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鸟的天堂》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2.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学习重点:

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图片导入

问:这图片上有多棵榕树?学生答,从而引到课文《鸟的天堂》

二、复习生字词

三、理解感悟,解决疑问

一、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学生答,白板展示

两次时间景物

第一次傍晚大榕树

第二次早晨鸟儿

2.请学生找出描写榕树的有关句子(7、8自然段),展示7、8自然段的文本,请学生到白板上画出自己找出的句子,并说说读了这些句子写出了榕树的什么特点(大、茂盛、有生命力)。

3.让学生读已经画出的句子,说一说作者看到这棵榕树的心情。

4.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大榕树的,请同学们互相讨论并说一说。(由远及近。远看,像许多株大榕树,树叶绿得可爱。近看,是一株大树,枝干多得不可计数,枝生根,垂到地上,伸进泥土;绿叶一簇一簇,没有缝隙,那绿色照人眼,像是孕育着新的生命。)

5.你们想看看大榕树的样子吗?它和巴金爷爷笔下的的榕树一样呢?播放视频

6.这棵榕树大而茂盛成了鸟生活必需的环境的条件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原因,让这里变成鸟的天堂呢。(岸上潮湿,农民不许人捉鸟)

7.朋友说:“这是鸟的天堂。”为什么一只鸟也不见呢?(傍晚,鸟栖息了。)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在鸟的天堂没有看到一只鸟,作者不免有些遗憾,第二天早晨,作者又到鸟的天堂,这次看到了什么?(许多鸟)

1.课文哪些段落描写了鸟呢?请同学生们找出,并请一个同学来读。(12、13自然段)

2.白板展示12、13自然段,请同学到白板上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说写得好在哪里?

三、学习第四部分

1.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因为作者亲眼看到了,鸟儿在这棵大榕树上生活的快乐、自由、幸福,是真正的鸟的天堂)

2.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一个加引号是因为这是引用别人的话,指的是大榕树。)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_教案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茫、桨”等几个生字,理解“留恋”等词语的意思,能用“陆续”等词语说话。 2、分辨课文中写作者联想和见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会最后三个自然段。 4、体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分辨文中描写作者联想和见闻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鸟与树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茫、桨”等几个生字,理解“留恋”等词语的意思。 2、在合作学习、读读议议等过程中体会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鸟的自由和快乐,并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重点句。 3、能在情境中发挥想象写几句话。 4、感受鸟与树之间、人与自然彼此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重点〗体会榕树的奇特与美丽,鸟的自由与快乐,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树与鸟,人与自然之间相处的和谐美,产生生态保护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说“天堂” 1、“天堂”──同学们听说过这个词语吗?说说你对天堂的认识。 2、“鸟的天堂”──是的,天堂是一个快乐的、幸福的、美好的地方,那么,你怎么理解鸟的天堂? (让鸟儿自由自在生活的,无忧无虑生活的,快乐幸福生活的地方。) 3、过渡: 是的,能让鸟儿自由生活、无忧无虑的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随着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爷爷一起走进《鸟的天堂》,去看一看那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二、看“天堂” 1、放声读一读课文,要求: ⑴读通读顺课文,难读的生字词语可以多读几次,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身旁的同学。 ⑵思考: 你跟着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 2、交流: 第一次: 黄昏──大榕树。 第二次: 清晨──鸟儿。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树、鸟。)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之一教案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之一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执教: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继红小学宫爱萍 评析:黑龙江省教育学院秦锡纯 教学目的 1.认识大榕树的美、南国的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教育。 2.提高按顺序观察事物的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中心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节段;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讲读第二段。 学生浏览第二段,理清观察顺序,分清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远看大榕树,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近看大榕树(第5、第6自然段写远看,第7、第8自然段写近看)。 学生自由读第5、第6自然段,思考:远看大榕树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大、茂盛)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师:远看大榕树这么大,这么茂盛,那么近看又是什么样的呢?谁愿意读第7自然段?请你抓住重点词语来说一说。

