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有轨电车设计标准

上海有轨电车设计标准

上海有轨电车设计标准

一、路线规划

1.根据城市交通需求和城市规划,选择合适的路线,满足乘客出行需求。

2.路线规划应考虑沿线道路状况、交通流量、乘客需求等因素,合理设置车

站和轨道。

3.路线规划应与城市其他交通方式协调配合,提高整体交通效率。

二、车辆设计

1.车辆设计应符合城市形象和环保要求,外观美观大方。

2.车辆内部设施应完善,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

3.车辆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确保运营安全。

4.车辆设计应考虑与轨道的配合,保证行驶平稳性和安全性。

三、轨道铺设

1.轨道铺设应符合城市规划和道路状况,考虑交通流量和安全性。

2.轨道铺设应选用合适的材料和设备,保证轨道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3.轨道铺设应与周围环境协调配合,减少对城市形象的影响。

4.轨道铺设应考虑日后维修保养的方便性。

四、供电系统

1.供电系统应安全可靠,满足车辆运行和乘客需求。

2.供电系统应选用合适的供电方式和设备,保证供电质量和效率。

3.供电系统应与车辆设计配合,确保车辆行驶安全。

4.供电系统应考虑环保要求,减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五、通信系统

1.通信系统应满足运营管理和乘客服务需求,提供及时的车辆信息和乘客服

务。

2.通信系统应选用合适的设备和网络,保证通信质量和稳定性。

3.通信系统应与车辆设计配合,确保车辆行驶安全。

4.通信系统应考虑日后升级和维护的方便性。

六、车站设施

1.车站设施应完善,提供便捷的乘客服务,包括售票、候车、无障碍设施等。

2.车站设施应与轨道铺设协调配合,保证乘客安全和便利性。

3.车站设施应考虑环保要求,减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4.车站设施应具备日后升级和维护的方便性。

七、安全标准

1.安全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运营安全。

2.安全标准应包括车辆设计、轨道铺设、供电系统、通信系统等方面的安全

要求。

3.安全标准应考虑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4.安全标准应定期进行评估和完善,确保其有效性。

八、环境影响评估

1.环境影响评估应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估,包括噪音、空气污

染等方面。

2.环境影响评估应选用合适的评估方法和指标,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现行轨道行业标准2.0

1.轨道国家标准 低地板有轨电车车辆通用技术条件 CJ/T 417-201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试运营基本条件 GB 30012-2013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 地铁设计规范 GB 50157 地下铁道照明标准 GB/T 16275-1996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组装后的检查与试验规则 GB/T 14894-2005 地下铁道电动车组司机室、客室内部噪声测量 GB/T 14893-1994 地下铁道电动车组司机室、客室噪声限值 GB 14892-1994 地下铁道车站站台噪声测量 GB/T 14228-1993 地铁车辆通用技术条件 GB/T 7928-2003 地铁直流牵引供电系统 GB 10411—89 地下铁道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 12758—91 机车司机室特殊安全规则 GB 6770—2000 铁路区间道口信号设备技术条件 GB 10494-1989 铁路站内道口信号设备技术条件 GB 10493-1989

城市轨道交通照明 GB/T 16275-2008 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 GB/T 50438-2007 2.轨道行业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DB11/1067-2014 铁路站场道路和排水设计规范 TB 10066-2000 铁路通信施工技术安全规则 TBJ 405-87 铁路信号设计规范 TB10007-2006 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安全规则 TBJ 404-1987 铁路临时工程附属辅助生产工程施工技术安全规则 TBJ411—87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 10417-2003 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 TB10302-96 铁路光(电)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 TB 10026-2000 铁路工程制图图形符号标准 TBT10059-98 铁路工程制图标准 TB T10058-98 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 TB 10038-2012 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TB10063-2007 铁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TB 10501-1998 铁路工程基桩无损检测规程 TB 10218—99 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 TB10014—98 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TB 10010-2008 铁路钢桥制造规范 TB 10212-2009 铁路房屋增层和纠倾技术规范 TB 10114-1997 铁路房屋暖通空调设计标准 TB 10056-1998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 TB 10208-1998 铁路房屋建筑设计标准 TB 10011-2012 铁路电力施工规范 TB10207-99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远动系统技术规范 TB10117 铁路单层砖房抗震设计规范 TB 10040-1993 铁路机务设备设计规范 TB10004-98 铁路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设计及验收规定 TBJ106-91 铁路架桥机架梁规程 TB10213-99 铁路路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TB1041498 铁路路基施工规范 TB 10202-2002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TB10001-2005 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 TB 10025-2006 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 10002.5-2005 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TB 10002.3-2005 铁路桥梁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5-2003 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TB10002.4-2005 铁路工程基桩无损检测规程 TB10218-99 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 TB10002D1-2005 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 TB10002.2-2005

