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稻品种(系)对比试验总结

水稻品种(系)对比试验总结

水稻品种(系)对比试验总结
水稻品种(系)对比试验总结

水稻品种(系)对比试验总结

发表时间:2012-05-10T11:35:53.533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刘传琴辛学敏段晓明郜海涛[导读] 由结果与分析中可知,由于2011年特殊的气象条件,所有的品种都未发现稻瘟病、并且都能够正常的成熟。

刘传琴辛学敏段晓明郜海涛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建三江管理局科研所 156300

摘要本文对水稻品种(系)对比试验总结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品种比较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空育131、龙粳26、龙粳25、龙粳31、龙粳29、龙粳20、龙交04-908、龙交06-2110、龙交04-2717、龙交09-1116、龙交06-192、龙稻一号、三江一号。

1.2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选择在鸭绿河农场科技园区地处第三管理区157号地,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旱改水第七年,土壤有机质含量5.4%、pH值5.86、碱解氮210.91mg/㎏、速效磷20.2mg/㎏、速效钾163.15mg/㎏、速效硅133.76mg/㎏。

1.3试验设计

以当地主栽品种空育131为对照,4月21日播种,5月20日插秧,每一处理7行,行长40米,不设重复,插秧规格为9*3寸,每穴3-5株。施肥量:亩施肥总量31kg/亩,其中尿素10kg,二铵9kg,钾肥12kg;硅肥5kg/亩。氮肥按照基肥:分蘖肥:调节肥:穗肥=3:3:1:3的比例施入;磷酸二铵在基肥时全部施入;钾肥按照基肥:穗肥=6:4施入。其它管理同常规。

2.结果与分析

2.1生育期

表1 不同品种、品系的生育期

品种播种期出苗期插秧期始穗期抽穗期齐穗期

龙粳26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22日7月26日7月27日

龙交04-908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24日7月26日7月27日

龙粳314月21日4月29日5月20日7月18日7月21日7月26日

龙交06-2110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24日7月27日7月30日

龙交04-2717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20日7月22日7月26日

龙交09-11164月21日4月29日5月20日7月18日7月21日7月23日

龙粳254月21日4月29日5月20日7月20日7月23日7月26日

龙稻一号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19日7月24日7月26日

空育1314月21日4月29日5月20日7月20日7月23日7月26日

三江一号4月21日4月29日5月20日7月19日7月21日7月23日

龙交06-192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24日7月29日8月2日

龙粳29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18日7月24日7月26日

龙粳204月21日4月29日5月20日7月15日7月18日7月21日由表1可知,在相同播期、插秧期条件下,各品种(品系)的始穗期、抽穗期和齐穗期虽都存在一定差异,但除了龙交06-192是12片叶品种外,其余的品种与对照品种空育131都能正常成熟。

2.2抗性比较

表2 不同品种(品系)抗性比较

品种株高(cm)倒伏程度(﹪)叶瘟(级)穗颈瘟(级)

龙粳26110.3000

龙交04-9081042000

龙粳3193.6000

龙交06-2110103.61000

龙交04-271798000

龙交09-111689000

龙粳2588.6000

水稻品种(系)对比试验总结

水稻品种(系)对比试验总结 发表时间:2012-05-10T11:35:53.533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刘传琴辛学敏段晓明郜海涛[导读] 由结果与分析中可知,由于2011年特殊的气象条件,所有的品种都未发现稻瘟病、并且都能够正常的成熟。 刘传琴辛学敏段晓明郜海涛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建三江管理局科研所 156300 摘要本文对水稻品种(系)对比试验总结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品种比较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空育131、龙粳26、龙粳25、龙粳31、龙粳29、龙粳20、龙交04-908、龙交06-2110、龙交04-2717、龙交09-1116、龙交06-192、龙稻一号、三江一号。 1.2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选择在鸭绿河农场科技园区地处第三管理区157号地,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旱改水第七年,土壤有机质含量5.4%、pH值5.86、碱解氮210.91mg/㎏、速效磷20.2mg/㎏、速效钾163.15mg/㎏、速效硅133.76mg/㎏。 1.3试验设计 以当地主栽品种空育131为对照,4月21日播种,5月20日插秧,每一处理7行,行长40米,不设重复,插秧规格为9*3寸,每穴3-5株。施肥量:亩施肥总量31kg/亩,其中尿素10kg,二铵9kg,钾肥12kg;硅肥5kg/亩。氮肥按照基肥:分蘖肥:调节肥:穗肥=3:3:1:3的比例施入;磷酸二铵在基肥时全部施入;钾肥按照基肥:穗肥=6:4施入。其它管理同常规。 2.结果与分析 2.1生育期 表1 不同品种、品系的生育期 品种播种期出苗期插秧期始穗期抽穗期齐穗期 龙粳26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22日7月26日7月27日 龙交04-908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24日7月26日7月27日 龙粳314月21日4月29日5月20日7月18日7月21日7月26日 龙交06-2110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24日7月27日7月30日 龙交04-2717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20日7月22日7月26日 龙交09-11164月21日4月29日5月20日7月18日7月21日7月23日 龙粳254月21日4月29日5月20日7月20日7月23日7月26日 龙稻一号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19日7月24日7月26日 空育1314月21日4月29日5月20日7月20日7月23日7月26日 三江一号4月21日4月29日5月20日7月19日7月21日7月23日 龙交06-192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24日7月29日8月2日 龙粳294月21日4月28日5月20日7月18日7月24日7月26日 龙粳204月21日4月29日5月20日7月15日7月18日7月21日由表1可知,在相同播期、插秧期条件下,各品种(品系)的始穗期、抽穗期和齐穗期虽都存在一定差异,但除了龙交06-192是12片叶品种外,其余的品种与对照品种空育131都能正常成熟。 2.2抗性比较 表2 不同品种(品系)抗性比较 品种株高(cm)倒伏程度(﹪)叶瘟(级)穗颈瘟(级) 龙粳26110.3000 龙交04-9081042000 龙粳3193.6000 龙交06-2110103.61000 龙交04-271798000 龙交09-111689000 龙粳2588.6000

