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量供需平衡分析-温岭

水量供需平衡分析-温岭

水量供需平衡分析-温岭
水量供需平衡分析-温岭

第五章水量供需平衡分析计算

第一节分析计算的原则与方法

水量供需平衡分析计算,按现状(基准年)和近期、远期三个水平年进行。

规划可供水量在现状可供水量的基础上,考虑现有工程在不同供水情况下供水能力的增减和规划新建、配套、扩建工程增供的水量,同时注意水质变化对供应合格水能力的影响。

城镇需水量以最近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供水规划计算的数值为主要参考,同时进行复核。

第二节不同供水工程可供水量分析

一、供水工程

温岭市各区域水库、堰坝、河网相互贯连和调节,已形成蓄、供、排相结合的一个较完整的灌溉供水系统。但是,近年来由于平原河道淤积和水污染严重,造成了河道蓄、供水能力不断降低,水源利用功能减少,城乡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已无法就地从河道提取,并由此造成地下水超采和地面沉降现象。因此,全市各区域仍然存在着亟待解决的城乡生活、工业用水水源工程和供水配套工程建设,以及水污染防治等问题。

1.蓄水工程

温岭市供水水源主要来自蓄水工程,约占总供水量的90%左右,主要包括河道、水库以及长潭水库引水。全市河道总长度为1284.44km,蓄水量3557万m3,主要担负境内灌溉用水。水库山塘153座,总库容7668.5万m3,担负境内生活用水和一部分灌溉用水。

2.引水工程

堰坝用来拦截水流,灌溉农田,为山区半山区群众所广泛采用。目前,全市共有堰坝33座,其中灌溉千亩以上的有大溪镇的中牛头潭堰坝,原江厦乡的七一堂滚水坝,原交陈乡的小交陈拦水坝和岙环

乡兰公岙坝等4座。全市一般年份可引水234.31万m3,灌溉面积7413亩,旱年引水量为133.38万m3,灌溉面积6503亩,丰水年可引水334.91万m3,灌溉面积7473亩。

3.地下水工程

地下水部分的可供水量主要计算机电井、民井供水,主要用于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和工业用水。2000年有各类机井71眼,民井3701眼。

二、可供水量

可供水量是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或不同频率不同需水要求下考虑来水、需水及水质情况,各项水利工程设施可提供的水量。温岭市水利工程设施主要包括蓄水工程(水库、山塘)、引水工程、调水工程和地下水井。

现状工况下,温岭市不同保证率各类型水利工程的可供水量见表5-1。

表5-1 现状工况下可供水量统计表

3

注:蓄水工程中包括长潭水库引水

第三节城乡水量供需平衡分析计算

一、现状供需分析

通过对现状城乡供水状况的调查分析,统计出城乡现状日需水量和日供水能力,如表5-2所列。

从表5-2可见,目前温岭市区及各镇的供水都不能满足需求,全市总体上缺水,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

二、不同水平年城乡供需平衡分析

1.水量平衡分析

温岭市在现状水平下城乡水资源供需不能平衡(见表5-2),缺水7.84万吨/日。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供水规模将不断扩大,同时,农村居民自来水的普及率也将大幅度的提高,由于城镇和农村需水量的增加,现有的供水规模已远远不能满足城乡发展的要求。

2.解决城乡缺水的基本思路

解决城乡供水紧缺矛盾的基本思路是:近期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以开源为主;远期在开源的同时,加强节流措施。

根据温岭市地势西高东低、水资源西丰东少的特点,市域内城乡供水调配原则是:挖潜配套,充分利用本地水资源,并逐步开发西部山区水源,实施“西水东调”,引入长潭水库及市外水源,补充东部及城区供水。

灌区水量平衡分析

4 灌区水供需平衡分析及水质分析 2009年吉安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农业综合开发南澳陂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申报设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次初设的灌区水供需平衡分析及水质分析主要是在原《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并结合遂川县水利局2009年编制的《遂川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报告》,对灌区供需水量平衡做进一步的分析。 本次灌区各水源点的天然来水径流计算采用南溪水文站作为参 证站。南溪水文站站址位于遂川县珠田乡境内,座落于遂川江流域左溪河下游,站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910 km2,其历年径流资料见表4.1。 表4.1 南溪站历年年平均流量表 3 年份年均流 量年份年均流 量 年份年均流 量 196521.9 197923.4 199335.2 196619.4 198031.0 199446.9 196719.8 198138.4 199536.2 196832.8 198238.5 199624.8 196918.8 198338.5 199752.2 197047.8 198435.2 199840.8 197120.3 198526.6 199924.7 197225.1 198623.1 200034.8 197351.4 198734.6 200132.7 197427.8 198831.3 200247.6 197552.2 198924.6 200321.6 197634.2 199039.3 200428.8 197731.7 199132.5 200521.8 197821.7 199233.2 200629.7 本次取水的主要水源南澳陂引水工程位于南溪水文站下游0.5km 处,其径流量可直接移用南溪水文站径流资料即可。灌区其余主要水

水资源平衡分析报告

水资源平衡分析 国家投资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了提高耕地质量,绝大多数都规划了灌溉工程。为此,这样的项目区地形图灌区必须进行水资源的平衡分析。 灌区的水资源平衡分析,包含着水质、水量和水位等方面内容,水位的来用水平衡分析比较简单,经过对地形与取用水位相互关系的分析,结合取水工程的设置,划定出自流区和扬水区(扬程大小)即可。这里侧重讨论水量平衡分析的内容。 灌区的水土资源平衡分析是根据水源来水过程和灌区用水过程进行的,这两个过程是逐年变化的,在规划设计时必须先确定用哪个年份的水源来水过程和灌区用水过程进行平衡计算,这个特定的水文年份叫设计典型年,简称设计年,而设计年又是根据灌溉设计标准确定的。 一、灌溉设计标准 选择设计年所依据的标准称为灌溉设计标准。它综合反映了水源对灌区用水的保证程度,关系到灌溉工程的规模、投资和效益。 国标(GB50288-99)规定,设计灌溉工程时,应首先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南方小型水稻灌区的灌溉工程也可按抗旱天数进行设计。 (一)灌溉设计保证率 1.定义:指灌区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一般用得到满足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率表示。它综合反映了用水和