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标准

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标准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标准是确保城市有轨电车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以下是有关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标准的一些要点。 一、线路设计标准: 1.轨道线路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避免冲突点和拥堵状况。 2.线路设置应考虑各交通枢纽的接驳便捷性,提高通行效率。 3.设计线路应考虑人流密集地区和相关公共设施,以满足市民乘坐需求。 4.设计线路应考虑环境保护和历史遗址的保护。 二、车辆设计标准: 1.有轨电车车厢应具备良好的通风设施,以保证乘客的健康和舒适。

2.车辆应具备防滑防跳装置,以确保在各种天气条件下的行车安全。 3.车辆应具备紧急制动和紧急疏散设备,以应对突发情况。 4.车轮、钢轨等车辆零部件应符合国家标准,以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 三、设施和设备设计标准: 1.轨道电力设备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确保供电质量和安全。 2.各车站应具备便捷的进出站通道、舒适的乘客候车区和合理设置的出入口,以提高乘客的体验感。 3.轨道电车车站设置应考虑残疾人士的需求,如设置无障碍设施和便利设施。 4.车站设施应具备合理的排污和清洗设备,以保证车站的清洁环境。 四、安全管理标准:

1.轨道电车系统应设置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如道口闸门、信号 灯等,以确保乘客和行人的安全。 2.车辆应配备完善的安全监控设备,以方便监测和管理运行情况。 3.系统应具备灾难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灾害事件发生时能够迅 速响应和处理。 五、运维管理标准: 1.运营单位应建立健全的车辆维护和保养体系,确保车辆正常运 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2.设备和设施应定期检查和维修,以确保正常运行状态。 3.厂家和运营单位应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以提供及时的技术支 持和维修服务。 以上仅为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标准的一些要点,实际设计过程 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规划和设计。这些标准的制定和落实将 为城市有轨电车系统的运行提供必要保障,并为市民提供便捷、舒适、安全的出行方式。

《有轨电车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广东省标准 有轨电车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规范DBJ /T 15-XX-201X 条文说明

目录 1.总则 (3) 2.专用术语和定义 (4) 3.路权与优先通行 (5) 4.交通标志 (6) 5.交通标线 (8) 6.防护设施 (9) 7.过轨通道 (10) 9.有轨电车交通监控系统 (11)

1. 总则 1.1.1本条为制定本规范的目的。有轨电车交通管理设施是保障有轨电车在路口、区间及车站过轨区按照既定的交通组织方案高效顺畅、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设施。随着有轨电车线路与日俱增,为了适应有轨电车建设发展的需要,规范和统一有轨电车交通管理设施的规划建设,提高有轨电车交通管理设施服务水平,并建成一套有轨电车交通管理设施体系,特制定本规范。 1.1.2本条规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目前有轨电车正处于发展阶段,已建成的工程中,交通设施不尽统一,新建项目应遵循本规范,对于已建成项目,可参照本规范在运营过程中逐步对既有的交通设施进行优化。 1.1.3有轨电车与城市道路系统息息相关,有轨电车交通工程设计应包含有轨电车与城市道路两方面的设计,本规范通旨在指导道路交通与有轨电车协调发展。 1.1.4本条说明了本规范与国家、行业、本省现行有关标准的关系。有轨电车交通工程设计与道路交通关系密切,涉及多专业的技术要求。因此,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本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专用术语和定义 2.1.1独立路权是对有轨电车行驶的时间及空间范围进行规定,通过物理隔离或强制性的标线、标志划分出专用道,经过交通管理部门确认并符合相关交通管理法律法规。 2.1.2考虑现状交通流量在不同路段或不同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特定条件下,将专用道转换成共享通道,以满足通行需求,采用相应的标线进行隔离。 2.1.3各类交通参与者共同使用道路资源。

