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学习中有重要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4
英美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摘要:本文阐述了在英语教学里面的英美文化的认知问题,在英语教学中怎样把文化知识导入提出了对应的策略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英美文化英语教学文化影响一、语言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必要性1、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语言具有文化的特点。
第一,从文化的内涵的角度看来,包含着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财富。
而语言恰恰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是属于文化的一部分。
语言和文化都为人类社会所特有。
第二,语言就像文化一样,不具有生物的遗传性,而是人类后天习得的。
第三,文化和语言一样都是全国民族的共同财富,它为全社会所共有。
2、在语言教学中文化渗透的意义目的语文化认知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外语教学与学习的目的。
语言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一语言并且可以加入到这种语言社会的交往中。
我们语言教学工作者应当明了外语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而且应当包括目的语言的文化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适当地导入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
这样学生在相关文化背景下更容易掌握语言知识。
背景知识的内容多而杂乱。
学生在获得了文化知识后,他们就会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把该知识分别运用到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的学习中。
由此一来学生们就能够在跨文化交际时注意某些“文化禁忌”。
目的语言的文化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及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二、教学中几种英美文化渗透策略及其意义1.任务教学型方法。
每当在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之前,教师应预先对学生们布置任务。
使其对相关的英美文化知识进行提前的课外的查阅。
教师在分配任务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划定需预习的文化知识的内容。
预习过程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即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这个提前布置任务的预习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很牢固的从中吸收文化知识。
2.多媒体教学法。
将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领域。
此教学法的优点是多媒体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易懂且可以大量的快速传递信息。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摘要:由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存环境、宗教信仰等不同,导致了中西方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使得在语言学习和文化交流上出现了许多困扰。
我国英语教学长期以来都着重语言形式的学习,随着我国对外交往与民族接触的日益迫切的需要,英语教学要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和随之而来的要求对其所属文化有所了解的呼声越来越高。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不可避免要接触到与之有关的文化。
通过日常教学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是现时期英语课必备的一个层面。
关键词:中西文化文化差异语言英语教学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是由音素、词素、词、短语、句子等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文化是一个民族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西方人类学家Douglas Brown认为:文化是生活方式,是人们赖以生存、思维、感知和相互交往的背景,是把一个特定的人类社团“粘合”在一起的“粘合剂”。
从这个定义反映出文化包括语言、信念、思维模式、处事态度、价值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文化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被传承、传达、记载、反映出来。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没有语言,文化就失去了载体。
没有文化,语言就成了无源之水。
美国人类学家古德诺夫(Ward H.Goodenough)在他所著的《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一书中是这样阐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
”所以要想真正习得一种语言,必须习得这种语言的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二、中西文化差异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一)价值观差异体现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中国人向来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
“中”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人生处世以儒家思想道德观的“仁、义、礼、智、信”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南,接人待物,言谈举止要考虑“温、良、恭、俭、让”,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
