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企业通往国际竞争力之路doc

中国企业通往国际竞争力之路doc

中国企业通往国际竞争力之路doc
中国企业通往国际竞争力之路doc

中国企业通往国际竞争力之路(上)

在全球经济局势仍然动荡和不确定的形势下,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的走向,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并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中国经济之沉浮,取决于千千万万家中国企业。下一个十年对中国至关重要。中国政府最近制定了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主要依赖企业去付诸实施。中国经济能否成功实现转型,走上新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取决于一大批优秀的中国企业是否能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一、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的再定位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和金融危机的锤炼,中国企业攀上了一个新的平台,的确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总的来说距离卓越绩效企业,特别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还有相当差距。一是缺乏品牌影响力。自有全球品牌100强排行榜以来从未有过一个中国品牌上榜。相形之下,除常见的美、欧、日品牌之外,有来自新兴市场的韩国三星电子、现代汽车,以及墨西哥的科罗娜啤酒却名列其内。二是企业形象尚有不足。《财富》中文版2011年5月推出全球最受赞赏的50家公司榜,着重公司声望和影响力,以及在社会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这一排名仍然是美、欧、日公司主导,无一家中国公司的名字。

但与来自新兴市场的三星电子和新加坡航空,却得以跻身其内。三是创新处于初级阶段。创新能力无疑也应是判断一家企业强与不强的一个重要标尺。当今世界,谁能说苹果、谷歌、微软不是强者,不是世界一流企业呢?据统计,2010年,中国占世界人口的20%,全球GDP总量的9%,全球R&D支出的12%,然而,中国以外的世界主要专利机构所接受申请或授予的来自中国的专利,却只占总数的1%。这些在国外所获的专利,有一半是授予外资在华分子公司的。四是劳动生产率亟待提升。劳动生产率是衡量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一味靠增加人力的投入而获得更多的产出,不可持续。五是民营企业发展滞后。中国与韩国,同为东亚的发展中经济体,而且经济总量远远比韩国大,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的企业也远比韩国为多(中国2011年上榜57家,韩国14家),为什么中国少有象三星、现代、LG、浦项钢铁那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这中间重要的一点是这些韩国企业都为民营企业。在规模上能与国际同业甚至国企比肩的中国民营企业却还如凤毛麟角,只能在舞台的边缘扮演补充角色。民营企业发展的滞后是中国难以产生世界一流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六是资本市场疲软无力。许多上市公司一味追求外延式增长,只求规模,不问盈利和经营现金流。有些上市公司气势恢宏,大项目不断,向投资者伸手圈钱,而从不分红,投资者只能依赖股价涨跌牟利。这样的经营模式受到市场的严重质疑,而使股市大跌,投资者回报无从谈起。

中国企业现在面对的,不但是国内市场的竞争,更是在全球市场范围的竞争。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不能加快建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企业将失去持续快速成长的机会,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将受到影响。经过千百万创业者和劳动者的努力,赖国际分工和全球化的机遇,得WTO自由贸易框架之助,人均GDP已飞升至美

国水平的20%。这固然取决于诸多政治、社会、资源、国际环境等因素。但中国经济和企业的持续改革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中国企业下一步所要做的,应该是改变靠成本优势的低价产品的制造,或靠大量投入的低劳动生产率,或有产品而无品牌的无奈,或模仿多而原创少的尴尬。中国企业所要追求的目标,也不再是把自己局限在中国的范围之内,不再满足与自己的过去相比较。而是以全球市场为坐标,与世界同业的佼佼者一争高下,以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为己任。中国的许多企业对自身所处的地位,以及肩负的这一重任有着明确的认识。

二、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的特征

一个国际领先的或是一流的企业,首先应该是一个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它的竞争力或来自于向市场提供的优秀产品和服务,或来自于为利益相关者创造的价值,或来自于企业持续的增长和盈利,或来自于它有影响力的品牌,或来自企业的声誉,或来自于企业为保护环境、社会公正、慈善事业所做的贡献,等等。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要能够克服业务和经济周期的影响,不论其领导层怎样更替,都能以普遍认可的衡量标准,在业务增长、盈利能力和股东回报诸方面,持续和长期地超越同行。

