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高校是知识创新的主要发源地,是知识经济的动力源,是企业改革的

驱动器,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方面起着

重要的孵化器和辐射源的作用,因而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人们日

益关注的中心。早在19世纪初,美国一些著名的教育人士就提出,用

大学的人才优势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大学要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学科建设是高校办学的龙头工作,从其建设内容上来看,包含了学科

的学术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内容,是一项综

合性的系统工程。学科建设的内容决定了其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属性。

1地方经济建设与高校学科建设的关系

1.1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所在区域高校学科建设水平

(1)财政建设资金的投入量直接影响高等学校的发展。我国因为长期

受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高等学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主管部门,近几年虽然开始实行收费制,但这只能是对高校办学成本的一种补偿。所以地方经济的投入及对本地区高校建设的发展牵动作用十分重要。

比如,我国地方经济比较发达的上海市、江苏省、山东省、北京市等

地区的高等教育近年来得到较快发展,而在西部如西藏、新疆、宁夏

等地区,其高等教育发展缓慢。

(2)地方经济发展是高校学科建设的宏观调控因素,特别是对地方院校。受地利、人和之便,高校培养的人才的出路和高校教师进行科学

研究的课题来源的主体是地方企事业单位,而地方经济的发展必须依

托人才和科技创新这两个核心。因此,地方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

到高校培养人才的出路及对科技创新的需求。

1.2高校学科建设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着直接推动作用

受历史的影响,我国很多高校的设立都是由所在部委直接设立的,并

直接为所在行业的地方企事业单位服务,即行业办学,行业办学为行

业服务的模式。如北京科技大学主要为首钢培养人才,湖北汽车学院

主要为二汽培养人才。这种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痕迹在短时间内还不

会消除,高校的人才输出与科研服务对象相对固定。对地方的企事业

单位而言,其主要的人才来源和帮助其开展科技创新的高校也是单一的。人才和科技创新是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高校的人

才培养和科研水平,也就是学科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事业单位的发展。

2学科建设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方式与途径

2.1科技创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途径

(1)开展基础与高技术研究,进行高新技术储备。基础研究与高技术

研究是关于科学探索和高技术前沿的研究,是产生原始创新的重要来源,也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先导和源头。任何重大科技成果的产生及

其转化的实现,都是以基础、高技术研究的突破为前提的。

(2)与企业开展科技研究与开发。高等院校人才资源密集,科研水

平高,实验手段先进,技术实力雄厚,学术思路新颖,而企业直接面

对生产第一线,生产能力强、销售网络畅通,成果转化基础条件较好,所以与高校有很强的互补性,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同时,现在很多

企业因为受自身独立研发能力的限制,或出于想节约成本,缩短开发

时间,往往直接面对社会公开招标,而高校教师因为集多种优势于一身,成为这一行为的最大受益者。

(3)直接转让学科建设科技成果。从整体上看,我国科研成果的转化

和推广成功率还不高,科技成果推广体系也不健全,且起步晚、发展慢,不能满足日益快速增长的社会需求,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制约因

素之一。再加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够完善,各行各业的

短期行为比较严重,风险抵御能力也较弱等,这些都使科研成果转让

和推广困难重重。

(4)直接参与重大工程。高校利用自身优势直接参与国家级、省部

级重点、重大工程建设。华中科技大学利用多学科优势,参加了三峡

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农网改造工程、中国武汉光谷、政务信息化建设、武汉轻轨等多个国家和省市重点、重大项目的建设。仅在三峡工程建设中,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00多项。

(5)创办科技公司。在我国因为长期形成的企业专司生产、科研院

所负责研究的模式,导致了科研与生产严重脱节,企业作为技术创新

的应用主体,缺乏技术的吸纳能力,使得大量的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

现实生产力。有鉴于此,高校以创办科技企业的形式自我构建技术的

吸纳平台,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已成为高校

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现阶段高校实现科技

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必然选择。

(6)派驻学术和管理骨干进驻地方企事业单位。选派一批学术和管

理骨干进驻地方企事业单位,为地方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搞技术更新、产品开发,提升地方企业、政府机关的经营管理水平。实践证明,取

得了很好效果。

(7)政策、技术咨询。一是研究社会发展过程中突发的重大问题;

二是开展决策咨询服务;三是开展科技中介服务;四是服务于地方旅

游资源开发。

2.2培养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途径

(1)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各类人才。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是高等学校学科建设最基本的职能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产

