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济泰高速公路涝坡枢纽互通式立交方案研究

济泰高速公路涝坡枢纽互通式立交方案研究

济泰高速公路涝坡枢纽互通式立交方案研究
济泰高速公路涝坡枢纽互通式立交方案研究

枢纽互通方案设计

枢纽互通方案设计 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采用完全立体交叉型,以保证所有交通流均为自由流。出入交通流在交叉公路上的接入形式以分合流为主,保证直行交通流具有绝对优先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枢纽互通方案设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枢纽互通方案设计,欢迎来参考! 根据影响区域内的路网现状和发展规划,远景交通量分布、分配的情况,为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效应,方便车辆进出高速公路和沿线群众的出行,结合地形、地质、水文等情况,需要设置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吕梁环城高速公路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所辖离石区及方山县境内,是山西省“三纵十一横十一环”高速公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路以方山县大武镇阎家山村为起点,与临离高速公路相接;终点位于离石区田家会街道办上楼桥社区附近,与已建成的青银高速公路汾阳~离石段相连。本文以本项目的大武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为例,阐述枢纽互通在方案设计阶段应遵循的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互通建设的必要性大武枢纽作为西纵高速通往方山的控制性道路,能够解决大武、店坪一带的交通进出口和煤炭集散问题。 集散交通量和衔接道路根据《工可》交通量预测,2032

年通过该枢纽集散交通量为28782/日。 被交道为临离高速设计速度为80km/h,路基宽度为,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地质、地形和地物该互通区域山坡以耕地为主,无植被,水土流失严重,山体覆盖巨厚层第四系上更新统湿陷性黄土和中、下更新统老黄土层,下伏中奥陶系石灰岩,地层稳定,产状平缓,节理裂隙较发育,不良地质病害有3处滑坡。 互通方案的比选与论证根据交通量大小,并考虑临离高速公路的白家山隧道和吕梁环城高速公路的闫家山隧道及3处滑坡对枢纽互通的影响,该枢纽互通拟定两个方案。方案比较表见表1。 A型单喇叭 推荐方案采用A型单喇叭方案,交叉方式为临离高速公路下穿吕梁环城高速公路A、B匝道。 本方案优点:①方案一较方案二减少1座跨线桥;桥梁总长较方案二少;②桥梁较方案二无在滑坡范围内;③B匝道右侧挖方边坡AK0+650至AK0+760范围内,较方案二减少二级。 本方案缺点:A匝道平面指标较低,AK0+600处圆曲线

高速公路路线及其互通设计分析

高速公路路线及其互通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04T13:57:43.73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36期作者:王骏佳[导读] 路线设计是公路设计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线路的使用价值和区域环境的保护。 北京建达道桥咨询有限公司北京 100015 摘要:在对公路路线和互通式立交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交通需要、路网分布、城镇布局、管理要求和地理环境等状况,而且需要充分考虑工程可行性调查报告、专家审查意见,通过了解各方需求以及比较每个方案,制定最为合理的设计方案。就互通设计而言,需要参考交叉公路等级以及互通出入口车流量,参照当前颁布的《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匝道预计行车速度约为每小时30~ 80km/h,互通设计使用寿命一般为二十年。高速公路路线与互通设计需要结合交通量预计的成果、当前路网的交通量和沿途社会经济状况,完全展现出拟建公路的用处与成效,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线;互通设计 路线设计是公路设计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线路的使用价值和区域环境的保护。合理的路线设计是十分必要的,需要正确认识和掌握有效路线设计的影响因素,尽可能地消除或减少其负面影响,降低成本,节约资源,达到现有路网平稳衔接的目的。高速公路路线和互通规划作为公路规划的重点,与公路设计的合理性密切相关,文章借助参考某高速公路设计实际情况,研究公路路线和互通规划的重点,认为对于公路路线和互通式立交设计,需要综合参考交通需要,同时也需要结合交通量预估的结果、当前路网的交通量和沿途社会经济条件,完全体现出拟建公路的目的与效果,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1路线选线原则 (1)认真贯彻落实“四个交通发展的要求,节约资源,建设环保、节能、高效、提升服务为主要特征的绿色之路,实现公路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考虑多方案比较和深入的分析,设计灵活,控制工程的大小,以减少项目成本。(2)认真贯彻“绿色循环低碳公路”的新理念,努力实现公路与环境、社会制度的全面协调,确保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不断完善公路发展理念。(3)认真落实公路勘察设计典型示范项目的指导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安全、环境保护的指导原则,舒适,和谐,技术指标的合理使用,力求平衡线整体平整度。(4)注意整体设计,充分考虑地形、地物分布,妥善处理好公路建设与工业和农业建设之间的关系,注重合作与跨越公路、铁路、水利、管道、厂矿企业,进行综合分析,并与沿线自然条件的比较。(5)在制定线路时,要充分考虑沿线城市发展规划的协调,合理设置立交、立交、通道等结构,以方便沿线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6)尽量避开密集的居民区和电力通信设施和管道,减少工程拆除量,使工程顺利实施。(7)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桥梁位置、立交桥、局部规划等因素。(8)线路布置尽可能平滑,避免不必要的绕行,缩短施工里程,降低工程造价。(9)灵活运用技术指标,不仅追求高指标,特别是平面线形指标,尊重自然,尽量避免高填方。(10)注意环境保护,尽量避免环境敏感点。 2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影响因素分析 2.1设计人员方面的影响 公路路线设计,相应的设计人员必须存在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专业能力和水平不足,或在设计过程中的线路设计,没有充分考虑所有的因素,问题的直接原因是现行的设计路线,尤其是需要注意的这些问题在设计的路径和影响因素增加,设计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及相应的性能的缺陷和弊端越来越突出,其影响必须要注重责任人员。 2.2技术方面的影响 对于线路设计工作来说,相应的技术是关键因素之一,主要是由于后续施工技术水平不高,可能导致某些特殊环境下的有效施工,从而导致无法在该区域进行路线的选择和应用。其次,在中国公路建设的发展是比较快的,和相应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路线设计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 2.3外界环境的影响 对于具体的路线设计,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比较高。这种强烈的依赖性也表明它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干扰,特别是对于一些恶劣的地形环境。其次,即使在公路建设领域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价值极为强大,但与目前的技术水平和外部环境相比,公路建设仍然不能选择路线,这是路线外部环境的关键。上述内容见下文工程设计范例。 3路线与互通设计思考 路线设计需要充分综合到该项目和本地已部署的路网以及各种运输方式的平衡安排与正确对接,制定规划科学、运行良好的综合交通枢纽系统,同时,还需要合理选择互通式立交类型,确保科学距离,增强运营能力,获取更多投资收益,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对于路线的规划,需要严格筛选路线方案及对路线相关标准进行灵活使用,彻底了解公路本身线形协调规划,及其与结构物、环境的协调规划,借助运行车速开展安全测试。互通式立交设计作为路线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需要参考路线的整体布置、交叉公路的等级以及出入车流量长期预判、沿线自然环境、投资情况等要素。互通式立交设置的区域与数量,需要考虑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无帮助,有助于提升交通量,带来更多的高速公路经济收益。 4路线与互通设计实际情况研究 4.1实际情况概述 根据某高速公路项目起点位于C区高速公路,终点连接界高速公路,总体来说为南—北走向。对于项目的功能作用,需要符合该高速承担南北通道的作用,确保路线笔直通畅,所以项目走廊带一般种类不多。 根据公路路线和互通设计规范,互通式立交需要全面顾及交通需要、路网构造、城镇布局、管理情况和地理环境,在对比每个方案之后,找出布置的区域与方法。借助实际调查,研究影响建设规划的具体原因,同时在1∶10000地形图上对路线规划开展研究,最终筛选出K 线、K2线、A线、B线、C线、D线、E线、F线、G线共九种具备参考价值的情况。路线的线位情况图参考图1,综合考虑沿线地质情况、社会影响还有本地规划,对该项目路线方案开展深入调查,得出K线贯通方案走廊最佳结论。

