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比赛说明

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比赛说明

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比赛说明
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比赛说明

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比赛说明

(比赛科目:“中国青春梦”服装创意设计大赛)

一、赛题说明

●“中国青春梦”服装创意设计大赛分为六个选题,参赛选手可从以下选题中自由选择:

1.国服创意设计大赛

2.亲子装设计技能大赛

3.女装连衣裙创意设计大赛

4.服装陈列技能大赛

5.西服裁缝综合技能大赛

6.品牌服装商品企划大赛

●参赛作品必须保证原创性,不违反任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不侵犯任何第三方之其他

权利,一经发现或经权利人指出,主办方将取消其参赛资格。

二、选题一:国服创意设计大赛

选题承办单位:清华大学

选题支持单位:北京六合生科技有限公司

一、选题提出的背景

在我国历史上有“汉服”、“唐装”、“华服”、“中山装”之说,在国外也存在“西服”、“和服”、“韩服”之称,它们向人们传递着政治的、经济的、民族的、文化的、时代的信息。起着推进国家文化、民族情感的重要作用,以此展现服饰文化的“魅力”、时代的“创造力”、国民的“凝聚力”、民族的“自信”和“自尊”等。

本选题提出“国服”的概念其实也是应运而生的意念,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国家实力的增强、国际声誉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开始追求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的享受,时下不仅普通百姓关心“国服”,许许多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政治经济精英们更加关注着“国服”的问世。

国服应适应不同场合的需要,是一个系列,包括男装、女装、青年装和童装等。以礼服为主,可用于官方人士的国际交往,国内重要政治、文化场合,民间重大传统节日、婚庆、成人、祭奠、祭祀礼仪等诸多场合。

二、参赛范围

参赛范围包括:服装高校师生、相关服装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关注热爱服饰文化的社会工作者均可报名参加“国服创意设计大赛”。

为确保本选题赛事得到更加广泛地关注,本选题建立微信平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观点均可在该微信平台上交流,以促进“国服创意设计大赛”的健康、顺利开展。

三、参赛要求:

本选题参赛作品包括:★款式效果设计(彩色A4)、★创意设计说明(以学术论文形式为宜,2000~3000字)、结构工艺设计说明、适用场合说明(以上三种为word A4文档)及样板

(1:1/100~250g牛皮纸)、★成衣及成衣照片(作者着装彩色照片)

注:以上带★标记的为重点,包括实物和电子文档。

创意设计要求:创意新颖、有想象力、有内涵;款式经典、简约、大方;造型挺括、庄重、典雅、有品位;选材合理、得当;板型正确、规范、完整;做工精良、细腻、标准;穿着舒适、合体,运动轻松、自如;

提倡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品质与效率相结合、比赛与使用相结合。

参赛作品应为参赛者独立设计制作,即原创作品。弄虚作假一经举报与查实,取消参赛与获奖资格。

四、大赛进度:

报名:自大赛说明公布之日起开始报名与咨询,报名截止日期为2016年10月15日,以报名回执表邮件日期为准。

大赛组委会咨询电话:程继超 /

报名邮件:QQ:1972324450;Email:

地址:天津滨海高新区高新六路39号2号楼

第一阶段:参赛者于报名之日起按照参赛要求准备参赛,并于报名结束之日起30日内将参赛作品提交到大赛组委会(以运单签收日期为准)。

提交的作品除成衣(用于静态展示评审)外,还包括款式、造型、板型、工艺、用户对象说明资料及相关照片等(含纸质A4和电子文档)。

组委会于2016年11月20日组织专家评审,并于11月底前公布评审结果,按照评审成绩顺序排列不分等级,其中按大赛总名额推荐部分人员参加第二阶段比赛。

第二阶段:参赛者自接到第二阶段参赛通知,可修改参赛作品准备继续参赛。2016年12月中旬举办现场展演比赛,现场展演分静态和动态两种形式,由参赛者自行确定(具体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费用自理)。

注:动态展演可以自行表演,也可委托专业模特表演,表演效果有可能影响参赛效果。

评审与颁奖:本届大赛遵循做静态展示与现场动态展示相结合、专家评审与大众评审相结合的原则,获奖等级除参赛者分一、二、三、入围等四个等级奖项外,还设有组织奖、先进个人和指导老师奖状。

三、选题二:亲子装设计技能大赛

选题承办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选题支持单位:天津晶丽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1.本选题所指亲子装(童装)为学龄前儿童及其父母的服装,三件套一个系列。作品需有鲜明的主题(例如“快乐家庭”、“愉快的旅行”、“动物夏令营”等),同时突出小朋友对于个性化童装和亲子装的参与度。作品的制作要突出个性化定制和环保节能理念,尽量采用数码印花工艺。

2.强调小朋友的参与,即服装的设计以小朋友的原创绘画作为图案素材。设计者须注明图案来源,而且真实可朔。也可联系本选题的发起单位,根据他们所提供的资料进行设计。作品的设计说明要包括图案原创的设计说明。

3.作者的设计,需要以数码印花(涂料、活性墨水或热转移)工艺为主,以突出生产方式的环保优势。本选题发起单位可以提供数码印花加工服务,但须预留加工和物流快递时间,作者采用其它加工方式,如镂空植绒或绣花等方式的,请自行安排加工单位及设计和制作时间;

4.所有参赛作品统一使用选题发起单位的的商标;

5.作品的动态展示(参加决赛的二等奖以上作品),由作者邀请原创设计的小朋友及其父母参与,参演费用自理。凡原创设计的小朋友和父母不能参与动态展演者,可能会因表演效果影响决赛评审结果,敬请作者谅解。

6.参赛作者按照进度要求提交文档(电子文档)和作品(成衣作品),提交的文档包括参赛报名表、作品设计说明(以上为word A4文档)、作品款式系列设计彩色效果图(jpg A4及图案设计原稿tif格式1:1,不低于150dpi);提交的作品为成衣系列作品(三件套),参加决赛的作品允许在参赛前修改,并以附件文档形式注明参加展示的计划,包括参加动态展示的人员姓名和联系方式。

7.参赛进度要求:

报名:自大赛说明公布之日起开始报名与咨询

联系人:程继超;电话:;QQ:1972324450

地址:天津滨海高新区高新六路39号2号楼

联系人:杨树山教授;电话:

Email:;QQ:329967939;邮编:300384

3 / 11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1号(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艺术设计系)

