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1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1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1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考试:师德、教师法、教育法必考试题

教育心理学(中学)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作者是以下哪一位心理学家()A.埃里克森B.皮亚杰C.桑代克D.斯金纳

2.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起迄时间、到达成熟的时间有不同的进程指的是()

A.发展的阶段性B.定向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

3.“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A.现有的发展水平B.即将达到的水平C.最高的发展水平D.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

4.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属于()A.信号学习B.刺激—反应学习C.连锁学习D.言语联结学习

5.俗话说“一朝遭蛇咬,十年怕草绳”这是条件反射的()A.获得B.消退C.泛化D.分化

6.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是()A.顿悟过程B.同化和顺应过程C.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D.试误过程

7.成就动机理论认为,力求成功者最有可能选择的任务是成功概率为()A.70%B.50%C.90%D.100%

8.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认为,动机和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A.低相关B.高相关C.不成比例D.呈倒“U”型曲线

9.学生在学习数运算的法则m(a+b)=ma+mb后,错误地认为1g(a+b)=lga+1gb,这是()

A.正迁移B.负迁移C.一般迁移D.具体迁移

10.历史课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属于()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程序性学习

11.教材编写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要有间隔和停顿。这是利用感知规律的()

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

12.桑代克认为刺激一反应联结如果得到使用力量就会加强,如果失去使用力量就会减弱。这属于()

A.干扰说B.同化说C.动机说D.痕迹衰退说

13.下面哪一项是心智技能的三个特点()

A.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B.客观性、内潜性、简缩性C.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14.练习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停顿期。这个时期称为()A.过度学习期B.高原期C.疲劳期D.潜伏期

15.为了学好英文,把英文单词“Tiger”联想成“泰山上的一只老虎”这是()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

16.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A:初一B.初二C.初三D.高一

17.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是()A.学生成绩B.智力测验C.期末评比D.教学目标

18.通过观察、谈话等手段获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个别学生进行评价。这是()A.配置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正式评价D.非正式评价

19.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是指这个测验的()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可比度

20.有人认为“学习成绩不好,就是因为自己能力差”,这种归因属于()

A.外部稳定归因B.外部不稳定归因C.内部稳定归因D.内部不稳定归因

1.C 2.C 3.D 4.A 5.C 6.D 7.B 8.D 9.B 10.A

11.D 12.D 13.A 14.B 15.B 16.B 17.D 18.D 19.A 20.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任何一个正常的学生心理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些相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优势领域是千差万别的。

22.青年初期学生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23.关键期是指在个体生命的早期,个体对某一特定的刺激特别敏感,过了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影响就大大减落。

24.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到高的顺序,把学习依次分为信号学习、刺激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和解决解决问题学习。

25.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学习。

26.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景中的成就动机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组成。

27.根据迁移的内容不同,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28.定势是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29.知识的概括分为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

30.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31.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活动方式。

32.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33.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34.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从低到高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35.发现学习是指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要领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36.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有客观性、计划性和可比性。

37.教师的成长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景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38.动机具有指向功能、强化功能和激活功能。

39.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40.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为教学评价。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41.什么是学习?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1)学习是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2分)

(2)人类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经验外,还要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1分)

(3)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语言中介作用进行的。(1分)

(4)人类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1分)

42.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知识(1分)(2)有效运用记忆术(1分)(3)进行组块化编码(1分)

(4)适当过度学习(1分)(5)合理进行复习(1分)

43.简述学习资源管理策略的主要种类。

(1)学习时间安排(1分)(2)学习环境的设置(1分)(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1分)

(4)学习工具的利用(1分)(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1分)

44.简述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分)(2)开展微格教学(1分)(3)进行专门训练(1分)(4)反思教学经验(1分)

45.学习与教学有哪些要素?

(1)学生(1分)(2)教师(1分)(3)教学内容(1分)(4)教学媒体(1分)(5)教学环境(1分)

46.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1)学习的方式是发现学习(1分)(2)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1分)

(3)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1分)(4)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1分)(5)教学的原则有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1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47.比较三种直观方式的优缺点,谈谈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①实物直观是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优点:实物直观与实际事物联系比较密切,能很快地发挥作用。真实亲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点:难以突出本质要素。

②模象直观是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优点:突出本质特征,扩大直观范围。缺点: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

③言观直观是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成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一种直观形式。

优点: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缺点:不够直观鲜明、完整、稳定。

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①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1分)②加强此与形象的配合(1分)③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1分)

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分)⑤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1分)

总体

一、填空题

1、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2、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3、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4、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5、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6、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7、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9、《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0、《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1、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12、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3、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4、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15、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二、单选题

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B)A、《学校管理条例》B、《教师法》

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A)A、“双赢”协作原则B、和平共处原则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B)A、三年B、三至五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___起开始施行.(B) A、1995年9月10日B、1994年1月1日

二、单选(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B )之日起开始实施。A、1990年9月1日B、1995年9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B )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A、国务院令

B、主席令

3、国家实行(A )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教师资格

B、教师竞聘上岗

4、(A )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

5、(A )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A、中国公民B、世界公民

三、双选题(5分)

1、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AB )A.宪法B.教育法C.未成年人保护法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AB )。A.学费B.杂费C. 书费D.住宿费

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____ __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__ ____,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CD )

A、耐心

B、个性

C、平等

D、个体差异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根本上要——————来保障”。(CD )A、靠教师B、靠社会C、靠法制D、靠制度

5、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放在突出地位。(BC )

A、学历教育

B、思想政治教育

C、职业道德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四、多选题(5分)

1、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ABCD )

A、教育方针

B、政策

C、法律法规

D、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BCD )A、“八荣八耻”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

3、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BCD )

A、共产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社会主义

4、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和材料:————和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情况的鉴定及材料证明。(ABC )

A、身份证

B、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C、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

D、教材教法合格证

5、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ACD)A、宪法B、教育法C、劳动法D、未成年人保护法

五、简答题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2、试分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

答:《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开除学生,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目的是为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不能因为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就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同非义务教育有所不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如果严重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可给予其开除学籍的处分。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新课程知识

l、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1)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

(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

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

(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

(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4、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1)倡导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

(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6、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整:

(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课程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

(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一是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二是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将10%—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

7、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

(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4)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8、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9、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10、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11、新课程在管理政策上:

(1)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学校)。

(2)开辟“自下而上”的课程管理渠道。提倡一种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为辅助的课程管理方式。

(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

12、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13、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1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6、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18、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19、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20、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l、教学活动设计要求:

(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有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教学资源的构建性,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与建议,重新组织课程资源:

(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即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成分,不可预见的成分;

(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提倡求疑、创新。

22、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主流的,其设计思想主要是以行为主义作为基础的。

23、研究性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或其他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24、研究性学习:问题为载体、探究为核心、综合为特征。

教育教学知识是教师招聘考试必考内容之一,本篇为关于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中教育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比西方最早的古罗马的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多年。“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而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禁于未发。

2.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专著——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3.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

4.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是前苏联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

5.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认为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包括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集体主义思想,“差生”发展。

6.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著被誉为“活动的教育者“。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7.美国教育布鲁纳《教育过程》倡导“结构主义”“发现法”。

8.“六学二馆”中“二馆”指崇文馆和弘文馆。

9.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的起源是:生产劳动。

1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1.“狼孩”说明遗体本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12.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13.最早提出美育一词的是席勒。

14.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过教育组成部分是在1912年。

15.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演学制。

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葵卯学制。

16.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

17.《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年。

18.教师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9.教育学科知识包括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中。

20.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生理和心理特征。

21.课的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22.教师各课三方面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3.教育过程以认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2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25.知识能力谁为主两种教育论:形成教育论(能力为主)、实质教育论( 知识为主)

26.《学记》中:“学而等”体现循序渐进原则。

《学记》中:“不陵节而施”体现循序渐进原则。

27.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活动方式。

28.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在清朝末年。

29.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教育。

30.我国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31.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32.德国赫尔巴特的德育原则: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33.马卡连柯提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34.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顺序,就具体情况,有多种开端。

