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美柔和见大德

优美柔和见大德

优美柔和见大德

优美柔和见大德(品书札记)

刘火

《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8日24 版)

1918年二月初九,李叔同致信学生刘质平,“正月十五日,已皈依三宝,法名演音,字弘一”。并告,“早在今夏,迟在明年,将入山剃度为沙弥”。果然,李叔同于1918年七月十三在杭州虎跑寺正式剃度。

我知道李叔同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电影《城南旧事》,那童稚而忧伤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至今不能忘怀。我一直认为,如果李叔同没有“二十文章惊海内”的艺术全才,即使后来成了大德高僧,也不会如后来那般为人知晓和传颂。新近印行的《弘一法师全集》,计“佛学”一册、书信两册、文艺诗词一册。其中文艺诗词是最薄的一册。但就在这册里,我们看到一位在书法、绘画、音乐、文学等多方面,都具开创性的李叔同。从现在的材料看,李叔同格律诗词数量不及同时代的另一位天才苏曼殊。但从其成就看,丝毫不亚于苏曼殊。即使只有一首《送别》,李叔同的名字也会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如艳丽的“云髻蓬松粉薄施,看来西子捧心时。自从一病恹恹后,瘦了春山几道眉”;感时的“一杯浊酒过清明,肠断樽前百感生。辜负江南好风景,杏花时节在边城”;闲情的“田园十亩老烟霞,水绕篱边菊影斜。独有闲情旧词客,春花不惜惜秋花”;抒怀的“冰蚕丝尽心先死,故国天寒梦不春。眼界大千皆泪海,为谁惆怅为谁颦”等等。不再写诗而为重振四分律呕心沥血时,李叔同依然没有扔掉文学艺术。到了学生丰子恺为老师50岁时专画《护生画集》时,弘一成了《护生画集》的诗文撰写者。中断许多年文学创作的李叔同一发而不可收。弘一大师有一函中说,“朽人已十数年来未尝作诗。至于白话诗,向不能作。今勉强为之。初作时,稍觉吃力。以后即妙思如泉涌,信手挥写,即可成就。”于此,我们重新看到了曾经“二十文章惊海内”的文学家和诗人的才情和自信。仅《护生画集》第一集的50幅画配诗,弘一法师与丰子恺通信多达10余通,时间从1929年到1932年,跨度长达4年,可见其对文学的诚心。在此期间,弘一法师不仅给丰子恺画集出主意、定诗题,以至事无巨细地改画名。

弘一法师说,《护生画集》最好不要使用暴戾的文辞,并建议《囚徒之歌》改为《凄音》,把《诱杀》改为《诱惑》,把《肉》改为《修罗一》。1929年提出画与诗都应“优美”,到了1932时,弘一法师加深了这方面的考虑和考量:“案此画集为通俗之艺术品,应以优美柔和之情调。令阅者生起凄凉悲悯之感想,乃可不失艺术之价值”;“朽人之意,以为开卷第一幅,须用优美柔和之诗”。自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在其落地、生根并发扬光大的进程中,佛教衍生的文学艺术对中国的影响,同样是巨大的。仅就敦煌壁画所开创的独立艺术门类,几乎达到不可攀越的高度。在那些敦煌壁画里,无论构图还是线条,优美柔和即是特质。只要接触过敦煌图谱或读过张大千的临摹本,就会深深感受到。“优美柔和”一论,可以说源于中国传统诗教“温柔敦厚”。在弘一法师看来,文学艺术容不得“残酷之气”,连“开棺”、“悬梁”等画题,弘一都认为是“粗暴之文字”,很可能令“阅者起厌恶不快之感”。如其老友夏丏尊《护生画集》“序言”所讲弘一法师“纯取慈祥境界”,“悲悯恻隐”。让心之慈祥化作艺术的优美柔和,再让优美柔和的诗意感动阅读者。这是弘一的大境界,也是弘一对文学艺术的期许。弘一法师这一“优美柔和”的美学实践和美学理想提出,已隔当下80余年,联想到碎片化时代里的许多无厘头的作品,真是对不起先人的。

