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自考00266社会心理学考点全集

江苏自考00266社会心理学考点全集

江苏自考00266社会心理学考点全集
江苏自考00266社会心理学考点全集

文中页数减7为实体书页码。按章节顺序整理。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

一、概述

【领会】(一)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群体社会心理、行为及规律的科学。

【领会】(二)西方社会心理学界

1.心理学,allport【研究个体社会行为意识】

2.社会学

(1)斯特克【由社会和个体的相互关系界定,为了解释社会互动】

(2)艾尔乌德【研究社会互动,以群体生活心理为基础,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等如何影响人的行为】

【领会】(三)我国学者的阐述

1.社心第一人,孙文本【研究个人行为与社会的相互影响】

2.吴江霖,82年4月社心研究会成立大会【研究个体或多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的心理活动的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3.胡寄南,91年【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

【领会】(四)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1.个体:研究个体心理行为形成的社会因素、形成途径及作用机制【社会化和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社会态度、侵犯、利他】

2.群体:研究群体成员、群体和个体、群体和群体的相互作用,揭示群体的静态结构、动力学原理【人际交往、社会促进与社会抑制、从众、服从、暗示、模仿】

3.应用:理论、研究、实践三领域【知识建构、利用和干预、改善生活质量】

【领会】【熟练掌握】(五)研究方法:观察、实验、调查、个案、跨文化。

1.观察法【真实情境,感官、仪器直接观察记录个人和团体的行为,分析判断两或多变量的关系】

(1)参与观察:社会环境、社会关系、自然状态。

(2)非参与观察:无任何干预。

2.实验法【控制的情境,操纵自变量,发生改变,后研究自变量、因变量的因果关系】。(1)实验室:严格控制较多外部变量。

(2)自然:介于观察法和实验室实验法之间,日常情境。

(3)现场:操纵自变量,尽可能控制额外变量。

3.调查法【研究的问题为范围,拟好问题,自由表达态度意见,统计分析结论】

(1)问卷。

(2)访问。

4.个案研究法【以个人或团体为研究对象的方法,也称个案历史法】

特征:(1)广集资料:基本资料、家庭背景、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身体特征、心理特征、过往创伤性经历等。

(2)多种方法:问卷、测验、身体检查等。

5.跨文化研究法【两种或多文化的比较、分析,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

二、偏向、伦理、历史。

【掌握】(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偏向

1.研究者【结果的期望,自觉不自觉的通过表情、动作、姿势、语气等】

2.被研究者【不自然、不客观,害怕表现不好,作假】

3.解决办法:双盲法

【双方都不知道实验目的】

【实验条件同一化和标准化】

【掌握】(二)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

1.侵犯隐私,实验性欺骗,实验性痛苦。

2.原则:自愿,“风险最小”,“风险——获益分析”利益平衡。

3.保护:知情同意,详细的事后解释。

【掌握】(三)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领会】1.孕育

时间:古代~19世纪上半叶

特点:社会哲学,主观思辨猜测人的心理行为。

(1)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人性受生物遗传、环境、教育的深刻影响】。

成为新行为主义斯金纳《超越自由与尊严》、《沃尔登第二》等著作的母体。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人的本性源于社会,人的社会等级由内在心理气质决定】。“宣泄说”造就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说”、现代交换论、当代人类侵犯行为。

【领会】2.形成

时间: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特点:社会经验,标志,1908年英国,《社会心理学》威廉麦独孤和爱德华罗斯。

(1)描述社会心理学,1859年德国,M.拉扎勒斯、H.施坦达尔《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

(2)使用“社会心理学”一词,1875年德国,A.舍夫勒。

(3)理论来源【德民族心、法群众心、英、本能心】。

①德民族心:

a.黑格尔【超个体灵魂从属超个体整体】。

b.制造者M.拉扎勒斯、H.施坦达尔【历史主要力量是民族或“整体精神”,它通过艺术、宗教、语言、风俗习惯和神话表现】。

c.冯特【民族心研究高级心理过程,要分析民族文化,社会生活最基本的是民族精神】。

②法群众心:

a.塔尔德【“1人创造,99人模仿,有了风俗”】。

b.黎朋【人的聚集“群众”,本性无观察力、无个性、无秩序、无责任感、混乱的】。

“暗示和模仿”对特定情境下的大众心理现象如骚乱、恐慌、感染等极有价值。

③英本能心:麦独孤,达尔文进化论出发【人的本能是个体、群体心理行为的动力】。

3.确立

时间:20世纪20年代起

特点:社会分析【描述转实证,定性研究转定量研究,理论转应用,大群体分析转小群体研究】。

(1)奥尔波特与实验社会心:有关“社会促进”,1924年《社会心理学》,影响当时美国和至今。

(2)乔治米德与社会心:社会行为是2个或多个个体的社会互动,奠定“符号互动论”的理论基础。

(3)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心:文化与心理现象的内在联系的方人行为视为人类一般行为模式的倾向。

第23456章个体心理行为形成的社会因素、形成途径及作用机制,包括:个体社会化和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社会态度、侵犯、利他。

第二章社会化、自我意识

一、社会化

【领会】(一)【在社会环境中,从生物人、野蛮人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掌握】1.进程

①基本:童年期。

②预期:学校的各种教育。

③发展:新情况、新内容、新期待、新责任。

④再:生活方式转变、适应。

⑤反向:后辈传递给前辈。

(二)内容

1.道德社会化

【领会】①道德认知是个体对(是非,善恶,美丑等)行为准则、意义的认识。

【领会】②道德情感是个体(按道德标准评价他人或自己的思想言行产生的)内心体验。

【掌握】2.性别角色化

①生物学作用

(1)性染色体:男XY、女XX。

(2)性腺激素。

(3)左脑支配语言、加工信息,右脑空间、形象。

(4)男更善于右脑空间形象,女更善于支配语言、加工信息。

②社会文化定型

(1)对文化中性别行为模式的认同、学习。

(2)父母的影响、教育。

③认知发展

柯尔伯格:性别认同、分化、父母认同。

(三)途径

【领会】1.内(遗传物质基础)是子代从父代那儿获得父代性状的过程。

2.外(社会环境、教育)

【掌握】大众传播媒介

(1)青少年的发展:途径多、差异小、全能榜样。

(2)与成年人的关系:平等、冲突大、摆脱控制。

【熟练掌握】3.社会化与个性化

①个性【思维、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社会共同性、自身独特性的统一体】

社会化【在社会环境中,从生物人、野蛮人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②社会共同性【通过个性的社会意识、社会文化相适应的行为体现】

个人独特性【通过高度个人色彩的思维、行为、能力、气质、性格等特点体现】

③关系【伴生、相互影响,既对立又统一】

二、自我意识

【领会】(一)【对自己身心和与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对自己的认识、评价、期望】

