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物联网的海军武器装备综合保障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海军武器装备综合保障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海军武器装备综合保障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海军武器装备综合保障研究

军事高技术

军事高技术概念:又称国防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应用的,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军事高技术的两个层次或类型:一、支撑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的通用性基础技术二、直接应用于武器装备并使之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专用技术高技术武器装备划时代的发展:一、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越来愈高,性能获得重大突破二、信息化主战平台仍将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精确制导武器成为攻击兵器发展的主页方向三、武器装备的未来发展将趋于综合化、隐形化、无人化和低成本化四、新概念武器和作战航天器等更新的高技术武器将登上战争平台五、武器装备的发展日趋体系化信息化战争:在信息技术时代,在信息网络化战场上,以网络中心战为主要作战思想,大量应该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及其体系,并在指挥自动化系统指挥控制下,以信息战、精确打击作战、空间战等为主要作战方式的诸军兵种联合进行战争侦查和监视:是获得军事情报的手段,其目的在于在一定的背景中发现与识别目标光电探测技术:是将光学和电子技术以及其他相关技术结合起来的探测技术,可见光、红外和紫外波段,可见光观测仪、多光谱相机、多光谱扫描仪声纳:利用声波在水下的传播性通过电声转换和信号处理完成水下目标探测、进行水下通讯、遥测或遥控的设备伪装技术:为隐蔽自己欺骗或迷惑敌方所采取的各种隐真示假的技术,是军队战斗力保障的重要内容伪装技术措施:天然伪装、迷彩伪装、植物伪装,人工遮蔽伪装,烟雾伪装,假目标伪装,灯火和音响伪装隐形技术:又称低可探测技术,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技术典型点对点通信系统框:信源~压缩~加密~纠错编码~复接~调制~信道~分接~纠错译码~解密~解压机~信宿现代通讯传输途径:光纤、无线电、电缆、红外、大气激光、声波、水声、可见光我国信息战的解释:是敌对双方在信息领域的对抗活动。主要是通过夺取信息资源,掌握信息的生产、传播、处理等得主动权破坏敌方信息传播,为遏制和打赢战争创造有利的条件信息战方式:攻击信息战和防御信息战信息作战基础技术;电子对抗技术、通信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侦查技术、信息保障技术电子战定义:为确保己方对电磁频谱的利用,消弱、破坏、遏制敌方对电磁频谱的利用而采取的综合措施电子战的技术内容:电子侦查和反侦查技术、电子干扰和反干扰技术、隐身和反隐身技术、摧毁和反摧毁技术、制导和反制导技术精确:制导技术含义:以高性能探测器为基础,采取先进的信息处理与自动目标识别等方法,控制和导引武器准确命中目标的技术精确制导技术分类:寻的制导、遥控制导、匹配制导、惯性制导、卫星定位制导、复合制导精确制导武器的特点:命中率高、作战距离远、作战效率高引导方法:两点法、三点法 军事高技术概念:又称国防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应用的,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军事高技术的两个层次或类型:一、支撑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的通用性基础技术二、直接应用于武器装备并使之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专用技术高技术武器装备划时代的发展:一、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越来愈高,性能获得重大突破二、信息化主战平台仍将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精确制导武器成为攻击兵器发展的主页方向三、武器装备的未来发展将趋于综合化、隐形化、无人化和低成本化四、新概念武器和作战航天器等更新的高技术武器将登上战争平台五、武器装备的发展日趋体系化信息化战争:在信息技术时代,在信息网络化战场上,以网络中心战为主要作战思想,大量应该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及其体系,并在指挥自动化系统指挥控制下,以信息战、精确打击作战、空间战等为主要作战方式的诸军兵种联合进行战争侦查和监视:是获得军事情报的手段,其目的在于在一定的背景中发现与识别目标光电探测技术:是将光学和电子技术以及其他相关技术结合起来的探测技术,可见光、红外和紫外波段,可见光观测仪、多光谱相机、多光谱扫描仪声纳:利用声波在水下的传播性通过电声转换和信号处理完成水下目标探测、进行水下通讯、遥测或遥控的设备伪装技术:为隐蔽自己欺骗或迷惑敌方所采取的各种隐真示假的技术,是军队战斗力保障的重要内容伪装技术措施:天然伪装、迷彩伪装、植物伪装,人工遮蔽伪装,烟雾伪装,假目标伪装,灯火和音响伪装隐形技术:又称低可探测技术,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技术典型点对点通信系统框:信源~压缩~加密~纠错编码~复接~调制~信道~分接~纠错译码~解密~解压机~信宿现代通讯传输途径:光纤、无线电、电缆、红外、大气激光、声波、水声、可见光我国信息战的解释:是敌对双方在信息领域的对抗活动。主要是通过夺取信息资源,掌握信息的生产、传播、处理等得主动权破坏敌方信息传播,为遏制和打赢战争创造有利的条件信息战方式:攻击信息战和防御信息战信息作战基础技术;电子对抗技术、通信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侦查技术、信息保障技术电子战定义:为确保己方对电磁频谱的利用,消弱、破坏、遏制敌方对电磁频谱的利用而采取的综合措施:电子战的技术内容:电子侦查和反侦查技术、电子干扰和反干扰技术、隐身和反隐身技术、摧毁和反摧毁技术、制导和反制导技术精确制导技术含义:以高性能探测器为基础,采取先进的信息处理与自动目标识别等方法,控制和导引武器准确命中目标的技术精确制导技术分类:寻的制导、遥控制导、匹配制导、惯性制导、卫星定位制导、复合制导精确制导武器的特点:命中率高、作战距离远、作战效率高引导方法:两点法、三点法航天技术各关:上天关~回收关~一箭多星关~地球静止关~太阳同步关~深空探测关航天系统:(1)航天运输系统(2)航天器任务系统(3)航天基地系统.