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开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开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自195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创立硅谷开始,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建立了一千多个科技园区。作为21世纪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无论是60年代以美国硅谷、波士顿128公路科技带为代表的老牌科技园区,还是80年代以来以中国台湾新竹、印度班加罗尔科技园区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园区,无一不在为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而努力。2005年9月,国际科技园协会第22届世界大会召开,就如何创建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进行了广泛深入探讨。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作为一个相对概念,是在相同时间节点的前提下,代表高新技术发展方向、金融机构完备、中介服务完善、政企合作顺畅、经济贡献明显,推动区域发展的园区典范。研究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中国台湾新竹、英国剑桥、法国索菲亚、韩国大德、日本筑波和我国中关村等8个发展较为成熟的科技园区,我们发现,这些园区虽然在开发建设上存在着时间和地域的差异,但在园区标准、关键要素、开发模式和流程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代表了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发展趋势。 一、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标准 一个成功的科技园区具备的标准是:科研人员具有相当的流动性,科研成果转化顺畅,风险资本具有相当的流动性,企业家精神得到发挥,园区基础设施完备,环境质量优良,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大,公共财政持续支持及园区内外学术、科研交流活跃。而作为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其标准应该是“环境清新优美、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高度聚集、自主创新活跃、推动区域发展”。

1、环境清新优美。 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强调清新优美的自然地理环境。硅谷坐落在盛产大樱桃的旧金山南部谷地,初期生态环境以农业为主,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波士顿128公路科技带都隐蔽在公路两侧的丛林中,环境优美、宁静。中关村在开发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倡导科技,师法自然,映射传统”的设计理念,打造了以中关村西区城市空中花园、中关村软件园生态“浮岛”为代表的优美环境。清新优美的环境不仅宜居,而且有利于研发,吸引了大批高端、专业机构和人才的入驻。 2、基础设施完善。 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所具备的基础设施应是水电气供应充足,道路通畅,通信方便,市政设施完备,居住教育条件完善,娱乐休闲设施配套,能够形成一条龙服务,并向电子化、网络化和人性化方向发展,具备自我运转能力。台湾新竹科技园配套设施非常完善,中英双语中小学、银行、邮局、宿舍及运动休闲设施一应俱全;中关村西区具备四通八达的地面交通和完备的电、气、冷等配套服务体系,并开创了我国地下空间利用的先例。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利于园区企业心无旁骛,集中精力搞研发,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专利产出。 3、产业高度聚集。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安德瑞斯(D.B.Audretsh)对硅谷地区的中小企业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指出,技术革新能力和市场国际化程度是制约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而聚集地的优势恰恰在于能够保证企业的上述能力,从而实现1+1>2的效能。印度班加罗尔科技园区以软件产业为主,有26个软件分园,软件产业的产值占到了园区产值的

科技园区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科技园区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编者按:“十年磨一剑”成为创业行里大家默认的规律。历经十年的奋斗,北京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启迪科技园(昆山)紧紧围绕打造长三角地区最具活力的“创新企业孵化基地、创造人才培育基地、创新技术研发基地”的目标拓步前进,先后被认定为江苏省科技创新园、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未来的科技园将不仅是单纯的科技园区还将是具备部分城市功能的科技新城。”成为城镇化中科技园区升级转型的重要课题。 科技园区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作者:刘万枫 科技园,是指一个由专业人士团队实行管理的社区组织,旨在通过倡导创新文化和知识型机构及相关业务的竞争以及合作增加社区的财富。科技园区会对大学、研发机构、公司以及市场的技术和知识流动进行管理和控制,提供优质的空间和设施及其他增值服务,通过孵化和相关流程的培育帮助创新型公司成长,构建完整和相互关联的产业分工协作网络以及有机的产业生态群落。世界上第一个科技园起源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弗雷德?特曼教授所提出的设想,即在斯坦福大学校园旁边创建高科技中心,促进大学与产业界的合作。在他的积极推动下,斯坦福大学科技园于20世纪50年代初成立,同时也为硅谷的成功奠定了基础。硅谷的成功,不仅诞生了众多充满活力的伟大企业,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也为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榜样。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众多优秀的科技园区快速建立成长起来,如印度班加罗尔软件园、台湾新竹科技工业园区、韩国大德科技园区。全球科技园区大多建于20世纪90年代之后,仅2000年至2005年之间,就有26%的新园区诞生,可见科技园区增长势头之猛。

