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Aschool分类整理版

AAschool分类整理版

AAschool分类整理版
AAschool分类整理版

AAschool分类整理版

中国建筑史部分

一,名词解释:

1旋子彩画(98,01,05)

旋子彩画俗称“学子”、“蜈蚣圈”,等级仅次于和玺彩画,其最大的特点是在藻头内使用了带卷涡纹的花瓣,即所谓旋子。旋子彩画最早出现于元代,明初即基本定型,清代进一步程式化,是明清官式建筑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彩画类型。

2 样式雷(98)

“样式雷”,是对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中国清代宫廷建筑匠师家族:雷发达,雷金玉,雷家玺,雷家玮,雷家瑞,雷廷昌等。

3紫禁城(98)

宫城也称紫禁城,位于皇城之中,南北纵长960米,东西760米矩形;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紫禁城的主要建筑基本上是附会《礼记》、《考工记》及封建传统的礼制(周礼三朝五门)来布置的。三殿附会三朝,大清们到太和门附会五门。

宫城四隅有美丽的角楼,城四面辟门,北-神武门,南面正门-午门,宫城前亦有千步廊,廊东(左)为太庙;廊西(右)为社稷坛;‘左祖右社’。紫禁城之内,大致分为外朝、内廷两区。外朝以奉天(太和)-华盖(中和)-谨身(保和)一组殿为主。主殿奉天殿,明为九间,清为11间,他和明长陵棱恩殿并列为现存最大的木构建筑。太和殿阔63.93,进37.17,高26.92,台基高8.13。

宫殿所在称皇城,位于内城中心偏南,东西2500米,南北2750米,呈不规则方形皇城四向辟门;南面正门天安门,皇城内还包含宫苑(北海、中海、南海)。太庙、社稷坛以及皇家所建寺观等;天安门前皇城引伸成一处广场,向南延伸为千步廊,南端为太明门(大清门),门南即京城的正门正阳门,由外城正门永定门经正阳门、天安门到地安门;钟鼓楼的中轴线上,建立了金城和故宫最主要的一系列建筑物,宫殿群的轴线和北京全城线重合为一。

院的运用与空间变化:从大明(清)门至奉天(太和)殿,先后通过5座门、6个闭合空间(庭、院、广场)总长约1700米,其间有三处高潮:天安门、午门、太和殿。

建筑形体尺度的对比:主建筑尺度高大、次要则台基高度按级降低、尺度缩小,尺度表现等级,目的是突出主体;主要是屋顶形式:按尊卑顺序是重檐庑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单檐庑殿-单檐歇山-单檐攒尖-悬山-硬山。

富丽的色彩和装饰:黄色最尊,其下依次为:赤、绿、青、蓝、黑、灰。

宫殿用金、黄、赤色调,民舍只能用黑、灰、白为墙面及屋顶色调。

故宫强烈的原色调建筑群,以广大北京城灰色调为地,显得分外鲜明。

4《营造法式》(98,03)

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的《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

5斗栱(98,99,00,01,04)

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

6里坊制度(99,03,04,05)

“里”含有区分界域的意思。把一个城邑划分为若干区,通称为“坊”。即“用街道来划分各个城区”。

7经幢(99)

在八角形的石柱上刻经文(陀罗尼经),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物。始见于唐,到宋辽时颇有发展,以后又少见。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

8大木作(99)

大木作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的主要构成部分,由柱、梁、枋、檩等组成,同时又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的重要决定因素。

9推山(99)

庑殿(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样长。

10塔(00)

塔这种建筑形式缘起于古代印度,称作窣堵坡,是佛教高僧的埋骨建筑。

11一颗印(00)

云南一颗印式民居厢房称为耳房,一般正房三间,厢房东西各二间,称为“三间四耳”。

12梭柱(00,05)

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小,如梭形

13副阶周匝(00,03,08)

在主体建筑(塔身,殿身)之外加一圈回廊。

14椽(01)

屋顶的木件,通常由屋檐边缘斜铺而下,支撑表层屋顶。

15坛庙(01)

为古人用来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圣贤、神灵的纪念性建筑。祖庙与社稷坛还有天坛地坛等坛

16金箱斗底槽(01)

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其特点是在殿内有一圈柱列和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城内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包内层。17三朝五门(01)

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三朝的称谓随时代而变迁,古称:外朝,治朝,燕朝

18月梁(02)

梁高呈弧形,梁底略向上凹,梁侧常做成琴面并饰依雕刻,外观秀巧。

19生起(02)

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缓和曲线即《营造法式》中的生起。

20和玺彩画(02)

和玺彩画,又称宫殿建筑彩画,这种建筑彩画在清代是一种最高等级的彩画,大多画在宫殿建筑上或与皇家有关的建筑之上。21方城明楼(02)

方城是一座位于陵前的方形砖石台基。上面建有重檐歇山顶的明楼,明楼四面辟门。明楼中间竖有石碑一通,碑身刻着皇帝的庙号。明楼高大,往往成为某皇帝陵的标志。

22昂(03)

斗栱中斜向设置(与屋面平行)的杆件为“昂”,下昂的作用是在出挑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出挑高度。

23雀替(03)

是置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可以用于柱间的花牙子下,称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为一体叫骑马雀替。雀替可用于柱间的挂落下,成为纯装饰构件。

24小木作(03,04)

宋代称小木作指装修,装修为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两类。

25须弥座(04)

由佛座演变而来,形体复杂。一般用于高级建筑。开始形式简单,由数道直线叠涩与较高束腰组成,没有多少装饰,且对称布置。后来逐渐出现了莲瓣,卷纹饰,力神。角柱,间柱等,造型日益复杂。

26藻井(05)

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

27四水归一(08)

周边封闭使下雨时水从四面流向中庭、名曰"四水归堂"的天井结构是徽居的一大特色

28左祖右社(08)