小学生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文化背景融入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好英语口语不仅有助于他们与世界沟通交流,更能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要想让小学生真正掌握英语口语,单纯地教授语法和词汇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将文化背景融入到教学中。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英语口语教学中文化背景融入的重要性、方法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一、文化背景融入的重要性1、提高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如果小学生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就很难准确理解和运用英语。
例如,在英语中,“How are you?”是一句常见的问候语,但它的回答方式却与中文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只按照中文的思维回答“我很好,谢谢”,可能会显得生硬和不自然。
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知道可以用“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或者“Not bad How about you?”等多种方式回答,才能使交流更加顺畅和自然。
2、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小学生未来很可能会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融入文化背景知识,能够让他们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避免因文化误解而产生的交流障碍。
3、激发学习兴趣文化背景知识往往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
通过介绍英语国家的节日、习俗、传统等,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英语口语。
例如,在圣诞节期间,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圣诞节的由来、庆祝方式以及相关的英语词汇和表达,让学生在感受节日氛围的同时,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二、文化背景融入的方法1、利用教材中的文化元素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中通常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元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这些元素。
例如,教材中的对话场景、图片、故事等都可能反映出英语国家的文化特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这些元素,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
浅谈西方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英语已成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语言之一。
在很多国家,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英语,因为英语已成为公认的国际交流语言。
在英语教学中,除了教授语言知识外,西方文化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西方文化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
在英语教学中,学习西方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了解西方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
语言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了解一种语言的同时也就了解了这种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
西方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英语的发展和使用。
通过学习西方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中的一些习惯用语、成语和俚语等。
了解西方文化中的节日习俗对于学习相关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是非常有帮助的。
学生如果了解了西方的圣诞节,就会更容易地理解和运用与圣诞节相关的英语词汇和表达。
通过了解西方文化,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英语中的讽刺、幽默以及隐喻等修辞手法,从而更好地掌握英语的语言技巧。
学习西方文化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西方文化源远流长,包含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学、历史、传统和习俗等内容。
通过学习西方文化,学生可以了解到西方世界的发展历程、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从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通过学习西方文化,学生还可以了解到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从而更好地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和现状,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
学习西方文化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更开放、包容和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西方文化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而闻名于世,其中融合了多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通过学习西方文化,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思想和观念,了解到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更加包容和开放地看待世界。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至关重要,对于他们的职业发展和人生道路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英语教学中,学习西方文化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英语人文知识英语作为世界上最为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
通过学习英语人文知识,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和人文特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英语人文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学习英语人文知识的方法。
