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经济学案例

政治经济学案例

政治经济学案例
政治经济学案例

政治经济教学案例

案例1:经济思想史上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政治经济学

有些人认为,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本身具有普遍的、一般的科学意义,是无国界、无阶级性的。然而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在研究、解释和试图解决经济问题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站在特定的立场上,代表特定的阶级或阶层利益,接受反映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价值判断。这是由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内容直接涉及社会各阶级的切身利益,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经济学家,对于社会经济关系必然具有不同的认识和解释。因此,政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历史上不同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了本阶级的利益先后创立了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经济理论,这样就产生了不同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1.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经济学。它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叶。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年)和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

图1-1 亚当·斯密(1723-1790)

斯密于1776年完成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其主要内容是研究促进或妨碍国民财富发展的原因,论证资本主义制度比封建制度更能促进财富的生产。它的中心思想是基于人性论和自利心的自由放任思想,也就是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斯密认为经济自由是“自然秩序”即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要求,最符合人们利己的本性,让每个人都自由地追求个人利益,就能够最好地实现社会的利益。所以,他强烈反对重商主义政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主张充分实现经济自由,即实现自由经营、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这实际上反映了处在工业革命初期的产业资产阶级的要求,即清除一切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残余和重商主义政策,从而完全确立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因此,《国富论》的出版受到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热烈欢迎和赞扬,不少议员在国会辩论时引用《国富论》的观点作依据,甚至连当时英国首相皮特也自称是斯密的学生。

图1-2 大卫·李嘉图(1772-1823)

李嘉图于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贯穿着古典学派的基于利己心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李嘉图声称,每个人追求的个人利益是和整个社会的利益一致的,“在商业完全自由的制度下,各国都必然把它的资本和劳动用在最有利于本国的用途上。这促进了个体利益的追求很好地和整体的普遍幸福结合地一起”。因此,他认为只有实现经济自由的资本主义制度,才能保证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一致,并且最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他虽然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里存在着资本家和工人阶级、资本家和地主阶级之间的对立,但是他是站在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为资本家攫取利润进行辩解的。在他看来,资本家在发展生产时固然追求个人利益即追逐利润,但是获取利润是为了积累,积累资本是为了发展生产,而生产发展则会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从而满足社会的需要。所以,在他的心目中,资本家的个人利益同生产发展、同整个社会的利益是一致的,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则是合理的、永恒的关系。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在资本主义初期即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建立起来的。当时正处在资产阶级向封建制度进行斗争的时期,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还没有充分暴露,斗争还不十分尖锐。这时,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试图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现象的内在本质的联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他们的理论观点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向封建制度进行斗争的思想武器。但它毕竟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政治经济学,其理论体系一开始就孕育着庸俗的因素和阶级的局限性。

2.西尼耳: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代表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也日益发展起来,并直接威胁到资产阶级的统治,于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便为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所代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庸俗化开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庸俗政治经济学最早的代表有法国的萨伊、巴斯夏,英国的西尼耳、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等。

西尼耳(1790-1864年)是19世纪中叶最露骨地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家。他反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提出了为资本主义辩护的“节欲论”。按照他的说法,“劳动”是工人放弃自己的安乐和休息所作的牺牲,而资本则是资本家的“牺牲”。他说:“资本家在获得生产资料和流通资料时,要牺牲个人的消费,更确切地说,要牺牲这种消费所给予他的享乐和满足。因此,资本是一项财富,是用于财富生产或财富分配中人类作出努力的结果。”在西尼耳看来,既然商品的价值是由工人和资本家的共同“牺牲”所创造的,

因此商品的价值也就应当在工人和资本家之间进行分配。在他看来,“工资的定义是劳动的报酬”;同样地,“利润的定义是节制的报酬”。他写道:“节欲既表示放弃把资本用在非生产性消费的行为上,又表示一个人宁愿把他的劳动用于生产未来成果而不用于目前成果的行为。凡是这样做的人就是资本家,而对于他的行为的报酬,就是利润。”西尼耳对资本家的“节欲”颂扬备至,似乎社会的进步就是由于资本家这种“自我节制”行为造成的,从而完全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性质。

早期的庸俗政治经济学观点在不同程度上被后来的西方经济学所吸收,并加以改造形成形形色色的新的理论体系。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形成的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则是为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为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进行辩护的。

3.马尔萨斯:资产阶级化的土地贵族利益代表

马尔萨斯(1766-1834年)出生于英格兰的一个土地贵族家庭。他是19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化的土地贵族的代表。他的理论站在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立场上反对无产阶级,当土地贵族阶级同工业资产阶级利益发生分歧时,他又站在土地贵族立场上反对资产阶级。

图1-3 马尔萨斯(1766-1834)

马尔萨斯于1798年发表了《人口原理》一书,其主要观点是生活资料的增长永远赶不上人口的增长,因而把资本主义人口的过剩、资本主义的失业归之于自然规律,当作一种永恒的现象。他的理论无非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辩护。

19 世纪初,英国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工业资产阶级被不断增加资本积累的愿望所驱策,对土地贵族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工业资产阶级认为,限制从国外输入谷物的立法意味着土地贵族取得高额地租,也意味着粮食价格的上涨,从而引起工资增长,利润降低,导致资本积累减少;而土地贵族的地租收入大部分被用于消费,只有少部分节约下来转化为资本。因此,这个社会“纯收入”最好是不落入浪费的土地贵族阶级的手中,而流入“节俭的”工业资产阶级的手里。站在土地贵族阶级立场上的马尔萨斯极力地为地租辩解。他认为,地租是自然对人类的赐予,高额地租意味着国家富足、土地肥沃、农产品丰富,低额地租标志着相反的情况。针对当时工业资产阶级对废除谷物法的要求,马尔萨斯竭力为谷物法辩护。他认为,英国作为独立国家,应该使粮食自给自足,因此他反对废除谷物法。马克思深刻地揭露了马尔萨斯作为当时英国土地贵族阶级代表的本质,他写道:“只是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同土地所有权的利益,同贵族的利益一致时,马尔萨斯才拥护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但是,凡是土地贵族同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发生分歧并且互相敌对时,马尔萨斯就站在贵族一边,反对资产阶级。”

4.蒲鲁东: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代表

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初,它是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在产业革命以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急剧加速了小资产阶级两极分化的过程,出现了具有完整体系的小资产阶级的经济理论。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瑞士的西斯蒙弟和法国的蒲鲁东等人。

蒲鲁东(1809-1865年)站在小资产阶级立场上,既反对资本主义,也反对共产主义。他认为,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都不符合公平的原则,前者是强者剥削弱者,后者是弱者剥削强者;前者有压迫性和社会性,后者则反对独立性和相称性;前者通过专制主义侵犯自由意志,后者则压制智力和感情上的自发性、行动和思想的自由。他幻想把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综合起来,建立以个人所有制为基础的第三种社会形式。在那个社会里,每个人制造出各自的产品,可以用来供自己消费,也可以拿到市场上交换,以另一种产品的形式补偿自己劳动产品的十足价值。蒲鲁东的目的,是要把社会一切成员都变成小资产者和小农。他厌恶工业革命,反对现代工业,希望返回到手工劳动的生产中去,他认为即使丧失999‰的生产力,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要能使永恒公平实现就行了。

小资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中间阶层,决定了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特点:一方面它批评与小资产者利益发生冲突的资本主义现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弊病,对资本主义剥削进行了批判;另一方面它又维护私有制。他们把小生产理想化,企图按照小生产的规范来改造资本主义社会。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于19世纪中叶。这时,资本主义已发展到机器大工业时期,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所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发展,需要有自己的经济理论作为思想武器,这就决定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产生。马克思(1818-1883年)和恩格斯(1820-1895年)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政治经济学,深刻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律,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此后的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图1-4 马克思(1818-188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它彻底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揭示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性。它是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案例讨论:

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2.社会主义经济学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如果说是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这个阶级还是否代表大多数人?当代中国经济学发展应如何体现其阶级性?

案例2:中国消费者与雀巢的博弈

一、案例内容

1. 雀巢大玩“变脸”游戏

据《文汇报》2005年6月10日报道:自5月25日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碘含量超标被曝光后,中国消费者和雀巢公司的一场无形“博弈”便悄然展开。在经历了消极应对—积极自辩—公开道歉—只换不退的“表演”之后,雀巢公司日前又对外宣称:消费者可以退货。在这场“博弈”中,中国消费者受到持续的“心理煎熬”,雀巢公司却显得很轻松,和中国人玩起“变脸”的游戏,而为了逃避“召回”,这种游戏还在上演。

一是在消费者前拒不认错。5月25日,浙江省工商部门公布了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碘超标后,他们宣称不知道这批奶粉的生产量和销售地。更为可笑的是,雀巢在其产品的外包装上标明碘含量为30微克到150微克,这是符合我国国家标准的,但实际的检测结果是191微克到198微克。一个跨国公司连检测结果都可以造假,在消费者心中信誉何在?一方面承认碘超标,另一方面又说“产品是安全的”。

二是在媒体面前“冷热不均”。在作为对雀巢“声讨”大军的消费者中,各大媒体承担着“先锋军”的作用。就在媒体为消费者“鼓与呼”的时候,雀巢公司也悄悄地印制“新闻稿”发给消费者,看来雀巢并没有把媒体的报道放在眼里,依然是“超标但安全”的宣传和“只换不退”的无力道歉,对媒体的冷淡让消费者怀疑“雀巢咋这么牛”?与对媒体的冷淡相比,雀巢对各大媒体的老总们却异常热情。雀巢分别找了一些新闻单位的领导,热情地为自己洗白,想靠公关和广告来“摆平”媒体,但从媒体跟踪报道的情况来看,被雀巢“摆平”的媒体并不多。

三是在政府面前规规矩矩。来自政府部门的消息说,雀巢公司知道了检测结果之后,就没“闲着”,早早地跑到国家有关部门“登门诚恳认错”,并“委屈”地把碘超标问题归于“奶源”。到6月8日以前,政府各相关部门比较“慎重”,都没有表态,好在中国消费者协会一直支持消费者。在中消协和有关部门的建议下,雀巢公司不得已向中国消费者道歉。6月8日,国家标准委对“婴儿配方乳奶粉中碘含量”问题公开表态:“碘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婴儿配方奶粉应禁止生产和销售。”这个表态是国家权威部门首次对“雀巢奶粉碘超标”的有力回复。国家质检总局同时明确表示,相关质检部门将对“问题奶粉”生产企业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如发现问题,将禁止其生产和销售。

2. 雀巢承认“犯了错误”

据《新闻午报》2005年6月13日报道:在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碘含量超标的消息公布的第二天,昆明市工商局就组织了全市12个区县的一千多名工商执法人员在全市范围内的超市、商场和批发市场进行清查,共发现桶装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90桶,袋装70袋。执法人员抽出两桶生产日期为2005年1月20日的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送检,经过近四个小时的分析、化验,检测人员得出了重要的结论:抽查样品中含碘量为199微克每100克,超过标准49微克,并且和浙江检出的四个月前生产的同一品种的奶粉相比,碘超标的量更多。

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法律顾问邱宝昌在连线采访中表示,消费者如果买了这种不合格产

品,可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第四十八、四十九条,向经营者主张权利,比如经国家行政部门鉴定是不合格产品,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货,如果经营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对消费者进行欺诈的话,可以要求经营者双倍赔偿。针对雀巢奶粉事件央视国际网站做了一项调查,另外综合其他一些网站的数据,发现原来相信雀巢品牌的人有80.43%,而现在不再购买雀巢奶粉的却达到了79.92%。

问题奶粉的事件发生后,不少消费者觉得这样的一个大企业怎么还会出这种事情,我们还能信它吗?我们还能信谁呢?食品安全专家胡小松教授就此表示,企业要保持信誉度和美誉度,必须在质量和安全上做大文章。要使质量做得好,就必须抓好源头以及在加工的任何一个环节,最终到消费的过程以及包括在里面的各个环节的检测,比如说原料的检测、产品的检测都应该严格把关,真正实现对消费者的承诺。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首先企业要扎扎实实做到从源头到消费者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同时政府应该尽快地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食品召回制度,因为食品安全问题是政府和企业共同要负责的,这样才能够真正保证我们消费者的权益。

