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民事诉讼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第六章民事诉讼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第六章民事诉讼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教学内容简介:当事人是重要的民事诉讼主体之一,对当事人制度的了解和掌握对学习民事诉讼法学有重要意义。本章从当事人的概念入手,介绍当事人的含义、特征,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诉讼行为能力,当事人的确定,当事人更换和诉讼权利义务承担的具体规定,以及诉讼代理人、第三人、共同诉讼和代表人诉讼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当事人制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教学重点:共同诉讼;诉讼第三人;诉讼代表人

教学难点: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课前准备:阅读大量的参考资料

课时安排:6学时

教学手段:讲授

◆第一学时(第一节当事人概述)

●教学目的:了解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概念、特点及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

●教学过程:

1.课堂考勤

2.复习旧课

提问

(1)各级法院管辖哪些第一审民事案件?

(2)什么叫“原告就被告”原则?一般地域管辖为什么要实行这个原则?法律有哪些例外规定?

(3)哪些案件依法应由法院专属管辖?

(4)适用移送管辖应满足什么条件?

(5)在国内民事诉讼中适用协议管辖的条件是什么?

3.引入新课

先行介绍一个相关的真实案例,其中涉及到形式当事人、正当当事人的确定以及当事人的更换等问题。

4.重点讲解内容如下

一、当事人的概念

(一)当事人概念

民事诉讼当事人,是指因民事权益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接受人民法院为解决民事纠纷而行使审判权的起诉方和被诉方。当事人作为诉讼主体,在民事诉讼中有重要的地位。民事诉讼因当事人的起诉而开始,诉讼过程也主要是由当事人和法院的诉讼行为构成,因此,没有当事人就不可能有民事诉讼。

(二)当事人的确定

二、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

(一)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

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又称当事人能力,是指可以成为一般民事诉讼当事人,能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诉讼,享有诉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所必需的诉讼法上的能力。

(二)当事人的诉讼行为能力

诉讼行为能力,又称为诉讼能力,是指当事人能够亲自实施诉讼行为,通过自己的诉讼行为行使诉讼权利和履行诉讼义务的诉讼法上的资格。

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

(一)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0条第1款和第2款和第51条、第52条等条文的规定,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享有的诉讼权利主要有:1.请求司法保护;2.委托诉讼代理人;3.申请回避;4.收集和提供证据;5.陈述、质证和辩论;6.选择调解自行和解申请财产保全或者先予执行;9.提起上诉;10.申请执行;11.查阅、复制本案有关材料和法律文书;12.申请再审。

(二)当事人的诉讼义务

1.依法行使诉讼权利

2.遵守诉讼秩序

3.履行生效的法律文书

四、正当当事人

(一)正当当事人的概念

正当当事人,是指就特定的诉讼,有资格以自己的名义成为原告或被告的当事人。也称为当事人适格。

(二)确定正当当事人的标准

五、当事人的更换和诉讼权利义务承担

(一)当事人的更换

当事人的更换是指,在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发现起诉或应诉的人为非正当当事人,通知有关的正当当事人参加诉讼,而要求非正当当事人退出诉讼的一种活动。因此,(二)诉讼权利义务的承担

六、原告和被告

5.本节小结

●本节讨论题:正当当事人的确定?

◆第二学时(第二节诉讼第三人)

●教学目的:学习诉讼第三人概念、特点及其参诉的条件,两种诉讼第三人的区别

●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2.重点讲解内容如下:

一、第三人概说

(一)第三人的概念

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是指对原告和被告之间争议的诉讼标的,认为自己具有的独立请求权,或者虽然不具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参加到正在进行的诉讼中的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可以成为民事诉讼第三人。

(二)第三人的种类和特征

二、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一)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是指对他人之间争议的诉讼标的主张独立的请求权,提出独立的诉讼请求,从而加入到已经开始的诉讼中来的第三方当事人。

(二)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方式和在诉讼中的地位

(三)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条件

三、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一)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概念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2款的规定,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是指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是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的人。

1.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

2.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方式

3.本节小结

●本节讨论题: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第三学时(第三节共同诉讼)

●教学目的:学习共同诉讼制度的概念、特点和两种共同诉讼人的区别

●教学过程:

1.课堂考勤

2.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3.重点讲解内容如下:

一、共同诉讼概说

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两人(含两人)以上的诉讼。

二、必要共同诉讼

(一) 必要共同诉讼的概念和特征

必要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人以上,诉讼标的是同一的,法院必须合并审理并在裁判中对诉讼标的合一确定的共同诉讼。必要共同诉讼的目的在于防止法院在同一案件上作出矛盾的判决。

(二) 必要共同诉讼的成因

(三) 必要共同诉讼人的追加

(四) 必要共同诉讼人的内部关系

(五)必要共同诉讼人与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区别

三、普通共同诉讼

(一) 普通共同诉讼的概念和特征

普通的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的一方或双方是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而且当事人同意合并审理的共同诉讼。普通共同诉讼的目的在于实现诉讼的经济,使两个以上的同种类的案件,通过同一的诉讼程序得到解决,从而减少诉讼成本。