英语人文知识对于提升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习俗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
例如,英语中的许多短语和俗语都与当地的文化、历史和习俗有关,只有了解这些背景,我们才能够准确把握其含义并正确运用。
另外,英语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丰富多样,了解这些内容不仅能够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还能够拓宽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习英语人文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列举几种常用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阅读是学习英语人文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阅读英语国家的文学作品、历史书籍、传统故事等,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和历史。
在阅读时,我们可以结合词典和注释进行学习,同时也要注重理解整个背景故事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其次,观看英语电影和纪录片也是学习英语人文知识的好方法。
通过观看电影,我们不仅可以提高听力和口语能力,还能够感受当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此外,互动交流也是学习英语人文知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英语国家的朋友或者参加英语学习社群进行交流,我们可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并从中学习当地的文化礼仪和语言表达方式。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外,利用互联网资源也是学习英语人文知识的重要途径。
现在,许多英语学习网站和应用提供了丰富的英语人文知识学习资料。
我们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听英语广播、参加在线课程等方式来学习英语人文知识。
此外,一些知名的英语学习网站和社交平台也提供了学习英语人文知识的交流平台,我们可以在这些平台上与其他学习者进行讨论和交流,相互分享学习经验和学习资源。
总之,学习英语人文知识对于提升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英语人文知识,我们不仅可以拓宽视野,增加知识储备,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当我们学习英语时,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这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本身,还能让我们在交流中避免误解,增进与英语国家人士的沟通和理解。
英语国家主要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点和历史背景,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它们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价值观。
先来说说英国。
英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
它的传统文化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
英国的皇室文化是其独特的一部分,皇室成员的活动和生活常常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英国的文学成就也举世闻名,从莎士比亚的戏剧到简·奥斯汀的小说,这些经典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英国的礼仪文化也十分讲究,例如在社交场合中,人们注重穿着得体、举止优雅。
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大熔炉。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它融合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元素。
美国的价值观强调个人自由、平等和追求梦想。
从好莱坞的电影到百老汇的音乐剧,美国的娱乐文化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美国的体育文化也十分发达,如篮球、橄榄球和棒球等运动深受民众喜爱。
同时,美国的科技创新文化也推动了全球的科技进步,许多知名的科技公司都诞生于此。
加拿大是一个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友好的人民而闻名的国家。
其文化受到了英国、法国和原住民文化的影响。
多元文化政策使得加拿大成为一个包容和和谐的社会。
加拿大的艺术和音乐领域也有着出色的表现,同时,其教育体系在国际上也备受赞誉。
澳大利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国家。
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塑造了澳大利亚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澳大利亚的户外运动文化十分盛行,如冲浪、徒步和露营等。
澳大利亚的原住民文化也是其宝贵的财富,他们的艺术和传统对于澳大利亚的文化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西兰以其纯净的自然景观和悠闲的生活节奏而闻名。
毛利文化是新西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毛利人的传统舞蹈、音乐和艺术形式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
文化历史背景下的英语词汇学习摘要: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语言和文化历史是不能分开的,英语学习者词汇的学习不能只学习语言的本身,必须将其置于英语国家文化和历史的背景下,本文试图从英语国家文化历史角度分析其对英语词汇的影响,以更好的记忆英语词汇,并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
关键词:英语词汇;英语文化;英语国家历史词汇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最基础的部分,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的发展都与其词汇量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
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D.A.Wilkins有过一句精辟的论述:"Without grammar, one can not expresses many things, without words, one cannot expresses anything".词汇的学习不是词汇表的简单记忆和背诵,而是需要学习者积极参与和掌握的一种过程和技能,是渗透英语国家文化和历史的词汇的学习,语言中的词汇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 是语言中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变化最为敏感的部分。
