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基沉降观测仪及位移观测边桩埋设技术交底

路基沉降观测仪及位移观测边桩埋设技术交底

路基沉降观测仪及位移观测边桩埋设技术交底
路基沉降观测仪及位移观测边桩埋设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书

第 1 页共 2 页

工程名称地面沉降及稳定观测编号0315001

沉降观测仪及位移观测边桩

交底项目

交底日期2014年3月15日

制作及埋设

1、制作

(1)地面沉降观测仪制作

①材料准备:Φ22螺纹钢筋(沉降观测杆,每节长度25cm或不超过两层路基两层压实厚度)、60cm×60cm×1cm钢板(沉降盘底座)、10cm×5cm×1cm三角钢板、φ50钢管(护套)、护盖。

②安装:把Φ22螺纹钢筋一端用套丝机加工,另一端垂直焊接在60cm×60cm ×1cm钢板中央,并用10cm×5cm×1cm三角钢板加固,具体见附图。

(2)位移观测边桩制作:C25钢筋混凝土预制成15cm×15cm×150cm,顶部外露带有十字刻痕的Φ22钢筋头,具体见附图。

2、埋设

(1)整平并压实地基,铺一层填料并压实后,在预埋位置挖出填料至原地面,将有第一节沉降观测杆、护套、护盖的底板放入,使其紧贴原地面层,回填夯实,当填料将与观测杆平齐时,打开护盖,用水准仪结合卷尺测定杆头标高,盖好护盖。填筑上一层填料。当填料压实符合要求后,在设置沉降仪的位置再次挖去填料,至露出护盖,打开护盖,同样方法测定杆头标高,其标高与上次杆头标高之差,即为两次观测期间的沉降量。然后连接下一节沉降杆、护管,测定杠头标高,盖好护盖,回填夯实,接着填料,依次类推,重复以上工作,直至施工结束。应特别注意护盖高度始终低于压实的填筑面25cm,保证沉降杆不被破坏。

沉降观测仪在每一个路基断面设置3处,分别位于路中和土路肩内,具体图形及具体里程位置见附页。

(2)路堤位移观测边桩埋设在与沉降观测桩同一断面上,分两期埋设,第一期在路基填筑期间,埋设2个在路堤两侧坡脚外1m,有施工便道的,埋设在施工便道距临时排水沟50cm处;第二期在路基填筑全部完成后,埋设两个在路基两侧距路肩50cm处。埋设深度不小于1.4m,桩顶外露高出地面不大于10cm,埋设完毕后将四周回填压实,桩四周上部50cm用砼浇注固定。填土高度H≥5m断面设置3个,H<5m断面设置2个(坡脚外10m不设)。

3、外业数据收集

路基检测过程中基准点应设置在稳定、不易变形的位置。路基地面沉降速率控制在10mm/d,横向位移控制在5mm/d,否则应停止施工,查明原因,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相应处理措施,等速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方可继续施工。

(1)地面沉降观测通常采用重复水准测量方法。仪器用S1或S3型水准仪,按照二级中等精度水准,观测精度小于1mm。

(2)位移观测本标段采用全站仪测坐标(测距精度±5mm,测角精度2〃),求算距离比较方法。

观测频率:分两种情况,一是在填筑施工期间,每层观测一次,若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则每3天至少观测一次,若路基填筑停滞时间较短时,一个星期观测一次,停滞期较长时,半个月观测一次。在雨季、冬季等不利季节应加大检测频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是在路堤填筑完成后,预压期间定期观测应视地基稳定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每3天观测一次,第二、三个月7天观测一次,第四个月起每15天观测一次,直至变化稳定后结束。

为保证真实及有效控制路基沉降及位移变化,技术员及测量人员要严格按照交底对其外业数据的收集,并填写表格(附后)形成资料。

交底部门:三标项目部技术负责人:交底负责人:

德商高速公路夏津至聊城段

路堤位移观测记录表

承包人: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标段:DSLQ-3

- 3 -

- 4 -

沉降观测表格

说明: 1、鉴于业主和设计院没有正式发文对沉降观测资料及表格进行规范,但监理多次要求我们整个标段各分部资料表格要统一,经同监理协商。特规定以下表格。 2、可能下一步业主或设计院还要正式下发通知,还有可能改动,但没有办法兄弟们,先照着这个各分部统一再说吧。 3、目前各分部桥梁沉降观测主要用附表1、附表2,附表10和附表11。 其中附表2可采用电子水准仪导出的电子记录,我正在跟厂家联系请他们帮尽快把电子记录输出成表格形式。 4、附表10和附表11是主要填的表格,各分部要认真及时填写。这两个表格要按墩号填写和保存。 工程名称填桥名测量单位填SZ-2标n分部测量编号写墩号-n 不要每次测多个墩台就把多个墩台写在一个表里 5、表格每月汇总一次打印出来找监理签字。 6、请各分部尽快完善沉降观测资料。 7、详见后面附表

