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3.1 水循环学案

2019年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3.1 水循环学案

2019年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3.1 水循环学案
2019年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3.1 水循环学案

专题水循环

【知识精析】

一、水循环

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影响因素

2.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在水循环的四个基本环节(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输送)中,人类活动主要对径流输送施加影响,进而改变下垫面的特点。

①调节径流,加大了蒸发量和降水量。水利措施中修筑水库、堤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农林措施中,“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入渗,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②修水库、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入海年径流量,但对海洋来说,从总量上变化不大,相对海洋给大陆的水汽输送量影响是比较小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③围湖造田,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防洪抗旱的能力,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同时严重破坏了水产资源,使产量大幅度下降。

④此外保护湿地资源(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保护草原(绿色蓄水池)是有利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反之,则会产生恶劣的后果。

3.人类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

(1)正向利用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某些环节进行正向利用,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有效改善生态

环境。如修建水库进行拦蓄洪水,减少洪水威胁和水灾发生,城市铺设渗水砖可防治城市内涝现象。

(2)负向影响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②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4.利用水循环分析地理问题

(1)自然现象的形成

①沼泽地的形成:

②内流河断流的成因:

(2)环境问题的产生——水资源问题

缺水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一般可分为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两种类型。如果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速度超过其循环周期,就会出现资源型缺水;如果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废弃物使水质受到污染,就会造成水质型缺水。

二、洋流的影响

1.海雾的形成与分布:

(1)形成: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所致,通常呈乳白色,产生时常使海面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下。

(2)分布:寒暖流流经海域多海雾。

①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低纬度,季节为夏季;

②暖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高纬度,季节为冬季。

2.从离岸风看上升补偿流的成因:

当海岸上吹离岸风时(如低纬信风带大陆西岸),在水平方向上海水离

岸流去,附近海区的海水就会流来补充形成水平补偿流。与此同时,在垂直方向上,近岸深层海水也会上升至海面来补充,形成了上升流。上升流将海洋底层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为浮游生物带来丰富饵料,鱼类汇集。【高考例析】(2018·江苏卷)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2500~3400m 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回答1~2题。

1.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

A.地表蒸发 B.植物截留和蒸腾

C.地下径流 D.转化为固态水

2.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荒漠带

1.B 根据材料,该地区的降水蒸发28%,下渗到地下2%,不产生地表径流,除去蒸发和下渗,小流域内水量支出还剩70%。地表蒸发只有28%,A项错误;根据图5,该地植被丰富,植物截留和蒸腾较大,可能是小流域内水量支出最大的一部分,故B项正确;地下径流由下渗补充而来,下渗只占2%,C项错误;该地区冰雪冻原海拔较高,2500米-3400米应该没有固态水,D项错误。

2.B 甲自然带位于半荒漠带和山地针叶林之间,介于半荒漠和森林之间的应该是草原,所以甲自然带最可能属于山地草原带,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点睛】本题组第1小题容易错选D,要注意观察冰雪冻原的位置,并判断冰雪冻原的降水特点,再结合改善地大部分地区植被丰富这一特点,来推断该小流域水量支出的主要去向。

【素养提升】

一、选择题

(2018·全国省级联考核心卷(一))宁夏平原的引黄灌区是我国四大古老灌区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灌溉历史。灌区主要以早作为主,为保护农业生产环境,每隔三、四年种一次水稻。灌渠内的引水系统采用了许

多独特的工程技术,有灌有排,到目前仍正常运行。2017年10月10日,在第23届国际灌溉排水大会上,宁夏引黄古灌区工程成功入选第四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下图为引黄灌区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宁夏灌区水循环受引黄工程影响最小的环节是( )

A.降水 B.蒸发 C.下渗 D.径流

2.灌区每隔三、四年种一次水稻的目的主要是( )

A.预防荒漠化 B.补充地下水 C.防治盐碱化 D.减少病虫害

1.A 宁夏灌区降水是大气环流、季风等因素决定的,引水灌溉系统对降水影响很小,引黄工程改变了宁夏灌区径流量,导致下渗和蒸发减少,宁夏灌区水循环受引黄工程影响最小的环节是降水,故A正确。

2.C 宁夏平原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蒸发强烈,适宜发展旱作农业,并可节约水资源,但长期灌溉不当容易造成土地盐碱化,每隔三、四年种植一次水稻可以通过灌溉、排水达到冲洗盐碱的作用,故C正确。

(2018·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地表漫流系统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坡度为2%~8%的坡面上,通过土壤—草本植物系统,使得污水得到净化的土地处理工艺系统。读下图,完成3~4题。

3.该污水处理系统( )

A.工程复杂,基建投资大 B.污水处理能耗低,维护方便

C.对改善局部气候效果明显 D.净化效率大,对地下水无影响

4.地面坡度要在2%~8%之间,原因是( )

A.保证地表污水尽可能下渗,增加污水处理效果

B.有效控制污水在地表的流速,利于污水净化

C.保证污水净化后汇流利用,提高水利用率

D.避免表层植被被污水浸泡,降低土壤污染

3.B 由材料可以推知,该污水处理系统是通过土壤和草本植物来净化污水的,因此该系统工程不复杂,投资也不大,A错误;由于会增加水体的下渗,会对地下水有一定的影响,D错误,由于水体地表漫流,说明有一定的坡度,污水可以自留,能耗低,维护也比较放方便,B正确,但是对气候的影响不大,C错误。故答案选B项。

4.B 由材料分析可知,地表漫流系统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坡度为2%~8%的坡面上,通过土壤—草本植物系统,使得污水得到净化的土地处理工艺系统,因此地面坡度是影响水流速度的主要原因,为了让污水自留的速度控制在合理区间,使得植被和土壤充分吸收或讲解污染物质,地面坡度需要在2%-8%之间,故答案选B项。

(2018·广东省惠州市第一次调研考试)扎鲁比诺港(42?40'N ,131?07'E)位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特罗伊察湾,海湾水质优良,海洋生物丰富。港区潮差不明显,冬季不封冻,四季可通航。近年中俄两国计划合作扩建扎鲁比诺港,该港口的合作开发将为吉林省打开一条海上对外通道。据此完成5~7题。

5.特罗伊察湾水质优良,主要因为( )

A.海洋生物丰富,利于水体净化 B.风浪大,污染物易扩散

C.经济发达,居民环保意识强 D.海湾人口少,开发程度低

6.扎鲁比诺港不封冻的原因是( )

A.纬度低,水温高 B.纬度高,日照时间长

C.暖流流经,水域增温 D.西风控制,气候温和

7.扎鲁比诺港扩建后,外运量将显著增加的农产品可能是( )

A.玉米 B.牛肉 C.苹果 D.茶叶

5.D 由材料可知,特罗伊察湾位于俄罗斯远东边疆,俄罗斯主要人口、城市、工业集中分布在欧洲部分,亚洲部分人口少,开发程度低,环境污染少,故特罗伊察湾水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干涉少,自然水质保持较好,D项正确。