上海有轨电车设计标准

上海有轨电车设计标准 一、路线规划 1.根据城市交通需求和城市规划,选择合适的路线,满足乘客出行需求。 2.路线规划应考虑沿线道路状况、交通流量、乘客需求等因素,合理设置车 站和轨道。 3.路线规划应与城市其他交通方式协调配合,提高整体交通效率。 二、车辆设计 1.车辆设计应符合城市形象和环保要求,外观美观大方。 2.车辆内部设施应完善,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 3.车辆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确保运营安全。 4.车辆设计应考虑与轨道的配合,保证行驶平稳性和安全性。 三、轨道铺设 1.轨道铺设应符合城市规划和道路状况,考虑交通流量和安全性。 2.轨道铺设应选用合适的材料和设备,保证轨道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3.轨道铺设应与周围环境协调配合,减少对城市形象的影响。 4.轨道铺设应考虑日后维修保养的方便性。 四、供电系统 1.供电系统应安全可靠,满足车辆运行和乘客需求。 2.供电系统应选用合适的供电方式和设备,保证供电质量和效率。 3.供电系统应与车辆设计配合,确保车辆行驶安全。 4.供电系统应考虑环保要求,减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五、通信系统 1.通信系统应满足运营管理和乘客服务需求,提供及时的车辆信息和乘客服 务。 2.通信系统应选用合适的设备和网络,保证通信质量和稳定性。 3.通信系统应与车辆设计配合,确保车辆行驶安全。 4.通信系统应考虑日后升级和维护的方便性。 六、车站设施

1.车站设施应完善,提供便捷的乘客服务,包括售票、候车、无障碍设施等。 2.车站设施应与轨道铺设协调配合,保证乘客安全和便利性。 3.车站设施应考虑环保要求,减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4.车站设施应具备日后升级和维护的方便性。 七、安全标准 1.安全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运营安全。 2.安全标准应包括车辆设计、轨道铺设、供电系统、通信系统等方面的安全 要求。 3.安全标准应考虑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4.安全标准应定期进行评估和完善,确保其有效性。 八、环境影响评估 1.环境影响评估应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估,包括噪音、空气污 染等方面。 2.环境影响评估应选用合适的评估方法和指标,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of urban rail transit GB 50490-2009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 0 9 年 1 0 月 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250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490-2009,自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全部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09年2月23日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〇〇一~二〇〇二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2]85号)和原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关于同意将<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篇>调整为<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的函》(建标标函[2007]39号)的要求编制的。 本规范是以功能和性能要求为基础的全文强制标准,条款以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为主线,统筹考虑了卫生、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规范并未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提出全面、具体的要求。本规范共分8章,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运营、车辆、限界、土建工程和机电设备。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解释,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地铁与轻轨研究中心(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地铁与轻轨研究中心(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北配楼;邮政编码:100037;E-mail:qingd@caupd.com)。 主编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地铁与轻轨研究中心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编单位: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广州市地下铁道设计研究院 中国北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地下铁道设计研究所 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上海申通轨道交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成都地铁总公司 上海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设计院 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南车集团南京浦镇车辆厂

有轨电车运输标准版

有轨电车运输标准版 一、引言 有轨电车是城市公共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出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有轨电车运输的安全、高效和便捷,制定相关的运输标准非常必要。 二、标准范围 该有轨电车运输标准版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有轨电车运输,包括线路设计、客运管理、车辆运营和维护等方面。 三、线路设计标准 1. 轨道布置标准 根据城市的道路规划和交通组织需要,确定有轨电车的线路布置,确保线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2. 站点设置标准 确立有轨电车站点的位置、布局和规模,满足乘客出行需求,提供舒适、便捷的乘车环境。 四、客运管理标准 1. 运营时间标准 确定有轨电车的运营时间,包括白天和夜间的运营范围,以及节假日和周末的运行计划。