军事航天技术:军事航天技术是将军用航天器送入外层空间,为军事目的而开发和利用外岑空间的综合性工程。军事航天力量组成:军事航天系统、航天部队国际定位系统:GPS定位系统、伽利略定位系统、导航卫星系统发展军事航天力量的对策; 一、建设精干、实用、高效的航天力量,增强我军信息战能力二、完善军用卫星体系,重点建设天地一体化信息获取系统三、加强军事航天应用,开展航天作战攻防对抗技术研究四、适应实战需求,重视军事航天力量建设五、加强培养军事航天人才新概念武器特征:创新性、高效性、时代性、风险性高能激光武器:又叫激光武器或激光炮,利用高能激光束来摧毁飞机、导弹、卫星等目标或使之失效的定向能武器激光武器的特点:速度快、机动灵活、精度高命中概率高、无污染、效费比高、不受电磁干扰高功率微波武器:利用定向发射的高功率微波频段的电磁波波束对目标进行干扰、致盲或破坏的武器核武器杀伤破坏因素: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放射性沾染核武器损伤的防护:个人防护动作、简易武器防护、大型兵器防护、工事防护、化学武器:利用化学毒剂毒害,扰乱敌有生力量、牵制敌军军事行动的装置总称军用毒剂: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刺激性毒剂指挥自动化:在军队指挥系统中,运用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化设备和软件系统,使指挥员和指挥机构对所属部队的作战和其行动的指挥,实现快速和优化处理的措施C^4I: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指挥自动化功能:战场感知功能、信息传输功能、指挥控制功能、系统对抗功能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地位和作用:国防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现代作战指挥与控制的必备手段、未来敌我双方对抗的重要领域指挥控制过程:情报获取~态势评估~方案产生~方案选择~作战计划~下达命令网络中心战的主要特点:加快部队的指挥作战速度、增强各军种的协同作战能力、武器作战效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密切关注和认真研究新军事变革的发展与影响、以信息化为先导,加速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创建中国特色军事理论、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新军事变革需要的新型人才精确制导武器的地位作用:提高作战效能、促进作战样式发生深刻变化、成为我改革军事力量对比的杠杆军事通信的地位和作用:是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战场的神经系统、海量的信息通过通过通信网络传送和发布,部队和武器装备调度通过通信网络传递,作战命令通过通信网络实施下达、军事通信网络将成为战场信息化的最重要基础 航天技术各关:上天关~回收关~一箭多星关~地球静止关~太阳同步关~深空探测关航天系统:(1)航天运输系统(2)航天器任务系统(3)航天基地系统.军事航天技术:军事航天技术是将军用航天器送入外层空间,为军事目的而开发和利用外岑空间的综合性工程。军事航天力量组成:军事航天系统、航天部队国际定位系统:GPS定位系统、伽利略定位系统、导航卫星系统发展军事航天力量的对策; 一、建设精干、实用、高效的航天力量,增强我军信息战能力二、完善军用卫星体系,重点建设天地一体化信息获取系统三、加强军事航天应用,开展航天作战攻防对抗技术研究四、适应实战需求,重视军事航天力量建设五、加强培养军事航天人才新概念武器特征:创新性、高效性、时代性、风险性高能激光武器:又叫激光武器或激光炮,利用高能激光束来摧毁飞机、导弹、卫星等目标或使之失效的定向能武器激光武器的特点:速度快、机动灵活、精度高命中概率高、无污染、效费比高、不受电磁干扰高功率微波武器:利用定向发射的高功率微波频段的电磁波波束对目标进行干扰、致盲或破坏的武器核武器杀伤破坏因素: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放射性沾染核武器损伤的防护:个人防护动作、简易武器防护、大型兵器防护、工事防护、化学武器:利用化学毒剂毒害,扰乱敌有生力量、牵制敌军军事行动的装置总称军用毒剂: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刺激性毒剂指挥自动化:在军队指挥系统中,运用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化设备和软件系统,使指挥员和指挥机构对所属部队的作战和其行动的指挥,实现快速和优化处理的措施C^4I: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指挥自动化功能:战场感知功能、信息传输功能、指挥控制功能、系统对抗功能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地位和作用:国防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现代作战指挥与控制的必备手段、未来敌我双方对抗的重要领域指挥控制过程:情报获取~态势评估~方案产生~方案选择~作战计划~下达命令网络中心战的主要特点:加快部队的指挥作战速度、增强各军种的协同作战能力、武器作战效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密切关注和认真研究新军事变革的发展与影响、以信息化为先导,加速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创建中国特色军事理论、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新军事变革需要的新型人才精确制导武器的地位作用:提高作战效能、促进作战样式发生深刻变化、成为我改革军事力量对比的杠杆军事通信的地位和作用:是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战场的神经系统、海量的信息通过通过通信网络传送和发布,部队和武器装备调度通过通信网络传递,作战命令通过通信网络实施下达、军事通信网络将成为战场信息化的最重要基础

