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葵花油的生产工艺一般分为压榨法和浸出法

葵花油的生产工艺一般分为压榨法和浸出法

葵花油的生产工艺一般分为压榨法和浸出法
葵花油的生产工艺一般分为压榨法和浸出法

葵花油的生产工艺

葵花油的生产工艺一般分为压榨法和浸出法(精炼法)。

压榨法

压榨法又称“物理压榨法”,就是用外力把油料里的油给挤压出来,不适用其他的化学溶剂等,避免了油中有机溶剂的残留。

压榨的生产工艺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葵花籽中的有效成分——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更适合用于专项补充用于人体保健。

葵花油浸出法(精炼法)

葵花油浸提工艺生产出的油也叫浸出油,就是用有机溶剂(比如汽油、乙醇等)浸提油料,浸出法是采用溶剂油(六号轻汽油)将油脂原料经过浸泡后,进行高温提取,使油脂被萃取出来的一种制油工艺。最初浸提出来的“油”是有机溶剂和油脂等的混合物,不能食用,必须经过一系列精炼工艺(脱腊、脱胶、脱水、脱臭、脱酸、脱色等化学处理)后才能食用,这种油一般颜色较浅、材料种子中最初的天然气味淡或无明显气味。浸提工艺几乎能将油料中所有的油全部提取出来,经济效益非常高,是现代油脂行业最普及的加工方式。

制取工艺

筛选→清理杂质→脱壳→破碎→蒸炒→ 压榨→压榨毛油→粗过滤→精过滤→低温结晶养晶→低温过滤→葵花籽油

优点:保留了葵花籽油中几乎所有的营养成分,口感清爽不油腻,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

缺点:出油率较低,成本相对较高

葵花油浸出法

优点:出油率非常高,成本低,经济效益更高。现代油脂行业最普及的加工方式。

缺点:破坏了一部分的营养成分,有微量的有机溶剂残留(符合国家标准)。

葵花籽油

从葵花籽中提取的油类称葵花籽油,油色金黄、清明透亮,有些令人喜食的清香味,是欧洲人、俄罗斯人的主要食用油。葵花子油质地纯正,清亮透明,芳香可口。由于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和丰富的维护人体健康的营养物质,所以国外被誉为“保健佳品”、“高级营养油”或“健康油”等。

葵花油是以高含量的亚油酸著称的健康食用油。据国家粮食储备局西安油脂研究设计院曹万新教授介绍,在21世纪,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中风、脑血栓、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增多,而长期食用合适的油脂产品,能够对上述症状有较大的改善。葵花油就是健康油脂中非常优秀的一种,葵花籽油已经成为消费者和厨师的首选油,葵花籽油在世界范围内的消费量在所有植物油中排行第三。

葵花籽油含有甾醇、维生素、亚油酸等多种对人类有益的物质,其中天然维生素E含量在所有主要植物油中含量最高;而亚油酸含量可达70%左右。葵花籽油能降低血清中胆固醇水平,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并且,葵花籽油清淡透明、烹饪时可以保留天然食品风味,它的烟点也很高,可以免除油烟对人体的危害。

精炼后的葵花籽油呈清亮好看的淡黄色或青黄色,其气味芬芳,滋味纯正。葵花籽油中脂肪酸的构成因气候条件的影响,寒冷地区生产的葵花籽油含油酸15%左右,亚油酸70%左右;温暖地区生产的葵花籽油含油酸65%左右,亚油酸20%左右。葵花籽油的人体消化率96.5%,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有显著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和预防冠心病的作用。另外,葵花籽油中生理活性最强的a生育酚的含量比一般植物油高。而且亚油酸含量与维生素E含量的比例比较均衡,便于人体吸收利用。所以,葵花籽油是营养价值很高,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优良食用油。

银催化剂法和铁钼催化剂法生产甲醛的比较

银催化剂法和铁钼催化剂法生产甲醛的比较王彦明姜德双 (黑龙江省哈尔滨气化厂 154854) 1 甲醛主要生产方法 甲醛(HCHO)几乎都是采用甲醇(CH3OH)空 气氧化制取. 甲醇空气氧化生产甲醛反应式: CH3OH + 1P2O2HCHO + H2O CH3OHHCHO + H2 按所用催化剂类型分为2类. 1. 1 铁钼催化剂法 用Fe2O3,MoO3作催化剂,还常加入铬和钴的氧化物作助催化剂,甲醇与过量空气混合,经净化,预热,在320,380?温度下反应生成甲醛. 铁钼法工艺路线以瑞典Perstorp公司为典型. 1. 2 银催化剂法 用银丝网或铺成薄层的银粒为催化剂,控制甲醇过量,反应温度约为600,720?.银法工艺 路线以德国BASF公司为代表. 2 2种催化剂法甲醛生产对比分析 2. 1 铁钼催化剂法甲醛生产特点采用铁钼催化剂法工艺路线的装置生产能力较大,甲醇转化率高于银催化剂法,可达95 %, 99 % ,甲醇单耗低,不需蒸馏装置,可以生产高浓度甲醛,甲醛成品中含醇量低,催化剂使用寿命长,但是铁钼法生产一次性投资大,电耗高,过氧

化时甲酸含量增加. 2. 2 银催化剂法甲醛生产特点银催化剂法工艺简单,投资省,调节能力强, 产品中甲酸含量少,尾气中含氢,可以燃烧,但是甲醇的转化率低,单耗高,催化剂寿命短,对甲醇纯度要求高,甲醛成品中甲醇含量高,适宜生产低 浓度甲醛. 2. 3 银法与铁钼法生产工艺部分参数对比银法与铁钼法生产工艺部分参数对比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银法在爆炸上限操作,原料表1 银法与铁钼法生产工艺部分参数对比 项目铁钼法工艺银法工艺 甲醇单耗P(kg t- 1)420,440460,480 反应温度P?340,380620,720 催化剂寿命P月16,185,7 甲醛收率P%91,9588,92 甲醛浓度P%37,55?37 产品中醇含量P%0. 5,1. 54,8或更高催化剂失活原因Mo升华Ag粒烧 结,Fe,S杂质中毒 对毒物敏感程度不敏感敏感 混合气中甲醇浓度较高,设备负荷大,对工艺流程要求低,因而建厂投资较低.但由于银法在600 ?以上高温反应,银催化剂银晶粒容易长大,加上银催化剂对毒物(Fe,S)极为敏感,因而催化剂寿 命短.铁钼催化剂活性高,寿命长,对毒物不敏感,单耗低,产品甲醛浓度高,含醇低,特别适用于 作树脂,聚甲醛,脲醛及医药的原料.