指名读第2句,区别两个“真”的意思。(真面目:真正、本来;真是:的确,确实)学生读句、体会作者情感。(自由读、指名读) 师:枝干的数目为什么不可计数呢7请大家齐读第3句。 师:(出示投影片、一边指示一边与学生共同叙述)大 家请看,只见它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 进泥土里,又长成新的枝干,因此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师:你们还能从最后一句中的哪个词语看出榕树很 大?(卧) 师:这个“卧”字展示了榕树姿态的庞大。老师告诉 大家,这是一株已经生长了500年的古树,它村冠的遮 盖面积相当于200多个教室多么大,真是一株罕见的、 庞大而又奇特的榕树啊!这段课文,作者主要抓住榕树 枝干的奇丽多姿来介绍它的真面目。(板书:枝干)作者 接着观赏的是榕树的叶子。(板书:叶子) 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第1句,思考:这句写什么? 学生自学第2、第3句,边默读边划出表现榕树茂盛的词语,并想想该怎么理解。然后交流汇报学习体会。(教师教给汇报方法:先读句子,再找词语,最后谈理解。) (从“那么多”。“一簇”“堆”“不留一点缝隙”等词语中体会树叶多和密;从“翠绿”“照耀”“新的生

鸟的天堂 教学案例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重难点:1、了解大榕树的特点。2、了解作者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3、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激发情感 1、同学们,昨天我们同巴金老先生一同去了鸟的天堂,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有感而发的呢?谁能与作者心通,有感的读出作者的心声。 3、“鸟的天堂”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棵神奇的树。(设计意图:通过抓住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的感慨导入新课,并通过有感情地品读作者的心声,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拉近了学生、作者、文本之间的距离,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感情基础。)二、品词读句,感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指名读5-9自然段,思考这棵有什么特点?

2、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棵大榕树的特点的?把你感触最深的句段多读两遍,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3、交流: (1)预设学生可能会首先读第7自然段,并会强调“大”字。从他们的争论能看出榕树的特点吗?这两段该用什么语气读呢?指导朗读。(2)到底是怎样的一株大榕树,让我们如此的争论,让我们再来看一看第7自然段,指名说一说。“不可计数”什么意思?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谁能用一个词语表示大榕树的大(独木成林)。一个“卧”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了什么?再引导看第二幅插图。谁能用朗读来展示大榕树的“大”。师: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独木成林的奇观,她是那样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齐读)(3)学生引出第8自然段,闭目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颤动”什么意思?换成“抖动”行吗?想像“颤动”和“抖动”的样子,引导学生联系整个句子,理解颤动表现了新的生命虽是弱小的,但生命力是旺盛的。师:多么旺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啊!难怪作者如此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回读)让我们一起齐读这一段。(4)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你愿意来这棵南国的树上安居乐业吗?可是作者却没有看见一只鸟的影儿。“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对吗?让我们再次走进鸟的天堂。 三、品读想像,渗透写法 1、闭目听老师读11-13自然段,想像。 2、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3、从中我们发现鸟的天堂有什么特点? 2015.10 赵娇霞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汇总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的故事,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理解描写老汉在关键时刻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感受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2、认识本课6个生字,了解和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出示课题——《桥》。 2、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 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感动”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 (3知道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 3、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 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 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5、是的,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1先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 (2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 (3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设计:(一)认知目标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识本文中的动态和静态的描写。感情朗读课文。(二)情意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南方的优美风光,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育学生养成主动读书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情境设计:《鸟的天堂》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写景散文,它描写的是生长在我国南方的一株美丽的大榕树。文章以鲜明的动静对比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这株大榕树是“鸟的天堂”,从而赞叹了我国南方水乡自然环境之美。在教学本课时,为了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我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和多媒体录像,设置了以下几处情境:情境1:多 媒体出示大榕树上百鸟鸣、群鸟飞的录像,教师的语言描绘,创设了“我”来到大榕树下的情境;情境2,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的录像片断,使学生进入“我”欣赏大榕树的情境中;情境3,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上群鸟纷飞 的录像,使学生进入“我”欣赏鸟儿的情境中。 三、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导入新课,板书课 题师(放大榕树上百鸟叫,群鸟飞的录像):

