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省水稻品种生产试验

湖南省水稻品种生产试验

湖南省水稻品种生产试验
湖南省水稻品种生产试验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湖南省水稻品种生产试验

记载手册

试验年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验品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验组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承试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承试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报说明

一、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不得用铅笔填写。

二、每个项目均必须填报,不得空项或缺项,如没有内容请填写“无”。

三、每个项目必须在完成后第一时间进行填报,确保准确无误,填报后不得涂改。

四、产量等重要数据产生和记载必须2人以上人员参加,参加人员必须签名。

目录

一、试验概况………………………………………………

二、田间记载项目…………………………………………

三、室内考种项目…………………………………………

四、附录……………………………………………………

承试单位盖章:

年月日

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观察记载标准

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观察记载标准 (试行) 一、试验概况 1、试验田基本情况 (1)土壤质地:按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填写。 (2)土壤肥力:分肥沃、中上、中、中下、差5级。 2、秧田 (1)种子处理:种子翻晒、清选、药剂处理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2)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3)播种量:秧田净面积播种量,以公斤/亩表示。 (4)育秧方式:水育、半旱、旱育等及保温防护措施。 (5)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6)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治虫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3、本田 (1)前作:冬闲田、绿肥田、水稻(小麦、油菜、蔬菜等)生产田等。 (2)耕整情况:机耕、畜耕、耙田等日期及次数。 (3)田间排列: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区试)、大区随机排列(生产试验)。 (4)重复次数:区试重复3次,生产试验不设重复。 (5)保护行设置:对应小区(大区)品种。 (6)小区(大区)面积:实插面积,以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2位。 (7)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8)行株距:以寸 寸表示。 (9)每穴苗数:1粒谷苗、2粒谷苗、3粒谷苗、4粒谷苗等。 (10)基肥:肥料名称及数量。 (11)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12)病、虫、鼠、鸟等防治:防治日期、农药名称(或措施)及防治对象。 (13)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耘田、搁田等措施及日期。 4、气象条件:生育期内气象概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

5、特殊情况说明:如病虫灾害、气象灾害、鸟禽畜害、人为事故等异常情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声明试验结果可否采用。 二、试验结果 在填写书面记载表和制作电脑文件时,中籼、晚籼、晚粳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统一编号顺序、早籼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试验方案中的品种顺序填写,以便电脑汇总分析。 1、生育特性 (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2)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3) 秧龄:播种次日至移栽日的天数。 (4)始穗期:1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5)齐穗期:8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6)成熟期:籼稻85%以上、粳稻95%以上实粒黄熟的日期,以月/日表示。(7)全生育期:自播种次日至成熟之日的天数。 2、主要农艺性状 (1)基本苗:移栽返青后在第Ⅰ、Ⅲ重复小区相同方位的第3纵行第3穴起连续调查10穴(定点),包括主苗与分蘖苗,取2个重复的平均值,折算成每亩基本苗,以万/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生产试验、筛选试验不查苗,要求记载项目见记载表。 (2)最高苗:分蘖盛期在调查基本苗的定点处每隔3天调查一次苗数,直至苗数不再增加为止,取2个重复(单元)最大值的平均值,折算成每亩最高苗,以万/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3)分蘖率:(最高苗-基本苗)/ 基本苗? 100,以%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4)有效穗:成熟期在调查基本苗的定点处调查有效穗,抽穗结实少于5粒的穗不算有效穗,但白穗应算有效穗。取2个重复(单元)的平均值,折算成每亩有效穗,以万/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5)成穗率:有效穗/最高苗?100,以%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6)株高:在成熟期选有代表性的植株10穴(生产试验20穴),测量每穴之最高穗,从茎基部至穗顶(不连芒),取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水稻品种(系)对比试验总结