品进入市场,需要得到市场的认可。如果“产品”滞销,将会严重影

响学校的生存和长远发展。正是在这种忧患意识的支配下,长江大学

按照“厚口径、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原则,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和实践创新,为社会培养8.8万名毕业生,他们广泛分布于科学研究、技术推广、教育教学、临床医疗、行政管理、商业贸易等各个领域,

很多已经成为知名学者、专家、基础教育骨干教师、管理干部和企业家。近年来,应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突破20%。

(2)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科技成果推广人员。高校教师大多担负大量教学、科研及管理任务,不能抽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科技成果推广工作,但市场又有大量需求,要解决这个矛盾,集中人员进行科技培训,就是最好的选择和最快捷的方式。一是承办政府和企业举办的培训班,让学员走进学校;二是课堂进企业,让教师走出去。

3结语

在学科建设中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促进学科建设,形成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只有这样双方才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可拉动科研、凝炼特色、锻炼队伍、提升研究平台,并提升学科建设层次。同时,还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学科知名度。但作为高校,在学科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中要占主导地位,不能被动地跟随着市场走,必须遵循学科建设的自身发展规律。

目前,高校学科建设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方式很多,但还未形成固定的高效模式。这需要形成高校自主办学、社会参与、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有机结合的机制。

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途径

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途径 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和高素质的趋势。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才培养工作,学科建设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学科建设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包括学科建设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内在联系、通过学科建设促进地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强学科建设与地方政府的合作等。 一、学科建设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内在联系 产业是城市、地区和国家经济的支撑,而学科建设则是提升产业发展关键指数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学科建设与地方产业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在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各地政府为了促进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纷纷开展了产业升级计划,而产业升级计划的实现离不开对地方相关学科的建设。比如,对于汽车产业发展而言,需要大量的汽车工程和制造工程等学科的支持和推进,这些学科建设的提升和更新,直接影响着汽车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通过学科建设促进地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和支持相关学科的建设,以促进地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需要一定的创新环境,包括学术和科研的创新

环境、技术创新的研发环境、产业创新的市场环境等。地方政府应该通过行业分析和产业调查,发现当地相关学科的短板,并通过加强科研基础建设、技术服务模式升级、产业协作创新等方式激发创新动力。此外,还应该加强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吸引力,如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优质服务、积极引导学术团队等,以此搭建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加强学科建设与地方政府的合作 学科建设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协调,包括政府、学校、企业等。在地方政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各项政策、资金、资源的整合需要加强与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推动学科建设的顺利发展。例如,学校可以通过与地方企业的合作,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开展学科建设,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提供实地实践机会,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创新服务等。政府通过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和科研项目、重点项目资助等措施,推动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 总之,学科建设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各地区而言都需要注重学科建设的路径和方法。学科建设要与地方产业发展相结合,促进地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强和政府、学校、企业的协作,从而形成学术繁荣、科技创新、社会进步的良性循环。

强化高职院校专业建设 服务地方经济

强化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服务地方经济 [摘要]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专业建设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结合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建设专业;要依据高职培养目标,把握高职教育特点,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完善课程结构体系,加强学科建设力度,打造品牌专业。 [关键词]高职高专专业建设区域经济双师素质 一、抓好专业建设,服务区域经济 近年来,国家财政部下拨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补助资金20亿元,主要用于支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实训实习条件改善;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河北省教育厅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教学试点的基础上,启动省级高职高专专业建设工作,据了解,河北省将用4—5年时间遴选建设120个左右教育教学理念先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建设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公认的省级重点专业。按照要求重点专业的建设和遴选有利于促进学校科学定位,彰显特色形成优势,有利于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升专业内涵、优化专业结构,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紧密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实际,重点建设具有行业优势、区位优势和学科优势的专业,重点建设与河北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密切结合相关的专业,重点建设为生产一线培养紧缺人才的专业。 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和改造中,要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坚持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宗旨,针对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托行业、企事业单位,充分分析本地区人才市场和职业与岗位的具体要求,开发创办新专业,调整改造旧专业,使专业结构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面向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设置专业,将当地产业结构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作为确定专业体系主体框架的依据。 二、把握专业建设内涵,明确建设思路 (一)明确专业建设方向,完善课程结构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调整课程结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生产、管理一线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变化,高职教育必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不断调整课程结构,改变重基础理论、轻技能训练的弊端,强调“应用已知”、避免“探索未知”的知识结构。同时与职业技能鉴定要求衔接,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及时调整专业培养目标,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专业技能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统一。

