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醚吸入麻醉临资料
- 格式:pdf
- 大小:3.40 MB
- 文档页数:30
七氟醚用于成人全身吸入麻醉的随机、开放、多中心、阳性对照临床研究发表时间:2016-04-07T11:59:53.84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作者:吴兰[导读] 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湖南郴州 423000 不仅能够提高患者恢复的速度,对患者本身也只具有较小的伤害,在临床治疗研究上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研究与推广使用[6]。
吴兰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湖南郴州 423000摘要:目的:探讨七氟醚用于成人全身吸入麻醉后患者苏醒的时间及用药的安全性,并对相关的研究做出分析。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2月前来我院需要进行有关手术的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共100例。
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的分组,观察组患者50例,采用七氟醚用于成人全身吸入麻醉进行相关的治疗;对照组患者50例,采用常规的麻醉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苏醒的时间与使用的药量有关,且用药量越大患者苏醒的时间就越长。
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较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七氟醚用于成人全身吸入麻醉进行相关的治疗,对患者进行手术有较大的帮助,且安全系数较高,极少发生不良反应,值得临床的推广使用。
关键词:七氟醚;吸入麻醉;临床研究;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临床接受外科手术的的患者的数量不断的增加,而在手术中发生意外及相关并发症的概率也随之而不断的增加,因此医院要加强对相关手术的质量监督,保证患者的健康安全。
七氟醚是临床上一种新型的吸人性麻醉药,主要是用于麻醉诱导,能够使患者在手术中维持较长时间的全身麻醉[1],是一种比较安全和理想的吸入麻醉药。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七氟醚用于成人全身吸入麻醉的随机、开放、多中心、阳性对照进行研究,探究七氟醚用于成人手术的麻醉效果,并作出相应的分析[2,3],其具体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1月-2015年2月前来我院需要进行有关手术的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共100例。
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麻醉科(南宁 530021)林育南刘敬臣七氟醚是一种新型的卤族吸入麻醉药,与其他吸入麻醉药相比,具有诱导快、呼吸道刺激小、溶解度低,并且吸收和清除迅速,苏醒快、麻醉深度易调节、对循环抑制轻、有一定的肌松作用等优点,缺点是遇碱石灰不稳定。
目前已较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麻醉诱导易为患者所接受,麻醉维持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在小儿外科及门诊手术中更具有显著优势。
而它在小儿麻醉(特别是婴幼儿)中的优势是其它药物无法相比的,它为吸入诱导在技术上和原理上开创了新的麻醉方法。
本文就其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1.七氟醚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应用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咪唑安定、异丙酚等进行麻醉诱导,小儿与父母分离进入手术室及建立静脉通路,往往因哭闹不能顺利进行,且容易对小儿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大多数的麻醉医师是以氯胺酮肌注后入手术室,然后开通静脉通路,静脉注射麻醉药物或吸入麻醉进行麻醉诱导。
七氟醚是近年来用于临床的新型吸入麻醉药,具有血气分配系数(0.63)低,吸收、清除快和刺激性小等优点,能适用于小儿患者诱导。
由于小儿的肺泡通气量及心排血量大于成人,组织血液循环丰富,且小儿的血/气、油/气分配系数更低,吸入药物更易到达血供丰富的脑组织,故在小儿的临床麻醉实施中已经越来越多运用七氟醚吸入诱导。
有研究认为,七氟醚和异丙酚用于麻醉诱导时可提供相似的插管条件。
在诱导期间,七氟醚吸人麻醉诱导与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这两种诱导方法都能实现快速诱导,而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患者呼吸暂停发生率低,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较小,血流动力学亦较为稳定,诱导更平稳。
高浓度的七氟醚预充在环路内可运用于儿童患者的诱导,但七氟醚对小儿进行麻醉诱导的合适浓度是多少?目前还没有定论。