水稻品种(系)对比试验总结 发表时间:2012-05-10T11:35:53.533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刘传琴辛学敏段晓明郜海涛[导读] 由结果与分析中可知,由于2011年特殊的气象条件,所有的品种都未发现稻瘟病、并且都能够正常的成熟。 刘传琴辛学敏段晓明郜海涛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建三江管理局科研所 156300 摘要本文对水稻品种(系)对比试验总结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品种比较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空育131、龙粳26、龙粳25、龙粳31、龙粳29、龙粳20、龙交04-908、龙交06-2110、龙交04-2717、龙交09-1116、龙交06-192、龙稻一号、三江一号。 1.2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选择在鸭绿河农场科技园区地处第三管理区157号地,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旱改水第七年,土壤有机质含量5.4%、pH值5.86、碱解氮210.91mg/㎏、速效磷20.2mg/㎏、速效钾163.15mg/㎏、速效硅133.76mg/㎏。 1.3试验设计 以当地主栽品种空育131为对照,4月21日播种,5月20日插秧,每一处理7行,行长40米,不设重复,插秧规格为9*3寸,每穴3-5株。施肥量:亩施肥总量31kg/亩,其中尿素10kg,二铵9kg,钾肥12kg;硅肥5kg/亩。氮肥按照基肥:分蘖肥:调节肥:穗肥=3:3:1:3的比例施入;磷酸二铵在基肥时全部施入;钾肥按照基肥:穗肥=6:4施入。其它管理同常规。 2.结果与分析 2.1生育期 表1 不同品种、品系的生育期 品种播种期出苗期插秧期始穗期抽穗期齐穗期 龙粳26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22日7月26日7月27日 龙交04-908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24日7月26日7月27日 龙粳314月21日4月29日5月20日7月18日7月21日7月26日 龙交06-2110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24日7月27日7月30日 龙交04-2717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20日7月22日7月26日 龙交09-11164月21日4月29日5月20日7月18日7月21日7月23日 龙粳254月21日4月29日5月20日7月20日7月23日7月26日 龙稻一号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19日7月24日7月26日 空育1314月21日4月29日5月20日7月20日7月23日7月26日 三江一号4月21日4月29日5月20日7月19日7月21日7月23日 龙交06-192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24日7月29日8月2日 龙粳29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18日7月24日7月26日 龙粳204月21日4月29日5月20日7月15日7月18日7月21日由表1可知,在相同播期、插秧期条件下,各品种(品系)的始穗期、抽穗期和齐穗期虽都存在一定差异,但除了龙交06-192是12片叶品种外,其余的品种与对照品种空育131都能正常成熟。 2.2抗性比较 表2 不同品种(品系)抗性比较 品种株高(cm)倒伏程度(﹪)叶瘟(级)穗颈瘟(级) 龙粳26110.3000 龙交04-9081042000 龙粳3193.6000 龙交06-2110103.61000 龙交04-271798000 龙交09-111689000 龙粳2588.6000

5个杂交水稻的品种对比

5个杂交水稻的品种对比 摘要引进4个杂交稻品种:华优2号、B优827、丰优香占和Q优1号与对照品种金优63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华优2号、B优827和丰优香占3个品种分别比对照增产达3.09%、6.91%和0.94%;Q优1号单产比金优63减产6.61%。 关键词杂交水稻;品种;品比试验 为筛选出更加适合贵阳市花溪区孟关乡种植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的水稻新品种,提高稻谷的单位面积产量,笔者于2007年4月4日至9月14日引进了杂交水稻品种Q优1号、B优827、华优2号、丰优香占4个品种,在海拔1 100 m 地区种植,对其性状表现、抗病性、生育期和特征特性等进行比较分析,为全面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该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参试品种(组合)5个,分别为Q优1号、B优827、华优2号、丰优香占和金优63(CK)。品种(组合)均统一由贵阳市种子管理站提供。 1.2 试验地点试验地点选在孟关乡五星村一组刘忠明家责任田进行。该田块海拔高度为1 100 m,肥力中等,通风向阳,排灌方便。 1.3 试验设计采用大田同田对比法,2次重复。每小区长13.5 m,宽5 m,小区面积67.5 m2,株行距0.18 m×0.21 m,折合密度264 675穴/hm2。田间调查记载各品种生育期,病虫害发生程度,抽样进行室内考种,并计算产量。 1.4 田间管理 1.4.1 育秧。参试品种采用旱育稀植两段育秧,播种前先将种子在阳光下晒4 h左右,再用强氯精浸泡24 h进行消毒,洗净后再用清水泡24 h进行催芽。4月4日将浸泡好的谷种均匀地播于整好的秧床,用细土覆盖芽谷1.0 cm,拱膜保温育苗,待秧苗长到1叶1心时再移植到厢宽1.2 m、厢长视其田块而定的秧田里,5月19日移栽大田,秧龄45 d,叶龄5~6叶。 1.4.2 施肥及管理。试验田施厩肥22 500 kg/hm2,复合肥375 kg/hm2,尿素150 kg/hm2。施用稻田除草剂750~1 200 g/hm2,进行稻田除草。6月22日用蚜虱净480 g/hm2,叶虫清300 ml/hm2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效果较好,各品种生长正常。 2 结果与分析 2.1 丰产性(表1)比对照金优63增产的有3个品种,分别是华优2号、

