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疾病的社会学因素

疾病的社会学因素

疾病的社会学因素

疾病的社会学因素

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成都市高新区某社区常住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制定慢性病社区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结构式问卷对成都市某社区随机选取的1 227名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的1 227名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为%;慢性病按病种顺位,位列前4位的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冠心病%);影响该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的因素为年龄、体重指数、缺乏锻炼、口味偏咸。结论成都市某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应加强社区居民的慢性病健康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和人群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疾病谱和死亡谱也发生了变化,慢性病已严重危害人群健康,影响人群生活质量[1]。了解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课题。于2011-02/03对成都市高新区某社区居民18岁及以上居民慢性病患病状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为该社区制定慢性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该社区18岁及以上(成年人)常住人口。常住人口指最近1年内在该社区居住时间累计达到半年及以上的居民。 抽样方法该研究在成都市某社区随机抽取了12个居民院落,分别对抽中的居民院落中的所有楼栋进行统一编号,以每个院落单数楼栋,单数门牌号作为调查家庭。5万人口以上的社区抽取1 000户家庭[2],该社区人口数在5万以上,因此该调查总共抽取了1 053个家庭,对抽中的这1 053个家庭中所有18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进行面对面访谈式调查。共计调查1 227人。 调查方法与内容该研究采用的问卷参照社区卫生诊断技术手册(试用)中成熟的社区诊断调查问卷,入户对居民进行面对面访谈式调查,调查内容包括:①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②慢性病患病情况:以医院医生的明确诊断为依据判断居民是否患有慢性病,慢性病种类包括被调查者所患的所有慢性病;③健康相关行为,包括吸烟、饮酒、饮食习惯、体育锻炼、主动获取保健知识等情况。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经分析,公司目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生产性粉尘、锰及其化合物、噪声、高温、工频电场、有毒溶剂(甲苯、戊烷、苯乙烯等)、刺激性和窒息性气体、化学性烧灼伤(眼、皮肤等)。对此具体分析如下: 1、生产性粉尘 粉尘致病机理: 尘粒在进入呼吸道后,根据其物理性状,在呼吸道各部位通过截留、撞击、沉降、弥散等方式沉积、贮留及最后清除。 由于尘粒在呼吸道沿途沉积阻留机会和沉积后引起机体反应不同,可把粉尘分为非吸入性和可吸入性尘,后者主要指小于5μ的尘粒,小于5μ的尘粒,可以进入肺泡,因此它又可称为呼吸性尘。 人体对粉尘的清除: 沉积在呼吸道的可吸入性尘主要经两种方式清除:粘液纤毛系统和肺泡巨噬细胞吞噬作用,人体通过各种清除功能,可使进入呼吸道的97-98%的尘粒排出体外。人体虽有良好的防御功能和清除功能,但若长期吸入任何浓度粉尘,均可有一定量沉积在肺内,产生不良作用,只是粉尘理化性质不同,作用的严重度不同。 粉尘对人体致病作用: 生产性粉尘根据其理化性质,进入人体的量和作用部位,可引起不同的病变。 职业性呼吸疾患: 尘肺: 尘肺病是因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肺组织弥漫纤维化性全身性疾病。 我国通过近三十年的大量临床观察、X线检查、病理解剖和试验室研究,认为尘肺按其病因可分为五种:①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量较高的粉尘可引起矽肺;②吸入含有胶合二氧化硅(硅酸盐)可引起硅酸盐肺;③吸入煤、石

墨、碳黑、活性炭等粉尘可引起炭尘肺;④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和其他物质的混合性粉尘可引起混合性尘肺,如电焊工尘肺;⑤吸入某些金属粉尘可引起金属尘肺,如铝肺。 粉尘沉着症: 有些金属(铁、钡、锡等)粉尘吸入后,可在肺组织中呈异物反应,并继发轻微纤维性变,但对人体危害较小,脱离粉尘作业后,病变可无进展。 呼吸系统肿瘤: 有些粉尘已确诊可致癌,如放射性矿物尘、金属尘(镍、铬、砷)、石棉等。 局部作用: 粉尘作用于呼吸道粘膜,早期引起其机能亢进,毛细血管扩张,分泌大量粘液,以阻留更多的粉尘。这是保护性反应,久之形成肥大性改变,最后由于粘膜细胞营养供应不足而致萎缩,形成萎缩性改变。此外,经常接触粉尘,可引起皮肤、耳、眼的疾病。 主要临床表现: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基本表现为慢性上呼吸道及肺部的炎症症状、慢性肺功能损害症状。因此,接尘工人的受损害程度最重要的诊断方法是定期进行X光摄片等特殊的临床检查。 粉尘的卫生标准: 煤尘TWA6mg/m3,锅炉尘TWA2mg/m3。 粉尘的防护原则: ①加强工艺改革,消除尘源或强化工艺的自动化、机械化和密闭化水平,减少操作工人数量并使操作工人隔离或远离尘源。 ②尽量采用湿式作业,减少扬尘; ③加强岗位局部的密闭、通风、除尘净化措施,尽量使设备处于负压状态运行,防止粉尘外逸; ④强化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接尘岗位要佩带防尘口罩,防护工作服,注意及时更换口罩和防护服,避免生产场所积尘的二次污染以及污染工作服对生活区域的污染;