?初评自报名之日起,至2016年10月15日开始提交作品电子文档,10月底前公布参加决赛的参赛者(作品)名单。自收到参加决赛通知10日内提交参赛作品(修改设计者须重新提交电子文档)。

?决赛:2016年12月中旬举办决赛,并评审出获一二等奖,同时举行颁奖仪式(具体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8.参赛作者可以是高校在校生,也可以是行业专业人员及关注、热爱儿童健康成长的人士。

四、选题三:女装连衣裙创意设计大赛

选题承办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选题支持单位:天津应大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1.参赛作者可以是高校在校师生,也可以是业内专业人员及关注、热爱女装连衣裙设计开发的社会人士。参赛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组队参赛(三人以下)。

2.本选题所指“女装连衣裙”为青中年女性春、夏时尚服装,一个系列三件套。作品需有鲜明的主题(例如下图所示“大清花”系列、“花卉”系列、“咏梅”系列、“花纹”系列等),同时突出个性化定制和环保节能理念,以数码印花工艺为主。

3.面料以天然材料及混纺材料为主,如棉、麻、丝、毛面料,或雪纺、人棉、人丝等混纺面料。

4.参赛作品须为原创,包括款式与花型图案,如有参照或借鉴须注明来源并取得许可。非原创作品或剽窃者,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

5.本选题可以提供数码印花及成衣制作加工服务,但须预留加工和物流快递时间,作者采用其它加工方式,如镂空植绒或绣花等方式的,请自行安排加工单位及设计和制作时间。

6.参赛作品统一使用选题发起单位的的商品标识。

7.作品的动态展示,进入决赛的二等奖以上作品将邀请原创设计者参加,费用自理。凡原创设计者不能参加动态展演者,可能会因表演效果影响决赛评审结果。

8.参赛作者按照进度要求提交文档(电子文档)和作品(成衣作品),提交的文档包括参赛报名表、作品设计说明(以上为word A4文档,包括纸样和工艺设计)、作品款式系列设计彩色效果图(jpg A4及图案设计原稿tif格式1:1,不低于150dpi);提交的成衣作品为系列作品(三件套),参加决赛的作品允许在决赛前进行修改,并以附件文档形式注明参加展示的计划,包括参加动态展示的人员姓名和联系方式。

9.参赛进度要求:

?报名:自大赛说明公布之日起开始报名与咨询

咨询专家:张鸿志教授

天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与服装学院

联系人:王晓云教授

电话: Email: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天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与服装学院服装系)

联系人:刘大林企划总监

电话:-8880 Email:

地址:天津市空港经济区西十一道135号(天津应大股份有限公司)

?初赛:自报名之日起,至2016年10月15日前提交作品电子文档,10月底前公布参加决赛的参赛者(作品)名单。自收到参加决赛通知30日内提交参赛作品(修改设计者须重新提交电子文档)。

?决赛:2016年12月中旬举办决赛,决赛分动态展和静态展,由参赛者自行决定,同时评选获奖等级并举行颁奖仪式。

(具体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10.奖项:参赛作品分一、二等奖,指导教师奖、组织奖(超过10个参赛队或承办单位)和先进个人奖。颁发获奖证书或奖杯。

五、选题四:服装陈列技能大赛

选题承办单位:中杰时尚学院

选题支持单位:北京新世纪集团

一、参赛要求:

1、参赛范围包括全国高等院校(含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品牌企业从业人员及关注服装陈列技术的商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

5 / 11

2、提供设计创意方案,参加本选题的比赛。

3、院校专业教师组织参赛,入围后团队院校和教师获得组织奖和先进个人。

4、每个院校参赛团队不超过10队。

5、参赛前,可参加组委会组织的赛前培训。

二、大赛流程:

1)自收到大赛通知之日起,参赛院校组织学生按照教育部相关专业委员会对陈列技术要求准备作品和创意说明(企业给社会人员参照执行)。

2)2016年8月底前提交参赛作品,参赛作品必须是原创作品,抄袭和模仿的作品和参赛人员,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

3)参赛作品以实物作品和电子稿件、名表形式交寄到北京中杰时尚学院大赛办公室。

联系人:李宏波

赵成杰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木樨园金泰商贸大厦11层1136室

4)9月初组织专家评委进行初评,评选出进入初赛的作品和参赛选手。

5)9月中旬入围选手到北京参加初赛和复赛,初赛以理论知识和创意设计科目进行。全国进入复赛的选手队不超过50名。

6)复赛在北京“新世纪商城”进行,复赛按照主题设计进行实际操作和创意设计说明进行。进入决赛的参赛队不超过20名(按照参赛队基数及组委会统一制定的比例计算)。

7)进入决赛的选手10月上旬进入新世纪商城调研、考察3天,选择品牌和进行实际品牌创意设计,在商城卖场进行现场设计和营销比赛,陈列设计和营销业绩作为大赛评分依据。由评委、客户、网络、专家共同评选,评选出一、二等奖。

8)参赛作品出版专辑,版权归大赛组委会。

三、参赛选题要求:

1)参赛选手(队)从职业装、时装、休闲装、运动装、男装、童装等分类中确定一个主题(可多选),按照季节、节日、特殊时节、专题陈列等课题进行设计,完成陈列设计稿。

2)设计稿件符合时代要求,反应品牌与客户定位,满足主题客群的审美要求。设计稿可以是橱窗、也可以是卖场,按照自己命题的主题进行设计规划。

3)参赛选手可以单独参赛,也可结队参赛,结队团队成员不得超过5人,由队长、指导教师、队员组成。确定主创人员和团队成员,获奖以品牌、团队名和全体队员命名。

4)参赛稿件一律使用A4规格、尺寸纸张设计,可以是电脑设计稿也可以是手绘稿件。参赛稿件要

求有设计主题、设计说明、参赛团队成员介绍、参赛单位等说明。

5)9月中旬组委会组织进入初赛的参赛选手进行大赛陈列技术技能培训,培训费用自理,培训地点另行安排、通知。培训针对陈列设计理论和陈列设计技巧、定位、营销与陈列关系等方面进行。

6)参赛选手包括全国高等院校(含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品牌企业从业人员及关注服装陈列技术的商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