来水两方面的情况。 将多年(长系列)的年灌溉用水量按大小顺序排列,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并绘制年灌溉用水量频率曲线,在此曲线上选用的频率值即为灌溉设计保证率值。 如灌溉设计保证率P=80%,则表示频率P=80%对应的灌溉用水量出现的机会为P=80%,意味着每百年中有80年这样的年灌溉用水量可以得到保证,只有20年供水不足或中断,换一种说法(用重现期的语言)就是相当于平均每五年出现一次(五年一遇)供水不足或中断的情况。 2.灌溉用水保证率的确定 ①国标(GB50288-99)规定: 注:1、作物经济价值较高的地区,宜选用表中较大值;作物经

完整word版水平衡计算

工艺水取水量就是各工艺取用的新鲜水量. 整个项目新鲜水量用于全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的计算里. 工艺水回用率计算中,生产线1和生产线2为工艺水,其回用水400+600,新水200+200。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中,新鲜水700,重复用水1600+600+400。 间接冷却水循环率中,循环水为600,新水为200。 污水回用率中,污水站污水回用量400,直接排放的污水90+380。图中冷却塔的50为冷却水,可直排,不算污水。 水平衡中各种水量的核算 工业企业用水的定义、水源、分类、以及用水管理和水量计量应遵循CJ19-87规定。 1、取水量 工业用水的取水量是指自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海水、城市污水及其他水源的总水量。现有生产厂,以水表读取为准,乘以实际用水时间,得出用水量(日和年)。对于拟建工程项目则应按用水装置(生产单元)汇总,一般化工生产装置取水量包括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两大方面;生产用水又包括间接冷却水、工艺用水和锅炉给水。各种用水关系见图4-7。 工业取水量=间接冷却水量+工艺用水量+锅炉给水量+生活用水量 2、重复利用水量 重复利用水量系指生产厂(建设项目)内部循环使用和循环使用的总水量。在化工建设项目中主要是间接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量和工艺过程中循环多次使用的水之和,可由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报告中获取这些数据。对现有生产厂,可用水泵的额定流量计算,即: 重复利用水量=水泵额定流量×实际开泵时间 3、耗水量 耗水量是整个工程项目消耗掉的新鲜水量总和,即:H=Q1+Q2+Q3+ Q4+ Q5+ Q6式中,Q1――产品含水,即由产品带走的水,Q1=产品产量(t/h或t/a)×产品含水量,%; Q2――间接冷却水系统补充水量,亦即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量,耗水量; 洗涤用水和直――洗涤用水、直接冷却水和其他工艺用水量之和。Q3 接冷却水均为与物料直接接触的水。工艺水用量由生产装置、工艺水回用和工艺水取水量相加得到。工艺用水量和直接冷却水量可从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报告的水平衡图中,按各工艺装置依次汇总。洗涤用水应包括装置和生产区地坪的冲洗水; Q4――锅炉运转消耗的水量,可由蒸汽吨数核算,或由可行性报

水平衡计算

工艺水取水量就是各工艺取用的新鲜水量 . 整个项目新鲜水量用于全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的计算里 工艺水回用率计算中,生产线 1和生产线 2 为工艺水,其回用水 400+600,新水 200+200 。 间接冷却水循环率中,循环水为 污水回用率中,污水站污水回用量 水,可直排,不算污水。 水平衡中各种水量的核算 工业企业用水的定义、水源、分类、以及用水管理和水量计量应遵循 CJ19-87 规 1、取水量 工业用水的取水量是指自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海水、城市污水及其他水源 的总水量。现有生产厂,以水表读取为准,乘以实际用水时间,得出用水量(日 和年)。对于拟建工程项目则应按用水装置(生产单元)汇总,一般化工生产装 置取水量包括 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两大方面;生产用水又包括 间接冷却水 、工艺 用水和锅炉给水 。各种用水关系见图 4-7。 工业取水量二间接冷却水量+工艺用水量+锅炉给水量+生活用水量 2、重复利用水量 重复利用水量系指生产厂 (建设项目) 内部循环使用和循环使用的总水量。 在化 工建设项目中主要是 间接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量和工艺过程中循环多次使用的 水之和,可由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报告中获取这些数据。 对现有生产厂, 可用水 泵的额定流量计算,即: 重复利用水量=水泵额定流量X 实际开泵时间 3、耗水量 耗水量是整个工程项目消耗掉的新鲜水量总和, 即:H=Q1+Q2+Q3+ Q4+ Q5+ Q6 式中,Q1――产品含水,即由产品带走的水,Q1=产品产量(t/h 或t/a )x 产品 含水量,%; Q2――间接冷却水系统补充水量,亦即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量,耗 水量; Q3——洗涤用水、直接冷却水和其他工艺用水量之和。 洗涤用水和直 接冷却水均为与物料直接接触的水。工艺水用量由生产装置、工艺水回用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中,新鲜水 700,重复用水 1600+600+400 。 600,新水为 200。 400,直接排放的污水 90+380 。图中冷却塔的 50 为冷却