出自《周礼.考工记》“左祖”,是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祖庙是帝王祭拜祖先的地方,因为是天子的祖庙,故称太庙;所谓“右社”,是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社为土地,稷为粮食,社稷坛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

29四出抱厦(09)

亦称龟头屋,是由两个九脊殿(歇山顶)作丁字相交的形式,其凸出部分便称抱厦。如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的“四出抱厦”。就是东南西北各出一个龟头屋。

30殿身分槽(09)

宋《营造法式》称分心斗底槽,在门房建筑中以一系列中柱将平面等分。其进深为两间。它与前后槽的主要区别在于一个内槽置于平面正中,一个则偏重于一边

31收山(09)

是歇山(宋称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其目的是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了结构上的某些变化(增加了顺梁或扒梁和采步金梁架等)。

二,填空

1我国已知最早的四合院——陕西歧山凤雏村建筑遗址,评测是西周时期留下来的;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破成就,从而使西周建筑脱离了“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而进入比较高级的阶段。

2..中国古代的京城一般有三道城墙——皇城宫城外城。

3..五台山为我国的佛教中心之一,佛光寺大殿建于唐代,建筑面阔7间,进深8架椽,屋顶为单檐四阿顶。平面柱网由内外两圈柱组成,这种形式在《营造法式》中称为金箱斗底槽。

4北京天坛祈年殿原是天地合祀的大祀殿,其平面为圆形,上为攒尖琉璃瓦屋顶。

5文字最早记录的模数制是宋代的《营造法式》,作者为李诫。其中规定,把材作为造屋的尺度标准,按建筑等级将木构件尺寸分为8等。

6 1929年成立的中国营造学社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建筑学术研究团体,学社创办人朱启钤任社长,梁思成和刘敦桢分任法式部和文献部主任。

7 被称为“中国第一四合院”的最早四合院遗址是——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

8 历代帝王陵墓中“因山为陵”是——唐代。

9 宋代的建筑方面重要著作是——《营造法式》

10《清明上河图》是哪个城市——北宋汴梁的

11清代大木式——斗口为标准确定各部大木作构件

12三间四耳是哪地民居的布局方式——云南一颗印

13中国营造学社创始人是——朱启钤

14前进后市出于——《考工记》,左祖为――太庙,右社为――社稷坛

15北京故宫前三殿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三宫为——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位于东北角的是为_____宫,故宫正门为午门,北门为神武门.

16现存最早的木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加塔

现存最大木构殿堂——故宫的太和殿

现存最高古塔——河北定州开元寺塔

17明清北京城从内向外有三道城墙,最里面为紫禁城,这道城墙共有4座城门,从内往外第2道城墙南门叫太和门第三道城墙南门叫乾清门

18上海大新公司设计者――

上海国际大厦设计者――

19皇家园林的集仿性的具体体现,颐和园仿位于….无锡的寄畅园

20中国石窟有: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岗,河南洛阳龙门

1,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平面,立面并简述(99,00,01,03,05,09,10,12)

2,北京妙应寺白塔立面(99,01)

3,山西太原亚祠圣母殿立面(99)

4,绘制北京明清故宫总平面示意图,并论述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布局组织和程序安排,群体组织和建筑设计方面的特点(99,00,01,02,03,04,09)

5,绘制南京中山陵祭堂立面,并对我国近代出现的传统复兴的建筑设计作简要评价?(99,03)

6,颐和园总平面并简述(00)

7,天坛总平面并简述(00,02,03,05,08)

8,北京四合院平面并简述(三进)(01,08,09)

9,“一颗印”住宅平立面并简述(4分)(02)

10,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立面并简述(4分)(02)

11,唐长安城复原平面并简述(4分)(02,03)

12,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立面图(03)

13,应县木塔(08)

14,广州中山纪念堂(08,09)

15,金箱斗底槽(08)

16,九开间重檐山顶的建筑立面?(09)

画出五座现存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立面图,并注明每座建筑的名称。(98)

对我国近代出现西方折衷主义建筑作简要评价,列举三座有代表性的中国近代西方折衷主义风格建筑。(98)

举一近年建成的优秀建筑(群)实例,说明它是如何继承传统建筑精华的?(98)

绘简图示意论述中国建筑群组织的主要特色——“门堂分立”(00)

中国近代建筑界的学术团体及其活动(00)

谈谈中国近代建筑发展概况(01)

分析中国建筑中各朝代斗拱的演变和发展,并浅谈建筑结构和形式的关系?(01)

对我国近代饿传统复兴的建筑风格做简要概述和历史评价(8分)(02)

对我国近代的西方折中主义建筑设计活动作简要概括和历史评价。(12分)(03)

简述我国佛塔的类型和特点,并任举一例绘立面简图(04)

分析明十三陵在总体布局和建筑设计等方面的特点?绘简图(04)

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并绘制一座唐代的平、立面简图。(05)

中国古代建筑群布局特点,艺术处理手法(08,10)

中国古代佛教建筑的渊源及特点?(08)

颐和园空间构成特点?(09)

里坊制对我国代城市居住形态影响?(09)

中国古代建筑有几种结构方式?简述一种(10)

简述中国古代较复杂的单座建筑平面布置形制,画出双槽与金箱斗底槽(10)

简述中国古代园林基本布局,特点。(10,12)

中国古代城市形态有哪些特征,简述唐长安与宋东京的主要区别(10,12)

《营造法式》分几部分,多少卷,简述五大特点,成就?(10,12)

《营造法式》主要分为5个主要部分,即释名、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共34卷。特点:第一,制定和采用模数制。第二,设计的灵活性。第三,总结了大量技术经验。第四,装饰与结构的统一。