观测数据处理文件格式要求 1 电子水准仪原始观测数据:以电子水准仪直接导出,不需要人工干预。 2控制点文件: 点号1,高程1 点号2,高程2 点号3,高程3 …… 3观测手簿文件:按附表2 4高差文件:见表1高差文件格式示例。 5平差文件 控制点1,高程1 控制点2,高程2 …… 点号1,点号2,高差12,距离12 点号2,点号3,高差23,距离23 点号3,点号4,高差34,距离34 ……

表1 高差文件格式示例

6高差闭合差统计文件 --------------------------------------------------------------------- 高差闭合差计算结果 --------------------------------------------------------------------- 附和路线号: 1 线路点号: CPII073 S019 S017 S015 S013 S011 S009 S007 S005 S003 S001 BM28 高差闭合差: -0.61(MM) 闭合环长度: 0.6250(KM) 平原限差: 3.1623(MM) --------------------------------------------------------------------- 闭合环号: 1 线路点号: CPII073 S019 S020 高差闭合差: 0.37(MM) 闭合环长度: 0.2240(KM) 平原限差: 1.8931(MM) --------------------------------------------------------------------- 闭合环号: 2 线路点号: BM28 S001 S002 高差闭合差: -0.04(MM) 闭合环长度: 0.3970(KM) 平原限差: 2.5203(MM) --------------------------------------------------------------------- ……

沉降观测标埋设交底

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中铁十局石济客专济南枢纽I标 沉降观测标埋设交底 一、路基沉降观测 1.1路基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1)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应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测点的设置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应针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2)路基面和地基沉降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便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 (3)路基面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 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观测断面。 (4)一般路基填筑至路基基床表层顶面后,在路基面设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时间不少于6个月。 (5)监测断面的布设应先定好路基两端过渡段的监测断面,再根据相应原则布设非过渡段路基的监测断面。 (6)测点及元器件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标设准确、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及人为因素的破坏。 1.2 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及元件布设 1、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元件的布设应根据

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压缩层厚度、路堤高度、地基处理方法、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 2、B1型监测断面: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施工完基床底层后,预压土填筑前,距左右线中心3.1m处于基床底层顶面埋设2个沉降监测桩,其余1个于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的基床表层顶面上,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沉降板每断面设置1个,布置于双路线路基中心,位移观测桩分别位于两侧坡脚各2米、10米处,并与沉降观测桩、沉降板位于同一断面。 3、B2型观测断面:除包括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和位移观测桩,还应当布设剖面沉降管位于基底。 1.3观测板设置及元件布设 1、观测板由钢筋混凝土底板(50cm×50cm,厚3cm)、金属测杆(φ20mm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直径φ50mmPVC管)组成。 2、沉降板埋设位置应按试验设计测量确定,采用10cm中粗 砂回填找平,埋设时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再套上保护套管,保 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 相应填料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随着路基填筑 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1m为宜, 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金属测杆用内接头连接,保护套管用PVC管外接头连接。 3、沉降板埋设后,制作相应的标示旗或保护架插在上方,凡沉降板附近一米范围内土方应采用人工摊平及小型机具碾压,不得采用

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专项方案

京台高速公路南平段A10合同段 高填方路基沉降及位移观测专项方案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高填方路基沉降及位移观测 专项方案 施工单位:中交第二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交二公局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项目部 2012年11月18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相关技术要求 (2) 三、时间安排 (2) 四、施工观测内容 (2) 五、施工观测人员及设备 (3) 六、施工观测方法 (3) (一)、位移桩埋设及观测 (3) (二)、沉降管设置及观测 (4) (三)、基桩的设置 (5) (四)、观测的管理 (6)

一、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路基填方48.054万 m3,基底采用清淤换填透水性材料21450 m3,路基填方主要集中在K59+925~K60+135段,最大填土高度28.543 m,属高填方路基;路基填料主要采用隧道洞渣进行填筑,基底为粘质性淤泥,采用换填透水性材料(隧道洞渣)进行回填处理。 防护工程主要有:M7.5浆砌片石拱形骨回护坡1020.1 m3,浆砌片石挡土墙5316.2m3,三维土工网垫边坡防护7135.7㎡,TBS护坡12344㎡。 二、相关技术要求 1、京台线建瓯至闽侯高速公路南平段路基土建工程A10合同段招标文件、设计图纸、补遗书、答疑书等有关内容。 2、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路基部分施工图;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_F80-2004); 4、《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相关规定与《工程测量规范》; 三、时间安排 计划于该段软基处理结束后,路基开始填筑时预埋沉降检测管及位移桩,并在路基施工全过程进行观测,直至工程竣工。 四、施工观测内容 1、稳定性观测,在路堤趾部(距路堤坡脚4m处)埋设位移桩,观测其位移情况;

