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武器装备综合保障的新发展

国外武器装备综合保障的新发展

国外武器装备综合保障的新发展
国外武器装备综合保障的新发展

国外武器装备综合保障的新发展

张宝珍曾天翔于晓伟

摘要:本文介绍了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美国武器装备综合保障领域的发展变化情况,特别是美国国防部出台的一系列新的政策、策略和指南。

关键词:综合保障装备保障

美军武器装备综合保障发展经历了从事后保障到综合后勤保障的演变过程,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全寿命保障阶段。全寿命保障,亦称寿命周期保障,即在装备的寿命周期内对装备保障问题实施“从摇篮到坟墓”的合同管理方法,它可简单化地理解为:“谁研制、谁生产、谁终身维修及至退役处理”。美军认为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充分保障装备的战备状态,而且是执行经济可承受性发展战略必不可少的途径。这种全寿命管理机制使武器装备的采办和保障实现了一体化。在保障策略上,寿命周期保障首选基于性能的保障(PBL)模式;在保障技术途径上,发展自主式保障;在保障管理上,采用寿命周期持续保障,美军F-35就全面贯彻了上述思想。

另外,在当前严峻的国防预算形势下,美国国防部正在落实的“更佳购买力指南2.0”,以实现国防支出的更高效率和生产力。其中将增加PBL的有效使用作为激励工业界和政府部门提高生产力和增加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

1 基于性能的保障

20世纪90年代,为适应新军事变革,美军积极推进PBL策略,目的是适应新的作战环境和作战样式对装备保障的要求,缩减后勤规模,降低使用和保障费用,提高经济可承受性以及装备的战备完好性。目前已发展成国防部首选的保障策略。

美国防部向PBL的转变,开始于一个国防部范围内的工作组根据1998年的防务授权法912C节的授权所进行的关于产品保障的创新性工作。他们的工作成果被写入一份名为《21世纪的产品保障》的报告中,该报告描述了一种综合的产品保障环境,关注的重点是用户驱动的工作结果。随后,国防部制定了实施PBL的工作路线图,划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99年开始启动,致力于建立和培育实施PBL的环境。第二阶段,自2000财年开始,国防部确定30个试点项目来评估实现PBL的创新方法。这些项目涵盖所有重大武器系统族以及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并贯彻了PBL的不同备选策略,包括全系统性能责任合同、子系统现代化、灵活的持续能力和创新的性能协议。第三阶段,2002年开始全面实施PBL。

2003年,美国颁发5000.1采办文件,提出PBL整体战略,并要求项目经理制定和实施PBL策略,目的是使整个系统的可用性最高,同时又使费用最低和保障负担最小。强调应根据法律要求,借助政府/工业部门的合作伙伴关系,最好地利用公共和私营部门的能力。

2004年11月,国防部颁布《基于性能的保障指南》,指出PBL是国防部首选的产品保障政策。PBL的本质是购买性能,而不是购买零部件或修理活动。实施PBL可以经济有效地满足作战部队的作战要求。国防部积极改革合同和投资机制推进PBL,以便购买按照效能准则度量的可用性和战备完好性。目前,美军PBL进展迅速,从2000年启动第一个PBL项目——海军的辅助动力装置,到2005年,PBL项目累计数达到143个。

PBL作为获取和实施武器系统持续保障的新理念,是保障转型的需要,是新的DOD 5000政策的要求,是能使产品和服务的政府/购买方和企业/供应方都获益的最佳方法,与传统的保障有极大的不同,这也可以从下面PBL的主要原则中得到体现。1)购买性能,而不是以交易为基础的货物和服务;2)项目经理(PM)对全寿命周期系统管理(TLCSM)负责;3)签订以客观的度量标准为基础的基于性能的协议(PBA);4)明确产品保障集成方(PSI) 将保障集成起来并实现性能/保障目标的“单一联系点”;5)公私合作。它将保障作为一个综合的、可承受的性能包来购买,以便优化系统的战备完好性。它通过以具有清晰的权力和责任界线的长期性能协议为基础的保障结构来实现武器系统的性能目标。

美国实施PBL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阿富汗战争期间,有两个项目的保障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它们是美国海军的辅助动力装置(APU)和空军的联合监视目标与攻击雷达系统(JSTARS)。而这两个项目都采用了PBL保障模式。在伊拉克战争中,实施PBL保障和全寿命周期系统管理的项目超过12个。所有这些作战平台的保障均超过了作战需求。其中有几个项目特别出色。例如,F-117和F/A-18 E/F战机、JSTARS和通用地面站、C-17战术运输机。

在军用航空领域内的PBL保障合同中,美国空军与波音公司的C-17全球持续保障合作伙伴(GSP)计划是成效显著的项目之一。该项目在性能参数的改进方面不断有新的突破。C-17的可用性达到了美国空军大型机队的最高水平。C-17的能执行任务率(MCR)保持在85%左右,装备可用度平均达到72%。其它的度量参数也达到了较高水平。客户满意度的主观评定超过90%,波音也因此获得激励金。用以度量空军在C-17部件窗口迅速领到所需部件的发放效率,保持在90%以上。其它的零部件有90%以上能够在48小时内送货。据波音公司介绍,从2001年开始,C-17的实际飞行时间比预期高出5%。美国空军最初预计每架飞机每年的飞行时间约为1000小时,但实际上达到了1200~1300小时。

2001年美海军与波音公司签订的F/A-18E/F综合战备完好性保障团队(FIRST)的PBL 保障合同,也取得了明显效果。该合同覆盖了F/A-18E/F大约73%的器材保障,包括3889种武器可更换组件(WRA)、653种中继级可修理件、349种保障设备、130种国防后勤局(DLA)消耗品和10000多种非国防后勤局消耗品。从实践结果看,F/A-18E/F的FIRST项目将零部件合同转化为性能水平的合同,提高了保障性,NAVSUP(海军供应系统部)避免了购买传统的用于维修周转时间(RTAT)和产品订货与交货时间(PLT)所需要的库存物资。在全资可视化(TAV)方面,FIRST 项目信息技术体系结构提供实时供应规划、资产管理、需求状态、修理能力信息,以及发货运输信息和专项报告。波音公司通过界面用户化和提高性能证实了其满足用户需求的灵活性和响应性。FIRST在提高保障性方面迈出了相当大的步伐,尤其是在积极开展过时淘汰管理、提高通过机内测试进行故障隔离的能力,以及通过重新设计提高性能和减少寿命周期费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

2 自主式保障

冷战结束后,各国国防预算都不同程度地缩减,而武器系统的采办费用日益庞大,经济承受性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成为各国军方关注的焦点。而据国外统计数据,在装备的寿命周期费用中,使用与保障费用占到了总费用的60%以上,甚至达到70%~80%,降低装备使用与保障费用的需求迫在眉睫。

同时,为了适应作战需要,美军在《2010年联合设想》和《2020年联合设想》中提出了“主宰机动、精确交战、全维防护、精确保障”四大作战原则,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将保障方案与作战方案并肩提出。为了实现联合作战和精确保障的目标,要求大幅度缩小保障规模,实现敏捷、准确和经济的全球保障。

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装备故障诊断技术得到大幅度提升,已经从过去的机内测试(BIT)和状态监控进一步向涵盖整个装备的预测与健康管理(PHM)方向发展,使装备自身可以具备预测和健康管理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减少外部保障设备,缩小保障规模创造了条件。

在上述经济承受性和全球保障的需求牵引下,在PHM、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推动下,美军借助F-35联合攻击机(JSF)项目的研制为契机,提出了“自主式保障”(Autonomic Logistics,AL)这一全新的保障方案,其动机一是借助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将基于状态的维修和美军整个信息链系统相结合,达到保障信息一体化;二是进一步规范和强化装备自诊断、预测与维修保障能力,使装备不仅仅是维修的客体,也是维修保障主体的重要组成,即