北安市积温区水稻品种筛选试验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75851137.html, 北安市积温区水稻品种筛选试验 作者:吕智华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05期 摘要为了筛选出在北安市表现突出的稳产、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水稻品种,充分发挥 自然生产潜力,避免造成光温资源的浪费及越区引种造成损失的现象发生,将不同水稻品种在北安市通肯河北岸主星乡红星村的通乡路北三积温带下限四积温带上限区进行了产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龙粳24、垦稻12表现出分蘖力强,抗逆性强,产量突出,米质深受百姓欢迎,适宜在北安市积温带种植推广。 关键词水稻品种;三四积温带;产量;黑龙江北安 中图分类号 S511.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5-0052-01 为了筛选出适合北安市三积温带下限四积温带上限的积温选区产量表现突出、抗逆性强、米质受欢迎的水稻品种,特引进不同水稻品种进行产量性状等方面的对比试验[1-2]。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北安市主星乡红星村红星屯屯西通乡路道北,通肯河北岸,属三积温带下限四积温带上限。地势平坦,靠主干渠,水资源丰富,排灌方便。 1.2 试验材料品种 供试水稻品种共有16个,分别为12叶片的品种牡丹江26、牡丹江27、牡丹江29、垦稻12,11叶片的品种有龙粳24、龙粳25、龙粳26、龙粳27、龙粳29、龙粳31、龙粳35、龙盾104、龙盾107,10叶片的品种有黑粳7、黑粳8、龙粳37。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6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3-4],不设重复,每小区面积333.33 m2。试验田的种子处理、秧田播种量及秧田管理与常规田相同。 1.4 试验实施 机械插秧深施肥,大田旋耕前撒施水稻专用肥(20-16-12)350 kg/hm2,然后机械旋地,使20 cm耕层内均匀有肥,使稻根长到各土层均可吸收到营养,插秧时间为5月中旬,机械插

2012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160个主导品种水稻30个

2012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第一部分160个主导品种 水稻(30个) 一、长江流域 (一)Y两优1号: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二)新两优6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三)丰两优香一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四)丰源优299: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种植。 (五)南粳44: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六)秀水134:适宜在浙江省粳稻区作单季稻种植。 (七)株两优819: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江西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 (八)中嘉早17:适宜在江西、湖南、安徽、浙江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九)中早39:适宜在浙江省作双季早稻种植。 (十)天优华占: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白叶枯病轻发区和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的中等肥力田块作一季中稻种植;适宜在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十一)珞优8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十二)内5优8015: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十三)湘晚籼17: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种植。

湖南省主要水稻品种介绍

湖南省主要水稻品种介绍 常规早稻品种 湘早143湘早籼31号湘早籼32号 中鉴100湘早籼42号杂交早稻品种 金优974 株两优02 金优402株两优819陆两优996株两优505 陆两优28陆两优611杂交一季稻品种两优培九 两优293准两优527 湘华优7号 Ⅱ优93 Ⅱ优58 陆两优106 Ⅱ优416 Y两优1号丰源优326 常规晚稻品种 湘晚籼13号天龙香103湘晚籼11号湘晚籼12号 湘晚籼9号 杂交晚稻品种 金优207 金优284 新香优315 中优218 H28优9113三香优786岳优9113 岳优360 K优451 丰源优272 T优207 丰源优299 九优207 培两优981 中优117 T优259 T优180

常规早稻品种 湘早143 该品种属中熟优质早籼稻,2004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被评为湖南省三等优质稻品种。在我省作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08天左右,株高75-85厘米,叶片挺直而厚,剑叶较短,株型前期较散,后期紧凑,落色好,不落粒。省区试结果:每亩有效穗23-25万穗,每穗总粒数100粒左右,结实率83.5-78.7%,千粒重26.6-27.1克。2002、2003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31.86公斤,比对照湘早籼13号减产0.1%,日产量4.02-3.97公斤。抗性:叶瘟3级,穗瘟1级,感稻瘟病;白叶枯病7级,感白叶枯病。米质:糙米率79.2%,精米率69.4%,整精米率57.6%,长宽比为3.6,垩白粒率19.5%,垩白大小35.7%。 该品种适宜在我省作双季早稻种植。湘中3月底播种,湘南可适当提早,湘北须适当推迟。每亩秧田播种量35-40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5-6公斤,秧龄30天以内,4.5-5.0叶时移栽。插植规格为4-5×6寸,每蔸4-5苗,每苗基本苗8-10万。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纹枯病。 湘早籼31号 该品种属中熟优质早籼稻,2000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被评为省三等优质稻品种。在我省作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07天,比湘早籼19号短3天。株高80~85厘米,株型较紧凑,叶片较厚较挺,较耐肥抗倒,落色好。苗期抗寒性较差,分蘖力强。穗型中等,每穗总粒数75~85粒,结实率85%左右,谷长粒型,千粒重24克。1998、1999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15公斤,比湘早籼19号减产5.4%。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 该品种适宜在我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3月下旬播种,每亩秧田播种33~37公斤,大田亩用种量5~6公斤。秧龄不超过30天。5~5.5叶移栽,每蔸插7~8苗,15万左右基本苗。宜采用氮、磷、钾全肥配合施用,施足基肥,多施有机肥,早施分蘖肥,酌施壮苞和壮籽肥。前期浅水分蘖,中期够苗晒田,后期以湿润灌溉为主,不宜脱水过早,不宜晒田过重,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湘早籼32号 该品种属中熟早籼稻,2001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全生育期106天,比湘早籼13号短1天。株高78厘米左右,分蘖力中等,一般每亩有效穗25万。抽穗整齐,灌浆成熟快。每穗总粒数94粒,结实率87.4%。谷圆粒型,千粒重26克。1999年、2000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51.4公斤,比对照湘早籼13号增产6.2%,易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稻米外观品质一般,蛋白质含量较高。 该品种适宜在我省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3月下旬播种,大田每亩用种量5.0-5.5公斤,及时炼苗,切忌盖膜过久造成秧苗老化。4月下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内。每亩插足12万基本苗。在施肥管理上采用"促前攻中稳后"的原则,施足底肥,早施分蘖肥,适施壮苞肥。一般每亩施栏粪20担、磷肥40公斤和碳铵15公斤作基肥;尿素10公斤、钾肥7.5公斤作追肥,并根据苗情酌施壮苞肥和壮粒肥。前期以浅水促分蘖为主,中后期采用间歇灌溉,均忌脱水过早。注意加强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防治。 中鉴100 该品种属中熟优质早籼稻,1999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被评为省三等优质稻品种。全生育期106天,比湘早籼13号长1-2天,株高80-85厘米,株型紧凑,叶片上挺,耐肥抗倒能力不强。分蘖力较强,穗型中等,每穗粒数80粒,结实率80%。谷长粒型,千粒重2

