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油生产工艺——压榨法和浸出法的区别

茶油生产工艺——压榨法和浸出法的区别

茶油生产工艺——压榨法和浸出法的区别
茶油生产工艺——压榨法和浸出法的区别

茶油生产工艺——压榨法和浸出法的区别

LBSALE[10]LBSALE[这个贴子最后由金海棠在 2005/12/04 11:56pm 第 1 次编辑]

非专业的普通消费者面对“压榨”和“浸出”等油脂专业工艺名称一头雾水,这些专业名词到底意味着什么?

更有一些山茶油生产厂家在宣传产品的时候,有意误导消费者,给消费者留下:

压榨法生产的茶油的纯度比浸出法生产的茶油高。λ

压榨法生产的茶油没有化学反应,是纯粹的物理精炼,没有有害、有毒物质;浸出法生产的茶油经过化学反应,有有害、有

毒物质。因此压榨法生产的茶油更好。λ

1、野山茶油提取工艺

野山茶油的提取有两种方法:压榨法和浸出法。

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方式,从油茶籽中榨取山茶油的方法,它渊源于传统作坊的制油方法,是传统的提取工艺。

浸出法是用物理化学原理,用食用级溶剂从油茶籽中抽提出山茶油的一种方法。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的提取工艺。

对上述两种油脂提取工艺,企业一般都是按需选用,用其所长,互作补充,往往在同一个企业内采用压榨和浸出两种方法。

也有一些小企业或者只有压榨法制取工艺设备或者只有浸出法制取工艺设备,只能采用一种生产工艺。

金海棠将油茶籽经过压榨获得“压榨原茶油”后,“油饼”内残存茶油,再用浸出法充分地抽提出来,获得“浸出原茶油”。

这两种方法的互补,充分利用了“来之不易”的油茶籽,降低金海棠山茶油油的成本。

压榨原茶油和浸出原茶油都须经过物理化学精炼才能成为可食用的成品山茶油。

只经过压榨或浸出这第一步提取工艺得到的野山茶油叫原茶油,原茶油是不能吃的。

压榨原茶油和浸出原茶油都须通过碱炼、脱色、脱臭等精炼过程,去除野山茶油中的杂质,才能使之符合国家标准,成为

可食用的成品野山茶油。

2、从原茶油到成品山茶油

不管是压榨法还是浸出法制取的原茶油,都还不能吃。原茶油中含有种种杂质,包括原料中的,榨取或浸出过程中产生的。

有些杂质对人体极为有害。原茶油需要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即精炼),去除杂质,才成为可以食用的成品油。

一个完整的从原茶油到成品茶油的加工过程,一般包含脱胶、脱酸、水洗、脱色、脱臭、脱蜡等六步过程。

也就是说,压榨和浸出只是制取原茶油的工艺过程,而要使原茶油变成成品茶油,都必须经过一个物理化学过程的精炼。

3、成品茶油品质的衡量

国家标准GB11765-2003规定了食用成品山茶油的质量指标,包含了“色泽”、“气味”、“透明度”、“含皂量”、“不溶性杂质”、“酸值”、“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量”等项目的指标。其中“酸值”、“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量”为强制性指标。用国家标准方法检测,凡是达标的,就是可以食用的成品油。

GB11765-2003将茶油分为:

原茶油——这种油通过压榨或浸出而得,未经精炼,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不能食用。俗称“毛茶油”

压榨茶油——采用压榨法获得原茶油,然后对其进一步精炼得到。根据精炼程度分为一级、二级,在压榨茶油中,一级是

最高标准,但其纯度不能算高。

浸出茶油——这种茶油通过压榨获得压榨毛油,又将压榨后残渣(油饼)通过浸出法获得原茶油,与压榨法获得的原茶油混合后精炼得到的茶油,浸出一级油是国标食用茶油中纯度最高的。

具体见附图.

压榨茶油及二级、三级、四级浸出茶油在低温下保存都会出现乳白色絮状结晶物,这是正常现象,不影响食用,外界温度高自然会消失。但一级浸出茶油不会出现此现象,是由于一级浸出茶油通过冷冻处理去除了茶油中固体脂肪酸和蜡质成分,因此浸出一级茶油是精炼程度最高的国标食用油。如果用纯度表达,那么浸出一级茶油才是纯度最高的国标茶油。

食用山茶油国家标准(GB11765-2003)是国家各部门协力,经过大量动物试验、医学临床研究,共同制定出来的。符合国家标准的成品野山茶油,不管是用哪种工艺生产的,都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衡量食用成品山茶油品质的根据不是制油工艺(压榨还是浸出),而是国家为食用山茶油制定的指标体系。国家标准的严格

性、科学性保证了食用成品山茶油的安全性。[DISABLELBCODE]

生产工艺流程图及说明

(1)电解 本项目电解铝生产采用熔盐电解法:其主要生产设备为预焙阳极电解槽,项目设计采用大面六点进电SY350型预焙阳极电解槽。铝电解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为氧化铝、氟化铝和冰晶石,原料按工艺配料比例加入350KA 预焙阳极电解槽中,通入强大的直流电,在945-955℃温度下,将一定量砂状氧化铝及吸附了电解烟气中氟化物的载氟氧化铝原料溶解于电解质中,通过炭素材料电极导入直流电,使熔融状态的电解质中呈离子状态的冰晶石和氧化铝在两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氧化铝不断分解还原出金属铝——在阴极(电解槽的底部)析出液态的金属铝。 电解槽中发生的电化学反应式如下: 2323497094032CO Al C O Al +?-+℃ ℃直流电 在阴极(电解槽的底部)析出液态的金属铝定期用真空抬包抽出送往铸造车间经混合炉除渣后由铸造机浇铸成铝锭。电解过程中析出的O 2同阳极炭素发生反应生成以CO 2为主的阳极气体,这些阳极气体与氟化盐水解产生的含氟废气、粉尘等含氟烟气经电解槽顶部的密闭集气罩收集后送到以Al 2O 3为吸附剂的干法净化系统处理,净化后烟气排入大气。被消耗的阳极定期进行更换,并将残极运回生产厂家进行回收处置。吸附了含氟气体的截氟氧化铝返回电解槽进行电解。 电解槽是在高温、强磁场条件下连续生产作业,项目设计采用大面六点进电SY350型预焙阳极电解槽,是目前我国较先进的生产设备。电解槽为6点下料,交叉工作,整个工艺过程均自动控制。电解槽阳极作业均由电解多功能机组完成。多功能机组的主要功能为更换阳极、吊运出铝抬包出铝、定期提升阳极母线、打壳加覆盖料等其它作业。 (2)氧化铝及氟化盐贮运供料系统 氧化铝及氟化盐贮运系统的主要任务是贮存由外购到厂的氧化铝和氟化盐 ,并按需要及时将其送到电解车间的电解槽上料箱内。