35.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动手、检查,特点是实践性。

36.课外校外教育特点是自愿、灵活、实践。

37.班主任是负责一个班学生工作的教师。

3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组织培养班级体。

3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形成正确的舆论。

4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

教师招聘试卷教育心理学全册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等种要素。

A、教学环境

B、教学方法

C、教学手段

D、教学目的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布鲁纳

B、布卢姆

C、桑代克

D、斯金纳

3、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形成于。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二、填空题:

2、20世纪八、九十年代教育心理学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等四个方面。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符合学生心理的发展基本特征的是( ) 。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定向性与顺序性

C、平衡性

D、差异性

2、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较短暂的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一时期称为( ) 。A、关键期B、守恒期C、转折期D、过渡期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12~18岁阶段的发展任务主要是培养( )。

A、主动性

B、自我同一性

C、勤奋感

D、自主性

4、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 。A、场独立型B、辐合型C、发散型D场依存型

5、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最先成熟的是( )。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自我检验

二、填空题:

1、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2、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3、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并从逻辑学中引进“运算”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

4、所谓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

5、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6、韦克斯勒编制的智力量表,采用的智商是以同年龄组被试的总体平均数为标准确定的。

三、简答题:

l、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2、什么是心理发展?青少年心理发展有哪些特点?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四、论述题:

1、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联系实际谈谈该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l、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观点: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因而从逻辑学中引进“运算”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他把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思维也开始萌芽。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但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l~15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能把握命题之间关系,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思维具有灵活性。

2、试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

(3)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观点: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导致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否则,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该阶段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l、在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中,学习水平最高的是( ) 。

A、信号学习

B、连锁学习

C、辨别学习

D、解决问题学习

2、下列不属于桑代克所提的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的是()。A、效果律B、巩固律C、练习律D、准备律

3、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的心理学家是()。A、苛勒B、布鲁纳C、奥苏贝尔D、巴甫洛夫

4、()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A、有意义接受

B、认知结构

C、建构主义

D、联结

二、填空题:

1、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产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种现象称为刺激泛化。

3、斯金纳认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操作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

4、加涅提出的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包括信息流和控制结构。

5、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观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6、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三、简答题:

1、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加涅将学习结果分成五种类型: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2、简述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

(1)强化: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

(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3)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没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

(4)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

四、论述题:

1、试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谈谈其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1)学习观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2)教学观

布鲁纳强调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强调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包括: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根据结构主义教学观及其教学原则,为了促进中小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发展,教师首先必须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加深对教材结构的理解。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结构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教学本身应有新异性,同时跨度应适当,其难度不能过高或过低,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胜任感;其次,应根据中小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点和材料性质,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同时,应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2、试述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分类: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的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的实质在于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知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相反,如果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则是一种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3)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他认为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而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为此,他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4)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

第四章学习动机

1、学校利用评“三好生”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主要是发挥()的作用。

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期待的内驱力

2、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这是利用了()。

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性强化D负强化

3、关于学习动机,班杜拉提出了()理论。

A、自我效能感

B、成败归因

C、需要层次

D、成就动机

4、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为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为争取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荣誉而努力学习,这些动机属于()。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近景的间接性动机

C、远景的直接性动机

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5、根据成败归因理论,()是内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

A、能力

B、努力巳任务难度D、运气。

6、一般情况下,力求成功者最有可能选择成功概率为()的任务。

A、10%

B、50%

C、70%

D、90%

二、填空题:

1、学习动机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强化功能

2、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3、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4、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三、简答题:

1、简述耶克斯一多得森定律的主要观点。

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耶克斯—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四、论述题:

1、试联系实际分析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对学习动机培养和激发的启发作用

需要层次理论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商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观的需要.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进入更高层次以至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观。因此,可以说自我实现是一重要的学习动机。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2、分析成败归因理论对学习动机培养和激发的启发作用。

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原因。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成败归因理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二是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三是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正因为如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归因理论来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成败归因理论启发教师要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一般而言,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一、单项选择题:

1、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的态度及其审题的方法也将影响到化学、物理等学科中的审题活动,这是一种()。

A、负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具体迁移

2、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这是()的观点。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理论

D、关系转换理论

3、下列关于学习迁移的理论中,属于现代迁移理论的是()。

A、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理论

D、关系转换理论

二、填空题:

1、平时我们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等都是典型的学习迁移现象。

2、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的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三、简答题:

1、影响迁移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影响迁移的因素主要包括:

(1)相似性对迁移的影响:迁移的产生既受到客观相似性的影响,也受到主观相似性的影响。

(2)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

(3)定势对迁移的影响: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定势既可以成为积极的正迁移的心理背景,也可以成为负迁移的心理背景,或者成为阻碍迁移产生的潜在的心理背景。

(4)此外,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2、简述早期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

早期的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

(1)形式训练说的基本观点。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

(2)共同要素说的基本观点。经过训练的某一官能并不能自动地迁移到其他方面,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

(3)经验类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作用,认为产生迁移的关键则是学习者所概括出来的、并且是两种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或概括化的经验。

(4)关系转换理论的基本观点。格认为习得的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能否各个要素之间形成的整体关系,能否理解原理与实际事物之间的关系。个体越能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则越能加以概括、推广,迁移越普遍。

四、论述题;

联系实际,分析如何应用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迁移。

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的知识,属于()。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操作性知识

D、策略性知识

2、如果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现来学习“鲸”这种动物,进行的是()。

A、上位学习

B、总括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3、在讲果实的概念时,除选可食的果实(如苹果、西红柿、花生等)外,还选择一些不可食的果实(如橡树子、棉籽等),这是利用了()。A、反例B、变式C、抽象D、概括

5、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

A、正加速型

B、零加速型

C、负加速型

D、倒“U”型

二、填空题:

1、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与表象两种水平。

2、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本质属性。

3、命题学习必须以符号学习和概念学为基础。

4、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

5、晚上睡觉前背诵的材料,往往记忆效果比较好,这主要是因为倒摄抑制比较少的缘故。

三、简答题:

1、简述常用的直观方式及其优缺点。

(1)实物直观:实物直观是在接触实际事物时进行的,它所得到的感性知识与实际事物间的联系比较密切,因此它在实际生活中能很快地发挥作用。同时,实物直观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因此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实际事物中,往往难以突出本质要素,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具有一定的难度。

(2)模象直观;模象直观的对象可以人为制作,因而模象直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实物直观的局限,扩大直观的范围,提高直观的效果。但是,模象只是事物的模拟形象,而非实际事物本身,因此模象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

(3)言语直观:言语直观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能运用语调和生动形象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的想像。但是,言语直观所引起的表象,往往不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鲜明、完整、稳定。

2、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5)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3、遗忘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对遗忘原因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流派:

(1)痕迹衰退说:认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

(2)干扰说: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相互干扰是导致遗忘的最重要原因。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3)同化说:认为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当我们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以后,高级的观念可以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遗忘,从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

(4)动机说:动机性遗忘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

四、论述题:

1、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即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2、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的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

(2)正确运用变式(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活动的热练操作中,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A、体操

B、打球

C、做实验

D、做数学题

2、在技能形成过程中,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这是()阶段的动作特点。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3、心智技能形成中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可以合称为()阶段。

A、原型定向

B、原型模仿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二、填空题:

l、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心智技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3、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中,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

三、简答题:

1、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除上述三点基本要求外,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

2、加里培林将心智技能的形成分成哪几个阶段?

加里培林将心智技能的形成分成五个阶段:一是动作的定向阶段,二是物质与物质化阶段,三是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五是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3、操作技能的形成中,练习曲线会表现出哪些共同特点?

第一,开始进步快;第二,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第三,后期进步较慢;第四,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四、论述题:

试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联系实际(略)

第八章学习策略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即对认知的认知,在心理学上称为()。

A、认知策略

B、认知能力

C、基本认知

D、元认知

2、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这是利用()的方法。A、生成性学习B、视觉想像C、记忆术D、元认知监视

3、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这是一种()。

A、交互式教学

B、合作学习

C、完形训练

D、程序化训练

4、下列学习策略中,()属于元认知策略。A、画线B、计划策略C、组织策略D、列提纲

5、学生在记圆周率3.14159时,用“山颠一寺一壶酒”来记,这是利用了()。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调节策略

二、填空题:

1、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称为学习策略。

2、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等三个方面。

3、学习策略训练的指导教学模式主要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有哪些特征?