3. 雀巢最高可被罚千万

据《新闻午报》2005年6月11日报道:北京市律师协会邱宝昌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因金牌3+成长奶粉碘超标,雀巢公司涉嫌三重责任。除民事责任外,雀巢公司最多还要承担近千万元罚款的行政责任;还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邱宝昌律师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20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实施条例》第33条的规定,雀巢公司作为生产者将被处以销售额20%~50%的罚款,有关责任者将被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我国《产品质量法》第38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这就是说,雀巢公司面临最多的罚款额是其产品应销售额的五倍。

记者从雀巢公司公关部了解到,雀巢金牌3+成长奶粉每900克包装袋推荐售价为132至136元,按照雀巢公司对外公布的这批问题奶粉的生产量13.5吨,以每900克132元计算,雀巢公司当批销售总额应为1980000元。据此计算雀巢最多将支付五倍罚款9900000元。邱律师告诉记者:“我国新刑法第140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则应承担刑事责任。因此说雀巢公司涉嫌刑事责任。但雀巢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最终要由司法部门判定。”

二、案例点评

雀巢作为在中国的法国公司是家喻户晓的,但难以理解的是这样大名鼎鼎的外国企业也存在伪劣商品现象。2005年5月25日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典含量超标被曝光,引起了中国消费者的一片哗然。

雀巢作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必须遵循中国的法律,尊重中国的消费者,才能赢得在中国市场的长期信誉。但遗憾的是,他们不仅没有这么做,反而强调“产品是安全的”。正是靠这样的“逻辑”,雀巢公司在消费者面前一直还在“傲慢”着,尽管期间也有道歉,但人们怀疑它的诚信度。

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指导部主任王前虎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个企业如果商业道德缺失,对法律蔑视,表面看受害的是消费者,但最终受害的是企业自己。有业内人士说,为逃避“召回”,雀巢把公关的重点放在媒体和政府部门身上,而忽视了跨国公司最起码的诚信,即使“变脸”再多,消费者不买产品了,不就是公司经营最大的失败吗?

严格地说,雀巢公司生产销售的“2004.09.21”批次不合格产品,是对中国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蔑视,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应当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案例思考

1. 外资企业为什么也有伪劣商品?

2. 该案例是如何说明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的?

案例3:劳动价值论将会被知识价值论所取代吗?

一、案例内容

对信息社会颇有研究的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说: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劳动价值论”诞生于工业经济的初期,必将被新的“知识价值论”所取代。

二、案例问题

请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上述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三、案例点评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科学地分析劳动的形态和本质,可以知道,劳动价值论的本质依在。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劳动形态发生了极大改变,以知识劳动为标志,知识经济只是改变了劳动的形态,没有改变本质。

(2)知识劳动仍然是人类劳动,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只是脑力消耗的比重明显大于体力的耗费。

(3)知识劳动表现在生产力的三要素上没有改变其劳动的性质。一是劳动和劳动主体本身仍然是体力和智力的耗费,劳动主体只是具有更高智能的劳动者。二是劳动工具更为先进,电子化、自动化的生产工具在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广泛运用,但归根结底还是人手的延伸。三是劳动对象进一步拓展。新能源、新材料、合成材料等新的劳动对象使劳动对象极大扩展。但这仍是劳动者作用其上的物质形态,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均是活劳动的“吸收器”。

案例4: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哪一个正确?

一、案例内容

马克思的《资本论》坚持客观价值论,认为商品价值凝结人类劳动,由供给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西方经济学是主观价值论,认为钻石的价值高于大米是因为它的效用更大,商品价值是由需求方的边际效用所决定的。

二、案例问题

你认为上述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请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并说明理由。

三、案例点评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一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计量价值,不论操作有多么困难,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因为时间能够简单相加。劳动价值论虽然比较抽象,但简洁明了有说服力。相反,西方经济学

用效用计量价值却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在微观经济学的教科书中,既可看到效用最大化原理,又会发现大量的“无差异曲线”,不得不混用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两种方法。

(3)量化主观效用既讲不通,也行不通。首先,消费者购买经常以非理性的判断为依据,难以解释为数学上精确的效用论。其次,效用不存在同质的可比性,只能用价格推想效用,再用效用决定价格,陷入同义反复,难以自圆其说。再次,人们的消费需求有顺序性,首先是生存,然后才是其他,因此很难想象谁会同时把所有商品都纳入他的效用函数。

案例5:反微软垄断案

一、案例内容

微软公司是20世纪90 年代对美国新经济有重要贡献的成功企业。但微软仍遭遇垄断案。对于新兴产业和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大的企业,政府并不放松反垄断行为。1994年7月,美国政府与微软达成一项协议,即不再要求计算机制造商将其视窗操作系统作为必备原件安装。但在1995年11月因与对手网景公司划分浏览器市场遭到拒绝,微软便要求安装视窗操作系统必须同时安装其“探索者”浏览器。1997年10月,微软实施将浏览器与视窗操作系统捆绑出售。捆绑销售使微软市场份额大增,从原有的 3%~4%的市场份额上升至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为此,美国反托拉斯部门与微软公司开始了漫长的诉讼之路。2000年6月地方法院法官判决微软公司分解为两个独立公司。政府拆分微软的行为在于保护市场竞争。微软不服又提出上诉。其结果微软虽未被拆分,但上诉法院确认微软的市场垄断事实,违反了美国的反托拉斯法。

二、案例问题

1. 微软垄断案反映了垄断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你认为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什么?

2. 通过微软垄断案,你从中可以深刻领悟哪些经济学原理?

三、案例点评

(1)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垄断与竞争并存的格局仍不会改变。其根本原因有以下三方面。第一,垄断或国家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市场竞争的一般基础。市场竞争是市场主体实现经济利益的方式和途径。垄断只是改变市场结构而不能消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第二,不存在“绝对的垄断”。发展不平衡规律决定了不可能形成一家垄断组织独霸天下的局面;同时社会需要多样化,并有多变性。这使垄断企业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的生产和流动。第三,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和创新是激发垄断竞争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会突破人为垄断的种种限制。科技创新就会缩短产品和行业的生产周期,从而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这就使竞争无处不在。

(2)通过微软垄断案至少可领悟以下经济学原理: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的核心;扩大市场份额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重要途径;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现代市场经济是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政府反垄断行为表明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国家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案例6

一、案例内容

江苏省充分利用网络销售农产品,网上农产品虚拟大市场初见雏形。至2000年底该省已有1161个农产品上网销售,网上销售额达7.7亿元。近年来,江苏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区域特色、产业特色、产品特色正逐步显现,特色农产品受到市场特别是网上市场的欢迎。以此为契机,全省各地积极构筑网络销售平台,让千家万户的农业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实现对接。通过互联网,宝应县的大米远销到了广西等地,一时卖不出去的蔬菜也找到了销路,农民开始尝到了网络的甜头。如今,网上销售已成为江苏各地农产品流通的新方式。徐州丰县的“中华果都咨询网”建立一年来,已有1500多人次在网上信息中心发布信息,销售以特色果品为主的农产品,网上销售额突破了5000万元,全县出现一批营销规模较大的农民网上经纪人。大丰市农业网建立了特色农产品销售平台,200多个特色农产品常年在网上发布,网上成交额达3000多万元。

二、案例问题

1. 什么是商业资本?

2. 电子商务对商品流通具有什么意义?

三、案例点评

(1)说明的是平均利润率规律。由于不同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导致等量资本不能获得等量利润,引起不同生产部门竞争。不同部门竞争的手段是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结果导致利润率的平均化。

(2)平均利润率规律是商品经济的一条重要的规律,但平均利润率是否能发挥作用,作用的大小则取决于资本自由流动的程度。家电行业是我国实施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较早市场化的行业,由于当时我国处在短缺经济环境,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因此彩电等行业的平均利润率高达50%甚至更高。改革开放后,市场机制的引人,资本不断向高利润率部门流入(包括民间资本与国外资本)使彩电等行业由一只独秀到百花齐放,市场上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利润率不断下降,甚至已降到使某些企业产生亏损。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将有更多的行业开放,可想而之,凡是存在超额利润的行业一定会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也将更明显。

案例7:国煤矿事故为何频发?

一、案例内容

1.123名矿工如何栽进死亡陷阱

据《新闻午报》2005年8月11日报道:国务院常务会议于2005年8月10日研究了某市大兴煤矿 8月7日发生的透水事故的救援处理工作。

会议决定:一是由广东省政府负责,继续抓紧救援工作,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要尽最大努力,千方百计抢救被困人员。二是成立由国家安全生产总局、监察部、公安部、煤监局、全国总工会等部门组成的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负责查明事故原因,依法追究责任。当日,救援人员在广东兴宁大兴煤矿的主井内打捞起一具遇难矿工遗体。矿井旁的黑板栏是矿工们摆放自己名字牌号的地方,122块空白处代表着目前仍被困井下的122名矿工。兴宁市煤炭局副局长陈桂告诉记者,大兴煤矿最近6年一直属于非法经营;1999年之前属于国有煤矿。

一些矿工告诉记者,两个多月前他们在井下作业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井下煤壤有渗水的现象。在290米的位置,当时说已经用水泥糊上了,说没有事情了。当时矿上对煤层渗水简单处理后,依然开始让工人们继续下井作业。一名矿工说:“我们每天工作都在12小时以上,6月份渗水的时候我们说不干了,但老板说‘安全金’不退,所以我们只能坚持到现在。”

矿工所说的“安全金”就是大兴煤矿在每个矿工的月工资中都扣除5%的安全风险金,按照矿上的规定,如果一年内没有发生任何工伤事故,工人们将拿到全额的安全风险金。

记者了解到,让工人们冒着生命危险水下作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水下作业比水上作业的报酬要高得多。一位江西来的矿工告诉记者,水下作业每个月能拿到3000元到5000多元,有的甚至达到了6000多元。而水上作业,最多只能拿到一半报酬。据了解,安全风险金应由矿主向安监部门缴纳,而大兴煤矿的矿主却把这笔钱转嫁到了矿工身上。

2.小矿主自揭官商勾结黑幕

据《文汇报》2005年7月21日报道:小矿主自揭官商勾结黑幕:我们投资办的矿叫德胜煤矿,现在已经属于乡长的哥哥所有了。2001年11月17日在我们经营的时候曾发生一起塌方事故,死亡3人。按照惯例,像我们这样年产量只有几万吨、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小煤窑,绝对不可能再办下去了。可是只要领导们愿意保,这个煤矿就能保住,就能赚钱。矿难发生的时候,我不在现场,接到通知,连夜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赶到清水河县。我是煤矿投资者、法人代表,晚上9点多赶到死者家里。当时乡里的党委书记、分管副乡长都到了。死者中有两个是亲兄弟,都是30多岁,另一个岁数稍大一点。我回来后,乡党委书记、分管副乡长就找我谈话,说私了吧。我以前是包头矿务局的,知道这事严重,就说恐怕不行,3个人,属于重大安全事故。

第二天,县里矿办的主任也来找我谈话,说还是私了吧。当时我们的煤矿一共三大股,我们两人占两股,另外一股是乡里、县矿办的领导给我们找的合作者。他以前承包过乡里的万才煤矿,在2000年的时候出事死了人,煤矿巷道塌陷,办不下去了。领导们多次找我谈话,让我和他合作。我不同意,副乡长跟我说,要是不合作,你们这个矿就得关闭。为了写合作协议,我们在副乡长的家里从下午5点一直商议到凌晨2点。处理这个事情,死者每人赔偿了6.5万元观金,加上别的一共20万多一点,不到21万元。再加上吃喝、人员开销这些一共23万多元。当时的煤价已经比前两年翻了一倍,煤炭紧张,拉煤的大车排队买煤。后来据工人们讲,当时矿长吃了回扣,有打下来的煤他不让前面的车装,给后面出了好处费的车留着,让工人进没处理好的工作面挖煤,这样才出了事故。事故发生后一个多月,东胜煤矿安全监察站的人又来审查,验收合格,煤矿恢复生产。

过了几个月,清水河县矿办主任捎话给我,又亲自给我打电话,让我过去一下,还是要我把煤矿委托给他指定的合作者。实话实说,在“关井压产”的时候,我们能把煤矿保住,也是上面找了领导。要不然全县一共80多个煤矿只保留4个。