路基沉降观测指导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指导方案 (一)一般规定 1、观测的目的是通过沉降观测,利用沉降观测资料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碴轨道结构的安全。 2、路基上无碴轨道铺设前,应对路基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变形满足无碴轨道铺设要求。 3、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4、观测期内,路基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5、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要进行必要的检查。 (二)观测的内容 1、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 2、路堑沉降观测部位为基床表层的底面处。 3、路堤沉降是由路堤本体和地基组成,为了观测到路堤

的沉降与时间的关系,及沉降主要产生的部位,一般路堤观测的内容应为:基床底层顶面的路基总沉降和地基面处地基部分总沉降。 4、对于地基条件复杂和填土高度大的路堤,还包括如下内容:路堤中部的沉降观测;地基处理范围的下限处地基深部的沉降观测。 (三)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布置 1、观测断面布置 (1)沉降观测断面的间距一般不应大于50 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以设计文件为准),应 不大于25m布设一个断面。 (2)对地形横向坡度大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路基工点应布设不少于1个横向观测断面。 (3)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应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 2、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可在线路两侧地基、路肩和线路中心设置观测桩或在线路中心设置沉降板。 (2)对于路堤观测断面,在线路中心线布设一组沉降板,路肩两侧布设变形观测桩。 (3)有预压土路堑地段,每个路堑断面在线路中心设沉降板一组,两侧路肩各设观测桩1个。无预压土路堑

沉降观测点技术交底

京沪高速铁路桥涵工程 桥墩沉降变形观测技术交底 一、简介 京沪高速铁路无碴轨道对桥涵工程的施工后沉降提出了严格要求,桥梁变形观测应以墩台基础的沉降和预应力砼梁的徐变变形为主,涵洞除应进行自身的沉降观测外,尚应进行洞顶填土的沉降观测。施工期间必须进行系统的沉降变形动态观测。通过观测分析确定无碴轨道开始铺设时间,因此需要在桥墩埋设沉降变形观测点。桥涵基础沉降变形的观测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 二、布置范围 十字河、大官庄特大桥隔墩(逢单)设置承台、墩身沉降观测标。涵洞边墙两侧设置沉降观测点,测点数量为6个。 三、布置位置及要求 桥墩及桩基承台观测标分为观测标-1、观测标-2,承台观测标-1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2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桥墩观测标埋设,当墩全高大于14m时(指承台顶至墩台垫石顶),需要埋设两个观测标,当墩全高小于等于14m时,埋设一个桥桥墩观测标。具体埋设位置见图示。桥墩标一般设置在墩高出地面或常水位0.5m左右,当墩身较矮梁底距离地面净空较底不足4m 时,桥墩观测标可设置在对应墩身埋标位置的顶帽上埋设。具体情况详见观测标构造图。

涵洞边墙两侧设置沉降观测点,测点数量为6个。 1、沉降观测点设于一级承台顶面,每个承台埋设2个观测点,分别设于承台对角上,观测点要求埋设稳固。 2、观测点在承台施工完成后埋设在承台顶面两对角,距承台边50cm。观测点采用Φ20不锈钢加工,长为8cm,钢筋上部端头磨成半球状,钢筋高出埋设表面2cm,埋深6cm。 3、在埋设过程中钢筋埋在混凝土中露出的部分,不宜过高或太低,高了易被碰弯;低了不易寻找,而且水准尺置在点上会与混凝土面接触,影响观测质量。观测点应垂直埋设,埋设后将四周混凝土压实。 4、混凝土凝固后,观测点露出混凝土部分刷两道防锈漆,顶部涂满油脂,并用红油漆编号。 5、如混凝土已凝固须增设观测点时,可用钢凿在混凝土面上确定的位置凿一洞,将观测点埋入,再以1:2水泥砂浆灌实。 6、若承台回填或被水淹没,则观测点应移至墩身或墩顶,墩顶观测点埋设方法同承台。 7、墩身观测点与承台观测点要相互联测,以减少测量误差和保证新旧点的观测成果的相互联系。同时墩身观测点要高于填土后的地面50cm以上。 如图:

测量放线技术交底大全

测量放线技术交底 一、施工程序 交桩→复核→建筑定位→控制主轴线测定→高程引进及传递→施工测量→沉降观测 二、控制原则 1、在测量放线过程中。遵守先整体后局部、先高级后低级、先控制后细部工作程序 2、选点应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3、测量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要求落实“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检的原则,确认合格后,提请工程师进行验线,合格后方能进行下面各工序的施工 4、严格做好测量仪器及器具的检定、检修及维护的工作,保证仪器的精度从而在根本上控制测量精度 5、桩位放样时定出的桩位之间必须进行校核,轴线的延长点要准确,标志要明显,并要保护好 6、测量时尽量选择在早晨、傍晚、阴天、无风的条件下,太太强时需要给仪器遮打太阳伞,减少旁折光的影响。雨天易造成各部位的施工用线失效,雨后测量人员要及时核对控制线的准确和有效,避免质量事故。冬期施工时气温过低可使墨线冻凝无法附着在基体上,可适量掺入乙醇防止冻凝 7、各项资料做到及时,真实,符合资料管理要求 8、施工测量中,严格审核依据点的正确性,测量记录应原

