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学设计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学设计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学设计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学设计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学设计

黄晓芬(定海一中316000)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浙科版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的第一节,以“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思路。根据新课程理念,本节内容在构成体系上,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等生物学素养。本节教材由三个经典生物学实验组成,因此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问题意识提供了优质的平台。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科学史例,把知识的传授变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教学分析

1.内容与地位

本节是必修二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看,必修二定位在基因水平,按照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编排。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学习,为学生再现科学家探索遗传物质是什么的漫长历程拉开了序幕,让学生在“重走探索之路”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教材架构了一条明线和一条暗线,明线是:科学家探索遗传物质本质的历史事件;暗线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两条线中都蕴含着探索遗传物质本质的实验设计思路。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知识上与第一章联系起来,同时为学习基因的功能、生物变异及进化打下基础。

2.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解决办法:让学生用目标学习的方法,采用教师讲解及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解决办法:对每一个实验步骤进行分析并设计实验。

(3)理解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也是遗传物质。

解决办法:通过讲解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的实例来说明。

3.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科学课的学习,对核酸是遗传物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生物必修一中,学习了蛋白质和核酸的相关知识,知道蛋白质与核酸的化学元素组成、结构和功能,但认识没有深入到探究核酸是遗传物质证据的水平上。高二学生其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初步建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探究、表达,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较好地实现新课程的三个维度教学目标。

4.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概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过程;简述烟草花

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

(2)理解:为什么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能力目标

(1)通过一系列实验的分析,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2)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通过总结DNA是遗传物质的科学探索过程,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及对真理追求不懈的科学精神。

(2)遗传的物质主要是DNA,也有RNA,强调了生命的物质性,有利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1、教学模式:根据启发式教学思想,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归宿,本节采用探究式教学。

2.教学策略:

教学程序:设疑引入→ 引导探究→ 归纳总结→ 反馈应用

学习策略:活动定向→ 学习探究→ 结论整合→ 深化扩展

能力培养:观察思维→ 分析推理→ 综合创新→ 迁移应用

3.教学方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和多媒体演示法等,课件制作中,主要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做动画处理,其它以静态画面形式展示,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

五、教学过程

质组成,在头部内含有一个DNA分子。侵染细菌后,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细菌的物质进行大量

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提问】:

艾弗里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提问】:

六、问题研讨

1.对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在理论上, 35S标记的一组,沉淀物中没有放射性,实验结果为什么会有少量的放射性呢? 而32P标记的一组上清液中无放射性,结果上清液中也有少量的放射性, 原因可能是什么?

2.掌握了烟草花叶病毒感染与重建实验以后,有人将烟草花叶病毒(TMV)与车前草病毒(HRV)的RNA、蛋白质分离、组合,分别进行实验,进一步明确RNA也是遗传物质。

①用烟草花叶病毒(TMV)与车前草病毒(HRV)分别感染烟草叶片出现两种不同病斑。

②用车前草病毒(HRV)的RNA去侵染烟草叶片。

③用烟草花叶病毒(TMV)的蛋白质外壳去侵染烟草叶片。

④将烟草花叶病毒的蛋白质与车前草病毒(HRV)的RNA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类似“杂种”的新品系,用它进行侵染实验。

讨论:(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实验过程②③④步的结果是什么?

(2)上述“杂种”病毒繁殖的后代是哪种病毒?

(3)结合艾弗里等人的实验,分析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哪些特点?

3.在证明了核酸是遗传物质后,1982年,美国科学家从感染了瘙痒病的叙利亚老鼠脑中分离出具有传染性的蛋白质因子,并首先提出了朊病毒这一名词,它不含有DNA和RNA,只有蛋白质。疯牛病也是由于朊病毒引起的,是一种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遭到破坏的传染病。请你通过以上信息及本课内容,对遗传物质究竟是什么做一个完整的定义。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科学家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2015·浙江严州中学高二期末] 为区分噬菌体的蛋白质与核酸,科学家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其蛋白质中的元素是() A.N B.P C.S D.O ?T2噬菌体外壳的合成场所是() A.细菌的核糖体 B.T2噬菌体的核糖体 C.T2噬菌体基质 D.细菌的拟核 ?[2016·浙江平阳二中期末] 用TMV型的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与HRV型的车前草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组成的类似杂种新品系侵染烟草后,烟草所患花叶病的症状是() A.TMV型症状 B. HRV型症状 C.无症状