7)参赛选手组委会安排进入品牌企业实习、考察、锻炼3天,充分了解企业品牌,以企业品牌陈列师团队进行复赛,同时组委会在大赛过程中宣传品牌和选手。

六、选题五:西服裁缝综合技能大赛

选题承办单位:江苏常熟理工学院

选题支持单位:深圳市华泰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选题提出的背景

西服的裁缝技能被认为是服装行业的典型技能,有难度、有高度、有广度,是服装技能大赛中有水平、有代表性的赛事之一。其次本选题也是在一个特定时期——“定制”已成为服装行业时代特征的环境背景之下征集选定的:高级定制(也称私人订制)、大规模定制(也称大批量定制)、网络定制(也称云定制)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毫无疑问“智能制造”与“互联网+”技术创新起到了关键作用。毋庸置疑,独具匠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服装“定制”,特别是高级定制的重要因素。

上海深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在服装数字化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率先提出“西服裁缝综合技能大赛”这个选题,旨在弘扬“工匠精神”、开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航程。

二、参赛范围

服装高校师生、相关服装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社会上关注热爱服装高级定制的技师均可报名参加“西服裁缝综合技能大赛”,为确保大赛的公平公正,参赛者须采取前期设计与现场制作相结合的方式,比赛场地设在高校,选手当场表现技艺,全程录像,组委会聘请具备高水准理论与实践的专家学者进行集体评审。

三、参赛要求:

1)款式经典、简约、大方,适合正式场合着装;

2)造型挺括、庄重、典雅,可提升着装者品味;

3)板型正确、规范、完整,适用于正规生产制作场合;

4)做工精良、细腻、标准,适用于各类型定制加工;

5)选材合理、得当、完善,适用于特定用户目标;

6)穿着舒适、合体,运动轻松、自如;

7 / 11

7)提倡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品质与效率相结合、比赛与使用相结合。

8)参赛作品应为参赛者独立设计制作,即原创作品。弄虚作假一经举报与查实,取消参赛与获奖资格。

9)参赛作品知识产权归大赛组织者所有。

四、大赛进度:

1)报名:自大赛说明公布之日起开始报名与咨询,报名截止日期为2016年10月15日,以报名回执表邮件日期为准。

咨询电话:张技术 6

报名邮件:

邮寄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南三环路99号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

2)第一阶段:参赛者于报名之日起按照参赛要求准备参赛,并于报名结束之日起30日内将参赛作品提交到大赛组委会(以运单签收日期为准)。

提交的作品除成衣(用于静态展示评审)外,还包括款式、造型、板型、工艺、用户对象说明资料及相关照片等(含纸质A4和电子文档)。

3)第二阶段:2016年12月中旬举办“现场实操”比赛,参赛者自带简单工具(软尺、剪刀与手缝针线等)参赛,比赛现场提供裁剪台、蒸汽点熨斗、工业平缝机等(本届大赛不提供专用大型设备)。现场实操采取分组和现场命题的形式进行,时长控制在两个小时之内。现场实操全程录像,记录参赛者操作过程,以备复审。

4)评审与颁奖:本届大赛遵循做静态展示与现场实操相结合、专家评审与大众评审相结合的原则,评选出获一、二、三等奖,同时举行颁奖仪式(具体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五、同期活动

本届“西服裁缝综合技能大赛”同期还将举办“西服裁缝综合技能大师”示范活动,并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织“服装定制高峰论坛”(具体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七、选题六:品牌服装商品企划大赛

选题承办单位: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选题支持单位:

一、关于本选题

服装商品企划是基于服装的商品属性来研究服装(品牌)的企划、设计、开发、运营规律的一门学科。实际上,服装商品企划就是解决“如何为消费者提供些什么”的问题。为达到最佳营销目的,对商品销售时间、场合、价格、种类及宣传广告、商品陈列所进行的策划。

服装品牌商品企划大赛,包括市场调研与流行信息的收集、服装产品的设计与生产、服装商品的流通与促销等,即与服装产品从车间缝制到卖场销售的整个流程相关的各个方面。

大赛以SPA-Specialty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自有品牌专业零售商经营模式的某一品牌为设想,对其品牌定位和商品风格进行描述,设定某一季节主题理念,按照商品企划工作流程的内容编制出完整的“某季商品企划案”,并进行现场讲演与答辩。

二、总体安排与进度

1)服装品牌商品企划大赛分以下三个阶段:

?主题企划:品牌定位;营销模式、目标消费群体、商品风格定位;某季节主题理念的设定;(参考附件模板在报名时完成提交)

?商品企划:按照主题进行系列款式设计(结合色系、面料、搭配和波次等因素);(预赛阶段完成提交)

?新品企划:波段计划、新品整体营销计划、企划宣传品计划。

2)大赛流程:(预赛阶段完成提交)

?报名:自本比赛说明公布之日起,至2016年7月30日止,参赛者将参赛报名表、作品创意说明、企划案大纲(word A4格式)、部分讲演稿(ppt格式,实质内容不超过10页)发送邮件至大赛组委会联系人邮箱。组委会组织专家筛选并通知入围选手(队)准备提交下一阶段参赛作品。

?预赛:入围选手自收到入围通知之日起,至2016年9月30日前将所完成的款式系列设计图(jpg或tif格式A4幅面)、品牌商品企划案(ppt格式)发送至大赛组委会联系人邮箱,组委会组织专家评审并发布参加决赛的选手名单和三等奖获奖名单。

?决赛:参加决赛的选手自收到决赛通知之日起,准备参加决赛讲演与答辩(允许对预赛作品进行修改重新提交)。讲演5分钟(40%),答辩5分钟(40%)。决赛将于2016年10月20日-2016年10月24日在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宁波国际服装周,具体日期和时间另行通知)。

?评审:除决赛现场组织专家答辩评审外,还将组织参赛作品的现场展示、大众投票(10%)和网评(10%),综合评分择优评选一、二等奖,并选派代表参加大赛的颁奖仪式。(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三、参赛须知:

1)本次大赛面向国内外专业服装买手、设计师、商品企划师、服装院校、艺术院校的师生及社会上所有热衷于服装品牌商品企划运营人士。参赛者可以是个人参加,也可以组队参赛(2~3人),组织10个队以上参赛的学校或企业有资格参选“组织奖”和“先进个人”。

2)参赛作品包括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两部分,电子文档按要求打包电子邮件发送,纸质文档寄送

9 / 11

大赛组委会。

3)参赛作品须为原创并不得一稿多投,如经发现一稿多投或抄袭他人作品的(包括曾发表的作品),将一律取消参赛与获奖资格。

4)大赛不负责参赛作品的版权保护,第三方就参赛作品提出有关知识产权等相关问题,将全部由参赛作者负责,大赛组委会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