国家水稻品种试验观察记载项目、方法及标准

国家水稻品种试验观察记载项目、方法及标准(试行) 一、试验概况 1、试验田基本情况 (1)土壤质地:按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填写。 (2)土壤肥力:分肥沃、中上、中、中下、差5级。 2、秧田 (1)种子处理:种子翻晒、清选、药剂处理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2)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3)播种量:秧田净面积播种量,以公斤/亩表示。 (4)育秧方式:水育、半旱、旱育等及保温防护措施。 (5)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6)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治虫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3、本田 (1)前作:冬闲田、绿肥田、水稻(小麦、油菜、蔬菜等)生产田等。 (2)耕整情况:机耕、畜耕、耙田等日期及次数。 (3)田间排列: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区试)、大区随机排列(生产试验)。 (4)重复次数:区试重复3次,生产试验不设重复。 (5)保护行设置:对应小区(大区)品种。 (6)小区(大区)面积:实插面积,以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2位。

(7)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8)行株距:以寸x寸表示。 (9)每穴苗数:1粒谷苗、2粒谷苗、3粒谷苗、4粒谷苗等。(10)基肥:肥料名称及数量。 (11)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12)病、虫、鼠、鸟等防治:防治日期、农药名称(或措施)及防治对象。 (13)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耘田、搁田等措施及日期。 4、气象条件:生育期内气象概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 5、特殊情况说明:如病虫灾害、气象灾害、鸟禽畜害、人为事故等异常情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声明试验结果可否采用。 二、试验结果 在填写书面记载表和制作电脑文件时,中籼、晚籼、晚粳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统一编号顺序、早籼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试验方案中的品种顺序填写,以便电脑汇总分析。 1、生育特性 (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2)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3) 秧龄:播种次日至移栽日的天数。 (4)始穗期:1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5)齐穗期:8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2016年湖南省水稻品种区试及生产试验方案

2016年湖南省水稻品种区试及生产试验方案

2016年湖南省水稻品种区试及生产试验方案 一、试验目的 为筛选和鉴定我省近年选育引进的水稻新品种的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和稳产性及其他重要特性,为品种审定、推广提供依据,以加快水稻新品种示范、推广步伐,特安排本试验。 二、参试品种和承担试验单位 (一)区试及生产试验 开展早稻、中稻、一季晚稻、晚稻和优质稻等5个类型的区试和生产试验,参试品种126个(不含对照品种),详见附表1、3、5、7、9 。 区试承担单位15个,分别是湖南省农作物良种引进示范中心、郴州市农科所、永州市农科所、衡阳市农科所、益阳市农科所、岳阳市农科所、常德市农科所、湘潭市农科所、湘西自治州农科所、怀化市农科所、邵阳市农科所、桂东县农科所、龙山县种子管理站、桑植县种子管理站、会同县农业局。 生产试验承担单位:早稻生产试验承试单位为湖南省农作物良种引进示范中心、衡阳市种子管理站、湘潭市种子管理站、益阳市种子管理站、永州市种子管理站;中稻生产试验承试单位为怀化市种子管理站、娄底市种子管理站、邵阳市种子管理站、龙山县种子管理站、会同县农业局;一季晚稻生产试验承试单位为湖南省农作物良种引进示范中心、衡阳市种子管理站、益阳市种子管理站、株洲市种子管理站、郴州市种子管理站;晚稻、优质稻生产试验承试单位为衡阳市种子管理站、永州市种子管理站、益阳市种子管理站、郴州市种子管理站、湘潭市种子管理站。 (二)筛选试验 开展早稻、中稻、一季晚稻、晚稻等4个类型的新品种筛选试验,参试品种635个(不含对照品种),详见附表2、4、6、8 。试验承担单位 8个,分别是省水稻所、贺家山原种场、攸县水稻原种场、永州市农科所、怀化市农科所、湘西自治州农科所、桂东县农科所、邵阳市农科所。

