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

园林规划设计论文

(1)颐和园总体空间布局的特点、全园游览路线的组织。

(2)圆明园山水空间关系的处理手法,并比较圆明园与颐和园在理景手法上的异同(3)总结北海的布局特色及造园手法。

颐和园是依照原有的瓮山和西湖修建的。有山有水这便是颐和园最初的山水地形。后来根据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形成了万寿山和昆明湖。这样的山水骨架就为颐和园的大的整体布局限定了大的框架。颐和园总体布局的特点从空间的大小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宫苑结合;园中园 ; 院落式。

1、宫苑结合

宫与苑的结合是颐和园总体布局中最主要的体现。以昆明湖为主体,万寿山为中心,宫廷建筑紧凑布局或偏于一侧或散落山水之间的山水园林布局,整体上给人一种平面布局的稳定和均衡感。

2、园中园

颐和园的园中园的布局表现在前山区建筑围合形成园中园和大园包小园两种方式上。首先,在前山区,“建筑围合形成园中园呈对称布局,安置在佛香阁两侧,整体营造中烘托皇家气派的氛围。”其次,大园包小园主要是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谐趣园不仅相对独立自成一体,而且强调谐趣园与颐和园整体关系。

3、院落式

颐和园中各院落之间的组合强调轴线主导及等级制度森严院落式布局。在颐和园东面的宫廷区,以仁寿殿为中心,左右按等级秩序各分布着大小院落建筑,形成集锦式的院落群。

颐和园整体被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景区空间:万寿山前以宫殿建筑群为主的景区、以南湖岛为中心的昆明湖景区以及后山景区。这三大景区空间别具一格、独立互通。总体上看,颐和园格局规整、空间分割有理有序,前山广阔,后山恬静,湖水秀美,构图自由,意境深邃,其美学意蕴主要表现在人伦美、“中和”美、意境美三方面。颐和园的布局也很好的表现出了空间的概念。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山水地形本身的尺度很大,让人能够感受到强类的空间感;另外颐和园还巧妙的利用“借景”的手法来实现了空间的延伸。以园外数十里西山群峰为北京,把玉泉山上的宝塔纳入全园画面之中,从园中西眺,人们会更感到山外有山,景外有景。全园建筑依据山湖形式巧妙安排,并且以西山群峰为借景,更加使景色变幻无穷,美不胜收。

颐和园的游览路线从入口划分,有以下几种:

东宫门入园:

1、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石舫——耕织图景区——如意门。(约3小时行程)

2、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石舫——乘船至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新建宫门。(约2.5小时行程)

3、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苏州街——北宫门。(约2小时行程)

4、东宫门——仁寿殿——德和园——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苏州街——澹宁堂——谐趣园——东宫门。(约2.5小

时行程)

北宫门入园

1、北宫门——苏州街——四大部洲——佛香阁——排云殿——长廊——石舫——乘

船至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昆明湖东堤——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德和园——仁寿殿——东宫门。(约3小时行程)

2、北宫门——苏州街——澹宁堂——谐趣园——仁寿殿——德和园——玉澜堂、宜

芸馆——文昌院——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石舫——耕织图景区——如意门。(约2.5小时行程)

3、北宫门——苏州街——石舫——长廊——排云殿——佛香阁——乐寿堂——德和园——文昌院——仁寿殿——东宫门。(约2小时行程)

新建宫门入园:

1、新建宫门——昆明湖东堤——文昌院——仁寿殿——德和园——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苏州街——北宫门。(约 2.5小时行程)

2、新建宫门——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乘船至石舫——耕织图景区——苏

州街——佛香阁——排云殿——长廊——乐寿堂——德和园——玉澜堂、宜芸馆——

文昌院——仁寿殿——东宫门。(约3小时行程)

圆明园的掇山理水是写意山水园空间营造的典型代表。它包含各种丰富多变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山水空间,与园中园的造景特点和功能需求相结合,形成了丰富的景观和

空间感受。而从全局看,圆明园的山水空间又形成了一个气脉贯通的整体。

圆明园是一座大型平地人工造园园林。山水形制独树一帜不以宏大壮丽取胜,以细致委

婉见长。人工开凿水面与堆砌土山,以水成景,山体配合,山环水抱、连绵不绝。在园内,山体与水体共同分隔与联系空间,形成重山复水的自然空间。圆明园景区空间边界的虚

实联系采取多种山水组合形式,因此带来了多样的空间效果。如天然图画与曲院风荷之

间的三山夹两水的形式,景区边界明晰,空间效果最明显。后湖九岛之间大多为两山夹

一水,景区边界明晰,空间分隔感强。圆明园内后湖与福海景区多为一山一水形式,景区

边界弱化,空间分隔感也随之减弱而无山水分隔的平地,靠植物或建筑等元素来分隔空间,界限模糊。

圆明园的理景手法主要为借景,建设清漪园时,为了把西面的玉泉山与西山最大限度

地借入园内,充分地考虑了湖岛的位置及堤的方向,高的建筑物一概没有建。这样,

从万寿山清漪园可以“邻借”玉泉山,还可以“远借”稍远处的西山; 为了把东侧的

风景借入园内,在东南面没有修建外墙,这样从清漪园就可以看到圆明园、畅春园一

带的稻田风光。相反,从“三山五园”中海拔高度最高的香山可以“俯借”玉泉山及

万寿山。同样,从玉泉山的静明园可以“邻借”和“俯借”万寿山清漪园,还可“远借”和“俯借”圆明园和畅春园。另外,从圆明园的福海及畅春园的园内也可以“仰借”万寿山佛香阁及西山山脉的一部分。