5)组委会有权组织对参赛作品的宣传、出版、展示等,并授权承办单位或支持单位收藏一等奖和二等奖的获奖作品。

四、大赛联系方式

联系人:周爱英

电话:7//

邮件:z

地址:浙江宁波江北区495号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9号楼415室

八、附注

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

“青春中国梦 服装创意设计大赛”

选送人/单位:(章)

参赛选题:

作品名称:(编号)

通讯地址:

参赛选手声明:

1、本人自愿接受并遵守2016青春中国梦服装创意设计大赛的全部规则。

2、本人同意将参赛作品(包括效果图、成品、报名表及其他相关资料)和个人资

料刊登在主办单位和组织单位用于宣传的刊物、网站或其他形式的出版物上。

3、如有任何剽窃、模仿行为,或作品失窃、受损及其他法律责任与主办、承办、

支持单位无关。

选手签字:(手写签字机打无效)

年月日注:参赛作品由组委会统一编号。

11 / 11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总结报告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教学成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科学总结材料王瑞芳 戴一峰 林育兹 朱智强 苏新春 李兰英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探索与实践的探索与实践》》成果成果总结总结总结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王瑞芳王瑞芳、、戴一峰戴一峰、、林育兹林育兹、、朱智强朱智强、、苏新春苏新春、、李兰英李兰英))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转型、多元化办学局面的形成,我国众多高等院校理应分别类型与层次,选择不同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办学定位,注重特色办学。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我院自建院伊始,便确立“以有效教学见长”, 着力培养富于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因此,几年来,我们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确立“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个性”的12字人才培养模式,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育为重点,注重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使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 一、努力创建强化实践努力创建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型能力培养的新型能力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与否,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如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真实要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建构一个新型的课程体系,一直是我们努力探索、积极实践的核心。我院将课程体系的基本取向定位为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我们借鉴国内外名校和兄弟院校课程体系的优点,重新设计学院各专业的课程体系。 几年来,我院课程体系的建设经历了两次规范与创新,由此形成一个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

探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探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摘要: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在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内涵发展方面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德州学院拟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为探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开辟道路:一是以校内专业评估为杠杆,扎实推进专业建设;二是以课程体系改革为平台,切实提升课程建设;三是以强化学生能力为动力,大力增强实践教学;四是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开拓培养空间。 关键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由于大多数地方性高校在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方面不够明确,导致这些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盲目攀高现象。许多地方性高校追慕部属重点院校的办学方向,不顾自身办学资源和办学条件的实际情况,在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上不断向高层次大学看齐,丧失了自己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造成了人才培养模式的雷同与单一。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从2003年全面启动的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强调高校要切实把握好自身的办学定位,明确符合自身办学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倡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要走多样化之路。 为落实教育部这一有关人才培养的指示精神,德州学院在2006年通过了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之后,开始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工作方案。工作方案从育人为本理念出发,本着“注重个性,因材施教,多项选择,分流培养”的原则,在确立符合自身定位、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前提下,采用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方法,对全校47个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在2007级部分专业学生和2008级全部专业学生中推行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与动力。全校各个专业以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主动探索适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教学改革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为了更进一步把深化教学改革的工作持续引向深入,我们需要在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以校内专业评估为杠杆,扎实推进专业建设

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修订稿

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综 合素质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结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谈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用人单位主要从成本和效益出发,更多地考虑招聘大学生能否带来更大的效益。在招聘现场经常见到,面对着设计精美、内容充实的一摞摞奖励证书,用人单位并不感兴趣。他们在面试现场向学生提问的往往是,“你参加过哪些社会活 动”“你在哪里实习,做什么”“你做过项目吗”“现在是否有比较成熟的科研成果”用人单位用人,从过去看重学历转到学历、素质能力并重,甚至专以素质能力为重。 企业招聘人才的主要标准和尺度 职业素质是企业在人才招聘过程中衡量应聘者能力的主要标准和尺度。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是人才素质的一个子集,同时也是人才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所谓人才素质,是指人在德智体美诸多方面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人的文化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人才素质具有诸多的衡量标准,例如科学素质或者说专业素质大致可以用学历和工作经验来表征;人才的智力水平大致可以用智商来衡量,而心理素质和对社会或者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则与个人的情商有关。这些衡量标准在用来衡量

人才综合素质的同时,也可以作为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一个客观衡量尺度。 世界经合组织的柯林。博尔提出,21世纪人才必须有三本护照、三种生产能力和三种财富。三本护照分别是:学术性护照,职业性护照,事业心、进取精神、创造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的护照;三种生产能力分别是创造能力、塑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三种财富分别是创造性、健康和交往。这“三个三”实际就是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的高度概括。 能力结构指高素质人才对于从事专业岗位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能力组成。从人才全面发展的目标及21世纪对大学生能力的需要和大学生成才战略来考虑,21世纪大学生在能力结构方面应具备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信息的灵活处理能力;良好的适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沟通交际和组织管理能力。 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企业已不再单纯用高学历、高分数的标准来衡量大学毕业生了,而是用是否具有优良的人品、团队意识、吃苦耐劳、敬业爱岗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土木工程)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4版————— 教务处

二○一四年三月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本科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获得土木工程师、建造师基本训练,知识、能力、素质协调成长,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工程监理、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能力,能够在房屋建筑、交通土建工程、市政工程和工程管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人才应具备以下要求: 1. 知识要求 (1)工具性知识: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土木工程相关软件应用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文献查阅和检索技能。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①基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②有一定的人文艺术修养、审美趣味和鉴赏力;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技巧和一定的交际能力。③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意识;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及管理技术和经济分析工具。④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术,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身体健康,达到大学体育合格标准。 (3)自然科学知识:掌握作为工程基础的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了解现代物理、化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其他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 (4)工程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能解决常规性技术问题的工程基础知识。 (5)专业知识:掌握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工程地质与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与检测、工程测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掌握土木工程施工和组织的一般过程