将维修主体前伸到从装备自身开始;三是进一步缩减装备保障环节,优化保障体系和资源,达到精确、机动、快捷、经济保障的目的。

自主式保障的目标是设计一种主动而非被动反应式的保障系统,以最大程度地识别问题并自主启动正确的响应。AL借助信息化手段,将保障要素综合起来,形成一种无缝的保障系统,这种系统使武器系统能够以最低的费用达到规定的能执行任务率。其特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故障通报及时,提高了保障的针对性和保障效率,降低了保障成本;2)故障诊断准确,自动化程度高;3)提高了保障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保障系统的灵活性,更好地满足了全球作战的需要;4)通用性好,可以在其他武器的保障系统中推广应用。

F-35的自主式保障系统是一种借助先进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全新的保障系统,它使原先劳动力密集型的活动如维修、备件供应和运输管理实现自动化的一种方案,即当装备还在空中飞行时,机载的预测诊断系统所检测到的装备故障信息便可自动传输给地面的维修站和补给系统,使其准备好相应的零备件、技术资料、维修人员和维修设备等。当装备着陆后便可快速进行维修,保证装备再次出动,缩短装备再次出动准备时间,提高装备的出动强度并大幅度减少维修工作量,节省使用和保障费用,提高装备的战备完好性。据估计,采用这种新的保障系统可使维修人力减少20%~40%,保障规模减小50%,出动架次率提高25%,使装备的使用与保障费用比过去的机种减少50%以上,使用寿命达8000飞行小时。

F-35项目的自主式保障系统与主装备同时立项研制。2001年F-35 项目办公室与洛马公司签署的系统研制与验证(SDD)合同中,包括了整个装备系统(由装备和自主式保障系统构成)的研制内容。其中,SDD阶段自主式保障工作是研制自主式保障系统,设计、制造和试验第一份样品,包括保障系统(SS)、训练系统(TS)和信息系统(ALIS);利用自主式保障系统支持研制试验与评价和使用试验与评价;制定持续保障计划。2005年以来,F-35项目自主式保障组(AL IPT)从根本上提升了对装备组装的保障。F-35项目采用了为工厂和外场研制通用测试设备的原则(即综合测试策略),为其带来了引人注目的寿命周期费用节省(8亿美元)。2005年11月成功通过了飞行员训练系统的初步设计评审(PDR)。2006年3月通过维修人员训练系统的初始小批量生产审批,2006年9月通过飞行员训练系统的关键设计评审(CDR)。2006年,F-35的AL IPT与全球持续保障组合并成自主式全球持续保障组(ALGS IPT),开通持续保障运行中心;建立备件库;开始飞行员和维修人员训练;交付必要的工具、保障设备和技术资料来支持F-35装备的生产和试飞。在2006年成功完成自主式保障信息系统和自主式保障系统关键设计评审后,正在为飞行试验装备提供保

障,直至初始小批量生产和批量生产。到2007年10月初,F-35项目已交付1500多套地面保障设备,完成了所有79项维修计划。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自主式保障技术在美军其他武器系统中也开始应用,如美国海军90年代末提出了与自主式保障类似的自动化保障环境(AME)构想,开发了相应的关键技术,并在海军航空兵F/A-18、V-22等装备上和海军战斗群上加以应用,对降低这些装备的使用保障费用,提高其战备完好性和机动部署能力成效显著。近几年来,美国国防部进一步提出“感知与响应保障方案”,2005年还委托马里兰大学开发了与自主式保障模式类似的“感知与响应保障”系统,并在美海军F/A-18上进行了飞行试验验证。据了解,美国陆军的未来战斗系统、海军陆战队的先进两栖突击车(AAAV)也开发了自主式保障系统。美军认为,自主式保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21世纪武器系统保障的发展方向。

3寿命周期持续保障

寿命周期持续保障(life cycle Sustainment)是指为获得全面、经济可承受和有效的系统性能而进行的早期规划、研制、实施和管理。其目标是确保在系统寿命周期中,在与采办、研制、生产、部署、保障和报废有关的所有规划、实施、管理和监督活动中,综合考虑持续保障因素。

持续保障(Sustainment)指的是在寿命期内,为维持系统战备完好性和作战使用能力所需的所有保障活动的总称,包括器材管理、分发、技术数据管理、维修、培训、编目、技术状态管理、工程技术支持、维修备件管理、故障报告和分析,以及可靠性增长等。美军现行武器系统的保障活动由指定的机构承担,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作战效能,减少保障费用,要求武器系统保障转移到基于性能的持续保障模式,对所有保障机构进行整合,建立新保障结构—全寿命周期系统管理(TLCSM)和新保障策略—基于性能的保障(PBL),把持续保障模式与渐近采办策略相结合,形成武器系统寿命周期持续保障。

鉴于美军现役F-15、F-16和F/A-18等第三代飞机的持续保障费用占其寿命周期费用超过70%,美国国防部80%的保障资源用于武器系统的持续保障,每年大约要花费640多亿美元。为了解决持续保障费用高的问题,必须开展寿命周期持续保障工作,把持续保障作为装备关键的性能参数,提高武器系统的持续保障能力,有效地把保障性设计到装备中。

2003年美国国防颁发的5000系列采办文件,进一步强调对武器系统实行全寿命周期系统管理(TLCSM),由指定的项目经理对武器系统采办项目在全寿命周期(包括持续保障)

中要完成的目标负总责,成为全寿命周期系统管理(TLCSM)经理。他不仅负责及时有效的系统采办,而且还作为武器系统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持续保障的主要负责人。

2003年的采办文件还规定保障性和持续保障作为装备关键的性能要素,是装备作战效能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果武器系统没有可保障的和可持续保障的能力,它不可能具有有效的作战能力。在整个寿命周期中必须对持续保障策略定期进行审查,以识别所需的修正和更改,以便及时改进持续保障策略以满足性能要求。这种新的持续保障模式的基础是贯彻“全寿命周期系统管理”(TLCSM)政策,把持续保障模式与渐近采办策略相结合。

2006年8月17日由联合参谋部发布的备忘录“关键性能参数研究的建议和实施”指出:联合需求监督委员会(JROC)批准将持续保障作为一个关键性能参数。所有重大防务采办项目(MDAP)和选择的ACAT II和III的项目必须采用持续保障关键性能参数。

2007年8月联合参谋部发布的另一份备忘录中指出:持续保障是一项关键性能要素。持续保障计划的前期工作应使采办方和要求方能够为作战部队提供具有最佳可用性和可靠性的武器系统。持续保障关键性能参数的数值要根据装备使用要求、作战使用想定和后勤保障要求导出。为了使项目经理研制一套能提供满足作战部门要求的装备系统,必须建立持续保障目标,并且按照这些参数对整个装备系统的性能进行度量。

2009年7月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签发的CJCSM3170.01G “联合集成能力和开发系统运行手册”详细规定了持续保障关键性能参数(KPP)的定义、内涵、确定和更改。这些持续保障KPP包括可用性参数(装备可用度和使用可用度)、可靠性参数(装备可靠度)和费用参数(全拥有费用)等关键系统属性(KSA)。

美国国防部于2009年6月正式颁发“可靠性、可用性、维修性和全拥有费用手册”,要求在重大里程碑节点进行可靠性、可用性、维修性和全拥有费用的评审。

2009年10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2010财年国防授权法,即公共法Pub.L.111-84条款第805节“寿命周期管理和产品保障”,确立了产品保障经理(PSM)对武器系统产品保障的关键领导地位(即PSM是项目办公室的一个有机成员,直接支持项目经理规划和执行其寿命周期管理责任),并重申了国防部对寿命周期产品保障管理的承诺。