金厢斗底槽分槽副阶周匝的概念,画出金厢斗底槽的平面。(12)

外国建筑史部分

一,名词解释:

1,国际式(98)

2,草原式住宅(98)

3,古典建筑(98,99,09)

4,文艺复兴建筑(98,10,12)

5,花园城市(garden city)(98,10,12)

6,书院造(99)

7,古典主义(99)

8,典雅主义(99,10,12)

9,全面空间(99)

10,CIAM(99,10,12)

11,古希腊柱式(04)

12,古罗马叠柱式(04)

13,希腊十字式教堂(04)

14,哥特建筑的骨架券(04)

15,巴洛克建筑(04)

16,阿拉拍图案(04)

17,寝殿造(04)

18,窣堵坡(04,09)

19,新古典主义(05)

20,隐喻主义(05)

21,新乡土派(05)

22,行为建筑学(05)

23,建筑形态学(05)

24,构成主义(05)

25,解构主义(08,12)

26,新艺术运动(08,10)

27,后现代建筑(08)

28,风格派(09)

29,表现主义(09)

30,罗马风(09)

31,新陈代谢派(09)

32,鸟居(09)

33,高技派(09)

34,柯布西耶建筑五特点(10,12)

35,纽约五(10,12)

36,新地域主义(10,12)

二:画出简图并说明

1,雅典伊瑞克先神庙在环境设计上的特点(98,00)

2,古代(BC1000年)的主要结构体系(98)

3,清真寺与哥特建筑在建筑空间与平面上形式的区别(98)

4,古希腊柱式与古罗马柱式在形式的区别?说是明了什么问题。(98)

5,法古斯工厂的立面设计及其意义?(98)

6,雅典卫城建筑群布局平面图。简述其建筑群空间艺术(99,02)7,朗香Ronchamp教堂平面图,简述其建筑设计的特点(99)

8,拉丁十字和希腊十字的典型平面,简述其各自的建筑空间特征(99)9,理查德医学院楼平面,简述其建筑设计思想(99)

10,哥特教堂的结构处理?(00,10)

11,圣马可广场的空间分析(00,10)

12,卢浮宫东立面的构图方式(00)

13,密斯克朗楼的空间组构手法(00)

14,马赛公寓标准单元的空间分析(00

15,巴赛罗那德国馆平面,其设计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01)

16,法古斯工厂的立面,简述其建筑设计特点(01)

17,萨伏伊别墅的平面外观图。其建筑设计特点(01)

18,旺道姆广场与调和广场平面图,比较其空间特点?(01)

19,坦经哀多立面,说明其造型特点。(01)

20,书院造一之间正面墙壁立面图,简述其特点。(01)

21,简析罗马风建筑与哥特式的基本区别?(02)

22,玛哈尔陵的基本构图原则?(02)

23,画图简述珊纳特赛罗镇中心的设计手法?(02,10)

24,画出韩斯主教堂的剖面,简述其结构特点(03)

25,何谓多立克神庙,画出一个多立克神庙建筑的典型立面(03)26,画出“花园城市”示意图的方案,简述其城市规划思想(03)27,画图说明赖特草原式住宅的特征。(03)

28,十字拱的平面和轴测图(04)

29,帕拉第奥设计的圆厅别墅平面图(04)

30,罗马市政广场(04)

31,美狄奇底邸立面(局部)(04)

32,古希腊3柱式简要分析其形式特点(09)

33,圣马可广场平面分析空间特点。(09)

34,阿尔托的玛丽亚别墅总平面,说明其设计理念。(09)

35,流水别墅外观,说明其设计思想(09)

36,罗马万神庙剖面,分析其空间特点(09)

三:简答题

1,赖特“有机建筑”的基本思想(00)

2,古希腊柱式和古罗马柱式的主要区别(00)

3,中古日本建筑的建筑特色(00)

4,巴洛克建筑的基本特点(00)

5,雅典宪章提出城市的四大功能(01)

6,飞扶壁的作用与形式(01)

7,古典主义建筑风格(01)

8,古希腊与古罗马建筑总体风格上的区别(01)

9,赖特草原式住宅的特点。(01)

10,巴洛克建筑风格(02)

11,典雅主义(02)

12,新陈代谢派(02)

13,CIAM(02)

14,可发展图型(02)

15,“少就是多”(02)

16,集仿主义(03)

17,简述圣卡罗教堂的建筑形式特点。(03)

18,高技派(03)

19,伊斯兰建筑的一般特点。(03)

20,新建筑五点(03)

21,古罗马券拱技术的基本特征(03)

22,建筑符号学(04)

23,建筑现象学(04)

24,建筑形态学(04)

25,结构主义(04)

26,建筑图式思维理论(04)

27,新地域主义倾向的主要内容(05)

28,举例说明赖特有机建筑理论的基本思想与方法(05,10)

29,画图说明玛丽亚别墅的建筑设计特点(05)

30,包豪斯设计的教学基本方针(05)

31,画图德国馆设计思想(05)

32,维特鲁威《建筑十书》的成就(10)

33,包豪斯设计教学方针(10)

四:论述题。

比较勒柯布西耶与密斯在建筑设计思想与手法上的不同点?(98)

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Bauhaus思想对现代建筑的影响(99,00)

二战后现代建筑发展的主要理论思想和设计方法。(00)

国际式的贡献和历史地位(01)

综述现代建筑的理性主义设计思想与方法?(02)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9分)(03)

简述现代建筑中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12分)(03)

古典主义理性与法国启蒙时期动力倡导理性在建筑理论上的最大区别(04)

从设计的角度(图文并茂)分析流水别墅的创新之处(04)

论述后工业化时代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的趋势?(04)

试举例说明晚期现代派的建筑实践(05)

谈谈你对当代建筑创作理论的看法(05)