1.对市场有深刻的洞察力

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对市场有深刻的洞察力,总能持续不断地重塑自我,超越现阶段所依赖的能力和熟悉的产品,发现新的市场机会。在现有业务还蒸蒸日上,财务绩效良好的时候,不满足现状,抢先于竞争者,寻找并快速地进入新的领域。有些企业在规模和其他指标上超过了国外同行。但须知,未来的趋势、新的市场、新的技术、新的商业模式、以及新的增长曲线,就在不远处的地平线上。因此,卓越绩效企业要善于洞察和寻找下一个市场,并依托这个市

场实现业绩的增长。这个新的市场应当足够大,使公司能够建立起在未来几年内有相当大增长潜力的核心业务。并且,该业务有可能会“改变游戏规则”,即重新定义一个成熟市场或改写原有市场规则。

当企业发现了下一个足够大的市场以后,往往有立即进入这个市场并迅速扩大规模的冲动。但是,在这样做以前,必须具备足以支撑进入这个市场和规模扩张的相应能力。在具备足够的能力以前,匆忙上阵,有可能功亏一篑。“五谷道场”就是在不具备足够的支撑能力前,在下一个市场扩张过早过快,管理能力没能跟上,出现巨大资金缺口,又招致传统行业一致抵抗,从而导致失败的例子。首先,企业应清楚一个新的产品和市场的特征,然后致力于建立相应的能力。这些特征包括消费者所能承受的价格。其次,下一个市场的发现,往往伴随模仿者云集。企业必须用各种方法为自己赢得足够的时间,来最终实现市场的领导地位。这些方法包括知识产权、专利、技术改进,管理模式等,对竞争者的模仿和复制形成障碍。

2.凝聚优秀人才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关键就在于具有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为什么有些企业能够聚合和吸引优秀的人才,而有些企业却陷入所谓的人才“死亡螺旋”--优秀人才流失,因而向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大打折扣,从而影响公司的声誉,继而又难以招聘到优秀的人才?为什么优秀的人才愿意为某些企业工作,却对另一些企业敬而远之?最重要的原因在人才对企业的信任。优秀人才必须对企业有足够的信任,相信他们是在为一个值得为之付出聪明才智和精力的企业服务。卓越绩效企业之所以成为人才聚集之地,在于它们向员工表明了四个最基本的特征:一是企业具有全面的杰出能力,而不只是在某个方面具有局部优异能力。全面的杰出能力使员工对企业产生信心和自豪感;二是通过明晰共同的责任,使企业的经营目标

和对员工的期望公开透明和可预知;三是尊崇荣誉的文化使员工普遍以责任、正义、荣誉、尊严为自觉的行为准则,从而使企业变得可依靠和信赖;四是企业对卓越绩效普遍、共同、不懈的追求。这样才能象磁石一样把人才聚集在自己的周围。

3.采用“以边缘为中心”的战略

这个战略有三个重要的特征:着眼于市场的边缘,发端于组织的边缘,运营在管控的边缘。第一,着眼于市场的边缘指从传统信息来源之外的地方获得关键的市场洞察力。卓越绩效企业关注客户非主流的需求和意愿,不断地寻找能支持新业务的足够大的市场。这些企业特别关注那些走在市场前沿的“超前型用户”,因为这些客户对产品非常挑剔,他们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第二,发端于组织的边缘指战略构想和实施往往发生在远离组织核心的地方,由总部或核心业务部门以外的人员来主导。企业要关注从组织的外围(如一线员工、边远地区、非主营业务部门等)传出的声音。如果想做到这一点,公司需要有分散化的决策机制,并对基层管理人员赋予一定的自主权,使他们能够抓住市场机会。第三,运营在管控的边缘指与新战略有关的运作处于企业整个管控体系的边缘,既非受制于中央规划,也不被纳入中央统一管理范围,使对战略的审视和调整由传统定期的、事先计划好的活动,变成一个不定期发生的、持续性的活动。