山茶油精炼设备工艺流程

山茶油精炼设备工艺流程 郑州宏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各种植物油、动物油制油设备,精油和色素提取设备的生产制造,对各类油脂设备加工具有丰富的经验,今天宏日机械为大家详细介绍山茶油精炼设备工艺流程! 山茶油精炼设备的工艺流程:毛油用泵泵入炼油锅,进行脱胶中和操作。当油和皂明显分离,迅速下沉时,停止搅拌,静置,然后吸出上层清油至水洗灌。皂角由底部排空管放至皂角桶,当皂角含油较多时,停止放皂脚,皂脚由泵打入皂脚灌。炼油罐中剩余的油混入下一灌中继续。炼油罐中转移的清油水洗后去脱色罐中进行吸附脱色。 脱色后的油通过泵以恒定的流量泵入析气器中,油的流量通过流量计来调节。在析气器中,油通过进料管上的多个喷嘴喷出,析气器中维持大约3mmHg的绝对压力的高真空以使油中渗入少量空气被释

放。油从析气器中出来,被泵入油--油交换器,与从脱臭塔出来的热油进行热交换,被加热到至少180℃。 从油--油热交换器出来,油流入导热油炉加热器,被加热到260℃,导热油在导热油炉中加热到290℃,在整个过程中循环使用。热的待脱臭油从导热油加热器进入到组合式脱臭塔中,在填料段中用直接汽汽提出脂肪酸和其他相对易挥发的臭味物质,再进入板式段脱臭和热脱色。在加工低酸价或对于成品油酸价要求不高的油品时,可以不需要通过填料段,直接板式段脱臭和热脱色。脱酸脱臭后的油从组合式脱臭塔中排出,泵入热交换器与待脱臭油进行交换,再进入冷却器,被水冷却,冷却后油温不高于70℃,最后通过精滤器,进行保险过滤,再存入成品油罐存灌。对于脱臭后的米糠油,茶籽油,玉米胚芽油等脂(蜡)含量较高的油还应该进行进一步的脱蜡和脱脂。

山茶油的生产工艺

山茶油的生产工艺 山茶油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冷榨法、热榨法和浸出法。其中冷榨法在低于60℃的环境下进行加工,营养成分保留最为完整。由于冷榨法出油率只有热榨法的一半,因此大部分冷榨油的价格要高出热榨油五成左右。压榨法和浸出法是山茶油提取的两种方法。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方式,从油茶籽中榨取山茶油,是一种传统的提取工艺;浸出法则是用物理化学原理,用食用级溶剂从油茶籽中抽提出山茶油的一种方法,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的提取工艺。现在很多企业比较普遍采用上述两种方法互补的做法,即将油茶籽经过压榨获得“压榨原茶油”后,“油饼”内残存茶油,再用浸出法充分地抽提出来,获得“浸出原茶油”。 道克客巴巴网;具体操作流程山茶油的工艺流程 使用螺旋榨油机榨茶籽油的具体步骤是怎样的? 茶油的生产技术及设备 (一)山茶油的制取工艺: 1、浸出法制油工艺 (1)山茶油浸出取油成套设备主要包括: 进料刮板输送机、存料箱、料封绞龙、平转式浸出器等油料浸泡系统设备;湿粕输送机、封闭绞龙、脱溶剂机等料粕脱溶设备系统;混合油暂存罐,一、二蒸发器、汽提器等混合油蒸发分离设备系统;冷凝器组、分水箱、平衡罐、尾气吸收器、溶剂周转罐等溶剂回收设备系统; 2、压榨法制油工艺 (1)茶籽仁冷榨制油技术 油茶籽→清理除杂→脱壳及壳仁分离→冷榨→冷榨毛油→粗滤→清滤→优质冷榨油→优质茶籽饼 油茶籽冷榨制油工艺具有工艺简单,毛油质量好,节省能源,运行成本低和设备投资少,占地面积小等优点。 (2)茶籽仁高温压榨制油技术

油茶籽→清理除杂→脱壳及壳仁分离→茶仁→蒸炒→压榨出油→沉淀→过滤→茶油 (3)超临界萃取制油技术 油茶籽→清理除杂→脱壳及壳仁分离→茶仁→CO2萃取→分离1→分离2→精馏→茶油 (二)山茶油的精炼工艺 1、茶油的化学精炼工艺 原料毛油→脱胶→脱酸→水洗→脱色→脱臭→冬化脱脂→成品山茶油 2、茶油的物理精炼工艺 原料毛油→过滤→脱胶→脱色→脱酸→成品山茶油 (三)山茶油的冬化脱脂工艺及设备 (1)冬化生产工艺流程 茶油→热交换器→结晶槽→加热槽→过滤器→冬化油 (2)冬化工作原理: 冬化系统主要为以低温结晶方式将油中之腊质分离出来 (3)冬化处理范围: (4)冬化处理之油种主要为葵花油,棉籽油及葡萄籽油等等 (5)冬化可分为湿式及干式两种 (一)湿式冬化 原理为食用油经过脱色阶段之后,以皂脚颗粒为晶种,快速结晶之后,将腊结晶以水洗水一起分离,但因为快速结晶仍有部份腊会残留,故结晶后达到之标准为5.5小时0℃仍无腊结晶析出,如果需要更少造成低温雾化之条件,可在脱臭之后增加另一慢速晶将微量之腊、糖类以精细过滤除去。 优点为减少使用过滤助剂,如木质纤维素及矽藻土等之成本,操作上亦可降低过滤机换槽之频率。 (二)干式冬化 原理为脱色或脱臭之后,将食用油降温,以慢速结晶,使腊结晶能培养成为大结晶,且使用过滤助剂如木质纤维素及矽藻土将大、小颗粒之腊结晶除去,以达到几乎完全除去油中之腊质。 优点为按冬化油之要求达到12HR,0℃或24HR,0℃不会雾化之条件,可由结晶时间及过滤条件来控制

浸出油和压榨油哪个好-

浸出油和压榨油哪个好? 浸出油和压榨油都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油类,而浸出油和压榨油是存在很大的区别的,一般情况下浸出油和压榨油的工艺是不一样的,根据不同的原料工艺加工的方式也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压榨油是根据破碎或者是压榨所制作而成,而浸出油是根据抽出油脂的一种方法来进行加工,出油率高于压榨油,而浸出油和压榨油相比来说压榨油的味道更加醇香,保留了原材料的香味。 压榨油与浸出油哪个好? 根据油料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制作工艺,一般情况下,如芝麻、花生、橄榄、油菜籽等本身就是油料作物含油量较高,可以选择压榨法制油;但是像大豆、米糠等本身含油量少多半采用浸出法制油。此外还有“水溶法”、“水代法”等工艺。 1、加工工艺不同 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的方式,从油料中榨油的方法。它源于传统作坊的制油方法,现今的压榨法是工业化的作业;压榨油是油料子仁经过破碎、轧胚、蒸炒、压榨,将油料中含的油脂挤压出来的产品,属于一种物理的制油方法。 浸出法:是用物理化学原理,用非食用级溶剂从油料中抽提出油脂的一种方法。浸出油则是油料子仁经过破碎、轧胚、蒸炒,使用食用级溶剂(正己烷)将油料中的油脂抽提取出来,它属于化学萃取的制油方法。 不管是压榨法还是浸出法,这个步骤只解决了毛油的生产,