研究国内外科技园的成功要素,有几点是共同的:1.“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园的发展壮大;2.良好的区位因素,包括强大的科研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3.人才的重要性,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根本是人才;4.完善的服务,不仅包括诸如办公场所、生活配套等硬件服务体系,还包括园区管理、经营咨询、金融服务等完备的软件服务体系。此外,成功的科技园之间也有别于其它的成功要素,如美国硅谷置身于全球最有活力的市场经济环境,以及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文化;台湾新竹科技园基于政府科学合理的规划、政策的有力支持、高效的行政服务等等。 中国大陆的科技园是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而快速发展起来的,主要有内外两方面的推动力量:高校以及研究院所内部的推动力,即寻求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外部推动力,即国家实施的“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政策以及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国策。截至2010年,国家大学科技园已建成86家,涵盖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34所高校,在《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到2015年,全国大学科技园总数将达到200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达到100家,国家级、省级、高校自办的三级体系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开发区也快速的发展,自1985年中国科学院与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创办了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圳科技工业园以来,截至2012年底,全国先后在30个省建立了105个国家级高新区,其中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实力最为强大。在全球经济低迷以及各地区和国家寻求产业升级的宏观背景下,科技园以及高新技术园区在产业集群发展的方向上进行着不懈的改革和努力。 从世界各国集中国的科技园区的发展来看,科技园区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正如经济学家熊彼得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家、是创新”:在没有创新的情况下,经济只能处于一种他所称谓的“循环流转”的均衡状态,经济增长只是数量的变化,这种数量关系无论如何积累,本身并不能创造出具有质的飞跃的“经济发展”。能够成功“创新”的人和企业便能够摆脱利润递减的困境而生存下来,那些不能够成功地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之人和企业会最先被市场淘汰。科技园区作为创新要素的汇集以及培育企业家的载体,为区域经济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提供不竭的动力:为区域塑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推动和融入区域创业体系的建立;吸引国内外优秀创业项目和创业者,推动区域创业活动的发展;基于区域产业优势和规划,以及科研单位自身优势,有目的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了区域的产业聚集和创新发展;促进企业与科研单位以及企业间的合作与分工,推动创新发展;培育了一种公平、公正、尊重知识、充满活力、自由的竞争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

国内外科技园区的开发管理模式借鉴

国内外科技园区的开发管理模式借鉴 -------------------------------------------------------------------------------- 双击自动滚屏发布者:佚名阅读:次 一、高标准规划,强调园区的综合功能开发 苏州工业园的基础设施、生产生活娱乐设施,综合了世界各国90年代城市发展和兴办开发区的新经验,注重环境的质量,努力创造适应高科技工业聚集发展的良好投资环境,强调工业、交通、商贸、人口、生活的协调发展,并对相应的商住和公益设施建设,作了较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同样,张江高科技园区在规划中吸取了世界著名科学园区的建设经验,强调超前的设计标准和生态环境的理念,成就了上海张江高科的今日的辉煌。 二、借助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 对于高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投融资机制,当前已有许多高新区有了成功的做法可以借鉴,可从五个方面寻求突破:(1)成立建设公司或委托建设公司进行建设以拓展银贷、债券等负债融资渠道。债券融资助推苏州工业园的基础建设,缓解了园区建设阶段资金紧张的问题。(2)通过BOT、TOT等项目融资手段吸引银团贷款和国内外投资者进行市场化运作,甚至可扶持上市,进一步扩大融资渠道。(3)引进市场投资主体的方式,变政府经营为市场经营,进而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针对基础项目利润较低的特点,可通过财政补贴或引进副业经营以弥补主业等方式来解决。(4)出售资产,盘活存量,收回资本性投入来实现融资和项目优化运营。如可天津泰达开发区的做法,将绿地等基础设施出售进行市场化经营,变资本性支出为经常性支出。(5)产权置换,如用道桥冠名权、公共场地广告经营权等产权换取道桥的建设资金或公交站牌的建设维护资金。 三、重视产业扶持和培育工作 2004年,中关村科技园区在投融资体系上构建五大平台:投融资指导工作平台、上市融资平台、产权和股权交易平台、私募资本市场平台和中短期借贷市场平台,加强园区企业与各类投融资机构的合作,搭建双方之间的交流平台和投融资政策信息传递平台,发掘中关村园区的投资价值,促进各类投融资机构到园区投资。同时,在中关村企业信用咨询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关村投融资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将采取中介费政府采购的形式,实现对园区企业的支持;通过为投资人和企业搭建信息平台和信用平台,实现投资者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 长春高新区经常举办大型活动,用文化的激情来调动产业的发展,注重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和科技文化的培育,为创业者提供精神动力。在创造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一流发展环境过程中,努力使各项制度内化为人的观念和文化,体现人性化服务,营造“家”文化氛围,形成了长春高新区特有的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科技文化内涵。 四、在关键问题发展上需要政府强力支持