4.领导力的更新

这里所说的领导力,是发现新市场、战略决策、配臵资源、达成共识、组织动员的能力,而非一般的功能性的管理能力。这些能力,主要存在于企业的核心高管团队中。有些高管比较精于管理现有业务,如提高产量,向新的地域扩张,通过改良性的创新延长产品线,等等。而有的高管具有创业的气质,擅长于开拓新的市场。

不同能力不能说孰优孰劣,而是企业要根据当下的情况,决定哪种类型的高管是企业所需要的。卓越绩效企业总是先于财务绩效曲线一步,适时调整核心高管团队,而不至迫于情势才匆忙进行领导力更新。在一些国际知名企业,有远见的领导人能够看到自身能力的局限,会主动退出,让继任者接替。

中国的大型企业多为国有,其高管更替决定于诸多非市场和商业的因素。民营企业还普遍未摆脱家族控制,创始人或第二代经营的现象。所以中国领导力的更替存在两个现象:一是更替率低;二是更替缺乏规划。改变这个现象牵涉到体制的因素,是比较困难的。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只有企业高级管理者去公务员化,才有可能出于商业理由进行领导力更替。对于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只有解决好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定位问题,才能使企业的发展长久稳定。

5. 培育优秀人才

优秀人才的缺乏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是经济快速增长,还是经济停滞的时候;无论是在卓越绩效企业,还是一般绩效或低绩效企业,都痛感人才的匮乏对改善现有业务或开拓新业务的掣肘。企业自身对人才培养的投入不足,是导致人才匮乏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培育优秀人才方面,卓越绩效企业有如下经验:

(1)招聘与企业核心文化相兼容的人才。招聘是实现人才储备的第一步。卓越绩效企业更为看重的是挑选能与公司核心价值和文化相融合的人才。

(2)优化组织架构,明晰内部晋升体制。当企业日益壮大时,关键人才的发展通常会被一些繁琐的流程和条条框框所约束。卓越绩效企业通常会选择简化业务模式,改善内部流程,激发员工的潜能。企业给予关键人才足够的信任,适当地进行赋权,让其自主解

决问题,提供成长空间。

(3)从压力中培养能力。宝洁公司前CEO A.G. Lafley认为:“在危机环境中所学到的东西是正常环境中的十倍之多”。

(4) 培养人才适应环境的灵活性。到了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不断挑战企业的生存和适应能力。卓越绩效企业通常鼓励员工多与外界接触交流,发散思维,从而发展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例如:三星的“价值创新中心”就秉持这样的一种企业文化,每3个月就将设计、技术、市场部的员工召集起来,就新产品的推出进行头脑风暴。这也是三星从一个内存芯片生产商变成世界级的时尚电子产品制造商的法宝。

(5) 持续对人才进行投资。企业花费在培养管理层和研发人员上的投资,短期内收益并不明显,这也是大多数企业对于这项支出心存顾忌的主因。卓越绩效企业区别于其他低绩效企业的关键就在于,不论经济环境的好坏,从不懈怠在员工培训、领导力发展方面的持续投资,形成一种制度。中粮集团2009年提出打造“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的新商业模式,通过对全产业链的系统管理和关键环节的有效控制,形成整体竞争力。通过建立明确的经理人领导力标准以及与之匹配的培养开发体系,不断提升员工专业化素养、领导力水平和完整的知识结构。在企业战略转型的每一关键阶段,中粮集团都适时组织相应的培训,确保中高层经理人跟上集团变革的步伐。

6.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以获得国际竞争力为目标的中国企业,还必须把可持续发展纳入整体战略框架,使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战略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200多年的工业化,人类把自身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经济发展再也不能以破坏环境和无休止地消耗资源为代价。同样,企业的竞争力也不能不考虑

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企业的竞争力越强,应该是对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越小。在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为政府、非政府组织和企业奉为行为准则的情况下,它可以成为企业增长的动力。

企业采取可持续企业战略和实践,可以通过推出新产品和服务增加收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更有效地管理运营与监管风险;创建无形资产,如品牌、声誉和协同网络等,使可持续性成为推动企业创造价值的力量。