【熟练掌握】(二)结构:知、情、意。

1.自我认知【首要,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

2.自我体验【情感方面的表现,自尊、自信、成功失败、自豪羞耻等】

3.自我意志【检查结果目的、行为准则监督、主动自发控制、直接能动调节】

【熟练掌握】(三)发生与形成的过程

1.物—我:我感觉—动作和动作对象—自己和自己动作。

2.人—我:对人微笑、形象上区分他人和自己。

3.掌握有关自我的词

第三章社会认知

【领会】(一)【推测判断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意向的过程】

【掌握】1.途径

①面部表情

②身段表情

③言语表情

④人际距离

(二)印象

【掌握】1.形成

①认知加工模式

a.累加:我们在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把认知到的有关他人的各种品质相加,求其和,以此形成对他人的总体看法。

b.平均

【领会】②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领会】③近因效应:新得到的信息比以往所得到的信息更加强烈,会给我们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④个人好恶评价

⑤信息顺序

⑥信息消极否定

【掌握】2.管理

(1)获得策略:讨好、自我宣传、威慑、恳求。

(2)保护策略:借口辩解、事先声明、自我设障、道歉。

【熟练掌握】(三)偏见形式

1.个人偏见原因

【领会】①晕轮效应【个人好恶判断推论认知对象其它的品质】

②宽大

③投射:把自己的特性归属到他人身上,又称相似假定作用。

④隐含人格理论

2.社会偏见

解决办法:

①接触

②再分类

第四章社会态度

【领会】(一)【对现实社会世界所有方面的评价】

【领会】1.特征:社会、对象性、系统、内在、稳定、协调。

2.功能

【掌握】①认知:组织解释社会信息,也会犯错。

【掌握】②情绪:满足某种期望、目标。

【掌握】③动机:适应(环境)、表现(个性)、防御(矛盾)。

(二)形成与改变

1.形成

【熟练掌握】①凯尔曼三阶段

A、服从【物质、精神报酬或避免惩罚,采取的表面行为】

B、同化【自愿接受他人观点、信念,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要求相一致】

C、内化【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而彻底地转变自己的态度】

【熟练掌握】②强化

【个体对环境刺激的反应,条件反射的模式进行,强调重要作用是联想、强化以及模仿】

③认知平衡

【熟练掌握】a.海德平衡

【联成一体的两对象间的关系为单元关系,个体对单元两个对象的态度通常是一个方向的】

【熟练掌握】b.费斯汀格认知失调

(1)认知因素之间有独立的、关联的,有协调、不协调关系。

(2)原因:威慑不足、诱因不足、公开观点、引起与态度相反结果、自由选择。

(3)解决失调:改变、增加、强调某一认知因素。

【熟练掌握】2.改变的具体方法

(一)说服宣传【面对面交淡、参观访问、看电视或电影等】

(1)实事求是。

(2)晓以利害,把握分寸。

(3)有针对性。

(4)分段提要求。

(二)积极参加活动。

(三)强迫接触。

(四)群体规定。

(三)测量

【领会】1.总加量表法

李克特【根据被测者对各个问题所做的反应给予分数,以代表该人对某一个问题所持态度的强弱】

【掌握】2.社会距离尺度法

布加达斯【测量人与人之间亲疏态度的一种技术】

【领会】3.语义分析法

【分析人们对特定对象给予的意义,是分析对象所具有的形象,以测定和判断其态度的一种方法】

【领会】4.投射法

【分析人们某个刺激所产生的联想来推测其态度,这种联想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想象愿望、要求及思想方法等无意识的反应】

【领会】5.生理反应法

【被测者的生理状况来测定其态度的一种方法】

第五章侵犯

【领会】(一)【外显的、有目的、有意图故意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

【领会】1.分类

①社会规范:反社会、亲社会、被认可。

②最终目的:手段、目的。

③行为方式:言语、动作。

【掌握】(二)理论解释

1.本能论

2.社会学习论:家庭、文化、大众媒体。

3.挫折—侵犯论

【熟练掌握】(三)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

1.挫折

①身体疼痛、语言辱骂

②气温暂时变化

③被他人侵犯

④拥挤

2.线索:第三者挑拨、身边的武器、他人的侵犯。

3.酒精

4.个人因素

【熟练掌握】(四)侵犯的消除与控制

【领会】1.宣泄。在受到委屈、遇到冷遇或心情不好时成人往往会利用适当的机会均等、方式进行宣泄,宣泄可以减少侵犯。

2.社会规范。

【领会】3.好榜样。

【领会】4.移情。

第六章利他

【领会】(一)利他行为是有利于他人,帮助他人,无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行为。(二)理论解释

【领会】1.进化理论:人们认为助人行为是人类所独有的,但有可能黑猩猩在这方面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不同。很可能在我们人类的祖先身上只有一点点的利他主义,但后来这方面的进化越来越强,以至于有了我们现在的助人行为。

【领会】2.决策理论:对紧急事态的注意,判断,个人责任程度的决定,介入方式的决定,利他行为的实施。

【领会】3.社会学习理论:参与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对于帮助他人的重要性,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强化来学习帮助他人,还要以通过观察来学习。

【领会】4.社会交换理论:有社会心理学家用社会交换理论来解释人类的全部社会行为。人们之间不仅交换物质性的商品和金钱,而且还交换百物质性的知识等。在且人行为人上,社会交换理论认为施予者和接受者同样受益。

【领会】5.社会规范理论:一些心理学通过研究提出了利他行为的社会规论,

(1)根据人类社会有选择地逐步演进某些能够增加群体幸福的技巧和信念。

(2)由于亲社会行为通常社会有益,它就成了社会习俗或规范的一部分。

(3)一旦这种规范内化,即使没有外来的奖赏,人们也会自觉地遵从这种规范,并从中得到满足。

(三)影响因素

【掌握】1.利他者因素

①性别。

②年龄。

③人格特征。

④助人者的心境。

⑤内疚往往导致赎罪。

【掌握】2.被帮助者特征

性别、年龄、魅力和人品。

【掌握】3.环境因素

①社会文化。

②父母的言传身教。

③自然环境。

④他人示范。

【领会】4.旁观者效应:有旁观者在场会减少人们的利他行为。

第78章群体

成员、群体和个体、群体和群体的相互作用,揭示群体的静态结构和群体动力学原理,包括:人际交往、社会促进与社会抑制、从众、服从、暗示、模仿。

第七章人际交往

【领会】(一)人类社会性

【领会】1.本能

【领会】2.学习

【领会】3.需要的满足

【掌握】(二)社会性研究

【掌握】1.恐惧:恐惧能增加人们的社会性。

【掌握】2.排行和亲和:排行越靠前,越具有依赖性。

【掌握】3.人际交往形式

①按人际交往的组织系统,正式、非正式。

②从信息传递有无反馈,单向、双向。

③按交往是否经过一定的中间环节,直接、间接。

④按信息传递方式,口头、书面。

(三)沟通

【领会】1.载体

A、语言:口头书面。

B、非语言:视—动、时—空、目光接触、辅助语言。

【熟练掌握】2.障碍

①干扰、过滤。

②文化、社会心理上的差异。

(四)吸引

【领会】漂亮: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导致喜欢,在外貌与吸引之间还常常有其他变量在起作用。