D.两种综合症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C.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D.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下列哪个实验既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也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A.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C.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 D.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实验 ?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科学家做了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放射性主要分布在试管的上清液中 ?甲、乙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图3-1-1表示由病毒甲、乙经重组形成“杂种病毒丙”的过程,用病毒丙单独侵染植物细胞,一段时间后,从植物细胞内可大量分离出的病毒是()

八年级生物上册 4.4.1《遗传的物质基础》学案 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4.4.1《遗传的物质基础》学 案济南版 1、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 2、尝试描述染色体、DN A、基因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 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和思辨能力情感目标: 认同“细胞核是遗传控制中心,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科学观点。学习关键:染色体、DN A、基因之间的关系学习过程:学生学习感悟(教师个案修订)导入正题展示陈佩斯父子图片,找出他们的相似之处,观察、分析,回答亲代和子代相似的现象就叫遗传 一、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学生结合以下自学思考题自学73页内容并认真观察图 4、475页内容,了解染色体的概念、数目和组成(1)什么是染色体?(2) 不同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有什么特点?(3)染色体的化学成份是怎样的?学生讨论总结所学内容: 1、同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不同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形态

2、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和。 主要的遗传物质。 三、DNA结构特点同学们认真观察75页图示,学习讨论DNA 分子结构及细胞核、染色体、DN A、基因之间的关系,并解决以下问题 1、DNA是由两条长链盘旋而成的。 2、生物的不同特征是由控制的。小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3、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 A、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 4、为什么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信息?生总结:画出细胞核、染色体、DN A、基因之间的关系。 四、盘点收获:通过本节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达标测试: 1、下面关于染色体、基因、DNA的表述错误的是() A、均位于细胞核中 B、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C、基因是染色体上的DNA小片段 D、所有细胞核内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2、有关DNA和染色体的关系描述,恰当的是() A、染色体仅由DNA组成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教案

藻的顶部长出一个伞帽,伞帽的形状因伞藻 的种类而不同.如图为伞藻的嫁接实验示意 图,分析伞帽形状发育与各部分结构的关系. (1)从图中可以看出,嫁接后伞藻B长出的 伞帽形状与原来的形状。 伞帽形状发育是否受嫁接部分的影响? (2)如果对伞藻A和伞藻B相互进行细胞核 移植,移植后的伞藻A长出的伞帽形状 与一致. (3)该实验说明 3、染色体、DNA、基因都是遗传物质,是主要遗传物质。 染色体(细胞核内有被的物质)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具有重要作用。 特点:同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的染色体。 成分:包括和,其中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4、DNA上有许多与相关的片段叫。控制生物的性状。 5. 每条染色体上通常含有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包含基因。 6、填写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存在的关系:(见下图) 7.图2为染色体和DNA的关系示意图。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C DNA上只有一个基因 D DNA中储存有遗传信息 四、达标测试 1、遗传的概念:生物学上把后代与其亲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2.【实验分析】