加强民办高校学科建设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民办高校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摘要:学科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学科建设是高校全面发展的龙头,是高校集学术队伍、学科方向、科学研究、基础条件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过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民办高校学科建设水平也在明显提高。但也应该看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有些高校存在定位不准、同质化等问题。普通本科高校的学科建设,重要的是要做好科学定位,突出重点,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努力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科建设;服务经济一、明确“一个定位”,调整优化学科设置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基本功能。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高校是社会的引擎,高校与现实联系日益紧密,对地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越来越高。不同的高校要做好自己的科学定位: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应努力满足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地方本科院校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而地方高职院校要坚持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明确“一个定位”,就是要明确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普通本科高校的共性在于:大多位于中心大城市以外,由地方政府主管;学科建设的主要经费来源于所在地的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学生和教师主要来自本区域,学生毕业后大多在本区域就业,其主要任务是为地方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发展服务,与当地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民办高校主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专业技术的人才,提供职业智力支持。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普通本科高校“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前面的是实力不菲的重点大学,后面的是发展势头强劲的高职院校,即本文论述的民办高校,可以说是形势逼人。地方高校的长足发展,不仅立足地方支持,拓宽学科导向,在客观分析发展形势的同时,民办高校也要整合已有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学科特色,提升综合实力。 地方民办高校学科建设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后危机时代,国际国内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民办高校和重点、公办高校一样,都要顺应时代潮流变化,及时调整优化学科设置,突出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实现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显著提高,探讨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主动成为区域内知识积累、创造与传播的主体,成为原始创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主要载体和平台,成为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及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学科建设重在调整优化学科设置。美国高等教育专家伯顿·克拉克教授认为,分析高等学校的实际办学情况,要“从学科开始分析”。高校学科是按照学问的具体分类,以进行某门学问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以及应用本学科服务社会的学术组织。建设学科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但不少民办高校忽视学科建设,存在着学科重置率较高、学科设置趋同化等问题,造成培养出来的人才趋同化,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标准多样化的需求,也造成了办学特色缺失、综合竞争力下降。有的高校没有具体分析自身的基础和条件,盲目赶热门、抢市场,使得原来赖以安身立命的传统学科和基础学科受到冷落,面临生存危机。学科建设的盲目性使得有些高校什么学科都有,却什么学科都办不好。民办高校要根据地方经济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 策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国内外研究显示,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之间具有明显的互动发展关系,如何推动高校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是当前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的重要课题。地方高校为地方社会发展服务,不仅体现教育主动面向社会建设主战场,主动为社会发展、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地方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东莞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如何呢?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什么?本文通过对东莞地区的高校进行调查了解,就上述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探讨,希望有助于促进东莞地方高校更好地为东莞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服务。 一、地方高校服务东莞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进行新常态,地方经济发展与地方高校联合发展越来越紧密,互动性双赢发展占经济发展的比重逐渐增大。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发展 外向型经济,《201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最具竞争力城市排名东莞升列第14名。东莞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给东莞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东莞现有本科院校5家,专职院校5家,医科、理工科、独立学院等,不同高校有着不同的办学理念,通过与社会接轨,为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服务,实现更好的校企对接。 东莞理工学院是广东东莞市的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省市共建,以市为主,1992年成立,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变更为本科全日制普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发展,地方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 的重要使命。而如何通过学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成为地方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将通过对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研究,探讨其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为地方高校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地方高校是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紧 密相关。地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学科建设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 需的人才。地方高校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地方 高校作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机构,其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有利于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地方经济社会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 目前,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地方高校学科建设 缺乏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匹配,导致培养出的人才与地方实际需求脱节。地方高校科 研成果转化率较低,科研资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着疏离现象。地方高校与 地方企业、政府等部门的合作交流不够密切,导致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机制不 够完善。 要实现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需要从理论层面进行深入思考。应强 调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一致性,即地方高校学科的发展应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 会的发展需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一致性。要强调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 联系,即地方高校学科的发展应基于对地方经济社会的深刻理解和需求,与地方经济社会 发展形成深度融合。要注重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性,即地方高校学科的发展应 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系统,实现资源、人才、科研等方面的全面对接。 为了实现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实践对策。地方 高校应该深入研究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明确学科发展的基本方向和重点领域。地方 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合作交流,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实现科研资源 与经济社会需求的深度对接。地方高校应该注重加强人才培养,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在地方建设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在地方建设服务中 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高等学校是知识、人才、技术的集散中心,对地方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高校的发展已由传统的教学型向应用型、研究型的方向拓展,地方高校如何在激烈竞争中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另辟蹊径——科技服务地方,对于地方高校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科研立足地方,积极探索哲学社会学科学科与地方经济的有机结合,增强为社会服务功能,既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自身谋求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校科研;哲学社会学科;地方服务 高等学校是知识、人才、技术的集散中心,对地方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高校的发展已由传统的教学型向应用型、研究型的方向拓展,地方高校如何在激烈竞争中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另辟蹊径——科技服务地方,对于地方高校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外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研究现状 目前,人们对高校基本职能的认识已经比较一致,即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来看,学者们普遍认为社会服务功能是当代高校的重要功能。这一观点始于美国“赠地学院”的兴起。早在19世纪中后期,美国的赠地学院

