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蘧常先生急就章三跋释文

王蘧常先生急就章三跋释文

王蘧常先生急就章三跋释文

王蘧常先生急就章三跋

■昔吾師沈寐叟先生云。集帖自玉煙外。

無摹急就者。然此亦集帖也。形態於玉

煙為近。而玉煙無釋文。有釋文又似松江本。

墨色黯古。裱褙多用明萬曆四十八年

平價米帖。其為明帖無疑。可貴也。寐叟

為近代章學鉅子。所見至愽。而未嘗見

之。為尤可貴矣。紹智吾弟得于武昌。

過滬出示。為摩捫三日。將別。漫書。

第五行明帖

帖應作拓

一九六五年五月王蘧常書于珠朗樓。

■予前已為紹智弟跋此急就章矣。去冬

紹智複以寄示。屬補所闕。第六章平定以

下與第七章錦繡以下。及釋文共十行。時方

多病。至今夏始克補就。複與松江本對勘

之。覺與松本雖大致相同。而亦有小異。松本

較瘦而此較肥。松本較堅挺而此較圓

潤。其最勝處竟似宋拓懷素聖母

帖。翁覃谿所渭精妙如手書者。松本多

遊絲飛動。此極少行款。兩本相同皆十

一字。而此本較松本高一格。此其大較也。

至其

點畫之間亦有小差異。茲著其較

顯者。如第二章石敢當。松本『敢只有左』上右點而此

無之。第三翟回便松本回作回。第五萬字

釋文皆作萬。松本作萬。第六臧字此闕末點。

威字此釋文闕右掠。第十四塵字三點松

本左一右二。此則左右各一點。比字松本作

比。此則左右分列不連。第十七漆字釋文

松本作漆。而此作漆黑字。松本漫漶而此全。

第廿一犙以下此多失形。疑裱褙所誤。□

字釋文闕右邊。松本全。狼字此與松本皆

漫漶。凡松本漫漶處。此皆完整。惟此相同。

第廿三此半桂桂志橫列四字。皆模糊不

清。細驗之似木理與石理不同。第廿六皆字

此全漫漶。松本存。由其同異。可證此本非

出松本。蓋同祖之昆弟行也。今所傳急就章。

相傳為吳皇象書。自來無異。議獨此首題

晉索靖書。予所見松本及玉煙堂本。渤海

舊藏漢魏法書本等無題靖書者。亦異已。

又複題漢黃門令史遊云云。他本所無。予

譾陋。所見至陋。姑記之以答紹智。俟他日

再考之。

癸醜四月廿四日王蘧常

■作前跋之後二日。偶讀王觀堂校松江

本急就篇序有云。明正統初吉水楊

政得葉石林所摹皇象章草本。刊石 于松江明季類帖亦翻刻之。顧三百年

來。小學家都未之見。嘉慶初。陽湖孫

伯淵得類帖本。刊之岱南閣叢書中。

道光中葉。陳學峰複刻松江本。又云

明季類帖與三山陳氏本同出松江

石本。岱南閣本雖號稱出索靖。然孫

氏所舉存字之數。正與明刊葉本合。予

為之大喜。蓋所謂明季類帖當即指此。此

拓本表背(裱褙)皆用萬曆四十八年平價

米票。可證其為明季所刊。此其一。帖首

有集珍樓印。可證其為類帖。此其二。岱

南所翻類帖號出索靖。與此本正同。此其

三。得此三證。則此為明季覆刻松江本無

疑。予前跋謂此與松本同祖而非所自出。

實為其狡獪所欺矣。蓋其往往於同中

求異。乃欲不異於松本。首題索靖書亦

欲不異于葉摹。

葉題明云相傳

為吳皇象書

。故其鉤

摹特為精緻。與三山陳氏所翻。實有天

壤之別。則此固有足珍矣。且王氏僅憑

孫氏云云。謂三百年來小學家所未嘗見。

而予與紹智乃得摩挱而目驗之。非尤

可珍夫。予作前跋前旬日。紹智適自京

來滬。今將歸。予未及一檢岱南閣叢書

而詳考之。為甚歉也。容待後日將繼此而

四跋之。蘧常三跋

——若斋张耀虎 校对整理

狂草书法作品赏析

狂草书法作品赏析 狂草书法作品欣赏: 狂草书法作品赏析1 狂草书法作品赏析2 狂草书法作品赏析3 狂草书法作品赏析4 狂草书法作品赏析5 关于草书字体: 草书,是为了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章草、今草、狂草的书法作品。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张旭《肚痛》等帖和怀素《自叙帖》,都是现存的珍品。 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章草是早期由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扁方,笔

带横势。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今草是章草去尽波挑而演变成的,今草书体自魏晋后盛行不衰。到了唐代,今草写的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妙,变化百出,称为"狂草",亦名大草。到了今天,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草书符号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隶化笔法的横势倾向,为左右钩连的草化提供了依据。章草笔法用"一"形,今草笔法用"s"形。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运笔放纵、点画狼藉的又称大草或狂草等。

王铎行书《赠张抱一行书诗卷》

王铎行书《赠张抱一行书诗卷》 王铎--行书《赠张抱一行书诗卷》 内容摘要:王铎书法欣赏《赠张抱一草书诗卷》草书图片26张王铎《赠张抱一草书诗卷》自署书于崇祯十五年(1642)。绫本。草书。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自作诗七律五首·凡七十五行,共3636字。横469厘米,纵26厘米。明崇祯十五年,王铎流寓怀州,受到张公祖的款待,并有诗作赠他,一是《赠张抱一行书... 王铎行书欣赏《赠张抱一行书诗卷》书法作品图片25张 明崇祯十五年,王铎流寓怀州,受到张公祖的款待,并有诗作赠他,一是《赠张抱一行书诗卷》,一是《赠张抱一草书诗卷》。款署“崇祯十五年三月夜”,可知与“壬午春莫书於怀州公署”的行书五律长卷乃同时所书。张抱一,名培,浙江平湖人,擅写山水,兼通医道。卷中以“公祖”称之,此人应是怀州的地方官。本卷的书写时间既与上述两幅巨制相吻合,落款内容又与当时王铎与张公祖频繁往来的经历一致,可被视为此卷确系王铎真迹的佐证。