立交枢纽资料。。。

1、高速公路的概念、特点及与一般公路的区别。 (1)与普通公路的主要区别:汽车专用分道行驶控制出入完善的设施。 (2)高速公路的特点: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交通事故低、安全性好、运 输效益高。 (3)概念: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 公路。 2、立体交叉的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1)跨越构造物,是立交实现车流空间分离的主体构造物; (2)正线,是立体交叉的主体; (3)匝道,是立体交叉的重要组成部分; (4)出口与入口; (5)变速车道,适应车辆的变速行驶; (6)辅助车道,为保持匝道与高速公路车道数平衡和保持正线的基本车道数; (7)匝道的端部,是指匝道与正线的相连接道口; (8)绿化地带; (9)集散道路,减少车流量进出和高速道路的交织出入口的数量。 3、立交设置条件、原则。 设置条件: (1)公路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 A: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分为互通式立体交叉和分离式立体交叉。a)高速公路与其他公路相交,必须采用立体交叉。b)一级公路同交通量大的其他公路交叉,宜采用立体交叉。c)二、三级公路间的交叉,在交通条件需要或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立体交叉。 B:符合下列条件者应设置互通立体交叉。a)高速公路间及其同一级公路相交处。b)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同往县级以上城市、重要的政治或经济中心的主要公路相交处。c)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同往重要工矿区、港口、机场、车站和游览胜地等的主要公路相交处。d)高速公路同通往重要交通源的公路相交而使该公路成为其支线时。e)两条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相交时。f)一级公路上,当平面交叉的通行能力不能满足需要或出现频繁的交通事故时。g)由于地形或场地条件等原因设置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综合效益大于设置平面交叉时。 C:符合下列条件者应设置分离式立体交叉:a)高速公路同其他各级公路交叉,除因交通转换而设置互通式立体交叉外,均必须设置分离式立体交叉。b)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同其他各级公路的交叉,除因交通转换需要而设互通式立体交叉外,为减少平面交叉,且相交的公路又不能截断时,应采用分离式立体交叉。c)二、三、四级公路间的交叉,直行交通量很大或地形条件适宜,且不考虑交通转换时,可设置分离式立体交叉。 (2)城市道路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 A:高速公路与城市各级道路相交时,必须采用立体交叉。 B:快速路与快速路交叉,必须采用立体交叉;快速路与主干路交叉,应采用立体交叉。 C:进入主干路与主干路交叉口的现有交通量超过4000——6000pcu/h,相交道路为四条车道以上,且对平面交叉口采取改善措施、调整交通组织均男收效时,可设置立体交叉,并妥善解决设置立体交叉后对领进平面交叉口的影响。 D:两条主干路交叉或主干路与其它道路交叉,当地形适宜修建立体交叉,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PPP项目方案解剖