(第二章)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复杂的方案。学习策略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略)

2、学习策略训练主要应遵循哪些原则?

(第三章)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

3、常用的资源管理策略包括哪些方面?

常用的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四、论述题:

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哪些?试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

A、记忆术;例(略)

B、做笔记:例(略)

C、提问:例(略)

D、生成性学习:例(略)

E、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例(略)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单项选择题:

l、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低智商可能具有创造性。.

B、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C、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D、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2、让学生以某件物品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用途。这是()。

A、头脑风暴训练

B、推测与假设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

D、发散思维训练

3、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这是()。

A、头脑风暴训练

B、推测与假设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

D、发散思维训练

二、填空题:

1、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2、所谓问题就是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3、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4、问题解决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点,它们是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

5、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6、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包括: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7、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定势与功能固着。

三、简答题:

1、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效措施包括: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2、培养创造性的有效措施是什么?

培养创造性的有效措施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3、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哪四个阶段? 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1)发现问题(2)理解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4、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

5、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哪些有效措施?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效措施包括: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四、论述题

举例说明,在实际教学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教学措施有:(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例略)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一、单项选择题:

1、皮亚杰认为在10岁以后,儿童的道德行为处于( ) 。

A、他律阶段

B、无道德规则阶段

C、自律阶段

D、独立阶段

2、道德判断处于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表明其道德认识的发展水平是( )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3、道德判断处于寻求认可取向阶段表明其道德认识的发展水平是( )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二、填空题:

l、态度结构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2、皮亚杰认为,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

3、皮亚杰认为,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

4、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5、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阶段。

6、发现教学要经过四个阶段,分别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解答的假设、检验自己的假设、得出结论。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态度的实质?

态度的实质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理解:(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2)态度则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2、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3、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有:

(1)外部条件:包括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包括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4、如何选择和应用有效方法来促进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促进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的常用而有效的方法主要有:

(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四、论述题:

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

(1)外部条件:包括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包括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例略)

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应用有效方法来促进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例略)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单项选择题:

1、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说话,学习上遇到了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向老师求救,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问题,这个学生就能学会主动向老师请教的行为方式。在这里运用了行为改变中的()方法。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行为塑造法

D、示范法

2、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消一个愉快刺激。这是()方法的运用。

A、代币奖励法

B、示范法

C、强化法

D、惩罚法

3、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这种行为属于()。

A、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B、恐怖症

C、强迫症

D、焦虑症

二、填空题:

1、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可以把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

2、自我控制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3、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三、简答题:

1、简述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

(1)具有生命的活力(2)积极的内心体验(3)良好的社会适应(4)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2、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六条:(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3、简述抑郁症的特征。

(1)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

(2)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采不抱多大希望。

(3)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4)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4、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1)学校的统考。(2)升学的持久的、过度的压力。(3)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

(4)学生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5)学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

四、论述题

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如何应用代币奖励法改变学生的行为?

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当学生做出我们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我们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代币奖励的优点是: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代币不会像原始强化物那样产生“饱”现象而使强化失效。(需联系实际来举例)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1、可以将教学目标划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个层次的是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的()。

A、行为目标

B、认知目标

C、情感目标

D、动作技能目标

2、可以将教学目标划分为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等层次的是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的()。A、行为目标B、认知目标C、情感目标D、动作技能目标

3、可以将教学目标划分为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等层次的是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的()。

A、行为目标

B、认知目标

C、情感目标

D、动作技能目标

二、填空题:

1、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2、所谓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3、情感目标包括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和价值体系个性化。

4、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其陈述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具体目标、产生条件、行为标准。

5、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目标的陈述一般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一般教学目标,第二部分为具体教学目标。

6、发现教学要经过四个阶段,分别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解答的假设、检验自己的假设、得出结论。

三、简答题:

1、个别化教学包括哪些基本环节?

(1)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2)提供教师与学生或机器与学生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3)引入有序的和结构化的教学材料,随之以操练和练习。(4)容许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向前学。

2、合作学习必须具备什么特征?

(1)分工合作。(2)密切配合。(3)各自尽力。(4)社会互动。(5)团体历程。

3、教学媒体选择时需考虑哪些因素?

(1)教学情景(如全班、小组和自学);(2)学生学习特点(如阅读、非阅读、视听偏好);

(3)教学目标性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4)教学媒体的特性(如静止图像、动画、文字、口语)等方面的因素。

4、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哪些优越性?

(1)首先是交互性,即人机对话,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路径、学习内容等。

(2)其次是即时反馈。(3)第三是以生动形象的手段呈现信息。(4)第四是自定步调等。

5、指导教学包括哪些主要活动?

(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2)呈现新材料。(3)提供有指导的练习。(4)提供反馈和纠正。(5)提供独立的练习。(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

四、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运用指导教学法设计教学。

指导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在指导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清楚地说明教学目标;在充足而连续的教学时间里给学生呈现教学内容;监控学生的表现;及时向学生提供学习方面的反馈。由于在这种教学策略中,由教师设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材料,控制教学进度,设计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所以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指导教学包括六个主要活动。(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2)呈现新材料。(3)提供有指导的练习。(4)提供反馈和纠正。(5)提供独立的练习。(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这些活动并不是遵循某种顺序的一系列步骤,而是有效教学的因素,这些活动可以被看做是教授结构良好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框架,与我国传统讲授教学相一致。(联系实际略)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运用发现教学法设计教学。

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一般来说,发现教学要经过四个阶段:首先,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其次,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再次,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最后,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引出结论。

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必须遵循四项原则。(1)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4)确保材料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内部学习动机。(联系实际略)

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课堂中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是( )的结果。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课堂气氛

D、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2、以下( ) 纪律包括了结构的创设和体贴。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3、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形成( ) 。

A、课堂管理

B、课堂纪律

C、课堂里的人际交往

D、课堂气氛

二、填空题:

1、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2、课堂纪律的类型可以分为: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和自我促成的纪律。

3、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包括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教师的情绪状态。

4、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领导、班级规模、班级的性质,对教师的期望。

5、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要善于利用群体动力,群体动力由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课堂气氛和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组成。

6、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三、简答题:

1、课堂纪律的类型有哪些? (1)教师促成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3)任务促成的纪律(4)自我促成的纪律

2、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有哪些? (1)教师的领导方式(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3)教师的情绪状态

3、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主要包括哪些? (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4)对教师的期望

4、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哪些群体动力?

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要善于利用的群体动力要素包括: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课堂气氛、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四、论述题:

1、如何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处置和矫正?

对待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教育对策有:

1.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行为

一般说来,课堂里往往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课堂行为指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实现相联系的行为,而消极的课堂行为则是那些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不可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剥夺学习权利等惩罚手段。

2.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

采用行为矫正以及心理辅导来处理课堂问题行为。(参照第十一章相公内容)

第十四章教学测量与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l、反映一份量表多次测验在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包括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内容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这是指测验的(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

2、针对个别学生的评价,且评价的资料采用观察、谈话等方式收集,这种评价称为( )。

A、标准参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非正式评价

3、评价内容涉及学生的家庭作业或课堂练习、论文、日记、手工制作的模型、绘画等各种作品。这是非测验评价技术中的( )。

A、观察

B、情感评价

C、案卷分析

D、轶事记录

二、填空题:

1、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2、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的资料、描述并分析资料、形成价值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

3、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

4、非测验性评价技术的种类包括:案卷分析、观察和情感评价。

5、有效测验的基本特征是:信度、效度和区分度。

三、简答题:

1、教育测量与评价可以划分为哪些基本类型?

(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2)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3)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4)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2、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客观性。在大多数情境下,标准化测验是一种比教师发展出的测验更加客观的测量工具。

(2)计划性。专家在编制标准化测验时,已经考虑到所需的时间和经费,因此标准化测验比大部分的课堂测验更有计划性。

(3)可比性。标准化测验由于具有统一的参照标准,使得不同考试的分数具有可比性。

3、自编测验前要有哪些计划?

