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黑龙江大学外语部第一教学中心跨文化交际教研室

黑龙江大学外语部第一教学中心跨文化交际教研室

黑龙江大学外语部第一教学中心跨文化交际教研室
黑龙江大学外语部第一教学中心跨文化交际教研室

黑龙江大学外语部第一教学中心跨文化交际教研室

集体备课记录

_2006-2007_学年__秋季__学期日期: 2006年 8 月 30 日时间:_13:30_至14:30___ 主讲教师: _艾军________________ 记录教师: _刘晓丹__________________ 参加教师:____跨文化交际教研室全体教师

黑龙江大学外语部第一教学中心跨文化交际教研室

集体备课记录

_2006-2007学年__秋季__学期日期:2006年 8 月 30 日时间:_13:30_至14:30__主讲教师: _常开媛__________ 记录教师: ___张知博________________

参加教师:____跨文化交际教研室全体教师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章节答案

第一章 1 【单选题】(10分)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有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古国的通道被称之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得名是由()提出的。 A. 张骞 B. 汉和帝 C. 汉武帝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2 【多选题】(10分) 广义上的“丝绸之路”除了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外,还包括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由()组成。 D. 北洋航线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3 【多选题】(10分) “丝绸之路”曾作为连接中西方的重要通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指()。 B. 军事作用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4 【单选题】(10分) 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于()年粟特人将制造葡萄酒的技术传入中国。 B. 康熙九年 C. 崇祯十六年 D. 元和七年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5 【单选题】(10分) 汉武帝时期,()为开拓“丝绸之路”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A. 卫青 B. 霍去病 D. 司马迁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6 【多选题】(10分) 鸠摩罗什把佛教从西方引入中国,将大量经书翻译成汉语,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与()和玄奘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 B. 鉴真 C. 法显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7 【单选题】(10分) ()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历时四年来到中国,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谊。后由鲁斯蒂谦将其在中国见闻轶事整理并编着成游记,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A. 查理·马特 C. 利玛窦 D. 阿基米德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8 【多选题】(10分)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中国历史上就曾修建过许多反映佛教文化的石窟,其中敦煌莫高窟与()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A. 固原须弥山石窟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9 【多选题】(10分) 利玛窦不仅将中国文化介绍到了西方,而且帮助中国人打开了视野,使中国人了解到了西方。正是由于他的到来,使中国人第一次接触到了()。 D. 西方哲学 正确答案是:A,B,C 查看答案解析 10 【多选题】(10分) “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将()运输到东南亚、南亚、东非以及欧洲各国。

跨文化交际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a form of global communication. It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wide range of communication problems that naturally appear within an organization made up of individuals from different religious, social, ethnic,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s.As a separate notion, it studies situations where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interact. Aside from languag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cuses on social attributes, thought patterns, and the cultures of different groups of people. It also involves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t cultures, languages and customs of people from other countri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lays a role in social sciences such as anthropology, cultural studies, linguistics psychology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also referred to as the base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es. There are several cross-cultural service providers around who can assis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Research is a major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As we all know, there are so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culture of the East and West that I can not list all of their different aspects. I will focus on the differences of diet custom and teaching system. For your better understand , I will set examples of China and America. It is no doubt that it is a tradition to use chopsticks for Chinese. But people in America prefer to forks and knives. This different result is based on different food they are like .Americans choose to eat beefsteak, bread, and salad, while Chinese people choose noodles, pancakes and rice. What is more, the custom of drinking tea in China and drinking coffee in America are stand out particularly .However, there is a trend that the food in both countries has been mixture. For example, the coffee and bread have introduced to China. The famous KFC is very popular at children. The gap of teaching system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is big. Chinese students always complain about their homework. Too much homework has limited the time to exercise and relax. They have to recite many things as to get a high mark. Homework comes the first to them. In my opinion, the study in America is more interesting .Teachers pay attentions t o training students? skills in thinking in realistic life not to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 ce of memories. In a addition, the rate of going to school ,the salary of teaching ,and t he job of graduates are quite different, too. I should say that China government should make great efforts to improve its teaching system. I am also expect to be one day ,the West give more cheers to our country. “Culture is the collective programming of the mind which distinguishes the me mbers of one category of people from another.”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has impact on business. For example, when a company is having meeting, the word “table” they mention in American Engli sh means to put something on the agenda, but in British English it means to put somet hing off the agenda. This example indicated how the culture affects the business. In Western wedding culture and the first in the West in thinking about the differe