20世纪70年代之后,各流派之间的差异与相同之处(08)

阿尔托的建筑设计思想与代表作品(08)

谈谈你对学习外国建筑史的意义和收获(08)

密斯少就是多,文丘里少就是厌烦各表达什么设计理念(09)

理性建筑的基本理念(09)

地方性与地域性的建筑设计思想对现代建筑的影响(09)

综述现代建筑之后理性主义设计思想方法的演变与其特点?比较柯布西耶密斯迈耶高技派在设计思想方法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

(10)

简述《建筑十书》,成就,局限性,后世影响。(12)

简述文丘里"少即是烦”的观点,简述他的书的主要观点,及和他观点不同的一个大师的观点。(《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密斯的“少即是多”》)(12)

安藤忠雄的作品风格,案例分析两个光之教堂和福特沃斯当代美术馆。(12)

巴拉甘的作品风格,案例分析圣安济会小教堂和巴拉甘小住宅(12)

扎哈哈迪德的作品风格,案例分析,一个是维特拉消防站,另一个是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12)

赫尔佐格德梅隆的作品风格,举例分析他的两个作品。(12)

五,填空题

1..爱奥尼式的5部分名称―――由上到下为檐部-柱头-柱身-柱础-基座

2..帆拱

3..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

4..佛罗伦萨的巴齐礼拜堂是-伯鲁乃列斯基设计的,他精通机械,铸工,是杰出的雕刻家、画家、工艺家和学者。他的设计还有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和育婴院。

5..路易14时期的1671年成立了巴黎建筑学院,其所奉行的古典主义建筑是在培根和霍布士为代表的()和笛卡尔的――唯理论的哲学基础之上。

6..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欧洲先后经历了3种复古思潮――复古主义-浪漫主义和折衷主义。

7..公元前3000纪中叶,在尼罗河三角洲顶部的孟菲斯建造了古埃及第四位王朝三位皇帝的三座相邻金字塔,形成完整的群体,称为――吉萨金字塔群,三座金字塔的造型均为――正方锥体。

8..伊斯兰建筑的装饰的两大类一是――券和穹顶的多种多样的花式二是――大面积的表面图案。

9..印度佛教建筑窣堵坡是――半球形(覆钵)――建筑的建筑物,和世界和地早期的坟墓形制一样,它脱胎于――住宅。

10..日本古代神社正殿是长方形的或正方形的,木梁架,两坡顶,悬山造。正脊横向放置着一排圆木叫―――坚鱼木。脊的两端各有一对方木,顺屋面两侧挑起出成交叉,叫做―――千木。

1..西亚建筑材料――

2..柱式概念――

3..拜占庭建筑帆拱结构体系――

4..哥特式建筑结构特点――

5..伊斯兰建筑两大装饰类型――

6..日本主殿造介于――

重点试题,类型总结(含部分06真题)

1、卢卡拉的昭塞尔金字塔

2、雅典卫城

3、《建筑十书》

4、拉丁十字式

5、哥特式教堂结构的特点

6、伯鲁乃列斯基

7、新时期建筑的主要特征

8、古典主义

9、启蒙主义建筑理论

10、装饰

11、枯山水

12、风格派

13、哥特复兴

14、赖特的草原式住宅

15、包豪斯

16、现代派特点

17、工学院的克朗楼

18、讲求人情化和地域性倾向

19、以阿尔托为代表的人情化和地域性倾向

20、珊纳特赛罗镇中心的主楼

21、郎香教堂

22、海杜克的住宅10

23、高技派的新发展

分类与整理教案

《分类与整理》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虽然年龄小,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所以我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帮助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今后的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在操作中掌握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进一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引导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并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增强合作交流意识、养成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学会按不同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分类的结果。 教学难点:体会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气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学习目标:能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用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结果。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些礼物,快看看一共有几件礼物?(课件出示大小、颜色、不一的多种礼物图)想想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自由回答:(学生可能会按不同的角度去列式计算) 师:我有一个疑问,你们都是想解决有几件礼物的问题,为什么解决的方法不一样呢? 可能会说出:有的是按颜色分的,有的是按大小分的,所以方法就不一样了。

师:其实你们不管是按颜色来分,还是按大小来分,你们都是把这些礼物进行分类。板书:分类 师: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分类的现象? 让学生举例。(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出示相关的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分类思想”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垃圾分类可以让我们更环保,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方便地取物品,还有医院血液的分类等。分类的作用可真大。 (课件出示游乐园大门挂满气球的图片及27页气球图) 今天张老师也越到一个小困难,想请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帮忙么? 我想知道小朋友手中每种气球都有多少个,我可怎么办?你给我出个主意。 指名回答(学生可能会说出按颜色分类、按形状分类) 板书:颜色形状 师:下面我们就按形状给这些气球分分类,老师都给每位同学准备了这些气球,现在就请你们按形状把他们分一分,然后数一数,整理一下以后把结果记录在你那张白纸上。 现在开始。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由于分类标准不同,所得的结果也不同,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师:老师知道你们整理的特别好,我拿了一个同学的作品,就请这位同学介绍一下他的作品。(学生介绍)我发现有同学的方法和他不一样(展示作品)刚才那位同学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把他们摆成一排一排的?(学生回答)师:他说方便数,我有问题了,你们能一眼看出谁最多谁最少?指名回答。师; 为什么不用数?你们是怎么一眼就看出来的?指名回答师调整气球之间的距离,再问:这样可以吗?那怎么办?再次调整,现在能不能一眼就看谁多谁少?师:为了让我的图更加清晰,我还要补上一些内容,我要在我的图下面画一条线,然后在下面做上标记,这下看这幅图的人是不是一看就一目了然了? 课件出示象形统计图,介绍:这样画出的图,可以成为象形统计图