三、针对本项目的建造管理方案

第一章编制说明 为了在该工程的施工全过程中按科学规律组织施工,建立正常的施工秩序,有计划地开展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及时地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保证劳动力和各种材料、机具的及时供应及使用,各单位之间、各工种之间、各种资源之间的空间布置与时间安排的关系,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及按时按质完成该项目的施工任务,特制定本施工方案。 1.1 编制目的 1.1.1 使项目管理规范化、合理化、现代化。 1.1.2 实现双方合同约定的各项条款。 1.1.3 实现双方的成果性目标和效益性目标。 1.1.4 坚持质量第一,确保施工安全、工期及文明施工。 1.2 编制依据 1.2. 濮阳市濮范高速公路与开州路互通式立交PPP项目采购文件。 1.2.2 施工及验收规范: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 041—2000 (2)《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J 053—94)(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及技术规范》 JTG F40-2004 (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034-2000 (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J 071—98)(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JTJ 076—95 (7)《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 06MS201 (8)《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F80-2004 (9)《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JJ3-2008

(10)《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 44-91 (1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1-2008 (12)《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97-1987 (13)《城市道路和建筑构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 (14)《城市测量规范》 CJJ/T8-2011 (15)《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GB/T11836-2009 (1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2008 (17)《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41-2008 (18)《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19)《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3-2002 (20)《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 JTJ 041—94)(21)《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光圆钢筋》 GB 13013 (22)《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带肋钢筋》 GB 1499 (2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 (2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50666-2011 (25)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2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2012 (27)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 (2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29)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30)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32)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景观设计说明

关于XX高速XXX互通与 曹庵互通绿化图纸优化设计的说明 一、原施工图存在的问题 1、两互通区域内的水域位置及面积已调整; 2、招标文件中的苗木清单没有包含互通区设计图纸中的大部分苗木品种; 3、原设计图纸苗木品种单一,数量较少,搭配不合理,不能满足互通区景观绿化功能; 4、原设计图纸以低矮小灌木为主,少量乔木为辅,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灌木会逐渐被杂草淹没,导致在后期整个互通区绿化效果呈现荒化; 5、原设计图纸中,主要是以低矮小灌木为主,这对养护的要求比较严格。 二、优化设计思想 互通区是高速公路整体结构中的一个节点。互通区的规划设计首先是通过植物造景,使景观的造型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以生态性为主,在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绿地中,利用不同植物的镶嵌组合,形成一个层次丰富、景色各异的花园绿岛,营造一个优美的行车环境。 互通区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区域是匝道围合而成的圆形空敞,由于匝道区域车速较慢,创造优美、和谐的景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视线的通透,入口处内侧应栽植植株低矮的树丛、灌木,而且入口处外侧应利用树丛、灌木勾勒出道路线性,以起到标志性和导向性的作用。以本土植物为基础种植,选择一些与其他绿化区域相似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的复合群落,在栽植时能形成图案等,能表现出当地的经济文化特色为宜。景观上要注意与周边环境和整条道路景观取得协调一致。总之,互通立交区是主线景观的一个重点,就像镶嵌在项链上的钻石,对于提高整个高速路的景观效果至关重要。互通区采用如图1所示的景观规划设计模式: 图.1

三、优化设计手法 从互通立交桥景观设计入手,例如通过植物高低的变化引导视线,构造景观的节奏感,营造出“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优美的公路交通环境。中心区域以孤植大乔木作为点缀,并以大乔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搭配一些低矮的乔灌木及球类植物,形成季相分明、层次突出、色彩丰富的景观效果。在匝道周围,栽植不同树种的树阵,让驾乘人员一进入互通区就能感受到视觉上的震撼。此外,互通立交桥区色彩的充分利用,可以极大的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四、优化设计原则 绿化考虑到公路互通的特点,以“安全、实 用、美观”为宗旨,以经济可行,管理、维护方 便为原则,力求建造一个集绿化、生态、美化于 一体的互通区环境。绿化满足交通要求,保证行 车安全,使司机视线畅通,转弯区有足够开阔的安图.2 全视距。乔、灌木结合,树立大绿化的思想,道路、互通的绿化与沿线自然的绿化环境 相结合,注意绿化的整体性和节奏感。 1、交通功能的绿化 (1)在互通出主车道的匝道口处种植一排具 有引导作用的乔木以诱导司机的视线,引道车辆 能安全的进入出口匝道,例如:淮南东立交G匝 道的栾树、高杆女贞。在绿化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图.3 到了互通区的功能的要求,使绿化与互通的功能结合,达到绿化美化同时又能对车辆起到交通的提示作用。如图2、图3所示。 (2)在车辆进入主线快车道与匝道口的 交接区域,充分考虑到主线行车应与接线口 保持良好的视点,使高速行驶的主线车辆能 观察到匝道的车辆,同时匝道口的车辆也能 了解主线快速道的车辆行驶情况,保证行车 的安全,所以这区域的绿化,只能种植低矮 的灌木,例如:淮南东互通2景观B、C、D 区红花继木球、丝兰、金边黄杨、红叶石楠 球等,否则会影响行车的视线,造成安全隐患。图.4 如图3所示区域。 2、互通植物种植原则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范围内的植物种植设计,除了诱导交通、提高交通安全主要作用