释文:壬午春莫书于怀州公署抱一张公祖招饮舟中,偕又白给谏、念冲太守、云岫给谏此夕联轻舫,相从秩秩音。不期湖海意,转入素虚心。近岫清光正,孤城返照深。悠然仍未尽,掩褐(禾木旁)复何寻。其二浦云能自暇,逾与道情亲。况坐声光里,高闲似古人。一壶催叠鼓,诸屿绕闲身。谁谓烟尘外,芳洲水不春。其三邃深更得静,萧瑟答幽声。众派朱灯泛,一痕白鸟鸣。烟花身未老,丘壑道弥荣。百感中原事,魂魂向夜声。其四冲虚风在御,人影近渔扉。顿悟烟奚泊,斯知梦所依。湖江春自阔,戎马事多违,欲去频延佇,钟声出隐微。上沐涧寺后峪柬臾声诸君子忘此群生动,禽言亦觉纷。屡窥深谷色,高卧太濛云。百药吹香路,一身生月纹。其中殊领略,鱼罟也氤氲。抱一张老公祖教之孟津王铎

急就章释文

《急就章》原名《急就篇》,是西汉元帝时命令黄门令史游为儿童识字编的识字课本。因篇首有“急就”二字而得名。《急就篇》用不同的字组成三言、四言或七言的韵文,内容涉及姓名、组织、生物、礼乐、职官等各方面,如一部小的百科全书。该文从汉至唐一直是社会流传的主要识字教材,同时,抄写规范精雅的本子也有作为临书范本的功能。唐代以后,《急就篇》的主导蒙学教材地位方为《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所代替。 流传至今最早的《急就章》写本传为皇象书,今有刻本流传。而以明代吉水(今属江西省)杨政于正统四年(1439)时,据宋人叶梦得颍昌本摹刻的为最著名,因刻于松江,故名“松江本”,原石现藏松江县博物馆。此本章草和楷书各书一行,字形规范,笔力刚健,寓变化于统一,其字结体略扁,各字间均不牵连。有些笔画下笔尖细,重按后上挑,出锋镰利,形成不规则的三角形,成为其字的重要特点。此书点画简约、凝重、含蓄,笔意多隶,笔划虽有牵丝,但有法度,字字独立内敛。横、捺、点画多作波磔,整篇气息古朴、温厚,沉着痛快,纵横自然。近人沈曾植《海日楼札丛》称:“ 细玩此书,笔势全注波发,而波发纯是八分笔势,但是唐人八分,非汉人八分。”此帖对后世影响甚大,至今仍为古章草的代表作品,亦是公认的章草范本之一。 皇象急就章释文:第一、急就奇觚与众异,罗列诸物名姓字,分别部居不杂厕,用日约少诚快意,勉力务之必有憙,请道其章宋延年,节子方卫益寿史,步昌周千秋赵孺,卿爰展世高辟兵。第二、邓万岁秦眇房郝,利亲冯汉疆戴护,郡景君明董奉德,桓贤良任逢时侯,仲郎由广国荣惠,尝笃承禄令狐横,朱交便孔何伤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伊婴齐。第三、翟回庆毕稚季昭,小兄柳尧舜药禹,汤淳于登费通光,柘恩舒路正阳霍,圣宫颜文章莞财,历遍吕张鲁贺憙,灌宜王程忠信吴,仲皇许终古贾友,仓陈元始韩魏唐。第四、掖容调柏杜扬曹,富贵李尹桑萧彭,祖屈宗谈樊爱君,崔孝襄姚得赐燕,楚严薛胜客聂邗,将求男弟过说长,祝恭敬审无妨庞,赏赉声士梁成博,好范建羌阎欢喜。第五、宁可忘苟贞夫茅,涉臧田细儿谢内,黄柴桂林温直衡,奚骄叔邴胜箱雍,弘敞刘若芳毛遗,羽马牛羊尚次倩,丘而刚阴宾上翠,鸳鸯庶霸遂万段,卿冷幼功武初。第六褚回池兰伟房减罢军桥窦阳康辅福宜弃奴阴满息充申屠夏修侠公孙都慈仁他郭破胡尊偃宪义渠蔡游威左地余谭平定孟伯徐葛咸轲敦锜苏耿潘扈第七锦绣缦旄离云爵乘风县钟华聩乐豹首落莽兔双鹤春草鸡翘凫翁濯郁金半见霜白蘥缥綟绿丸皂紫硟蒸栗绀缙红繎青绮罗谷靡润鲜绨雒练素帛蝉第八绛缇绣紬丝绵<巾匕>币囊橐不直钱服锁緰此天缯连贳贷卖买贩肆便资货市赢匹幅全络纻枲缊裹约缠纶组縌绶以高迁最尺丈寸斤两铨取受付予相因缘第九稻黍秫稷粟麻粳饼饵麦饭甘豆羹葵韭葱蓼韰苏姜芜夷盐鼓酰酱浆芸蒜荠分茱臾香老菁蘘何冬日臧梨柿奈桃待露霜枣杏瓜棣馓饴饧园菜果蓏助米粮第十甘<麦去><忄奇>美夹诸君袍襦表里曲领帬襜褕袷复绔袭緷单衣蔽膝布无尊箴缕补祖缝缘循舃沓裒越缎紃靸鞮印角褐袜巾尚韦不借为牧人完坚耐事愈比伦第十一屐荞素粗赢窭贫旃裘索择蛮夷民去俗归义来附亲译檤赞拜称妾臣戎貃总阅什伍陈廪食县官带金银铁鈇铚钻釜鍑鍪锻铸铅锡镫锭铃<金隋>钩鉒斧锃凿鉏第十二铜钟鼎钘鋗匝铫釭锏键钻冶鐈竹器簦笠簟籧篨{乇}篅箯筥{奥}箄篝篵箄箕帚筐箧蒌椭盂盘案 杯閜椀蠡斗素升半卮箪榑<木盖>椑搋匕穳缶缻盘盎瓮荧壶第十三甑瓽甂瓯巩罂卢累繘绳索纺绞纑简札检署■椟家板柞所产谷口荼水虫科斗鼃虾蟆鲤鲋蟹鳣鲐鲍<鱼段>妻妇聘嫁赍媵 僮奴婢私隶枕床杠薄蒻蔺席镜蔹疏比各异工蕡户帘绦溃纵泽筩沐浴揃揻寡合同襐饬刻画无等双系臂琅玕虎魄龙璧碧珠玑玫瑰瓮玉琘环佩靡从容射魃辟邪除群风凶第十五竽瑟空侯琴筑钽种磬鼗萧鼙鼓明五音杂会歌讴声倡优俳笑观倚庭侍酒行解宿昔醒厨宰切割给使令薪芃苇孰炊生膹脍炙载各有刑酸醎酢淡辨浊清第十六肌<月弱>脯腊鱼臭腥沽洒醉酿醪稽檠<木圼>棋局博戏相易轻冠帻簪黄发纽头额頞准麋目耳鼻口唇舌断牙齿颊颐颈项肩臂肘卷捥节 搔母指手胂腴匈肋喉膺髃第十七肠胃腹肝心主脾肾五脏膍齐乳尻宽脊膂要背偻股脚膝膑胫为柱腨踝跟踵相近聚矛镶盾刃刀钩靸铍熔釼铩镡鍭弓弩箭矢铠兜鍪铁垂杖桄柲殳第十八辎