一般情况下,毛油不可以直接食用,而需要经过各种物理化学步骤处理毛油中的各种杂质,如棉酚、黄曲霉素、溶剂残留等。 误区说明一:餐桌上的食用油并不是简单的一个压榨或者浸出就可以制得的,这其中需要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2、营养成份不同 压榨油可以更大限度的保留原料的原汁原味,保留原料中的各种营养,如芝麻油的香味。 浸出油多半是无色、无味的,可以保留原料中的特殊营养成分,如米糠油中的谷维素。 不同的食用油品类会有不同的国家标准,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油的颜色都只有一个标准,按照精炼等级的不同,油原料的不同,制作工艺的不同,每种油都有不同的颜色,而国标中对油色值会有不同的标准。 误区说明二:油的颜色并不是选择植物油好坏的唯一标准。

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清棉工序 1.主要任务:(1)将紧压的原纤维松解成较小的纤维块或纤维束,以利混合、除杂作用的顺利进行;(2)清除原纤维中的大部分杂质、疵点及不宜纺纱的短纤维。(3)将不同批次的纤维进行充分而均匀地混和,以利棉纱质量的稳定。(4)成卷:制成一定重量、长度、厚薄均匀、外形良好的棉纤维卷。 梳棉工序 1.主要任务 (1)分梳:将纤维分解成单纤维状态,改善纤维伸直平行状态。(2)混合:使纤维进一步充分均匀混合。(4)成条:制成符合要求的棉条。 精梳工序 主要任务: 1.除杂:清除纤维中细小的纤维疵点。 2.梳理:进一步分离纤维,排除一定长度以下的短纤维,提高纤维的长度整齐度和伸直度。 3.牵伸:将棉条拉细到一定粗细,并提高纤维平行伸直度。 4.成条:制成符合要求的棉条。

并条工序 主要任务 1.并合:一般用6-8根纤维条进行并合,改善棉条长片段不匀。2.牵伸:把纤维条拉长抽细到规定重量,并进一步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程度。3.混合:利用并合与牵扯伸,使纤维进一步均匀混合,不同唛头、不同工艺处理的纤维条,在并条机上进行混和。4.成条:做成圈条成型良好的熟条,有规则地盘放在棉条桶内,供后工序使用。 粗纱工序 主要任务: 1.牵伸:将熟条均匀地拉长抽细,并使纤维进一步伸直平行。2.加捻:将牵伸后的须条加以适当的捻回,使纱条具有一定的强力,以利粗纱卷绕和细纱机上的退绕。 细纱工序 主要任务: 1.牵伸:将粗纱拉细到所需细度,使纤维伸直平行。 2.加捻:将须条加以捻回,成为具有一定捻度、一定强力的细纱。3.卷绕:将加捻后的细纱卷绕在筒管上。4.成型:制成一定大小和形状的管纱,便于搬运及后工序加工。

茶油加工工艺的发展

茶油加工工艺及市场前景 摘要:油俗称茶籽油,与橄榄油井称世界两大木本食用油,自古有”油中珍品“之称。本 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整理了茶油的商业价值及茶油加工工艺的发展的资料,以期对想从事茶油加工的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油价值前景保健功能加工工艺 茶油是从山茶科油茶树种子中获得的,又名茶籽油、山茶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脂。我国油茶资源丰富,油茶林面积约占木本食用油料面积的80%以上,广泛分布于南方l7个省的丘陵地区,尤以广西、湖南、江西、云南等地为最多[1]。目前,我国的茶油加工业主要以生产食用油为主,随着对茶油营养保健价值、经济价值的进一步认识和茶油系列产品的深度研究,开发生产高附加值的茶油化妆品和医药系列产品具有很大潜力[2-3] 。随着研究的进展,茶油加工工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些工艺的发展也给新企业带来了新的机会。1、茶油产业的商业价值前景 由于油茶不受虫害侵袭,整个生长过程无需施用任何农药,因此茶油是绿色保健食用油。专家预测,如果茶油也可以精品形式打向国际市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可超过每公斤250元人民币。中国高档食用荼油市场几乎处于空白状况。目前,中国茶籽产量6O万吨左右,可以生产1 5万吨茶油,绝大部分茶籽仍以民间作坊式生产荣油,仅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等地采用现代工艺生产2万余吨精炼荼油。由于茶油资源相对较少,高档荼油进入消费市场目前仍以沿海大城市为主,售价较高,市场前景看入消费市场目前仍以沿海大城市为主,售价较高,市场前景看用茶油的技术改造和国产化设备配套:建成了年产500吨的精炼茶油厂,可生产一级食用茶油、高级烹调茶油、色拉蔡油等[4]。 2、茶油的保健功能 2.1 降低胆固醇 科学研究已证实,油酸是一种优质脂肪酸,它不会引起人体血液中胆固醇(TC)浓度的增加,与多不饱和脂肪酸一样能减少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但不降低甚至可提高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地中海沿岸地区的心血管发病率极低,究其原因与当地人们长期食用富含油酸(55%一83%)的橄榄油有关[5-7]。邓平建等[8]人对茶油的研究发现,茶油可明显降低血液中的TC 和LDL—C,而HDL—C不变,HDL—C与LDL—C的比值上升15.3%,有明显延缓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作用,分析其机理可能是茶油中的油酸纳入组织后,降低血脂、肝脂,升高HDL —C与TC的比值,抑制血栓素的释放,减轻血小板聚集能力,防止血栓形成。 2.2延缓动脉粥样硬化 陈梅芳等[9]人研究了茶油对AS形成及脂质代谢、血栓素B (TXB )和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影响。结果显示,茶油可显著延缓AS形成,其机理可能是茶油中富含的单不饱和脂肪酸进入组织后,通过降低血脂、肝脂,增大HDL—C与血清TC的比值,抑制TXB 的释放,增加机体抗氧化酶(SOD和GSH—Px)的活性,以及降低血浆、肝脏LPO生成等而产生作用。 2.3抗氧化及调节免疫功能 张兵等[10]人研究茶油、大豆油对WISTAR大鼠组织活性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茶油组大鼠的组织活性氧水平明显低于大豆油组,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大豆油组。叶新民等[11]叫人采用TBA法研究茶油抑制小鼠肝脏体外过氧化作用,结果发现茶油能有效清除激发态自由基,对肝脂质过氧化有显著抑制作用。冯翔等[12]人研究了富含不同种类不饱和脂肪酸的茶油、玉米油、鱼油对小鼠免疫功能及体内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结果表明,

