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成本问题》读书笔记

《社会成本问题》读书笔记

《社会成本问题》读书笔记

《社会成本问题》读书笔记一

本文作者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 Coase)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人,他因“发现和澄清了交易费用和财产权对经济的制度结构和运行的意义”而荣获了1991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科斯获奖的成果在于两篇论文,其中之一就是这篇《社会成本问题》。《社会成本问题》是一篇讨论产权的法律界定的论文,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是现代产权理论的经典之作,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经济思想,如外部侵害具有相互性,交易成本为证,出事权利界定的重要性等。这篇文章构筑了以“科斯定理”为核心的产权理论分析框架。

《社会成本问题》共分为十个部分,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一个有待分析的问题:对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工商业企业的行为,并指出解决此类问题大都采用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提出的观点,即限制甚至是惩罚施害者。而科斯对此提出质疑。紧接着在第二部分科斯进一步列举了医生和糖果制造商使用机器的例子来说明由于受定势思维的影响,面对这类问题时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如何制止和惩罚造成损害的一方,而不是相互影响或者说相互损害。

在文章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科斯用牛群与谷物的例子分别讨论了“对损害负有责任的定价制度”和“对损害不负责任的定价制度”,他说:“在这种(对损害不负责任的)情况下资源配置同在引起损害的企业承担损害责任时的情况一样”,都是最优化的。这就是后人总结的科斯定理的起源。第五部分科斯列举了四个案例分别是“斯特奇斯诉布里奇曼”案(关于医生和糖果制造商使用机器间的冲突)“库克诉福布斯”案(关于工厂排放硫酸氨气体影响漂白剂的问题)“布赖恩特诉勒菲弗”案(关于邻居间烟尘妨害问题)和“巴斯诉格雷戈里”案(关于地下室通风的问题),用此来说明继续阐述他的观点。可以看出科斯是在掌握了大量事实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严密论证的。用事实说话,而不是空洞的说理。在第六部分中科斯指出之前所有观点都存

在一个前提:在市场交易中是不存在交易成本的。但这不是现实,是个假定。在存在交易成本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社会安排来解决损害的问题,政府管制就是有必要的。文章第七部分讲述权利的法律界定以及有关的经济问题,作者运用实际的案例指出在处理妨害后果的行为时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简单地限制那些有责任者,而应该决定防止妨害的收益是否大于作为停止产生该损害行为的结果而在其他方面遭受的损失。

第八、九、十部分科斯分析了庇古《福利经济学》中的缺陷,指出了传统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法的必要性。他着重考虑了三个方面的问题:①福利经济学一般把注意力放在分析外部侵害所造成的私人产品与社会产品之间的差异上,从而论证了市场制度的缺陷,以及采取政府管制的必要性。该方法忽视了这种安排或许会带来更多的损害。②福利经济学对市场制度的一些假设,脱离现实世界。因而得出的结论,往往跟事实不相符合。因此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必须对新旧情况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的结论。③庇古与科斯理论观点的差异,最根本的在于福利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是一种对实物的占有,而科斯则认为是行使一定行为的权利。行使一种权利(使用一种生产要素)的成本,就是该权利的使用导致别人的损失。

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的分析与论述中,实际上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展开的,即在交易成本为正的前提下,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影响到经济制度运行的效率。在调整权利关系时,关键是要进行制度运行的收益、损害与成本三者之间的比较,最终选择的制度安排要满足交易成本较小和总产值最大。这是《社会成本问题》一文的核心思想,也是科斯产权思想的实质。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启发了人们对产权法律界定的首次思考,是产权与制度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

此外,这篇文章也是对外部性的一个讨论。科斯定理最初就是在解决外部效应问题的方案中提出的。外部性是很难避免的,传统经济学解决外部性都是简单的惩罚施害者,而克斯却认为这种解决方法存在缺陷。科斯提出自己的观点:让产生外部性者和受外部性影响者进行自由谈判,使得成本和收

益能够合理分配,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这是巨大的进步。此外,科斯指出只要产权界定时明确的,加上交易费用不太大,允许产权自由交易,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外部效应提供了另一种解决方法。

这篇文章的重要性在于在揭示传统教条的错误时,提出了权利的界定和权力的安排在经济交易中的重要性。虽然科斯定理对经济学做出巨大贡献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科斯定理中的交易费用的假定很不现实:“真实的工作常常是成本很高的,而任何一定比率的成本都足以使许多在无需成本的定价制度中可以进行的交易化为泡影”。第二,科斯认为企业的存在就是因为交易成本太高,

另一方面又认为交易费用的高低是由企业内部交易与市场交易费用两者相比较确定的。任何一种理论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科斯理论也不例外,尽管如此,科斯奠定了外部性理论发展进程中的第三块里程碑(第一块里程碑—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第二块里程碑—庇古的“庇古税”理论),而且其理论和实践意义远远不是局限于外部性问题,为经济学的研究开辟了十分广阔的空间,除了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科斯定理在管理创新、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贡献。科斯在这篇文章中虽然没有将产权的概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进行综合性的阐述,但他为后继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问题的视角和方法。

《社会成本问题》读书笔记二

20XX年7月28日读盛洪先生主编的《现代制度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前言二:“走向新政治经济学”:

盛洪先生在前言一:“新制度经济学家和他们的理论”一文写于1993年,主要对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尤其对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基本核心观点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说明,为开始学习或了解新制度经济学的后学打开了通向新制度经济学的大门。在前言二:“走向新政治经济学”一文写于2001年,则是对本书所编辑的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论文内容逐篇进行了导读式的分析,为我等后学能更清楚地阅读和理解新制度经济学大家的代表作奠定了基础。该文从科斯的社会成本角度延伸开来,延伸到整个社会体制及其代表物政治体制,文中贯穿了新制度经济学大家们的真知卓见,犹如一根无形的彩色丝线将散落于各家的珍珠串成了一个眩目璀璨的项链。字里行间发人深思……

一、罗纳德·科斯《社会成本问题》

1、外部侵害不仅起因于侵害者的行为,也起因于被侵害者的存在;受到侵害时损失,但同样让侵害者停止侵害行为也会造成损失。

2、法律根据对社会的成本与收益的考虑,提出了“合法的妨害”的概念,即有些行为,即使对别人造成了侵害,只要该行为的当事人采用了适宜的技术降低了侵害,受到侵害的人也只能承认这些行为的合法性。

3、让企业和公用事业以“合法的妨害”为理由免除侵害责任是否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拥有“合法的妨害”权利的当事人,是否会利用信息的不对称,使用低于适宜水平的技术,从而使侵害的程度高于均衡水平。

4、依据这个理论学习分析公共事业的管理问题、公共资源的管理问题、污染的问题等等。。。

根据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的观点,整个社会(包括法学和经济学界)在解决社会净产品与私人净产品的矛盾时候,一般采用赔偿、征税、许可证或者强制搬迁等方式来弥补侵害者对他人造成的损失。同时也认为,在处理

这种类似的侵害事件中,政府(国家)行为比市场调整更直接有效。

“甚至在最先进的国家,也存在许多缺陷和不完善之处。……存在许多妨碍社会资源……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分配的障碍。对这些障碍的研究成了我们现在问题的本质。……它的目的基本上是实践性的。它试图寻找更高瞻远瞩的方式,按照这种方式,政府现在或者最终会控制经济力量的游戏,并由此促进其所有公民总的福利。”

罗纳德·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通过对侵害的交互性,以法律判例为基本事实,提出了对此类侵害事件的新的看法:

一、问题的交互性质

科斯首先提出,不能单纯从现有侵害发生的情况来判断侵害的赔偿权利和义务。往往这种侵害行为在本质上存在交互性,比如牛吃谷物的例子:如果单纯因为牛吃了谷物就认定牛侵害了谷物的话,实际上是过于偏颇的。因为如果为了降低牛吃谷物的可能性,就不得不减少牛的数量或者限制牛群活动的区间(比如篱笆),这样一方面可能降低了牛肉的供应,另一方面可能增加了牛群放牧的成本(比如篱笆)。从这个角度看,难道我们不能认为是种植的面积侵害了放牧牛群的利益吗?