3.死亡一人要罚款百万

据《文汇报》2005年8月25日报道:山西省政府再次出台规定,对非法违法煤矿造成的死亡事故,除对死亡职工给予不低于20万元的赔偿外,每死亡一人还要处以100万元的经济处罚。山西省副省长靳善忠说,非法违法煤矿破坏资源、污染环境、腐蚀干部、草菅人命,造成一次次矿难悲剧。据介绍,2005年1~7月,山西省各类煤矿共发生事故90起,死亡316人。其中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6起,共死亡183人,而这6起特大事故全部发生在非法违法煤矿。为加大非法违法煤矿的风险成本,迫使其知难而退,山西省委、省政府拟出台相关措施,对之进行打击约束。

这些措施包括:对一经发现的非法违法煤矿,由相关行政执法部门依法没收非法违法所得,并处以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依法吊销证照、关闭矿井;情节严重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对有关责任人处以20万元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非法违法煤矿造成死亡事故的,除按规定对死亡职工给予不低于20万元的赔偿外,每死亡一人还要处以100万元的经济处罚。山西省还将对在打击非法违法煤矿方面工作不力的党政人员给予严处:乡

镇辖区内发现两处非法煤矿的乡镇政府分管负责人免职;发现两处以上的,乡镇党政一把手免职;非法煤矿发生死亡事故的,视死亡人数,将给予乡镇党政一把手乃至县党政一把手和分管负责人免职或撤职处分。

4.矿难难止

据《文汇报》2005年8月24日报道: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广东省梅州市发生了两起特大透水事故,辖下兴宁市大兴煤矿遇难的100多名矿工沉冤地下,至今不见天日。

国家安监总局已发出通报:该矿没有取得采矿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属非法开采;该矿拒不执行第一起透水事故后省政府有关煤矿停产整顿的决定,属违法违规开采;该矿年度核定产煤3万吨,上半年就已达到5万吨,严重超能力超强度开采,属违规违章;事故发生后不报案,矿主和主要责任人逃匿,属违法行为。

事故第三天,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披露,在大兴煤矿股东中有一些当地官员,涉及官商勾结或以权谋私的问题。中纪委随即介入该矿65个股东是由什么人员构成的调查。由国家安监总局局长、监察部部长担任组长的国务院事故调查组,明确表态将严查非法生产长期得以进行的背后官商勾结,以及是否有公务员提供保护伞的问题。

随着调查工作的深入,一些腐败现象正在浮出水面。据报道,大兴煤矿6年前破产改制划归为民营企业大径里公司,改制后一直未获得有关采矿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出事前两个月才办出安全生产许可证,但这个矿每天超标准地组织作业,甚至动用进出人的副井产煤出煤。人们在追究这个连证照都没有办齐的企业怎么能长期存在,特别是在省里已明令煤矿企业停产整顿期间,依然我行我素,继续顶风生产。

事故发生后,身兼梅州市和兴宁市两级人大代表的大径里公司董事长还放言“要拿出3亿元摆平”。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使他如此肆无忌惮?

二、案例点评

我国安全生产已成为党中央和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关心的头等大事。尤其是煤矿事故频发,每年的死亡人数接近6000人。全国有近26000个煤矿,其中有23000个乡镇煤矿,也就是非公有制煤矿,占90%。这部分矿难占70%,重特大矿难占80%。煤矿事故屡禁不止,让人触目惊心。

人们不禁要问,我国煤矿事故为何频发?上述案例综合表明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煤矿的基础性。主要表现在自然条件、技术水平、安全管理、人员素质、盲目生产等五个方面。二是矿工基本上都是农民工,属于弱势群体,他们只有在没有安全保障的恶劣环境中工作。否则,就会失去生存的基本条件。三是官煤勾结。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官煤勾结”。一些官员和监管人员与矿主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它像毒瘤一样侵害着我们的煤矿安全生产体制。因为官煤勾结,不合格的矿井可以办出证来;因为官煤勾结,一切安全生产的规定几乎形同虚设,一切检查监督都可以流于形式;因为官煤勾结,监管部门可以眼开眼闭,任由违法违规违章开采屡禁不止。“官煤勾结”的实质是公权“寻租”,也就是公职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谋求额外的好处,资本收买权力充当自己的政治靠山,他们相互勾结构成对公共利益的损害,远远超过了他们获得的利益,这是一种典型的政治腐败。

权力资本化、资本权力化必然是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台,破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乃至挑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因此,一是要从组织上严厉查处这些事故背后的“官煤勾结”。否则,安全措施再多,也无从落实,停产整顿喊得再响,也不过被当作耳边风。查处“官煤勾结”,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二是要加强对政府官员的监督。为了斩断地方上“官煤勾结”的利益链,要建立垂直的国家监管系统。同时要强化工会组织“维护职工

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能,使广大劳动者真正介入对权力的监督。三是要从制度上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在私营煤矿里,由于实行的是资本运作方式,资本的本性是追逐利益最大化,在煤矿采掘业中容易导致煤矿事故的频发。从经济学角度来讲,矿产资源是国家的稀缺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属于重要领域,应当实行国有经营。因为,国有经营不仅有企业利益目标,而且更有社会责任目标,更能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发展煤矿业,这样才能把煤矿事故降到最低限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案例思考

1. 我国煤矿事故为何频发?矿难频发与矿主片面追求利润有何关系?

2. 以上案例说明了什么,如何防止煤矿事故的发生?

案例8:巨人集团发展的兴衰

一、案例内容

1.大起大落的商界企业家史玉柱

据《金羊网-新快报》2007年5月8日等多家媒体报道: 1997年1月19日下午,一份从珠海总部传来的急件交到了史玉柱的手中,这是深圳《投资导报》一篇头版头条文章复印件,题为《“巨人”史玉柱身陷重围》。该文披露了巨人集团资产已被法院查封、集团拖欠员工三个月工资、一副总裁和七名分公司经理携款携物失踪,以及其保健品开发付出上亿元学费等事实。史玉柱大惊失色,巨人集团的危机由此大白于天下。墙倒众人推,媒体的狂轰滥炸、一系列负面报道使得“巨人”和史玉柱深陷重围。得到消息的债权人蜂拥而至,将巨人集团总部办公楼围得水泄不通。

巨人大厦停工,总部办公楼被拍卖抵债,银行账户被法院冻结,巨人集团欠债2.5亿,名存实亡。人们都以为这下史玉柱是彻底完了,欠债3个多亿,让他再活三辈子也不可能还清,没有人相信他还能东山再起。巨人兵败如山倒,遭遇“滑铁卢”,其祸根是1992~1993年犯下的战略错误,经过几年的积累,终于在1997年全面爆发。因此,史玉柱要想东山再起并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从根本上纠正这种战略失误。而当战略错误纠正之后,资金问题就成了首要问题。当时,巨人濒临破产倒闭的绝境,能够抵押的资产早已被抵押、查封和拍卖,任何想通过资产抵押贷款的渠道都已被堵死。而且,当时对巨人集团来说,任何一般性的参股经营也已成为不可能。但是,“巨人”两个字却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在当时中国企业的品牌中无人能及。

这时,何学林为史玉柱设计的是“零成本”收购方案,即收购方不需要掏一分钱,但条件是“整体接收”,接收巨人集团的所有资产和负债,承担所有债权债务。收购方占51%以上的股份,史玉柱占49%以下的股份。收购之后,由收购方投入启动资金,将断裂的资金链连接起来,重新启动新巨人。收购方用“零成本”收购的,主要是“巨人”品牌的无形资产、史玉柱的失败教训和史玉柱本人的才能。通过收购,巨人集团原先积累的无形资产一下子被嫁接到了收购者身上。而且,巨人的倒下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收购巨人这一行动本身,也会引起巨大的轰动效应。这是一个双赢之举:史玉柱可以获得发展资金,发展起来之后,可以按股分红,如果想单打独斗,再另起炉灶也不迟;收购方则一下子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可以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又可以拯救巨人品牌,使之起死回生。但是,史玉柱不愿意巨人集团整体被收购,两次坐失了良机。

2.潜心修炼“脑白金”

在具体的经营战略上,巨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产业发展方向和产品,是一个重要问题。当时巨人的业务涉足三大领域:电脑、房地产、保健品。应该选择哪一个作为突破口?或者,是否另辟蹊径,寻找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一般人都会认为回到电脑上来是正确的,因为按照通常的逻辑思维,多元化经营把巨人拖向了深渊,电脑是巨人的老本行,当然要回到本行上来。

但巨人理性地选择了保健品,做“脑黄金”,以此为突破口,进入良性循环。此时的史玉柱是一个负债数亿的创业者。如果大张旗鼓地进行“第二次创业”,媒体必然会进行“追踪报道”,史玉柱失败者的形象势必会影响产品的销售和商务合作。更为严重的是,他稍有起色,甚至他还没开始干,债权人就会蜂拥而至。因此,为了保护自己,史玉柱必须采取隐姓埋名的策略。

于是,喜欢模仿革命领袖和战时行为方式的史玉柱收拾“残部”,开始了新的“长征”。他切断与巨人集团的一切联系,从珠江三角洲转战长江三角洲,隐姓埋名,卧薪尝胆,开辟新的“根据地”。他将“脑黄金”的名字改成了“脑白金”,并从一个朋友处获得50万元资助,在上海注册了健特公司,在珠海注册了康奇公司和士安公司。在这些公司当中,史玉柱都不是法人代表。史玉柱本人的公开身份则是“策划总监”,而双方私下签订秘密协议,史玉柱才是事实上的老板。“脑白金”出来之后,通过大规模、密集性的广告攻势,迅速填补了国内保健品行业低迷期过后的市场空当,风靡全国。

到2000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员工数千人,并在全国建立了拥有200多个销售点的庞大销售网络,规模超过了鼎盛时期的巨人集团。史玉柱,这位在落难时千夫所指、几乎被送进监狱、攀登珠峰时又差点葬身雪山的“著名失败者”,3年之后竟然又奇迹般地站了起来。

3.巨人大厦是史玉柱的“滑铁卢”

该大厦始建于1993年,当时珠海市政府为了扶持巨人集团,先后两次批给其约4万平方米的土地,125元/平方米的低价几乎等于白送。但是,史玉柱在“典型”意识的推动下,将巨人大厦的规划从18层不断“加高”到72层,要建全国最高的楼宇。72层楼所需建设资金约12亿元,当时手中只有1亿元现金的史玉柱将赌注押在了卖楼花上。而正是在1994年巨人大厦开始卖楼花时,政府开始对过热的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卖楼花受到一定限制。1996年,已投入3亿多元的巨人大厦资金告急。在贷不到款的情况下,史玉柱不得不将保健品业务的资金调往巨人大厦。最终,脑黄金等保健品业务因“抽血”过量,再加上管理不善,迅速盛极而衰。1997年初,巨人大厦未能按期完工,史玉柱多方筹资未果,购楼花者又要求退款,巨人集团的财务危机在媒体“地毯式”轰炸下爆发,其超过3亿元的应收款也因此无法收回。不久,只建至地面三层的巨人大厦停工。史玉柱也从公众视线消失了。2000年,史玉柱在“人间蒸发”两年多后,再次高调出现在媒体面前。据其介绍,他和原班底在上海及江浙创业,做的是保健品“脑白金”。他一再表示,所欠巨人大厦楼花购买者的钱,“我一定要还”。

4.倾力打造“征途网络”形象广告

2006年12月,一组爆笑版的“征途网络”形象广告在中央电视台亮相,这是国内网络游戏运营商第一次以单纯的形象广告登陆央视。而“征途网络”正是史玉柱目前倾力打造的网络游戏企业。“做游戏第一靠人,第二是靠钱堆出来的。”史玉柱对媒体宣称,“这次我进军网游,除了有非常优秀的团队和产品外,我还准备了2亿元:1亿直接投进去,1亿做储备。投资在500万元以下的成功率不到10%,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的没有失败的。”