水平衡测试方案

水平衡测试方案 水平衡测试是对用水单位进行科学管理之有有效的方法,也是进一步做好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的基础。它的意义在于,通过水平衡测试能够全面了解用水单位管网状况,各部位(单元)用水现状,画出水平衡图,依据测定的水量数据,找出水量平衡关系和合理用水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挖掘用水潜力,达到加强用水管理,提高合理用水水平的目的。 水平衡测试目的和作用 水平衡测试是加强用水科学管理,最大限度地节约有水和合理用水的一项基础工作。它涉及到用水单位管理的各个方面,同时也表现出较强的综合性、技术性。通过水平衡测试应达到以下目的: 1、掌握单位用水现状。如水系管网分布情况,各类用水设备、设施、仪器、仪表分布及运转状态,用水总量和各用水单元之间的定量关系,获取准确的实测数据。 2、对单位用水现状进行合理化分析。依据掌握的资料和获取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评价有关用水技术经济指标,找出薄弱环节和节水潜力,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技术、管理措施和规划。 3、找出单位用水管网和设施的泄漏点,并采取修复措施,堵塞跑冒滴漏。 4、健全单位用水三级计量仪表。既能保证水平衡测试量化

指标的准确性,又为今后的用水计量和考核提供技术保障。 5、可以较准确地把用水指标层层分解下达到各用水单元,把计划用水纳入各级承包责任制或目标管理计划,定期考核,调动各方面的节水积极性。 6、建立用水档案,在水平衡测试工作中,搜集的有关资料,原始记录和实测数据,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处理、分析和计算,形成一套完整详实的包括有图、表、文字材料在内的用水档案。 7、通过水平衡测试提高单位管理人员的节水意识,单位节水管理节水水平和业务技术素质。 8、为制定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量指标提供了较准确的基础数据。 (三)、水平衡测试程序 1、准备阶段要搞好“三落实”。一是组织落实:测试单位应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测试的组织领导,全面协调,测试实施、督促检查等。为了便于开展工作,该机构由主管领导,节水主管部门负责人、车间(部门)主任组成领导班子和包括管水人员、统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车间及班级组长和用水,管水人员在内的测试班子。二是技术落实:就是要掌握测试方法,了解测试表格图,摸清用水工艺、设备厂、设施及用水情况,进行人员培训等。三是测试方案落实就是明确测点和内容,选好测试仪器,确定测试的日期和次数,做好人员的分工和协调配合等。除“三落实”外,还要健全测试手段,校验计量水表,使之达到规范要

水资源平衡研究分析

水资源平衡分析

————————————————————————————————作者:————————————————————————————————日期:

水资源平衡分析 国家投资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了提高耕地质量,绝大多数都规划了灌溉工程。为此,这样的项目区地形图灌区必须进行水资源的平衡分析。 灌区的水资源平衡分析,包含着水质、水量和水位等方面内容,水位的来用水平衡分析比较简单,经过对地形与取用水位相互关系的分析,结合取水工程的设置,划定出自流区和扬水区(扬程大小)即可。这里侧重讨论水量平衡分析的内容。 灌区的水土资源平衡分析是根据水源来水过程和灌区用水过程进行的,这两个过程是逐年变化的,在规划设计时必须先确定用哪个年份的水源来水过程和灌区用水过程进行平衡计算,这个特定的水文年份叫设计典型年,简称设计年,而设计年又是根据灌溉设计标准确定的。 一、灌溉设计标准 选择设计年所依据的标准称为灌溉设计标准。它综合反映了水源对灌区用水的保证程度,关系到灌溉工程的规模、投资和效益。 国标(GB50288-99)规定,设计灌溉工程时,应首先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南方小型水稻灌区的灌溉工程也可按抗旱天数进行设计。 (一)灌溉设计保证率 1.定义:指灌区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一般用得到满足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率表示。它综合反映了用水和

来水两方面的情况。 将多年(长系列)的年灌溉用水量按大小顺序排列,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并绘制年灌溉用水量频率曲线,在此曲线上选用的频率值即为灌溉设计保证率值。 如灌溉设计保证率P=80%,则表示频率P=80%对应的灌溉用水量出现的机会为P=80%,意味着每百年中有80年这样的年灌溉用水量可以得到保证,只有20年供水不足或中断,换一种说法(用重现期的语言)就是相当于平均每五年出现一次(五年一遇)供水不足或中断的情况。 2.灌溉用水保证率的确定 ①国标(GB50288-99)规定: 灌水方法地区作物种类灌溉设计保证 率(%) 地面灌溉 干旱地区或水 资源紧缺地区 以旱作为主50-75 以水稻为主70-80 半湿润、半干旱 地区或水资源 不稳定地区 以旱作为主70-80 以水稻为主75-85 湿润地区或水 资源丰富地区 以旱作为主75-85 以水稻为主80-95 喷灌、微灌各类地区各类作物85-95 注:1、作物经济价值较高的地区,宜选用表中较大值;作物经

水平衡测试方案

水平衡测试方案

水平衡测试方案 水平衡测试是对用水单位进行科学管理之有有效的方法,也是进一步做好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的基础。它的意义在于,经过水平衡测试能够全面了解用水单位管网状况,各部位(单元)用水现状,画出水平衡图,依据测定的水量数据,找出水量平衡关系和合理用水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挖掘用水潜力,达到加强用水管理,提高合理用水水平的目的。 水平衡测试目的和作用 水平衡测试是加强用水科学管理,最大限度地节约有水和合理用水的一项基础工作。它涉及到用水单位管理的各个方面,同时也表现出较强的综合性、技术性。经过水平衡测试应达到以下目的: 1、掌握单位用水现状。如水系管网分布情况,各类用水设备、设施、仪器、仪表分布及运转状态,用水总量和各用水单元之间的定量关系,获取准确的实测数据。 2、对单位用水现状进行合理化分析。依据掌握的资料和获取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评价有关用水技术经济指标,找出薄弱环节和节水潜力,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技术、管理措施和规划。 3、找出单位用水管网和设施的泄漏点,并采取修复措施,堵塞跑冒滴漏。 4、健全单位用水三级计量仪表。既能保证水平衡测试量化指标的准确性,又为今后的用水计量和考核提供技术保障。