玉米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总结【可编辑版】

玉米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总结 玉米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总结 一、项目来源 玉米是XX区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通过XX区连续九年对高产玉米生产的加大扶持投入和连续六年的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以及四年的玉米产业体系建设综示区项目实施,我区玉米生产得到了突破性发展,玉米生产已发展成为XX区粮食生产的主导作物,面积产量数据均居粮食作物的首位。201X年玉米种植面积3 7.8538万亩,占粮食总面积的3 8.29%,总产2 1.69万吨,占粮食总产的4 5.57%,平均单产573kg。 玉米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全区的粮食安全,影响农民增收,最终影响XX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根据云南省财政厅和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第一批建设方案》的通知【云农字53号】文件精神,以及201X年9月29日《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启动大会》会议要求,设置XX区玉米区域推广站,通过实施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将增加党委政府对玉米生产的重视力度,增强XX区玉米栽培技术的普及推广力度,对提高XX区玉米种植技术水平、加大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促进XX区玉米生产的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X年继续实施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综示区建设项目,旨在增强XX区玉米栽培技术的普及推广力度,提高XX区玉米种

植技术水平、加大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促进XX区玉米生产的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 二、任务目标 综示区样板建设 完成1000亩综示区玉米集成技术推广,产量较对照增100kg亩。成本降低100元。带动万亩玉米生产较对照增50kg亩。201X年综示区样板 1000亩,百亩核心区100亩,带动区10000亩。百亩核心区产量指标750kg亩以上,千亩区产量指标700kg亩以上,万亩带动区600kg 亩以上。 承担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示范、展示、推广,对创新、集成的玉米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进行示范和推广。筛选出1-2个新品种提供 下年示范。 对本区域农技人员和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指导。 负责本区域的玉米产业需求和信息采集,调研玉米产业动态信息和突发性生产问题。完成临时性应急任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提 出解决突发性生产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方案,提供给当地主 管部门,及时宣传到农户。 三、实施结果 项目布局 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的原则,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玉米病虫草鼠害综合 防治、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玉米产业,乡镇级玉米 间套种样板、农业综合开发玉米高产样板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尽可

优质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优质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近年来,重庆市水稻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一些品质佳、产量高、适应当地气候特点的优质水稻品种得到了广泛推广与应用。目前,江津区水稻的年均种植面积在4.5万hm2以上,其中优质稻的占比超过6 成,有效地推动了当地水稻种植业的发展[1-2] 。然而,全区水稻品种依然存在乱、杂等问题,阻碍了当地优质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试验结合江津地区实际,于2014—2015年在江津区德感镇开展了优质稻品种比较试验,从而筛选出适宜推广的水稻品种,为保障全区水稻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点安排在德感街道办事处三河村刘 家社曹德伟、郭显发承包地的水稻田进行。试验地块土质为砂壤土,土壤肥力处于中等水平。海拔高度为250m地势平坦,交 通便利,灌溉配套设施完善,前茬作物为油菜,平均产量水平为 3000kg/hm2。取田间0?20cm的土壤进行测定,养分含量:有机质3.80%、全氮1.53%、碱解氮92.32mg/kg、有效磷25.25mg/kg、速效钾72.35mg/kg , pH 值6.23。 1.2试验材料 1.2.1供试品种试验选择的水稻品种有13个,分别为Y两优1号(湖南隆平高种业XX公司)、深两优5814 (湖南亚华种 子XX 公司)、宜香2115(四川省绿丹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宜香

1108(四川省正奇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宜香725(四川 国豪种业XX公司)、□优725 (四川国豪种业XX公司)、F优498(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万优66(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T 优663 (重庆大爱种业XX公司)、渝香203 (重庆再生稻研究中心)、丰两优六号(合肥丰乐种业XX公司)、Q优5 号(重庆市种子公司)、□优838 (四川省原子核应用技术研究所)。 1.2.2试验肥料及农药试验过程中用到的肥料包括优质有 机肥、尿素(含纯N46%生产单位为贵州兴义化工总厂)、磷肥(含 P2O512%生产单位为柳州鹿寨中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钾肥(含k2O 60%,生产单位为中国化工集团公司)、48%复合 肥(16-16-16 );用到的病虫草害药剂包括虫草一次清、杀虫单、富力库等[3-4] 。 1.3试验设计试验设计了13 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以□优838作为对照品种(CK。为了增加试验的科学性,每个处理设3 次重复,随机排列,各重复之间设一定宽度的走道,以便于田间管理。小区面积为20m2(5论4m)。小区四周设保护行[5] 。 1.4试验方法采用塑料软盘育秧(561 孔)。3月8日将不 同水稻种子播下,每穴播种2 粒,待苗达到壮秧标准(4 月18 日左 右)即可移栽。施入48頰合肥300?420kg/hm2作为底肥。 在水稻移栽后7d 左右秧苗即可返青,为了对稻田中的的螟虫以及杂草等进行防治,可施入适量的虫草一次清,7 月中旬当地水稻上纹枯病、稻飞虱、螟虫等发生较为严重,施入杀虫单900g/hm2+富力库