藻的顶部长出一个伞帽,伞帽的形状因伞藻的 种类而不同.如图为伞藻的嫁接实验示意图, 分析伞帽形状发育与各部分结构的关系. (1)从图中可以看出,嫁接后伞藻B长出的 伞帽形状与原来的形状。 伞帽形状发育是否受嫁接部分的影响? (2)如果对伞藻A和伞藻B相互进行细胞核 移植,移植后的伞藻A长出的伞帽形状 与一致. (4)该实验说明 4、染色体、DNA、基因都是遗传物质,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染色体(细胞核内有被的物质)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具有重要作用。 特点:同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的染色体。 成分:包括和,其中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4、DNA上有许多与相关的片段叫。控制生物的性状。 5. 每条染色体上通常含有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包含基因。 6、 填 写 细 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存在的关系:(见下图) 7.图2为染色体和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C DNA上只有一个基因 D DNA中储存有遗传信息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知识点总结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核酸的种类及功能 1. 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核酸种类mRNA-信使RNA (根据五碳糖不同)核糖核酸(简称RNA)tRNA-转运RNA rRNA-核糖体RNA 2.核酸的功能:1)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2)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实验原理:甲基绿+DNA→绿色吡罗红+RNA→红色 2.实验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或其他动、植物细胞(选用植物细胞为实验材料时一定要选择无色或颜色较浅的植物组织,防止实验材料本身的颜色掩盖了实验现象) 3.实验试剂: ①%的生理盐水(NaCl溶液):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或者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②8%的盐酸:1)杀死细胞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2)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染色。 ③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现配现用切忌分开使用 原因:若甲基绿和吡罗红单独使用,则细胞内的DNA和RNA均可以与之结合,结果DNA和RNA 均 被染成绿色或红色,而不能辨别。 ④蒸馏水:配制试剂和冲洗涂片 4.实验过程:制片(需烘干,固定标本)→水解(需30℃水浴加热)→冲洗涂片→染色→观察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①取人口腔上皮细胞时必须漱口,防止食物碎屑的干扰 ②烘烤载玻片时要在酒精灯火焰上来回移动,防止载玻片受热不匀而破裂 ③载玻片烘干后应冷却后再放入8%的盐酸中,防止载玻片破裂 ④水解时要在30℃条件下保温5分钟,便于蛋白质与DNA的分离;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胞分散成单个 ⑤冲洗涂片时要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防止细胞被水流冲走;洗去残留的盐酸) 5.现象:绿色部分主要集中在细胞核内,红色部分主要集中在细胞质中。 6. 真核细胞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少量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虽然同时具有 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少量分布在细胞核中两种核酸,但 核酸分布原核细胞DNA →分布在拟核中DNA才是细胞 RNA →分布在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 病毒——一种核酸,DNA或RNA(病毒具有哪种核酸,哪种就是它的遗传物质) 三、核酸的分子结构 1.构成核酸的元素:C、H、O、N、P 2.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

高中生物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学设计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学设计 王波(定海一中316000)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2.概述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三个经典实验的分析。 3.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原因。 【能力目标】 1.通过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3.分析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模拟科学家的设计思路尝试简单的实验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概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体会实验方法与技术的多样性。 2.概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感悟实验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3.感悟科学家实验设计的优美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感受科学家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执着与奉献精神,增强学生热爱生命科学,学习生命科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作用】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一节是新课标教材浙科版必修2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的内容,既是前两章(孟德尔遗传定律、染色体与遗传)内容的延续和深入,也是本章内容的开端,引出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概念(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控制性状的分子机理),因此在教材中的地位十分的特殊也十分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教学难点:(1)活动:资料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的分析。 【建议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用于分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认识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第一课时,用于进行“资料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活动,确认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分析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认识RNA也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三、学情分析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一节是新课标教材浙科版必修2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分析了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因此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对于改节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 四、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教学法”和“小组研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层层设置问题,然后以小组合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以前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对于每一堂课都要精心设计,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是我对《遗传的物质基础》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分析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遗传使得物种稳定,世代相传;变异使得生物界绚丽多姿,丰富多彩。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已经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本节是学习遗传和变异的基础。共有两部分内容:“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由于学生对本节内容比较生疏,因此,教师可以课前引导学生搜寻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遗传、染色体、基因等概念。

(2)理解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尝试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分析讨论,能归纳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节教学,渗透基因组计划的研究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重点 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四)教学难点 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搜寻与本节内容有关的生物学资料,留心观察身边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出与父母相似的地方,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后写下来。(学生进入角色,集中精力思考。)然后教师让学生积极发言,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趁机引导:与父母相似的现象叫遗传,与父母不相似的现象叫变异。遗传和变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遗传与其他生命活动一样,也有其物质基础,本节课我们将共同探讨。(大屏幕出示课题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1.提出问题 早在18世纪人们就认识到生物的后代与亲代之所以相似,是因为生物体内具有决定这些现象的遗传物质。那么这些遗传物质存在于哪里呢? 2.问题解决 大屏幕出示课本73页“分析讨论”中的文字内容。首先让学生了解伞藻到底是一种什么生物,接下来出示伞藻A 和伞藻B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讨论后让小组代表发言。学生一般能认识到颜色、伞帽的形状不同,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发现位于假根内