5、能够较准确地把用水指标层层分解下达到各用水单元,把计划用水纳入各级承包责任制或目标管理计划,定期考核,调动各方面的节水积极性。 6、建立用水档案,在水平衡测试工作中,搜集的有关资料,原始记录和实测数据,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处理、分析和计算,形成一套完整详实的包括有图、表、文字材料在内的用水档案。 7、经过水平衡测试提高单位管理人员的节水意识,单位节水管理节水水平和业务技术素质。 8、为制定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量指标提供了较准确的基础数据。 (三)、水平衡测试程序 1、准备阶段要搞好“三落实”。一是组织落实:测试单位应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测试的组织领导,全面协调,测试实施、督促检查等。为了便于开展工作,该机构由主管领导,节水主管部门负责人、车间(部门)主任组成领导班子和包括管水人员、统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车间及班级组长和用水,管水人员在内的测试班子。二是技术落实:就是要掌握测试方法,了解测试表格图,摸清用水工艺、设备厂、设施及用水情况,进行人员培训等。三是测试方案落实就是明确测点和内容,选好测试仪器,确定测试的日期和次数,做好人员的分工和协调配合等。除“三落实”外,还要健全测试手段,校验计量水表,使之达到规范要求。

【专题训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和湖泊概况

【专题训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和湖泊概况 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和湖泊概况 一、选择题(共44分) 2017年,长春市首个“海绵公园”—劳谦公园建设完成,整个公园将“海绵城市”的渗、滞、蓄、净、用、排等功能进行合理布局,雨水通过强大的透水铺装、生态植草沟和雨水花园等下渗,再经过地下的过滤装置过滤,将雨污分开,干净的水被收集储存,用于植物的灌溉养护。下图为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建设“海绵公园”可以①降低雨水地表流速、缩短汇流时间②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截流净化雨水,具有一定的污染控制功能③渗、滞、蓄、净、用、排各系统单独运行,与其他系统没有衔接④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和城市内涝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海绵公园”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A.调节a B.调节c C.增加f D.增加d “屋顶花园”是指在屋顶以绿化的形式建设花园。

下图为“屋顶花园”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一个城市若大规模建设“屋顶花园”,将会 A.减小风速,增加灰霾天气的出现频率B.增加承重,缩短房屋的寿命C.截留雨水,缓解城市的内涝问题D.增大空气湿度,使城市雾日增多 4.依据水循环原理,下列不适宜大规模建设“屋顶花园”的城市是A.深圳B.温州C.大连D.酒泉 浙江宁波的甬城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除草剂、不用生长激素的“四不用”农场利用人工蓄水池进行蓄水,通过引水渠流入蔬菜区进行灌溉,再流经养鸭的水禽区和养鸡区,含有鸡鸭粪便的水最后进入鱼塘,作为鱼的饲料。鱼塘的水通过过滤池净化后,又重新用来灌溉,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过程。下图为“四不用”农场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水量供需平衡分析计算

第五章水量供需平衡分析计算 第一节分析计算的原则与方法 水量供需平衡分析计算,按现状(基准年)和近期、远期三个水平年进行。 规划可供水量在现状可供水量的基础上,考虑现有工程在不同供水情况下供水能力的增减和规划新建、配套、扩建工程增供的水量,同时注意水质变化对供应合格水能力的影响。 城镇需水量以最近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供水规划计算的数值为主要参考,同时进行复核。 第二节不同供水工程可供水量分析 一、供水工程 温岭市各区域水库、堰坝、河网相互贯连和调节,已形成蓄、供、排相结合的一个较完整的灌溉供水系统。但是,近年来由于平原河道淤积和水污染严重,造成了河道蓄、供水能力不断降低,水源利用功能减少,城乡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已无法就地从河道提取,并由此造成地下水超采和地面沉降现象。因此,全市各区域仍然存在着亟待解决的城乡生活、工业用水水源工程和供水配套工程建设,以及水污染防治等问题。 1.蓄水工程 温岭市供水水源主要来自蓄水工程,约占总供水量的90%左右,主要包括河道、水库以及长潭水库引水。全市河道总长度为1284.44km,蓄水量3557万m3,主要担负境内灌溉用水。水库山塘153座,总库容7668.5万m3,担负境内生活用水和一部分灌溉用水。 2.引水工程 堰坝用来拦截水流,灌溉农田,为山区半山区群众所广泛采用。目前,全市共有堰坝33座,其中灌溉千亩以上的有大溪镇的中牛头潭堰坝,原江厦乡的七一堂滚水坝,原交陈乡的小交陈拦水坝和岙环

乡兰公岙坝等4座。全市一般年份可引水234.31万m3,灌溉面积7413亩,旱年引水量为133.38万m3,灌溉面积6503亩,丰水年可引水334.91万m3,灌溉面积7473亩。 3.地下水工程 地下水部分的可供水量主要计算机电井、民井供水,主要用于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和工业用水。2000年有各类机井71眼,民井3701眼。 二、可供水量 可供水量是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或不同频率不同需水要求下考虑来水、需水及水质情况,各项水利工程设施可提供的水量。温岭市水利工程设施主要包括蓄水工程(水库、山塘)、引水工程、调水工程和地下水井。 现状工况下,温岭市不同保证率各类型水利工程的可供水量见表5-1。 表5-1 现状工况下可供水量统计表 3 注:蓄水工程中包括长潭水库引水 第三节城乡水量供需平衡分析计算 一、现状供需分析 通过对现状城乡供水状况的调查分析,统计出城乡现状日需水量和日供水能力,如表5-2所列。

