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docx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docx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docx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docx

[ 设计理论 ]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

园林艺术法则与造景手法:

一、园林艺术法则:

1.造园之始,意在笔先

2.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3.因地制宜,随势生机

4.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5.欲扬先抑,柳暗花明

6.起结开合,步移景异

7.小中见大,咫尺山林

8.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9.文景相依,诗情画意

10.胸有丘壑,统筹全局

二、园林造景的艺术手法:

1.主景与配景手法:

2.对景与抑景手法

3.分景与隔景手法

4.夹景与框景手法

5.透景与漏景手法

6.配景与添景手法

7.前景与背景手法

8.层次与景深手法

9.俯景与仰景手法

10.引景与导景手法

11.实景与虚景手法

12.景点与点景手法

13.内景与外景手法

14.朦胧与烟景手法

15.四时造景手法

园林空间艺术布局:

一、静态空间艺术构图

1.静态空间艺术类型:

按活动内容分:生活居住空间、游览观光空间、安静休息空间、体育活动空间等按地域特征分:山

岳空间、台地空间、谷地空间、平地空间、按开朗程度分:开朗空间、半开朗空间、和锁闭空间等

按构成要素分:绿色空间、建筑空间、山石空间、水域空间等

2.静态空间艺术构图:

1)风景界面和空间感:

风景界面:局部空间与大环境的交接面

空间感:以平地(或水面)和天空构成的空间特征,有旷达感

山环树抱庙宇林立的复合空间,给人以山间仙境的神秘感

2)静态空间的视觉规律:

最宜视距:正常人的清晰视距为25-30cm, 明确看到景物细部的视野为30-50m, 能识别景物类

型的视距

最佳视域:垂直视角为 130,水平视角们静观景物的最佳视距为景物高度的

160,最佳垂直视角小于

2 倍,宽度的 1.2 倍。

30,水平视角小于45,即人

3)三远视景:

仰视高远:一般认为视景仰角分别大于45,60,80,90 时,由于视线的消失程度可以产生高大

感、宏伟感、崇高感和危严感。

俯视深远:居高临下,俯瞰大地。一般视角小于45,30, 10 时,则分别产生深远、深渊、

凌空感。

中视平远:以视平线为中心的30夹角视场,可向远方平视。

4)花坛设计的视角视距规律:(见图)

5)静态空间尺度规律:(见图)

二、动态序列的艺术布局:

1.园林空间的展示程序:

1)一般序列:一般简单的展示程序有所谓的两段式或三段式之分,所谓两段式就是从起景

逐步过渡到高潮而结束。三段式大体上分为:起景―― 高潮--结景三个段落。

2)循环序列:为了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需要,多数综合性园林或风景区采用了多向入口、

循环道路系统,多景区景点划分,分散式游览线路的布局方法,以容纳成千上万游人的活动需求。

3)专类序列:以专类活动内容为主的专类园林有着他们各自的特点。

2.园林道路系统布局的序列类型:(见图)

3.风景园林景观序列的创作手法:

1.风景序列的主调、基调、配调和转调。

2.风景序列的起结开合

3.风景序列的断续起伏

4.园林植物景观序列的季相与色彩布局

5.园林建筑群组的动态序列布局:

(转自“园林学习网” https://www.doczj.com/doc/8910686626.html,/thread-47861-1-1.html)

1.造园之始,意在笔先

这是由画论移植而来的。意,可视为意志、意念或意境。它强调在造园之前必不可少的意匠构思,也就是指导思想、造园意图。然而这种意图是根拒园林的性质、地位而定的。皇

家园林必以皇恩浩荡、至高无上为主要意图;寺观园林当以超脱凡尘、普度众生为宗;私家园林有的想耀祖扬宗,有的想拙政清野,有的想升华、超脱,而多数为崇尚自然,自得其乐,

乐在其中。这就是《园冶》中兴造论所谓“ 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说,它表现了设计

者的意图起决定作用。

意境指情景交融,意念升华的艺术境界,表现了意因境存、境由意活这样一个辩证关系。

如淘渊明所代表的田园意境,反映了古代文人雅士追求清淡隐逸生活的向往。以仙山琼阁、

一池三山为代表的神话意境,表明了自秦、汉以来,历代帝王对仙境超生的愿望。在众多的

山水园林中,景区、景点的题名,蕴藏着人们对生活的强烈眷恋和对祖国大地的赤诚爱心。

如“食蔗居”位于承德避暑山庄松林沽山谷尽头,寓意蔗到尽头最甘甜、行至谷端景最佳。

以景带诗,以诗意造景,是意境创作常用的手法。有、如颐和园的“知春亭”就出自苏轼“竹

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一诗。另外以园名点题表现意境者,如“归田园”、“拙政

园”、“颐和园”、“寄畅园”、“沧浪亭”等我国近、现代园林及风景区的景区景点,仍运用优

美的题名,创造了瑰丽深奥的意境美,表达了近、现代我国人民的审美情趣。

2.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古今中外,凡造园林,必按地形、地势、地貌的实际情况,考虑园林的性质、规模,构

思其艺术特征和园景结构。只有合乎地形骨架的规律,才有构园得体的可能。《园冶》相地篇说得好,无论方向及高低,只要“涉门成趣”即可“得景随形”,认为“园地唯山林最胜”,而

城市地则“必向幽偏可筑”;旷野地带应“依呼平岗曲坞,叠陇乔林”。造园多用偏幽山林,平

岗山窟,丘陵多树等地,容易创造出曲折幽雅、丰富多彩的园林胜景,同时少占农田好地,

这也符合当今园林选址的方针。在如何构园得体方面,《园治》有一段精辟的论述,“约十亩之地,须开池者二,余七分之地,为垒士者四”,这种水、陆、山,三四三的用地

比例,虽不可定格,但确有其参考价值。园林布局首先要进行地形及竖向控制,只有山水相

依,水陆比例合宜,才有可能创造好的生态环境。城乡风景园林应以绿化空间为主,绿化面

积应占园林总面积的85 %以上,陆地建筑面积应控制在2%以下。并应有必要的地形起伏,

创造至高控制点,引进自然水体,从而达到山因水活的境地。总之,只有相地构园,才能合

宜得体,否则,“非其地而强为其地”,结果是“虽百般精巧,却终不相宜”。

3.因地制宜,随势生机

相地,可以取得正确的构园选址,然而在一块土地上,要想创造多种景观的协调关系,

还要靠因地制宜,随势生机和随机应变的手法,进行合理布局,这是中国造园艺术的又一特

点,也是中国画论中经营位置原则之一。画论中有“布局须先相势”,布局要以“取势为主”。

《园冶》中也多处提到“景到随机”、“得景随形 ?,等原则,不外乎是要根据环境形势的具体

情况,因山就势,因高就低,随机应变,园地制宜地创造园林景观,即所谓“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究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这样才能达到“景

以境出”的效果。有人说,中国园林有法而无式,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其实,有法而不拘泥,有式而不定格,才是艺术手法的高超之处,才能随机取势而创造出多方景胜。在现代风景园

林的建设中,这种对自然风景资源的保护和顺应意识及对园林景观创作的灵活性,仍是实用

的。

4.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风景园林既然是一个有限空间,就免不了有其局限性,但是具有酷爱自然传统的中国造