山区高速公路单喇叭型互通立交设计浅析

山区高速公路单喇叭型互通立交设计浅析 李军发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摘要:重点阐述了山区高速公路单喇叭型互通立交匝道平面、纵面线形及横断面设计要点,结合本人的体会,对于山区单喇叭型互通立交的布设在满足互通功能的情况下应扩展思路,根据地形灵活布置立交线形。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单喇叭型互通立交设计浅析 1.山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特点 a)在山区设置一般出入口互通立交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当地乡镇及县域经济发展,交通量往往都不大。 b)山区地形复杂、场地狭小、走廊内常常伴随河流、地方道路,使互通立交布设的位置和形式受到一定的限制。 c)山区高速公路主线构造物较多,互通布设范围常常受到前后大桥、隧道等构造物的限制,互通立交与隧道的间距在地形受限制的山区是很难达到标准、规范的要求,互通的布设还需特别注意行车安全性方面的要求。 d)山区高速公路主线平纵指标往往偏低,互通立交有时不可避免的处于主线长下坡或主线小半径平曲线上,同样也需要注意安全性方面的问题。 2.设计交通量 公路的交通量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其远景设计年限交通量应包括正常的交通量以及诱增交通量。设计交通量应根据交通工程学原理,进行切实的调查、统计,通过科学的分析、预测,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求得设计年限内平均日交通量(AADT)作为设计依据。设计过程中采用设计小时交通量对匝道的通行能力及横断面采用的车道数等进行验算,匝道设计小时交通量按(1)式计算: DDHV=AADT×D×K (1) 式中: DDHV——单向设计小时交通量,veh/h;AADT为预测年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veh/d; D——方向不均匀系数,%;K为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为第30个高峰小时交通量与AADT的比值。 3.匝道平面设计

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

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 第一章港站与枢纽概述 一、交通枢纽定义 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中转、装卸、 仓储、信息服务以及其他服务功能的综合性设施。二、主要功能 1. 运输对象(人):旅客换乘、餐饮、住宿、娱乐等;货物的存储、包装、处理及 各种手续; 2. 运输工具(车):停放、给养、维护和调度; 3. 运输网络(路):连接运输线路,形成运输网络。三、交通枢纽的分类 (1)按交通运输方式分:单式交通枢纽和复式交通枢纽。 (2)按地理位置分:①陆路交通枢纽;②滨海交通枢纽;③内河交通枢纽。(3)按 运输方式组合分:①铁路—公路枢纽;②水路—公路枢纽;③水路—铁路—公路枢纽;④ 综合交通枢纽。 (4)按交通干线与站场空间分布形态分类:①终端式枢纽;②伸长式枢纽;③辐射 形枢纽;④辐射环形枢纽;⑤辐射半环形枢纽。 (5)按交通网络上的位置分:已定型、半定型和全定型。四、我国交通枢纽相关规 划 1992年,交通部组织编制了《全国公路主枢纽布局规划》,确定了全国45个公路主 枢纽的布局方案。 2019年8月,交通部公布了《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共确定17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其中12个为组合枢纽,共计196个城市。 2019年11月,国家发改委颁布《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将综合交通枢纽分为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三个层次。 根据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基本定位,规划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42个。 五、运输线路 1. 骨干线路:全国运输网的骨干和大动脉; (1)国道主干线(122830); (2)公路主骨架(“五纵七横”) ;(3)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选型诠释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选型诠释 摘要:互通式立体交叉公路是高速公路网的主要节点,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的选型关系对路网功能作用的发挥起着关键的作用。互通的选型应满足路网规划的要求,同时其位置和型式亦是高速公路路线走向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关键词: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选型 1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分析 1.1互通式立体交叉的设计交通量与通行能力道路立体交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减少交叉时交通的干扰,从而保证道路交叉处的交通安全与快速通行。 1.2互通式立交设计车速我国对设计车速的定义是:在天气良好,交通量小,路面干净的条件下,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道路受限制部分能够保持安全而舒适行驶的最大速度。设计车速实际是个理论的车速,而车辆的运行车速是实际的85%车速。 1.3互通式立交的匝道设计匝道设计按一个固定车速来控制整个匝道的设计指标,是不符合汽车行驶特性的,导致匝道不能提供顺适、安全、经济和通畅的要求。匝道的设计车速与公路主线的设计车速的应用在设计中是不一样的。公路主线按设计车速来控制整个路线指标(公路主线没有要求不同设计车速或等级情况下),来提供全线的安全、舒适的行驶。而匝道是提供车辆转弯的连接道,匝道的设计车速除了满足匝道本身设计的安全、经济外,还要考虑到与连接道路的顺畅连接,这也是匝道的设计车速不能用一个速度来控制的原因。 1.4互通式立交的变速车道设计变速车道的横断面由左侧路缘带(与主线车道共用)、车道、右路肩(含右侧路缘带)组成。变速车道分为直接式和平行式,路线规范规定:变速车道为单车道时,减速车道宜采用直接式,加速车道宜采用平行式。变速车道为双车道时,加、减速车道均应采用直接式。 对直接式减速车道传统的做法是从主线外侧行车道中心,用同于主线线形(一般情况)以1/17.5~1/25流出角向外流出,在流出达到一个车道宽度即减速车道起点,到分离主线,形成整个减速车道。该设计方法主要优点是线形流出自然,符合车辆行驶轨迹,但驾驶员不易辨认出流出位置,并且在设计过程中减

某枢纽互通匝道优化建议方案

福建省莆田至永定高速公路永春至永定泉州段起止里程K0+000~k3+900(全长3.9Km) XX枢纽互通匝道优化建议方案 (互通起止里程:K0+567~K1+200) XX隧道集团有限公司莆永高速公路泉州段 XX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0XX年X月