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演示教学

精品文档 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成都市高新区某社区常住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制定慢性病社区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结构式问卷对成都市某社区随机选取的 1 227名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的1 227名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为30.8%;慢性病按病种顺位,位列前4位的依次为高血压(13.1%)、糖尿病(5.4%)、慢性阻塞性肺病(2.4%)、冠心病(1.7%);影响该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的因素为年龄、体重指数、缺乏锻炼、口味偏咸。结论成都市某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应加强社区居民的慢性病健康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和人群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疾病谱和死亡谱也发生了变化,慢性病已严重危害人群健康,影响人群生活质量[1]。了解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课题。于2011-02/03对成都市高新区某社区居民18岁及以上居民慢性病患病状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为该社区制定慢性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该社区18岁及以上(成年人)常住人口。常住人口指最近1年内在该社区居住时间累计达到半年及以上的居民。 1.2 抽样方法该研究在成都市某社区随机抽取了12个居民院落,分别对抽中的居民院落中的所有楼栋进行统一编号,以每个院落单数楼栋,单数门牌号作为调查家庭。5万人口以上的社区抽取1 000户家庭[2],该社区人口数在5万以上,因此该调查总共抽取了1 053个家庭,对抽中的这1 053个家庭中所有18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进行面对面访谈式调查。共计调查1 227人。 1.3 调查方法与内容该研究采用的问卷参照社区卫生诊断技术手册(试用)中成熟的社区诊断调查问卷,入户对居民进行面对面访谈式调查,调查内容包括:①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②慢性病患病情况:以医院医生的明确诊断为依据判断居民是否患有慢性病,慢性病种类包括被调查者所患的所有慢性病;③健康相关行为,包括吸烟、饮酒、饮食习惯、体育锻炼、主动获取保健知识等情况。 1.4资料分析处理方法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运用统计软件SPSS18.0 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统计学检验水准α= 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共调查社区居民1 227人,男性470例(38.3%),女性636例(61.7%)。年龄18~95岁,平均(50.01±18.25)岁,其中18~59岁者758例(占61.8%),≥60岁者367例(占38.2%)。 2.2 慢性病患病情况调查1227名常住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为30.8%,男性31.9%,女性30.1%,性别间患病率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x2=0.439,P>0.05)。不同年龄组患病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96.216,P<0.01),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明显升高。慢性病按病种顺位,位列前四位的依次为:高血压(1 3.1%)、糖尿病(5.4%)、COPD (2.4%)、冠心病(1.7%)。 2.3 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水平调查该社区居民的吸烟率为20.7%,其中男性吸烟率为48.1%,高于女性吸烟率 3.7%(x2=253.263,P<0.05)。居民饮酒率为23.7%,其中男性饮酒率为46.4%,高于女性饮酒率9.6%( x2=216.341,P<0.05);体育锻炼方面:有66.7%的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其中每天锻炼者占47.1%。在体育锻炼项目中,80.3%的居民选择走、慢跑;体重指数方面:按照中国成年人的标准,在1 034名被调查者中,有2 4.9%的居民体重指数≥24,即超重;有4.6%的居民体重指数≥28,即肥胖;自我保健意识方面:34.6%的居民不主动获取保健知识。 精品文档