6.C 扎鲁比诺港位于日本海,有日本暖流流经,增温作用明显,冬季不结冰,故C项正确。

7.A 扎鲁比诺港扩建后,将为吉林省打开一条海上对外通道,吉林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故外运量将显著增加的农产品可能是玉米,A项正确。

(2018·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第二次模拟)森林巨大的水文生态作用,早已为国外的大量观测与研究所证实。森林郁闭度是指林地内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主要受郁闭度和林分因子(树高、胸径、林龄、密度等)的影响。积雪融化速度主要与气温、降水和风速有关,不同林型内有较大差异。下图示意小兴安岭林区条件相近的某区域不同森林类型积雪-融雪过程。据此完成8~10题。

8.与落叶松人工林相比,3月15日前云冷杉常绿原始林内积雪薄的原因最可能是()

A.风速较大 B.郁闭度大 C.气温较高 D.降雪较少

9.4月10日起,林外空地又有一次积雪过程。分析原因最可能的是()

A.冷锋带来的一次降雪 B.暖锋带来的一次降雪

C.林内有降雪,林外无降雪 D.林外融雪较慢

10.与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相比,落叶松人工林的水文生态效益较低。据图文信息分析,这主要是由于落叶松人工林可使()

A.春季融雪量降低 B.河流汛期推迟 C.融雪时长较长 D.融雪速度较快

8.B 与林外空地相比,林区森林郁闭度大,对降雪的截留作用明显,因此积雪薄,故B正确。材料“小兴安岭林区条件相近的某区域不同森林类型积雪-融雪过程”说明林内与林外空地气温、降水和风速相差不大,排除A、D、C,故选B。

9.A 图示为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积雪和融雪状况,4月10日起,林外空地又有一次积雪过程,应为冷锋过

境导致的,故选A。

10.D 图片显示,春季融雪量增加比落叶松人工林融雪速度降低,因此融雪时间长,河流汛期滞后,利于水的下渗,所以生态效益高,故D正确,AC错误。云冷杉常绿原始林郁闭度高,对降雪的截留作用明显,因此积雪薄,春季融雪量减少,故B错误。故选D。

(2018·山东省烟台市高考适应性练习(一))植被对降雨具有截留作用。植被的枝叶及地表枯落物可以拦截雨水。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小流域灌丛生物量和截留量随高度变化。读下图,完成11~12题。

11.图示范围内降雨量大致( )

A.随着地势升高而增加 B.随生物量增加而增加

C.随生物量增加而减少 D.随着地势升高而减少

12.影响灌丛带截留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和地势 B.流域面积和降雨量

C.地势和生物量 D.生物量和降雨量

11.A 生物量越大,对降水截留能力越强。图示范围内,随着海拔升高,生物量减少,截留量反而增加,说明降水量大致随着地势升高而增加,A对,B错。从曲线形态分析,反映的是截留量与生物量的关系,不表示降水量与生物量的关系,C、D错。

12.D 在低海拔区,生物量与截留量基本一致,说明影响灌丛带截留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生物量。在高海拔区,生物量减少,截留量增大,说明是降雨量增大。截留量受降水量影响大,D对。图示显示,地势高低、太阳辐射、流域面积对灌丛带的截留量影响不大,A、B、C错。

【点睛】

随着海拔升高,生物量减少,截留量反而增加,说明降水量大致随着地势升高而增加。生物量越大,对降水截留能力越强。降雨量增大,截留量大。地势高低不能表示坡度大小,太阳辐射、流域面积与截留量关系不大。

(2018·衡水金卷调研卷(四))下渗率指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渗入地表的水量,常用mm/h计。在某种

情况下,降雨渗入地表时的最大下渗率,叫下渗容量,不同的下垫面其下渗容量不同。降雨损失量包括地表的截留、下渗、填洼与蒸发等。下面两图分别表示下渗率随时间变化图和不同地表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变化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在同一区域中,左图四个时间点中降雨累积损失量最大的是( )

A. t1 B. t2 C. t3 D. t4

14.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下列地表中下渗容量最大的是( )

A.草地 B.水泥路面 C.裸地 D.沥青路面

15.若降水量相同,与右图中①至④符合的是( )

A.草地、裸地、沥青路面、混凝土方砖 B.草地、裸地、混凝土方砖、沥青路面

C.混凝土方砖、沥青路面、草地、裸地 D.混凝土方砖、裸地、沥青路面、草地

13.D 降雨损失量包括地表的截留、下渗、填洼与蒸发等;图示在同一区域中,t1时段下渗率最大,t4时最小;但降雨损失率是时间越长,累积损失越大,从开始降雨时间越长,降雨累积损失量越大,所以t4时累积降雨损失量最大。选D正确。

14.A 不同的下垫面其下渗容量不同;若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草地的下渗率最大,其下渗容量也最大。选A正确。

15.B 图示①的降雨损失量累积最多,④最少;下渗率大,其下渗容量也大;若降水量相同,草地、裸地、混凝土方砖、沥青路面对雨水的截留、下渗依次减弱。选B正确。

【点晴】

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渗入土壤中的水量,称为下渗率或下渗强度。水在土壤分子力、毛管力和重力作用下从地表渗入地下的运动。分子力和毛管力随着土壤水分增大而减小,当水分充满毛管孔隙而达到饱和时,下渗主要是在重力作用下进行。影响下渗的因素有:降雨强度、地面植被度和植被种类、土壤物理特性、温度和水质等。

(2018·天津卷)历史上,图中河流多次决堤泛滥,威胁到城市人口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图中水闸修建在523

米宽的河面上,通过控制一个或多个河道之间的闸门可以减少朝向上游的水量。读该河流河口区域示意图及图示区域气候资料统计图,完成16~18题。

16.该区域夏季降水量与冬季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

A.地处背风坡 B.寒流流经 C.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西风偏弱

17.图示河流河口水闸泄洪孔关闭时间( )

A.春季最长 B.夏季最长 C.秋季最长 D.冬季最长

18.河口水闸关闭时,会促使水闸以上至城市河段( )

A.河流水质下降 B.泥沙沉积量增加

C.泥沙沉积量减少 D.河流含沙量增加

16.D 由气候资料图可知,该地全年降水均匀、全年温和且温差小,应为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分布在40°N-60°N之间大陆西岸地区,附近洋流为暖流,B错;该气候常年受西风带的影响,温和多雨,C 错;地处背风坡不会导致同一地区冬夏降水差异,A错;冬季由于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加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冬季风的势力较夏季强盛,受西风的影响大,降水量大,所以夏季降水量小,与西风偏弱有关,D正确。

17.B 由材料可知,水闸主要控制朝向上游的水量,说明河水深受海水活动影响大,可知其作用为防止海水入侵;该河冬季水量大,冬季需要泄洪;夏季水量小,海水对于河流的影响大,所以夏季多关闭,故选B。18.C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泰晤士河夏季流量小,为了防止海水入侵,关闭水闸,使得海水对河流水的顶托作用下降,使得水闸以上河段水量速度增快,净化速度加快,水质变好;河流含沙量增大,沉积量减少,A、B、D错,故选C。

