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条基计算书

条基计算书

条基计算书
条基计算书

一、结构自重及风荷载计算

1. 已知条件:

一围网高H=3.06m,底部为500高钢筋混凝土基座,采用扩展条形基础。

2.恒荷载计算:

假设基础面标高为-0.5m,其上部混凝土基座重为:

G1=1.0m×0.2m×25kN/m3 =5kN/m

围网重:G2=(3.06-0.5m)×0.10kN/m3 =0.26kN/m

结构自重:G=G1+G2=5.26kN/m

3.水平风荷载计算: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 年版):

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当计算围护结构时,应按下述公式计算

W k=βgzμs1μzωo

式中:ωo——基本风压,取ωo=0.7 kN/m2;

βgz——风振系数,取βgz=1.0;

μs——风荷载体型系数,根据建筑风荷载体型系数表查得μs=1.3;

μz——风压变化系数,取μz=1.0;

W k =1.0×1.3×1.0×0.7=0.91kN/m。

基础面弯矩:M k=W k H2/2=0.91×3.062/2=4.26kN/m2

二、扩展条形基础设计

1. 已知条件:

(1)控制信息:

墙数:单墙

墙竖向力:F k=5.26kN/m 墙弯矩M k=4.26kN·m/m

(2)设计信息:

基础类型:阶型一阶混凝土等级:C25

受力筋级别:HRB335 保护层厚度:40 mm

基础宽度:800 mm 高度:200 mm

轴线左边宽度:400 mm 轴线右边宽度:400 mm

垫层挑出宽度:100 mm 垫层厚度:100 mm

荷载的综合分项系数γz=1.35

(3)地基信息:

基础埋置深度:0.7 m

地坪高差:0.000 m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80.00 kPa

2. 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

基础混凝土的容重γc=25.00kN/m

基础顶面以上土的容重γs=18.00kN/m

顶面上覆土厚度 d s=700mm

G k=V jcγc+(A-b c×h c)×d s×γs=13.6kN

3. 反力计算:

(1)荷载标准值时基底全反力-用于验算地基承载力

p k=(F k+G k)/A=23.58 kPa

偏心矩:e= M k/(F k+G k)= 4.26/(5.26+13.6)=0.226m>l/6=0.167m

基础底面抵抗矩W=lb2/6=1.000×0.800×0.800/6=0.107m

p Kmax=2(F k+G k)/3la=2×18.86/[3×1.0×(0.4-0.226)]=93.83kPa

p Kmin=0kPa

(2)荷载设计值时基底全反力

p=(F+G)/A=31.83kPa

p max=2(F+G)/3la=126.67kPa

p min=0kPa

(3)荷载设计值时基底净反力-用于验算基础剪切和冲切承载力

p j=F/A=8.88 kPa

p maxj=p max-G/A=103.72kPa

p minj=p min-G/A=0-22.92kPa<0 ,取p minj=0

4. 地基承载力验算:

p k=25.46kPa

p kmax=93.83kPa<1.2f a=96.00kPa 满足!

地基承载力验算满足要求!

5. 基础冲切承载力验算:

p max=γz×93.83=126.67kPa

p j=p max-G/A=126.67-18.36/0.80=103.72kPa

因 b>b c+2×H o、b>h c+2×H o且l-h c>1-b c有:

A l=0.5×(b+h c+2×H o)×(b-h c-2×H o)/2+b×(l-b c-b+h c)/2

=0.5×(0.800+0.200+2×0.150)×(0.800-0.200-2×0.150)/2 +0.800×(1.000-0.200-0.800+0.200)/2=0.18m

a b= Min{

b c+2×H o,l}= Min{0.200+2×0.150,1.000} = 0.500m

a m=(

b c+a b)/2=(0.200+0.500)/2=0.350m

F l = p j×A l=103.72×0.18=18.67kN

0.7βhp f t a m H o/γRE=0.7×1.000×1271×0.350×0.150/0.85=54.9kN

≥F l=18.67kN 满足!

基础冲切承载力验算满足要求!

6.基础抗剪承载力验算:

计算宽度 B o=800mm

V=p j×A=p j×(l-b c)×b/2=103.72×(1.000-0.200)×0.800/2=33.19kN

0.7βh f t B o H o/γRE =0.7×1.00×1271×0.800×0.150/0.85

= 125.6kN≥V=33.19kN,满足要求。

基础抗剪承载力验算满足要求!

7. 抗弯计算:

(1)弯矩计算

p=p min+(p max-p min)×(l+ b c)/l/2

=0+(126.67-0)×(1.000+0.200)/1.000/2=76.00kPa

M=(l-b c)2×[(2b+h c)×(p max+p-2G/A)+(p max-p)×b]/48

=(1.000-0.200)2×[(2×0.800+0.200)×(126.67+31.83-2×22.95)

+(126.67-31.83)×0.800]/48 =3.71kN·m

(2)配筋计算:

M max=4.46kN·m γRE=0.75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β1/[1+f y/(E s×εcu)]

= 0.80/[1+300/(200000×0.00330)]=0.550

受压区高度x=h o-[h o2-2γo M/(α1f c b)] 0.5

=160-[1602-2×1.0×3710000/(1.00×11.94×800)]0.5=2.45mm 相对受压区高度:ξ=x/h o=2.45/160=0.015≤ξb=0.550

纵向受拉钢筋:A s=α1f c bx/f y=1.00×11.94×800×2.45/300=77mm

配筋率:ρ=A s/(b×h o)=94/(800×160)=0.07%

最小配筋率:ρmin=0.15%

A s,min=b×h×ρmin=200×800×0.15%=240mm2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扩展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实配面积6Φ10@(As = 471 mm2)

8. 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局部荷载设计值 F l =5.26×1.35=7101 N

混凝土局部受压面积A l=b c×h c=200×1000=200000mm

基础在墙下局部受压时的计算底面积按下列公式计算:

c=Min{C, b }=Min{300,200}=200mm

A b=(b c+2c)×(h c+2c)=840000mm

混凝土局部受压时的强度提高系数

βl=(A b/A l)0.5=(840000/200000)0.5 =2.05

ωβl f cc A l=1.0×2.05×0.85×11.94×200000=4161090N

≥F l=7101N,满足要求。

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满足要求!