始、正确、完整、工整、计算依据正确、步步校核 三、图纸校核 1、总平面图的校核:校核施工图上的定位依据与定位条件是否合理,建筑物外部尺寸是否交圈 2、建筑施工图的校核:校核建筑物的平、立剖面节点大样图等的轴线尺寸 3、结构施工图的校核:对照建筑物,核对两者相关部位的轴线尺寸、高程是否对应 四、测量起始依据校核 1、桩点坐标的校核:根据甲方提供的测量成果表,到现场找到各坐标,检查点是否有被破坏,符合达到要求后,由甲方、监理签字认可后方能使用。利用4点坐标进行导线网布控 2、水准点校核:用附和测法对建设用地钉桩坐标成果通知单中的水准点进行校核。允许闭合差必须符合施工测量规(DBJ 01-21-95)第3.2.5条中的规定(小于等于±10nmm(n 为测站数))。桩点及水准点必须在自检互检无误后,由甲方、监理签字认可后方能使用。 采用附和测法,前、后视等长的原则,用水准仪往返两次引测到施工现场±0.000(m)标高线。并且每隔一定时间要进行联测,以作相互检校。检测后的数据成果必须作误差分析,以保证水准点的准确性,现场所有的高程必须根据这两个点

基坑位移沉降观测记录表

基坑位移沉降观测记录表 工程名称:海淀区西北旺镇辛店居住组团A02地块3#人防出口观测时间:2012.9.29 依据高程:45.1 序号位移 尺寸 点位高 程(M) 位移方向本次位移 (MM) 累计位 移(MM) 本(MM) 次沉降 累计沉 降 (MM) Z1 10 44.516 向西 Z2 72 44.502 向西 抄测人: 基坑位移沉降观测记录表 工程名称:海淀区西北旺镇辛店居住组团A02地块3#人防出口观测时间:2012.10.02 依据高程:45.1 序号测点 读数 点位高 程(M) 位移方向本次位移 (MM) 累计位 移(MM) 本次沉降 (MM) 累计沉 降 (MM) Z1 10 44.516 向西0 0 0 Z2 72 44.502 向西0 0 0 抄测人:

基坑位移沉降观测记录表 工程名称:海淀区西北旺镇辛店居住组团A02地块3#人防出口观测时间:2012. 10.5 依据高程:45.1 序号测点 读数 点位高 程(M) 位移方向本次位移 (MM) 累计位 移(MM) 本次沉降 (MM) 累计沉 降 (MM) Z1 11 44.511 向西 1 1 5 Z2 73 44.499 向西 1 1 3 抄测人: 基坑位移沉降观测记录表 工程名称:海淀区西北旺镇辛店居住组团A02地块3#人防出口观测时间:2012. 10.8 依据高程:45.1 序号测点 读数 点位高 程(M) 位移方向本次位移 (MM) 累计位 移(MM) 本次沉降 (MM) 累计沉 降 (MM) Z1 11 44.510 向西0 1 1 6 Z2 73 44.498 向西0 1 1 4 抄测人: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2010年4月27日 电话:0755-/ 传真:0755- 联系人:赵中良 一、工程概况 洪桥头好利万、米诺厂边坡位于。该人工边坡为岩土混合边坡,岩坡坡面裂隙发育。边坡所在区地形地貌为丘陵斜坡,自然斜坡坡度15~200,原始植被发育茂密。边坡底边周长约190m,为折线形展布,整体呈南北走向。 原有边坡分为2级,上级边坡及下级边坡,边坡中部有一宽平台。坡底标高11.50~15.0m,中间大平台标高23.0~35.4m,坡顶标高33.0~66.9m,下级边坡坡度500~700,上级边坡坡度600~800。边坡高度22m~52m。 边坡坡面岩土裸露,局部发育有少量的爬藤类植物,覆盖率极低;坡面没有进行任何的支护处理,坡顶坡脚没有任何截排水措施,边坡坡底分布有好利万、米诺厂以及1栋在建厂房。 1.1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钻探揭露及地质调查资料,边坡周围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ml)及侏罗系下统桥源组石英砂岩(Jq)。现将各地层的主要岩性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⑴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ml) 杂填土:褐黄色、褐灰色,主要由粘性土及少量块石组成,并含少量建筑垃圾,松散,湿,可塑,合金钻进易,主要分布在坡脚建筑场地。 (2)侏罗系下统桥源组石英砂岩(Jq) 场地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下统桥源组石英砂岩,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黏土矿物及少量暗色矿物等。按其风化程度划分为全、强、中、微风化四个风化带,本次勘查仅揭露其强、中、微风化带: 强风化石英砂岩:褐黄、褐灰,棕红色,主要矿物为石英、长石等,风化裂