就开始以农业实验站的形式为社区服务,从而开启了大学为社区或社会服务的先河。到了20世纪初,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校长查理斯•范海斯正式提出大学的社会服务性,创立了“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199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动世界宣言》:“应保持、加强和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的基本使命和重要作用,特别是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的使命。”随之世界众多国家都将高校的发展定位于服务地方经济。 当今,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已被广泛认可,社会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也日益丰富和多样化。以美国为例,其高等学校开展社会服务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有:开展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开展技术推广服务;建立科学(工业)园区;建立高校——企业联合研究中心;通过签订科研合同承担校外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科研项目;高校与企业建立伙伴关系,相互支持;提供各种咨询;兴办合资企业;高校向社会开放图书馆、实验室、教室设施,等等。 我国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也经历了一个从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到社会服务的逐步扩展过程。当前我国高等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形式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人才,包括定向或委托培养、成人或继续教育等;产学合作,既包括校企双方合作兴办企业的资本化方式,也包

加强地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对策初探

加强地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对策初探 摘要近年来,地方高校发展迅速,尤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了学校全面 发展,最为突出的是科研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为进一步服务区域经济 发展奠定了基础。地方高校在包括高水平人才引进或培养、创新团队建设、创新 平台建设、学科交叉融合、社会资源共享、人才培养及机制保障等重点学科建设 主要因素方面加强建设,可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地方高校重点学科区域经济对策 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高校三大功能直接参与社 会经济需求的发展。学科被定义为学术单位,是反映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 究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最核心的基本学术单元,学科水平反映了一所大学的水平。高校的重点学科建设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才和知识,同时,经济的 发展会给高校的重点学科建设提供所需的物力和财力资源,两者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高校重点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呈显著的相关性,且都是强 相关,相关系数很大。“十一五”期间,结合区域经济建设发展,天津市投入重金 加强地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那么,如何将释放天津市市属高校 重点学科建设成效积蓄能量,全面服务天津区域经济(尤其滨海新区经济)发展,是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一、天津市市属地方高校现有重点学科建设基础 截至目前,天津市现有15所市属本科高校,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二级学科1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7个、二级学科728个。 (一)天津市市属地方高校“十一五”综合投资重点学科建设 1. “十一五”期间,为增强天津市市属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天津市拨出一定经 费投资市属高校建设市级重点学科。投资14亿元资助58个重点学科重点建设, 投资额度分别比“九五” 、“十五”增长483%、75%。其中总投资额度60%用于创新 平台建设,40%用于创新团队建设,夯实市属地方高校高水平学科平台,进一步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十一五”期间,在创新团队建设,“杰出人才”引进、培养, 科研创新平台及教学水平,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及管理,科研水平及经济效益等 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2. 投资5.6亿元用于重点学科创新团队建设。3支创新团队入选国家级创新 团队,实现了天津市市属地方高校国家级创新团队零的突破;获得国家级教学团 队12支。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人选1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 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0人,天津市特聘教授7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 人选1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8人,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 员7人。 3. 投资8.4亿元用于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批准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 实现天津市市属地方高校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批准建立教育部省部共建 重点实验室25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18个,天津市人文社科基地18个。获国 家级特色专业4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0门,国家教学示范中心10个,国家级 教学成果奖11项。全国优秀博士论文4篇,研究生培养质量明显提升。 4. 获得科研经费12.1亿元,其中国家级项目科研经费7亿元。获国家级科技奖励5项。最重要的是参与天津市“十一五”期间自主创新产业化项目80项中的 32项,获得发明专利997项,实现经济效益30亿元,市属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 化能力迅速提高。