颐和园主要采取开合对比的理景手法,颐和园前山与前湖以宽阔的水面与大体量的建筑,塑造出开敞的园林空间,而后山与后湖则急剧收缩岸线,缩减建筑体量,形成众

多闭合空间,同时前山大量使用落叶树种,衬托建筑与山形,而后山则大量的常绿树

种掩映院落空间,前山前湖的“开”与后山后湖的“合”形成对比,创造出丰富

的空间感受。

北海位于北京中南海之北,什刹海之南,其标志性建筑白塔为清顺治年所建。北海建

筑主要分布于琼华岛及东岸,北岸,全园面积,其中水面,琼华岛居于水中,其东南

有桥与岸相联。北岸建筑多为寺庙建筑,各景区既独立又统一,融于山景水景之间。

总体布局特点是南岛北水,以白塔为中心,以琼华岛为主体形成四面景观。各景点主

要集中在琼华岛之上以及北岸和东岸,北岸和东岸的景点与琼华岛隔水相望,呈众星

拱月之势。北海的主要景点都是沿湖布置的,因为湖在北海处于中心的位置,沿湖布

置建筑是常用的布局手法,将景点布置在北侧是为了在体量和价值上与南侧的岛屿相

协调。

北海具有主、次 2 条轴线,主轴线位于公园正中,是由南北湖岸两侧建筑形成的,从

团城、承光殿到须弥春、天王殿直到琉璃阁,将南北两侧紧密联系起来。次轴线是琼

华岛的轴线,主要是南北向,由建筑形成,位于北海主轴线的东侧。设置北海的次轴线,既可打破构图的呆板,又能突出琼华岛的中心地位。

北海的主、次轴线具有很好的呼应关系。主、次轴线的连接点是横跨湖面的永安桥。

永安桥分为三折:第一折连同堆云坊正对永安寺,构成了北海的次轴线,即琼华岛的

轴线;桥的第二折是中间的连接部分;桥的第三折连同积翠坊与承光殿和团城连成一线,构成了北海轴线的南半部。通过一个三段两折桥和堆云积翠坊,既强化了 2 条轴线,又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在琼华岛北坡正中的玉澜堂之西建有道宁斋,处于北海

主轴线之上,使主、次轴线联系愈加紧密。

【造园理法】:?对比:对比是各种空间处理中最为常用的手法,颐和园造景的对

比手法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⑴虚实对比——颐和园山水骨架中,

山为“实”,水为“虚”。两者映衬,形成虚实对比关系,万寿山居于昆明湖北侧,

山水呼应,虚实相辅相成,使整个园区开敞,给人以宏大之感,同时湖中堤岛纵横,与水面同时形成多种层次的虚实对比,更能增加水体的层次,以丰富水体景观。

另外,颐和园中建筑大多具备皇家规制,体量硕大,但与整体绿色植物形成虚实

对比,建筑为“实”,植物为“虚”,使建筑融于绿色,景致协调。⑵⑶隐显对比——颐和园前山、里湖、外湖一带的绝大部分地段具有开朗的景观,景点的布置

以“显”为主;若为建筑群则全部或大部外敞,有的甚至做成“屋包山”的形式;若为个体建筑则多成楼阁的形式,以便充分发挥其观景和点景的作用。而后山后湖景

点大多以“隐”为主,景点多见于水畔、山坳、谷地等郁闭环境中,空间以内聚

为主,有的建筑甚至做成“山包屋”的形式,如澹宁堂、谐趣园,“显”则体现出皇

家的恢宏气魄,而“隐”则为园林增添了几分平和与小巧。颐和园造园理法

中对比手段的运用远不止以上三个方面,而明暗对比、疏密对比、主次对比等手法与

实例还很多。总之,造园过程中空间的营造与变化是基本的目标,而对比的手法

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借景:计成在《园冶》中十分强调景物因借的作用,称“借景”为“林园之最要者也”。并对因借作了明确的解释,“园林巧于因借,精

在体宜”;“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资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就是说借景要善于用因,这里“因”是依据,顺应的意思,

强调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势而成景,不拘成见,以及“按照事物的内部规律

办事和发挥失事物应当和可以发挥的作用”。传统园林中,造园家总是以创造性的手

法来扩展视线的空间感,借助于无限之中,以解脱有限空间对于人的禁锢与约束。颐和园的造景理法中洁借景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借园外景物——

颐和园内西借玉泉山、西山之景与北借红山口双峰之景采用了最为典型的借景手法,

为了突出借园外景物的效果,造园者刻意在西堤以西未建置任何大体量建筑,以

保证景观视线通道的通透与完整。同时又在东堤与外湖设置知春亭与藻鉴堂两处点景

建筑,分别与玉泉山顶的玉峰塔和红山口双峰形成对景,并建立相互垂直的东西

与南北对景轴线;另外,昆明湖水将玉泉山南北走向山脉及玉峰塔完整地倒映其中,

从视觉映象与视线连接两个方面将园外佳景借入园中,从而构成与万寿山近景相呼应

的完整的风景画面。另外,前山山脊西部“湖山真意“之俯借玉泉山;东部昙花阁之

俯借圆明园、畅春诸园;后山构虚轩、花承阁之隔着林海俯借圆明园到红山口的广阔

平畴等等都是很好的借景手法的应用实例。⑵借名胜景物——因借摹拟各地山川名胜

的手法在皇家园林营造中屡见不鲜,正所谓“莫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

颐和园更不例外,通过比较会发现,颐和园中的昆明湖与杭州的西湖之间;昆明湖西

北水域与扬州瘦西湖之间;藻鉴堂的建筑布局与圆明园的“方壶胜境”之间;谐趣园

的山水格局与无锡寄畅园之间;后湖的苏州街与江南水乡街市之间都有着一种“似与

不似”的关系,而颐和园将这种借山川名胜来摹拟造园手法发挥的淋漓尽致。⑶借

景言志——无论是承德避暑山庄还是颐和园这样的皇家园林,还是拙政园和留园这样

的私家园林,都不是将园林简单的按休闲娱乐空间考处理,而赋予园林以更多的社会

政治、文化理念的内容,通过园林的营建起到借景抒怀、托物言志的作用。例如:颐

和园的建筑中佛教建筑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雄踞前山中央的大报恩延寿寺,后山的

“须弥灵境”,这两座佛教建筑在全园景观体系中占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借寺庙建筑

表达颐和园既是理想中的佛国天堂,另一方面凸现对佛教的重视,以起到稳定社会政

治的作用。另外,园中大多景物都有景题,通过对景物的抽象概括,借文字来表达内

心的情绪与感悟。因此,“借景言志”成为古代园林营造中重要的理景手法。⑷主从

调控——颐和园作为大型的皇家宫苑,不仅需要突出局部景点的主从关系,同时在全

园总体布局上,同样需要通过地形的变化、建筑空间尺度的调控等方法,以起到对全

园景观的控制作用。例如颐和园中万寿山前山,面南向阳,濒临前湖,视野开阔,是

全园各景点最重要的观赏面。因此,在前山形成一个庞大的景点集群。同时,万寿山

的高度与昆明湖的广度将成为全园造景中利用最为核心的内容,也必然成为全园的构

图中心,万寿山上的主体建筑佛香阁置于全园主轴之上,阁为八角形三层四檐大阁,

高达41m,建筑体量同万寿山与昆明湖规模相当,给人以厚重、稳定之感,与前山建筑群及全园的其他景物形成了强烈的主从关系,起到统领全园各景点的调控作用,以避

免全园结构的松散与凌乱。因此,园林营造中对主体空间尺度的把握,对主景与次景

之间关系的调控等环节对于景观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将起到主导作用。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园林景观设计毕业论文优秀