莆永高速公路泉州段XX合同段 XX枢纽互通匝道优化建议方案 一、XX枢纽互通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XX互通位于永春县XX镇东园村北侧,主线交叉桩号为K+000(虚交),交叉角度为76.5260,被交路为泉三高速公路;主线设计车速80km/h,被交道设计车速80km/h,匝道设计车速60km/h。 互通区主线设计起点桩号K0+567,设计终点桩号K1+200,被交路(泉三高速公路)设计起点桩号QK70+600,设计终点桩号QK74+300。互通区主线长633米,匝道全长4230.725米,被交路设计长度为3700米;主线桥624m/1座,匝道桥1853.802m/8座,被交道桥长107m/1座(拼宽桥);互通区内共设涵洞、通道15道。 (二)地形、地貌情况 互通区由侵蚀构造丘陵、堆积平原地貌单位构成。 1、起点~K0+260及K1+100~ K3+900段为侵蚀构造丘陵地貌,海拔高程250~800m,相对高差100~250m;地势相对较开阔,以“U”型谷为主,风化层相对较厚。沿线局部陡坎处有少量崩塌、滑坡,水土流失,坡面稳定性较差,以路基、桥梁和高边坡为主,多为茶叶种植地。 2、K0+260~ K1+100段为堆积平原地貌,发育在河流两侧、阶地及山间谷地。地势平坦,相对高差小于10m,大部分为种植地和居住集中区。 (三)当地水文地质及气候、气象情况 1、水文地质 区内有较大河流穿过,沿线沟谷相对较发育,呈树枝状展布,其水源主要为大气降雨后经地面径流排入其中的雨水,少量为地下水下渗。地表水多分布于沿线的水沟、洼地等,地表水发育一般。区内所有地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钢材不具备腐蚀性。 2、气候、气象条件 场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四季不甚分明。年平均气温19.5℃,年平均降水量1686mm,每年3~9月为雨季,10月至次年2月为旱季,

北戴河火车站交通枢纽规划设计方案报告

一、区域概括 1、地理位置 北戴河海滨地处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心的西部。是秦皇岛的城市区之一。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常年保持一级大气质量,没有污染,没有噪音,城市森林覆盖率54%,人均绿地630平方米。这里气候宜人,二十里长、曲折平坦的沙质海滩,沙软潮平,背靠树木葱郁的联峰山,自然环境优美。与北京,天津,秦皇岛,兴城,葫芦岛构成一条黄金旅游带,北戴河处于旅游带的节点。北戴河海滨避暑区,西起戴河口,东至鹰角亭,东西长约20华里,南北宽约3华里。 北戴河系秦皇岛市辖区。位于渤海湾北岸中部,河北省东北部,也距离辽宁很近,过了5KM的海面,就到东北了!地理坐标于北纬39°47′48″~39°53′17″,东经119°24′08″~119°31′58″之间。东北与海港区毗连,北、西部与抚宁县接界,东西最长11.20千米,南北最宽10.15千米,总面积70.14平方千米,海岸线20.13千米。区政府驻地东北距秦皇岛市中心19千米,西距首都北京约279千米。京(北京)哈(哈尔滨)铁路、205国道从境内通过。102国道临境,京(北京)沈(沈阳)高速公路从境北附近通过,境内建有高速公路北戴河出口至崔各庄路口连接线。是关内特别是华北连接东北的咽喉,地理位置优越。 2、旅游资源 北戴河是个避暑圣地。旅游季节基本上为5-10月。7-8月是旅游高峰,除了放暑假的师生外,各地各部门组织的培训、疗休养也多集中在7-8月份。中央机关的领导(包括很多退下来的老领导)也会在这个时段去避暑休养。从7月1日起,海滨的部分路段要戒严封行。 北戴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区西南15公里处。它西起戴河口,东至鹰角石,是一处天然海滨浴场。北戴河风光秀丽,苍翠的青山和浩瀚的大海相映,精致的别墅与葱郁的林海交融。海岸漫长曲折,滩面平缓,沙软潮平,海水清澈,是我国一处规模较大、风景优美、设施比较齐全的海滨避暑胜地。 这里是中国开发最早的海滨度假区。徜徉于北戴河区、南戴河、昌黎黄金海岸、燕塞湖景区、野生动物园,在海水、沙滩、树木、动物相伴下,你会度过一个浪漫的假日,亲近渔家游。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方案拟定与选择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方案拟定与选择 一、立交功能分类 1、枢纽型立交,高速公路与高速公路之间实现交通转换的互通式立交。 2、集散型立交,高速公路与一般公路之间实现交通集散服务的互通式立交。 3、混合型立交,高速公路与高速公路之间实现枢纽功能的同时,兼顾了一般集散服务功能的互通式立交。 4、部分互通立交,公路与公路交叉时,只能实现部分方向交通转换或匝道之间存在平面冲突的立交。 二、可研阶段立交布设原则 1、依据沿线交通源、衔接路网现状及发展规划,初步拟定互通式立交布设位置。 2、一般应按照立交间距4Km至30km要求,以及相邻其他设施或隧道的距离规定,初步确定立交数量和密度。 3、调查并预测初拟位置立交各转弯方向交通量,结合设置条件确定各立交位置和数量。 4、明确各立交功能和服务对向,包括被交路的路网地位和标准。 5、明确是否需要设置立交连接线,包括标准和规模。 三、方案比较要求 1、大于4岔的互通式立交应尽量避免,不得已必须时,应进行多方案比较。 2、枢纽型、混合型、B型喇叭立交应进行方案比较。 3、无过多制约条件、主线下穿A型喇叭立交可不进行比较,否则宜进行方案比较。 4、设置条件困难或工程规模较大的立交,应进行不同位置或不同指标的比较。进行不同位置比较时,应注意存在两个路段的主线。 5、转弯交通量小于3000辆/日、工程量较大时,可与部分互通式立交进行比较。 6、预留立交或分期实施的二期工程,应确定匝道标准、完成平纵面和交叉桥梁方案拟定及比较,包括被交线方案。