水稻品种比武试验

水稻品种比武试验 发表时间:2012-01-18T13:40:48.907Z 来源:《赤子》2011年第24期供稿作者:刘洪亮[导读] 各处理没有发生稻瘟病,各处理均有褐变穗和鞘腐病,但发病较轻没有达到危害的程度,对产量没有影响。 刘洪亮(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局创业农场农业科技园区,黑龙江建三江 156321)摘要:试验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龙粳21、龙粳25、龙粳26、龙粳26(原种)、三江一号、龙粳29、垦鉴稻6号、垦稻13、空育131、垦稻20、龙盾104、中龙稻一号、绥粳4号、紫稻、绿洲4号、超级稻、龙辐玉一号、新月光、牡丹江28号、龙粳20等20个品种的丰产、稳产以及抗性,旨在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优良水稻品种。关键词:水稻;品种;抗性;产量水稻是世界上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中国稻作面积约占世界稻作总面积的1/4,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1/3,而产量则约为世界上稻谷总产量的37%,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5%。在谷类作物中稻米所含有的粗纤维最少,各种营养成分的可消化率和吸收率均较高,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粮食。水稻是黑龙江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但综合我省水稻现有品种来看,优质、高产、早熟抗病品种依然很少,且推广力度不够,现只有空育131推广面积较大。为此,对省内水稻品种进行比较研究,以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最佳品种,实现早熟,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多优集成,为我省水稻的加快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创业农场科技园区,土质为草甸白浆土,有机质11.8mg,碱解氮164.3mg/kg,速效磷7.7mg/kg,速效钾125.9mg/kg,pH值6.2,老稻田,井灌区。4月14日播种,5月20日插秧。 1.2试验材料。供试品种:龙粳21、龙粳25、龙粳26、龙粳26(原种)、三江一号、龙粳29、垦鉴稻6号、垦稻13、空育131、垦稻20、龙盾104、中龙稻一号、绥粳4号、紫稻、绿洲4号、超级稻、龙辐玉一号、新月光、牡丹江28号、龙粳20等20个品种。 1.3试验设计。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每份材料作为一个处理,进行随即排列,不设重复,每处理8行区,两边保护行6行。统一时间插秧,田间管理措施一致。5月20号开始插秧,插秧规格30cm×10cm,田间管理措施一致,施肥量:每亩施尿素11斤、磷酸二铵7斤、33酸钾8公斤,每点取连续的10穴将基本苗统一留4~5株,调查分蘖情况,以空育131作为对比,严格按水稻“叶龄”进行栽培管理。 1.4田间管理。秧田封闭药剂30%阿罗津,亩用量60毫升,秧田茎叶除草药剂为千金每棚60毫升。本田除草两次,第一次,插秧前5~7天施阿罗津60ml;第二次,插秧后15~20天喷施阿罗津60ml+吡嘧磺隆10g。插前三带。本田防病五次,在6月28日喷施20%稻瘟酰胺60毫升/亩;在7月8日喷施三环唑+稻瘟酰胺30g+60ml;7月18日2%加收米+25%咪酰胺乳油+磷钾动力80ml+80ml+25g;7月28日2%加收米+20%稻瘟酰胺+磷钾动力80ml+60ml+25g;8月8日稻瘟酰胺+2%加收米+磷钾动力60ml+80ml+25g。 1.5气象资料。创业农场2011年终霜期5月15日,较2010年晚5天,初霜期较2010年提前3天,为9月23日,无霜期127天,全年积温2448℃。5月上中旬气温较低,插秧后气温回升,水稻返青分蘖速度较快。7月正是水稻孕穗至抽穗时期,同往年比降水量较少,日照时数增加。水稻灌浆期光照充足,温度较高,有利于水稻结实期灌浆成熟。 1.6秧苗素质调查。在苗期的具体表现(表1)为:三江一号出苗最早在4月19日,绥粳4号出苗最晚在4月23日,苗期没有发生病害。通过移栽前秧苗素质调查表2可以看出株高最高的品种是超级稻,株高16.9厘米,根数也是最多的,百株平均根数为13条根。 2 结果与分析 2.1各品种生育时期调查。从表2可以看出绥粳4号分蘖最早5月17日,其次是三江一号、龙粳25始蘖期是5月18日,分蘖最晚的是牡丹江28始蘖期是5月24日。从成熟期来看最早成熟的是龙粳29、空育131日期在9月9日,成熟最晚的是紫稻,日期在9月20日。 2.2各品种产量性状情况。由于2011年天气条件利于水稻生长,前期水稻返青分蘖速度快,后期的日照充足保证了水稻灌浆结实,对于产量的增加打下了基础。龙盾104亩产834.9kg,增产率58.4%;龙粳26(原种)亩产751.3kg,增产率42.5%。表1 移栽前秧苗素质调查表