钢铁生产工艺流程图

钢铁生产工艺流程 炼焦生产流程:炼焦作业是将焦煤经混合,破碎后加入炼焦炉内经干馏后产生热焦碳及粗焦炉气之制程。资源来源:台湾中钢公司网站。

烧结生产流程:烧结作业系将粉铁矿,各类助熔剂及细焦炭经由混拌、造粒后,经由布料系统加入烧结机,由点火炉点燃细焦炭,经由抽气风车抽风完成烧结反应,高热之烧结矿经破碎冷却、筛选后,送往高炉作为冶炼铁水之主要原料。资源来源:台湾中钢公司网站。

高炉生产流程:高炉作业是将铁矿石、焦炭及助熔剂由高炉顶部加入炉内,再由炉下部鼓风嘴鼓入高温热风,产生还原气体,还原铁矿石,产生熔融铁水与熔渣之炼铁制程。资源来源:台湾中钢公司网站。

转炉生产流程:炼钢厂先将熔铣送前处理站作脱硫脱磷处理,经转炉吹炼后,再依订单钢种特性及品质需求,送二次精炼处理站(RH真空脱气处理站、Ladle Injection盛桶吹射处理站、VOD真空吹氧脱碳处理站、STN搅拌站等)进行各种处理,调整钢液成份,最后送大钢胚及扁钢胚连续铸造机,浇铸成红热钢胚半成品,经检验、研磨或烧除表面缺陷,或直接送下游轧制成条钢、线材、钢板、钢卷及钢片等成品。资源来源:台湾中钢公司网站。

连铸生产流程:连续铸造作业乃是将钢液转变成钢胚之过程。上游处理完成之钢液,以盛钢桶运送到转台,经由钢液分配器分成数股,分别注入特定形状之铸模内,开始冷却凝固成形,生成外为凝固壳、内为钢液之铸胚,接着铸胚被引拔到弧状铸道中,经二次冷却继续凝固到完全凝固。经矫直后再依订单长度切割成块,方块形即为大钢胚,板状形即为扁钢胚。此半成品视需要经钢胚表面处理后,再送轧钢厂轧延。资源来源:台湾中钢公司网站。

浸出油和压榨油哪个好-

浸出油和压榨油哪个好? 浸出油和压榨油都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油类,而浸出油和压榨油是存在很大的区别的,一般情况下浸出油和压榨油的工艺是不一样的,根据不同的原料工艺加工的方式也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压榨油是根据破碎或者是压榨所制作而成,而浸出油是根据抽出油脂的一种方法来进行加工,出油率高于压榨油,而浸出油和压榨油相比来说压榨油的味道更加醇香,保留了原材料的香味。 压榨油与浸出油哪个好? 根据油料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制作工艺,一般情况下,如芝麻、花生、橄榄、油菜籽等本身就是油料作物含油量较高,可以选择压榨法制油;但是像大豆、米糠等本身含油量少多半采用浸出法制油。此外还有“水溶法”、“水代法”等工艺。 1、加工工艺不同 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的方式,从油料中榨油的方法。它源于传统作坊的制油方法,现今的压榨法是工业化的作业;压榨油是油料子仁经过破碎、轧胚、蒸炒、压榨,将油料中含的油脂挤压出来的产品,属于一种物理的制油方法。 浸出法:是用物理化学原理,用非食用级溶剂从油料中抽提出油脂的一种方法。浸出油则是油料子仁经过破碎、轧胚、蒸炒,使用食用级溶剂(正己烷)将油料中的油脂抽提取出来,它属于化学萃取的制油方法。 不管是压榨法还是浸出法,这个步骤只解决了毛油的生产,

一般情况下,毛油不可以直接食用,而需要经过各种物理化学步骤处理毛油中的各种杂质,如棉酚、黄曲霉素、溶剂残留等。 误区说明一:餐桌上的食用油并不是简单的一个压榨或者浸出就可以制得的,这其中需要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2、营养成份不同 压榨油可以更大限度的保留原料的原汁原味,保留原料中的各种营养,如芝麻油的香味。 浸出油多半是无色、无味的,可以保留原料中的特殊营养成分,如米糠油中的谷维素。 不同的食用油品类会有不同的国家标准,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油的颜色都只有一个标准,按照精炼等级的不同,油原料的不同,制作工艺的不同,每种油都有不同的颜色,而国标中对油色值会有不同的标准。 误区说明二:油的颜色并不是选择植物油好坏的唯一标准。

铁钼法甲醛工艺中甲醇转化率低的原因与改进

铁钼法甲醛工艺中甲醇转化率低的原因与改进 /h1 在我国化工领域中铁钼法甲醛工艺始终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这一工艺的运行离不开对于转化率的有效提升。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对于铁钼法甲醛工艺中甲醇转化率低的原因和改进进行研究和分析就具有极为重要的经化工意义和现实意义。 1 铁钼法甲醛工艺中甲醇转化率低的原因 铁钼法甲醛工艺中甲醇转化率低的原因有很多,其主要内容包括了工艺流程存在问题、催化剂需要改善、热量传递效率低、空气质量较差等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铁钼法甲醛工艺中甲醇转化率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1.1 工艺流程存在问题 工艺流程存在问题是导致铁钼法甲醛工艺中甲醇转化率低的原因之一。通常来说由于铁钼法生产甲醛工艺流程较为复杂,并且其可以根据生产甲醛的工艺按催化剂的不同来分为银法和铁钼法。在这一过程中铁钼法通常会具有反应温度低、单耗低、产品浓度高、催化剂活性高等特点,但是由于其选择性低、寿命一般、装置生产能力要求高,从而使得其工艺流程的发展存在很大的问题。除此之外,工艺流程存在问题还体现在在甲醇的转化生产运行中往往存在着甲醇转化率低的问题和漏装的情况持续发生,因此对于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就有着非