生产工艺流程图和工艺描述

生产工艺流程图和工艺描述 香肠工艺流程图 辅料验收原料肉验收 原料暂存肥膘解冻 精肉解冻水切丁辅料暂存分割热水漂洗1 漂洗2 加水绞肉 肠衣验收、暂存(处理)灌装、结扎 (包括猪原肠衣和蛋白肠衣) 咸水草、麻绳验收、暂存浸泡漂洗3 冷却 内包装 装箱、入库 出货

香肠加工工艺说明 加工步骤使用设备操作区域加工工艺的描述与说明 原料肉验收、暂存化验室、仓库 按照原料肉验收程序进行,并要求供应商 提供兽药残留达标保证函及兽医检疫检 验证明 辅料验收、暂 存 化验室、仓库按验收规程进行验收肥膘验收、暂 存 化验室、仓库按验收规程进行验收肠衣验收化验室按验收规程进行验收 肠衣处理腊味加工间天然猪肠衣加工前需用洁净加工用水冲洗,人造肠衣灌装前需用洁净加工用水润湿 咸水草、麻绳 验收 化验室按验收规程进行验收暂存仓库 浸泡腊味加工间咸水草、麻绳加工前需用洁净加工用水浸泡使之变软 解冻解冻间肉类解冻分 割间 ≤18℃、18~20h恒温解冻间空气解冻 分割分割台、刀具肉类解冻分 割间 将原料肉筋键、淋巴、脂肪剔除、并分割 成约3cm小肉块 加工步骤使用设备操作区域加工工艺的描述与说明 漂洗2 水池肉类解冻分 割间 加工用水漂洗,将肉的污血冲洗干净 绞肉绞肉机肉类解冻分 割间 12℃以下,采用Φ5mm孔板 肥膘切丁切丁机肉类解冻分 割间 切成0.5cm长的立方

漂洗1 水池肉类解冻分 割间 水温45-60℃,洗去表面游离油脂、碎肉 粒 灌装、结扎灌肠机香肠加工间按产品的不同规格调节肠体长度,处理量800~1200kg/h ,温度≦12℃ 漂洗3 水池香肠加工间水温45~60℃,清洗肠体表面油脂、肉碎 冷却挂肠杆预冷车间12℃下冷却0.5~1小时,中心温度≦25℃ 内包装真空机、电子 秤、热封口机 内包装间 将待包装腊肠去绳后按不同规格称重,装 塑料袋、真空包装封口 装箱、入库扣扎机、电子 秤 外包装间、成 品仓库 将真空包装的产品装彩袋封口,按不同规 格装箱、核重、扣扎放入成品库并挂牌标 识。

茶油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收稿日期:2009-08-21;修回日期:2009-12-08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1064201000027)作者简介:李 丽(1983),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粮油加工方面的研究工作。通讯作者:吴雪辉 油脂加工 茶油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李 丽,吴雪辉,寇巧花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广州510642) 摘要:茶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脂,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与独特的保健功能。茶油中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在高级食用油、化妆品、医药、化工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介绍了茶油的理化特性、保健功能、加工工艺,并对茶油的开发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我国茶油产业的发展。关键词:茶油;理化特性;保健功能;应用 中图分类号:TS222;Q94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7969(2010)03-0010-05 Research advance and appli ca ti on prospect of cam elli a seed o il L I L i,WU Xuehui,K OU Q iaohua (College of Food Science,South China Agriculture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China ) Abstract:Ca mellia seed oil is a unique woody oil in China .Ca mellia seed oil has many functi onal compo 2nents,and it has the br oad market p r os pect in f ood,cos metic and medicine industry .The physicoche m ical p r operties,health functi on and p r ocessing technol ogy of ca mellia seed oil were intr oduced,and the app li 2cati on p r os pects were vie wed s o as t o p r omote the devel opment of ca mellia seed oil .Key words:ca mellia seed oil;physicoche m ical characteristics;health functi on;utilizati on 茶油是从山茶科油茶树种子中获得的,又名茶籽油、山茶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脂。我国油茶资源丰富,油茶林面积约占木本食用油料面积的80%以上,广泛分布于南方17个省的丘陵地区,尤以广西、湖南、江西、云南等地为最多 [1] 。 茶油脂肪酸主要由油酸、亚油酸和少量的饱和脂肪酸组成,其中油酸含量达到74%~89%,脂肪酸组成与世界上公认为最好的橄榄油相似,有“东方橄榄油”之美称。茶油中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对于维持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胆固醇,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具有明显功效。此外,传统医学认为,茶油有清热化湿、杀虫解毒的作用,能清胃润肠,可治痧气腹痛、急性蛔虫阻塞性肠梗阻等 [2,3] 。 目前,我国的茶油加工业主要以生产食用油为主,随着对茶油营养保健价值、经济价值的进一步认 识和茶油系列产品的深度研究,开发生产高附加值的茶油化妆品和医药系列产品具有很大潜力 [4,5] 。 本文介绍了茶油的理化特性、保健功能和加工工艺,并对茶油的开发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油茶资源,开发茶油在医药、化妆品、化工等行业中的应用,促进我国茶油产业的发展。1 茶油的理化特性 表1列出了茶油与橄榄油的理化指标。 表1 茶油与橄榄油的理化指标 指 标 茶 油 橄榄油 碘值(I )/(g/100g )83~8980~88皂化值(K OH )/(mg/g )193~196185~196折光指数(25℃)1.460~1.4641.468~1.470 凝固点/℃ -10~-5 -3~7 不皂化物含量/(g/kg )≤15 ≤15 相对密度(20℃) 0.912~0.9220.910~0.915V E 含量/(mg/kg )510~75070~190 茶多酚含量/(mg/kg ) 121741 由表1可见,茶油的理化特性与橄榄油极为相似。茶油碘值低,相对于其他植物油不易氧化。茶油有较低的凝固点,在0℃还能保持液体状态,不皂化物含量很少,食用后易消化吸收。茶油中还含有