7、枢纽型互通不应采用部分互通立交,否则应做好分期实施方案;集散和混合型不宜采用部分互通方案,否则应进行分期与否比较。 8、因集中设置收费站增加费用较多时,应拟定合并与否进行比较。 9、主线采用上跨方案时,应与下穿方案比较。 四、方案拟定因素 1、枢纽互通要求匝道应具有良好自由流的线形,匝道端部不出现平面冲突。完全枢纽,不宜设置收费站;设置时,宜考虑收费广场分设与否。 2、集散互通应拟定喇叭方案或集中设置收费站的方案。 3、混合型互通宜采用收费站集中设置方案,也可考虑收费站分设的立交方案。 4、平交口转弯交通量大于被交路直行交通量时,可拟定收费站分设的立交方案。 4、立交转弯交通量大于25000辆/日时,应拟定集中收费的双立交方案;大于15000辆/日时,应拟定分期双立交方案。 5、立交转弯交通量小于1000辆/日时,应拟定分期实施方案。 6、左转匝道交通量大于15000辆/日时,宜采用直连式;大于8000辆/日,宜采用半直连式(环形适用800~1000 tocu/h)。 7、左转匝道交通量大于5000辆/日时,可采用环形匝道,也可采用半直连式匝道比较。 8、道路面积大的宜下穿,道路面积小的宜上跨;否则应比较论证。 五、互通立交方案 1、涡轮型互通式立交,主要适应于左转弯主次流不明显的互通立交。 2、半定向+环形互通式立交,主要适应于左转弯主次流较明显的互通立交。一般环形匝道交通量不超过800pcu/h。 3、苜蓿叶互通式立交,主要适应于转弯交通量较小的互通立交。 4、由Y、T、喇叭等形式组合而成的双互通式立交,主要适应于出入立交交通量较大、集中设置收费站的立交。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交工阶段安全性评价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交工阶段安全性评价 摘要:随着我国西南地区高速公路里程的增加,作为连接高速公路与收费站的 互通式立交数量也在不断上升。高速公路的修建,给沿线地区带来了巨大的交通 便利和经济效益,但互通式立交作为出入高速公路的连接点,车辆速度变化、驾 驶员视距不足、交通标志不完善、加减速车道长度不足,均会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交工阶段安全性评价是通车前的最后一次安全检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主要对互通式立交交工阶段安全性评价项目进行探讨,并对互通式立交安全 核查出的问题给出整改建议,以期降低互通式立交运营期间事故率,保障人民生 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安全性评价;互通式立交安全;立交安全检查;高速公路 0.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西南地区高速公路建设里程的不断增加,作为连接高速公 路与收费站的互通式立交数量也在不断上升。为了尽量减少高速公路的事故发生率,《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1](以下简称路线规范)在2006年 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其修订的重要内容如下:(1)公路应按设计速度进 行路线设计,采用运行速度进行检验,保持线形连续性;(2)高速公路、一级 公路和二级干线公路应在设计时进行交通安全性评价,其他公路有条件时也可进 行交通安全性评价。《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 B05-2004)上升为《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JTG B05-2015)[2](以下简称安评规范)强制性规范。 互通式立交作为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南山区高速公路中数量越来 越高,受西南山区地形限制,很多设计参数只能取极限值。本文结合某建成高速 公路现场踏勘资料,施工图设计、设计变更及交工验收评定资料,对沿线互通式 立交的分、合流鼻端通视情况,加(减)速车道长度、匝道的速度协调性及出口 标志信息的系统性进行评价。 1.国内外互通式立交视距安全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吴艳[3]在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出口识别视距研究中指出,高速公路 交通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总量的70%集中在出口500m范围内。潘兵宏[4]等在对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合流区安全视距分析中就发生的事故类型进行分析,主要有 以下: 1.1主线外侧车辆秉持主路优先原则,快速行驶度对入口汇入车辆发现不及时,车辆强制减速,与汇入车辆发生碰撞事故。 1.2驾驶员对入口识别不清,接近合流端时才减速变速车道,后方或主线内侧车辆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发生追尾或挤撞事故。 1.3主线交通流量较大,加速车道上待汇入的车辆,长时间寻找不到可插入间隙,强制汇入主线时,与主线外侧车辆发生挤撞事故。 纵观现有相关研究成果[3]~[4],国内对互通式立交视距的研究不乏深入和系 统的成果,但是对互通式立交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工程,没有结合其自身的特点及 现场驾驶状况,对互通式立交的通视性、加减速车道长度、匝道速度协调性及出 口标志信息进行安全性评价。 2.互通式立交安全评价项目 针对互通式立交交通事故特点,现阶段道路设计中,就已经采用基于运行速 度的安全评价,规避了以固定时速为标准对道路线形进行设计导致固定的设计速 度不适应实际行驶速度对线形设计的情况,可以有效提高线形设计的连续性,对