常高的必要性。 1.2 催化剂需要改善 催化剂需要改善也是影响铁钼法甲醛工艺中甲醇转化率低的因素之一。通常来说铁钼氧化法生产甲醛工艺DBW 工艺的进行离不开催化剂的有效支持。即在催化剂的有效应用下其甲醇转化的工艺流程可以变得更为简便并且促进甲醇转换率得到有效从提升高。除此之外,催化剂需要改善还体现在甲醇的转化生产过程中,汽化后的甲醇与空气和循环气混合后发生反应。因此为了有效避免由于导热催化剂导致的混合不均、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合理的避免催化剂装填错误或少装等问题的出现。 1.3 热量传递效率低 在铁钼法甲醛工艺中甲醇转化的过程油,可将反应放出的热量传递出来,副产2.0MPa 饱和蒸汽。甲醇的转化率在99%以上,具有可选择性,其中94% 甲醇转化为甲醛,其余转化为甲烷、二甲醚等副产品。除此之外,在甲醇转化的过程中如果选择错误的工艺,则较难使得反应器出来的混合气的热量传递给反应性气体,最终导致热量的传递效率受到极大的影响。另外,热量传递效率低还体现在其冷却后的混合气进入吸收塔,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采用加碱的脱盐水吸收,则会导致其生产质量分数为被控制32% 以下,最终减少了甲醇转换的效率。 1.4 空气质量较差

T202型铁钼有机硫加氢转化催化剂的硫化工艺

T202型铁钼有机硫加氢转化催化剂的硫化工艺 T202型铁钼有机硫加氢转化催化剂的硫化工艺 童庆慧,潘利新 (黑龙江黑化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41)摘要:介绍了T202 型铁钼有机硫加氢转化催化剂硫化工艺的应用情况,阐述了以CS2为硫化剂时的操作要点,指出在系统外硫化工艺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工艺管线改造后使干法脱硫槽可以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倒换,无需停车。 关键词:焦炉气;硫化反应;硫化剂 中图分类号:TQ 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35(2013)07-0877-03 黑龙江黑化集团有限公司硝铵厂合成氨系统是以焦化厂副产焦炉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氨,设计生产能力为55 kt/a, 经过技术改造,生产能力达到65kt/a。焦炉气中硫的存在除了会毒害催化剂外,还会腐蚀设备和管道,因此原料气的净化脱硫是很重要的一步。有机硫的脱除多采用加氢转化脱除方法。加氢转化催化剂的作用在于使烃类原料中所含的有机硫化合物产生氢解反应,转化成易于脱除的无机硫(主要是硫化氢),以便进一步除去。焦炉气中有机硫组份较复杂,多用铁钼催化剂。国内常用的铁钼加氢转化多为T202 型,系用γ-Al2O3 担载2.9%~4.3% Fe2O3 和7.5%~10.5% MoO3。 1·催化剂的装填及升温硫化 1.1 催化剂的装填 在加氢转化反应器中,T202 型有机硫加氢催化剂一般分三段填装。按照触媒装填要求,每一层下面覆二层白钢网,网上压大小瓷球各一层,然后装触媒,触媒上再压大小瓷球各一层。最下面一层装触媒106 桶计4.24 t。中层装触媒130 桶计5.2 t。上层连中心管装触媒161 桶计6.44 t。共计397 桶,总计15.88 t。下层装完瓷球后距人孔100 mm,中层距人孔150 mm,上层距中心管上端100 mm。 1.2 催化剂的升温硫化 T202 型催化剂在未硫化前其金属组分铁和钼为氧化态,对一氧化碳含量高的原料气甲烷化副反应较大,同时,对有机硫化物虽有一定活性,但活性不稳定,而且活性较硫化态的低,因此,T202 型催化剂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硫化处理。 我公司的硫化方法在2007 年以前用焦炉气中的硫进行硫化,之后用二硫化碳作为硫化剂,加到焦炉气中,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无法采用循环方式进行硫化,因此二硫化碳用量比循环方式有所浪费。大多数加氢催化剂完成硫化需用硫(0.06~0.09)kg/kg 催化剂,但实际加入硫量需按过量20%左右考虑,即以(0.07~0.11)kg/kg 催化剂为宜,以确保硫化安全,因此我公司购进2 t 二硫化碳作硫化剂。 1.2.1 硫化流程 焦炉气流程:小铁钼→2#铁钼→放空。CS2 流程:干法冷激气→CS2 贮罐→2#小铁钼。 1.2.2 升温硫化时间表(见表1) 1.3 硫化过程 ⑴置换合格后系统引入焦炉气,按升温要求将床层温度升至200 ℃后恒温,恒温期间将各温度点拉齐。 ⑵当床层温度拉齐后开始向系统加CS2,用针型阀控制加入量。并逐渐将压力提至1.0 MPa 以上。 ⑶硫化初期:CS2 加入少量,以工焦气3 000m3/h,入口CS2 浓度2 000×10-6。通过