浅析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外语教学.doc

浅析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外语教学- “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 【摘要】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成功进行的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当代外语教学不仅要帮学生解决词汇量和语法等语言问题,而且要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教学内容之一。 高校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一些困惑:学生能熟记英语单词,语法也掌握得不错,但不知道美国南北战争;知道罗密欧和朱丽叶是爱情的象征,却不知道这两个人物出自于哪位作家的哪部作品;大学生喜欢过洋节,在万圣节时买搞怪面具,却不知道万圣节到底是何来历……。对于英语的习得,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是掌握四级要求的四千五百词汇和语法?还是提高语言能力进行跨文化交际?如果说语言只是一种工具,似乎不够全面,但是,任何对语言的定义都不会否定语言的这一重要功能。我们要利用这一工具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进行有效的交际。因此,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无疑是习得语言的一个重要目标。帮助学生提高交际能力理应成为外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这里所说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政治经济制度、宗教信仰、风俗人情的总和。文化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一个人具有什么文化,并不取决于他的种族、肤色,而是取决于他生活的文化环境。文化是社会成员共有的。即使某个人掌握了特殊的行为方式,如果不为广大的社

会成员认可并共有那就不是文化。文化是传承的,是社会遗产。由于文化的传承,使得任何一个社会的文化都包含了历史的积淀。 交际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往来和交流信息的过程。交际是多个构成要素相互影响的连续过程,当各个构成要素出现文化差异时,就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即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交际不是在真空地带进行的,它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展开。因此,交际的过程和各构成要素会不断地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文化的差异会对跨文化交际产生影响。文化的差异表现在文化的各个层面,如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文化差异越大,跨文化交际时发生困难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了解双方文化差异将有助于减少误解和歧义,促进交际顺利进行。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成功进行的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文秋芳(2005)认为“交际能力既可以指母语学习,也可以指外语学习。与母语交际不同,外语交际的双方往往存在着文化差异……为此,把外语水平定义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更具有针对性,因为这一概念包括了处理文化差异的能力。”胡文仲、高一虹(1997)指出,外语教学的目的可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在微观层面,外语教学的目的是“语言能力”。从知识的角度来看,语言能力包括语言单位各个层次的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篇章等。从语言技能来看,它包括听、说、读、写、译。在中观层面,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交际能力”,主要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宏观层面,外语教学的目标是“社会文化能力”,即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有效地加工社会文化信息,使人格向更

(完整word版)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教学论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考核类别:考试 适用对象:本科 适用专业:英语 总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的 该课程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西方文化的不同层面有所了解,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 人们往往忽视文化的重要作用, 只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而未能顾及交际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国内学者认识到外语教学必须引进文化知识的对比,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 更好地与外国人沟通, 减少和避免误解。 1

二、课程教学要求 该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更有效地与外国人进行交际,为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先修课程 跨文化交际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 是在完成了精读、泛读、综合英语、写作等基本技能训练后开设的,旨在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有助于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学生先期完成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基本课程,如《基础英语》、《英国文学选读》等课程。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该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 2

了解及跨文化交际意识, 提高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 从而使其能得体地运用语言与操英语的外国人士进行交流。教师的讲授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中西文化的异同,分析文化差异的根源, 帮助学生深化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表层上很容易识别,但对造成差异的原因却需追根溯源。东西方在历史,思维方式以及哲学等方面的差异则是造成中国学生对西方文化不解的主要原因,也是该课程的难点。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 六、课程教学内容 Unit 1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4学时) 3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第一章单元测试 1、李希霍芬 2、东洋航线西洋航线南洋航线 3、贸易作用外交作用文化交流作用 4、贞观十四年 5、张骞 6、不空真谛 7、马可?波罗 8、天水麦积山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 9、西洋音乐西方油画机械钟表 10、瓷器茶叶丝绸 第二章单元测试 1、美国 2、牛仔鸡尾酒快餐 3、熊猫京剧长城 4、丝绸之路四大发明 5、语言饮食宗教 6、江南民居川西民居北京四合院书院建筑 7、巴洛克式建筑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洛可可建筑 8、雕梁画柱飞檐斗拱亭台楼阁 9、伦敦圣保罗大教堂梵蒂冈圣保罗大教堂 10、洛可可式建筑 11、粤菜湘菜川菜鲁菜 12、勺子筷子盆子碗 13、红茶白茶黑茶绿茶 14、二锅头黄酒 15、豫剧黄梅戏京剧评剧 16、扬琴古琴 17、茶花女卡门图兰朵 18、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19、澳大利亚 20、BDCEA 第三章单元测试 1、全选 2、傅聪傅敏 3、Skype Twitter 4、文化背景年龄年龄 5、受众面广不受时空限制