(二)普通共同诉讼的构成要件

(三)普通共同诉讼人之间的关系

●本节讨论题:论必要的共同诉讼。

◆第四学时(第四节代表人诉讼)

●教学目的:学习代表人诉讼的概念、特点和分类及代表人诉讼的特殊程序

●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2.重点讲解内容如下:

一、代表人诉讼制度概说

(一)代表人诉讼的概念

代表人诉讼是指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人数众多时,由众多的当事人推选出代表人代表本方全体当事人进行诉讼,维护本方全体当事人的利益,代表人所为诉讼行为对本方全体当事人发生效力的诉讼制度。。

(二)诉讼代表人

诉讼代表人,是指为了便于进行诉讼,由人数众多的一方当事人推选出来,代表其利益实施诉讼行为的人。

二、代表人诉讼的种类

根据《民事诉讼法》及其《适用意见》的规定,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代表人诉讼制度,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一)人数确定的代表人诉讼

(二)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

三、关于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的特殊程序

3.本节小结

●本节讨论题: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的特殊程序研究。

◆第5、6学时(第五节诉讼代理人)

●教学目的:学习诉讼代理人的概念、特点和意义,了解法定诉讼代理人和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概念、范围及权限,两种诉讼代理人的区别

●教学过程:

1.课堂考勤

2.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3.重点讲解内容如下:

一、诉讼代理人概述

(一)诉讼代理人的含义和特征

(二)诉讼代理人的种类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诉讼代理人分为法定诉讼代理人和委托诉讼代理人两种。

二、法定诉讼代理人

(一)法定诉讼代理人的含义和适用情形

(二)法定诉讼代理的特征

(三)法定诉讼代理人的范围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7条规定:“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由他的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

(四)法定诉讼代理人的代理权限和诉讼地位

(五)法定诉讼代理权的取得和消灭

三、委托诉讼代理人

(一)委托诉讼代理人的含义和适用情形

(二)委托诉讼代理的特点

(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范围

(四)委托诉讼代理人的代理权限和诉讼地位

(五)委托诉讼代理权的取得、变更、解除和消灭

4.本节小结

●本节讨论题:设置诉讼代理人制度的意义。

本章教学内容总结

一、当事人是重要的民事诉讼主体,所以如何界定当事人的概念、如何判断当事人是否正当对诉讼实践有重要意义。

二、在学习中要注意区别形式当事人与正当当事人,正当当事人与诉讼权利能力的不同。

三、当事人是否正当与当事人是否具有诉讼权利能力或诉讼行为能力属于不同性质的问题。

四、诉讼代理人如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本章推荐阅读

1.谭兵主编:《民事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9月出版。

2. 肖建华:《民事诉讼当事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3.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4.张卫平:《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

本章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形式当事人和正当当事人的含义?

2.什么是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是什么关系?与诉讼行为能力有何区别?

3.谈谈当事人有哪些主要的诉讼权利和主要诉讼义务。

4.确定正当当事人的标准是什么?

5.什么情况下发生诉讼权利义务的承担?诉讼权利义务承担与当事人更换在效力方面有何不同?

6.简述在审判实践中确定原、被告应当注意的问题。

7.怎样理解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8.简述必要共同诉讼与普通共同诉讼的主要区别。

9.简述两种代表人诉讼在构成要件、代表人产生的方式、代表人的权限和诉讼行为的效力以及判决的效力等方面的异同点。

10.简述法定诉讼代理人与委托诉讼代理人的区别。

本章实务研究

[案情]甲男与乙女经人介绍相识,恋爱一年后二人结婚。婚后甲男之母丙发现乙女不会过日子,婆媳之间经常发生磨擦。开始甲男总是从中劝解,时间长了便觉妻子对老人不孝,逐渐有些怨恨,后发展到小两口经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家庭主活很不和谐。在此情况下,丙来到人民法院,向法院递交了一份诉状,要求人民法院判决儿子与儿媳离婚。法院没有受理丙的起诉。

[问题]法院的做法是否正确?符合什么条件的人才有当事人的资格?

[答案与分析]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足因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发生纠纷,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并受人民法院裁判拘束,与案件审理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本案中丙不具备当事人的资格,她不是发生争议的法律关系(婚姻关系)中的主体,故与案件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也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不受人民法院裁判的约束。法院无论如何判决,在法律上均与丙无关,因此她不能作为本案的原告起诉。所以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是正确的。

[小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符合下列条件者均可成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1)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2)与案件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3)受人民法院裁判的拘束。

[案情]甄某、乔某、雷某商量合伙开设餐馆,由班某负责领取营业执照并担任负责人,乔某负责租赁房屋。乔某找到王某,协议租赁王某私有住房两间,每月租金1000元,约定按月支付。餐馆经营6个月后,因经营管理不善,亏损较大,不能按合同约定支付租金。王某找乔某交涉,要求乔某按合同约定支付租金,乔某以自己不是餐馆负责人为由拒绝了王某的要求。王某又找甄某交涉,甄某表示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于是王某起诉到法院。受诉人民法院在确定当事人的问题上意见分歧:一种意见认为甄某等三人合伙仍然是个人,对与原告争议的诉讼标的有着共同的权利和义务,应属共同诉讼,合伙人应为共同被告;另一种意见认为,个人合伙组织是一个经济实体,是民事主体,合伙组织即餐馆可以作为本案的诉讼当事人,由它

的负责人甄某作为代表人进行诉讼。

[问题]如何确定本案的被告?