水平衡计算

水平衡计算 工艺水取水量就是各工艺取用的新鲜水量. 整个项目新鲜水量用于全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的计算里. 工艺水回用率计算中,生产线1和生产线2为工艺水,其回用水400+600,新水200+20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中,新鲜水700,重复用水1600+600+400。 间接冷却水循环率中,循环水为600,新水为200。 污水回用率中,污水站污水回用量400,直接排放的污水90+380。图中冷却塔的50为冷却水,可直排,不算污水。 水平衡中各种水量的核算 工业企业用水的定义、水源、分类、以及用水管理和水量计量应遵循CJ19-87规 定。 1、取水量 工业用水的取水量是指自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海水、城市污水及其他水源的总水量。现有生产厂,以水表读取为准,乘以实际用水时间,得出用水量(日和年)。对于拟建工程项目则应按用水装置(生产单元)汇总,一般化工生产装置取水量包括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两大方面;生产用水又包括间接冷却水、工艺用水和锅炉给水。各种用水关系见图4-7。 工业取水量,间接冷却水量+工艺用水量+锅炉给水量+生活用水量 2、重复利用水量 重复利用水量系指生产厂(建设项目)内部循环使用和循环使用的总水量。在化工建设项目中主要是间接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量和工艺过程中循环多次使用的水之和,可由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报告中获取这些数据。对现有生产厂,可用水

泵的额定流量计算,即: 重复利用水量,水泵额定流量×实际开泵时间 3、耗水量 耗水量是整个工程项目消耗掉的新鲜水量总和,即:H=Q1+Q2+Q3+ Q4+ Q5+ Q6 式中,Q1――产品含水,即由产品带走的水,Q1,产品产量(t/h或t/a)×产品含水量,,; Q2――间接冷却水系统补充水量,亦即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量,耗 水量; Q3――洗涤用水、直接冷却水和其他工艺用水量之和。洗涤用水和直 接冷却水均为与物料直接接触的水。工艺水用量由生产装置、工艺水回用和工艺水取水量相加得到。工艺用水量和直接冷却水量可从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报告的水平衡图中,按各工艺装置依次汇总。洗涤用水应包括装置和生产区地坪的冲洗水; Q4――锅炉运转消耗的水量,可由蒸汽吨数核算,或由可行性报告获 取; Q5――水处理用水量,指再生水处理装置所需的用水量,如再生树脂 等软水剂的用水量。可由可行性报告获取,或按公式计算; Q6――生活用水量,指厂区内生活用水部门的用水量,如办公楼、食堂、浴室、厕所、绿化等的用水量之和。厂区生活用水可按职工生活用水[一般采取 25,35L/(人?班)]和淋浴用水[40,60L/(人?班?淋浴1h)]核算。 4、排水量 排水量即环境统计定义的废水排放总量,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对于工程分析水平衡计算,生产废水指工程项目所有排放口排到外环境的生产废水总和,包括各装置外排的生产废水、直接冷却水和洗涤水;生活污水指厂区内生活设施排放

中水的水质、水量与水量平衡分析

第11章建筑中水工程11.2 中水的水质、水量与水量平衡

1.建筑中水水源 建筑中水水源应根据排水的水质、水量、排水状况和中水回用的水质、水量确定。一般取自建筑物内部的生活污水、生活废 水、冷却水和其他可利用的水源,建筑屋面雨水可作为中水水源 的补充。经消毒处理后的综合医院污水只可作为独立的不与人接 触的用于滴灌绿化的中水水源,但严禁传染病医院、结核病医院 和放射性废水作为中水水源。 (1)建筑物中水系统的中水水源 建筑物中水系统规模小,可用作中水水源的排水有6种,按污染程度的轻重,选取顺序为:

①沐浴排水:是公共浴室淋浴、坐浴,以及卫生间淋浴时排放的废水,有机物和悬浮物浓度都较低,但阴离子洗涤剂的含量可能较高。 ②盥洗排水:是洗脸盆、洗手盆和盥洗槽排放的废水,水质与沐浴排水相近,但悬浮物浓度较高。 ③冷却水:主要是空调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排污水,特点是水温较高,污染较轻。 ④洗衣排水:指宾馆洗衣房排水,水质与盥洗排水相近,但洗涤剂含量高。 ⑤厨房排水:包括厨房、食堂和餐厅在进行炊事活动中排放的污水,污水中有机物浓度、浊度和油脂含量都较高。

⑥冲厕排水:大便器和小便器排放的污水,有机物浓度、悬浮物浓度和细菌含量都很高。 此外还有游泳池排污水: 水质与沐浴排水相近,但悬浮物浓度较高。 上述7种常用的中水水源排水量少,排水不均匀,所以建筑中水水源一般不是单一水源,而是多水源组合,按混合后水源的水质,有优质杂排水、杂排水和生活排水三种组合方式。优质杂排水包括冰浴排水、盥洗排水、冷却排水和游泳池排污水,其有机物浓度和悬浮物浓度都低,水质好,处理容易,处理费用低,应优先选用。