2. 安全管理标准 建立有轨电车乘客和运营人员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应急预案、安全培训和设备维护等方面。 五、车辆运营标准 1. 车辆配置标准 明确不同线路和运营需求下的车辆数量和类型,保证有足够的车辆满足乘客的需求。 2. 乘客配载标准 规定有轨电车的最大乘客容纳量,以及对特殊乘客(如残疾人和孕妇)的照顾和保障。 六、维护标准 1. 车辆保养标准 制定维护车辆的规范,包括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确保车辆运行的安全和可靠性。 2. 设备维护标准 确保有轨电车路段的设备正常运行,及时修复故障,避免给乘客出行带来不便。 七、标准执行与监督 1. 执行机构

明确有轨电车运输标准版的执行机构,确保标准的有效实施。 2. 监督措施 建立监督机制,对有轨电车运输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以确保标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八、结论 有轨电车运输标准版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提升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有轨电车将会更好地服务于乘客,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九、参考文献 [此处省略参考文献] (以上内容为示例,具体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写)

有轨电车设计规范

有轨电车设计规范 篇一:公交场站设计规范 公交场站设计规范 第1.0.1条 为使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能适应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其站、场、厂等主要设施能根据规定要求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的设计应结合城市规划合理布局,计划用地,做到保障城市公共交通畅通安全、使用方便、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第1.0.3条 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城市公共汽车、无轨电车、轮渡和出租汽车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站、场、厂。有轨电车、索道缆车的站、场、厂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4条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我国现行的其它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一节 城市公共电、汽车首末站 第2.1.1条

首末站的规模按该线路所配营运车辆总数来确定。一般配车总数(折算为标准车)大于50辆的为大型站;26~50辆的 为中型站;等于或小于25辆的为小型站。 第2.1.2条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道路网的建设与发展应根据城市公共交通的需要和规划,优先考虑首末站的设置,使其选择在紧靠客流集散点和道路客流主要方向的同侧。 第2.1.3条 首末站一般设置在周围有一定空地,道路使用面积较富裕而人口又比较集中的居住区、商业区或文体中心附近,使一般乘客都在以该站为中心的350m半径范围内,其最远的乘客应在700~800m半径范围内。在缺乏空地的地方,城市规划部门应根据此要求利用建筑物优先安排设站。 第2.1.4条 首末站宜设置在全市各主要客流集散点附近较开阔的地方。这些集散点一般都在几种公交线路的交叉点上。如火车站、码头、大型商场、分区中心、公园、体育馆、剧院等。在这种情况下,不宜一条线路单独设首末站,而宜设置几条线路共用的交通枢纽站。不应在平交路口附近设置首末站。第2.1.5条 在设置无轨电车的首末站时,应同时考虑车辆转弯时的偏线距和架设触线网的可能性;车辆特别集中的首末站要尽量靠近整流站,充分考虑电力供应的可能性和合理性。第2.1.6条 首末站在建站时必须保证在站内按最大铰接车辆的回转轨迹划定足够的回车道,道宽应不小于7m,在用地较困难的地方,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应安排利用就近街道回车。

轨道系统设计主要技术标准

轨道系统设计主要技术标准

城轨交通 轨道系统设计主要技术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学习与实践) 二零一零年

轨道系统设计主要技术标准 目录 1.一般设计原则 2.钢轨及轨道几何行位 3.扣件、轨枕及道床 4.道岔及道床 5.减振轨道结构 6.轨道附属设备及安全设备 7.线路标志及有关信号标志