(1)确定测验的目的(2)确定测验要考查的学习结果(3)列出测验要包括的课程内容(4)写下考试计划或细目表

(5)针对计划测量的学习结果(6)选择适合的题型

4、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包括哪些主要步骤?

(1)确定评估目标(2)搜集有关的资料(3)描述并分析资料。(4)形成价值判断以及做出决定

第十五章教师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新教师更多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专家教师很少谈论课堂管理问题和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这是反映二者在( )方面的差异。

A、课时计划

B、教学过程

C、课后评价

D、教学策略

2、提出“经验+反思=成长”的教师成长公式的心理学家是( ) 。

A、波斯纳

B、科顿

C、皮亚杰

D、布卢姆

二、填空题:

1、波斯纳提出的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

2、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3、研究材料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一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像的倾向性。

4、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等三个阶段。

5、教师的反思教学经验有四种方法可供参考,即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和行动研究。

6、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提高在职教师实践训练。

三、简答题:

1、教师成长与发展可通过实践训练来提高,基本做法有哪些?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4)反思教学经验。

2、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可以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几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

3、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在课时计划方面有什么差异?

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在课时计划方面的差异表现在:

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只是突出了课的主要步骤和教学内容,并未涉及一些细节。相反,新教师却把大量时间用在课时计划的一些细节上。同时,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修改与演练所需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正式计划的时间之外,自然地在—天中的某个时候发生。而新教师要在临上课之前针对课时计划做一下演练。在两个平行班教同样的课时,新教师往往往利用课间来修改课时计划。

一般来说,专家教师认为,教学的细节方面是由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行为所决定的。他们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得一些有关教学细节的问题。而新教师的课时计划往往依赖于课程的目标,仅限于课堂中的一些活动或一些已知的课程知识,而不能够把课堂教学计划与课堂情境中的学生行为联系起来。

另外,专家教师在制定课时计划时,能根据学生的先前知识来安排教学进度.而新教师仅仅按照课时计划去做,并想办法去完成它,却不会随着课堂情境的变化来修正他们的计划。在备课时,专家教师表现出一定的预见性。他们会在头脑中形成包括教学目标在内的课堂教学表象和心理表征,并且能预测执行计划时的情况。而新教师则认为自己不能预测计划执行时的情况,因为他们往往更多地想到自己做什么,而不知道学生将要做些什么。

4、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在课后评价方面有什么差异?

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在课后评价方面的差异表现在:

在课后评价时,专家教师和新教师关注的焦点不同。研究发现,新教师的课后评价要比专家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而专家教师则多谈论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情况和他认为课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动,很少谈论课堂管理问题和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专家教师都关心那些他们认为对完成目标有影响的活动。而新教师对课的评价却不相同:有的说了许多课的特点;有的对课的成功做了大致的评估;还有的集中关注于自己上课的有效性。

四、论述题

分析自己所处的教师成长阶段,并运用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进行自我发展设计。

1、教师成长的历程

从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有一个过程,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关注的问题不同。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等三个阶段。

2、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3)进行专门训。

(4)反思教学经验。有四种反思的方法,供教师参考。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3、自我发展设计(略)

教育心理学(中学)模拟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反映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的特征。称为()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2.巴甫洛夫经典实验“条件反射”中用的动物是()A.鸽子B.猩猩 C.狗 D.白鼠3.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我们称为()A.迁移 B.正迁移 C.水平迁移 D.具体迁移

4.从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看,其首要环节是()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5.学生解答问题时“一题多解”探求多种答案。这种思维形式是()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概括思维

D.间接思维

6.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7.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这是()

A.配置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标准参照评价

D.常模参照评价

8.在智力技能形成过程中,需要把智力活动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予以实施的阶段是()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9.通过观察事物、演示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方式获得直观经验,属于()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知识直观

10.信息能长时间保留下来,容量没有限度的记忆是()A.短时记忆 B.瞬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感觉记忆

11.学校规定学生做作业必须用蓝笔,教师批改作业必须用红笔。这是运用了感知的那一条规律()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结合律

12.学习是为了赢得地位和自尊。这种学习动机属于()A.附属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认知内驱力

D.内部求知欲

13.我们平时称为“天才”的人智商(IQ)一定要超过()A.100分 B.120分 C.140分

D.200

14.需要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在形成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后才发生迁移。这是()

A.一般迁移

B.同化迁移

C.顺应迁移

D.重组迁移

15.“当我们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以后,高级的观念可以代替低级概念,使低级概念遗忘,从而减轻记忆负担。”这种思想是和以下的哪一种理论有关()A.痕迹衰退说 B.同化说 C.动机说 D.干扰说

16.教学过程的首要事件是()A.引起学生注意 B.揭示教学目标 C.适时给予反馈 D.评定学习结果

17.在直观教学时运用变式的主要目的是()

A.激发学习兴趣

B.引起有意注意

C.突出概念的本质

D.丰富想象思维

18.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C.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隐性、展开性

19.在全人类中,智力呈何种状态分布()

A.偏态分布

B.常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

20.布卢姆认为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是()

A.100%

B.80%—90%

C.70%

D.50%

1.A 2.C 3.C 4.A 5.A 6.A 7.D 8.C 9.A 10.C

11.B 12.B 13.C 14.C 15.B 16.A 17.C 18.A 19.B 20.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桑代克的最基本的三条学习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22.有四种反思教学的方法,他们是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和行动研究。

23.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因此复习要及时复习。

24.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35.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

26.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评价分为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27.加涅认为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

28.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29.学习动机由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个基本成分构成。

30.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变化,称为学习。

31.群体成员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从众。

32.少年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抽象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

33.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34.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35.短时记忆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是7土2组块。

36.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的学习材料的干扰,称为倒摄抑制。

37.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入成熟。

38.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环境、智力和个性。

39.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有全身松驰训练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等。

40.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称为心向(定势)。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4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问题的特征(1分) (2)已有的知识经验(1分) (3)定势与功能固着(2分)

(4)个体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世界观(答出1点即可给1分)

42.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1)焦虑症(2)抑郁症(3)强迫症(4)恐怖症(5)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6)性偏差(7)进食障碍(8)睡眠障碍

43.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

44.简述教师成长的历程。(1)关注生存阶段(1分) (2)关注情境阶段(1分) (3)关注学生阶段(1分)

45.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哪些特征?(1)分工合作(2)密切配合(3)各自尽力(4)社会互动(5)团体历程

4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提出的前五个阶段的发展危机是什么?

(1)基本的信任感刘基本的不信任感(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3)主动感对内疚感(4)勤奋感对自卑感(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47.举例说明,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

(1)有效的说服(1分) (2)树立良好的榜样(1分) (3)利用群体约定(1分)

(4)价值辨析(1分) (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1分) (6)各个论点展开(3分) (7)例子(2分)

教育心理学(中学)模拟试卷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作者是以下哪一位心理学家()A.埃里克森B.皮亚杰C.桑代克D.斯金纳

2.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起迄时间、到达成熟的时间有不同的进程指的是()

A.发展的阶段性B.定向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

3.“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A.现有的发展水平B.即将达到的水平C.最高的发展水平D.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

4.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属于()A.信号学习B.刺激—反应学习C.连锁学习D.言语联结学习

5.俗话说“一朝遭蛇咬,十年怕草绳”这是条件反射的()A.获得B.消退C.泛化D.分化

6.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是()A.顿悟过程B.同化和顺应过程C.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D.试误过程

7.成就动机理论认为,力求成功者最有可能选择的任务是成功概率为()A.70%B.50%C.90%D.100%

8.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认为,动机和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A.低相关B.高相关C.不成比例D.呈倒“U”型曲线

9.学生在学习数运算的法则m(a+b)=ma+mb后,错误地认为1g(a+b)=lga+1gb,这是()

A.正迁移B.负迁移C.一般迁移D.具体迁移

10.历史课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属于()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程序性学习

11.教材编写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要有间隔和停顿。这是利用感知规律的()

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

12.桑代克认为刺激一反应联结如果得到使用力量就会加强,如果失去使用力量就会减弱。这属于()