葵花油的生产工艺一般分为压榨法和浸出法

葵花油的生产工艺 葵花油的生产工艺一般分为压榨法和浸出法(精炼法)。 压榨法 压榨法又称“物理压榨法”,就是用外力把油料里的油给挤压出来,不适用其他的化学溶剂等,避免了油中有机溶剂的残留。 压榨的生产工艺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葵花籽中的有效成分——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更适合用于专项补充用于人体保健。 葵花油浸出法(精炼法) 葵花油浸提工艺生产出的油也叫浸出油,就是用有机溶剂(比如汽油、乙醇等)浸提油料,浸出法是采用溶剂油(六号轻汽油)将油脂原料经过浸泡后,进行高温提取,使油脂被萃取出来的一种制油工艺。最初浸提出来的“油”是有机溶剂和油脂等的混合物,不能食用,必须经过一系列精炼工艺(脱腊、脱胶、脱水、脱臭、脱酸、脱色等化学处理)后才能食用,这种油一般颜色较浅、材料种子中最初的天然气味淡或无明显气味。浸提工艺几乎能将油料中所有的油全部提取出来,经济效益非常高,是现代油脂行业最普及的加工方式。 制取工艺 筛选→清理杂质→脱壳→破碎→蒸炒→ 压榨→压榨毛油→粗过滤→精过滤→低温结晶养晶→低温过滤→葵花籽油优点:保留了葵花籽油中几乎所有的营养成分,口感清爽不油腻,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 缺点:出油率较低,成本相对较高 葵花油浸出法 优点:出油率非常高,成本低,经济效益更高。现代油脂行业最普及的加工方式。 缺点:破坏了一部分的营养成分,有微量的有机溶剂残留(符合国家标准)。 葵花籽油 从葵花籽中提取的油类称葵花籽油,油色金黄、清明透亮,有些令人喜食的清香味,是欧洲人、俄罗斯人的主要食用油。葵花子油质地纯正,清亮透明,芳香可口。由于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和丰富的维护人体健康的营养物质,所以国外被誉为“保健佳品”、“高级营养油”或“健康油”等。 葵花油是以高含量的亚油酸着称的健康食用油。据国家粮食储备局西安油脂研究设计院曹万新教授介绍,在21世纪,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中风、脑血栓、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增多,而长期食用合适的油脂产品,能够对上述症状有较大的改善。葵花油就是健康油脂中非常优秀的一种,葵花籽油已经成为消费者和厨师的首选油,葵花籽油在世界范围内的消费量在所有植物油中排行第三。 葵花籽油含有甾醇、维生素、亚油酸等多种对人类有益的物质,其中天然维生素E含量在所有主要植物油中含量最高;而亚油酸含量可达70%左右。葵花籽油能降低血清中胆固醇水平,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并且,葵花籽油清淡透明、烹饪时可以保留天然食品风味,它的烟点也很高,可以免除油烟对人体的危害。 精炼后的葵花籽油呈清亮好看的淡黄色或青黄色,其气味芬芳,滋味纯正。葵花籽油中脂肪酸的构成因气候条件的影响,寒冷地区生产的葵花籽油含油酸15%左右,亚油酸70%左右;温暖地区生产的葵花籽油含油酸65%左右,亚油酸20%左右。葵花籽油的人体消化率%,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有显着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和预防冠心病的作用。另外,葵花籽油中生理活性最强的a生育酚的含量比一般植物油高。而且亚油酸含量与维生素E含量的比例比较均衡,便于人体吸收利用。所以,葵花籽油是营养价值很高,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优良食用油。

食用油压榨好还是浸出好

食用油压榨好还是浸出好 我们知道是面上卖的食用油,制作工艺是不尽相同的制作工艺,直接关乎到食用油的售出价格,所以我们应该对于制作工艺有所了解,这样可以避免我们被商家欺骗,而且可以节约很多金钱,这样可以让我们的饮食更加健康。享受美味的同时要对自己负责。那么,食用油压榨好还是浸出好呢? 一、压榨油与浸出油的区别 现中国食用油的制作方法分压榨(物理)和浸出(化学)两种,浸出是用一种化学物质把油弄出来,产油率比压榨方式要高,但是但是用浸出法会使用溶剂油萃取,无法保持植物油原有风味,也存在安全隐患。 二、加工工艺不同 压榨油的加工工艺是“物理压榨法”,而浸出油的加工工艺是“化学浸出法”。 物理压榨法的生产工艺要求原料要精选,油料经去杂、去石后进行破碎、蒸炒、挤压,让油脂从油料中分离出来,机榨过程中添加炒籽,经榨机榨制后,采用高科技天然过滤提纯技术而制成的。保持了花生的原汁原味,香味醇厚,富含维生素E,保质期长,且无任何添加剂,不含溶剂残留和含皂量,是一种现代工艺与传统工艺结合生产出的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化学浸出法是应用化学萃取的原理,选用某种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通过与油料的接触(浸泡或喷淋),使油料中的油脂

被萃取出来的一种制油方法。浸出法制油具有粕中残油低(出油率高)、劳动强度低的优点,但浸出的毛油要经过脱腊、脱胶、脱水、脱臭、脱酸、脱色等化学处理后才能食用。或者是达不到一级、二级压榨标准的花生油,加上部分通过浸出后再精炼的油,使其达到原标准一、二级或新标准浸出油三、四级,由于经过多道化学处理,油脂中的部分天然成分被破坏,且有溶剂残留。 三、营养成份不同 压榨花生油具有色、香、味齐全,保留了各种营养成份之特点。 浸出油是无色、无味的,经加工后大部分营养成份被破坏。 由国家粮食局负责起草的花生油标准已出台实施,取消了我国目前使用的1986年、1988年制定的老标准,新标准规定:压榨花生油、浸出花生油要在产品标签中分别标识“压榨”、“浸出”字样。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讲究营养与健康成为人们的追求,将花生油生产工艺透明化,就是为了让消费者了解花生油的生产工艺,把知情权交给消费者,把选择权交给消费者。 四、原料的要求不同 “机榨花生油”由于采用的是纯物理压榨法,保留了花生和原汁原味,所以对花生原料要求非常严格,原料要求新鲜,酸价、过氧化值低,因而价格相对偏高;同时由于只进行压榨,花生饼中残油高,压榨油出油率相对偏低。所以压榨花生油的价格相对偏高。