史玉柱认为,网游能够圈进来的人越多越好,因为人气是互联网的关键因素,“人一多,

就能赚大钱”。这是史玉柱做“征途网游”形象广告的初衷。而在以往推出新产品时,广告就是其屡试不爽的“万能钥匙”。上世纪80年代末,史玉柱首次创业捣腾自己开发的“巨人汉卡”软件时,就以“赊账打广告”的方式进行推广———以加价1000元的代价从电脑商家获得推迟付款半个月的优惠、以软件版权向杂志做抵押先做广告后付款。第一次的广告成功了:在杂志广告付款期限的前两天拿到了订单。两个月后,史玉柱赚到了10万元,他将这10万元全部投入广告;4个月后,其营业收入超过100万元。“巨人汉卡”曾独领市场风骚,为史玉柱赚下第一桶金。而“广告”也从此成为史玉柱开辟新事业的必用招数。

1993年,巨人推出M-6405、中文笔记本电脑、中文手写电脑等多种产品,其中仅中文手写电脑和软件的当年销售额即达到3.6亿元。巨人成为位居四通之后的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史玉柱也成为珠海市第二批重奖的知识分子,被当地政府作为创业典型大力扶持。1994年底,巨人推出脑黄金等12种保健品。史玉柱展开了密集的广告轰炸、人海战术,投放广告超过1亿元。这次广告战再次大获全胜。1995年1—3月,脑黄金的回款额达1.9亿元。1995年,史玉柱被《福布斯》列为内地富豪第8位,“脑黄金”取代巨人汉卡成为巨人集团新的摇钱树,年利润总额超过1亿元。在不久前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史玉柱提出,“你来玩,送你钱”,今后将成为网游产业的主要营销手段。随即,史玉柱完全照搬了“脑黄金”的营销策略———密集的广告轰炸、人海战术、疲劳战术,还创造性地利用广告软文,大力宣传“脑白金”的来源、功效,激起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和购买意愿。“脑白金”成功了,史玉柱全部清偿了巨人大厦所欠的预售楼花款,重筑自己的社会美誉和公司信誉。“还钱”无疑成为史玉柱重出江湖最佳的个人形象广告。

史玉柱每一次的广告策略都取得了成功,除了白手起家的那一次是“赌”,其后的几次都是苦心经营的结果。史玉柱把营销当成一场战役。比如“脑白金”,每年的春节和中秋是广告投放高潮,中秋倒推10天,春节倒推20天,在这30天里,脑白金不惜血本,广告密集轰炸。因为2月—9月初的广告量很小,所以广告费用分摊到全年并不高。在这样一种广告策略下,脑白金每年春节的销售量就占全年的50%~70%。2001年,史玉柱当选“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二、案例点评

在中国经济改革的浪潮中,史玉柱无疑是具有传奇色彩的创业者之一。1989年,史玉柱研究生毕业,借款4000元下海创业,研究开发的M-6401排版软件4个月就赚了100万元。随后又推出M-6402软件,销量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1991年,创立巨人公司,推出M-6403,实现利润3500万元。1993年,推出M-6405、中文笔记本电脑、中文手写电脑等多种产品,其中仅中文手写电脑和软件的当年销售额即达到3.6亿元。巨人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1994年,史玉柱当选“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1995年,推出“脑黄金”等12种保健品,投放广告1亿元。史玉柱被《福布斯》列为大陆富豪第8位。1997年,因一连串盲目扩张的决策失误和兴建巨人大厦造成资金链断裂而导致巨人集团轰然倒塌,欠下2.5亿元的债务。史玉柱沦落为“全国最穷的人”,演绎了一个企业迅速盛极而衰的经典案例。1998年,史玉柱开始重新创业。他带领一批巨人旧部开始做“脑白金”,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就把“脑白金”打造成中国著名品牌。2000年,脑白金获得全国保健品单品销售冠军,创造了年销售10亿元的奇迹。2001年,史玉柱还清了2.5亿元债务,并将“敢于承担个人责任”写进新巨人集团的经营理念,用行为宣示了“追求诚信才能东山再起”的游戏规则。

从巨人集团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出:一是做企业不能山林呼啸。史玉柱没有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组织起一个有效的团队,正是导致其失败的最关键原因。二是史玉柱缺乏资本股本结

构理念。巨人集团的管理体制失误就在于:同一集团公司下属的不同业务,在资产上分割不清楚。如果当时史玉柱在体制设计时,就能很清晰地把电脑、保健品与房地产三块业务分割开来,组建三个独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或责任有限公司,分散股权,组建各自的董事会,那么房地产项目的失败决不会把保健品项目也拖垮。三是巨人集团资金链断裂是一个直接原因。1993年开发巨人大厦,史玉柱一开始曾固执地不用银行贷款,主要以集资和卖楼花的方式筹资,因不顾实际地一再加高楼层以及其他外部因素的改变,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巨人大厦烂尾,史玉柱成为“中国首负”。四是史玉柱的“广告模式”屡屡成为开启新事业的“万能钥匙”,从起家的巨人汉卡到发家的脑黄金,再从东山再起的脑白金到目前的网络游戏《征途》,莫不如此。史玉柱从一穷二白的创业青年,到全国排名第八的亿万富豪,再到负债两个多亿的“全国最穷的人”,再到身家数十亿的资本家,演绎的真实故事,到底说明了什么?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案例思考

1. 我们应该从巨人集团发展的兴衰过程中汲取什么教训?

2. 运用政治经济学中的产业资本循环和周转原理分析巨人集团兴衰的主要原因。

案例9

一、案例内容

我国国有企业在总体上,资本的使用效率很低。以流动资本为例,20世纪80年代我国流动资本周转一次平均需要110天以上,而美国为50天,日本为47天,这些国家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快于我国一倍以上。

企业资本周转的中心问题是速度问题,企业资本周转越快,增值的价值也就越多。加快企业资本周转的速度,其实质在于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假定我国每百元固定资产的产值能提高1%,用同样的固定资产就可以多生产近百亿产值的商品;每生产一百元产值的流动资本能节约1%,生产同样产值的商品,一年就可以节约40多亿元的流动资本。

二、案例问题

1. 加快资本的周转速度对资本的增值有何重要意义?

2. 如何加快资本的周转速度?

三、案例点评

(1)一是可以节省预付总资本,特别是可以节省预付的流动资本;二是可以缩短资本的回收期,既可以缩小因利息而形成的资本的未来值和现值的差额,又可避免或减轻因精神磨损而造成的固定资本的贬值损失;还可以提高预付可变资本周转速度,直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三是可以加速资本或剩余价值的流通,有利于加速实现剩余价值,从而也就有利于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有利于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加速进行。

(2)首先,缩短资本的周转时间。一是缩短生产时间,关键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它在生产中的应用。二是缩短流通时间,企业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合理的组织供销活动,发明和运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采用现代信息手段等。其次,加快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一要提高机器设备的利用率;二要制定合理的折旧率。

案例10

一、案例内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一些居民由于手中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财富,因此成为资本家。从其货币财富的来源看,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一些人通过自身劳动能力与智力的超常发挥,在合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范的条件下,取得了大量的超过他人的收入,这些收入资本化后就变成了资本家。二是一些人通过占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或社会条件,垄断性地取得大量的超过他人的收入,而成为资本家。三是一些人通过社会不允许的欺诈、阴谋盘算、巧取豪夺等不道德、不仁义的手段,占有或是剥夺了他人的财产而成为巨富的资本家。

二、案例问题

1. 什么是资本?资本有哪些特征与属性?

2.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界限是什么?

3. 请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上述现象的合理与否?

三、案例点评

(1)资本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是一种生产关系,属于历史范畴。从资本的价值运动形式看,资本具有一般共同属性:一是垫支性,二是运动性,三是增值性。资本与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表现为不同的社会属性,这体现资本的特殊性质。

(2)资本的数量界限保证投资者基本脱离生产劳动,这时投资者才能成为资本家。资本家是拥有足够资本量,以至可以依据其资本额的直接收益满足自身生活需要和扩大再生产或再投资需要的资本所有者。

(3)第一,如果通过自身的努力,积累起来了超过他人的资本,这种资本的形成途径就是合理的,是完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和道德规范的,社会应当大力推崇这样的资本家形成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它是发展经济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大力量之一。由这种资本去增值自身,只要增值过程中,没有暴力、没有阴谋盘算,其收益就是合理的。在政策上应该保护这些个人正常资本的形成,保护他们正常的资本收益权。

第二,对于那些通过占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形成的收入大大超过他人而成为资本家的人来说,通常情况下,他们的收入中也有他们的大量的体力与智力支出在内。但由于各种条件的不同形成的资本较大量的积累,并不是来自于资本所有者的劳动能力与智力,它不应该被资本所有者全部占有。实际上,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本身就是社会财富,它应当由社会的每个成员所共有,因此,对于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得到的超高收入,应当通过政策的途径对其进行必要的社会扣除。

第三,至于那些通过非正常途径取得超高收入而成为资本家的人,由于在收入的形成和资本的形成中,充满了不平等、不道德、不仁义,甚至于充满了残酷的掠夺与占有,它既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范,也与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相冲突。因此,对于这样的收入形成的资本应坚决取缔。

案例11:为何市场经济和私有制不是万能的?

一、案例内容

1.自由市场经济并非万能

菲律宾总统阿罗约2004年7月26日在菲国会发表了连任后的首次国情咨文。在谈到国内青少年教育问题时,她的一句话特别值得回味:“不是自由市场,而是爱国主义才能使国家强大。”

当地舆论指出,阿罗约是要告诫国人,自由市场经济并非“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只有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国家才能走上富裕之路。不过,阿罗约总统并不是提倡抽象的爱国主义,而是要求菲律宾的富商巨贾和私营企业“作出更多牺牲”,拿出更多的钱来向国家纳税,以帮助政府克服财政困难,支援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助大量穷困的人。阿罗约还警告说,对那些偷税漏税的私营大公司和商人,政府要依法加强打击力度,同时也将加强对政府官员的监督,防止腐败和官僚主义蔓延。

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在谈到阿罗约的讲话时指出,国情咨文的基调是社会团结、民族利益和个人对国家的责任,这是任何一个民族在全球化时代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阿罗约在此时强调爱国主义并非偶然。菲律宾自1946年独立以来,一直是美国式自由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在亚洲的“橱窗”。但是,在实行自由市场经济近60年后的今天,菲律宾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却明显落后于许多亚洲国家。按照联合国制定的标准,菲律宾全国8400万人口中目前有34%的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首都马尼拉等大城市的社会问题十分严重,贫富差距也非常明显。阿罗约总统在国情咨文中形象地说,菲律宾人像是生活在“两个国家”——一个“富人的国家”和一个“穷人的国家”。面对严峻的现实,菲律宾领导人和社会各界已开始认识到,自由市场经济和议会民主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菲律宾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特别是亚洲和欧洲国家的经验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菲律宾的有识之士明确指出,在国家贫困问题严重、社会矛盾尖锐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靠所谓“民主自由”和“自由市场”不能增强国力和增加财富,也不能解决贫困和其他社会问题。对于刚刚获得连任的阿罗约来说,如何在国家面临困难时增强社会凝聚力至关重要,因此,她在新的任期伊始就强调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团结,表现出她的深谋远虑。而阿罗约许诺要强化政府管理,增加私营企业税收,并且要在6年内减少一半贫困人口,使菲律宾赶上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发展水平。

2.打破私有化的万能神话

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副会长、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大卫·科茨教授在《社会科学报》2007年3月1日撰文指出:公有制企业成分比较大的经济—般可以获得长期、稳定发展,国家能维持统一,社会收入差距也较小,因为公有制企业能以非利润最大化的社会长远计划为目标。所有制和产权是当今世界热点争论中的主题。很多经济学家——在美国、欧洲,甚至在中国声称只有私有制企业才可以带来有效率的经济。这个观点自1980年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很有影响力。在西方、中欧和东欧的前社会主义国家,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它为很多前公有企业的私有化提供了理由。在某些情况下,国际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者世界银行已经强制那些依赖这些组织的国家进行私有化。在另外一些情形下,私有化是由那些受到主张私有制优越性的经济学家影响的政府自动推行的。但是,很多推行大规模私有化计划的国家并没有得到曾经许诺的利益。尤其是在俄罗斯和拉丁美洲,在大规模私有化的进程中,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随之而来。这些问题包括腐败、犯罪活动的增加、从过去的公有制企业中攫取财产、大量工人被解雇、不平等的加剧以及私人企业令人失望的业绩。这些问题导致两个相反的结论。一些人质疑私有制具有必然优越性这一基本论点是否正确。但最有影响力的私有制提倡者提出了另外的论据来支持他们原来的主张。本文将在此利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经验来展现一些案例,说明对私有制的批评是正确的。