【领会】报酬

【掌握】熟悉

在空间上的邻近也是导致人们之间相互吸引的重要条件。

【熟练掌握】能力

被喜欢的程度在一定限度内呈正比例关系,超出了这个范围,其能力所造成的压力这一变量就成了主要的作用因素,使人倾向于逃避或拒绝。

【熟练掌握】相似

【熟练掌握】互补

(五)发展

【熟练掌握】阶段

单相识、表面性接触、亲密。

第八章社会影响

【领会】(一)促进与抑制

1、社会促进/助长【个人的活动,有其他人同时参加或者有其他人在场旁观,活动效率提高的现象】

2、社会抑制/社会至弱或社会干扰【个人的活动,有其他人同时参加或者有其他人在场旁观,活动效率降低的现象】

【领会】(二)优势反应强化说:哪些已经学习和掌握得相当熟练,成为不假思索就可以表现出来的习惯动作。

(三)从众

【领会】1.【是个体在群体中常常会不自觉地受到群体的压力,少数服从多数】

【领会】2.阿希实验

①阿希实验是心理学界经典性的从众实验。

②是少数人是否服从多数人的实验。

③是一个视觉判断的实验。

④实验中有6名大学生都是被假试,被假试先发言,只有第7位被选择的大学生才是被真试。

⑤只有四分之一的大学生至始至终做了拒绝从众。

【掌握】3.类型

真从众、权宜从众、不从众。

(四)服从

【领会】1.【是由于外界压力,个体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

【领会】2.影响因素

①个体的个性特征。

②"胡萝卜加大棒"的奖赏、惩罚和威胁。

③社会赞许和环境气氛。

(五)群众行为

【领会】1.是

【熟练掌握】2.产生

磨挤(磨擦挤压)、集体激动、社会传染。

【掌握】3.心理学解释

①循环反应刺激下的社会传染。

②去个性化下的责任分散。

③在群体中游荡的是"本我"。

(六)暗示

【领会】1.【无对抗下,间接影响人们心理和行为,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为或接受一定的意见、思想】

【掌握】2.分类

直接暗示、间接暗示、自我暗示、反暗示。

【熟练掌握】3.作用

①影响人们的心理、行为。

②引起人们的生理变化。

(七)模仿

【领会】1.是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自觉不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仿。

【掌握】2.分类

有意、无意。

第九章社区心理学

(一)社区

【领会】1.是可以依赖,容易得到相互支持的关系网络。

【领会】2.地点社区:城市、城镇、乡村、邻近地区、街区。

【领会】3.关系社区:宗教集会、工会、政党团体等。

【领会】4.水平:微小系统、组织、地点社区、宏观系统。

(二)社区心理学

【领会】1.是关心的是个体与社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试图理解和增强个体、社区和社会的生活质量。

【掌握】2.个体、社区的关系

【掌握】3.内容

①研究个体与社区研究个体与社区(广义的)之间的关系。

②理解和增强个体、社区和社会的生活质量。

【掌握】4.核心价值

①个体健康、社区感、尊重差异。

②社会公平、公民参与、合作和社区力量、经验主义基础。

(三)发展与服务

【掌握】1.历史

【掌握】2.老年人

【熟练掌握】3.妇女

【熟练掌握】4.社会支持网络

AIDs:新朋友、康复工程、山堤项目、家庭联咯、paws宠物程序。

【熟练掌握】5.精神障碍患者

①急症住院部。

②护理之家。

③老人院。

④支持性住宅。

⑤日间医院。

第十章咨询心理学

【领会】1.咨访关系是咨询员与来访者之间所发生的关系密切。咨访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领会】(一)原则:开发潜力原则、咨访结合原则、综合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矫正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对来访者负责原则。

(二)技巧

【掌握】1.特质

①共情

②积极关注

③尊重

④温暖与热情

⑤真诚

⑥具体性

【领会】2.非语言行为

①场所选择

②空间距离

③目光注视

④衣着及步态

⑤咨询时间

【领会】3.语言技巧

①接受

②反应

③支持

④提问

(三)测量

【熟练掌握】1.分类

①目的:能力测量、人格测量、成就测量。

②性质:文字的测量、非文字的测量。

③方法:问卷法、投身法。

④方式:个体测量、团体测量。

【熟练掌握】2.正确看待与使用

A、正确看待:

①心理测量是研究心理学的重要方法和决策辅助工具,心理测量是一种量化程度很高的测量技术。

②心理测量作为一种研究手段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心理测量不是唯一的方法,更不是万能的方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局限性。(测量会受到其他元素的干扰)

B、正确使用:

①测量的选择要慎重,认真阅读测量手册。

②做好测试前的准备工作,测量的实施应严格控制误差。

③测量积分要客观,要以慎重的态度来解释与使用测量结果。

④常模应用要慎重,测量的掌柜只是某一标准化样组在一定时空中实现的平均成绩。

(四)常用工具

【掌握】1.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掌握】2.斯坦福-比奈量表

【掌握】3.卡特尔个性因素测量

【掌握】4.艾森克人格问卷

【掌握】5.社会技能问卷

第十一章老年心理学

(一)社会适应

1.【个体自觉地以社会或群体的行为规范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即个体根据自己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的特定社会地位而表现出一套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模式,也就是扮演、承担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掌握】2.心理变化阶段

①退休前【幻想】

②蜜月【能去做自己过去想做没有时间做的活动,老年人快乐无比】

③清醒【由于年老体弱,精力下降,有些计划不得不放弃,兴奋后的老人开始感到失望,痛苦,沮丧】

④稳定【已经建立起与自己的文化背景,经济条件,个性特点以及知识水平相适应的一套养老生活模式,轻松愉快的应对养老生活】

【掌握】3.适应方式

成熟,安乐,装甲,好怒,自我厌恶。

【熟练掌握】4.影响因素

①有无退休的思想准备。

②年龄与性别的影响(年龄轻的满意度高,男性老人抱怨的比较多)。

③文化程度与职业(文化程度越高的老人,越不能很好的适应退休生活)。

④原来生活的满意度(对原来生活持有满意感的老人,退休后也常常能较好的适应养老生活)。

【掌握】(二)不良情绪反应孤独,忧郁,焦虑,愤怒,猜疑心。

(三)性格

【掌握】1.特征

①皮克【智慧体力、社会两性、淡漠丰富、刻板随和、自己工作、身体心理、恐惧死亡】

②卡芬【健康经济不安、不完全适应生活的焦虑、兴趣缩小的孤独、很喜欢身体舒适、活动少、性冲动少、不容易认识适应新情况、寂寞、猜疑忌妒加重、保守、发牢骚、怀旧、顽固、邋遢、收集破烂】