水稻新品种中稻1号

2011年第4期新品种 水稻新品种中稻1号 孙朋孙妍赵加生徐士清叶世超 (江苏省灌南县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江苏灌南222500) 中稻1号由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连云港市农科院于2006年以中粳1319为母本、中粳连96-1×中粳8415的F1为父本,经连续7代复合杂交,联合育成的常规中粳稻新品种。2007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组区试,201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46),已申请植物新品种产权保护(申请号为20080138.4;公告号为CNA004595E)。 1特征特性 1.1植物学性状中稻1号幼苗矮壮,苗势较强,芽鞘、叶鞘呈绿色,叶片色淡绿;茎、秆长度中,分蘖力中等偏强,低节位分蘖多;5个伸长节间,茎秆较粗壮,茎秆基部包茎节,叶鞘较厚,茎秆弹性好,抗倒性强;主茎总叶片数17~18张,上部3张功能叶较挺,受光姿态好;株型集散适中,长势旺,整齐度较好,熟期转色好,穗长度中等,穗伸出度较好,穗型半直立;落粒性良好,粒色金黄,后期熟色好。 1.2农艺性状、品质及抗性中稻1号全生育期153.5d,主要农艺性状区试综合表现为:每667m2有效穗21.9万,株高104.4cm,每穗总粒数156粒,结实率90.4%,千粒重27.1g。抗性表现: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 4.3,穗茎瘟损失率最高5级,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 5.4%,黑条矮缩病极轻。米质表现:整精米率62%,垩白率45%,垩白度4.2%,直链淀粉含量17.1%,胶稠度80.5mm。综合表现熟期适中,产量较高,米质较优,中感稻瘟,抗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 1.3穗粒结构协调、适应性广平均每667m2有效穗数22万左右,成穗率75%左右;平均每穗总粒数156粒,实粒数为141粒,结实率90.4%。中稻1号为国审品种,分蘖力强,后期灌浆快,转色好,适合在江苏、山东、安徽及河南中粳稻区种植。 2产量表现 2007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区试,平均667m2产量为631.6kg,较对照9优418增产4.3%,达极显著水平;2008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区试,平均产量652.8kg,较对照9优418增产5%,达极显著水平;2009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77.5kg,较对照9优418增产0.9%。 2008-2010年在连云港市及苏北、鲁南、河南、安徽适宜地区40余个县区种植,平均每667m2产700kg 以上,其中在东海种植的3.33hm2超高产栽培攻关田单产达811.2kg/667m2。2010年灌南县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安排新品种品比试验及展示,在12个参试品种中,中稻1号列参试品种第1位,实产783.4kg/667m2,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5.85%。 3配套栽培技术 3.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中稻1号作为单季稻,适合在江苏、山东、安徽及河南中粳稻区种植。5月上中旬播种,水育秧每667m2播量25~30kg,旱育秧播量35~40kg,肥力低的秧田可适量多播。秧田施足基肥,早施断奶肥,巧施送嫁肥,培育适龄带蘖壮秧。 3.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30~35d,每667m2栽插2.0万~2.2万穴,株行距13cm×23cm,每穴2~3苗,栽足基本苗70000左右,迟栽田块每穴3~4苗,浅栽匀插。抛秧田应做到田平、土熟、肥足、水层薄,人工补稀,留出操作行。 3.3节水灌溉,平衡施肥本着“前足、中稳、后补”原则,每667m2用纯N25kg左右,基肥60%,分蘖肥20%,穗粒肥20%。基肥要足,以有机肥为主,搭配P、K 肥,提倡秸秆还田;分蘖肥适当加重,栽后7d立苗后,结合施用除草剂每667m2施尿素10kg,7d后再施尿素15kg;早施穗肥,避免贪青迟熟。适时搁田,控制高峰苗667m2不超过30万,成穗22万~23万,孕穗至扬花期浅水勤灌,齐穗后干湿交替,收前7d左右断水,不能脱水过早。 3.4防治病虫,保证丰收播前药剂浸种可有效防治恶苗病,整个生育期间要密切注意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情况,秧田期集中防治稻蓟马、飞虱及蚜虫,本田期重点防治一、二代三化螟及三、四代稻纵卷叶螟、飞虱等,并加强纹枯病等病害的防治,确保水稻正常生长和丰产丰收。 (收稿日期:2011-02-21) 68

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管理办法

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有关规定,组织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并制定本办法。 1.2 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的目的是鉴定和筛选适宜不同玉米生态区种植的丰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玉米新品种。 1.3 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是国家玉米品种审定和区域布局的主要依据。 第二章管理体系 2.1 根据农业部授权,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在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领导下,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实施。 2.2 各省级种子管理站有义务协助全国农技中心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的组织管理。 2.3 根据我国玉米生态区划和生产实际,设置若干试验组别,分别委托主持单位组织实施。试验管理实行主持人负责制。各组主持人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5年以上从事省级玉米区域试验组织管理经验,热爱本工作并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组织能力,办事公道,能胜任本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章主持单位和承试单位的职责 3.1 主持单位的职责,一是根据本管理办法组织本组的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工作并贯彻全国农技中心的试验指导意见;二是协助全国农技中心或根据其委托组织召开区试年会及试验考察;三是按时完成试验总结并对参试品种(组合)提出具体评价意见,以便