茶油生产工艺——压榨法和浸出法的区别

茶油生产工艺——压榨法和浸出法的区别 LBSALE[10]LBSALE[这个贴子最后由金海棠在 2005/12/04 11:56pm 第 1 次编辑] 非专业的普通消费者面对“压榨”和“浸出”等油脂专业工艺名称一头雾水,这些专业名词到底意味着什么? 更有一些山茶油生产厂家在宣传产品的时候,有意误导消费者,给消费者留下: 压榨法生产的茶油的纯度比浸出法生产的茶油高。λ 压榨法生产的茶油没有化学反应,是纯粹的物理精炼,没有有害、有毒物质;浸出法生产的茶油经过化学反应,有有害、有 毒物质。因此压榨法生产的茶油更好。λ 1、野山茶油提取工艺 野山茶油的提取有两种方法:压榨法和浸出法。 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方式,从油茶籽中榨取山茶油的方法,它渊源于传统作坊的制油方法,是传统的提取工艺。 浸出法是用物理化学原理,用食用级溶剂从油茶籽中抽提出山茶油的一种方法。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的提取工艺。 对上述两种油脂提取工艺,企业一般都是按需选用,用其所长,互作补充,往往在同一个企业内采用压榨和浸出两种方法。 也有一些小企业或者只有压榨法制取工艺设备或者只有浸出法制取工艺设备,只能采用一种生产工艺。 金海棠将油茶籽经过压榨获得“压榨原茶油”后,“油饼”内残存茶油,再用浸出法充分地抽提出来,获得“浸出原茶油”。 这两种方法的互补,充分利用了“来之不易”的油茶籽,降低金海棠山茶油油的成本。 压榨原茶油和浸出原茶油都须经过物理化学精炼才能成为可食用的成品山茶油。 只经过压榨或浸出这第一步提取工艺得到的野山茶油叫原茶油,原茶油是不能吃的。 压榨原茶油和浸出原茶油都须通过碱炼、脱色、脱臭等精炼过程,去除野山茶油中的杂质,才能使之符合国家标准,成为 可食用的成品野山茶油。 2、从原茶油到成品山茶油 不管是压榨法还是浸出法制取的原茶油,都还不能吃。原茶油中含有种种杂质,包括原料中的,榨取或浸出过程中产生的。 有些杂质对人体极为有害。原茶油需要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即精炼),去除杂质,才成为可以食用的成品油。 一个完整的从原茶油到成品茶油的加工过程,一般包含脱胶、脱酸、水洗、脱色、脱臭、脱蜡等六步过程。 也就是说,压榨和浸出只是制取原茶油的工艺过程,而要使原茶油变成成品茶油,都必须经过一个物理化学过程的精炼。 3、成品茶油品质的衡量 国家标准GB11765-2003规定了食用成品山茶油的质量指标,包含了“色泽”、“气味”、“透明度”、“含皂量”、“不溶性杂质”、“酸值”、“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量”等项目的指标。其中“酸值”、“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量”为强制性指标。用国家标准方法检测,凡是达标的,就是可以食用的成品油。 GB11765-2003将茶油分为: 原茶油——这种油通过压榨或浸出而得,未经精炼,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不能食用。俗称“毛茶油” 压榨茶油——采用压榨法获得原茶油,然后对其进一步精炼得到。根据精炼程度分为一级、二级,在压榨茶油中,一级是 最高标准,但其纯度不能算高。 浸出茶油——这种茶油通过压榨获得压榨毛油,又将压榨后残渣(油饼)通过浸出法获得原茶油,与压榨法获得的原茶油混合后精炼得到的茶油,浸出一级油是国标食用茶油中纯度最高的。

油茶生产工艺

油茶籽深加工项目基本情况说明 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分析 图3-3 油茶籽加工总工艺流程图 (一)油茶籽收储、预处理及压榨工艺及产污节点分析 1、生产工艺 (1)油茶籽收储:油茶籽主要来自农户自采的和从油茶树基地采购的,油茶籽需要经过验收、计量、干燥及冷却后储存,储存一般在0℃~30℃的温度环境中,利用植物种子后熟作用的生化原理,促进油茶籽后熟。拟定油茶籽烘干规模为600t/d。 (2)预处理:经烘干入库贮存的油茶籽经选籽、清理分级、剥壳分离进行去石,磁选脱铁。预处理后的油茶籽进行剥壳,剥壳产生固体废物主要为油茶壳。脱壳后进行仁壳分离。 (3)冷榨:采用专用冷榨机,入榨温度在70℃~80℃左右,避免高温引起的茶籽油颜色变深,有效成分损失等。 (4)油渣分离:毛油中一般含渣8%~10%,在进入精炼车间前应迅速进行油

图3-4油茶籽预处理、压榨工艺流程及产污位置图 2、产污节点分析 (1)废水 项目该生产工序中不产生废水。 (2)废气 在选籽、清理分级及去石过程中产生少量的废气,废气污染物主要为颗粒物。 (3)噪声 产噪工序主要为筛选过程中筛选机产生的噪声级压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4)固废 该过程中产生的固废工序较多,在选籽、清理分级过程中存在少量的茶籽壳

和弃土;去石过程中存在石子;磁选过程中存在铁屑;剥壳、仁壳分离过程中有大量的茶籽壳;过滤过程中的油渣和茶饼送至浸出车间。 产污位置见图3-4。 (二)、油茶籽原油精炼工艺及产污节点分析 1、生产工艺 茶油的精炼工艺一般需经过四脱(脱胶、脱酸、脱色、脱臭)、及分提等工序,通过精炼达到各级油脂所需的标准。 (1)脱胶 脱胶的目的是清除茶油中的全部胶质及生产有价值的副产品,而胶质中的磷脂会影响脱臭和在水蒸气蒸馏过程中的脱色,还能与金属离子螯合,增加氧化过程,影响油的稳定性,为了得到符合要求的茶油产品,必需进行脱胶工艺处理。 (2)脱酸 脱酸是通过加碱来中和茶油中游离脂肪酸的过程,是油脂精炼过程中最关键的工艺。其原理是:加碱后游离脂肪酸即变成可溶于水的盐,而被去除。实际操作中还需加入一定量的超量碱,以便碱炼完全。加碱量、碱浓度、温度、毛油质量及搅拌时间和速度等均对碱炼效果产生影响。 中和脱酸是对产品质量和价格有很大影响的一道工序,如果中和工序有问题,会给脱色以后的各工序带来困难,并使产品质量和收率降低。脱酸通常有两种方法即物理和化学方法,原则上物理精炼法即气提蒸馏脱酸方法应作为油脂精炼的首选工艺,化学中和方法即用氢氧化钠中和毛油中的游离脂肪酸脱酸会产生皂脚和废水。但选择物理精炼法还是化学精炼法,主要取决于毛油的质量。鉴于现实中的诸多问题,目前的油脂加工厂还常常配备两套装置,化学精炼法仍然不可缺少。在油中加入烧碱或纯碱,以中和油中的游离脂肪酸。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操作。因为烧碱不仅能与脂肪酸起作用形成皂脚,而且也会和中性油起反应。游离脂肪酸含量的一倍左右采用间歇碱炼使用纯碱能减少炼耗,但是其反应的性能较弱, 因此它不能除去一些只有对烧碱才能起作用的那些杂质,如色素,蛋白质、叶绿素和重金属等。皂脚的分离一般可用离心法、沉降分离法。 (3)脱色 色泽是茶油的重要品质之一,因此脱色是油脂精炼必不可少的环节。脱色并非脱尽所有色素,而是在于改善茶油的色泽,提高油脂品质,为进一步精炼提供