园林景观设计毕业论文 飞儿景观设计提供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接近居民,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它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居住区的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居住区绿地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是普遍绿化的重要方面,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居住区的绿化水平也应相应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因此,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首要的任务是必须做好设计。提高设计水平应在尊重传统、尊重科学基础上摈弃原有落后的环境,着重注意生态及景观设计,才能使居住区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从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来探讨设计的新思路。 1. 生态设计 居住区的绿化规划,必须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基础,注重生态效益,以提高居民小区的环境质量,维护和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开阳县地处贵州省中部,位于云贵高原东侧梯状斜坡黔中隆起地带,总的地势特征是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势起伏大,最高海拔1705.2米,最低海拔506.5米,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切割剧烈,形成了开阳气候的多样性。年均气温12.8℃,极端最高气温35.4℃,极端最低气温-10.1℃,年均雨量1258.8毫米。总之,开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于多种园林植物生长和繁衍。因此,根据开阳县生态现状,结合我县“打造山水园林城市”的主题,运用生态学原理对开阳县居住区绿地设计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1.1研究和学习生态园林观点是搞好开阳县居住区绿化设计的先决条件 生态园林是根据植物共生、循环、生态位、竞争、植物种群生态学、植物他感作用等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有层次、厚度、色彩,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实行集约经营,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壮观而能长期共存的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使我们的居住区绿化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 1.2努力提高开阳县居住区绿化的绿地率和绿视率 在居住区内不透水的部分(道路、建筑广场)比例较大,而绿地面积已经很少,设计时,应合理分配园林各要素,(植物、道路、建筑、山石、水体)的比例关系,重点突出植物造景,同时充分运用植物覆盖所有可以覆盖的黄土,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绿地率和绿视率。如同样是道路地坪,石板嵌草道路要比纯铺装的道路地坪好。同样是景墙透空,栽植攀援植物景墙要比无攀援植物透空景墙更能发挥生态效益。同样是休息、绿化功能的建筑小品,花架要比亭子更能提高绿视率。 1.3努力提高开阳县居住区绿地单位面积的叶面积系数 叶面积系数=叶面积/单位面积。园林绿地中的物流和能流数量的大小决定园林绿地生态效益大小的最具实质性的因素,改善植物的空间分布状况,是提高绿化水平的有效途径。运用生态园林原理,设计多层结构,乔木下加栽耐荫的灌木和地被植物,构成复层混交的人工植物群落以得到最大的叶面积总和。 1.4努力提高物质、能量的循环 生态园林是良性循环的园林,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在多层次人工植物群落中,通过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代谢作用,实现无废物循环生产。在人工植物群落

(完整word版)园林景观设计说明案例赏析

清河公园设计说明 一、现状概述及分析 1、区域位置分析 基地为杭州市城北某处的公共开放空间。 2、场地现状分析 基地总面积3.3公顷,呈倒“L”型,基地总体地势平坦,标高基本在34.04-34.10米之间,月牙河常水位33.50米,汛期标高为34.00米,旱期标高为33.00米,西北侧有一处水杉林,东侧有一条5.5米宽的小区消防车道,月牙河为城市非主要泄洪支流。 3、周边环境 基地北临月牙河,东侧为居住区,西侧为艺术产业园区和写字楼,南侧为城市次干道路。 4、现状分析 根据基地的区域位置、场地现状和周边环境,在规划设计之前对基地的用地适宜性、使用者人群、公园对外交通和外部视觉景观等做出了详细的分析,以便使公园规划功能合理健全、景观优美并与城市环境有机结合。 基地设计主要满足周边居民休憩需要以及与西边艺术产业园区的相协调,同时满足人们的亲水感,所以设计主要解决问题即是公园的交通组织,艺术展区位置设置。 二、规划社计依据 1.清河公园规划设计条件。 2.1:1000场地现状地形图。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三、规划目标(公园性质) 根据上述分析,本规划将清水公园定性为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反映城市和满足游人休闲、锻炼、游览的城市开放空间。 四、规划原则 1、场地性原则:体现场地的原有的内涵和特色。 2、功能性原则:满足市民休闲、锻炼、游览的需求。 3、生态原则:强调公园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 4、经济原则: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减少工程量,考虑公园的经济效益。 五、总体设计思想 1、核心设计思想 清水公园是开放的城市空间,它是线索也是游客的观赏心情,不同心情,观赏的区域,选择的区域,景点,道路不同,不同心情选择游览不同的景色。主要设计目的是缓解城市居民日常工作焦虑,各个年龄层人们休闲娱乐,亲水的放松场所,公园设计了一些相对比较幽静,环境优美,可游可歇的场所,可以弥补现代城市休闲所欠缺的功能。同时公园在核心区布置了一个较大的广场,广场中心设有2级抬升的圆坛,正中是一个大气古朴的的千手观音雕像,使广场可以成为一个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集散中心,平时可供大家参观游览,节假日可以举行一些大的集会演出祭祀活动等。总的来说清河公园定位是一个全开放的公共空间,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中穿行,可以看看路边的风景,周边居民茶余饭后可以到其中歇息,清晨可以在公园小路上晨跑锻炼,假时可以在其中喝茶观景。本设计考虑到东边艺术产业园区的条件,在设计区域东边建立了一幢3层的艺术展览馆,艺术展览馆南面是一个小型观鱼广场,人们可以在此享受观鱼喂鱼的乐趣,艺术展览馆滨水过桥,可到东面运动场,运动场设置为四楼,主要提供一些室内健身器材,当然也包括茶咖一体的简单服务设施。