7、叔侄关系 8、自然形成无需刻意建立恒久不变 9、宰相肚里能撑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退一步海阔天空 10、全选 11、面试出席婚礼谈判 12、全选 13、合理的 14、包容的精神 15、机智幽默 16、清晨晚10点半以后 17、于约定时间前去朋友家做客 临时起意邀请朋友过来用餐 朋友婚礼赠送礼金 18、主人为客人夹菜相互劝酒客套表示谦虚 19、注重个人隐私把家视为私人的空间 20、于约定时间后五到十分钟到达准时到达 第四章单元测试 1、情景语境文化语境 2、是否已婚收入财产 3、百年好合 4、外语能力语用能力文化背景知识 5、口语交际书面语交际 6、含蓄隐晦间接 7、表情空间沉默 8、低语境国家 9、日本墨西哥 10、老乡观念强邻里关系紧密战友关系紧密对家族观念强 11、参与模式 12、全选 13、互动频繁可以当面争执 14、. 健康婚姻年薪 15、全选 第五章单元测试 1、非语言交际 2、音量的大小语速的快慢语速的轻重 3、品牌标识交通标识 4、口头形式文字形式 5、言谈 6、商务政务

跨文化交际2

【知识点归纳】 1.重点概念: (1)文化:culture,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不同研究者有不同定义。 广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式。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871年在《原始文化》中提到的定义影响很大。 总的来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财富,包括食物、器具,也包括信念、价值观、习俗、知识。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总的来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财富,包括食物、器具,也包括信念、价值观、习俗、知识。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 其特性是:人类独有;来自后天习得;大部分存在于人的潜意识;是行动的指南;动态,与一定历史时期相联系。 (2)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交际活动,文化在交际中得到发展与传播。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主要指人际间通过语言等交际工具进行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活动。 (3)编码与解码 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编码是把思想、感情、意识等编成语码的过程,解码是对外界接受的符号或信息赋予意义或进行解释的过程。 (4)言语交际与非言语交际言语交际是指使用语言作为交际媒介; 非言语交际是指使用除语言以外的交际工具作为交际媒介,例如:文字、盲文、

手语、手势、旗语、号语等。 (5)跨文化交际 广义: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往来或信息传播与沟通活动。 狭义: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的口语交际。 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民族的历史与传统、宗教思想、价值观念、社会组织形式、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社会发展阶段;阶层、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6)文化模式分为特殊的文化模式和普遍的文化模式两类。 特殊的文化模式是指各民族或国家具有的独特的文化体系。 普遍的文化模式是指一切文化都是由各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的,这种文化构造适用于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美国人类学家C.威斯勒尔认为,普遍的文化模式包括:①语言;②物质特质;③美术;④神话与科学知识;⑤宗教习惯;⑥家庭与社会体制;⑦财产;⑧政府;⑨战争。 (7)文化深层结构 亦称为“文化潜意识”,相对于文化表层结构而言。指一个民族族体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的固定心态,在一种文化中既不产生律动也不产生突变的心理层次。有些学者认为,西方文化的深层结构是“不断地追求变动,渴望不断地超越”;而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则具有静态的目的性,寻求天下太平,维持整个结构的平稳和不变 (8)文化定势 “定势”的概念,最先是由美国政治评论家 Lippmann 在1922 年出版的《公众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一、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本目的有三个。第一,培养人们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文化是有差异的,通过发现对方的不同点,反过来加深对我们自身文化的理解,从而做到客观地把握各自的文化特性。在发现差异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可忽视大量的共同之处。第二,培养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初次与不同的文化接触时,往往会受到文化冲击(Cultule shock),从而产生某种不适应。要使交际得以继续下去,必须设法减缓冲击、提高适应能力。第三,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技能。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走出国门或留在国内参与跨文化交际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都需要学习、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时的实际技能。在美国,除了在大学里设有这方面的课程之外,社会上,如商业界也有许多机构专门负责跨文化交际技能的培养,以适应国际化社会的需要。可以说,正是基于这一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实践意义要大于理论意义。 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研究内容有三项。第一,有关世界观、价值观方面的研究;第二,言语行为的文化特性方面的研究;第三,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研究。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对于隐藏在文化深层里的价值观是回避不了的,人们恰恰是通过了解价值观的不同,来加深