2020年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中粳稻品种筛选试验技术总结

2020年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中粳稻品种筛选试验技术总结 2020年全椒县正可家庭农场承担安徽省水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组织的常规中粳稻品种筛选试验,观察中粳品种的丰产性、抗性、适应性及其它重要农艺性状进行测定,试验具体操作人为全椒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葛道林。 1试验概况 1.1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共13个,分别是:20g01、20g02、20g03、20g04、20g05、20g06、20g07、20g08、20g09、20g10(因秧苗太少用扬粳805替代)、20g11、20g12、20g13。 1.2试验设计、田间管理和观察记载 参照《2020年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中粳稻品种筛选试验方案》要求进行。试验在同一块田进行,设置3次重复,第一重复采用顺序排列,第二、第三重复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长方形,长:宽=2.1,其他各点的小区面积为13.32平方米(0.02亩)。 2结果分析 2.1产量 参试品种平均亩产在537.0(20g09)~742.5(20g08)kg之间(表1)。 2.2生育期 参试品种全生育期在149(20g06、20g10(扬粳805))~155(20g03)天之间。 2.3其它主要农艺和经济性状 亩有效穗:所有试验品种亩有效穗数在15.9(20g11)万~25.7(20g07)万之间。 每穗总粒数:所有试验品种每穗总粒数在92.0(20g02)~153.0(20g08)之间。 结实率:所有试验品种结实率在92.0(20g10(扬粳805))%~96.7%(20g01)之间。 千粒重:所有试验品种结实率在29.6(20g11)~24.0(20g03)g之间。 抗性:所有参试品种没有发生倒伏,叶瘟、白叶枯病均未发,部分品种穗颈瘟轻发、稻曲病轻发,纹枯病轻发至中发。 3.品种简评 20g08:平均亩产742.5kg,居第1位。全生育期150天,株高101.4cm,亩有效穗20.7万,每穗总粒数153.0粒,每穗实粒数142.2粒,结实率92.9%,千粒重25.6g。株型适中,叶片较挺直,植株生长较繁茂,熟期转色好。该品种产量高,稳产性好,综合表现较好。20g07:平均亩产680.5kg,居第2位。全生育期152天,株高103.2cm,亩有效穗25.7万,

全国南方稻区水稻品种区试及生产试验

国家水稻品种试验观察记载项目、方法及标准 (试行) 一、试验概况 1、试验田基本情况 (1)土壤质地:按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填写。 (2)土壤肥力:分肥沃、中上、中、中下、差5级。 2、秧田 (1)种子处理:种子翻晒、清选、药剂处理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2)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3)播种量:秧田净面积播种量,以公斤/亩表示。 (4)育秧方式:水育、半旱、旱育等及保温防护措施。 (5)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6)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治虫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3、本田 (1)前作:冬闲田、绿肥田、水稻(小麦、油菜、蔬菜等)生产田等。 (2)耕整情况:机耕、畜耕、耙田等日期及次数。 (3)田间排列: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区试)、大区随机排列(生产试验)。 (4)重复次数:区试重复3次,生产试验不设重复。 (5)保护行设置:对应小区(大区)品种。 (6)小区(大区)面积:实插面积,以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2位。 (7)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8)行株距:以寸 寸表示。 (9)每穴苗数:1粒谷苗、2粒谷苗、3粒谷苗、4粒谷苗等。 (10)基肥:肥料名称及数量。 (11)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12)病、虫、鼠、鸟等防治:防治日期、农药名称(或措施)及防治对象。 (13)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耘田、搁田等措施及日期。 4、气象条件:生育期内气象概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

5、特殊情况说明:如病虫灾害、气象灾害、鸟禽畜害、人为事故等异常情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声明试验结果可否采用。 二、试验结果 在填写书面记载表和制作电脑文件时,中籼、晚籼、晚粳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统一编号顺序、早籼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试验方案中的品种顺序填写,以便电脑汇总分析。 1、生育特性 (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2)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3) 秧龄:播种次日至移栽日的天数。 (4)始穗期:1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5)齐穗期:8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6)成熟期:籼稻85%以上、粳稻95%以上实粒黄熟的日期,以月/日表示。(7)全生育期:自播种次日至成熟之日的天数。 2、主要农艺性状 (1)基本苗:移栽返青后在第Ⅰ、Ⅲ重复小区相同方位的第3纵行第3穴起连续调查10穴(定点),包括主苗与分蘖苗,取2个重复的平均值,折算成每亩基本苗,以万/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生产试验、筛选试验不查苗,要求记载项目见记载表。 (2)最高苗:分蘖盛期在调查基本苗的定点处每隔3天调查一次苗数,直至苗数不再增加为止,取2个重复(单元)最大值的平均值,折算成每亩最高苗,以万/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3)分蘖率:(最高苗-基本苗)/ 基本苗? 100,以%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4)有效穗:成熟期在调查基本苗的定点处调查有效穗,抽穗结实少于5粒的穗不算有效穗,但白穗应算有效穗。取2个重复(单元)的平均值,折算成每亩有效穗,以万/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5)成穗率:有效穗/最高苗?100,以%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6)株高:在成熟期选有代表性的植株10穴(生产试验20穴),测量每穴之最高穗,从茎基部至穗顶(不连芒),取其平均值,以厘米表示,保留小数点后1位。