基于以上分析,科斯提出,“必须决定的真正问题是:是允许甲损害乙,还是允许乙损害甲?关键在于避免较严重的损害。……必须从总体和边际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

二、两种不同的定价制度

在不考虑定价制度的成本的情况下(不考虑交易成本),科斯以牛吃谷物一例,分析了两种不同的定价制度:

1、侵害者按照市场价格对所造成的侵害给予全额补偿:只有当牛群的边际产出价值大于谷物损失的市场价值,那么养牛者必然愿意支付全额补偿,而谷物种植者由于获得损失谷物的市场等额补偿,实际上其从谷物中的总体收益不变。也就是说,当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农夫使用土地的所得等于该土地上使用生产要素的总产值与这些要素在次

优用途下的附加产值之间的差额。若损害超过农夫使用土地的所得,则要素在其他地方使用的附加产值将超过在考虑损害后使用该土地的总产值。因此,人们就会放弃耕种这块土地而将各种要素偷盗其他地方的生产中去。”也就是说,从总体产出考虑,只要侵害者根据市场价值对所造成的损害给予全额补偿的话,无论最终形成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牛群和种植比例,“对资源配置没有任何长期影响。”

2、侵害者不需要对所造成的侵害给予赔偿:在这个时候,农夫为了降低损失,就不得不支付给养牛者一定费用,以使得养牛者愿意保持现有的牛群数量,当补偿的费用等于牛群的边际产出时,养牛者将愿意保持现有牛群数量,如果同时农夫由于降低牛群吃谷物所获得的产值大于或等于该补偿费用时,农夫就愿意支付该补偿费用;换个角度,农夫还可以通过建设篱笆等增加成本的方法来降低谷物损失,而当降低谷物损失所获得的产值大于建设篱笆等新增成本的情况下,农夫也愿意采取这样的措施。

因此,从总体产出的角度来看,“如果定价制度的运行毫无成本,最终的结果(产值最大化)是不受法律状况影响的。”

三、四个典型性的判例

1、“斯特奇斯诉布里奇曼”案:医生诉糖果商机器生产噪音,

2、“库克诉福布斯”案:化学厂硫酸氨气导致可可果纤维草席质量受损

3、“布赖恩特诉勒菲弗”案:造墙和堆放木材导致他人烟囱排烟不畅

4、“巴斯诉戈雷格斯”案:酿酒与通气口排风通道

根据侵害交互的基本观点,对四个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认为对任何一种侵害行为而言,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况下,无论初始的权利义务结构是什么样的,只要允许完全市场竞争,那么市场自然会将资源调整配置到最优状态,使得产值最大。

四、考虑市场交易成本的时候

1、在不考虑市场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市场通过对合法权利的分配可以导致产值最大化;但是在开绿市场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只有在“这种重新安排

后的产值增长多于它所带来的成本时,权利的重新安排才能进行。”因此,“除非这是法律制度确认的权利的安排,否则通过转移和合并权利达到同样效果的市场费用如此之高,以至于最佳的权利安排以及由此带来的更高的产值也许永远也不会实现。”也就是说,在考虑市场交易成本的时候,如果交易成本过高,单纯依靠市场是无法实现资源(权利)最优配置的,这时候政府(法律)成为了次优的解决方案。

2、企业作为替代市场交易来组织生产的组织,“活动的重新安排不是用契约对权利进行重新安排的结果,而是作为如何使用权利的行政决定的结果。”也就是说,当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行政成本低于市场交易成本的时候,企业就成为了代替市场交易来完成资源(权利)配置的一种制度形式。

3、还有一种替代制度是政府的直接管制,“强制性地规定人们必须做什么或不得做什么,以及什么是必须遵守的。”“在某种意义上,政府是一个超级企业,它能通过行政决定影响生产要素的使用。”但是,“显然,政府有能力以低于私人组织的成本进行某种活动。但政府行政机制本身并非不要成本。”

4、市场、企业和国家行政命令都是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制度安排,“问题在于如何选择合适的社会安排来解决有害的效应。所有解决的办法都需要一定成本,而且没有理由认为由于市场和企业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因此政府管制就是有必要的。”但是问题反过来也一样,是否政府管制没有解决问题,就应该全面放弃由市场来自行调整呢?

五、合法的妨害

在充分分析了妨害的经济性质、解决机制的基础上,科斯先生大量引用了英国和美国妨害问题的相关判例资料,提出了“合法的妨害”的概念。

1、“以对邻人的损害为代价来使用自己的财产,或……做自己的事。只要在合理的界度内,他所开的工厂产生的噪声和烟尘可以造成他人的不舒适。只有在他的行为不合理时就其效用和所导致的有害结果而言,它才构成妨害。”

2、“……在处理有妨害后果的行为时所面临的问题,并不简单地是限制那些有责任者。必须决定的是,防止妨害的收益是否大于作为停止生产该损害行为的结果而在其他方面遭受的损失。……但真正的危险是,政府对经济体系的全面干预会导致对那些对过分的有害后果负有责任的人的保护。”

中文翻译的有点晕,下次将英文的相关部分都补充于后。

六、庇古与庇古传统之批判

所老实话,没怎么看明白。回头先把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看看再做笔记吧。晕死我了。

从基本内容上,感觉是说,古典经济学家倾向于采用“自然”(市场)的手段来解决资源配置问题,以达到产值的最大化;而庇古先生倾向于采用政府手段解决这些问题,而且“政府现在或最终会控制经济力量的游戏,以此来促进经济福利,并由此促进其所有公民总的福利。”

科斯先生通过对庇古先生所提出的“火车火星问题”、“兔子问题”去分析了庇古先生体系的混乱和模糊,虽然我并没有看明白。哈哈,最终指出,并没有办法却确认市场还是政府是解决妨害的最优办法,而是应该放开视野,“比较不同社会安排所产生的总产品,……应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并应考虑这些安排在各方面的总效应。”其次,“将我们分析的出发点定在实际存在的情形上来审视政策变化的效果”,而不是“对自由放任状态和一些理想世界的比较来进行分析”。最后,科斯先生提出了,以产权的角度来分析生产要素的观点,也就是说,生产要素的配置问题从本质上说是产权配置的过程。

