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上游步道建设设计说明

山上游步道建设设计说明

山上游步道建设设计说明

游步道设计的原则

1)确定游步道的类型

游道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历史性路径,但现已不再

发挥原有运输功能。如历史上就存在的步游道、铁路、公路、运河等,;二是连接景区内各重要组成部分的游道;三是景区与周围区域之间必

要的慢速连接交通线路。无论是那种类型的路径,其功能都集中于一点,即便于人们通达、体验、了解观光景观。

(2)游步道的路线选择

游道的选线要综合考虑自然和文化两方面的内容。自然方面,游

道的选择应适应自然的地形水文条件、不破坏重要的自然景观并能够

让人欣赏体验优美的自然环境。文化方面首先应充分利用和改造原有

的历史性路径,其次应实现各主要节点之间的连接,让人们能在运动

的历史性路径,其次应实现各主要节点之间的连接,让人们能在运动

中体味感受环境和场景。

(3)游道的设计原则

为了规划和设计一个成功的游道系统,需要明确以下几个关键性

问题:游道的使用者、使用者的类型及其安全是应该着重考虑的。

游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游道是位于陆地或水域对游道的形式和功能起着关键的影响作

用。另外应力求将游道整合进现有的自然景观。主要的控制要素是游

道的功能、路面的类型和宽度等。游道的功能,作为一种慢速交通路

线,游道可用于步行、跑步、骑自行车、溜冰、划船、观光,等一系列静态和动态的娱乐活动。另外,游道应尽可能同社区或区域内基础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北山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北山公园现为一个具有简单的游步道及休息凉亭的部分开发的山体公园。按照温岭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形态为“一带二轴八组团”,“一带”为由北山公园、中央生态水网保护区构成的绿色空间,南北向贯穿城市,是城市生态防洪、景观、旅游空间主体。“二轴”为以万昌路和76复线为交通通道;以中华路和城西大道为交通通道串联城市八个组团。因此北山公园位于“一带二轴”的核心交汇地带,其生态、景观、旅游休闲功能就显得更为突出。同时北山公园与温岭胜景石夫人峰隔城相望,其规划设计应设计应充分考虑与石夫人、东辉阁、下保山公园、塔下山公园等城市景观的统一性与协调性。是城市的主要景观点和观景点。 根据景区性质、地域特征、资源分布特点将公园共划分为六大功能区:1、自然风景生态区、2、中心景观带、3、休闲观景区、4、生态文化景区、5、娱乐休闲带、6、入口景区。 从景观地理环境特点及景区划分的实际出发,根据山体公园的特征以及景区地规划布置,本次规划形成了“一线、一环、四点”的结构。 “一线”指的是由南线公路入口——休闲度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的一系列景点所组成的空间轴线序列。“一环”指沿山脚下居民区附近的带状娱乐休闲区。“四点”是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入口景观广场所组成的各具特色的景点。 “点”、“线”和“环”由园路游线加以沟通,以多种方式丰富了游览形式和游览内容,满足了不同游人的需要。 一、规划布局 表3-1景区功能划分 功能分区 景观功能 服务对象 区内特色 休闲观 景区 保持两座山头的互动关系,提供游人合适的观景扬所。

本市居民、周边城市游客和附近居住区居民。 俯瞰城市,观景为主 生态文化 景区 观光览胜、休闲度假、生态康体健身。 本地居民、周边地区的香客及居民。 健身休闲与生态文化的结合 中心景观带 为开发区城市中轴上的绿带,保持两座山体的连续性。 本市居民及开发区居民。 城市绿地 自然风景生态区 以生态植被与自然风景为主,山坡上分布有台地园、生态竹林,山顶上建立石塔,成为公园标志物,也是市西北区中的标志性景观。 本市居民及游客。 自然气息强烈,设计中体现自然生态特色。 娱乐休闲景区带 绿色教育、健身康体、结合废弃采石场的改造,创造良好的休闲环境等。 本地区市民,特别是北山附近的居民区、各类学校、厂矿。 娱乐休闲的典型范例、生态恢复的先进代表 入口景区 结合北山面水的优美环境,创造品味高雅的休闲环境,成为反映城市文化面貌的窗口 本市居民及游客。 文化品味高雅,档次高、优美的滨水环境。 (一)休闲观景区 位于南部山体的北端,这里植被相对稀疏,视野开阔,是俯瞰全市的绝佳景点。依附照山形走势在地势较高处规划三处观景建筑,彼此分隔,相得益彰。