某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水稻)审定范文(doc 37页)

某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水稻)审定范文(doc 37页)

长早籼10号XS040-2002, 湘早籼18辐射后代 由宁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选育而成,2002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 该品种株高87厘米,植株叶型分散适中,剑叶直立,茎秆较粗壮,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每穗总粒数100粒左右,谷长粒形,千粒重27克。全生育期108天左右。经鉴定,稻瘟病抗性7级,白叶枯病抗性5级。苗期抗寒,后期抗倒。糙米率80%,精米率51.2%,米长7.3毫米,长宽比为3∶2,透明度1,碱消值3级,胶稠度72,直链淀粉含量13.8%,蛋白质含量11.9%。被评为三等优质稻。2年省区试平均667平方米产量438公斤。 栽培要点:软盘旱育抛秧,3月20日左右播种,每667平方米大田用种量3.5公斤。地膜育秧,3月底播种,每667平方米秧田播种45公斤,每667平方米大田用种量6公斤。移栽每667平方米不超过2.5万蔸,每蔸插基本苗5株~6株;抛秧2万蔸左右,每667平方米基本苗11万株。每667平方米施猪牛栏肥1000公斤和含养分40%的水稻专用复合肥40公斤作基肥,不另追施化肥。分蘖期浅水勤灌。每667平方米苗数达25万苗左右时晒田,轻晒长露,足水壮苞抽穗,后期干干湿湿壮籽。及时防治病虫。浸种时用强氯精消毒,大田生长期防治好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及穗期病害。 湘峰早1号XS041-2002,(原名97-2-2) 中8644/娄早籼4号 由双峰县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2002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 该品种株高约90厘米,苗期、中期叶片呈半卷曲状态,后期叶片直立,主茎叶片11叶~12叶,穗平总粒92粒左右,结实率89%,千粒重25克,全生育期107天。谷粒呈中长粒型,叶鞘、稃尖无色,部分有短芒。经鉴定,抗白叶枯病(3级),

湖南省水稻品种审定规范

湘农业办种〔2012〕273号 湖南省农业厅办公室 关于印发《湖南省水稻品种审定规范》的通知 各市州农业局,各品种选育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我省水稻品种审定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办法?和?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我厅组织制订了?湖南省水稻品种审定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湖南省农业厅办公室 2012年12月31日 —1—

湖南省水稻品种审定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湖南省水稻品种审定的术语与定义、内容与依据、审定条件和评价方法、审定原则和标准等。 本规范适用于湖南省水稻品种的审定。特殊稻品种(旱稻、糯稻、特种稻和特殊生育期的水稻)的审定参照本规范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2001年2月26日农业部第44号令 GB/T 17891―1999 优质稻谷 DB43/T319―2006 水稻抗稻瘟病鉴定及评价方法 DB43/T505―2009 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及评价技术规范?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成分检测转BT基因抗虫水稻定性PCR方法?农业部953号公告-6-2007 SN/T1202-2003 食品中转基因植物成分定性PCR检测方法NY/T1433-2007 水稻品种鉴定DNA指纹方法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特征特性character 品种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分基本特征特性、生育期、—2—

主要农艺和经济性状等。 3.2 丰产性yielding ability 品种的产量表现,以品种在区域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的百分率及差异显著性表示。中稻和一季晚稻的对照品种产量低于同组参试品种平均产量时,以该组参试品种平均产量为产量对照。 3.3 适应性adaptability 品种对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以品种在区域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试验点的比例表示。 3.4 稳产性yield stability 品种在区域试验中年度间相对于对照品种产量的变化程度。 3.5 抗逆性stress tolerance 品种对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抵御能力。 3.6 米质rice quality 品种的稻米品质,包括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食味品质等。 3.7 优质水稻quality rice 达到GB/T 17891―1999?优质稻谷?所涉品种品质指标3级(含)以上的水稻品种为优质类型。 4 品种审定的原则 品种审定坚持公正、公开、科学、效率、安全、择优的原则。 5 申请品种审定的条件 5.1 经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的非转基因品种; 5.2 与现有品种(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已审定通过的品 —3—