《环境经济学》

环境问题:指构成环境的因素被损害,环境质量发生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甚至给人类造成灾害的变化. 环境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既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是运用环境科学、经济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综合学科;经济学:研究人类社会如何充分利用稀缺资源,并合理、有效地配置于各种用途,以满足人们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供给(需求):一定时期,对应于商品每一可能有价格,生产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商品的数量。机会成本:某项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而放弃掉的获利机会所带来的成本。 无差异曲线:表示两种商品或他们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对消费者提供的效用是相同的。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经济外部性:生者或消者的活动对其他消费者和生产者产生的超越活动主体X围厉害影响。外部经济性:对外界造成好的影响。外部不经济性:对外界造成坏的影响。环境效益:人类活动所引起环境质量的变化。经济效益: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所获得的劳动成果(产出)与劳动消耗(投入)的比较。社会效益: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效果。 环境经济效益:某项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环境成本:人类使用环境资源时,付出的对资源资源的减少和破坏及其影响环境质量的代价。公共商品:指每一个人可以消费,而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的物品。 最优污染水平:对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污染排放水平。环境保护产业:包括末端控制技术、洁净技术、绿色产品或称洁净产品和环境功能服务。环境保护相关产业:指国民经济结构中为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恢复、有效利用资源、满足人居环境需求,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产品和服务支持的产业。 生物多样性:生物和他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通过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而阻止地表热能耗散,从而导致地表温度增高的现象。 循环经济: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建立在物质、能量不断循环使用基础上,是环境友好的发展理念和新型经济模式。 环境经济政策: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调节或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以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生态补偿:指对损害资源与环境行为进行成本收费,加大该行为的成本以激励损害行为主体减少其行为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或对保护资源与环境的行为进行补偿奖励,以达到保护资源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目的环境保护投资:社会各有关投资主体从社会的积累基金和各种补偿基金中,拿出一定的数量用于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及与其相关联的经济活动BOT投资模式建设经营转让,是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排污标准:由管制部门制定并依法强制实施的每一污染源特定污染物排放的最高限度排污收费: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以及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者,按照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根据排污收费标准向环管部门设立的收费机关缴纳一定的治理污染或恢复环境破坏费用污染当量:根据各种污染物或污染排放活动对环境的有害程度、对生物体的毒性以及处理的技术经济性,规定有关污染物或污染排放活动相对数量的一种关系。排污权:排污单位在获得行政部门许可后,按照排污许可证指定的X围、时间、地点、方式和数量等排放污染的权利。 1.为什么说环境问题实质是个经济问题?(1)环境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副产品”。目前, 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是伴随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2)环境问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会对社会经济造出严重的损失。椐世界银行测算,1997年中国应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达528亿美元。(3)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还依赖于经济的不断发展。我

尤金《代理问题和企业理论》个人读书笔记

《代理问题与企业理论》读书笔记 碎碎片片 文章题目:代理问题与企业理论(Agency Problem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 作者:尤金·法玛(Eugene F.Fama) 尤金·法玛教授可以称得上是金融经济学领域的思想家。法玛教授1939年2月14日出生于美国马萨储塞州波士顿,是意大利裔移民的第三代。1960年毕业于马萨储塞州Tufts大学,主修法文,获得学士学位,这就是一个看起来不像是日后会成为财金学界大师的开始。1960-1963年在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院攻读MBA,1963年开始攻读博士学位,1964年获得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为“股票市场价格走势”。1995年,比利时鲁文大学授予法玛荣誉博士学位。尤金·法玛在就读Tufts大学与芝加哥大学时参加了诸多的学术团体。 法玛教授的研究兴趣十分广泛,包括投资学理论与经验分析、资本市场中的价格形成、公司财务、组织形式生存的经济学。他在经济学科的若干领域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金融学独立为一个学科以及成为经济学中一个独立领域的进程中,是当之无愧的先驱。 出处:本文原载于[美]《政治经济学杂志》第88卷第2期(1980年),第288-307页。 一、写作动机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们一直关注着企业中的决策是由非股东的管理者的行为而产生的激励问题,导致企业“行为”理论和“管理”理论的发展。但这些理论舍弃了古典的企业模型——经营企业仅仅是为了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是统一的,而赞成集中研究控制企业但不拥有企业并与古典的“经济人”相去甚远的管理者的动力问题。代表有,鲍莫尔(1959)、西蒙(1959)、西尔特和马奇(1963)以及威廉姆森(1964)。 最近,经济学文献倾向于舍弃古典的企业模型但接受古典的经济行为形式,企业被认为是生产要素间的一系列契约,每一种要素为其自我利益所驱使。因此,强调在组织中通过契约来界定产权的重要性。代表有,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1972)与詹森和梅克林(1976)。 作者认为,阿尔奇安和德姆塞斯,詹森和梅克林的见解——将企业看作是生产要素间的一系列契约——是远远不够的。在古典理论中,代理者是企业的化身,既是管理者又是剩余风险的承受者。但,这种见解不能解释,现代大公司里企业的控制权和证券所有权是分离的。 二、主要观点 在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观点中,证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可以解释为经济组织的有效形式。作者放弃了公司在任何意义上都是所有者的假定,并把企业家的概念搁在一边。取而代之的是,将管理与承担风险两种职能归给企业家,而着两种职能在将企业称为是一系列契约时,自然被作为分离的要素来处理。企业为来自其他企业的竞争所约束,被迫改进有效监督整个队伍及其个别成员业绩的手段。另外,企业的个体参与者,尤其是企业管理者,在企业内外部都要正确面对市场为他们的服务所提供的准则和机会。 三、分析框架 1、企业所有权概念的不相干性 管理是一种有特殊作用的劳动——协调投入活动和贯彻投入要素间达成的契约,都有“决策”的特性。风险承担者的作用,即接受不确定性和在每一个生产期结束时总收益与总成本间可能为负的结果。通常,风险承担者通过事先提供财富来保证契约的业绩。以这种方法,承担风险的职能和资本与技术的所有权就被结合起来。然而,资本所有权不应与企业所有权混为一谈。因此,理解控制企业决策并不必然是证券持有者的天职第一步是,消除企业由证劵持有者拥有的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第二步,摒弃企业家这一角色的观念。 2、管理和承受风险:更仔细的考察