龋病患者的疾病感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9 年1月第6卷/第3期V ol.6, No.3 Jan. 2019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General Journal Of Stomatology 125龋病患者的疾病感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王媛媛,齐?钒,张?倩,金英淑 (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天津 300070) 【摘要】目的?了解龋病患者疾病感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便利抽样抽取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260例龋病患者,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 Corah’s牙科焦虑量表(DAS)以及牙科畏惧量表(DFS)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影 响疾病感知的相关因素。结果?龋病患者的疾病感知得分为(49.03±9.47)分,DAS得分为(9.81±2.98) 分,DFS得分为(48.36±15.24)分。多元回归结果提示牙科焦虑、牙科畏惧、历史就诊次数以及龋坏程度 是龋病患者疾病感知的影响因素。结论?龋病患者的疾病感知状况有待改善,应特别注意龋坏程度较深、处 于牙科焦虑畏惧状态、历史就诊次数较少的患者,针对其特点给予相应的干预方法,从而提高龋病患者的疾 病感知。 【关键词】龋病;疾病感知;现状;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3.125.03 龋病是在细菌为主的多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 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的感染性疾病。随着病程进展, 缺损发展伤及牙髓组织,进而引起牙髓病、根尖周病、颌 骨炎症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人类口腔、全身健康以 及患者的生活质量[1]。第三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研 究结果显示,5岁年龄组的患龋率达66.0%,35~44岁年龄 组段为88.1%,而65岁以上人群中则有98.4%的人患龋[2]。 疾病感知是指个体在健康受到威胁的状况下或在疾 病状态时,个体通过认知评价和对疾病的情绪表述,唤醒 自身心理应对反应,进而对疾病的认知评价重新修正和 调节,从而影响患者的最终康复[3]。系统综述研究结果显 示,疾病感知能够预测一系列医疗和心理健康结果,包 括药物依从性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4,5]。基于疾病感知理 论,Weinman等[6]于1996年编制了疾病感知问卷(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IPQ)。之后,2002年Moss-Morris 等[7]对其进行修订形成了73个条目的疾病感知问卷修订 版(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 -Revised,IPQ-R)。 2006年,Broadbent在IPQ和IPQ-R的基础上简化形成了简 易版疾病感知问卷(Brief Illness PerceptionQuestionaire, BIPQ)[8]。BIPQ已被学者翻译成包含中文在内的20多种语 言并运用于36个国家的研究应用,并证明具有良好的心理 测量学特性[9]。研究表明以疾病感知为基础的口腔健康行为 干预有利于提高儿童照顾者对龋病的感知和进行口腔检查 的意识,有助于照顾者帮助儿童采取有效的自我口腔管理 策略,从而提高其口腔健康相关生命质量[10]。我国龋病患者 的疾病感知状况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了解龋病患者的疾 病感知现状并探讨对其影响的因素,以望为后期开展有效 的干预措施并提高龋病患者的疾病感知提供临床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运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7月就 诊于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的龋病患者260例。 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纳入标 准:①诊断符合WHO龋病诊断标准(第四版)[11];②年 龄满18周岁及以上;③知情同意,自愿参加者;④思维清 晰,精神正常,具有一定理解表达能力。排除标准:①经 研究者解释后拒绝合作者;②认知方面有缺陷,不能理解 或回答问题者;③既往有心理障碍及精神病史者;④曾参 与过或目前正在参与干预性研究者。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此调查表由研究者本人自行设计,包括年龄、性别、 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人口学资料; 历史就诊次数及龋病深度等疾病资料。其中,龋坏程度分 级标准参照《牙体牙髓病学》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12]。 1.2.2 中文版疾病感知问卷简化版(BIPQ) BIPQ主要用于评估个体对患病的感受和认知[13]。该量 表包含9个维度9个条目。其中有5个条目(条目1,2,3, 4,5)用于评估患者的疾病感知,包含结局、持续时间、 疾病个人控制、治疗控制和疾病同一性;有2个条目(条 目6,8)用于评估患者的情绪状况,包括情绪和疾病关注 度;有1个条目(条目7)用于评估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情 况;有1个开放性的问题(条目9)用来探究疾病的因果关 系。各条目除病因以外均采用了从0~10分计分,其中条目 3、4、7为反向记分,最低为0分,最高为80分,将各个条 目的得分相加最终得到总分,分数越高表明个体的负性感 知越多,且感受疾病的症状越严重。条目9是开放性问题, 请患者按照次序列举3个自认为最重要的原因[8]。研究结果 证明,BIPQ各条目的信度分别是0.70、0.67、0.63、0.55、 0.65、0.66、0.48和0.65,相关系数为0.02~0.46,具有良好 的信效度[8]。 1.2.3 Corah’s牙科焦虑量表(Dental Axiety Scale, DAS) 此量表是1969年由Corah[14]编制,用来调查患者的牙科 焦虑程度。DA包括4个条目,得分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 每位参与者的DAS得分为4个条目的总分,得分4~20分, 分值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严重。研究表明中文版DAS量表 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2,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5]。 1.2.4 牙科畏惧量表(Dental Fear Scale,DFS) 此量表主要用来调查患者对牙科环境与牙科治疗的畏 惧情况,生理指标的变化以及对牙科就诊逃避的现象[16]。 DFS包含20个条目,得分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每位参与 者的DFS得分为20个条目的总分,得分范围在20~100分, 分值越高代表畏惧程度越严重。研究结果显示中文版DFS的 Cronbach's α系数为0.94,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17]。 基金项目:天津市2017年度科学技术普及项目(17KPHDSF00280);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科研基金青年项目(2015YKYQ02)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经分析,公司目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生产性粉尘、锰及其化合物、噪声、高温、工频电场、有毒溶剂(甲苯、戊烷、苯乙烯等)、刺激性和窒息性气体、化学性烧灼伤(眼、皮肤等)。对此具体分析如下: 1、生产性粉尘 粉尘致病机理: 尘粒在进入呼吸道后,根据其物理性状,在呼吸道各部位通过截留、撞击、沉降、弥散等方式沉积、贮留及最后清除。 由于尘粒在呼吸道沿途沉积阻留机会和沉积后引起机体反应不同,可把粉尘分为非吸入性和可吸入性尘,后者主要指小于5μ的尘粒,小于5μ的尘粒,可以进入肺泡,因此它又可称为呼吸性尘。 人体对粉尘的清除: 沉积在呼吸道的可吸入性尘主要经两种方式清除:粘液纤毛系统和肺泡巨噬细胞吞噬作用,人体通过各种清除功能,可使进入呼吸道的97-98%的尘粒排出体外。人体虽有良好的防御功能和清除功能,但若长期吸入任何浓度粉尘,均可有一定量沉积在肺内,产生不良作用,只是粉尘理化性质不同,作用的严重度不同。 粉尘对人体致病作用: 生产性粉尘根据其理化性质,进入人体的量和作用部位,可引起不同的病变。 职业性呼吸疾患: 尘肺: 尘肺病是因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肺组织弥漫纤维化性全身性疾病。 我国通过近三十年的大量临床观察、X线检查、病理解剖和试验室研究,认为尘肺按其病因可分为五种:①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量较高的粉尘可引起矽肺;②吸入含有胶合二氧化硅(硅酸盐)可引起硅酸盐肺;③吸入煤、石墨、碳黑、活性炭等粉尘可引起炭尘肺;④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和其他物质的混合性粉尘可引起混合性尘肺,如电焊工尘肺;⑤吸入某些金属粉尘可引起金属尘肺,