(2016·全国丙卷)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9~21题。

19.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20.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19.B 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植被遭破坏后,一方面降水较多的季节下渗减少,从而使更多降水转化为坡面径流,使河流汛期径流量增加;另一方面汛期地下水减少使其在枯水期补给河流的水量也减少,进而导致枯水期水位下降,所以河流径流量的年内波动强烈,A项错误,B项正确;降水变率主要取决于该地的气候,小范围森林植被遭破坏,对降水影响较小,C项错误;河道淤积是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降水冲刷地面,河水含沙量增加的结果,而不是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的原因,D项错误。

20.C 森林植被恢复后,植被覆盖率增加,植物蒸腾作用会明显加强,但是山地绿化只是小范围的植被变化,对降水影响较小,①说法错误,③说法正确;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②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故选C项。

21.D 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透水岩层中含水量增加,则甲、乙两河径流总量会减少,A、B项错误;从图中岩层倾斜状况可知,同一岩层的海拔在甲河流一侧高于乙河流一侧,因此降水时甲河流一侧山体的降水转化形成的地下水就会成为乙河流的补给水源,导致甲河流径流量减少,乙河流径流量增加,C项错误,D 项正确。

(2015·全国卷Ⅰ)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22~23题。

22.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3.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22.D 树皮覆盖层位于最上层,远离根系,显然不是为了提供养分;雨水渗漏速度最慢的是种植土层,因此树皮覆盖层不能控制雨水渗漏速度;树皮覆盖层与其他各层都有水体净化作用,但不是其主要作用;树皮覆盖层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故选D。

23.B 雨水下渗后,密度较大的种植土层和砂层可对雨水起到净化过滤作用。雨水经过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时下渗速度快,净化效果差。故选B。

(2016·江苏高考)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

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25.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

A.蒸发 B.下渗

C.蒸腾 D.地下径流

24.D 森林火灾后,植被减少,第1年的森林覆盖率较低,经过几年的恢复,到第6年植被覆盖率应提高。相同降雨条件下,植被覆盖率低的时期(第1年),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差,河流的径流量大,流量峰值大;植被覆盖率高的时期(第6年),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强,河流的径流量小,流量峰值小。故选D项。

25.B 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森林涵养水源能力的大小影响径流量的大小,即下渗的多少是导致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故选B项。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26~27题。

26.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分别是()

A.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 B.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C.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D.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7.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②环节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26.D 根据水循环知识和表格信息可知,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D正确。

27.C ②为地表径流,当降水强度增大时候,地表径流增大,A错;下渗增强时,地表径流较小,B错;植被增加,涵养水源能力增强,地表径流减小,C正确;坡度增加,地表径流增强,D错。

下图是北德维纳河流域示意图,该流域的地形是宽阔的、多丘陵的平原。据此完成28~29题。

28.影响该流域冬季降水的海洋气流最主要来自( )

A.南方 B.北方

C.东方 D.西方

29.该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①雨水②季节性积雪融水③冰川融水④湖泊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8.D 由图中经纬度可知,北德维纳河流域位于东欧平原地区,该地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受盛行西风影响从西而来。

29.A 北德维纳河流域纬度较高,受西风带影响,冬季降雪多,但由于气温低融化少,次年春天随着气温升高,积雪融化补给河流;受西风带影响,从大西洋来的水汽形成的降水也是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之一。

二、综合题

30.(2018·福建省福州市5月份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云南元阳(图甲)哈尼梯田主要种植水稻,总面积约100万亩,全部镶嵌在海拔600~2000米之间的山坡上,具有“森林-村寨-梯田-河流”的垂直景观结构(图乙),201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吸引许多国内外游客。当地的生产生活顺应自然规律:重视对森林的保护,仅允许在人工林放牧及间伐取材(对过密的林木进行疏化采伐,并留下一定高度的带芽树桩);同时梯田长年泡水且利用雨季雨水冲洗地表污物入田实现自然施肥。

(1)阐述水田参与的水循环过程。

(2)分析当地雨季实施自然施肥的原因。

(3)分析间伐对涵养水源的有利影响。

(4)随着人口的增加,当地水资源利用变得紧张。为节约用水,有人建议改水田为旱地,但遭到反对。请说明理由。

【答案】⑴(当地地处热带)水田长年泡水,(低海拔水田)蒸发、蒸腾旺盛;大量水蒸气沿山坡(峡谷)上升,在高海拔地区形成降水;降水落到地面形成地表和地下径流,并逐级灌溉(补给)水田;水田滞留水流增加下渗,补给地下径流;(水田多余的水)最终汇入江河⑵当地雨季(夏季)高温多雨,为水稻的生长旺季,对肥料需求量大;高山森林区枯枝落叶、牲畜粪便积累丰富,村寨生活污水、有机废物排放量大;经雨水冲洗,形成肥沃水流,汇入梯田满足水稻生长需要⑶间伐可以疏化过密林木,增加林木通风采光,有利林木生长,提高涵养水源功能;间伐后的根系保存完好,带芽树桩还能萌发新枝,仍具有涵养水源能力⑷改水田为旱地,将减少当地水域面积,减少蒸发、蒸腾水量,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加剧用水矛盾;破坏梯

田景观,减少旅游收入;可以通过节约用水、建设水塘等储水设施等方法,满足用水。

【解析】(1)水循环过程主要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下渗等,结合材料从以上方面分析水田参与的水循环过程即可。

(2)结合材料可知,水田实现自然施肥的关键是雨季雨水冲洗地表污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表污物指枯枝落叶、牲畜粪便积、村民生活污水等有机肥,这些有机肥被雨水冲刷后,被水流带到地势较低的水田,实现自然施肥。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间伐通过降低林木密度,促进林木生长,从而提高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

(4)本题主要考查改水田为旱地的不利影响,主要从减少水域面积、破坏梯田景观等方面分析。另外,节约用水的方式很多,比如建蓄水池、提高节水意识等,没有必要将水田改为旱地。

31.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驱动索马里洋流的西南风的成因。

(2)判断图中索马里洋流是属于寒流还是暖流,并说明依据。

(3)7月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相对较多还是较少?为什么?

(4)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解析】第(1)题,根据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可知,西南风是南半球的信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的。第(2)题,图中有两条等温线,沿岸水温向北递增,故可判断洋流来自相对低温区,是寒流。第(3)题,迁移秘鲁渔场成因知识进行分析。7月索马里半岛盛行西南风,来自陆地的离岸风使沿岸表层海水流走,底层海水上涌,带来海底丰富营养盐类,吸引鱼群。第(4)题,沙漠带的形成与这里冬夏季都盛行来自陆地的较干燥的风和夏季沿岸寒流流经有关。

【参考答案】(1)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强劲的西南季风,驱动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向北运动。

(2)寒流。因为索马里洋流从水温低于24 ℃的海区流向水温高于24 ℃的海区(索马里洋流的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

(3)较多。因为该季节这里盛行西南风,易于形成涌升流,有利于吸引鱼群集聚。

(4)这里,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较为干燥;冬季盛行东北风,气流仍然较为干燥;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夏季沿岸寒流(或上泛冷水)也会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

32.(2017·成都模拟)读某地地形地质剖面——水循环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D处建一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其类似于哪种水循环过程?图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怎样?目前,人类活动施加影响最多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什么?其主要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2)在哪些自然条件下,环节⑥输水量会很大?