同学们,在我国南方生长着一种美丽的榕树,树上住着许多鸟儿。看,鸟儿们飞呀,叫呀,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欢乐啊!这就是鸟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 今天,我们就跟随我国著名作家巴金一起去欣赏这鸟的天堂。 2、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一看,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是什么时候去的?看到了什么?有不懂的词、句子用直线画出来。生:读(略)师: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生:两次。 师:第一次是什么时候去的?生:傍晚。师:看到了什么?生:榕树。 师:(板书:榕树)第二次呢?生:早晨,看到了鸟儿。师:(板书:鸟儿) 3、质疑问难师:大家 读懂的真不少,把读不懂的也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生:“那翠绿的颜色,……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逼近”是什么意思? 师:谁知道?生:“逼近”就是“靠近、接近”的意思。生:作者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同学们读懂的多,提的问题更好,我想,只有认真读课文,才能做得到。 (二)、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生: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师: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1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赏读课文,质疑问难。 2、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南方的优美风光,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 能分辨课文中写的是具体事物还是作者的联想,初步认识这些联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 课文最后一句话中作者标点的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质疑 出示“天堂”,教师问: “天堂”是什么意思? 在我国南方生长着一种美丽的榕树,树上住着许多鸟儿。它们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就像乐园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鸟的天堂。 板书: 鸟的天堂

我国著名作家巴金曾和他的朋友一起欣赏了这鸟的天堂,那么,今天,我们就跟随巴老一起去欣赏这鸟的天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读通,流利。 2、拼读生字,理解词语。 3、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为什么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 三、检查反馈 1、指名读词语,提出有否不理解的词语,齐读。 2、作者和朋友几次去鸟的天堂?哪些章节写了第一次,哪些章节写了第二次? 3、分段。 四、再读课文,品析有关段落及句子 1、快速阅读课文,并谈谈你第二次游览了鸟的天堂后的感受。 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后,有怎样的感受呢?找出作者游览鸟的天堂后的感受的句子。 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是个什么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想一想,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2、教师过渡: 为什么大榕树是“你的天堂”呢?这到底是棵怎样的树呢?请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详细教案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详细教案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详细教案 设计意图: 新课改精神强调:阅读使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 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过程必须强调合作精神、突出自主性、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因此,我主要采用学 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 的景象。 2、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3、使学生受到大榕树美的熏陶,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描写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幸福欢 乐的景象。 教学难点: 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两个 “鸟的天堂”不同含义。 教、学具的准备: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思路:

一、以兴趣进新课。 教师先播放一段大榕树的视频资料请同学们观赏,然后 提问:看完后,同学们有何感受?(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巴金爷爷笔下的大榕树是什么样儿的呢?这 里为什么被称作“鸟的天堂”呢?请同学们再细读课文,勾 画出相关的内容,认真思考,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并 于同桌相互交流,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 二、读书、感悟、讨论。 学生按教师要求自由读书。 (这两个环节教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了学生 合作学习的要求,并具体的指点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 们学习起来目标明确。同时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又是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三、师生交流。 教师过渡:刚才大家学得很认真,相信每人都有了一定 的收获,现在哪位同学愿意来说一说。 学生们各抒己见。 1、榕树“大”(教师板书:大)。 找出句子: ①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 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教师投影出示) 在这个句子中学生们容易抓住“不可计数”这个词体会

《鸟的天堂》教学案例分析_教案教学

《鸟的天堂》教学案例分析 [情景说明] 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制第七册第一组课文第3课《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们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巴金的《鸟的天堂》,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是一篇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好文。以它为范本能引发学生个性化冲动,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有个性地学习和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要落实“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见解是目的,而暂时不问见解是否正确,充分,合理,或者粗疏浅陋,只要是自己的思考所得就好。这样,才能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营造发展创新思维的必要条件。从而就为更加有效地阅读、更加有个性的阅读,更加有创造性的阅读创设了更大的空间。 [教学实录] 师:欣赏着榕树,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他是怎么说的呢?生:作者是这样说的:“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生:(齐读)“这xx的xx的树。” 师:榕树美,美在哪儿呢?这样吧,我们自由朗读描写榕树美的段落,体会体会。有喜欢的句子就勾出来多读几遍,有不太理解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

