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研究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研究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研究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研究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9-09-22T00:53:02.5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作者:呼延文浩郭贵勇赵乐

[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地铁作为人们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获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地铁作为人们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获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当前人们越来越关注地铁的载客能力,同时对地铁的安全性也越来越重视。但在地铁运行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都会对其安全产生影响,因此为了使地铁的运营更加安全,需建立安全管理体系为其提供保障。基于此,本文对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地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

前言:为了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我近年在不断加强轨道交通的建设,为城市人民的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在轨道交通投入运营以后,其运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成为了人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如果地铁一旦出现运营安全问题,不仅会影响人们出行,同时还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因此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分析,为地铁的安全运营提供保障是非常必要的。

1 保障地铁运营安全的要点

第一是人员,在所有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因素当中,人为因素占比近80%,其中人为因素又分为乘客和工作人员两种,因此强化对人员管理可和明显提升地铁运营的安全性。第二是设备社会因素指的就是地铁系统中的各种机械设备,这些设备包括地铁本身及其运行的一切辅助设备,例如信号接收和发送设备、电气设备以及各类线路等。所有和地铁系统有关的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将对地铁的运营安全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强化这些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对地铁的安全运营有非常大的帮助。第三是环境,环境指的是地铁系统内和人以及机械设备有关的一切因素,可以被细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1]。其中内部环境和人员的关系比较密切,可被进一步细分为工作环境和工作范围,外部环境受人员影响不是非常大,可被进一步细分为自然和社会两部分,比如自然灾害等属于自然环境范畴,经济属于社会环境范畴。优化内部环境并预防外部环境的影响,可提升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因此这一点应受到重视。第四是管理,管理是保障地铁运营安全所有要点最关键的一环,而且管理在全部环节中都有所体现,贯穿于地铁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因此做好管理工作,将使地铁运营安全得到极大保障。

2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体系

2.1 技术标准体系

我们都知道地铁能够运营是有多个子系统共同合作所实现的,因此为了保障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就必须保证各个子系统能够顺畅合作、完美协调,将地铁的运行状态调整到最好。因此建立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体系,首先就要针对各个不同子系统建立相关的技术标准体系,令各个子系统在标准技术体系下稳定运行,同时和其他子系统进行配合。

2.2 管理标准体系

地铁系统中有很多不同的环节,这些环节能否顺畅运行和地铁运营安全有很大关系,因此应针对不同环节设置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组织结构,使和各个环节有关的风险因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2]。同时还应为不同环节的管理设置责任制度,将地铁运营安全和地铁系统内所有组织、部门以及个人联系到一起,如果某一环节出现了安全问题可以此迅速定位相关责任人,这样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将得到明显提升。由此可以得出,管理标准体系应包括人员、责任制度、责任划分、安全标准、安全培训、安全检查、等很多方面。

2.3 组织管理体系

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应围绕地铁安全运行来开展,并且直接服务于乘客,这是地铁安全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和地铁服务水平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共包括以下主要内容:首先是管理行车组织,需要从制定和实施行车计划、调度、紧急事件的处理、管理运行信息等方面进行。其次是对客运服务进行管理,需要从车站以及换乘车站的有序运行、自动扶梯、乘客、屏蔽门、监控、售票系统等方面进行。再次是对票组织进行管理,这一点需要从票价政策、购票服务、票价收益、制票中心等方面进行。最后是管理列车机乘务,需要从列车秩序、驾驶员、乘务组织等方面进行。通过本节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点,那就是组织管理体系覆盖了地铁运行的各个环节,因此为了提升地铁运营的安全性,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应得到足够重视,并针对不同内容执行最严格的管理,令乘客享受到最舒适最安全的乘车体验。

2.4 监管体系

建立监管体系应围绕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来进行,结合设置在地铁系统内的所有监控设施,在地铁运行的全过程对其实施全方位监控,在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体系中是最基本的保障。通过监管体系对地铁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安全和事故隐患进行监控,是一种主动预防风险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在监管体系中使用的是一种综合监控技术,该技术集成了各种监控手段,可实现对地铁系统所有子系统的全方位监控。例如电力系统、车站环控系统、火灾报警系统、防洪系统、空气监测系统、自动售票系统、照明系统、广播和视频监控系统等,对这些系统的全方位监控也利用了风险预防的理念,是保障地铁运营安全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国内外对此都非常重视,不仅纷纷建立了健全的监管体系,同时也在对监管体系进行不断完善,力求第一时间发现风险的苗头,然后将其消灭。

2.5 应急救援体系

通常情况下地铁的运行是非常稳定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非常低,但由于地铁的运行速度非常快,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为可能会发生的安全事故建立应急救援体系,这样才能保证在事件发生之后迅速进行救援并恢复地铁的运行秩序,从而损失控制到最低。建立应急救援体系的过程中,制定应急预案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也是最基本的保障,当地铁发生安全事故以后如何进行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和伤害都是应急预案中应详细规划的。另外在应急救援体系中还应包括应急救援工作的内容以及开展方式,为了在发生事故后迅速有效的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除了要有应急预案以外,相关人员还应以应急预案为基础定期进行模拟演练,从而提升在安全事故发生时的反应速度[3]。由此可知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应该讲以下三点作为目标,迅速反应开展事故救援、防止造成更大的伤害、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地铁运行。