区试年会审核;四是制定本区的试验实施方案,提供给区试年会修改和确定;五是负责处理试验有关的日常工作。 3.2 承试单位的职责,一是严格执行试验实施方案;二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试验田,田间管理要略高于当地生产水平并确保试验数据准确可靠;三是对参试品种作出公正、准确、科学的评价并按时完成年度试验报告;四是对试验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四章试验设置 4.1 根据玉米生态区的分布和生产实际,在全国玉米生态区设置若干个组别的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及其相应配套的区试预备试验(引种试验)、生产试验、生产示范和品种展示,试验组别可根据实际需要做适当调整。 4.2 试验采用滚动式,预备试验1年,区域试验2-3年,生产试验1一2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可交叉安排。 4.3 预备试验参试品种一般以50个左右为宜;区域试验每组一般8一12个品种(不含对照);生产试验需根据区域试验结果确定,一般不超过5个(不含对照)。参试品种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增减。 4.4 预备试验全国安排30个左右试点,区域试验每组安排10个以上试点,生产试验每品种安排2个以上省、每省3个以上试点。 4.5 预备试验采用间比法排列,小区面积12或15平方米,一般不设重复,对照依据区域试验的相应组别确定;区域试验小区随机排列,三次重复,小区面积20平方米,各组设统一对照(CK1)和辅助对照(CK2)各1个;生产试验采用对比排列,一般不设重复,以当地主栽品种作为对照,密度根据品种特点和生产实际确定,每品种每试点面积不得少于0.5亩,田间管理略高于大田生产水平,施肥水平与大田生产相当。 4.6 参加生产试验的品种,由主持单位通知育种单位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的要求进行抗病性鉴定和品质分析。 4.7 对完成试验程序并推荐国家审定的品种,安排国家玉米品种生产示范。

玉米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玉米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1. 试验目的:选择2—10个玉米品种在同一块地种植,在栽培管理上统一管理,选择最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水肥条件下,能够最高产、高效的玉米品种。 2. 参试品种:现有的品种由新玉45号、KX1568、KX3564、吉祥一号、天山2号、新饲玉7号(XS7128)、张玉1233、巡天16号、中良909。 3. 试验设计:这9个品种随机排列在大田播种,排列为从西往东一号品种排到:新玉45号、KX1568、KX3564、吉祥一号、天山2号、新饲玉7号(XS7128)、张玉1233、巡天16号、中良909。每一个品种播种面积不小于3亩。 4. 试验地点及基本情况: 4.1 试验地点:奇台县坎尔孜乡东坎尔孜村,试验农户:艾斯卡尔。 4.2 试验地的基本情况:经土壤化验结果该地块土壤中碱解氮100克/公斤,有效磷10.6,速效钾309,有机质26.1。 4.3 试验主持人:高亚汗、试验技术指导人:依明江。 5. 田间管理:验地试田间管理与大田相同,4月18日机械铺摸播种,播行50—40厘米,采取宽窄行,株距22厘米。从西往东排列新玉45号、KX1568、KX3564、吉祥一号、天山2号、新饲玉7号(XS7128)、张玉1233、巡天16号、中良909,亩播量3公斤。5月4日出苗,5月14~15日间定苗,5月9日和19日进行两次中耕,5

月4日喷施除草剂天仙配亩用量50克,因玉米对除草剂有敏感性打完此药后在玉米田里有了多多少少的影响,对新玉45号特别敏感,玉米损害率达到30%左右。6月10日进行机械施肥,化肥用量硫酸钾3公斤,二铵13公斤三料10公斤。6月20日灌头水,全生育期灌7次水,6月25日玉米长到小喇叭口期时,为防治玉米螟的危害,用呋喃丹投入。7月10日为防治野蛮的危害结合灌水灌水口放入锐劲特,亩用量为200克。9月10 成熟,9月15日收获。 6. 调查及结果:试验地出苗后每三天观察一次进行记载,每个处理中去三个点,定点调查,点上调查记载。 5.1 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各生育期调查。

水稻新品种“楚粳27 号”示范试验

水稻新品种“楚粳27 号”示范试验 作者:董倩 来源:《云南农业》 2020年第7期 董倩 (易门县乡村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云南易门 651100) 摘要:为了选出适宜易门县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性好的水稻品种,加快杂交水稻品种的更新换代,为新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开展水稻新品种“楚粳27号”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结果表明“楚粳27号”综合性好,适应当地推广。 关键词:“楚粳27号”品种;示范;产量;面积 随着城乡建设占地、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和调整,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粮经争地矛盾突出,水稻单产基数高,提高单产难度大;原主栽品种“合系39号”因种植年限长、品种种性退化、抗逆性和产量降低、抗病性减弱,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水稻的质量和产量。为加快推进易门县水稻品种创新和产业发展,对水稻新品种的产量性状进行试验分析,旨在为水稻新品种推广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水稻品种“合系39号”和“楚粳27号”。 1.2 试验示范方法 1.2.1 试验示范推广同步进行的方法 坚持边试验边示范,多区域布局,加快新品种应用,严格按农业试验程序进行观察、田间测产、统计计算、验收和评价。 1.2.2 实施样板带动,促进新品种应用推广(表1) 2017年举办6.78 hm2的水稻丰产样板,对样板区种植的水稻品种按好、中、差长势进行抽样,实收水稻品种“楚粳27号” 5户面积0.325 hm2,实收总产334 80 kg,平均每公顷产量7140 kg ;实收水稻品种“合系39”2户0.15 hm2,实收总产 14 540 kg,平均每公顷产量6 330 kg,水稻品种“楚粳27号”比“合系39”每公顷增产粮食810 kg,增12.80%。参加验收的领导、专家、群众一致认为“楚粳27号”具有高产、食味好,高抗稻瘟病、生育期和落粒性适中等优良性状,具有推广应用的前景。 1.3 试验过程 1.3.1 开展科技培训