(3)图中,如D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对当地环境产生哪些可能的影响?

【解析】第(1)题,读图,D处建一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其类似于海陆间大循环。图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在西部平原地区是双向互补,东部山区是地表水终年补给地下水,是单向补给。目前,人类活动施加影响最多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地表径流。主要的具体措施是跨地区调水、修建水库。第(2)题,读图,环节⑥是下渗,输水量会很大的条件包括降水多,降水历时长、强度小。地面坡度小,岩石透水性强,土质疏松。植被覆盖好,涵养水源能力强等。第(3)题,如D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短缺,甚至枯竭。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导致地面沉降、甚至塌陷。海水入侵,污染地下水,导致水质变坏。

【参考答案】(1)海陆间大循环。西部平原地区双向互补,东部山区地表水终年补给地下水(单向)。地表径流。跨地区调水、修建水库。

(2)①降水多,降水历时长、强度小;②地面坡度小,岩石透水性强,土质疏松;③植被覆盖好。

(3)①地下水短缺,甚至枯竭;②形成地下水漏斗区(水位下降),导致地面沉降、甚至塌陷;③海水入侵,污染地下水(水质变坏)。

小学科学科优质课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 《了解空气》教学设计 湄江镇东南逸夫小学申茂林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空气也像其他物体一样,要占据空间。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经历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 2.能够提出问题,并通过思维设计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发明创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探究思路获得知识,懂得空气也像其他物体-样,要占据空间。 2、难点:通过设计、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能力。 三、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水槽、乒乓球、塑料瓶、塑料杯、石块、漏斗、水瓶等。 2、学生准备:水槽、水、烧杯、、塑料杯、餐巾纸、吸管、剪刀、气球、塑料瓶、橡皮泥、白纸 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在老师这一瓶水要倒到这个空瓶中,大家帮助我想想办法怎样倒水才不会倒到外面来?(用漏斗……) 好,我们就用漏斗试一试,(教师演示)你发现什么现象?(水不能很好地倒进入瓶中)这是怎么 回事呢? 你们猜猜看水为什么倒不进去了呢?[里面有空气]你看见了吗?[没有]那你怎么知道呢?这样吧,我们就用今天这节课一起来揭示其中的秘密,好吗?[好]。引出课题:了解空气

(二)、教学新课: 1、认识“空间”、“占据” 这是倒水的瓶子,它里面空的部分就是瓶子的空间。而这个杯子里面空的部分叫做杯子的空间。 现在我把我水倒到这个杯子里,杯子的空间被水水给怎样了?[占了] 换句话说水占据了烧杯的空间。如果老师把这个石块放进这个杯子里,你们猜,会有什么现象呢?[水会满出来]真的吗? 我们来试一试:(演示实验)我再加满水,再试一次:(演示实验) 汇报:你看到了什么?而且,将石块慢慢的放进杯子以后,杯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看来,在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石块要占据空间,水就必须跑出来。(教师拿出去一个杯子给 学生观察) 2、了解空气 (1)、设计方案、动手实验 刚才,我们讲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得物体占据了空间,那么,上课前我们猜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空 气,到底要不要占据空间呢? 让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想办法。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水槽、水、塑料杯、餐巾纸、塑料袋、剪刀、 气球、塑料瓶、乒乓球、吸管等器材,(师逐一摆出)现在,老师就请四个人一个小组,先讨论一下怎样 充分利用这些器材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到底要不要占据空间;讨论完了就动手试一试。而且在实验中要 注意对比,一个小朋友做的时候,其他的要仔细观察,然后轮流做一做。我们来比比看,哪个小组设计的 实验又多又好。 (2)、交流实验、形成共识 在刚才的实验中,老师发现每个小组设计的实验都各有不同,而且还都很捧呢!!现在那个小组愿意派个代表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设计呢? 1:你们是用什么器材来设计的? 2:是怎么做的?还有什么好的设计吗?其他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3:在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 3: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大家开动脑筋,积极配合,设计了各种的实验,老师觉得你们真是太出色了。那么现在大家能 不能再想想看这几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空气要占据空间)

地理过程类问题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地理过程类问题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授课类型】专题复习课 【课标分析】 地理过程是指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其在地理课标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体现了“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规律”的地理课程性质,反映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的课程设计思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践的深入,高考对地理事物“动态变化过程”的考查逐渐成为新课标高考的亮点。 【试题分析】 地理过程强调地理事物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可分为自然地理过程和人文地理过程。从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看出,对地理过程的考查方式有以下显著特点。高考试题中多数考查自然地理的演变过程。高中地理属于系统地理,系统地理知识多为地理原理、地理规律,高考试题一般不会直接考查地理原理和规律,而多是要求学生使用所掌握的系统地理知识,去分析某些具体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以考查学生使用演绎推理的水平。除此之外,隐形的设问方式进一步增加了该类问题的难度,学生面对问题往往无从作答。非选择题中的过程描述类问题对学生的水平要求较高,除考查演绎推理水平外,还考查学生阐释和描述水平。综上所述,地理过程类问题难度较大。 【学情分析】 高三学生已较好地掌握地理过程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但是在高考题的新情境下,学生往往缺乏清晰的分析思路和演绎推理的水平,甚至可能出现无法破题的情况。面对非选择题中的过程描述类题目,部分学生还未较好地掌握答题详略要求和要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地理过程,领悟地理过程与地理要素间的逻辑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往年高考题的研究,明确地理过程类问题的考查方向和设问方式。 通过对往年高考题的分析,探究地理过程类问题的一般分析思路,总结答题规律。(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树立归纳总结的意识,提升自身的综合水平。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地理过程类问题的分析思路和答题规律 (二)教学难点:地理过程类问题的分析思路