园林设计说明集锦

** 莱茵苑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说明**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状护城河,通过形式丰富的驳岸处理手法将吧街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环境,化为独特的地理优势,将商业街区的建筑形式与沿河绿化带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了一幅和谐优美的景观画面。 形式丰富——沿护城河250米的河岸处理分成多种类型。 下沉式的河边散步道——比地面标高低90㎝的河边散步道,夹于绿树成荫的两边,既是沿河公共环境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该街区独有的散步环境。 木制观景平台——结合地形将原本较为局促的空间扩大为观景平台,通过平台挑出低矮的驳岸,伸出水面,将商业空间融合到舒适的水面环境,不但解决了交通问题,同时也成为沿河风光带的一处亮点。 亲水码头——街区中心广场与河岸的交接处,设计了下沉的亲水码头,结合中心旱喷广场、下沉小广场及河边散步道,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形式,为人们创造了不同的空间感受。 特色景观链——通过狭长的地下光带贯穿整个商业街区,作为景观联系带,串联各个景观节点。设计时,青石板铺装中夹毛面玻璃,玻璃覆盖暗藏灯光的凹槽,局部还注入流动的水,这样的组合既形成了材质上的多种对比,又使整个商业街区内的“发光水系”与护城河的水系并列穿行,在夜晚结合音乐喷泉,无形之中为商业气氛注入了无限活力。 人文特色——再现扬州民俗风情为整个商业街区的文化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概念,运用具像的雕塑、生动的浮雕等景观元素来体现了扬州地方文化色彩,为整个商业街区创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底蕴。情趣性雕塑主题:民间艺人、街头评书、市井再现等,让人们与这些栩栩如生的“扬州人”亲密接触,增加了商业街区的人情味和情趣性。 功能与景观紧密结合——商业街区的设计充分考虑使用需求,结合景观设置了小型表演舞台、儿童活动空间、购物休憩空间等,将该街区打造成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商业场所。街区中心广场的设计,结合了水景幕墙为视觉焦点,同时也是小型舞台的背景,提供了市民多种娱乐活动的场所。同时在街区东侧较为开阔的地方,设置了以花坛堆砌的儿童滑梯、沙坑、趣味景墙、景观架等系列设施,为孩子们创造了活动场所。 人性化设计——绿色停车场的设置:机动车停车场与非机动车停车场分街区两侧设置,保证整个商业街内的步行系统。且设计以绿色大乔木和低矮灌木围合停车场,将停车空间隐于绿色之中,保证了商业街的美观。

风景园林毕业设计论文

鱼跃龙门·飞龙吐珍 ——陕西泾河新城中央商务核心区“龙湖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建筑与规划学院 10景观学2班陈皖秦 指导老师:姚晓洁 【摘要】 方案设计在秉承陕西泾河新城中央商务核心区总体规划理念的前提下,将龙湖公园打造成集广场、商业娱乐、康体休闲、文化展示功能于一体、动态开放的空间系统。设计引入鱼跃龙门化身成龙,吐出“人文之珍”、“生态之珍”、“景观之珍”的设计理念,通过细致、人性化的设计,完成老城向新城的蜕变,不仅满足旧城与新城的联系性,也反映了现在过和未来的流动性,加强了地块功能的综合性、兼容性使用,在商务功能的基础上,设计更强调生活化原则;同时最大限度的创造、利用了水际空间资源,创建宜人的滨水活动空间,提高了商务核心区的综合环境质量;同时方案改善了整体步行环境,建立绿色、立体步行网络系统;注重绿化空间和水体空间与城市功能衔接,通过一系列景观的安排,结合休闲、娱乐等功能,打造了一个极富参与互动性的绿色城市客厅,充满绿意与活力的现代中央商务区。 【关键词】滨水景观;生态化设计;人性化设计;商务核心区 【Abstract】The design is in the premise of overall planning idea of New Town Central business core area in Shaanxi Jinghe River,made the Longhu Park into a dynamic and open space system which is in a set of square,commercial entertainment,leisure and cultural display functions.The design introduced a concept with a fish leaping over the dragon gate,becomes a dragon and spit out the ‘cultural treasures’,‘ecological treasures’,‘landscape treasures’.Through careful and humanization design to complete transformation from old city to new city.This meet the ties of the old city and new city,but also reflect present and future liquidity,strengthen the use of the block function on comprehensive and compatibility.Based on the business function,the design is more emphasize the adaptation principle.Maximize the creation and use of the water resource at the same time,create a pleasant waterfront space,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in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Also,the design establish a green and three-dimensional pedestrian network system to improve pedestrian environment overall. The design focus on green space and the convergence of water space and city function,through a series of landscape arrangement,and the combination of leisure, entertainment and other functions, to create a highly interactive participation of green city living room,and,a modern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which full of green and vitality. 【Keyword】Waterfront landscape ;Ecological design;Humanized design;Commercial core area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概述重点老师比用教案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概述重点 老师常用教案 第一章本章将通过具体的景观规划设计工程实例使学生对“什么是景观规划设计”和“什么是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第一节现代景观与传统园林对于规划设计师,说到“景观”,就不能不想起“园林”这二字,那么“景观”和“园林”又是什么关系呢?总的来讲,景观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还是没有离开园林的核心(图1.1)。追根寻源,园林在先,景观在后。园林的形态演变可以用简单的几个字来概括,最初是囿和圃,据考证是圃在先。什么是圃?就是“菜地”、“蔬菜园”;囿,就是把一块地圈起来,里面的动物起初是野生的,后来逐渐驯化,变为家养,人们可以在囿中打猎。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人工加以取舍浓缩而成园,保护培育而成林。从中不难看到圃—囿—园—林这样一个来龙去脉。到了现代,又有了新的发展,有了规模更大的环境,包括区域的、城市的、古代的和现代的,凡此种种,加在一起,就形成我们今天所关注的景观。从规划设计专业的角度来看,图1.2也是一种景观,园林的一些基本成分已尽在其中。景观基本成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质的东西,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另一类是硬质的东西,如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软质的东西,称为软质景观,通常是自然的;硬质的东西,称为硬质景观,通常是人造的。当然也有例外,如山体就是硬质的,但它是自然的。不必急于对景观下定义,还是先看看景观规划设计师具体做的东西。第二节强调精神文化的现代景观设计图1.3所示是一个小项目,基地30m×40m见方,可以称为街头小绿地,或小游园。从材料、功能、形式等来看,这样一个项目中包含了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中最基本的道理。这是为1999年昆明世界博览会上海展区作的一个方案,题为“上海花园”。中间是“好大一棵树”,把树拿掉后可以看清平面布局。(图1.4)。另一个已建成的项目是同济大学校园一角——黑松林的改造。这也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景观设计,基地范围不大,规划手笔不多,但却包含了不少景观设计的原理与追求。概括地说,基本出发点是保护环境、保护树木,尽管树木不是很大,但是已经经过十多年的培育,从一个垃圾山变成今天的样子(图1.5)。景观设计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即它一定要有精神文化的东西在里头,这方面,与建筑和城市相比,景观更为专长。尽管建筑与城市也强调精神文化,但是它们最基本的还是偏重于使用功能,偏重于技术,偏重于解决人类生存问题。景观设计则要上一个层次,它要解决人类精神享受的问题。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小尺度的范围内,偏重于艺术性和精神活动,一切建造与布置都围绕着这一核心进行,透过这一片“欧化”的墙,看到的是一个“中国式”的未完成的亭,其寓意是:一片墙代表西方文化的框架,亭则代表东方文化,这一作品意在强调东、西文化的交流,寓意着同济大学这样一所高等学府,是一个东、西文化交流的场所,有意将亭设计成未完成的形式,寓意是让同学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把知识学到手,再去把它补全(图1.6)。图1.7时芝加哥的一个带状的河畔公园设计。芝加哥与上海的格局有相似之处,有一个很大的湖——密歇根湖,另外有一条南北向的河——芝加哥河穿越而过。公园基地位于芝加哥河南端沿河分布的一块空地处,此地原来是铁路战场,旁边有中国城,在基地的远景中可以看到西尔斯大厦。此外,公园基地中部上空被一高架交通桥所分割。在这个方案中,作者也强调东、西方园林的交融,但要比这幅水彩画复杂,它包括交通组织、人流排布、意义创造,而意义又是要通过形象来说话的,不能仅仅停留于言语文字。其特点是:以高架交通桥为界,将全园分为西方园和东方园两部分,沿一个东方的长城逐渐转换为一个罗马的大台阶,东方文化自然而然向西方文化转型,而这也正好符合功能上的要求,城墙将铁路、中国城等划在界外,而一个颐和园式的长廊实现了虚实对比。事实上,这个设计,尚未动手之前,总平面还未成形之初,作者脑子里已有了那幅水彩画的景象。搞景观设计、园林设计需要这样的意念和意象。这一点与城市规划不一样。城市规划拿到一个项目之初,最先关心的是经济情况、人口情况;园林则不一样,园林最先关心的是“立意”。建筑也强调立意,但建筑或者是建筑群的艺术发挥跟景观的艺术发挥相比是大大受限制的,工业建筑也好,商业建筑也好,哪怕是最具艺术性的大歌剧院,还是有功能要求的限制。悉尼歌剧院已经不错,但它仍不如景观建筑来得自由。景观尤其是园林,应该当作艺术品来作,从这方面讲,景观设计和其他艺术创作都是一脉相