100个玉米品种抗性鉴定试验总结

玉米品种对灰斑病的抗病性鉴定 巍山县植保植检站蹇永祥余国俊 摘要:本试验通过田间试验方法,研究玉米灰斑病在不同玉米品种上发病情况,通过病情指数、严重度鉴定出品种的抗性。经过三年对100个玉米品种的多次试验,得出了多个较抗病生理性状好的优良品种。 关键词:玉米品种;灰斑病;抗病性;鉴定;严重度 玉米在全世界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是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的第三大作物。它也是我省主要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1200-150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3-28%,占大春粮食面积的30-37%,占全省粮食面积总产的28%,我县种植玉米达10万亩,占全县粮食面积总产的50%左右。但由于多年来品种、结构未从根本上进行调整和高氮肥栽培以及后期缺乏精细管理,我省的玉米灰斑病、大、小斑病为主的叶斑病在近年来发生面积逐渐扩大,特别是灰斑病发生极其严重。为保证玉米种植产业健康稳步发展,提高玉米品质、产量,尽量挽回因玉米灰斑病造成的损失,我县对100个玉米品种开展了为期三年抗性鉴定试验。最终得出结果,并把抗、中抗、高抗且生理性状较好的优良品种推广于实际生产。 1、试验时间及地点 本试验于2007年至2009年的4—10月开展。地点选在永建镇永利村委会唐家明田中,海拔1900米,属坡地,中等肥力,粘性土壤,

浇水方便,前作为小麦、玉米,4月底翻地,深20cm,塘施底肥复合肥20kg/亩,5月中旬下种,5月底出苗,10月初采收。 2、试验材料及方法 试验材料为大理州植保站提供的84个品种及本县选择的16个品种(见表二),试验设100个处理,一次重复,共100个小区,按当地常规种植,每小区宽1.5m,长4m,16塘点播,密度为3600株/亩,简单随机排列。 玉米腊熟期(9月初)调查,每小区定点、定株(5株)、定叶(穗位叶上3叶下2叶,共6叶),调查病情指数、严重度,见表二。并根据平均严重度鉴定出各个玉米品种的抗病性。 3、试验对象及分级标准 3、1灰斑病及病原 玉米灰斑病(Cercospora zeaemaydis Tehon and Daniels)又称尾孢菌叶斑病,本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熟期的叶片、叶鞘及苞叶上。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展为浅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色到褐色长条斑,这些褐斑与叶脉平行延伸,病斑中间灰色,病斑后期在叶片两面(尤其在背面)均可产生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重病时叶片大部变黄枯焦,果穗下垂,籽粒松脱干瘪,百粒重下降,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3、2玉米灰斑病的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玉米秸秆等病残体上越冬,成

国家水稻品种试验观察记载项目、方法及标准

国家水稻品种试验观察记载项目、方法及标准(试行) 一、试验概况 1、试验田基本情况 (1)土壤质地:按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填写。 (2)土壤肥力:分肥沃、中上、中、中下、差5级。 2、秧田 (1)种子处理:种子翻晒、清选、药剂处理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2)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3)播种量:秧田净面积播种量,以公斤/亩表示。 (4)育秧方式:水育、半旱、旱育等及保温防护措施。 (5)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6)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治虫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3、本田 (1)前作:冬闲田、绿肥田、水稻(小麦、油菜、蔬菜等)生产田等。 (2)耕整情况:机耕、畜耕、耙田等日期及次数。 (3)田间排列: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区试)、大区随机排列(生产试验)。 (4)重复次数:区试重复3次,生产试验不设重复。 (5)保护行设置:对应小区(大区)品种。 (6)小区(大区)面积:实插面积,以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2位。

(7)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8)行株距:以寸x寸表示。 (9)每穴苗数:1粒谷苗、2粒谷苗、3粒谷苗、4粒谷苗等。(10)基肥:肥料名称及数量。 (11)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12)病、虫、鼠、鸟等防治:防治日期、农药名称(或措施)及防治对象。 (13)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耘田、搁田等措施及日期。 4、气象条件:生育期内气象概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 5、特殊情况说明:如病虫灾害、气象灾害、鸟禽畜害、人为事故等异常情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声明试验结果可否采用。 二、试验结果 在填写书面记载表和制作电脑文件时,中籼、晚籼、晚粳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统一编号顺序、早籼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试验方案中的品种顺序填写,以便电脑汇总分析。 1、生育特性 (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2)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3) 秧龄:播种次日至移栽日的天数。 (4)始穗期:1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5)齐穗期:8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介绍三个优良水稻新品种等