三、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初选换填土厚度z=700mm,取θ=230,得tanθ=0.424,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

σz=b(p k-σcd)/(b+2ztanθ)=0.8×(31.83-18×0.7)/(0.8+2×0.7×0.424)=11.04kPa 下卧层顶面处自重应力:σcz=18×0.7+(18.7-10)×0.7=18.69kPa

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γm=σcz/(d+z)=18.69/(0.7+0.7)=13.35 kN/m3

f az=50+1.0×13.35×(1.4-0.5)=62.02kPa

σcz+σz=18.69+11.04=29.73kPa<f az =62.02kPa满足!

经验算,基础底面尺寸及埋深满足要求!

CFG桩法地基处理计算书20

CFG桩法地基处 理计算书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 构件编号______________ 设计_______________ 校对________________ 审核 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时间2012年12月3 口(星期一)14:42 -、设计资料 L1地基处理方法:CFG桩法 1.2基础参数: 基础类型:矩形基础基础长度L: 19 60m 基础宽度B: 31.20m 褥垫层厚度:300mm 基础覆土容巫:20.00kN/m3 1.3荷载效应组合: 标准组合轴力F k: 37500kN 标准组介弯矩K: OkN-rn 标准组合弯矩OkN m 准永久组介轴力F: 37500kN/m 1.4桩参数: 布桩形式:矩形 X向间距:1 60m, Y向间距:1 60m 桩长1: S OO BK 桩径d: 400min 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0.70 桩体 试块抗压强度:Cu=25.00MPa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 力:700.00kN

1.5地基处理设计依据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J22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 1.6 土层参数: 天然地而标高:-0.45m 水位标高:-2 00m 桩顶标高:-5.00m 土层参数表格 层号土层名称厚度 m 容重 kN/m3 压缩模量 MPa 承载力 kPa 屮 侧摩阻力 kPa 桩端阻力 kPa 1 粉质粘土 1.00 1&00 3.6 2 80.00 1 00 21 00 0.00 2 粉质粘土 3.00 1&00 4.26 90.00 1 00 2400 0.00 3 细砂 2.00 1&00 5 00 130 00 1 00 22.00 0 00 4 细砂 3.00 1&00 8.00 17000 1 00 46 00 0 00 5 细砂 4.00 18.00 15 00 210.00 1 00 64 00 1200 00 6 粉质粘土 3.00 18 00 7 00 160 00 1 00 42.00 0 00 7 细砂 3.00 18 00 20.00 240.00 1 00 66 00 2400.00 8 细砂 6.00 1&00 25.00 270.00 1 00 75.00 2600.00 9 粉质粘土50 00 1&00 30.00 32000 1 00 7800 2700.00 注:表屮承載力指大然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 m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止系数桩侧阻力指桩侧阻力特征值(kPa).桩端阻力指桩端阻力特征值(kPa) 桩在土层中的相对位置 土层计算厚度 (m) 桩侧阻力kPa 桩端阻力kPa 3 1.45 22.00 0.00 4 3 00 46 00 0.00 5 3.55 64 00 1200 00 二、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无然地面标高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计算书

………………….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计算书………………….. 二○一一年二月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计算书 1、工程名称:………………………………….. 2、建设单位:…………………………………………... 3、设计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基础平面图 (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4)、《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DB13(J)39-2003 4、复合地基设计要求: (1)、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sp,k≥180kPa。 (2)、以第④层粉土作桩端持力层。 # 6、桩截面积、桩周长的计算: 桩径350mm时,桩截面积Ap=0.0962m2,桩周长Up=1099m。 7、基础埋深自然地坪下2.0米。 8、水泥土桩设计桩长6.2米,有效桩长6.0米,以第④层粉土作桩端持力层。 9、单桩承载力极限值及特征值计算 (1)、特征值:R ak =q p · Ap+ Up ·Σq s · Li=137.5kN (2)、根据桩体强度确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桩体强度取f cu=30MPa水泥与土的体积比1:7, 则R ak=0.33×0.0962×300=95.23 综合考虑,确定R ak=90kN 10、面积置换率计算:α取0.9,f ak 取120kpa,f sp,k取180kpa

f sp ,k -α · f ak m = =(180-108)/(90/0.0962-108)=8.7%;。 R ak /Ap -α· f ak 设计时,m 取11.5%。 11、复合地基深度修正计算: )5.0()3(-+-+=d b f f m d b ak a γηγη 复合地基不进行宽度修正,只进行深度修正 其中f ak =180kpa γm =18.5KN/m 3 ηd =1.0 d=1.8m 得:f a =204.05kpa 12、根据JG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3.0.4条进行桩身强度验算: R ak = Ap·【(f sp ,k -α · f ak )/m +α · f ak 】=90.74<95kN ,其中f sp ,k 为修正后复合地基承载力204.05kpa ,则实际采用桩身强度f cu = R ak /(Ap·η)=90.74/0.33·0.0962=2.858Mpa <f cu =3.0Mpa 。 13、复合地基计算 f sp ,k = m·R ak /Ap + α·(1-m )·f ak =203.17Pa >180kPa 满足设计要求。

CFG桩复合地基处理计算书算例

---------------------------------------------------------------------- 计算项目: 7号楼CFG桩复合地基处理计算 ---------------------------------------------------------------------- [ 计算简图 ] ---------------------------------------------------------------------- [ 计算条件 ] ---------------------------------------------------------------------- [ 基本参数 ] 地基处理方法:CFG桩法 [ 基础参数 ] 基础类型:矩形基础 基础埋深: 7.600(m) 基础宽度: 38.800(m) 基础长度: 18.600(m)