企业实践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不能只是在局部的环节做一些互不关联的事情。而是需要一个整合的、全面的体系,把可持续性贯穿到整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中去,使企业日常运作的各个方面都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紧密相连。首先,企业需要制定有远见的,同时现阶段又可行的可持续性战略。其次,制定行动计划,针对清晰的目标,果断、迅速地执行可持续战略。最后,在企业内部大力提倡和培养可持续性的文化理念,为实践可持续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确保企业上下对可持续性的长期关注。

中国企业通往国际竞争力之路(中)

三、中国企业通向国际竞争力之路的障碍

中国企业在通向国际竞争力之路上,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和障碍,可能来自于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所遇到的不同市场中政治、经济、法律体制、商业环境、历史文化以及语言的差异。但是,根本的和更大的障碍,还来自于中国企业自身能力的缺陷和由于种种原因所造成的跟世界领先企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增长率高而盈利率偏低

我们考察企业的盈利性,会看到中国企业与全球其它企业的差距惊人。企业的低盈利性,出于两个原因:一是运营成本普遍高于全球企业,所以运营利润偏低。二是企业的资本成本高于全球企业,全球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6.3%,而中国则为10.5%。正是因为看到经济价值对于衡量企业创造价值的作用,国资委于2010年出提出用经济价值取代资本回报率(ROE)作为国企的考核标准。

中国企业的短板在于盈利性。这反映了中国企业产品的低附加值,低运营效率和低劳动生产率,靠投资、堆规模的发展模式。是中国企业在战略、运营、市场营销、人才、文化等等方面能力差距的综合结果,也是提高竞争力的根本障碍。中国企业要打造国际竞争力,必须着力提高盈利水平。

2. 缺乏长远战略规划与管理能力

一是其缺乏明晰的企业长期发展战略。许多中国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较弱,部分原因是它们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还很深。大批国有企业虽然经过了改制和转型,成为公司制的企业,但是政企不分造成的影响还在,因而在制定战略时,不是完全考虑市场情况的变化,而是受到行政因素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同时,有些企业的核心管理层缺乏在不同经济和市场情况的历练,缺乏战略眼光和视野。

二是制定战略规划不切合企业实际。战略目标的制定除了要清晰明确以外,还应该与企业能力相符。超越企业能力或不能充分发挥企业能力的战略,都会导致丧失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如,许多中国企业盲目追求规模和多元化,它们不顾自身的条件,扩张到许多不了解或缺乏能力的领域,最终却根本无力管理,也丧失了原有领域的优势。

三是战略的可执行性差,即战略不能落地。有些企业制定的战略只是一些空口号,即便是设定一些营业额或利润等财务指标,也没有具体的分解指标和企业资源的相关安排,没有办法真正落实。

四是中国企业战略的灵活性不足。有的企业对战略的态度僵化,一旦战略制定完成,从不再根据市场和企业的变化对其进行调整或修订。缺乏适当灵活性的战略,无法适应充满变化的后危机时代,必然会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对企业绩效的提高带来很大的障碍。

3. 高管团队领导能力不足

杰出的企业领袖以及高管团队对企业的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管团队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是他们根据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制订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愿景,激励和驱动变革,实现企业目

标。在今天充满挑战性的商业环境中,没有领导力的高管团队是无法把企业带向成功的。

企业高管要想具备带领组织变革的领导力,必须要有战略眼光和全球视野,同时还要有驾驭能力、决策能力以及影响力。这些需要企业高管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中不断磨练,思索和学习,不断尝试和创新,才能逐渐积累领导企业所要求的智慧、胆略和气魄。现在,中国也涌现了一批杰出的企业家,他们在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中,逐步成长,在世界舞台上渐露头角。但是,总体上看,中国企业还是很缺乏能够带领企业不断变革成为国际领先企业的领军人物和团队,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1)国有企业的任命体制不利于高管的领导力培养。国有企业领导人主要是由组织任命的;企业高管的选择是非市场化的、不透明的;调整时机经常是出于组织需要,而非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高管如同政府官员,具有行政级别。这种组织任命体制给中国企业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