三字经完整版全文带拼音

三字经

r e nzh i ch u x i n gb e nsh an 人之初 , 性本善。 x ingxi ①gj inx ixi mgyu di 性相近 ,习相远。 g Sub tji a ox ingn d qi m 苟不教 ,性乃迁。 ji a ozh i d ogu i iZhu m 教之道 , 贵以专。 x imdigmOz e inch u 昔孟母,择邻处。 z i b txu e du a j izh u 子不学,断机杼。 d duy msh miy duy i mg 窦燕山,有义方。 ji a owiz imingj U y dig 教五子,名俱扬。 y digb Q i d of Ozh igu o 养不教,父之过。 ji d ob u y d nsh i zh i du o 教不严,师之惰。 z i b U u e d su S i 子不学,非所宜。 y o ub u xu e l d oh e w e i 幼不学,老何为。 y u b u zhu o b u ch e ngq i 玉不琢,不成器。 r e nb u xu e b u zh i y i 人不学,不知义。 weir e nz ii m gsh aosh 1 为人子,方少时。 q insh iy dux il 対 i 亲师友,习礼仪。 xi oigji U fign cngweix 1 香九龄,能温席。 xi a oy tq insu cd migzh 1 孝于亲,所当执。 r o ngs i su i n e ngr a ngl 1 融四岁,能让梨。 t iy t h d ngy ixi mizh i 弟于长,宜先知。 sh c uxi a ot i c i ji a nw e n 首孝悌,次见闻。 zh imcush U h f ncuwei 知某数,识某文。 y i rsh ish 1 rb d 一而十,十而百。 b d 広qi miqi m e rw O n 百而千,千而万。 s a nc a izh e ti a nd i r en 三才者,天地人。 s m ngu m ngzh e r i yu e x i ng 三光者,日月星。 s m ng m ngzh e j u nch e ny i 三纲者,君臣义。 f u z i q i nf u f u sh u n 父子亲,夫妇顺。 yu e ch u nxi a yu e qi u d o ng 曰春夏,曰秋冬。 c is i h 以U b uqi O ng 此四时,运不穷。 yu e n a nb e iyu e x i d o ng 曰南北,曰西东。 c i s i f m ngy i ngh u zh o ng 此四方,应乎中。 yu e shu i hu c m u j i nt u 曰水火,木金土。 c i w U ingb e nhush u 此五行,本乎数。 yu e e ny il izh ix in 曰仁义,礼智信。 c i w u ch a ngb u r o ngw e n 此五常,不容紊。 d a oli a ngsh u m a ish u j i 稻粱菽,麦黍稷。 c Hi Og U 岔su csh 1 此六谷,人所食。 m d ni t y a ngj i qu d nsh i

书法作品释文

书法作品释文及其赏析 一、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原词〗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鉴赏】 上片起句“久有凌云志”,劈空而下,声势不凡。“凌云”既是形容山势之高,也昭示了词人志向的远大,这“凌云志”,就是当年初上井冈山,开创革命根据地之“志”,也是今天重上井冈山,开拓新征程之志。一个“久”字,连接今昔,指向未来,同时还突出了诗人的心理蓄势和期望价值。“重上”二字,显然是以井冈山的过去和现在作为审美背景的,看到井冈山的今天,不由想起它的昨天。“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前句深挚地表达了对井冈山和老区人民的情意,“千里”写行程之远,“故地”写梦魂所系,“寻”写感情之殷。后句点出解放后的井冈山,变得如此壮美。这里的“变”字,连接了过去,突出了现在,回应了“久有”和“重上”。在描述“新颜”时,词人摄取了几个典型的镜头:莺歌燕舞、潺潺流水、高入云端的公路。这里,视觉映象和听觉映象融为一体。“高路

入云端”,既赞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也补充井冈山之高峻。从艺术上看,又形成了国画山水的意境。很明显,这些景物着上了词人浓重的情感色彩。此时,词人的情绪格外轻松愉快,一方面是故地重游,另一方面也因为那几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故词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进一步体现了词人的豪壮情怀。黄洋界是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最为险要。词人登上黄洋界,想起当年黄洋界保卫战,对未来信心更足。据当时随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的同志回忆:“他老人家不顾乘车的疲劳,风尘仆仆,登上黄洋界。黄洋界上阳光明媚,显得格外壮丽。毛主席他老人家站在最高处,极目远眺,久久不离。”这段回忆可印证词中所表现的毛泽东的心境:当年血与火的战斗难关都闯过来了,狭窄和将来还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超越呢?“不须看”表现了对困难的蔑视,也表现了对前途的自信与乐观。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过片,词人由过去的战斗生涯,,自然地想到了眼前的世界形势。连续三个三字句,奏出了充满阳刚之气的时代强音,揭示了革命可以改变一切的客观真理。接下去的“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两句,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与感情的内涵。词人两次上井冈山,时间跨度达三十八年之久,这三十八年,从个人以及中国革命的历史看,该是多么的漫长啊,其

明代书法欣赏1

明代书法欣赏 于谦 于谦(1398-1457),字廷益,钱塘(今杭州)人,自幼聪颖过人,青年时代就写下了《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著名诗篇。在三十余年的为官生涯中,清正廉明,兴利除弊,刚正不阿。 明正统十四年(1436年),北方瓦剌人侵犯边关,明英宗驾御亲征,却让太监王振任总指挥,50万明军在土木堡大败,英宗被俘,京师动摇。瓦剌以“送驾还朝”为名,长驱直入,并侵占京师门户紫荆关。社稷危机万分。于谦临危受命为兵部尚书,拥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统率军民抗敌,瓦剌大败,终于认输献出英宗,取得北京保卫战全胜。天顺元年(1457)英宗复辟,于谦被诬陷而遭杀害,时年59岁。七年后始得昭雪,遗体归葬故乡,墓侧建祠堂。墓与祠在文革中被毁,1982年重修。 于谦善书法,其书静穆高雅,气韵盈沛,遗墨《题公中塔图赞》帖,为普朗和尚题其师所遗公中塔图及赞语。用笔劲峭有力,畅达清丽,意如行云流水。此手迹曾经安岐、顾崧等人收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于谦题公中塔图赞 于谦《题公中塔图赞》,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文信 文信,明洪武初人,号雪山,永嘉人。工书,楷、行俱佳。 文信野秀轩记