园家,从来没有就范于现有空间的局限,用巧妙的“因借”手法,使有限的园林空间,插上了

无限风光的翅膀。“因”者,是就地审势的意思,“借”者,景不限内外,所谓“晴峦耸秀,钳

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盯瞳,尽力烟景”,这种因地、因时借

景的作法,大大超越了有限的园林空间。像北京颐和园远借玉泉山宝塔,无锡寄畅园仰借龙

光塔,苏州拙政园屏借北寺塔,南京玄武湖公园遥借钟山。

古典园林的“无心画 ,尺户窗”的内借外,此借彼,山借云海,水借蓝天,东借朝阳,

西借余辉,秋借红叶,冬借残雪,镜借背景,墙借疏影,松借坚毅,竹借高节,借声借色,

借情借意,借天借地,借远借近,这真是放眼环宇,博大胸怀的表现。用现代语言说,就是

汇集所有的外围环境的风景信息,拿来为我所用,取得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

5.欲扬先抑,柳暗花明

一个包罗万象的园林空间,怎样向游人展示她的风采呢?东西方造园艺术似乎各具特

色。西方园林以开朗明快,宽阔通达,一目了然为其偏好;而中国园林却以含蓄有致,曲径

通幽,逐渐展示,引人入胜为特色。尽管现代园林有综合并用的趋势,然而作为造园艺术的

精华,两者都有保留发扬的价值。究竟如何取得引人入胜的效果呢?中国文学及画论给了很

好的借鉴,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欲露先藏,欲扬先抑”等,这些都符合东方的审美心理与规律。在儒家学说的长期影响下,塑造了中国人含蓄理义的习俗。清除封

建礼教的糟粕,保留理性的精神美德,中国文学、绘画艺术起到了引路的作用。表现在园林

布局上就是先藏后露,引人渐入佳境的作法。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欲扬先抑的范例,遇洞探幽,豁然开朗,偶入

世外桃园,给人无限的向往。如在造园时,运用影壁、假山水景等作为人口屏障;利用绿化

树丛作隔景;创造地形变化来组织空间的渐进发展;利用道路系统的曲折引进,园林景物的

依次出现,利用虚实院墙的隔而不断,利用园中园,景中景的形式等等,都可以创造引人入

胜的效果。它无形中拉长了游览路线,增加了空间层次,给人们带来柳暗花明、绝路逢生

的无穷情趣。

6.起结开合,步移景移

如果说,欲扬先抑给人们带来层次感,起结开合则给人们以韵律感。写文章、绘画有起

有结,有开有合,有放有收,有疏有密,有轻有重,有虚有实。造园又何常不是这样呢? 人们如果在一条等宽的胡同里绕行,尽管曲折渐进,层次深远,却贫乏无味,游兴大消。节奏

与韵律感,是人类生理活动的产物,表现在园林艺术上,就是创造不同大小类型的空间,通

过人们在行进中的视点、视线、视距、视野、视角等反复变化,产生审美心理的变迁,通过

移步换景的处理,增加引人入胜的吸引力。风景园林是一个流动的游赏空间,善于在流动中

造景,也是中国园林的特色之一。无论是登临泰山,还是游览长江,沿途空间处处都有宽窄、

急缓、闭敞、明暗、远近之别,使人们领略到大自然交响乐般的呼吸脉搏。以此为借鉴,园

林同样可以创造这种效果。现代综合性园林有着广阔的天地,丰富的内容,多方面的出入口,

多种序列交叉游程,所以不能有起结开合的固定程序,但是,因地制宜、因景设施的景区布

局、景点设置和功能分区还是必要的。就在这种布局中,我们可以效仿古典园林的收放原则,

创造步移景异的效果。比如景区的大小,景点的聚散,绿化草坪植树的疏密,自然水体流动

空间的收与放,园路路面的自由宽窄,风景林木的郁闭与稀疏,园林建筑的虚与实等等,这

种多领域的开合反复变化,必然会带来游人心理起伏的律动感,达到步移景异、渐人佳境的

效果。

7.小中见大,咫尺山林

前面提到的因借是利用外景来扩大空间的作法。小中见大,则是调动景诸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反衬,造成错觉和联想,达到扩大空间感,形成咫尺山林的效果。这多用于

较小的园林空间。利用形式美法则中的对比手法,以小寓大,以少胜多,是中国画的惯用技

法。李渔主张“一卷代山,一勺代水”。《园冶》要求做到“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动

江流天地外 ?之情,合 , 山色有无中 ?之旬”。撮山要“溪径盘且长,蜂峦秀丽古,多方景胜,咫尺山林,”。在不大的

园林空间内,不是抄袭自然,而是取其精华部位再现组合,创造峰峦岩洞,谷涧飞瀑之势。苏州环秀山庄就是在咫尺之

境,创造山峦云涌、峭崖深谷、林

木丛翠、水天环绕的典型佳作。

8.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无论是寺观园林、皇家园林或私家庭园,造园者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和仿效自然的主导思想始终不移。认为只要“稍动天机”,即可做到“有真有假,做假成真”,无怪乎外国人称中

国造园为“巧夺天工”。纵览我国造园的范例,可见巧就巧在顺天然之理、应自然之规。用现

代语言,就是遵循客观规律,符合自然秩序,颉取天然精华,布局顺理成章。这种规律表现

在众多的具体造景手法之中,如《园冶》中论造山者“峭壁贵于直立;悬崖使其后坚。岩、

峦、洞穴之莫穷,涧、壑、坡、矾之伊是;信足疑无别境,举头自有深情”。又如理水,事

先要:“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山脉之通,按其水径;水道之达,理其山形”,“疏水

若为无尽,断处通桥”。做瀑布可利用高楼搪水,用天沟引流,“突出石口,泛漫而下,才如

瀑布”。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是举国闻名的利用跌落水声造景的范例。无论古今园林,大水

小溪都是人们喜爱的造园要素。广泛利用天上降水,地下引流,池中挖井,高差落水等方法,

就能顺山峦之理,成水景之章。

再如植物配置。古人对树木花草的厚爱,不亚于山水。为了创造种植条件,为了利

用植物的人格化特征创造不同的意境,或利用植物题名造景,都反映了在植物造景中“天人

合一”的哲理。如《园冶》中多处可见:“梧荫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移

竹当窗,分梨为院”,“寻幽移竹,对景荫花;桃李不言,似通津信”。古人在植物造景中,,

还找到了一些规律性的配植方式,丛植而成山林气氛,并突出植物特色,如牡丹园、月季园、

蔷蔽谷、桃花峪、杏花邮、梅花岭、松拍坡、枫林晚、竹林寺、海棠坞、木樨轩、玉兰堂等。

清代陈扶瑶的《花镜》有“种植位置法 ?,其中有“花之喜阳者,引东旭而纳西辉;花之喜阴

者,植北园而领南熏”。“梅花宜疏篱竹坞”;“桃花宜别墅山煨、小桥溪畔”;“李花

宜屋角墙头”;“松柏宜峭壁奇峰”;“梧、竹宜深院孤亭”;“荷宜水阁南轩”;“枫

叶飘身, ?宜重楼远眺”。

9.文景相依,诗情画意

二是中国园林艺术之所以流传古今中外,经久不衰,一是有符合自然规律的人文景观,

具有符合人文情意的诗画文学。文因景成,景借文传的说法是有道理的。正是文景相依,才

更有生机。同时,也因为古人造园,寓情于景,人们游园又触景生情,到处充满了情景交融

的诗情画意,才使中国园林深人人心,流劳百世。

文景相依表现在大量的风景信息之中,体现出中国风景园林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泰山被联合国列为文化与自然遗产,就是最好的例证。泰山的宗教神话群主封掸石雕碑刻和民俗传说,伴随着泰山的高峻雄伟和丰富的自

然资源,向世界发出了风景音符的最

强音。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以胳炙人口的诗句,把寒山寺的钟声深深印在中国和日本

人民的心底。每年招来无数游客,寒山寺才得以名扬海外。

中国园林的诗情画意,还集中表现在它的题名槛联上。北京颐和园表示颐养调和之

意;苏州拙政园表明拙者之为政也。表示景区特征的,如避暑山庄康熙题三十六景(四宇景

) 的有:烟波致爽、万壑松风、南山积雪、梨花伴月、壕濮间想、水流云在等;乾隆题三十六景(三宇景名 )的有:烟

雨楼、文津阁、水心榭、冷香亭、知鱼矶、采菱渡、翠云岩等。

杭州西湖更有: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南屏晚钟等景名。

引用诗词而题名的,更富有情趣,如苏州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取自苏试诗“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利用匾额点景的如北海公园中的“积翠”、“堆云”牌坊,前者集水为湖之