八年级生物教案-八年级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八年级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遗传的物质基 础》“人 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其他的生物和人一样,它们不因个体的死亡而灭绝。在岁月的更迭中,一代代生息繁衍。雏鹰会长大,像她父母一样拥有强劲的翅膀搏击长空。刚出生的小骆驼就有硕大的脚掌和厚厚的驼峰跟着他的母亲奔走大漠。每一种生物和他们一样,继承了亲代的性状,在后代和亲代之间非常相似,在生物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遗传。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 遗传物质。2、尝试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伞藻的嫁接实验,分析讨论,归纳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科学结论。 学习重点: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习难点: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学习过程:什么是遗传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就是遗传。你和你的母亲或者是父亲长的有点相像。例如,眼睛、耳朵或者鼻子等长的想你的父亲或者母亲。生物学上把后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叫遗传。遗传同其他的生命活动一样,也有其物质基础。一、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1944年美国科学家?????__________等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证实了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合作交流、探究新知观察与思考:“伞藻的嫁接实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伞帽的形状是由哪部分结 构控制的?

2、通过伞藻嫁接实验的观察,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有的同学认为以上实验不足以准确证明细胞核是遗传 控制中心,可能是假根控制了伞帽的形状,所以说假根是遗传的控制中心,你还能列举一个实验证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吗? 通过大量的科学证明,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___,控制遗传现象的遗传信息就出存在这些物质中。因此说, _________是遗传的控制中心。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观察p77图4.4―5人类染色体图谱,说出染色体的特点。1、染色体的结构特点:(1)易被______染料(例如:醋 酸洋红、龙胆紫等)染成深色。(2)在体细胞内染色体 _______存在。(3)不同种生物体细胞内含有的染色体 _______________不同。(4)同种生物体细胞内含有的染色体_______________相同。(5)染色体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科学家经过一系列实验,证明了_______是生物的主要遗 传物质。2、dna(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特点:(1)dna是 由两条链盘旋而成的规则的___________结构。(2)一条染色体上通常含有____个dna分子。(3)dna与_________一起组 成染色体。3、基因的结构特点:(1)基因是dna上与 ________相关的片段。(2)基因同染色体一样也是_______存在的。(3)一个dna分子上有_______个基因。(4)不同的 基因贮存着不同的遗传信息,一对基因控制着一个性状。(5)同种生物细胞内所含有的基因是相对稳定的,保证了子代与亲代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信息。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 宣化第一中学——朱丹一、教材分析: 本节为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三节。本节主要包括四个要点,核酸的种类、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核酸的结构、核酸的功能。本节侧重点是学生了解核酸的分布和分子结构。后面章节中有涉及到DNA携带遗传信息,以及在《遗传与进化》中重点介绍DNA的本质,学生要掌握好核酸的分子结构才能更好的理解后面的教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细胞的分子组成又是微观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所以教学的直观性非常重要。学生对遗传物质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可以利用这一点,再结合新的科技成果来创设情景,来进入新课程的教学。教师把抽象的物质结构形象地告诉学生,在学生自己探究得出知识的基础上以直观的教具、形象贴切的比喻,给学生形象上的理解和掌握,并充分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对应的条目是“概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概述”属理解水平,要达成这一目标,首先要理解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结构特点。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主要是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所以本节目标定为: (一)知识和技能: ⑴ 说出核酸的种类。 ⑵ 简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⑶ 懂得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过程和方法: ⑴ 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⑵ 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试验结果。 ⑶ 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⑷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尝试进行调查报告的写作。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 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高中生物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分析得出核酸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学生推理和判断出DNA是遗传物质。(2)通过对经典遗传实验的分析,学生知道生物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感悟实验的严密性和逻辑的严谨性。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学生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2)通过学习对经典的遗传学实验的学习,学生认同技术的进步在科学理论建立中的重大作用。 (3)通过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证实核酸是遗传物质的学习,学生能接受生命物质性的唯物主义观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学组成、蛋白质与核酸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不完善,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等缺乏理性的思考。此外,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差异,对生物学科体会程度不同,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遗传的知识,较抽象,部分学生理解困难,出现畏难的情绪,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认为生物学科的学习仅停留在的简单记忆层次,而不去领悟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因而缺少科学的思维品质。 因此,课前应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习惯,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课的重要性,体会生物学习的乐趣,进而培养学