葵花油的生产工艺一般分为压榨法和浸出法

葵花油的生产工艺 葵花油的生产工艺一般分为压榨法和浸出法(精炼法)。 压榨法 压榨法又称“物理压榨法”,就是用外力把油料里的油给挤压出来,不适用其他的化学溶剂等,避免了油中有机溶剂的残留。 压榨的生产工艺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葵花籽中的有效成分——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更适合用于专项补充用于人体保健。 葵花油浸出法(精炼法) 葵花油浸提工艺生产出的油也叫浸出油,就是用有机溶剂(比如汽油、乙醇等)浸提油料,浸出法是采用溶剂油(六号轻汽油)将油脂原料经过浸泡后,进行高温提取,使油脂被萃取出来的一种制油工艺。最初浸提出来的“油”是有机溶剂和油脂等的混合物,不能食用,必须经过一系列精炼工艺(脱腊、脱胶、脱水、脱臭、脱酸、脱色等化学处理)后才能食用,这种油一般颜色较浅、材料种子中最初的天然气味淡或无明显气味。浸提工艺几乎能将油料中所有的油全部提取出来,经济效益非常高,是现代油脂行业最普及的加工方式。 制取工艺 筛选→清理杂质→脱壳→破碎→蒸炒→ 压榨→压榨毛油→粗过滤→精过滤→低温结晶养晶→低温过滤→葵花籽油优点:保留了葵花籽油中几乎所有的营养成分,口感清爽不油腻,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 缺点:出油率较低,成本相对较高 葵花油浸出法 优点:出油率非常高,成本低,经济效益更高。现代油脂行业最普及的加工方式。 缺点:破坏了一部分的营养成分,有微量的有机溶剂残留(符合国家标准)。 葵花籽油 从葵花籽中提取的油类称葵花籽油,油色金黄、清明透亮,有些令人喜食的清香味,是欧洲人、俄罗斯人的主要食用油。葵花子油质地纯正,清亮透明,芳香可口。由于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和丰富的维护人体健康的营养物质,所以国外被誉为“保健佳品”、“高级营养油”或“健康油”等。 葵花油是以高含量的亚油酸着称的健康食用油。据国家粮食储备局西安油脂研究设计院曹万新教授介绍,在21世纪,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中风、脑血栓、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增多,而长期食用合适的油脂产品,能够对上述症状有较大的改善。葵花油就是健康油脂中非常优秀的一种,葵花籽油已经成为消费者和厨师的首选油,葵花籽油在世界范围内的消费量在所有植物油中排行第三。 葵花籽油含有甾醇、维生素、亚油酸等多种对人类有益的物质,其中天然维生素E含量在所有主要植物油中含量最高;而亚油酸含量可达70%左右。葵花籽油能降低血清中胆固醇水平,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并且,葵花籽油清淡透明、烹饪时可以保留天然食品风味,它的烟点也很高,可以免除油烟对人体的危害。 精炼后的葵花籽油呈清亮好看的淡黄色或青黄色,其气味芬芳,滋味纯正。葵花籽油中脂肪酸的构成因气候条件的影响,寒冷地区生产的葵花籽油含油酸15%左右,亚油酸70%左右;温暖地区生产的葵花籽油含油酸65%左右,亚油酸20%左右。葵花籽油的人体消化率%,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有显着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和预防冠心病的作用。另外,葵花籽油中生理活性最强的a生育酚的含量比一般植物油高。而且亚油酸含量与维生素E含量的比例比较均衡,便于人体吸收利用。所以,葵花籽油是营养价值很高,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优良食用油。

食用油压榨好还是浸出好

食用油压榨好还是浸出好 我们知道是面上卖的食用油,制作工艺是不尽相同的制作工艺,直接关乎到食用油的售出价格,所以我们应该对于制作工艺有所了解,这样可以避免我们被商家欺骗,而且可以节约很多金钱,这样可以让我们的饮食更加健康。享受美味的同时要对自己负责。那么,食用油压榨好还是浸出好呢? 一、压榨油与浸出油的区别 现中国食用油的制作方法分压榨(物理)和浸出(化学)两种,浸出是用一种化学物质把油弄出来,产油率比压榨方式要高,但是但是用浸出法会使用溶剂油萃取,无法保持植物油原有风味,也存在安全隐患。 二、加工工艺不同 压榨油的加工工艺是“物理压榨法”,而浸出油的加工工艺是“化学浸出法”。 物理压榨法的生产工艺要求原料要精选,油料经去杂、去石后进行破碎、蒸炒、挤压,让油脂从油料中分离出来,机榨过程中添加炒籽,经榨机榨制后,采用高科技天然过滤提纯技术而制成的。保持了花生的原汁原味,香味醇厚,富含维生素E,保质期长,且无任何添加剂,不含溶剂残留和含皂量,是一种现代工艺与传统工艺结合生产出的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化学浸出法是应用化学萃取的原理,选用某种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通过与油料的接触(浸泡或喷淋),使油料中的油脂

被萃取出来的一种制油方法。浸出法制油具有粕中残油低(出油率高)、劳动强度低的优点,但浸出的毛油要经过脱腊、脱胶、脱水、脱臭、脱酸、脱色等化学处理后才能食用。或者是达不到一级、二级压榨标准的花生油,加上部分通过浸出后再精炼的油,使其达到原标准一、二级或新标准浸出油三、四级,由于经过多道化学处理,油脂中的部分天然成分被破坏,且有溶剂残留。 三、营养成份不同 压榨花生油具有色、香、味齐全,保留了各种营养成份之特点。 浸出油是无色、无味的,经加工后大部分营养成份被破坏。 由国家粮食局负责起草的花生油标准已出台实施,取消了我国目前使用的1986年、1988年制定的老标准,新标准规定:压榨花生油、浸出花生油要在产品标签中分别标识“压榨”、“浸出”字样。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讲究营养与健康成为人们的追求,将花生油生产工艺透明化,就是为了让消费者了解花生油的生产工艺,把知情权交给消费者,把选择权交给消费者。 四、原料的要求不同 “机榨花生油”由于采用的是纯物理压榨法,保留了花生和原汁原味,所以对花生原料要求非常严格,原料要求新鲜,酸价、过氧化值低,因而价格相对偏高;同时由于只进行压榨,花生饼中残油高,压榨油出油率相对偏低。所以压榨花生油的价格相对偏高。

钢丝生产工艺流程图

钢丝 百科名片 钢丝是钢材的板、管、型、丝四大品种之一,是用热轧盘条经冷拉制成的再加工产品。 目录 钢丝 钢丝的生产 烘干处理 热处理 镀层处理 钢丝的分类 编辑本段 钢丝 From 中国食品百科全书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中文]: 钢丝