文信《野秀轩记》,楷书,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文信跋赵孟頫《人骑图》,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文信跋燕肃《春山图》,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宇初 张宇初(1359-1410),明代正一派道士,历代天师中最博学者之一。有道门硕儒之称。字子旋(音XUAN,别字),别号耆山。是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长子,于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嗣教,为第四十三代天师。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敕受“正一嗣教道合无为阐祖光范大真人”,总领天下道教事。二月,特召入朝,勉励修节以格神明,诰封其母包氏为清虚冲素妙善玄君,命建斋设醮于(南京)紫金山和神乐观。庚午年(1390)入觐,降敕重建大上清宫。 著作遗世者有《岘泉集》十二卷(见《道藏》,《四库全书》录为四卷),《道门十规》,《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四卷,及诗文序论等文章,为方内方外之士所敬重。并擅画墨竹,精于兰蕙,兼长山水。曾画《秋林平远图》,洪武三十一年(1398)所画的《夏林清隐图》轴传世,现存日本。 张宇初自幼喜读书,除熟谙其世传的符箓斋醮术外兼博揽众家之长,尤善于词墨,为当时名人雅士所重。苏伯衡称其“形峻而学广,灵仙飞化之变”,梵祝禳祈之灵异。“儒经释典……诸子百家,多所涉猎……”宋濂亦赞曰:“颖悟有 文学,人称为列仙之儒”。“……国初名僧辈出,而道家之有文者独宇初一人……”。

《三字经》全文完整版

《三字经》全文完整版 《》,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第四中国书法流派

第四章中国书法流派、代表人物及著名书法作品 一、篆书 中国书法的开端在商代。当时的人们已有了将汉字 书写得整齐美观的观念甲骨文中,出现了不同的书写风 格,书法中雄齐美观的观念,在甲骨文中,出现了不同 的书写风格,书法中雄浑、精细、奇恣等美学范畴初露 端倪,西周青铜器的铭文更是绚丽多姿。到战国时期, 秦系书风出现了石鼓文,石鼓文作为大篆之典范,被称 之为“书家第一法则”。它结字紧密,点画圆融,用笔 圆健挺劲,圆中见方,布局章法开阔均衡。秦统一中国 后,推行书同文字的小篆。小篆的代表作《泽山碑》《泰 山刻石》,碑文为李斯书“画如铁石,字若飞动,字体 结构谨严,笔面秀劲圆健。值得一提的是,到清代,篆 书异军突起,出现了许多金石文字学家兼篆书大家,其中有较大成就的为邓石如,他的篆书特点是挥洒自如,笔势流畅,神采飞_动,生气勃勃。他的作品对当代和后世影响很大,被尊为碑学的典范,包世臣列其为神品。现代以写石鼓文著称的吴昌硕,可以说是邓石如一路篆书的继承者。 二、隶书 隶书到底产生于何时?可以说,在甲骨文中,这种方折的笔画、简易的结构就已萌芽,到了战国时的秦已初具规模,东汉是隶书的成熟和鼎盛时期。当时碑刻盛行,民间无名书家大量涌现,作品蔚为大观,美不胜收,达到了中国隶书艺术的高峰。其代表作按风格区分,大致风格有工稳端庄类,如(西岳华山庙碑)、《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韩仁铭》、《熹平石经残石》;方劲古朴类,如(张迁碑》、(鲜于磺碑》、《西 狭颂》、《校官碑);秀丽飘逸类,如《曹全碑》、《孔 宙碑》、《刘熊碑》、《赵宽碑》;方劲古朴类,如《张 迁碑》、《鲜于横碑》、《西狭颂》、《校官碑》;宽博 厚重类,如《衡方碑》、《鲁峻碑》、《封龙山硕);雄 放态肆类,如《石门颂》、《杨淮表记》、《夏承碑》; 古拙雄浑类,如《郁君开通褒料道刻石》、《装岑纪功 碑》、《郁阁颂》。遒劲凝练者如《礼器碑》,厚重古 朴者如《张迁碑》,飘逸秀丽者如《曹全碑》,工整精 细者如《华山碑》,奇纵恣肆者如《石门颂》。当代隶 书家有王长庆(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教授,书香世家, 主攻汉隶近40年,笔墨苍劲、浑厚、端庄、严肃。苍劲 不失隽秀,浑厚不失飘逸,端庄不失流畅,严肃不失潇 洒)。刘炳森(著名书法家和国画家,字树庵,号海村, 幼年自号刘五先生)。 三、楷书

王铎书法欣赏(中卷)看清晰大图在相册《王铎书法作品集》

王铎书法欣赏(中卷)看清晰大图在相册《王铎书法作品集》 王<铎《节临来迟帖》(五十九岁作)自署书于庚寅年(清顺治七年,1650)年),草书。绢本、凡四行,共五十九字,纵190cm,横51cm。青岛市博物馆藏。 释文令度何来迟深令人忧悬耶岂谓确有理因祠监多感足下事甚善然所造极难想足下每思先后卿岂须言亲亲不己 意耳安石停此过半庚寅二月王铎王铎《>节临褚遂良家侄帖》(五十七岁作)自署书于戊子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行草书。绢本、凡四行,共六十二字,纵202.5cm,横51.2cm。青岛市博物馆藏。行书轴纵158厘米、47厘米王铎《喜与友人联艇之作》立轴憨斋吴南生原藏释文:乘橈殊不愠,目注有新闻。同弄江心月,闲看海尾云。沟塍难播种,颠沛易离群。傥与诸[犭軍]伍,茵粮为尔分。喜友人联艇之作辛卯二月初十王铎此幅行草立轴所书为王氏自作《喜与友人联艇之作》五言律诗,绫本,纵214.2cm、横52.3cm,署年“辛卯”即顺治八年,为其去世前一年所书。署名之下钤“王铎之印”和“痴仙道子”白文印二方。通篇行笔醋畅,起笔及转折多用方笔,凝重而不板滞,刚柔相济,骨力洞达,体势遒逸,神韵深邃,体现了书家高度的艺术造诣。行书燕矶书事轴纵224厘米、横50厘米绫本1643年书广东省博物馆藏王铎《行书五律诗轴》绫本纵236.5