介绍三个优良水稻新品种等 一、杂交早稻“eK优4号” 特征特性:2007年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全生育期114天左右=,株高93厘米,株型适中,剑叶挺直,分蘖力强,667平方米(1亩)有效穗21.9万,每穗总粒数120粒,结实率87%,千粒重29克,熟期转色好。谷粒大粒型,米质较优。抗病性较好。在江西种植,表现高产、稳产,一般667平方米产550公斤。 栽培要点:3月中旬播种,667平方米大田用种量1.5公斤,秧龄28天。667平方米插基本苗8万。 二、杂交晚稻“T优832” 特征特性:2009年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全生育期115天左右。株高95厘米,株叶形态好,分蘖力较强,667平方米有效穗23万,每穗总粒数136粒,结实率85%,千粒重24克。米质优,整精米率70%,直链淀粉含量18%,米饭口感佳,食味好。抗性强,一般667平方米产500公斤,栽培要点:6月中下旬播种,667平方米大田用种量1.5公斤,秧龄25天以内。667平方米插基本苗10万。

三、优质晚稻品种“野丰占” 特征特性:最新育成的早熟、高产、优质晚稻新品种。在江西作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17天左右,桩株较矮,株叶形态好,叶片短直,茎秆坚韧,抗倒性强,抗病虫性强。株高92厘米,每穗总粒数138粒,结实率93%,千粒重16.8克。后期熟色好,谷粒饱满,米质优,无腹白,米粒晶莹,米饭软滑可口,一般667平方米产500公斤。 栽培要点:6月中旬播种,667平方米用种量2公斤,秧龄25天以内。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巧施幼穗分化肥,后期增施磷、钾肥。(江西省吉水县农业局黄文安邮编:331600 吉水县水田农技站黄斌吉水县丁江农技站罗冬根吉水县白水农技站王飞) 食用型向日葵新品种“CH608” “CH608”向日葵幼茎绿色,苗期长势旺,株高208,85厘米,整齐度好,茎粗2 88厘米,花盘平展、直径2(),98厘米,单盘子实重129,52克。子仁率47,%,结实率7()33%。子粒长锥形,灰底白边,粒长2 39厘米、宽0 99厘米,百粒重1 5,01克,子实蛋白含量为1 551%。从出苗至成熟102~105天,属中早熟品种。高耐菌核病,抗褐斑病,抗螟虫,抗旱,耐瘠薄,较耐盐碱。(吉林省通榆县种子

2016年水稻新品种展示总结

2016年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总结(品种概况部分) 一、参试品种及面积 展示品种主要有一季杂交稻:甬优4901、Ⅱ优371、隆两优华占、深两优5814、宝两优6号、正香优217、K优52、甬优7050;早熟晚粳:嘉优5号、镇稻18、镇糯19、武运粳29、富粳1号、秀水414、宣粳糯1号;中熟中粳:上农粳2号、泗稻12、武运粳27、光灿1号,共19个品种,每个品种0.5-1亩不等,展示区总面积14.81亩。 示范品种主要有晚粳:“镇稻18” 14.73亩、“镇糯19” 21.6亩、“武运粳29” 11.81亩、“富粳1号” 20.49亩、“宣粳糯1号”21亩、“上农粳2号” 22.8亩,共6个品种,示范区总面积112.43亩。 二、实施概况 (一)栽培方式:育秧栽培,展示品种采用旱育稀植培育壮秧,秧龄控制在25-30天;示范品种采用工厂化育秧,秧龄控制在15-18天。5月10-6月4号播种,其中展示品种根据生育期分三批次分别是中籼5月10日、晚粳5月19日、中熟中粳6月4日播种,示范品种播期5月25日。播种结束后,用55%敌克松WP1000倍液消毒,防治立枯病、青枯病,亩用旱秧净EC100-150ml兑水30-40kg喷雾封闭杂草。四个播期品种秧苗分别于6月8日、6月17日、6月30日、6月12日进行移栽 (二)大田管理:播种前3-5天施苗床基肥,亩施25%苗床复合肥60kg;移栽前3天每亩施大田基肥,亩施51%三元复合肥55kg。一季杂交稻分两次追肥,6月22日追施分蘖肥,亩施尿素7.7kg,氯化钾6kg;8月2日亩施尿素2kg,氯化钾2kg。早熟晚粳和中熟中粳均在7月12日一次追肥,前者亩施尿素13.8kg,氯化钾7kg,后者亩施尿素11kg,氯化钾5.7kg。期间适时针对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进行专项防治。 三、结果与分析 (一)产量:参试品种实收亩产幅度496.3—746.7千克。其中

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总结

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总结xx种子总站 一、项目基本情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种子事业发生了较大变化,如种子科研育种已向多元化发展,农作物育种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出发,2004年实施《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项目,在培育和广泛引进品种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分布,相对集中,突出优势作物和重点地区,因地制宜,组织新良种和种子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促进品种更新更换,实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项目资金计划安排情况 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项目资金计划安排210万元。其中: 1、各类作物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经费198.0万元。含水稻、玉米、甘蔗、大豆、西瓜、花生、红薯、马铃薯等作物品种引进、试验示范。 2、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正常开展费用12.0万元。 (二)主要建设内容 (1)建立和完善农作物品种试验网络。包括水稻、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水稻、玉米、甘蔗、西瓜、大豆、花生、红薯、马铃薯等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水稻、玉米、甘蔗品种生产试验等。 (2)组织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专家、委员开展相关的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 (3)广泛引进新品种,建立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核心基地。建立水稻、玉米、马铃薯、西瓜四大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核心基地;召开全区性水稻、马铃薯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现场考察会议等。