2009年12月,美国防部公布了一份《武器系统采办改革产品保障评估》报告,提出了一些驱动下一代产品保障策略所需要的重要研究结论和建议,其中包括实现产品保障改革需继续改进的8个主要业务领域,分别是:产品保障业务模型(PSBM);产业集成策略;供应链运行策略;管控;指标;使用和保障费用;分析工具;人力资本。时任国防部采办、技术和后勤副部长的阿什顿·卡特(Ashton B. Carter)为报告撰写了前言。Carter指出,随着

美国国防部武器系统采办改革的深入进行,对于产品保障的关注必须得到加强,必须更好地关注寿命周期管理,以便使作战部队获得经济可承受的使用结果。过去武器系统产品保障在采办与保障转型工作中经常被忽略。如果国防部真的想要改革为作战部队提供武器系统能力的业务,它也必须改革此项每年花费1320亿美元的产品保障工作。

2010年~2011年,负责后勤和装备完好性(L&MR)的国防部助理部长办公室完成了研制和实施一种产品保障业务模型(PSBM)的开创性工作,并出版了一系列辅助PSM开展综合产品保障工作的指南,包括:《国防部产品保障经理指南》、《国防部产品保障工作案例分析(BCA)指南》和《国防部后勤评估(LA)指南》等。

美国国防部2011年4月出台的《国防部产品保障经理指南》作为PSM落实下一代产品保障策略的操作指南,在其中概述了新确立的12项综合产品保障(IPS)要素,作为对传统的10大综合后勤保障(ILS)要素的有力增强和更新。增加的两个要素:产品保障管理和持续工程反映了产品保障经理(PSM)和寿命周期保障师将具有超出传统保障领域的更强的总体作用和职责。其中,产品保障管理要素进一步为集成所有11个其它IPS要素专门提供了框架,确保交付给作战人员的产品保障方案是全面一体化的,并满足作战人员的战备完好性、可靠性和经济可承受性方面的需求;持续工程反映了对PSM和各种设计接口活动的全寿命关注。这些设计接口活动(包括:可靠性、可用性、维修性、保障性和经济可承受性)也被引入寿命周期的使用与保障阶段。

对传统10大ILS要素的其他改进包括:

●维修规划转变为维修规划和管理,除维修规划活动外,还纳入了维修管理和实施活

动。

●训练和训练设备变成训练和训练保障,强调寿命周期内对训练策略及其实施的关

注。

●设施变成设施与基础设施,突出强调了设施不只包括建筑设施。

●计算机资源保障变成计算机资源,更关注计算机资源的信息技术方面。

为推进对这12大要素的实施、执行和理解,美国国防采办大学2011年11月出版的《IPS 要素指南》对PSM指南的附录A进行了补充,给出了每个IPS要素和子要素的定义,并提供了每个要素的详细信息。它还确定了每个IPS要素的关键活动和产品,并给出了在整个寿命周期中开展这些活动所需要的信息。该指南有助于PSM和项目保障师准确把握产品保障规划和实施的内容、方法和时机。

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关于旅游产业的研究 早期国外学者对旅游业的研究局限在理论的角度,该时期较有影响力的学者鲍迪奥 针对当时的旅游胜地意大利进行考察研究后发表了《在意大利的外国人移动及消费的金钱》。此后欧洲各国相继出现了许多学者如鲍尔曼、汉泽克尔等对旅游业展开了研究并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越发的呈现出活跃的发展态势。 旅游经济效益成为经济向前发展不容忽视的推动力量。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其消 费支出所产生的乘数效应被许多学者所关注。于是乘数理论被学者应用于旅游产业的研究,旅游乘数一度成为旅游发达地区的重点研究对象。Mathieson 和Wall 从收入角度来理解旅游乘数,其内涵是“旅游乘数是这样一个数值,最初旅游消费和它相乘后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总收入效应。”该表述虽能体现乘数理念,但是是比较片面的。20 世纪 70 年代初, 英国的阿切尔(Archer)做了深入研究并写出了研究报告:“Tourism in Gwynedd:An Economic Study”。他认为,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最初消费支出通过直 接效应、间接效应和诱导性效应会产生数倍于最初消费支出的收入。由此阿切尔总结归 纳了营业收入乘数、营业收入乘数、旅游收入乘数、就业乘数、旅游企业收入乘数、政 府收入乘数、居民收入乘数七种旅游乘数。阿切尔的旅游乘数研究的既全面有深入,为 后人的旅游经济效益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伦伯格、墨菲和H.金德尔等人在阿切尔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乘数做了进一步研究。 二战以后美洲逐渐成为旅游业的研究基地,美国人W.列昂惕夫(WassilyLeontief) 在20 世纪初提出了一种极具价值的分析方法即投入产出法(I/O,Input-output)。该方 法可以明确的分析出经济系统的不同部门在投入和产出方面的依存关系。旅游产业既涉 及到餐饮、住宿、交通等部门,还涉及了医疗、通讯、建筑等部门,由此可得出旅游业 与其它产业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把投入产出法应用于旅游业可以 很详细的得出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而弄清经济系统的发展脉络。最早 利用投入产出法来具体分析旅游经济效益的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F.K.哈姆斯顿(Hamston,1962)。他使用24 部门的模型来分析和计算美国怀俄明州地区的旅游乘数, 矩阵中的内生变量设定为家庭和当地政府。后来,为了明确间接效应与诱导效应的差异,以美国密苏里州为研究对象来计算旅游乘数。他使用了22 部门的模型,把家庭和地方 政府分别作为内生部门和外生部门进行两次独立的计算,最后得出旅游诱导效应 3 倍于间接效应。此后,W.A.斯特朗(Strang)和H.甘伯尔(Gamble)分别计算出美国宾夕法尼 亚州以及威斯康星州的旅游乘数。在思考和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B.H.阿彻尔发表 了著作《The Impact of Domestic Tourism》。在该书中提出了能够更好反应出某一旅游区 的经济发展状况的投入产出模型。阿彻尔利用该投入产出模型对英国的Angledey 和Gwynedd 等地区进行旅游乘数的测算。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投入产出法计算过程比较 繁琐,另一方面在实际的操作中各部门之间彼此的制约因素难以分析并且各部门投入与 产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并非固定。基于以上种种的客观原因,使得投入产出法的应用产生 一定局限性。 世界旅游组织于1999 年6 月在“旅游影响经济的度量方法”世界级大会上提出可 以利用旅游卫星账户来计算旅游业各类的产出。该旅游卫星账户是按照统一的国民经济 的核算体系来设计的。卫星账户体系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旅游所产生的直接或者间接收 入,能够准确把握旅游业对GDP、就业以及国家收支平衡等的影响程度,该方法的提出克服了以往旅游统计不能全面反应旅游业总产出的困扰。目前世界旅游组织已把旅游