景区游步道方案设计

1. 引言 步道是景区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提供游客良好的观赏环境,还可以带领游客了解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相关信息。本文将针对景区游步道方案进行设计,以提供游客更好的游览体验。 2. 步道规划 步道规划是设计景区游步道的首要步骤。在进行步道规划时,需要考虑如下几个因素: 2.1 景观资源 根据景区的地理特点和自然景观资源,选择最具特色的景观点作为步道停靠点,以便游客能够欣赏到最美的风景。 2.2 步道长度 步道长度应根据游客平均步行时间和体力状况进行合理设定。一般来说,步道长度不应过长,以免游客疲劳。 2.3 步道难度 根据游客的体力状况和步道的地形条件,合理设置步道的难度等级,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2.4 步道安全性 在步道规划中,必须考虑游客的安全。合理设置防护栏杆、路面防滑设施等,确保游客的安全。 3. 步道设计与建设 步道设计与建设是根据步道规划进行具体实施的环节。在设计与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3.1 材料选择 步道建设所选用的材料应具备耐用、防滑、环保等特点。一般而言,木材、石材和人工合成材料等都是常见的步道建设材料。 3.2 景观设计 在步道的设计中,可以融入一些景观元素,如雕塑、花坛、观景台等,以增加步道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3.3 标识系统 为了方便游客的导航,应在步道上设置清晰的标识系统,如指示牌、地图等。

在步道设计中,要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减少砍伐树木、减少土地开垦等。 4. 步道维护与管理 步道的维护与管理是保证步道正常运营的关键。在维护与管理过程中,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4.1 清洁与修复 定期清洁步道,保持步道的整洁和美观。同时,对于存在的破损和损坏,及时进行修复。 4.2 安全巡查 定期进行步道的安全巡查工作,检查步道设施的安全性,确保游客的安全。 4.3 游客服务 为游客提供相关的游客服务,如设置服务台、提供地图、提供导游服务等,以提高游客满意度。

山体生态景观绿化游步道工程施组设计(游步道、栈道)

第一章编制依据和原则 一、编制依据 1、招标人提供的设计图纸、招标文件、答疑及工程预算书。 2、现场全线踏勘、了解的第一手资料。 3、地质地貌、水文、气候降雨量等资料。 4、工程施工相关技术标准、规程与规范,《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程》、《安全法》、《建筑法》等。 5、本公司多年来的游步道、栈道等工程的施工经验。 二、编制原则 本施工组织设计将主要就工程图纸设计内容且业主招标范围内工程的施工,并集中从组织机构、施工程序、施工方案、主要施工方法、机具、进度计划、质量控制以及与业主、监理等单位之间的配合、协调,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等方面进行论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我单位多年来在木栈道路建设中使用的先进施工方法、工艺设备。 2、调集我单位精锐的管理人员和最雄厚的技术力量,并组成一个强有力的项目经理部。 3、树立视优质工程为企业命脉的理念,一定要在本工程施工中创一流施工水平。 4、充分考虑各种不利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因素,在工期安排、人员设备配置、施工方法等方面综合考虑时留有余地。 5、针对本工程的施工特点、难点着重考虑相应的施工方案和措施。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位置 本工程为XX高速XX西出口山体生态景观绿化、XX路沿途山体游步道工程第二标段,位于XX路沿途山体路段。 二、承包范围 我单位主要对招标项目区域内的游步道、栈道工程进行施工,施工总造价约900万元。 主要包括如下项目: A 游步道:2290米; B XX山北山游路:2927米; C 栈道:433米。 三、等级和技术标准 工程质量目标:合格。 执行相关技术标准如下: (1)施工技术规范、规程 1、 GB50026-93 工程测量规范 2、 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 GBJ203-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 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 GB50205-2002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6、 GB50206-2002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绍兴市柯桥区王坛镇埃码尖森林游步道修复工程