2.6 信息化体系

我们早已进入了信息时代,各个行业也都开始了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对地铁交通而言,开展信息化建设,将信息技术融合进安全运营管理体系中,对地铁运行中各种不稳定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同时提升地铁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协调性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建立信息化体系的道路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我国地铁系统中现有的信息化基础较为薄弱,信息共享不够充分,更缺少战略性的信息标准。在某些区域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要点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要点 近年来,各大城市都加大地铁建设以解决日益紧张的交通压力。随着地铁网络化运营,客流的急剧增加,地铁运营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地铁运营的根本任务就是将旅客安全及时地运送到目的地。地铁运营的目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地铁运营必须把安全生产摆在首要位置。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与运营安全有关的因素可以划分为四类:人、机器、环境及管理。以管理作为控制、协调手段,协调人、机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反馈作用将系统状态的信息反馈给管理系统,从而改进安全管理方法,最终得到更为安全的系统。 运营的安全管理是指管理者按照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对运输系统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进行危险控制的一切活动。该定义包括五个方面的含义: 1. 运营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消灭和减少运营事故及其损失。 2. 运营安全管理的主体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各级管理人员。 3. 运营安全管理的对象是人(基层作业人员)、财(安全技术措施经费等)、物(运输基础设备和运输安全技术设备等)、信息(安全信息)等。

4. 运营安全管理的方式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5. 运营安全管理的本质是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使各种矛盾向有利于运营安全方面转化。 安全系统管理的基本内容可包括:总体管理、重点管理及事后管理 一、总体安全管理 在运营管理工作中,一切服务于安全生产的各管理部门,为确保运输安全所做的工作都应纳入总体安全管理的范畴。 包括:安全组织、安全法规、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信息、安全资金等。 运营安全总体管理 1.安全组织管理 是安全管理的实施主体,负责安全的组织领导、协调平衡、监督检查工作,使安全管理体制有效地正常运转,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 2.安全法规管理 任务是严格遵循国家有关轨道运营安全的法律、法规等条文规定,对各种运输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进行研究、制定、修改、完善、贯彻和落实,使运营安全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

城市轨道交通地铁项目安全生产体系及制度

城市轨道交通地铁项目安全生产体系及制度 1.1安全管理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杜绝死亡,消灭交通、火灾、机械、爆炸及其它大事故,消灭一切责任事故,创建安全标准工地。 1.2安全管理目标 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管理及轨道工程施工的特点,结合本工程的施工实际情况,制定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为: 1、无责任死亡事故,因工死亡率为零; 2、无拆迁工程事故; 3、无触电、物体打击、高空坠落等事故; 4、无重大机电设备事故、重大交通事故及火灾事故; 5、无因施工造成地表沉陷及由此导致交通中断、通讯中断、漏水、漏气等重大事故; 6、无急性中毒事故。 1.3安全生产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安全总监及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安全部具体负责本合同段工程的全部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各施工队设专职安全员,各班组设兼职安全员,各作业点设安全监督岗,组成一个自上而下严密的安全组织机构,建立建全完善的安全保证体系。负责各项安全工作的落实,做到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预测,预防事故的发生,严格运行各项制度,

系统管理,做到令禁止。 现场安全组织机构如图11-1所示: 图15-1 安全组织机构图 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及“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方针,依照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标准(GB/T20081)建立建全安全保证体系,建立安全责任制,开展安全培训,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在督促安全的前提下,全面完成项目施工任务。 1.4安全保证体系 项目部项目经理是本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应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安全总监对项目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负领导责任,项目副经理承担现场安全方案实施、整改落实的领导责任;项目总工承担方案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制定的领导责任;安全质量环保部负责施工安全生产督查、汇报,参与安全措施制定,有义务进行事故调查及事故

中国地铁安全运营心得体会[学习心得]

中国地铁安全运营心得体会 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最新最全的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机动车迅速增加,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各大城市纷纷投入巨资建设轨道交通系统。到“十五”末,已经有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10个城市建成了地铁,通车总里程达到400多公里。此外,还有30多个城市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计划,预计届时全国地铁通车总里程将超过1000公里。与此同时,如何保证地铁安全地运行已成为各级管理部门必须面对的问题。地铁安全是个大问题2月18日发生在韩国大邱市的地铁纵火案,至今还让不少人心有余悸。当时发生的火灾虽然是人为纵火,但同时也暴露出应急安全设施准备不足、安全设备无法在应急状态下全面启动等地铁建设中的安全问题。据韩国媒体报道,大邱市地铁1997年开通时采用的有关防火安全的标准,还是上个世纪70年代韩国首次开通地铁时的标准。这次火灾的发生,引起了很多人对地铁安全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我国地铁尚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尽快建立健全地铁建设从规划设计到运营管理的全程安全评估标准,特别是对地铁建设中消防、安检、监控、疏散等建设的安全评价,十分有必要。地铁在具有运行速度快、可靠性高等优点的同时,也因为其特有的运行特点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首先,地铁是在地下封闭的空间中运行的,通风条件比较差,一旦发生事故,疏散起来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事故发生在地铁车辆进站后,疏散起来相对容易一些,如果是在地铁隧道中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其次,地铁列车一般载客量比较大,是一个人员高度密集的公共场所。而且地铁乘客来源又比较复杂,同时地铁作为城市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工具的特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像火车、飞机那样事先严格、细致地对乘客进行安全检查。因此其安全隐患要高于火车、飞机。

