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承台沉降观测技术交底

承台沉降观测技术交底

承台沉降观测技术交底
承台沉降观测技术交底

三级技术交底书

技术交底书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京沈客

审核人:交底人:接受交底人:

承台施工技术交底38407

交 底 记 录 工程名称 分部(分项)工程 交底项目 图纸名称、图号 交底内容: 一、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1、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基坑开挖→凿除桩头→基桩检测→基底垫层→模板安装→钢筋加工及安装(综合接地测试)→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养生与拆模→基坑回填 2、工艺流程 承台施工流程图 测设基坑平面位置、标高 挖掘机开挖 凿除桩头 基底垫层 检测桩基 钢筋加工及安装(综合接地测模板安装 灌注混凝土 混凝土养生、拆模 基坑防护 制作混凝土试件 集水井法抽水 混凝土拌制、输送 基坑回

二、施工要求 1、施工准备 (1)施工前首先对承台进行施工测量放样工作,确定基础开挖的开挖线、开挖深度等指标。 (2)基础开挖前,做好排水设施。在基础四周挖设排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开挖区保持排水系统通畅,临时排水设施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并与原有排水系统相适应。 (3)检修各种机械配备。 2、基础开挖 ①承台最后一根桩灌注完5~7天后进行基坑开挖。在基坑开挖线以外5m处设置纵横向截水沟将地表水排入天然水沟。基坑排水采取在基坑四周设排水沟及集水坑,并由专人负责排除基坑积水,严禁积水浸泡基坑。 ②采用挖掘机放坡开挖,坑底预留50cm人工清底。并根据地质情况,设置木桩或钢板桩等临时支护措施,防止边坡坍塌。 ③基坑设置双横杆钢管防护栏,栏杆柱打入地面不小于500mm,防护埋设位置距基坑边缘不小于500mm,立柱间距不大于3000mm;防护栏挂设安全警示标志。设置牢固、通畅的上下通道,宽度不小于800mm,防护栏设置安全网。示意图如下: 3、破除桩头及桩基检测 (1)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在桩体侧面用油漆标示桩顶高程线(承台底标高+0.1m),然后用切割机在油漆位置对桩头进行环切,环切时注意切入深度不超过7cm,勿损伤桩基主筋,在环切线上5cm处凿眼,打入凿眼钢钎时保持水平,凿眼数量及深度要足够截断桩头,凿除桩头并对桩头进行清理,截除桩头时,采用人工配合机械的方法,在距设计高程20cm以内,禁止使用大型机械凿除,采用人工配合小型凿除设备,凿除上层浮浆,桩头修整平整,粗骨料呈现均

沉降观测标埋设交底

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中铁十局石济客专济南枢纽I标 沉降观测标埋设交底 一、路基沉降观测 1.1路基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1)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应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测点的设置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应针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2)路基面和地基沉降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便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 (3)路基面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 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观测断面。 (4)一般路基填筑至路基基床表层顶面后,在路基面设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时间不少于6个月。 (5)监测断面的布设应先定好路基两端过渡段的监测断面,再根据相应原则布设非过渡段路基的监测断面。 (6)测点及元器件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标设准确、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及人为因素的破坏。 1.2 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及元件布设 1、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元件的布设应根据

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压缩层厚度、路堤高度、地基处理方法、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 2、B1型监测断面: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施工完基床底层后,预压土填筑前,距左右线中心3.1m处于基床底层顶面埋设2个沉降监测桩,其余1个于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的基床表层顶面上,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沉降板每断面设置1个,布置于双路线路基中心,位移观测桩分别位于两侧坡脚各2米、10米处,并与沉降观测桩、沉降板位于同一断面。 3、B2型观测断面:除包括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和位移观测桩,还应当布设剖面沉降管位于基底。 1.3观测板设置及元件布设 1、观测板由钢筋混凝土底板(50cm×50cm,厚3cm)、金属测杆(φ20mm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直径φ50mmPVC管)组成。 2、沉降板埋设位置应按试验设计测量确定,采用10cm中粗 砂回填找平,埋设时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再套上保护套管,保 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 相应填料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随着路基填筑 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1m为宜, 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金属测杆用内接头连接,保护套管用PVC管外接头连接。 3、沉降板埋设后,制作相应的标示旗或保护架插在上方,凡沉降板附近一米范围内土方应采用人工摊平及小型机具碾压,不得采用