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这是因为,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往往是不同的价值观念发生对立的时候。 关于言语行为的文化特性,这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又一重要课题。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不同的文化之间自然会产生差异,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上,就成为语言上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语言的使用一定得遵循文化的规则。换言之,文化决定思维、决定语言的表达方式。我们设想一下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情况吧。外国人要学会正确使用“我说一点肤浅的意见,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这样的句子,除了需要语言本身的知识以外,还必须习得中国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知识。不需要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而能造出的句子,几乎都是有关事实或状态方面的描写。例如:“我姐姐是一名大学生”、“天安门广场很大”等等,这些句子原样译成任何语言都说得过去。然而,有许多句子直译过去要么不通,要么不符合对方的社会、文化规则而不被理解。 最后一项是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研究。非语言行为与语言行为一样,因文化的不同往往赋予不同的意义。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文化对非语言行为的不同解释,往往会产生误解。非语言交际以往多被看作是体态语的代名词,其实它的范围远远超过了单纯的体态语。从人的身体特征到身上穿戴的服饰品,从搽的香水的味道到身体内散发出的体气,从声音的高低到房间的摆设、光线、色彩,从时间观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后感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后感 AP0802325 钟欣奕 在学习《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程和看完《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之前,我对“跨文化交际”的认识是:两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组织或是国家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就是跨文化交际,而同一个国家的两个不同地区的文化的交流并不是跨文化交际。因为我认为既然是“‘跨’文化”,那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应该是很大的,有非常不一样的文化来源和文化背景,有不一样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形成了两种很不一样的文化内涵。比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幼发拉底河孕育的文化、黄河孕育的文化都是各有各的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跨文化交际成了人们的需求,成为经济全球化和“地球村”的需求。 但是,《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中的第一部分第一章中提到:任何两份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这让我对“跨文化交际”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有些学者就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探讨。地区之间文化的差异,特别是在饮食方面还是比较明显的。在肇庆一些地方,番薯和南瓜是很少被当做是一道菜,更多的是当早餐或者是相当于正餐的米饭,但是同属广东,有一些地方又偏爱“蒜炒南瓜”。又比如,在我的家乡—海南,人们很爱吃生芒果,吃法也很特别:有的人会蘸盐吃,但更多人,包括我,更喜欢蘸调料吃,这种调料是用酱油、白砂糖、海南灯笼椒、或虾酱调制而成的。我周围的朋友都觉得这种吃法很奇怪,无法想象竟然用水果蘸酱油吃。不过我们当地人觉得味道还挺不错的。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每种行业之间虽然有互通的知识,但是之间的差别还是挺大的。对大多数学习文史类的人来说,理工科的公式换算简直就是“鬼画符”一样难懂。具体来说,要一个只专长与计算机编程的人去欣赏充满意境、“形散神聚”的散文,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2019

本文内容详情如下: 1.1丝绸之路 1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有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古国的通道被称之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得名是由(D)提出的。 A、张骞 B、汉和帝 C、汉武帝 D、李希霍芬 2 “丝绸之路”曾作为连接中西方的重要通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指(B)。 A、贸易作用 B、军事作用 C、外交作用 D、文化交流作用 3

“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没将(B)运输到东南亚、南亚、东非以及欧洲各国。 A、瓷器 B、茶叶 C、香料 D、丝绸 4 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指陆上丝绸之路,还包括海上丝绸之路。对 5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人将四大发明传到欧洲;西方人将印度哲学、阿拉伯的历法和医术传入中国,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对 1.2东西方文化传播 1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中国历史上就曾修建过许多反映佛教文化的石窟,其中下面那个不是敦煌莫高窟与(A)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A、固原须弥山石窟 B、天水麦积山石窟 C、洛阳龙门石窟

D、大同云冈石窟 2 希腊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方法论》手稿重写本经美国科学家研究终于在X射线下回复了原有内容。A A、对 B、错 3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大获成功,受到了汉武帝的称赞,被封为太中大夫。A A、对 B、错 4 马可?波罗著的《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所见所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后来这本书在欧洲非常畅销。错 5 公元3到13世纪,欧洲各国普遍使用羊皮纸书写文件,从14世纪起羊皮纸逐渐被中国的纸所取代,羊皮纸从此退出历史舞台。错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__胡文仲版