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高校是知识创新的主要发源地,是知识经济的动力源,是企业改革的驱动器,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方面起着重要的孵化器和辐射源的作用,因而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中心。早在19世纪初,美国一些著名的教育人士就提出,用大学的人才优势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大学要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学科建设是高校办学的龙头工作,从其建设内容上来看,包含了学科的学术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内容,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学科建设的内容决定了其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属性。 1地方经济建设与高校学科建设的关系 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所在 区域高校学科建设水平 财政建设资金的投入量直接影响高等 学校的发展。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高等学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

主管部门,近几年虽然开始实行收费制,但这只能是对高校办学成本的一种补偿。所以地方经济的投入及对本地区高校建设的发 展牵动作用十分重要。比如,我国地方经济比较发达的上海市、江苏省、山东省、北京市等地区的高等教育近年来得到较快发展,而在西部如西藏、新疆、宁夏等地区,其高等教育发展缓慢。 地方经济发展是高校学科建设的宏观 调控因素,特别是对地方院校。受地利、人和之便,高校培养的人才的出路和高校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课题来源的主体是地方企 事业单位,而地方经济的发展必须依托人才和科技创新这两个核心。因此,地方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人才的出路 及对科技创新的需求。 高校学科建设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着 直接推动作用 受历史的影响,我国许多高校的设立都是由所在部委直接设立的,并直接为所在行业的地方企事业单位服务,即行业办学,行业办学为行业服务的模式。如北京科技大学

新时代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新时代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 展研究 青海青西宁市 邮编:810007 摘要: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职业教育院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负有重大的责任和使命感。因此,在新时期,有必要深入研究地方职业教育院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实际情况,以增强它们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和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总体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从高速度发展时期转入高品质增长时期,我国职业教育也将步入提质培优的黄金阶段。提高职业培养品质,积极培训学生是当前职业教育的本质特性要求。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产业结构需求,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高校的发展也是当前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新时期职业教育;区域地方经济;发展研究 1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企业是能够创造出经济价值的主体。依据原则,按照企业人才的来源来创建模型。一是把企业用人划分成专家与职工等两大要素,前者被称之为“高手”,后者则被称之为“人手”。在企业用人过程中,有20%的职业可成长为专家,而专家中仅有20%的人员是从企业外部招聘的,而多达80%的专家是本企业内部培养的。因此,引进人才和培育人才两者不可偏废,一定要做到多措共举。不仅要在目前条件并不具备,或并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去全力争取相关资源,而且还应当在目前已有条件的前提下不断提升各类人才尤其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拓展本企业自身的人才队伍,全面调动起人才的工作主动性,从而更好地盘活人才资源,切实避免出现人才流失或者闲置等情况,尽可能地做到人尽其才和才尽其用,形成人才不断涌现的好局面。

在人才的分类上,主要可以分为本科及以上、职业教育等两大类。在对近些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发现现代职教是属于适应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因此,要面向当地各个行业的生产与服务一线,培育具备实用型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并且推动全体劳动者实现可持续的职业发展。和别的教育形式比起来,职业教育最为突出的一个特征是毕业生可以直接就业。有统计显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大大高出“211院校”以及普通本科院校,这可以称得上是我国职业教育最为突出的贡献之一。所以,职业教育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相当大的作用,为适应于地方经济发展以及产业转型升级之所需,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相应专业,做到自身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本地的支柱性产业发展、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之需求保持一致,才能够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出足够数量的实用性人才,如此也就能够推动建立起以品牌和特色化专业为龙头,高度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管理机制。 有鉴于此,职业教育和地方经济发展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而且随着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职业教育不应只注重培育考试成绩过硬的学生,也不应只满足于单向型输出,而是要致力于建设“大职教”,全力承担培养具备实用技术与技能的高技能人才的责任。职业教育应依据双向选择原则,积极应用相关资源,不断提升师资水平、改善设施设备硬件状况、提升科研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2新时代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2.1打破职业教育封闭发展模式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和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区别,受到经济建设等客观要素的影响,难以形成二者间的配套供需。某些地方经济发展不能为职业教育奠定坚实基础,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人才也难以符合经济需求,所以需要保证职业教育、地方经济协同发展,利用改革人才培养方式,为社会输送许多高水平人才,提高学生的实操性、整体性、积极性,利用人才培养实现经济增长。地方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该重视加大本地职业院校的教育力度,相关部门利用诸多扶植政策来打破职业教育的封闭发展模式,进而处理学生实习机会欠缺等问题。唯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实现协调发展,才会加快地方经济发展进程。