社会成本问题读书笔记

社会成本问题读书笔记 文章主要方面: 一、有待分析的问题 提出典型例子:工厂对居民的烟尘污染问题?用庇古《福利经济学》解释:赔偿、征税或责令工厂迁出。科斯认为这些办法并不合适,需进一步分析。 二、问题的交互性质 甲受到侵害,乙受到侵害,问题具有交互性,处理这个问题要全面权衡利害关系,必须从总体的和边际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 三、对损害负有责任的定价制度 举例养牛者对农夫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养牛者支付给农夫A,而A大于农夫放弃土地耕种的收益B,但A小于养牛者由此新获得的收益C。 四、对损害不负责任的定价制度 仍以养牛者和农夫为例,由农夫承担责任。农夫会付给养牛者a作为补偿养牛者减少牛群数目的损失,而a大于养牛者的损失b,但小于农夫由此而获得的收益c。最终利润最大化,资源配置最优化。 五、问题的重新说明 以四个实例论证其观点的本质,并表明其普遍适用性。 无论如何,在交易成本为0的情况下,甲,乙都会通过谈判实现产值、利润最大化,资源配置最优化。 六、对市场交易成本的考察 所有观点都一个前提:在市场交易中是不存在成本的。但这不是现实,是个假定。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合适的社会安排来解决有害的效应。政府管制就是有必要的”。 七、权利的法律界定以及有关的经济问题 “当市场交易成本是如此之高以致于难以改变法律已确定的权利安排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此时,法院直接影响着经济行为”。 八、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的研究 阐述了庇古的一些分析方法,在与之更进一步的分析,尽管庇古的主张优点含糊,但是也无法反对这一点 九、庇古传统 庇古的观点认为,解决的办法是对侵害者征税。科斯认为,单方面征税是不对的。即使征税,也应该建立一种双重的征税制度。 十、研究方法的改变 研究问题的方法必须改变,要考虑总的效果:社会成本和社会利润。 自我认识及事例分析: 社会成本不仅仅由个人或某机构所承担,而是由其他人乃至社会需要承担的成本。就像本文中的所描述的,一个造纸厂,糖果厂,火车等,他们所带来的一些负外部性给社会和其他人所创造的成本就算做社会成本。 科斯在他的文章里举了个牛吃谷物的例子。科斯通过这个例子说明了当A 损害B时,到底是阻止A的行为来保护B,还是作出另外的选择?一般情况下

科斯定理及其应用

科斯定理及其应用

前言:本人这学期刚好修了新制度经济学,初入其门不得其法,诸多问题反复斟酌无定论,沉思良久,决定讨教于人大经济学论坛诸位前辈和同道中人。望各位高手多多批评,以增见识,亦可使本人读书笔记得以上交,万分致谢!! 科斯定理及其应用问题浅析 国内外文献中对“科斯定理”的内涵理解,可谓五花八门。本文首先对“科斯定理”的各种表述进行总结,然后对其含义和应用问题做出简单的评价。 一、科斯定理的含义 1、科斯的表述 科斯在其论文《社会成本问题》中,实质上提出了定理的两层含义[1],具体表述如下[2]:(1)、如果假定价格体系无成本地运行,资源配置的最终结果(即产值最大化)不受法定权利的分配影响。(2)、一旦考虑进行交易的成本……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定权利的最初分配确实对经济运行的效率产生影响。[ii] 2、斯蒂格勒的总结 在《价格理论》中,斯蒂格勒总结道:“科斯定理这样断言,在完全竞 3、新帕尔格拉夫经济学大辞典的概括 由Robert Cooter撰写的“科斯定理”词条概括了对科斯定理的三种主要 一为“自由交换论”:法定权利的最初分配从效率角度看是无关紧要的,只要这些权利能自由交换;二为“交易成本论”:法定权利的

最初分配从效率角度看是无关紧要的,只要交换的交易成本为零;三为“完全竞争论”:法定权利的最初分配从效率角度看是无关紧要的,只要权利能够在完全竞争的市场进行交换。这三个阐发结论相同,条件各异, 4、张五常的阐释 张五常把科斯定理的前提条件“交易成本为零”放宽到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断言:“高斯定律的主旨,就是不管权利谁属,只要是清楚地界定是私有,市场的运作能力便会应运而起;权利的买卖者互定合约,使 他说,市场的相对价格不变,不管产权谁属,交易费用不变栏杆的位置不变。[7]他的结论和科斯定理的第二层含义矛盾。 5、总结 科斯本人没有提出所谓定理,在斯蒂格勒第一次总结“科斯定理”之后,各种解释纷繁复杂。值得注意的是,科斯的原意是指出存在交易成本时法定权利的最初分配影响经济效率的问题,但得到广泛流传的却是不存在交易成本的第一层含义。张五常则更进一步,把清晰界定产权作为资源达到最佳配置的必要条件。对此,科斯曾表示:“我的论点是说明将正的交易成本引人经济分析的必要,从而使我们得以研究现实的世界。但这并不是我的文章的效果。各种杂志上充斥的是关于交易成本为零的科斯定理的讨论”。[8]这是值得思考的。 二、科斯定理及张五常的阐释存在的问题

《社会成本问题》读书笔记

《社会成本问题》读书笔记 《社会成本问题》读书笔记一 本文作者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 Coase)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人,他因“发现和澄清了交易费用和财产权对经济的制度结构和运行的意义”而荣获了1991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科斯获奖的成果在于两篇论文,其中之一就是这篇《社会成本问题》。《社会成本问题》是一篇讨论产权的法律界定的论文,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是现代产权理论的经典之作,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经济思想,如外部侵害具有相互性,交易成本为证,出事权利界定的重要性等。这篇文章构筑了以“科斯定理”为核心的产权理论分析框架。 《社会成本问题》共分为十个部分,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一个有待分析的问题:对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工商业企业的行为,并指出解决此类问题大都采用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提出的观点,即限制甚至是惩罚施害者。而科斯对此提出质疑。紧接着在第二部分科斯进一步列举了医生和糖果制造商使用机器的例子来说明由于受定势思维的影响,面对这类问题时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如何制止和惩罚造成损害的一方,而不是相互影响或者说相互损害。 在文章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科斯用牛群与谷物的例子分别讨论了“对损害负有责任的定价制度”和“对损害不负责任的定价制度”,他说:“在这种(对损害不负责任的)情况下资源配置同在引起损害的企业承担损害责任时的情况一样”,都是最优化的。这就是后人总结的科斯定理的起源。第五部分科斯列举了四个案例分别是“斯特奇斯诉布里奇曼”案(关于医生和糖果制造商使用机器间的冲突)“库克诉福布斯”案(关于工厂排放硫酸氨气体影响漂白剂的问题)“布赖恩特诉勒菲弗”案(关于邻居间烟尘妨害问题)和“巴斯诉格雷戈里”案(关于地下室通风的问题),用此来说明继续阐述他的观点。可以看出科斯是在掌握了大量事实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严密论证的。用事实说话,而不是空洞的说理。在第六部分中科斯指出之前所有观点都存

《社会成本问题》读书笔记大全

《社会成本问题》读书笔记大全 1960年科斯在《法和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社会成本问题》,该文章与《企业的性质》(1937年)已成为科斯的经典理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成本问题》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社会成本问题》读书笔记篇一 科斯由“外部不经济性”开始论述,即对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工商企业的行为(如工厂放出的烟尘对邻居的影响)。传统经济分析遵循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提出的观点,抓住私人产品和社会产品的矛盾,得出了要排烟的厂主赔偿,或征“庇古”税,或令他迁走的纠正办法。而科斯认为,把这种问题归结为由于甲损害乙所以应该制止甲的传统做法,掩盖了问题的实质。实际上这种外部效应问题具有相互性,又称不兼容性。避免甲对乙的损害,将会使甲遭受损害,必须解决的真正问题是允许甲损害乙,还是允许乙制止损害,关键在于避免较严重的损害,并且应当从总体的和边际的角度来认识问题。 科斯在文中先后分析了养牛问题、“斯特奇诉布里奇曼”、“库克诉福布斯”、“布赖思诉勒菲弗”和“巴斯诉雷戈里”以及其他几个法律案例。科斯认为,现实是存在交易成本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法律制度至关重要。由于市场中交易的东西不是像传统经济学所认为的实物,而是采取的行动和个人拥有的、由法律设置的权利,所以在交易费用为正的现实世界上,法律制度将会对经济体系的运行产生深远的影响。权利应该配置给那些能最富有生产性地使用它们的人,应该探索这样一种有效的产权制度。 在本文的后面一部分,科斯的逻辑大致如下:发现交易对象,交流交易愿望和方式,谈判、缔约和履约都有成本;如果这些成本大于权利调整带来的产值增加,禁令或赔偿就可能使权利的市场调整停止或不发生,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运行的效率产生影响;这时有利的权利调整也要由法律来确定,不然,转移和合并权利的高成本会使最佳配置和最大产值无法实现;经济组织能以低于市场的成本获得有效的结果。科斯认为,企业、政府、法院均可以降低社会成本。