厘米,横53厘米。西泠印社藏释文:正是怜才日如何独不容身将书一卷门对雨千峰健翮嫌天窄雄心向海浓最怜无 可妒约子种鳞松问点平彭子作铎书辛卯二月奉自玉贤宗 侄吟坛王铎《草书录语》轴,绫本,纵254.2cm,横48.2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 云之为体无自心,而能合电章,霑被天下,自彼盘古罔有衰歇之貺。宋公以岱云别号,不独仰景泰翁也。嘘枯洒润,田文明,其望熙亯非棘欤。庚辰夏宵奉,王铎。 此轴录语一段,末款“庚辰夏宵奉,王铎。”下钤“崝嵘王铎”、“大宗伯印”。无鉴藏印。从题款可知此轴作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王铎时年48岁。此轴题款处距边缘很近,且题款形式也似有不尽合理之处,故推测上款可能已为人裁去。王铎此轴作于明末,受字人或与明廷有关,并在清初属于不容于清政权之人,因此收藏者将上款剜去,现在也就难考其人了。 此轴笔墨丰润,行笔洒脱,但笔力略弱,字体亦较规正,当属王铎书风初成时期的作品。《草书临帖》轴,绫本,纵163cm,横51.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 弟昨还,方承一日忽患闷,当时乃尔大恶,殊不易追企。怛想诸治,昨来已渐胜。眠食复云何,顷日寒重,春节至。谢庄白。丁亥十月廿一。王铎。

清诗宗韦柳释文修改三

汉字风神校正与释文 1.欧阳中石书法联 释文:眼界高时无碍物心源开处有清波 岁乙酉初冬中石 【简介】“学者”改为“学书”; 2.刘炳森书法 释文:艺海凌波 锡熊先生雅正 刘炳森书于瑞德草堂 【简介】“研究院”后面应为“,”;“书艺高以...”改为“书艺向以...”3..启功书法《口占一首旅途》 释文:华岳齐天跻者稀 如今俯瞰有飞机 一拳不过儿孙祥 万仞高岗也振衣 旅途口占一首启功 【简介】标题改为《飞行旅途口占一首》;“融会了顷、柳、欧、赵”中“顷”应为“颜”。 林散之第一草书《中日友谊诗》 释文:黄河之水远接天,赤县扶桑两地连;千数百年唐盛日,早通通宝开元钱。红白樱花烂漫开,盈盈一水送春来;愿祝此花香不散,千秋百代好同栽。好风吹面至东瀛,两岸幽情日日深;有笔如花花似锦,愿从兰芷荐春心。喜接嘉宾颜笑开,烟光如海望蓬莱;遥期桂子秋登日,八月金黄君再来。 【简介】“是瘦劲圆涩”改为“一是瘦劲圆涩”;后接“遒健雄浑”不是“道”;“革书”改为“草书”;“4个字”改为“四个字”; 4.郑板桥书法 中间书法释文: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左:酒罄君莫沽,壶倾我当发。城市多嚣尘,还山弄明月。我虽不善书,知书莫如我。苟能得其意,窃谓不学乎。 右:晨星断雁几文人,错落江河湖海滨。 抹去春秋自花实,逼来霜雪更枯筠。 女称绝色邻夸艳,君有奇才我不贫。 不买明珠买明镜,爱他光怪是先秦。 【简介】郑燮(xiè)【注:不知道拼音标声调不】“诗、书、画均旷世独或”改为“独立”; 伊秉绶 清诗宗韦柳,嘉酒集欧梅。 款识:阏逢阉茂之春,伊秉绶。 释文:白云抱幽石,华馆寄清波。 款识:书为芝房三兄雅属。乙亥仲秋,汀州伊秉绶。

王羲之圣教序全文

王羲之圣教序全文 集王羲之圣教序全文(简体标点版) 大唐三藏圣教序 太宗文皇帝制 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 盖闻二仪有像,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然而天地苞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像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故知像显可征,虽愚不惑;形潜莫睹,在智犹迷。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投其旨趣,能无疑惑者哉? 然则大教之兴,基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域而流慈。昔者分形分迹之时,言未驰而成化;当常现常之世,民仰德而知遵。及乎晦影归真,迁仪越世,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丽象开图,空端四八之相。于是微言广被,拯含类于三途;遗训遐宣,导群生于十地。 然而真教难仰,莫能一其旨归;曲学易遵,邪正于焉纷纠。所以空有之论,或习俗而是非;大小之乘,乍沿时而隆替。 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超六尘而迥出,只千古而无对。凝心内境,悲正法之陵迟;栖虑玄门,慨深文之讹谬。思欲分条析理,广彼前闻;截伪续真,开兹后学。 是以翘心净土,往游西域,乘危远迈,杖策孤征。积雪晨飞,途间失地;惊砂夕起,空外迷天。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影;百重寒暑,蹑霜雨而前踨。诚重劳轻,求深愿达,周游西宇十有七年,穷历道邦,询求正教。双林八水,味道餐风;鹿菀鹫峰,瞻奇仰异。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探赜妙门,精穷奥业。一乘五律之道,驰骤于心田;八藏三箧之文,波涛于口海。 爰自所历之国,总将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译布中夏,宣扬圣业。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垂。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湿火宅之干焰,共拔迷途;朗爱水之昏波,同臻彼岸。 是知恶因业坠,善以缘升,升坠之端,惟人所托。譬夫桂生高岭,云露方得泫其花;莲出渌波,飞尘不能污其叶。非莲性自洁而桂质本贞,良由所附者高,则微物不能累;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夫以卉木无知,犹资善而成善;况乎人伦有识,不缘庆而求庆?方翼兹经流施,将日月而无穷;斯福遐敷,与乾坤而永大。 朕才谢珪璋,言惭博达,至于内典,尤所未闲。昨制序文,深为鄙拙,唯恐秽翰墨于金简,标瓦砾于珠林。忽得来书,谬承褒赞,循躬省虑,弥益厚颜。善不足称,空劳致谢。 皇帝在春宫述三藏圣记 夫显扬正教,非智无以广其文;崇阐微言,非贤莫能定其旨。盖真如圣教者,诸法之玄宗,众经之轨躅也。综括宏远,奥旨遐深,极空有之精微,体生灭之机要。词茂道旷,寻之者不究其源;文显义幽,履之者莫测其际。故知圣慈所被,业无善而不臻;妙化所敷,缘无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完整版----打印版