人教版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在具体分类过程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难点: 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材分析: 《分类与整理》这节数学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对同种物品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对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教 学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分同一类物品,理解对于同一类物品,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分,分得的结果是不同的,从而进一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一些礼物给你们看,看看是什么?(苹果)一共有几个呢? 学生列式计算,会按不同的角度去列示计算。 师:同学们,我有一个疑问,你们都是解决同样的问题,方法为什么不一样? 学生可能会说是按颜色分的,有的是按大小分的,所以方法不一样。师:其实,不管你们是按颜色分的,还是按大小分的,都把这些苹果进行了分类。师解释"分类"就是把相同的放在一起。 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分类"的现象? 生举例,老师出示相关课件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找到商品,房间物品分类可以让房间更整齐,还有垃圾分类可以让我们更环保等等,看来分类的作用可真不小,想学会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和整理。 二、探究新知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同学们刚才的表现太精彩了,不仅赢得了老师的赞扬,还有一群小朋友也成为了你们的粉丝,看,她们来了!出示:气球图片 他们手里可真漂亮啊,你们喜欢吗?但小朋友说了,要把这些气球分分类,才能送给你们,你会分吗?你打算怎么分? 学生可能会按颜色分,也可能会按形状分。绿 板书:形状颜色

(完整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分类与整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初步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简单的分类计数的方法,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初步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 3.养成爱整理,爱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化,会自己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多媒体,气球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老师今天接到了动物王国的一个担任评委的邀请,他们准备动物森林里开展一个有“我是勤劳小少年”的比赛,比比看谁是爱劳动,爱干净的。想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吗?你们也来担一下评委,谁会赢?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引导让孩子进行房间的整理。 2、揭示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我准备了一些气球想送给大家,,它们太乱了,我想知道这每种气球都有多少个,我可以用什么方法又快又准确的知道呀! 引导孩子对其进分类标准进行思考。 三、操作探究,充分交流 (一)操作活动1: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

1.说明活动要求 要求:先分一分,再数一数,然后把数出的结果记录在学习单上。2.开展操作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3. 教师把学生分类的结果有选择性的呈现在黑板上。 学生的分类结果可能有: 学生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的方式可能有:图画式、简单的统计图式(纵向或横向)、图文并茂式、表格式等。 4.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开展对比与交流活动 (1)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并评价所展示的不同作品。 (2)教师适时修正或调整学生作品中的一些问题,例如纵向或横向排列不整齐,排列时没有一一对应,图文结合时没有表格等,使之更接近于较为标准的实物统计图,象形统计图或统计表的形式。 (3)表扬优秀的作品。

分类与整理教案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一些礼物给你们,快看看一共有几件礼物? 出示画面: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都是解决同样的问题,方法为什么不一样? 生答略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儿看到过“分类”的情景。 生举例,师幻灯片展示。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找到商品,房间物品分类可以让房间更整齐,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二、新授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出示:气球图片 问: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 生答略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写一写) 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 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 生:整齐、清楚 师:你能看出谁最多吗?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这一排最长 师:看来这一行他是来记录葫芦形状的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葫芦形,表示这一行记录的项目。有一个葫芦形气球就画一个。另外两行是记录心形和圆形的气球,我们也在下面表示出来。 ③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师:这个同学记录方式你能看明白吗? 师:桃心形状的气球有几个? 师:他用一个数据来表示这一列的数量。(和图对应) 3表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师:为了更加清楚整齐,我把同学们记录的画上线。

古诗词分类整理word版本

古诗词分类整理

古诗词分类整理 一、运用典故的句子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来抒写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以及被贬时间之久,表达了世事变迁的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李白 ——引用姜太公在渭水边钓鱼和伊尹梦见自己乘船过日月旁边,不久受国君的重用的典故, 表达了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借用东汉窦宪的典故表现作者渴望建功立业、忧国思家的矛盾心情。 4、《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①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引用孙权射虎的典故抒发自己要像孙权那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引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以魏尚自比,表达自己希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③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引用典故表现了诗人要报效国家、为国御敌的壮志豪情。 5、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登楼》杜甫 ——借后主刘禅讽喻当朝昏君,表达怀才不遇的苦闷

6、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野望》王绩 ——引用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伯夷、叔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二、诗中具有哲理的句子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王湾 哲理: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和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生活哲理,表达作者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精神。 2、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哲理:蕴含着旧矛盾解决了,新矛盾又出现,我们必须做好准备,持之以恒,事业才能成功的人生哲理。 3、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朱熹 哲理:要使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就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赵翼 哲理: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时也应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人。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 哲理:说明站的高可以望得远的道理,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情。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汉乐府 7、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苏轼

分类与整理教案及反思

教学设计:分类与整理 设计理念 本课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紧密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分类教学的目的。在学生理解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分类并且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在分类计数后,让学生对计数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体现了完整的统计过程。 学情与教材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是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本节课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游戏中的体会,了解分类的目的及好处并能够根据 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 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 数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及画法、好处。 3. 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够根据数据提出简单 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学会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 能根据具体内容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学画象形统计图。 难点: 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具学具: 学具若干、课件、小黑板。 教学策略: 动手操作 教学设计: 一、出示课件:“逛超市” 1、观察超市物品的摆放,有什么特点。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探究出生活中有分类的存在。 2、通过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近一步的去尝试分类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在分类的过程中,物体的叠放带来的不便从而引出整理的重要性。板书课题:“整理”。让孩子们齐读课题:“分类与整理”3、将分好的物体进行点数并教孩子如何记载,可以用文字,数字,图形及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学情分析: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各种图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第一次给你们上课,老师带了一些礼物给你们,快看看一共有几件礼物? 出示画面: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都是解决同样的问题,方法为什么不一样? 生答略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儿看到过“分类”的情景。 生举例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找到商品,房间物品分类可以让房间更整齐,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类整理”。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新授 (一)分类整理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出示:气球图片 问: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 生答略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写一写) 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最新部编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与整理说课稿doc