第一,美国的公有制。美国的多数企业都有某种程度的私有制形式:个体的、合伙的或者更重要是大型企业的法人私有制形式。然而,从19世纪早期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开始,多种形式的公有制就已经存在,只是在少数情况下,与私人所有的企业结合在一起。直到今天,美国经济中还有多种类型的公有制企业存在。其中一些由联邦(国家)政府所有;一些由

州或者地方政府所有;还有一些采取集体所有的形式。美国目前由联邦政府拥有的企业很少(除了美国货币制造厂),这是私有化的新自由主义浪潮的结果。过去,美国有一些政府控制的重要制造企业,如美国军工企业,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私有化了;结果就是如今的价格大大高于产品成本,并以此从纳税者那里攫取利润。第二个例子来自于电力工业。大约在1980年前后,电力工业开始了一场缩小国家对经济干预范围的浪潮。其结果以加利福尼亚州为例,1996年该州放松了对电力部门的调控,2001年初就出现了严重的电力短缺,造成市民、商人和加利福尼亚州政府数十亿美元的损失。在美国经济的金融部门可以找到另一种形式的公有企业。储蓄银行(或者储蓄和贷款联合)是重要的一种类型,它由在银行中开设有账户的人(即银行客户)所拥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储蓄银行在资助美国主要城市郊区建造新房的大潮中起了主要作用。这次住宅建设浪潮极大地改善了成千上万美国人的居住条件,包括很多工人阶级的家庭。同时,它是推动美国经济在战后几十年迅速发展的主要力量。那时,大部分私人商业银行对小额家庭购房信贷没有兴趣。所以,现实看起来和只有私人所有的企业才能高效、有效果这个简单理论相冲突。

第二,产权问题不是私有化的借口。私有化的提倡者最近坚持强调,私有化的任何问题都不是私人所有制优越性理论具有缺陷的结果,而是在某些国家缺乏有效产权的结果。俄罗斯是他们举出的主要例子。他们声称,俄罗斯私有化的失败是因为产权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强制推行,使得一些个人从公司中窃取财产而不是有效地经营它们。但19世纪后期的美国司法系统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今天的俄罗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美国资本家新富,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都是残酷无情的。他们每个人都有腐败的记录,如果对他们有利,他们会随时撕毁合同。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修建了跨越美国的铁路,盖起了现代化的炼油厂和高效率的钢铁厂。他们这么做,是因为通过这样的生产性投资,可以得到巨额利润。这是因为美国政府作为一个发展主义国家(developmental state)来运作,资助了资本主义时期的铁路建设,并且提供了保护性的关税来对抗欧洲的进口货。这就建立了一个巨大的、受保护的市场,使得生产性的投资能有巨额利润。相反,俄罗斯的新自由主义国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以鼓励生产性的投资,这就是那里的新私有企业的所有者主要是窃取资源,而不是投资于新的制造设备的真正原因。所以,虽然安全的产权是值得追求的,但在决定经济业绩时它们并不是主要的因素。私有化经常是失败的,不是因为缺少对新所有者的产权保护,而是因为私有化的基本理论从一开始就有严重的错误。

第三,公有制的潜在优势。公有制具有一些优势,它们既存在于资本主义经济中,也存在于拥有巨大市场经济成分的社会主义经济中。首先,公有企业可以追求非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它可以追求由负责它的政府部门所制定的各种公共目标。例如,公有企业在经济衰退时期可以继续进行投资,而私人企业则会迅速地削减生产和投资。不用对贪求利润的股东负责,公有企业可以从长远角度考虑,认识到经济萧条终将结束,在衰退时期的投资是一个有益的政策,因为融资价格低廉并且有充足的过剩生产能力。其次,公有制可以引导公有制银行只向生产性投资,而不向投机的意图发放贷款。可以要求公有制银行向那些还没有发展成熟但是从长远来看有成功潜力的新兴工业发放贷款。而私有制银行往往会向投机性的投资发放贷款,同时也会乐于向那些已经充分发展的工业,而不是向那些在将来有长期积极潜力的工业发放贷款。此外,公有制企业倾向于提供长时间的有保障的工作。它们经常因此受到指责。然而,人们在生活中需要稳定。在我家乡的全部私有部门,目前资本主义的新自由主义形式实际上废除了工作的保障,而这对劳动人民的安宁生活产生了非常有害的影响。

3.俄罗斯休克疗法的教训

俄罗斯经济改革始于1990年6月,1991年10月俄罗斯第五次人代会批准了叶利钦的

经济改革原则,其中包括“休克疗法”——放开价格、实行私有化和实现宏观财政稳定。俄罗斯改革的失败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国民经济长期负增长。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GDP几乎减少了一半,GDP总量只有美国的1/10和中国的1/5,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人均GDP减少到了1500美元,只有“七国集团”平均指标的1/5。俄罗斯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燃料、电力和冶金工业成了国民经济的关键部门,其比重在GDP中约为15%,在工业总产品结构中为50%,在出口中为70%多。有专家估计,俄罗斯人均GDP生产要达到葡萄牙或西班牙的水平,GDP每年保持8%的增长速度需要15年的时间,这15年间要保持10%的增长速度才能达到英国和法国目前的水平。1999年微增3.2%,2000年偶增7.5%,但也只相当于1997年的水平。改革以来,工业生产总值下降了54%,机械制造下降了62%,轻工业减少了86%。

第二,通货膨胀极为严重。伴随着进一步开放价格和大量的财政赤字,俄罗斯持续发生“奔腾式”或高位通货膨胀。1992-1996年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2680、1008、312、231和121.8。其中主要指标,如食品分别为2816、738、335、223和120;非食品分别为2246、841、257、216和120;服务分别为2652、1110、575、332和150。工业批发价格指数(%),1990-1995年依次为6164、1124、335和275。1999年的消费物价指数上涨32%,2000年以来又上涨20%多。

第三,居民生活水平急剧恶化。俄罗斯改革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下降。官方承认,1991-1996年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下降30%~40%。例如,1992年1月至1995年9月平均工资增长了392倍,平均退休金增长了448倍,而物价却上升了1608倍。基尼系数1991-1995年分别为0.260、0.289、0.398、0.409和0.382。1996年约有23%的居民收入低于政府规定的60美元这一最低生活水平线,而3%的“新俄罗斯人”月收入超过1万美元。10%最富和10%最穷的居民收入差距,1991-1996年从3.5倍扩大到14倍。据俄罗斯国家统计局资料,1992年经济改革以来一直有不低于三分之一的俄罗斯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1992年经济自由化开始的时候曾一度高达50%,199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更高达53%以上,2000年上半年仍高达44%。居民平均寿命1991年为69岁,1994年下降为64岁,1996年为66岁(其中男性为60岁,女性为72岁)。恩格尔系数从1990年的0.292提高到1996年的0.434,其中城市家庭从0.281提高到0.434,农村家庭从0.25提高到0.426。失业人数1992年为359.4万人,1996年为678.8万人,失业率从4.7%上升到9.3%,1999年失业人数为910万,失业率为12.6%,2000年失业率仍为10.5%。建成交付使用的单元住房从1985年的115.1万套减少到1994年的59.5万套,住房条件的差距迅速拉大。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大大低于苏联时期。约有5000个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控制了包括400家银行在内的4万家公司,各种社会犯罪率和自杀率急剧上升。作为改革的一个综合结果,仅1999年上半年,总人口就减少了46万人。

第四,综合国力明显下降。私有化的整体绩效很差(私有化收入只有5%上缴为国家财政,价值为2000亿美元的500家大企业所实现的私有化收入只有72亿美元),包括军工在内的整个工业和农业的生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被大大削弱,国民经济遭受破坏的范围和规模大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也超过西方国家20世纪“三十年代大危机”的经济损害,国家经济安全的程度显著降低;科学技术实力受到重创,科研机构纷纷瓦解,优秀科技人员大量外流和转行,而每年人才外流所造成的损失达500~600亿美元(据欧洲有关组织估算);国内大量资本外逃,年均约100亿美元,而2000年末的外债却有1469亿美元;在零售商品资源结构中,本国生产与进口的比例从1991年的86:14变为1996年的48:52,近年外国商品充斥市场,仍约占一半;卫生、教育和文化领域的财政支出比重和绝对额均大幅度下降,

除了少数为贵族阶层服务的机构较繁荣以外,其他机构均处于困境和危机之中(近年国家对高校的拨款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4%,而解体前最少是2%);自然资源的合理开采和保护面临困难,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国民凝聚力、外交力和协同力等其他综合国力的变量也严重受损。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主动辞职,普京成为新总统以来,主张走“第三条道路”。普京认为实行开放型经济,既不能回到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也不能再搞照抄西方模式的激进式改革,而应走自己的改革道路,寻找自己的发展模式。一是主张市场经济加国家宏观调控。普京强调,俄罗斯必须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建立完整的国家调控体系。二是主张在私有化的基础上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保证国有资产流动和管理的透明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三是在宏观调控上建立有效的财政金融体系。建立一个以国家控股银行为核心,以财务状况基本稳定的银行为基础、以在各地区组建的地方“支柱银行”为分支的新型银行体系。四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恢复外国投资者对俄罗斯的信心,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与外资共建俄罗斯的“新经济”等。近年来,借助于国际石油价格大幅涨价,俄国利用本国丰富的油气资源,才逐步走出了“休克疗法”的阴影,重新走上发展和增长的道路。

二、案例点评

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经过30年的艰难探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在体制转轨中,有些人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只有建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才能达到改革的最终目标。从西方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可以看到,自由市场经济并非万能,菲律宾经济发展实践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在中国经济改革大潮中,还有一种声音始终左右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向,那就是“私有化万能论”。主张这种观点的人,为了让国家决策者和广大民众能够接受这种观点,把“私有化”改为“民营化”。在这种舆论诱导下,不少地方不负责任地把国有企业一卖了之。其实,私有化比较高的美国也有公有制企业,被国家所掌控,成为国家干预经济的物质基础。正如美国经济学家大卫·科茨指出的,公有制企业成分比较大的经济一般可以获得长期、稳定发展,国家能维持统一,社会收入差距也较小,因为公有制企业能以非利润最大化的社会长远计划为目标。俄罗斯经济改革实践从反面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俄罗斯休克疗法的教训告诉我们,在经济改革中,应明确规定矿藏等自然资源不得私有化,避免低价出售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在大规模非国有化过程中要加强法治,要防止外国情报机关在非国有化过程中浑水摸鱼,在实行开放型市场经济中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因此,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一定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改革方向。毕竟,发展中国家走过的道路已经证明,新自由主义的“市场原教旨主义”和“私有化万能论”以及“华盛顿共识”都是错误的,中国经济改革应当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

三、案例思考

1. 自由市场经济和私有制为什么不是万能的?

2. 中俄经济改革在目标、路径和绩效方面究竟有何不同?

3. 我国应从俄罗斯经济改革教训中得到什么启示?