面向任务的武器装备综合保障规划建模与仿真研究

面向任务的武器装备综合保障规划建模与仿真研究 夏旻阎晋屯刘磊 (海军装备研究院,北京100073,中国) 摘要: 先进的建模与仿真技术已成为提高装备战备完好性和装备保障费效比的有效手段。本文首先介绍了武器装备保障规划的基本要素和过程,对国外当前先进的装备综合保障建模与仿真理论、方法和软件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从任务建模、系统建模、保障资源建模以及维修活动建模等视角对装备综合保障建模与仿真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综合保障建模仿真任务剖面维修 1.概述 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新型装备向电子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大型复杂的装备不断地涌现,使得装备作战效能的发挥更加依赖于装备的保障能力,装备保障问题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装备综合保障是在装备的寿命周期内,为满足系统战备完好性要求,降低寿命周期费用,综合考虑装备的保障问题,确定保障性要求,进行保障性设计,规划并研制保障资源,及时提供装备所需保障资源的一系列管理和技术活动。它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保障要求影响装备设计;确定最佳的保障性要求;获得所需的保障资源;提供经济有效的保障。它是在装备研制时研究如何处理与保障有关问题的一门工程学科,是在装备设计中综合规划所需的保障问题,它的最终目标是,以可以承受的寿命周期费用,在装备部署部队的同时,提交与装备配套的保障资源,建立保障系统,及时形成作战能力,满足装备系统的战备完好性和任务成功性要求。 武器装备综合保障规划是在未来一定的规划期内,通过相对稳定的策略、措施和途径来充分利用为武器装备综合保障所可能投入的资源,以达到预期的武器装备综合保障目标。武器装备综合保障规划建模与仿真研究就是用仿真的方法和手段研究装备综合保障规划,研究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可维修性以及系统的效能和寿命周期费用。 2.综合保障的组成要素 综合保障作为一个专业工程,包括若干组成部分。GJB 3872给出了综合保障的9个组成部分:(1)维修规划:从确定装备维修方案到制定装备维修保障计划的工作过程。 (2)人力和人员:平时和战时使用与维修装备所需人员的数量、专业及技术等级。 (3)供应保障:规划、确定并获得备件、消耗品的过程。 (4)保障设备:使用与维修装备所需的设备,包括测试设备、维修设备、试验设备、计量与校准设备、搬运设备、拆装设备、工具等。 (5)技术资料:使用与维修装备所需的说明书、手册、规程、细则、清单、工程图样等的统称。 (6)训练与训练保障:训练装备使用与维修人员的活动与所需的程序、方法、技术、教材和器

俄罗斯武器装备的维修保障体系综述

近年来,在国家经济体制变革的同时,俄罗斯军队的改革工作也在逐步深化。例如,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工作为适应现代战争多军兵种联合作战的要求。在前苏联体制的基础上,既有所继承,又有较大的调整。 一、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组织实施的管理体制 俄罗斯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基本上继承了前苏联统一管理分级组织实施的管理体制。国防部总装备部和各级装备部门负责全军通用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在各军种司令部设立的技术保障部门负责本军种专用装备的维修保障。 总装备部通过下设二部一局,即导弹军械部和汽车装甲坦克部和发明局,统管全军通用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导弹军械部和汽车装甲坦克部各编制有5~7个处,分别负责武器装备的采购、调配、使用、管理、保养和修理,并对新型和改进型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提出要求;发明局主管全军的发明与合理化建议工作。 各军种司令部也相应设立了导弹军械部、汽车装甲坦克部(或汽车牵引车部)和合理化建议委员会(或发明局),由主管装备的副司令领导,负责本军种的通用武器装备的采购、调配、使用、管理、保养和修理等业务。各军种(陆军除外)的专用武器装备的维修保障由本军种司令部技术保障部负责,并由司令部分管技术和工程的副司令领导。军区集团军一直到连一级分别由各级的副职负责本级武器装备的维修保障工作。 二、建立划区保障与平战结合的保障体制 为了使保障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俄军现已在高度集中统一的保障体制基础上建立起具有区域联勤性质的划区保障体制,并通过在各军区设立的若干划区保障中心来具体实现这种保障体制,负责对保障区域内的各军种进行后勤和技术保障、其中,平时的维修保障由各军区设立的综合性的技术修理中心承担。技术修理中心属于非建制单位,设有若干修理厂和修理所。由于它有一定的业务自由度和经济自主权,故平时还可开展有偿出租仓储设备和提供运输及维修等服务。而建制维修机构主要组织战时装备的维修保障。 三、制定三级维修与分类实施的保障制度 根据装备维修任务的不同;俄军将武器装备维修划分为小修、中修和大修三个等级。并由各级维修部门组织实施:①小修是通过更换个别零部件、进行调整作业来排除故障,主要由使用人员和修理分队在使用现场进行;③中修是对武器装备中损坏的部分进行更换和修理,并对其余部分进行故障检查,从而恢复武器装备的使用性能,主要由修理厂、专业修理所和维修基地完成,一些大型装备的中修通常有使用人员参加;②大修是对武器装备进行全面拆卸和故障检查,更换或修理其所有损坏的组成部分,然后进行装配、综合检查和调试,由修理厂、维修基地和军工厂完成。 俄军的维修保障按装备的种类来实施,分为火炮、坦克、汽车、工程、化学、通信和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航空工程和后勤勤务、舰艇及其他专用武器维修保障等。 四、提高武器装备维修机构的机动能力

国外武器装备综合保障的新发展

国外武器装备综合保障的新发展 张宝珍曾天翔于晓伟 摘要:本文介绍了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美国武器装备综合保障领域的发展变化情况,特别是美国国防部出台的一系列新的政策、策略和指南。 关键词:综合保障装备保障 美军武器装备综合保障发展经历了从事后保障到综合后勤保障的演变过程,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全寿命保障阶段。全寿命保障,亦称寿命周期保障,即在装备的寿命周期内对装备保障问题实施“从摇篮到坟墓”的合同管理方法,它可简单化地理解为:“谁研制、谁生产、谁终身维修及至退役处理”。美军认为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充分保障装备的战备状态,而且是执行经济可承受性发展战略必不可少的途径。这种全寿命管理机制使武器装备的采办和保障实现了一体化。在保障策略上,寿命周期保障首选基于性能的保障(PBL)模式;在保障技术途径上,发展自主式保障;在保障管理上,采用寿命周期持续保障,美军F-35就全面贯彻了上述思想。 另外,在当前严峻的国防预算形势下,美国国防部正在落实的“更佳购买力指南2.0”,以实现国防支出的更高效率和生产力。其中将增加PBL的有效使用作为激励工业界和政府部门提高生产力和增加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 1 基于性能的保障 20世纪90年代,为适应新军事变革,美军积极推进PBL策略,目的是适应新的作战环境和作战样式对装备保障的要求,缩减后勤规模,降低使用和保障费用,提高经济可承受性以及装备的战备完好性。目前已发展成国防部首选的保障策略。 美国防部向PBL的转变,开始于一个国防部范围内的工作组根据1998年的防务授权法912C节的授权所进行的关于产品保障的创新性工作。他们的工作成果被写入一份名为《21世纪的产品保障》的报告中,该报告描述了一种综合的产品保障环境,关注的重点是用户驱动的工作结果。随后,国防部制定了实施PBL的工作路线图,划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99年开始启动,致力于建立和培育实施PBL的环境。第二阶段,自2000财年开始,国防部确定30个试点项目来评估实现PBL的创新方法。这些项目涵盖所有重大武器系统族以及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并贯彻了PBL的不同备选策略,包括全系统性能责任合同、子系统现代化、灵活的持续能力和创新的性能协议。第三阶段,2002年开始全面实施PBL。