王坛镇埃码尖森林游步道修复工程初步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2016年绍兴市柯桥区王坛镇埃码尖森林游步道修复工程,属于柯桥区林业局根据《会稽山森林健身游步道专项规划》规划实施中王坛镇辖区的森林游步道建设项目。 2016年绍兴市柯桥区王坛镇埃码尖游步道修复工程,位于柯桥区王坛镇北,越联村及肇湖村,埃码尖是柯桥区第二大高峰,区域内有若干条古道,如双节古道、天步顶古道、小岙古道、东风岭古道等,是个风光险丽的登山好去处,古道现状保存较好,但需修建步道现状较为杂乱,交叉口多,很容易迷路。步道总长9.83公里。 项目背景 2014年绍兴市林业局组织编制《会稽山森林健身游步道专项规划》,对绍兴市所属会稽山森林游步道进行统一规划梳理,分布在绍兴市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辖区内,并包括诸暨赵家镇、嵊州谷来镇所属古香榧集中区。规划步道结构为一环五区十点三十线。一环为串联五区的结构主线;五区包括宛委山步道区、秦望山步道区、峨嵋山步道区、古香榧林步道区、日铸岭步道区;十点为重点规划区外布置的步道点,包括西天竺步道、越王峥步道、大香林步道、大雾尖步道、兰亭森林步道、诸葛山步道、埃玛尖步道、香雪海步道、五百岗步道、木窝尖步道;三十线为结合现有游步道、古道、村道,形成经典步道路线。 二、设计理念原则及标准设计理念:崇尚自然、系统集成、配套齐全 1、崇尚自然:遵循再生性利用自然资源和节约投资的原则,最大限度保护自然环境不受破坏,以原有的天然路径、古道、林区生产道路的现状为基础,稍加清理、修整,根据沿途的自然风景和植被,建成具有健身功能的落叶步道、砂石步道、木栈道、砾石道等,森林防火通道,使人们在大自然怀抱中真正享受绿色健身。 2、系统集成:点线面结合,用登山步道将山间的各景点串联,形成主体山径,各山径之间结合人文遗迹资源开辟具有丰富内涵的主题步道区,由线串点,由点及面,内部交错,外成一体。 3、基础配套:沿线设置休闲亭廊、休息座凳和垃圾桶等基础配套设施外,结合现有乡村的公共厕所、停车场等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尽量不占用林地资源。通过游步道的基础配套设置,提供登山的基本需求 设计原则: 1、保护修复原则:严格遵循生态规划及建设原则,一切建设都以严格保护和恢复现有生态系统为前提,考虑与现状地形的协调及整体自然环境的融合。 2、利用开发原则:利用现有资源,结合丰富历史典故,不杜撰,与原生态风貌自然融合。 3、安全防护原则:充分考虑步道的安全性,利用标示牌、护栏等防护措施增强安全;利用水库、蓄水池作为森林消防备用水源。 设计标准:本工程遵守《绍兴市会稽山森林健身游步道专项规划》和《绍兴市会

某山体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第一章项目背景 1.设计背景 根据2009年12月《平阳县昆阳镇南片区控制性详细 规划说明书》所确定的平阳县城南片“一核两轴,两廊四 片”的功能结构。本次设计的平塔-龙山公园是城南片规划 区中的人文生态廊道和自然生态廊道的交融处,是最具历 史人文和自然山水特色的城南片的城市核心和人文景观核 心。 平塔、龙山公园是整个平阳县昆阳镇南片区建设的排头 兵,它的设计将对周边的环境起着指引的作用,因此在设计前,首先对平塔和龙山公园的现状特点及发展条件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当地的资源特色,提出了平塔、龙山公园共同发展的总体策略,最后确定本案的功能定位,合理地进行空间布局和规划控制,打造出一个集生态,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中心公园。并以平塔,龙山公园的建设来提高整个南片区的区位优势和景观环境,并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盘活整个南片区,使之带来巨大的经济,环境,社会的综合效应。 2.区位 平塔公园位于昆阳镇平塔村中部的塔山范围,东临昆 鳌快速通道,西临西塘河,南临平阳一中,北接皇岙路, 公园规划用地面积为2.832公顷。 龙山公园位于昆阳镇平塔村北部的龙山山体范围,西 临昆鳌快速通道,东临新规划的高档居住区,南临牧垟下 路,公园规划用地面积为15.4364公顷。 3.自然条件 本地域气候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7.9摄氏度,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5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5摄氏度,最热月(7-8月)平均气温28.1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8.3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632毫米,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3-9月)。梅雨和台风易造成山洪。地块内龙山地势较高,最高处约40米,其他地势平坦,高程一般在3.2-4.5之间。 4.基地现状 1)用地性质:基地范围内现状主要是塔山和龙山的自然山体,以及山体周边的工业、仓储用地和办公住宅用地。现状有平阳县大小包装有限公司、平阳县广田集团经编厂、平阳县公安局消防大队、浙江国欣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平阳县经编厂等。 2)基地特征:从龙山东面视线所及,龙山山体天际线自然完整,植被覆盖率高,山下是良田万亩;但自龙山西面界面所示,山体破坏严重,岩石裸露,植被破坏,山下工厂和仓库杂乱无序,并有一处高耸的工用烟囱。塔山山体保留完整,周边民宅已经开始拆迁。 3)人文古迹:古迹一位于塔山山顶之文明塔,建于清朝光绪十年(1884年),距今已有100多年,塔分七层,高35米。古迹二为建于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的净明禅寺,宋时高僧道隆禅师和光禄禅师曾先后在净明禅寺静修,所以净明禅寺在平阳历史上有较高的地位和声望。其他保留的特色建筑还有龙山白马殿和塔下村坤灵宫。 4)现状交通:基地周边主要交通路线有昆鳌大道、平师路、昆鳌路。基地内现状交通都为工厂办公场所的内部道路,通往龙山的只有一条厂间小路,从龙山西通往龙山白马殿,山间无其他成型的山路。 5)现状绿化:龙山山体植被杂乱无序,山体西面破坏严重,岩石裸露已无植被覆盖,基地内需要重新建立新的生态植被系统。 第二章设计依据 1.《平阳县昆阳镇城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批复成果) 2.《平塔、龙山公园景观方案设计招标文件》及其组成部分 3.《公园设计规范》(CJJ148-92)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6.《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GJG100-98) 7.浙江省《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J10628-2005) 8.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规范、及有效的政府指导性文件