③李力【保守、怀旧、沉稳、周到、谨慎、多忧、多虑、多疑、沉默、多言、安静、休息、向往长寿、怕孤单寂寞】

【熟练掌握】2.类型

享受型,积蓄型,操心型,利他型,发奋型,

消遣型,寄托型、保重型,虚无型,绝望型。

(四)生死观

【领会】1.死亡态度:计划型,接收型,恐惧型,解脱型、漠然型。

【领会】2.临终心理:怀疑和否定阶段,愤恨阶段,自责阶段,抑郁阶段,绝望阶段。

【领会】3.暴死愿望:老年人用宗教的方式企求自己在将来某一时刻突然死去。生活不能自理或卧床不起的老年人,怕给家人增添负担,希望尽快结束生命而产生暴死的愿望。

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 即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社会心理学经典效益分析 1 巴纳姆效应: 实验: 结论:由于人们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是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来观察,所以,人们通常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人们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特别适合她们。 巴纳姆效应——自我暗示表现: ?迷失自我 ?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 ?以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 ?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 2 蝴蝶效应——防微杜渐 ?案例: ?表现:心理变化纤细而微妙,一丝再细小的不快心情或许就会导致一整天的心境不快,或许还会引起诸多烦恼,甚至引来一连串的噩运。 3 多看效应(曝光效应) ?多看效应:人们对越熟悉的东西就越喜欢的现象。 ?前提:首因效应要好,若是不好,则会起到反作用。 4 定势效应 ?案例: ?表现: 5 晕轮效应 ?案例: ?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 6 投射效应 ?案例: 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 7 皮革马利翁效应 第2章自我认知 一、什么是自我认知 ?威廉·詹姆斯(1890)提出:自我包括三个部分: ?物质自我 ?真实的物体、人或者地点等 ?躯体自我和躯体外自我 ?社会自我 ?我们被他人如何看待和承认 ?社会特性: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关系 ?精神自我 ?内部自我或心理自我 ?我们所感知到的内在的心理品质 ?代表了我们对于自己的主观体验、对自己的感受 二、怎么进行自我认知? 1 通过自己:

浙江7月高等教育社会心理学自考试题(1)电子教案

浙江省2010年7月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6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心理学开始真正引起人们注意是在() A.1895年 B.1908年 C.1924年 D.1935年 2.以下属于社会心理学中个体过程研究领域的是() A.种族偏见与伦理问题 B.拥挤与环境心理学 C.认知过程与认知失调 D.性别角色和性别差异 3.以下属于社会心理学中团体过程研究领域的是() A.拥挤与环境心理学 B.态度以及态度改变 C.归因问题 D.性别角色和性别差异 4.以下属于社会心理学中人际过程研究领域的是() A.归因问题 B.拥挤与环境心理学 C.认知过程与认知失调 D.从众和服从 5.以下研究方法中属于观察法的是() A.人际过程研究 B.行为场景法 C.人种志 D.文化启动研究 6.认知理论的两个基本原则是注意和() A.分类 B.概括 C.表象 D.记忆 7.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主要有三种机制,其中不正确 ...的是() A.遗传本能 B.联结 C.强化 D.模仿 8.“人的行为决定于他对社会情境的知觉与加工过程”,这是______的观点。() A.诱因理论 B.角色理论 C.认知理论 D.学习理论 9.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就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努力等,而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这种现象是() A.基本归因错误 B.自利偏差 C.他利偏差 D.非动机性偏差 10.______是指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对他人的正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的倾向。() A.正性偏差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11.在教育领域有广泛影响的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

社会心理学部分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 (一) 社会思维 1.自我 (1)自我的含义:即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觉知,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①主我与客我:詹姆斯。 ②镜我:米德。 ③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罗杰斯。 ⑵自我的结构: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和反思自我。其中,社会自我是自我的核心。 (3)自我的功能:保持个体内资的一致性:解释经验;决定期待。 (4)自我的形成与发展: ①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自尊和自信是自我的两个主要成分。 ②米德认为有三模仿(玩耍)、游戏和博弈三个阶段。 ⑸ 与自我相关的概念:自我图式;自我关联效应;巴纳姆效应;自我增强(主要有六种方式:向下的社会比较,选择性遗忘,有选择地接受反馈,缺陷补偿,自我防御性归因,自我设障)。 2?归因 (1)归因的定义: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2)归因的原则:共变原则;排除原则;折扣原则;协变原则(凯利认为,协变原则最全面)。 ⑶归因的理论: ①海德的朴素心理学:个体行为原因有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种,归因遵循共变原则和排 除原则。 ②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断论:当人们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与其内在属性相一致时,就是在 进行对应推断。琼斯和戴维斯认为,在进行对应推断时,需要考虑行为的非期望性与非顺从性、行为的自由选择性两个条件。当他人的行为是自由选择的,且具有低的社会合意性时, 人们最可能做出这样的结论。 ③Kelley的三维理论:行为者、客观刺激物和行为者所处情境或关系,是人们归因的三

种形式。在具体归因时,需要考虑三方面的信息:区别性信息、一致性信息、一贯性信息。 ⑷ 归因偏差:基本归因错误;自利偏差,又称自我服务偏差,印象管理理论可以对其解释;自我贬损;习得性无助,塞利格曼。 今天这两部分内容只是对社会思维先做一个大概的了解,后续还有更多的理论和知识点 要涉及,建议考生把这部分内容列一个表格,做一个简单系统的梳理,会容易记忆得多。 (二)社会思维 1.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 (1)社会知觉的含义:个体对他人、群体、自己以及对他人行为原因的知觉。 ⑵印象形成: ①印象形成的含义。 ②印象形成中的效应: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光环效应,又叫晕轮效应;慈悲效应,又称正 性偏差;刻板印象。 ③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加法模式;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中心品质模式(阿希, 通过印象实验)。 (3)社会知觉的图示:图示又称基模,是组织信息的方式,帮助人们认知世界和解释世界。 泰勒和克劳克区分了四种图示,即人的图示、自我图示、角色图示和社会事件图示。 ⑷影响社会知觉偏差的因素: ①认知启发:代表性启发;可得性启发(易得性启发);调整性(锚定性)启发。 ②投射作用。 ③情感卷入。 ④内隐人格理论(门外汉理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发展了自己的人格理论,即一套关 乎人格各种特征是怎样相互适应的、未言明的假定,这种理论之所以是隐含的,是因为它很少以正式的词汇表达出来,甚至个人意识不到。伯曼等人又把这种理论称作相关偏见。 ⑤情绪的泛化。 (5)社会判断的含义:个人对社会性质的自我主观意识,也可以指社会舆论对某人、某事的评论,具有实践性、预见性、稳定性。 ⑹社会判断理论:谢里夫和霍夫兰德认为,人们在对它物进行判断时,如果他们自己已经持有某种判断的参照标准,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心理根据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构成部分:个人的社会心理与行为、人际相互作用和社会影响 一、社会心理发展 1、社会化 2、态度及其测量 二、认知社会心理学 1、社会知觉 2、刻板印象与归因 3、自我概念 4、价值取向 三、社会互动 1、沟通 2、人际吸引 3、人际关系 4、助人行为 5、侵犯行为 四、社会影响 1、从众、依从和服从 2、劝导与态度改变 3、群体中的相互作用 4、合作、竞争与冲突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一、史前思想积累阶段 柏拉图:人性深受社会环境影响,教育和社会制度可以改变人性。 亚里士多德:人性由生物本能决定,难以改变。 孔子:对人的社会知觉和评价是相对的。 老子内心和外表的矛盾长存。 二、产生阶段阶段 (一)社会心理学的初创时期 学科影响:社会心理学由“生物还原主义”向“心理还原主义”过渡 心理学与社会学靠近和渗透 直接来源: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二)实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 三、迅速发展阶段 社会心理学发展趋势: 1、各种心理学努力寻求统一 2、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与人文主义研究方法并用 3、世界化和本土化相兼 4、各种研究取向进一步综合 5、话语心理学可能促使社会心理学深化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强化理论的核心概念:联结、强化、模仿 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又称为观察学习理论),接受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多数原理,但是更加注意线索对行为、对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强调思想对行为和行为对思想的作用。 社会学习的过程:(一)注意过程(二)保持过程(三)复制过程(四)动机过程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社会学习理论也被批评为借用认知概念,但没有揭示导致认知活动结果的过程与条件,并且其交互决定论带有二元论色彩。 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中的任何事物都有特定的价格,整个社会活动的实质是人与人之