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 在分析上述实验的过程中,尝试体会实验设计的核心思想,感悟实验的严密性和严谨性。 教学难点: 1. 肺炎双球菌的活体、离体转化实验过程、分析获得相应结论。 2. 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原理与结果分析。 3. 尝试进行实验设计,完成实验目的,体会对实验变量的控制。 教学活动设计: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二章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二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教学目的: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二)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三)教学难点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四)教学用具: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图及多媒体教学器材。 (五)教学方法:讨论、讲述、提问。 (六)教学设计 首先复习有关内容: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叫原生质。在原生质的各种成分中,何者是遗传物质呢?首先,由教师采用设问、自答的方式,介绍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史。 1.人类对遗传现象、遗传规律的探究一直没有停止,并且还在不断深入。当初摩尔根虽然证明了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但染色体究竟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基因的化学构成是什么?基因为何能传递遗传信息?……这些问题仍然有待进一步去解决。虽然当时已经发现核酸是组成细胞核的主要成分,而且也已经发现核酸中有四种不同的碱基,但是人们却误认为核酸是由四种核苷酸组成的单调均匀的大分子,因此,许多生物学家不相信核酸会是千变万化的基因的载体,他们认为蛋白质才可能是遗传物质。 为什么蛋白质会被认为是遗传物质呢?这是因为20世纪以来,人们发现的蛋白质的种类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广泛,一切生命活动,包括遗传特性的表现都离不开蛋白质。如我们在前面学习过的起催化作用的酶、起免疫作用的球蛋白,以及一些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据估计,人体中的蛋白质不少于十万种。因此,许多生物学家都认为,只有蛋白质才有可能是复杂基因的载体。 2.在核酸和蛋白质中究竟谁是基因的载体呢?我们首先要从理论上推断一下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哪些特点,如果我们能够用实验来证明某种物质具备这些特点,我们就能确定到底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用“遗传物质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特点才能使生物的遗传现象成为可能?”的问题将教学转入下一阶段: (l)“我国民间有句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句俗话说的就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我们研究生物的遗传现象是从性状入手去进行研究的。”从这个现象可以推出结论:“生物的性状在前后代表现出连续性。它的遗传物质必定能够进行自我复制”。这个推断学生可能只能说出:“遗传物质能够复制,保证生物的连续性”,不会一下子说完全。教师要把握住“复制”和“连续性”这两个关键点。这里的“复制”是“自我复制”,不是被动地、接受外来指令进行的复制。而是在生物体内、自发地对这种物质进行翻版或拷贝。这里的“连续性”学生可能不会很好地区分是“生命的连续性”还是“性状的连续性”。教师要通过不断地追问使学生明确:“自我”和“性状”这两个关键点。 (2)对于遗传物质应该“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新陈代谢过程和性状”

八年级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八年级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遗传的物质基础》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其他的生物和人一样,它们不因个体的死亡而灭绝。在岁月的更迭中,一代代生息繁衍。雏鹰会长大,像她父母一样拥有强劲的翅膀搏击长空。刚出生的小骆驼就有硕大的脚掌和厚厚的驼峰跟着他的母亲奔走大漠。每一种生物和他们一样,继承了亲代的性状,在后代和亲代之间非常相似,在生物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 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尝试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伞藻的嫁接实验,分析讨论,归纳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科学结论。 学习重点:

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习难点: 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什么是遗传呢?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就是遗传。 你和你的母亲或者是父亲长的有点相像。例如,眼睛、耳朵或者鼻子等长的想你的父亲或者母亲。生物学上把后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叫遗传。遗传同其他的生命活动一样,也有其物质基础。 一、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944年美国科学家¬¬¬¬¬__________等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证实了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观察与思考:“伞藻的嫁接实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 伞帽的形状是由哪部分结构控制的? 2、 通过伞藻嫁接实验的观察,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2.3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核酸的种类以及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2)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 学会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分析DNA的结构和功能联系形成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利用“问题探讨”唤起学生对遗传物质的记忆,激发的学习兴趣。在介绍每个人的遗传物质都有所区别,因而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时,可为后面介绍核酸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做好铺垫。 【新课讲授】 一、核酸的种类和功能 DNA) RNA) 2.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观察DNA 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阅读该实验的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重点讲解实验原理及方法步骤。 (1)实验目的分析 本实验是利用特殊的染色剂对DNA、RNA的不同着色反应来探究DNA、RNA在真核细胞中的分布位置。 (2)实验原理分析 甲基绿+DNA→呈现绿色 吡罗红+RNA→呈现红色 两种染色剂不是单独使用,而是混合使用。 (3)实验步骤 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3)注意事项 ①为什么要用0.9%的NaCl?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和生理功能。 ②载玻片烘干的目的?杀死并固定细胞。 ③8%的盐酸有什么作用? a.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高一生物第三章《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案5(浙教版必修2)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公开课教案) 课题: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一、教材分析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是浙科版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亲代和子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并且初步了解DNA是遗传物质基础上来学习的。这节内容还与选修课教材《基因工程》有一定的联系,同时提到了一些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因此这节内容在高中阶段生物科学习中有着重要地位。本文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遗传物质是DNA。然后教材通过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说明有些病毒体内的核酸只有RNA没有DNA,其RNA就是它的遗传物质,从而归纳RNA也是遗传物质。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二、学情分析 这是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复习课,学生对基础知识已经有一定的认知,故在复习过程中体现的应该是学生如何去处理实验设计的问题并在基础点上在对知识进行加深,引出一些问题,可利用问题进一步激活学生思维,用讨论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复习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感悟实验的严密性和逻辑的严谨性。②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所采用的方法,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③简述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认同模型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能力目标:①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②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3.情感目标:①通过总结核酸是遗传物质的科学探索过程,学习科学家善于总结他人经验、在工作中互相合作,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追求不懈的科学精神。②遗传物质主要是DNA,也有RNA,强调了生命的物质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③认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复习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2.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1.复习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2.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学策略: 采用问题驱动学习的理念,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突出重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易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突破重难点。 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精品导学案:3.1章遗传的物质基础 整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

突破1遗传物质发现的经典实验分析及结论 1.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大经典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1)格里菲思的实验中最关键的一组是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本实验的其他三组都是这一组实验的对照实验。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两次用到大肠杆菌,第一次是对噬菌体进行同位素标记,第二次是将带标记元素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进行混合培养,观察同位素的去向。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对生物界而言的,需要许多实验共同来证明的结论,单独的某一实验只能证明DNA是某种生物的遗传物质。 突破体验 1.用DNA酶处理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使之分解,就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实DNA的分解产物不是遗传物质 B.该实验从反面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该实验证实了DNA的分解产物不是转化因子