长兴县龙山公园设计说明

长兴县龙山公园设计说明 简介:龙山公园地形走势:西北高、东南低。在基地中,分别有龙山南、北两座山头。两山头东面为农业用地,地势开阔平整,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长兴属北亚热带东南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适合植被的生长。 关键字:长兴县龙山公园设计说明 第一章基地的概况 一、基地的位置 长兴县地处浙、苏、皖三省交界地带,拟建的龙山公园位于龙山开发新区西南部,北面为规划中的体育文化休闲中心,东面为规划中的行政中心,基地占地面积约38公顷。 二、自然地理及气候条件 龙山公园地形走势:西北高、东南低。在基地中,分别有龙山南、北两座山头。两山头东面为农业用地,地势开阔平整,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长兴属北亚热带东南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适合植被的生长。 三、植被情况 植被形式较简单,龙山山脚为杉木林,以上为以马尾松为主的乔木林,植物种类比较少,应在规划设计时配置较多种类的植物树种,丰富、陪衬、升华公园内的人文历史景观。 第二章设计依据、目标与基本原则 一、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设计任务书 2、甲方提供的1:1000地形图

3、国家省有关法规、规范、规定 4、设计人员现场勘察 5、中标方案及专家修改意见 二、设计目标与原则 1、目标 根据长兴有关部门及领导意见将原植物园西区改建为纪念陈霸先及陈列、展现陈霸先丰功伟绩的综合性主题公园。合理安排游览空间序列,统筹规划区内的各类用地,综合安排配套服务设施,使景观和功能相互统一,强化景观空间的整体性,使龙山公园真正成为流芳百世的风景名胜区。 强化入口空间的引导功能和牌坊区的视觉景深透视效果,吸引公路上人流的注意,使之成为龙山公园第一景,成为龙山公园标志性的入口空间。 2、原则 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和水资源,使基础设施区域共享、有效利用;切实继承和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加强风景区内的保护工作,尤其是反对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要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放在首位。 (1)以现代园林艺术构成理论为指导 遵循龙山开发新区总体规划,以现代园林艺术构成理论指导园林规划设计。通过园林建筑及小品、石景、绿化造景等造园要素,突出陈霸先的主题,使其与龙山的自然景观相融合,创造优美的人文环境,提高龙山新城区的城市品味。 (2)运用园林环境艺术设计手法 注重运用园林环境艺术设计手法,使整体环境具有较好的景观观赏性,同时使公园景观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有载体,突出陈霸先主题公园的景观不同于其他景观的特色。

山体游步道施工方案

山体游步道施工方案 1. 引言 山体游步道是一种受欢迎的户外休闲活动,在自然山体环境中提供了一种身心放松的机会。为了确保游步道施工过程顺利进行并保证游客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本文将提出一套山体游步道施工方案。 2. 施工前准备工作 在开始施工之前,必须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以下是准备工作的关键步骤:•评估:对施工区域进行详细评估,包括地形、土壤质量、水文情况等。评估报告将提供给工程师和设计师,以便他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工设计。 •设计:根据评估报告,设计师将制定详细的游步道设计方案,包括路径、路面材料、边界设施等。 •打标:在施工区域进行标记,包括游步道的路径、起点和终点,以确保施工过程准确无误。 3. 游步道施工步骤 游步道施工包括几个关键步骤,如下所示:

3.1 清理和平整 首先,清理施工区域,包括移除大型障碍物、树木、杂草等。然后进行土地平整工作,确保游步道的建设可以进行。 3.2 边界设施安装 安装边界设施,例如栏杆、围栏和护栏等。这些设施将增加游步道的安全性,并保护游客免受不必要的风险。 3.3 路面铺设 根据设计方案,在游步道上铺设适当的路面材料,例如砾石、木材或现代的合成材料。确保路面的平整度和耐用性,以提供舒适的行走体验。 3.4 安装指示标志 在游步道的关键位置,安装指示标志,以便游客能够轻松找到正确的方向。这些标志应包括路线、距离和紧急出口等重要信息。 3.5 植被修复 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周围的植被造成破坏。为了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必须在施工结束后进行植被修复工作,包括重新种植本地植物和修复土壤。 4. 安全措施 为了确保游步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以下安全措施需要实施:

游步道施工方案

游步道施工方案 游步道施工方案 一、施工目标 1. 建设一条环境优美、景色壮观的游步道,满足游客休闲、观赏风景的需求。 2. 确保游步道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提供舒适的步行体验。 3. 保护自然环境,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施工过程 1. 前期准备 (1) 地质勘测:对游步道区域进行勘测,了解地质条件,确定合适的路线。 (2) 资源调查:考察周边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规划合理的道路线路。 (3) 施工物资准备:确定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包括木材、石料、扶手、路灯等。 2. 清理工作 (1) 清除路线上的障碍物和多余的植被,清理垃圾。 (2) 采取合适的方法处理清理出的垃圾和植被。 3. 地基施工 (1) 挖掘地基: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进行地基的挖掘,并清理废土。 (2) 路基填筑:根据地基的要求,使用合适的填土进行填筑和夯实。

4. 铺设道路 (1) 铺设基层:在地基上铺设一层厚度约为20厘米的砾石,夯实。 (2) 铺设面层:在基层上铺设一层厚度约为10厘米的石子,压实。 5. 设立设施 (1) 设立扶手:在需要的地方设置扶手,为游客提供支撑。 (2) 安装路灯:在适当的位置设置路灯,提高夜间的安全性。 6. 美化环境 (1) 种植植物:根据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植物进行种植,美化步道环境。 (2) 设置座椅和垃圾箱: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座椅和垃圾箱,为游客提供休息和方便。 7. 安全检查 (1) 检查道路的平整度和坚固度,确保游客的安全。 (2) 检查装置的稳固性,确保设施的安全性。 (3) 检查环境的整洁度,修复和清理任何存在的问题。 三、注意事项 1. 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避免大面积砍伐树木。 2. 施工期间要做好材料和设备的管理,防止丢失和浪费。 3. 按照设计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步道的质量和安全性。 4.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干扰。

山体游步道施工方案

山体游步道施工方案 山体游步道施工方案 一、施工目标 本次施工旨在打造一条连接山脚和山顶的游步道,提供给游客爬山和观赏风景的场所。施工过程中将注重环境保护,保持山体原始的自然美,同时确保游步道的安全和舒适。 二、施工步骤 1. 方案设计:根据山体地形和环境条件,设计游步道的线路和布局,并制定合理的路基和路面设计方案。 2. 场地准备:在施工前清理现场,移除不必要的杂草和岩石,确保施工区域的平整和安全。 3. 路基施工:根据设计方案,在山体上开辟出足够的宽度和适宜的坡度作为游步道的路基。在路基上铺设厚度适宜的基层材料,进行夯实和碾压,确保路基的坚固和平整。 4. 路面铺设:选择装饰性和耐磨性良好的路面材料,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铺设,保证路面的牢固和美观。在需要的地方进行防滑处理,增加游步道的安全性。 5. 护栏安装:沿着游步道的边缘安装合适高度的护栏,保护游客的安全,防止意外滑落和跌倒。 6. 标志设置:在游步道的起点、终点、岔路口等关键位置设置指示牌和标志,方便游客辨识路线和方向。 7. 种植绿化:在游步道的两侧进行绿化,选择适应山体环境的植物进行种植,提升游步道的观赏价值和生态环境。 三、施工注意事项

1. 环境保护:在施工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干扰,不大规模砍伐树木,避免对山体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 2. 安全性:施工期间要为施工人员和游客提供安全保障措施,如安全帽、安全绳等,防止坠落和滑倒事故的发生。 3. 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施工标准进行施工,确保游步道的质量和安全性。 4. 维护管理:施工完成后,要定期巡视和维护游步道,保持路面和护栏的完好,及时修复损坏的部分,确保游步道的长期可持续使用。 四、预算和时间安排 本次施工预计耗时1个月,预计工期为30天。预算方面,根 据设计方案和实际所需,预计总投资为500万元,包括人力、材料和设备的费用。 五、效益评估 1. 旅游吸引力:施工完成后,该山体游步道将成为游客爬山和观赏风景的热门景点,提高了山体的旅游吸引力。 2. 生态保护:施工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保持山体的原始自然美,对保护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3. 经济效益:游步道的建设将带动周边的旅游业发展,为当地经济增加了收入。 综上所述,本施工方案将以保护环境和提供游客良好体验为目标,按照预算和工期安排进行施工,努力打造一条安全、美观且能持续运营的山体游步道。