我国第一部地铁设计规范《地下铁道设计规范》GB50157-92于1992年发布,1993年实施。它基于可靠的技术依据和成熟的经验为基础,它总结了我国二十余年来地下铁道工程建设和运营经验,以及历年来的科研成果,同时,借鉴了国外地下铁道有关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初期起着指导作用。 随着我国地铁建设的迅猛发展,在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方面又引入了诸多国内外新技术,积累了各种新经验,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对92年版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将规范名称简化为《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于2003年(以下简称《地规》03年版)发布,2003年实施。修订后的规范除对原文进行扩充与深化,又新增加了运营组织、高架结构、环境与监控、环境保护、自动售检票等内容,成为一部地铁建设的跨专业、综合性规范。 《地规》03年版实施以来,笔者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对其中部分条文(线路、轨道等)进行探讨,供研究设计人员参考,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1.一般设计原则 轨道是轨道交通运营设备的基础,它直接承受列车荷载,并引导列车运行,因此轨道设计应符合以下主要原则: *轨道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以及适量的弹性,以确保列车运行平稳、快捷、安全、舒适,并尽量减少养护维修工作量和延长使用寿命。同时应均衡提高轨道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弹性连续、结构等强、合理匹配。 *轨道结构应根据环境保护对沿线不同地段的减振降噪要求,采用相应级别的减振轨道结构。 *轨道结构在满足以上功能的前提下,要求结构简单,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降低造价。 *钢轨是运行列车牵引用电回流电路,轨道结构应满足绝缘要求,以减少泄漏电流对结构、设备的腐蚀。 *轨道结构必须采用先进和成熟、经过试验的部件,使轨道结构技术先进、适用。还要求充分考虑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确保施工质量,缩短施工周期。 *还要充分考虑检测、养护维修的需要,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备品。

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规范 J J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 P CJJ/T***—**** 备案号J**** —**** 都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City Tram engineering 201*—**—** 公布201*—**—01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都市有轨电车工程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City Tram engineering CJJ/T***—**** J ****—****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 2 0 1* 年* 月 1 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 北京

前言 依照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打算(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7]125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体会,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要紧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运行组织;4车辆;5限界;6线路;7轨道;8路基;9桥涵;10车站建筑;11车站结构;12通风空调;13给水与排水;14供电;15通信;16信号;17售检票;18操纵中心;19车辆基地。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治理,由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说明。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址:成都市通锦路3号;邮政编码:610031)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规范参编单位: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长春市公交集团电车公司 大连市公交集团电车分公司 本规范要紧起草人员:张海波陈晓英于松伟梁莉霞 罗世培毛励良向红于腾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要求规范GB50220-9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 50220-95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5年9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808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2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5年9月1日起旅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同济大学负责,出牌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5年1月14日 1 总则 1.0.1 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完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秘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 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 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 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 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 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7 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 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 确下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听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 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城市公共交通设计规范标准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 中华人民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部标准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 CJJ 15—87 主编部门:市公用事业研究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实行日期:1988年6月1日 关于发布部标准《城市公共交通站、 场、厂设计规》的通知 (87)城标字第636号 根据(83)城科字第224号文的要求,由市公用事业研究所负责编制的《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经我部审查,现批准为部标准,编号CJJ 15—87,自一九八八年六月一日起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如有问题和意见,请函告本标准管理单位市公用事业研究所。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三日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能适应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其站、场、厂等主要设施能根据规定要求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特制定本规。