如铝肺。 粉尘沉着症: 有些金属(铁、钡、锡等)粉尘吸入后,可在肺组织中呈异物反应,并继发轻微纤维性变,但对人体危害较小,脱离粉尘作业后,病变可无进展。 呼吸系统肿瘤: 有些粉尘已确诊可致癌,如放射性矿物尘、金属尘(镍、铬、砷)、石棉等。 局部作用: 粉尘作用于呼吸道粘膜,早期引起其机能亢进,毛细血管扩张,分泌大量粘液,以阻留更多的粉尘。这是保护性反应,久之形成肥大性改变,最后由于粘膜细胞营养供应不足而致萎缩,形成萎缩性改变。此外,经常接触粉尘,可引起皮肤、耳、眼的疾病。 主要临床表现: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基本表现为慢性上呼吸道及肺部的炎症症状、慢性肺功能损害症状。因此,接尘工人的受损害程度最重要的诊断方法是定期进行X光摄片等特殊的临床检查。 粉尘的卫生标准: 煤尘TWA 6 mg/m3,锅炉尘TWA 2 mg/m3。 粉尘的防护原则: ①加强工艺改革,消除尘源或强化工艺的自动化、机械化和密闭化水平,减少操作工人数量并使操作工人隔离或远离尘源。 ②尽量采用湿式作业,减少扬尘; ③加强岗位局部的密闭、通风、除尘净化措施,尽量使设备处于负压状态运行,防止粉尘外逸; ④强化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接尘岗位要佩带防尘口罩,防护工作服,注意及时更换口罩和防护服,避免生产场所积尘的二次污染以及污染工作服对生活区域的污染; ⑤加强对作业人员上岗前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培训,严格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并强化执行中的督察管理; ⑥定期监测作业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保证其浓度范围低于相关卫生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