1 灌区供需水平衡分析

1灌区供需水平衡分析 1.1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水资源总量和水资源可利用量有本质的区别。水资源总量是指项目区内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和地下产水量。其中地表径流量包括坡面流和壤中流, 不包括河川基流量;地下产水量指降水入渗对地下的补给量,应为河川基流、潜水蒸发、河床潜流和山前侧渗等。而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自然、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下以及满足生态环境用水的基础上,可以利用的水资源量。项目区可利用水量主要由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渠首工程引水(过境水)、农业灌溉回归水以及取用的地下水四部分组成。 1.1.1降雨径流可利用量。指在流域的水资源未被作任何利用的情况下,在地表产生的地表径流量。可根据年降雨量资料用年降雨径流关系推求径流量。依据适配线法作水平频率分布线型,一般选用皮尔逊Ⅲ型,一种方案直接查出不同频率水平年份相应的径流量;或先查出不同频率水平年份的年降雨量,再计算出年径流量。 1.1.2过境水可利用量。过境水就是利用各种建筑物引用项目区以外用来灌溉的水资源量。其引水量的大小受季节和年份影响,一方面受到可引河流水量和渠系建筑物引水能力的限制。另一方面还受到取水许可量及地方水资源平衡分配的限制。当引水能力大于取水许可量及水资源平衡分配量时,过境水可利用量为取水许可量 和水资源平衡分配量中的较小量,当引水能力小于取水许可量及水资源平衡分配量时,过境水可利用量为实际可引量。取决于具体地区和季节年份。 1.1.3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且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条件下的可开采量。目前开采的大部分都是浅层地下水,地下水可利用量则可估算为地下水补给量。地下水资源在补给和消耗的作用下会形成一个不稳定的天然流场,在雨季时补给量大于消耗量,含水层内储存量增加、水位上升;旱季时消耗量增加,储存量就有可能减少, 水位下降。这种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地下水有以丰补歉的特点,可以在干旱年适当超采一部分水量,利用丰水年予以补回,尤其是农业灌溉,干旱年和丰水年的灌溉用水量相差很大,丰水年时灌溉用水量很少甚至不用灌溉;从一个周期来看,这段时间内的补给量和消耗量基本上处于动 态平衡状态。 地下水补给量主要包括大气降雨入渗、灌溉回归、水体 渗漏补给量及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四部分。 (1)降雨入渗补给量。计算公式: R降=0.1αPF(1) 式中,R降为降雨入渗补给量(万m3);α为年降雨补给系数; F为项目区面积(km2);P为年降雨量(mm),取一定灌溉设计保证率下降雨量。 (2)灌溉回归补给量。计算公式: W归=W毛λ(2) 式中,λ为灌溉回归入渗系数;W归为灌溉回归补给地下水量(万m3);W毛为灌溉毛水量(万m3)。

浅谈水资源供需平衡

浅谈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摘要:在当今资源紧张的大背景下,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而作为基础性资源之一的水资源,它不仅是环境组成的基本要素,更是一种支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不可代替的重要自然资源,然而,从近几年我国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来看,有限的水资源要想得到充分的利用,必须处理好供需之间的平衡问题,这在城市供水系统中更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做基本的分析和预测,从而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关键字:水资源供需平衡充分利用 一、基本概述 所谓水资源供需平衡就是指可供水量与实际需水量间的关系,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则指的是,在一定的行政、经济(流域)范围内,各个时期的需水量总和与供水量总和的供求关系分析。它是在流域规划和水资源综合评价分析的基础上,以水资源的供需现状、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与国土整治规划为依据,运用一定的数学模型和分析方法,测算今后各个时期的用水量和需水量,制定综合平衡、供需协调的水资源长期供求计划和水资源开源节流的总体规划。 具体来讲,水资源的可供给量与其开发的程度和技术水平有关;而实际需水量与工业发展程度、人民正常生产生活水平以及利用水资源的技术等有关。因此,在不同时期,可供水量与实际需水量是在不断变化的,而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可变的。供需关系基本表现出3种情况:①供大于需。这说明可利用的水资源还有一定的被进一步利用的潜力;②供等于需。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供需状态,说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与同一阶段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相适应;③供小于需。说明水资源量的短缺,需进一步寻求增加供应量的方法,及时采取开源节流等措施,以缓解供需矛盾。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水资源供需之间的平衡只是相对而言的,两者之间的不平衡现象是始终存在的,如果想要利用尽可能少的资源取得尽可能大的效益,我们就需不断研究分析、变动调整供需关系,为制定水资源宏观决策及合理分配与调度奠定基础。 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基本原则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一个问题,它不仅要研究供水量与需水量,而且还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分析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在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时有用一定的原则做引导。 ⑴流域和地区相结合 通常在研究水资源时都是以流域为基本研究对象的,这也是研究可供水量的起点。而需水量的研究则是要结合所研究区域的经济、社会、环境等的发展情况,具有一定的地区分布特点。然而,我国的经济或行政区域通常与流域分布是不一致的,因此,在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时,要将两者尽可能的统一,划好分区,把小区和大区,区域和流域结合起来。实际上,我国在进行水资源评价时,就已经做到过这一点。在进行具体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时,要结合以前水资源评价时的经验,使两者充分衔接。如果牵涉到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则更是要注意大小区域的结合,流域与地区的结合。 ⑵近期与远期相结合

(完整word版)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参考值

2012年陕西省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中有关参数的确定 1、毛灌溉用水总量确定 灌溉用水总量是指灌区全年用于农田灌溉的从水源地引入(取用)的总水量,其等于从水源地取水总量扣除由于工程保护、防洪除险等需要的渠道(管路)弃水量。当农田灌溉输水与城市、工业或农村生活供水使用同一渠道或管路时,还应扣除相应的城市、工业或农村生活供水量。年毛灌溉用水总量是根据灌区从水源地实际取水测量值统计取得,而非其它如计收水费等目的收费计量水量数值。 存在有塘堰坝灌区,塘堰坝与骨干灌溉水源联合对灌区进行灌溉供水。塘堰坝的蓄水一部分来自拦蓄当地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同时可能还有一部分来自渠道的补水。因此在统计灌区毛灌溉用水总量时,应考虑将塘堰坝拦蓄降雨径流增加的供水量或其它水源灌溉供水量加进来。塘堰坝或其它供水水源灌溉供水量按以下要求测算: ①如果有实际塘堰坝或其它供水水源灌溉供水量统计资料,则以统计资料为准,需要说明的是供水量中不包括灌区渠系引水蓄入塘堰坝的水量。 ②如果没有统计资料,应对2012年塘堰坝或其它供水水源灌溉供水情况进行代表性典型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进行估算。 2、净灌溉用水量确定 不同灌区种植结构、灌溉水源、灌溉方式等均有不同,本技术方案中只针对充分灌溉、非充分灌溉、水稻灌区等几种主要灌溉情况,提出相应的净灌溉用水量测算方法。 如果灌区范围较大,不同区域气候气象条件、灌溉用水实际情况差异明显,则应在灌区内分区域进行典型分析测算,再以分区结果为依据汇总分析整个灌区净灌溉用水量。7.1旱作充分灌溉情况 (1)若样点灌区有2012年各类种植作物净灌溉用水量的试验观测或统计资料,则可直接采用其进行净灌溉用水量的计算。 (2)若样点灌区缺乏2012年各类种植作物净灌溉用水量的试验观测或统计资料,可依据2012年的水文气象资料,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各类作物的净灌溉定额和灌溉制度,并对当年实际灌溉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净灌溉定额进行适当调整,以此为依据测算实际净灌溉用水量(在充分灌溉条件下,作物实际净灌溉用水量应能充分满足净灌溉需