2018年4月自考00266社会心理学一试题和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心理学(一) 试卷 (课程代码00266)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社会行为的主体是 A.人 B.社会 C.行动 D.物质 2.《被奴役的儿童》使用的方法是 A.生活史分析 B.文献法 C.跨文化研究法 D.观察法 3.同辈群体又称 A.同龄群体 B.大众群体 C.学校群体 D.邻里群体 4.一般社会化的核心是 A.政治社会化 B.经济社会化 C.道德社会化 D.性别角色社会化 5.埃里克森认为学龄期始于 A.4岁 B.5岁 C.6岁 D.7岁 6.个人倾向于把有关认知客体的各方面特征材料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指的是认 知的 A.客观性 B.主观性 C.自我控制性 D.完形性 7.人们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这个现象是 A.假定作用 B.类化原则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8.总加量表法的发明人是 A.古德 B.李克特 C.苏西 D.塔南 9.规模小且互动性强的群体是 A.次属群体 B.首属群体 c.正式群体 D.参照群体 10.将社会与戏剧舞台进行比较的学者是 A.米德 B.库利 C.戈夫曼 D.班杜拉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社会心理学部分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部分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 (一)社会思维 1.自我 (1)自我的含义:即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觉知,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①主我与客我:詹姆斯。 ②镜我:米德。 ③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罗杰斯。 (2)自我的结构: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和反思自我。其中,社会自我是自我的核心。 (3)自我的功能:保持个体内资的一致性:解释经验;决定期待。 (4)自我的形成与发展: ①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自尊和自信是自我的两个主要成分。 ②米德认为有三模仿(玩耍)、游戏和博弈三个阶段。

③Kelley的三维理论:行为者、客观刺激物和行为者所处情境或关系,是人们归因的三种形式。在具体归因时,需要考虑三方面的信息:区别性信息、一致性信息、一贯性信息。 (4)归因偏差:基本归因错误;自利偏差,又称自我服务偏差,印象管理理论可以对其解释;自我贬损;习得性无助,塞利格曼。 今天这两部分内容只是对社会思维先做一个大概的了解,后续还有更多的理论和知识点要涉及,建议考生把这部分内容列一个表格,做一个简单系统的梳理,会容易记忆得多。 (二)社会思维 1.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 (1)社会知觉的含义:个体对他人、群体、自己以及对他人行为原因的知觉。 (2)印象形成: ①印象形成的含义。 ②印象形成中的效应: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光环效应,又叫晕轮效应;慈悲效应,又称正性偏差;刻板印象。

③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加法模式;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中心品质模式(阿希,通过印象实验)。 (3)社会知觉的图示:图示又称基模,是组织信息的方式,帮助人们认知世界和解释世界。泰勒和克劳克区分了四种图示,即人的图示、自我图示、角色图示和社会事件图示。 (4)影响社会知觉偏差的因素: ①认知启发:代表性启发;可得性启发(易得性启发);调整性(锚定性)启发。 ②投射作用。 ③情感卷入。 ④内隐人格理论(门外汉理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发展了自己的人格理论,即一套关乎人格各种特征是怎样相互适应的、未言明的假定,这种理论之所以是隐含的,是因为它很少以正式的词汇表达出来,甚至个人意识不到。伯曼等人又把这种理论称作相关偏见。 ⑤情绪的泛化。

2021年浙江省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一试题课程代码00266

浙江省4月高等教诲自学考试 社会心理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66 一、单项选取题(在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种对的答案,并将对的答案序号填在题干 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涉及个体过程、团队过程和( )。 A.人际过程 B.学习过程 C.成长过程 D.认知过程 2.侵犯行为从效果上来看,这种行为可以是反社会行为,也也许是( )。 A.有益社会行为 B.亲社会行为 C.有害社会行为 D.协同社会行为 3.在Sternberg看来,一见钟情属于( )。 A.迷恋式爱情 B.愚蠢式爱情 C.浪漫式爱情 D.空洞式爱情 4.在团队决策过程中,( )思维模式经常导致劫难性事件发生。 A.团队极化 B.团队极端 C.团队思维 D.团队思考 5.Lukes以为个人主义内涵不涉及下面( )。 A.注重个人尊严与自我发展 B.自主与个人隐私 C.自我揭露水平高,对社会影响敏感 D.强调个体是社会基本 6.个人知觉偏差涉及正性偏差和( )。 A.负性偏差 B.判断偏差 C.认知偏差 D.晕轮现象

7.与助人或利她行为关于因素涉及:助人者人格因素,心情,个人困扰与同情性关怀,( )。 A.助人者文化水平 B.助人者年龄 C.助人者性别 D.助人者内疚感 8.当前对态度定义人们公认最佳解释是( )。 A.Allport以为态度是一种心理和神经准备状态,它通过经验组织起来,影响着个人对情境 反映 B.Krech以为态度是个体对自己所生活世界中某些现象动机过程、情感过程、知觉过程持 久组织 C.Freedman以为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她人稳固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 个成分构成心理倾向 D.Freedman以为态度是个体经验对事物、观念或她人产生认知 9.Simons以为,在态度变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 )。 A.说服者因素 B.说服信息因素 C.自我因素 D.说服情境因素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际吸引基本原则是( )。 A.强化原则 B.社会交往 C.社会互换 D.联结原则 11.从社会认同角度来看,( )文化中人更易于从她人所处群体来判断她人。 A.个人主义 B.集体主义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2.如下社会群体属于团队是( )。 A.65以上老人 B.“欢乐总动员”节目观众 C.在街头围观她人打架一群人 D.浙江三花绿城足球队球员

社会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E . Aronson说:“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之多,几乎如同社会心理学家的人数之多一样。” 社会心理学定义:社会心理学是从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情境中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两种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1908年,美国的社会学家罗斯出版了《社会心理学》,无独有偶,同年,英国的心理学家麦独孤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导论》,这两本社会心理学教科书的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 边缘性学科: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是其母科学; 2. 理论性强的应用性学科。 第二章 霍兰德(E.P.Hollander,1976)认为整个社会心理学的历程可分为社会哲学、社会经验论和社会分析学三阶段,而后两个阶段构成了社会心理学的现代历程,与这三阶段相对应的分别是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形成时期和确立时期。 孕育时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哲学思辨,核心内容是关于“人性”问题的争论。主要有两条线索: 1、苏格拉底、柏拉图:人性由社会决定,“善”由教育而成。 被18世纪康德、卢梭等人所继承:通过改变社会来改变人性。 2、亚里斯多德:人性由生物或本能的力量决定。 被17世纪霍布斯等人所继承:人生来就是邪恶的,所以必须施以法律的强制。 形成时期:本阶段的特点是经验描述。本阶段最有意义的事件,是1908年在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同时出版了两本书: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社会心理学》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这标志着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在理论上有五大直接来源: 1、德国民族心理学:冯特10卷本的《民族心理学》; 2、法国群众心理学:塔德关于模仿和暗示的研究;迪尔凯姆对群体的强调; 3、英国本能心理学: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麦独孤的本能论。 4、经典精神分析学派:(1)本能与社会:本能—潜意识—伊底、自我与超我;(2)集体心理学:集体的原始特性—爱的关系是集体心理的本质—自居作用对集体心理形成的影响;(3)社会和文明的进步:社会的起源—宗教的作用—本能与文明的冲突; 5、社会行为主义学派: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与强化律;桑代克联结主义;华生行为主义。确立阶段的特点: 由描述转向实验 由定性分析转向定量研究 第三章 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一)价值中立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伦理性原则 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的定义 ?参与观察法:研究者深入到被观察者中间成为他们的一员,在团体中建立各种关系进行直接观察的方法。 ?非参与观察法:此时观察者完全处于旁观者的立场,不参与被观察者的任何活动。 这种观察法可以使观察者做到客观冷静,但是,这种方法往往会对观察环境和被观察者造成较大的干扰,从而导致观察结果的失真。