基础覆土容重: 20.000(kN/m3) 基底压力平均值: 530.0(kPa) 基底压力最大值: 530.0(kPa) [ 土层参数 ] 土层层数: 9 地下水埋深: 12.000(m) 压缩层底深度(压缩层底到地面的距离): 32.800(m) 沉降经验系数: 0.200 地基承载力修正公式: 承载力修正基准深度d0: 0.500(m) 序号土类型土层厚容重饱和容重压缩模量承载力鏱鏳(m) (kN/m^3) (kN/m^3) (MPa) (kPa) 1 素填土 1.400 19.0 --- 3.000 80.0 0.000 1.000 2 粉土 2.000 20.0 --- 6.500 110.0 0.000 1.000 3 粘性土 4.500 19.0 --- 6.200 110.0 0.000 1.000 4 粉土 5.000 20.0 21.0 7.100 120.0 0.000 1.000 5 细砂 5.500 19.0 20.0 25.200 180.0 0.000 1.000 6 粉土 2.300 20.0 21.0 7.600 140.0 0.000 1.000 7 细砂 14.000 18.0 19.0 27.100 220.0 0.000 1.000 8 粉土 1.700 18.0 19.0 7.900 180.0 0.000 1.000 9 细砂 8.800 18.0 19.0 29.200 260.0 0.000 1.000 ***鏱-- 基础宽度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鏳-- 基础深度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 CFG桩参数 ] 桩布置形式:矩形 桩竖向间距: 1.300(m) 桩水平间距: 1.300(m) 桩直径: 410(mm) 桩长: 24.000(m) 承载力计算公式: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800.000(kN) 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 0.900 垫层厚度: 370(mm) 垫层超出桩外侧的距离: 300(mm)

强夯计算书

一、道路基本情况 1、车行道路面结构 24cm厚水泥混凝土 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 15cm厚级配碎石 2、人行及非机动车道面层结构 5cm厚人行道方砖 2cm厚1:3水泥砂浆卧层 15cm厚5%水泥稳定碎石

二、地基土设计参数建议值

三、地基承载力计算 车行道 a.静荷载计算: 24cm厚水泥混凝土地:0.24×25=6.0Kpa 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0.2×22=4.4 Kpa 15cm厚级配碎石:0.15×20=3.0 Kpa P恒=6.0+4.4+3.0=13.4 Kpa b.动荷载计算: 主车后轮横向分布宽度: 0.6/2+0.59tg300=0.641m<1.3/2=0.65m 故两列车相邻车轴没有荷载重叠 a=a1+2htg300+1.8=0.6+2×0.59×tg300+1.8=3.081m 主车后轮纵向分布宽度: 0.25/2+0.59 tg 300=0.466m<6.0/2=3.0m b=b1+2htg300=0.25+2×0.59tg300=0.931m 汽车荷载垂直压力: Q汽=G/(a×b)=100/(3.081×0.931)=34.863kpa 故路基垂直压力为: 恒+汽组合:1.2×13.4+1.4×34.863=64.888kpa b.动荷载计算: 主车后轮横向分布宽度: 0.6/2+0.59tg300=0.641m<1.3/2=0.65m

故两列车相邻车轴没有荷载重叠 a=a1+2htg300+1.8=0.6+2×0.59×tg300+1.8=3.081m 主车后轮纵向分布宽度: 0.25/2+0.59 tg 300=0.466m<1.2/2=0.6m b=b1+2htg300=0.25+2×0.59tg300=0.931m 汽车荷载垂直压力: Q汽=G/(a×b)=100/(3.081×0.931)=34.863kpa 故路基垂直压力为: 恒+汽组合:1.2×13.4+1.4×34.863=64.888kpa 故机动车道地基的承载力采用:F sp,k=140kpa. 四、强夯设计 根据本工程地形、地貌、地质情况和施工条件,选用强夯加固机动车道路基的方案。采用正方形插挡法布置的强夯工艺。为简便施工,人行及非机动车道路基采用与机动车道同等的方案。本段系在现有素填土面,需清除表层垃圾及树根,经整平后进行强夯。加固宽度在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3.5米。强夯顺序由两侧向路中,点夯三遍(选用夯击能1500KN.m),满夯一遍(选用夯击能1000KN.m)。相邻两遍及点夯与满夯之间间歇时间两周。 本工程强夯的影响深度为5m,强夯后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0Kpa,土基回弹模量不小于30MPa,路槽顶面的回弹弯沉值用后轴重100KN的标准车检验,弯沉值不得大于250(1/100mm)。

换填垫层法地基处理计算书

16#东头基础承载力计算书 地勘报告采用的标高与总图标高不一致,差值为0.7米,总图上标注16#楼±标高为29.80米,对应地勘报告为30.50米,设计室内外高差0.3米,即设计室外地面对应地勘报告为30.20米,16#东头在地勘剖面上对应第20-20轴的117点。117点处现状地面为29.56米。 现场挖坑的坑底标高为25.0米,从地勘剖面看已深入第3层粘土层约0.5米。分层铺填级配砂石垫层总厚度为1.20米, 1、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4.2.2条复核中间轴基础尺寸 式4.2.2-1 z cz ae p p f +≤ 承载力修正用的埋深 5.5d m =,m 1.018,d ηγ==, 01.200.25,0.25=20, 取,查表z z m b θ=> 110 1.018(5.50.5)200ae f kPa =+??-= =5.51899cz p kPa ?= 故20099101z ae cz p f p kPa ≤-=-= 根据公式4.2.2-3 ()(2tan )(2tan ) k c z bl p p p b z l z θθ-=++且b l =,()2100k c bl p p kN -= 2ztan 4.56b m θ+== 4.562ztan 4.562 1.2tan 20 3.69b m θ=-=-??= 2、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4.2.2条复核南北边轴基础尺寸 式4.2.2-1 z cz ae p p f +≤ 承载力修正用的埋深 5.2d m =,m 1.018,d ηγ==, 01.200.25,0.25=20, 取,查表z z m b θ=> 110 1.018(5.20.5)194.6ae f kPa =+??-=