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对策探讨

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对策探讨(于凤存 刘红 方国华) 摘要:本文探讨了灌区供需水平衡分析定量计算方法,给出了灌区缺水的解决对策。并以沙河灌区为例,进行了灌区供需平衡计算,并针对沙河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灌溉工程老化、灌水技术粗放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对策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约为2200m3,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由于各地区处于不同水文带及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极不均衡,水资源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和工农业用水结构不相适应。特别是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质型缺水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1]。农业用水是我国第一用水大户,发展高效节水型农业是国家的基本战略。而农业用水量的90%用于种植业灌溉,灌区是一个以水资源为主控制因素且以人为核心的动态系统。由于水资源短缺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日益提高,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因此通过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解决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的矛盾,优化配置多种水源,以实现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是我国农业用水的当务之急。为此,本文专门探讨灌区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问题和解决灌区缺水的对策。 1灌区供需水平衡分析 计算求得灌区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总需水量,再进行供需水平衡分析计算。其目的是揭示缺水型灌区水资源供需关系的内在规律和主要矛盾,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与潜力,实现供需平衡,从而实现灌区的良好运行和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提高灌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1.1水资源可利用量 水资源总量和水资源可利用量有本质的区别。水资源总量是指灌区内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和地下产水量。其中地表径流量包括坡面流和壤中流,而不包括河川基流量;地下产水量指降水入渗对地下的补给量,应为河川基流、潜水蒸发、河床潜流和山前侧渗等。而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自然、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下以及满足生态环境用水的基础上,可以利用的水资源量[2]。 灌区来水主要是降雨径流(本地径流)和过境水。而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和生态环境容许的条件下,通过各种措施可控制利用的水量。一般而言灌区可利用水量主要由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渠首工程引水(过境水)、农业灌溉回归水,以及取用的地下水四

某灌区水供需平衡分析及水质分析

某灌区水供需平衡分析及水质分析(土木论坛) 4.1 灌区现状年水供需平衡分析 4.1.1 灌区水资源 1.灌区降雨及地表径流 **灌区地处北亚热带北部边缘,位于南阳盆地温暖半湿润区的西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季风进退与四季替换较为明显。随着区域内地势的增高,气温、活动积温、日照时数、无霜日数减少。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50mm,降雨年内、年际分布不均,降水量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雨的63%。 由于灌区内无实测径流资料,依据**水利勘测设计院1973年编制的《**水利工程水文计算常用图》,由径流等值线图查得灌区径流特征值:灌区内P=75%年份径流深为145mm,P=50%年份径流深为220mm。灌区总土地面积为126.7km2,由此计算得灌区75%年份地表水资源量为1840万m3,50%年份地表水资源量为2780万m3。 2.**水库 **水库位于****支流*河上,属**水系,控制流域面积199km2,主河道长35.2km,河道平均比降1/329。**水库上游位于桐柏山北麓浅山丘陵区,植被较差,岩石裸露,土层贫瘠,仅少数山坡为幼小松林覆盖;水库上游无塌岸现象,且无工厂,不存在水质污染问题。上游湖北省境内有烈士陵水库和刑川水库,两座水库均为中型,控制流域面积40 km2,总库容2572万m3;**境内有六座小型水库,总汇流面积22.8 km2。上述8座水库总汇流面积62.8 km2,占**水库坝址以上丑河总流域面积的61.56%。 根据**水库1974~2000年入库径流资料系列(见表4-1),水库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994万m3,其中1996年最大为10751万m3,1986年最小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水量平衡

2020 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水量平衡 典型例题一:读世界某地区水平衡分布图(水平衡:年降水量减年蒸发量),回答问题。 (1)分析沿ac线水平衡的变化及原因。( 6 分) (2)甲处水平衡值比同纬度地区少的原因是什么?(10分) (3)判断 A、B、C三处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主导因素。(12 分) 参考答案: (1)从a到 c 水平衡值先减小后增大。(2分) 原因:a处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1分)往北走,受赤道低气压 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减少。(1 分)再往北走,主要受信风带和副热 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进一步减少;太阳辐射增强 ,蒸发量增大。(1 分) 到 c 处,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降水增加,气温降低,蒸发量减小。(1分) (2)甲处西侧有山地高原,夏半年位于西南风(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

而来)的背风坡 ,加上受离岸的索马里寒流影响,降水少,蒸发量大; (6分)冬半年东北信风来自亚洲大陆(阿拉伯半岛),降水少,蒸发 量大。4分) (3)A 处:灌溉农业;(2分)主导因素:灌溉水源。(2 分)B 处:畜牧业;(2 分)主导因素:草场茂盛。 (2 分) C 处:种植园农业;(2 分)主导因素:光热水充足。 (2 分) 典型例题二:(2016·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中水量平衡曲线(图中 虚线)是根据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绘制而成的。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海洋水量平衡曲线与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曲线之间的相关关系是 _________。简述这种相关关系产生的原因。 (2)试从气压带、温度、降水量、蒸发量等方面综合分析 B 海域盐度高的原因。 (3)简述A海域水量平衡值大的原因。