社会心理学00266 崔丽娟江苏(12年4月)

社会心理学 崔丽娟尹亭亭12年4月3日 有些归纳不出来,里面木有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社会心理学的定义;西方社会心理学界定义;我国学者的阐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方法;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①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中偏向社会性质的分支领域,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现场实验法),调差法(问卷法,访问法),个案研究法,跨文化研究法 ③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德国名族心理学法国群众心理学英国本能心理学 2.掌握: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及偏向问题;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①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及偏向问题:研究者的偏向被试的偏向 ②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1)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从古代——19世纪上半叶。 (2)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社会心理学形成的标志:1908年,英国的威廉?麦独孤和美国的爱德华?罗斯写出的同名教科书《社会心理学》的出版。 此阶段,社会心理学形成的三大理论来源: A、德国的民族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研究民族文化,即语言、神话等 B、法国的群众心理学;代表人物——塔尔德和黎朋:暗示和模仿的理论 C、英国的本能心理学;代表人物——麦独孤:认为人有12种本能 (3)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20世纪20年代——现在。 此阶段,社会心理学有三种研究角度: A、实验社会心理学;代表人物——奥尔波特,1924年,《社会心理学》一书, 标志着实验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B、社会学角度的社会心理学;代表人物——乔治米德,符号互动论 C、文化人类学角度的社会心理学。 3.熟练掌握: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与技术。 (1)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仪器,观察和记录个人或团体的行为,来分析判断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观察法按照是否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可以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a,参与观察——指研究者进入被观察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或社会关系中,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自然的状态下观察被研究者的活动和表现。

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答案

社会心理学-A 一 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哪些容不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 ) a 人际关系 b 社会变迁 c 社会互动 d 社会化 a 创新性 b 开放性 c 实用性d 独立性 a 抽样调查 b 个案调查 c 观察访谈 d 典型调查 a 玛格丽特·米德 b 本尼迪克特 c 卡丁纳 d 马林诺夫斯基 a 角色互动 b 角色规 c 角色丛 d 角色知觉 a 定势b 社会刻板效应 c 首因效应 d 光环效应 a 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彼此间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心理上和社会上的联系 b 以人们的需要为基础 c 是多种心理因素的复合体 d 以交往为手段 a 环境压 力 b 角色不兼容 c 信息过多 d 个人差异 a 媒介性b 对象性c 统合性d 压迫性 2. 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型学科,具有综合性、( )、层次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3.调查法是社会心理学家在社会行为研究中常用的收集、分析资料的方法,其中不属于调查法的是( )。 4.由于文化决定理论的片面性,到后期,林顿、( )等人将文化决定理论改造成文化相对理论。 5.一个角色总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称为( )。 6.在对他人形成印象的过程中,由于对他人某些突出品质或特征的了解,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特征的知觉,这种社会心理现象称为( )。 7.不属于人际关系的特点的一项是( )。 8.冲突的来源有多种,其中不属于冲突来源的是( )。 9.态度的基本特征有( )、在性、持久性三个方面。

a 经典条件反射 b 经验在参照 c 认知不协调理论 d 操作性条件反射 a 服从心理b 选择心理c 从众心理d 集群心理 a 观看效应 b 从众 c 竞争与协作 d 共做效应 a 人际冲突 b 目标冲突 c 认识冲突 d 情感冲突 a 正式群体 b 初级群体 c 非正式群体 d 次级群体 二 多项选择题 既有稳性又有外显性 既有个体性又有群体性 既有主动性又有受动性 以上都是 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 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相并存的趋势 社会心理学朝着深入研究个性、小群体和集体问题的方向发展 加强了同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一系列行为科学的联系 研究课题广泛地面向实际,从理论探索转向应用研究 摆脱了假说的验证,进入实证化阶段 间接性 标准化 匿名性 性 真实性 10. “当一个刺激有规律地出现在另一刺激之前,那么前一刺激的出现很快就会成为后一刺激出现的信号”,这属于( )。 11.群体心理包括三种形式,分别是社会群体心理、( )和民族心理。 12.在群体中的共同活动,由于成员间的相互激励作用,可能比一个人的单独活动更有效率。这属于( )。 13.不属于从冲突起因上来划分群体冲突的是( )。 14.学校、工厂、部队等群体属于( )。 1.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包括( )。 2.属于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社会心理学研究出现的动向的论述是( )。 3.问卷法是一种被社会心理学研究普遍使用的调查技术或工具,其特点是( )。

00266社会心理学(一)2018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社会心理学(一)》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 )。 A.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B.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C.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D.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一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2.在1966年,布雷姆提出了( )。 A.对抗理论 B.去个体化理论 C.个性理论 D.群体压力理论 3.群体内聚力与群体绩效间的关系受到( )的影响。 A.社会关系 B.群体任务 C.群体规模 D.群体规范 4.领导的应变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 A.菲德勒 B.坎贝尔 C.亚当斯 D.斯托纳 5.( )把失去控制的概念应用于拥挤。 A.奥尔特曼 B.罗廷 C.谢罗德 D.格林伯格 6.从沟通的方式,可以把沟通分为( )。 A.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 B.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C.当面沟通与非当面沟通 D.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7.个体偏离群体的程度将受到( )的影响。 A.个体本身的特点 B.群体本身特点 C.社会因素 D.信息因素 8.贝克威茨在1965年提出了( )理论。 A.侵犯激起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侵犯诱因理论 D.挫折—侵犯理论 9.( )是归因治疗的一个基础。 A.凯利的归因模型 B.自我障碍模型 C.习得无望模型 D.自我服务模型 10.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 )。 A.社会性 B.普遍性与特殊性 C.社会学观点 D.行为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的标志是( )。 A.开始运用实验 B.依靠生活经验 C.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 D.不再依赖神秘的观念 E.用数量分析补充对现象的质量分析 2.态度形成的条件是( )。 A.社会性 B.需要 C.外界环境 D.社会实践 E.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_在线作业_2

社会心理学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6-02-06 09:34:57 一、单选题 1. (5分) ? A. 光环效应 ? B. 首因效应 ? C. 定势 ? D. 社会刻板效应 得分:5 知识点:3.2 社会印象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2. (5分) ? A. 环境压力 在对他人形成印象的过程中,由于对他人某些突出品质或特征的了解,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特征的知觉,这种社会心理现象称为()。 冲突的来源有多种,其中不属于冲突来源的是()。