高考二轮微专题复习水循环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微专题: 生活中常见的水循环案例分析 【考情分析】 学习目标: 结合城市、河流、湖泊等实例,运用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分析水循环的意义、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举出2个实例,准确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基础回扣】 1.人类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 (1)正向利用: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加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某些环节进行正向利用,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如修建水库进行拦蓄洪水,可减少洪水威胁和水灾发生,城市铺设渗水砖可防治城市内涝现象。 (2)负向影响: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减少蒸腾,使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同时会使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②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盐碱化 2.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的思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分析时可从四个角度进行: (1)从时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如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 (2)从空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 (3)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大面积排干沼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所以应保护沼泽;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海水倒灌;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迅速向河道汇集,河流径流变化幅度增大,易造成洪涝灾害。 (4)从水资源角度分析,人类对水资源加以利用时,应充分了解水循环的规律,如果开发利用的速度超过了水资源循环的周期,则会出现水资源枯竭。人类生产或生活中直接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也会加剧对水资源的破坏,使世界大部分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考点一水循环与城市 2017 (全国文综Ⅰ,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天津文综,13(2))说明图中a点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请回答两项(结冰期长除外) (天津文综,12(2))从宁波—舟山港出口到亚丁湾的商品,海运公司更愿意选择冬季运 输。为什么请按表格要求回答 2016 (全国文综Ⅲ,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全国文综Ⅲ,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 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2015 (全国文综Ⅱ,9)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我的问卷我设计》方法指导课公开课教学设计

我的问卷我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课——如何设计调查问卷 晋江内坑三民中心小学陈莲花 一、背景分析: 本课以“我的问卷我设计”为活动主题,这个学期初我们开展了“我爱阅读”综合实践活动,一起分享同学之间的阅读经历,共同完成了设计精美的阅读记录卡,还采访了我们各个小组的“阅读之星”了解了他们的阅读故事,以此为情境让学生掌握问卷设计方法,能设计一份良好的问卷。并通过交流,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问卷设计都有极大的兴趣,关键是动手的能力比较低,不能独立的设计一份问卷,需要老师加以点拨。 三、活动目标 1. 了解调查问卷表的一般结构,并能初步掌握调查问卷表的设计方法,具有初步设计问卷的能力。 2、在探析调查问卷、设计问卷的过程中,培养并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活动重点:学习设计调查问卷 五、活动难点:调查问卷之问题的产生。 六、教学策略建议 教法建议: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学法建议: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七、教学资源 课件 八、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方法建议: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评价激励性、多元性、开放性,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尽可能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鼓励同伴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九、教学课时建议 一课时(40分钟)

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师:1、同学们,从一年级开始老师就一直强调同学们每天坚持阅读,这个学期初我们开展了“我爱阅读”综合实践活动,一起分享同学之间的阅读经历,共同完成了设计精美的阅读记录卡,还采访了我们各个小组的“阅读之星”了解了他们的阅读故事。如果我们想了解我们学校更多同学的阅读情况,可以怎么做呢?(调查、访问、问卷)师: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式更适合、更简便? 2、引出问卷调查法 师:的确,问卷调查法最大的优点是简便、省时、省工,由于不署姓名,可以获得采访、访问不容易获得的某种有价值的资料。那调查问卷怎样设计呢?想不想亲自动手去设计一份? (设计意图:根据六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利用已经完成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为下面的活动做好情感铺垫。) (二)学习与探究(10分钟) 师:1、大家对调查问卷并不陌生,你在什么时候见到过? 师:2、看来,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调查问卷还是很实用的!现在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这几份调查问卷,睁亮你们的眼睛,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师:3、同学们都有一双火眼金睛,很快就发现调查问卷一般由标题、导语、问题和答案、结束语几个部分组成,请你再细细地读读调查问卷的各个栏目,你觉得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选择其中的一两个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知道问卷的组成部分,并能主动参与探究了解做好一个调查问卷) (三)实践与体验(15分钟) 师:1、刚才大家学习了一份调查问卷,对调查问卷有了一定的认识,那在问卷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问题设计)一般情况下,问卷的问题有哪些形式?(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选择式;二是填空式;三是判断式。)(出示相关的例子)。 师:2、今天我们围绕这次的主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调查问卷》(齐读),来设计问题。你想问些什么问题呢?(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可以从时间、类型、方法、兴趣、作用、意义等等方面进行提问)

初中地理《河流复习课》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河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我制定如下的复习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根据河流的归宿区分外流河、 内流河,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运用资料,比较我国南、北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以及各河段的主 要特征。 4、举例说出长江、黄河的开发利用;感悟它们对社会经济发展 的影响。5、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知道长江、黄河存在的 问题与治理的对策,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长江和黄河的开发和 利用。 难点:长江、黄河开发和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在结构安排上,主要分为我国的河湖状况、中华民族 的母亲河——黄河、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三大部分。在学习中首先是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兴趣。并围绕内、外流河分布、长江黄河特征及开发利用等核心内容整合相关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源于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并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情境体验和合作探究中认识我国的河流的分布特点,及河

流开发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 我国河流众多,结冰期最长的是?汛期最长的是?水量最大的是?含沙量最多的是? (学生回答:黑龙江、珠江、长江、黄河) 出示目标: 接着课件出示复习目标,并请一名学生阅读,让学生在学习中有的放矢。 依主复习: 依据复习目标,学生复习本课,有疑问的知识重点标记出来,以 便教师讲解时着重理解。要求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指导课程中71 页 的三、河流1、外流河与内流河。 自学小结: 学生自学完成后,多媒体出示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小组内讨 论。然后找同学到黑板图中指出主要河流的名称、注入海洋,总结外流河与内流河的特点。教师加以指导。 依主复习: 要求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指导课程中71 页的2、长江与黄河 (1)、(2) 自学小结:

2018届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教学设计-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教学设计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海南华侨中学 康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地域差异; ⑵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⑶掌握垂直自然带及雪线高低的判读; ⑷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⑸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及模式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⑵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 垂直自然带及雪线高低的判读。 课时安排 1课时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先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根本原因,再复习整体性的两个表现。) [师]上节课咱们复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所谓整体性,就是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有两种表现:①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环境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各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②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制约性。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承转】从总体上看,全球陆地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严格地说,全球没有两个地域的环境是完全一样的,即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地域差异。 【板书】地域差异性 [师] 陆地环境差异性(也叫地域分异)主要是通过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体现出来的。 【板书】一、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 [师] 自然带名称的命名规律是“热量带名称+植被名 称 地带性 规 律 地 域差异性 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 整体性(已在上一课时复习) 地带性规律的表 现 1.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山地垂直 自然带的 判读 雪线的 高 低 1.判读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顺序 2.判读基带或山体所处的热量带 3.判读南北半球 4.判读自然带数量的多少 1.雪线的概念 2.雪线高度的影响因素: 3.雪线高低的判读:

八年级物理 水循环专题培优训练

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同步提高必刷题训练 第2章物态变化 2.5水循环 ◆要点1 地球上的水循环 (1)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循环,这种循环是物质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如一部分雨、雪、冰雹、露、雾和霜吸热后发生汽化或升华,成为水蒸气;另一部分汇入河流、湖泊、大海,或者被土壤和植物吸收,然后经过蒸发重新散发到空气中。 (2)自然界中的水在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转移。 ◆要点2 珍贵的水资源 (1)水是生命之源,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 (2)地球表面的70%被水覆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球。但其中96.5%以上是海洋的咸水,人类实际能直接利用的淡水只有不到0.03%,因此水资源是十分珍贵的。 (3)水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①生活用水;②农业用水;③工业用水;④水上航运;⑤水产养殖; ⑥水力发电,三峡工程。 ◆要点3 节约用水与资源保护 (1)目前,全球约有100多个国家缺水,13亿人缺少饮用水,30亿人的饮用水不符合卫生要求,有40%的河流被污染,每年至少有1000万人因饮用水不合格而致病 (2)保护水资源: ①生活中节约用水,提高水的使用效率。 ②农业喷灌,节约用水。 ③污水处理,循环利用,尽量减少各种污染。 ④海水淡化。 Δ基础题系列 ◆1.某同学对自然界的水循环有下列几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云层中的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时,可能会降雨 B.在高空水蒸气温度降低到0℃以下才会凝结成小水滴 C.太阳光使海洋中的水温上升到100℃以后变成水蒸气上升

D.降雪的时候,空气中一定没有水蒸气 ◆2.如图所示,对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B.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吸热 C.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 D.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 ◆3.某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经过一天一夜坚守,抓住有利时机,分别在东海桃林镇、赣榆抗日山和灌云陡沟乡等地成功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关于人工增雨作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人工增雨可以用抛射干冰的方法 B.人工增雨可以将含有碘化银的炮弹打入高空 C.人工增雨中抛射干冰是利用干冰凝华放热 D.碘化银在高空扩散,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 ◆4.(2019?泸州)对下列自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春天,大雾在太阳的照射下散去,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农作物上露珠的形成,这是凝华现象 C.秋天,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需要吸热 D.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粒,需要吸热 ◆5.(2019?眉山)2019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表面上的水可汽化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 C.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液化成雨水 D.河面上的水凝华成冰,封住了河道 ◆6.(2019?贵港)雨、云、雪……实质上都是水,只是形态各异罢了。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热空气升上高

课外阅读方法指导课教案

课外阅读方法指导课教案 义井中学孔彩霞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会和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和技巧 2、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3、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每位学生准备一本书 2、准备卡片硬纸 3、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 1、课件出示: 对于每一本书,都必须学会阅读。——帕斯卡 2、请同学们一起读帕斯卡的名言(齐读) 3、出示课题: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当中的很多同学在家长的指导下,很小的时候,从听故事看图片开始,就接触了课外阅读,到了现在五年级,已养成了较好的读书习惯。很多同学读了不少书,并且收获不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作文水平。但也有一些同学,书读得不少,却收获不多,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他没有掌握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只有讲究科学的方法和熟练的技巧,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获得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知识。同学们, 读书的方法有很多种,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四十余种,我们在语作本上也读到过不同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读书方法,那你们在课外阅读时采用了哪种读书方法呢?这节课我们请平时读课外书最多的师同学向大家推荐三种方法,那是我们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最常用也很有效的方法。 ⑴、粗读法: 生问:什么是粗读法? 师:粗读就是用尽快的速度,抓住几个要点把书通读一遍,对全书有一个大概了解,这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阅读方法。 生问:我们应该抓住哪向个要点呢? 师: 课件出示:粗读时应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书名作者内容提要目录浏览全书 (看开头和结尾,然后顺着层次看下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生问:那哪些书适合用粗读法呢? 师:那些内容比较多的,重在故事情节比较曲折,但描写一般的小说故事,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读。 师:师同学们向我们介绍了粗读法,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书来。按照师介绍的方法来阅读一本书。 生阅读后简单交流汇报 ⑵、精读法:

地理复习教案

学习目标:1.1.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2.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 重点、难点1.重点:1.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2.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 2.难点: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 【主要训练形式】1.边看边思考:某大洲面临哪些大洋?某大洋被哪些大洲包围等。 【学法指导】有关夏季高温,冬季寒潮的天气预报录像或录音资料。 一、预习导学(5---10分钟).本章要点回顾 1、海陆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A、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____%,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____%。____分陆地,___分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_____(南、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___(南、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___洲、___洲、北美洲、____洲、南极洲、欧洲、___洲。 ②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____洋、_____洋、印度洋、____洋 ③洲界:亚洲与非洲:_____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_____运河 亚洲与欧洲:_____山脉、_____河、里海、________山脉、黑海、_____海峡 2、海陆变迁: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1、喜马拉雅山上发现____________化石 2、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3、荷兰的____________(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1、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a)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 b) 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 2、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__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位于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红海将扩大:位于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张裂地区。 二、展示探究合作交流15--20分钟 (一)、【第一节大洲和大洋】P31活动通过小朋友在地球上的谈话,说明人们生活在陆地上,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都以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地球表面水体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因此起名叫地球,这反映了从古到今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 P34活动1、a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东南与大洋洲相望,西南与非洲相邻,西部与欧洲相邻。B 欧洲:东临亚洲,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西隔大西洋与北美洲相望,北临北冰洋。 c北美洲:北临北冰洋,西隔太平洋与亚洲相望,东隔大西洋与欧洲相望,南接南美洲。 d太平洋:被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和亚洲所包围。e北冰洋:被亚洲、欧洲、

专题三 自然界的水循环及洋流 暑假作业

专题三自然界的水循环及洋流暑假作业 一、选择题 1.(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卷)我国河流的枯水期一般出现在冬季,河水流量和水位变化都很小。该时期河流水量最稳定的补给来源是()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湖泊水 D.高山冰川融水 2.(2010年江苏仪征模拟)下图是“68°N某地在一天内太阳高度和该地某河流量变化示意图”,由图可知,该河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A.地下水 B.雨水 C.湖泊水 D.冰雪融水 (2010年山东东营模拟)下图是某河流一观测站所测得的不同年份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回答3~5题。 3.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A.降水 B.湖泊水 C.地下水 D.冰川积雪融水 4.该河流若在我国,可能位于()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南地区 5.①流量曲线明显有别于②流量曲线,下列有关测得年份及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早于②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B.①早于②流域内大面积植树造林 C.①晚于②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D.①晚于②流域内开荒种田扩大 右图是三种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关系图。读图完成6~8题。 6.甲代表的水体是() A.雨水 B.沼泽水 C.冰川融水 D.地下水 7.箭头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A.1~2月 B.3~4月 C.6~7月 D.11~12月 8.近年来,鄱阳湖区实行退耕还湖,由此导致的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A.a、b都变小 B.a、b都不变 C.a在丰水期变小 D.b在枯水期变大 (2010年山东济宁质检)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示地区的大型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A.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上升 B.库区水汽蒸发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 C.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加 D.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 1,在F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 A.地下水补给湖水 B.跨流域调水 C.水库 D.海陆间大循环 2009年8月7日特大台风“莫拉克”袭击了台湾、福建等地,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据此完成11~12题。 11.未登陆的台风参与了水循环的哪一种类型() A.海上内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D.不能确定 12.“莫拉克”登陆属于水循环哪一个环节()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径流 (2010年湖北联考)下列两幅图表现了雨水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读图并完成13~14题。