《分类与整理》说课稿 一、说教材 《分类与整理》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较少的相关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能根据事物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二.说学情 一年级小朋友他们的年龄小,比较喜欢买玩具,教材中的情境图很适合孩子们的心理,所以我创设情境导入,并在这个情境主线的贯穿之下,开展由浅入深的分类操作活动,由观察、讨论方法,到能够按照单一标准分类,最后发现物品能够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活动中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主动性,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学会分类,掌握分类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概括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设计思路,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 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

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 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3.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 2.在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过程中体会整理与分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分类方法,让学生思考得出一些分类的规律。 教学难点: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化,会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四、说教法、学法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

维活跃,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法上突出了以下特点: 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本节课我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参与合作,在交流中学 交流与合作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操作与讨论交流来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三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 (一)情境导入,体会分类整理的意义 (1)各种球,圆柱,长方体乱地摆放,说说怎样整理? 让学生感受物体摆放杂乱,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课题。 (2)提问:小朋友们:看东西这么乱,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帮助老师吗? 谁来说说好的方法?指名上台摆一摆。设计这部分是为了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专题三大数学思想方法第一节分类讨论思想训练

专题三 5大数学思想方法 第一节 分类讨论思想 类型一 由概念内涵分类 (2018·山东潍坊中考)如图1,抛物线y 1=ax 2 -12x +c 与x 轴交于点A 和点B(1,0),与y 轴交于 点C(0,3 4),抛物线y 1的顶点为G ,GM⊥x 轴于点M.将抛物线y 1平移后得到顶点为B 且对称轴为直线l 的 抛物线y 2. (1)求抛物线y 2的表达式; (2)如图2,在直线l 上是否存在点T ,使△TAC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点T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点P 为抛物线y 1上一动点,过点P 作y 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y 2于点Q ,点Q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R.若以P ,Q ,R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MG 全等,求直线PR 的表达式. 【分析】(1)应用待定系数法求表达式; (2)设出点T 坐标,表示出△TAC 三边,进行分类讨论; (3)设出点P 坐标,表示出Q ,R 坐标及PQ ,QR ,根据以P ,Q ,R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MG 全等,分类讨论对应边相等的可能性即可. 【自主解答】

此类题型与概念的条件有关,如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没有明确哪两条边相等)、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没有明确哪个角是直角)等,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对概念内涵的理解,而且在分类讨论后还要判断是否符合概念本身的要求(如能否组成三角形). 1.(2018·安徽中考改编)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8,则这个数是( ) A .-8 B .8 C .±8 D .-18 类型二 由公式条件分类 (2018·浙江嘉兴中考)我们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一条边上的高等于这条边,那么这个三角形叫

《分类与整理》一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第一课时单一标准 总课时数:2 授课时间:第五周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玩具——气球的情景图,让学生按照不同的形状给气球进行分类。这是一个用单一标准进行分类的例子,通过让学生自己按不同形状的标准进行分类,并记录每种气球的数量,学会单一标准下分类的方法以及用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进行整理分类的结果。例题除了让学生选择以不同形状为分类标准外,还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按其他标准给气球进行分类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先找出分类的标准,再按照这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情分析:】 分类这个单元的知识,对学生来说看起来像是一个全新的一块知识,但在上一册教材的有关容中,已经渗透看分类的思想。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要求学生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就是要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把“形状”作为分类的标准,把不同形状的物体划归为不同的类。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自己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进行分类整理,是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规律。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培养学生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者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能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2、填写分类结果,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的能力。 1、让学生通过给不同事物进行分类,体验不同的的分类标准,分出的结果也不一样。 能力目标: 2、通过在统计表中填写分类的结果,积累收集数据的经验。