? B. 个人差异 ? C. 信息过多 ? D. 角色不兼容 得分:5 知识点:4.3 利他动机与利他行为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3. (5分) ? A. 社会变迁 ? B. 人际关系 ? C. 社会化 ? D. 社会互动 得分:5 知识点:1.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4. 下列哪些内容不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5分) 若从自身与环境的关系分析,影响心理健康的原因可分为遗传、()、心理与社会四个方面。 ? A. 经济 ? B. 生物 ? C. 文化 ? D. 政治 得分:5 知识点:8.2 社会化与社会控制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5. (5分) 民族文化主要是指一个民族或社会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形成和传承的生活方式与()之和。它是一个民族形成、存在以及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 ? A. 生活风俗 ? B. 生产劳动 ? C. 思想观念 ? D. 语言文字 得分:5

知识点:7.1 社会群体概述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6. (5分) ? A. 蒂博特 ? B. 谢里夫 ? C. 海曼和凯利 ? D. 梅顿和纽卡姆 得分:5 知识点:2.2 社会心理学的具体方法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7. (5分) ? A.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B.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不属于参照范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人最核心的需求有三种,分别是生存、关系和成长,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讲体验社会心理学 1、无名效应 2、皮革马里翁效应 3、如何识别部属的谎话(言语表情动作)(眼睛)(细节与情节梗概) 4、如何识别部属的性格(坐车奇遇) 5、如何识别部属的气质(看电影受挫后的不同反应) 第二讲导论心理学面面观 一、心理的实质 心理学( psychology )是对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学科。 心理的实质——社会生活条件下的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心理的结构 1、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 过程。 (1)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 (2)情绪过程(emotional process)是个体对待他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 A、愤怒:包含生气、微愠、愤恨、暴怒、敌意..等。 B、悲伤:包含忧伤、抑郁、寂寞、沮丧、绝望..等。 C、恐惧:包含焦虑、惊恐、恐慌、紧X、忧心…等。 D、快乐:包含高兴、喜悦、满足、幸福、兴奋、狂喜…等。 E、厌恶:包含轻视、轻蔑、讥讽、不屑、排拒…等。 F、惊讶:包含震惊、讶异惊喜、叹为观止…等。 G、羞愧:包含愧疚、尴尬、懊悔、耻辱…等。 (3)意志过程(will process)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指心理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包括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 (2)个性心理倾向性——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着他追求什么,什么对他来说是最有价值的。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和价值观。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价值观则处于个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它制约和调节着人的需要、动机等个性倾向性成分。 (3)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的组和。它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稳定的类型差异。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三个方面的差异特征。 A、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B、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即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灵 活性、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 C、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3、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mental state)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如思维活动的灵感状态或刻板状态;情绪活动时可能出现的心境或

江苏省自考04月《社会心理学(一)00266》试卷【真题】演示教学

2006年4月江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0266社会心理学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自我意识,乃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 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P73 2.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P62 3.最可能影响男女性别心理差异的是遗传基因、性激素和(大脑)。P115 4.柯尔伯格认为,性别认同是认知发展的结果,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性别认同、 性别分化以及(亲长认同)。P127 5.彼得罗夫斯基在对动机的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动机系统)理论。P152 6.按照表达情绪的身体部位来区分,表情可以为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 情)三种类型。P171 7.领导人的影响力从性质上看,可以分为强制性的影响力和(自然性)的影响力。 P377 8.不服从在不同的场合表现为不同的层次,分别是抗拒、(消极抑制)和自由主 义的态度。P272 9.斯陶布提出了(动机)理论来解释利他行为产生的原因。P286 10.从目的来分,侵犯可以分为工具性侵犯和(敌意)性侵犯。P301 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利用现存的团体,企图验证某项措施或检验某项改革管理办法所产生的效果而采用的方法称为()P15A A现场实验 B现场调查 C模拟研究 D实验室实验 2.在同一文化圈内生活着的人们,往往具有共同的人格特点,即所谓()P51D A同一人格 B相似人格 C人格认同 D典型人格 3.美国心理学家柯尔堡将道德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其中()水平是 指:发展出一套独立的,超越社会团体的道德标准。P69C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是什么——社会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是什么——社会心理学概论 本章导学 本章概要 本讲将主要讲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发展历史以及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等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学习指导 本讲的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抽象,需参照案例和资料领会贯通。 案例导入 心理研究中保护被试的守则 1. 心理学家应致力于提高心理学科学、教学和实践的准确性、诚信度的真实性。 2.心理学家应该尊重所有人的尊严和价值、个体的隐私权、私密的自我决断的权力。 3.心理学家进行研究的时候,无论是当面进行,通过电子交换系统还是其他形式进行交流,都必须征得个体的知情同意。 4.在征得同意时,心理学家应告诉被试研究的目的、预期的持续时间和过程,让他们知道有权参加或者在实验开始之后退出研究。 5.保护任何媒介记录的私秘性信息是心理学家的一项基本义务,他们对此应该合理谨慎的措施。 6.心理学家不应进行欺骗的研究,除非他们作出判断,认为研究预期的重要科学、教育或应用价值可以使其技术运用合理化,并且有效的非欺骗备选过程不可行。 7.心理学家应尽可能早地向被试解释作为实验设计和进行的必要组成部分的任何形式的欺骗。 8.心理学家提供机会,让被试及时得知有关研究性质、结果和结论的确切信息,应采用合理措施来纠正被试可能形成的错误观点。 章节内容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而其它学科难以替代的研究对象。对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探讨其实就是寻找有关社会心理学研究什么、什么是社会心理学问题的答案。当然对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很多,有人曾说过,有多少位社会心理学家,就有多少种关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鉴于我们不可能一一陈述,因此我们把国内外主要的学术观点进行分类介绍。

00266社会心理学(一)2018试题及答案说课讲解

00266社会心理学(一)2018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社会心理学(一)》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 )。 A.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B.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C.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D.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一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2.在1966年,布雷姆提出了( )。 A.对抗理论 B.去个体化理论 C.个性理论 D.群体压力理论 3.群体内聚力与群体绩效间的关系受到( )的影响。 A.社会关系 B.群体任务 C.群体规模 D.群体规范 4.领导的应变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 A.菲德勒 B.坎贝尔 C.亚当斯 D.斯托纳 5.( )把失去控制的概念应用于拥挤。 A.奥尔特曼 B.罗廷 C.谢罗德 D.格林伯格 6.从沟通的方式,可以把沟通分为( )。 A.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 B.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C.当面沟通与非当面沟通 D.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7.个体偏离群体的程度将受到( )的影响。 A.个体本身的特点 B.群体本身特点 C.社会因素 D.信息因素 8.贝克威茨在1965年提出了( )理论。 A.侵犯激起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侵犯诱因理论 D.挫折—侵犯理论 9.( )是归因治疗的一个基础。 A.凯利的归因模型 B.自我障碍模型 C.习得无望模型 D.自我服务模型 10.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 )。 A.社会性 B.普遍性与特殊性 C.社会学观点 D.行为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的标志是( )。 A.开始运用实验 B.依靠生活经验 C.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 D.不再依赖神秘的观念 E.用数量分析补充对现象的质量分析