读《幽径悲剧》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幽径悲剧》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幽径悲剧》有感 陈敬扬 《幽径悲剧》写于1992年,季羡林老先生此时已经82岁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兴衰际遇早已尝遍,因为他是一位研究佛经的老先生,所以对于世界发生的一切都能坦然面对,淡笑处之。但是,燕园的一株藤萝的突然被毁,触动了老人敏感的神经,引起了他的感伤。于是挥笔成文,再次发出了对人生的感叹…… 这一条路在园中是极为幽静的地方。学生们称之为”后湖”,山上苍松翠柏,杂树成林,无论春夏秋冬,总有翠色在目。 不知名的小花,从春天开起,过一阵子换一个颜色,一直到秋末。 到了夏天,山上一田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仿佛互相应答。 秋天,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凉中又饱含浓烈,几乎让人不辨四时了。 而在幽静中最有特色的还是一株古藤萝,它十分受人喜爱,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生命力极其旺盛,在历经万般劫难之后,幽静这一棵藤萝得以保存,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这让作者在悲愤,惆怅之余,唯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时觉得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然而,这幽静的古藤却在某一天突然被人拦腰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绽放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 看到这儿,我不禁为这些花朵感到伤心与难过,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地面,再没有水份供它们生存了。它们此时仿佛成了失去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苦也没有地方了。 它在这条幽静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增添美丽。这时我在想,古藤树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美好的东西。可是竟有人容不下它,把它毁了。我知道它一定感到万分委屈,可是它又能向谁诉说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我不得不替它感到无奈,不得不发自内心的心疼它,并替人们感到悲哀。 由这株受屈的藤萝,我们自然而然的可以联想到许多许多:人生的无常,冤假错案,小人物的无端被指责,作者在十分浩劫中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 通过这篇文章或有幸看到这篇读后感的你,请善待大自然,因为大自然中的点点滴滴都充满着和谐之美,只有走进大自然,去感受其中的奥秘,我们才能领悟大自然,真正融进大自然。 大自然为了和我们亲近,派出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春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不知细叶谁裁出”的柳叶;”几处草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春鸟……但是大自然为了警告我们,又派出了”遮天蔽日”沙尘暴、臭氧层空洞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过度砍伐引发的泥石流……要知道,人不是大自然的主人,大自然是人类的主人,不敬畏自然,而毁灭它,等于毁灭人类自己。正如歌德所说:”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错误永远是人犯下的。”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季羡林先生在文中将自家附近的一条幽径上,一株古藤的悲剧,视为整个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从而表现他将失志不渝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愿我们每一个人都做美的守护者,这个悲剧不再重演!让

新制度经济学读后感

[标签:标题] 篇一:新制度经济学读书笔记 浅析科斯《社会成本问题》 科斯在1960年发表的一篇名为《社会成本问题》的文章,从此开辟了从社会成本的角度探讨企业的外部性问题。文章首先批判了庇古在《福利经济学》的某些观点,他认为单纯的惩罚并不能解决好问题,科斯批判的武器就是产权理论。 (一)交易成本的存在 科斯认为经济问题都具备交互性,工厂造成了对居民区的污染,但单方面让工厂迁址或者让居民继续忍受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必须跳出单方面的局限,从整体来看待究竟是对工厂损失大还是对居民损害多。科斯又讲了一个案例,假如农夫与养牛者在相邻的土地上经营,牛多了会践踏农夫种的谷物。在不考虑交易成本时,如果养牛者赔偿农夫损失,他就会减少牛群规模或者把地用栅栏圈起来,再或者雇佣牧人看住牛群,他必须考虑哪种方式最经济。由于交易成本为零,因此他会不断地进行选择和调整,直到实现他的产值最大化。但是考虑到交易成本的存在,很多假设必须重新考量,因为此时双方的总成本或者总收益就发生了变化。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情况下免责的一方不会有任何动作,而要负责赔偿的一方只能改变经营方式减小成本,双方的总成本就发生了变化,由此可知交易成本的重要性。 (二)产权与产值 前面已经部分涉及到产值的问题。科斯认为解决社会问题最理想的状态是总产值的最大化和资源的最优配置。当交易成本为 正时情况就不同了,科斯在文章中假设养牛者完全消除损失的成本为80 美元,农夫完全消除损失的成本为50 美元。当养牛者不负赔偿责任时,农夫则需要设法消除损失,此时成本为50 美元。而当养牛者负赔偿责任时,其需要花费80 美元成本。很明显,若养牛者不负责任,将增加30 美元的产值,反之则将减少30 美元的产值。我们可以看出产权的界定与法律息息相关,产权的界定不同,产值也会相应发生变化。科斯在后面的内容中通过对法院审理外部侵害案件情况的介绍和分析, 说明在存在交易成本的条件下, 法律体系可以影响经济体系运转的方式, 因而法律在决定资源如何使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我们存在于一个存在交易成本的真实世界,科斯的文章给我最大的启发是要实现经济效率的提高必须以明晰的产权界定为前提,产权界定不清晰就会就不能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存在机会主义者“搭便车”的可能。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我们要比较不同选择的成本与收益,本着产值最大的原则解决外部性问题。 即使对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有太多的赞同,太多的启迪也难掩我的某些疑惑。首先某些社会问题的成本或者收益真的能像商品价格一样量化吗?工厂对居民造成的危害怎么计算,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或许一时无法体现,因它带来的某些病变会相当长时间地潜伏在人体,这种损失又该如何计算?其次科斯反复强调效率优先,强调产值的最大化,可是某些社会问题问题只 考虑效率与收益是远远不够的。环境污染的危害不仅关乎当事者与居民的利益,更关乎整个社会发展的公平正义。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孰轻孰重,即使工厂污染所带来的利益大于环境破坏所承受的损失,那么我们是否该按照科斯产值最大化的原则继续容忍这种行为。 浅析《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 经济学家张维迎在文章中批驳了周其仁和崔之元关于企业理论的某些看法,否定了崔之元关于“美国公司法改革为利益相关者服务,而不仅仅是为股东服务”的论点。(详见崔之元