地基承载力计算书

地基承载力验算书 楼上钢结构重量统计如下: 1). 柱子(22aI工字钢) 3*22*33.07=2.2t 2). 梁(22aI工字钢) (10.8*10+9.8*2)*33.07=4.2 t 3). 钢柱(方管60*120) 2.9*48*14.13+11*36*14.13+94*14.13=8.9 t 4). 连梁(方管60*60) (90*3+32*6)*14.3=6.6 t 5). 圆管(圆76) 32*4*5.76=0.7 t 5). 水槽(3mm) 94*0.64*23.55=1.4 t 5). 混凝土柱子500*600 0.5*0.6*0.7*2400*0.5=5.5 t 合计:2.2+4.2*8.9+6.6+0.7+1.4+5.5=29.5 t 二:取中间跨一米宽基础核算, 1)荷载统计 钢屋架荷载设计按300 kN计算(包括活荷载0.7kN/m): 300x5.55/(36x11.1) =4.2Kn 一二层墙体总重(包括装修0.5kN/m):20x7x0.25=35kN 一二层板荷载计算(包括活荷载2.5kN/m):板厚为150mm 板自重0.15x25=3.75kN/m2 板底装修0.50kN/m2 楼面做法,考虑到原来二层板为屋面做法,故取1.50kN/m2 每层楼面横荷载合计为4.25kN/m2 2*4.25x2.7+2.5*2.7+1.5=31.25kN 一米宽基础荷载总计为N=4.2+35+31.25=70.45kN

2)确定基础宽度 b>=N/(fa-yd)=70.45/(100-20x1.2)=0.93<1m (式中fa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00kPa,y为土和基础的容重20kN/m2 ,d为基础埋深1.2米) 根据现在结果看,满足。 3)地基净反力 p=N/b=70.45/1=70.45KP 计算基础悬臂部分最大内力 a=(1-0.24)/2=0.38m M=0.5Pa^2=0.5x70.45x0.38x0.38=5.1kN*m 基础底板配筋A=M/0.9hof=5.1x1000000/(0.9x200x210)=134.8mm2<565(12@200),满足.。 三:加固方案论述 1.先在楼房四角及中间埋设8个沉降观测点,每天观测楼房的基础沉降,如果楼房沉降大于3mm用以下方案进行加固处理。 方案一: 1.1加大基础底面积法适用于当既有建筑的地基承载力或基础底面积尺寸不满足设计要求时的加固。可采用混凝土套或钢筋混凝土套加大基础底面积。加大基础底面积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基础承受偏心受压时,可采用不对称加宽;当承受中心受压时,可采用对称加宽。 2 在灌注混凝土前应将原基础凿毛和刷洗干净后,铺一层高强度等级水泥浆或涂混凝土界面剂,以增加新老混凝土基础的粘结力。 3 对加宽部分,地基上应铺设厚度和材料均与原基础垫层相同的夯实垫层。 4 当采用混凝土套加固时,基础每边加宽的宽度其外形尺寸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中有关刚性基础台阶宽高比允许值的规定。沿基础高度隔一定距离应设置锚固钢筋。 5 当采用钢筋混凝土套加固时,加宽部分的主筋应与原基础内主筋相焊接。 6 对条形基础加宽时,应按长度1.5-2.0m划分成单独区段,分批、分段、间隔

路基软基换填计算书

工程名称:道路等级: 路面结构: 沥青路面设计年限: 15设计车速: 40车辆荷载: 公路I 级交通等级: 中等交通车道数:4 1.路面结构:总厚度 h =63 cm 面层 4 cm 7 cm AC-20中粒式基层 20 cm 底基层32 cm 2.土层参数 松散Y =4m f aj =80kPa Z= 3.37m f ak =55kPa 换填材料 换填厚度 H= 1.5m R=0m 路基软基换填计算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3、《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 D31-02-2013) 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5%水泥稳定碎石设计路面至软基距离 XX 市XX 工程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一 、 设 计 参 数 图2 换填断面,见图2 图1 4%水泥稳定石屑块(片)石路基土质: 路基承载力特征值 路床底距软弱层距离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二 、 设 计 依 据 三、路面、路基、路基处理材料: 素填土路面、路基及土层断面,见图1 3.换填结构参数 C35混凝土换填顶面距路床距离5、《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二 级公路

S= 1.87m 本工程为:车辆荷载: 公路I 级图4 1.327m 2.036m b 1=0.6+2h ×tan α=1、荷载标准及作用范围 二级公路交通等级:中等交通图3 换填顶面回填材料 无四、 设 计 计 算 换填底面距软基距离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公路I 级和公路Ⅱ级的汽车荷载采用相同的车辆荷载标准值,车辆荷载的立面、平面布置及标准值应采用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车辆荷载的固定值。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表7.0.4,计算车辆对路面作用采用550kN 车辆,两个后轴轴距1.4m ,一个轴荷载140kN ,车辆布置立面见图3(a ),平面尺寸见图3(b ),横向布置见图3(c )。以横向布置2辆车同时作用。 作用在软基顶面的车辆荷载,路面结构层以30°的压力扩散角向下传递至路床,再以路基土的压力扩散角传递 至软基顶面。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表4.3.1-2,轮着地宽度0.6m ,着地长度0.2m ,故车辆荷载分布宽度为: b 2=b 1+2Z ×tan β= 一组车轮的作用力分布如图4所示 横向一组后轮着地宽度b=0.6m ,见图4(a )。 (a )轮着地宽度方向 (b )轮着地长度 方向