案例12:从“银行大额汇票款被骗案”及“郎顾之争”案透视国企改革

一、案例内容

1.120万元汇票款被骗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案例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课程案例分析集 同济大学文法学院理论经济学系经济学教研室 案例一 材料1.提供气象信息商品的劳动创造价值吗? 2002年7月4日夜,2002年第5号热带风暴“威马逊”肆虐东海,近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2级(50米/秒)以上,东海海面巨浪汹涌。 “威马逊”到来的前6天,坐落在北纬29度、东经125度东海海面的平湖油气田收到了上海市中心气象台传来的“警报”:“未来5~6天,台风‘威马逊’将影响你平台,建议作好撤出的准备。”平台上的所有工作人员在直升飞机的协助下迅速撤离,避免了一场灾难的发生。 “台风对平台的影响本身不大,但在上面作业的人员面对台风的心理压力极大,如果不及时撤离,有可能发生一些极端事件。”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副台长杨礼敏说。 平湖油气田是上海市中心气象台的长期企业客户之一。气象台每隔3~6小时左右向该平台提供海上、空中和陆地的全方位信息,以图文传送,还提供气象专业网站。上海市中心气象台现已拥有120家左右的长期客户和100多家“散户”,。“根据企业各自的需求,我们为其量身定制气象信息,并在物价局制定标准伪基础上协商信息使用的费用,所以,每家的费用都不同。”最高的达到每年20万元;而最低的也就几百块钱。”杨礼敏说:“但我们也要承担很大风险和压力:预报毕竟是有误差的,像这次的台风,企业撤离和重返平台的成本都是上千万元,所以,如果我们的信息不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据杨礼敏介绍,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向企业提供专业有偿气象服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4年,为英国的BP公司在南黄海的石油钻探作“气象护航”。现在,气象台的客户除了海上作业、码头、航运等一贯靠天吃饭的企业外,还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材料2.电子货币——中外银行卡的产生及作用 信用卡作为电子货币的主要形式,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它最早是由商家发行的。商家们为了推销商品的需要,刺激购买,有选择地向一些讲信誉的

导论政治经济学述要

导论政治经济学述要 导论政治经济学述要 https://www.doczj.com/doc/7610691699.html,/course/zzjjx/ 案例内容: “宁为自由而战死,决不为富人的娱乐而丧身!”这是二千多年前奴隶起义领袖斯巴达克发出的英勇誓言。 公元前73年,在古罗马中部卡普亚城的一所角斗训练所里,发生了一次暴动。角斗奴们手拿菜刀、肉叉和各种尖刺的木棒,杀死了卫兵,冲出了戒备森严的训练所,向城南的维苏威火山奔去。组织这次暴动的,就是古罗马史上极其著名的英雄斯巴达克。 斯巴达克原是色雷斯人,同罗马作战时被俘,被卖为奴,并且被送到卡普亚一所专门训练角斗士的学校受训。角斗士的境遇十分悲惨,经常遭受拷打,而且等待他们的命运是被迫在角斗场上互相角斗、互相残杀,供灭绝人性的奴隶主哄笑取乐。他们对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忍无可忍。公元前73年,有200多人密谋逃亡,由于密谋泄漏,结果只有78名奴隶及时拿了菜刀和铁叉等武器潜逃成功,来到维苏威火山上造反。他们推出三名领袖,斯巴达克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 逃亡奴隶纷纷投奔前来,起义队伍迅速扩大。起义军极盛时期曾发展到12万人以上,屡败罗马军,活动范围几乎遍及意大利南部。公元前72年,罗马执政官率军镇压。此时,起义队伍内部发生分裂,以克里克苏斯为首的一支队伍单独行动,不久被罗马军队消灭。斯巴达克率军北上,频频取胜。但他并未翻越阿尔卑斯山,而是率12万义军再次南下,进抵意大利半岛南端,计划借助海盗船只渡到西西里,因受海盗欺骗未获成功。公元前

71年,奉命镇压起义的克拉苏尾随斯巴达克南下,在意大利半岛最狭窄的部分布鲁提乌姆挖掘了横过整个地峡的壕沟,对起义军加以围困。起义军突破封锁线,向东南海岸进发,受阻,被迫折回迎战克拉苏。同年在布林底西港附近亚决战中,克拉苏得到从伊比利亚半岛归来的庞培的增援,起义军遭到惨败,六万名起义者战死,斯巴达克也壮烈牺牲。 起义失败后,奴隶主把六千名被俘的起义者钉死在从卡普亚到罗马沿途的十字架上。尽管如此,奴隶反抗奴隶主的阶级斗争并没有停止过,而是继续蔓延,一直到罗马帝国的灭亡。 案例评析: 案例讨论: 1、在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表现如何?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是怎样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 案例来源: (1)李纯武、寿纪瑜等编著:《简明世界通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2)《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历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版。 案例内容:

政治经济学教课的缺陷及建议

政治经济学教课的缺陷及建议 一、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存有的问题 (一)现行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及其内容存有的问题 1.教材内容陈旧且雷同 目前,国内高校所使用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大致可以分为经济学系列教材和自主编写教材两类。如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济学系列教材中的《政治经济学教程》属于前一类教科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张丰兰主编)则属于后一类教科书。就教科书的内容安排而言,虽然个别章节顺序有所不同,但总体上依然沿用着传统教科书的内容,特别是对马克思经济理论精髓的阐述部分,基本上依然沿用着对经典理论逻辑的原始解读,对其理论的最新发展以及理论创新内容还很少见。即便有学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一定水准的研究,因为缺乏系统性,这些研究更多的是作为研究论文或专著的形式出现,而没有在现有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体现。故而,现有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存有着内容陈旧且雷同的问题,这成为制约和影响政治经济学教学有效展开的客体障碍。 2.教材内容与实践缺乏联系 因为教材内容陈旧且雷同,教师基本上是按照教材的体系以及内容来展开课程活动,这就出现了课堂讲授的理论内容与学生们在实践中能够感受和接触到的现实无法有效对接的问题,即出现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两层皮”的现象。为各高校普遍使用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每隔几年就会再版,而新版的教材除了在个别地方增加一些简单的阅读材料以外,与旧版本的教材在实用性上没有本质的区别。即出现了教材版本很新,但教材内容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却始终存有。 (二)教师在教学中存有的问题

在当前的政治经济学教学中,教师依然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 的讲授方式与课程的考核方式对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质量会产生重要的 影响。 1.教学方式单一且运行效果不佳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 广泛应用,各大高校纷纷倡导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展开政治经 济学课程的教学,力图通过先进的教学工具提升教学质量。但在教学 过程中,新的教学工具的使用并没有直接促使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升,加之教师们对多媒体教学技能掌握的水准不高,使得应用这一新的教 学工具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力度并不大,先进教学方式的应用蜕变为变 相的“照本宣科”。在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方法合理应用也是教学 方式有效运行的重要方面。在当前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中,被提到的最 多的就是案例教学法,但受到教师理论基础薄弱与科研能力不强的限制,能够很好的应用案例来讲解理论的教师在普通高校中还不多见。 而借助于多媒体技术的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改变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性强、相对抽象的固有特点。这也使得政治经济学在单一教学方式下教 学效果不佳。 2.考核方式单一限制教学活动灵活展开随着教育部学分制的推行,政 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课时被压缩,使得大量的教学内容被压缩在有限 的时间内讲解,增加了教师课堂授课的压力。与此同时,学分制下推 行的教考分离制度,使得考试环节反过来制约教师的课堂活动。教考 分离制度执行以后,的确在一定水准上提升了教师教学的质量。但这 也使得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更多的要考虑学生最终考试问题,形 成了尽量在有限的课上时间讲解考试将会涉及到的重点内容,而不是 按照现实经济发展中理论的实际应用水准来讲解。 (三)学生在学习中存有的问题 从教学环节的展开来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学生对理论掌握的 好坏也是衡量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但在政治经济学学习的 过程中,学生存有着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

政治经济学试卷A4

政治经济学试卷A4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商品价值的实体是: A.抽象劳动() B.交换价值() C.私人劳动() D.社会劳动() 2.直接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 A.商品的价值 ( ) B.商品的供求关系 ( ) C.纸币发行量( ) D货币商品价值 ( ) 3.从对价值形式发展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A.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已经孕育着货币胚芽 ( ) B.货币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C.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 D.货币本身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 4.国家垄断资本的主体是: A.私人企业垄断资本() B.公私合营垄断资本() C.国有企业垄断资本() D.公共资本()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B.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C.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D.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6.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 A.垄断不能削除商品经济的竞争基础() B.中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 C.垄断组织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产() D.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激发新的竞争() 7.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 A.银行垄断资本购买工业资本的股票() B.工业资本购买垄断大银行的股票() C.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生产而形成的资本( ) D.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互派人员兼任要职() 8.生息资本的两种形态是: A.借贷资本()B.货币资本()C.高利贷资本()D.商品资本() 9.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A.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 D.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 10.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活动中,成本价格的作用是: A.资本家衡量企业盈亏的标志() B.决定资本家竞争胜败的关键() C.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增值中的不同作用() D.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实质() 11.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内部竞争形成: A.商品个别价值() B.商品生产价格() C.商品垄断价格() D.商品社会价值() 12、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产品各个部分的交换关系是: A.第I部类内部的交换() B.第II部类内部的交换()

政治经济学教学成功关键点

政治经济学教学成功关键点 由于我国正处于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所以有人认为,西方经济学在我国的重要性已经超过政治经济学,更有甚者直接称西方经济学就是经济学,忽视政治经济学的地位。近年来,随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地位不断被弱化,西方经济学地位得到很大提升,逐渐成为我国的主流经济学。许多高校在经济学教学的课程分配上过度偏重西方经济学。学生在学习经济学时,发现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内容、方法和目的上存在很大的冲突。大部分学生认为西方经济学更具实用性,政治经济学理论比较抽象、空洞。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时,存在着不够重视的问题。事实上,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在我国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由于政治经济学受到了来自西方经济学等课程的严重挑战,如何创新地讲授该门课程以应对这一困境是目前该课程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讲好导论是教学成功的起点 导论部分是学生接触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程的开始。学生在高中阶段虽已了解到一些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但他们的许多认识是粗浅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因此,纠正他们对政治经济学的错误认识,厘清政治经济学的准确内涵,就成为导论教学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其次,多数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对经济学还没有一个基本的正确认识,因此,经济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以及经济学专业的作用等也应成为导论部分必须讲解的内容。我们的教学经验是,导论部分的讲授一般要花费4-6个学时,在讲授过程中,教师通过巧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解除学生对经济学专业的疑惑,纠正其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各种误解,提高学生学习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兴趣。最后,介绍一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最新动态,以及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考核方式。导论部分讲授的内容一般包括: 1、通过提问和讨论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经济学专业的动因,以及他们是如何认识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 2、从经济学发展史出发,介绍什么是经济学,什么是政治经济学; 3、介绍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厘清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政治理论课、邓小平理论课等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案例

案例海尔“怎样让石头漂起来”? ?一、案例内容: ?海尔在1998年实行了一场“业务流程再造”工程。 ?在一次关于“业务流程再造”的高级经理人培训会议上,海尔集团CEO张瑞敏目光炯炯地看着讲台下的中层干部们,提出了一个象脑筋急转弯的问题。 ?“石头怎样才能在水上漂起来?” ?“把石头掏空”,有人喊了一句,张瑞敏摇了摇头。 ?“把石头放在木板上”,又有人答道,张瑞敏又摇了摇头。 ?“做一快假石头”,这个回答引来了一片笑声,张瑞敏还是摇了摇头:“石头是真的”“速度”海尔集团见习副总裁喻子达回答道。 ?“正确”张瑞敏脸上露出了笑容:“《孙子兵法》上:…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速度决定了石头能否漂起来。 ?速度决定了企业能否越上新的高峰! ?为了解决“速度”问题,海尔从1999年开始进行了“业务流程再造”。 ?海尔“业务流程再造”主要是解决企业的循环与周转的速度问题。 ?海尔“业务流程再造”主要是从采购和销售这一资本循环的两个重要环节入手。海尔采购和配送,过去是各个事业部各自采购,现在成立物流本部,实行集团统一采购。 这一改革效果显著。其一是降低了集团对外采购成本,仅1999年当年降低的采购成本就达5亿元,2001年在1999年的基础上又降低了10亿元。其二是,择优采购,带来了零部件产品质量的整体提高。其三是库存减少,其中零部件仓库存放面积减少了32万平方米。目前在海尔开发区的物流中心,原材料只有不到7天的库存,成品24小时就发往全国的42个配送中心,呆滞物资降低了90%,原材料库存资金周转天数从30天以上降低到不到10天。 ?海尔的销售过去是在市场上各自为战,造成资源浪费。现在实行商流整合,全国销售人员减少了30%,全国的营销网络增加到2000多家。这一改革使营销成本降低,与用户实现零距离,对客户需求快速反映。海尔接到客户定单,在10天内即可完成从采购、制造到配送的全过程,而一般企业完成这个过程要36天。 ?通过改革,海尔与商家之间实现了现款现货,资金周转速度快了,不良资产少了。 目前国内应收帐款几乎为零,集团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1999年为118天,2001年为79天。一年资金吞吐量高达千亿元,日均相互结算为3亿元。 ?二、案例讨论 ?1、为什么速度对一个企业有这么重要的意义? ?2、在现代社会,企业更加注重资本周转的那一环节?为什么? ?三、案例评析: ?首先,企业经营成功与否,与企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有重要关系。企业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增殖的价值也就越多。加快企业资本周转的速度,可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这样,在不需要增加多少投资的情况下,经济规模和效益会增长许多倍。 ?因此,速度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企业经营制胜的关键。 ?其次,商品的购买和销售阶段是关键,而售卖阶段是最重要的阶段。 ?因为商品的购买环节决定企业成本的高低;商品是否售卖成功关系到商品是否能转化货币资本,关系到资本循环能否顺利连续进行,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第三,在现代社会,企业可以把购、产、销等过程看作是一种流程,通过流程改革,