D.该实验是格里菲思实验的主要环节 答案 D 解析此实验并非是格里菲思所完成的。DNA酶具有专一性,使DNA分解,DNA分解后的产物不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而DNA却能使R型活菌转化为S型活菌,这一对比正好说明了DNA的分解产物不是转化因子,即不能作为遗传物质,而反证了DNA是遗传物质。 突破2遗传物质应具备的条件与生物的遗传物质 1.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条件 (1)在细胞生长和繁殖的过程中能够自我复制。 (2)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 (3)具有储存巨大数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力。 (4)结构比较稳定,但在特殊情况下又能发生突变,而且突变以后还能继续复制,并可能遗传给后代。 2.生物的遗传物质总结 生物所含核酸所含核苷酸含氮碱基遗传物质细胞生物(原 核、真核生物) 2种 ? ? ?DNA RNA 8种 ?? ? ??四种脱氧 核苷酸 四种核糖 核苷酸 5种:A、T、 C、G、U 均为DNA 病毒DNA 病毒 1种,为DNA 4种脱氧核苷酸 4种:A、T、 C、G DNA RNA 病毒 1种,为RNA4种核糖核苷酸 4种:A、U、 C、G RNA 突破体验 2.下列有关核酸与遗传物质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B.有的生物种类的遗传物质是RNA C.在真核生物中,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 C 解析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DNA是遗传物质,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只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含有的这种核酸就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总之,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新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4.4.1《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精品).doc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尝试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讨论分析,能够归纳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遗传学知识,认同生命科学观点,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 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难点】 描述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认同生命关于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具有相似性的科学解释。【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欣赏:课件展示成龙父子、张国立父子,金龟子母女、陈佩斯父子的照片。 导入:请同学们找找看,这些明星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亲代和子代之间有相似的特征。

小结:这是遗传的概念: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 生物界中其他生物是否也有遗传的现象?(举例说明)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俗语 结论:生物界中其他生物也有遗传的现象,说明遗传现象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遗传和生物的其他生命活动一样,也有其物质基础。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遗传学家,一起来研究一下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问题引导,探究质疑 (一)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过渡)最初,人们对遗传的认识只停留在子女与父母的长相方面,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逐渐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遗传现象,并通过实验确定了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位置。 1.伞藻嫁接实验 (1)了解伞藻: ①伞藻是一类大型的单细胞水生绿藻,其细胞核位于基部的假根内。成熟后,伞藻的顶部长出一个伞帽,伞帽的形状因伞藻的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 ②伞藻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切去伞帽后仍能长出新的伞帽。 (2)请学生阅读课本P93,找出伞藻A和伞藻B的不同点。 课件展示:伞藻A 伞藻B 伞帽形状圆形扫帚形 伞藻颜色绿色黄色 注意:细胞核的位置 (3)伞藻嫁接 质疑: ①伞帽的形状是由伞藻的哪部分结构决定的?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核酸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核酸的种类以及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2)简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3)懂得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能力目标 (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3)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4)积极参加社区实践活动,并尝试进行调查报告的写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难点 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教具准备 1.实验材料的准备。 2.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预习作业: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分子组成示意图、脱氧核苷酸长链示意图、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图。 4.实验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我们都看过侦探小说或者刑侦题型的电影电视,里面的公安人员经常会采用DNA指纹法来侦破案件。为什么他们能够根据DNA来把目标锁定在某个人身上?DNA的中文全名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互动学习】 (一)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式的讨论和交流 学生对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中的作用可能略有所闻,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式的讨论,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表达、回答提出的疑问,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分享他们对遗传物质——核酸的认识。 1.DNA指纹是不是平时说的手指印?(不是) 2.怎么知道那些DNA是否来自同一个人?(根据复杂的检测,观察DNA谱带是否完全相同。) 3.DNA可以做身份证吗?(可以。而且这种身份证是终身的,也是唯一的,能避免同名同姓同地点同时出生的人身份混淆。) …… 可以由学生自由提问,在老师组织下,由同学答疑,回答不上来的,再由老师作补充。 为什么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这与DNA是遗传物质的本质是分不开的,因此通过对DNA指纹的鉴定,可以判断两个人之间的亲缘关系,DNA指纹在人的一生中是无法改变的,因此,科学家只需要一滴血、一根头发等就可以对其DNA指纹进行鉴定。DNA指纹分析除了用于破案以外,还广泛用于其他很多方面,如亲子鉴定、鉴别移民、孤儿、难民、遇难者的身份等。 4.DNA的中文名称是什么呢?(脱氧核糖核酸) 5.脱氧核糖核酸属于哪一类的有机化合物?(核酸) 6.核酸有哪些种类?有什么功能?(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有重要的作用。) 7.一个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核酸存在于细胞的哪些部位?(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几个部分,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等特殊结构。) 8.大家能否通过实验,判断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 (二)老师介绍实验的原理以及科学认识的模式