承台施工技术交底38407

交底记录

二、施工要求 1、施工准备 (1)施工前首先对承台进行施工测量放样工作,确定基础开挖的开挖线、开挖深度等指标。 (2)基础开挖前,做好排水设施。在基础四周挖设排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开挖区保持排水系统通畅,临时排水设施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并与原有排水系统相适应。 (3)检修各种机械配备。 2、基础开挖 ①承台最后一根桩灌注完5~7天后进行基坑开挖。在基坑开挖线以外5m处设置纵横向截水沟将地表水排入天然水沟。基坑排水采取在基坑四周设排水沟及集水坑,并由专人负责排除基坑积水,严禁积水浸泡基坑。 ②采用挖掘机放坡开挖,坑底预留50cm人工清底。并根据地质情况,设置木桩或钢板桩等临时支护措施,防止边坡坍塌。 ③基坑设置双横杆钢管防护栏,栏杆柱打入地面不小于500mm,防护埋设位置距基坑边缘不小于500mm,立柱间距不大于3000mm;防护栏挂设安全警示标志。设置牢固、通畅的上下通道,宽度不小于800mm,防护栏设置安全网。示意图如下: 3、破除桩头及桩基检测 (1)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在桩体侧面用油漆标示桩顶高程线(承台底标高+0.1m),然后用切割机在油漆位置对桩头进行环切,环切时注意切入深度不超过7cm,勿损伤桩基主筋,在环切线上5cm处凿眼,打入凿眼钢钎时保持水平,凿眼数量及深度要足够截断桩头,凿除桩头并对桩头进行清理,截除桩头时,采用人工配合机械的方法,在距设计高程20cm以内,禁止使用大型机械凿除,采用人工配合小型凿除设备,凿除上层浮浆,桩头修整平整,粗骨料呈现均匀。在凿除过程中注意不要破坏桩基接地钢筋标示,修整齐预留钢筋,修整预留钢筋时,严禁采用焊条或气焰进行热切割,必须采用切割机修进行修整,保证桩基主筋伸入承台部分的长

沉降观测点技术交底

京沪高速铁路桥涵工程 桥墩沉降变形观测技术交底 一、简介 京沪高速铁路无碴轨道对桥涵工程的施工后沉降提出了严格要求,桥梁变形观测应以墩台基础的沉降和预应力砼梁的徐变变形为主,涵洞除应进行自身的沉降观测外,尚应进行洞顶填土的沉降观测。施工期间必须进行系统的沉降变形动态观测。通过观测分析确定无碴轨道开始铺设时间,因此需要在桥墩埋设沉降变形观测点。桥涵基础沉降变形的观测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 二、布置范围 十字河、大官庄特大桥隔墩(逢单)设置承台、墩身沉降观测标。涵洞边墙两侧设置沉降观测点,测点数量为6个。 三、布置位置及要求 桥墩及桩基承台观测标分为观测标-1、观测标-2,承台观测标-1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2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桥墩观测标埋设,当墩全高大于14m时(指承台顶至墩台垫石顶),需要埋设两个观测标,当墩全高小于等于14m时,埋设一个桥桥墩观测标。具体埋设位置见图示。桥墩标一般设置在墩高出地面或常水位0.5m左右,当墩身较矮梁底距离地面净空较底不足4m 时,桥墩观测标可设置在对应墩身埋标位置的顶帽上埋设。具体情况详见观测标构造图。

涵洞边墙两侧设置沉降观测点,测点数量为6个。 1、沉降观测点设于一级承台顶面,每个承台埋设2个观测点,分别设于承台对角上,观测点要求埋设稳固。 2、观测点在承台施工完成后埋设在承台顶面两对角,距承台边50cm。观测点采用Φ20不锈钢加工,长为8cm,钢筋上部端头磨成半球状,钢筋高出埋设表面2cm,埋深6cm。 3、在埋设过程中钢筋埋在混凝土中露出的部分,不宜过高或太低,高了易被碰弯;低了不易寻找,而且水准尺置在点上会与混凝土面接触,影响观测质量。观测点应垂直埋设,埋设后将四周混凝土压实。 4、混凝土凝固后,观测点露出混凝土部分刷两道防锈漆,顶部涂满油脂,并用红油漆编号。 5、如混凝土已凝固须增设观测点时,可用钢凿在混凝土面上确定的位置凿一洞,将观测点埋入,再以1:2水泥砂浆灌实。 6、若承台回填或被水淹没,则观测点应移至墩身或墩顶,墩顶观测点埋设方法同承台。 7、墩身观测点与承台观测点要相互联测,以减少测量误差和保证新旧点的观测成果的相互联系。同时墩身观测点要高于填土后的地面50cm以上。 如图:

桥梁承台施工技术交底

承台施工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 分部工程名称:(地基与基础)承台 一、施工准备 1、劳动组织 (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工程队组织模式。 (2)施工人员应结合已经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2、机械配置 二、技术要求 1、测设基坑的平面位置、垫层顶标高要准确无误。 2、钢筋的切割、焊接、绑扎要符合规范要求。 3、模板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有牢固、稳定的固定支撑系统,模板安装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承台混凝土滑槽入模,高频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连续分层浇筑,不留施工缝。 三、主要施工工艺流程 1、施工程序 承台的施工程序主要有前期准备工作、模板工程、钢筋工程以及混凝土工程四个部分组成。 2、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测设放线→承台基坑开挖→基坑排水→垫层

→钢筋加工、制作、绑扎安装→模板的安装→混凝土浇筑→养生→检验验收。 四、施工工艺 1、施工放样 根据施工图纸设计要求,用全站仪先对桩基进行点位放样,然后根据基础尺寸及开挖深度用尺量的方法确定基坑开挖长度及宽度,并用白灰撒出边线,注意基坑应在四周各多预留,深基坑留2m,做为排水沟和支立侧模工作面。需要特殊防护的深基坑按照专项方案实施。 2、基坑开挖 采用挖掘机放坡开挖,坑底预留20cm人工清底。同时备用水泵在基坑开挖时抽水。开挖过程中注意保护桩基不被破坏,必要时人工清理。 3、桩头凿除 风镐凿除桩头,凿除桩顶浮浆或松散破损部分,使基桩顶部露出新鲜、坚硬的混凝土表面,桩基埋入承台长度及桩顶主筋锚入承台长度须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复测桩顶高程,若凿除桩头后桩顶高程不够,应重新支模与承台一同浇注。 4、基底处理 采用基底平铺10cm厚C20混凝土进行抹面找平并作为承台底模,用水准仪控制垫层标高。 5、钢筋的加工焊接及绑扎:采用在钢筋加工场地进行钢筋加工,在施工现场进行焊接和绑扎。混凝土垫层达到一定强度后,精确放出基础边线,进行钢筋绑扎和模板安装。钢筋采用现场加工、绑扎成型。先将墩台主筋与桩基钢筋焊接连接,再绑扎系梁、承台钢筋。 (1)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 (2)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 (3)钢筋接头采用搭接或帮条电弧焊时,宜采用双面焊缝,双面焊缝困难时,可采用单面焊缝。 (4)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电弧焊时,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

测量放线技术交底大全

测量放线技术交底 一、施工程序 交桩→复核→建筑定位→控制主轴线测定→高程引进及传递→施工测量→沉降观测 二、控制原则 1、在测量放线过程中。遵守先整体后局部、先高级后低级、先控制后细部工作程序 2、选点应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3、测量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要求落实“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检的原则,确认合格后,提请工程师进行验线,合格后方能进行下面各工序的施工 4、严格做好测量仪器及器具的检定、检修及维护的工作,保证仪器的精度从而在根本上控制测量精度 5、桩位放样时定出的桩位之间必须进行校核,轴线的延长点要准确,标志要明显,并要保护好 6、测量时尽量选择在早晨、傍晚、阴天、无风的条件下,太太强时需要给仪器遮打太阳伞,减少旁折光的影响。雨天易造成各部位的施工用线失效,雨后测量人员要及时核对控制线的准确和有效,避免质量事故。冬期施工时气温过低可使墨线冻凝无法附着在基体上,可适量掺入乙醇防止冻凝 7、各项资料做到及时,真实,符合资料管理要求 8、施工测量中,严格审核依据点的正确性,测量记录应原