A.干扰说B.同化说C.动机说D.痕迹衰退说

13.下面哪一项是心智技能的三个特点()

A.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B.客观性、内潜性、简缩性C.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14.练习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停顿期。这个时期称为()A.过度学习期B.高原期C.疲劳期D.潜伏期

15.为了学好英文,把英文单词“Tiger”联想成“泰山上的一只老虎”这是()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

16.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A:初一B.初二C.初三D.高一

17.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是()A.学生成绩B.智力测验C.期末评比D.教学目标

18.通过观察、谈话等手段获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个别学生进行评价。这是()A.配置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正式评价D.非正式评价

19.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是指这个测验的()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可比度

20.有人认为“学习成绩不好,就是因为自己能力差”,这种归因属于()

A.外部稳定归因B.外部不稳定归因C.内部稳定归因D.内部不稳定归因

1.C 2.C 3.D 4.A 5.C 6.D 7.B 8.D 9.B 10.A

11.D 12.D 13.A 14.B 15.B 16.B 17.D 18.D 19.A 20.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任何一个正常的学生心理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些相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优势领域是千差万别的。

22.青年初期学生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23.关键期是指在个体生命的早期,个体对某一特定的刺激特别敏感,过了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影响就大大减落。

24.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到高的顺序,把学习依次分为信号学习、刺激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和解决解决问题学习。

25.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学习。

26.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景中的成就动机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组成。

27.根据迁移的内容不同,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28.定势是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29.知识的概括分为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

30.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31.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活动方式。

32.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33.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34.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从低到高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35.发现学习是指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要领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36.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有客观性、计划性和可比性。

37.教师的成长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景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38.动机具有指向功能、强化功能和激活功能。

39.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40.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为教学评价。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41.什么是学习?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1)学习是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2分)

(2)人类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经验外,还要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1分)

(3)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语言中介作用进行的。(1分)

(4)人类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1分)

42.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知识(1分)(2)有效运用记忆术(1分)(3)进行组块化编码(1分)

(4)适当过度学习(1分)(5)合理进行复习(1分)

43.简述学习资源管理策略的主要种类。

(1)学习时间安排(1分)(2)学习环境的设置(1分)(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1分)

(4)学习工具的利用(1分)(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1分)

44.简述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分)(2)开展微格教学(1分)(3)进行专门训练(1分)(4)反思教学经验(1分)

45.学习与教学有哪些要素?

(1)学生(1分)(2)教师(1分)(3)教学内容(1分)(4)教学媒体(1分)(5)教学环境(1分)

46.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1)学习的方式是发现学习(1分)(2)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1分)

(3)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1分)(4)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1分)(5)教学的原则有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1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47.比较三种直观方式的优缺点,谈谈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①实物直观是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优点:实物直观与实际事物联系比较密切,能很快地发挥作用。真实亲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点:难以突出本质要素。

②模象直观是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优点:突出本质特征,扩大直观范围。缺点: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

③言观直观是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成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一种直观形式。

优点: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缺点:不够直观鲜明、完整、稳定。

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①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1分)②加强此与形象的配合(1分)③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1分)

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分)⑤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1分)

2011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第二十一届天原杯)复赛试题参

一、选择题:

其他合理答案同样给分

16.(6分)

(1)②④(1分); 1 Cl 2 + 2 NaClO 2?→?

2 NaCl + 2 ClO 2 (1分) (2)AD (1分); CD (1分)

(3) CaSO 4·21

H 2O (1分); 2 CaSO 4·2

1H 2O + 3 H 2O ?→? 2 CaSO 4·2H 2O (1分)

17.(3分)

CO + PdCl 2 + H 2O == 2 HCl + Pd ↓+ CO 2(2分); 还原(1分)。 18.(4分)

相对原子质量为40(1分);A 为钙元素(1分);化学式为CaCl 2。(2分)

19.(5分)4 CuO + C 2 Cu 2O + CO 2↑ CuO + C

Cu + CO ↑ 2 CuO + C Cu 2O + CO ↑(答1个方程式1分、答2个方程式共3分)

取少量还原得到的红色物质,滴加稀硫酸(1分);溶液变蓝说明有Cu 2O ,不变蓝说明没有Cu 2O (1分)。

20.(5分)

① 硫酸钙微溶产生少量的硫酸根离子(1分); ② 生成物硫酸钠产生的硫酸根离子。 (2分) CaSO 4 + Na 2CO 3 == CaCO 3 + Na 2SO 4(2分) 21.(3分)

(1)Cu(NO 3)2;分解所得NO 2、O 2系数之比为4 : 1,通入水中发生反应:4 NO 2 + O 2 + 2 H 2O == 4 HNO 3,全部吸收。(2分)

(2)没有这种组成。由(1)可知,只有当NO 2、O 2系数之比为4 : 1时才可能被完全吸收,若为混合物,则不可能出现4 : 1的情况(1分)。 22.(6分)

(1) Na 2WO 4(1分); Na 2WO 4 + 2 HCl == H 2WO 4↓ + 2 NaCl (2分),WO 3 + 3 H 2 W + 3 H 2O (1分) (2)1 : 4(2分) 23.(4分)

He 的溶解体积小于N 2(2分)

上浮,气压下降,原先溶于血液中的气体将逸出,快速上浮,气压下降快,逸出气体多而堵塞血管(2分) 24.(4分)

NaOH 相对分子质量(40)是KOH (57)的约70 %(1分); 溶解度NaOH 却是KOH 的约97 %(1分)

等质量饱和溶液中Na +、OH -微粒数比K +、OH -

多了许多,所以用量少。(2分)

三、实验题:

25.(5分)

(1)Zn + 2AgNO 3=== Zn (NO 3)2 +2Ag (1分)

(2)① 硝酸锌和硝酸铜(1分) ② 硝酸锌、硝酸铜和硝酸银(1分)

(326.(6分)

(1)3 H 2 + N 催化剂、加热 2 NH 3(2分); (2)14 : 3(1分); 因为是“部分化合”,仍会有未反应的H 2和N 2逸出(1分) (3)干燥(1分)

(4)向D 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酚酞变红。(1分) 27.(9分)

(1)除去合金表面的氧化膜(1分) (2)⑤①④③②(2分);使D 和C 的液面相平(1分) (3)Zn + H 2SO 4 == ZnSO 4+H 2↑(1分) (4)D

(1分) (5)(a -b )/a ×100% (2分) (6)偏小(1分)

四、计算题:

28.(4分)3∶7(2分)或37∶3(2分) 29. (6分) (1)(2分)CaCO 3·MgCO 3

(2)①(2分)∵CaO ~CO MgO ~CO CO 2~2CO ∴CaCO 3·MgCO 3-6CO

V (CO) == 6×28×2.76 a / 184×1.25 == 2.02 a

②(2分)

附加题:(10分) (1)(3分)700 : 9 (2)(3分)24.5% (3)(2分)当m >1.418 g , 剩余固体质量为:(m ―1.328) g

(2分)当 m ≤1.418 g ,剩余固体质量为:(5.672 + m )×9/709 g

初中化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1)