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结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谈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 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用人单位主要从成本和效益出发,更多地考虑招聘大学生能否带来更大的效益。在招聘现场经常见到,面对着设计精美、内容充实的一摞摞奖励证书,用人单位并不感兴趣。他们在面试现场向学生提问的往往是,“你参加过哪些社会活动?”“你在哪里实习,做什么?”“你做过项目吗?”“现在是否有比较成熟的科研成果?”用人单位用人,从过去看重学历转到学历、素质能力并重,甚至专以素质能力为重。 企业招聘人才的主要标准和尺度 职业素质是企业在人才招聘过程中衡量应聘者能力的主要标准和尺度。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是人才素质的一个子集,同时也是人才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所谓人才素质,是指人在德智体美诸多方面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人的文化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人才素质具有诸多的衡量标准,例如科学素质或者说专业素质大致可以用学历和工作经验来表征;人才的智力水平大致可以用智商来衡量,而心理素质和对社会或者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则与个人的情商有关。这些衡量标准在用来衡量人才综合素质的同时,也可以作为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一个客观衡量尺度。 世界经合组织的柯林。博尔提出,21世纪人才必须有三本护照、三种生产能力和三种财富。三本护照分别是:学术性护照,职业性护

照,事业心、进取精神、创造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的护照;三种生产能力分别是创造能力、塑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三种财富分别是创造性、健康和交往。这“三个三”实际就是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的高度概括。 能力结构指高素质人才对于从事专业岗位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能力组成。从人才全面发展的目标及21世纪对大学生能力的需要和大学生成才战略来考虑,21世纪大学生在能力结构方面应具备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信息的灵活处理能力;良好的适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沟通交际和组织管理能力。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企业已不再单纯用高学历、高分数的标准来衡量大学毕业生了,而是用是否具有优良的人品、团队意识、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的献身精神等来评价大学生毕业生是否具备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 (一)优良的个人品质 对企业而言,员工的品质就是企业的“品质”。所谓做事先做人,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德才兼备方成事,这是对每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很多企业宁愿要高品质即使专业知识成绩差的人也不愿要专业知识优秀而人品低劣的人。因为专业知识欠缺一些可以通过企业各种培训、深造机会弥补,但低劣的人品却是无法弥补的。(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企业发展离不开团队合作,个人成长也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帮助。企业的兴衰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成员相互协商、相互尊重、相互凝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摘要:当前面临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逐渐形成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相结合的价值取向等新形势的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转向职业化,培养个性发展的多元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实现这个目标的策略包括在课程模式、教学模式、实践教育体系和教学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及建设应用型师资队伍。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需要目标更新 人才培养目标一般分为法定、部定和校定三个层面。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主要从专业的角度来确定,虽然也包含素质,但主要强调的是专业素质,应用型本科院校也不例外。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反映,人才培养目标还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国家、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仅强调专业素质显然难以充分表达对这类人才新的要求,已不合时宜,需要实时进行调整。 一、根据国际上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便开始向着职业化和大众性的方向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以职业为导向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可是有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尚未将培养目标转向职业化,仍然固守精英教育时期的培养模式,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深度,重理论轻实践。虽然有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经认识并确定了职业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但在其人才培养实践中并未真正体现出应用性。 (一)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提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中央在2005年初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十七大报告里又再次作了强调。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研究型高校凭借优越的教育资源和雄厚的科研实力纷纷将培养创新人才作为己任。而应用型本科院校虽然培养的人才在国家经济产业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实创新态度和创新能力是一种素质,它要求人们具有一种批判精神,时刻

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ATCP

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A T C P) 无人机研发工程师岗位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00分 考试要求: 1.在教师指定路径下建立以“考试序号-姓名”命名的文件夹,考试的全部文件保存在此文件夹下。其中选择题及简答题的答题结果填写在答题卡中,命名为“答题卡”;命题设计题命名及存盘方式见题目具体要求。 2.按照老师的要求上传到指定位置。 考试题目: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括号里。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 为了减小机器运转中周期性速度波动的程度,应在机器中安装____。() A. 调速器 B. 飞轮 C. 变速装置 D. 配套设施 2. 按飞行器平台构型分类,“大白”无人机属于____。() A. 伞翼无人机 B. 固定翼无人机 C. 旋翼无人机 D. 扑翼无人机 3. 不属于无人机系统的是____。() A. 飞行器平台 B. 飞行员 C. 导航飞控系统 D. 地面配套设施 4. 固定翼无人机失速的原因是____。() A. 飞机速度太大 B. 飞机俯仰角太大 C. 飞机俯仰角太小 D. 飞机迎角超过临界迎角 5. 无人机地面站地图航迹显示系统可为无人机驾驶员提供飞行器____信息。() A. 飞行姿态 B. 位置 C. 飞控状态 D. 飞行速度 6. 亚音速气流流过收缩管道,其气流参数如何变化?() A. 流速增加,压强增大 B. 速度降低,压强下降。 C. 流速增加,压强下降 D. 速度降低.压强增大。 7. 翼型的最大厚度与弦长的比值称为____。() A. 相对弯度 B. 相对厚度 C. 最大弯度 D. 平均弦长。 8. 机翼升力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 A. 仅与翼剖面形状有关 B. 与翼剖面形状和攻角有关 C. 仅与攻角有关 D. 与翼弦有关 9. 减小干扰阻力的主要措施是____。() A. 把机翼表面做的很光滑 B. 部件连接处采取整流措施

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征

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征:(1)相对于理论型人才而言,更 突出“应用”;}2}本科应用型人才是中高级层次的人才;}3} 本科应用型人才是知识、能力及素质相互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人 术在知识方面,要有一定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在能力结构方 面包括操作能力、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 能力,应以成熟的技术和规范为基础,在具有某种职业岗位的 职业技能、技艺和运用能力的同时,具有构建应用知识进行技 术创新和技术的二次开发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在素质方面, 应具有很好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非专业素养,诸如责任心、心 理素质、意志品质、身体条件等。型人才的培养大都在不同程度上突破学科本位课程体系,根据 社会实践需求,倾向对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 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突出“应用能力” 培养的特征。具体体现在,基础理论教学中突出大学科平台的 特点,构建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特性;专业理论教学中加 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倾向,凸显应用型的现实需要。实践教学 中强调摹本技能和专业技术的训练,保证训练的基本规格,同 时进行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简言之,教学内容在强调本科 基础性之上,突出“应用”目标的灵活性、针对性和职业适应 性的统一。同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就业市场的现 实要求、用人单位的岗位配置,以及个人白勺个性特征、生涯规 划等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和自主选择。(二)教学内容不充分—缺乏应 有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今大的法学己经不是一个自给自 足的学利,经济学、社会学以及自然利 学中非法律学利的知识大量地侵入传 统的法学领域,法学与其他利学分支 互相交叉又日益渗透。作为法学应用 型人才,除了具备基础的专业知识,还 应具有宽阔的视野、对人和事物具有 深刻的洞察力,这就需要法利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作为法律 人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其要素包括: 法律思维能力、法律表达能力和对法律事实的探索能力。法律表达能力包 括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 法利学生通过语言或文字,对特定事 实或问题表达法律意见的能力。探知 法律事实的能力,即学生调查、搜集、 制作、组合、分析、认证法律事实的能 力,是法律人运用法律去判断、分析、 确认、选择事实的过程,是一个客观事 实与法律事实对立统一的过程 我们从两力一而着手加强实践操作 能力的训练:一是合理设置实践类课 程,对传统授课模式进行修正、弥补和