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L.S.Harms 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有的人认为,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至于地区、

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 三、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 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 1.首先在美国兴起。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2.Edwar Hall 《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表达意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对时间、空间、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 3.1970 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1972 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日本东京。 4.70 年代,影响最大的书籍Samovar&Richard《跨文化交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2019尔雅答案100分

。。。。。。。。。。。。。。。。。。。。。。。。。。。。。。。。。。。。。。。。。。。。。。。。。。。。。。。。。。。。。。。。。。。。。。。。。。。。。。。。。。。。。。。。。。。。。。。。。。。。。。。。。。。。。。。。。。。。。。。。。。。。。。。。。。。。。。。。。。。。。。。。。。。。。。。。。。 丝绸之路 1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有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古国的通道被称之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得名是由(D)提出的。 A、张骞 B、汉和帝 C、汉武帝 D、李希霍芬 2 “丝绸之路”曾作为连接中西方的重要通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指(B)。 A、贸易作用 B、军事作用 C、外交作用 D、文化交流作用 3

“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没将(B)运输到东南亚、南亚、东非以及欧洲各国。 A、瓷器 B、茶叶 C、香料 D、丝绸 4 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指陆上丝绸之路,还包括海上丝绸之路。对 5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人将四大发明传到欧洲;西方人将印度哲学、阿拉伯的历法和医术传入中国,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对 东西方文化传播 1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中国历史上就曾修建过许多反映佛教文化的石窟,其中下面那个不是敦煌莫高窟与(A)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A、固原须弥山石窟 B、天水麦积山石窟 C、洛阳龙门石窟

D、大同云冈石窟 2 希腊着名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方法论》手稿重写本经美国科学家研究终于在X射线下回复了原有内容。A A、对 B、错 3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大获成功,受到了汉武帝的称赞,被封为太中大夫。A A、对 B、错 4 马可波罗着的《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所见所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后来这本书在欧洲非常畅销。错 5 公元3到13世纪,欧洲各国普遍使用羊皮纸书写文件,从14世纪起羊皮纸逐渐被中国的纸所取代,羊皮纸从此退出历史舞台。错