高科技园区的4种发展模式

高科技园区的4种发展模式 上一篇/ 下一篇2009-10-16 14:40:15 查看( 349 ) / 评论( 0 ) / 评分( 0 / 0 )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层出不穷,各国高新技术区也是各有特色,其主要发展模式有以下四种:高新技术产业地带模式、技术城模式、科学城模式和高新技术加工区模式。 1、高新技术产业地带模式 高新技术产业地带,是一种无确定边界、无事先规划、因某些优越条件而自然形成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生产集中区域,它是由科技工业园(或称科学园)以及大量独立的高技术小公司在地理上集聚而成的高技术集中区域,在国际上通常称之为高技术综合体。典型的有美国硅谷、128公路,加拿大北硅谷(渥太华市中心至西郊卡尔顿、卡那塔、尼比安约20公里长的地带),英国苏格兰硅谷(爱丁堡和格拉斯哥两市间高速公路地带)。 高新技术产业地带地域宽广,企业多,从业人员数量大,是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大规模集结地。尽管这些产业带没有严格的计划和规划,但当地政府或其它主持机构往往会采取一些措施吸引高新技术科研与生产单位。 【案例:美国“硅谷”】 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以南圣克拉拉县帕洛阿尔托到圣荷塞市之间,长约50公里,宽约16公里,共70余平方公里的一个谷地。1955年时硅谷有7家公司设立研究园内,发展到现在,在硅谷的高技术工厂工作的员工约有22万人。硅谷是全美知识界和科技界名流的集中地,共有9所高校,33所技工学校,100多所私立技工学校。 硅谷取得成功的原因很多,但以下几个因素对硅谷的发展至关重要: (1)良好的自然条件。旧金山湾有优越的地理条件,阳光明媚,气候舒适,有“天然空调”之称。北加州富裕的生活质量,吸引人们来到此地生活工作。 (2)活跃的社会环境。硅谷从经济、社会和组织形式来看都没有固定的模式,而且最重要的是它真正重视个人的价值。硅谷的许多人来自美国东部和西欧,他们为摆脱墨守成规的文化和官僚主义的束缚,被加州特殊机会吸引而来。 (3)人才优势。在硅谷,领导高科技企业的管理者都是既懂得技术又擅长管理的全才,也只有这样高素质的人才组合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世界一流的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又为硅谷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后援。 (4)发达的资本市场。美国高科技企业的创业与风险投资关系很大。苹果电脑公司1976年创办时,投资企业家马克库拉投资9万美元,借贷25万美元,占30%股份,从而推动了苹果电脑的发展,进而使革命性的个人电脑成为新兴产业。Adobe1982年创建时得到著名风险投资公司H&Q的支持,后者获得了百倍的利润回报;Adobe公司在成长壮大后,又与H&Q

国外高科技园区发展情况

海外高科技园区发展情况概览 高科技园区是通过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在一定时间内形成的,科学、技术、人力、物力、财力上相对集中的,以开发高新技术、培育高科技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益为目标的区域。它是科学园、科学城、技术园、技术城、科学工业园、硅谷、硅岛等的统称。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是安徽奋力崛起的重要平台,是合肥在全省率先崛起的重要抓手,是中部地区依靠科技创新,推进经济发展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新途径。借鉴国内外高科技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于促进我市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发展概况 195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园园――斯坦福工业园,1959年,苏联开始兴建新西伯利亚科学城,随后,一个以开发高技术和建立高科技产业及其园区为目标的潮流在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起来。目前,世界上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技园区有400多个,除硅谷和西伯利亚科学城外,比较有名的还有美国的128公路和北卡研究三角园、英国的剑桥科学园、日本的筑波科学城和九州“硅岛”,韩国的大德科学城、印度的班加罗尔软件工业园、法国的索菲亚·安蒂波利斯国际智慧、科学与技术城、新竹科学工业园等等。 二、基本类型 1、筑波模式。这种高科技园区是为了实现国家科技发展目标、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由国家进行规划与建设,其主要活动是开展基