外国海军武器装备发展规律与趋势

海军武器装备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面对安全形势不断变化、任务领域不断拓展,军费日益紧缩的现状,为确保海军武器装备的发展满足对战略的支撑作用,各国不断创新思路,改革采办程序,装备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的规律与趋势 主要发展规律 基于战略需求,既注重均衡发展,又强调重点突出 战略需求是牵引装备发展的强大动力,海军武器装备的发展始终受军事需求的制约。各海军强国为保持和夺取海上优势,始终围绕战略调整发展作战。作为战略实施的支撑工具,理想状态的海军兵力结构首先是均衡发展。冷战后,各国海军兵力规模虽有大幅削减,但始终保持着一支种类齐全、结构均衡的海上力量。 追求结构均衡,并非各种装备齐头并进,而是根据不同时期的战略需求,突出建设某种装备和力量。美国海军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由海向陆”战略后,装备发展重点调整为对陆攻击和近海作战装备。21世纪初,面对恐怖袭击等不对称威胁,重点发展反恐和支援特种作战的装备。目前,美国又在“空海一体战”构想的指导下,积极发展应对潜在对手“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作战装备。日本海上自卫队在冷战时期,为封锁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的潜艇,重点发展了具备较强反潜能力的“八八舰队”。20世纪90年代后期,为应对地区弹道导弹扩散的威胁,在原有“宙斯盾”舰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了海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近年来,为支撑海洋扩张战略,将战略防御重点转向西南,并进一步充实反潜作战和岛屿攻防作战装备。 减少装备型号,合理搭配力量,应对不同任务需求 满足多样化任务需求是海军装备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尽管国外海军强调发展多功能平台,但多功能并不意味着全能。过分强调发展功能多、性能强的高技术装备在预算上难以支撑,经济、合理的方法是发展不同能力等级的平台,通过“力量搭配”满足海上作战的需求。 20世纪70年代,美国海军曾采用“高低搭配”的建设原则,即批量建造中低档护卫舰和少量建造高档巡洋舰相结合的方针,合理分配有限的造舰费用,同时又能满足作战需求。依据“按费用设计”(即“费用限额设计”)原则,研制了低档的“佩里”级导弹护卫舰;后来又根据“按需求设计”的原则,发展了高档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舰载机的高低搭配是指f-14“雄猫”重型战斗机(高端机,主要承担夺取制空权的任务)与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低端机)的搭配。 强国海军近期提出的“力量搭配”概念实际上是“高低搭配”的发展,核心思想是通过整合各种力量,力求以最经济的方式、最少型号的装备覆盖各种任务领域,完成所有作战任务。在此原则指导下,美国海军通过大力发展经济适用的近海战斗舰,搭配各型“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完成过去由驱逐舰、护卫舰、水雷战舰等舰种承担的作战任务。空中力量方面,通过发展f-35联合攻击战斗机,搭配现役f/a-18e/f飞机完成过去需要多型飞机执行的作战任务,从空战到对地攻击,覆盖多种任务的需求。 英国海军为保持持续稳定的水面舰艇作战能力,规划的未来水面舰艇部队除以45型驱逐舰为核心外,还将通过发展3种不同能力等级的舰艇,用于替换现役护卫舰、水雷战舰艇等,满足各种任务需求。在三级舰中,第一型(c1)属于所谓的高端舰,拥有最强的反潜和对陆攻击能力,具备建制水雷对抗功能,并能够运载部队,最适宜于作战,是海上打击大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英国海军已经开始研制该型舰,即用于替换23型和22型护卫舰的26型多用途护卫舰。第二型是中端舰(c2),旨在用于遂行较小规模的稳定局势作战,保护海上交通线安全和海峡护航行动,而更常见的是执行低强度作战任务。第三型属于低端舰,一种能远洋航行的海岸巡逻舰,用于执行海上保安和扫雷任务。该型舰未来将替代专业水雷战舰艇、海岸巡逻舰、测量船和护渔船。

物联网安全技术研究进展

物联网安全技术研究进展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班级:07604 姓名:朱洪学号:071841 班内序号:16 联系方式:zhuhong_1115@https://www.doczj.com/doc/7415545446.html,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物联网的概念进入人们的视野。物联网用途广泛,可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专家预计物联网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但是,在享受物联网带给人类便利的同时,物联网在信息安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必须未 雨绸缪,研究发展好物联网安全性问题。 关键词物联网安全性问题关键技术 一.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 以下简称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二.物联网安全性问题 从物联网相关特点分析,存在如下问题: 1.传感器的本体安全问题 之所以物联网可以节约人力成本,是因为其大量使用传感器来标示物品设备,由人或机器远程操控它们来完成一些复杂、危险和机械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物联网中的这些物品设备多数是部署在无人监控的地点工作的,那么攻击者可以轻易接触到这些设备,针对这些设备或其上面的传感器本体进行破坏,或者通过破译传感器通信协议,对它们进行非法操控。如果国家一些重要机构依赖于物联网时,攻击者可通过对传感器本体的干扰,从而达到影响其标示设备的正常运行。例如,电力部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在远距离输电过程中,有许多变电设备可通过物联网进行远程操控。在无人变电站附近,攻击者可非法使用红外装置来干扰这些设备上的传感器。如果攻击者更改设备的关键参数,后果不堪设想。传感器通常情况下,功能简单、携带能量少,这使得它们无法拥有复杂的安全保护能力,而物联网涉及的通信网络多种多样,它们的数据传输和消息也没有特定的标准,所以没法提供统一的安全保护体系。 2.核心网络的信息安全问题 物联网的核心网络应当具有相对完整的安全保护能力,但是由于物联网中节点数量庞大,而且以集群方式存在,因此会导致在数据传输时,由于大量机器的数据发送而造成网络拥塞。而且,现有通行网络是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而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必须解决地址空间空缺和网络安全标准等问题,从目前的现状看物联网对其核心网络的要求,特别是在可信、可知、可管和可控等方面,远远高于目前的IP 网所提供的能力,因此认为物联网必定会为其核心网络采用数据分组技术。此外,现有的通信网络的安全架构均是从人的通信角度设计的,并不完全适用于机器间的通信,使用现有的互联网安全机制会割裂物联网机器间的逻辑关系。庞大且多样花的物联网核心网络必然需要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安全管理平台,否则对物联网中