隙发育,局部夹杂中风化岩,岩石呈砾砂状、碎块状,岩块可折断,合金钻进易。主要分布在坡体的上部,揭露层厚2.60~22.30m。 中风化石英砂岩:青灰、褐灰色,风化裂隙较发育,上部夹杂薄层强风化石英砂岩,岩芯较破碎,呈短柱、长柱状,局部呈碎块状,岩块坚硬,锤击反弹,合金钻进较易。主要分布在坡体的中、下部,揭露层厚3.30~49.30m。 微风化石英砂岩:青灰色,岩芯较完整,呈长柱状,岩块坚硬,锤击反弹,合金钻进困难,需金刚石钻进。揭露层厚2.80~5.70m。 1.2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场地内无常年性地表水,雨季有大气降水形成的临时性地面片流,对坡上岩土体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场地内强风化及下伏岩层的风化裂隙中,主要含水层属弱含水、弱透水地层,水量贫乏。 二、沉降、位移观测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2、《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4、《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5、《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洪桥头好利万、米诺厂边坡地质灾害勘察报告》,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2009年02月。 三、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一)、沉降观测 1、沉降观测的点位布设 (1)沉降观测点: 根据甲方提供并确认的监测布置图进行沉降观测点布设,观测点布设在能全面反边坡周边沉降特征的地面上,共布设沉降观测点约26点。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说明

新泾路东延工程(苏虞张~塘桥北环段)(K0+235~K4+443.59) 沉降观测 施 工 方 案

新泾路东延工程项目经理部 2012年8月 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一、总则: 为掌握路堤在施工期中的变形动态,道路的变形监测工作是评价道路路基处理方式适宜性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该工程项目所处的区域和地质情况,需要客观、科学地了解和掌握路基沉降的原因、搞清填筑材料、填筑高度与路基沉降的关系、路基的沉降规律,为减少或消除路基沉降引起的质量病害和指导路基、路面施工提供依据,保证道路的正常施工与运营。 二、编制依据: 1、新泾路东延工程施工图设计要求;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4-2006; 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三、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技术要求: 1、观测断面设置桩号: K1+200、K1+250、K1+300、K1+745、K1+795、K1+900(河塘)、K3+460、K3+560、K3+640、EK0+060(河塘)、

FK0+280(河塘)、K2+054(箱涵) 、K2+407(箱涵) 、K2+924(箱涵) 、K4+020(箱涵) 、K0+594(箱涵),设置沉降板。 以上沉降断面的设定均根据本工程堆载预压段落设置。 本工程堆载预压段落为: ①、K1+180-K1+310、K1+735-K1+960、 K3+460-K3+570、K3+630-K3+700锡十一圩大桥及规划桥两侧高填方段落; ②、EK0+042-EK0+160、FK0+200-FK0+355互通区 匝道段; ③、K2+054、K2+407、K2+924、K4+020等4道箱涵, 堆载至河道两侧河岸线外侧各5m; ④、K0+594(8*4.5m)箱涵,堆载范围为箱涵加两侧开 挖回填宽度。 以上堆载部位堆载高度2.5m。 2、沉降位移观测点布设 本工程路基沉降观测布设根据不同地质情况、不同部位变化情况设置3种断面类型: (a)断面一:一般堆载预压段,沉降观测板在每个断面设置3处,分别位于路中和两侧路肩位置处; (b)断面二:堆载预压段且为河塘部位,仅在路基中心布置一个观测沉降板;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利用与京杭运河相连的陆窖灌溉引水渠,在其两侧建设4个2000吨级泊位,6个1000吨级泊位和2个1000吨级多用途泊位,泊位岸线总长856m,拓宽水渠作为港池靠船,码头采用现浇扶壁式结构,码头基础采用抛石基床,后方回填土方形成码头堆场。该工程沉降位移观测的关键是在码头胸墙后方回填土过程中对码头的沉降位移观测。 二、技术标准和规范 1、宿迁中心港果园作业区二期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水工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 三、沉降位移观测目的 沉降、位移观测是码头结构不可忽视的工作之一,特别是该工程在土方回填过程中,通过沉降、位移观测,可以监测码头胸墙的沉降位移情况,便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措施,同时也为优化填土方案及填土速率,提供直接的数据参考,确保工程的安全施工及后期运行。 四、测量精度指标与观测仪器的选择 1.根据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规范中对建筑物沉降、位移观测的各项规定,结合本工程具体的特点,建筑变形测量规范的三级标准满足本工程的需要,用来作为本工程的变形观测工作的精度指标。建筑变形测量规范标准为沉降观测点测站高差中的中误差为± m,位移观测点坐标中误差为±10m m。