跨文化交际学

第二节跨文化交际学 一、跨文化交际学的历史 1、跨文化交际学兴起于美国 原因:跨文化交际学的兴起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外交政策有紧密的联系。P8 美国有重要的社会文化背景: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文化多元化是它突出 的特点;美国作为世界上教育和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国际交流非 常频繁。 2、跨文化交际学的创立 1959年,霍尔出版了《无声的语言》一书,标志着跨文化交际学的诞生。 3、跨文化交际学的确立 20世纪70年代。主要表现为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开设,跨文化交际专着的出现,专业协会的成立和跨文化交际研究专业期刊的创刊。 4、跨文化交际学的成熟 20世纪80年代。其标志是各种理论模式的诞生和研究方法的探索。 二、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基础 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P10 三、跨文化交际学的主要内容 文化与交际、价值观与文化模式、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文化身份/认同、文化适应、跨文化交际的心理因素、不同领域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训练 四、跨文化交际的研究 1、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方法P14 2、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 20世纪80年代跨文化交际学被引入中国。 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重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语言与交际的关系 (2)非语言交际 (3)中西习俗对比 (4)中西经营管理模式比较 (5)国民性研究 (6)价值观研究 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起步晚,历史比较短,研究范围还比较窄,重要集中在外语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研究的成果是跨文化语用学。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一般性探讨比较多,而基于大量数据的实证研究还比较缺乏。 第三节跨文化交际与汉语国际教育 一、汉语教师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 1、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 2、建立更敏锐的跨文化意识 3、提高文化适应的能力 4、建立开放宽容尊重的文化态度 5、提高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进行汉语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试题集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试题集 一、单选题 1.巴洛克式建筑风格的特征是(B )。 A、华丽精巧、细腻柔媚 B、纤弱温柔、纷繁琐细 C、奢华大气、庄严宏大 D、独具匠心、回归自然 2.表示“强壮”意思的英文表达是as strong as a 。(A ) A、horse B、lion C、cow D、tiger 3.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的对应英文翻译是Unless pigs can 。(D ) A、run B、walk C、talk D、fly 4.对于长期旅居国外的人在回到中国的时候也会遇到文化冲突,其外在表现不包括(D )。 A、对家乡的陌生感 B、不敢开车 C、怀念国外的清静 D、感到孤独寂寞 5.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中国历史上就曾修建过许多反映佛教文化的石窟,其中下面那个不是敦煌莫高窟与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A ) A、固原须弥山石窟 B、天水麦积山石窟 C、洛阳龙门石窟 D、大同云冈石窟 6.韩国的公务聚会中应该首先给敬酒。(B ) A、最年长者 B、职务最高者 C、最受尊重者 D、贡献最大者 7.交际策略是交际者为了保证交际能够顺利进行,达到某种交际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有计划的措施或技巧。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 A ) A、入乡随俗 B、礼貌友好 C、自尊自重 D、机智幽默 8.克服文化冲突的做法不包括(B )。 A、提高交际能力 B、加强自我保护 C、提高外语水平 D、融入当地文化 9.美国的传统婚俗中新娘要穿戴的四件物品中哪一个是错误的?(C ) A、一件旧物 B、一件新物 C、一件绿色物品 D、一件旧的物品 10.请选择美国人的合适的社交距离。(C ) A、0~1.5英尺 B、1.5~4英尺 C、4~12英尺 D、12英尺及以上 11.请选择属于印度的代表性动物符号。(B ) A、大熊猫 B、蓝孔雀 C、喜鹊 D、麋鹿 12.请选择下列哪个国家与民族服饰的搭配是错误的?(B ) A、苏格兰格子裙 B、韩国汉服 C、日本和服 D、印度莎莉 13.“请直接提出您的意见。”交际中的这种方式是的特点之一。(A ) A、低语境国家 B、高语境国家 C、亚洲国家 D、拉美国家14.什么是中国、日本、韩国、朝鲜等东方国家传统的、普遍使用的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可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讲跨文化交际 1. 在你的日常活动中哪些是比较典型的跨文化交际? 答:(1)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 (2)日常活动中比较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有: ①中外领导人谈判、进出口公司的工作人员与外国商人谈生意; ②和外国旅游者、外国留学生、外国教师交往; ③阅读外国小说、观看外国电影、电视节目。 2. 你认为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有什么利弊? 答: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有如下利弊: (1)利:每个人都隶属于若干群体,而且没有哪两个人隶属的群体是完全相同的。即使在同一群体中,每个人的态度、价值和信念也不会完全一样。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被认为是独特的。强调个人的差异,就是在从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来研究不同文化对个体的影响,这有助于跨文化交际深入开展。 (2)弊:过于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有一定的弊端。个体只是一种或多种文化的具体情况。根据传统的观念,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个人之间的差异研究只有在把他们当作群体代表时才有意义。过于强调个人文化之间的差异会使跨文化交际变得非常繁琐,实际上取消了跨文化研究的意义。 3. 我国的地区文化差异是否可以作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方面? 答:我国的地区文化差异可以作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方面。 (1)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性排序如下: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 (2)地区文化的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袤,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复杂多变,由于空间分布差异,各地区形成了具有各自地方特斯的区域文化。 (3)同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这些也构成了地区文化的一部分。这些地区文化从总体上看,特点显著,区别性强,差异性大,值得进行跨文化研究。

第三章 第二节 人际关系与跨文化交际

第二节人际关系与跨文化交际 一、人际关系及其制约因素 (一)人际关系 1.人际关系的属性 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是极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是社会中每个个体成员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得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际关系是通过交际实现和完成的,但实现某种关系的交际方式会因文化不同而有所区别。 人际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是指人们通过交际活动所产生的心理接触,即:心理距离. 2.人际关系的类型 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纷繁复杂,多种多样。总体上看,存在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和政治关系。 台湾有些学者把人际关系概括为“五同”,即:同宗(血缘关系),同里(地缘关系),同学,同事,同好(这三者都属于业缘关系)。 (二)制约人际关系的因素 制约人际关系的因素主要有: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地理因素。 1.文化因素 文化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以及一系列的角色规范。 2.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指特定地区,特定时代的群体心理取向。它是通过交际方式影响人际关系,不同的社会通过不同的交际方式来影响人际关系。 3.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指交际个体的性格,态度,能力等因素。 4.地理因素 地理因素指一个国家,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可以说,地理因素是造就不同文化的“根”。 二、人际关系的文化对比分析 (一)中国社会传统的参序格局及人际关系 任何社会的人际关系都是以其社会的传统结构为依托的,宗法社会结构是中国社会最典型的社会结构。 维护宗法社会制度并为其服务的是社会伦理,而社会伦理是家庭伦理的延伸。“国”与“家”彼此相通。君权是父权的延伸,在这样的家国同构的社会格局中,伦理则成为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基本规范。“伦“是社会等级类别的次序,即辈分;”理“是这种等级次序所遵循的规则。因此,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是:差序格局,与其相对应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可以概括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五伦”不仅构成人们普遍遵循的道德标准,也成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在以伦理支配下的人际关系中,有三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1.服从权威和长辈 中国社会是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即本质上是一个等级社会,这样的社会以维护上尊下卑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2019尔雅答案