第1.0.2条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规划的主要容之一。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的设计应结合城市规划合理布局,计划用地,做到保障城市公共交通畅通安全、使用方便、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第1.0.3条本规适用于我国城市公共汽车、无轨电车、轮渡和出租汽车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站、场、厂。有轨电车、索道缆车的站、场、厂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4条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除执行本规外,尚应符合我国现行的其它有关标准和规的要求。 第二章车站和渡轮站 第一节城市公共电、汽车首末站 第2.1.1条首末站的规模按该线路所配营运车辆总数来确定。一般配车总数(折算为标准车)大于50辆的为大型站;26~50辆的为中型站;等于或小于25辆的为小型站。 第2.1.2条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道路网的建设与发展应根据城市公共交通的需要和规划,优先考虑首末站的设置,使其选择在紧靠客流集散点和道路客流主要方向的同侧。 第2.1.3条首末站一般设置在周围有一定空地,道路使用面积较富裕而人口又比较集中的居住区、商业区或文体中心附近,使一般乘客都在以该站为中心的350m半径围,其最远的乘客应在700~800m半径围。在缺乏空地的地方,城市规划部门应根据此要求利用建筑物优先安排设站。 第2.1.4条首末站宜设置在全市各主要客流集散点附近较开阔的地方。这些集散点一般都在几种公交线路的交叉点上。如火车站、码头、大型商场、分区中心、公园、体育馆、剧院等。在这种情况下,不宜一条线路单独设首末站,而宜设置几条线路共用的交通枢纽站。不应在平交路口附近设置首末站。 第2.1.5条在设置无轨电车的首末站时,应同时考虑车辆转弯时的偏线距和架设触线网的可能性;车辆特别集中的首末站要尽量靠近整流站,充分考虑电力供应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第2.1.6条首末站在建站时必须保证在站按最大铰接车辆的回转轨迹划定足够的回车道,道宽应不小于7m,在用地较困难的地方,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应安排利用就近街道回车。 第2.1.7条首末站必须建停车坪。停车坪在不用作夜间停车的情况下,首站用地面积应不小于该线路营运车辆全部车位面积的60%。 停车坪要有明显的车位标志、行驶方向标志及其它营运标志。 停车坪与回车道一起构成站停车、行车、回车的整体。 第2.1.8条首末站必须设有标志明显、严格分隔开的入口和出口,其使用宽度应不小于标准车宽的3~4倍。若站外道路的车行道宽度小于14m时,进出口宽度应增加20~25%。在出入口后退2m 的通道中心线两侧各60°围能清楚地看到站或站外的车辆和行人。 第2.1.9条首末站非铰接车的出入口宽度应不小于7.5m。候车廊的建设规模,按廊宽3m规划。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 50220—95)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 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术语 2.0.1标准货车 以载重量4~5t的汽车为标准车,其他型号的载重汽车,按其车型的大小分别乘以相应的换算系数,折算成标准货车,其换算系数宜按本规范附录A.0.1的规定取值。 2.0.2乘客平均换乘系数 衡量乘客直达程度的指标,其值为乘车出行人次与换乘人次之和除以乘车出行人次。 2.0.3存车换乘 将自备车辆存放后,改乘公共交通工具而到达目的地的交通方式。 2.0.4出行时耗 居民从甲地到乙地在交通行为中所耗费的时间。 2.0.5当量小汽车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 1.总则 1.0.1 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 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 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 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 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 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7 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 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 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 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的运量; 1.0.7.4 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 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 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 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划的规定。 2(术语 2.0.1 标准货车 以载重4,5t的汽车为标准车,其它型号的载重汽车,按其车型有大小分别乘以相应的换算系数,折算成标准货车,其换算系数宜按本规范附录A.0.1的规定取值。 2.0.2 乘客平均换乘系数 衡量乘客直达程度的指标,其值为乘车出行人次与换乘人次之和除以乘车出行人次。 2.0.3 存车换乘 将自备车辆存放后,改乘公共交通工具而到达目的地的交通方式。 2.0.4 出行时耗 居民从甲地到乙地在交通行为中所耗费的时间。 2.0.5 当量小汽车

有轨电车岩土工程勘察标准

有轨电车岩土工程勘察标准 一、引言 有轨电车是一种以电力为动力的城市轨道交通工具,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保障城市交通的顺畅运行至关重要。而岩土工程勘察则是有轨电车建设的前期工作之一,其目的是对有轨电车线路所经过的地质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为有轨电车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将对有轨电车岩土工程勘察标准进行探讨和总结。 二、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和内容 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有轨电车线路所经过的地质情况,包括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土层性质等。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调查、地下水调查、土壤力学参数测试等。地质调查主要是对地质构造和地质灾害进行调查和评估,以确定有轨电车线路所经过地区的地质安全性;地下水调查则是为了评估地下水对有轨电车线路和车辆运行的影响,以确定相应的防水措施;土壤力学参数测试则是为了确定土壤的力学性质,以便进行有轨电车线路的设计和施工。 三、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和技术 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现场勘察、室内试验和数据分析。现场勘察是指对有轨电车线路所经过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采样,以获取地质和土壤的实际情况;室内试验则是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