地铁施工安全保证体系(完美版)

目录 一、安全管理目标 (1) 1.1本工程的安全管理目标 (1) 1.2根据本项目工程特点,安全防范重点有以下八个方面: (1) 二、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体系 (1) 三、安全生产组织机构 (3) 四、安全生产责任制 (3) 4.1项目经理的安全责任制 (3) 4. 2项目安全总监的安全责任制 (4) 4. 3项目总工的安全责任制 (5) 4. 4项目党支部书记的安全责任制 (5) 4. 5项目生产副经理的安全责任制 (6) 4. 6工程技术部长的安全责任制 (6) 4. 7财务部的安全责任制 (6) 4. 8物设部部长的安全责任制 (7) 4. 9工经部部长的安全责任制 (7) 4. 10综合办公室的安全责任制 (7) 4.11项目技术人员的安全责任制 (8) 4. 12项目现场工程管理人员安全责任制 (8) 4. 13项目安全员的安全责任制 (9) 4. 14安全工程师的岗位责任制 (9) 五、安全管理制度 (10) 5. 1安全教育制度 (10) 5. 2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 (11) 5. 3安全检查制度 (12) 5. 4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12)

5. 5施工临时用电管理制度 (17) 5. 6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18) 5. 7班组安全活动制度 (19) 5. 8工伤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 (20) 六、安全保证措施 (21) 6. 1基坑开挖安全保证措施 (21) 6. 2矿山法暗挖隧道施工安全措施 (22) 6. 3盾构施工的安全防范措施 (23) 6.4地表沉陷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25) 6. 5管线的保护预防及处理措施 (25) 6. 6对停电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25) 6. 7确保环境安全和施工安全的监控量测保证措施 (25) 6. 8其它安全措施 (26) 七、应急预案 (28) 7. 1应急组织机构 (28) 7. 2成员职责 (29) 7. 3外部联络通信 (30) 7. 4应急队伍保障 (31) 7. 5应急经费、物资装备保障 (32)

地铁运营事故处理规则(北京地铁)

地铁运营事故处理规则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事故分类 第三章事故报告 第四章事故调查 第五章事故责任判定与处理 第六章事故统计分析和总结报告 第七章罚则 第八章附则 附件l《北京地铁运营事故处理规则》内容解释 附件2《地铁运营谐凳鹿时ǜ妗?nbsp;地安监统一4 附件3《地铁运营事故报告》地安监统一表5 附件4《地铁运营事故处理报告》地安监统一表6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北京市有关安全法律法规,及时、正确处理地铁运营事故,使事故处理工作科学、规范、有据可依,特制定《北京地铁运营事故处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 第2条本规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北京市有关安全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和“抓小防人,安全关前移”的安全管理指导思想,消灭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及大事故,努力控制和减少险性事故;一般事故和事故苗子。 第3条本规则结合北京地铁运营实际,本着实事求是,严而有度,切实可行的原则,强调科学性和适用性及可操作性,以调动广人干部职工防止运营事故的积极性。 第4条凡在运行线和车场线范围内由于地铁自身原冈造成乘客伤亡、车辆和设备损坏、中断行车或危及运营安全的情况,均构成运营事故。但在地铁对外营业区域范围内,由于乘客自身原因或发生治安案情造成的伤亡或不良后果,均不列入地铁运营事故统计范围。 第5条发生影响运营的故障或事故时,要严格按照报告程序立即上报。对于隐瞒不报或不如实反映情况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严肃处理。事故发生后的责任单位应积极认真组织开展事故调查分析、研究制定防范措施,尽快将事故调查报告和分析处理结果—上报地铁公司安全监察室。 第6条地铁公司各级领导及全体职工要严格贯彻执行“依法执政、依法管理、依法从业”的原则。对于因违反或未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或

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1.适用范围 一、本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是为了坚决贯彻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及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为确保员工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 二、安全生产是衡量地铁2号线消防维保项目部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必须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安全教育、严格遵守劳动纪律,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努力钻研技术业务,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确保人身和施工安全。 三、新职工和改职人员在上岗前必须进行《地铁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培训学习,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工作。 2.施工作业基本安全制度 2.1项目启动施工安全作业要求 2.1.1新设备启用前,设计、施工部门应配合,对接收单位的使用维护人员进行培训。 2.1.2项目组成员认真学习施工现场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2.1.3工程施工用电时必须依据电源插座规定的负荷进行用电,不得超过电源插座规定 的负荷。 2.1.4工程施工过程中,电源插座周围不得摆放易燃、易爆、液体或金属等物体,避免 由于液体洒溅或金属物遗撒等原因使电源插座受损,产生漏电或短路现象。2.1.5项目组成员必须听从项目经理的调动,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2.1.6为维护公司企业形象及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组成员不得追逐、 打闹、玩戏。 2.1.7工程施工过程中如发现设备异常或其它异常情况应及时与用户沟通,以便及时核 查排除,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1.8项目组成员在施工中不得擅自改动即有的设计方案及施工实施计划施工。