为此,在一个120例3~10岁的儿童的研究中,使用2%、4%、6%、8%的七氟醚+50%的笑气诱导时发现,浓度越高诱导速度越快;呼吸道的不良反应,包括咳嗽、喉痉挛、呼吸抑制等的发生率在8%的七氟醚组最高;在四个浓度组里,诱导时血压都比基线水平下降,下降的程度在基础值的20%以内,但4%和6%组观察到心率的显著增加。
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在新生儿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新生儿手术多为腹部急诊手术,多由先天发育畸形或发育不良引起。
此类患儿一般出生后即出现呕吐、腹胀、呛咳、紫绀等症状,入院时一般情况较差,尤其是早产儿及低体重儿。
七氟醚对呼吸道刺激性小,诱导及苏醒过程迅速,对心血管抑制轻,在儿科麻醉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我院将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用于新生儿手术中,观察其安全性及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新生儿急诊手术25例,其中肠闭锁12例,肠旋转不良5例,消化道穿孔3例,先天性食管闭锁5例。
年龄18 h~15 d,体重2~3.6 kg,ASA Ⅱ~V级。
术前多半有不同程度的脱水、电解质紊乱、中毒性休克等。
1.2 麻醉方法所有患儿术前均置于保温箱,持续胃肠减压,液体治疗,均禁食水。
带静脉留置针入室,入室后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1 mg/kg,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6℃~30℃。
行T、BP、ECG、SpO2持续监测,面罩吸氧3 min后,以七氟醚8%、纯氧6L/min进行吸入诱导,待患儿意识消失、呼吸减慢减弱后,辅助呼吸,将七氟醚浓度降至5%,氧流量3L/min继续诱导,肌肉松弛后行气管插管。
采用PCV模式控制呼吸,维持呼末二氧化碳30~45 mm Hg,术中依据手术刺激及患儿心率、血压情况调节吸入七氟醚浓度于2%~4%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
关闭腹膜后将七氟醚浓度调节为1%,缝皮时停止吸入七氟醚。
手术结束将氧流量增加至4 L/min直至患儿拔管。
拔管指征为患儿肢动频繁,不耐管,睁眼。
1.3 观察指标记录患儿意识消失时间、诱导至插管时间、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停药至拔管时间;观察记录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即刻、切皮时患儿BP、HR、SpO2的变化以及术中BP、HR、SpO2的变化情况;观察诱导期有无呛咳、喉痉挛及分泌物增多、返流误吸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新型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具有麻醉诱导迅速、苏醒快,对呼吸道刺激小,体内代谢率低,对组织无毒性,麻醉深度易于调节,对循环抑制轻微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
因其气味芳香,麻醉诱导易为患者所接受,麻醉深度易调节,苏醒快,在小儿麻醉中更能体现其优势。
本文就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1七氟醚用于小儿麻醉诱导理想的小儿麻醉要求麻醉平稳,尤注意要尽可能减少对小儿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吸入麻醉诱导和静脉麻醉诱导都可以达到适宜的麻醉深度,并能耐受气管插管。
但传统的氯胺酮诱导方法虽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但存在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兴奋交感神经的心血管效应,且苏醒时间长,苏醒期瞻妄及术后恶心呕吐率较高,因此氯胺酮作为小儿麻醉诱导药并不十分理想。
小儿呼吸频率快,心臟指数高,吸入麻醉药的血气分配系数较低,用吸入麻醉药吸收快,麻醉诱导迅速,因此吸入麻醉药适用于小儿麻醉诱导。
七氟醚是一种具有镇痛和麻醉作用较强的吸入麻醉药,其优势在于血气分配系数低仅为0.63,对呼吸道刺激作用小,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抑制较轻等,因此适用于小儿面罩下快速诱导[1]。
与传统的注射氯胺酮相比,患儿接受七氟醚吸入诱导后进行静脉穿刺减少了患儿因恐惧哭闹而引起呼吸道分泌物的增多及患儿恐惧等不良的心理反应。
七氟醚对于食道下段括约肌的张力影响小,有预防返流误吸的作用。
因此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将七氟醚用于小儿麻醉的诱导。
有研究[2]观察七氟醚和氯胺酮用于小儿麻醉诱导,结果提示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应消失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麻醉诱导,而动脉压在插管前后无显著变化,表明七氟醚用于麻醉诱导时主要具有麻醉诱导快、无不良刺激,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优点,适用于小儿麻醉诱导。
丙泊酚用于麻醉诱导时也可提供相似插管条件。