游步道设计理念

游步道设计理念 游步道,是指供人游览、休闲、健身等活动的步道。在现代社会中,游步道不仅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更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和艺术属性。 游步道设计应该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体验感受。步道应该尽可能地融入自然环境,保持原生态的特色。设计者可以利用自然材料,如木质、石材等来打造步道,使其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同时,可以合理利用地形,设计上坡、下坡、弯道等,增加步道的趣味性和挑战性,给人以愉悦和充实的体验。 游步道设计要注重安全性。步道是供人行走的场所,因此安全是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设计者应该合理规划步道的宽度和坡度,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的摔倒和滑倒风险。此外,步道的边缘也要考虑到人的安全,可以设置护栏或者防护网等设施,以确保游客在步道上的安全。 游步道设计要注重绿化和景观的融合。步道建设应该尽量保留原生植被,或与周边的自然植被相一致。可以在步道沿线种植花草树木,以增加绿意和鲜花的美感。同时,在步道中可以设置景观节点,如观景台、休息亭等,供游客欣赏风景、休憩和拍照。 游步道设计要注重文化元素的融入。步道可以是传承历史文化、地方特色的载体。设计者可以在步道沿线设置历史文化说明牌,讲述当地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可以利用雕塑、壁画等艺术手法,展示当地的传统文化和特色。这样设计的步道不仅可以供人休

闲和运动,也能让人在游览过程中了解到更多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游步道设计要注重环保意识。设计者应该选择环保材料进行施工,尽可能减少对周围自然环境的破坏。可以在步道沿线设置垃圾桶和指示牌,引导游客垃圾分类和文明行为。可以利用自然光源和太阳能灯等节能设备来照明步道,减少对能源的消耗。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也能让游客在使用步道时感受到环保的理念。 综上所述,游步道设计应该以人为本,追求自然、安全、绿化、文化和环保的融合。只有对这些因素充分考虑,设计的步道才能给人带来愉悦的体验和享受。通过合理规划和创新设计,游步道不仅成为城市的亮点,也能成为人们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2024年某省山旅游风景区游步道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secret

2024年省山旅游风景区游步道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概述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步道旅游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新选择。本报告针对省山旅游风景区游步道新建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主要包括项目背景、目标与意义、可行性分析和风险评估等内容。 二、项目背景 省山旅游风景区地理环境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然而,现有的旅游设施和服务相对滞后,游客体验度不高。为了提升该旅游风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新建游步道项目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发展求变措施。 三、项目目标与意义 1.目标:新建游步道,打造更加完善的旅游设施,提升游客满意度。 2.意义: a.增加旅游景区的吸引力:游步道的开发将为游客提供更好的观赏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机会,增加旅游体验的多样性。 b.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游步道项目的建设将为当地带来就业机会,促进旅游消费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c.提升旅游品牌形象:通过开发游步道,能够增加旅游风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树立品牌形象。 四、可行性分析 1.市场需求分析

通过市场调查发现,游步道旅游在当前市场上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游步道既能满足游客对身心放松的需求,又能提供与自然互动的机会,深 受游客喜爱。 2.技术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采用的游步道建设技术成熟可行,在其他地区已经有成功案例,并得到了游客的认可和好评。 3.经济可行性分析 根据初步估算,新建游步道项目的投资成本为X万元,预计每年能够 带来Y万元的营业收入。综合考虑投资回收期、财务指标,该项目经济可 行性较高。 4.社会和环境可行性分析 游步道项目对于当地社会和环境有积极的影响。项目的建设将为当地 提供就业机会,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将充分考 虑环境保护,确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五、风险评估 1.技术风险:游步道的建设需要依靠相关技术和工程,存在施工难度、水土保持等风险。 2.市场风险:游步道的开发需要针对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进行精准的 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存在市场接受度和竞争压力的风险。 3.自然环境风险:山地旅游风景区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如地震、山体滑坡等,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需要加强风险防控。

公园游步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公园游步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1.研究背景 公园游步道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休闲、娱乐和锻炼的需求而建设的一种设施,可以使人们在自然景观中散步、跑步、骑行等,享受大自然的美妙和宁静。针对公园游步道建设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报告,旨在确定建设游步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可行性分析 2.1环境因素 (1)公园游步道的建设能够保护自然环境,起到生态保护的作用。合理规划、设计和施工游步道,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植被、湿地等自然资源。 (2)游步道的建设能够增加公园的吸引力和参观人次,进一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地区的经济效益。 2.2社会因素 (1)游步道的建设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居民可以通过运动和休闲活动来保持身体健康,缓解压力,增加社交交流。 (2)游步道的建设还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的就业状况。 2.3经济因素