第一,企业的变革与战略发展受到干扰。国有企业高管在企业和政府机构之间的调整和流动确实非常普遍,经常是出于非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理由。事实上,这种形式的企业高管调整对企业以及相关行业造成的影响很大。常见的是同行业企业间的高管互换(如:银行业和电信业)。这种同业企业之间的高管对调,有损于健康的行业和商业竞争环境,也不利于企业培育独特的市场竞争能力,也给企业带来很多其它问题。

在组织任命制下,企业的整个领导班子都是由组织决定的,企业的领导人无法按照自己对企业发展的设想和人才需求,挑选和任命下属。这样的团队由于缺乏长期的内部考察和磨合,很容易出现合作不顺利、内部不团结的情况。即使发生了相互不合的情况,也

很难自由调整。团队人员的心思很可能被分散到人事斗争,拉帮结派等事情上,无法全心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在这样的高管团队的带领下,很难建立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也很难发挥出鼓舞员工士气,共同奋斗实现目标的领导力。企业如果长期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管人才,也会影响到企业整体的人才培养和企业文化建设,企业长远的发展目标也会受到人才不足的制约而难以实现。

(2)民营企业“接班人”问题严重威胁企业长期发展。主要表现在创始人个人从创业到经营,长期在位,决策基本都是由一个人做出的“家长制”和“一言堂”现象。由于缺乏职业经理人的管理,企业命运与创始人紧紧捆绑在一起,一旦决策失误,企业就很快就走向失败。德隆、三株都是明显的例证。有些企业虽然引入了外部管理者,但创始人与经理人之间却未能处理好关系,引发企业震荡,发生在国美电器的事件就是生动写照。现在,国内民营企业的第一代创始人年事渐高,“接班人”问题开始凸显,媒体纷纷开始报道新希望、汇源、华为等企业的接班人问题。如何真正做好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使企业能够长期发展,成为“百年老店”,是中国民营企业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4. 尚未形成培养创新精神的土壤

国际领先企业立足于自身的发展情况,以顾客为中心,持续地投资于创新活动,将创新与企业核心战略变革、战略资源的获得及核心人才价值相结合,形成良好的创新激励机制与创新文化,使企业能够不断地实现技术上或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从而获得核心竞争力。

中国企业形成创新精神,一是需要有前瞻性眼光与相关资源的持续投入。二是需要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不仅指的是以顾客目前的需要为中心,而更是要考虑到客户的体验与反应,培育新

的市场,这意味着新商业模式的创造。三是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科技的发展使得员工工作更加自主化,而金融工具(如PE、股权、期权激励)的发展最大化了优秀人才成果的回报。

中国制造如今依然处于世界制造链条的中低端。随着连续的通货膨胀与人民币的升值,中国制造业曾经依靠大规模生产、低廉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的优势已经逐渐被削弱。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竞争力不高严重的限制了中国企业进一步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能力。我们认为,中国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1)缺乏鼓励创新的氛围。一个有利创新的外部环境应包含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与完善的专利保护制度。16世纪开始,西方社会逐步确立的产权制度与逐渐完善的法律体系形成了鼓励新事物成长的氛围,使得创新之花结出累累硕果53。试想一下,若企业的高级管理或研发人才,都抱着拿到先进技术就离职开公司赚钱的心理进行工作,那么企业主进行创新的欲望必然大大减小。一旦这种心态成为共识,那么整个社会进行创新的动力就消失殆尽。遗憾的是,如今中国山寨文化大行其道,抄袭、模仿行为蔚然成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非常落后,企业也缺乏以行动构建信誉的理念。

完善的专利保护制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社会信用体系缺失带来的伤害,而公正并且富有执行力的法律系统又是其前提。必须直面的是,中国的法律环境仍需改善:地方利益至上而损害法律的公正性,专利保护制度基本成为各级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的盲点,全局长远利益往往是个体短期利益的牺牲品。