意,后者堆山如云之意,取自郑板桥诗“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利用对联点题的更不胜

枚举,如泰山普照寺内有“筛月亭”,因旁有古松铺盖,取长松筛月之意。亭之四柱各有景联,东为“高筑西椽先得月,不安四壁怕遮山”;南为“曲径云深宜种竹,空亭月朗正当楼”;西为

“收拾岚光归四照,招邀明月得三分”;北为“引泉种竹开三径,援释归儒近五贤”,对联出自四人之手。这种以景造名,又借名发挥的作法,把园景引入了更深的审美层次。总之,文以

景生,景以文传,引诗点景,诗情画意,这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另一特点。

10.胸有丘壑,统筹全局

写文章要胸有成竹,而造园者必须胸有丘壑,把握总体,合理布局,贯穿始终。只有统

筹兼顾,一气呵成,才有可能创造一个完整的风景园林体系,中国的风景造园是移天缩地的

过程,而不是造园诸要素的随意堆砌。绘画要有好的经营位置,造园就要有完整的空间布局。

苏州沈复在((浮生六记 ))中说:“若夫图亭楼阁,会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

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围曲折有致,又

不在地广石多徒烦一费”,这就是统筹布局的意思。只要摆布得当,就可取得大中见小,小

中见大的效果。对山水布局要求“山要环抱,水要萦回”、“山立宾主,水注往来”,前面提到的环秀山庄仅约0 .2hm2 ,确实山有三面环抱,水有二次萦回。拙政园中部以远香堂为中

心,北有雪香云蔚亭立于主山之上,以土为主,既高又广;南有黄石假山作为入口障景,可

谓宾山;东有牡丹亭立于山上,以石代土,可为次山;西部香洲之北有黄石叠落,可做配山;

可见四面有山皆入画,高低主次确有别。

《园冶》中说:“约十亩之地,须开池者三,曲折有情,疏源正可;余七分之地,为

垒土者四,高卑无论,栽竹相宜”。这是对园地山水布局的明显实例。又有“凡园囿立基,定

厅堂为主。先乎取景,好在朝南,倘有乔木数株,仅就中庭一二。筑垣须广,空地多存,任

意为持,听从摆布;择成馆舍,余构亭台;格式随宜,栽培得致”。这就明确指出布局要有构图中心,范围要有摆布余地,建筑栽植等格调灵活,但要各得其所。

造园者必须从大处着眼摆布,小处着手理微。利用隔景分景划分空间,又用主辅轴

线对位关系突出主景,用回游路线组织游览,还用统一风格和意境序列,贯穿全园。这种原

则同样适用于现代风景园林的规划工作,只是现代园林的形式和内容都有较大的变化幅度,

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总之,造园者只要胸有丘壑,统观全局;运筹帷幄,贯穿始终。就

能创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境界。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原理重点知识

1、景观的定义 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2、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定义 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它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找到规划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监理规划设计的实施,并对大地景观进行维护和管理。 3、景观规划设计的定义 1宏观环境规划 2场地规划、各类环境详细规划 3施工图及文本制作 4施工协调及运营管理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已从传统园林以满足精神文化享受(意境、模仿自然而高于自然),继而转向大众群体的大众文化,更加注重利用有限的土地,来创造优美的景观。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是一个综合的人文自然和艺术设计相结合的学科,体现了历史文化精神的延续和人文主义的关怀,为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做出了重大贡献。 4、《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园林的定义是什么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园林的定义(建筑,环境,城市规划册)称“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而形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休憩境域。” 5、美国风景园林学会对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定义是 它是一门对土地进行设计、规划和管理的艺术,它合理的安排自然和人工要素对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原则,最终创造出对人有益,使人愉快的美好环境。 6、景观规划设计的新趋势 (1)多学科的融合与互补 (2)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

(3)生态设计的发展 (4)低碳概念的体现 7、城市绿地系统理论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1)“城市公园”运动及“公园体系”(1843——1898)特征:由以单个城市公园绿地来缓解城市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发展到以带状绿地联系数个公园,形成公园体系来更有效地解决城市危机。 (2)“田园城市”运动(1898——1919)特征:从局部的城市调整转向对整个城市结构的重新规划 (3)一战至二战期间(1919-1945)(雅典宪章) (4)战后大发展战后与生态学相结合的绿地规划(1945——1970)特征:绿地与城市交织。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 (5)生物圈意识(1970年后)特征:保护生态环境运动。设计结合自然。生态园林理论。 8、“城市公园”运动及“公园体系” 的特征是什么 特征:由以单个城市公园绿地来缓解城市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发展到以带状绿地联系数个公园,形成公园体系来更有效地解决城市危机。 9、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城市公园绿地的分类有哪几大类 (1)公园绿地: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 (2)生产绿地 (3)防护绿地 (4)附属绿地 10、影响城市绿地指标的因素是什么 (1)国民经济水平 (2)城市性质 (3)城市规模 (4)城市自然条件 (5)城市现状 11、我国城市绿地指标的确定依据是什么 (1)我国城市绿地的现状水平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理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理 1、1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与特征 1单选(2分)以下哪一句对风景园林三大基本方面的概念有误? A.道路交通、建筑物与形态方面有关 B、活动方面包括行为、精神、历史 C、生态、植物、水体、土壤属于背景方面 D、形态方面包括空间划分、时间安排等正确答案: A 2单选(2分)以下哪一项的尺度不属于绝对空间尺寸? A.人体气泡 B、单个台阶 C、高大远山 D、树木冠幅正确答案: C 3单选(2分)以下哪一项不就是风景园林规划的特征? A.规划的依据性 B、规划的多样性 C、规划的空间性 D、规划的前瞻性正确答案: B

4多选(3分)以下哪些项就是风景园林的哲学追求? A.保护环境生态,创造万物与谐的大背景 B、创造美丽动人的空间形态 C、组织风景园林的大系统 D、构建繁荣昌盛的生存活动状态正确答案: A、B、D 5填空(3分)以风景园林三元论为基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三大基本方面就是(形态活动背景 ) 6填空(3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核心概念就是(空间尺度概念与时间变化概念 )7填空(3分)谈谈对风景园林的哲学认识(存在形式,三层意义,三大追求) 1、2景观规划设计的流程 1单选(2分)以下哪一种比例尺不属于风景园林/景观规划的要求 A、1:500 B、1:5000 C、1:10000 D、1:3000 正确答案: A 2单选(2分)以下哪些不属于风景园林/景观活动类类规划设计 A.带状景观规划设计 B、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C、区域、城乡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D、城市游憩与旅游规划设计正确答案: A 3多选(3分)以下哪些属于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流程 A.规划设计B、方案设计 C、施工图设计 D、扩大初步设计正确答案: B、C、D 4.多选(3分)以下哪些不属于风景园林/景观规划流程 A.施工图绘制B、空间规划――总体规划图 C、现状调查分析――调查分析图 D、造价预算正确答案: A、D 5判断(2分)风景园林/景观先规划再设计的流程不可逆。√正确 6填空(3分)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体系包含哪些内容得分/总分(背景类规划设计、形态类规划设计、活动类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7填空(3分)风景园林/景观规划包含哪些层面。 战略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与修建设计、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概念性规划、概念性设计 1、3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专业语言(上) 1单选(2分)以下哪一项就是风景园林专业语言的来源? A、文化历史 B、自然山水 C、民族风情 D、以上都就是正确答案: D