(1)公园游步道的建设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包括规划设计费用、 施工费用、设备购置费用等。然而,由于游步道的使用费用较低且受益人 群广泛,游步道的建设投资将获得长期回报。 (2)同时,游步道的建设还可以带动周边配套设施的发展,如餐饮、住宿、商业服务等,增加相关行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3.可行性研究方法 (1)收集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国内外公园游步道的建设现状和管 理经验。 (2)开展调研活动,深入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和游步道的潜在用户。 (3)考察游步道建设的技术要求和施工成本,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制定合理的建设方案。 (4)进行经济分析,评估游步道建设的投资回报率和经济效益。 (5)结合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综合评估游步道建设的可行性。 4.可行性研究结论 经过对公园游步道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公园游步道建设是必要的,可以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居民的生 活质量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2)游步道的建设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投资回报率较高。 (3)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游步道的位置、长度、宽度等,以满足不 同人群的需求。 (4)需要加强游步道的管理和维护,保证其设施的良好使用状态。

山地景观道路设计说明

山地景区道路设计浅析 摘要:本文针对山地景区道路设计中的设计特点,道路线形、平面、竖向、路面结构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作者结合中国西部某景区道路设计实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景区道路;线形设计;平面设计;竖向设计;路面结构设计 1引言 当中国的城市建设进入一个新世纪后,人民经济实力、生活水平和品质的不断提高,对外出旅游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参与外出旅游的人口越来越多。我国的旅游业长期的保持7%年均增长率,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后,总结以往的发展经验,逐渐形成“西部大开发,旅游要先行”的一致共识。中国西部地处山区,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但西部地区旅游交通面临着路网密度低,通达水平低,道路等级、质量差的难题,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制约了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探讨山地景区道路的设计与建设,对促进西部旅游业平稳发展,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山地景区道路设计特点 (1)建设条件:山地景区,通常地处崇山峻岭之中,山脉相连,高低起伏,坡大沟深,山崖陡峭。伴随着大小水系分布着大小河流与山间谷地。山区河流具有河床纵坡大、流量小、流速快,形成山区地形山高谷深垂直切割的显著特点,道路沿线的山岭、坡地、河流,构成诸多鬼斧神工般靓丽的景色。因而,设计过程中克服高差大、地势险峻的不利条件,是山地景区道路的首要设计特点。 (2)适应技术标准多样:随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活品质不断提高,景区建设也告别了过去粗旷型发展模式,相应提档升级,配备齐全的生活娱乐服务设施;因此,景区道路根据其区位、功能的不同,适应技术标准总体分为公路技术标准和城市道路技术标准两种。对连接各景点(组团)间的道路,主要具备交通功能,宜采用公路标准进行设计;对各景点(组团)部道路,市政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强且人流集中,宜采

景区游步道栏杆设计说明

旅游景区栏杆设计 一、旅游景区栏杆分类 1、按材质不同分类 (1)石质栏杆,是指以石材为主要材料的栏杆,它经常出现在历史悠久的旅游景区中,特别是风景名胜区和以古建筑为主景点的寺庙观堂中,尤其是在中国古代的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里,如北京颐和园中十七孔桥为代表的皇家园林中汉白玉雕花护栏,其传统纹样图案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极具东方神韵,且石栏杆经过时间沉淀具有一定的历史厚重感。此外因为在大多数旅游景区中它的取材较其他材质相对容易些,且给人们的感觉比较古朴敦厚、富有安全感,所以在我国的广大的旅游景区里经常出现。 (2)竹木质栏杆:木栏杆和竹栏杆因其材料来源比较丰富,加工相对方便,材质原始自然,因而在很多旅游景区建设中广泛使用。优良品种的竹木材,其色泽、纹理、质感极富装饰性,但耐久性差,用于室外时需加以防腐处理和防水保护措施。在森林公园、植物园、自然保护区中多用原木栏杆,它取材简单、制作方便,给人一种简洁自然的感觉,该材料的简易栏杆在现代景观中常被引用。 (3 )金属质栏杆:金属栏杆的材料主要有铁艺、不锈钢、铝合金等金属。由于其材料易加工,因此该栏杆的立面形式较丰富,栏杆色彩可多种选择,不论是规则型还是自然型栏杆,该栏杆都给人一种极强的现代感。同时有些旅游景区中常用铁链,钢索等柔质形式,逐步改变了金属的生硬感。另外一方面,此类栏杆的制作工艺较成熟,旅游景区中常采用诸如单线条的铁链栏杆、简洁横栏的不锈钢栏杆等立