2020年世界海军装备发展趋势解析

2020年世界海军装备发展趋势解析 即将过去的2020年,海军武器发展依然“精彩纷呈”:多个国家宣布筹备建造新型航母或两栖攻击舰,还有多型关注度很高的核潜艇下水,各主要军事大国加速无人装备发展,塑造新的战场优势。那么在2020年,全球海军武器装备发展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呢? 一、水面舰艇:航母吸引力依然不减 在水面舰艇中,一向给人以大体量印象的航母开始流行“减重”。在2020年6月,有消息指出美国海军正计划对未来重新建造6.5万到8万吨级别的航母可能性进行评估。美国海军中有观点认为,随着反舰弹道导弹技术和高超音速导弹的蓬勃发展,十万吨级别的超级核动力航母是否能适应新时代下的需求,已经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型航母一旦在实战中损失将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必须尽可能将这种损失均摊、最小化,同时还要做到尽量不影响战力,而相对结构简单、成本较为低廉的六万到八万吨常规动力航母则是可行方案之一。 除美国外,2020年法国宣布将筹划建造新一代航母排水量也在7万吨左右;日本基于各自直升机母舰改造的航母也均已进入施工阶段,韩国也宣布将建造可以搭载垂直起降战机的轻型或

中型航母。 法国新型航母设想图。 与航母相比,其他一些水面作战舰艇则出现了“增肌”的趋势。由于现代驱逐舰已经成为了舰队作战的主力,因此驱逐舰大型化成为了必然,这一点在2020得到充分的展现。在2020年初,中国首艘万吨级驱逐舰南昌舰正式交付海军,而各国在这一年里也纷纷提出自己的“万吨大驱”计划。2020年11月,意大利海军发布消息称,计划研制2艘新型的DDX型驱逐舰以用于替换上世纪90年代前后服役的"德拉潘尼"级驱逐舰。DDX型驱逐舰满载排水量将达到10000吨。同样在11月,印度国防部公布了自己的P-18大型驱逐舰建造计划。按照印方的说法,这种驱逐舰的排水量将超过13000吨,具备高度的隐身优势,不但会

面向任务的武器装备综合保障规划建模与仿真研究

面向任务的武器装备综合保障规划建模与仿真研究 夏旻阎晋屯刘磊 (海军装备研究院,北京100073,中国) 摘要: 先进的建模与仿真技术已成为提高装备战备完好性和装备保障费效比的有效手段。本文首先介绍了武器装备保障规划的基本要素和过程,对国外当前先进的装备综合保障建模与仿真理论、方法和软件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从任务建模、系统建模、保障资源建模以及维修活动建模等视角对装备综合保障建模与仿真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综合保障建模仿真任务剖面维修 1.概述 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新型装备向电子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大型复杂的装备不断地涌现,使得装备作战效能的发挥更加依赖于装备的保障能力,装备保障问题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装备综合保障是在装备的寿命周期内,为满足系统战备完好性要求,降低寿命周期费用,综合考虑装备的保障问题,确定保障性要求,进行保障性设计,规划并研制保障资源,及时提供装备所需保障资源的一系列管理和技术活动。它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保障要求影响装备设计;确定最佳的保障性要求;获得所需的保障资源;提供经济有效的保障。它是在装备研制时研究如何处理与保障有关问题的一门工程学科,是在装备设计中综合规划所需的保障问题,它的最终目标是,以可以承受的寿命周期费用,在装备部署部队的同时,提交与装备配套的保障资源,建立保障系统,及时形成作战能力,满足装备系统的战备完好性和任务成功性要求。 武器装备综合保障规划是在未来一定的规划期内,通过相对稳定的策略、措施和途径来充分利用为武器装备综合保障所可能投入的资源,以达到预期的武器装备综合保障目标。武器装备综合保障规划建模与仿真研究就是用仿真的方法和手段研究装备综合保障规划,研究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可维修性以及系统的效能和寿命周期费用。 2.综合保障的组成要素 综合保障作为一个专业工程,包括若干组成部分。GJB 3872给出了综合保障的9个组成部分:(1)维修规划:从确定装备维修方案到制定装备维修保障计划的工作过程。 (2)人力和人员:平时和战时使用与维修装备所需人员的数量、专业及技术等级。 (3)供应保障:规划、确定并获得备件、消耗品的过程。 (4)保障设备:使用与维修装备所需的设备,包括测试设备、维修设备、试验设备、计量与校准设备、搬运设备、拆装设备、工具等。 (5)技术资料:使用与维修装备所需的说明书、手册、规程、细则、清单、工程图样等的统称。 (6)训练与训练保障:训练装备使用与维修人员的活动与所需的程序、方法、技术、教材和器