园林景观毕业设计说明参考

曲畔人家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该庭院位于美丽的承德。整个庭院呈不规则多边形,总面积约2300平方米。庭院内有起伏的小地形,用地整体东北高西南低,地形高差约有2米。好庭院都是与周围环境以及主人的兴趣爱好极度和谐的,这样的庭院绝非华而不实,而总是给人以实用舒适的感觉。 二、整体设计依据 1、以绿化为主,适当点缀小品(花架,石凳等),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 2、体现环境特色,亲近自然,形成整体风格,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3、打造人性空间,满足功能需求。 4、适地适树,在形成良好的庭院景观的同时,应考虑方便今后的养护管理,尽量节约庭院的投入和今后的养护管理费用。 三、整体设计的理念和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在设计中体现环境的功能、局部氛围的创造以及细部构造的尺度宜人等。如迷人的紫藤花架,空旷的石片露台,美观实用的水池,体现的都是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人本身即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活动必须给自己留有空间,即我们在规划设计中必须给庭院留足弹性。 3、因地制宜、塑造空间个性的原则。庭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私有空间,因此我们在设计时要发挥想象,为园主创造具有个性的空间。 4、坚持人居环境的舒适性原则。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符合居民需求的人性空间,为居民提供可居、可憩的私家庭院。 5、坚持“文化性”的原则。通过环境载体的造型、色彩、质地及空间的处理,空间的过渡等,同时,充分挖掘植物的文化内涵,以提高庭院的文化品位,突出庭院的植物景观特色。 四、整体设计总体要求 环境设施对主人的健康、精神及心理产生的影响很大。所以,好的居住环境要根据人们的心理特点、生理因素等,进行合理布局、精心设计。充足的阳光为人们所必需。新鲜的空气对也尤其珍贵,能在清新、宁静的自然环境中休息散步,无疑是人们的一大享受,而这些要求,通过植物都可以达到。在具体的设计中,在植物配置上,总的要求是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即所谓的“春意早临

园林景观设计毕业论文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论居住区的景观植物配置 专业:园林技术 学号:121147 姓名:汪文锋 指导教师:殷华林 二〇一五年五月十七日

摘要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居民使用频率最高的活动空间,植物景观是最重要因素之一。植物配置是绿化的主题,本文阐述了居住区绿化中植物的配置和选用原则,对小区各类绿地的植物配置提出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并举例说明。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植物配置

目录 引言 (1) 1. 居住区植物配置的指导思想 (1) 1.1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1) 1.2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发展方向 (2) 2. 居住区各类绿地的植物配置 (2) 2.1 小区道路植物配置 (2) 2.2 小区中心游园植物配置 (3) 2.3 宅间绿地植物配 (4) 2.4 居住区组团植物配置 (5) 2.5 路口及转角处植物配置 (7) 2.6 小区停车场植物配置 (7) 结论 (8)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附录 (9)

引言 居住区绿地是在居住区内,以改善居住区内小气候,创造安全、卫生、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为目的而设置的以种植植物为主的用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城市居民使用最多、最广泛的室外活动空间。居住区绿地在生态平衡,美化环境,空间构建,防灾避难,以及经济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植物是居住区绿地中最生动、最鲜明,最具有生命力的要素,有效合理的利用植物的生理及生态功能,为居民营造出自然、舒适的居住环境,是居住区绿地突出考虑的问题。 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首要是做好设计,因此我们对于居住区的植物配置造景方面进行探讨,提高居住区的绿化效果和景观效果。居住区的绿地的植物配置是构成居住区绿地景观的主题,它不仅起到保持、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满足居住功能等要求,而且起到美化环境,满足居民的游憩的要求。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应该以生态园林的理念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让自然界的气息融入居民生活中。 1. 居住区植物配置的指导思想 1.1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作为人居住环境的城市居住区,其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小区住户的要求,即现代小区的绿化造景要最大限度地考虑居民的生活和休闲的要求。现代人所要求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围绕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展开的,在物质生活得以满足、精神生活逐渐丰富的今天,人们会追求一个更健康、与自己更有亲和力地环境。 居住区植物配置特色营造中,不仅要考虑到美的要素,更要充分考虑居住区里的主体——人的需要,要“以人为本”的思想作思想基础,以人的需求为立足点,从人的方位去综合考虑,在此同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1]。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是城市发展到现在的一种趋势,就现在及未来很长时间都有其正确性。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开发业蓬勃兴起,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在选择住房的过程中,越来也多人开始强调一个新的选择尺度:景观环境,亦即住宅小区内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否丰富,是否和谐,是否绿意盎然,否富有活力。这种生态的现代居住观,给小区环境设计注入了新的内容,同时,也向小区环境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人们的住房消费更趋于理性化和理想化,人们追求的是高品位的理想家园,居住区的综合环境在人们的心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而居住区绿地是综合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的重要性也开始日益受到关注,小区环境设计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