(生朗读、勾画、体会) 师:你们最欣赏作者的哪些句子,体会到了些什么,谁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从这句话我体会到了榕树富有活力,生命力旺盛的美。 师:体会得真好!那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能! (生读这句话,发现学生情感的投入不够) 师:这句话写得很美,我也很喜欢,想读给大家听一听,你们听我读得怎么样。 (师有感情地朗读) (生评价) 生:老师读的有声调高低的变化。 生:有的地方读慢,有的读快。 师:我是带着自己的感受,倾注自己的感情在读。你们还想读一读吗? 生:想! 师:那就再练习练习吧! (生再次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师:再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师:的确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师:还有哪些喜欢的地方?

3、鸟的天堂 完整教学设计 公开课

3 鸟的天堂 一、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12个词语。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鸟的天堂”的和谐之美。 三、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静态、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阅读资料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天堂”,提问:你认为天堂是个怎样的世界? (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是个怎样的地方呢?(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3、课件出示课时目标。(我们通过学习课文要达到这些学习目标,你们有信心吗?)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理清课文层次 初步了解课文描写大榕树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1)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不通的多读几遍。 (2)把画出来的词语先自己读一读,再读给同桌听。 (3)想办法记一记方格内的生字,难写的字在方格下面用手多写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 (看同学们学的这么认真,老师想看看你们学的怎么样。谁能领着大家读一读这些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灿烂、白茫茫、船桨、规律、一簇簇、不计其数、榕树、缝隙、照耀、应接不暇、颤动、静寂、抛在后面 (2)指导生字书写“耀、律” 3、检查读文 (同学们的字词认读非常好,相信同学们课文也一定读的很棒,我们叫几位同学来展示一下。) 三、理清层次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读文 (大家把课文读的这么流利,说明同学们课前预习很充分,接下来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2、学生汇报(两次。第一次看到茂盛的大榕树,却看不见一只鸟:第二次看到了许 多鸟。) 3、划分段落 找出第一次去和第二次去的段落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的重点段各为一大段,其余的前面为一大段,后面的为一段,那么课文可以分为4大段,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这几大段写了什么? 4、小结方法

鸟的天堂优秀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思想内容:《鸟的天堂》是着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 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2.语言表达: (1)准确传神,生动形象 巴金善于运用确切的词语,描绘事物的性质、状貌,恰到好处地抒情表意。在表现榕树生命力之美时,这样写道“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里如果去掉“似乎”变成写实,就显得不真实了;如果换成“我觉得”就把感觉和景物截然分开,语气平淡。“颤动”如果变成“涌动、跳动、颤抖”,就不能把绿叶富有生命力的特有精神状态准确地刻画出来。“似乎、颤动”传神地把当时作者的感受、联想融入于景,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意境深远,妙不可言。写榕树的叶子亮丽,又反客为主,写成“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叶子对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让人不得不看,榕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 第二次去看榕树,写群鸟嬉戏,“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极言场面之广大。从听觉写“声”,从视觉写“影”,写影比写鸟本身更能体现当时的热闹纷繁。用“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充分写出形态的多种多样,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节奏明快,情深意厚 《鸟的天堂》全文节奏鲜明,声音铿锵,自然流畅,琅琅上口。课文开头多用短句,简洁明快,令人渐入佳境。写静态的榕树,多用长句,具体生动,情深意厚,耐人寻味。写群鸟嬉戏,以词为句,长短错落,生动热闹,给人以急促的动感。作者又用“连环”“顶真”等写法,“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读时就给人以“应接不暇”的感觉。作者又较多运用排比、复迭的句子,体现热闹欢腾的景象。 在感情上,作者善于运用多种方式表达。如在划船途中“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写景抒发内心的愉快。当没看到鸟后失望、迷惑“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明写想法暗写心情。当被大榕树生命力所倾倒和被群鸟的欢乐所感染时,直接抒情:“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那歌声真好听”前面的间接抒情对后面的直接抒情又给予衬托铺垫,使结尾的抒情显得异常强烈,震撼人心,结尾如豹尾般有力:“那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3)欲扬先抑,气韵贯通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皂市镇李场小学郭翠兰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和榕树上鸟的欢快、活泼。 2 .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感悟榕树的奇特美 1、把描写大榕树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好好体会榕树给你什么感受?可以同桌间互相读,谈体会。 2、学生自学交流,教师指导 3、汇报交流 (1)大: A、“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①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榕树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B、“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出示图片体会。 C、“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学生答:16 亩地。)课下大家丈量了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教室?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简直太大了。) (2)茂盛,生命力旺盛。指名读句,谈体会。A、“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不留一点儿缝隙,说明树叶多。重点体会“堆”。请同学们演示,说明叶多而密。 B、“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1、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