[答案与分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7条的规定,个人合伙的全体合伙人在诉讼中为共同诉讼人。个人合伙有依法核准登记的字号的,应在法律文书中说明登记的字号。全体合伙人可以推选代表人;被推选的代表人,应由全体合伙人出具推选书。本案中,甄某、乔某、雷某合伙经营餐馆,乔某代表餐馆签订的租赁合同对全体合伙人发生法律效力,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要甄某、乔某、雷某应为共同被告。

[小结]所谓共同诉讼人,是指在共同诉讼中,共同起诉或共同应诉的人。必要的共同诉讼是共同诉讼的一种,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人民法院必须合并审理的诉讼。在合伙经营活动中因合同关系与他人发生争议而形成的诉讼便属于必要的共同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共同诉讼人之间采用协商原则,协商一致,全体承认的行为对全体共同诉讼人有效。

[案情]李某与赵某是邻居,李某委托张某包工包料保证质量砌一段墙,并付工钱、料钱1000元。但该墙砌完后不到三天便倒塌,并砸坏了赵某的财产,致使赵某受损失500元。赵某诉到法院要求李某赔偿损失。在诉讼中,李称该墙是委托张某砌的,不到三天就倒了,纯属工程质量问题,张某应负责任,应为被告。故要求法院更换被告。

[问题]李某的要求对不对?张某应否参加诉讼?

[答案与分析]本案中,王甲是原告,刘某是被告,王乙是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本案中,王甲与刘某因房屋买卖发生纠纷,王甲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刘某付款并付违约金,因此,王甲是原告,刘某是被告。在诉讼中,王乙对王甲、刘某争议的房屋主张部分的独立请求权,认为二间房屋是他的,因而是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在王乙参加之诉讼中,王乙是原告,王甲和刘某是被告,就整个案件来说,王乙是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小结]《民事诉讼法》第56条规定,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

[案情]王甲将房屋四间卖给刘某,但刘某迟迟不付款。为此,王甲诉至法院要求刘某付款并付违约金。在诉讼中,王甲之弟王乙得知,向法院说明这四间房屋中有二间是他的,要求确认并请求返还房屋。

[问题]如何确定本案诉讼参加人的地位?

[答案与分析]李某的请求是不对的。因为倒塌的墙的所有者是李某,赵某被倒塌的墙砸坏了财物,要求赔偿损失,并以李某为被告提起诉讼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李某与该案的诉讼标的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属正当被告,不应更换。张某也应该参加诉讼,应属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因为,李某的墙是由张某承包砌的,墙倒塌的原因如确系工程质量问题,李某就可依法根据自己与张某承包砌墙关系,要求张某对此负责。显然,张某与李某、赵某二人之间诉讼的处理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故应以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

[小结]《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2款规定: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

[案情]原告田某(女)与被告谢某(男)均系哑人。1990年10月经人介绍相识,1991年10月1日结婚。婚后生一女孩。因夫妻双方性格不和,经常发生争执。1994年田某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与谢某离婚,并要求抚养女儿。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认为原、被告均系哑人,于是分别通知原告之母席某与被告之父谢某某,分别作为原被告法定代理人参加诉讼。经审理,在双方当事人未到庭的情况下达成调解协议:“同意原告与被告离婚;婚生女儿由原告田某抚养,被告谢某每月给付抚养费50元。”

[问题]本案应设法定代理人还是应当由当事人委托代理人?人民法院按照代理人的意思表示达成准予当事人离婚的调解协议是否合适?

[答案与分析](1)本案中原告之母与被告之父不应为原被告的法定代理人,而应作为原被告的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只有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才由其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参加诉讼。本案中原告和被告虽为哑人,但不是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不属于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所以不符合为他们设定法定代理人的情况。为了诉讼上的方便,可以由熟悉他们各自情况的父母作为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2)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未到庭情况下,按照诉讼代理人的意思表示达成离婚协议,是违反《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的。《民事诉讼法》第62条规定:“离婚案件有诉讼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达意志外,仍应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本案中原、被告虽为哑人,但能够表达自己的意志,法院应当传唤他们与诉讼代理人一起出庭。另外,对于离婚案件,委托代理人是无权代理达成协议的,所以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没到庭情况下达成的调解协议是无效的。

[小结]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律师、当事人的近亲属、有关的社会团体或者所在单位推荐的人,经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都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委托他人代为诉讼,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必须记明委托事项和权限。诉讼代理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必须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离婚案件有诉讼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达意思的以外,仍应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