开封市金明小学 三 字 经 班级: 学号: 姓名:

三 字 经 rén 人 zhī 之 chū xìng 初, 性 běn 本 sh àn 善。 Xìng 性 xiāng 相 jìn xí 近, 习 xiāng 相 yu ǎn 远。 gǒu bú ji ào xìng n ǎi qiān ji ào zhī d ào guì yǐ zhuān 苟 不 教, 性 乃 迁。 教 之 道, 贵 以 专。 xī mèng mǔ zé lín chǔ zǐ bù xué du àn jī zhù 昔 孟 母,择 邻 处。 子 不 学,断 机 杼。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 ji ào wǔ zǐ míng jù y áng 窦 燕 山,有 义 方。 教 五 子,名 俱 扬。 y ǎng bú ji ào fù zhī guò ji ào bù y án shī zhī duò 养 不 教,父 之 过。 教 不 严,师 之 惰。

zǐ 子 bù 不 xué fēi 学,非 suǒ yí 所 宜。 yòu 幼 bù xué l ǎo 不 学,老 hé 何 wéi 为。 yù bù zhuó bù chéng qì rén bù xué bù zhī yì 玉 不 琢,不 成 器。 人 不 学,不 知 义。 wèi rén zǐ fāng sh ào shí qīn shī yǒu xí lǐ yí 为 人 子,方 少 时。 亲 师 友,习 礼 仪。 xiāng jiǔ líng néng wēn xí xi ào yú qīn suǒ dāng zhí 香 九 龄,能 温 席。 孝 于 亲,所 当 执。 róng sì suì néng r àng lí tì yú zh ǎng yí xiān zhī 融 四 岁,能 让 梨。 弟 于 长,宜 先 知。 shǒu xi ào tì cì ji àn wén zhī mǒu shù shí mǒu wén 首 孝 弟,次 见 闻。 知 某 数,识 某 文。

王铎诗稿

王铎《行草诗稿》作者:众如居士 释文: 京中望北山,苍苍得要领。每于僧舍中,延眺臻此境。人声响已息,颇尔众虑屏。禅林无一物,树闲籁复静。冥默似有合,白云流晚影。离家赖此山,相对有馀景。吾生不能言,深坐忽然省。 投柱明因寄沆庵 与我共行游,翩翩多俊彦。京国览物华,随时有闻见。人生少相知,之子重

颜面。绸缪多远意,耿耿回音盼。红梅苞丹荣,欲邀偕式燕。冬尽气徐周,春立阳思扇。勖我以所敦,期我坚狂狷。草木倦未舒,相风不急卞。念君相爱情, 释文: 忘忧生遐眷。空斋重离思,容与自组练。殷勤桃李时,相与襄芳蓿。 愧古 中原非无事,燕地久滞淫。丑风日夜来,肃肃有凄音。出户一聘望,云苦结浓阴。故里今何如,怛然感我心。鹿门能偕室,侩牛晦其身。翡翠羽光彩,虞罗多见寻。珊瑚美枝柯,不复安深沉。思之悄无寐,能不愧古人。

岁晏 夜长不能寐,蚤起端龟蓍。不疑何为占,人境不可 释文: 知。今日趋桑乾,前日涉清淇。明月入我怀,幽意安能持。骨肉路以远,折梅斟酌之。□□改燠寒,相去才几时。括囊在遵养,居安欲思危。原缺经世道,胡为滞子斯。悠悠露花白,此中可对谁。 芳桂 芳桂何不实,修兰一时荣。伯齐与颜回,皆为好其名。大道则不然,嗜好奚

以盈。高山凌崖壑,大海就卑平。多病有所全,无名冲不盈。 吾欲尊柱下,可以逸吾生。 赠曰葵带黄简括苍 华冈被秀草,灵芝不竞辉。仰视驰云光, 释文: 吾子善自持。感物念孤挺,铮铮已不私。漱彼神泉水,手拂花木枝。君子信在独,玄造元无私。徘徊古今事,言之不免悲。愿各保遐尚,忉怛亦何为。 其二

相暌虽不远,若彼江沾蘅。采采隔远道,能不萦中情。良玉切磋需,玛墦有经营。石与兰同宅,原非慕其荣。子洵行古谊,使我道心生。神鳌海水潜,应龙藏光灵。嗟哉口艰难,岂独为嘤鸣。此外不敢言,有言谁与听。 其三 释文: 令名不易居,视履惟周行。素心鉴明月,不与浮飙翔。流景照烟海,咸池有馀光。濛汜立受荣,终古获永臧。池浍与溪睹,被荧及菰蒋。辉辉山上月,念尔不能忘。黾勉策同贯,展厝日方长。芳徽匪一时,无以怀自伤。

《北史·李绘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绘,字敬文。六岁便求入学,家人以偶年俗忌,不许,遂窃其姊笔牍用之。未逾晦朔,遂通《急就章》,内外以为非常儿。后敕撰五礼,绘与太原王乂同掌军礼。魏静帝于显阳殿讲《孝经》《礼记》,绘与从弟骞、裴伯茂、魏收、卢元明等俱为录议,简举可观。每霸朝文武总集,对扬王庭,常令绘先发言端,为群僚之首。音词辩正,风仪都雅,听者悚然,文襄益加敬异。又掌仪注。 武定初,兼散骑常侍,为聘梁使主。梁武问高相今在何处?黑獭若为形容?高相作何经略?绘敷对明辩,梁武称佳。与梁人泛言氏族,袁狎曰:“未若我本出自黄帝,姓在十四之限。”绘曰:“兄所出虽远,当共车千秋分一字耳!”一坐皆笑。前后行人皆通启求市,绘独守清尚,梁人重其廉洁。 使还,拜高阳内史。郡境旧有三猛兽,人常患之。绘欲修槛,遂因斗俱死于郡西。咸以为化感所致,皆劝申上。绘曰:“猛兽因斗而毙,自是偶然,贪此为功,人将窥我。”竟不听。高阳旧多陂淀,绘至后,淀水皆涸,乃置农正,专主劝课,垦田倍增,家给人足。瀛州三郡人俱诣州,请为绘立碑于郡街。 河间太守崔谌,恃其弟暹势,从绘乞麋角鸽羽。绘答书曰鸽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近追飞走远事佞人时文襄使暹选司徒左长史,暹荐绘,既而不果,咸谓由此书。及文襄嗣业,普代山东诸郡,其特降书征者,唯绘与清河太守辛术二人而已。至,补大将军从事中郎,迁司马。文襄以前司徒侯景进贤冠赐绘曰:“卿但直心事孤,当用卿为三公,莫学侯景叛也。”及文宣嗣事,仍为丞相司马。天保初,除司徒右长史。绘质性方重,未尝趣事权门,以此久而沈屈。卒,赠南青州刺史,谥曰景。 (节选自《北史·李绘传》,有删改) 【注】黑獭:即宇文泰,字黑獭,鲜卑族,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高相,即高欢,字贺六浑,东魏权臣,北齐王朝奠基人,史称齐神武帝。车千秋:战国时齐国宗室后裔,曾官及西汉丞相之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绘答书曰/鸽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近追飞走/远事佞人/ B.绘答书曰/鸽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近追飞走/远事佞人/ C.绘答书曰/鸽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近追飞走/远事佞人/ D.绘答书曰/鸽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近追飞走/远事佞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五礼指古代的五种礼制,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聘、盟等国事活动为宾礼,冠礼、婚礼、宴饮之礼为吉礼。 B.姓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氏是姓的分支,是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夏、商、周三代,贵族男子称氏,妇人称姓。 C.从弟即堂弟,“从”指堂房亲属,如从父即伯父、叔父,从子即侄儿,从女即侄女,堂房是同宗而非嫡亲的亲属。 D.三公指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文中的侯景就曾位至三公之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绘天资聪颖,幼而好学。他六岁时就要求入学,家人因逢双的年龄是民俗忌讳的