军事理论第四章军事高技术试题

2009年《大学军数学教程》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试题库 一、填空题(40个) 1、1986年1月28日,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重返大气层时空中解体。 2、一架E-3A预警机,当飞行高度为9000米时,可以探测到500~650千米远的高空目标、300~400千米远的低空目标和270千米远的巡航导弹。 3、美国人认为,要想有效地削弱敌人的战斗力,致死不如致伤,致伤不如使其失能。 4、美国的国防部长科恩宣称:“以往的哲学是大吃小,今天的哲学是快吃慢。” 5、美军认为,“战略和战术行动的目的,往往本身就是为了削弱对方的后勤或轰炸某个工业中心,或破坏某个海港,或夺取某一战略要地以威胁敌方的供应线”。 6、法国的“勒克莱尔”坦克,装有各类微机30余台;而每一艘航空母舰,各系统至少装有200台左右的计算机。 7、未来战争中,动能武器和强激光武器将成为防空防天和导弹攻防作战的利器;高功率微波武器是未来信息战的重要软、硬杀伤武器,将成为攻击敌方信息链路或节点的主要手段之一。 8、对一些信奉“实力”的好战分子来说,基因武器无疑是一种理想

的“超级杀手”。因此,人们把基因武器称为“世界末日”武器。9、所谓直接命中,就是武器的圆公算误差要小于弹头的有效杀伤半径。 10、1967年3月12日,美军出动8架飞机,首次使用了“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准确地炸毁了清化桥,自己无一损伤。 11、精确制导导弹按战斗部性质分类,可分为普通装药战斗部、核装药战斗部、特种装药战斗部。 12、惯性制导是采用惯性测量设备测量导弹运动参数的制导技术。一般用来攻击固定目标,因为其弹道在发射前就装定好了。 13、美国用来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精确制导炸弹叫杰达姆(JDAM),属于全球定位系统制导。 14、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都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由于这种武器大范围的杀伤与破坏作用,使用后能使敌人蒙受巨大损失,并造成强烈的心理和精神影响,所以是一种很好的用来恐吓、威胁敌对一方的武器。 15、主动式声呐,又称“回声声呐”,被动式声呐,又称“噪声声呐”。 16、声呐,是利用声波对水中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识别的水中探测技术设备。它是最主要的水声探测设备,俗称水下的“千里眼”、“顺风耳”。 17、假目标伪装是指为欺骗、迷惑敌人而模拟目标暴露征候所实施的伪装,主要包括形体假目标和功能假目标两类。 18、F—22隐身战斗机采用低可探测性布局和结构,蝶形机翼,全动

海军武器装备体系对抗仿真系统研究_荆涛

第14卷第12期系统仿真学报 Vol. 14 No. 12 2002年12月JOURNAL OF SYSTEM SIMULATION Dec. 2002 文章编号:1004-731X (2002) 12-1635-03 海军武器装备体系对抗仿真系统研究 荆涛,丁晓明 (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北京100073) 摘要:海军武器装备体系对抗仿真系统是以提高海军武器装备宏观论证质量和效率为目的,以 武器装备体系结构优化、作战效能评估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仿真系统。该系统由模型管理分系统、 战术推演分系统、战役仿真分系统、综合评估分系统、演示汇报分系统和数据管理分系统六部分 组成。本文提出了系统的建设思路和仿真结构,论述了各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特点,并对系统与 宏观论证研究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体系对抗仿真; 武器装备体系; 海军; 效能评估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The Research on the Naval Weapon and Equipment System-of-systems Operational Simulation System JING Tao, DING Xiao-ming (Navy Research Center, Beijing 100073, China) Abstract:The Naval Weapon and Equipment System-of-systems (SoS) Operational Simulation System primarily focuses on th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the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naval weapon and equipment SoS, for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the efficiency of naval weapon and equipment integrated demonstration. The system consists of the model-management subsystem, the tactical exercise subsystem, the campaign-simulation subsystem, the integrated evaluation subsystem, the demonstration subsystem, and the data--management subsyste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ual design and the simulation architecture of the system, discusses the main fun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ubsystem, and analyses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 between the system and the integrated demonstration. Keywords:system-of-systems operational simulation; weapon and equipment system-of-systems; navy;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引言 随着军用高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作战理论的不断变革,未来战争的体系对抗特征越来越明显。海军武器装备体系构建得是否科学合理高效可靠,将直接关系到海军武器装备的综合作战能力和经费的投向投量。作为对海军武器装备体系进行系统性、针对性和超前性论证研究的有效手段,海军武器装备体系对抗仿真系统的建设已成为海军武器装备发展建设之路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趋势。 1 系统建设的思路 海军武器装备体系对抗仿真系统是以提高海军武器装备宏观论证质量和效率为目的,以武器装备体系结构优化、作战效能评估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仿真系统。在理想情况下,我们需要开发一个一体化变分辨率的、能够满足上述需求的仿真系统。但是由于海军兵力结构十分复杂,装备类型基本 收稿日期:2001-11-27 修回日期:2002-04-27 作者简介:荆涛(1968-), 男, 山东龙口人, 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作战模拟系统建设与海军武器装备体系效能评估方法; 丁晓明(1949-), 男, 山东诸城人, 高工, 研究方向为海军武器装备宏观论证与科研管理。涵盖了全军其它各个军种,并且海军不同兵种以及兵种之间的作战思想、作战原则以及未来联合作战对海军及海军各兵种的要求等存在较大的差别。而现有的技术储备和现实的紧迫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因此需要探询符合实际情况又能够基本满足需要的建设思路。 依据分层建模的设计思想,我们将海军武器装备体系对抗仿真系统划分为战役层、战术层和交战层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不同层次的仿真系统来完成。 (1) 战役层次 战役层次上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检验现有武器装备体系对不同战役样式的适应能力;二是为 了达成作战目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武器装备体系。只有解 决上述问题,才能对武器装备体系方案的调整进行评估,才 能够实现多方案选优,从而满足武器装备体系优化研究的需 求。由此可见,能否提高战役层次仿真系统的运行效率是能 否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考虑到战役周期通常比较长,因此 必须设法实现闭环的超实时仿真,并且需要回避战术层次的 细节问题。 (2) 战术层次 DOI:10.16182/https://www.doczj.com/doc/7415545446.html,ki.joss.2002.12.020