[英文]: steel wire [说明]: 钢丝是钢材的板、管、型、丝四大品种之一,是用热轧盘条经冷拉 钢丝 制成的再加工产品。按断面形状分类,主要有圆、方、矩、三角、椭圆、扁、梯形、Z字形等;按尺寸分类,有特细<0.1毫米、较细0.1~0.5毫米、细0.5~1.5毫米、中等1.5~3.0毫米、粗3.0~6.0毫米、较粗6.0~8.0毫米,特粗>8.0毫米;按强度分类,有低强度<390兆帕、较低强度390~785兆帕、普通强度785~1225兆帕、较高强度1225~1960兆帕、高强度1960~3135兆帕、特高强度>3135兆帕;按用途分类有:普通质量钢丝包括焊条、制钉、制网、包装和印刷业用钢丝,冷顶锻用钢丝供冷镦铆钉、螺钉等,电工用钢包括生产架空通讯线、钢芯铝绞线等用专用钢丝,纺织工业用钢丝包括粗梳子、综013、针布和针用钢丝,制绳钢丝专供生产钢丝绳和辐条,弹簧钢丝包括弹簧和弹簧垫圈用、琴用及轮胎、帘布和运输胶带用钢丝,结构钢丝指钟表工业、滚珠、自动机易切削用钢丝,不锈钢丝包括上述各用途的不锈钢丝及外科植入物钢丝,电阻合金丝供加热器元件、电阻元件用,工具钢丝包括钢筋钢丝和制鞋钢丝。 编辑本段 钢丝的生产 钢丝生产的主要工序包括原料选择、清除氧化铁皮、烘干、涂层处理、热处理、拉丝、镀层处理等。 原料选择见钢丝原料。 清除氧化铁皮指去除盘条或中间线坯表面的氧化铁皮,目的是防止拉拔时氧化铁皮损伤模具和钢丝表面,为后继的涂或镀层处理准备良好的表面条件以及减小拉拔时的摩擦降低拉拔力。清除氧化铁皮的方法有化学法和机械法两大类,见盘条化学除鳞和盘条机械除鳞。 编辑本段

[转化率,甲醇,甲醛]铁钼法甲醛工艺中甲醇转化率低的原因和改进

铁钼法甲醛工艺中甲醇转化率低的原因和改进 在我国化工领域中铁钼法甲醛工艺始终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这一工艺的运行离不开对于转化率的有效提升。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对于铁钼法甲醛工艺中甲醇转化率低的原因和改进进行研究和分析就具有极为重要的经化工意义和现实意义。 1 铁钼法甲醛工艺中甲醇转化率低的原因 铁钼法甲醛工艺中甲醇转化率低的原因有很多,其主要内容包括了工艺流程存在问题、催化剂需要改善、热量传递效率低、空气质量较差等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铁钼法甲醛工艺中甲醇转化率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1.1 工艺流程存在问题 工艺流程存在问题是导致铁钼法甲醛工艺中甲醇转化率低的原因之一。通常来说由于铁钼法生产甲醛工艺流程较为复杂,并且其可以根据生产甲醛的工艺按催化剂的不同来分为银法和铁钼法。在这一过程中铁钼法通常会具有反应温度低、单耗低、产品浓度高、催化剂活性高等特点,但是由于其选择性低、寿命一般、装置生产能力要求高,从而使得其工艺流程的发展存在很大的问题。除此之外,工艺流程存在问题还体现在在甲醇的转化生产运行中往往存在着甲醇转化率低的问题和漏装的情况持续发生,因此对于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就有着非常高的必要性。 1.2 催化剂需要改善 催化剂需要改善也是影响铁钼法甲醛工艺中甲醇转化率低的因素之一。通常来说铁钼氧化法生产甲醛工艺DBW 工艺的进行离不开催化剂的有效支持。即在催化剂的有效应用下其甲醇转化的工艺流程可以变得更为简便并且促进甲醇转换率得到有效从提升高。除此之外,催化剂需要改善还体现在甲醇的转化生产过程中,汽化后的甲醇与空气和循环气混合后发生反应。因此为了有效避免由于导热催化剂导致的混合不均、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合理的避免催化剂装填错误或少装等问题的出现。 1.3 热量传递效率低 在铁钼法甲醛工艺中甲醇转化的过程油,可将反应放出的热量传递出来,副产2.0MPa 饱和蒸汽。甲醇的转化率在99%以上,具有可选择性,其中94% 甲醇转化为甲醛,其余转化为甲烷、二甲醚等副产品。除此之外,在甲醇转化的过程中如果选择错误的工艺,则较难使得反应器出来的混合气的热量传递给反应性气体,最终导致热量的传递效率受到极大的影响。另外,热量传递效率低还体现在其冷却后的混合气进入吸收塔,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采用加碱的脱盐水吸收,则会导致其生产质量分数为被控制32% 以下,最终减少了甲醇转换的效率。 1.4 空气质量较差 空气质量较差对于甲醇转化率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通常来说在甲醇转换的过程中空

氯化氢教案改

氯化氢教学设计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氯化氢的性质。 (2)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 2.难点 (1)实验室制取氯化氢的化学反应原理。 (2)有一种反应物过量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具准备 石蕊、蒸馏水、氯化氢气体、固体氯化钠、硫酸、蓝色石蕊试纸、浓氨水、硝酸银溶液、稀盐酸、氯化钠溶液、氯 化钾溶液、烧瓶、烧杯、带有导气管和胶头滴管的双孔塞、止水夹、铁架台、铁夹、双顶丝、分液漏斗、酒精灯、 火柴、玻璃捧、导气管、集气瓶、玻璃片、教鞭、投影仪。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初步掌握氯化氢和盐酸的性质。 (2)初步掌握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认识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实验原理,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分析、推断反应产物,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去认识事物和研究事物的能力。 (4)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和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实验和问题讨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欲望。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结合我国丰富的食盐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氯的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它的水溶液就是盐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HCl的知识。 [板书]第二节氯化氢 [过渡]物质的结构决定着物质的性质,首先我们来研究HCl的结构。 [提问]氯化氢气体是由什么微粒组成的? [回答]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 [设问]在氯化氢分子中,H原子和氯原子之间是怎样结合的呢? [分析]氢气与氯气的反应中,一定条件下,氢分子和氯分子首先破裂成氢原子和氯原子,氢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 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二者都希望从对方获得一个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但由于二者争夺电子能力相当,都未