集王羲之圣教序全文简体

集王羲之圣教序全文 大唐三藏圣教序 太宗文皇帝制 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 盖闻二仪有像,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然而天地苞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像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故知像显可征,虽愚不惑;形潜莫睹,在智犹迷。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投其旨趣,能无疑惑者哉? 然则大教之兴,基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域而流慈。昔者分形分迹之时,言未驰而成化;当常现常之世,民仰德而知遵。及乎晦影归真,迁仪越世,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丽象开图,空端四八之相。于是微言广被,拯含类于三途;遗训遐宣,导群生于十地。 然而真教难仰,莫能一其旨归;曲学易遵,邪正于焉纷纠。所以空有之论,或习俗而是非;大小之乘,乍沿时而隆替。 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超六尘而迥出,只千古而无对。凝心内境,悲正法之陵迟;栖虑玄门,慨深文之讹谬。思欲分条析理,广彼前闻;截伪续真,开兹后学。 是以翘心净土,往游西域,乘危远迈,杖策孤征。积雪晨飞,途间失地;惊砂夕起,空外迷天。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影;百重寒暑,蹑霜雨而前踨。诚重劳轻,求深愿达,周游西宇十有七年,穷历道邦,询求正教。双林八水,味道餐风;鹿菀鹫峰,瞻奇仰异。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探赜妙门,精穷奥业。一乘五律之道,驰骤于心田;八藏三箧之文,波涛于口海。 爰自所历之国,总将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译布中夏,宣扬圣业。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垂。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湿火宅之干焰,共拔迷途;朗爱水之昏波,同臻彼岸。 是知恶因业坠,善以缘升,升坠之端,惟人所托。譬夫桂生高岭,云露方得泫其花;莲出渌波,飞尘不能污其叶。非莲性自洁而桂质本贞,良由所附者高,则微物不能累;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夫以卉木无知,犹资善而成善;况乎人伦有识,不缘庆而求庆?方翼兹经流施,将日月而无穷;斯福遐敷,与乾坤而永大。 朕才谢珪璋,言惭博达,至于内典,尤所未闲。昨制序文,深为鄙拙,唯恐秽翰墨于金简,标瓦砾于珠林。忽得来书,谬承褒赞,循躬省虑,弥益厚颜。善不足称,空劳致谢。 皇帝在春宫述三藏圣记

(完整版)《急就章》释文

重订《急就章》释文 《急就章》原名《急就篇》,是西汉元帝时命令黄门令史游为儿童识字编 的识字课本。因篇首有“急就”二字而得名。《急就篇》用不同的字组成三言、四言或七言的韵文,内容涉及姓名、组织、生物、礼乐、职官等各方面,如一部小百科全书。该文从汉至唐一直是社会流传的主要识字教材,同时,抄写规范精雅的本子也有作为临书范本的功能。唐代以后,《急就篇》的主导蒙学教材地位方为《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所代替。 流传至今最早的《急就章》写本传为皇象书,今有刻本流传。而以明代吉水(今属江西省)杨政于正统四年(1439)时,据宋人叶梦得颍昌本摹刻的为最著名,因刻于松江,故名“松江本”,原石藏松江县博物馆。此本为章草和楷书各书一行,字形规范,笔力刚健,寓变化于统一,其字结体略扁,各字间均不牵连。有些笔画下笔尖细,重按后上挑,出锋镰利,形成不规则的三角形,成为其字的重要特点。此书点画简约、凝重、含蓄,笔意多隶,笔划虽有牵丝,但有法度,字字独立内敛。横、捺、点画多作波磔,整篇气息古朴、温厚,沉着痛快,纵横自然。近人沈曾植《海日楼札丛》称:“细玩此书,笔势全注波发,而波发纯是八分笔势,但是唐人八分,非汉人八分。”此帖对后世影响甚大,至今仍为古章草的代表作品,亦是公认的章草范本之一。 皇象,字体明,广陵江都人。官至青州刺史。三国吴著名书法家。善八分,小篆,尤善章草。其章草妙入神品。他的草书与曹不兴绘画,严武的围棋等并称“八绝。” 《急就章》是古代的识字课本,以皇象写本最早。前人对皇象书法评价甚高,唐张怀瑾曰:“右军隶书,以一形而众相,万字皆别;休明章草,相众而形一,万字皆同,各造其极。”可见他创造了“相众而形一”的书风,在书法史上有重要意义。 本人认为,皇象书《急就章》是一行章草,一行楷书,可见《辞海》说,章草是由隶书演变而成是错误的。章草实是楷书的速写体。拓片第50幅最末一行书“汉黄门令史游次记”,皇象认为他是代替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写的《急就章》。说明西汉时规范的楷书已经形成。 网上对《急就章》大多没有断句,或断句有误。本人为之重新断句。后见网上《急就章释文·第5页·弈备子的日记》的断句,本人与之完全一致。而且弈备子还补上了第七章。 《急就章》上述定义和《辞海》注释均不准确,应予以重新定义。《急就章》中还有几个重字,需再核对。另外本人还没有学会拼字。均需校正。 史游《急就章》共32章,每章63字,不算第几章数字,计2016字。大约皇象时已遗失第七章,故他只写了31章,计1953字。“松江本”网上现存拓片50幅,计1394字。 第一章、开头是编书目的,为七言五句,请道其章以下直至第七,全是三字虚构人名。第八以下均为七言。第八、皇室游猎、纟旁字,第九、交易、纟旁字,第十、农产品、禾旁、草头字,第十一、仕途、衣旁字,十二、边疆、金旁字,十三、工具、器皿、竹头字,十四、器皿、水产、嫁娶,十五、玉器,十六、五