园林规划设计概论平时作业

平时作业 (一) 一、名词解释。 树带式: 居住区绿地定额指标: 城市建成区: 公园均布率: 三维绿量: 园林绿地面积: 绿地率: 二、填空。

1、能反映现今园林规划设计新方向的理论中,有5个主要的构成要素:即自然、社会、方法、技术、价值. 2、秩序原理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面:、、 、、和。 3、园林景观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景观、景观、景观、等人造景观、景观、 景观、与景观。 4、城市园林绿地的布局基本要求是要达到以下所述的条件:、、、。 5、植物园的主要任务是、、 和。 三、选择题。 1、公园绿化种植的比例,华南地区一般是常绿树占。 a、10%~20% b、30%~40% c、50%~60% d、70%~80% 2、儿童活动区内的绿化面积,不宜小于全区面积的。 a、30% b、40% c、50% d、60% 3、居住区公园位置以居民步行到公园约分钟的路程为宜。 a、10 b、20 c、30 d、40 4、在我国城市的道路中一般要占到总宽度的。 a、5% ~10% b、20%~30% c、40%~50% d、60%~70% 5、行道树的株距一般最小为 m。 a、1 b、2 c、3 d、4 6、居住区组团绿地不少于 m2/人。 a、0.2 b、0.5 c、0.7 d、1.0 7、在我国的园林绿地中,一般道路广场占。 a、1%~3% b、3%~5% c、5%~7% d、7%~9% 8、游人在园林绿地中要进行游览、休息,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游览面积,通常以平均每人不少于 m2为标准。 a、30 b、40 c、50 d、60

四、简答题。 1、简述园林规划设计对人生的重要性。 2、公园在进行植物配置规划时,应注意什么原则? 3、居住区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布局原则是什么? 5、简述工厂企业园林绿化植物选择的基本原则。 6、东西方园林风格的特点是什么? 五、问答题。 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是什么?

园林景观设计的5大基本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的5大基本理念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园林景观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人们的生活,因而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设计理念对园林景观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影响到园林景观的发展。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园林景观设计的五大基本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以实用功能为目的再创造。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从一开始就从现代艺术中吸取了丰富的形式语言,每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都为设计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必须考虑园林景观的使用功能和艺术性。 园林景观设计既然是艺术,就要有一定的时代性。在在园林景观设计上必须把握住那些相对稳定而不变的设计元素,并能接受新的设计元素,包括新理念、新材料,紧跟时代的发展。事实上,要设计一个好的园林景观,不管其形式有多么新颖,如果没有传统的精华,没有未来的展现,就很难能成为打动人心的艺术珍品。 园林景观设计离不开生活,并与历史和文化相联系,成功的作品都离不开文化元素。我们要接受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结合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进行创造,以促进中国具有世界性、有中国艺术特色的园林景观设计学科的迅

速形成。 人性化设计理念就是以人为本,设计师从关注园林景观转移到关注到园林景观的使用者上来,以设计出更人性化、使用更便利、使人愉悦的园林景观为重要目标的设计思想。使人愉悦是人性化设计的审美原则,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感受到设计的精巧而产生愉悦感,同时,将这种愉悦感升华为一种审美意象,从而真正体现出设计为人、以人为本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思想。 当今工业化、现代化的狂热发展,使生态环境逐渐恶劣,将园林景观设计的工作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将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始终穿于设计中。考虑园林景观环境对人心情的影响力,注重实用、生态、功能、观赏性紧密联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和方法

1.现代景观设计及其发展 1、景观生态学原理、现代空间理论、行为心理学以及设计艺术思潮等领域得探索与研究奠定了现代景观设计研究得基石。 2、通过将空间、行为、生态及人文精神得有机结合,综合提升土地得使用价值与效率,以可持续得方式、方法促进人居环境得发展。 3、促进现代景观设计变革得主要因素: ①20世纪急剧变化得世界格局导致景观设计领域国际化加剧; ②哲学与美学及艺术思潮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景观设计得理念; ③相关科学技术得发展改变景观设计得架构; ④随着学科高速发展,景观专业知识呈现既高度分化又高度整合得趋势; 4、以生态学、“3S”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改变学科发展态势,改变专业价值观念。 5、景观设计在经历了古典主义得唯美论、工业时代得人本论后,在后工业时代迎来了景观设计得多元论。 6、美国景观设计师丘奇代表作唐纳花园得设计特色“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得花园设计之一”。受立体主义思想得影响,丘奇认为花园每处景观应可以同时从若干个角度来观赏,并且一个花园应该没有起点与终点得限制,景观空间就是复始得。线条之间得对抗、形式之间得对立,使整个形体具有强烈得约束感,不仅具有自身独立得特点,同时也符合场地得得需求。 7、丹·凯利得米勒花园:占地1、86ha得长条形米勒花园平面沿着长轴方向被划分为三个部分,花园、草地与林地,她用树篱、林荫道与墙垣围合形成矩形空间,在庭院区与草坪之间就是一条两边种植着美洲皂荚得林荫道,道路得尽头摆放着亨利摩尔得雕塑。(2013已考) 8、美国劳伦斯·哈普林得罗斯福纪念公园。以一系列花岗岩墙体、喷泉、跌水、植物等营造了四个空间,分别代表了罗斯福得四个时期及她所宣扬得“四种自由”,以雕塑表现四个时期得重要事件,用岩石与水得变化来烘托各时期得社会气氟,设计与环境融为一体,开放得,引人参与得纪念园得空间特色、景观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

[设计理论]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 园林艺术法则与造景手法: 一、园林艺术法则: 1.造园之始,意在笔先 2.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3.因地制宜,随势生机 4.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5.欲扬先抑,柳暗花明 6.起结开合,步移景异 7.小中见大,咫尺山林 8.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9.文景相依,诗情画意 10.胸有丘壑,统筹全局 二、园林造景的艺术手法: 1.主景与配景手法: 2.对景与抑景手法 3.分景与隔景手法 4.夹景与框景手法 5.透景与漏景手法 6.配景与添景手法 7.前景与背景手法 8.层次与景深手法 9.俯景与仰景手法 10.引景与导景手法 11.实景与虚景手法 12.景点与点景手法 13.内景与外景手法 14.朦胧与烟景手法 15.四时造景手法 园林空间艺术布局: 一、静态空间艺术构图 1.静态空间艺术类型: 按活动内容分:生活居住空间、游览观光空间、安静休息空间、体育活动空间等 按地域特征分:山岳空间、台地空间、谷地空间、平地空间、 按开朗程度分:开朗空间、半开朗空间、和锁闭空间等 按构成要素分:绿色空间、建筑空间、山石空间、水域空间等 2.静态空间艺术构图: 1)风景界面和空间感: 风景界面:局部空间与大环境的交接面 空间感:以平地(或水面)和天空构成的空间特征,有旷达感 山环树抱庙宇林立的复合空间,给人以山间仙境的神秘感 2)静态空间的视觉规律: 最宜视距:正常人的清晰视距为25-30cm,明确看到景物细部的视野为30-50m,能识别景物类