物联网安全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信息安全概论》 大作业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班级: 学号: 姓名: 教师评语: 教师签名

物联网安全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哈尔滨工程大学 摘要: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兴起并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也映入眼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安全威胁,必将制约着物联网的发展。本文对物联网正面临的安全威胁给出了细致地分析,并且针对这些的安全问题给予了一定的解决策略。 关键字:安全威胁策略物联网 近几年来,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多种接入网络以及智能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作为一个新科技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并不断地在各行各业中得以推广应用。物联网连接现实物理空间和虚拟信息空间,其无处不在的数据感知、以无线为主的信息传输、智能化的信息处理,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与国家安全、经济安全息息相关,目前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未来的物联网中,每个人拥有的每件物品都将随时随地连接在物联网上,随时随地被感知,在这种环境中,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防止个人信息、业务信息和财产丢失或被他人盗用,将是物联网推进过程中需要突破的重大障碍之一。因此,实现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是物联网大规模应用的必要条件,也是物联网应用系统成熟的重要标志。 1、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互联网的安全问题早已被人们重视并采取各种措施来防止信息的丢失,物联网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安全问题,物联网将经济社会活动、战略性基础设施资源和人们生活全面架构在全球互联网络上,所有活动和设施理论上透明化。物联网的特点是无处不在的数据感知、以无线为主的信息传输、智能化的信息处理。由于物联网在很多场合都需要无线传输,这种暴露在公开场所之中的信号很容易被窃取,也更容易被干扰,这将直接影响到物联网体系的安全。物联网规模很大,与人类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一旦遭受攻击,安全和隐私将面临巨大威胁,甚至可能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工厂停产、商店停业、电网瘫痪、交通失控、工厂停产等恶性后果。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其自身所隐藏的安全问题日渐显现出来。除了面对传统TCP/IP网络、无线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等的安全问题之外,物联网自身还存在着大量特殊的安全问题。从终端节点到感知网络、通信网络,从应用层面到管控层面,以及一些非技术层面的因素都关联和影响着物联网的安全问题。 1.1 终端节点层面 由于物联网应用的多样性,其终端设备类型也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传感器节点、RFID 标签、近距离无线通信终端、移动通信终端、摄像头以及传感网络网关等。相对于传统移动网络而言,物联网中的终端设备往往处于无人值守的环境中,缺少了人对终端节点的有效监控,终端节点更具有脆弱性,将面临更多的安全威胁。 1.2 感知层安全问题 感知层的任务是全面感知外界信息,该层的典型设备包括RFID 装置、各类传感器( 如红外、超声、温度、湿度、速度等)、图像捕捉装置( 摄像头)、全球定位系统(GPS)、激

国外武器装备综合保障的新发展

国外武器装备综合保障的新发展 张宝珍曾天翔于晓伟 摘要:本文介绍了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美国武器装备综合保障领域的发展变化情况,特别是美国国防部出台的一系列新的政策、策略和指南。 关键词:综合保障装备保障 美军武器装备综合保障发展经历了从事后保障到综合后勤保障的演变过程,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全寿命保障阶段。全寿命保障,亦称寿命周期保障,即在装备的寿命周期内对装备保障问题实施“从摇篮到坟墓”的合同管理方法,它可简单化地理解为:“谁研制、谁生产、谁终身维修及至退役处理”。美军认为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充分保障装备的战备状态,而且是执行经济可承受性发展战略必不可少的途径。这种全寿命管理机制使武器装备的采办和保障实现了一体化。在保障策略上,寿命周期保障首选基于性能的保障(PBL)模式;在保障技术途径上,发展自主式保障;在保障管理上,采用寿命周期持续保障,美军F-35就全面贯彻了上述思想。 另外,在当前严峻的国防预算形势下,美国国防部正在落实的“更佳购买力指南2.0”,以实现国防支出的更高效率和生产力。其中将增加PBL的有效使用作为激励工业界和政府部门提高生产力和增加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 1 基于性能的保障 20世纪90年代,为适应新军事变革,美军积极推进PBL策略,目的是适应新的作战环境和作战样式对装备保障的要求,缩减后勤规模,降低使用和保障费用,提高经济可承受性以及装备的战备完好性。目前已发展成国防部首选的保障策略。 美国防部向PBL的转变,开始于一个国防部范围内的工作组根据1998年的防务授权法912C节的授权所进行的关于产品保障的创新性工作。他们的工作成果被写入一份名为《21世纪的产品保障》的报告中,该报告描述了一种综合的产品保障环境,关注的重点是用户驱动的工作结果。随后,国防部制定了实施PBL的工作路线图,划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99年开始启动,致力于建立和培育实施PBL的环境。第二阶段,自2000财年开始,国防部确定30个试点项目来评估实现PBL的创新方法。这些项目涵盖所有重大武器系统族以及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并贯彻了PBL的不同备选策略,包括全系统性能责任合同、子系统现代化、灵活的持续能力和创新的性能协议。第三阶段,2002年开始全面实施PBL。