在诱导期间,七氟醚吸人麻醉诱导与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这两种诱导方法都能实现快速诱导。
Oberer 等[3]的一项临床研究表明,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在相同的麻醉深度,七氟烷组在呼吸抑制和呛咳的发生率方面显著低于丙泊酚组,与丙泊酚组相比七氟烷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轻微,诱导更平稳。
七氟醚在小儿临床外科麻醉中的应用进展七氟醚在临床上已经进行了广泛的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拥有麻醉迅速、可控性高、维持麻醉状态好、清醒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近年来在小儿麻醉中,七氟醚快速吸入诱导使用较多,但也有会引起术后躁动的问题。
该文对近年来七氟醚在小儿临床外科麻醉中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标签:七氟醚;小儿临床外科;不良反应七氟醚20世纪90年代首次用于外科麻醉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吸入性麻醉药来说,其历史并不算长。
目前在临床上已经进行了广泛的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优点在于血气分配系数低,因此可控性较好,包括对麻醉深度和清醒速度的控制[1]。
此外,还具有肝肾损伤小、血流动力学较稳定等一系列特点,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2]。
目前在小儿麻醉中,七氟醚快速吸入诱导使用较多,为了解七氟醚在小儿临床外科麻醉的效果,该文对近年来七氟醚在小儿临床外科麻醉中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1 建立静脉通道七氟醚在小儿静脉通路建立中广泛使用,使用高浓度的七氟醚进行面罩吸入,可以使小儿神志快速消失。
研究发现,进行静脉穿刺的患儿,穿刺前分别使用传统麻醉药进行肌肉注射和七氟醚吸入麻醉,吸入麻醉的患儿在手术中反应更轻微,体征更平稳,手术时间更短、成功率更高。
由于小儿可以快速进入神志消失状态,从而可以更快进行静脉穿刺,有效减少了穿刺的体动,防止喉痉挛[3]。
2 麻醉诱导2.1 吸入浓度研究显示,分别以七氟醚浓度梯度2%、4%、6%、8%对3~10岁儿童进行吸入麻醉诱导,随着七氟醚浓度的升高,诱导的速度加快。
在不良反应方面,虽然8%七氟醚麻醉诱导导致的不良反应率为最高,但2%、4%和6%的浓度组之间不良反应率并无显著差异,因此6%七氟醚吸入可作为最适浓度进行使用[4]。
另外的研究也显示,对九岁以上的儿童则最好使用7%的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不但不良反应率低,而且效果最为显著[5]。
2.2 婴幼儿麻醉七氟醚对患儿实施麻醉,优点在于快速吸收,且麻醉药由肺部清除,不影响婴幼儿其他器官发育。
盐酸戊乙奎醚用于小儿七氟醚吸入麻醉的临床观察引言:小儿麻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临床技术,对于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术后病情的恢复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小儿麻醉中,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是十分重要的一步。
盐酸戊乙奎醚作为一种独特的麻醉药物,在小儿七氟醚吸入麻醉中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盐酸戊乙奎醚在小儿七氟醚吸入麻醉过程中的临床观察,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盐酸戊乙奎醚的药理特点盐酸戊乙奎醚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的全身性麻醉药。
其具有快速起效、维持时间短、麻醉深度可调节等特点,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患者。
盐酸戊乙奎醚的麻醉作用主要通过抑制大脑皮层神经元兴奋,达到麻醉效果。
在小儿麻醉中,使用盐酸戊乙奎醚作为辅助麻醉药物,可以增加麻醉深度,减少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刺激,并且减少七氟醚的使用量,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
二、盐酸戊乙奎醚与七氟醚的联合应用1. 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小儿麻醉中,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通过对盐酸戊乙奎醚与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的联合应用进行观察发现,合理调节两者的浓度比例可以达到稳定血流动力学的效果。
具体来说,使用盐酸戊乙奎醚可以减少七氟醚的使用量,从而减轻了七氟醚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保证了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心脏和呼吸系统的稳定。