2、看图片 3、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我们看出作者不禁在内心深处发出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三、感受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过渡:这棵美丽、神奇的大榕树让我们惊叹不已,假若那上面有小鸟,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我们一起来齐读课文的12、13 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看到什么景象? 2、学生自读课文,看看这里的鸟有什么特点? 3、汇报交流:把你最有感受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 么?①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两个“到处”说明鸟多。 ②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花的,黑的”看出颜色多,“有的…有的”可以看出的鸟的姿态很多。 想象一下,还有的鸟在干什么? ③看视频,做动作读,表现那种热闹的场景。 ④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解释和体会什么是应接不暇?④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那歌声真好听!兴奋的叫说明画眉鸟很快乐。 ⑤出示画眉鸟视频,指导读 四、感悟写作方法(动静结合) 看微课视频 五、总结全文 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而千姿百态的鸟儿给大榕树带来了勃勃生机,使大榕树确实成了鸟的天堂,大自然是多么的神奇啊!作为祖国的未来的同学们,我们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让我们这个世界变成天堂。 板书设计 3、鸟的天堂枝干多榕树大茂盛 :树叶多而密

《鸟的天堂》优质课教案设计

《鸟的天堂》教案 德江县共和镇完小:农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具体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并积累词语和优美句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词语。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板题、读题。 3、释题: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本文指大榕树) 二、老师范读课文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2、用课件展示下列词语,指名认读,并结合课文说说词义。 留意不禁展示不可计数应接不暇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 1、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所见有什么不同?每次各有什么感受? 答:两次。第一次是在傍晚,只看见茂密的一棵树。第二次是在早上,看到了众鸟群飞的热闹的景象。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榕树的?课文中哪些词语说明了观察顺序? 答:由远及近。河面变窄——船逼近榕树——船泊在树下

3、榕树有什么特点?(大、美) 4、课文中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 a.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生命力强) b.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叶多、茂盛) c.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写出大榕树的蓬勃生机) 5、小结: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没看到一只鸟,却看到了一株硕大无比又极其美丽的榕树。作者从榕树的位置、大小、形态、颜色等方面来描写了这棵静止不动的大榕树。这样的描写叫静态描写。(板书:静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大榕树的静态美? 二、指导阅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什么时候?最初听到、看到了什么?后来有什么变

《鸟的天堂》教案(第一课时)_教案教

《鸟的天堂》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尝试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会3个生字及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4.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 2、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激发兴趣(5分) 1、巴金先生是我们熟悉的著名作家,说说你知道的有关情况。 以前曾经读过他的《海上日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他的另作品——鸟的天堂。(板书课题) 2、观察课文插图,思考:课文为什么叫“鸟的天堂”,想象“鸟的天堂”是什么样子? (以简介作者及看图、想象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阅读学法指导课堂教学结构的第一个环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