(4)开展主要农作物品种标准描述工作。建立生产上应用的水稻品种标准描述种植基地。 (三)项目布局 见附表 二、建设项目进展情况 《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项目资金主要用于试验的人工、农资、田租等补助,没有土建工程,具体开支如下: (一)各类作物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经费补助198.0万元 1、水稻、玉米、甘蔗新品种筛选试验3万元。 2、水稻、玉米、大豆、西瓜等作物品种区域试验154.0万元。 3、马铃薯、红薯等作物品种引进试验筛选20万元。 4、水稻、玉米、西瓜、甘蔗等作物新品种示范展示21万元。 (二)水稻、玉米、西瓜等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12万元。三、项目取得的成效 项目属于公益性项目,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 (1)农作物品种试验,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安全高效发展提供科学、可靠的品种依据。据统计,2004年共引进各类农作物品种658个参加试验示范,其中水稻品种293个、玉米品种273个、西瓜品种43个、大豆品种11个、花生11个、红薯17个、甘蔗10个。 (2)通过试验示范,带动面上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步伐,并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实施新品种试验示范,带动面上新品种的推广,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水稻新品种推广面积300万亩,玉米新品种推广面积200万亩。水稻品种按亩增25公斤计,新增稻谷7500万公斤;玉米品种按亩增30公斤计,新增玉米6000万公斤。

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实施方案【模板】

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实施方案 1 试验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有关规定,客观、科学、公正地鉴定参试新品种的丰产性、生育期、综合抗性及遗传稳产性、适应性,为筛选我区不同生态区适宜种植的玉米品种,加快我区玉米新品种的试验、审(认)定和推广步伐。 2 试验组别及单位分工 2.1 试验组别 根据我区玉米生态区分布和生产实际,品种比较试验设置7个熟期组(如下表)。 熟期组对照品种 种植密度 (株/亩) 生育期指标(比对照≤天) 超早熟组九玉201 5000 3 极早熟组九玉5 5000 3 早熟组区丰垦008 4500 3 中早熟组九玉1034 4500 3 中熟组区金山33 4500 3 中晚熟组丰田6 4500 3 晚熟组郑单958 4500 3 2.2 主管部门 负责试验方案的制定、试验执行情况检查、试验结果汇总等。 单位名称:内蒙古自治区种子管理站品种管理科负责人:XXX 地址:XX市呼伦北路74号邮编:010010 联系电话:******** 传真:******** E-main:chenchunmei0224@https://www.doczj.com/doc/5614485458.html, 2.3 试验主持单位及负责人 承担品质分析样品穗的套袋、样品邮寄任务,完成试验汇总报告,指导、检查试点。 超早熟、极早熟、早熟组:XX公司,祁春阳,qcy9898@https://www.doczj.com/doc/5614485458.html, 中早熟、中熟组: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玉米邮寄所,冯勇,fy6250@https://www.doczj.com/doc/5614485458.html,

中晚熟、晚熟组:XX公司,郭志明,tlgzm@https://www.doczj.com/doc/5614485458.html, 2.4 承试单位 承担相应试验任务,完成试验总结报告等。 2.5 种子接收与编码单位 负责试验种子的接收、分装、编密、邮寄等。 3 参试品种和供种单位(见附表) 4 试验设计与要求 4.1 试验种子要求 4.1.1 供种量 每品种供种3公斤。 对照种由指定单位统一提供,每个对照品种40公斤。 4.1.2 种子接收单位及负责人 单位名称: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负责人:XXX 地址:XX市XX区昭君路22号邮编:010031 联系电话:********、******** 传真:******** 4.1.3 供种时间供种单位必须在4月1日~4月10日前将种子寄达指定的种子接收单位,逾期按自动放弃处理。 4.1.4供种要求 ⑴采用邮政特快、宅急送、快递等方式直接送到指定的种子接收单位,一些需种子接收单位自取的其它方式(如汽车托运、一些限区快递公司)不予受理。 ⑵各供种单位提供的种子必须达到国标GB4404.1一级,保证参试种子的纯度、净度和发芽率,大粒种子要适当增加供种量。不得提供包衣种子。 ⑶包装要扎实,每份种子要有品种标签,注明参试组别和联系方式。包装外要标明品种名称和参试组别。 ⑷无法提供种子的供种单位要提前告知种子接收单位,说明原因和不参试品种 ⑸如因供种量不足、供种时间超期、种子质量不合格、种子包衣、未标品种名称和组别等原因,造成不能正常参加试验或影响试验结果的,由供种单位自负。 4.1.5 密码编号所有参试品种实行密码编号制,同组试验密码分多套。密码编号由编码单

荷兰番茄品种比较试验

目录 摘要 (1) 1 材料与方法 (3) 1.1供试品种 (3) 1.2 试验方法 (3) 2 结果与分析 (5) 2.1不同硬质番茄品种物候期比较 (5) 2.2不同硬质番茄品种植物学性状比较 (6) 2.3不同硬质番茄果实品质比较 (7) 2.4不同硬质番茄品种丰产性比较 (8) 3 结论 (9) 参考献 (10) 谢辞 (11)