始、正确、完整、工整、计算依据正确、步步校核 三、图纸校核 1、总平面图的校核:校核施工图上的定位依据与定位条件是否合理,建筑物外部尺寸是否交圈 2、建筑施工图的校核:校核建筑物的平、立剖面节点大样图等的轴线尺寸 3、结构施工图的校核:对照建筑物,核对两者相关部位的轴线尺寸、高程是否对应 四、测量起始依据校核 1、桩点坐标的校核:根据甲方提供的测量成果表,到现场找到各坐标,检查点是否有被破坏,符合达到要求后,由甲方、监理签字认可后方能使用。利用4点坐标进行导线网布控 2、水准点校核:用附和测法对建设用地钉桩坐标成果通知单中的水准点进行校核。允许闭合差必须符合施工测量规(DBJ 01-21-95)第3.2.5条中的规定(小于等于±10nmm(n 为测站数))。桩点及水准点必须在自检互检无误后,由甲方、监理签字认可后方能使用。 采用附和测法,前、后视等长的原则,用水准仪往返两次引测到施工现场±0.000(m)标高线。并且每隔一定时间要进行联测,以作相互检校。检测后的数据成果必须作误差分析,以保证水准点的准确性,现场所有的高程必须根据这两个点

沉降观测埋设技术交底

中铁十局宝兰客专甘肃段项目经理部一工区 技术交底 责任单位:一工区编号: 主送单位日期2013.7.17 交底内容桥梁沉降观测埋设根据图号 编制审核 一、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三类,其布设按下列要求: 1、基准点: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且易于保存,基准点使用全线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CPI、CPII 和二等水准点,增设时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相关要求执行。基准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4.4.1 的规定。 2、工作基点:要求这些点埋设在稳定区域,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工作基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 左右时,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3、沉降变形点: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沉降变形点按路基、桥涵、隧道等各专业布点要求进行。 二、观测标的布置原则 1,承台观测标: 设置两个观测标,观测标-1 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2 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2,墩身观测标: 1、观测点数量每墩不少于2 处,位于墩身两侧; 2、桥墩标一般设置在墩底高出地面或水位0.5-1.0m 左右。当墩身较矮立尺困难时,桥墩观测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模板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 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施工测量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测量部署......................................................................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测量仪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测量施工组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沉降观测水准网的建立及测量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校核水准控制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水准点控制网的测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沉降观测方法和一般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沉降观测周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沉降观测的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 签。 5.4沉降观测点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沉降观测埋设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6、控制点保护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沉降观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确定沉降观测路线并绘制观测路线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沉降观测桩埋设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书 ZT1502CX15- 单位:中铁十五局集团沪昆客专江西段HKJX-1标项目经理部二分部编号: 工程名称路基工程编制 交底项目沉降观测桩复核 工程范围 沉降观测桩的埋设和数据采集 交底内容 一.施工准备 1.对设有沉降观测桩的断面提前做好埋设准备,待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有堆载预压地段在基床底层施工完成后)通过测量埋置在监测断面设计位置; 2.准备好观测桩用的桩体原件,桩体选择Φ20mm 不锈钢棒,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钩,由项目部统一购买,各架子队根据实际需要提前申请。 二.沉降观测桩的埋设 1.埋置深度0.3m,桩周0.15m 用M30 水泥砂浆锚固,高出埋设表面5mm。 2.桩周用M30水泥砂浆锚固,确保沉降观测桩埋置稳定,表面做好防锈处理完成埋设后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其余观测按照实施细则执行。 三.沉降观测桩结构及图片 沉降观测桩结构设计见下图现场沉降观测桩照片 交底地点:交底时间: 交底单位:交底人:(签字) 接收单位:接收人:(签字)

新建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HKJX-1标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工点监测剖面及埋设元件信息统计表 序号观测断面里程 观测元件种类、数量 埋设 类型 备注①沉降观测 桩 ②沉降 板 ③单点沉降计④位移观测桩 数量(个) 数量 (个) 数量(个) 数量(个) 1 DK311+794.000 3 A-3 2 DK311+809.000 3 E-1 3 DK311+829.000 3 E-1 4 DK311+853.000 3 E-1 5 DK311+868.000 3 A-3 6 DK316+316.000 3 1 2 2 B-2 7 DK316+332.000 3 2 2 B-1 8 DK316+352.000 3 1 1 2 A-2 9 DK316+384.000 3 1 E-2 10 DK316+430.000 3 1 E-2 11 DK316+480.000 3 1 2 2 B-2 12 DK316+497.000 3 1 2 A-1 13 DK316+507.000 3 1 1 2 A-2 14 DK316+510.000 3 A-3 15 DK316+513.000 3 1 2 A-1 16 DK316+523.000 3 1 1 2 A-2 17 DK316+540.000 3 1 2 A-1 18 DK316+555.000 3 1 1 2 A-2 19 DK317+887.000 3 E-1 20 DK317+902.000 3 E-1 21 DK317+922.000 3 E-1 22 DK317+929.000 3 1 1 2 A-2 23 DK317+931.000 3 1 2 A-1 24 DK317+933.000 3 1 1 2 A-2 25 DK317+938.000 3 1 2 A-1 26 DK318+235.000 3 E-1 27 DK318+248.000 3 E-1