对《社会成本问题》的思考

对?社会本钱问题?的思考 对?社会本钱问题?的思考 摘要:科斯的?社会本钱问题?是现代产权理论的经典之作,其精髓之处在于交易费用的提出和初始权力的界定。本文力图通过再现?社会本钱问题?一文,一方面对“社会本钱〞的概念展开讨论,另一方面对理论界关于科斯观点的争议进行评议,从而加深对产权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社会本钱;交易费用;产权 一、绪言 就像科斯本人所说的,尽管“有待分析的问题〞是私人产品与社会产品的差异,但我想作者不仅仅想对如何解决“妨害问题〞发表看法,他的目的是说明如何“设计和选择社会安排〞来使资源更有效率的配置,或者说,本文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对外部性问题的探讨! 二、“社会本钱〞问题 究竟什么是“社会本钱〞呢?综观其全文,科斯并没有全面、准确地把握庇古社会本钱的内涵。这表达在:单纯考虑经济本钱,忽略了缺乏公正的社会本钱。只考虑当时本钱,忽略了长期本钱。重视微观本钱,忽略宏观本钱。 三、理论界关于科斯观点争议的评议 新制度经济学虽然离“本来就应该是的那种经济学〞还差一步,但“它提出的问题或许比它所答复的问题更有价值〞。因此,针对?社会本钱问题?,许多经济学家提出了批评意见,我选取了几个有针对性的议题,希望在讨论中可以加深对产权问题的认识! 第一,“零交易费用并不是效率的充分条件,只有完全竞争才能保证明确产权的市场交易到达最正确效率。〞舒尔茨提出,“垄断是阻碍资源有效配置的因素〞,但科斯援引斯蒂格勒的话辩白道“零交易费用会促使垄断者‘像竞争者那样行动’〞,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呢?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垄断不一定带来低效率,资源应分配到最适合的人手中,公平不代表效率,只要整个社会的产值最大化,财富的分配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 第二,“最正确资源配置方案和最正确收入分配方案的一致性问题〞,科斯成认,不同的产权界定会带来不同的财富分配结果,因此,这一观点就违背了所谓“一致性〞原那么吗?然而,公平不代表效率,最正确的资源配置方案不一定必然与最正确的收入分配方案保持一致,关键在于如何界定“最正确的收入分配方案〞,并且,财富或收入分配与效用也不是一个对等的概念,因而,需求结构的改变也许不能影响“收入分配〞的优劣,或者像科斯本人所说,“这些影响通常是很小的,以至于可以放心的忽略不计〞。 第三,对交易费用为零的解释。盛洪在?社会本钱问题的“问题〞?当中提出交易费用为零的条件在科斯定理中不是贯彻始终的,他认为界定产权是一种交易,如果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的明确界定这一条件就是多余的,因此,在科斯谈论产权界定时,它隐含者交易费用为正的前提。其次,盛洪认为科斯定理隐含产权的初始界定是一次性的,在产权界定之后,就不存在新的产权的诞生,并且,界定初始产权的规那么并不考虑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科斯的“最正确的权利安排〞是无意义的。但这一分析是在偷换概念,他认为交易先于产权,“人类最初的交易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划分和界定产权〞,从这句话来看,他认为的产权一

社会成本问题读书笔记

社会成本问题》读书报告 杨永鹏 一为何要二读《社会成本问题》? 原因 1 该文是经典,也就是说这篇文章具有高度的原创性,以至开创了科斯范式,很难想象,不理解该文,如何能够理解1960 年之后的法律经济学。 原因 2 必须事实求是的承认,至今我尚未完全读懂这篇文章,比如如何理解相互性,如何理解其中的18 个案例,如何理解庇古的方法在法学上的意义等等。 二本次阅读的一些感想——如何为法律经济学的正当性辩护 1 目前在美国为法律经济学作辩护的两条进路 1A 寻求法律经济学在法哲学乃至哲学上的根据,比如《法律、实用主义与民主》①。 1B 寻求法律经济学的内在优越性,比如《公平与福利》②认为福利比公平更值得追求。 2 美国之外的问题 显然,在美国只需证明两条进路的正确性即可,但是在美国之外的法律经济学学者,面临着更为复杂的问题,他们需要为法律经济学在本国的正当性作辩护,他们的可能进路包括: 2A 证明1A、1B 的正确性,且证明1A 、1B 的普适性或在所在国的可行性,如果只证明前 者,就如同把自己当作了一个美国的法律经济学家,其结论只能证明法律经济学在美国是正当的,而不能当然证明在所在国也是正当的。 2B 美国之外的某国具有某种特殊性,甚至使得法律经济学在该国比美国更容易生存。 3 从《社会成本问题》中所获得的新思路在上一篇文章中,笔者分析了科斯的相互性思维, 相互性思维实质上是一种整体性思维,正如科斯所言:“在设计和选择社会安排时,我们应考虑总的效果” 。笔者的思路就是寻求这样一种思想在法律思想史上有无相对应的思想,而笔者所找到的对应思想就是法律的社会化③ 所谓法律的社会化是指法律的本位由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变迁的过程,而所谓社会本位也即社会利益本位,也是一种从总的效果思考问题的方法。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基于科斯范式的法律经济学理解为法律社会化问题的分析工具,而法律的社会化进程遍及整个近现代法律发展史,特别是民商法和经济法领域(这已成法学界内部的共识),如若这条思路能够得以论证,那么法律经济学的正当性问题至少在一个很广阔的领域内得以解决。而具体的论证思路展示如下: ①证明《社会成本问题》中的18 个案例与“合法的妨害”关联性;②证明在法律思想史中“合法的妨害”与法律社会化的关联性;③证明“合法的妨害”与相互性的关联性;综合①②③得出相互性和法律社会化的关联性(结论a); ④说明相互性在科斯范式法律经济学中的基础性地位; 综合结论 a 和④得出科斯范式法律经济学与法律社会化的关联性(结论b) ⑤说明法律社会化在法学界的共识性; 综合结论 b 和⑤得出科斯范式法律经济学在法学内部应用的正当性需要说明的是该进路是次优的进路而不是最优的进路,它所得到的结论并未支持法律经济学 ①理查德· A ·波斯纳著,凌斌、李国庆译《法律、实用主义与民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②卡普洛、沙维尔译,冯玉军、涂永前译《公平与福利》,法律出版社2007 年版。 ③ ③笔者之所以能有这种联系是受了盛洪的启发,盛洪在《现代制度经济学》前言之二中认为“有趣的是,依据该文一开始就提到的‘问题的交互性质' ,结论并不完全有利于严格的私有产权制度” ,由此,我联想到了所有权附义务的学说,进而联想到了更为上一级的概念——法律的社会化。的普适性,而是对相互性考量这一启动因素赋予了约束条件,但是即便如此,由此种进路所获得的正当性空间也足以让法律经济学者们回旋良久了。