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等方面的实验,以获取相应的参数;数据分析则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得出结论和建议。 四、岩土工程勘察的要求和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和标准,以保证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勘察范围的确定:需要明确有轨电车线路的具体位置和长度,以确定勘察的范围和深度。 2.勘察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地质情况和勘察目的选择合适的勘察方法和技术,以确保勘察结果的可靠性。 3.勘察样品的采集:需要根据勘察方法的要求采集足够数量的样品,并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一致性。 4.勘察数据的分析: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准确的整理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和建议。 5.勘察报告的编写:需要根据勘察结果编写详细的勘察报告,包括地质情况、地下水情况、土壤力学参数等方面的内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五、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和作用 岩土工程勘察对于有轨电车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可以为

上海有轨电车的原理与构造

上海有轨电车的原理与构造 有轨电车是一种利用电力传动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通常在城市中的轨道上行驶,是城市中重要的一种交通工具。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有着较为发达的有轨电车系统。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上海有轨电车的原理与构造。 首先,上海有轨电车的原理是利用电能驱动电机来推动车辆行驶。电能是通过接触网或者地面导轨供给给车辆,然后通过牵引变流器将直流电变成交流电,再通过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车辆前进。 有轨电车通常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车辆本体、牵引系统、控制系统、供电系统等。首先是车辆本体,车辆本体是有轨电车的主体部分,包括车身、座椅、车轮等,它决定了有轨电车的外观和基本结构。车辆的本体通常由钢铁或者铝合金构成,具有较强的承重和耐用性。 其次是牵引系统,牵引系统是有轨电车的动力系统,它包括电机、变速箱等部分。电机是有轨电车的动力源,它接受来自供电系统的电能,然后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车辆行驶。变速箱则用于调整电机的输出转速,以适应不同速度要求。 控制系统是有轨电车的控制中枢,它包括电控制器、车辆通信系统等。电控制器是控制车辆加速、制动和转向的装置,它可以根据驾驶员的操作,调节电机的输出功率,实现车辆的运行控制。车辆通信系统则用于车辆之间以及车辆与地面指挥中心之间的通信联络,以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

最后是供电系统,供电系统是有轨电车的能源来源,它包括接触网、地面导轨等。接触网是一种悬挂在车辆上方的导电设备,它通过接触板与车辆的接触轨道,将电能传输给车辆。地面导轨则是一种埋设在轨道旁的导电设备,它可以直接将电能传输给车辆,不需要通过接触板。 总的来说,上海有轨电车的原理与构造是比较复杂的,它涉及到电气、机械、控制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有轨电车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可以改善交通拥堵问题,还可以减少城市空气污染,提高城市居民的出行舒适度。上海有轨电车的发展也正是紧跟着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步伐,致力于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环保的出行方式。希望有轨电车在未来能够发展得更加健康、持续。

胶轮有轨电车设计、施工及验收技术标准-条文说明

胶轮有轨电车设计、施工及验收技术标准 条文说明

目次 1 总则 (169) 2 术语和定义 (171) 第一部分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设计标准 1 行车与运营组织 (172) 2 车辆 (174) 3 限界 (175) 4 线路 (176) 6 车站建筑 (178) 8 导轨桥梁 (179) 9 供电系统 (189) 10 列车控制系统 (190) 12 综合调度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92) 15 防灾与救援 (193) 第二部分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施工及验收标准 1 导轨梁桥 (195) 2 车站结构 (267) 3 道岔 (199) 4 系统设备工程 (200) 5 车站设备工程 (203) 6 综合车场 (204) 7 竣工验收 (205)

1总则 有轨电车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一,以其胶轮走行,梁轨合一,桥梁结构载荷小,车辆灵活编组,车体轻量化等技术要素,具有运能适应性广、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环境景观好,投资造价省,建设速度快等优点。为突出及小运量交通工程的特点,使其符合安全可靠、经济适用、功能完善、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等要求,制定本标准。