2.1.9项目的实施调试工作与施工现场的正常作业原则上要避免交叉、并行作业,非施 工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如确需交叉、并行作业,必须制定安全措施预案, 防止发生事故。 2.1.10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 作。 2.1.11工程施工现场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整理,以保持工程施工现场的整洁。 2.1.12工程人员下班离开工程施工现场时,必须将工具、仪器仪表、照明、电源插座及 电脑主机和显示器等用电设备关闭。 2.1.13系统在线运行时,未经使用或维护部门的许可,项目组人员不得对系统进行操作。 2.1.14未经使用或维护部门许可,项目组成员不得随意进入设备机房,更不得随意操作, 使用工程施工现场的任何设备或工具。 2.2 基本规定 2.2.1三不动: 1、未登记联系好不动; 2、对设备性能、状态不清楚不动; 3、正在使用中的设备(指已办理进路或闭塞的设备)不动。 2.2.2三不离: 1、工作完后(配合作业后),不彻底试验良好不离; 2、影响正常使用设备缺点未修好前不离; 3、发现设备有异状时,未查清原因不离。 2.2.3四不放过: 1、不查清事故原因不放过; 2、不落实造成事故责任者不放过 3、按事故等级未追究相关行政领导责任不放过; 4、没有吸取教训,做出预防措施不放过。 2.2.4七严禁: 1、严禁甩开联锁条件,借用电源动作设备; 2、严禁采用封连线或其他手段封连各种信号设备电气接点

地铁运营乘务安全管理研究探讨

地铁运营乘务安全管理研究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交通的提高,城市居民出行的方式大多依靠于地铁。为了确保地铁运营安全,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保障乘客生命和财产安全,作为运营安全生产防线的最后一道守门员,乘务安全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乘务安全管理从宏观的体系构建,到微观的管理任务的具体分解,再到意识层面安全文化的创建,安全管理稳中求进,确保有序、高效。 标签:地铁运营;乘务安全;管理 一、影响地铁乘务安全运营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 近年来,各地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频发,给地铁运营工作带来重大挑战。台风的破坏性较强,极有可能造成设备损坏,导致列车不能正常运行。长时间的降雨则有可能造成地铁线路积水,导致地面设备短路或接触网停电等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如何降低自然灾害对运营工作的危害,是值得相关部门重点思考的问题。 (二)技术与设备因素 由于我国的轨道交通事业起步较晚,一些关键技术的积累还不够,尤其在一些早期开通的地铁线路中,无论是在设计施工还是技术和设备等方面均无法达到最先进的水平,这无疑会给运营管理工作造成不便并留下安全隐患。 (三)人为因素 ①从乘客方面来看,部分乘客因安全意识不高、不遵守规章制度而增加了运营风险,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比如,为了争抢座位而抢先上车,不遵守“先下后上、文明礼让”的乘车秩序,造成人流拥挤,发生踩踏事故。还有部分乘客是低头族,喜欢拿着手机边走边看,容易踏空摔倒或将物品掉入轨行区。 ②从地铁工作人员方面看,员工的失误与疏忽也容易造成安全事故。随着地铁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员工队伍中新人也越来越多,部分员工只是简单地学习了一些应急预案和故障处理方法以及模拟演练,缺乏对运营期间的各种突发事件的实战经验,在运营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不能正确及时有效处置,从而导致事故发生,给地铁安全运营造成影响。 二、地铁运营乘务安全管理分析 (一)安全体系创建

[整理]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办法.

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办法 (2009年12月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22号公布)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加强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保障运营安全,维护乘客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保障及其相关管理活动。 第三条(监管部门) 市安全生产监督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本办法负责职责范围内的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监督管理,其所属的市运输管理机构负责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日常监督工作。 市发展改革、建设、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及各区(县)人民政府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四条(运营单位) 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单位(以下简称运营单位)应当做好其运营范围内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建立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控制体系,制定运营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安全责任,保证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第二章安全设施与保护区管理 第五条(建设单位的运营安全要求) 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单位(以下简称建设单位)在进行工程项目建设时,应当同步建设轨道交通安全监测和施救保障系统,并确保系统功能符合运营安全的需要。 轨道交通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将轨道交通线路竣工总平面布

置图报市运输管理机构备案。 第六条(安全设施) 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轨道交通安全设施、设备规范标准,在车站、车厢内设置以下安全设施、设备: (一)报警、灭火、逃生、防汛、防爆、紧急疏散照明、应急通讯、应急诱导系统等应急设施、设备; (二)安全、消防、人员疏散导向等标志; (三)视频安全监控系统。 紧急情况下需要乘客操作的安全设施、设备,应当醒目地标明使用条件和操作方法。 第七条(设施维护和整改) 运营单位应当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检测,并按照国家《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的要求进行安全性评价, 保证设施、设备的正常完好。 安全设施、设备规范标准发生变化的,运营单位应当及时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调整。 安全设施、设备无法满足运营安全实际需要的,运营单位应当根据市运输管理机构的要求,及时对现有安全设施、设备进行整改。 第八条(安全保护区)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后,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条例》第三十条的规定,划定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的具体范围,并告知规划、房屋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 在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范围内进行《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的作业内容的,规划、房屋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告知相关作业单位向市运输管理机构办理安全保护区审批手续。 第九条(安全保护区内的作业管理)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取得施工许可证后,建设单位应当对该轨道交通工程划定的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实施安全管理。 作业单位应当按照经市运输管理机构审批同意的作业方案确定的时间进行施工,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作业单位未按照作业方案确定的施工期限开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 理体系正式版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世界各大中城市不容忽视的问题。 1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 1.1 目标和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的目标是:使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生产与管理达到预先设定的标准,使事故等级和事故频率控制在预先规定的范围内。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应遵循差异性、明晰性、法律性和程序性原则。 1.2 内容 城市轨交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的内