论学科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性

论学科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性 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数十年的外延扩张后,学科专业数量已十分庞大,人才供给总量短缺的状况已得到缓解,而“人才短缺”与“人才过剩”并存的结构性失衡矛盾上升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矛盾。这主要是高校所设置的学科专业不能很好地与经济社会发展接轨,学科专业设置与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与类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建立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机制,对提升高校学科专业的建设水平、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地方本科院校学科专业结构的影响 1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催生新的学科专业 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在本质上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社会分工、产业结构以及劳动力结构状况决定的,集中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专门人才的种类、规格、知识能力素质的根本要求。传统的学科专业与传统的产业、经济结构相适应,现代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必然要求建立新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 从世界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的发展历史来看,自16世纪末高校开始逐步面向社会开放,学科专业的发展不断迎合经济社会的发展。自建国以来,为适应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升级,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经历了1953、1965、1987、1993、1998年五次较大规模调整。2021年10月,为了适应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提出,以发展高新技术类学科专业和应用型学科专业为重点,全面进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形成与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学科专业调整机制。据统计,2021年我国本科招生专业数达到533个,反映

关于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作用

关于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作用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地方高校也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高校与地方经济之间搭建了桥梁。因此,本文将围绕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作用,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标题 1. 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关系 2. 地方高校积极促进科技创新,推动地方产业升级 3. 地方高校扶持本地区中小微企业,缓解就业压力 4. 地方高校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5. 地方高校与社会各界合作提高地方综合发展水平 三、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关系 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有利于使地方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 地方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地方,人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地方高校通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储备。同时,地方高校在人才引进、科技创新、产业服务、产学研合作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地方经济发展也为地方高校提供了广阔的思想和技术创新空间。地方高校在发挥服务经济的作用的同时,也积极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并不断拓展办学层次和领域,着力推动学科优

势和特色优势转化为经济竞争优势。地方高校还能依托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条件,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地方经济发展发掘更多的优秀人才。 四、地方高校积极促进科技创新,推动地方产业升级 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地方高校不断探索科学技术创新,提升科技技术水平。地方高校能从基础科学研究到应用技术研发,进一步深入应用实践中,不断促进产业创新,推动地方产业升级。 地方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具备较强的科研力量、前沿技术和研究平台,主要表现在学科方向、科技团队、创新中心等方面的建设。地方高校积极发挥科学技术人员的职能作用,打破学科领域的界限,加强跨学科研究。这些创新成果不仅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持,更能凸显地方的产业特色。 五、地方高校扶持本地区中小微企业,缓解就业压力 中小微企业是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主要对象。地方高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的服务包括科技创新支持、金融投融资咨询、法律咨询抵押物等方面的支持。地方高校还能够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和实习生培训,帮助中小微企业打破人才瓶颈,提升就业质量。地方高校还能通过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为就业市场提供复合型人才,为本地中小微企业输送有用人才。 六、地方高校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地方高校的产学研合作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商业化。地方高校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有着较强的组织协调能

为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整体提升办学水平,申报专业 -回复

为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整体提升办学水 平,申报专业-回复 如何申报专业以及如何提升办学水平。 第一步:确定申报专业的重要性和目标 申报专业是提升办学水平的关键步骤之一。选择适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可以为就业市场提供优秀人才,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因此,在申报专业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和目标: 1. 定位:了解目标专业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和作用,确定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2. 需求:调研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确定人才短缺领域,为以后专业申报提供有力支持。 3. 战略规划:基于目标定位和需求分析,确定专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制定战略规划,从而提升办学水平。 第二步:制定专业申报策略和目标 在确定专业申报的重要性和目标后,我们需要制定具体的申报策略和目标,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科设置:结合地方发展需求和战略规划,确定申报专业的学科设置或改革方案,确保专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2. 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符合地方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环节,并与相关企业合作,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保障。 3. 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包括引进优秀教师和培养本地区的优秀教师,提升教师的学术能力和实践经验。 4. 实验室与设施建设:投入资金,更新或扩建实验室和其他相关设施,提供更好的实验条件和科研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实践机会。 第三步:制定申报方案和方案执行 在制定好专业申报策略和目标后,我们需要制定具体的申报方案和方案执行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规划书准备:准备一份详细的规划书,包括专业定位、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与设施建设等内容,并附上相应的数据