灌区供水量平衡计算的研究

灌区供水量平衡计算的研究 摘要:灌区水量平衡计算的成果,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现有灌区中现有水利工程的灌溉能力及供需平衡情况,因此它是选定规划工程和工程规模的重要依据。文章结合实例,针对灌区供水量平衡计算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灌区;供水量;平衡计算 水量平衡是指区域内的可供水量和需水量在时间、空间、数量和质量上的平衡。区域可供水量是由若干个单项工程的可供水量组成,根据各单项工程的关系, 把区域分成若干个计算单元。每个计算单元里, 相互联系的各类水利工程组成一个供水系统, 并按一定的原则和运行方式联合调算。主要包括大中型水库可供水量、小型水库可供水量、塘坝可供水量和提水工程可供水量共 4 种。不同水源的可供水量计算方法也各不相同。 1 灌区水量供需平衡计算原则 (1)具有骨干调节水源工程的大中型灌区, 应采用长系列时历法, 逐时段进行灌区水量供需平衡演算, 以检验不同设计水平年灌区供水保证程度。 (2)根据灌区水源结构特点, 制定灌区水量平衡计算原则。一般而言, 灌区不同水源供水优先次序是: 先用调节性能较差的水, 再用调节性能较好的水; 先用基础水利设施水, 再用骨干水源水; 骨干水源与基础水利设施实行联合调度。 (3)根据分区内水源结构及骨干水源调节性能, 确定水量平衡计算时段及计算方法。一般而言,平衡区内有大中型年(季) 调节水库, 且能够获得长系列分时段的来、用水资料, 应采用月(旬)为时段的长系列时历年法, 逐时段进行平衡计算, 以确定平衡区供水保证程度; 如资料条件有限, 也可采用典型年法, 按历年综合灌溉用水量排频, 选择丰、平、枯3个典型年作平衡计算。 (4)在分区水量平衡计算成果的基础上, 应根据全灌区主要水源的特点, 综合分区水量平衡的成果, 作全灌区水量平衡分析。灌区规模不大, 主要灌溉水源简单, 基础水利设施分布比较均衡的灌区, 可不分区, 只作整体水量平衡分析。 2 水量供需平衡计算框图 灌区水量供需平衡计算过程框图如图1 所示:

水平衡计算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工艺水取水量就是各工艺取用的新鲜水量. 整个项目新鲜水量用于全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的计算里. 工艺水回用率计算中,生产线1和生产线2为工艺水,其回用水400+600,新水200+20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中,新鲜水700,重复用水1600+600+400。 间接冷却水循环率中,循环水为600,新水为200。 污水回用率中,污水站污水回用量400,直接排放的污水90+380。图中冷却塔的50为冷却水,可直排,不算污水。 水平衡中各种水量的核算 工业企业用水的定义、水源、分类、以及用水管理和水量计量应遵循CJ19-87 规定。 1、取水量 工业用水的取水量是指自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海水、城市污水及其他水源的总水量。现有生产厂,以水表读取为准,乘以实际用水时间,得出用水量(日和年)。对于拟建工程项目则应按用水装置(生产单元)汇总,一般化工生产装置取水量包括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两大方面;生产用水又包括间接冷却水、工艺用水和锅炉给水。各种用水关系见图4-7。 工业取水量=间接冷却水量+工艺用水量+锅炉给水量+生活用水量 2、重复利用水量 重复利用水量系指生产厂(建设项目)内部循环使用和循环使用的总水量。在化工建设项目中主要是间接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量和工艺过程中循环多次使用的水之和,可由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报告中获取这些数据。对现有生产厂,可用水泵的额定流量计算,即:

重复利用水量=水泵额定流量×实际开泵时间 3、耗水量 耗水量是整个工程项目消耗掉的新鲜水量总和,即:H=Q1+Q2+Q3+ Q4+ Q5+ Q6 式中,Q1――产品含水,即由产品带走的水,Q1=产品产量(t/h或t/a) ×产品含水量,%; Q2――间接冷却水系统补充水量,亦即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量, 耗水量; Q3――洗涤用水、直接冷却水和其他工艺用水量之和。洗涤用水和直接冷却水均为与物料直接接触的水。工艺水用量由生产装置、工艺水回用和工艺水取水量相加得到。工艺用水量和直接冷却水量可从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报告的水平衡图中,按各工艺装置依次汇总。洗涤用水应包括 装置和生产区地坪的冲洗水; Q4――锅炉运转消耗的水量,可由蒸汽吨数核算,或由可行性报 告获取; Q5――水处理用水量,指再生水处理装置所需的用水量,如再生树脂等软水剂的用水量。可由可行性报告获取,或按公式计算; Q6――生活用水量,指厂区内生活用水部门的用水量,如办公楼、食堂、浴室、厕所、绿化等的用水量之和。厂区生活用水可按职工生活用水[一般采取25~35L/(人·班)]和淋浴用水[40~60L/(人·班·淋浴1h)] 核算。 4、排水量 排水量即环境统计定义的废水排放总量,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对于工程分析水平衡计算,生产废水指工程项目所有排放口排到外环境的生产废水总和,包括各装置外排的生产废水、直接冷却水和洗涤水;生活污水指厂区内生活设施排放的污水。一般对于密闭用水的生产单元,可忽略损失量,将取水量的值作为排水量的值;厂区生活污水也可忽略消耗,将生活用水量视为生活污水排放量。应该用类比调查或排放系数法核准可行性 报告中的废水排放量。 5、漏水量 漏水量指全厂管道及设备漏损的水量,即全厂(全工程)用水量和装置用水量之差,通常将全厂(全工程)用水量的2%作为漏水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