容如图1所示。 其中法律法规体系是指专门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或其他法律法规中的有关条款,具有规定性、稳定性和强制性特点,是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正常运作的前提和保证。 运营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体系包括运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行车组织安全管理、设备安全管理和人力资源安全培训等内容。该体系贯穿于其他各体系之自然界的各种自然灾害以及各种软硬件设备故障都会引发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矛盾和个别人的不健康心理也为城市轨道交通带来了不安全因素。而城市

地铁施工安全管理与防护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6763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地铁施工安全管理与防护 措施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地铁施工安全管理与防护措施详细 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地铁大多是在人口密集繁华城市进行的一项投资大、建设期长、技术复杂的地下建设工程项目。近些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迅猛发展时期,目前有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十多个城市地铁线路已经投入运营,杭州、成都、西安、福州等地正在进行地铁施工,全国还有十多个城市在申请建设地铁工程。近年,许多己建和在建的地铁工程,由于安全管理和防护措施中存在缺陷,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在施工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完善防护措施。 一、地铁施工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一)地铁施工受地质与水文等诸多因素影响,施工过程容易引起:坍塌、冒顶、涌砂、涌水、透水等事故。地铁沿线多为市区繁华主干道,建(构)筑物纵横交错,道路两侧分布有煤气管道、照明及动力电缆、通讯电缆、给排水管、污水管等各种类型的地下管道及线路,其埋藏情况错综复杂,且周边环境不确定因素多。施工过程容易引起:煤气管道的破裂引发火灾和爆炸:电力线、电信线破残造成停电、停止通讯,甚至引发触电事故:给排水管道、污水管道断裂造成停水或低洼积水;地表面塌陷或隆起,造成周边建(构)筑物产生裂缝或坍塌等事故。 (二)在地铁建设施工阶段,采用明挖、暗挖、盾构等施工方法和辅助工法进行基坑或区间隧道开挖时,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地面塌陷或隆起,其主要原因是地层周围岩土体的原始应力变化和受扰动或受剪

地铁建设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

地铁建设安全风险技术 管理体系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地铁建设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北京市开展了“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控制及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研究。2008年9月,研究成果首先在北京地铁9号线试用。目前,北京地铁11条新线建设中全面推广应用了《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及信息化管理系统,显着提升北京地铁建设安全风险管控的规范化、信息化水平,有效控制了工程建设风险。 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核心思想 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的核心思想是,对地铁建设工程安全风险以预防为主,加强各阶段安全风险的预控与管控。贯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包括岩土工程勘察与工程环境调查、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和工后阶段。规范、完善建设单位、各相关参建单位在安全风险技术管理方面的工作责任及工作内容。着重规范、完善施工风险控制的信息报送、预警和分级响应的内容和程序。 该体系还提出了“施工单位全面监测第三方监测单位重点监测,施工、监理、第三方监测单位现场巡视,风险预警以第三方监测单位为主”的预警管理模式;提出了北京地铁第三方监测的工作要求;提出了现

场巡视的思想,并且分工法(盾构法、明挖法和矿山法)、分对象(工程自身与周边环境)提炼,形成了现场巡视的工作内容与重点;要求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针对开挖面地质状况、支护结构体系及基坑或隧道周边环境进行巡视,同时要求监理单位对施工工艺及设备、施工组织管理及作业状况等进行巡视。 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主要内容 该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风险工程分级管理,强化技术论证和过程控制管理,特殊环境的安全性评估管理,全面监控,预警分类、分级管理,建立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监控管理组织机构和北京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施工安全风险监控系统。 风险工程分级管理是对危及工程自身和周边环境安全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区别为自身风险工程和环境风险工程,并提出了分级标准。 对高级别风险工程强化成果要求及技术审查论证程序 强化技术论证和过程控制管理是对各阶段的重大技术方案采取公司组织技术论证和过程控制,如风险分级、特殊环境现状检测评估、特、一级风险工程专项技术方案等。

地铁运营乘务管理

地铁运营乘务管理前言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明确提出要逐步构建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综合交通体系,建立安全便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公众。自1965年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建设开始,经过4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截至2007年6月,全国运营线路总里程达到585km,总投资6000亿元,同时还有10余个城市拟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面对轨道交通大发展的现状,运营安全管理工作越来越被广大轨道运营单位所重视。 1.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理念 1.1安全为命,打造平安地铁 运营服务作为地铁最大的服务载体,任何故障都可能引发媒体和民众的高度关注,对运营造成巨大的社会压力,甚至对地铁的整体形象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必须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以铁的手腕、铁的纪

律、铁的面孔来抓安全工作,始终坚守“没有安全就没有运营”的理念,落实各项运营安全工作措施,打造平安地铁。 1.2人人有责,全员促安全 任何一名员工都是运营安全工作的重要力量,运营服务的高品质体现着每名员工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水平,企业强大、运营稳定有序与每名员工的成长、利益、价值是一个共同体,是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关系。安全运营离不开每名员工的努力,企业和员工只有相互依存,才能共同发展.持不懈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工作技能,培育企业安全氛围,让员工深刻体会到安全工作与自己息息相关,形成“人人想安全,人人会安全,人人善安全”的文化氛围。 1.3警钟常鸣,安全工作永无止境 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这项工作永远都没有干完的时候,是永远都不可能结束的,长期下去容易使人麻痹大意,提出用“投石头原理”防麻痹,经常地“敲打点击”,使员工警钟长鸣,保持警惕。同时要求各级领导一定要带着责任抓