地方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地方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摘要]地方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才供应库和科技支撑点,而我国目前的地方高等教育办学目标出现了普遍的“求全”、“攀高”倾向,追求全面综合的办学效应,从而失去了原有的办学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功能逐渐弱化。实现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科研转化力度,才能充分发挥地方高等教育支持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促进地方高等教育本身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方高等教育;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科研成果转化 一、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分析 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地方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不断提升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会为地方高等教育提供物质基础和人才、科技需求,从而推动地方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1.地方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据统计,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普通高校共有2263所,

其中部委院校111所,地方所属所管高校2152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数量的95.1%。作为高校的主要力量和重要基地,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各类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地方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重任。地方高校一般地处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各地市,最容易了解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和科技需求,而各类地方院校正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地方高等院校可以通过学科专业设置的调整,最快地响应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社会事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可靠而有力的人才保障。 2.地方高等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地方各类高校中聚集了大量的、不同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如果地方高等教育能立足地方特点和资源优势,为科学研究人员提供合适的研究环境和有力的经费保障,就能有效引导这些技术人才关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针对性的开展学术研究,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政策研究和技术开发,从而形成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带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二)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地方高等教育提供财政和就业支持 首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会影响到地方财政收入,

加强重点(品牌)专业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文档资料

加强重点(品牌)专业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文档资料 摘要 品牌建设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重点(品牌)专业是高校在品牌建设方面所拥有的优势。本文将围绕加强重点(品牌)专业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从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高校的进步提供参考。 产学研结合 产学研结合是加强重点(品牌)专业建设的基础。高校需要和相关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将学生的实践经验与企业的需求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产学研的深度融合。高校可以开设校企合作课程,邀请企业专家前来授课或开展实践项目。此外,高校还可以和企业联合申请科研项目,共同研发领域内的技术难题,加强学术交流和成果转化。 人才培养 重点(品牌)专业应该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先导作用。高校应该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通过与企业的联系,了解其需求和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实现校企共同育人。此外,高校还应该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入项目制、实践教学等先进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其实际操作技能。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加强重点(品牌)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科特长,拓宽学科方向,并相应地开设相关课程。此外,高校还应该在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上加入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元素,引导学生顺应社会潮流,开拓职业发展道路。同时,高校还应该重视学术研究,加强学科建设,实现学术领域的创新与突破。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加强重点(品牌)专业建设的重要方面。高校应该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开展更多的实践教学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实践团队、比赛、实践课程等方式,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帮助其更好地了解专业知识,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浅谈地市高校数学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浅谈地市高校数学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党和国家对高等学校的基本要求是科学研究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当前,地方高校在服务地方建设方面还不能充分发挥其科学发展教育优势和严重与当地经济发展脱节现象。地方高校应该凝聚教师和社会具有相关专业科研人员以各种形式提供理论、实践方案、专业技术等服务,地市高等学校作为地市思想文化、科技资源的集聚地应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作贡献。百色学院作为属地百色市的普通省属高校,百色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方面存在主要问题是百色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自身的问题和社会方面的问题。百色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自身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滞后、实力不强、保障机制不完善等。当地政府以及社会各级部门的主要问题是对地方高校的支持强度不够;企业与学校的双赢互助发展不到位;社会的政策导向与高校发展存在一定不协调等。为使地市高校的应用类专业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我们提出地市高校应该宣传引导、克服障碍,树立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意识;以地域优势为依托,增强服务地方龙头经济产业发展的实力;完善实践体系,壮大双师队伍,为地市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政校互动、校企合作,实现地方经济建设中政企校三赢的局面。从而提高地市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 一、宣传引导、克服障碍,树立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意识 百色学院经过几年的办学,已建成一批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面起示范与辐射作用的、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基地。使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与学校办学定位更加吻合,科学研究和人才的培养更加符合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