茶油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茶油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作者:刘振香, 陈鋆, Liu Zhenxiang, Chen Yun 作者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制药与材料工程学院,浙江金华,321007 刊名: 农产品加工·学刊 英文刊名:Academic Periodical of Farm Products Processing 年,卷(期):2011(10)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17条) 1.马力;陈永忠;陈隆升茶油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分析[期刊论文]-农产品加工 2010(11) 2.彭阳生;左继林山茶油的生产技术[期刊论文]-农产品加工 2009(05) 3.李冬梅;王婧;毕良武提取方法对茶油中活性成分角鲨烯含量的影响[期刊论文]-生物质化学工程 2006(01) 4.郭华高档茶籽油的提取及茶籽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学位论文] 2007 5.胡爱军;冯棋琴;郑捷超声波强化提取油茶籽油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油脂 2009(02) 6.寇巧花;吴雪辉;李昌宝微波预处理对毛油品质的影响[期刊论文]-粮食与油脂 2009(11) 7.黄安诚;周淑婷;吴雪辉不同加热方式对茶油品质指标的影响[期刊论文]-食品科技 2009(06) 8.曾虹燕;李昌珠;蒋丽娟用GC-MS分析不同方法提取的茶油脂肪酸[期刊论文]-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5(03) 9.刘光宪;冯健雄冷榨制油技术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江西农业学报 2009(12) 10.吴卫国;叶伟铎茶油冷榨加工技术[期刊论文]-安徽农学通报 2010(16) 11.杨蕾;钟海雁浙江红花油茶水代法制油工艺的初步研究[期刊论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0(02) 12.郭玉宝;汤斌;裘爱泳水代法从油茶籽中提取茶油的工艺[期刊论文]-农业工程学报 2008(09) 13.纪鹏;周建平;刘向宇微波辅助水代法提取油茶籽油[期刊论文]-现代食品科技 2010(05) 14.李依娜;钟海雁油茶籽油的水代法提取工艺研究及品质分析[期刊论文]-食品与机械 2010(02) 15.方学智;王开良;姚小华油茶籽仁中油脂的水酶法提取研究[期刊论文]-林业科学研究 2010(05) 16.绍荣;钱仁渊;秦金平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油脂和脂肪酸分离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油脂 2001(02) 17.吴雪辉;陈北光;黄永芳超临界CO2萃取茶油的工艺条件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科技 2007(02) 引证文献(2条) 1.刘双凤提取工艺对茶籽油质量的影响分析[期刊论文]-中国食品工业 2013(7) 2.李宁不同方法提取茶籽油的工艺对比研究[期刊论文]-粮食与食品工业 2013(1)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748164169.html,/Periodical_ncqjg-xk201110030.aspx

食用油毛油与精炼油的区别

毛油与精炼油的区别 榨油机在初步压榨油料作物后,所生产的油并且没经过过滤精炼等工序称之为毛油,当毛油经过过滤精炼后产生的油称之为精炼油,两者有很大的不同,双象榨油机就此做一个比较详细的阐述。 毛油是指示未经过精炼的预榨或浸出动植物油脂(如农村的机榨、土榨油和熔炼、火炼猪油等)。其主要成分是甘油三脂肪酸的混合物(俗称中性油);还含有非甘油物质,统称杂质,根据杂质在油脂中的分散状态,大体可归纳为四大类。 1、悬浮杂质:包括泥沙、料坯、粉及其它固体杂质。这些杂质的存在有利于微生物活动,使油脂极易水解酸败,而不能食用; 2、胶溶性杂质:包括磷脂、蛋白质、糖类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磷脂,这些杂质的存在不仅容易使油脂水解酸败,外观混浊暗淡,而且在烹饪时会产生大量泡沫并生成黑色沉淀;严重影响炒菜、煎炸食品的颜色和风味,同时也失去了油脂本身的营养价值,还具有一定的毒性; 3、油溶性杂质:包括游离脂肪酸、色素、烃类蜡、醛、酮等,还有微量金属及由于环境污染带来的有机磷、汞、多环芳烃、黄曲霉素等。这些杂质的存在对人体十分有害,部分杂质对人体还有致癌作用。 4、水份:毛油中水份含量较多,水份的存在极易使油脂水解酸败变质。

精炼油是指对毛油进行精制、将毛油中对食用、贮藏等有害无益的杂质去除而得到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成品油。毛油精炼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机械法:包括沉淀、过滤、离心分离,主要是用以分离悬浮在油脂中的机械杂质用部分胶溶性杂质; 2、化学法:主要包括酸炼、碱炼,此外,还有脂化、氧化等,酸炼是用酸处理,主要除去色素、胶溶性杂质,碱炼是用碱处理,主要除去游离脂肪酸,氧化主要用于脱色。 3、物理化学法:主要包括水化、脱色、水蒸汽蒸馏等,水化主要除去磷脂,脱色主要除去色素,水蒸汽蒸馏用于脱除臭味物质和游离脂肪酸。 毛油通过精炼,油品中水份、杂质、酸价、过氧化值都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且不易酸败变质,而有利贮藏,烹饪时不产生大量的油烟,保持了油脂风味。山村油脂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山村”牌茶油为精制纯茶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需用质量更高的食用油进行烹饪菜肴,因而精炼山茶油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特别是全国2004年5月1日起对未经精炼的各种食用油卫生防疫及质检部门明文禁止上市销售,由此可见一斑,精炼山茶油色清味香,而贮藏,营养成分为食用油之最;在病理方面茶油对人体血脂无不良影响,在医药上除有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功效外,尚有消热化湿、杀虫解毒作用等等,堪称食用油