发达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发达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定位于应用型,如何建立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各本科院校面临的问题。为此,通过研究发达国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提出加强校企合作、改革教学课程体系、培养双师型队伍等建议,旨在对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建立提供借鉴。 标签:发达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能力 doi:10.19311/https://www.doczj.com/doc/7710210902.html,ki.1672-3198.2017.03.048 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许多大学开始定位应用大学独立学院,但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科学有效的国内大学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我国大多数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照搬母体大学,教学中教师以讲课为主,教学生很多理论知识,这也使得学生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部分独立学院又对于“应用型”人才概念理解存在偏误,将应用型人才片面的理解为技术型人才,导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技能,忽理论”,误把实际操作技能的传授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应用型人才是指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谋取社会利益的人才,就是能够学以致用,将在学校所掌握的知识、理论、技术运用到工作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为个人、集体、企业创造效益。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就业难等背景下,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高校面临的难题。因此,学习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应用在高校人才培养,探索高校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國有一定的参考。 1 发达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1.1 德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科技大学(FH)人才培养模式是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德国联邦会议分别于1976年和1985年通过了《高等教育法》,明确了应用科技大学(FH)在高等教育中的合法地位,在法律上享受大学应有的各项权利。FH的培养目标是以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需求为导向,提倡“应用技术大学希望将自己的毕业生培养更加接近顾客”。因此,FH主要培养的是一批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FH为了强调人才培养的应用性,所有学生必须有超过6个月前公司实习经验才能入学,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学生的学习阶段主要有基础阶段和专业阶段。2-4学期为基础的学习阶段,主要学习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和基础理论。在基础课程结束时,会有一个期中考试,只有通过期中考试,学生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专业学习阶段的学习。专业学习阶段主要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此外有2学期被专门安排到企业进行实习,组织、安排等均由企业来负责。第一学期实习安排在第三或第五学期,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拓展技能和能力,并学到一定的专业知识。第二学期实习安排在第七或第八学期,要求学生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 陈小虎刘化君曲华昌 (南京工程学院)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层次定位 人才培养层次的正确定位关系到学科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及发展格局,是学科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依据。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 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以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正确的定位为前提。特别是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专科学校升格及并转而来,刚跨入本科院校系列,更要通过科学的分析社会需求,正确估价自身的办学实力,主动适应外界环境来实现自身的正确定位,优化教学资源分配,制定正确的发展目标及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1. 要有明确的服务区域定位 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由省市或行业主办, 主要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需要,服务区域比较明确。因此,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在人才培养方向及专业方向上,更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向, 适时地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来设置专业, 调整专业方向, 合理调整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以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同时也可以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自身得到更快的发展与提高。 2. 要有明确的人才培养层次定位 研究表明, 培养以“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的科学家和培养“改造客观世界”的工程师是高等教育, 特别是理工院校并重的两个方面。然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类型及社会经济发展要依靠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种人才。学术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和发现新原理, 研究客观规律,将客观规律转化为科学原理和学科体系。工程型人才则主要从事将科学原理及学科体系知识转化为设计方案或设计图纸。技术型人才主要从事将设计方案与图纸转化为产品。技能型人才则主要依靠熟练的操作技能来具体完成产品的制作。当然,实际工作中,对这几类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有所交叉。因此,对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所对应的学校类型也不同。对于学术型人才, 显然主要由一流大学及研究生院培养;对工程型人才, 主要由本科院校培养; 而技术员一类人才, 以前主要由中等专业学校培养, 但由于社会对人才需求层次的提高, 中专毕业生就业岗位的下移, 因此这一类人才的培养, 目前主要由高职高专学校来承担, 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显然, 我们工科院校尤其是应用型工程类院校,培养人才的重点应是工程型人才。 从这个定位出发, 应用型本科教育要紧紧抓住“工程性”这个涵义,从工程技术性的角度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所构建的教学体系,应在注意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 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突出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 3. 人才培养类型及定位应适应社会对各类专门人才类型的需求 社会是一个大系统, 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因此人才要有合理的结构。我们到企业及生产第一线调研时,许多企业反映,目前的高等教育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在改革中加强和完善。通过调研我们认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陈旧;教育模式落后; 教育方法呆板;理论脱离实际, 缺乏社会实践。由此而造成的后果是,虽然近几年培养的本科以上毕业生在数量上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社会急需的能胜任研究、开发、设计、策划等工作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仍然是目前非常紧缺的专门人才。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也就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的性质、特点,确定自己的培养目标。按照目前现代化工业生产过程中按职责、岗位的分工,作为工程型人才,主要从事工程、设备、产品、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与设计工作。因此,普通

谈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

谈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 摘要 人才,作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无疑成为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但大学生找工作却相当困难,除人才配置机制存在问题外,还因为人才结构、人才素质、人才观念等方面存在问题。“人才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合格人才”的矛盾在一些部门与地区普遍存在。单一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已刻不容缓,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要求备受关注。 关键词:人才应用型综合素质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人力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备受重视。用人单位在挑选人才时,对应聘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知识结构要求越来越高。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突出“应用”特征的同时,还要突出“高素质”特征。为此,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加强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要求: 第一,坚持以德为本,德才兼备。 应用型人才在进行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的过程中,专业知识的运用、发挥往往与个人的责任心、道德感等关系密切,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工作的效果和质量。作为应用型人才应拥有较高的道德意识,对社会、公司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司马光曾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用“德”统“帅”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德才兼备无疑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首要标准!第二,坚持拓展自己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 1)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人才成长的基础。现代社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不仅是知识结构合理,而是要适时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专业知识是大学生知识结构的特色所在,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才能使自己融于社会化、国际化评价标准之中。 3)现代社会,需要大学生具有一定社会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和人文知识。 4)适时吸纳储备大容量的新信息、新知识。 第三,坚持“一主三辅”综合培养要求紧密结合 1突出“应用” 要掌握技术应用能力所必须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能力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强调“复合” 所谓“复合型”,指实现技术交叉、应用交叉以及技术应用与经营管理能力的交叉,实现一专多能。 3.重视“外向” “外向型”主要有两个内涵,一个是开放的意识,另一个是适应涉外环境的能力。应用型人才要具有强烈的开放意识和开拓意识,从而切实提高学生对涉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涉外岗位的胜任能力。 4培养“潜力” 根据“基础的价值”原则,“知识不断的膨胀对扩充课程设置产生压力……学生需要坚实的基础去评估信息和应用知识”。具备潜在发展的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区别于其他劳动者的主要之处。 第四,坚持培养适应择业需要的实践能力 知识的积累并不等于能力积累,将知识升为能力须付出巨大的努力,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实际应用能力: 1)适应能力:根据客观情况变化能随机应变地适时调节择业行为能力,提高自己社会适