现代通信技术及发展前景

现代通信技术及发展前景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凡涉及到这些过程和技术的工作部门都可称作信息部门。 信息技术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功能。信息技术可能是机械的,也可能是激光的;可能是电子的,也可能是生物的。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缩微技术等。 传感技术的任务是延长人的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功能;通信技术的任务是延长人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功能;计算机技术则是延长人的思维器官处理信息和决策的功能;缩微技术是延长人的记忆器官存贮信息的功能。当然,这种划分只是相对的、大致的,没有截然的界限。如传感系统里也有信息的处理和收集,而计算机系统里既有信息传递,也有信息收集的问题。 目前,传感技术已经发展了一大批敏感元件,除了普通的照像机能够收集可见光波的信息、微音器能够收集声波信息之外,现在已经有了红外、紫外等光波波段的敏感元件,帮助人们提取那些人眼所见不到重要信息。还有超声和次声传感器,可以帮助人们获得那些人耳听不到的信息。不仅如此,人们还制造了各种嗅敏、味敏、光敏、热敏、磁敏、湿敏以及一些综合敏感元件。这样,还可以把那些人类感觉器官收集不到的各种有用信息提取出来,从而延长和扩展人类收集信息的功能。 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是惊人的。从传统的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到如今的移动电话,传真,卫星通信,这些新的、人人可用的现代通信方式使数据和信息的传递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使过去必须由专业的电信部门来完成的工作,可由行政、业务部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直接方便地来完成。通信技术成为办公自动化的支撑技术。 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一起构成了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计算机技术同样取得了飞

综合保障技术

综合保障技术 国家军用标准GJB9001A《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明确提出了运用综合保障专业工程技术的要求。综合保障技术是在可靠性、维修性工程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如何结合标准介绍有关内容?图2—1说明了第二部分的总体结构,即我们试图在综合保障技术的题目下回答七个问题。另外,这一部分主要讨论的是武器装备或系统(简称装备)的综合保障问题,所以用“装备”(产品的一个类别)一词较多,而用广泛的“产品”一词较少。这一点与本讲义的其它部分有所区别。 1 GJB9001A标准的要求 GJB9001A《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在以下条款明确提出了运用综合保障专业工程技术的要求: 7.3.1设计和开发策划提出:组织在策划设计和开发活动时,应“运用优化设计和可靠性、维修性、综合保障等专业工程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按规定的要求确定并提出产品交付时需要配置的保障资源”。 7.3.3设计和开发输出提出:设计和开发输出应“规定产品使用所必需的保障方案和保障资源要求”。 7.5.7 交付提出:交付的产品需“按规定要求提供有效技术文件、配套备附件、测量设备和其他保障资源”。 7.5.8交付后的活动提出:产品交付后,组织应保证“对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安装或维修、备品及配件供应等售后服务有充分的技术和资源,并按规定实施”。 2 综合保障的由来 大家都知道,保障问题几乎是所有产品经常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即使是简单的产品也需要保障,这是

因为产品从研制到使用,要保证它正常地发挥功能或者通过维修保持、恢复其功能,必然或多或少地涉及:消耗能源、材料、备件;使用辅助设备、工具;产品正确使用和维修的必要说明;对产品使用者以及产品使用环境、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等。这些都是保障工作的内容。 通常我们说,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离不开人、机、料、法、环(操作者、设备、材料、操作方法、环境)等因素。与此类似,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也可以把产品的保障问题归纳为人、机、料、法、环:人——对人员和能力的要求; 机——提供使用和维修所需要的设施、设备、仪器、工具等; 料——提供能源,备件、易损件等; 法——提供技术资料、文件; 环——使用和维修环境以及产品包装、运输、贮存等技术接口要求。 如果一个产品本身不好保障(包括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差)或得不到必要的保障,它的功能再好也很难发挥出来。因此,从产品研制开始就要考虑它使用和维修过程中的保障问题,把产品设计得能够方便地保障,同时规划好它在使用和维修过程中的保障资源。 和一般产品相比,武器装备的保障问题就更为复杂,因为现代的装备本身就越来越复杂。随着大量高技术、新技术的运用,电子化、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装备特别是大型武器系统常常是由主战装备、电子信息系统和保障系统构成的一个体系。现代战争事实上已成为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因此,装备质量管理强调主战装备和保障系统要同步建设,在保证主战装备质量的同时,必须保证保障系统的质量,才能实现整个系统的互连、互通、互用,使装备在使用中充分发挥效能。 试想,一个武器系统不发生或很少有故障,一旦发生故障又可以很快恢复,既能方便地保障(好保障),又有适宜的保障资源(保障好),这个系统就处于随时可用的状态,要它什么时候工作就可以什么时候工作,具有很高的战备完好性。这样的装备才真正具有战斗力。“好保障”、“保障好”六个字是综合保障问题的简单概括。保障性的含义就是:装备的设计特性和计划的保障资源能满足平时和战时的战备完好性要求的能力。 综合保障的概念最早来源于美国国防部的“综合后勤保障”(ILS),考虑到“后勤”一词在我国已有它特定的含义,就简化为“综合保障”一词。综合保障的含义是:为满足战备完好性要求和降低寿命周期费用,在装备设计中综合考虑保障问题,确定协调的保障性要求,规划并研制保障资源,及时提供装备所需保障并对保障性进行评价等一系列管理和技术活动。 可见,保障性是产品的一种质量特性,为达到产品保障性要求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就是综合保障工作的内容。正如可靠性、维修性都是产品质量特性,通常把为达到可靠性、维修性要求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分别称之为可靠性工程、维修性工程一样,可以将综合保障工作称之为保障性工程。应当说,保障性工程是在可靠性工程和维修性工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64年6月,美国国防部首次颁布了DODI 4100.35《系统和设备的综合后勤保障研制》,明确规定要在装备设计中应用综合后勤保障。1968年,这个文件改为《系统和设备的综合后勤保障的采办和管理》,提出了综合后勤保障的11个组成要素。1973年,美国国防部颁布了两个重要的军用标准,即MIL-STD-1388-1《后勤保障分析》、MIL-STD-1388-2《国防部对后勤保障分析记录的要求》,将后勤保障分析作为开展综合后勤保障工作的分析技术。1983年,美国国防部颁布DODD5000.39《系统和设备的综合后勤保障的采办和管理》,突出了装备的战备完好性要求,明确规定:“综合后勤保障的主要目标是以可承受的寿命周期费用,实现系统的战备完好性目标”;并明确了综合后勤保障的政策、程序、职责、要素等内容。从1994年开始,美国国防部进行采办改革。1996年,重新颁布DODD5000.1《防务采办》,进一步明确保障性的地位以及实现保障性的途径;规定在武器系统的整个采办过程中开展综合保障工作,以确保系统的设计和采办能够得到经济有效的保障,以满足平时和战时的战备完好性要求。 在我国,长期习惯的做法是装备研制出来以后才开始考虑它的保障问题。于是,许多本来应当与装备研制同步进行的保障性设计及应当尽早安排的保障设备、设施等配套建设,要到装备交付使用部队后才考虑,为时已晚。结果是由于装备自身设计得不好保障或缺少配套的保障资源,造成装备在使用中发生很多问题,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形不成战斗力;也造成装备使用和维修费用以至寿命周期费用大量增加。

应急救援物资 装备的管理与维护等保障措施

和田七台河实业有限公司 普阳煤矿 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管理与维护保障措 施 普阳煤矿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 管理与维护等保障措施 一、应急物质管理制度 (一)安全消防制度 1.门卫人员要坚守岗位,对进库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登记,提货车辆出库时,要认真核对出门证和物资数量。 2.护场员担负着库区防火、防盗、防破坏的重任,必须在现场按时交接班登记,不准脱岗,上班不准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严格执行巡逻制度,并做好记录,库区要实行夜间值班制度。 3.库房要建立义务消防组织,有明确分工,库区各部位实行防火责任制,严禁烟火,各个防火标志要悬挂在醒目位置,库区要配齐各种消防设施、器具并定期检查、维修,保持完好,库房料场禁止明火取暖,需明火取暖时要提出申请,制定防范措施经批准执行。料场、仓库间应留有消防通道,及时清理各种易燃杂物,发现火灾及时鸣笛并打 119 电话报警,通知本单位负责人积极组织人员扑救。