沉降观测标埋设交底

程施工技术交底 成绵乐客运专线CMLZQ-8^中铁五局管段第二项目经理部路基土石方架子队 工程名称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技术交底 领工员: 施工员: 技术员: 工班长: 工人: 交底内容: 见附后《沉降观测标埋设交底》。 中铁五局成绵乐客运专线乐山二项目部部 沉降观测标埋设交底 一)路基观测标 1)沉降观测内容 一)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 二)路基基底沉降观测 三)过渡段沉降观测 四)涵洞沉降观测 路基 1.1 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1)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沉降 变形观测断面应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测点的设置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应针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2 )路基面和地基沉降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便于测点 看护,集中观测。

3 )路基面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 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观测断面。 4)一般路基填筑至路基基床表层顶面后,在路基面设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时间不少于 6 个月。 5)监测断面的布设应先定好路基两端过渡段的监测断面,再

根据相应原则布设非过渡段路基的监测断面。 (6 )测点及元器件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标设准确、 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防止施工机械 的碰撞及人为因素的破坏。 1.2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及元件布设 1、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 元件的布设应根据 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压缩层厚度、路堤高度、地基处理方法、堆载 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 2、1型监测断面: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置 2个,施工完基床底 层后,预压土填筑前,距左右线中心 3.2m 处于基床底层顶面埋设2 个沉降监测桩,其余三个于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 及距两侧路肩1m 处的基床表层顶面上,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 路基面宽 路基本体 沉降板 ' 50%的I 类断面设置 硬层 I 类观测横断面设计示意图-路堤 (2) 土质路堑代表性监测断面 沉降观测桩 3.2 3.2 沉降观测桩 —沉降观测桩 基床表层 -- -- -- 基床底层 可压缩层 1 线线间距

沉降观测点施工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记录表 编号 表 C2-1 工程名称 XX 建设项目XX 楼 交底日期 XX 年XX 月XX 日 施工单位 分项工程名称 沉降观测点预埋技术 交底 交底提要 沉降观测点预埋技术交底 一. 材料准备 根据本工程的建筑物特点,采用上部为突出半球形观测标志点,观测点标志本身牢固。如图一 所示。 二. 埋设要求 1. 观测点的布置,应按能全面查明建筑物和构筑物基础沉降的要求,由设计单位根据地基的工 程地质资料及建筑结构的特点确定。具体布置位置详见柱平法施工图 (图中三角号标示位置)。 2. 沉降观测点应及时埋设,沉降观测点标志应安设稳定牢固,与柱身保持一定距离,以保证能 在标志上部垂直置尺。观测点标志 突出半球形部分朝上,中心标高+0.500m ,如图二所示。 三. 施工要求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预埋件埋设分为以下情况: 1. 混凝土暂未施工部位,在柱子模板加固前,在要求位置的模板上打洞,打洞不宜太大,以免 浇筑混凝土时泄露 或预埋件位置偏移。将预埋件深入模板内用匝丝绑扎在柱子钢筋上,如图三所示。 2. 已完成混凝土施工一段时间而未预埋观测点标志的部位,在柱子的要求位置用电钻打直径 20mm 深100mm 的小 洞,在小洞中灌入植筋胶,将预埋件插入小洞中即可。 3. 所有观测点埋设,埋 入结构内100mm 外漏长度50mm 4. 沉降观测点埋设位置见附图。 交底人 1、 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单位各保存一份。 2、 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它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第1页/共计1页 审核人 接 受 交 底 人 一 图三混凝土未施工部位预埋示意图