o o o o ooooooooooo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oooooooooo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1.1丝绸之路 1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有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古国的通道被称之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得名是由(D)提出的。 A、张骞 B、汉和帝 C汉武帝 D李希霍芬 2 “丝绸之路”曾作为连接中西方的重要通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指(B)。 A、贸易作用 B、军事作用 C外交作用 3

D文化交流作用3

“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没将(B)运输到东南亚、南亚、东非以及欧洲各国。 A 号岂 A、瓷器 B、茶叶 C香料 D丝绸 4 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指陆上丝绸之路,还包括海上丝绸之路。对 5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人将四大发明传到欧洲;西方人将印度哲学、阿 拉伯的历法和医术传入中国,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对 1.2东西方文化传播 1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中国历史上就曾修建过许多反映佛教文化的石窟,其中下面那个不是敦煌莫高窟与( A)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A、固原须弥山石窟 B、天水麦积山石窟

C洛阳龙门石窟 D大同云冈石窟 希腊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方法论》手稿重写本经美国科学家研究终于在X射线下回复了原有内容。A A、对 B、错 3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大获成功,受到了汉武帝的称赞,被封为太中大夫。A A、对 B、错 4 马可?波罗著的《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一—中国的所见所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后来这本书在欧洲非常畅销。错 5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课程名称: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总学时: 36 学分: 2 适用专业: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 先修课程:无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跨文化 交际意识。 通过中外文化异同分析,正确认识世界多元文化的价值、地位与影响。了解跨文化交际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及典型案例,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知晓中西方在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异同,提高理论水平与思辨分析能力。 通过对文化态度、文化观念,以及跨文化交际心理的探讨,使 学生加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形成平等、尊重、宽容、客观的跨 文化观念。 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学科综述,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以及典型案例分析。本课程强调“案例教学”的重要性,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通过有针对性的案例分析与讨论,帮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为了培养学生对外交际的能力和学生对中国文化掌握的能力,我们的教学内容是促使双向沟通的教学内容。所谓双向沟通是指我们的学生和所在国的人们的沟通和他们所教的学生将来和中国人的沟通。我们的教学内容应该紧紧围绕着这双向沟通而展开。在课堂上,我们给学生两种案例让学生分析,一种是他们在生活中和教学中可能遇到的跨文化交际问题的案例,另一种是在课堂上、在文本中的中国文化问题的案例。双向沟通的教学内容,才能保证学生在国外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工作时能顺利完成任务。 主要章节: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述 第二章文化因素与跨文化交际 1 价值观中的文化冲突 民族性格 案例分析 2 心理因素与跨文化交际 (1)语言的习得与发展

(2)中外思维方式的差异 (3)定势与偏见 3 自然环境、空间环境与跨文化交际 4 心理环境与跨文化交际---隐私 案例分析 第三章社会环境与跨文化交际 1情景与跨文化交际 2角色与跨文化交际 案例分析 3人际关系与跨文化交际 案例分析 第四章规范系统与跨文化交际 1 关于规范和规则 2 规范系统的层次性 3 中外规范系统的不同 案例分析 第五章符号、代码系统、编码和译码与跨文化交际 1 符号 2 代码系统 3 代码系统的不同层次 第六章语言与跨文化交际 1什么是“文化附加意义” 2“文化附加意义”的特点 3 中外语言中文化附加意义的不同 4 词汇与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 案例分析 第七章交往规则与跨文化交际 1 社会语言差异 2 合作原则及其文化差异 3 礼貌原则及其文化差异 案例分析 第八章社会礼仪、社会习俗与跨文化交际 1 送礼 2 禁忌 案例分析 第九章言语行为与跨文化交际 1 称呼 2 邀请 3 拒绝 4 招呼 5 请求 6 恭敬 7 道歉与感谢 案例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