应用型人才培养大讨论心得体会

给理论安装飞翔的翅膀 ----“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1. 引言 当黑暗的中世纪在蔓延的时候,西方人接受并完全接受了宗教结论和经院哲学,他们匍匐在神灵与“圣人”的面前,彻底相信知识已经完全被发现和创造。在自然哲学和世界观上,有绝对正确的亚里斯多德;在医学上有神圣的格林。人们认为,一切知识都由上帝和前人准备好了,只要去学习就行了。但是,1214年一个叛逆的异教徒罗吉尔〃培根在严谨肃穆的英国出生了。就是这个人,几乎付出了一生的监禁生涯,但是,他把那黑色的、愚蠢而又专权的大幕撕开了一道裂口,让科学的光芒,那不屈的真理照了进来。罗吉尔〃培根就是那位被认为是西方实证主义的鼻祖的人[1]。 作为一种具有明确规定的哲学思潮,实证主义开始于19世纪法国哲学家孔德的“实证哲学”。但作为一种哲学传统,实证主义却根臵于古希腊以来的西方哲学之中。根据当代波兰哲学史家科拉可夫斯基(Leszek Kolakowski)的分析,古希腊斯多亚学派的怀疑论提出的一种现象主义观点应当被看作实证主义的雏形,这种观点认为,经验能够使我们确定给定的对象是否具有这样或那样的外表,但我们却无法由此推断对象事实上的确正如它的外表所呈现的一样,因而我们必须区分经验材料的真实内容与我们由此推断的事物自身具有的性质。中世纪晚期的罗杰尔〃培根和奥康的思想,同样表达了一种关于人类认识范围和有效性的实证主义观点,他们在与目的论神学的论战中强调了人类技术对自然的控制作用:如罗杰尔〃培根就明确指出,知识的价值只能用使用的效果加以衡量,而获得知识的唯一合理手段就是实验和几何推演;奥康以“极端唯名论”的方式提出的“奥康剃刀”清除了一切被认为是不必要的实体,严格区分了尘世的知识和宗教的信仰,认为后者是无法证明的,也是无需证明的[2]。 尤为重要的是实证主义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实证论者认为,虽然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他们用来验证感觉经验的原则,并无太大差异。实证主义的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_朱健