4.库区电路电源避雷设施的各种电器要有专人负责,要按规程操作,经常检查维修,库内灯泡不得大于 60 瓦,风雨天要加强巡查,防止电器事故发生。 5.运输和装卸机械要专人专机,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物资的装卸,搬运和堆码放,要按规程作业,要轻起轻放,严禁野蛮装卸和三违,确保人员、设备物资安全。 6.保管员离开库房时要做到人走、窗关、灯闭、门落锁。 7. 库区根据季节做好防雷电、防洪、防风、防冻措施,消除各种自然灾害和事故。 (二)物资保管保养制度 8.物资的保管要依据物资的类别、性质和要求安排适应的存放仓库、场地,做到分类存放,定点堆码,合理布局,方便收发作业,安全整洁。 9.物资分区、分类堆码,按机型和规格型号系列化“五五化”摆放,货架上的物资要上摆轻下摆重,顶上摆放的不常用,库内副货位和棚内存放的物资要下垫,露天存放的物资要上盖下垫,并持牌标明品名、规格、数量。 10.易燃、易爆、剧毒物资和化学试剂要专库存放,专人保管,剧毒和鹭物资要装箱,加锁保管。 11.性质相抵触的物资和腐蚀性的物资应分开存放,不准混存。 12.加强物资保管和保养工作,做到“六无”保存,即无损坏、无丢失、无锈蚀、

马蜂-b窝:2019全球旅游消费报告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消息,2018年国内旅游人数55.3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8%;入出境旅游总人数2.91亿人次,同比增长7.8%;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过去一年里,全年全国旅游业占GDP总量的11.04%。在旅游消费需求量大的当下,近日马蜂窝发布的《全球旅游消费报告2019》报告,从旅游消费新趋势、旅游消费变化两大方面进行分析,体现了国人对于旅行体验的需求在不断升级。 2018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与此同时恩格尔系数降至28.4%,包括旅游消费在内的服务消费持续提升。旅游正成为国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据显示,63%的国民每年在旅游上的花费超过万元。从消费占比看,56%的国民旅游花费占生活总消费的 20% 以上。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境内旅游达到 55 亿人次,年人均出游为 4 次,中国进入大众旅游时代。 经济收入水平的提升不仅体现在消费结构变化,还体现在对年轻人的影响。数据显示,70后第一次出国游的平均年龄在30岁,处于已经工作并有了一定经济条件的阶段。而95 后第一次出国游的平均在18 岁左右,处于刚上大学的阶段。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全民新增手机网民6433万,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8.6%。其中,旅行预订应用在网民中的渗透率为49.5%,年增长率达 9.1%。数据显示,2019 年上半年马蜂窝移动端的交易占比达到 94%。 2018 上半年 2019 上半年随着5G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的速度加快,旅行预订行为也在发生改变。数据显示,2019 年上半年行中预订量同比增长 40%。 大部分游客在出游之前有制定预算的习惯。数据显示,最热衷做预算的是杭州人,占到79%。但北京人制定的人均旅游预算最高,达到21296 元。 机票预订数据显示,游客在选择国内游时更随性,41%的游客选择在出发当天预订机票。相比之下,出境游的计划周期相对更长,提前1 个月以上预订机票的游客占比 65%。 中国游客对旅游品质和体验要求的提升也体现在酒店类型的选择上。数据显示,26% 的游客会选择高档型酒店,还有 12% 的游客会选择豪华型的酒店。 2019 年上半年,中国游客最满意的境外购物地是中国澳门,得分为79。这里有澳门壹号广场、新濠天地、威尼斯大运河购物中心等国际名品店,受到游客喜爱。 2019年上半年,游记中提及“米其林”的次数同比增长64%,多集中在日本。当地特色美食预订涨幅比最高的是最具日本特色的螃蟹料理。在中国游客之间知名度最高的料理店“蟹本家”,2019 年上半年,门店预订量的涨幅比高达 103%。预订这些特色美食的客人主要来自上海。 相关数据显示,北京、上海等白领群体年人均消费咖啡已达100至150 杯,咖啡渗入一线城市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在旅途中,也有很多游客会专门去探寻当地的特色咖啡店,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咖啡的游记提及率同比增长 125%。 国民出游更注重旅行体验的另一面体现在对演出展览的需求,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演出展览总预订量同比涨幅为22%。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境内一日游产品预订量同比增长达到62%。其中,境内最受欢迎一日游产品多是热门目的地的周边游,如西安周边的兵马俑、华清宫和骊山一日游等。 对于境外,2019年上半年,一日游产品预订量同比增长26%。境外热门一日游产品主要集中在泰国普吉岛和清迈、日本东京、中国台湾台北。

新形势下武器装备军民融合保障机制探究

新形势下武器装备军民融合保障机制探究 发表时间:2019-12-24T09:36:19.21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22期作者:张贞记 [导读] 论述了武器装备军民融合保障形势及总体要求 摘要:论述了武器装备军民融合保障形势及总体要求。探讨了武器装备军民融合保障需求及特点。研究了武器装备军民融合保障机制。 关键词:武器装备;军民融合;保障 0 引言 当前,我国武器装备建设与发展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大量高新技术装备批量、集中入役,装备技术密集、系统复杂,而装备军民融合保障还处于探索实践的初级阶段,维修保障理念与保障模式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国家层面加强统筹协调,发挥军事需求主导作用,更好地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为提升武器装备维修保障能力和保障效益,必须按照习总书记和中央军事委员会提出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指导方针,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从武器装备特点和保障需求出发,着眼不断提高装备实战化水平和保障能力,充分发挥军地双方资源优势,统筹好军队和地方装备维修保障规划计划、资源配置和力量运用,探索适应各军兵种装备保障特点的保障模式与合作机制,形成军民深入融合装备保障体系,促进装备综合保障健康持续发展。 1 武器装备军民融合保障形势及总体要求 军民融合装备保障能力是指装备保障主体规划、开发、配置、运用军地装备保障资源完成装备保障任务的能力。中央军委、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一直大力推进武器装备军民融合保障体系建设工作,要求将承制单位保障实力与部队保障力量有机融合,不断提高我军装备维修保障能力和效益,形成贯穿全寿命周期的装备保障体系和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长效机制。 2009年,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建设工作的意见》并强调指出:“要积极构建军民一体的装备保障体系,增强部队装备保障能力,逐步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装备维修保障体系。”2010年10月,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军民融合式发展,要求充分利用军地装备维修保障资源,不断提高我军装备维修保障能力和保障效益。2010年11月,全军武器装备“两成两力”建设工作会将装备保障能力提升至与战斗力同等重要的水平。2011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部分明确指出,要“坚持国家主导、制度创新、市场运作、军民兼容原则”。2015年3月,习总书记提出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军民融合深入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按照党和国家关于武器装备军民融合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必须加强军地协同,紧密围绕军事需求,构建与武器装备特点相适应的综合保障体系,建立快速响应、整体联动的保障服务机制,形成高效通畅、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支撑部队保障条件建设和实战能力提升,实现工业部门装备保障力量与部队保障力量的有机融合,形成军地一体、平战结合、贯穿全寿命周期的武器装备军民融合保障机制。 2 武器装备军民融合保障需求及特点 武器装备保障工作主要包括装备延寿整修及改制、装备巡检巡修、装备返厂维修、专项任务保障、用户培训、退役处理等方面。近年来,随着各型号武器装备陆续批量交付部队使用,部队实战化训练检验成为常态,装备保障任务量日趋增多,新一代武器装备的技术特点决定了设备集成度高、技术复杂,对保障资源和保障人员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军方用户对保障质量、响应及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武器装备军民融合保障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 2.1 保障需求的特殊性 军民融合装备保障的根本牵引力是军事需求。新一代武器装备担负着支撑部队形成战斗能力和保障能力的重要使命,开展武器装备军民融合保障工作,既要遵循市场规律,又必须要把确保武器装备战备的有效性放在首位。面对复杂的技术装备和产品,使用部队在装备使用、维修保障等方面能力处在逐步提升的阶段,更多依靠工业部门来处理突发故障和异常情况,对于阅兵、作战检验等重大军事活动,还需要进行人员伴随保障及突击保障,如何在装备保障工作中实现快速诊断、快速定位、快速处理、快速恢复状态,确保部队正常执行任务,对装备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保障技术的稠密性 新一代武器装备日趋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技术性能越来越先进、结构越来越复杂、专业程度越来越高,对维修保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新型武器装备保障需求,传统的维修保障技术已难以满足未来装备保障工作的需求,需要开展装备检测与监控、装备故障诊断与健康诊断、远程维修支援、仿真训练系统、交互式电子手册等技术研究工作。在维修保障技术发展方面,需要更多发挥军方需求牵引和工业部门技术推动作用,采用多种维修保障技术和手段,协同完成维修保障任务。 2.3 保障资源的统筹性 军民融合装备保障的主体来自军队维修机构、军方企业化维修工厂、军工集团及其他企业。各方保障能力、保障资源都有各自特点,只有密切配合、高度协同,充分发挥军地技术、资源优势,才能圆满完成装备维修保障任务。军民融合保障的最终目标是保障效能的最大化,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围绕保障资源、保障力量、保障技术、保障信息等,统筹各方资源,促进深度融合,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装备保障效益。 2.4 保障信息的散布性 目前,在役武器装备的使用、储存、保障信息,由军方管理机关、装备部队以及工业部门装备承研承制机构等多个单位掌握,但各方面信息的有机交联和综合应用还不够,特别是工业部门对装备信息的获取渠道还限于各类售后服务任务及走访交流活动,比较单一且滞