路基沉降观测技术交底

路基沉降观测技术交底 1技术交底范围 某站场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2设计情况 (1)路堤工程施工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沉降、侧向位移的动态观测。 (2)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的设臵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根据沉降控制要求、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路堤高度、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并结合施工工期确定,同时还需根据施工核对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3)路基沉降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过渡段和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 (4)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 (5)对地形横向坡度大于1:5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地段布设不少于1个横向观测断面。 (6)沉降观测断面:DK327+480、DK327+510、DK327+540、DK328+240、DK328+290、DK328+430。 3施工工艺 3.1埋设 3.1.1位移观测桩 位移观测桩采用C15钢筋混凝土预制,尺寸0.15*0.15*1.5m,位移观测桩应在路基填筑段埋设,桩顶应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测头,观测桩埋臵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应小于 1.4m,桩顶露出地面不应大于10cm。两侧路堤坡脚外1~2m、10~12m处各设臵一个位移检测桩。 图3.1.1 沉降观测桩结构图 3.1.2沉降观测桩 沉降观测桩:桩体选择Φ20mm不锈钢棒,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有堆载预压地段在基床底层施工完成后)通过测量埋臵在监测断面设计位臵,埋臵深度0.3m,桩周围0.15m用M30水泥砂浆锚固,高出埋设表面5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完成埋设后按国家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桐柏县司法局业务用房综合楼 沉降观测方案 编制人:胡红艳 2012年9月1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四、各控制点的放样 五、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 六、沉降观测 七、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理 八、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九、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十、测量管理制度 一、编制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8-89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3、建筑施工图纸、会审及相关文件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桐柏县司法局业务用房综合楼 工程地点:桐柏县财政局北侧 建设单位:桐柏县司法局 工程概况:桐柏县司法局服务用房综合楼位于淮河北岸、桐柏县府前广场西侧,2~9层(主楼9层,附楼2层)建筑面积1483m2。主楼有一层地下室,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框架结构。建筑区域内东侧为混凝土路面,西侧为原建筑混凝土基础。 三、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1、监测项目:建筑物沉降观测,地基土分层沉降观测,建筑场地沉降观测,,支架沉降、位移和变形,以及支撑地基稳定性沉降观测。 2、从场地的实际情况看,场地四周距离建筑物在10M以上,故对布设控制点无影响。北侧场地做临设及材料堆放用,所以控制点集中布设在东西侧原有混凝土地面上,西北侧只布设远向复核控制点。 3、布设的控制点均应引向四周永久建筑物或马路上。 4、高程控制网的布设要求:

(1)每一测区的水准基点不应少于3个;对于小测区,当确认点位稳定可靠时可少于3个,应连同工作基点不得少于3个,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水准基点的标石,应埋设在地基可靠稳定混凝土中。并作明显标示。 (3)工作基点与联系点布设的位置应视构网需要确定。作为工作基点的水准点位置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不得小于建筑物基础深度的1.5-2.0倍。工作基点与联系点也可在稳定的永久性建筑物墙体或基础上设置。 (4)各类水准点应避开交通干道、地下管线、仓库堆栈、水源地、河岸、松软填土、滑坡地段、机器振动区以及其他能使标石、标志易遭腐蚀和破坏的地点。 6、平面控制网点的布设要求: ○1、水准点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 ○2、所有控制点必须设专人保护,定期巡视。 四、各控制点的放样 地面控制点布设完后,转角处线采用2″级电子经纬仪DJD2进行复测,经校核无误后进行施测。高程传递,采用钢尺直接丈量法,若竖直方向有突出部分,不便于拉尺时,也同样采用悬吊钢尺法。每幢高度上至少设两个以上水准点,两次导入误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否则独立施测两次。每幢均采用首个统一高程点向上传递,在固定的竖向钢筋砼柱抄测+0.5M控制点,以供标高控制,且必须校核无误。 五、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

建筑工程沉降观测专项方案

长治市史家庄城中村改造御泽花园项目 沉 降 观 测 施 工 方 案 施工单位:山西兆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2017-11-30

一、工程概况 二、责任主体 建设单位: 山西兆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山西才智建筑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山西九鼎恒远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山西省建设监理有限公司长治市华宇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长治市神星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建材太原地质工程勘察院、河北建研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山西兆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三、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四、施测方法和精度要求 1、现场沉降观测点埋设要求 1)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 2)建筑物四角、大转角处或沿外墙每10~20m处; 3)建筑裂缝、沉降缝、伸缩缝两侧;新旧建筑物、高低建筑物以及纵、横墙的交接处; 4)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的接壤处;建筑物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5)附近堆放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沟处; 6)筏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2、沉降观测点的设置方法 1)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明显的突出点并涂刷防腐剂; 2)标志埋设位置应避开雨水管、窗台线、水暖管、电器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立尺位置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 3)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饰装修阶段因墙柱饰面施工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使观测不能连续进行而失去意义。见下图: 3、沉降观测的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1)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筑物在不断加荷作用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不低于DS1级水准仪,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小的高精度因瓦水准尺。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连续使用3个月