地铁运营管理中不安全因素和管理对策分析

地铁运营管理中不安全因素和管理对策分析【摘要】随着现代城市发展迅速,面临的风险也相对增加,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会造成巨大的影响。作为城市主动脉的地铁,其重要性 不言而喻。安全是地铁运营的生命,地铁建设及运营必须加强安全 管理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业务技能提升,纳入地铁运营公司的日常 管理规范之中,加大安全管理工作力度,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完善应 急管理体系,确保地铁公共安全平稳有序。 【关键词】地铁;运营管理;不安全因素;分析 1.地铁运营管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1.1生产人的不安全因素 生产人忽略和遗忘工作准则,工作态度不佳,懒惰、不按规定办事。在运营过程中判断失误、联络失误、操作工具不当。还有某些生产 人故意的行为、下意识的行为、侥幸心理、逆反心里、凑兴心里、 下意识有目的的行为等。并没有充分考虑人的因素、让人工作接近 于极限状态、没考虑人的可靠性。

1.2乘客的不安全因素 乘客在平时乘坐地铁时不需要熟悉坏境及地铁的应急装置,地铁安全管理要求,并且携带危险物品进入地铁站。当遇到恐怖袭击时,乘客没能及时报警或提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制止这类行为。当安全门正在开启、关闭,有警告声音提示时,强行上下车.。有些素质低的乘客向轨道交通区域抛掷杂物、垃圾。这一系列因素都是由于人的不负责或者没有公德心导致,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有效地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据统计94.5%事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 1.3客流不安全因素 准确把握线路成网速度及规模。地铁建设初期通常以线或环为单线建设运营,环、线结合既是线网。单线运营,因受线路单一,客流无回旋余地限制,乘客流量并不明显,有时甚至低于规划的客流预测量,这在单线运营初期,是正常现象,是过渡阶段。只要线网形成,甚至只要实现两条单线的交叉,可以换乘,地铁的优劣势态便会迅即凸显出来,客流激增,站车拥堵,效益提高,运力不足,呈现出一派拥挤混乱的不安全景象。

地铁运营乘务管理

编号:SM-ZD-28293 地铁运营乘务管理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地铁运营乘务管理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前言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明确提出要逐步构建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综合交通体系,建立安全便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公众。自1965年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建设开始,经过4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截至20xx年6月,全国运营线路总里程达到585km,总投资6000亿元,同时还有10余个城市拟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面对轨道交通大发展的现状,运营安全管理工作越来越被广大轨道运营单位所重视。 1.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理念 1.1安全为命,打造平安地铁 运营服务作为地铁最大的服务载体,任何故障都可能引发媒体和民众的高度关注,对运营造成巨大的社会压力,甚至对地铁的整体形象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必须要求各级领导

地铁安全管理办法

广州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段12标 【龙归站、人和站、矮岗站、新机场南站】 土建工程项目 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段12标项目经理部二OO七年十一月十八日

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49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广州市有关安全生产管理的规定,强化项目施工安全生产管理,防范事故发生,确保工程优质、高效、安全地进行,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以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为指导,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和各类人员在生产活动中应负的安全责任,增强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责任心,做到安全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专管成线,群管成网;责任明确、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把安全工作作为永恒主题,常抓不懈。 第三条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科技进步,实行科学管理。加强全员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和预测预防事故的能力,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 第二章安全生产管理方针与目标 第四条本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是:以人为本、预控风险、确保安全生产。 第五条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是:杜绝亡人事故,年重伤率控制在0.05%以下,年轻伤率控制在2%以下,创建广州市安全生产样板工地。

第六条项目部与分部、分部与施工队逐级签订安全包保责任状,分级管理,分级对安全生产负责,严格管理,一抓到底,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第三章安全生产领导管理机构 第七条项目部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整个项目安全生产统一管理和监督,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和指导,组织安全教育,审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安全生产施工组织设计和应急救援预案及专项预案等,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第八条各分部也要成立相应的管理组织,负责本部所承担工程范围内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安全教育和宣传,负责编制安全生产施工组织设计、应急救援预案、专项施工方案和临时用电、用水等方案和措施,并报项目部审批、备案,直接负责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措施的实施和落实。 第九条项目部设立安全监察部,配备专职安全员,各分部也要配备不少于3名专职安全员、每个班组一名兼职安全员。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组长:孙福军 副组长:徐亮孙国良袁兰荣林超辉王作 组员:张智杜恩利康洪信刘学雷于风祥高祖龙李建学庞慧明王海黄旭东 防火领导小组