2术语和定义 本章对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的一些重要术语进行了定义,所列术语和定义中旅行速度、最高运行速度、限界、正线、列车无人驾驶、自动售检票系统、清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运营控制中心、门禁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与《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相同。

第一部分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设计标准 1行车与运营组织 1.1.1运营规模是工程建设规模和运营管理规模的基础,包含运输能力、系统能力、列车编组、运行速度等。合理地确定运营规模,不仅能够满足线路运输功能的需要,还能降低工程建设投资和将来长期的运营管理成本。因此,运营规模的确定,一定要考虑充分利用线路能力,提高线路的使用效率。由于客流预测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系统能力能够满足适当的客流变化范围内的波动,并留有一定的扩展余地。胶轮有轨电列车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的基本任务为:科学的组织客流,经济合理地使用车辆及运输设备;挖掘运输能力,提高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率,组织与运输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协同合作,确保实现列车运行图;为城市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 1.1.2胶轮有轨电运营模式不仅要考虑正常的运营模式,还需考虑系统发生故障时的非正常运营状态和出现突发事件时的紧急运营状态。 非正常运营模式包括列车晚点、区间堵塞、线路故障、信号故障、道岔故障等情况,这些事故超出了正常运营模式,但不会对乘客生命、财产造成威胁。 紧急运营模式是指直接对乘客或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了威胁的严重自然灾害或系统内部重大事故,系统运营不能正常维持。造成紧急运营模式的主要因素包括火灾、地震、列车运行事故以及设备重大事故。 1.1.3 胶轮有轨电车辆最高运行速度80km/h是指在线路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正常运行时列车在区间可以连续使用80km/h的速度,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以使用80km/h作为正常运行速度。列车设计速度90km/h 是指列车按最高运行速度80km/h运行时还有10km/h的余量,保证列车连续使用80km/h时车辆的安全。 影响列车旅行速度的主要因素有线路条件和车辆性能。列车性能包括列车最高运行速度、站间距和列车加减速性能。胶轮有轨电适用于各种地形城市,胶轮有轨电车交通正线线路半径一般不小于30m,最大纵断面坡度一般不大于120‰,人口集中的市中心车站密度较高,市外区域车站密度相对较小。相对而言,胶轮有轨电的运营线路条件要比地铁列车运营线路条件要苛刻,因此旅行速度难以达到地铁规范规定的35km/h的指标。考虑到胶轮有轨电运营管理系统和设备技术不断发展、胶轮有轨电列车的加减速性能要优于地铁车辆和列车运行时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影响,确定胶轮有轨电车辆的旅行速度不小于25km/h。 1.2.1系统的运输能力,是指列车在定员情况下胶轮有轨电高峰小时单向输送能力,单位为“人/h”。系统的运输能力应能满足各设计年限内不同的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的需求。并且运输能力在满足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的需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运能余量。 1.2.2决定车辆定员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单位面积上的乘客站立人数,其与车厢内的座位数量成反比,当前,国外对单位面积上的站立人数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国根据国情有较大的差距。统计得到高峰时段的站立人数广州为5.12人/m2,上海为5.4人/m2,西安为5.1人/m2。综合104—20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车辆内站立人员密度评价标准,将乘客站立密度确定为4~6人/m2。车内乘客站立人员密度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 信号控制时间、编组越长,列车折返时间越长,折返能力直接影响着全线的通过能力,限制线路能力的有效发挥。列车通过道岔的速度受到道岔的附带曲线半径大小影响,附带曲线半径越大通过性能越好,通过速度越大。 1.4.2一般社区、就业核心区或城市空间资源紧张的区域宜采用单(环)线敷设,有条件的车站宜与建筑、人行天桥和二层连廊等市政设施结合。 1.4.4胶轮有轨电车以高架敷设为主,考虑其故障情况下的救援作业要求和其他交通方式的临时替代性,

[2017年整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 计规范 GB 50220-95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5年9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808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2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5年9月1日起旅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同济大学负责,出牌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5年1月14日 11总则 1.0.1 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完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秘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 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 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 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 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 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7 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 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 确下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听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 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 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 提出分期建设与交能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