卫星通信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卫星通信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朱军王培国 (成都军区) 摘要:综述了卫星通信网中使用的CDMA、抗干扰、MPLS等技术和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卫星通信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卫星通信CDMA 抗干扰MPLS 发展趋势 卫星通信是以卫星作为中继的一种通信方式,是在地面微波中继通信和空间电子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通信距离远、覆盖范围广、不受地面条件的约束、建站成本与通信距离无关、灵活机动、能多址连接且通信容量较大等优点,在全球许多领域应用效果很好,尤其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卫星通信网络的定义 卫星通信网络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波,从而实现两个或多个地面站之间通信的网络。其中,地面站是指设在地球表面(包括地面、水面和大气层)的通信站,也称为地球站。通信卫星的作用相当于离地面很高的中继站。卫星通信网络分为延迟转发式通信网络和立即转发式通信网络。 当卫星的运行轨道属于低轨道时,对于相对较远的地面站而言,要进行远距离实时通信,除采用延迟转发方式(利用一颗卫星)外,也可以利用多颗低轨道卫星进行转发,这种网络就是通常所说的低轨道移动卫星通信网络。 2 卫星通信中的主要技术 2.1 CDMA技术 CDMA(码分多址)系统通过采用话音激活技术、前向纠错(FEC)技术、功率控制技术、频率复用技术、扇区技术等技术手段,可使CDMA系统容量大幅扩大,同时,它还具有抗多径干扰能力、更好的话音质量和更低的功耗以及软区切换等优点。CDMA以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及优越性而广泛应用于数字卫星通信系统中。特别是近年来,小卫星技术的发展为实现

全球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提供了条件,利用分布在中、低轨道的许多小卫星实现全球个人通信,已在国际上逐渐形成完善的体系。 CDMA移动卫星通信系统根据导频信号的幅度实现功率控制, 减少用户对星上功率的要求从而增加系统的容量,减少多址干扰;CDMA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可利用多个卫星分集接收,大大降低多径衰落的影响,改善传输的可靠性。此外,由于CDMA多址方式具有优越的抗干扰性能、很好的保密性和隐蔽性、连接灵活方便所等特点,决定了它在军事卫星通信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抗干扰技术 现代军事斗争中,敌我双方对卫星通信干扰与抗干扰技术对抗越来越激烈。未来战争中电磁环境将变得越来越复杂,卫星通信因其固有的特点而面临极大的威胁。由于通信卫星始终暴露在太空中,且信道是开放的,易于受对方攻击。因此,军事卫星通信中干扰和抗干扰是斗争双方关注的焦点,研究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体制已成为提高军事通信装备生存能力、确保军事指挥顺畅的关键。 卫星通信抗干扰主要通过传输链路抗干扰、软硬件设备抗干扰以及建立综合智能抗干扰体系等措施实现。 传输链路抗干扰主要有DS/FH混合扩频、自适应选频、自适应频域滤波、猝发通信、时域适应干扰消除、基于多用户检测的抗干扰、跳时(TH)、自适应信号功率管理、自适应调零天线、多波束天线、星上SmartAGC、分集抗干扰、变换域干扰消除、纠错编码和交织编码抗干扰技术等。软硬件设备抗干扰主要有光电隔离、硬件滤波、屏蔽、数字滤波、指令冗余、程序运行监视等技术。建立综合智能抗干扰体系可以通过建立软件化抗干扰硬件平台、建立智能化抗干扰软件应用系统,如:智能抗干扰系统、网络监测控制系统、专家策略支持系统等措施实现。 特别值得一提的一种抗干扰、抗搜索、抗截获的技术是跳频通信技术,它是在现代信息对抗日益激烈的形势下迅速发展起来的。各国军方对这一先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十分重视,不断加强对跳频抗干扰通信的研究和推广应用。目前,跳频技术装备正朝着宽频带、高速率、数字化、低功耗的方向快速发展,其信息战潜力巨大。 2.3 基于MPLS的移动卫星通信网络体系构架 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由于可将IP路由的控制和第二层交换无缝地集成起来,具有IP的许多优点(如扩展性、兼容性好),又可很好地支持QoS和流量工程,是目前最有前途的网络通信技术之一。近年来,在地面固定网MPLS技术逐渐成熟后,该技术已向光通信、无线通信和卫星通信等领域扩展。现有的宽带卫星系统设计主要采用卫星ATM 技术,研究表明该技术可给不同的业务提供很好的QoS保证,并可利用面向连接的虚通路设计以及流量分类等方法为网络提供有效的流量工程设计。

武器装备科研管理办法

实施日期2010年12月01日批准 1.目的 为加强对本所武器装备研发过程的有效控制,保证武器装备研发质量,满足军队客户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所武器装备研发项目,包括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以往产品的升级改造研究、委托开发项目等涉及军队客户的所有项目。 3.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办法引用以下主要文件: 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第582号2010年11月1日)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和解放军总装备部第13号令)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现场审查规则(科工管[2010]1232号)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现场审查评定标准与评分指南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监督检查工作规则 GJB9001A-2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所质量体系文件等有关文件 4.职责 a)研发部门是研发项目的主要承担者,全面负责项目研发任务,保证项目按进度和指标要求完成。 b)科技产业部负责研发项目的立项审查、过程管理、检查验收,确定和下发项目经费和项目代号。 c)质管办负责项目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参与项目的阶段性检查和验收。 d)财务部负责研发项目的经费管理、开支检查和项目预决算,参与项目的阶段性检查和验收。 e)新业务拓展部负责研发项目的合同管理和客户服务,重点做好合同分析、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做好客户接洽和商务,负责协调合同履行和催款。 f)所保密管理办公室负责武器装备研发的保密工作。 5.程序 5.1 项目立项 5.1.1 项目来源 a)直接与军队单位签订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合同。 b)直接与军队单位签订的产品升级改造开发合同。