[设计理论]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 园林艺术法则与造景手法: 一、园林艺术法则: 1.造园之始,意在笔先 2.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3.因地制宜,随势生机 4.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5.欲扬先抑,柳暗花明 6.起结开合,步移景异 7.小中见大,咫尺山林 8.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9.文景相依,诗情画意 10.胸有丘壑,统筹全局 二、园林造景的艺术手法: 1.主景与配景手法: 2.对景与抑景手法 3.分景与隔景手法 4.夹景与框景手法 5.透景与漏景手法 6.配景与添景手法 7.前景与背景手法 8.层次与景深手法 9.俯景与仰景手法 10.引景与导景手法 11.实景与虚景手法 12.景点与点景手法 13.内景与外景手法 14.朦胧与烟景手法 15.四时造景手法 园林空间艺术布局: 一、静态空间艺术构图 1.静态空间艺术类型: 按活动内容分:生活居住空间、游览观光空间、安静休息空间、体育活动空间等 按地域特征分:山岳空间、台地空间、谷地空间、平地空间、 按开朗程度分:开朗空间、半开朗空间、和锁闭空间等 按构成要素分:绿色空间、建筑空间、山石空间、水域空间等 2.静态空间艺术构图: 1)风景界面和空间感: 风景界面:局部空间与大环境的交接面 空间感:以平地(或水面)和天空构成的空间特征,有旷达感 山环树抱庙宇林立的复合空间,给人以山间仙境的神秘感 2)静态空间的视觉规律: 最宜视距:正常人的清晰视距为25-30cm,明确看到景物细部的视野为30-50m,能识别景物类

型的视距 最佳视域:垂直视角为130,水平视角160,最佳垂直视角小于30,水平视角小于45,即人们静观景物的最佳视距为景物高度的2倍,宽度的1.2倍。 3)三远视景: 仰视高远:一般认为视景仰角分别大于45,60,80,90时,由于视线的消失程度可以产生高大感、宏伟感、崇高感和危严感。 俯视深远:居高临下,俯瞰大地。一般视角小于45,30,10时,则分别产生深远、深渊、凌空感。 中视平远:以视平线为中心的30夹角视场,可向远方平视。 4)花坛设计的视角视距规律:(见图) 5)静态空间尺度规律:(见图) 二、动态序列的艺术布局: 1.园林空间的展示程序: 1)一般序列:一般简单的展示程序有所谓的两段式或三段式之分,所谓两段式就是从起景逐步过渡到高潮而结束。三段式大体上分为:起景――高潮--结景三个段落。 2)循环序列:为了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需要,多数综合性园林或风景区采用了多向入口、循环道路系统,多景区景点划分,分散式游览线路的布局方法,以容纳成千上万游人的活动需求。 3)专类序列:以专类活动内容为主的专类园林有着他们各自的特点。 2.园林道路系统布局的序列类型:(见图) 3.风景园林景观序列的创作手法: 1.风景序列的主调、基调、配调和转调。 2.风景序列的起结开合 3.风景序列的断续起伏 4.园林植物景观序列的季相与色彩布局 5.园林建筑群组的动态序列布局: (转自“园林学习网”https://www.doczj.com/doc/7617605826.html,/thread-47861-1-1.html) 1.造园之始,意在笔先 这是由画论移植而来的。意,可视为意志、意念或意境。它强调在造园之前必不可少的意匠构思,也就是指导思想、造园意图。然而这种意图是根拒园林的性质、地位而定的。皇家园林必以皇恩浩荡、至高无上为主要意图;寺观园林当以超脱凡尘、普度众生为宗;私家园林有的想耀祖扬宗,有的想拙政清野,有的想升华、超脱,而多数为崇尚自然,自得其乐,乐在其中。这就是《园冶》中兴造论所谓“……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说,它表现了设计者的意图起决定作用。 意境指情景交融,意念升华的艺术境界,表现了意因境存、境由意活这样一个辩证关系。如淘渊明所代表的田园意境,反映了古代文人雅士追求清淡隐逸生活的向往。以仙山琼阁、

景观园林设计说明范本.doc

景观园林设计说明 一、设计理念: 本案设计区域地块十分规整,因而这首先决定了它要以大尺度和大气度的概念来规划设计。我们在设计中从全方位着眼考虑设计空间与自然空间的融合,不仅仅关注于平面的构图及功能分区,还注重于全方位的立体层次分布。平面构图线条简洁流畅,从容大度,空间分布错落有致,变化丰富。满园的植物随季节变换造成的景观变迁,使整个景观设计真正成为一个四维空间作品,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平视鸟瞰,都能令人获得愉悦的立体视觉效果。 二、总体特色: 本案景观设计中心以简欧风格为主。各处造型看似简单但又韵味十足,充分体现了一个中高档小区所具备的条件。小区的功能划分井井有条,在保持总体风格的基础上追求各自的特色,考虑全面周到,分布人性科学,强烈地吸引着人们走出家门,来到户外,投入自然的怀抱,融入绿色的环境,享受这美好的优质生活。 三、具体景观设计 站在 XX大道上, XX主入口景观立刻会映入你的眼帘,棕色的石材形象墙纹理十分考究,墙面上的兽头喷水透露出高贵的气息,潺潺的流水顺台阶而下,形成一处独特的跌水景观,周边的绿植在水面倒影出绿色的斑斓,是不是和您梦里家的颜色不谋而合呢。 顺主入口往上,路边的香樟会尽力用他的臂膀来为您提供一丝清凉,花池里盛开的鲜花争奇夺艳,努力为这里的环境绽放属于它的美丽。 不觉已来到中心广场,这里是我们活动交流的空间。站在景观轴线上,园里的景观即刻呈现在您面前,触手可及的是精美的植物图案,跃入您耳朵的那是跳跃的喷泉,中心处的景亭极具异域风情。简练的线条搭配细致的小品,整洁的绿植和规则的水景交相辉映,一种大气的感觉浑然天成。 四、交通系统