地表沉降观测交底

施工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新建延延高速公路LJ-7标临建工程 交底项目地表沉降观测 1、点位布置 地表下沉量测应根据隧道埋置深度、地质条件、地表有无构筑物、所采用的开挖方式等因素确定、地表沉降量测的测点应与水平净空相对变化和拱顶下沉量测的测点布置在同一横截面内。 横断面方向地表沉降量测测点横向间距为2~5m,在一个量测断面内应设7~11个测点,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隧道中线两侧量测,范围应不小于H0+B。观测点采用φ22螺纹钢,深入地表80cm,外露5cm,表面磨平,在表面打眼标记。 要求每10米一个断面布置地表下沉量测断面,对隧道洞室埋深小于40米的范围内的段落,应进行地表沉降观测,在处理隧道洞身浅埋段的过程中,加强对地表沉降的监控量测,每个量测断面布置13个点,横向间距为2~4m,量测点布置图见图1。 图1 2、量测方法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30M时,2次/天。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60M时,1次/2天。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80M时,1次/7天。隧道采用高精度全站仪进行测量工作, 并对隧道地表沉降进行观测。隧道开挖后需及时进行围岩、初期支护的周边位移量测、拱顶下沉量测. 3、量测要求 为确保施工监测质量, 真正做到信息化指导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必须严格按照以下措施进行操作。

1)观测前, 对所有仪器设备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检验和校核, 确保仪器的稳定可靠和观测的精度; 2)定期对使用的基准点或工作基点进行稳定性检测, 有怀疑时立即进行复核, 如有问题应及时处理, 监测时采用相同的观测路径及方法。 4、量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1)对现场量测数据及时进行处理和计算机入库,并绘制时态曲线(或散点图)。 2)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 应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 以推算最终位移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时,则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此时应密切监视围岩动态,并加强支护,必要时暂停开挖。 3)隧道周壁任意点的实测相对位移值或用回归分析推算的总相对位移值均应小于0.10~0.30的数值。相对位移是指实测位移值与两测点间距离之比。或拱顶位移实测值与隧道宽度之比。 5、二次衬砌的施作应满足下列要求时进行: ①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 围岩基本稳定; ②已产生的各项位移已达预计总位移量的80%~ 90% ;周边位移速率< 0.1~ 0.2 mm /d, 或拱顶下沉速率< 0.07~ 0.15 mm /d。 交底人复核接底人 交底时间年月日

沉降观测桩技术交底

沉降观测桩技术交底书 编号: 工程名称DK14+404.45~DK14+800段路基工程签收人现场负责人:领工员: 安质: 作业班: 采用图号日期2010-11-18 交底内容沉降观测桩施工交底 1、工程概况 DK14+404.45~DK14+590.97,DK14+612.90~DK14+800段路基,为便于路基面沉降观测,需埋设沉降观测桩,进行沉降测量。 2、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原则 2.1沉降观测断面一般按如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1)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对地势平坦且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填方高度小于5m且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 (2)对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加密断面,一般间距不大于25m,在变化点附近应设观测断面,以确保能够反映真实差异沉降。 (3)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应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 2.2观测点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1)为有利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 (2)一般路堤地段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左右线中心两侧各2m处;沉降板每断面设置1个,布置于双线路基

中心。 (3)软土、松软土路堤地段观测断面一般包括剖面沉降管、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和位移观测桩。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两侧各2m处,沉降板位于双线路基中心,位移观测边桩分别位于两侧坡角外2m、10m处,并与沉降观测桩及沉降板位于同一断面上,剖面沉降管位于基底。 图2.2.1 松软土地段观测断面布置图 3、沉降观测桩埋设技术要求 沉降观测桩:选择Φ20mm钢筋,顶部磨圆,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在观测断面通过测量埋置在设计位置,埋置深度不小于0.3m,桩周0.15m用C15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99278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 (1) 四、各控制点的放样 (2) 五、观测周期 (3) 六、沉降观测 (3) 七、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理 (4) 八、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4) 九、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5) 十、测量管理制度 (5)

一、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07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5、本工程施工图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1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 工程地址:万州周家坝 建设单位:重庆市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 设计单位:广东建筑艺术设计院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重庆中科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重庆七星建设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宏峰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本工程位于万州区周家坝街道流水村2-3组(心连心广场对面),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27924.52㎡,总建筑高度78.1m,地上19F,地下1F,框剪结构。 三、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 3.1.观测目的 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均安全有效。 3.2.观测原则 1.参照设计图纸; 2.建筑物的四角极大转角处; 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