因此,笔者主张,在词汇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从英语文化和英语国家历史两方面出发,更好的掌握更多的词汇,以提高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能力。
一、英语文化与词汇词汇是文化的最大载体,与句法和篇章相比,词汇所包含的文化意义更为丰富,单词、词组、习语、谚语等等都属于词汇的范畴,它们是一个民族的语言、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结晶。
作为外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词汇及其蕴含的文化意义构成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层面。
(一)《圣经》与英语词汇1、人物与词汇《圣经》中的很多人物,他们的形象、性格、信仰和经历各不相同,但是在人们的长期引用和传诵的过程中,俨然已经成为某一类人物的典型代表,从而具有特定的形象或者含义,如耶和华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用土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并给他取名为Adam(亚当)。
“As old as Adam”被译为“非常古老”或者:“非常陈旧”,根据《圣经》记载,Adam是人类的始祖,即最古老的人物。
二下英语文化意识目标
【原创版】
目录
1.英语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2.二下英语课程的文化意识目标
3.实现文化意识目标的方法
正文
英语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交流工具。
学习英语不仅仅是掌握语言技能,更是了解和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因此,英语文化意识在英语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下英语课程的文化意识目标
在二下英语课程中,我们旨在通过学习英语,帮助学生增强文化意识。
具体目标包括:
1.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2.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包括社会习俗、生活方式、信仰和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3.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
实现文化意识目标的方法
要实现上述文化意识目标,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1.通过阅读和研究英语国家的文化资料,如历史书籍、文化杂志、网络文章等,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
2.通过角色扮演、讨论和辩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英语国家的文化
情境中,亲身体验和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价值观。
3.通过跨文化交际活动,如国际学生交流、短期留学等,让学生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实际交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结
英语文化意识是英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学习中有重要作用。
英语语言知识是以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为载体的,因此掌握更多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运用英语思维、提高交际能力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1、There'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我们常常听说这样一句话:There'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没有免费的午餐),你知道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吗?十九世纪的时候,美国有些酒吧给顾客提供“免费的午餐”。
所谓午餐,其实不过是些用来和啤酒一起送出的脆饼;而所谓免费,当然不是真的,不买酒喝就没有饼吃。
所以,当时有人说:There'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经济学家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写的一本书用了这句话做书名。
他在别的著作、演讲里也多次引用这句话。
于是,这句话就又流行了起来。
有时,我们不相信会得到一些优惠,就可以用这句“弗里德曼名言”。
例如:I don't believe he's giving us the money without any ulterior motive. There's no such thing asa free lunch.我不相信他送钱给我们不是别有用心,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2、Teach a fish how to swim你听说过有不会游泳的鱼吗?你听说过鱼因不会游泳而淹死的事吗?如果谁有这样的担忧,就和那个被嘲笑了几百年的担心天会塌下来的杞国人没什么差别了,必定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
作为一种本能,鱼儿天生就是会游泳的,完全适应水底生活,如果有人想教鱼儿how to swim,这和在鲁班门前卖弄使斧头的功夫,在孔老夫子面前卖弄写文章的本领又有什么差异呢?因此,teach a fish how to swim 的含义就是“班门弄斧”,“在孔夫子面前卖文章”。
英语中类似的表达还有:teach a dog to chase rabbits;show the President where the White House is;teach the Pope how to pray;use Chinese maxims in front of Confucius3、I was not born yesterday一天清晨,我和朋友Bob约好了一起去旧车行买车。
到了旧车行,热情的营业员不厌其烦地向我们介绍了一大堆,当他介绍到一辆白色汽车时说:“这辆91年的车只跑了2万英里。
”还说这辆车是一位老太太用的,她只每星期开一次去教堂。
可是Bob回了他一句:“I was not born yesterday .”我觉得好笑,心想都几岁了嘛,谁不知道,后来我问起他,Bob向我解释说,这是一句英语俚语,意思是“我又不是小孩,別骗我了。
”我这才恍然大悟。
3、Love me, love my dog某天跟好友Carmen 畅谈恋爱史,我开心的询问她现任男友对她怎样时,她脸带娇羞、甜丝丝的微笑着说:“Love me, love my dog.”我好奇地问她什么时候养了条狗,怎么我不知道。
她哈哈地笑了起来,知道我误会了她的意思,便急忙向我解释说她家里并没养狗,“Love me, love my dog”是“爱屋及乌”的意思。