地铁安全运营体会

地铁安全运营体会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地铁安全运营体会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机动车迅速增加,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各大城市纷纷投入巨资建设轨道交通系统。到“十五”末,已经有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10个城市建成了地铁,通车总里程达到400多公里。此外,还有30多个城市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计划,预计届时全国地铁通车总里程将超过1000公里。与此同时,如何保证地铁安全地运行已成为各级管理部门必须面对的问题。地铁安全是个大问题2月18日发生在韩国大邱市的地铁纵火案,至今还让不少人心有余悸。当时发生的火灾虽然是人为纵火,但同时也暴露出应急安全设施准备不足、安全设备无法在应急状态下全面启动等地铁建设中的安全问题。据韩国媒体报道,大邱市地铁1997年开通时采用的有关防火安全的标准,还是上个世纪70年代韩国首次开通地铁时的标准。这次火灾的发生,引起了很多人对地铁安全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我国地铁尚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尽快建立健全地铁建设从规划设计到运营管理的全程安全评估标准,特别是对地铁建设中消防、安检、监控、疏散等建设的安全评价,十分有必要。地铁在具有运行速度快、可靠性高等优点的同时,也因为其特有的运行特点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首先,地铁是在地下封闭的空间中运行的,通风条件比较差,一旦发生事故,疏散起来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事故发生在地铁车辆进站后,疏散起来相对容易一些,如果是在地铁隧道中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其次,地铁列车一般载客量比较大,是一个人员高度密集的公共场

所。而且地铁乘客来源又比较复杂,同时地铁作为城市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工具的特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像火车、飞机那样事先严格、细致地对乘客进行安全检查。因此其安全隐患要高于火车、飞机。 引发地铁安全隐患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人流量过多造成呼吸道疾病大面积传播。由于地铁车厢相对封闭,空气流通受到限制,加上缺乏阳光照射、客流量大,使地铁成为传染性疾病的易发区。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环保局公布的研究文献指出:室内空气污染的水平一般比室外污染要高得多,通常为2至5倍,极端情况下,可超过100倍。作为更封闭的地铁站和地铁车厢,其空气污染的严重性不言而喻。安全运营标准尚不完善近年来,我国各地地铁运营公司也开始重视地铁的安全问题,但是经常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安全规范。据北京市地下铁道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蒋玉琨介绍,和地铁发达的国家相比,我们国家地铁安全运营管理经验还很不足,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点:第一是技术标准不够完善,依法建设和运营的规范不够。第二是早期建设水平较低,达不到现在要求的标准。如北京地铁一号线是在“文革”期间开工建设的,资金投入和当时的技术条件决定了结果就是那样,现在改造起来难度比较大;比如,想在其站台上安装保护乘客安全的屏蔽门就比较困难。第三是安全设施不够完善。为尽量保证地铁运行安全,我国各地也曾相继出台了一些有关运营安全的规范。深圳市于7月发布并实施了《深圳市地下铁道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在安全方面规定了地铁公司可以在地铁车站或通风口附近采取技术保护措施,地铁工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6655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 管理体系(正式版)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正 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世界各大中 城市不容忽视的问题。 1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 1.1 目标和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的目标是:使城 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生产与管理达到预先设定的标准, 使事故等级和事故频率控制在预先规定的范围内。建 立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应遵循差异性、明 晰性、法律性和程序性原则。 1.2 内容

城市轨交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容如图1所示。 其中法律法规体系是指专门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或其他法律法规中的有关条款,具有规定性、稳定性和强制性特点,是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正常运作的前提和保证。 运营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体系包括运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行车组织安全管理、设备安全管理和人力资源安全培训等内容。该体系贯穿于其他各体系之自然界的各种自然灾害以及各种软硬件设备故障都会引发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矛盾和个别人的不健康心理也为城市轨道交通带来了不安全因素。而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专业性强、技术设备复杂、客流量大、日周期性强、高峰低谷落差显著、时

地铁站项目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9684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地铁站项目安全管理制 度标准版本

地铁站项目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安全生产责任制 按照项目经理负总责、安全长负专责、各级管理人员负相应责任的原则,全面建立并实行安全责任制和安全逐级负责制。把安全责任目标层层分解,横向到职能部门,纵向到各级领导和每个职工,并逐级签订安全责任状,形成一级保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安全生产责任保障体系。 2、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针对本工程城市暗挖施工、交通运输和人身安全风险大、技术含量高等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每道工序开工前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生

产注意事项,交底至班组,并要求传达到每个作业人员。 3、安全教育制度 (1)加强作业人员的的安全教育,使广大工人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克服麻痹思想,组织职工有针对性地学习有关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知识,做到思想上重视,生产上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对特殊工种和对施工安全有特殊影响的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安全操作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3)要经常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提高全体人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做到"三不伤害"(即: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别人,我不被别人伤害)。