关于《社会成本问题》的简单评述

关于《社会成本问题》的简单评述 本文作者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 Coase)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人,他因“发现和澄清了交易费用和财产权对经济的制度结构和运行的意义”而荣获了1991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科斯获奖的成果在于两篇论文,其中之一就是这篇《社会成本问题》。 《社会成本问题》的理论背景是“庇古税”。长期以来,关于外部效应的内部化问题被庇古税理论所支配。《社会成本问题》一文重新研究了交易成本为零时合约行为的特征,批评了庇古关于“外部性”问题的补偿原则(政府干预),并论证了在产权明确的前提下,市场交易即使在出现社会成本(即外部性)的场合也同样有效。文中科斯论述到,一旦假定交易成本为零,而且对产权(指财产使用权,即运行和操作中的财产权利)界定是清晰的,那么法律规范并不影响合约行为的结果,即最优化结果保持不变。换言之,只要交易成本为零,那么无论产权归谁,都可以通过市场自由交易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科斯在文中多次提到庇古税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科斯理论是在批判庇古理论的过程中形成的。科斯对庇古税的批判归纳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外部效应往往不是一方侵害另一方的单向问题,而具有相互性。例如化工厂与居民区之间的环境纠纷,在没有明确化工厂是否具有污染排放权的情况下,一旦化工厂排放废水就对它征收污染税,这是不严肃的事情。因为,也许建化工厂在前,建居民区在后。在这种情况下,也许化工厂拥有污染排放权。要限制化工厂排放废水,也许不是政府向化工厂征税,而是居民区向化工厂“赎买”。 第二,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庇古税根本没有必要。因为在这时,通过双方的自愿协商,就可以产生资源配置的最佳化结果。既然在产权明确界定的情况下,自愿协商同样可以达到最优污染水平,可以实现和庇古税一样的效果,那么政府又何必多管闲事呢? 第三,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解决外部效应的内部化问题要通过各种政策手段的成本——收益的权衡比较才能确定。也就是说,庇古税可能是有效的制度安排,也可能是低效的制度安排。 上述批判就构成所谓的科斯定理:如果交易费用为零,无论权利如何界定,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 读书笔记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书笔记 一、稀缺的世界 Part 01 人性是自私的,但也有爱心 亚当·斯密认为,人是自私的,但同时也具有同情心。人人都有同情心,但是人的同情心却是随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拉远而急速减弱的。当看到某国发生地震的新闻时,我们可能会感慨人的脆弱,自然的无常,甚至转发微博,抒发一下感情,但过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回归自己的生活,只关心自己和周围少数几个人的吃穿住行。我们的同情心只能做到这样。亚当·斯密表示,每个人的爱心都极为有限,但每个人却又时刻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因此只能依靠市场来协调。市场的本质就是一个陌生人互助的平台。 人性的两面性使得我们在生活的小圈子,要靠爱心,讲同情,但不要在家庭里过分讲究市场规则;在大世界则要靠市场,讲规则,但不要在市场上强求陌生人表现出爱心。 Part 02 选择与歧视 稀缺是人类始终面临的基本约束。稀缺不仅指有形资产的匮乏,还指各种无形资产的不足。造成稀缺的原因在于:我们想要的东西别人也想要,以及,人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升级,人们总是得寸进尺。既然资源是稀缺的,那么人们在利用资源时就不得不做出选择,而一旦确定了选择的标准,就意味着存在区别对待,也就是歧视。 凡做选择必有歧视,凡歧视必得付出代价。歧视的两个根本来源是偏好和信息不对称。既然在信息不对称(以偏概全)的情形下做出了判断,就必得付出代价。不过,在市场经济下,歧视往往是合理且有效率的。如果强行改变市场的歧视标准,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 成本如何计算 Part 01 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一位做采石场生意的老板在采石场旁边买了一片空地,却不打算对它进行开发。他买下这块地的原因是:如果这块地被地产开发商购买并修建住宅,居民就一定会抱怨周围采石场发出的噪音,从而影响他的生意。而他买下这块空地却不开发的成本就是这块地原本能带来的最大价值,也就是放弃了的最大价值。 Part 02 寻租现象 “租”是经济学里的一个重要概念,指对资产的付费。只要能带来收入的资源都叫资产,其中既包括有形资产,也包括无形资产,如人的才能、发明或特权。寻找能够带来收入的资产,是人类共同的行为,但有些行为能增加社

论生产的制度结构读书笔记

《论生产的制度结构》读书笔记罗纳德·科斯(RONALD H.COASE),英国人,由于他揭示并澄清了经济制度结构和函数中交易费用和产权的重要性,获得诺贝尔奖。他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瑞典皇家科学委员会:“他的文献对经济史的研究增加了新推动力,一门新的科学——法律经济学,在经济学与法学的交叉地带应运而生。” 《论生产的制度结构》共有十一篇论文:分别论述了企业的性质、边际成本的论争、联邦通讯委员会、部门间无线电讯:咨询委员会、社会成本问题、产业组织:研究的建议、经济学中的灯塔、“企业的性质”的由来、“企业的性质”的含义、“企业的性质”的影响、“社会成本问题”的注释等。 强调制度( institutions )的重要性,是制度经济学的一贯立场,但直到交易费用的概念出现,这一立场才有了真正经济学的含义。在传统制度经济学中,制度多少还是一个外在变量,一个相对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在科斯这里,制度已成了经济学的分析对象和内在变量。它像其它一切经济物品一样,既有其效用,又有其费用。正如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可互相替代的产品之间进行选择,在不同的可互相替代的生产技术之间进行选择一样,人们也可以在不同的可互相替代的制度安排之间进行选择。如果效用相同,人们将会选择费用较低的制度安排。从社会经济发展史来看,经济制度的进步就体现为费用更低、更有效率的制度不断地替代费用较高、效率较低的制度。而制度的变革则又进一步导致了人们的生产活动方式的变革,例如,由于(单位)交易费用的下降导致的市场规模的扩大,会促进生产的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也就是说,当人与人打交道的费用下降了,人与自然打交道的费用也会大幅度的下降,反过来就是人类财富的增长。 《企业的本质The Nature of the Firm》独辟蹊径地讨论了产业企业存在的原因及其扩展规模的界限问题,科斯创造了“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这一重要的范畴来予以解释。所谓交易成本,即“利用价格机制的费用”或“利用市场的交换手段进行交易的费用”,包括提供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的费用、订立和执行合同的费用等。90年代时,交易费用这个词对于我国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正如张五常所说:“交易成本的思想虽然可以追溯到

环境资源经济学--思考题

❖1、环境经济学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有何差异?生态经济学和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之间有何差异?应如何看待这些差异? ➢箭头(a)代表进入生产和消费的原材料。自然界是经济系统原材料的供应者。 ➢箭头(b)表示经济活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从原材料供应的角度研究自然界的学科被称为自然资源经济学。 ➢废物的流动及其对自然界的影响是环境经济学的研究主题。 ➢环境经济学: 研究人的经济行为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各种联系,其本质是研究经济体系是如何产生破坏或保护环境的激励的,关键是要测定出环境质量改进的成本收益,特别是那些隐蔽的成本及收益。 **环境经济学旨在说明控制污染过程中需要采取的步骤,它介绍了人们决策方式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人们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如何影响我们对于改善环境质量的渴望程度,最重要的核心内容是如何设计有效的政策来实现对环境质量的改进。 ➢自然资源经济学:运用经济学原理来研究人类开采和利用可以进行商品性开发的自然资源的行为。 主要学科分支:矿物经济学\能源经济学\水资源经济学\森林经济学\农业经济 学\土地经济学\海洋经济学 **自然资源经济学最初涉及的是可以进行商品性开发的自然资源而不涉及无法 进行商品性开的的环境,随着研究进展,经济学家逐步认识到自然资源的开发 对环境的影响,因而将表示这种影响的外部成本计入相应的资源产品价格中。 ➢生态经济学 ✓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显著特征是将经济系统看做是地球这个更大的 系统的子系统。 ✓“宇宙飞船”经济学 ✓可持续性是生态经济学的中心问题,其理论观点与分析方法更多地来自于生 态学 ➢环境经济学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联系密切但在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都存在明显差异。 研究重点:自然资源经济学以进行商品性开发的自然资源为研究重点。