噢!原来很多时候,英文句子或成语都隐含別意,不能断章取义,不然就会贻笑大方!4、Forget-me-notforget-me-not是一种生长在水边的蓝色小花“勿忘我”。
在德国、意大利、英国各地,都有许多散文、诗词和小说作家以forget-me-not来描述相思与痴情。
人们认为只要将forget-me-not带在身上,恋人就会将自己铭记于心、永志不忘。
在这蓝色小花的背后,还有个流传于欧美民间的浪漫爱情故事呢!此名源于德文Vergissmeinnicht,是“勿忘我”的意思,勿忘我的名称来自一个悲剧性的恋爱故事。
相传一位德国骑士跟他的恋人散步在多瑙河畔。
散步途中看见河畔绽放着蓝色花朵的小花。
骑士不顾生命危险探身摘花,不料却失足掉入急流中。
自知无法获救的骑士说了一句“別忘记我!”,便把那朵蓝色透明的花朵扔向恋人,随即消失在水中。
此后骑士的恋人日夜将蓝色小花配戴在发际,以显示对爱人的不忘与忠贞。
而那朵蓝色透明花朵,便因此被称作“勿忘我”,其花语便是“不要忘记我”、“真实的愛”。
另外,勿忘我也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州花,不过因为它叶子的形状很像老鼠耳朵,当地人也称它为老鼠耳(mouse ear),这个名字就有不如勿忘我好听啦!5、Walk on eggs我们常以“如履薄冰”形容一个人做事十分小心谨慎,像在薄冰上步行。
英语中类似的说法是walk on eggs,或者tread on eggs,就是非常小心地步行的模样,美语中则有这样的一个词组“walk Spanish”,原意是指小孩子在游戏的时候被人提着衣领踮着脚尖步行。
这个词引申后的意思变为“小心地走路解”,但现在又常作被解雇,被罢免以及被驱逐解。
一个人被公司解雇,可以说:He is walked Spanish by his company。
Walk on eggs 令人想起放轻脚步走路。
美国俚语以walk soft指言行平静:He walks a lot softer than before(他比以前文静多了)。
但是walk softly和walk soft不同,是源于圣经的成语。
列王记上二十一章二十七节的旧英译:He (Ahab) rent his clothes... and went softly,是“沮丧地走开”的意思。
6、Gold-collar worker在西方国家,人们曾用领子的不同颜色来区分不同的工作性质。
从事体力工作的职员(manual staff)穿蓝领子的衬衫,而从事文职工作的职员(clerical staff)穿白领子的衬衫。
于是他们就渐渐被称为蓝领(blue collar)和白领(white collar)。
粉领族(pink collar)最先出现在kappHowe 1977年所写的一本书中,指和蓝领体力工人相当的女性工人,她们主要在电子产品的流水线上工作,或从事信息输入工作,例如信息台的传呼员等。
随着信息和高科技产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金领族们出现了,这个gold-collar 体现出他们在公司的地位。
他们一般都有一技之长,对公司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十分了解,甚至对公司的利润大小和收益都有直接的重要影响。
他们的工作环境优雅,职业体面,有着比白领更丰厚的收入和更稳固的经济地位。
Gold-collar workers最早出现在Carnegie Mellon大学Robert E Kelley教授的书里,十五年来有些人曾把这些金领的高级打工仔称为知识工人(knowledge worker)或是新经济工人(new economy worker)。
7、To go south咋一看,这个词组太简单了,这不是“去南方”的意思吗?这么简单的词组谁不知道呀!可不要小看了这么一个简单的词组哦,不信?那就请看在下面的句子中,to go south 是什么意思呢?Ice-cream sales go south since it is nearly winter.英语中很多常用词汇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生变化。
比如to go south,在80年代之前,其用法只限于字面意思,即“去南方”。
而到了80年代中后期,这个词汇被广泛用作习语,意思变化层出不穷。
起初,to go south 的比喻义经常被加引号使用,但渐渐地,新的衍生意义就成为了词组本身意义的一部分。
在上面的这句句子中,to go south 的意思是指“(销量)下降”,是不是恍然大悟呢?当我们使用to go / head south 的比喻义时,其表达的意思通常是指“下降,变坏;数量、质量或价值的减少”,亦指“情况越来越糟糕”。
其实,south 一词与“下降、变糟”的联系还要归功于伟大的古希腊地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托勒密。
公元2世纪时,托勒密绘制成了世界地图,他的地球是方的,而且北部在上方,南部在下方。
他的地理学理论在15世纪的欧洲得到复兴,并成为所有地图绘制工作必须遵循的标准。
从此,去南方(to go to the south)就成了南下(to go down to the south)。
今天,如果翻翻流行杂志的话,会发现to go south 的比喻义用法比比皆是。
如果是某些人gosouth,这意味着他们某种程度上让你失望了;如果是股票市场go south,你将很可能会被套牢;如果运动员go south,这意味着他或她已经过了巅峰时期;如果是电脑的软硬件go south,那意味着这些软硬件坏了。
go south 是一个非常有表现力的习语,可以非常灵活的用于表述各种带有贬义的情形。
8、Rule of thumb手指头法则?也就是掰掰手指头就能想得出来的东西,我们通常说的“经验主义”。
在实际生活中,一般用来指*经验就可以得知的东西:Rough practical method of assessing or measuring sth, used based on past experience rather than on exact measurement, etc (and therefore not completely reliable in every case or in every detail)(对事物)粗略但实用的估计方法(通常凭经验而不作精确的计量等,故并非时时处处均可*)。
例如:As a rule of thumb, you should cook a chicken for 20 minutes for each pound that it weighs.凭经验估计,每磅鸡肉应烹调20分钟有人把文化说成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19 世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一个特别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
不同的文化之间必然存在着思维差异。
交际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所以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分不开的。
一说到了解英语文化知识,我们往往是把英语当作一门知识在学,从小学到大学,到最后,学习了大量的词汇、句型、语法,却还是不会说英语。
为什么我们花了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学了一大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本用不上的东西?可见,语言的交流和运用与掌握大量的词汇、句型、语法是两回事,如果对语言文化、思维差异一无所知,缺乏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那么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将是困难重重,必然导致交际障碍、交际冲突和交际误解,导致“语用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