课外阅读方法指导教学设计方案

课外阅读方法指导教案设计 教案目的: 通过教案让学生学会和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和技巧,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提高阅读能力。 教案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本书 教案过程: 一、由名言谈话导入: 1、帕斯卡说过“对于每一本书,都必须学会阅读。”请同学们一起来念一下帕斯卡的名言吧(齐读) 2、出示课题: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读书是获取智慧的重要来源,只有讲究科学的方法和熟练的技巧,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获得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知识。伟大导师马克思的读书方法是“养成读书做摘要的习惯,并且还给它们加上批注。”孩子们你们在课外阅读时采用了哪种读书方法呢?据不完全统计就有四十余种,这节课我向大家推荐三种方法,二、新授:讲解三种读书法 1、设疑:小说的内容很长,一字一句地读太耽误时间了,该怎么办呢?(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用粗读方法来读,请跟我一起读一本书?讲解:粗读就是用尽快的速度,抓住几个要点把书通读一遍,对全书有一个大概了解他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阅读方法。同学们,明白吗? 师:大家总结一下粗读书时要重点翻看哪些方面的内容?板书上:粗读 法:书名内容 作者目录 浏览全书 (看开头和结尾,然后顺着层次看下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师:请同学们拿出书来,按照老师介绍的粗读法来阅读这本书。 生阅读后交流汇报 2、过渡:有的书思想非常浅薄,只要粗读浏览就可以,就像刚才同学们学到的方法,但有的书思想博大精深,需要精读,反复琢磨,细细体会。所谓精读是指正常的或较慢的阅读速度,按照文章的顺序,从头到尾、逐字、逐词、逐句、逐段地阅读,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深入钻研全书内容,了解文章结构,,以求对全书内容有全面透彻的理解。 板书:

《大林和小林》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大林和小林》阅读指导(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封面,了解作者及本书的主要内容。 2、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并学着用这些方法阅读第一个故事,认识书中的两个主人公,分享他们的故事。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如何阅读整本书。 教学难点:掌握阅读方法,制定阅读计划,精读第一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美惠普尔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俄皮罗果夫 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结交一位新朋友——《大林和小林》,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上书里的主人公,和他们一起经历一段不可思议的旅行。 二、欣赏封面: 1、阅读封面,你从封面上知道了什么? A、书名。读了这个书名,你的小脑袋里蹦出了哪些小问号? B、插图。猜猜他们的名字。(大林,小林) C、出版社——新蕾出版社 D、作者。 教师简介文字作者张天冀和插图作者华君武,封二展示了同系列的

其他相关书目。 E、阅读封底。 这是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民族童话精品,值得每一个孩子放进书架珍藏一生。猜猜封底插图的相关内容。 F、阅读目录. 看了目录,你知道了什么?从目录里获取了哪些信息? G、你准备如何读这本书? (制定阅读计划,每天读两个故事) 三、阅读之旅: 童话,以它神奇曲折的情节,生动浅显,拟人化的描写,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大林和小林》这样的童话作品不仅同学们爱读,像老师一样的大人也非常喜欢读。问问你的父母、亲戚朋友,说不定他们就曾经读过这本书呢! 《大林和小林》阅读指导(二) 四、读书方法的指导: 1、你有什么好方法读课外书? (边读边想,圈圈画画,写阅读感受等等) 2、具体方法指导: (好词“。。。”,好句“~~~”,疑问“?”,把感想写在书上) 五、自主阅读《出门遇险》.

初中地理复习课优秀教案

第四节气候特征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能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明确我国丰富的气候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2.使学生能联系实际,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对有关自然环境的分析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认识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我国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等特征及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使学生认识到祖国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物产丰饶等,在感受祖国美好的同时,产生轻松愉快的心境。 二、学法指导 通过分析我国气候特征,使学生明白特征是在比较和综合中显现出来的。初步学会分析地理特征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二)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三)疑点 为什么齐齐哈尔一月份的气温要比同纬度的法国的巴黎低22.7℃? (四)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复习、回忆前三节的内容,并阅读“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表,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归纳、总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六、师生互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对气温,降水时空分布特点成因进行回忆,引导学生对气候资料阅读分析对比,一步一步地分析概括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启发学生思考其利弊。大部分科学结论都应由学生分析得出。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并能联系实际说明气候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 (二)教学过程

2020届专题03地理(带答案及详细解析,水循环和水运动专题)

2020届专题03地理 测试范围:水循环与水运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66年,美军在越南战争期间,启动了一项名为“大力水手”的计划。行动中,美军总共触动了3.2万架次的飞机,投放了大约474万枚催雨弹,在催雨弹的作用下,越南的雨季被人为延长,暴雨更是接连不断,引发的洪水不仅冲毁了大量的桥梁,水坝,还让北越军队的补给线持续陷入瘫痪之中,刺果沦为一片汪洋。此次完成1~2题。 1.据材料可推测,该战争举动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 D.降水 2.而该举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是() 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 D.降水 育空河是北美洲的大河之一,全长3185千米,流域面积85万平方千米。读育空河流域水系图,育空堡河流水位年变化图。据此完成3~5题。 育空河流域水系示意图 3.育空河流域出现凌汛的河段位于() A.伊格尔至育空堡河段 B.育空堡至安维克河段 C.安维克至努拉托河段 D.努拉托以下河段 4.影响育空堡河流水位变化的因素有() ①降水②气温③海陆位置④水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红海是世界上著名的旅游圣地和海运航线,请根据图示材料和相关材料分析完成6~7题。

6.红海地区港口较少的原因() A.珊瑚礁密布 B.近海水深不足 C.周边为沙漠环境,环境恶劣 D.沿岸经济落后 7.在8月份,红海表面海水温度可达到27℃—32℃,在200米以下的水温也可达到21℃,在红海深海盆中,水温竟高达60℃,起身层海水温度高的原因主要是() A.表层海水温度影响 B.沿岸热带沙漠气候的影响 C.位于板块张裂延伸带 D.印度洋洋流作用 第8~9题图为太平洋海域的洋流示意图(箭头表示洋流)。读图完成8~9题。 8.有关图中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与②源于同一只洋流故其性质相同 B.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会对③洋流产生影响 C.④洋流是流经海域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D.南北半球中高纬度洋流均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9.在甲处有一艘穿顺洋流航行,到达乙处不需要借助的洋流是() A.西风漂流 B.秘鲁寒流 C.赤道逆流 D.阿拉斯加暖流 第10~11题图是世界某海区洋流分布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左图示意的时间可能为() A.1月 B.3月 C.7月 D.9月 11.①洋流带来的影响是() A.南海北部春季多雾 B.舟山渔场饵料丰富 C.渤海海域冬季结冰 D.台湾西部夏季干燥

课外阅读方法指导课教案设计

课外阅读方法指导课教案设计导语:课外阅读方法指导课教案设计可以怎样去写?以下为本人收集整理的相关教学方案,欢迎阅读 课外阅读方法指导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课外阅读的交流、推荐,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带领学生重温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 课前准备: 1、学生阅读《丑小鸭》等童话故事; 2、要求同学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喜欢的这本书。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 同学们你们希望自己变得更美丽些吗?如何做才能更美丽呢? 2.光有外表的美是肤浅的,拥有内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崇高的美!(指名说,板书课题:读书让我们美丽) 3.开学二个月了,咱们班的图书角也成立二个月了。同学们每人提供的图书以及学校图书馆的图书,使我们每个人拥有了充足的图书资源。这两个月下来你读了几本了,读的哪几本呢?