CFG桩法地基处理计算书

CFG桩法地基处理计算书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构件编号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 设计_____________校对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 计算时间2011年9月5日(星期一)15:50 一、设计资料 1.1地基处理方法: CFG桩法 1.2基础参数: 基础类型: 矩形基础 基础长度L: 32.00m 基础宽度B: 32.00m 褥垫层厚度: 600mm 基础覆土容重: 20.00kN/m3 1.3荷载效应组合: 标准组合轴力F k: 247385kN 标准组合弯矩M x: 0kN·m 标准组合弯矩M y: 0kN·m 准永久组合轴力F: 247285kN/m 1.4桩参数: 布桩形式: 矩形 X向间距: 1.70m, Y向间距: 1.70m 桩长l: 22.00m, 桩径d: 500mm 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 0.80 桩体试块抗压强度:f cu=15.00MPa X Y 3 2 32000 1 7 1 7 1 7 1 7 1 7 1 7 1 7 1 7 1 7 1 7 1 7 1 7 1 7 1 7 1 7 1 7 1 7 1 7 1700 1700 1700 1700 1700 1700 1700 1700 1700 1700 1700 1700 1700 1700 1700 1700 1700 1700

1.5地基处理设计依据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 79-2002 J22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1.6土层参数: 天然地面标高: 0.00m 水位标高: -8.00m 桩顶标高: -1.80m 粉质粘土 7.80 粉质粘土 5.80粘质粉土 5.80 粉质粘土4.40粉质粘土1.20粘土 2.50粉质粘土 1.90 淤泥质土 11.10 淤泥质土 3.10填土2.20 天然地面标高 土层参数表格 层号 土层名称 厚度 m 容重 kN/m 3 压缩模量 MPa 承载力 kPa d 侧摩阻力kPa 桩端阻力kPa 1 填土 2.20 18.00 3.00 70.00 1.00 0.00 0.00 2 淤泥质土 3.10 18.00 3.00 70.00 1.00 9.00 0.00 3 淤泥质土 11.10 18.00 2.50 50.00 1.00 8.00 0.00 4 粉质粘土 1.90 18.00 5.00 120.00 1.00 22.00 0.00 5 粘土 2.50 18.00 6.50 160.00 1.00 33.00 450.00 6 粉质粘土 1.20 18.00 4.00 110.00 1.00 18.00 0.00 7 粉质粘土 4.40 18.00 7.00 180.00 1.00 36.00 500.00 8 粘质粉土 5.80 18.00 6.50 150.00 1.00 20.00 0.00 9 粉质粘土 5.80 18.00 5.50 130.00 1.00 20.00 0.00 10 粉质粘土 7.80 18.00 20.00 200.00 1.00 20.00 0.00 注:表中承载力指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d 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桩侧阻力指桩侧阻力特征值(kPa)、桩端阻力指桩端阻力特征值(kPa) 桩在土层中的相对位置 土层 计算厚度(m) 桩侧阻力 kPa 桩端阻力 kPa 1 0.40 0.00 0.00 2 3.10 9.00 0.00 3 11.10 8.00 0.00 4 1.90 22.00 0.00 5 2.50 33.00 450.00 6 1.20 18.00 0.00

软基处理施工方案(完整)

中山市古神公路二期工程北段I标 软基处理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中山市古神公路二期工程北段I标,北起海洲收费站与佛山毗邻,南接古神公路一期,全长6.72公里。 古神公路二期工程北段I标属城市升级拓宽道路工程,利用现有侧分带、辅道、人行道进行拓宽扩建。由于,该段位于珠江冲击平原区,拓宽部份路基沉降稳定性较差,地层为软弱土,海陆交互相沉积的淤泥质土,饱和流塑状,设计对拓宽部份进行软基处理,即清除松散土换碎石及Ф500搅拌桩地基加固 二、编制依据 1.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2.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064-98); 3.交通部颁布的《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4.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5.中山市交通建设项目有限公司与本公司签订的工程施工合同书; 6.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二0一一年四月提供的中山市古神公路二期工程北段 -1施工标段施工图设计 三、工程地质 该段不良地质主要为软土震陷和砂土液化。 1.软弱土,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的淤泥质土,饱和,流塑状。 2.砂土液化,液化指数为1.75~14.36,中等液化地基。 3.不良地质情况详见软土分布特征表 四、软基处理原则

1.软基处理设计原则:软基处理是从稳定、沉降及满足构造物的承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计算分析,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2.软基处理原则 (1)为尽可能减小新老路基拼接加宽段因新老路基地基强度与填料强度、压实度不同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及纵向裂缝,在新老路基拼接处采用挖台阶、铺设双向塑料土工格栅加筋处理的方法,来消除或减小与原道路路基拼接处的差异沉降,加强拼接路基的整体性。 (2)当软土厚度小于3.0m时,其下部为非软土或软弱土时采用换填方法。 (3)水泥搅拌桩用于软土深度小于13.0m软土路段的处理,桩径Ф500,等边三角形排列。掺灰量据含水量大小决定,一般为50~60kg/m,推荐采用有较多使用经验的32.5级水泥。桩距1.0~ 1.4m,桩长以穿透软土或软弱土层为目的,为增强其性能,掺水泥总量以3%石膏作为添加剂。 五、软基处理工程量

搅拌站基础计算书

拌合站基础计算书 第2混凝土拌合站,配备HZS120拌和机两套,每套搅拌楼设有6个储料罐,单个罐在装满材料时均按照150吨计算。对应新建线路里程桩号DK224+700。经过现场开挖检查,在地表往下0.5~3米均为粉质砂土。 一.计算公式 1 .地基承载力 P/A=σ≤σ0 P—储蓄罐重量KN A—基础作用于地基上有效面积mm2 σ—地基受到的压应力MPa σ0—地基容许承载力MPa 通过查资料得出该处地基容许承载力σ0=0.55 Mpa 2.风荷载强度 W=K1K2K3W0= K1K2K31/1.6v2 W —风荷载强度Pa,W=V2/1600 v—风速m/s,取28.4m/s(按10级风考虑) 3.基础抗倾覆计算 K c=M1/ M2=P1×1/2×基础宽/ P2×受风面×力矩≥2即满足要求 M1—抵抗弯距KN?M M2—抵抗弯距KN?M P1—储蓄罐自重KN P’—基础自重KN P2—风荷载KN 二、储料罐地基承载力验算 1.储料罐地基开挖及浇筑

