、准确、便捷地获取招标信息,根据《重庆市招标投标条例》、《招标公告发布暂行办法》(国家计委令第4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重庆市招标投标条例》第六条规定的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招标公告发布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市招标公告的发布活动由市发展改革委负责统一监督管理;区县发展改革部门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招标公告的发布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条《重庆市建设项目及招标网》(https://www.doczj.com/doc/78709424.html,)和《重庆时报》是本市指定的依法必须招标项目招标公告发布媒体。 调整招标公告发布的指定媒体,应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五条招标公告必须在《重庆市建设项目及招标网》上发布,也可同时在《重庆时报》上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须在其指定媒介上发布招标公告的项目,还应当在其指定媒介发布公告。 招标人在非指定媒介发布招标公告的,内容必须与指定媒介发布的招标公告相同。 未在指定媒介发布招标公告的,视为未公告。 第六条市级行政部门监督的招标项目,招标公告由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报市发展改

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总体情况

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总体情况

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总体情况 2001年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批复了天津节水试点工作实施计划,具备节水型社会的雏型。 2002年2月,水利部印发《关于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为贯彻落实《水法》,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我部决定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建设,取得经验,逐步推广,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起我国节水型社会的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经济技术政策和宣传教育体系”,强调了试点工作的重要性。同年3月,甘肃省张掖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之后水利部和地方省政府联合批复绵阳、大连和西安四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 2004年11月,水利部正式启动了“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2006年5月,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联合批复了《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2007年1月,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和建设部联合批复了《全国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2006年,水利部启动实施了全国第二批30个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这些不同类型的新试点建设内容各有侧重,通过示范和带动,深入推动了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2008年6月,启动实施了全国第三批40个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2010年7月,启动实施了全国第四批18个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 仅8年的时间里,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

开展起来,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表1-1 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名单

目前第一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较为圆满地完成试点建设任务,实现了既定目标,除宁夏回族自治区外,均已相继通过验收,获得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的称号。

陕西省桃曲坡水库下高埝灌区末级渠系运行情况调查及分析

陕西省桃曲坡水库下高埝灌区末级渠系运行情况调查及分 析 摘要灌区体改工作在陕西省各灌区已经开展多年,实际运行效 果各不相同,根据桃曲坡灌区实际情况,结合下高埝灌区现状,通过详实的走访调查和分析研究,现对桃曲坡水库下高埝灌区末级渠系运行情况作一些客观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灌区体制改革末级渠系 abstract irrigation area system reform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each irrigation area of shaanxi province for many years, with the actual operating results not same.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aoqupo irrigation area, and combining with the status of xiagaonian irrigation area, by detailed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he paper makes some objectiv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operation of the final canals of xiagaonian irrigation area of taoqupo reservior. key words: irrigation area system reform; final canals 中图分类号:i25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灌区基层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桃曲坡水库下高埝灌区所管辖范围包括铜川新区、耀州区寺沟 东塬灌区、富平县梅坪镇和庄里镇觅子管区等,渠道设施有高干渠、南干渠、南支渠、东支渠共计46条斗分渠,控制设施灌溉面积 4.5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庆市水利局关于印发重庆市水电开发权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庆市水利局关于印发重庆市水 电开发权出让实施细则的通知 【法规类别】水利工程 【发文字号】渝发改法[2007]1071号 【发布部门】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庆市水利局 【发布日期】2007.10.10 【实施日期】2007.10.1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庆市水利局关于印发重庆市水电开发权出让实施细则的通 知 (渝发改法[2007]1071号) 各区县(自治县)发改委(计委)、水利(水务、农机)局,各电力投资机构: 根据《重庆市水电开发权出让管理办法》(渝府发[2007]50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水电开发的管理,规范水电开发权出让行为,严格水电项目建设程序,实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市发展改革委和市水利局结合我市实际,联合制定了《重庆市水电开发权出让实施细则》,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00七年十月十日

重庆市水电开发权出让实施细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我市水电开发权的出让,根据《重庆市水电开发权出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凡在我市行政区域内除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以外的河流开发水电,且总装机在25万千瓦以下的水电开发权出让,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本细则由各级发展改革、水利、财政主管部门共同组织实施,按水电装机规模实行分级管理,具体按照《办法》中的规定执行。 第四条依法批准的规划是水电开发权出让的基本依据。水电开发应当符合流域开发规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水电开发规划等有关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相协调。 第五条水电开发权出让计划由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全市电力发展规划、水电开发规划和年度计划编制。 第六条由各级发展改革、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批准的流域水电开发规划和开发权出让计划,对拟出让的水电开发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