政治经济学_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1: 在2002年的最后一个周日,中国为电力行业的垄断画上了句号。拥有占全国46%发电资产和90%输电资产的原国家电力公司被拆分重组为11家独立的公司,这些公司在12月29日同时宣布正式成立。从1987年持续至今的中国民航业改革在2002年也有突破性进展。随着6大民航集团10月11日的成立,中国民航总局与下属的民航企业彻底脱钩。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为基础组建的三大航空运输集团,其资产总和将占据中国民航总资产的80%。 问题:政府对市场失灵的纠正。 分析: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竞争失效 (2)外部性 (3)市场不完全 (4)公共产品 (5)信息不对称 为弥补市场失灵需要政府介入,政府介入的手段和领域为: (1)对效率的介入 ①财政支出②财政补贴③政府采购④限制垄断(2)对收入再分配的介入 ①税收和转移支付 ②公共事业投资 ③特别征税 (3)对经济稳定的介入 ①财政制度内在的自动稳定器 ②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③金融政策 ④紧急行政措施 ⑤道义上的劝告 本案例中,政府通过限制垄断,恢复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可操作的竞争。 案例2: 1998年5月18日,美国司法部和20个州向最高法院递交诉状,控告微软公司利用其“视窗”操作系统来迫使消费者使用它的其它软件产品——其中最重要的是“网络探索者”Internet浏览器。1999年,该案做出了一审判决,在长达270页的判决中,法官杰克逊列举了微软一系列反竞争,保护垄断势力的行为。微软一直在努力拓展其势力范围,使其超越软件行业,而进入日趋有利可图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连接行业,他们已经投资数以百亿计的资金在通讯和科技公司中(如AT&T)。由于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具有垄断状态,把Internet浏览软件“网络探索者”(InternetExplorer)与“视窗”捆绑在一起也就相当于垄断了消费者和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厂商上网的交通通道。问题: 1、结合该案例分析垄断和反垄断对社会造成什么样 的影响? 2、美国的反垄断法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有何借鉴意 义? 分析:垄断市场会带来效率损失,影响市场作用的 正常发挥,主要体现在:垄断使产量减少,价格增 加;垄断造成社会无谓损失;垄断造成企业不思进 取。 有必要通过反垄断措施纠正这种市场失灵,使价格 降低,增加消费者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1890年,美国通过了美国的第一部反托拉斯法—— 谢尔曼法。1914年,美国又制定了克莱顿法和联邦 贸易委员会法。这三个法案基本形成了美国的反垄 断法律体系。 美国反托拉斯法所规范的反竞争行为包括:联合限 制竞争行为、滥用经济优势的行为、价格歧视行为、 垄断与企业兼并行为、其他反竞争行为(股份保有、 董事兼任、瓶颈垄断、商业贿赂)、损害消费者的行 为(欺骗性定价、欺骗性广告宣传、虚假不实的标 签)。 美国反托拉斯法的特点是以限制造成垄断的不公平 竞争行为为主,而不反对现有的垄断企业。所以, 一个行业中垄断企业的存在本身并不违法,只有垄 断企业应用其垄断力量不公平地竞争时才算违法。 这使得美国的反托拉斯法具有很强的“行为法”特 点,即一切以企业行为是否违背公平竞争为判断依 据。 案例3: 中国电信改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4年中国联通 公司的成立。当时联通的总资产虽然只有中国电信 的1/260。但此举使邮电部独家垄断国内电信市场 的局面开始改变。1999年2月,信息产业部决定把 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剥离出去。原中 国电信被拆分成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 信三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公司。2001年12 月,国务院批准了新的电信体制改革方案,对现有 的电信企业进行重组。中国电信现有资产划分为南 北两个部分。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和河南、山东共 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信公司归中国电信 北方部分;其余归中国电信南方部分。 问题:1.垄断和市场失灵。2.政府对垄断的态度和 措施。 分析: 1.垄断市场的效率损失。 (1)垄断使产量减少,价格增加; (2)垄断造成社会无谓损失; (3)垄断造成企业不思进取。 垄断市场的非效率导致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作 用,是导致市场失灵的情况之一。 2.现今世界各发达国家限制垄断、促进竞争的政策 措施,基本上是根据上述标准把促进“可操作竞争” 作为政策目标。 在各主要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制定了有关禁止垄断、 维持公正交易的法律。具体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垄 断的立法,由行政机构加以监督,由司法机关加以 执行。各国政府的反垄断政策就是以这些法律为依 据展开的。 我国的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应在学习国外经验的基 础上,结合本国国情。 案例4: 在小镇上,该镇的人从事的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一 种是养羊。镇上的许多家庭都有自己的羊群,并出 实用以做衣服的羊毛来养家。大部分时间羊在镇周 围土地的草场上吃草,这块地被称为镇共有地。没 有一个家庭拥有土地。相反,镇里的居民集体拥有 这块土地,所有的居民被允许在这块地的草场上放 羊。集体所有权很好地发挥作用,因为土地很大。 只要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有良好草场的土 地,镇共有地就不是一种竞争性物品,而且,允许 居民在草场上免费放羊也没有引起问题。时光流逝, 镇上的人口在增加,镇共有地草场上的羊也在增加。 由于羊的数量日益增加而土地是固定的,土地开始 失去自我养护的能力。最后,土地变得寸草不生。 由于共有地上没有草,养羊不可能了,而且,该镇 曾经繁荣的羊毛业也消失了。许多家庭失去了生活 的来源。 问题:什么原因引起这种悲剧? 分析:实际上,共有地悲剧的产生是因为外部性。 当一个家庭的羊群在共有地上吃草时,它降低了其 他家庭可以得到的土地质量。由于人们在决定自己 有多少学时并不考虑这种负外部性,结果羊的数量 过多。 如果预见到了这种悲剧,镇里可以用各种方法解决 这个问题。它可以控制每个家庭羊群的数量,通过 对羊征税把外部性内在化,或者拍卖有限量的牧羊 许可证。这就是说,中世纪小镇可以用现代社会解 决污染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放牧过度的问题。 但是,土地的这个例子还有一种较简单的解决方法。 该镇可以把土地分给各个家庭。每个家庭都可以把 自己的一块地用栅栏圈起来,并使之免于过分放牧。 用这种方法,土地就成为私人物品而不是共有资源。 在17世纪英国圈地运动时期实际就出现了这种结 果。 共有地悲剧是一个有一般性结论的故事:当一个人 用共有资源时,他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资源的享用。 由于这种负外部性,共有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政 府可以通过管制或税收减少共有资源的使用来解决 这个问题。此外,政府有时也可以把共有资源变为 私人物品。数千年前人们就知道这个结论。古希腊

【专业文档】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doc

二、案例分析 1.案例一 1)现代社会资源配置主要方式和手段是什么? ●是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但计划和市场只是现代社会资源配置的两种主要方式 和手段,它们本身不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2)请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国家发展改委《通知》的合理与否? ●合理 ●价格机制是市场若干机制中核心机制。它是价值规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作用形 式。价格的变动必然引起供求的变动,而供求的变动反过来又引起价格下降。 ●个量平衡的总和构成总量平衡,并同时构成结构平衡。因此,要保持煤电的总 量平衡。要求:一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市场供求均衡在市场机制作用下 自动实现。二是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功能。 2.案例二 微软垄断案反映了垄断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你认为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 ●垄断或国家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市场竞 争的一般基础。市场竞争是市场主体实现经济利益的方式和途径。垄断只是改 变市场结构面不能消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 ●不存在“绝对的垄断”。发展不平衡规律决定了不可能形成一家垄断组织独霸天 下的局面;同时社会需要多样化,并有多变性。这使垄断企业不能囊括一切商 品的生产和流动。 ●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和创新是激发垄断竞争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会突破人为 垄断的种种限制。科技创新会缩短产品和行业的生产周期,从而加速产业结构 调整和优化。这就使竞争无处不在。 通过微软垄断案,你从中可以深刻领悟哪些经济学原理? 原理: ●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的核心; ●扩大市场份额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 ●现代市场经济是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政府反垄断行为表明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国家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3.案例三 请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上述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科学地分析劳动的形态和本质。可以见得,劳动价值论的本质依在。在科学技 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劳动形态发生了极大改变,以致使劳动为标志,致使经济 只是改变了劳动的形态。没有改变本质 ●知识劳动仍然是人类劳动,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只是脑力消耗的比重明 显大于体力的耗费。 ●知识劳动表现在生产力的三要素上没有改变其劳动的性质。一是劳动和劳动主 体本身仍然是体力和智力的耗费,劳动主体知识具有更高智能的劳动者。二是

政治经济学习题一 - 副本

第三章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一、概念题 1.市场 2.市场机制 3.市场经济4.市场体系 5.市场规则 二、判断题 1.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市场经济规律发生调节作用的机制。2.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中心机制,它是价值规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作用形式。 3.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是现代社会资源配置的两种主要方式和手段,因此,它们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4.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会上升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反之,则会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 三、选择题 1.市场机制主要包括: (1)价格机制(2)供求机制(3)竞争机制(4)汇率机制(5)工资机制 2. 市场是 (1)一切商品或劳务交换的场所 (2)商品生产者之间全部交换的总和 (3)调节经济运行的一种调节机制和运行方式 (4)市场机制运行的载体和表现形式 (5)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1)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都是以社会分工和不同所有制为基础 (2)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都是通过商品货币的形式交换劳动 (3)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都是以追求价值为目的的经济 (4)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5)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影响需求的因素有: (1)该商品的价格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3)相关商品的价格 (4)消费者的偏好 (5)消费者的预期 5.影响供给的因素有: (1)商品自身的价格 (2)生产要素的价格 (3)生产的技术状况 (4)相关商品的价格 (5)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四、辨析题 1.计划和市场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2.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都是以社会分工和不同所有制为基础的,因此二者无区别。 3.需要就是需求,生产就是供给,市场均衡就是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的绝对平衡。 4.市场规则实质上就是以法律、法规、契约、公约形式规定下来的市场运行的准则。五、案例分析题 案例内容: 2001年初以来,石油输出国组织七种市场监督原油一揽子平均油价和油价期货市场价格一路下跌,跌到了每桶25元以下这个欧佩克内部参考价。造成国际石油市场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石油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是由于国际经济增长放慢,尤其是美国经济低迷和亚欧天气转暖,市场对石油的需求量减少,另一方面,伊拉克的石油出口近期恢复到较正常的水平,即每天达210万桶。为此,美国能源部、美国石油学会公布的数字显示,美国的石油和产品油库存大幅上升,已达到2·9074亿桶,比2000年同期增加了800万桶。 由于国际石油需求减少,库存增加,价格上升,所以,欧佩克采取减少石油的供给量,以保持石油价格控制在所定目标每桶25美元的水平。由于欧佩克自年初以来两次减少不包括伊拉克在内的十个成员国的原油日开采配额达250万桶,使得国际石油成功地控制在所定目标每桶25美元的水平上。与此同时,石油输出国成员还是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将石油产量限制在每天24·2百万桶的水平。他们还决定如果石油价格出现“疯涨”的话,他们将增加本国的石油产量,相反,如果国际市场对石油的需求进一步下降,他们也会进一步限制石油的产量,减少供给。 案例问题:根据上述案例,请分析石油价格机制与供求机制的关系。 第五章资本主义生产 一、概念题 1.资本2.价值增殖过程3.剩余价值4.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5.剩余价值率 6.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7.超额剩余价值 8.绝对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9.剩余价值规律10.工资11.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12.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二、判断题 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2.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因此货币都是资本。 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等价交换与价值形成的矛盾。 4.剩余价值既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6.在初级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也是商品。 7.个别资本家只要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便可以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8.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整个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9.剩余价值规律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规律,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存在并发生作用。 10.工资的实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11.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基础,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转化形式。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案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案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案 邵玉东 (一)使用教材 本课程使用的是《政治经济学》陈征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三版) (二)教学参考书 1、郭吴新:《90年代的美国经济》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 2、余永定:《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年。 3、周茂荣:《解读新经济》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 4、李京文:《知识经济概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5、张幼文:《世界经济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 6、北京大学经济系:《〈资本论〉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7、张熏华:《〈资本论〉的脉络》,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 8、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83年。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适当案例教学,同时将开展2—3次课堂讨论活动。 (四)教学手段 传统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总评成绩由期末卷面成绩与平时成绩、期中测验成绩三部分加权平均算出,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20%,期中测验成绩占10%。平时成绩根据作业(课程论文)成绩、课堂发言、读书笔记、考勤记录等综合给出。 (六)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 1、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及其运行机制;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以及必然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代替的规 律; 2、能够运用所学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市场经济的一般问题。 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七)其它要求: 1、按时完成课后练习(共三次)。 2、结合本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完成课程论文一篇,学期末交任课教师。 3、阅读教师指定参考书籍或其他经济学类书籍,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4、欢迎并鼓励同学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Email:sddzan@https://www.doczj.com/doc/7610691699.html, 导论 教学时数:6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1、要求学生了解: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规律;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学习经济学的要求。