2.在沉降观测工作中选用DSZ2精密自动安平水准仪上加装测微器,配合精密铝合金水准尺进行作业,读数精度可以达到。位移观测选用徕卡TCRP1201+全站仪,其测距精度为1mm+*D,测角精度为″。 3.为观测工作提供技术保证,监测所用的观测仪器等设备定期经过校核,定期计量监督检测院等鉴定。 五、沉降位移控制点的布设及联测 在码头上下游离开施工区域30至50米各设一个固定测站点,测站点处下挖米深,1米见方的基坑用浆砌块石填筑后在其中间浇筑混凝土观测墩,观测墩尺寸为上口30cm,下口40cm,高。观测墩顶部预埋强制对中基座及水准点。观测墩周围用涂有红白相间的钢管围栏进行保护,并设立警示牌。观测墩稳定后与码头平面高程控制网进行联测平差。 六、沉降位移观测点布设 观测点设置在胸墙顶部护轮坎的中间位置,每道伸缩缝旁的同一侧设置一个观测点。埋设钉预埋的时候顶部不超过护轮的顶高程,但是不低于1cm,埋设钉外露4cm,用5cm长,直径10cm的PVC管套在其周围与混凝土分离。埋设的观测钉如下图所示,埋设时要牢固并且保持垂直。 埋设钉反射棱镜埋设钉和反射棱镜的连接 七、沉降位移观测的方法、频率 1、平面位移观测方法。在观测墩上利用连接螺栓架设全站仪,后视另一个观测墩,测量每一个预埋钉的平面角度和距离,角度测量两个测回,距离正倒镜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模板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 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施工测量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测量部署......................................................................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测量仪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测量施工组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沉降观测水准网的建立及测量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校核水准控制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水准点控制网的测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沉降观测方法和一般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沉降观测周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沉降观测的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 签。 5.4沉降观测点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沉降观测埋设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6、控制点保护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沉降观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确定沉降观测路线并绘制观测路线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沉降观测埋设技术交底

中铁十局宝兰客专甘肃段项目经理部一工区 技术交底 责任单位:一工区编号: 主送单位日期2013.7.17 交底内容桥梁沉降观测埋设根据图号 编制审核 一、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三类,其布设按下列要求: 1、基准点: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且易于保存,基准点使用全线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CPI、CPII 和二等水准点,增设时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相关要求执行。基准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4.4.1 的规定。 2、工作基点:要求这些点埋设在稳定区域,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工作基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 左右时,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3、沉降变形点: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沉降变形点按路基、桥涵、隧道等各专业布点要求进行。 二、观测标的布置原则 1,承台观测标: 设置两个观测标,观测标-1 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2 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2,墩身观测标: 1、观测点数量每墩不少于2 处,位于墩身两侧; 2、桥墩标一般设置在墩底高出地面或水位0.5-1.0m 左右。当墩身较矮立尺困难时,桥墩观测

沉降观测桩埋设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书 ZT1502CX15- 单位:中铁十五局集团沪昆客专江西段HKJX-1标项目经理部二分部编号: 工程名称路基工程编制 交底项目沉降观测桩复核 工程范围 沉降观测桩的埋设和数据采集 交底内容 一.施工准备 1.对设有沉降观测桩的断面提前做好埋设准备,待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有堆载预压地段在基床底层施工完成后)通过测量埋置在监测断面设计位置; 2.准备好观测桩用的桩体原件,桩体选择Φ20mm 不锈钢棒,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钩,由项目部统一购买,各架子队根据实际需要提前申请。 二.沉降观测桩的埋设 1.埋置深度0.3m,桩周0.15m 用M30 水泥砂浆锚固,高出埋设表面5mm。 2.桩周用M30水泥砂浆锚固,确保沉降观测桩埋置稳定,表面做好防锈处理完成埋设后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其余观测按照实施细则执行。 三.沉降观测桩结构及图片 沉降观测桩结构设计见下图现场沉降观测桩照片 交底地点:交底时间: 交底单位:交底人:(签字) 接收单位:接收人:(签字)