1、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3)认识生字,理解词语;一时不能理解的先记下来。 思考: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指名读课文。 (3)学习、质疑生字、新词 (初读感知课文,是阅读课堂结构的第二个环节。自由读以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同时,在这一环节中,初步扫清文字障碍) 三、导读课文,理清文脉(12分) 1.速读课文,理清思路 思考:如果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该怎样分?说出理由。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重点讨论划分的道理。 2.检查反馈,集体交流,明白划分的道理,消除疑点。 3、导读第一部分。 (1)读课文,思考:作者第一次,主要看到了什么?大榕树有什么特点? (2)交流讨论 (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文章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学习本篇课文,要反复诵读,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的怀抱,走进课文的情境,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语言。通过说、写陶冶情操并引导课外阅读。 学情分析 学习本篇课文,要反复诵读,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的怀抱,走进课文的情境,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语言。通过说、写陶冶情操并引导课外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 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没的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4.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及点面结合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的景象,体 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3.理解句意: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

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4.文中五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加引号。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及鸟的天堂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快速读课文,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并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追随巴金先生去鸟的天堂感受那美丽和谐的景象。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课文主要内容,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1.作者两次来鸟的天堂,印象最深的分别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2.指名读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的内容,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A.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榕树? B.课文描写了大榕树的哪些特点?画下相关语句。 3.学生交流 4.出示句子,感受榕树的“大”和“美”。 5.抓重点词句来体会。(不可计数、卧、逼近、堆、颤动) 6.重点理解“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所包含的意思。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4、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并将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媒体资源(动画、PPT)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有关榕树的图片)师:俗话说“独木难成林”,榕树却是独木成林。榕树不断在枝干上长出根,根扎到土中,又长成树。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见到了一棵有几百年历史的大榕树,榕树的叶子很茂密,很多小鸟在这里住下来了,这里也就成了鸟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

(出示有关《鸟的天堂》的图片) 师:课文中所说的“鸟的天堂”在广东省新会,那里有一颗近四百年的榕对,枝叶覆盖面积有1万多平方米,常年栖息着千万只鸟,以白鹭为主。1933年,巴金爷爷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这里,写下了这篇散文,“鸟的天堂”因此得名。 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教师播放《鸟的天堂》媒体资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4、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

2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律”等11个生字,会写“竹竿、白茫茫、规律”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初步体会课文中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课文中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律”等11个生字,会写“竹竿、白茫茫、规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1~9自然段,把握这两部分内容,初步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 3、初步体会课文中静态的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创设情境。 导语: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交流听后的感受。)是的,鸟儿的欢唱多么动人啊!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体会的。今天,我们有幸

学习到这篇文章。(板书课题:鸟的天堂。) 2、理解课题,质疑思考;何为“鸟的天堂”?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 预设:教师先引导学生理解“天堂”的含义一一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课题“鸟的天堂”的含义一一大榕树是适合鸟儿快乐生活的地方,最后引导学生带着“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这个疑问初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相关背景知识。 ◆了解作者: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其间创作处女作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笔名巴金。主要代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长篇小说《寒夜》,中篇小说《憩园》等。 ◆创作背景: 在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河上,有一株五百多年树龄的奇特的古榕树。榕树高15米,独木成林,浓萌蔽日,引来成千上万的各种飞鸟栖息其间。其中的鸟类以夜鹭、池鹭、牛背鹭和小白鹭最多,也最常见。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来到这里游览后,有感而发,《鸟的天堂》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2、我会读(请每小组的四号开火车读词语) 陆续规律榕树纠正逼近缝隙白茫茫不可计数 木桩颤动涨潮树梢静寂茂盛画眉鸟应接不暇 3、我会写 出示学生写的字,特别提醒易错字,指导书写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经过的是什么时候?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给作者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汇报交流。 学生甲: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学生乙:课文5—9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10—