型的视距 最佳视域:垂直视角为130,水平视角160,最佳垂直视角小于30,水平视角小于45,即人们静观景物的最佳视距为景物高度的2倍,宽度的1.2倍。 3)三远视景: 仰视高远:一般认为视景仰角分别大于45,60,80,90时,由于视线的消失程度可以产生高大感、宏伟感、崇高感和危严感。 俯视深远:居高临下,俯瞰大地。一般视角小于45,30,10时,则分别产生深远、深渊、凌空感。 中视平远:以视平线为中心的30夹角视场,可向远方平视。 4)花坛设计的视角视距规律:(见图) 5)静态空间尺度规律:(见图) 二、动态序列的艺术布局: 1.园林空间的展示程序: 1)一般序列:一般简单的展示程序有所谓的两段式或三段式之分,所谓两段式就是从起景逐步过渡到高潮而结束。三段式大体上分为:起景――高潮--结景三个段落。 2)循环序列:为了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需要,多数综合性园林或风景区采用了多向入口、循环道路系统,多景区景点划分,分散式游览线路的布局方法,以容纳成千上万游人的活动需求。 3)专类序列:以专类活动内容为主的专类园林有着他们各自的特点。 2.园林道路系统布局的序列类型:(见图) 3.风景园林景观序列的创作手法: 1.风景序列的主调、基调、配调和转调。 2.风景序列的起结开合 3.风景序列的断续起伏 4.园林植物景观序列的季相与色彩布局 5.园林建筑群组的动态序列布局: (转自“园林学习网”https://www.doczj.com/doc/8910686626.html,/thread-47861-1-1.html) 1.造园之始,意在笔先 这是由画论移植而来的。意,可视为意志、意念或意境。它强调在造园之前必不可少的意匠构思,也就是指导思想、造园意图。然而这种意图是根拒园林的性质、地位而定的。皇家园林必以皇恩浩荡、至高无上为主要意图;寺观园林当以超脱凡尘、普度众生为宗;私家园林有的想耀祖扬宗,有的想拙政清野,有的想升华、超脱,而多数为崇尚自然,自得其乐,乐在其中。这就是《园冶》中兴造论所谓“……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说,它表现了设计者的意图起决定作用。 意境指情景交融,意念升华的艺术境界,表现了意因境存、境由意活这样一个辩证关系。如淘渊明所代表的田园意境,反映了古代文人雅士追求清淡隐逸生活的向往。以仙山琼阁、

园林规划设计概述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园林、园林绿地系统的范畴和 发展趋势 能力目标 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园林规划设计 基本原理进行园林设计和创造 素质目标 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依据和原 则

目录CONTENTS 2.1 绿地的含义和范畴01020304 2.2 绿地的功能 2.3 绿地类型和特征 2.4 绿地指标 05 2.5 绿地规划与布局

2.1 绿地的含义及范畴 21 标题内容 “绿地”,《辞海》释义“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宜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或指“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是人工栽植的,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及园林用地,均可称为绿地”。◆城市绿地 ◆风景绿地 ◆其他绿地

6吸附粉尘,减低对人体的危害。7杀菌作用。植物本身的杀菌作用,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数量,例如悬铃木、紫薇、圆柏等。8降低噪音。噪音会影响人体健康、情绪、听力,使人容易疲劳。林带可降低噪音8-15分贝,尤其叶茂植物。9净化水体。树木吸收雨水,减少水中的细菌数量,吸收污水池中的有机物、重金属、化学元素等、水葫芦、水葱、荷花等标题容1调节温度。影响物体表面温度、气温、太阳辐射等 2调节湿度。调节绿地区域的空气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 3调节气流。带状绿地可以将夏季季风方向一致时可将城市气流引入城区,冬季可以减低寒风气流,改善气候 4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10净化土壤。吸收泥土中的有害物质,净化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5吸收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硫等,净化 空气

1调节温度。影响物体表面温度、气温、太阳辐射等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

; [设计理论]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 园林艺术法则与造景手法: 一、园林艺术法则: 1.造园之始,意在笔先 2.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3.因地制宜,随势生机 4.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 5.欲扬先抑,柳暗花明 6.起结开合,步移景异 7.小中见大,咫尺山林 8.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9.文景相依,诗情画意 10.胸有丘壑,统筹全局 二、园林造景的艺术手法: 1.主景与配景手法: [ 2.对景与抑景手法 3.分景与隔景手法 4.夹景与框景手法 5.透景与漏景手法 6.配景与添景手法 7.前景与背景手法 8.层次与景深手法 9.俯景与仰景手法 \ 10.引景与导景手法 11.实景与虚景手法 12.景点与点景手法 13.内景与外景手法 14.朦胧与烟景手法 15.四时造景手法 园林空间艺术布局: 一、静态空间艺术构图 ~ 1.静态空间艺术类型: 按活动内容分:生活居住空间、游览观光空间、安静休息空间、体育活动空间等按地域特征分:山岳空间、台地空间、谷地空间、平地空间、 按开朗程度分:开朗空间、半开朗空间、和锁闭空间等 按构成要素分:绿色空间、建筑空间、山石空间、水域空间等 2.静态空间艺术构图: 1)风景界面和空间感:

风景界面:局部空间与大环境的交接面 : 空间感:以平地(或水面)和天空构成的空间特征,有旷达感 山环树抱庙宇林立的复合空间,给人以山间仙境的神秘感 2)静态空间的视觉规律: 最宜视距:正常人的清晰视距为25-30cm,明确看到景物细部的视野为30-50m,能识别景物类型的视距 最佳视域:垂直视角为130,水平视角160,最佳垂直视角小于30,水平视角小于45,即人们静观景物的最佳视距为景物高度的2倍,宽度的倍。 3)三远视景: 仰视高远:一般认为视景仰角分别大于45,60,80,90时,由于视线的消失程度可以产生高大感、宏伟感、崇高感和危严感。 俯视深远:居高临下,俯瞰大地。一般视角小于45,30,10时,则分别产生深远、深渊、凌空感。 : 中视平远:以视平线为中心的30夹角视场,可向远方平视。 4)花坛设计的视角视距规律:(见图) 5)静态空间尺度规律:(见图) 二、动态序列的艺术布局: 1.园林空间的展示程序: 1)一般序列:一般简单的展示程序有所谓的两段式或三段式之分,所谓两段式就是从起景逐步过渡到高潮而结束。三段式大体上分为:起景――高潮--结景三个段落。 2)循环序列:为了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需要,多数综合性园林或风景区采用了多向入口、循环道路系统,多景区景点划分,分散式游览线路的布局方法,以容纳成千上万游人的活动需求。 3)专类序列:以专类活动内容为主的专类园林有着他们各自的特点。 ? 2.园林道路系统布局的序列类型:(见图) 3.风景园林景观序列的创作手法: 1.风景序列的主调、基调、配调和转调。 2.风景序列的起结开合 3.风景序列的断续起伏 4.园林植物景观序列的季相与色彩布局 5.园林建筑群组的动态序列布局: (转自“园林学习网”造园之始,意在笔先 [ 这是由画论移植而来的。意,可视为意志、意念或意境。它强调在造园之前必不可少的意匠构思,也就是指导思想、造园意图。然而这种意图是根拒园林的性质、地位而定的。皇家园林必以皇恩浩荡、至高无上为主要意图;寺观园林当以超脱凡尘、普度众生为宗;私家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理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理 1.1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与特征 1单选(2分)以下哪一句对风景园林三大基本方面的概念有误? A. 道路交通、建筑物与形态方面有关 B. 活动方面包括行为、精神、历史 C生态、植物、水体、土壤属于背景方面 D.形态方面包括空间划分、时间安排等正确答案:A 2单选(2分)以下哪一项的尺度不属于绝对空间尺寸? A. 人体气泡 B单个台阶 C高大远山 D.树木冠幅正确答案:C 3单选(2分)以下哪一项不是风景园林规划的特征? A.规划的依据性 B规划的多样性 C规划的空间性 D.规划的前瞻性正确答案:B 4多选(3分)以下哪些项是风景园林的哲学追求? A保护环境生态,创造万物和谐的大背景 B创造美丽动人的空间形态 C组织风景园林的大系统

D.构建繁荣昌盛的生存活动状态正确答案: A、B、D 5填空(3分)以风景园林三元论为基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三大基本方面是(形态活动背景) 6填空(3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核心概念是(空间尺度概念与时间变化概念 )7填空(3分)谈谈对风景园林的哲学认识(存在形式,三层意义,三大追求) 1.2景观规划设计的流程 1单选(2分)以下哪一种比例尺不属于风景园林/景观规划的要求 A.1:500 B.1:5000 C.1:10000 D.1:3000 正确答案:A 2单选(2分)以下哪些不属于风景园林/景观活动类类规划设计 A.带状景观规划设计 B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C区域、城乡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D.城市游憩与旅游规划设计正确答案:A 3多选(3分)以下哪些属于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流程 A.规划设计 B.方案设计 C施工图设计 D.扩大初步设计正确答案:B、C、D 4?多选(3分)以下哪些不属于风景园林/景观规划流程 A.施工图绘制 B.空间规划一一总体规划图 C现状调查分析一一调查分析图D造价预算正确答案:A、D 5判断(2分)风景园林/景观先规划再设计的流程不可逆。"正确