新建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HKJX-1标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工点监测剖面及埋设元件信息统计表 序号观测断面里程 观测元件种类、数量 埋设 类型 备注①沉降观测 桩 ②沉降 板 ③单点沉降计④位移观测桩 数量(个) 数量 (个) 数量(个) 数量(个) 1 DK311+794.000 3 A-3 2 DK311+809.000 3 E-1 3 DK311+829.000 3 E-1 4 DK311+853.000 3 E-1 5 DK311+868.000 3 A-3 6 DK316+316.000 3 1 2 2 B-2 7 DK316+332.000 3 2 2 B-1 8 DK316+352.000 3 1 1 2 A-2 9 DK316+384.000 3 1 E-2 10 DK316+430.000 3 1 E-2 11 DK316+480.000 3 1 2 2 B-2 12 DK316+497.000 3 1 2 A-1 13 DK316+507.000 3 1 1 2 A-2 14 DK316+510.000 3 A-3 15 DK316+513.000 3 1 2 A-1 16 DK316+523.000 3 1 1 2 A-2 17 DK316+540.000 3 1 2 A-1 18 DK316+555.000 3 1 1 2 A-2 19 DK317+887.000 3 E-1 20 DK317+902.000 3 E-1 21 DK317+922.000 3 E-1 22 DK317+929.000 3 1 1 2 A-2 23 DK317+931.000 3 1 2 A-1 24 DK317+933.000 3 1 1 2 A-2 25 DK317+938.000 3 1 2 A-1 26 DK318+235.000 3 E-1 27 DK318+248.000 3 E-1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 1 - 2、工程概况.............................................................................................................- 1 - 3、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1 - 4、监测方法及要求.................................................................................................- 6 - 5、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7 - 6、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8 - 7、路基工程沉降评估........................................................................................... - 11 - 8、过渡段工程沉降评估...................................................................................... - 12 - 9、本施工段沉降观测范围.................................................................................. - 13 -附表 ........................................................................................................................ - 14 -

沉降观测标埋设交底

程施工技术交底 成绵乐客运专线CMLZQ-8^中铁五局管段第二项目经理部路基土石方架子队 工程名称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技术交底 领工员: 施工员: 技术员: 工班长: 工人: 交底内容: 见附后《沉降观测标埋设交底》。 中铁五局成绵乐客运专线乐山二项目部部 沉降观测标埋设交底 一)路基观测标 1)沉降观测内容 一)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 二)路基基底沉降观测 三)过渡段沉降观测 四)涵洞沉降观测 路基 1.1 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1)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沉降 变形观测断面应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测点的设置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应针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2 )路基面和地基沉降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便于测点 看护,集中观测。

3 )路基面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 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观测断面。 4)一般路基填筑至路基基床表层顶面后,在路基面设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时间不少于 6 个月。 5)监测断面的布设应先定好路基两端过渡段的监测断面,再

根据相应原则布设非过渡段路基的监测断面。 (6 )测点及元器件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标设准确、 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防止施工机械 的碰撞及人为因素的破坏。 1.2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及元件布设 1、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 元件的布设应根据 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压缩层厚度、路堤高度、地基处理方法、堆载 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 2、1型监测断面: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置 2个,施工完基床底 层后,预压土填筑前,距左右线中心 3.2m 处于基床底层顶面埋设2 个沉降监测桩,其余三个于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 及距两侧路肩1m 处的基床表层顶面上,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 路基面宽 路基本体 沉降板 ' 50%的I 类断面设置 硬层 I 类观测横断面设计示意图-路堤 (2) 土质路堑代表性监测断面 沉降观测桩 3.2 3.2 沉降观测桩 —沉降观测桩 基床表层 -- -- -- 基床底层 可压缩层 1 线线间距

沉降、位移观测方法

2010年4月27日 电话:0755-/传真:0755-联系人:赵中良 一、工程概况 洪桥头好利万、米诺厂边坡位于。该人工边坡为岩土混合边坡,岩坡坡面裂隙发育。边坡所在区地形地貌为丘陵斜坡,自然斜坡坡度15~200,原始植被发育茂密。边坡底边周长约190m,为折线形展布,整体呈南北走向。 度 ( (2)侏罗系下统桥源组石英砂岩(Jq) 场地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下统桥源组石英砂岩,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黏土矿物及少量暗色矿物等。按其风化程度划分为全、强、中、微风化四个风化带,本次勘查仅揭露其强、中、微风化带: 强风化石英砂岩:褐黄、褐灰,棕红色,主要矿物为石英、长石等,风化裂隙

发育,局部夹杂中风化岩,岩石呈砾砂状、碎块状,岩块可折断,合金钻进易。主要分布在坡体的上部,揭露层厚2.60~22.30m。 中风化石英砂岩:青灰、褐灰色,风化裂隙较发育,上部夹杂薄层强风化石英砂岩,岩芯较破碎,呈短柱、长柱状,局部呈碎块状,岩块坚硬,锤击反弹,合金钻进较易。主要分布在坡体的中、下部,揭露层厚3.30~49.30m。 微风化石英砂岩:青灰色,岩芯较完整,呈长柱状,岩块坚硬,锤击反弹,合 (一)、沉降观测 1、沉降观测的点位布设 (1)沉降观测点: 根据甲方提供并确认的监测布置图进行沉降观测点布设,观测点布设在能全面反边坡周边沉降特征的地面上,共布设沉降观测点约26点。 沉降观测点标志埋设离边坡顶约35cm处。采用长度为20cm,直径12mm的螺纹钢