初中化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S-32 Cl-35.5 Mg-24 Ca-40 Fe-56 K-39 Cu-64 一、下列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相应的括 号内,45分。 1.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 度的作用 B.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C.图1实验不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 D.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2.原子序数在1~18之间的四种元素甲、乙、丙、丁,其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13,甲、乙和丙是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相邻元素,则丁一定 不是( ) A.氢B.氯C.氧 D.铍 3.洗涤是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下列有关操作合理的是()A.过滤时用蒸馏水洗涤滤纸上的硫酸钡沉淀,以除去其表面的可溶性杂质 B.使用滴瓶滴加试剂后,立即用蒸馏水洗净滴管并放回原瓶 C.刚加热过高锰酸钾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D.用洗洁精清洗热水瓶里长期积淀的水垢 4.高铁电池是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放电时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电压。高铁电池放电的化学方程式为: 3Zn+2K2FeO4+8H2O3Z n(O H)2+2F e(O H)3+4KOH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B.放电过程中锌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C.高铁电池能减少汞等重金属污染D.放电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升高 5.如果将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分类,右图中甲、乙、丙是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相连物之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 说法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A.当甲为氯化铵时,X可以为氢氧化钾 B.当甲、乙、丙分别为酸、碱、盐时,X一定不可能为 碳酸钠 C.当X为氧气时,甲、乙、丙可以为氢气、红磷、葡萄糖 D.当X为稀盐酸时,甲、乙、丙可以为铜、氢氧化铜、硝酸银 6.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OH—、C1一、HCO3一、Na+B.Na+、Cu2+、C1一、SO42一 C.Ag+、Cl一、NO3一、K+D.H+、Fe2+、SO42一、NO3一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硫酸铵化肥加入熟石灰研磨能嗅到刺激性气味 B. 含Cl-的盐溶液能与AgNO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C. 含SO42-的盐溶液能与Ba(NO3)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D. 某盐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盐一定是含有CO32-的盐 8.已知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被还原的元素化合价降低,被氧化的元素化合价升高。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如下图所示利用海水可获得许多化工产品。 下列 有关说法 正确的是 () A.第① 步中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Mg2+等杂质,加入的试剂顺序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B.第②步中加入的试剂为CaCl2溶液 C.第③步中发生分解反应

2019年海南师范大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9年海南师范大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位的整理归纳备考之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3、特别提醒您注意,所有题目一律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答题。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属于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享受哪些优惠政策?()A、优先报名应征、优先体检政审、优先审批定兵 B、优先选拔使用 C、补偿学费或代偿国家助学贷款 D、优先推荐上高一层次学校 【答案】D 2、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是()。A、教师的职业认识 B、教师的职业理想 C、教师的职业收获 D、教师的职业目标 【答案】B 3、道德是调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A、人和人之间 B、人与社会 C、人与家庭 D、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 【答案】D 4、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A、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 B、教育对象的影响 C、教育法规的影响 D、教育原则的影响 【答案】A 5、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提出的()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A、演绎法

D、阶级分析法 【答案】B 6、根据我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规定,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的,可在多少时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A、两年内 B、一年内 C、六个月内 D、三个月内 【答案】B 7、道德内容的社会性和可变性决定了教师道德修养的()。A、自觉性 B、被动性 C、持久性 D、自主性 【答案】C 8、专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是()。A、教育性 B、组织性 C、合法性 D、自主性 【答案】C 9、司德菲将教师的成长历程分为()。A、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 B、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缩生涯阶段、更新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 C、入职阶段、高明新手阶段、专家阶段、退出阶段 D、新手阶段、专家教师阶段、职业倦怠阶段、退出阶段 【答案】B 1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建立学生档案 C、了解学生 D、操行评定 【答案】A 11、动态意义的教育法制,其核心在于()。A、教育立法 B、教育执法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考试题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的人是( )。 A.弗洛伊德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2.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认为动物界已存在教育,也有教师与学生把动物对其幼子的爱护、照看当成教育,这种理论是( )。 A.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 B.教育的社会起源论 C.教育的实践起源论 D.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3.有学者强调,教育要根据一个民族的固有特性来进行,这种观点体现了( )。 A.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B.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C.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D.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4.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是为了不教”,强调的是教学中应该重视( )。 A.传授知识 B.培养能力 C.发展个性 D.养成品德 5.以下哪个观点不能解释“狼孩”、“豹孩”、“猪孩”回归人类社会后难以适应的原因?( ) A.人类个体早期经验的剥夺 B.先天遗传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 C.个体心理发展离不开人类社会环境与教育影响 D.个体心理发展中存在关键期 6.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某县级人民政府仍然决定将原本划给全县小学校舍修建的钱用到了城区建设中,该做法( )。 A.违反了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的规定 B.违反了不得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规定 C.体现了县级人民政府领导和管理教育的责任 D.体现了县级人民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投入责任 7.玛丽同学回到家发现自己的房间变干净了,推测今天上午妈妈一定打扫卫生了。这说明思维具有( )特征。 A.间接性 B.概括性 C.指向性 D.集中性 8.《教育心理学》探讨的主要问题是( ) A.教育的本质、目的 B.教育的任务、原理 C.教育的内容、方法 D.教育过程中师生互动时的心理现象

历年江苏南京市教师招聘部分考试真题汇总

历年江苏南京市教师招聘部分考试真题汇总 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综合部分:选择20题,判断10题(都是一题一分),问答3题,总分60分 一、选择题 1、《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写的是哪个时期的 2、京剧中的小花脸是(生、旦、净、丑) 3、张骞走的是什么路 4、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是中国的哪个俑 5、给了6座还是5座山名,让你选佛教名山 6、智力的核心 7、班主任的主要工作 8、根据给的图,推出2008-2010应该怎么画 9、给的图表,让你选出哪个月的节余最多 10、08年的奥运会是第几届? 11、给了一段话,让你选出你觉得这段话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我记得好象是说语言学习要重视文化背景吧,记不太清了 12、有5个句子,让你组合成一段话,要符合逻辑 13、给了4句古诗,要你找出有错别字的一项。(我记得其中一句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是这句的“燕”写成了“雁”)

14、移栽树木的时候,要去掉叶子,这是为了什么?(选项中有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水分蒸发,降低光合作用,好象应该是选减少水分蒸发~) 二、判断 第一题是十七大提出要加强教育,建设一个人力资源强国 还有个就是给外国人写信,但是没有国外中文处理软件,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用PHOTOSHOP等图象处理软件把信做成JEPG格式发送 其他题目,多数跟课程改革有关,记不清具体的了 问答题: 1、如果你已成为一个老师,请你写出你从教第一天的主要工作计划,并说明理由 2、调研一个班级的一节课,这个班级有学生43人,其中学业成绩A等的有7人,B等的有14人,C等的18人,D等4人,然后给的2个表,关于课堂提问的,要你回答 (1)这节课教师提问有何不足,产生这一不足的原因在于? (2)就优化课堂提问这一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3、学生小军考试睡着了,期末成绩很差,你找他谈话,他说出了自己的心理话(中学是做了检讨),请你就他的心理话(检讨)写一封信给他,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不能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 学科专业知识部分: 我报的是小学语文,前面的题目就不说了,第一项是选择和填空,一共有6题吧,每题3分;后面是阅读题,一个现代短篇的,1个古文,一个现代文。这一块的分数是36分 教案是春潮(中学是夏感啊好象),写出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导语(不超过100字),问题设计(根据教学过程,不少于3个),片段教案(文中划线部分做赏析并写出简要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是( )。 A.《学记》B.《论语》 C.《论演说家的培养》D.《理想国》 2.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B.斯普兰格 C.拉伊D.赞科夫 3.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教学原则是( )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布卢姆 C.凯洛夫D.赞科夫 4.目前我国教育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A.永恒性B.历史性 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 5.下列不属于广义教育制度范畴的是( )。 A.学校B.少年宫 C.教育考试制度D.教材 6.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 )。 A.桥梁作用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D.决定作用 7.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感知知识B.理解知识 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8.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授课制B.小组合作学习 C.个别教学D.现场教学 9.依据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 )。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原则 10.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总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 )。 A.共产主义接班人B.社会主义建设者 C.好公民D.好儿童 11.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 )。 A.观察法B.谈话法 C.问卷法D.实验法 12.课外校外教育从确定活动的内容、要求到选择活动方式,从安排活动的具体步骤到组织实施等,都是学生自主进行的,这反映了课外校外教育具有( )。 A.独立性B.灵活性 C.自愿性D.实践性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13.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所以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 14.社会生产方式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因此,教育目的就应该仅仅根据社会发展的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多套试题及答案