测量技术交底大全

技术交底记录 JJ-005 交底提要:地上、地下施工测量工程技术交底 轴线控制网精度技术指标表

地下结构施工平面控制米用外控法,进场并办理控制点移交手续后,首先对场区平面控制点进行复核。经核对无误后,依据施工图及控制点进行施工主要轴线的测设,并将控制轴线向外偏移1m,在其延长线上适当位置设立轴线控制桩(轴线控制桩位置不宜离建筑物太近,以防基坑位移造成控制桩位置偏差),作为土开挖及地下室施工阶段平面放线的依据。 三、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一>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1. 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建立高程控制网。 高程控制的建立是根据甲提供 的水准基点(至少应提供三个),采用0.3mm级精度的Zeiss Dini-10电子精密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平面控制点,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2. 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 3. 在布设附合水准路线前,结合场区情况,在场区与甲所提供的水准基点间埋设半永久性高程 点,埋设3-6个月后,再进行联测,测出场区半永久性点的高程,该点也可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4. 场区至少应有三个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应小于1公里,距离建筑物应大于25米,距离回 土边线应不小于15米。 <二>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观测技术要求 1.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拟布设三等附合水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表。

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水准路线长度(km) 2. 水准观测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

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 表: 工,在施工中,每当墙柱浇筑成形拆掉模板后,应在墙柱侧立面投测出相应的轴线以供下道工序的 使用。 5. 当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报送报验 单必须写明层数、部位、报验容并附一份报验容的楼层放线记录表,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 程度状况。 6. 基础验线时,允偏差如下: <三> 土 0.00以下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 1. 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基坑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水准点是否被碰动, 经联测确认无 误后,可向基坑引测所需的标咼。 2. ± 0.00以下标高的施测 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每层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 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较差不得超过 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基准点应标在塔吊立面位置,根据基坑情况。设置在较稳定位 置,所标 部位,应先用水泥砂浆抹成一个竖平面,在该竖平面上测设定施工用基准标高点,用红色三角作标 志,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便施工中使用。 3?待模板支好检查无误后, 用水准仪在模板壁定出基础面设计标高线。 柝模后,抄测结构1米 4mm 。施工放样技术要求如下 L 30 m 允偏差土 5 mm 30m90m 允偏差土 20 mm 3mm ,取平均值作为该

沉降观测管理制度

一、人员配置及岗位职责 沉降观测小组设置小组长一名,组长:南健勇;成员三名,成员:张祥斌(兼)、任旭康、何德彪;资料员:冯婷婷(兼);各成员岗位职责如下: 小组长:熟悉和掌握沉降变形观测方法、技术标准及相关文件,对沉降变形观测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安排落实沉降变形实施计划、按照规定频率实施沉降变形观测;及时解决沉降变形观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上报;对日常沉降变形观测工作实施检查、指导,负责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并组织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进行定期检核;认真执行双检复核制度,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可靠性。 小组成员:掌握沉降变形观测的技术要求,了解操作规程;熟悉沉降变形监测网各工作基点的平面位置,并保护好工作基点及沉降变形观测标;正确操作、使用銦瓦尺及配套尺垫等,确保沉降数据真实有效;协助做好数据的内业整理工作。 二、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 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首次(即零周期)观测应进行 数,经严密平差处理后的高程值,作为变形测量初始值。 往返观测,并取观测结果的中

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和观测的仪器设备。 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 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准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实行“五固定”即“固定水准基点、工作基点、固定人、固定测量仪器、固定监测环境条件、固定测量路线和方法”,以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沉降观测均采用满足相应测量精度等级的电子水准仪,不得采用光学水准仪。 测段观测完成后数据,必须及时整理观测数据。 当发现沉降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必须首先自查,应重测并分析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并提交自查分析报告。 在观测过程中,应做好一些重点信息的记录,如对架梁、运梁车通过施工荷载的记录,天气情况,地下水影响情况的记录,利于对结构变形特性的分析和异常数据的分析。 三、测量工作具体要求 水准网的观测整体上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对线下工程变形点的观测必须采用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水准路线经过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数量不得少于两个。 水准仪必须使用DS05级及其以上精度级别的数字仪器,仪器及配套水准尺均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