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一、为何是“旅游+”

1、“旅游+”的前世今生

2、“旅游+”天生巨大朋友圈

3、当“旅游+”遇见“互联网+”

4、“旅游+”顺应供给侧改革的新经济

二、旅游投资迎来黄金时代

1、资本市场旅游板块表现优异

2、中小旅游企业争上新三板

3、东风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4、旅游正在从内需转为刚需

三、从供给侧寻找投资对象

1、投资逻辑:缺啥补啥

2、超配出境游相关标的,立即实现空间的位移

3、精选优质稀缺景区,观光度假两相宜

4、择机布局智慧旅游,平台优化资源供给

四、主要风险

首次提出“旅游+”战略契合供给侧改革的新经济,并进一步提出从发解决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不足这一结构性矛盾寻找标的的投资逻辑。

为何是“旅游+”。旅游业作为新兴的战略性产业,关联性强、辐射面广,几乎可以对接任何行业与领域,尤其当“旅游+互联网”融合发展,有望创造“3 个1 万亿红利”。旅游投资迎来黄金时代。旅游正在从传统的可选消费转变为人民群众的刚性需求,旅游业正处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风口浪尖,旅游行业投资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及较高估值。

从供给侧寻找投资标的。中国旅游业热点众多,但乱象更多,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与居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是问题的根源,也是投资机会。

一、为何是“旅游+”

2015 年旅游业持续高速发展,无论是在投资者还是普通百姓中间,“旅游”绝对可以算得上是高频词汇,而且时不时就会冒出点新的名词组合,如邮轮旅游、研学旅游、医疗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等等,其实不难发现“旅游”几乎可以对接任何行业与领域。那么究竟什么是“旅游+”呢?

1、“旅游+”的前世今生

要谈到什么是“旅游+”,不得不简单回顾一下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那不过少数文人骚客的闲情雅致,历朝历代从未将旅游当

成一项正经行业。事实上,国家旅游局是个1982 年才正式成立的新部委,而且一直到1985 年以前,在通常的汉语字典中,仍然还没有“旅游”这个词语。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旅游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产生的,安徽就是我国旅游业的发源地。1979 年7 月15 日,三中全会召开半年后,75 岁高龄的邓小平登临黄山并发表的著名的“黄山讲话”。邓小平告诉大家:“黄山是个发展旅游的好地方,是你们发财的地方!”,他还提出:“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中国现代旅游业就此拉开序幕。

2009 年,整整三十年后,国务院发布41 号文《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首次提出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2015 年,国务院再次发布62 号文《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旅游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产业。时至今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作为国民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已经超越传统的汽车行业、银行业,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和吸纳就业的战略支柱产业。

国内旅游从1984 年约2 亿人次增长到2014 年的36 亿人次,增长17 倍。入境游客从1978 年的180.92 万人次增长到2014 年的1.28 亿人次,增长近70 倍。出境旅游1998年为843 万人次,而2014 年突破一个亿,增长10.8 倍。

2015 年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20.24 亿人次,同比增长9.9%;国内旅游消费1.65 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出入境旅游总人数1.27 亿人次,同比增长9.8%,其中入境旅游人数6510 万人次,出境旅游人数6190 万人次。这一组傲娇的增长数字正是从单纯的“旅游”开始向“旅游+”转型发展的深刻背景和数据支撑。

2015 年9 月,国家旅游局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2015 中国“旅游+互联网”大会上发布了《“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旅游+”发展战略的正式启动实施。至此,“旅游+”的概念横空出世!我们认为“旅游+”的实质是通过旅游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以旅游为平台对接各个关联行业和重点领域,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形成新的消费业态,以新型旅游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

2、“旅游+”天生巨大朋友圈

事实上,早在2009 年国务院41 号文提出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后,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全国已有28 个省区市提出要把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其中17 个省区市提出要建设成战略性支柱产业;从地方来看,85%以上的城市、80%以上的区县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指出,旅游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可见从中央领导到地方政府已经逐渐意识到,尽管已经高速发展三十年,旅游

业的黄金时代才刚刚来临,而且最要命的是,旅游业从来不是一个人吃独食,而是总带着一群小伙伴愉快地成长。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SICTA 体系标准,旅游业及其关联行业超过140 个,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业的贡献率超过40%。而“旅游+”战略的实施是中国经济向服务消费升级转型的关键驱动。预计在“十三五”期间,旅游发展将突破传统产业的限制,与金__融、医疗、养老、文化、农业、高科技、教育、体育、地产、创客等多种新业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旅游经济综合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旅游+”的乘数效应。

从世界范围来看,早在20 世纪70 年代末,国际旅游业已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逐渐超过传统的钢铁工业、石油工业和军火工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根据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在2015 年“经济影响力”报告中发布的数据,我们可以对旅游业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和贡献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2014 年,旅游业及其相关行业合计贡献GDP 7.58 万亿美元,占全球GDP 的9.8%,未来十年预计每年增长3.8%,到2025 年,达11.38 万亿美元,占全球GDP 的10.5%。

2014 年全球约1.05 亿人直接就职于旅游业,算上相关行业带动的就业人数,大约有2.77亿人直接或间接因为旅游业解

决了工作,这相当于全球在职人数的9.4%,预计未来十年预计每年增长2.3%,到2025 年将贡献就业人3.57 亿人,占总就业人数的10.7%。

通过图表4这张图揭示了资金在旅游业这个生态圈的流转路径,生动地说明了旅游业与其他小伙伴的交集。首先,资金直接汇集到与旅游业密切相关行业,例如航空、铁路、邮轮这些交通设施以及酒店住宿、购物消费、餐饮娱乐和体育休闲等行业。其次,用于支付从业

人员的薪水、发放福利、公司利润、缴税等方面;最后,逐渐流入基

础设施、房地产、医院、教育、通讯、技术等重要行业。

此外,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首次测算了中国旅游业的经济影响力。2014 年,我国旅游业直接、间接和引致创造的GDP 占全国GDP 总量的9.4%。这与国家信息中心课题组的测算数据基本吻合,2013、2014 年旅游产业对GDP 直接贡献都超过7%,旅游产业对当年GDP 综合贡献超过10%。旅游产业间接带动GDP 增加值达1.5 万亿元。

具体从产值规模来看,2014 年,中国旅游业直接、间接和

引致创造的GDP 高达9430

亿美元,其影响力超过了汽车制造业、银行业

和教育业。

从就业规模来看,2014 年,中国旅游业的直接从业人数仅次于农业,超过其他任何一个行业;中国旅游业直接和间接创造的就业岗位占全国就业总量的8.46%;旅游业每增加一个就业岗位,就会间接或引致创造几乎2 个相关行业的就业岗位。

根据WTTC 测算,整个国民经济中,消费支出每增加100 万美元,就会产生161个就业岗位。分行业来看,消费支出每增加100 万美元,旅游业就会增加144 个就业岗位,其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潜力远远高于金融业(93 个)、汽车制造业(83 个)、通信业(83个),仅次于农业(384 个)。

注:按2014 年当年价格计算

WTTC 的研究统计充分表明旅游业与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紧密联系,这种联系既表现为旅游业带动大量相关行业的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