础研究。新西伯利亚科学城时这种类型高科技园区的典范,它以前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总分院为主体,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中心,基本任务是全面发展技术科学、自然科学、经济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以解决重大的科学问题为主要任务。筑波科学城拥有科研机构46个、高等学校2所、科技人员13万,主要从事高能物理、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以及化工、机械、电子、气象和环境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 2、硅谷模式。这种高科技园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科学与工业的结合,发展高技术产业,世界上高科技园区多数属于这种类型,如硅谷、128公路、北卡研究三角园、剑桥科学园、班加罗尔软件科学园等等。硅谷是世界上最具创新能力的高科技园区,依靠斯坦福大学的科研、人才资源和早期积累起来的雄厚资金,吸引了大批从事电子、宇航、生物等行业的企业、机构和人才的进入。1965年以来,美国成立的100家最大的技术公司中,有1/3在硅谷,仅1990年,硅谷的企业就出口了超过110亿美元的电子产品,相当于美国电子产品出口额的1/3,硅谷的2 00家生物工程公司提供了近6万个工作机会。班加罗尔软件科学园建于1991年,10年间,该地区积聚高科技企业4500多家,其中有思科、IBM、摩托罗拉、德州仪器等著名的跨国公司。目前,班加罗尔已成为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和世界十大硅谷之一。 三、主要功能 1、实现国家科技战略目标。为了提高国家的科技竞争实力,有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案例分析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 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基本概念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指性质和功能相似的一类地域组织,即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在一定地域内的相对集中,其任务是研究、开发和生产高技术产品,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我们把这类科技——工业综合体称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 世界各国高新区呈现千姿百态,名称也不尽相同,有的称为科学

园、技术园、科技园、研究园、发展园;有的称为工业园、科学工业园、科技工业园、高技术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带;有的称为科学城、技术城、文化学术研究城;有的甚至根据园区的技术开发内容和地理位置特点而称为硅谷、硅山、硅岛、硅廊、硅漠、硅原等等。 2.高新区发展历史 美国是高新区的发祥地。1 951年美国在东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兴建了占地只有5O英亩的斯坦福研究园(S t a n f o r d

R e s e a r c h P a r k),开创了世界高新区的先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斯坦福研究园为起点,逐步形成了今日闻名于世的硅谷。 与斯坦福研究园起步发展的同时,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地区从林肯实验中心,沿128号高速公路两侧也出现了几百家从事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公司。如今,这一半环形走廊地带已有700家与计算机相关的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计算机基地之一。 到1992年在美国的5O 个州中有42个州建立了科学园、

技术园、工业园等258个。 法国:1969年开始在南方城市尼斯附近筹建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学城,经过2O多年的建设,该科学城现己成为重要的国际性高科技中心;1983年法国开始筹建法兰西岛科学城,它是一个典型的科研、教学和高技术产业密集区。此外,还分别兴建了以生物技术为主的布列塔高技术园,以航空航天技术为主的图卢兹科学园,以电子技术、计算机为主的格勒诺布尔(G r e n o b l e)高技术区等各种类型的高新区。

