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聋校语文第十七册教案

聋校语文第十七册教案

聋校语文第十七册教案

【篇一:赠汪伦九上】

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二:《草原》说课稿】

《草原》说课稿

尚来洪

一、说教材

《草原》这篇课文是聋实验教材第十七册的一篇课文,是著名作家

老舍先生以他五十年代访问内蒙古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写下的一篇访

问记。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

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

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二、说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

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一碧千里、明朗、柔美、云际、回味”等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了解有关的民族风情。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依据上述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教学目标的分解与时间安排:

本课准备用两课时来完成,今天我重点说一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三、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

(1)多媒体直观法。

教师利用课件,创设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

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

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质疑问难法。

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

兴趣和创新思维。

(3)自主、合作、探究法。

2、学法

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议”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上课之前,我们首先来观看一段视频。播放课件《草原》。相机问

学生说: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喜爱草原吗?今天这节课和老舍先

生一起走进草原。板书课题。

(这样的设计的目的在于:以优美的视频《草原》开课,把学生带

入美丽、神奇的大草原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二)、初读,揭示探究主题

1.请同学们一起来听课文录音。播放课件:课文录音。听完之后,

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感受。老舍先生游览了草原,感受颇多。课文用

哪句话概括出来了?——引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引导说说什么是“何忍别”?

2、老舍先生为什么会有“何忍别”这样的感受呢?学生的回答大多在

蒙古人热情、

草原风景美这些方面,于是我相机提出2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

这是怎样的草原?这是怎样的草原人?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初读课文,抓住中心句直接切入教学

重点,把“天涯碧草”和“蒙汉情深”这两部分有机结合。指明探究方向。

(三)、学生探究第一个问题。

1、播放课件出示这个问题:这是()的草原。

2、我们先来欣赏草原风光图。播放课件:草原风景图。之后请同学

看过的感受:你觉得这是怎样的草原?

3、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老舍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仔细

读读第一段,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然后把画下来的句子美美地

读出来。

4、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我就相机追问:如果再让填空,你

会填什么?可以是词,也可以是句子。

学生的交流是随意,但我会做到心中有数,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

体悟草原的美。比如说到“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

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时,我会引导再欣赏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小丘的形状,理解柔

美的意思。引导学生发现到处都是绿色,小丘与草原没有明显的界限,正如作者所说:像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而且草原绿得

很浓,浓得仿佛要滴下来,流到天边去了。通过个人读、有感情的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真正能通过品味文字感受到草原的特点,

体会其中的美。

5、引导想象:此刻我们就站在这种可爱、美丽、一碧千里的草原上,你最想干什么?

6、教师引读:在这样的境界里,学生接着读出来:既使人惊叹,又

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不仅我

们如此,就连,学生接读:连骏

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无穷的乐趣。师相机说:瞧,草原多美啊,连牛和马也被草原的美景陶醉了。

7、你们喜欢草原吗?带着我们的心情,来齐声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这样的设计在于:学生根据子问题,利用课件,进行探究学习,

让学生既领略到草原美景,又品味文字,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

深入感悟语言,受到美的熏陶。)

(四)、学生探究第二个问题。

1、学生用心地读二到四段,这个句子里最想填的一个词是什么?我

估计学生会说:热情好客。

2、我接着问: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呢?把它画下来,再多读几遍。

3、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考虑到学生的交流可能是没有条理的,我会

相机引导:草原人先怎么样?生回答迎接客人。我就相机板书:迎客。接着我又追问:他们是怎样迎接客人的?从中看出这是怎样的

草原人?

4、客人接到了,在蒙古包外,他们在一起干什么呢?我重点抓住:“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通过带上动作和表情反复读这句话,使

学生从这两个“再”,感受到草原人的热情。

5、紧接着我们到了哪里,他们又是怎样招待客人的呢?请学生找出

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我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干部们向我们敬酒,七

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引

导说哪些向我们敬酒,怎么敬的?然后通过反复的读这些喝酒的句子,体会出草原人的热情好客。

6、当学生们交流喝奶茶、聚餐、摔跤时,我会相机播放课件上的活

动图片。通过这些活动同样能反应出草原人的热情好客。

(这样的设计目的在于:利用农远资料库和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探究

学习,增强视觉效果。自读体悟,汇报交流,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

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行为上更具主动性,

互动性,创造性。着重体现了学生对问题深入全面的理解,语言表

达能力的加强,思维条理性的提高。)

(五)、体会情感,总结全文。

1.是啊,草原的风景美,人情更美。草原人民的热情己深深地感染

我们每一个人。在蒙古包外依依惜别的时候,你最想说什么,做什么?

2.你们心中所有的千言万语,概括起来就是:出示农远课件:——“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前面的探究,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想法

地表达出来,既是对课文的深层理解,也使学生对草原的风光美与

人情美发出内心由衷的赞叹,体会了客人们“何忍别”真实情感的流露,同时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六)、拓展创新,内化感悟

1.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上网阅读草原相关文章,了解草原新貌。

2.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关于“草原”的手抄报。

五、说设计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意在突出: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聋校语文课堂教学

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学习活

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基于这样的定位,我力求通过每一节语文课

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逐步提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