(2)企业自主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企业要想进行创新,必须要有足够的研发投入。目前,国际上大公司的研发投入一般占销售收入的5%,有的则达10%-15%。相比之下,中国500强企业2009年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1.42%,作为研发关键行业的制造业

企业的研发投入比也仅为2.03%54,远远低于国际水平。研发投入比大于5%的制造业企业仅为6.72%,也就是说超过90%的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投入比达不到国际优秀水平(表1)。“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 2%的目标未能实现,充分表明最近几年中国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投入低于预期。投入的不足必然严重制约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创新产品的出现。

(3)企业内尚未普遍形成促进创新的激励机制与文化。鼓励创新的机制和企业文化是创新活动的保障,哈佛大学詹姆斯教授的研究成果表明,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仅能发挥20%到30%,如果加以激励,则可发挥到80%到90%55。苹果公司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其一直坚持以创新作为企业文化的精髓。苹果公司认为,管理层的作用是为员工创造能够激发他们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工作环境,员工的创意是公司发展的源泉。正是这种尊重员工、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造就了苹果公司这一全球市值最高的IT企业。

但是,传统的文化和社会经济体制,使得中国企业没有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没有有意识地建立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与企业文化,导致中国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活动不足。面对着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中国企业迫切需要建立适合自己的创新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从根本上让创新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

(4)缺乏商业模式创新的理念。商业模式创新是指企业在技术、管理、市场、制度等多维度的创新。彼得〃德鲁克曾经指出:“未来企业的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也不是产品服务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56。传统的单一方面的创新,无论是产品创新,还是技术创新以及市场创新等,虽然能迅速为企业带来绩效的提高,但这容易被其他企业在较短期时期模仿。而商业模式创新,由于它更为系统和根本,涉及多个要素的同时变化,因此,也更难以被竞争

者模仿,常给企业带来战略性的竞争优势,而且优势常可以持续数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从Google到Facebook,每一个新的互联网明星企业的出现,都代表着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性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突显。

中国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通常是学习和模仿西方成熟企业,成功的国外商业模式很快就在国内得到复制。例如:门户网站、在线搜索、社交网站、团购网站等。这些模仿公司中的优秀者不可谓不成功,但是这种成功一定程度上源于地域优势和政策保护优势。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这种优势必然会减弱。因此,中国企业还是需要进行商业模式上的自主创新。

5、品牌价值理念的缺失

(1)尚未深谙品牌的价值力量。品牌发展到今天已不再简单是一个商标,而成为包括企业声誉、产品、服务、企业文化和整体运营的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体现,是企业战略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价值是品牌资产管理中最核心的部分。品牌具有很强的识别性,品牌形象的个性化和成功定位,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情感需求,产品因此获得更高的溢价和增值,帮助企业在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以耐克(Nike)为例,作为国际体育用品市场的佼佼者,其品牌一直深受各国青年人追捧。但事实上,耐克经营的是品牌,自己从未生产过一件产品。

(2) 品牌建设存在严重缺陷。

首先,很多中国企业对诚信认识不够,产品质量低劣。即使是一些公众曾坚信的产品,也经常暴露出质量和诚信问题。例如:作为世界十大轮胎企业之一的锦湖轮胎,最近被爆出售不合格产品。锦湖轮胎虽有一套保证轮胎品质的作业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没

有执行。企业缺乏根本的品牌质量保证观念,规则形同虚设。诚信问题在中国其他行业也是屡见不鲜。企业缺乏诚信的行为不仅严重伤害了品牌信誉,而且打击了消费者的积极性和对品牌的信任度,如不加以重视和修正,品牌将丧失其价值,制约企业的长远发展。

第二,自主品牌严重不足。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世界第三大贸易国,有近200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却是名副其实的“品牌小国”。很多企业都在替外国品牌做“贴牌”生产,缺乏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出口利润薄,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相比,存在巨大差距。以纺织业为例,我国是纺织品出口大国,但50%的服装为来料加工,30%以上由进口商提供商标、款式、纸样,进行来图来样加工,自主品牌只占10%左右。自主品牌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精神。世界500强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为5%~10%,而中国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过低,技术创新能力普遍不强。据统计,目前中国企业中真正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只有万分之三,很多企业仍简单的把品牌等同于名牌,只愿花大钱做广告,不愿搞研发创新,产品包装、形象设计、广告创意等多年不变,难以满足现今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可持续发展能力严重不足。