《分类与整理》说课稿

《分类与整理》说课稿 西安市高陵区城关小学程希娟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类与整理。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分类与整理》是人教版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分类与整理》是人教版新修订的内容,原来是在一年级上册将分类作为准备性知识单独安排了一个单元,新修订的教材为了体现分类与统计的关系,突出分类是整理和描述数据的基础,将分类与原一年级下册统计合编在一起。本单元要求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的结果,又不是正式的学习统计图和统计表,它是为以后的学习统计图和统计表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重难点: 学会对问题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教具准备:课件、气球卡片。 6、学具准备:气球卡片,白纸 二、说教法 1、情境创设法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导入时通过老师带来礼物(各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礼物)用课件呈现给大家,但要考考大家这些礼物一共有几种类型,来激起了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主要内容通过多媒体、掌声鼓励等方式体现愉快的教法。在练习时,采用美观的图片来刺激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2、引导探究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因此,在设计课的时候,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产生问题,产生疑问,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学习新知识打下了很好的开头。 3、观察发现法 在教学中让学生先观察记录,再说一说,然后通过观看幻灯片生活中的分类。发现分类不仅整齐美观,而且使用方便,从而感受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 学会对问题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课件、一些铅笔、气球卡片。 学具准备:气球卡片,白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礼物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看看一共有多少件礼物?想一想你是怎么知道的?师:谁还有不同的意见? 师:那老师有一个疑问,同样都是为了解决一共有几个礼物的问题?为什么方法都不一样啊? 其实不管是按大小来分,还是颜色来分,你们都是把这些礼物进行分类? (板书:分类) 二、教学互动。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师:你知道3月8日是什么节日?一年级的小朋友决定为我们亲爱的女老师举行一场联欢会。看他们准备了什么来布置教室。 师:仔细观察,都有哪些气球呢?(颜色和形状) 引出问题:是啊!这些各式各样的气球可真漂亮啊!可老师想知道每种气球都有几个?该怎么办呢?(分类)可以怎么分类呢? 生答略(按形状,按颜色) 师:真了不起!你们有这么多分类的方法。(在黑板上板书:按形状分,按颜色分)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整理、分析数据 师:那这样吧,今天我们就按形状来给这些气球分分类。接下来你们要完成三件事,请看这是老师对你们的要求。(读要求) 师:听清楚了吗,那气球呢?现在陈老师就来变个魔术,闭上眼睛,一、二、三,它们已经在你的抽屉里的1号信封里,快动手分一分吧!(多巡视) 学生动手操作 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整理的特别好,现在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小朋友们都是怎么做的。生:我先把圆形的放在一起,它有5个…… 师:他是按形状把气球分成3堆,你数了吗?这样摆成一堆一堆的,好数吗?(贴出作品)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还有一位同学的方法和他的不太一样,请你上来给我们摆一摆,(直接在黑板上摆)老师特别想问你一个问题:刚才的同学它是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列的呢?生:整齐、清楚 生:这种方法(第一种)它们容易叠在一起,数的时候不是特别方便,而排成一列一列的清楚的多?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学情分析: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各种图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第一次给你们上课,老师带了一些礼物给你们,快看看一共有几件礼物? 出示画面: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都是解决同样的问题,方法为什么不一样? 生答略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儿看到过“分类”的情景。 生举例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找到商品,房间物品分类可以让房间更整齐,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类整理”。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新授 (一)分类整理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出示:气球图片 问: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 生答略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写一写) 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慕泽刚 (重庆市龙坡区渝西中学 401326) 一、知识要点概述 1.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的原理及作用:在研究与解决数学问题时,如果问题不能以统一的同一种方法处理或同一种形式表述、概括,可根据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相同和不同点,按照一定的原则或某一确定的标准,在比较的基础上,将数学对象划分为若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部分,然后逐类进行讨论,再把这几类的结论汇总,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这种研究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就是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是中学数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都把分类讨论思想方法列为重要的思想方法来考查,体现出其重要的位置.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不仅具有明显的逻辑性、题型覆盖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强等特点,而且还有利于对学生知识面的考查、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一定分类技巧,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有着重要的作用.分类讨论的思想的实质就是把数学问题中的各种限制条件的制约及变动因素的影响而采取的化整为零、各个突破的解题手段. 2.引入分类讨论的主要原因 (1)由数学概念引起的分类讨论:如绝对值的定义、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定比分点坐标公式等; (2)由数学运算要求引起的分类讨论:如除法运算中除数不为零、对数中真数与底数的要求等; (3)由函数的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引起的分类讨论; (4)由图形的不确定引起的分类讨论; (5)由参数的变化引起的分类讨论; (6)按实际问题的情况而分类讨论. 二、解题方法指导 1.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的步骤:(1)确定标准;(2)合理分类;(3)逐类讨论;(4)归纳总结. 2.简化分类讨论的策略:(1)消去参数;(2)整体换元;(3)变更主元;(4)考虑反面;(5)整体变形; (6)数形结合;(7)缩小范围等. 3.解题时把好“四关” (1)要深刻理解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把好“基础关”; (2)要找准划分标准,把好“分类关”; (3)要保证条理分明,层次清晰,把好“逻辑关”; (4)要注意对照题中的限制条件或隐含信息,合理取舍,把好“检验关”. 三、范例剖析 例1解关于x 的不等式:a(x-1)x-2 >1(a ≠1) 解析:原不等式等价于:(a-1)x-(a-2)x-2>0,即(a ﹣1)(x ﹣a-2a-1 )(x ﹣2)>0 ① 若a>1,则①等价于(x ﹣a-2a-1 )(x ﹣2)>0. 又∵2﹣a-2a-1=﹣1a-1﹣1<0,∴a-2a-1 <2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a-2a-1 )∪(2,+∞); 若a<1时,则①等价于(x ﹣a-2a-1)(x ﹣2)<0.由于2﹣a-2a-1=a a-1, 当02,∴原不等式的解集为(2,a-2a-1 ). 当a<0时,a-2a-1<2,∴原不等式的解集为(a-2a-1 ,2).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优质说课稿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优质说课稿 一、说教材 《分类与整理》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较少的相关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能根据事物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 教材是以游乐场的情境图导入,一年级小朋友他们的年龄小,比较喜欢买玩具,教材中的情境图很适合孩子们的心理,所以我创设情境导入,并在这个情境主线的贯穿之下,开展由浅入深的分类操作活动,由观察、讨论方法,到能够按照单一标准分类,最后发现物品能够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活动中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主动性,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学会分类,掌握分类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概括能力。 基于以上的设计思路,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收集的数据。 3、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孩子们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教学难点是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二、说教法、学法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法上突出了以下特点: 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本节课我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参与合作,在交流中学 交流与合作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操作与讨论交流来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三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分数。我出示了两个书架,让孩子观察两个书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接着我问了一个问题:如果要看《365夜故事》,你更愿意从哪个书架上找?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这个环节可以在孩子们心里为分类和整理做下铺垫,整理过的书架是更容易找到我们需要的书籍的。 (二)探索新知,探究分类方法 1、在刚才的讨论交流中体验到生活中需要整理,我适时出示课件。孩子们手中拿着各种各样的气球,这时候我问孩子们“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接着我又让孩子们