在充分研究了小区现有建筑规划和平面分布后,贯彻人性化的设计思想,从交通、消防等多个方面精心考虑,主要道路系统与建筑密切配合,明晰了然,将各大分区通达顺畅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人流主要交汇处均设有较大面积的活动空间,体现了良好的疏通性和引导性。次要道路系统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化,并沿其设置别有情趣的坐凳、雕塑和小品。所有道路系统两旁均合理设置异域风情浓郁的指示牌和路灯,在充分发挥其功用性的同时亦强化着主题,为小区增色不少。 五、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并充分考虑与建筑风格的吻合,兼顾多样性和季节性,进行多层次、多品种搭配,分别组合成特色各异的群落。整体上有疏有密,有高有低,力求在色彩变化和空间组织上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XX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 0 一一年十月

园林景观设计毕业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毕业论文 简介: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接近居民,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它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居住区的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居住区绿地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是普遍绿化的重要方面,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居住区的绿化水平也应相应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因此,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首要的任务是必须做好设计。提高设计水平应在尊重传统、尊重科学基础上摈弃原有落后的环境,着重注意生态及景观设计,才能使居住区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从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来探讨设计的新思路。 关键字:园林,景观设计,毕业,论文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接近居民,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它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居住区的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居住区绿地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是普遍绿化的重要方面,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居住区的绿化水平也应相应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因此,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首要的任务是必须做好设计。提高设计水平应在尊重传统、尊重科学基础上摈弃原有落后的环境,着重注意生态及景观设计,才能使居住区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从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来探讨设计的新思路。

1. 生态设计 居住区的绿化规划,必须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基础,注重生态效益,以提高居民小区的环境质量,维护和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开阳县地处贵州省中部,位于云贵高原东侧梯状斜坡黔中隆起地带,总的地势特征是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势起伏大,最高海拔1705.2米,最低海拔506.5米,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切割剧烈,形成了开阳气候的多样性。年均气温12.8℃,极端最高气温35.4℃,极端最低气温-10.1℃,年均雨量1258.8毫米。总之,开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于多种园林植物生长和繁衍。因此,根据开阳县生态现状,结合我县“打造山水园林城市”的主题,运用生态学原理对开阳县居住区绿地设计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1.1研究和学习生态园林观点是搞好开阳县居住区绿化设计的先决条件 生态园林是根据植物共生、循环、生态位、竞争、植物种群生态学、植物他感作用等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有层次、厚度、色彩,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实行集约经营,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壮观而能长期共存的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使我们的居住区绿化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 1.2努力提高开阳县居住区绿化的绿地率和绿视率 在居住区内不透水的部分(道路、建筑广场)比例较大,而绿地面积已经很少,设计时,应合理分配园林各要素,(植物、道路、建筑、

园林设计说明

江南水乡风格休闲庭院设计说明 一、基本概况: 休闲院的园林绿化设计是在整个休闲院建设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整个休闲院要体现的是一种江南水乡风格,不仅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还能达到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目的。 二、绿化设计依据: 1、由我公司提供的施工平面图; 2、庭院景观设计的相关规范。 三、设计主导思想: 本次景观设计以古典江南水乡的风格为主导思想,做到自然、简洁、大方;体现江南古建筑设计风格为原则,使绿化和建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最终使整个休闲院具有休闲、娱乐、度假的功能。 四、设计特点有: 1、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创造一个幽雅江南水乡的环境,通过营造 优美的环境,创造一种江南水乡的庭院风格。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出现代、生态、环保的设计思想。 2、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 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以四季不同花色的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裸露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并用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达到四季常绿,季季有花。3、适当安置园林小品,小品设计力求在造型、颜色、做法上有新意,使之与建筑相适应。 周围的绿地不仅可以对小品起到延伸和衬托,又独立成景,使全区的绿地形成以集中绿地为中心的绿地体系。 四、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创造舒适宜人的休闲娱乐的环境,体现江南水乡的庭院风格。人是景观的使用者,因此首先考虑使用者的的要求,做好绿化的总体布局,同时具有休闲娱乐的功能。 2、“以绿为主”,最大限度提高绿视率,体现自然生态的主体。 设计中主要采用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中配置高大乔木,茂密的灌木,营造出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 3、“因地制宜”是植物造景的根本。 在景观设计中,选择适生树种和乡土树种,要做到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充分反映出地方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经济、最节约,也能使植物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崇尚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纵观古今中外的庭院环境设计,都以“接近自然,回归自然”作为设计法则,贯穿于整个设计与建造中。只有在有限的生活空间中利用自然、美化自然,寻求人与建筑小品、山水、植物之间的和谐共处,才能使环境有融于自然之感,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 五、具体设计: 1、休闲庭院门口和主干道的设计:体现整个休闲院的设计思想,即一种江南水乡庭院的风格,进行合理的绿化造型和植物配置设计; 2、鱼塘周围的设计:鱼塘的之间的两条过道要以一种江南水乡古建筑廊道的风格设计,在过道边是配置一些观赏价值高的园林植物,同时设置一些桌椅和钓鱼平台,鱼塘的左侧设计为自然式驳岸; 3、休闲区的设计:整个休闲区要体现一种自然、安静、小桥流水人家的设计风格,休闲

园林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园林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园林设计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人文文化对园林植物配置的影响——以归元寺为例 题目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别园林系 专业班级城市园林设计与管理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辅导教师 开题报告日期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撰说明与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报告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为规范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特印发此表。 学生应在开题报告前,通过调研和资料搜集,主动与指 导教师讨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 此表一式二份,交系装入毕业论文档案袋。 开题报告需经指导教师、系领导审查合格后,方可正式 进入下一步毕业论文阶段。 开题报告撰写不少于4000字。 注1:格式要求: 题目名称:要求与毕业设计题目名称一致,小二号,黑体加粗,居