实施日期2010年12月01日批准 c)直接与军队单位签订的新技术项目研究软课题。 d)参与军队的重大课题研究项目。 e)与第三方签订的军队项目合同。 f)服务于军队单位的各种委托开发合同。 5.1.2项目审批 a)武器装备科研项目合同正式签订之前由所新业务拓展部负责组织合同评审,重点对合同研发目标、产品质量要求、交付时限和本所的研发能力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合同评审输出评审意见,明确提出完成合同的优势和风险,并给出是否承接合同的意见。合同分析输出的结论作为正式签订研发合同和所内立项的依据。 b)合同评审通过后与用户单位正式签订研发合同,科技产业部向承担研发任务的单位下达研发任务书,并开设研发项目代号,财务部按任务书的规定负责资金落实。 c)根据项目合同和有关规定,研发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新产品研制程序和计划,明确划分研发阶段和任务,计划编制由所总工程师批准后报所科技产业部备案。 d)武器装备科研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GJB9001A-2001)要求,采用本所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的与军品生产过程相关的控制程序执行。 e)武器装备科研项目的产品技术标准以军方的技术要求执行。如在合同中未作要求,则须参照的相关军标、国际或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f)武器装备科研项目的产品质量标准须参照以下军标: GJB/Z 72-95 可靠性维修性评审指南 GJB/Z 106A-2005 工艺标准化大纲编制指南 GJB/Z 114A-2005 产品标准化大纲编制指南 GJB 190-86 特性分类 GJB 368A-1994 装备维修性通用大纲 GJB 450A-2004 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 GJB 546A-96 电子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 GJB 900-90 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 GJB 906-90 成套技术资料质量管理要求 GJB 907-2006 产品质量评审 GJB 908-90 首件鉴定 GJB 909-2005 关键件和重要件的质量控制 GJB 1269A-2000 工艺评审 GJB 1310A-2004 设计评审

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探讨

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探讨 摘要科技不断发展,人类生活在不断进步,现在的社会是科技型的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而信息化需要的是计算机,需要的是互联网,为了紧跟时代的潮流,为了更加方便人们的交流,方便中国信息事业的发展,移动通讯也在一代一代的更新,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新型的通信手段将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本文将根据移动通讯来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并且进行研究分析,为我国移动通讯将来的发展提供探索新趋势。 关键词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数据;信息时代 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通信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经过四代的变革更新,处在第五代的热潮之中。人们的工作、出行、购物,都要依靠移动通信来完成,因此,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经过调查统计,我国移动用户的使用者已经突破了十亿,目前的使用量还在不断增加,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潮。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极为乐观,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的信息发展。 1 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背景 移动通信系统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诞生的,直到现在,它一共经历了四次更新换代,预计到2020年将经过第五代的發展历程。 第一代通信技术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完成的,它主要是通过模拟传输数据,因此传输的速度十分的慢,而且质量相对来说也较差,并且无法加密,安全系数也很低,业务量也很小,所以很快就被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淘汰了。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开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初期,这次它引入了较为密集的技术结构,并且还引用了智能技术,虽然比起第一代的通信技术好了很多,但依然有多的不足之处,传输的速率依然很慢,安全稳定系数依然不够高。 第三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就更加的智能化,前两代无法解决的宽带服务,由于第三代通信技术的到来也有了相应的提供。它具有Internet的能力,还可以实现全球漫游,传送质量较高的图像等。 第四代通信技术就是现在我们使用的4G网络,上网的速度更加的快,并且有了移动宽带和WIFI。我国现已经进入了4G生活时代,4G具有极高的下载速度和高清的电视,是前三代无法达到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时代的需求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更加进一步的研究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从而使我国的信息发展跟上时代的脚步[1]。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启迪

关键词:世界;旅游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启示 旅游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发展成为超过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的世界第一大产业,也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11年3月3日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发布的《2011-2021旅游业经济影响报告》认为,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增长遇到了很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旅游业却一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之一,而且成为推动经济和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预计未来10年里,世界旅游业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每年将达到%,总额为万亿美元,并创造6500万个就业机会。准确把握世界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主流趋势,对于我国确立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过去60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一直长盛不衰,期间虽然也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推动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是各国经济快速增长及与其相关的国民收入稳步提高,使人们有能力支付价格不菲的旅游旅行费用。比如,目前在欧洲,一个月收入4,000~6,000欧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可非常容易地到亚洲、非洲旅行。每人每次旅行的平均费用大约为2,000欧元,比月收入还低。现在欧美有些家庭每年的出境旅游已成为习惯。二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巨大进步,使长途旅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大大缩短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使“地球村”的理念成为现实。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宽体喷气式飞机的发明、家用小汽车的普及和高速铁路的广泛运用。三是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和人权、民生状况的不断改善,使人们可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用于旅游旅行。以发达国家中每周工时最短、一年带薪假期最长的国家法国为例,从1919年起每周法定劳动时间为48小时,1936年起减为40小时,2000年起实行每周35 小时工作制;除了每年法定的节假日,一年带薪假期1936年是两周,1956年增加到3周,1968年4周,1981年起增加到5周。也就是说,法国人每年大约有

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2008-12-25 19:48 【摘要】本文概述了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并讲述了移动、卫星、光纤等通信方式。 关键词: 通信技术发展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 一、引言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交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通信作为传输和交换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的巨大动力。电话技术的演变日新月异,传输媒介、交换设备、传输设备、终端设备和通信方式的改变都是影响电信通信的因素。 二、社会的需求,市场的需求 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是刺激技术发展的原动力,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全球经济的发展,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往那种单一、低效的信息传输方式已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人们不仅要求所获取的信息数量更多、质量更好,还要求获得信息的手段更加方便、快捷,并能对信息系统实现实时、交互控制。社会与市场的这种需求再加上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促进和导向作用。。 三、移动通信 为了实现客户对通信业务种类及数量的需求,移动电话通信系统在经历了模拟、GSM数字系统变革后,,又提供了一种能够全球漫游、支持多媒体等数据业务且有足够容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既是码分多址技术(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码分多址无线电通信技术是第三代无线电通信技术, 目前已在北美、东南亚和韩国被大规模投入商用。以前的模拟手机只能在模拟网覆盖地区使用, GSM 手机只能在GSM 网覆盖区使用, 两大系统互不兼容, 造成频率资源的浪费。采用CDMA 技术的新型手机由于实行的是双模式, 所以无论是数字网, 还是模拟网覆盖的地区, 都能自动转换工作方式, 不但可以提高频率资源利用率10~20倍,而且给用户带来方便;二是通话质量高,接近市话效果;三是发射功率在0.1~2000毫瓦之间所以对,人体辐射小。四是断话率低,保密能力强,因此,倍受用户的青睐。另外, 低地球轨道卫星开辟了移动通信的新领域, 掀起了卫星全球移动通信的新浪潮。将多个卫星链接在一起, 把地球天衣无缝地覆盖起来, 由多个蜂窝交换机网, 可连通地球上任何一点, 从而实现全球卫星移动通信,实现“电子地球村”的目标。 四、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是在空间技术和微波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通信方式。其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信号,可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全球卫星通信产业正在飞速发展, 卫星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包括中、低轨道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在内的新系统不断涌现出来, 归纳起来,分为非同步(含低轨道L EO、中轨道M EO ) 和同步(同步轨道GEO ) 两大类。以低轨道卫星为基础的系统, 具有时延短、路径损耗小、能有效地频率复用、卫星互为备份、抗毁能力强等特点,多星组网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覆盖。典型的有“铱”系统、“全球星”系统。以静止轨道卫星为基础的系统, 使用卫星少, 卫星静止可实现昼夜通信, 监控卫星系统简单。这些系统, 正在步入产业化、商业化和国防化的轨道。卫星通信还有几项新技术:小天线地球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