根据厂家提供的拌和站安装施工图,现场平面尺寸如下: 地基开挖尺寸为半径为7.75m圆的1/4的范围,宽6.25m,基础浇注厚度为0.6m。基底处理方式为:压路机碾压两遍,填筑30cm山皮石并碾压两遍。查《路桥计算手册》,密实粗砂地基容许承载力为0.55Mpa。 2.计算方案 开挖深度为1.5米,根据规范,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计算时按整体受力考虑,每个水泥罐集中力P=1500KN,水泥罐整体基础受力面积为78m2,基础浇注C25混凝土,自重P’=1170KN,承载力计算示意见下图: 粉质砂土

本储料罐受沿海大风影响,根据历年气象资料,考虑最大风力为28.4m/s(10级风),风的动压力P2=V2/1600=504.1N/m,储蓄罐顶至地表面距离为22米,罐身长21m,6个罐基本并排竖立,受风面积593m2,在最不利风力下计算基础的抗倾覆性。计算示意图如下 储料罐P2 抗倾覆点 基础 罐与基础自重P1+P’ 3.储料罐基础验算过程 3.1 地基承载力 根据上面公式,已知P+P’=10170KN,计算面积A=78×106mm2, P/A= 10170KN/78×106mm2=0.13MPa ≤σ0=0.55 MPa 地基承载力满足承载要求。 3.2 基础抗倾覆 根据上面力学公式: K c=M1/ M2=(P1+P’)×基础宽×0.5/ P2×受风面×11.6 =(9000+1170)×6.25×0.5/(504.1×593×11.6/1000) =9.1≥2 满足抗倾覆要求 三结论 经计算,水泥罐基础承载力和抗倾覆均满足要求。

地基基础计算书

地基基础设计报告书 项目编号: 2018-B-052计算人: 专业负责人: 校核人:

目录 一. 设计依据 (3) 二. 计算软件信息 (3) 三. 计算参数 (3) 1. 总信息 (3) 2. 地基承载力 (3) 3. 沉降 (3) 4. 有限元计算参数 (4) 四. 模型概况 (4) 1. 构件数目 (4) 2. 工况荷载信息 (4) 五. 工况和组合 (4) 1. 荷载参数 (4) 2. 工况信息 (4) 3. 构件内力基本组合信息 (4) 六. 材料 (5) 七. 地基承载力验算 (6) 1. 独立基础 (6) 八. 基础配筋 (7) 1. 独基配筋结果 (7) 九. 冲剪局压验算结果 (8) 1. 独基冲切剪切 (8) 十. 结果简图 (9) 1. 模型基本简图 (9) 2. 承载力计算结果 (10) 3. 弯矩计算结果 (10) 4. 配筋计算结果 (10) 5. 沉降图 (10)

一. 设计依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8.《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2011) 9.《高压喷射扩大头锚杆技术规程》(JGJT282-2012) 二. 计算软件信息 本工程计算软件为PKPM JCCAD V4版 三. 计算参数 1. 总信息 结构所在地区国家 覆土平均容重(kN/m3)20.0 混凝土容重25.0 结构重要性系数 1.0 拉梁承担弯矩比例0.2 多墙冲板墙肢长厚比8.0 《建筑抗震规范》6.2.3柱底弯矩 放大系数 1.0 不放大 活荷载按楼层折减系数 1.0 自动按楼层折减活荷载否 分配无柱节点荷载是2. 地基承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07-2011[综合法]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70.0 地基承载力宽度修正系数ηb0.0 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系数ηd 1.2 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γm20.0 基底以下土的重度(或浮重度) γ20.0 确定地基承载力所用的基础埋置深度d 1.2 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1.0) 1.3 3. 沉降 独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分层总和法 桩基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明德林应 力公式方法 地基梁完全柔性假定 筏板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分层总和法 单元沉降计算方法完全柔性算法 是否考虑相邻荷载的影响是,用户指定范围 影响范围长度10.0 是否考虑相邻基桩的影响是,用户指定范围 影响范围(桩长的倍数)0.6 沉降计算调整系数 1.0 土的(平均)泊松比0.35 是否自动计算桩端阻力比是 桩端阻力比自动计算 是否考虑回弹否

搅拌桩软基处理计算书

t 5 设计计算 5.1 单桩承载力的计算 5.1.1 确定桩长 根据已知地质条件资料,⑤层粉质粘土呈上软下硬趋势,系④层粉质粘土与⑥层粉质粘土之间过渡层,厚薄不均。可作为拟建建筑物的水泥土搅拌桩的持力层,故选用有效桩长为7.5米,施工时超搅500mm ,选择桩直径为500mm 。地下稳定水位埋深0.88m 。 5.1.2 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d K R 13.25 1.577.50.50.196170172.68d K s p p p R q U l A q kN α=+=??+??= 式中 s q — 桩周土的平均摩擦力,取加权平均值13.25kPa ; p U — 桩周长度,直径为500mm 的桩的周长为1.57m ; l — 搅拌桩的有效长度,取7.5m ; p q — 桩端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标准值,已知资料为170kPa ; α— 桩端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折减系数,可取0.4~0.6,此 取0.5; p A — 桩的截面积,直径500mm 的桩的截面积为0.196㎡。 5.1.3 确定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cu k f ,172.680.350.1962517.183d K cu k p R f A kPa η= ?= ?=