2014 年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 一般而言,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教育 D.社区教育 2. “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 克的()。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3. 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和空间上的流动都要借助于教育,这说明教育具有()。 A.创造文化的功能 B.文化传递和保存的功能 C.文化的选择功能 D.文化的提升功能 4.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 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5. 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强调的 是()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A.遗传 B . 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6. 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A.面向全体学生 B.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D.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7. 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8.20 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 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 9. “预时孙摩”的原则最早出自()。 A.《论语》 B.《学记》 C.《中庸》 D.《孟子》 10. 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A.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B.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C.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D.显正向功能和隐负向功能 11. 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作出贡献的是()。 A.康德 B.裴斯泰洛齐 C.洛克 D.夸美纽斯 12. 马克思认为,正确的教育起源论是()。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宗教起源论 13. 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水平 D.教育的规模 14. 俗语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5. 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态 度和行为也各式各样,这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素质 B.家庭背景 C.社会环境 D.个体能动性 16. 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A.提高国民素质 B.面向全体学生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7. 国家对在中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 A.中学教育目的 B.中学教育目标

2011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1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 A.教育学 B.教育哲学 C.教育社会学 D.教育经济学 3.1958年****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 ) A.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工农业生产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4.我国当前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 ) A.美育 B.劳动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 D.美育、劳动教育 5.决定教育永恒性的是教育的( ) A.目的 B.内容 C.方法 D.功能 6.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7.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A.演示法 B.练习法 C.实验法 D.实习作业法

8.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 A.桥梁作用 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 D.决定作用 9.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应做到(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0.“学而时习之”的主张说明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11.“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 )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高校教师招聘考试《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试题 一、 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P61 高等教育是是一种建立在充分的普通教育之上的专门教育。 2、学分制:P156: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单位来衡量学生学习量的一种课程组织形式(或方法) 。学分制按照 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规定教学计划中各门课程的学习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获得的总学分,学生在 校学习不受时间的限制, 修满该专业规定的学分即可毕业。 毕业时间因此可以提前, 也可以推迟。 b5E2RGbCAP 3、教育目的:P99 即教育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指国家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和 规定,是教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它一般由两个方面构成:规定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以 及人的社会价值。p1EanqFDPw 4、高等教育结构优化:P90 即是高等教育结构的合理化,它取决于高等教育结构的不断调整。 5、师生关系:P131: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和联系产生的关系。 6、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P53: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固然受社会政治经济运动规律的制约,与社会 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然而教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精神活动,又具有自身运动和发展的内在逻辑和 独特轨迹,具有发展的相对独立性。DXDiTa9E3d 7、课程:P138 是学校为使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就而采取的一切有程度的学习活动和经验。 8、课堂教学:P194 即班级授课制,指把学生按一定的年龄、程度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教师按固定的课程 表,按计划对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RTCrpUDGiT 9、类型结构:P73 指高等教育系统内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的构成状态,它是一种横向结构。 10、终身教育 P12: ,是使人的一生在不同的时期根据需要继续接受教育。代表人物是法国人保罗·郎格郎, 正规学校教育并不是学校教育的终点,现代社会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受教育的需要,必须靠不断 地加强与扩大非正规的教育。5PCzVD7HxA 11、研讨法 P187:是一种民主的教学方法,它通过为学生提供问题和讨论问题的机会,讨论并解决其他教 学形式如课堂讲授无法解决的问题。jLBHrnAILg 12、院校科类结构 P72:指高等教育系统内不同学科门类的构成状态,它是一种横向结构。 13、活动课程 P146:又称经难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从儿童的社会生活出发,以活动作业作为基本形式, 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加以组织。代表人物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xHAQX74J0X 14、高校基本职能 P22: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教育、科研、与服务三大基本职能。 (不知如 何描述)LDAYtRyKfE 15、高校社会服务 P222:是高校在完成国家下达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之外,在各种教育活动和教育过程中以 各种形式为社会发展所做的经常的、具体的、服务性质的活动。Zzz6ZB2Ltk 16、过程评估 P244: (形成性评估)指在教育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对计划或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目 的是了解动态过程中的效果, 及时反馈信息, 及时调节, 使计划或方案不断完善, 以达到预期目的。 dvzfvkwMI1 17、选修课 P140:是高等学校根据专业需要和人才培养要求而设计的可供学生自己选择修习的课程。一般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库 1.“瘸子里选将军”是一种() A.相对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B.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C.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它决定了人的发展 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3.下列哪项不属于班级授课制的优势() A.有利于因材施教 B.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C.有利于获得完整的科学知识 D.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的普及 4.范例教学在教学上坚持的三个特性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5.张红于2015年取得了高级教师资格,她不能应聘下列哪类岗位() A.小学教师 B.初级中学教师 C.高等学校教师 D.技工学校文化课教师 二、判断题 6.教育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根据是法律制度的存在。( ) 7.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一直为后人接受和继承,这正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 8.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 ) 三、材料分析题 9.案例一一天,班里的学习尖子朱小东给语文老师说:“老师,您好,我向您提个建议,你布置的字词我早已写过了,能不能再给我布置点别的作业,我不想再机械地抄写这些词语了,真没意思。” 案例二又到了交作业的时间了。“老师,董小明的作业又没写。他每次这样的实践作业都不写。”小组长认真地向老师汇报。老师把这些没交作业的同学叫过来大声训斥,询问原因,他们仿佛也很无辜:“老师,不是我们不写作业,而是这样的作业我们不会写。”

2020年禅城区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真题版)

2011年禅城区教师招聘试题 一、选择题(1.5分一题,20题,30分) 1、我国2010——2020年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两个基本,一个进入”是(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这道题俺不会做,蒙的,结果错了 2、《未成年保护法》规定,任何人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周岁的未成年人。答案是16周岁,很简单 3、所谓“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指()。复习到,so做对了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方面主要针对传统课程内容的()。不肯定答案 5、教学工作的五个基本环节是()。复习到,so也做对了 6、根据中小学德育的本质和目标,学校德育内容由()部分组成。有学到何亮老师的教学论应该都会做吧 7、在中小学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目的是()。这个不肯定 8、十多年来,一直作为国家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两基”是指()。复习到,so也做对了 9、教育公平是我国的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指()。好像看过,凭感觉选了,应该会对 1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的课程评价包括()。不肯定 11、教师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不肯定 12、下面的描述最可能代表专家型教师特征的是()。案例分析题,挺简单的 13、根据学习心理学原理,可以将教师反思过程最恰当地概括为()。不肯定 14、下列难以受教育影响的素质是()。案例分析,不肯定 15、在一个不好的集体里,不良行为很少有市场;在一个不好的群体里,好学生也会附和不良行为,这一现象的恰当解释是()。案例分析,好像是从众 16、假如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行为,最恰当的安排是()。做过的,先有行为,后有强化。以前外公都是这样激励我考试考第一的,看来外公也是一个激励高手 17、下面哪个报告具有学习评价意义?不肯定 18、表扬的使用原则?我是选择一有进步就表扬,不知道对不 19、老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任务应该是()不肯定,但觉得应该会对的 20、罗森塔尔效应关于教师的预期实验表明()知道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就不难滴,所以平时要多积累一点关于教育类的名家故事。 二、判断题(10题,共10分) 判断比较简单,我就没抄了 三、简答题(5分一题,4题,共20分) 1、谈谈你对当前强调“教育均衡”、“教育公平”的理解 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2)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3)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其中,“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是前提和基础,“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机会”是进一步的要求,也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相对均等”的前提。而通常,这三个层次被概括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教育均衡,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

(完整版)2017年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化学教学论知识》考题精炼-化学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2017 年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化学教学论知识》考题精炼- 化学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2017 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即将到来。为了各位考生能够更好的备考,我们根据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的笔试考情,提供 了一些经典试题,希望能够助力大家顺利地通过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化学新课程倡导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是()。 A.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B.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发展学习 C.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发展学习 D. 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 2.化学用语是学习、研究和交流化学科研成果的工具,下列不属于化学用语特点的是()。 A. 国际性 B.美观性 C.准确性 D.科学性 3.下列选项 中,不属于确定教学目标依据的是()。 A. 课程标准 B.教科书内容 C.教学方法 D.学生已有的知识 二、案例分析题李老师在【化学反应原理】“原电池”一节 课堂教学实施环节中,提出如下问题:

镁-铝(NaOH 溶液)形成原电池时做负极材料的是什么教师请学生预测: 大部分学生回答:铝为负 极少部分学生回答:镁为 负极 【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和铝片两个电极迅速插入盛有1mol·L-1 的NaOH 溶液中。 实验现象:电流先由铝电极流向镁电极,很快又出现反转,由镁电极流向铝电极。 根据以上教学案例内容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2)电流先由铝电极流向镁电极,很快又出现反转。分析该实验现象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3)本案例实施课程说明,在化学教学课程中,应该充分体现化学教学的什么特征? (4)当学生预测与实验结果发生矛盾时,教师应怎么处理? 三、教学设计 【内容1】化学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增强 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 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在情境的创设中,应充分运用形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附答案

2013冲刺试题及答案1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 )。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答案 1-5CBCDA 6-10BABDA 11-15ACCBB 15-20BCBBC 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2.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 D.杜威 3.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A.生产劳动 B.模仿C.语言 D.动物本能 4.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

2020-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2009-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家撰写的《》。 15.欧洲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教育和教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 16.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计划、课题计划和计划。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和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活动和 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任务和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是什么? 20.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 21.我国中小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德育原则?