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

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研究 肖广娣 凌 云 (苏州大学 江苏 苏州 215131) 摘 要: 物联网在各个领域的推广应用也把原来的网络安全威胁扩大到物质世界,增加防范和管理难度,根据物联网的三个层次,分析物联网的安全特性,特别对感知层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物联网安全技术中的密钥管理技术进行讨论。 关键词: 物联网;安全;感知层;RFID;密钥管理 中图分类号:TP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1120096-01 的议程,我们了解一下感知层的安全问题。 0 引言 感知层主要通过各类传感器和设备从终端节点收集信息,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 用传感器来标识物体,可无线或远程完成一些复杂的操作,节比如射频识别(RFID),红外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 约人力成本。而物联网中这些传感器或设备大多安装在一些无描器等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构成的一个巨大网 人监控的地点,可以轻易接触或被破坏,极易被干扰,甚至难络,来进行信息的通信和交流,以实现对物品的识别,跟踪, 以正常运行,或被不法分子进行非法控制。 定位和管理,即“internet of things”。它是接下来网络发 比如我们在物联网中常见的RFID系统,它主要设计用来提展的主要方向,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化处理的特 高效率,降低成本,由于标签成本的限制,也很难对起采用较点。所以物联网是互联网,传感网,移动网络等多种网络的融 强的加密方式。并且它的标签和阅读器采取无线的非接触方合,用户端由原来的人扩展到了任何的物与物之间都可进行通 式,很容易受到侦听,导致在数据的收集,传输和处理过程中信以及信息的交换。但是随着这些网络的融合以及重新构成的 都面临严重的安全威胁。RFID系统一般部署在户外环境,容易统一的新的网络,使网络入侵,病毒传播等影响安全的可能性 受到外部影响,如信号的干扰,由于目前各个频带的电磁波都范围越来越大,它存在着原来多种网络已有的安全问题,还具 在使用,信号之间干扰较大,有可能导致错误读取命令,导致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如隐私问题,不同网络间的认证,信息可 状态混乱,阅读器不能识别正确的标签信息;非法复制标签,靠传输,大数据处理等新的问题将会更加严峻。所以在物联网 冒充其它标签向阅读器发送信息;非法访问,篡改标签的内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网络安全的问题,制定统一规划和 容,这是因为大多数标签为了控制成本没有采用较强的加密机标准,建立完整的安全体系,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 制,大多都未进行加密处理,相应的信息容易被非法读取,导 1 物联网的安全特性 致非法跟踪甚至修改数据;通过干扰射频系统,进行网络攻物联网按照一般标准分为三个层次:应用层,网络层,感 击,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 知层。应用层主要是计算机终端,数据库服务器等,进行数据 对此我们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为:首先对标签和阅读器之的接收,分析和处理,向感知系统其他终端下达指令。网络层 间传递的信息进行认证或加密,包括密码认证,数字签名,是依靠现有的网络,如因特网,移动网络等将应用层和感知层 hash锁,双向认证或第三方认证等技术,保证阅读器对数据进之间的通信数据进行安全可靠的传递,类似于人体的神经系 行解密之前标签信息一直处于锁定状态;其次要建立专用的通统。感知层主要包含一些无线传感设备,RFID标签和读写器, 信协议,通过使用信道自动选择,电磁屏蔽和信道扰码技术,状态传感器等,类似于人体的感官。虽然各层都具有针对性较 来降低干扰免受攻击;也可通过编码技术验证信息的完整性提强的密码技术和安全措施,但相互独立的安全措施不能为多层 高抗干扰能力,或通过多次发送信息进行核对纠错。 融合一起的新的庞大的物联网系统解决安全问题,所以我们必 所以针对感知层的安全威胁,我们需要建立有效的密钥管须在原来的基础上研究系统整合后带来的新的安全问题。 理体系,合理的安全架构,专用的通信协议确保感知层信息的应用层支撑物联网业务有不同的策略,如云计算,分布式 安全、可靠和稳定。 系统,大数据处理等等都要为相应的服务应用建立起高效,可 3 物联网的密钥管理技术 靠,稳定的系统,这种多业务类型,多种平台,大规模的物联 物联网中的密钥管理是实现信息安全的有力保障手段之网系统都要面临安全架构的建立问题。 一,我们要建立一个涉及多个网络的统一的密钥管理体系,解网络层虽然在因特网的基础之上有一定的安全保护能力, 决感知层密钥的分配,更新和组播等问题。而所有这些都是建但在物联网系统中,由于用户端节点大量增加,信息节点也由 立在加密技术的基础之上,通过加密实现完整性,保密性以及原来的人与人之间拓展为物与物之间进行通信,数据量急剧增 不可否认性等需求。加密技术分为两大部分:算法和密钥。之大,如何适应感知信息的传输,以及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 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算法有AES,DES等,同时他们需要强大的可用性如何保证,信息的隐私保护,信息的加密在多元异构的 密钥生成算法保证信息的安全。 物联网中显得更加困难。 目前的密钥管理技术主要分为对称密钥管理和非对称密钥感知层信息的采集,汇聚,融合,传输和信息安全问题, 管理,对称密钥管理又分为预分配方式,中心方式和分组分簇因为物联网的感知网络种类复杂,各个领域都有可能涉及,感 方式。比较典型的有q-composite密钥预置方法,概率密钥预知节点相对比较多元化,传感器功能简单,无法具有复杂的安 分配方法,SPINS协议,E-G方法等,相对于非对称密钥系统,全保护能力。 它的计算 2 感知层的安全问题 由于应用层和网络层我们相对比较熟悉,而感知层是物联 网中最能体现物联网特性的一层,信息安全保护相对比较薄弱复杂度明显较低,但安全性也相对要低。非对称密钥 管理中比较典型的就是ECC公钥密码体制,它的硬件实现简单, (下转第126页)