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报告

资本主义经济部分 主题词:垄断组织 一、案例内容 2003年6月30日,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宣布,自7月1日以来,有线电视预订费从12元增加到18元,增长了50%。这引起了媒体和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未经价格听证的价格任意上涨表示强烈不满。歌华有线电视用户220万户,每户每月多收6元,年均超过1.584亿元。新增主营业务收入1.584亿元,不包括国家交纳的税款,基本上是公司的净利润。歌华有线怎么能这么咄咄逼人?原因很简单:它们都是由垄断造成的。歌华有线电视是北京市政府授权的唯一一家负责北京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管理和运营的公司。它是垄断行业中的垄断企业,具有很高的垄断性和经营稳定性。众所周知,垄断行业的成本是最难估算的,电信部门说市话亏损,邮政部门说普通信件业务亏损,民航公司说航运亏损,自来水公司说亏损,有线电视公司也说自己亏损。有线电视行业比电信行业更具垄断性。目前,有线电视用户别无选择:只有网络接入提供商,只有服务内容。例如,北京用户只能选择歌华有线电视网,只能选择歌华提供的唯一服务。北京的用户说:“我不想多付钱。我不需要看超过50个节目。前面的20个程序已经足够了,但是我不能选择支付原来的20套钱。作为一家企业,歌华有线当然可以利用这个词。当产品市场上只有一个卖方,市场上没有类似或类似的替代品代替垄断者销售的产品时,企业就有“随心所欲”的自由。 二、案例分析 完全垄断简称垄断,又称独占,是指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完全由一个制造商控制的市场结构。如果制造商能够控制或影响整个市场的供应,那么它就构成了垄断。完全垄断具有以下特征:1。独家经营。2。产品不可替换。三。价格自己决定。4。实现差别定价或价格歧视。5。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因此,完全垄断者能够长期保持其垄断地位。垄断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原因是各种“产业壁垒”阻碍了其他厂商的进入。就本案提到的上市公司歌华有线而言,它是北京市政府批准的唯一一家负责北京有线电视网建设、管理和运营的公司。这是一个典型的垄

政治经济学案例

政治经济教学案例 案例1:经济思想史上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政治经济学 有些人认为,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本身具有普遍的、一般的科学意义,是无国界、无阶级性的。然而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在研究、解释和试图解决经济问题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站在特定的立场上,代表特定的阶级或阶层利益,接受反映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价值判断。这是由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内容直接涉及社会各阶级的切身利益,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经济学家,对于社会经济关系必然具有不同的认识和解释。因此,政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历史上不同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了本阶级的利益先后创立了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经济理论,这样就产生了不同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1.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经济学。它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叶。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年)和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 图1-1 亚当·斯密(1723-1790) 斯密于1776年完成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其主要内容是研究促进或妨碍国民财富发展的原因,论证资本主义制度比封建制度更能促进财富的生产。它的中心思想是基于人性论和自利心的自由放任思想,也就是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斯密认为经济自由是“自然秩序”即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要求,最符合人们利己的本性,让每个人都自由地追求个人利益,就能够最好地实现社会的利益。所以,他强烈反对重商主义政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主张充分实现经济自由,即实现自由经营、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这实际上反映了处在工业革命初期的产业资产阶级的要求,即清除一切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残余和重商主义政策,从而完全确立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因此,《国富论》的出版受到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热烈欢迎和赞扬,不少议员在国会辩论时引用《国富论》的观点作依据,甚至连当时英国首相皮特也自称是斯密的学生。

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

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

二、案例分析 1.案例一 1)现代社会资源配置主要方式和手段是什 么? ●是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但计划和市场只 是现代社会资源配置的两种主要方式和 手段,它们本身不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 本质特征。 2)请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国家发展 改委《通知》的合理与否? ●合理 ●价格机制是市场若干机制中核心机制。它 是价值规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作用形式。 价格的变动必然引起供求的变动,而供求 的变动反过来又引起价格下降。 ●个量平衡的总和构成总量平衡,并同时构 成结构平衡。因此,要保持煤电的总量平 衡。要求:一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 市场供求均衡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动实 现。二是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功能。 2.案例二

微软垄断案反映了垄断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你认为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 ●垄断或国家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的动因 和基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市场竞争 的一般基础。市场竞争是市场主体实现经 济利益的方式和途径。垄断只是改变市场 结构面不能消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 ●不存在“绝对的垄断”。发展不平衡规律决 定了不可能形成一家垄断组织独霸天下 的局面;同时社会需要多样化,并有多变 性。这使垄断企业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的生 产和流动。 ●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和创新是激发垄断 竞争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会突破人为垄 断的种种限制。科技创新会缩短产品和行 业的生产周期,从而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 优化。这就使竞争无处不在。 通过微软垄断案,你从中可以深刻领悟哪些经济学原理? 原理: ●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的核心;

●扩大市场份额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重要途径; ●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 ●现代市场经济是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经 济相结合; ●政府反垄断行为表明市场机制是市场经 济国家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3.案例三 请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上述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科学地分析劳动的形态和本质。可以见 得,劳动价值论的本质依在。在科学技术 日益发达的今天,劳动形态发生了极大改 变,以致使劳动为标志,致使经济只是改 变了劳动的形态。没有改变本质 ●知识劳动仍然是人类劳动,是人的体力和 脑力的消耗,只是脑力消耗的比重明显大 于体力的耗费。 ●知识劳动表现在生产力的三要素上没有 改变其劳动的性质。一是劳动和劳动主体

政治经济学 知识点(纯手打)

导论政治经济学述要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经济的含义 ●经济活动,生产、分配、交换或消费活动。 ●一个国家国民经济总称。 ●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经济基础 ●节约 二、经济思想的产生 ●人类经济活动促进各种经济思想的产生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一、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概念: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就是生产力。 ●生产力由三个实体性要素: ?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组成。 ?其中最重要、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是劳动者。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关系:科学技术虽非生产力独立的实体性要素,但三个实体性要素作 用的发挥受科学技术水平高低的制约 ●生产关系概念: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生产总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在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二、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总过程 ●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总过程中的四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四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生产环节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环节,而分配、交换、消费也 会起积极的反作用。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一、经济规律的内涵与特点 ●概念: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本质和必然的联系。 ●性质:客观性 ●特点: ?经济规律的存在具有历史性 ?经济规律作用的实施必须有人的活动参与其中,由于人们认识,利用经济规律的能 力有限,从而使经济规律作用的发挥受到了限制。 二、经济规律的分类

●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普遍经济规律:表现为人类所有社会形态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一般的 共同的本质联系 ●若干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表现为几个社会形态经济运行过程中共同的本质联系●某一特定社会形态所占支配地位的特有经济规律:表现为特定社会形态经济发展过程中 特殊的本质联系 第四节政治经济学方法 ●历史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 ?矛盾分析法 ?科学抽象法 ?历史与逻辑相一致方法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方法 第五节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意义 一、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性、阶级性与人文性 ●实践性:政治经济学本质是一门实践的科学 ●阶级性: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或利益关系。在阶级社会,生产关系或利益 关系必然表现为阶级关系。 ●人文性:国度性和以人为本 二、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社会经济革命的指导思想 ●社会经济建设的理论基础 ●人类知识结构的理论依据 第一章商品 第一节商品价值 一、商品的两个因素 ●概念: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价值概念辨析: ?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政治经济学 大一案例分析

政治经济学案例分析 案例:2007年9月,在挪威大选的前一天,挪威西部城市桑纳讷市的邮局迎来了顾客皮尔先生。皮尔的邮件很特殊,那是一张划好的选票,他委托邮局,将这张选票邮寄到80公里外的一个小镇去。皮尔离开时特意嘱咐邮局的工作人员,请务必将选票在选举投票结束之前送到那个小镇。 邮局的员工按照皮尔的要求,马上寄出了选票。但是在选举当天的上午,邮局的接话员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来自另一个城镇的邮局,他们说收到了一张被误寄的选票。桑纳讷邮局的员工在认真核查后,才发现被寄错是皮尔先生的那张选票。。。。。。。求助民用航空公司用一架直升机。。。花费总计达到3000美元 案例分析: 一家邮局,竟以千百倍于收获的支出,来完成对顾客的承诺,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令唯利者难解、长远者赞扬的举动。邮局的负责体现在了两个方面:对自身错误的校正、对顾客要求的满足。 商业、经济,向来是以利益为驱动力,但作为优秀的商家、企业,其宗旨必定是服务社会。站在一定的高度来看,经营的目的是服务社会,而利润乃是服务的报酬。唯有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消费者才会交换出足够的价值,为服务买单。 那么,问题来了:实现优质服务必定需要付出,收入到利润的减损就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核心驱动是利益的商家,怎样才能获取更多的利润? 现实中存在着许多企业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不为消费者所知的阴影里退化着服务质量以减少支出,如食品添加、工业回收。投影到案例中的邮局事件,选票究竟有没有被及时寄到,这就是不为顾客所知的阴影角落。当交换进行到了这个环节,唯一的考验,就是企业的诚信。国内国外许多企业,或多或少在这里沾染了泥浆,不再干净,一朝曝于世间,信誉大跌声名不再,顾客流量也降至谷底。究竟在这个角落里,企业该持有怎样的态度? 从经济溯源到文化的源头,“诚”与“慎独”互为表里,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诚”是在言语之后实现承诺的过程。化用到经济中来也是一样。生产的各个环节不可能全部受到监督,商家做出的承诺能有几成实现也不是由消费者决定。企业需要做到“慎独”,不论过程与结果是否会被他人知晓,也不管有没有监督惩罚措施,都要坚决地依循着市道德规范,都要本着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思想,不偷工减料,不消极怠工,如此,才能树立起企业良好的信誉形象。 很多时候,眼中只有利益的企业,没有能正确认识到信誉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因而宁可信誉降低也要减少服务以获求更多的利润。信誉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越来越成为影响企业成长的重要因素,虽然“经济人”的假设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它在世人眼中的地位,但它在实际操作中依旧不可动摇。信誉在市场中的核心价值观表现为责任感、诚实、可靠和公平。它与职业操守和道德原则有关。一定意义上讲,信誉具有真正的经济价值,它们提高了制度的运行效率,从而使人们能够生产更多的产品或任何人都重视的东西。良好的企业信誉不仅有利于吸引投资者、员工和商业伙伴,而且能培养高品位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提高企业竞争力。仍以邮局为例,付出3000美元的代价,换来的是隐性的信誉与显性的客户流,任何人,都会愿意选择这样的邮局、这样负责任的企业!这份庞大的客户资源无疑是企业的责任心与信誉带来的。 对优秀的企业而言,利润是最主要的追求却不是蒙蔽双眼的障碍。懂得何时取舍,懂得怎样做好一个企业“人”的原则坚守,这才是去往利润的真正道路,而绝非是一时的减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