CHINA HIGHER EDUCATION 中国高等教育2014.5 ◆朱 健/刘巨钦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人 才培养方案是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 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和主体。独立学院作为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的机制、新的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由于创办时间不长,办学模式不够完善,办学经验不够成熟,教育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最为突出的便是“照搬母体高校”,没有很好地构建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移植母体高校的课程体系,导致人才培养规格与母体高校相同,人才培养特色不鲜明,培养的人才缺乏市场竞争力;教学内容陈旧,不利于学生进行知识应用;教学方法不够科学,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不利于独立学院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沿袭传统的理论知识教育模式,实践教学不突出,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和知识应用能力不强。湘潭大学兴湘学院根据独立学院办学定位与办学特征,针对上述问题,探索构建了具有自身特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1.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教学内容 立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适应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形势与要求,着力培养重实践、强能力、专业化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中坚持以下原则:科学化。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运用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前沿理论,并充分吸收相关理论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在修订过程中,多次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论证,使得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在科学性论证的基础上。具体化。组织各专业的教师代表,深入学生、教师、企业和社会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了解各个利益主体对于人才培养过程的现实期望与具体诉求,从而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更强的现实针对性。应用化。强调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重点是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不是研究型人才、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或是技能型人才。特色化。在新的人才 培养方案改革中,坚持既吸收母体高校的有益经验,又努力体现独立学院自身的培养目标、办学模式和学生特征,从而培养出独具规格的应用型人才。 立足本科教育的基本框架,以理论够用为标准,既关注学科、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又有别于母体院校的教学计划,同时借鉴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具体而言,在知识结构方面,适当扩大应用性知识的比重,适当减少原理性知识。在知识类型方面,更多地选择过程性知识(技能知识),让学生掌握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在知识编排方面,努力在基础知识传授阶段就体现应用性知识内容,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删减一部分旧知识,使反映现代工程工艺发展的新知识充实到课程中来,以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培养操作性技能。在外语教学方面,强化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培养,为每个专业都增设专门由外籍教师任教的《英语口语》课程。在信息化知识教学方面,切实加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大力推进教学内容的人文化、个性化。学院倡导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当作教学工作的出发点,要求各专业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关心学生的内心体验,注重发挥其主体性;要求教师善于把课程知识与教学情景融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课程不再是固定的经验,而是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学院还大力推进教学内容交叉化、实用化。因为现代知识发展呈现既分化又综合的趋势,在大学中体现为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迅猛发展,这种趋势要求现代应用型人才不能局限于过去狭隘的专业知识面,而是要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跨学科的综合知识和前沿性的新知识。同时,学院强调要主动承担服务社会的职能,传授实用性的知识,这种知识既不偏重基础学科,亦不偏重操作技能,而是偏重应用学科,这种知识对系统性和深刻性的要求有所降低,而对新颖性与应用性要求较高,能为实际生产生活所用。为了确保教学内容改革 集思广益 59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国际比较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国际比较 摘要:应用型大学是我国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的特定产物。本文在阐述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的基础上,从应用型本科的定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计的视角,进行了国际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战略、变革培养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国际比较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政府重点发展一流大学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二元重点发展目标”指导下,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与改革步伐较快,措施较多,对处于中间地位的非重点普通本科院校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近几年,这些“中间型高校”提出了“应用性本科教育”的概念和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口号,并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成效似乎不大,应用性本科教育究竟怎么搞,仍然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也许我们需要在理念和实践上有所突破,没有突破将很难有真正的发展。我认为我们首先应对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必要性有一个更高的认识,并建立起这样一种信心:只要我们抓住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从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发展的极好机遇,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育模式的改革入手,进行一些有突破意义的尝试,就一定能闯出一条新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突破性发展,必将会给我国整个高等教育带来一个新的面貌。谁尽早抓住这个机遇,谁就有早发展的机会。虽然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挫折和失败,所做的可能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功,但是很有必要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在认识方面,我认为要做到几个“跳出”:一是要跳出本校的经验。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首先要建立一种新的理念,如果只是停留在自己学校的经验层面,可能还会继续在原地徘徊;二是要跳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本体,从整个高等教育的体系来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三是要跳出整个教育的系统,从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需求来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四是要跳出中国本土,借鉴国外同类高等学校的经验。 一、应用性本科教育的内涵 实际上应用性本科教育在国外很早就有,只不过没有这么称呼。在发达国家,应用性本科教育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密切相关。有专家认为,如果不是单从规模发展的角度,而是从规模和文化两个不同视角来看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一般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正是随着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逐步发展起来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课程内容的转移对人才培养的类型起着关键的作用。首先是自然科学课程进入大学,接着是工程技术课程进入大学,然后是职业性课程进入大学。课程的变化是高等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① 房学军,马铁成,谷秀梅,李长吾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4) 摘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完善和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文章尝试从专业设置调整、深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多层次设计人才培养途径等方面入手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人才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跃,由精英教育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同时也决定了高等教育必须走多样化发展的道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大致可分为学术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其中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层次,承担着为社会输出大量的各类具有专门知识的高级人才的任务。“如何应对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是眼下高等教育界共同面对的一个新课题,而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理念回朔 我国高等教育依据人才类型和培养目标进行分类,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实用型三种类型。人才类型不同,所承担的任务也就不同,如研究型人才是以研究客观规律并将客观规律系统为科学理论培养为主要任务;应用型人才以将科学理论转化为可供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操作应用的技术或方案为主要任务,强调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实用型人才主要任务是在第一线利用科学技术和操作技能直接从事生产、服务和管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22%,各高校的生源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大量的地方院校比精英教育阶段的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同时也是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必然需求,在保证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型创新人才的同时,更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实用型职业人才。如果说以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为主的国家“985工程”和国家“211工程”等百余所大学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以培养实用型职业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那么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的600余所本科院责无旁贷应成为我国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中的“主产区”。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跃式发展,一直以精英式教育为主的地方院校以及刚升格的新建本科院校,应当重新定位,在名校与高职院校中寻找空间,“错位”发展,将突出办学特色、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 二、走出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误区 当前,大学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高等教育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很多用人单位说“大学培养的人才不是我们所需要的,而我们真正需要的人才,现在的大学里又没有”,一方面是“人才”资源浪费,一方面则是求贤若渴,大学和企业双方都处于“人才”供需的胶着状态,这个问题除了社会因素外,实际上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有着直接关系,认清并走出人才培养中的误区是很重要的。误区之一:专业设置的盲从性。有的高校在招生中带有一定的盲从性,不能敏锐地感知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地调 ①本文为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研究项目《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②作者简介:房学军(1970-),女,辽宁阜新人,大连工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应用型人才培养浅谈

应用型人才培养浅谈 ---以郑州科技学院为例 摘要:本文以郑州科技学院为例,探索与实践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社会需求,以提高人才质量为培养目的,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强化能力培养,走特色办学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是与理论型人才相比较而言的人才类型。在知识方面,要求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在能力方面,不仅要有较强的应用实践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学生作为学校生产出的产品,学到的知识和能力不仅能够实用而且还要有发展后劲。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是大学生素质养成、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如何通过实践环节的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院自建院伊始,便确立着力培养富于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因此,几年来,我们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育为重点,注重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使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了所培养的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我们制定了较完善的实践教学培养计划,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并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努力创建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与否,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如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真实要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建构一个新型的课程体系,一直是我们努力探索、积极实践的核心。我校将课程体系的基本取向定位为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我们借鉴国内外名校和兄弟院校课程体系的优点,优化设计学院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兼顾了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其特点在于:第一,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在课程体系设计中突出了非专业课程的比重,专业口径被拓宽,学院的整个专业结构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与此同时,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朱健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朱健 CHINAHIGHEREDUCATION 集思广益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朱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健/刘巨钦 人 才培养方案是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 培养方案改革中坚持既吸收母体高校的有益经验又努力体现独立学院自身的培养目标、办学模式和学生特征从而培养出第一文库网独具规格的应用型人才 立足本科教育的基本框架以理论够用为标准既关注学科、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又有别于母体院校的教学计划同时借鉴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具体而言在知识结构方面适当扩大应用性知识的比重适当减少原理性知识在知识类型方面更多地选择过程性知识(技能知识)让学生掌握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在知识编排方面努力在基础知识传授阶段就体现应用性知识内容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删减一部分旧知识使反映现代工程工艺发展的新知识充实到课程中来以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培养操作性技能在外语教学方面强化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培养为每个专业都增设专门由

外籍教师任教的《英语口语》课程在信息化知识教学方面切实加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大力推进教学内容的人文化、个性化学院倡导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当作教学工作的出发点要求各专业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关心学生的内心体验注重发挥其主体性;要求教师善于把课程知识与教学情景融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课程不再是固定的经验而是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学院还大力推进教学内容交叉化、实用化因为现代知识发展呈现既分化又综合的趋势在大学中体现为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迅猛发展这种趋势要求现代应用型人才不能局限于过去狭隘的专业知识面而是要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跨学科的综合知识和前沿性的新知识同时学院强调要主动承担服务社会的职能传授实用性的知识这种知识既不偏重基础学科亦不偏重操作技能而是偏重应用学科这种知识对系统性和深刻性的要求有所降低而对新颖性与应用性要求较高能为实际生产生活所用为了确保教学内容改革 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和主体独立学院作为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的机制、新的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由于创办时间不长办学模式不够完善办学经验不够成熟教育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最为突出的便是“照搬母体高校”没有很好地构建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