公路互通式立交设计分析

公路互通式立交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19-07-05T10:48:27.2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作者:曾海清 [导读] 摘要:立交桥梁是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立交工程有较大影响。 青州弘正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山东青州 262500 摘要:立交桥梁是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立交工程有较大影响。结合设计实践,分析立交桥梁的若干技术问题。总结一些设计经验,与同行探讨。 关键词:互通式立交;桥梁;设计 立交桥梁是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多是互通式立交专业设计的难点、重点,其造价一般在整个立交工程中占有较大比例,对整个立交工程有较大影响。本文结合湖南多条高速公路上的互通式立交区域的桥梁设计实践,分析立交桥梁的若干技术问题,总结一些设计经验,与同行探讨。 1互通式立交的设计原则 互通式立交主要设计在车流量比较集中的城市路段和高速公路上。互通式立交通过设计多个通行车道达到分流的目的,专业称为匝道。通过设计向左或向右的匝道来分流。目前城市中和高速公路上已经设计有一些互通式立交,但是由于城市规划的关系,大部分的互通式立交并没有在市中心,而是在中环以外。因此,市中心的拥堵现象还无法用互通式立交来解决。 互通式立交需要的技术难度高,占地面积大,建造成本高,因此,互通式立交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尽量用最低成本发挥最大效益。 互通式立交设计原则:一是考察路段的车流量。根据车流量的大小设计匝道的宽窄,以及单向匝道或是双向匝道。二是考虑地形条件。根据地形来设计适当地互通式立交,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三是要考虑气候条件给此路段带来的影响。比如雨季的时候,该路段会不会积水,会不会有滑坡、泥石流的现象。要将这些条件进行综合考虑,设计最合理的互通式立交。 2互通式立交的设计要点 互通式立交的详细设计互通式立交的详细设计是在选型设计基础上针对地形、地物、交通量、技术规范等要求对互通式立交匝道布局的进一步深化,是互通式立交设计的参数化和指标化。 平面线形设计互通式立交平面线形设计,要根据互通式立交的重要性、地形、用地条件等因素确定,并保证车辆能连续安全地运行。互通式立交平面线形的要素主要有直线、缓和 曲线和圆曲线。匝道及其端部,凡曲率变化较大处应缓和曲线,一般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在匝道与匝道、匝道与主要道路拼接处,如采用缓和曲线,要注意回旋线参数要稍大一点,主要是便于超高过渡和适应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特别是分流点处更应注意。在反向S型曲线处,选择回旋线参数时注意同超高过渡的协调一致,否则容易形成反超高。此外,匝道平面线形要与其交通量相适应,转向交通量大的匝道平面线形技术指标应高一些;驶出匝道的平面线形技术指标应高于驶入匝道的平面线形技术指标;反向曲线间的两个回旋线,其参数宜相等,不相等时,其比值应小于1.5。 纵面线形设计纵面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设计成视觉连续、平顺而圆滑的线形,避免在短距离内出现频繁起伏。互通式立交的纵面线形设计实质是匝道的拉坡,不少设计人员将匝道拉坡范围完全与匝道的线位长度一致起来,这是不合适的。因为这样处理会在车流分合流端部形成剪刀差,路容、排水可能都有问题。拉坡的范围应该以车流分合流端部开始或结束,分合流端部以前的变速车道部分随主线的横坡和纵坡变化而变化。但在具体确定分合流匝道的起点和终点高程以及横坡时要综合考虑主线的纵坡和横坡,匝道在该处的纵坡、横坡不能简单地取主线的纵坡、横坡,这样至少在理论上是不连续的。另外,确定分合流点处的高程、纵坡、横坡时还须注意,当主线为曲线且有超高时,主线外侧变速车道先做成向外的横坡,然后根据变速车道形式向超高过渡,如果是直接式车道,则在变速车道全长范围内过渡,如果是平行式车道则在端部至匝道线位与主线“切点”范围内过渡。确定拉坡范围还应注意, 对于首尾相接的匝道,其拉坡范围应统一考虑。另外在拉坡时还要遵循平、纵配合的设计原则,注意平纵组合,注意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配合与协调。 超高及其过渡由于互通式立交范围内的平曲线指标比较低,所以超高不可避免,但超高的取值及过渡需要深入研究。 匝道超高设计匝道超高设计要充分考虑车辆在匝道上行驶速度经常变化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超高值。定向匝道跨越主要道路时,往往采用圆曲线最小半径的一般值或介于极限值与一般值之间,相应的超高按规范要求应取值8%以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定向匝道路基较宽,而且采用桥梁等结构物,没有路基边坡,所以在视觉上往往横向坡度比一般单匝道或土基填筑有边坡的路段横坡大,给驾驶员视觉上造成悬空的感觉,心理压力大,所以最大超高在这些地方宜放缓,收费站附近的超高值应小于匝道计算行车速度所对应的值。接近分流、合流处匝道超高值就应大一些。 超高过渡段匝道上直线至圆曲线间或两超高不同的曲线间应设置超高过渡段。超高过渡段的设置要根据计算行车速度、横断面的类型、旋轴的位置以及渐变率等因素来确定。 超高过渡区间。有缓和曲线时,超高过渡在回旋线的全长或部分范围内进行;没有缓和曲线时,可将所需过渡段长度的1/3~1/2插入圆曲线,其余设置在直线上;在有构造物地段,超高过渡应充分考虑桥跨布置,一般过渡范围最好放在桥梁的同一联里,这样可减少构造物处理上的难度; 反向超高的过渡。为了减少排水上的困难,反向超高的过渡采用较大的超高渐变率是合适的;C超高渐变率的取值。超高渐变率的取值在一般路段只需满足规范要求,但在宽度变化路段则要注意,由于宽度变化,行车道宽度的B值也是变化的。由于容易忽略宽度变化对超高渐变率的“折减”作用,此时超高渐变率似乎满足要求了,但象收费站等宽度变化较大的地方,边部将扭曲得很厉害,如果同时又在反向超高的地方,则排水就成问题了。因此在宽度变化路段要注意超高渐变率的取值;d超高旋转方式。这里是指过渡范围内行车道外侧边缘的竖向形状是直线的还是曲线的。一般情况下采用直线方式,但直线方式比较生硬,在过渡段两端有折曲感,所以从美观等因素考虑,采用曲线方式更好。 变速车道的设计变速车道分为直接式与平行式两种,减速车道原则上采用直接式,加速车道原则上采用平行式。当变速车道为双车道时,加、减速车道均采用直接式。一般双车道加速车道也采用直接式,但应注意直接式加速车道应采用较小的流入角度,这对车辆合流较为有利。另外双车道的匝道与主要公路拼接时应注意车道平衡问题,否则当车流量较大时,车流的分流与合流将产生问题。单车道减速车