t 式中 ,c u k f — 与水泥土搅拌桩身加固土配比相同的室内加固土 试 块(边长为70.7mm 的立方体,也可采用边长为50mm 可立方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值; η— 强度折减系数,可取0.35~0.50,此处取0.35。 根据室内配合比试验资料及计算结果,可确定水泥采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量按被加固湿土质量的15%左右,水灰比为0.5左右。 5.2 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计算 深层搅拌水泥土桩的承载力性状与刚性桩相似,设计时可仅在上部结构基础范围内布桩。但是,由于搅拌桩桩身强度较刚性桩为低,在垂直荷载作用下有一定的压缩变形,在桩身压缩变形的同时,其周围的软 土也能分担一部分荷载。因此,在桩的间距较大时,水泥土搅拌桩可与周围的软土组成柔性桩复合地基。 5.2.1 计算置换率m 上部结构对地基要求达到的承载力 ,sp k f 为170kPa ,单桩设计的承载 力d K R 为172.68kN,按下式求所需置换率: ,,,1700.3114.54172.680.3114.540.1960.16 sp k s k d K s k p f f m R f A ββ-= --?=-?= 式中 ,s p k f — 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取170kPa ; m — 面积置换率; ,s k f — 桩间天然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取加权平均值

高填方路基与地基处理计算书-不打印 - 副本

重庆市北部新区翠云片区甘悦大道市政工程高填方及地基处理工程 复合地基计算书 计算: 校核: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08月 工程设计甲级资质证书编号:A142001757

1、项目概况 1.1高填方路基概况 甘悦大道一期工程K1+740~K4+120段根据原地形,分布大量高填方区段,其中填方高度最高达50m,目前因场平先一步实施,大部分路基在场平实施时要求按路基填筑要求实施,但终点处甘悦大道与春华大道节点立交范围设置有下穿通道、挡墙等结构,地基要求较高,但多为高填方区域。目前,部分段已回填至道路设计标高(下穿通道设计标高)以下2-5m高程处。由于通道结构对地基沉降控制要求较高,而其地基范围内为新近素填土,需进行地基处理。 甘悦大道与春华大道立交处轨道九号线隧道于高填方区穿过,根据《重庆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2区管理办法(试行)》文件规定以及渝轨建办和轨道建团相关规定,本工程建设应为轨道九号线未来建设提供良好基础条件,轨道9号线隧道地基应满足上述要求,需进行地基处理。 本册为第五册《高填方及地基处理工程》。 1.2高边坡概况 根据渝建发【2010】166号文件,高边坡支护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范围为:岩质边坡高度≥30m;岩土混合边坡高度≥25m且土层厚度≥4m;土质边坡高度≥15m;填方边坡高度≥12m的边坡。 本项目挖方边坡最高40m,填方边坡最高36m,挖方边坡有2段高度≥30m为超限切方边坡。填方路基有13段边坡高度≥12m为超限填方边坡。 1.3气象与水文 气象:场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冬暖春早,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夜雨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偏少。多年平均气温18.2℃,极端最高气温42.9℃(2006.8.15),最低气温-2.5℃,多年平均雾日67.8天,最大年雾日达148天,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81%,绝对湿度17.1~18.2毫巴,多年平均降雨量1113.45毫米,年最大降雨量1544.8毫米,年最小降雨量740.1毫米,降水多集中在每年的5-9月,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主导风向以北风为主,平均风速1.1m/s,最大风速28.4m/s。 水文:沿线地表水体主要表现为农田、鱼塘、小溪沟。如里程K0+720~K0+960段发育一小溪沟,与拟建道路斜角,常年有水,雨季较大;里程K1+997段发育一小溪沟,与拟建道路近似垂直相交,常年有水,雨季较大;道路终点附近有一鱼塘。本次勘察段无大的河流通过。 1.3地质概况 1.3.1地形地貌

(仅供参考)软基标准计算书

理正软土地基路堤设计软件 计算项目: 本次取如意路一般路段最不利断面进行计算:道路桩号K3+600 填土7.68米,淤泥厚度29.37米,采用附近地勘点DL85数据,部分最下面土层数据参照附近地勘点DQ15数据。 ============================================================================ 原始条件: 计算目标: 计算沉降、承载力和稳定 路堤设计高度: 7.680(m) 路堤设计顶宽: 52.000(m) 路堤边坡坡度: 1:1.500 工后沉降基准期结束时间: 180(月) 荷载施加级数: 3 序号 起始时间 (月) 终止时间(月) 填土高度(m) 是否作稳定计算 1 0.000 1.000 0.000 是 2 1.000 4.000 6.870 是 3 4.000 5.000 0.810 是 路堤土层数: 2 超载个数: 4 层号 层厚度(m) 重度(kN/m3) 内聚力(kPa) 内摩擦角(度) 1 6.870 18.000 11.000 16.700 2 0.810 22.000 17.000 30.000 超载号 定位距离(m) 分布宽度(m) 超载值(kPa) 沉降计算是否考虑 稳定计算是否考虑 1 1.000 9.500 4.000 是 是 2 12.500 11.500 17.628 是 是 3 28.000 11.500 17.628 是 是 4 41.500 9.500 4.000 是 是 地基土层数: 6 地下水埋深: 0.500(m) 层号 土层厚度 重度 饱和重度 地基承载力 快剪C 快剪?固结快剪 竖向固结系 水平固结系 排水层

桩基钢筋笼吊装计算书(DOC)