面简易的栏杆,其中铁链栏杆还可结合同心锁、许愿锁等景观元素,满足游人心理文化需求。 (4)砌体栏杆:主要指由钢筋混凝土,砖砌体,水泥混凝土等建筑材料修建而成的栏杆。该栏杆常用于人流量较大、空间尺寸较空旷的景点,因为其结构较稳定,维护少,能够很好地满足后期管理的需求,因而被众多景区管理者选用。近几年来,一种用水泥混凝土制成的仿生栏杆被人们所接受,它的样式和表面被制成仿原始木材、竹子或树藤的样子,该栏杆给游人一种亲近原始自然的感受,深受游客欢迎。 (5)绳索栏杆:主要是指由麻绳等纤维构成的绳索用于景区安全防护建设的一种柔性栏杆形式,由于其材料的易腐性,在旅游景区中的使用范围较小,最常见的是配合旅游景区中吊桥使用的绳索栏杆。它的特点是体态轻盈,韧度较强,表面相对粗糙易抓握。 (6)其他材质栏杆:主要由塑料、PVC 、钢化玻璃等现代材质中的一种制成的栏杆。由于它的生态性较差,在自然型景区中一般不适用,仅在一切城市公园中有少量点缀。它的优点是制作方便,材质丰富,形式多样,现代感强,缺点是与环境不易相融。 (7)混合材质栏杆:现代旅游景区建设中栏杆一般不拘泥于使用单纯一种材质,很多旅游景区在设计中会考虑将不同材质结合使用,创造满 足游客景观审美需求的栏杆。比如石材为立柱,木材为横杆的结合型栏杆,可以提升栏杆的立面层次性,丰富栏杆的景观度,展现栏杆的厚重感和细腻性。 2、按形式不同分类

游步道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名称: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日期:年月日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方案名称: 项目部报审意见: 项目经理:年月日工程部审核情况: 审核人: 年月日 工程部领导审批意见: 审批人:年月日 JL—A002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复)审表

工程名称:编号: 注: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一式三份,连同施工组织设计一并送项目监理机构审查。 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各留一份。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3) 第一节工程概况 (3) 第二节项目协助相关单位 (3) 第三节编制说明 (3) 第四节施工组织设计程序 (4) 第五节组织措施 (5) 第六节技术措施 (7) 第七节项目总平面布置 (9) 第八节施工组织设计各项措施 (10) 第二章现场组织机构及管理体系、劳动力需要量计划 (11) 第一节现场组织机构设置及管理体系 (12) 第二节施工劳动力配备 (12) 第三章主要设备及材料进场计划 (13) 第四章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障措施 (14) 第一节施工进度计划 (14) 第二节本工程施工进度编制依据 (15) 第三节本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达方式 (15) 第四节进度安排措施 (15) 第五节工期期限保障措施 (15) 第五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18)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一、工程概况: 长生谷森林养生公园游步道工程之接待中心至景观桥段游步道

建设工程,建设地点位于永嘉县沙头镇水岩村,项目工程游步道总长大约为1140米,其工程内容包括从接待中心到景观桥的平铺石板道和台阶道,包含涵洞、排水沟、后驳坎及栏杆施工。 工程主要工作内容为土石方开挖、挡土墙砌筑、回填土、碎石砼垫层浇捣、石质台阶、面层铺设、栏杆制作安装、排水沟浇捣等。主要工作量见工程量清单。 二、项目协作相关单位: 建设单位:永嘉楠溪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温州市林鸥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有限公司 三、编制说明: 本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原则及编制依据: 1、甲方所提供的施工图纸及工程量清单。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3 6.《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7.《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12) 9、建设部《建筑工程现场管理规定》、 10、建设部《建设工程管理办法》。 11、建设部《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 12、《浙江省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33/1068-2010

风景名胜区游道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条文说明

UDC CJJ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P CJJ/T××××-2015 风景名胜区游道建设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Scenic Area Trail 2015-××-××发布2015-××-××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风景名胜区游道建设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Scenic Area Trail CJJ/T××××-2015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5年×月×日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0】43号)的要求,由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会同有关单位制订本规范。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制定本规范。现经多次修改形成本规范《征求意见稿》,旨在进一步征询修改意见进行完善,为早日送审定稿提供科学依据。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游步道设计;5 游步道施工;6 竣工验收。 本标准主编单位: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政设计研究院、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浙江曙光集团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基本规定 (3) 3.1 建设原则 (3) 3.2 分级分类 (3) 3.3 选线 (4) 3.4 安全 (4) 3.5 环境保护 (5) 4 游步道设计 (6) 4.1 结构设计 (6) 4.2 贴地游步道设计 (9) 4.3 架空游步道设计 (9) 4.4 悬挑游步道设计 (9) 4.5 汀步游步道设计 (10) 4.6 附属构筑物设计 (10) 5 游步道施工 (13) 5.1 结构施工 (13) 5.2 附属构筑物施工 (14) 5.3 施工安全与环境恢复 (16) 6 竣工验收 (18) 6.1 一般规定 (18) 6.2 竣工验收 (18) 6.3 质量保修期 (18) 本标准用词说明 (18) 引用标准名录 (18) 条文说明 (2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