综合保障技术

综合保障技术 国家军用标准GJB9001A《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明确提出了运用综合保障专业工程技术的要求。综合保障技术是在可靠性、维修性工程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如何结合标准介绍有关内容?图2—1说明了第二部分的总体结构,即我们试图在综合保障技术的题目下回答七个问题。另外,这一部分主要讨论的是武器装备或系统(简称装备)的综合保障问题,所以用“装备”(产品的一个类别)一词较多,而用广泛的“产品”一词较少。这一点与本讲义的其它部分有所区别。 1 GJB9001A标准的要求 GJB9001A《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在以下条款明确提出了运用综合保障专业工程技术的要求: 7.3.1设计和开发策划提出:组织在策划设计和开发活动时,应“运用优化设计和可靠性、维修性、综合保障等专业工程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按规定的要求确定并提出产品交付时需要配置的保障资源”。 7.3.3设计和开发输出提出:设计和开发输出应“规定产品使用所必需的保障方案和保障资源要求”。 7.5.7 交付提出:交付的产品需“按规定要求提供有效技术文件、配套备附件、测量设备和其他保障资源”。 7.5.8交付后的活动提出:产品交付后,组织应保证“对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安装或维修、备品及配件供应等售后服务有充分的技术和资源,并按规定实施”。 2 综合保障的由来 大家都知道,保障问题几乎是所有产品经常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即使是简单的产品也需要保障,这是

因为产品从研制到使用,要保证它正常地发挥功能或者通过维修保持、恢复其功能,必然或多或少地涉及:消耗能源、材料、备件;使用辅助设备、工具;产品正确使用和维修的必要说明;对产品使用者以及产品使用环境、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等。这些都是保障工作的内容。 通常我们说,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离不开人、机、料、法、环(操作者、设备、材料、操作方法、环境)等因素。与此类似,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也可以把产品的保障问题归纳为人、机、料、法、环:人——对人员和能力的要求; 机——提供使用和维修所需要的设施、设备、仪器、工具等; 料——提供能源,备件、易损件等; 法——提供技术资料、文件; 环——使用和维修环境以及产品包装、运输、贮存等技术接口要求。 如果一个产品本身不好保障(包括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差)或得不到必要的保障,它的功能再好也很难发挥出来。因此,从产品研制开始就要考虑它使用和维修过程中的保障问题,把产品设计得能够方便地保障,同时规划好它在使用和维修过程中的保障资源。 和一般产品相比,武器装备的保障问题就更为复杂,因为现代的装备本身就越来越复杂。随着大量高技术、新技术的运用,电子化、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装备特别是大型武器系统常常是由主战装备、电子信息系统和保障系统构成的一个体系。现代战争事实上已成为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因此,装备质量管理强调主战装备和保障系统要同步建设,在保证主战装备质量的同时,必须保证保障系统的质量,才能实现整个系统的互连、互通、互用,使装备在使用中充分发挥效能。 试想,一个武器系统不发生或很少有故障,一旦发生故障又可以很快恢复,既能方便地保障(好保障),又有适宜的保障资源(保障好),这个系统就处于随时可用的状态,要它什么时候工作就可以什么时候工作,具有很高的战备完好性。这样的装备才真正具有战斗力。“好保障”、“保障好”六个字是综合保障问题的简单概括。保障性的含义就是:装备的设计特性和计划的保障资源能满足平时和战时的战备完好性要求的能力。 综合保障的概念最早来源于美国国防部的“综合后勤保障”(ILS),考虑到“后勤”一词在我国已有它特定的含义,就简化为“综合保障”一词。综合保障的含义是:为满足战备完好性要求和降低寿命周期费用,在装备设计中综合考虑保障问题,确定协调的保障性要求,规划并研制保障资源,及时提供装备所需保障并对保障性进行评价等一系列管理和技术活动。 可见,保障性是产品的一种质量特性,为达到产品保障性要求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就是综合保障工作的内容。正如可靠性、维修性都是产品质量特性,通常把为达到可靠性、维修性要求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分别称之为可靠性工程、维修性工程一样,可以将综合保障工作称之为保障性工程。应当说,保障性工程是在可靠性工程和维修性工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64年6月,美国国防部首次颁布了DODI 4100.35《系统和设备的综合后勤保障研制》,明确规定要在装备设计中应用综合后勤保障。1968年,这个文件改为《系统和设备的综合后勤保障的采办和管理》,提出了综合后勤保障的11个组成要素。1973年,美国国防部颁布了两个重要的军用标准,即MIL-STD-1388-1《后勤保障分析》、MIL-STD-1388-2《国防部对后勤保障分析记录的要求》,将后勤保障分析作为开展综合后勤保障工作的分析技术。1983年,美国国防部颁布DODD5000.39《系统和设备的综合后勤保障的采办和管理》,突出了装备的战备完好性要求,明确规定:“综合后勤保障的主要目标是以可承受的寿命周期费用,实现系统的战备完好性目标”;并明确了综合后勤保障的政策、程序、职责、要素等内容。从1994年开始,美国国防部进行采办改革。1996年,重新颁布DODD5000.1《防务采办》,进一步明确保障性的地位以及实现保障性的途径;规定在武器系统的整个采办过程中开展综合保障工作,以确保系统的设计和采办能够得到经济有效的保障,以满足平时和战时的战备完好性要求。 在我国,长期习惯的做法是装备研制出来以后才开始考虑它的保障问题。于是,许多本来应当与装备研制同步进行的保障性设计及应当尽早安排的保障设备、设施等配套建设,要到装备交付使用部队后才考虑,为时已晚。结果是由于装备自身设计得不好保障或缺少配套的保障资源,造成装备在使用中发生很多问题,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形不成战斗力;也造成装备使用和维修费用以至寿命周期费用大量增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