交通枢纽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知识

Xx市西南交通枢纽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项目 初步设计 1 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 1.2 建设目标 1.2.1总体目标 通过西安市西南交通枢纽综合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将提升交通运输应急指挥能力,对区域内道路上的客运车辆进行有效的调度指挥,为实现西北西北域快速通勤提供基础环境;提升静态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为缓解道路交通压力、方便公共交通换乘提供信息化手段;提升针对交通运输的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为公众出行与企业运营提供信息服务;提升行政决策水平,为西南交通枢纽的良性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具体表现在: (1)公众对出行的满意度提高,服务信息获取便捷、高效; (2)公共交通出行效率提升; (3)缩短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时间,明显改善应急处置效果。1.2.2业务目标 为达到上述总体目标,需针对产生问题的主要根源提出相应的解

决措施,由此提出以下五项业务目标: (1)缓解京西南大通道的拥堵状况,提高公众出行效率; (2)实现交通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使西安市交通信息资源覆盖范围向郊区延伸,并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大幅度提高公众信息服务水平;. (3)加强对首都西北域主要交通道路、化危物流场所、旅游景点景区拥堵的监控力度、实现交通事件、应急事件的智能报警; (4)实现区域公交运营和调度的智能化; (5)全面提高交通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6)提高交通宏观决策水平,使交通行业管理做到科学、有效。 1.2.3作业目标 (1)应急处置快速、科学 实现统一、快速的接警和信息报送,能够动态掌握区内的交通应急资源、车辆、船舶的分布和实际状况,实现应急处置方案推荐功能。 交通应急资源的采集率达到80%以上;90%以上应急资源的分布及状态情况可动态掌握;各交通管理部门可实现应急联动。 (2)宏观交通决策科学、合理 实现旅客运输、货物运输等情况的统计分析,提高宏观交通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3)交通信息服务及时、准确

高速公路枢纽互通式立交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88页

五、施工组织设计 1.施工组织设计要点 (1)对本项目施工总承包的总体安排、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2)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尤其对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 (3)工期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4)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5)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6)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7)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8)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事故应急预案 (9)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 (10)保证道路通行所采取的必要措施 (11)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2.施工组织设计附图表 附表一施工总体计划表 附表二分项工程进度率计划(斜率图) 附表三工程管理曲线 附表四分项工程生产率和施工周期表 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附表六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七临时占地计划表 附表八外供电力需求计划表 附表九合同用款估算表

1.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要点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一、工程概况 XX枢纽互通式立交位于昌图县毛家店境内,临近辽宁与吉林省界,现状为A高速公路与B高速公路分合的Y型互通式立交。本次改建为在原基础上附着喇叭式互通式立交,实现与A高速进行交通转换,并通过连接线与G102和通往辽宁省换热设备产业基地的产业大道相连。 具体工程量详见《已标价工程量清单》。 二、设计标准 A高速公路主线行车速度120公里/小时,路基为标准八车道,路基宽42米;B高速公路匝道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为分离式路基两车道,路基宽13.25米。 匝道计算行车速度40公里/小时,标准路基宽为单向单车道8.5米,单向双车道10.5米,对向双车道8.5米。 设计荷载:主线、匝道均为公路-Ⅰ级 三、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及工期安排 质量目标:标段工程交工验收的质量评定合格,竣工验收的质量评定优良; 安全目标:不发生任何等级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安全生产受教育率达到100%; 工期目标:352日历天,计划开工日期2015年11月15日,计划交工日期2016年10月31日; 文明施工目标:达到省级样板文明工地。 四、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在AK0+500处左150米设置施工营地及路面和水泥混凝土拌合站。 共设置施工队12个,其中设置项目经理部及路基一、路基二、路面、桥涵一、桥涵二、排水防护、房建、机电工程安装、安全设施、绿化共10个施工队,合计占地12000m2。 预制场和拌合站占地5000m2。 路面拌合站占地30000m2。 本标段工程合计占地47000 m2。 五、施工队伍的划分 经过对本标段工程的详细分析,我公司拟投入十二个施工队伍(下设分队及工作班组),并依据单位工程的特点,对施工任务进行了划分,依施工队伍的经验能力进行力量配备,具体如下页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