初一数学分类讨论思想例题分析及练习

分类讨论思想 在数学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或结论不唯一确定,有多种可能情况,难以统一解答,就需要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分门别类的加以讨论,最后综合归纳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这种解题方法叫做分类讨论。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仅要分阶段学习知识,还要适时的总结一下数学思想方法。初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有: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方程思想等。分类讨论思想是大家在中学阶段需要掌握的重要思想方法。特别就中考而言,经常出现带有这种思想的考题。几乎可以这么说:“分类讨论一旦出现,就是中高档次题”。今天,我们就带着大家把初一一年常见的分类讨论问题大致整理一下。 在分类讨论的问题中有三个重要的注意事项。 1. 什么样的题会出现分类讨论思想--往往是在题目中的基本步骤中出现了“条件不确定,无法进行下一步”(如几何中,画图的不确定;代数中,出现字母系数等)。 2. 分类讨论需要注意什么----关键是“不重、不漏”,特别要注意分类标准的统一性。 3. 分类讨论中最容易错的是什么--总是有双重易错点“讨论有重漏,讨论之后不检验是否合题意”。 【例1】解方程:|x-1|=2 分析:绝对值为2 的数有2个 解:x-1=2或x-1=-2, 则x=3或x=-1 说明应该说,绝对值问题是我们在上学期最初见过的“难题”。其实归根究底,一般考察绝对值的问题有三。 1. 化简(如当a<0b即a-b>0 ②a=b即a-b=0 ③a0时,2a>0,即(1+a)-(1-a)>0,即1+a>1-a ②当a=0时,2a=0,即(1+a)-(1-a)=0,即1+a=1-a ③当a<0时,2a<0,即(1+a)-(1-a)<0,即1+a<1-a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说课稿

《分类与整理》说课稿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类与整理。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分类与整理》是人教版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分类与整理》是人教版新修订的内容,原来是在一年级上册将分类作为准备性知识单独安排了一个单元,新修订的教材为了体现分类与统计的关系,突出分类是整理和描述数据的基础,将分类与原一年级下册统计合编在一起。本单元要求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的结果,又不是正式的学习统计图和统计表,它是为以后的学习统计图和统计表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依据一年级的心理特点和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并能对分类的结果进行简单的整理。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 4,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年龄特点,我认为把掌握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在具体的分类的过程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是本节课的重点,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是本节课的难点。

5,教具准备 气球图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1、情境创设法 《课标》指出:教师应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探究新知时通过小兔带来礼物气球给大家,但要考考大家这些气球可以怎么分?并将小气球奖励给今天表现最棒的同学,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主要内容通过多媒体、动手操作、掌声鼓励等方式体现愉快的教法。在练习时,采用美观的图片来刺激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2、引导探究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因此,我在设计课的时候,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产生问题,产生疑问,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学习新知识打下了很好的开头。教学新知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摆一摆,在说一说,使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经历统计图和表的一个动态的生成。 教师的教还有赖于学生的学,“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因此我特别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法的指导,本节课我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学习: 1、实践操作法

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精编版

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

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90-9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的场景,经历简单的分类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学会按不同标准分类,能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表示数据,初步体验记录、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能对数据整理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2.学生通过按不同标准分类和记录、整理数据,体会分类可以有不同标准,初步感受不同标准下数据分类整理的不同结果,初步体会符号的作用;初步了解在生活里可以收集数据,体会数据能说明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学生初步体会数据存在于日常生活的现实情境里,初步学习用数据眼光观察生活;在小组学习中感受合作学习的作用;主动参与数据收集、整理活动,尝试回顾数据收集、整理活动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收获。 教学重点: 会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数据,会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能够按照不同分类标准整理数据,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数据。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这一节课,老师想邀请小朋友们去“童心园”游玩(出示邀请卡),准备好了吗?走吧。 咦,大门是关着的,但是上面有些图形(三角形2红3绿,圆形3红2绿,正方形2红1绿)要怎样才能打开门进去参观呢?细心的小朋友发现了旁边有一行字“这些图形,请按它们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原来是进入童心园的方法啊,小朋友们,你能解决这个问题成功进入童心园吗? 学生汇报:你是按什么分类的?分成了几类?各有几个? 说明:按什么来分类,是分类的标准,我们把这些图形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按形状分类,分成了3类,按颜色分类,分成了2类。(板书:

数学思想及解题策略分类讨论思想方法

分类讨论思想方法 在解答某些数学问题时,有时会遇到多种情况,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法。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它体现了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思想与归类整理的方法。有关分类讨论思想的数学问题具有明显的逻辑性、综合性、探索性,能训练人的思维条理性和概括性,所以在高考试题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①问题所涉及到的数学概念是分类进行定义的。如|a|的定义分a>0、a=0、a<0三种情况。这种分类讨论题型可以称为概念型。 ②问题中涉及到的数学定理、公式和运算性质、法则有范围或者条件限制,或者是分类给出的。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分q=1和q≠1两种情况。这种分类讨论题型可以称为性质型。 ③解含有参数的题目时,必须根据参数的不同取值范围进行讨论。如解不等式ax>2时分a>0、a=0和a<0三种情况讨论。这称为含参型。 另外,某些不确定的数量、不确定的图形的形状或位置、不确定的结论等,都主要通过分类讨论,保证其完整性,使之具有确定性。 进行分类讨论时,我们要遵循的原则是:分类的对象是确定的,标准是统一的,不遗漏、不重复,科学地划分,分清主次,不越级讨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不漏不重”。 解答分类讨论问题时,我们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是:首先要确定讨论对象以及所讨论对象的全体的范围;其次确定分类标准,正确进行合理分类,即标准统一、不漏不重、分类互斥(没有重复);再对所分类逐步进行讨论,分级进行,获取阶段性结果;最后进行归纳小结,综合得出结论。 Ⅰ、再现性题组: 1.集合A={x||x|≤4,x∈R},B={x||x-3|≤a,x∈R},若A?B,那么a的范围是_____。 A. 0≤a≤1 B. a≤1 C. a<1 D. 00且a≠1,p=log a (a3+a+1),q=log a (a2+a+1),则p、q的大小关系是 _____。 A. p=q B. pq D.当a>1时,p>q;当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