筋(刻划有十字丝),并用水泥加固。标志头离地面的净空高度小于10cm。确保观测点与边坡的连接结实稳固。具体的埋设方法如附图3。 详细布设位置见“边坡支护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2)沉降观测基准点 沉降观测工作点拟根据实地的地形情况分组设立,在距观测对象200米以外、地基稳固、不易破坏的位置布设3个沉降观测工作点,编号为BM1、BM2、BM3。具体 拟采用DSZ-2型精密水准仪,FS-1型测微器,2米铟瓦水准尺。由PC-E500计算机野外记录,计算机内业处理。 D、内业计算 沉降观测的平差计算可采用简易平差法进行(平差前应进行各项改正、验算各项限差、列表计算往返高差较差、限差并计算每公里水准测量的高差偶然中误差,以便检查),

路基沉降观测报告

1Page 1 of 4 河南省中原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国道353改建工程B 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软土路基沉降、稳定监测报告 一、概况 国道353大岩洞至雷波县城段改建工程B 合同段全线多为老路扩建及路面改造。项目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境内。沿线地貌所处属强侵蚀深切低、中山区,第四纪冰川和流水作用十分活跃。地势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变化显著,雨季集中在4到10月。地质岩体内为主要层面裂隙,岩层柔皱强烈。项目区大部上覆第四系覆盖层,结构松散,孔隙较大,地下水埋藏较浅,经孔隙排泄,或经风化岩体渗透排出。工程开工前和过程中在K48+620-K48+720、K63+280-K63+420等处发现老路面已有破裂沉降,在雨季来临后,已有破裂沉降更为严重。若按原设计施工,成型后的路基将不能确保稳固。 二、监测目的 1、以观测结果确定变更方案。 2、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分析原因,判断工程的可行性,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防止发生工程破坏事故和环境事故,确保路堤施工中的安全和稳定,控制和保证公路工程质量; 3、通过观测,预估工程的技术状况,预测沉降量,为设计参数和设计理论的正确性提供依据,使工前、工后沉降控制在设计的允许范围内; 三、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交通部《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3、《公路勘测规范》(TG C10-2007); 4、《交通土建软土地基工程手册》; 5、交通部《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6、交通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3); 7、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8、国道353大岩洞至雷波县城段改建工程B 合同段的地质勘测资料、施工设计图及有关技术文件。

沉降观测点施工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记录表 编号 表 C2-1 工程名称 XX 建设项目XX 楼 交底日期 XX 年XX 月XX 日 施工单位 分项工程名称 沉降观测点预埋技术 交底 交底提要 沉降观测点预埋技术交底 一. 材料准备 根据本工程的建筑物特点,采用上部为突出半球形观测标志点,观测点标志本身牢固。如图一 所示。 二. 埋设要求 1. 观测点的布置,应按能全面查明建筑物和构筑物基础沉降的要求,由设计单位根据地基的工 程地质资料及建筑结构的特点确定。具体布置位置详见柱平法施工图 (图中三角号标示位置)。 2. 沉降观测点应及时埋设,沉降观测点标志应安设稳定牢固,与柱身保持一定距离,以保证能 在标志上部垂直置尺。观测点标志 突出半球形部分朝上,中心标高+0.500m ,如图二所示。 三. 施工要求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预埋件埋设分为以下情况: 1. 混凝土暂未施工部位,在柱子模板加固前,在要求位置的模板上打洞,打洞不宜太大,以免 浇筑混凝土时泄露 或预埋件位置偏移。将预埋件深入模板内用匝丝绑扎在柱子钢筋上,如图三所示。 2. 已完成混凝土施工一段时间而未预埋观测点标志的部位,在柱子的要求位置用电钻打直径 20mm 深100mm 的小 洞,在小洞中灌入植筋胶,将预埋件插入小洞中即可。 3. 所有观测点埋设,埋 入结构内100mm 外漏长度50mm 4. 沉降观测点埋设位置见附图。 交底人 1、 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单位各保存一份。 2、 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它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第1页/共计1页 审核人 接 受 交 底 人 一 图三混凝土未施工部位预埋示意图

路基沉降观测方法

路基沉降观测方法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目录 目录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法 1.编制依据 根据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总指挥部2008年5月《京沪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结合本工班管段路基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2.任务范围及工作内容 2.1任务范围: 商合杭一分部管段路基总长614.11米,分为三段如下表: 第一段:DK674+162.92-DK674+433.98路基全长271.08。 第二段:DK680+980.19-DK681+101.27路基全长121.08。

2.1工作内容: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 3.参照执行的标准及规范 (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2)《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 (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 (7)《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 (8)《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 (9)《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 (10)路基工程设计图纸 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 沉降监测网的建立、精度要求等符合《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的要求;根据《商杭合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规定,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其布设按下列要求: (1)每段路基均建立独立的监测网,设置1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基准点设在沉降变形 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与相邻桥梁共用。 (2)工作基点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工作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 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左右时,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3)沉降变形观测点设立在沉降变形体上能反映沉降变形特征的位置,具体点位布设详 见5.2。 4.1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水准基点使用时首先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