铁钼法制甲醛催化剂专利技术综述

广东化工2019年第19期·248· https://www.doczj.com/doc/a312691633.html, 第46卷总第405期 铁钼法制甲醛催化剂专利技术综述 周泽乾,查抒言(等同第一作者)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四川成都610213) Patents Review on Iron-Molybdenum Oxide Catalyst of Methanol to Formaldehyde Zhou Zeqian,Zha Shuyan (Patent Examination Cooperation Sichuan Center,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Administration,PRC,Chengdu 610213,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number of global and domestic patent applications concerning catalyst of molybdenum and iron oxides for oxidation of methanol to formaldehyde are analyzed;the nationality distribution of the patent applicants is analyzed.Also,Influential applicants and valuable patents are summarized,some technical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for our corporation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this field. Keywords:formaldehyde ;molybdenum and iron ;catalyst ;patents 1序言 甲醛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工业上广泛用于生产酚醛树脂、脲醛树脂等热固性树脂,以及季戊四醇、新戊二醇、1,4-丁二醇等多元醇和乌洛托品、亚甲基二苯基二异氰酸酯(MDI)、 聚甲醛(POM)、多聚甲醛等化工产品。甲醛一般由甲醇经空气氧化制得,按照催化剂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银法和铁钼法。与银法制甲醛相比,铁钼法制甲醛反应温度低、催化剂寿命长、甲醇转化率高、甲醛产品浓度高、经济效益好,所以铁钼法制甲醛越来越受到行业的重视。 铁钼法制甲醛催化剂是以氧化铁、氧化钼等金属氧化物作为催化剂,以片状、球型或颗粒装入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开工时管间的导热油使催化剂温度达到反应温度,空气与甲醇的混合气体进入反应器中,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甲醛并产生大量的热,热量由导热油带走。 本文统计了铁钼法制甲醛催化剂在全球和中国的专利申请状况,并对中国核心专利和重点申请人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带来有益帮助。 2铁钼法制甲醛催化剂专利技术分析 本文针对铁钼法制甲醛催化剂的相关专利进行研究,采用机器检索和人工筛选的方法,在中国专利文摘数据库CNABS 和德温特世界专利数据库DWPI 数据库进行检索,筛选出了铁钼法制甲醛催化剂相关的专利,不涉及甲醛制备工艺和设备方面的专利,经过统计分析得到中国专利数据和全球专利数据。 2.1专利申请趋势 图1不同年代的国内外专利申请量趋势图 Fig.1Trend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patent applications in different years 图1为铁钼法制甲醛催化剂技术国内和全球专利申请量的年度分布趋势图。由于铁钼法制甲醛催化剂的专利数量有限,采用十年申请量之和进行统计。 从图1可以看出,铁钼法制甲醛催化剂的专利出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上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是铁钼法制甲醛催化剂研究比较集中、申请量比较大的阶段,之后申请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而国内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出现铁钼法制甲醛催化剂的申请,但是增长速度较快,随着近十多年国内申请量较快增加,全球申请量也出现了相应的增长。 图2国外专利申请国别分布 Fig.2Distribution of foreign patent applications 图3国内专利申请的国别分布(申请数量和百分比)Fig.3Distribution of domestic patent applications [收稿日期]2019-09-10 [作者简介] 周泽乾(1981-),男,四川省平昌县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专利审查工作。 等同第一作者:查抒言(1988-),男,四川省邻水县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专利审查工作。

实验室制备氯化氢气体

实验室制备氯化氢气体 松江四中李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说出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 2. 能设计实验室制取氯化氢的装置,收集方法及尾气的吸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回顾和总结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体验寻找规律,分析总结的过程。 2. 通过探索实验室制取氯化氢的药品和实验装置,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动手搭建实验装置程,使学生获取成就感,增强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2.通过设计、讨论并改进实验装置,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态度。 【学生已有知识】 在以往的化学课程(初三)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几种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包括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对于气体的制法与收集较为熟悉,懂得气体的收集方法与物理性质有关。但是,学生基础较差,迁移能力和设计能力较弱,在他们的知识体系中,尚不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制取一瓶纯净的干燥的气体,需要气体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另外,学生动手搭建实验装置的经历不多,让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搭建实验装置,他们的能力尚且较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辅助。 【教材内容要求】 从教材内容整体看,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氯化氢的性质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并设计出实验室制取装置。教学内容首先需要对实验室制取氯化氢的原理进行介绍,并依据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要求学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气体的性质,自主选择合适的装置,设计出实验室氯化氢的装置,从而更深入地巩固和掌握氯化氢的物理化学性质。 从能力培养上看,教材通过对氯化氢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规律总结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培养相互合作交流能力和实事求是能力。 【教学思维结构】 本节课以让学生回忆初中化学中所学过的气体H2、O2、CO2制取装置为起点,,归纳出几种常见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并引出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然后,介绍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的药品,让学生讨论“上述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能否作为制取氯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在学生对上述两套装置进行否定后,要求学生改装上述两套装置,使其成为可制取氯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一步体会了选择气体发生装置的原理,同时对不同原理的反应所需的发生装置进行了比较。 接着提出问题“我想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 .....氯化氢气体,请大家考虑我还需哪些配套装置?”学生还自然想到还需“干燥装”和“收集装置”。这时教师先肯定学生的设计思路好,但同时给他们一个悬念“在氯化氢气体制取过程中我们可以忽略干燥装置,直接连接收集装置,为什么?”经片刻的思考和小组的讨论,学生很快就领悟了不需要干燥装置的原因。课

食用油毛油与精炼油的区别

毛油与精炼油的区别 榨油机在初步压榨油料作物后,所生产的油并且没经过过滤精炼等工序称之为毛油,当毛油经过过滤精炼后产生的油称之为精炼油,两者有很大的不同,双象榨油机就此做一个比较详细的阐述。 毛油是指示未经过精炼的预榨或浸出动植物油脂(如农村的机榨、土榨油和熔炼、火炼猪油等)。其主要成分是甘油三脂肪酸的混合物(俗称中性油);还含有非甘油物质,统称杂质,根据杂质在油脂中的分散状态,大体可归纳为四大类。 1、悬浮杂质:包括泥沙、料坯、粉及其它固体杂质。这些杂质的存在有利于微生物活动,使油脂极易水解酸败,而不能食用; 2、胶溶性杂质:包括磷脂、蛋白质、糖类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磷脂,这些杂质的存在不仅容易使油脂水解酸败,外观混浊暗淡,而且在烹饪时会产生大量泡沫并生成黑色沉淀;严重影响炒菜、煎炸食品的颜色和风味,同时也失去了油脂本身的营养价值,还具有一定的毒性; 3、油溶性杂质:包括游离脂肪酸、色素、烃类蜡、醛、酮等,还有微量金属及由于环境污染带来的有机磷、汞、多环芳烃、黄曲霉素等。这些杂质的存在对人体十分有害,部分杂质对人体还有致癌作用。 4、水份:毛油中水份含量较多,水份的存在极易使油脂水解酸败变质。