《基金投资说明书》读书笔记(中)

《基金投资说明书》读书笔记(中) 基金投资说明书:用基金赚一辈子的财富 作者:马硕 值得多读的一本书,其中阐述的价值投资方法,股票、基金都适合。对一些基金的优缺点,点评的非常中肯。 第四章主动管理与被动管理 通过基金,投资者可以间接地投资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主动管理是指基金的管理方式无法预测。

对大部分基金来说,高的换手率反而会带来平庸甚至差的管理业绩。 高换手率还会带来较多的摩擦成本,这部分费用由基金投资者共同承担。 基金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周期性、不完全性和非及时性的。 所以在选择主动管理的基金时,投资者也只能考虑部分“历史因素”(经理过去任职期间的业绩以及基金的历史业绩),而非“未来因素”(基金未来将如何运作、投资理念、投资方向,以及具体的投资标的是什么),毕竟历史情况客观存在,而主动管理基金未来如何是无法预测的,只能借助于历史线性外推。 基金公司的目的是赚更多的管理费。那么如何提高管理费收入?答案是要提高管理资产的

量——管理更多资金,基数大,管理费自然就多了。从这个角度考虑,基金公司有如下两个方法: (1)把现有基金管理好,用业绩说话。 (2)在宣传、推广和营销上付出大量成本,通过这个方式使短期效果更加明显。 囚徒博弈,大家都知道这样是不对的,但又不得不这样做,“我不这么做,别人也会这么做”。对基金管理人来说,追求基金的短期业绩是压倒性策略(证据就是整体的较高换手率),即使做错了也基本没有关系。 高换手率追求热点的管理模式更多依赖运气,赶上了热点就会获得超额收益,没赶上热点,其获得的收益可能就会低于市场平均值。由于幸存者偏差,评级机构的曝光,以及代销机构的推荐,投资者看到的当然都是短期业绩好的基金,而不会看到那些大部分表现差的。

科斯 《企业的性质》

科斯《企业的性质》

《企业的性质》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罗纳德·科斯(Ronald H. Coase)25岁时构思并写就,在1937年的发表的论文。奠定了现代企业理论的基础,也成为企业家理论探讨上重要里程碑。《企业的性质》是其最终让其获得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两篇论文之一,另一篇是《社会成本问题》。在这篇并不长的文章里,科斯通过回答两个基本的问题从而为企业理论做出了 历史性的贡献。这两个问题就是:企业为什么会存在?企业的规模由什么因素决定?对这两个 问题的回答——市场成本论与组织成本论—— 构成了《企业的性质》的核心内容。 在这篇著名的论文中,科斯想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企业产生的原因,二是企业的边界问题。对于这篇文章,我认为可以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科斯指出了当时经济学界对企业(firm)的观点。当时的经济学家已经意识到经

济体制是由价格机制来协调的,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经济计划(组织内部)为了对此进行解释,马歇尔把组织作为第四种生产要素引入经济学 理论;J.B.克拉克赋予企业家以统筹职能;奈特教授则强调了经理的协调作用,他们统一的观点是认为在企业之外,价格变动决定生产,这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协调的。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交易的复杂的市场结构被企业家所替代,企业家指挥生产。但在企业之外,价格变动决定生产,这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协调的。但科斯认为:他们并没有解释,既然生产和管理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组织为什么还要存在了?并提出了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 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这一论断。 第二部分,科斯首先列举了几种企业出现的理由。1是相对独立性或是指挥欲的倾向的存在,造成了企业的存在,但认为这不很真实。2是购买者较之于以其他方式生产的商品更偏爱由企 业生产的商品,企业也可能存在,但这种情况很少。进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一个“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

《新制度经济学的五位代表人物及其观点5篇》

《新制度经济学的五位代表人物及其观点5 篇》 第一篇:新制度经济学的五位代表人物及其观点新制度经济学的五位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新制度经济学是二十世纪一支突起的异军,它的源头是大家公认的科斯教授1937年的那篇短文《企业的性质》。之后几十年间,经济学家似乎对这篇文章视而不见,直到19 59、1960年科斯的另两篇宏文问世之后,他的思想才逐渐被大家注意。然而,即便如此,仍然是引用者多而深入研究者少。对此,科斯常有抱怨之词。但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一些大经济学家认为1937年的文章太过空泛,从逻辑上看虽然无懈可击,毕竟难以操作。 新制度经济学的名字是威廉姆森给起的,在他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一系列文章中他提出了一个所谓的新制度学派,之所以有一个新字冠在前头,主要是为了和以凡伯伦、康芒斯、密切尔为首的老制度学派相区分。老制度学派曾一度在美国成为主流,那是大萧条之后的几年里,马歇尔和凯恩斯之间的过度时期,迷茫的美国人对自己国人的思想第一次重视,但是,可是说旧制度学派几乎没有给现代经济学留下多少东西,也许正如科斯所说他们本来也不愿留下些什么。科斯在xx年的aer上发表的《关于新制度经济学》一文中说:“老制度经济学的代表康芒斯、密切尔等都是一些充满大智慧的人物,但是他们却是反理论的,他们留给后人的是一堆毫无理论价值的实际资料,很少有东西被继承下来。”虽然其中的代表人物都曾一度在美国经济学

家中声名显赫,但对现代经济学范式的影响几乎看不到。然而,新制度经济学(nie)的情形就大不相同,他们非常活跃,而且也逐渐得到了主流的承认。xx年,matthews就任皇家学会主席的演说中提到:“在我们的学科领域里,制度的经济分析已经成为一个极为活跃的研究领域。”(maathews,xx)在他看来,nie所以能够如此,主要是他提出了两个有意义的命题,第一,制度是重要的;第二,制度现象将影响经济理论工具的分析。对于第一点来说,倒算不上是新制度分析的功劳,因为无论新旧,两派都强调制度是重要的。因此在我看来,nie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其关键之处还是在于它为经济分析提供了一种更为真实可行,更为敏锐的视角。阿罗(xx)说:“我现在思索新制度经济学运动的一个答案。它并没有为传统的经济学问题--资源分配和效用度量--提供一个新的答案,但他回答了一些新问题,为什么制度是这种方式出现而不是其他呢。它融入了经济史,但却提供了比传统的方法更为尖锐(微观分析)的推理方式。”那么,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独特视角呢,是一种什么样的微观分析方法呢。在新古典框架里,“在瓦尔拉斯(walras)范式中,所有的行动权利被隐含地假定为自由的、简单的、不受限制的,而且拍卖商和监督人的服务都被假定为不花任何费用的。因此就不存在律师,没有经纪人,没有银行,没有官员,没有企业家,没有警察,而且实际上也没有任何一类组织。”而新古典大家马歇尔又过于急噪,总是太想把经济学象心理学、生物学那样挤入科学的殿堂,虽然他“完全清楚制度的重要性,但他用长期的与短期的概念、用均衡和不均衡概念回避了许多问题。”在此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