4.这些书一定让你们变得更加美丽、更加聪慧,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的读书成果吧! 二、图书交流推介会 1. 小组交流、汇报读书成果。 2. 全班交流。(指名汇报,师引导,推荐好书给班上其他同学。) 三、走近安徒生,重温经典 1. 刚刚同学们向大家推荐了许多的好书,听了你们惟妙惟肖的介绍,老师也忍不住想把自己喜欢的书介绍给大家了,它的名字叫《安徒生童话》(展示书) 2. (出示安徒生图片)这位就是安徒生,你了解安徒生吗?(指名介绍,师补充资料) 四、赏读《丑小鸭》 1. 安徒生的童话里经典的故事莫过于《丑小鸭》,这个故事大家都不陌生。 让我们来说说故事的内容呢? 2. 丑小鸭最后怎么了? 1师配乐范读 2看着图听了故事,你想说什么? 五、总结延伸 1. 安徒生是世界童话大王,他的童话故事大都是经典很值得一看,你还看过哪些?

初中地理总复习教案图文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初中地理总复习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及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事物的位置。 2. 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3. 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①地球的卫星照片; ②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③海边观船(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 ④登高望远⑤月食现象。⑥北极星高度的变化;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及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事物的位置。 2. 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3. 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 四、五带的划分识记、运用 ①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北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②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③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五、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课堂小结,随堂练习 地图(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比例尺的表示方法,能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2.熟记常见的图例。 3.学会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教学过程: 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①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②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具体(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③读比例尺技巧:记住: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 (2)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1、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3、经纬线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注:) ①经纬线是直线时:横纬(东西)竖经(南北) ②经纬线是曲线时: a.无论经线多么弯曲永远指示南北方向。b.无论纬线多么弯曲永远指示东西方向。 4、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注:) ①确定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北极点四周只有正南方;南极点四周只有正北方。 ②确定经线,标出南北方向。以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指向北极点的为北方,相反的方向为南方;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中指向南极点为南方,相反方向为北方。 ③确定纬线,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确定东西方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越靠近北极位置越北,越靠近南极位置越南。 二、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同一等高线上海拔相等。 ①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课外阅读方法指导教学设计

课外阅读方法指导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和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和技巧,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本书 教学过程: 一、由名言谈话导入: 1、帕斯卡说过“对于每一本书,都必须学会阅读。”请同学们一起来念一下帕斯卡的名言吧(齐读) 2、出示课题: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读书是获取智慧的重要来源,只有讲究科学的方法和熟练的技巧,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获得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知识。伟大导师马克思的读书方法是“养成读书做摘要的习惯,并且还给它们加上批注。”孩子们,你们在课外阅读时采用了哪种读书方法呢?据不完全统计就有四十余种,这节课我向大家推荐三种方法, 二、新授:讲解三种读书法 1、设疑:小说的内容很长,一字一句地读太耽误时间了,该怎么办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用粗读方法来读,请跟我一起读一本书? 讲解: 粗读就是用尽快的速度,抓住几个要点把书通读一遍,对全书有一个大概了解他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阅读方法。同学们,明白吗? 师:大家总结一下粗读书时要重点翻看哪些方面的内容? 板书上:粗读法:书名内容 作者目录 浏览全书 (看开头和结尾,然后顺着层次看下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师:请同学们拿出书来,按照老师介绍的粗读法来阅读这本书。 生阅读后交流汇报 2、过渡:有的书思想非常浅薄,只要粗读浏览就可以,就像刚才同学们学到的方法,但有的书思想博大精深,需要精读,反复琢磨,细细体会。所谓精读是指正常的或较慢的阅读速度,按照文章的顺序,从头到尾、逐字、逐词、逐句、逐段地阅读,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深入钻研全书内容,了解文章结构,,以求对全书内

走进爱的教育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走进爱的教育阅读指导 课教学设计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走进《爱的教育》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第二实验小学陆春芬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读书指导活动中认识《爱的教育》这本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启迪学生拥有爱心,学会关爱他人。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活动中对读书笔记的书写进行指导,让学生养成读课外书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二、指导重点: 让学生在读书指导活动中认识《爱的教育》这本书,激发阅读的欲望。 三、指导难点: 指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前准备: 小说《爱的教育》、多媒体课件 五、指导课时:一课时 六、指导过程: 一、读书名言交流引入,突出主题 1.交流读书名言: 师:同学们,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很爱读书,他们在大量阅读之后,写出了一句句经典的读书感言。你最喜欢的读书名言是什么? (学生汇报) 2.引出罗曼·罗兰的名言: 师:同学们积累的读书名言可真多!罗曼·罗兰说的好“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出示) 二、交流课内《小抄写员》的感受 1.交流学习《小抄写员》的感受 师: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小抄写员》,(出示)你在这篇课文中读自己,发现自己了吗?说说你的感受吧! (生交流感受)相机板书:表达方法、联系实际

2.读书方法的引导: 师小结:读书就是要这样,用心去感受,联系生活,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对我们高年级同学来说,还要留心作者是怎么写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指板书) 三、走向课外《爱的教育》的推荐 1.介绍《爱的教育》及作者 师:你们知道《小抄写员》这个故事节选自哪本书吗?《爱的教育》板书 师:有读过这本书的同学吗?知道作者是谁吗?(出示) 作者简介: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1846--1908)是意大利十九世纪最着名的作家,青年时代就成了一名步兵军官,着有《军事生活》一书。他曾游历过许多国家,发表过着名的游记有《西班牙》、《摩洛哥》。其中亚米契斯最擅长描写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爱的教育》使他成为世界级的大作家。 对这本书你还有哪些了解?(出示)(生回答) 主要内容:《爱的教育》是一部伟大的爱的经典。这本书以意大利小男孩安利柯的口吻,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发生在身边一个个感人的小故事。 2.影响介绍:(出示资料) ①夏丏尊先生的眼泪 师:最早将这本书翻译到我国的,是着名的语文教育家夏丏尊先生。他在序言中写道:“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文,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书中叙述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于是不觉就感激得流泪。” ②亚米契斯的自白 本书的作者亚米契斯也说过:“凡是读这部书的人都将无法抗拒它的魅力……它所饱含的教益、慰藉和激荡的情愫无不使所有的人流下动情的眼泪……” 3.师:由《小抄写员》我们已感受到了深挚的父子之情,那么,这本书还将带给我们怎样的爱的教育呢?一起来读这本书吧。(指板书) 四、运用读书摘记的方法阅读《扫烟囱的孩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