精炼油是指对毛油进行精制、将毛油中对食用、贮藏等有害无益的杂质去除而得到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成品油。毛油精炼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机械法:包括沉淀、过滤、离心分离,主要是用以分离悬浮在油脂中的机械杂质用部分胶溶性杂质; 2、化学法:主要包括酸炼、碱炼,此外,还有脂化、氧化等,酸炼是用酸处理,主要除去色素、胶溶性杂质,碱炼是用碱处理,主要除去游离脂肪酸,氧化主要用于脱色。 3、物理化学法:主要包括水化、脱色、水蒸汽蒸馏等,水化主要除去磷脂,脱色主要除去色素,水蒸汽蒸馏用于脱除臭味物质和游离脂肪酸。 毛油通过精炼,油品中水份、杂质、酸价、过氧化值都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且不易酸败变质,而有利贮藏,烹饪时不产生大量的油烟,保持了油脂风味。山村油脂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山村”牌茶油为精制纯茶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需用质量更高的食用油进行烹饪菜肴,因而精炼山茶油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特别是全国2004年5月1日起对未经精炼的各种食用油卫生防疫及质检部门明文禁止上市销售,由此可见一斑,精炼山茶油色清味香,而贮藏,营养成分为食用油之最;在病理方面茶油对人体血脂无不良影响,在医药上除有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功效外,尚有消热化湿、杀虫解毒作用等等,堪称食用油

铁钼法甲醛生产反应器温度波动原因分析

铁钼法甲醛生产反应器温度波动原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8-09-18T18:55:57.5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作者:孙俊涛[导读] 摘要:铁钼法生产甲醛应用很广泛,在运行过程中甲醛反应器床层会出现温度忽高忽低大幅度波动的现象,针对此现象进行细致的原因分析。 重庆弛源化工有限公司重庆 408017 摘要:铁钼法生产甲醛应用很广泛,在运行过程中甲醛反应器床层会出现温度忽高忽低大幅度波动的现象,针对此现象进行细致的原因分析。 关键词:甲醛;铁钼法;反应器温度; 目前甲醇氧化为甲醛的工业生产方法有 2种,即以铁、钼等金属氧化物为催化剂的铁钼法和以银为催化剂的银法。铁钼法具有反应温度低、催化剂活性高、寿命长、对毒物不敏感、单耗低、产品浓度高等特点。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上新建甲醛装置大多采用铁钼法生产技术。 1.铁钼法生产甲醛介绍 铁钼法是在空气过量的情况下完成甲醇氧化为甲醛的反应过程。由于空气的过量维持了较理想的氧化状态,再加上催化剂的高选择性,所以可获得近 100%的甲醇转化率和 94%的甲醛收率。该法可以直接生产浓度高达 55%的甲醛,且甲醇含量低,甲醛质量好。弛源化工甲醛装置是引进美国D.B.Western公司专利技术。该工艺是在氧化钼铁催化剂的作用下将甲醇(MEOH)直接氧化为甲醛(HCHO)。在甲醛92-94%的选择率下,甲醇99.4%的转化率下,根据以下化学计算法,整个反应将生成 38kcal/mole 的热量,反应方程式如下。 CH3OH+ O2 = HCHO + H2O + CO + CH3OH +CH3OCH3 甲醇在蒸发器中发生汽化和循环空气混合,在略低于甲醇在氧气(O2)中的爆炸极限下,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产甲醛。甲醛反应可通过调整传热流体(导热油)气相压力,改变其沸点的温度,进而控制反应器的反应效率。 2.发现问题 在日常生产过程中装置运行一年后,反应器床层上层温度出现忽高忽低的波动,床层最上层温度点正常温度一般在285℃左右,但波动范围在290摄氏度至480摄氏度之间,温度波动时候上层温度涨下层温度降。如左图所示,温度分布正常时应为上下低中间高,但是现在温度分布较乱。 3.原因分析 3.1导热油液位过低 甲醇在反应器中反应释放热量,反应器壳侧导热油汽化,将甲醇反应产生的部分热量吸收,吸收热量的气态导热油通过管道上升到导热油冷却器管程,将预热后的锅炉给水汽化变成蒸汽。被吸收热量后的导热油冷凝成液体,经下降管回到甲醛反应器壳侧,补充汽化的导热油。 如果导热油液位过低会造成反应器内的热量不能及时移走,在反应器内累积,造成温度波动。如左图所示,反应器列管内催化剂的分布及热电偶所对应的位置。当壳侧的导热油液位不足以淹没最上层催化剂时,甲醇在最上层反应产生的热量就移不走就会造成上层温度快速上涨,当导热油冷凝回到反应器液位上涨超过催化剂高度后温度又会下降。 3.2催化剂寿命末期 铁钼催化剂活性组分为MoO3,催化剂外形尺寸:4.5ⅹ4.5ⅹ2(内径);密度:0.81克/立方厘米;正常操作温度:360℃~400℃最大耐受温度:410℃最低反应温度:245℃使用寿命一般在2年左右。 甲醛反应器内的催化剂分布由上而下有四层组成: 第 1 层(顶层),高约15cm惰性环层,用于加热气体到反应活性。