2017年江西水稻主推品种简介

附件2 2017年江西省水稻主推品种简介 一、早稻 品种名称:中嘉早17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9008 选育单位:江西科源种业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选181/嘉育253 特征特性:籼型常规水稻品种。全生育期平均109.0天。株型适中,分蘖力中等,茎秆粗壮,叶片宽挺,熟期转色好,穗长18.0厘米,结实率82.5%,千粒重26.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7级。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国家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17.64千克,比对照浙733增产9.12%。 技术要点:1.育秧:大田每亩用种量3-3.5千克;地膜湿润育秧每亩大田用种量4.5-5千克。注意种子消毒处理,培育壮秧。2.移栽:适时移栽,每亩插足基本苗10万苗以上;每亩抛栽2.5万株、基本苗10万苗以上。3.肥水管理:需肥量中等,宜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合理管水,成熟收获前4-6天断水。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适宜区域:全省稻瘟病轻发区种植。 推荐理由:农业部主推品种。高产、稳产,适应性较广,在我省种植面积较大的常规品种。同时稻谷利于保管,是主要储备粮品种之

一,2016年稻谷市场参考收购价格为每百斤130元左右。 风险提示:1、该品种为常规品种,应加大用种量。2、苗期易发恶苗病等病害,播种前应用药剂浸种,防苗期病害。3、种植年份较久,应重点防治稻瘟病。4、粮价随市场波动,价格仅供参考。 品种名称:江早361 审定编号:赣审稻2014026 选育单位:江西科源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嘉早311/Z6340 特征特性:籼型常规水稻品种。全生育期110.2天。株型适中,剑叶宽挺,叶色浓绿,茎杆粗壮,分蘖力中,稃尖紫色,穗粒数多、着粒密,结实率高,熟期转色好。株高82.7厘米,穗长17.3厘米,结实率88.0%,千粒重26.0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4.8,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 产量表现:2013、2014年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21.49公斤,比对照中早35增产4.38%。 技术要点:软盘抛秧于3月20-25日播种,湿润育秧于3月底至4月初播种,大田用种量每亩4.5-5.0公斤。软盘抛秧3.1-4.1叶抛栽,移栽秧龄23-27天。栽插规格为5寸×6寸。每穴插6粒谷或每平方米抛栽33-35穴。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亩施纯氮10-12公斤,氮、磷、钾肥施用比例为1.0:0.5:1.0。无水抛秧,浅水分蘖,够苗晒田,有水抽穗,干湿壮籽,后期不要断水过早。根据当地农业部门病

水稻主推品种

附件: 2011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第一部分150个主导品种 水稻(30个) 一、长江流域 (一)Y两优1号: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二)新两优6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三)丰两优香一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四)中嘉早17:适宜在江西、湖南、安徽、浙江、湖北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五)中早39:适合浙江省作双季早稻种植。 (六)株两优819 :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江西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 (七)湘晚籼17号:适宜于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种植。 (八)珞优8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九)淦鑫203:适宜在江西平原地区、湖南以及福建北部、浙江中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十)丰源优299 :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种植。 (十一)天优华占:适宜在云南、贵州、重庆的中低海拔籼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十二)Q优6号:适宜在云南、贵州、重庆的中低海拔籼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十三)川江优527:适宜在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的中低海拔籼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陕西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十四)云光17号:适宜云南省海拔1400米以下籼稻区种植,稻瘟病常发区慎用。 二、东南沿海 (一)天优998:适宜在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

国家级水稻玉米品种审定绿色通道试验指南

国品审[2014]1号 国家级水稻玉米品种审定绿色通道试验指南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3年第4号)(以下简称《审定办法》)第十五条、第二十四条规定,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申请国家级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品种审定,按规定自行开展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适用本指南。 第三条品种审定绿色通道试验包括以下两种情形: 实行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注册资本1亿元、达到《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1年第3号)第十六条规定条件的种子企业(以下简称申请者),可以自行开展自有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 已通过省级审定的品种,具备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同一生态类型区10个以上生产试验点连续两年试验数据的,

申请国家级审定时可以免予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第四条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承担单位应当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具有相应的试验用地、仪器设备、技术人员。 第五条品种试验技术人员应当具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3年以上品种试验相关工作经历,并定期接受相关技术培训。 第二章方案确认 第六条申请者参照现行国家级水稻、玉米品种试验实施方案编制品种审定绿色通道试验实施方案,包括试验目的、试验品种(含对照品种)及育种者、试验设计、试验组别与试验点生态布局、承担单位与试验具体负责人、栽培管理、观察记载、抗性鉴定、品质分析、转基因检测、DNA指纹检测、DUS测试、试验总结等内容。申请者可根据农业生产需要调整试验方案,并向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说明调整理由。 国家级水稻、玉米品种试验实施方案和调查记载表,从全国农技推广网品种管理子网站下载。 第七条申请者应当在每年12月15日前将品种审定绿色通道试验实施方案(含电子版)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进行方案初审,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