初中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济南版初中生物教材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教师姓名:

【课题】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课标内容 1. 说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描述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关系。 ☆课标分解 行为条件行为程度Array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尝试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 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分析讨论,归纳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 中心 2. 通过观看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视频,进行分析思考和阅读材料, 认识到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同“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科学结论 2. 在学习DNA 分子的双链双螺旋结构时,同观察生活中同样结构 物品的图片,认识到生物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开始养成关注 生活,善于观察的习惯 3. 通过对DNA 分子双链双螺旋结构发现史的简单了解,感受并学 习科学家的探究精神 4. 通过对本节知识相关的生物技术应用的了解,激发对生物学的兴 趣和向往 ☆教材分析 本节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阐述了遗传和变异的知识,结构

层次清晰: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描述了遗传物质的结构、成分、作用。本节课是一节专业性很强的理论课,涉及生命的微观结构基础。本节的主要内容有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 基因是DNA 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每个基因都携带某种特定的遗 传信息,控制着生物的特征等。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形成有关遗传物质的概念,从而构建以生物体、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等为 主的概念体系。通过学习,为学生后面学习性状的遗传奠定基础,有助于加深对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技术等内容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 说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尝试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 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 理解为什么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2. 理解为什么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建议 对于本节内容,可以考虑从学生的已知入手,利用学生已知的俗语、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人教版必修1)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能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情感态度方面:用实验的方法,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核酸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实验材料(略)。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课时:1课时

七、板书设计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组成元素:C、H、O、N、P。 二、类别: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 三、分布: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原理:甲基绿把DNA染成绿色,吡罗红把RNA染成红色;盐酸能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并促进DNA与染色体的分离,便于染色。 结论: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四、基本单位:核苷酸——磷酸、五碳糖、含氮碱基。 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A、G、C、T)。 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磷酸、核糖、含氮碱基(A、G、C、U)。 五、作用:遗传信息的载体。 八、布置作业 基础: 1.核酸是细胞内的物质,在生物体的、和 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DNA主要分布在内,RNA大部分存在于中,利用和 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不同,使DNA呈现色,使RNA呈现色。3.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中,使用盐酸的目的是盐酸能够改变,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分离,有利于。 4.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中,、中也有少量DNA。 5.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它是由、和 组成的。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6.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①五碳糖:DNA为,RNA为; ②碱基:DNA为,RNA为。

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学案 浙科版必修2

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通过“活动:资料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概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体会实验方法与技术的多样性。 2.概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感悟实验的严密性和逻辑的严谨性。 3.简述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认同使用模型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学生用书P39] 一、染色体结构与功能 1.结构:由DNA、R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蛋白质又分为组蛋白和非组蛋白。 2.功能: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二、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过程(同位素标记法) 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了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然后,用两种被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去侵染细菌。当T2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繁殖后,对标记物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大多数35S标记的噬菌体在感染细菌时,放射性蛋白质附着在宿主细胞的外面;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时,放射性同位素主要进入宿主细胞内,并且能在子代噬菌体中检测到32P。 (2)实验结论: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活体细菌转化实验 ①过程及现象:把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无毒R型菌混合后一起注射到小鼠体内,发现很多小鼠患败血症致死。从患病致死的小鼠血液中分离出活的S型菌。无论是活的R型菌还是死的S型菌,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都不能使小鼠患败血症。由此可见,加热杀死的S 型菌中的“转化因子”进入R型菌体内,引起R型菌稳定的遗传变异。 ②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能将R型菌转化为活的S型菌。 (2)离体细菌转化实验 ①过程及现象:从活的S型菌中抽提DNA、蛋白质和荚膜物质,分别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只有加入DNA时,R型菌才能转化为S型菌,若用DNA酶处理DNA样品,就不能使R 型菌发生转化,并且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越高。 ②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