五年级上册语文 23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教案】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第23课《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熟练地朗读课文 2.能力与方法培养目标 继续把握课文内容,领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体会、学习作者所运用的各种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学习作者所运用的各种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学习作者所运用的各种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读: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棵巨大的榕树。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是如何记述“鸟的天堂”的。 1.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 2.描写两次在“鸟的天堂”看到的景物时,作者采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二、课文精讲 学生齐读第1——4自然段。 师:第一自然段的环境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小结:这里的的环境描写,为下文写“我们”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作了铺垫。 师:找出第三自然段中表现人们动作的的词。(跳、解、拿、拨) 师:从这一系列的动作能看出什么? (看出一行人动作敏捷,朋友的划船技术熟练。) 师:第4自然段中有一句比喻句,找出来。 比喻句: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把有规律的桨声比作一支乐曲,写出了划桨声的悦耳,表现了河面的平静及“我们”愉悦的心情。) 师:第1——4自然段写了什么? (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写了“我们”傍晚出发,交代了我们出发的时间、地点及当时的环境。) 学生齐读第5——8自然段。 师:河面为什么变窄了? (因为榕树占据了河道,所以河面“变窄了”,从侧面表现了榕树非常大) 师:“一簇簇”这个词用的好不好?表现了什么? (形象的表现了榕树的枝叶非常茂盛。)

最新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

最新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 教学方法有创新。不照本宣科,不满堂灌,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关于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1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通过以“说”与“读”、“读”与“悟”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说“母爱” 1.欣赏《懂你》。 同学们,你们知道满文军的这首歌要献给谁的吗?(献给母亲的歌) 2.叙说“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请大家把你知道的或你亲身体验到的有关“母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可引导学生从电视电影、课外阅读、自身经历等方面去说) 3.导入新课。 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阅读课文,懂“母爱” 1.一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自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朗读、速读……然后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两种方式解决:同学间互相解决,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 2.二读课文。 (1)按要求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 (2)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3)深入理解感悟:(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母亲内心矛盾,爱子之心昭然若揭)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深深自责,足见爱子之切)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度日如年”的感觉只因母子情深)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磨练的是“意志”,体现的是“至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负责任的爱是真爱) 3.三读课文。 母爱是广袤深远的,母爱的表达也是异彩纷呈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好好体会母亲的感情。(读好描写母亲语言、心理等句子是重点,读出感情的变化是关键) 三、联系实际,赞“母爱” 1.教师引导。 “母爱”的主题是永恒的,是共同的。但每个人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

《鸟的天堂》公开课教案

《鸟的天堂》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语句。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表达方式,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3、初步感悟写景文章的阅读策略。 二、学习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三、学习方法:以读代讲、 教学准备: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你觉得什么样的地方可以称作是“鸟的天堂”? 学生答:(环境优美、树多、非常多的鸟) 师:你说的真好,那的确是个很美的地方,凡是去过那儿的人都被它深深陶醉,甚至是迷恋。它静谧,它优雅,带着你的想象去读课题——“鸟的天堂”。 师:它和谐、它安详,读——“鸟的天堂”。 师:那里是百鸟齐鸣,众鸟纷飞的天下奇观。再读——“鸟的天堂”。 同学们打开课本,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这篇课文讲的是第一次作者去鸟的天堂,只看到了一株大榕树,并没有看到一只鸟。而第二次去的时候看到了众鸟纷飞的情景。 师: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请同学们在文中快速地找出文中的句子。 生: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展示课件) 哪位同学能把这感慨的味道再读得浓一些。“的确”重读。(指导朗读) 大家在读这句话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第一个鸟的天堂用了双引号,第二个没有。这是什么原因呢?谁来解释一下课题。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只是一株大榕树,第二次在同一个地方却看到了众鸟纷飞的情景,那其实这鸟的天堂指的就是这一株大榕树。一株树便是天堂,这是怎样的一棵树呀?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一起走进这株神奇的树,学习“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部分,请同学们闭上你们的眼睛,静静地听! 老师范读(配乐)(5-9) 师:同学们,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株怎样的大榕树?(我仿佛看见了一株…...生机勃勃……大榕树)(让学生写到黑板上:生机勃勃、大、翠绿、茂盛) 这是一株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当作者看到它时发生了怎样的感慨,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它是……?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么大、这么生命顽强、生机勃勃的一株大榕树,作者不禁发出感慨(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这么翠绿,这么美丽的一株大榕树。作者还是第一次看到。他情不自禁的赞叹。(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这也是年代古老、安详的榕树。再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那作者又是怎么具体描写榕树的这些特点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9自然段。然后用笔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两分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