美术教师招聘考试试题试题

2011年美术教师招聘考试试题试卷1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学习创作版画,首先得学会。从中去了解认识版画,这是版画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3.我国迄今发觉最古老的壁画墨迹,是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 4.我国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分匜、盘、椭、缶等四类。 5.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武氏墓为代表。 6.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河南等封的嵩岳寺塔。 7.刘宋时画家陆探微制造了“秀骨清象”的清秀绘画形象,而张僧繇则因其制造的形象独具风格,被称为“张家祥”。 8.唐代画家王维以诗入画创“破墨”山水,书写文人情怀。王洽画松石山水则疯癫狂放,创“泼墨”之法。 9.我国闻名的四大石窟指的是、、和石窟。 10.唐代工艺品中成就最为卓著的首推,殉葬的和驼、

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11.论者评宋初两大山水画家谓:“李成之画,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坐外。” 12.南宋画家梁揩擅绘洗练放逸的“简笔画”,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的先河。 13.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作者是民间画工等,而纯阳殿的壁画构图则是采纳了的表现形式。 14.作为一般高中的美术教师,必须掌握一些,然后找到学生的,带领他们迈进“设计”世界的大门。 15.明末画家陈洪绶19岁时创作的《九歌图》,其中以《屈子行吟图》为最佳。 16.清初“四僧”指的是朱耷、原济、髡残、弘仁。 17.“扬州八怪”大致分三类,其中一类是丢官后来扬州的文人,如郑板桥、李鱓等人。 18.清代三大木板年画产地是、、。19.近代画家任伯年注重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结合,制造了的新画风。 20.“从来没有一个画家像他这么努力与绘写社会生活……”这是郑振铎对《点石斋画报》的要紧执笔人的评价。

最新教师招考高中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分子式为C 3H 6Cl 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2.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 ①CH 3CH=CH 2+Br 2CH 3CHBrCH 2Br ②CH 3CH 2OH CH 2=CH 2+H 2O ③CH 3COOH+C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H 2O ④C 6H 6+HNO 3 C 6H 5NO 2+H 2O A. ①② B.②④ C.①③ D. ③④ 3.将浓度为0.1mol ·L -1HF 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 ( ) A. c (H + ) B. K a (HF ) C. )()(HF c H c + D. ) ()(+ H c F c -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CO 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将 B .Li 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22Li O C .将SO 2通入2BaCl 溶液可生成3BaSO 沉淀 D .将NH 3通入热的CuSO 4溶液中能使Cu 2+还原成Cu 5.用0.1mol·L —1的盐酸滴定0.1mol·L —1的氨水,在滴定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A .c (NH 4+)>c (Cl -),c (OH -)>c (H +) B .c (NH 4+)=c (Cl -),c (OH -)=c (H +) C .c (Cl -)>c (NH 4+),c (OH -)>c (H +) D .c (Cl -)>c (NH 4+),c (H +)>c (OH -) 6. 将15mL 2mol·L —1 Na 2CO 3溶液逐滴加入到40mL 0.5mol/LMCl n 盐溶液中,恰 好将溶液中的Mg n +离子完全沉淀为碳酸盐,则MCl n 中的n 值是 ( ) A .4 B .3 C .2 D .1 7. 能 正 确 表 示 下 列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为 ( ) A. 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 +=Fe 2++H 2S ↑ B. NH 4HCO 3溶于过量的NaOH 溶液中:HCO 3-+OH -=CO 32-+H 2O

2019年武汉科技大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9年武汉科技大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位的整理归纳备考之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3、特别提醒您注意,所有题目一律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答题。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关于人的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的行为完全是由其自然需要引起的 B、人不能将自己和环境区别开来 C、人的行为是一种积极能动的自主活动 D、人的行为是一种受高级意识支配但缺乏周密的计划 【答案】C 2、一个人民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履行教书育人工作的原动力是()。A、上进心 B、知识水平 C、敬业 D、利益 【答案】C 3、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A、热爱教育事业 B、团结同志、关心教师集体 C、热爱学生 D、严于律已、勤于进取 【答案】A 4、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 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 【答案】B 5、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措施 D、教育内容 【答案】A 6、强迫性的过度使用网络和剥夺上网行为之后出现的焦躁和情绪行为被定义为()。A、网络成瘾 B、网络依赖 C、强迫症 D、情感障碍 【答案】A 7、取消考试资格是教育行政处罚中的()。A、申诫罚 B、能力罚 C、财产罚 D、人身罚 【答案】B 8、重视对情境关系的理解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原理说 D、关系转换说 【答案】D 9、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答案】B 10、提出“最近发展区”的观点的是()。 A、布鲁纳 B、班杜拉 C、桑代克 D、维果斯基 【答案】D 11、()的主要宗旨在于向家长系统宣传和指导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A、咨询活动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30题,每小题1.13分,共33.9分) 1.慕课(MOOC)是新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其主要特点不包括( )。 A.大规模 B.开放 C.共享 D.面对面 2. 雅斯贝尔斯曾言:“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通过教育使具有天资的人,自己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把握安身立命之根。”这说明了()。 A.教育的文化意义 B.教育的个人意义 C.教育的政治意义 D.教育的经济意义 3.从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教育重视( )的培养。 A.实践能力 B.思维能力 C.想象能力 D.创新能力 4.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根据所呈现的形态进行分类,校园文化可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校园显性文化的是( )。 A.班级人际关系 B.校舍建筑 C.校园场地布置 D.校园活动仪式 5.人们在以往对于考试的认识中,往往“60分”就是及格线学生的分数只要超过这个分数线,他们的这门考试就及格了,上述表述的这种考试评价类型属于( )。 A.相对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D.形成性评价 6.小明发现班上的同学都各有所长,比如小刚的身体素质非常好,是校篮球队的主力中锋;小军的数学分析能力非常好,在省级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等,小明发现的这种现象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稳定性 C.差异性 D.不均衡性

7.古代社会教育的内容主要关于伦理宗教,而不是关于生产的知识与技能,现今我们教育的内容除了伦理宗教外,主要还是关于生产技能与技术方面的内容,这种情况说明了( )对于我们教育发展的制约。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人口 8.小方是班上的文艺积极分子,他跟班上其他几个有文艺特长的同学组成了一个文艺活动小组,这几个同学经常为了配合学校和班级的文化活动在一起讨论和排练节目,小方和他的几位同学属于( )。 A.积极型非正式组织 B.积极型正式组织 C.破坏型非正式组织 D.破坏型正式组织 9.吴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都认为学生走进教室来上课并不是空着脑袋来的,他们在自己的学生生活当中,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学生对于问题的看法和解释也并不是无中生有的,而是从他们自己的经验背景出发,推出符合逻辑的回答,吴老师的学生符合( )的观点。 A.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B.认知教学理论 C.情感教学理论 D.构建主义教学理论 10.现代教育的( )是指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活到老学到老”正是体会了这一思想。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11.生物老师为了能够让学生亲自观察到植物细胞的特征,并让他们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流程,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最好采用( )的教学方法进行此次教学。 A.讨论法 B.谈话法 C.实验法 D.参观法 12.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经常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地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掌握知识,从而促进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这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