2017园林艺术概论

(D)被誉为“美国近代园林之父”。 A、佐佐木英夫 B、贝聿铭 C、勒·柯布西耶 D、奥姆斯特德 (B)是北京最大的亭子。 A、醉翁亭 B、廓如亭 C、爱晚亭 D、陶然亭 下列哪一项属于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C) A、云冈石窟 B、新疆天山 C、泰山 D、青城山 园林的规划形式有两种,分别为自然山水园林和规则式园林。(√ ) 在园林设计中,地形与水体是园林创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 对园林建造设计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B)。 A、植被 B、地形 C、降水量 D、海拔 全中国降雨量最少的地方位于(D)。 A、西藏林芝 B、新疆天山 C、甘肃陇西 世界园林三大流派不包括以下哪项?(C) A、东方自然山水园林 西安的芙蓉园属于邑郊园林。(√ ) 提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古代思想家是墨子。(× ) 以下植物中,不在春季开花的是(C)。 A、丁香 B、连翘 C、木芙蓉 D、榆叶梅 D)颐和园前门牌楼牌匾上的“涵虚罨秀”几字,是由以下哪位皇帝所题的?( A、顺治 B、雍正 C、康熙 D、乾隆

植物是园林的灵魂。(× )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描写的名胜是济南大明湖。( ×)雪松是一种耐水植物。(× )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中的“花”指的是(B)。 A、兰花 B、梅花 C、忍冬花 D、菊花 拙政园中的远香堂的名称出自(C)。 A、《孔雀东南飞》 B、《桃花源记》 C、《爱莲说》 D、《九歌》 颐和园内慈禧的寝宫为(B)。 A、玉澜堂 B、乐寿堂 C、仁寿殿 D、排云殿 中国园林艺术具有人征服自然的哲学思想的表现。(× ) (B)时期,佛教正式传入中国。 A、秦朝 B、东汉 C、隋朝 D、商朝 中国的第一个佛寺位于(B)。 A、扬州 B、洛阳 C、西安 D、开封 颐和园属于世界文化遗产。(√) 季羡林将世界文化总结为四大文化体系,分别是中国、印度、埃及、欧美。(×)“宁可食无肉 , 不可居无竹。”出自(C)。 A、孟浩然 B、白居易 C、苏轼 D、杜牧 “西湖三岛”包括(ABD)。 A、三潭印月 B、湖心岛 C、梅峰岛 D、阮公墩 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型模式是“一池三山”。(√ ) 八国联军是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

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理念与原则

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理念与原则 摘要:园林规划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得城市景观的艺术性、没属性都能 够得到实现,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基础上,设计规划人员还应将艺术性作为主要的 设计目标,从而使得社会大众的什么及需求能够得到迎合,使得园林规划设计的 整体价值意义能够得到实现。因此,园林规划设计者应对广大群众的审美需求进 行积极的分析,并使得自身的道德水准、审美层次得到提高,努力迎合个性化的 需求,给与设计理念、设计原则以足够的尊重,从而使得更高层次的园林景观能 够得到规划,并使得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有效的促进。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基本理念;原则 1园林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设计不符合我国的国情 在对园林的设计过程当中,一些设计者对于设计美感过于追求,导致其没有 足够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这也使得挖掘量不断的增加。与此同时,缺少对 自然起坡、植被遮挡的考虑,难以突出设计重点,也难以真实的反应设计效果。 如果不能够对当地植被进行充分的利用,不仅难以建设当地水文植被,也会使得 植被的运输成本不断增加,从而造成较了额外的经济负担。 1.2设计风格类似 不管是规模的大小、场地的用途还是性质,我国园林规划通常都采用类似的 规划手法,这使得园林风格较为类似,很多设计师手法简单,盲目对外国简约风 格进行模仿,难并没有学习到其中的精髓。在实际的设计过程当中,由于护体概 念较为缺乏,也导致风格较为杂乱,难以对具体的内涵、文化进行表达。 2园林规划设计理念 2.1艺术性与视觉性 美是人类的一种特殊思维活动,包含了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而园林规 划是这三者的协调统一。园林规划设计是为了使城市更加美观,凸显景观建筑的 艺术气息,汇集人的审美要求和实用功能。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园林设计可以 运用发散性的思维,结合当代人文、影视、戏曲等艺术形式,将传统文化与当代 艺术有机结合,加深园林的艺术性气息。同时,设计人员需要着重考虑到设计的 观赏性,可以从布局、线条、色彩等视觉元素出发,结合城市的发展现状与文化 思维、自然环境来进行设计,充分体现出园林的视觉美观。 2.2人性化与生态性 所谓人性化设计,就是设计出符合人的需求的园林空间,人的心情、行为、 思维受环境的影响,这涉及到行为艺术、心理学等学科,园林规划设计融合众多 领域,从人的外部感知到内部思维,人性化的需求带来了景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在设计时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可以使人和自然更加协调。现代社会讲究的 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园林设计需要遵循自然规则、可持续发展等生态原则,从 实用、生态、功能、观赏性等多方面让大自然与人们生活融为一体。 2.3民族文化的继承性 原理规划设计应将现实社会作为基础,对历史文化进行充分地解读以及发扬。在任何国家当中,园林设计都应与国家传统文化进行紧密相连,如果脱离了人文 精神、历史文化,设计也难以取得对应的成就。因此,在具体设计过程当中,设 计人员应对先进的社会思想进行主动接受,将现代文化、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对全新的艺术形式进行创造,使得园林的发展、建设能够得到促进。在该过程当

南京林业大学园林规划设计原理

园林规划设计 题型:选择,填空,名词解释,解答,论述 1.概念: 1)绿化:该词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由俄文OaeHue翻译而来,即栽种树木花卉、草皮等绿色植物,以改善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工作、学习条件的措施称为绿化。 2)城市绿化:城市中栽种植物和利用自然条件以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景观的活动。 3)绿地:①最初来源于“开放空间”一词 ②《辞海》释义:“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或指“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人工栽培的,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及园林用地,均可称为绿地。” ③绿地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绿地指所有生长着绿色植物的地域,狭义 的绿地则指城市规划用地范围被植被覆盖着的土地、空旷地和水体形成的绿化用 地。 4)城市绿地系统: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其整体应当是一个结构完整的系统,并承担城市以下职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居民休闲、娱乐要求,组织城市景观,美化环境和防灾避难等。 2.城市与园林的关系: 1)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类利用一定规律利用自然物质穿凿的“人工环境”。 2)城市化的过程是人和自然分离的过程,一定程度上是破坏自然环境的过程。 3)城市绿地是将自然引入城市,是人与城市间充满自然气息的过渡空间。 3.案例:1)世界园林史上第一个城市公园——英国伯肯海德公园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创作方法:自然放线,自然场景 2)法国第一个城市公园——凡尔赛公园 ——法国规整式园林代表作:中轴线多重处理,次轴线向两侧展开作主题小园组织,“障景”手法→绿苔。(PS:理水:静水、动水) 3)美国第一个城市公园——纽约中央公园 ——Green Sward方案:免费的,向所有公众开放的均等空间,体现对人的关怀。 4.巴比伦空中花园为什么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有何特点? 特点:悬空园;人造台地园:每层台地上植物生长状态良好;少有地形起伏,地势平坦;供水系统独特。 被称为七大奇迹之一的原因(百度):此园采用立体叠园手法,在高高的平台上,分层重叠,层层遍植奇花异草,并埋设了灌溉用的水源和水管,花园由镶嵌着许多彩色狮子的高墙环绕。园中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远看犹如花园悬在半空中。当年到巴比伦城朝拜、经商或旅游的人们老远就可以看到空中城楼上的金色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所以,到公元2世纪,希腊学者在品评世界各地著名建筑和雕塑品时,把“空中花园”列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 5.意大利台地园、法国勒诺特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造林特色1)意大利台地园 一般建于河流周边风景秀丽的丘陵山坡上,山坡上特殊的气候特点和地理条件,使台