中日韩高科技园区发展的比较研究_以中国上海张江_日本筑波和韩国大德为例

2008年第8期 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 ogyM anage ment Research 2008No 18 收稿日期:2007-11-16,修回日期:2008-03-27 基金项目:2007年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slg -07011:571042);上海市委党校聚焦课题“上海市三区联动研究” 和上海市教委科研项目(06ES058)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编号:1000-7695(2008)08-0122-04 中日韩高科技园区发展的比较研究 ———以中国上海张江、日本筑波和韩国大德为例 刘 芹,张永庆,樊重俊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 摘要:从介绍中国张江、日本筑波和韩国大德三大高科技园区入手,基于文化机制、产学研机制、创新机制、 风险投资机制、政策机制、人才机制等角度对这三个高科技园区进行比较研究,促进交流,总结经验教训,供各高科技园区借鉴。 关键词:中日韩;高科技园区;张江;筑波;大德 中图分类号:F27614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由于硅谷地区的经济的繁荣,世界各地政府掀起了高科技园区热,纷纷效仿硅谷模式。中日韩三国高科技园区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由于文化和发展历史不同,中日韩三国高科技园区又具有不同的经验和教训。对他,并给其他高科技园区发展提供借鉴。 1 中日韩高科技园区概况 111 中国上海张江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Zhangjiang H i -tech Park )成立于1992年7月,位于浦东新区中部,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园区以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张江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2年7月至1999年7月的起步阶段,主要特征:起步、孕育、探索;第二阶段是1999年8月至今为高速成长阶段,最终将建设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基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学城。 截止到2006年底园区内入驻企业3606家,工业总产值2783亿,技工贸总收入3204亿,创汇收入19011亿美元,创利收入17615亿,创利收入17615亿。2006年张江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992—1999年7年工业总产值的317倍,税收则超过20倍。大学及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重47124%,科技研发人员所占比重20142%。园区引入新加坡南阳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院、清华大学微电子中心,复旦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交通大学信息安全学院、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学院和研究所。张江高科技园区被评为2006-2007年全国投资环境竞争力最强的高新区。112 日本筑波 日本筑波科技园(Tsukuba Scientific City )始建于1963年9月,位于日本东京东北约60公里和成田国际机场西北约40公里处,以其雄厚的科研实力、优美的居住环境闻名于世。筑波科学城位于筑波市中心,总面积约为28400公顷,包括研究学园区和周边开发区两大部分,其中研究学园区南北延伸18公里,东西6公里,占地面积2732平方公里。筑波发展采用的是集中式布局,其内有筑波大学(原东京教育 大学)、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日本经产省直属科研机构)高能物理研究所、筑波宇宙中心和国立公害研究所等在内的国立科研及教育机构46家,私营科研机构300多家,研究人员13000人,其中8500研究者,其中外籍研究人员4105人,5684人获得博士学位。2003年筑波科学城全部科研机构共申请专利3069项,获得注册专利1007项,总产值约为65亿美元。到2005年10月为止共有大约200,000人口。筑波是日本政府第一个尝试建立的科学城,筑波完全由中央政府资助,以基础科研为主,属于国家级研究中心。筑波科技园区目标是促进科技,在筑波大学和国家机构基础上,发展成为先进研究和高层次教育中心,日本建立筑波科学城是形成日本国家级科研和教育基地的重要战略举措。113 韩国大德 韩国大德科技园(Daedeok Valley )规划始建于1970年代初期,位于韩国中部的忠清南道大田附近,东连大田市,西靠鸡龙山,南有播城温泉,北临锦江。大德科技园区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970年代基础设施的构建阶段,1980年代RD 能力扩张阶段,1990年代创新产生阶段,2005年集群形成阶段,形成国家创新系统。2005年韩国政府对园区进行了扩区,新增了4214平方公里的土地,扩区后园区占地7012平方公里。大德科技园的重点研发领域为生命工学、信息通信、新材料、精细化学、能源、机械航空等国家战略产业技术、大型复合技术和基础科技。据统计,大德科技园区内企业从1995年的40家,发展到2003年的850家,2005年则超过2000家,预计2015年增至3000个,并吸引20家外国研发机构进驻。预计到2015年,园区一年海外专利登记达到16000件,技术转让费收入5000亿韩元,销售额达30万亿韩元。 表1 韩国高科技新生企业 高科技企业 总收入(亿美元) 专利数 国外投资 2004 6483141,659220101,500125,00082015 3,000 30 16,000 20