山茶油压榨的好还是浸出的好

山茶油压榨的好还是浸出 的好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压榨山茶油,浸出山茶油,压榨山茶油和浸出山茶油,压榨油,浸出油 压榨山茶油好还是浸出山茶油好 我们先看一看山茶油压榨和浸出这两种工艺有何区别。 生活中,食用油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日常食品,其中包括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等,价格大多数差距不是很大,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购就好。稍微有些常识的消费者会查看一下油品的等级,等级1234属1级的最好。由于转基因技术的广泛运用,作为食用油原材料的大豆、花生等也有转基因栽培,转基因技术也被很多人所熟知,在转基因技术安全问题存在争论的情况下,更加精明的消费者会查看食用油原材料是否使用了转基因。然而,有一种情况大多数消费者都不会去看,就算看到了也不是很了解,这就是关于食用油的提取方法,包含两种,一种是“浸出”,一种是“压榨”,这两种方法到底哪一种比较好,你真的了解吗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浸出油和压榨油,哪个又比较好呢浸出油 浸出油是指用浸出制油工艺制成的植物油。浸出法制油工艺的理论依据是萃取原理,是一种安全卫生、科学先进的制油工艺,是目前最先进的制油方法了。工业发达国家用浸出法生产的油酯总产量的90%以上。浸出法制油的优点是粕饼中含残油少、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经济效益高,而且粕的质量高,饲养效果好。浸出法是采用溶剂油(六号轻汽油)将油脂原料经过充分浸泡后进行高温提取,经过“六脱”工艺(即脱脂、脱胶、脱水、脱色、脱臭、脱酸)加工而成,最大的特点是出油率高、生产成本低,这也是大豆色拉油的价格一般要低于压榨油的原因之一。浸出过程中,食用油中的残留不可避免,国家标准规定,即使合格的浸出大豆油每公斤也允许含有十毫克的溶剂残留。

浸出油好 还是压榨油好

浸出油好还是压榨油好 长期以来,我国的食用油市场主要存在浸出与压榨两种制油工艺。其中,80%以上的食用油厂家都采用了浸出法,只有不到20%的食用油采用了压榨工艺。浸出油以其出油率高、价格低廉的优势占据了我国食用油市场的主要份额。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健康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和“压榨油比浸出油健康”论断的风行,我国食用油市场的状况似乎有所改变。 据了解,压榨法和浸出法是两种不同的油脂制取工艺。压榨法是采用纯物理压榨制油工艺生产而成,这种方法不涉及添加化学物质,保留了油料内的丰富营养,无化学溶剂污染,不含任何化学防腐抗氧化剂,保证产品的安全、营养、美味,符合人体健康需求,适宜长期放心食用,但缺点是出油率低。“压榨油工艺”目前在国内主要用于花生油、橄榄油、坚果油等高档油品。 浸出法是采用溶剂油(六号轻汽油)将油脂原料经过充分浸泡后进行高温提取,经过“六脱”工艺(即脱脂、脱胶、脱水、脱色、脱臭、脱酸)加工而成,最大的特点是出油率高、生产成本低,这也是大豆色拉油的价格一般要低于压榨油的原因之一。 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大多数消费者在购油时更关注食用油的品牌,对于两种工艺的区别,多数消费者认为压榨油优于浸出油。为了健康和安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压榨油。压榨油在打着“健康安全”的旗号大力进军食用油市场,赢得部分商家和消费者认同的同时,也给长期以来主导市场的浸出油带来了极大挑战和危机。压榨油真的比浸出油更健康吗? 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秘书长王俊籽认为,从安全和环保上看,压榨油由于能够保持原有营养,油的品质比较纯;而浸出油则很难满足人们追求食品天然、环保的消费心理。中国农科院山东花生研究所育种专家、有国家级突出贡献的医药专家毛文岳也指出,判断食用油的优劣,生产工艺是一个重要标准。 与此同时,国家食物与营养学会理事、全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农绍庄教授表示,两种油各有利弊,食用油的好坏关键是看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就可安全食用。 食用油天天都要吃,选择哪种方法生产的食用油,是消费者的自由。有了专家和国家标准的指导,相信消费者能够做出自己的判断,其中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当然就是健康。

植物油、浸出油、精炼工艺及设备

1.6.1.2工艺流程 1.6.1. 2.1植物油生产工艺流程及说明 该项目把本地及周边地区农民种植的优质原料集中起来,采取先进的脱壳、除尘、去杂技术处理后通过物理压榨生产的毛油,经过精制后以植物油商品销售。 物理压榨后的饼以浸出方式生产的毛油,再经过精炼工序就可以得到精炼植物油,做为商品在市场上销售。 粕作为饲料生产的原料销售。 (1)工艺技术说明: 清理:与普通二级油所用设备相同 分级:用分级筛分离出花生中的未成熟粒、霉变粒、破碎粒等不完善粒,这部分可用于生产二级油,单独销售。 烘干/冷却:烘干设备可用热风气流干燥机。花生烘干后水分控制在5%~6%。然后迅速用冷空气把油粒温度降至40℃以下。 破碎/脱皮:破碎机可用齿辊式破碎机,目的是把红外衣扒掉,破碎后用风力风选器或吸风平筛将红外衣吸出,分离出的花生红皮可用作医药化工原料。 热风烘炒:将总量25%~30%的花生瓣送至燃油热风烘炒炉,在此烘炒炉内油料被加热到180℃~200℃。烘炒温度是浓香花生油产生香味的关键因素,温度太低,香味较淡;温度太高,油料易湖化。 降温与轧糁:为防止油料糊化和自燃,烘炒后应迅速散热降温,降温后用齿辊式破碎机轧成碎粒状。

蒸炒:"用五层立式蒸炒锅对生坯进行蒸炒。1层~2层装料要满,起到蒸的作用;3层~5层装料要浅,起到排除水分的作用;出料温度108℃~112℃,水分5%~7%,为保证花生油有浓郁的香味,蒸炒锅炉的间接蒸汽压力应不小于0.6mpa。 榨油:本工艺使用的榨油机考虑到浓香花生油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对榨油机主轴转速作了适当调整,主轴转速由原来的8rpm提高到10rpm,并适当放厚饼的厚度,一般控制在10mm左右。入榨温度135℃,入榨水分1.5%~2%,机榨饼残油9%~10%。 所得毛油经沉淀后用立式叶片过滤机过滤后送到精炼车间,机榨饼经破碎后送至浸出车间进行二次浸出。浸出毛油经精炼后作普通油单独销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