风景园林概论 第五章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基础

一、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概述 生态学(Ecology ) 源于希腊文oikos 词根“oiko” + “logos” “住所”或“栖息地” 学问 原意: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住所”或居住环境的科学 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赫克尔(E.Haeckel)初次给生态学创立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有机及无机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非生物环境是指光、温、水、营养物等理化因素,生物环境则是同种和异种的其他有机体。 C. Troll (特罗尔)1939年最先提出“景观生态学” 一词的,目的是为协调统一生物学和地理学两个领域中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当时他认为:景观生态学并不是一门新的学科,而是在综合研究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观点。 景观生态学中三个基本构成要素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Racherl Carson )出版著作《寂静的春天》

1969年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的问世,将生态学思想运用到风景园林设计中,产生了“设计尊重自然”,把风景园林设计与生态学完美地融合起来,开辟了生态化风景园林设计的科学时代,也产生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生态设计。 1.生物多样性理论 2.生态位原理 生态位是指每个个体或种群在种群或群落中的时空位置及功能关系。 3.互惠共生原理 互惠共生又称互利共生,是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共存、双方获利。如地衣即是藻与菌的结合体; 一些植物种类的分泌物对加一些植物和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角、白蜡与九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另外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如胡 桃能分泌一种叫胡桃醒的物质,它能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 其它如:丁香、洋槐、薄荷、月桂、稠李、风信子等都会分泌一些不利于其他植物生长的物质,在园林中的植物配植时胡桃与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森林群落林下蕨类植物狗脊和里白则对大多数其他植物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利。在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应用植物间的这种相互关系,能有效地促进群落的稳定。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理复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理 复习资料 1.1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与特征 1单选(2分)以下哪一句对风景园林三大基本方面的概念有误?得分/总分 A.道路交通、建筑物与形态方面有关 B.活动方面包括行为、精神、历史 C.生态、植物、水体、土壤属于背景方面 D.形态方面包括空间划分、时间安排等正确答案:A 2单选(2分)以下哪一项的尺度不属于绝对空间尺寸?得分/总分 A.人体气泡 B.单个台阶 C.高大远山 D.树木冠幅正确答案:C 3单选(2分)以下哪一项不是风景园林规划的特征?得分/总分 A.规划的依据性 B.规划的多样性 C.规划的空间性 D.规划的前瞻性正确答案: B 4多选(3分)以下哪些项是风景园林的哲学追求?得分/总分 A.保护环境生态,创造万物和谐的大背景 B.创造美丽动人的空间形态 C.组织风景园林的大系统 D.构建繁荣昌盛的生存活动状态正确答案:A、B、D 5填空(3分)以风景园林三元论为基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三大基本方面是得分/总分 (...............)正确答案:形态 解析:正确答案为:形态活动背景 6填空(3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核心概念是得分/总分(...............)正确答案:空间 解析:正确答案为:空间尺度概念与时间变化概念 7填空(3分)谈谈对风景园林的哲学认识得分/总分(...............)正确答案:意义解析:主要从:存在形式,三层意义,三大追求三个方面回答即可 1.2景观规划设计的流程单元测试 1单选(2分)以下哪一种比例尺不属于风景园林/景观规划的要求得分/总分 A.1:500 B.1:5000 C.1:10000 D.1:3000正确答案: A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考卷及答案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考卷及答案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05-06学年第一学期 本科生专业理论课期终考试试卷(闭卷) (共2页)B卷 考试时间:05.1.20. 下午1:30-3:30 地点:教学南楼117、118、119 授课教师: 刘滨谊等 姓名: 学号: 成绩: (注:简答题、论述题的文字答案请写在本试卷正面余下部分和试卷背面,并标明相对应的题号) 一、概念题 1. 判断下列各题中论述的正确与否(请在正确(Y)或错误(N)上划圈)(10%,每题1分) (1)Y N 按照景观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专业概念,景观就是映入眼帘的景象。 (2)Y N 格式塔视知觉研究结论表明:长度相等的一条水平线与一条垂直线看上去垂直线显得较长。 (3)Y N 夹景是一种带有控制性的构景方式,主要运用透视消失与对景的构图处理方法。 (4)Y N 个人空间(“个人气泡”)是指生理上个人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

(5)Y N 一般说来,3至3.75米的距离被称之为社交距离 (6)Y N 景观轴线就是一条笔直的视觉通廊 (7)Y N 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图纸是平面设计图。 (8)Y N 滨水带景观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图纸是剖面图。 (9)Y N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与旅游区总体规划的目标是大同小异。 (10)Y N 遥感已成为中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必不可少的现代技术。 2.就下列各题进行回答或填充(40%,每空1分) (1)根据2005年首届国际景观学教育研讨会的关于景观学的译文,景观学的英文翻译是: landscape studies 。 (2)景观学包含哪三大领域:视觉景观形象;生态环境绿化;大众行为心理。 (3)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所对应的三大基础理论是:1 景观美学; 2 景观生态学; 3 景观环境行为学。 (4)景观学学科与专业的三大基本特征是:1、生命性:(生长、变化)2、时间性:(形成、变化周期)3、地方性:(自然的、人文的)。(5)麦克哈格(Ian L. McHarg)(1920-2001),在1969年出版了《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从此举起了景观生态规划的大旗。

景观设计理论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考卷及答案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05-06学年第一学期 本科生专业理论课期终考试试卷(闭卷) (共2页)B卷 考试时间:05.1.20. 下午1:30-3:30 地点:教学南楼117、118、119 授课教师: 刘滨谊等 姓名: 学号: 成绩: (注:简答题、论述题的文字答案请写在本试卷正面余下部分和试卷背面,并标明相对应的题号) 一、概念题 1. 判断下列各题中论述的正确与否(请在正确(Y)或错误(N)上划圈)(10%,每题1分) (1)Y N 按照景观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专业概念,景观就是映入眼帘的景象。 (2)Y N 格式塔视知觉研究结论表明:长度相等的一条水平线与一条垂直线看上去垂直线显得较长。 (3)Y N 夹景是一种带有控制性的构景方式,主要运用透视消失与对景的构图处理方法。 (4)Y N 个人空间(“个人气泡”)是指生理上个人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 (5)Y N 一般说来,3至3.75米的距离被称之为社交距离 (6)Y N 景观轴线就是一条笔直的视觉通廊 (7)Y N 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图纸是平面设计图。 (8)Y N 滨水带景观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图纸是剖面图。 (9)Y N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与旅游区总体规划的目标是大同小异。 (10)Y N 遥感已成为中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必不可少的现代技术。 2.就下列各题进行回答或填充(40%,每空1分) (1)根据2005年首届国际景观学教育研讨会的关于景观学的译文,景观学的英文翻译是:landscape studies 。 (2)景观学包含哪三大领域:视觉景观形象;生态环境绿化;大众行为心理。 (3)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所对应的三大基础理论是:1 景观美学; 2 景观生态学; 3 景观环境行为学。 (4)景观学学科与专业的三大基本特征是:1、生命性:(生长、变化)2、时间性:(形成、变化周期) 3、地方性:(自然的、人文的)。 (5)麦克哈格(Ian L. McHarg)(1920-2001),在1969年出版了《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从此举起了景观生态规划的大旗。 (6)景观分析评价的四大学派是: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认知学派、经验学派。(8)人类户外活动的三种类型是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社会性活动。 (7)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五要素指边缘、通道、区域、节点、标志。 (8 )请列出人类生存的7类景观:森林,草原,田野(耕地、田地),水体,小城(小镇)旅游度假地,都市居住。 (9)参照城市规划,景观总体规划的图纸比例通常为:1:5000以上;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图纸比例通常为:1:2000-1:5000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图纸比例为:1:2000以下。 (10)制订旅游规划过程中依据的法律法规除“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以及“旅游业标