2. 缩短恢复时间盐酸戊乙奎醚具有较短的维持时间,与七氟醚的快速起效特点相结合,可以加快患者的麻醉恢复过程。
使用盐酸戊乙奎醚作为辅助药物,可以减少七氟醚的使用量,减轻患者对七氟醚的麻醉深度依赖,同时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3. 减少七氟醚的副作用七氟醚作为一种强效的麻醉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导致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过敏反应等。
通过使用盐酸戊乙奎醚作为辅助药物,可以减少七氟醚的使用量,降低了七氟醚的副作用。
在实际观察中发现,联合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后,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临床效果显著。
三、盐酸戊乙奎醚在小儿七氟醚吸入麻醉的临床应用1. 临床观察结果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小儿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观察结果显示,盐酸戊乙奎醚在小儿七氟醚吸入麻醉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麻醉质量,缩短手术时间,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通用名称:七氟烷商品名称:凯特力英文名称:Sevoflurane for Inhalation 汉语拼音:Xiruyong Qifuwan 【规格】120ml 【参考价格】暂未提供* 【功能主治】/【适应症】七氟烷适用于成人和儿科患者的院内手术及门诊手术的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
【用法用量】七氟烷应通过经特殊校准过的挥发器来使用,以便能准确地控制七氟烷的浓度。
七氟烷的MAC随着年龄和氧化亚氮的增加而减少。
儿科患者使用60%N2O/40%O2,诱导:剂量须个体化,并须依据患者的年龄和临床状况的要求来调整。
吸入七氟烷后可立即给予巴比妥类或其他静脉诱导剂。
七氟烷可与纯氧或氧-氧化亚氮同时使用以达到麻醉诱导作用。
成人,七氟烷吸入浓度至5%,2分钟内通常可达到外科麻醉效果;儿童,七氟烷吸入浓度至7%,2分钟内即可达到外科麻醉效果。
作为术前没有用药的患者的麻醉诱导,七氟烷吸入浓度为8%。
维持:七氟烷伴或不伴氧化亚氮维持外科水平麻醉的浓度为0.5%~3%。
老年患者:同其他吸入性麻醉剂一样,通常较低的七氟烷浓度即可维持外科麻醉。
苏醒:七氟烷麻醉的苏醒期通常较短。
因此,患者会较早要求减轻手术疼痛。
【不良反应】与所有的吸入痳醉剂一样,七氟烷可导致剂量相关性心肺功能低下。
大多数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是轻度到中度,而且是暂时的。
恶心和呕吐是术后最常见的,而且和其他吸入性麻醉剂的此类反应的发生率近似。
这些反应是手术和全身麻醉的普通的后遗症,可能由吸入麻醉剂、其他术中和术后使用的药物、以及患者对外科手术过程的反应引起。
以下不良反应的数据来自于美国和欧洲3200多名患者的临床对照试验。
使用七氟烷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严重程度及频率与其他吸入麻醉剂相似。
七氟烷最易发生的不良反应是恶心(24%)和呕吐(17%)。
儿童容易发生的是激动不安(23%)。
七氟烷其他经常发生的不良反应(≥10%)为:咳嗽加重和低血压。
除了恶心和呕吐,其他经常发生的不良反应(≥10%)依据年龄列表是:成人,低血压;老年人,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儿童,激动不安和咳嗽加重。
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急诊手术60 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31 例,女29 例;其中肠套叠22 例,骨科20 例,嵌顿疝18例。
年龄8月-5岁,体重8-20kg , ASAI- □级。
术前合并有呼吸道症状及部分患儿伴有轻度的脱水。
2 麻醉方法
术前视病情禁食4-6h ,禁饮2-3h。
术前30-45min于准备室肌注阿托品0.01mg/kg 。
患儿进入手术室后,让患儿熟悉面罩,将氧流量调至6L/min ,给患儿吸氧去氮 3 分钟,然后将七氟醚挥发器浓度调至8%,氧流量调至4L/min ,将七氟醚充满小儿呼吸回路,
合作的患儿以吹气球法让其做深呼吸,不合作的患儿由家长进入手术室陪伴并提供玩具让其玩耍,分散其注意力,把面罩紧扣患儿口鼻部,从吸入七氟醚开始为0 秒,每 5 秒测试一次睫毛反射,待睫毛反射消失、下颌松弛后插入合适大小的喉罩,气囊充气并检查有无口腔漏气及呼吸道梗阻,将七氟醚吸入浓度调至2%-3%,氧流量调至2L/min ,继续吸入并控制呼吸,建立静脉通道,保留自主呼吸,同时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开始手术。
术中调节七氟醚吸入浓度(1%-5% 维持麻醉深度。
根据手术刺激程度及体动情况适当调整
吸入浓度,必要时手控辅助呼
吸。
术毕,即刻停吸七氟醚,快速清除呼吸回路残余七氟醚,待
患儿通气量恢复正常,咳嗽、吞咽反射恢复,清除分泌物,拔除喉罩。
观察患儿完全清醒,吸空气后血氧饱和度>97%后送回病房。
3 不良反应的处理
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