王铎的极品佳作《草书诗卷》

王铎的极品佳作《草书诗卷》 王铎的极品佳作《草书诗卷》高清放大,超级震撼!!王铎《草书诗卷》局部王铎《草书诗卷》为其暮年之作,是这位大师最为难得的杰作。《草书诗卷》作于王铎58岁那一年的七月十三日,共书写他的旧诗15首,卷后有王铎130余字款识,叙说书卷缘由及他对自己诗的珍爱。王铎喜欢做诗,常常将胸中愤懑及情绪在诗中渲泄,诗里边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王铎,所以他希望自己的诗留传后人,以期后人从他的诗中读懂他内心的世界。王铎曾经说过:“其留以告天下后世,后世读者而怜其志者,只数卷诗文耳。”于是我们知道了王铎之所以会在一次朋友间的饮酒中一口气连书15首诗,其原因就是因为他遇到了能够读懂他的诗的知心朋友。“吾诗有一人知,可以不憾”,“因书怜诗,因诗怜吾”,王铎心情格外激动,以至卷末落款时,仿佛无需思索,信手挥写都得神助,于是通卷写得激越跳宕,恣情汪洋,浓与淡、枯于涩、倚与侧、疏与密,乃至笔线的曲直都仿佛不是使腕而出,而是天意使然。释文: 志吾两人相缔契好之意。乙丑秋日,王铎。《野寺有思》 深秋仍逆旅,每饭在家山。 斸药堪治病,翻经可闭关。 鸟嫌行客躁,云爱故吾闲。

流水多情甚,相窥为解颜。《香山寺》 细经微初入,幽幽疏亦稀。 虚潭留幻色,闇谷发清机。 人淡听松去,僧闲洗药归。 莫窥灵景外,漠漠一鸥飞。《入黄盖峰后山》记得欲题处,潇然众壑音。 绿云开旷荡,履斗据高深。 异鸟寻灵木,贞华就古岑。 樵青催客兴,余绿远沉沉。《大店驿》旷莽田庐少,晦蒙短草枯。 离家忧弟子,到驿见鼪鼯。 世乱人多智,涂危日欲晡。 坤维饶盗成,屡屡冀西榆。《宿摄山湛虚静原游其二》淡远归深气,空山若有人。 古云忽晦色,怪树各成秋。 小酌凭虚籁,幽居想幻身。 豫筹明日去,驻屐为嶙峋。《上摄山》 欲到中峰上,阳阿霁后馨。 江来山背白,人望海心青。 石气蛟龙醒,松风草木灵。 夷犹吴地远,今古但冥冥。《雨中归》雨外容灯火,黄昏石岸明。

《急就章》释文之欧阳光明创编

重订《急就章》释文 欧阳光明(2021.03.07) 《急就章》原名《急就篇》,是西汉元帝时命令黄门令史游为儿童识字编的识字课本。因篇首有“急就”二字而得名。《急就篇》用不同的字组成三言、四言或七言的韵文,内容涉及姓名、组织、生物、礼乐、职官等各方面,如一部小百科全书。该文从汉至唐一直是社会流传的主要识字教材,同时,抄写规范精雅的本子也有作为临书范本的功能。唐代以后,《急就篇》的主导蒙学教材地位方为《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所代替。 流传至今最早的《急就章》写本传为皇象书,今有刻本流传。而以明代吉水(今属江西省)杨政于正统四年(1439)时,据宋人叶梦得颍昌本摹刻的为最著名,因刻于松江,故名“松江本”,原石藏松江县博物馆。此本为章草和楷书各书一行,字形规范,笔力刚健,寓变化于统一,其字结体略扁,各字间均不牵连。有些笔画下笔尖细,重按后上挑,出锋镰利,形成不规则的三角形,成为其字的重要特点。此书点画简约、凝重、含蓄,笔意多隶,笔划虽有牵丝,但有法度,字字独立内敛。横、捺、点画多作波磔,整篇气息古朴、温厚,沉着痛快,纵横自然。近人沈曾植《海日楼札丛》称:“细玩此书,笔势全注波发,而波发纯是八分笔势,但是唐人八分,非汉人八分。”此帖对后世影响甚大,至今仍为古章草的代表作品,亦是公认的章草范本之一。

皇象,字体明,广陵江都人。官至青州刺史。三国吴著名书法家。善八分,小篆,尤善章草。其章草妙入神品。他的草书与曹不兴绘画,严武的围棋等并称“八绝。” 《急就章》是古代的识字课本,以皇象写本最早。前人对皇象书法评价甚高,唐张怀瑾曰:“右军隶书,以一形而众相,万字皆别;休明章草,相众而形一,万字皆同,各造其极。”可见他创造了“相众而形一”的书风,在书法史上有重要意义。 本人认为,皇象书《急就章》是一行章草,一行楷书,可见《辞海》说,章草是由隶书演变而成是错误的。章草实是楷书的速写体。拓片第50幅最末一行书“汉黄门令史游次记”,皇象认为他是代替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写的《急就章》。说明西汉时规范的楷书已经形成。 网上对《急就章》大多没有断句,或断句有误。本人为之重新断句。后见网上《急就章释文·第5页·弈备子的日记》的断句,本人与之完全一致。而且弈备子还补上了第七章。 《急就章》上述定义和《辞海》注释均不准确,应予以重新定义。《急就章》中还有几个重字,需再核对。另外本人还没有学会拼字。均需校正。 史游《急就章》共32章,每章63字,不算第几章数字,计2016字。大约皇象时已遗失第七章,故他只写了31章,计1953字。“松江本”网上现存拓片50幅,计1394字。 第一章、开头是编书目的,为七言五句,请道其章以下直至第七,全是三字虚构人名。第八以下均为七言。第八、皇室游猎、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