景观规划基本理论

景观规划基本理论 1 谈谈你"LANDSCAPE" "LANDSCAPEKRCHITECTURE"理解? Lan dscape-风景、景色、景观、地景。 Landscape Architecture --1858 年由美国建筑师奥姆斯特丹提出,有很多译法与理解,分别为 "景观建筑学 "、 "造园"(日本、台湾)、 "风景园林 "、 "景园" 等。译为 "景观规划设计 "较妥 切,因其已超于风景园林专业的传统范畴,随现代的生活发展而变化,适应旧时代要求而 设立的专业, 1901年予哈佛大学由奥姆斯特丹创系,核心是人类户外生存环境的建设,重 点是各种环境的规划与设计。 另 LandscapeGardening--景观园艺 《中国园林》 -ChineseLandscapeArchitecture 同时也可以理解为 LandscapePlanning+ LandscapeDesign 2、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异同? 同:景观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也是园林的核心; 异: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涵盖面更大,优美的景观为 "风景"、 "园林 "的精华。现代景观规划 设计强调精神文化,面向大众群体,强调生态、风景、旅游三位一体,求经济和实用性。 面向群体是现代景 观最大的特点。 随现代生活而发展,受城市规划,新材料应用,感官、感觉、变化、艺术的发展,生态保 育要求等因素制约而不同,具体为: 1、 城市人多地少,讲究经济利用,还要善于从死角。边料用地中创造景观; 2、 私人用地减少,公共绿地增多,与传统风景园林的私人使用不同; 3、 不再纯粹美观、游憩、重视教育性,防污染等实用的绿化环境; 4、 不像景园古典精致典雅,设计简单,抽象,常见大片花草树木; 5、 造型、线条、雕塑或其它设施、材料更富于现代感; 6、受城市规划影响大,要考虑历史文脉融合延续,不如景园独创性强。 3、 景观规划设计与城市设计区别? 城市设计是从城市整体出发,具体地对某一城市、某一地段、某一街 道、某个中心或场所 进行综合设计,且的是最大可能地便利与舒适、美观,精髓是城市形体环境的设计,着重 于在型体方面构思。 现代景观设计在某些方面和设计手法上与之同,但景观设计不限于城市内,也包括风景区、 旅游度假区,主题园、公园等多方面的景观规划,着重于景观构造和大众游赏行为策划。 范围更广。 在城市领域,建筑、规划、景观园林三个专业都有一席之地。在已有大量实践的美国,主 要是由建筑师和景观师来做,且景观建筑师占了大头。 城市设计在空间布局组织上,主要是由贯穿于整个城市开敞空间的景观来控制协调的。 景观规划设计强调意象在先,布局平面在后,更偏向于艺术作品;而城市设计则必须以功 能为考虑的第一要素。 (P7) 4、 景观规划设计、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三个学科的关系? 1、目标同 --创造人类聚居环境; 核心同 --将人与环境的关系处理落实于具有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人类聚居的环境中。 2、就所设计的人居环境的客体而论,专业分工不同 建筑: (1) 空间塑造、设计; (2) 建筑使用要求、建筑个性、人情味; (3) 侧重空间组合,聚居空间的塑造,专业分工重在人为空间设计; 城规: (1) 以道路、用地为主的场所规划,聚居场所(社区)的建设,专业分工 重在场所规划; (2) 城市效率、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交通规划,基础设施,侧重于平面 布局; 景观设计: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docx

[ 设计理论 ]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 园林艺术法则与造景手法: 一、园林艺术法则: 1.造园之始,意在笔先 2.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3.因地制宜,随势生机 4.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5.欲扬先抑,柳暗花明 6.起结开合,步移景异 7.小中见大,咫尺山林 8.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9.文景相依,诗情画意 10.胸有丘壑,统筹全局 二、园林造景的艺术手法: 1.主景与配景手法: 2.对景与抑景手法 3.分景与隔景手法 4.夹景与框景手法 5.透景与漏景手法 6.配景与添景手法 7.前景与背景手法 8.层次与景深手法 9.俯景与仰景手法 10.引景与导景手法 11.实景与虚景手法 12.景点与点景手法 13.内景与外景手法 14.朦胧与烟景手法 15.四时造景手法 园林空间艺术布局: 一、静态空间艺术构图 1.静态空间艺术类型: 按活动内容分:生活居住空间、游览观光空间、安静休息空间、体育活动空间等按地域特征分:山 岳空间、台地空间、谷地空间、平地空间、按开朗程度分:开朗空间、半开朗空间、和锁闭空间等 按构成要素分:绿色空间、建筑空间、山石空间、水域空间等 2.静态空间艺术构图: 1)风景界面和空间感: 风景界面:局部空间与大环境的交接面 空间感:以平地(或水面)和天空构成的空间特征,有旷达感 山环树抱庙宇林立的复合空间,给人以山间仙境的神秘感 2)静态空间的视觉规律: 最宜视距:正常人的清晰视距为25-30cm, 明确看到景物细部的视野为30-50m, 能识别景物类

型的视距 最佳视域:垂直视角为 130,水平视角们静观景物的最佳视距为景物高度的 160,最佳垂直视角小于 2 倍,宽度的 1.2 倍。 30,水平视角小于45,即人 3)三远视景: 仰视高远:一般认为视景仰角分别大于45,60,80,90 时,由于视线的消失程度可以产生高大 感、宏伟感、崇高感和危严感。 俯视深远:居高临下,俯瞰大地。一般视角小于45,30, 10 时,则分别产生深远、深渊、 凌空感。 中视平远:以视平线为中心的30夹角视场,可向远方平视。 4)花坛设计的视角视距规律:(见图) 5)静态空间尺度规律:(见图) 二、动态序列的艺术布局: 1.园林空间的展示程序: 1)一般序列:一般简单的展示程序有所谓的两段式或三段式之分,所谓两段式就是从起景 逐步过渡到高潮而结束。三段式大体上分为:起景―― 高潮--结景三个段落。 2)循环序列:为了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需要,多数综合性园林或风景区采用了多向入口、 循环道路系统,多景区景点划分,分散式游览线路的布局方法,以容纳成千上万游人的活动需求。 3)专类序列:以专类活动内容为主的专类园林有着他们各自的特点。 2.园林道路系统布局的序列类型:(见图) 3.风景园林景观序列的创作手法: 1.风景序列的主调、基调、配调和转调。 2.风景序列的起结开合 3.风景序列的断续起伏 4.园林植物景观序列的季相与色彩布局 5.园林建筑群组的动态序列布局: (转自“园林学习网” https://www.doczj.com/doc/8910686626.html,/thread-47861-1-1.html) 1.造园之始,意在笔先 这是由画论移植而来的。意,可视为意志、意念或意境。它强调在造园之前必不可少的意匠构思,也就是指导思想、造园意图。然而这种意图是根拒园林的性质、地位而定的。皇 家园林必以皇恩浩荡、至高无上为主要意图;寺观园林当以超脱凡尘、普度众生为宗;私家园林有的想耀祖扬宗,有的想拙政清野,有的想升华、超脱,而多数为崇尚自然,自得其乐, 乐在其中。这就是《园冶》中兴造论所谓“ 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说,它表现了设计 者的意图起决定作用。 意境指情景交融,意念升华的艺术境界,表现了意因境存、境由意活这样一个辩证关系。 如淘渊明所代表的田园意境,反映了古代文人雅士追求清淡隐逸生活的向往。以仙山琼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