茶油精炼工艺与技术

茶油精炼工艺与技术 油茶籽经预处理、压榨或浸出、精炼工序的处理可得茶油,茶油属不干性油(与橄榄油一样是有代表性的不干性油),色清味香。茶油主要由油酸的甘油酯构成,饱和酸构成的酯(固体酯)含量较少,在一般的植物油中油酸含量最高,油酸和亚油酸两者合计的含量高达90%,其脂肪酸组成如表1。 茶油是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居民的传统食用油,其凝固点低(-15℃左右,比橄榄油低10℃左右),故其低温稳定性好,同时由于茶油中容易自动氧化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碘价较低),比其它液态油稳定,用于食品工业可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风味,用茶油来煎炸食品,比用其它食用油有更佳的效果(色泽鲜黄,香酥可口);因为茶油对皮肤的剌激性小,且吸收波长短的紫外线的性能好,故茶油在日本除了食用外,主要用途是作为化妆品用油如头发油、防晒油和润肤油等。 茶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含有人体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含量高是其主要特性,近年来茶油在保健及医药上的用途日见广泛。由于茶油被人体吸收后可防止血管硬化,故其是优良的保健用油脂(现在产地其售价比普通食用豆油、菜油高4~5倍,仍供不应求),可用来辅助治疗高血压和肥胖病。精制后的茶油在医药上可用来作为注射用油。据报道,油脂作为注射用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作为不能经口进食和超高代谢的危专病人的静脉输注用油,通常制成脂肪乳液;二是作为药物的溶媒,改善药物在机体中吸收利用情况,从而使药物充分发挥作用。目前茶油主要作第二种用途。 1注射用茶油的精炼工艺的确定 1.1质量指标分析 从上述注射用茶油的质量指标中可以看出,与一般的食用高档油脂相比,主要对油品的色泽、酸值、过氧化物及重金属和卫生指标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色泽与过氧化物两项指标。因此,确定注射用茶油的生产工艺,关键是要选用合适的设备,在每道生产工序中严格按操作规程要求,控制好有关指标,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最终达到注射用油的要求。 1.2工艺流程的确定 研究发现,含有杂质的油脂制成的注射液可引发机体热原反应,严重威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通过特殊的精炼工艺,茶油才可作为药物的溶媒。 茶油中的胶质含量不高,不需专门的脱胶工序;由于注射用茶油对酸价、色泽及其他杂质的要求较高,故工艺中脱酸、脱色、脱臭等工序必不可少;据分析茶油中的微量成分主要有:作为不皂化物是菜油甾醇(C29H48O)、豆油甾醇(C29H48O)、β-谷甾醇(C29H50O)等为代表的植物甾醇和香树精(C30H50O)等的甲基甾醇类,而且也含有山茶皂苷 (C57H94O30)等的皂苷类,这些组分大多可通过碱炼精制而除去。 鉴于注射用茶油的生产规模不大(日处理5~10t),但对质量要求很高,我们在选择工艺时,采用与间歇式高档油精炼相似的工艺,并根据需要将整个工艺过程分成精制及净化两个工段,其中的主要设备经过特制,主要设备材料全部用不锈钢。 1.2.1精制工段工艺流程 碱液水白土馏出物 ↓↓↓↑ 毛茶油→过滤→碱炼→水洗→脱色→脱臭→(精制茶油)去净化工段 ↓↓↓↓↑

山茶油压榨的好还是浸出的好

山茶油压榨的好还是浸出 的好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压榨山茶油,浸出山茶油,压榨山茶油和浸出山茶油,压榨油,浸出油 压榨山茶油好还是浸出山茶油好 我们先看一看山茶油压榨和浸出这两种工艺有何区别。 生活中,食用油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日常食品,其中包括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等,价格大多数差距不是很大,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购就好。稍微有些常识的消费者会查看一下油品的等级,等级1234属1级的最好。由于转基因技术的广泛运用,作为食用油原材料的大豆、花生等也有转基因栽培,转基因技术也被很多人所熟知,在转基因技术安全问题存在争论的情况下,更加精明的消费者会查看食用油原材料是否使用了转基因。然而,有一种情况大多数消费者都不会去看,就算看到了也不是很了解,这就是关于食用油的提取方法,包含两种,一种是“浸出”,一种是“压榨”,这两种方法到底哪一种比较好,你真的了解吗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浸出油和压榨油,哪个又比较好呢浸出油 浸出油是指用浸出制油工艺制成的植物油。浸出法制油工艺的理论依据是萃取原理,是一种安全卫生、科学先进的制油工艺,是目前最先进的制油方法了。工业发达国家用浸出法生产的油酯总产量的90%以上。浸出法制油的优点是粕饼中含残油少、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经济效益高,而且粕的质量高,饲养效果好。浸出法是采用溶剂油(六号轻汽油)将油脂原料经过充分浸泡后进行高温提取,经过“六脱”工艺(即脱脂、脱胶、脱水、脱色、脱臭、脱酸)加工而成,最大的特点是出油率高、生产成本低,这也是大豆色拉油的价格一般要低于压榨油的原因之一。浸出过程中,食用油中的残留不可避免,国家标准规定,即使合格的浸出大豆油每公斤也允许含有十毫克的溶剂残留。

山茶油的生产工艺

山茶油的生产工艺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山茶油的生产工艺 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冷榨法、热榨法和浸出法。其中冷榨法在低于60℃的环境下进行加工,营养成分保留最为完整。由于冷榨法出油率只有热榨法的一半,因此大部分冷榨油的价格要高出热榨油五成左右。压榨法和浸出法是山茶油提取的两种方法。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方式,从油茶籽中榨取山茶油,是一种传统的提取工艺;浸出法则是用物理化学原理,用食用级溶剂从油茶籽中抽提出山茶油的一种方法,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的提取工艺。现在很多企业比较普遍采用上述两种方法互补的做法,即将油茶籽经过压榨获得“压榨原茶油”后,“油饼”内残存茶油,再用浸出法充分地抽提出来,获得“浸出原茶油”。 道克客巴巴网;具体操作流程山茶油的工艺流程 使用螺旋榨油机榨茶籽油的具体步骤是怎样的 茶油的生产技术及设备 (一)山茶油的制取工艺: 1、浸出法制油工艺 (1)山茶油浸出取油成套设备主要包括: 进料刮板输送机、存料箱、料封绞龙、平转式浸出器等油料浸泡系统设备;湿粕输送机、封闭绞龙、脱溶剂机等料粕脱溶设备系统;混合油暂存罐,一、二蒸发器、汽提器等混合油蒸发分离设备系统;冷凝器组、分水箱、平衡罐、尾气吸收器、溶剂周转罐等溶剂回收设备系统; 2、压榨法制油工艺 (1)茶籽仁冷榨制油技术 油茶籽→清理除杂→脱壳及壳仁分离→冷榨→冷榨毛油→粗滤→清滤→优质冷榨油→优质茶籽饼 油茶籽冷榨制油工艺具有工艺简单,毛油质量好,节省能源,运行成本低和设备投资少,占地面积小等优点。(2)茶籽仁高温压榨制油技术 油茶籽→清理除杂→脱壳及壳仁分离→茶仁→蒸炒→压榨出油→沉淀→过滤→茶油 (3)超临界萃取制油技术 油茶籽→清理除杂→脱壳及壳仁分离→茶仁→CO2萃取→分离1→分离2→精馏→茶油 (二)山茶油的精炼工艺 1、茶油的化学精炼工艺 原料毛油→脱胶→脱酸→水洗→脱色→脱臭→冬化脱脂→成品山茶油 2、茶油的物理精炼工艺 原料毛油→过滤→脱胶→脱色→脱酸→成品山茶油 (三)山茶油的冬化脱脂工艺及设备 (1)冬化生产工艺流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