中,段前后各空一行。 学生、指导教师和教学单位署名:学生、指导教师及所 在单位在题目下隔一行,居中,格式:学生:xxx,xx X学院,另起一行居中,格式:指导教师:XXX,工作单位,署名采用小四号仿宋体。 开题报告正文,撰写格式按毕业设计的排版格式规范要 求。注2:题目类别是指“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题目是指题目于教师的科研项目、生产/社会实际或实 验室建设等。 研究现状: 我国古典园林主要可以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纪念 性园林和寺庙园林等。但在现存的古典园林中,寺庙园林建筑在数量上远超过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纪念性园林的总和而且较其它三种园林分布更广。同时,佛寺的数量在我国保 留的古建筑以及建造时间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中占有很大比例。著名的寺庙园林有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山东曲阜的孔庙、河南嵩山少林寺、山西太原晋祠等。武汉归元寺坐落于汉阳区翠微路西侧,归元即归真,就是超出生灭之界,还归于真寂本源的意思,与宝通寺、溪莲寺、正觉寺合称武汉的四大丛林。本文阐述了园林植物配置及景观设计对寺

园林规划设计概述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园林、园林绿地系统的范畴和 发展趋势 能力目标 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园林规划设计 基本原理进行园林设计和创造 素质目标 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依据和原 则

目录CONTENTS 2.1 绿地的含义和范畴01020304 2.2 绿地的功能 2.3 绿地类型和特征 2.4 绿地指标 05 2.5 绿地规划与布局

2.1 绿地的含义及范畴 21 标题内容 “绿地”,《辞海》释义“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宜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或指“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是人工栽植的,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及园林用地,均可称为绿地”。◆城市绿地 ◆风景绿地 ◆其他绿地

6吸附粉尘,减低对人体的危害。7杀菌作用。植物本身的杀菌作用,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数量,例如悬铃木、紫薇、圆柏等。8降低噪音。噪音会影响人体健康、情绪、听力,使人容易疲劳。林带可降低噪音8-15分贝,尤其叶茂植物。9净化水体。树木吸收雨水,减少水中的细菌数量,吸收污水池中的有机物、重金属、化学元素等、水葫芦、水葱、荷花等标题容1调节温度。影响物体表面温度、气温、太阳辐射等 2调节湿度。调节绿地区域的空气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 3调节气流。带状绿地可以将夏季季风方向一致时可将城市气流引入城区,冬季可以减低寒风气流,改善气候 4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10净化土壤。吸收泥土中的有害物质,净化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5吸收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硫等,净化 空气

1调节温度。影响物体表面温度、气温、太阳辐射等

景观设计说明范文

景观设计说明范文 兰州石化学校园林规划设计 1.总述 石化学校新址位于兰州市安宁区兰州交通大学后部,新增总面积约128亩左右,其中建筑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5~40%,道路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5~20%,景观面积约占3~5%,绿化面积约占30~35%左右.新址新建行政楼一栋,教学楼一栋,图书馆与实验楼各一栋,学生宿舍四栋,综合楼一栋,体育场一个,食堂一座,还有活动中心与体育器材室及配电室等。建筑小品主要包括入口处的大门主广场、假山喷泉、花架一座、还有小游园的亭子一处、主楼边的广场与喷泉、主楼后花园中的亭子、以及宿舍楼前的花架一座、还有图书馆周边的小型广场以及雕塑,设计中还包括了一部分小品设计。总体效果见图纸2。 2.主体规划思想与设计理念 该设计以为广大师生服务为宗旨,目的在于为学生、老师提供一个防暑、防寒、防风、防尘、防噪的学习工作环境和优美的居住、生活、休息、活动场所。 该设计主要以规整式布局为主,在游园以及主楼后部林区采用自然式布局,做到规整与自然式相结合,在山水之间为学生提良好的学习环境。 主体建筑周围的绿化突出安静、清洁的特点,形成具有良好环境

的教学区。其布局形式与建筑相协调,为方便师生通行,多采取规则式布置。在建筑物的四周,考虑到室内的通风、采光的需要,靠近建筑物栽植了低矮灌木或宿根花卉,离建筑物八米以外栽植乔木,在建筑物的背阴面选用耐荫植物。园内树种丰富,并挂牌标明树种的名称、特性、原产地等,使整个校园成为普及生物学知识的园地。 本设计中设计理念主要突出以“人”为本,体现了校园文化特色和时代特色。 2.1以“人”为本,突出绿化服务功能: 校园的绿化本着为师生服务为主的原则,力求创造景色宜人、愉悦舒适的环境,为师生以及其他职工提供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启发智力、表达感情、休闲娱乐的人性化空间。 2.2体现校园文化特色,突出“教书育人”的气氛: 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特色和文化内涵,体现校园景观的文化特色,起到寓教于游的作用,来陶冶师生的情操,培养其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2.3体现时代特色,突出时代精神: 通过建筑、小品等现代材料的应用,建筑造型等的现代化设计,体现时代特色;在景观营造上,以植物造景为主,坚持乔、灌、草多层次复式绿化,坚持环境建设和功能建设同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理想的读书治学环境,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 3.道路设计 主干道设计宽度为8米,次要道路设计路宽为4~6米,路边人

景观设计说明

目录 一、地块概括--------------------------------------------------------------------2 二、规划依据--------------------------------------------------------------------2 三、设计理念--------------------------------------------------------------------2 四、设计原则--------------------------------------------------------------------2 五、景观结构分析与布局-------------------------------------------------------3 六、分区景观设计说明----------------------------------------------------------4 七、种植设计--------------------------------------------------------------------7 八、铺装设计--------------------------------------------------------------------8 九、灯光设计--------------------------------------------------------------------8 十、绿化种植给水设计----------------------------------------------------------8

景观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政府行政区景观设计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年××月××日答辩日期:××年××月××日

目录 摘要………………………………………………………………4页Abstract……………………………………………………………5页引言………………………………………………………………6页一、景观设计的内涵…………………………………………………7页(一)景观设计是一种创造活动……………………………………7页(二)景观设计具有社会属性………………………………………7页二、生态化设计………………………………………………………7页(一)生态化设计概念………………………………………………7页(二)生态化设计原则………………………………………………8页 1、地方性原则………………………………………………………8页 2、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原则…………………………………………8 页 3、整体性原则………………………………………………………8 页 4、多学科综合原则…………………………………………………9 页 三、人性化设计………………………………………………………9 页(一)人性化设计原则………………………………………………9页(二)人性化设计理念体系…………………………………………9页 1、物理层次的关怀…………………………………………………9 页 2、心理层次的关怀…………………………………………………9 页结论……………………………………………………………11页

参考文献…………………………………………………………12页致谢…………………………………………………………13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