台湾高科技园区

台湾高科技科技园 【台湾新竹科技园】 在台湾西北部,距台北市约70公里的地方,有一座风光秀丽的海滨城市,它就是新竹市。新竹市滨临大海,空气清新,温泉、瀑布密布,每年吸引着大批岛内和海外的游客。自从这儿开始兴建“新竹科技园”以后,这座美丽的城市又罩上了一层现代化的工业与学术科技气氛。 新竹工业园区位于新竹市东南部,园区控制规划范围为2100公顷,其中可供开发的土地约600公顷。园区提出的建园口号是“多目标、多功能”,使园区“学院化、公园化、社会化”。新竹科技园被公认为亚洲三个主要科学园区(另两个为日本筑波、韩国大德)当中最为成功的一个。新竹科学园区不仅成功地将台湾地区推向信息产业全球第三、半导体产业全球第四的地位,而且台湾当今10大企业当中有7家来自新竹。 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经济迅速发展,为了弥补加工出口区外销产品国际竞争能力弱的不足,促使工业升级、产业结构变革,台湾当局经过充分论证,决定以美国斯坦福科学工业园区即硅谷为模拟样板,在新竹兴建一座科技型的工业园区。当硅谷渐渐成为寸土寸金之地,生产成本逐渐增高时,台湾有意识地吸引国际大企业把生产制造转移过来。通过资金投入、产业引导,使本地出现一大批集成电路生产型企业。低廉的成本、优异的质量使美国企业纷纷把产品委托给他们代为生产加工。台湾成为全球最大的OEM,也叫代工基地。 选择新竹作为科学园区主要考虑了两个有利条件。首先是地理位置好。新竹距台北只有70公里,离桃园国际机场、基隆港、台中港都不远,而且岛上的纵贯铁路和南北高速公路都经过此地,交通十分方便。第二是这儿的科技机构集中,有台湾清华大学、交通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精密仪器发展中心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附近还有许多机械、电子、石化等企业,可以与园内的工业相互配合。 到2001年底,园区共有高科技公司289家,其中有34家公司股票上市,25家公司股票上柜,3家公司股票在美国上市。总资本额6183亿元新台币,占台湾产业资本8%;年营业额达6510亿元新台币,年贸易总额6952亿元新台币,占台湾对外贸易总额的9%。 园区从业人员有10.28万多人,62%为大专以上学历,硕士有1.67万多人,博士有1209人,平均年龄31岁。其中,海外学成回台人员4108人,由他们参与设立的公司113家。在园区21年的发展过程中,这些海外学人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带回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理念在园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新竹工业园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六大支柱产业,即集成电路、电脑及辅助设备、通讯、光电、精密机械、生物技术。这六大产业中以集成电路和电脑两项产业成绩最显著。目前,这两项产业的总产值占科学园区营业总额的90%以上,是工业园区高科技发展的主体。园区内集成电路厂商有78家,产值高达558亿元,有从集成电路设计、生产、测试到包装等各种性质的上、中、下游公司,形成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成为世界集成电路产业的重镇之一。工业园电脑及辅导设备生产产值也超过540亿元,产品有个人电脑、监视器、图像扫描仪、网络卡、鼠标等。其中,鼠标和图像扫描仪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为全球产量的80%和55%;网络卡和终端机的产量占世界第二;个人电脑居第三位。岛内宏基、神达、美格等重要电脑商都建在园区内。 新竹工业园非常重视产品的研究开发,并且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以1999年为例,新竹工业园的厂商共投入386亿新台币用于研究和开发上,占当年总产值的5.94%,这个比例远远超过台湾一般厂商1%的研发比例。在这386亿新台币的研发费用中,用于集成电路

国内外科技园区招商机制探析

国内外著名科技园区的招商机制探析 张国梁/集团公司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美国及欧洲部分国家日益认识到科学技术产业化的作用。许多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始在周边建立科技产业园,以实现科研成果的就近转化,其中不乏美国的硅谷、波士顿128号公路、英国的剑桥科技园等著名科技产业园。这些科技园区不但有助于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更带动了区域内科技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从而激发了当地的经济活力。借鉴欧美国家的科技园区发展经验,许多亚洲国家纷纷以政府主导的方式发展科技园区,促进高新技术的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其中,日本筑波科学城、印度的班加罗尔、韩国大德科技园、台湾新竹科技园、北京中关村等科技园区的发展势头尤为迅猛,探索出许多有益的园区招商及运营机制。 一、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类型 从发展模式来看,科技园区可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两类科技园区在招商机构设置和活动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内生型科技园区的发展动力来自于区位优势。在发展早期,内生园区多凭借自然环境、科研成果和人才资源吸引企业入驻,后期则以风险资金和公司衍生为主要模式。硅谷是内生型科技园区的典型代表。外生型科技园区,初期以廉价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参与国际分工,并配合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后逐步演变为“引进一消化一出口—升级”的模式。跨国公司、海外留学人员是外生型科技园区的主要招商对象,其招商机制较为成熟。韩国大德科技园即为典型的外生型科技园区。 二、著名科技园区的招商机制 科技园区的实质是一种产业空间布局,只有通过招商聚集起足够的科技企业和中介部门,才能发挥出园区整体优势,增强园区内的竞争和创新张力,进而提升园区的功能定位,实现园区“经济活跃、配套完善、百姓宜居”的目标。 但在发展初期,园区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善,集群效应尚未显现,招商工作的开展尤为困难。国内外许多成熟园区经历了初期、发展、成熟、升级的全过程,其在不同阶段的招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