基钢筋笼吊装计算书 1编制依据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路桥施工计算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2施工部署 2.1为确保吊装工作顺利进行,应在安全、质量、进度等各方面都能达到理想状态,为此作如下部署: 2.1.1.编制吊装方案,并报相关单位审定批准。 2.1.2.对审定后的吊装方案,在方案实施的施工准备和吊装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 2.1. 3.吊装前必须完成施工区域的场地清障工作。 2.1.4.吊装前准备好各类吊索具,并确认符合方案规定的要求。 2.2人员配备 本单项工程现场施工总负责人全面负责协调、监督和指导各部门班组落实吊装方案的各项技术要求。相关部门班组配备必要的安全管理、作业人员等,总计管理人员4名,熟练工人10名。 人员配备情况一览表

3机械设备准备 机械设备准备情况一览表 4、施工准备 4.1.存放材料的场地应该平整,压实,排水通畅,临时道路应平整,并满足载重约40吨的货车或者吊车通行,保证不陷车。 4.2.卸货后,马上报验,待材料验收合格后进入下一步工序 4.3.吊装前,复测基础标高,轴线复测,并做出记录,对于轴线偏差过大的,要进行处理,具体处理方法:用钢管套住地脚螺栓,向正确的方向扳,但不能用力过大。 4.4.做好吊机的进场检验工作,确保起重机械各项性能良好。 4.5清除吊机转臂空间范围内障碍物,并用警示彩带设定警戒区域,非吊装施工人员严禁靠近。 4.6吊装前将起重机械试运转一次,观察各部分及操作系统有无异常,并检查所有起重机具钢丝绳、卡环、吊钩等是否安全,符合要求后才使用。 5、机具选择 5.1、作业吊车 5.1.1、考虑工程量,而且安装地点较为分散,故拟选用汽车吊吊装施工。 5.1.2、作业吊车的选择 (1)起重高度计算 H≥H1+H2+H3 式中 H——起重机的起重高度(m),停机面至吊钩的距离; H1——钢筋笼长度,取单节最长长度10.2m; H2——安装间隙,视具体情况而定,取0.3m; H3——索具高度(m),绑扎点至吊钩的距离,取0.9m;

预压地基计算书

建筑分院 Xxx项目堆载预压法计算书 (试讲) 编 制 人 zhn 免责声明:本次试讲的内容为本人工作快 5年的个人经验总结,不代表是对规范完全正确的理解,本文所述项目存属虚构,请各位自行甄别。由于经验有限,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堆载预压法计算书 一、适用范围 预压法适用于处理淤泥质土、淤泥和冲填土地基,在地基上堆放重物(水、土、砂、石等)进行预压。当堆载超过计划建造的建筑物荷载时,称为超载预压。为了防止堆载时压坏地基,需分级加载,即:在前一级荷载作用下地基基本固结后,再施加下一级荷载,直至达到设计荷载为止。预压所需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地基土层的渗透特性、厚度和预压荷载的大小等因素。这些因素可以根据地基固结理论进行计算预计。施工时应监测地面沉降和土中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情况,对预压加以控制。 二、设计范围及加固区位置 本工程建筑长边尺寸为18mx8m,考虑基础断面尺寸及压力扩散角,故此设计加固区面积取20m×10m=200m2。 三、参数信息 本工程为砌体结构,一层,无地下室,总高度为(室外地坪至板上皮的高度)3.900m,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基础设计等级乙级,重点设防类别(乙类),基础形式:墙下条形基础,本工程±0.000绝对高程为3.400,基础底绝对高程为2 .000m,基础截面:bxh=1000mmX400mm,计算得基础下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100kpa方可满足设计要求。 四、地勘参数信息 ──────────────────────────────────-—— 土层描述土层基底标高hi(m) 重度i(kN/m3) 压缩模量承载力特征值 Ei(MPa) (Kpa) ──────────────────────────────────-—— 淤泥质土 -0.2 18.8 13.3 70 ──────────────────────────────────-—— 粉质粘土 -6.0 18.3 5.85 180──────────────────────────────────── 五、选择塑料排水带或砂井,确定其断面尺寸间距、排列方式和深度 1.排水竖井的间距 本工程需要设置的竖向排水体长度超过20m及处理持力层主要深度为1.8m,所以采用普通砂井排水,砂井的材料选用粗砂(其黏粒含量不应大于3%),然后通过预压荷载使软土地基内潜表层水渗入砂井两侧的排水沟,达到了加固软土地基的作用,从而增大了地基整体承载力。本工程砂井采用正方形布置方式,砂井直径:500mm,砂井的间距为按井径比n=6,

CFG桩复合地基处理工程计算书

计算书: 1、面积置换率计算 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sk p a spk f m A R m f )1(-+=βλ,p p p n i pi si A q l q up Ra α+=∑=1 式中:spk f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值为180kPa; λ——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取0、80; p a ——桩端端阻力发挥系数,取1、0; m ——面积置换率; a R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kN); p A ——桩截面积,Ap=0、09616m 2(桩径d=0、35m); β——桩间土强度得发挥系数,按规范取0、90; sk f ——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取值60kPa(桩间土按素填土取值); p u ——桩得周长; si q ——桩侧土侧阻力特征值; i l ——第i 层土得厚度; p q ——桩端端阻力特征值,(以可塑粘土、硬塑粘土、强风化泥质砂岩作为桩端持力层)。 单桩承载力R a 计算与取值表

取Ra =200kN 进行计算。 sk p a spk f m A R m f )1(-+=βλ 180≤0、8×m ×200/0、09616+0、9×(1-m)×60 12、12≤154、81m m ≥0、0783 m=0、0783,则单根桩承担得处理面积Ae=Ap/m=0、09616/0、0783≈1、228m 2。2、桩位布置 =m d 2/e d 2 式中:m ——实际置换率; n ——同一承台内桩数量; A P ——桩截面积,0、09616m 2(桩径d=0、35m); A ——承台面积; d ——桩身平均直径(m); d e ——一根桩分担得处理地基面积得等效直径(m);正方形布桩d e =1、13s,矩形布桩d e =1、1321s s ,s 、s 1、s 2分别为桩间距、纵向桩间距与横向桩间距。CFG 桩复合地基设计桩布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