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答案演示教学

社会心理学-A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哪些内容不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a 人际关系 b 社会变迁 c 社会互动 d 社会化 a 创新性 b 开放性 c 实用性 d 独立性 a 抽样调查 b 个案调查 c 观察访谈 d 典型调查 a 玛格丽特·米德 b 本尼迪克特 c 卡丁纳 d 马林诺夫斯基 a 角色互动 b 角色规范 c 角色丛 d 角色知觉 a 定势 b 社会刻板效应 c 首因效应 d 光环效应 a 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 彼此间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 种心理上和社会上的联系 b 以人们的需要为基础 c 是多种心理因素的复合体 d 以交往为手段 a 环境压 力 b 角色不兼容 c 信息过多 d 个人差异 a 媒介性 b 对象性 c 统合性 d 压迫性 2. 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型学科,具有综合性、()、层次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3.调查法是社会心理学家在社会行为研究中常用的收集、分析资料的方法,其中不属于调查法的是()。 4.由于文化决定理论的片面性,到后期,林顿、()等人将文化决定理论改造成文化相对理论。 5.一个角色总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称为()。 6.在对他人形成印象的过程中,由于对他人某些突出品质或特征的了解,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特征的知觉,这种社会心理现象称为()。 7.不属于人际关系的特点的一项是()。 8.冲突的来源有多种,其中不属于冲突来源的是()。 9.态度的基本特征有()、内在性、持久性三个方面。

a 经典条件反射 b 经验内在参照 c 认知不协调理论 d 操作性条件反射 a 服从心理 b 选择心理 c 从众心理 d 集群心理 a 观看效应 b 从众 c 竞争与协作 d 共做效应 a 人际冲突 b 目标冲突 c 认识冲突 d 情感冲突 a 正式群体 b 初级群体 c 非正式群体 d 次级群体 二多项选择题 既有内稳性又有外显性 既有个体性又有群体性 既有主动性又有受动性 以上都是 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 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相并存的趋势 社会心理学朝着深入研究个性、小群体和集体问题的方向发展 加强了同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一系列行为科学的联系 研究课题广泛地面向实际,从理论探索转向应用研究 摆脱了假说的验证,进入实证化阶段 间接性 标准化 匿名性 保密性 真实性 10. “当一个刺激有规律地出现在另一刺激之前,那么前一刺激的出现很快就会成为后一刺激出现的信号”,这属于()。 11.群体心理包括三种形式,分别是社会群体心理、()和民族心理。 12.在群体中的共同活动,由于成员间的相互激励作用,可能比一个人的单独活动更有效率。这属于()。 13.不属于从冲突起因上来划分群体冲突的是()。 14.学校、工厂、部队等群体属于()。 1.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包括()。 2.属于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社会心理学研究出现的动向的论述是()。 3.问卷法是一种被社会心理学研究普遍使用的调查技术或工具,其特点是()。

江苏省自考04月社会心理学一00266试卷真题

2003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266 社会心理学 一、填空题(每1分,共10分) 1、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叫做社会化。P42 2、鲍尔特温将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分为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共四种类型。P53 3、社会角色的学习,一是学习角色的责任与权力,一是学习角色的态度与情感。P56 4、形成自我意识是一个逐步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从生理的自我发展到社会的自我,最后发展到心理的自我。P85 5、社会心理学家勒温认为,同一个国家的国民有相同的人格特征,并作了国民性的分析。勒温根据场的理论,提出了个人的生活空间概念。P45 6、一个人对自己生理、心理特征的判断称作自我评价。P97 7、给人以一种成功感,实质上也是一种激励。工作成功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激励,最高的奖赏,这称为“内滋激励”。P149 8、对于同一行为,行为者往往将自己失败的行为归因于情境,而他人则归因于该人的个人倾向。P190 9、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布加达斯创立了“社会距离尺度法”,以衡量人们对某个事物的态度。P224 10、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称为从众。P253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1、社会心理学最早采用的研究方法是()P14A A、实验室实验法 B、现场实验法 C、现场调查法 D、模拟研究法 12、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社会学家塔尔特尝试用()来说明人类的行为和社会心理现象,并成为当时社会上很流行的一种理论。P24D

A、快乐 B、同情 C、暗示 D、模仿 13、新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者是(),他的理论牢固地建立在弗洛伊德理论之上,他把弗洛伊德的著作称名“磐石”。P64D A、皮亚杰 B、华生 C、班杜拉 D、埃里克逊 14、美国心理学家柯尔堡认为,道德发展有不同的水平和阶段。其中,()阶段是指:判断是非能注意家庭与社会的期望。P68B A、前世俗水平 B、世俗水平 C、后世俗水平 D、现代世俗 15、“我”这一概念可指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是:“对自己活动的觉察者”,称为()P14A A、主观我 B、客观我 C、他我 D、本我 16、社会性动机可分为()和威信性动机两种。PC A、名誉性动机 B、功利性动机 C、交往性动机 D、复合性动机 17、社会化的主要因素是家庭、学校和()P50C A、社会组织 B、社会法规 C、社会文化 D、社会交往 18、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是近年来国外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最早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答案)从关于社会知觉的人际关系认知理论发展而来。P186A A、海德 B、奥尔波特 C、康因 D、勒维因 19、一个人在房间里听到窗外有喜鹊在“喳喳”地叫,他便认为是一个好兆头,喜上眉间,心里总是乐滋滋的。以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归因过程中的()P191D A、自我知觉 B、参照点 C、模拟化 D、拟人化 20、社会态度问题是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内容,态度的核心是()P196C

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D答案

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_D 用户名:W310201132227最终成绩:100.0 一 单项选择题 1. 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角色理论 符号交互作用理论 文化相对论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文化相对论 知识点: 2.2 社会心理学的具体方法 2. 可能性、现实性 主观性、客观性 多样性、单一性 稳定性、变化性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可能性、现实性 知识点: 3.2 社会印象 3. 泰勒 不属于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是( )。 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分别起不同的作用,其中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 ),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 )。 “民族心理”一词最早见于现代心理学创始人( )编著的《民族心理学》一书。

林顿 冯特 马林诺夫斯基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冯特 知识点: 7.1 社会群体概述 4. 政治 经济 文化 生物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生物 知识点: 8.2 社会化与社会控制 5. 多血质 抑郁质 黏液质 胆汁质 若从自身与环境的关系分析,影响心理健康的原因可分为遗传、( )、心理与社会四个方面。 具有情绪兴奋性高,自我抑制能力差,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的个体,属于下列何种气质类型?( )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胆汁质 知识点: 9.1 个性差异与工作安排 6. 归因说 失去控制说 地理环境论 超负荷的感官刺激说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地理环境论 知识点: 9.2 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 7. 文化的传播与移入 文化的创新和丧失 自然环境的改变 人类的思维活动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人类的思维活动 知识点: 9.3 激励理论与应用 8. 努力完善自我 以他人为镜剖析自己 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 通过自我反思与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不属于拥挤的理论假设的是( )。 不属于驱动人类社会变迁的力量的因素是( )。 不属于“全面认识自我”的措施的选项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