荷兰番茄品种比较试验 摘要:本实验通过引进5个荷兰番茄品种百灵(73-583)RZ F1杂交种,格利(73-516)RZ F1杂交种,百利(Beril) RZ F1杂交种,格雷(73-571)RZ F1杂交种及劳斯特(73-409)RZ F1杂交种在伊犁州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百灵为对照对这5种硬质番茄的物候期、植株性状、果实品质及丰产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格雷和格利在物候期上稍短一些,同时采收时间较长;果实品质上可溶性糖含量和有机酸含量较高,营养价值高;产量均较百灵高。这两个品种在伊犁州日光温室栽培不仅生长势好,抗病性和抗逆性强,产量也很高,可以作为优良新品种在伊犁州的日光温室中广泛栽培种植。 关键词:番茄;品种;比较试验 Comparative Test of the Dutch tomato varieties Gu Ningning Abstract:In this study,through introduction the five Dutch tomato varieties of Braun (73-583) the RZ F1 hybridsLao,Gregory(73-516) the RZ F1 hybrids, (Beril) the RZ F1 hybrids, Grey(73-571) the RZ F1 hybrids and Lao Site(73-409) RZ F1 hybrid to the Species comparison test in the Yili state facilities for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park, Braun for control phenology of these five kinds of hard tomato plant traits, fruit quality and high yieldthe.The results show that: Gray and Gregory on the phenological phases are slightly shorter, while harvesting a long time; soluble sugar content and higher organic acid content in fruit quality, high nutritional value; yield compared with Braun. The two species not only in the greenhouse cultivation of Yili Prefecture

水稻新品种展示项目实施方案

江西省现代农业水稻新品种展示项目实施方案 及经费安排计划 为充分发挥优良品种对农业生产的基础作用,帮助农民选择良种、应用良法,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今年开展江西省现代农业水稻新品种展示工作。现根据我省农业生产发展情况,特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以来,我省种业发生了深刻变化,种子科研能力显著增强,主体增多,投入增加,新品种数量急剧增加。据统计,近年来我省每年选育或引进水稻新品种约600个,通过审定品种约40个。新品种数量的增加,丰富了品种类型,繁荣了市场供应,促进了粮食生产发展。但是,由于新品种数量太多,加之原有的以县为单位划分种子市场的格局被打破,建立了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种子市场,过去农民购种仅听县种子公司一家的品种推介,现在面对近百家种子公司的宣传推介,增加了选购种子盲目性和难度。一批优良新品种由于没有适宜的生态环境、栽培方式,致使优良特性未能充分发挥,甚至出现因使用方法不当,造成减产减收。以品种展示为切入点,加大主导品种的宣传推广力度,指导农民选择良种、应用良法、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充分发挥优良品种对农业生产

的基础作用的重要举措。通过开展水稻新品种展示,一是可以筛选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的主导品种;二是农民通过这种直接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的方式,选用良种良法;三是可以进一步摸索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避免生产上的种植风险;四是为全国二期种子工程启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发展现代农业总体要求、挖掘品种增产潜力,以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改善米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主攻方向,以品种展示为切入点,筛选适应不同区域市场需求、生态环境、种植习惯的主导品种,以良种推介为突破口,发布宣传主导品种,开展技术培训,培育良种示范户,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协同推进,良种良法配套推广。 三、目标任务 通过品种展示和良种推介,品种年更换率达20%以上,到2015年良种科技贡献率提高到45%以上,主导品种推广面积达80%以上,水稻单产、总产、米质、效益明显提高。 四、项目管理单位 (一)主管单位 江西省财政厅责任人:毛祖逊 江西省农业厅责任人:张忠平

青贮玉米品种对比试验总结

青贮玉米品种对比试验总结 发表时间:2009-09-29T10:49:07.420Z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09年第6期供稿作者:杜河本[导读] 为促进我场畜牧业发展的需求,2005年我场引进青贮玉米品种6个前言:为促进我场畜牧业发展的需求,2005年我场引进青贮玉米品种6个,通过试验从中选出适合我场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玉米饲料品种,应用于生产并为我场的农业结构调整开辟广阔空间。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本实验设在我场第六作业区156号地东侧,土壤为草甸白浆土,有机质含量3.0%,前茬种植圆葱作物,肥力中等,地势平坦。 供试品种分别是:东农215、龙青1号、阳光1号、龙单23、青101、高油106、垦粘一号品种为对照。 1.2试验设计 田间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不设重复,4行区,行长80米,每品种为一区,每区面积214平方米。 1.3栽培管理 5月26日播种,当天完成,采用播种机进行田间作业,平方米株数为4-5株,亩施肥24公斤,尿素7.5公斤、二铵8.5公斤、33%硫酸钾6公斤,喇叭口期追肥一次,人工除草二次,中耕二遍。 1.4气象条件对本年度的影响 今年春季雨水大,整地较晚,播种期推后,出苗后气温适宜,光照充足,有利于玉米生长,后期7月下旬降雨较大并有大风天气,致使部分玉米倒伏,但影响不大。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生育期调查 各品种在6月8日出苗,抽雄期在7月23日,对照品种抽雄期晚2天,各处理间没有明显差异。 2.2生育性状调查 从果穗产量及果穗比率来看,表现最好的是东农215;其次是龙青1号和高油106. 从产量性状上看,龙青1号产量最高,阳光1号、高油106产量次之。 3.结论 丰产性分析,试验的6个品种均比对照高产,其中龙青1号、阳光1号、高油106、青101品种产量较高,亩产超过5吨,东农215和龙单23产量较低,建议不作为青贮优选品种。 根据田间观测和产量结果认为,参试6个品种叶量比例均大于对照,龙青一好在各品种中产量最高;参试的6个品种在收获时果穗的成熟度均比对照低,对照品种垦粘1号在收获时果穗达到蜡熟末期,其它6个品种都在乳熟中期或乳熟初期;垦粘1号在我场是主栽品种,建议龙青1号、高油106和阳光1号可在我场搭配种植。 (作者单位: 156334黑龙江省佳木斯建三江分局鸭绿河农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