(4)对新入场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变换工种时也要进行转岗安全教育。 (5)施工管理人员要进行年度安全培训,专职安全员按规定进行年度培训考核,考核不合格不得继续从事安全员的工作。 4、安全检查制度 ①坚持经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形式,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堵塞安全漏洞。 ②项目部组织月检查,工区进行周检查,工班经常进行检查,职工相互监督检查。 ③坚持以自查为主,互查为辅,边查边改的原则,主要查措施落实、制度落实、人员落实、安全隐患和现场施工安全管理。 ④检查出事故隐患时,整改做到定人、定时间、定措施。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策略 祖照蕾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策略祖照蕾 发表时间:2018-10-26T10:52:40.91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5期作者:祖照蕾 [导读] 影响人员疏散、救援等方面的因素较多,救援难度较大,严重危害社会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在地铁的建设和投入运营的全过程中,安全体系的建立,安全管理的落实显得尤为重要,安全制度健全、安全管理到位,可以有效提高对突发事故的抵抗能力,保证地铁运营的交通安全,方便人们出行。 祖照蕾 杭州杭港地铁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近些年,地铁的建设在国内大小城市的建设越来越普遍,因其轨道及车站多建于地下,空间相对狭小,人员流动量较大,地铁运营设备相对较为密集,发生突发事故情况下,影响人员疏散、救援等方面的因素较多,救援难度较大,严重危害社会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在地铁的建设和投入运营的全过程中,安全体系的建立,安全管理的落实显得尤为重要,安全制度健全、安全管理到位,可以有效提高对突发事故的抵抗能力,保证地铁运营的交通安全,方便人们出行。 关键词:地铁;安全运行;管理 一、影响地铁安全运营的因素 (一)人为因素 1.从乘客方面来看,部分乘客因安全意识不高、不遵守规章制度而增加了运营风险,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比如,为了争抢座位而抢先上车,不遵守“先下后上、文明礼让”的乘车秩序,造成人流拥挤,发生踩踏事故。还有部分乘客是低头族,喜欢拿着手机边走边看,容易踏空摔倒或将物品掉入轨行区。还有部分乘客不顾禁令携带危险品上车,如南京地铁就曾因乘客携带化学制剂造成列车车厢发生火灾,导致数百名乘客被紧急疏散,列车停运十余分钟。 2.从地铁工作人员方面看,员工的失误与疏忽也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如2011年上海地铁10号线因调度指挥失误造成列车追尾事故。随着地铁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员工队伍中新人也越来越多,部分员工只是简单地学习了一些应急预案和故障处理方法,缺乏对运营期间的各种突发事件的模拟演练,在运营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不能正确及时有效处置,从而导致事故发生,给地铁安全运营造成影响。 (二)技术与设备因素 由于我国的轨道交通事业起步较晚,一些关键技术的积累还不够,尤其在一些早期开通的地铁线路中,无论是在设计施工还是技术和设备等方面均无法达到最先进的水平,这无疑会给运营管理工作造成不便并留下安全隐患。此外,地铁运行由车辆、信号、供电和通信等多系统通过复杂的协同工作完成,如果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地铁事业的正常运营。由于一些设备使用年限较长,部分零部件陈旧老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故障发生的概率,这也是造成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三)环境因素 近年来,各地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频发,给地铁运营工作带来重大挑战。台风的破坏性较强,极有可能造成设备损坏,导致列车不能正常运行。长时间的降雨则有可能造成地铁线路积水,导致地面设备短路或接触网停电等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如何降低自然灾害对运营工作的危害,是值得相关部门重点思考的问题。另外,现在的社会环境也比较复杂,如今防范恐怖袭击、社会性自杀事件和乘客打架斗殴等已成为保障地铁安全的主题。近期的香港地铁人为纵火事件也给管理部门敲响了警钟。 二、加强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安全风险管理控制系统 想要保证地铁能够正常地运营就应该建立健全的安全风险管理控制系统,只有完善的风险控制系统才能够使地铁运营得更加安全。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进行安全风险管理,就应该从风险管理的流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风险的管理模式更加稳定持续,须依据相应的管理流程编制指引程序,落实每一位人员的责任,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流程:第一,识别和定级危害。可以依据相关工作经验和运营知识,对危害程度进行定级,并找出危害造成的具体原因;第二,记录危害,并制定补救的措施。聘请专门的管理和控制人员制定出专门的危害补救措施;第三,对危害和补救的措施进行验证,主要包括危害的频率和程度;第四,对危害的补救措施进行相应的审批。对风险管理进行相应的分析和研究,审批的主要内容为成本效益和风险缓减的效果;第五,对实施补救的措施进行相应的监督和控制,在完成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下,形成相应的措施,急需向管理分析部门进行相应的汇报;第六,对风险进行审核。并把审核结果作为风险等级的基础。通常情况下,把地铁的风险分为R1,R2,R3,R4四个等级,需要对这些等级进行审核,R1、R2等级的审核周期为六个月,R3、R4等级的审核周期为12~24个月。 (二)构建监控和自动报警系统 构建监控和自动报警系统是加强地铁安全运营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此项系统能够使得地铁的运营更加安全,因此,在进行监控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自动报警系统,使系统能够真正成为保护地铁安全的重要工具。监控和自动报警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全线的车站、通信信号楼、车辆段等,并且監控和自动报警系统呈现出组网灵活、接线简单、扩展方便、容易维修的特点,针对以上特点,构建监控和自动报警系统符合发展的趋势。现阶段,地铁车站中安装的电脑急速机能够监控和管理地铁中的全部消防设施,再通过编制好的程序,对地铁车站中存在的消防设施能够进行更加快速的扫描和搜检。同时,在站台内部还应该设置相应的CCTV视频传输系统。通过设立监控设备的方式监控车站的各个方位,实行无死角监控,这样的设置就能够收集地铁站中的全方位数据和信息,当发生紧急事件的时候,乘客就可以启动自动报警设施,通知车站,进而采取相应的救助措施。 (三)提高社会公众对地铁安全运营的风险意识 社会公众是城市中地铁运营的受益者与使用者,提高他们对地铁安全运营的风险意识对地铁的正常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向社会公众宣扬地铁安全运营的重要性与提高乘客的安全意识势在必行,其应做到以下几方面:第一,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地铁运营的安全讲座,对不同阶层的人们实行统一的教育宣传与安全管理,提高整个社会对地铁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的重视度。其次,加强安全乘坐地铁的宣传力度,例如在公交车站站牌、电视广告、车厢电视等方式循环播放地铁安全运营的重要性,利用重复的力量让人们在潜移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