第三,品牌定位不清晰,品牌建设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很多中国大企业至今仍只是简单的模仿西方企业的营销策略,在外形上取得与西方品牌的相似点,或者通过较为简单的营销方法(如企业赞助),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忽视了应该打造企业在不同时期、不同市场的品牌战略,缺少专业化的品牌管理系统和明确的品牌定位,没有着重强调自己产品区别于其它产品的独特性,造成大部分中国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中较为模糊和空洞。

类似问题在70年代的日本企业和80年代的韩国企业中已经出现过。从开始进军欧洲市场,产品形象为廉价与技术含量低,到品

牌形象转变,最终被西方消费者认同为高质量产品,这一过程他们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其间最大的问题便是,他们在国外市场上没有发展出一套足够细分的品牌战略,而仅仅是简单地模仿西方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没能真正理解品牌的价值所在和品牌管理的重要性。卓越绩效企业都十分重视品牌价值和品牌管理,许多企业设立了首席品牌官,对品牌这一巨大的无形资产实行专业化、制度化的管理。中国企业在品牌建设和定位方面起步较晚,但已开始加强了对这方面工作的重视,例如海尔成立了专门的品牌运营部,负责系统化管理企业品牌。

6. 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的环境有待改善

中国企业对优秀人才的凝聚力和培养能力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1)关键人才匮乏,流失率高。关键人才区别于一般员工,在于其拥有专门技术、控制关键资源、或掌握核心业务、对企业的经营能够发挥决定性作用,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关键人才一旦失去,对企业竞争力造成的影响将是毁灭性的。关键人才匮乏、流失率高是中国企业存在的一大问题。

(2)缺乏清晰的绩效考核机制和内部人才晋升体制。人才流失率如此之高,首先在于中国企业缺乏清晰的绩效考核机制和内部人才晋升体制。在许多中国企业中,人才的晋升标准非常模糊,基本上是领导相马制,论资排辈现象严重。缺乏系统、规范、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很难全面地评价人才绩效,造成了人才使用和考核的脱节。很多企业即使有绩效考核机制,也多半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利用人才考评为人才使用而服务的效果。

(3)缺乏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选拔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步,但中国企业在招聘关键人才时一般只采用简单的笔试和面试,缺乏系统、科学、有效的选拔机制,很难保证所招

人员就是企业所需的人才。同时,当这些人才进入企业以后,企业对他们提供继续成长空间的关注不够。此外,很多中国企业往往偏重强调对员工专业技能的开发和培养,而忽略了对其综合素质(如管理能力)的提升。

7. 缺乏具有明确价值观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深植在企业内部的一种潜移默化的行为指南,而不是企业宣传的口号。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成功的企业必须有非常强烈的企业文化,用这个企业文化把所有人凝聚在一起。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就是企业灵魂,而这个灵魂如果是永远不衰、永远常青的,企业就永远存在”。在许多中国企业中,还缺乏具有明确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具体表现在:

(1)企业文化流于形式。中国企业也已经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管理议程。但是,有不少中国企业并没有真正捕捉到企业文化的精髓。他们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表层,将企业文化当作宣传企业的形象工程,使得企业文化流于形式。以为有了豪华的办公楼,斥巨资请广告公司设计的企业标志、整齐统一的员工服,一套琅琅上口的豪言壮语……,就成为一个有企业文化的企业了。缺乏在运营过程中,通过每一个人的每一个细小行为,点点滴滴积累而成的深层次的文化积累。

(2)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不够明晰。许多中国企业对于显性文化的打造是比较成功的。中国企业的官方网站都有关于企业文化的介绍,并且通常都是着重墨描述。企业愿景、企业精神、企业宗旨、企业原则、企业经营理念、价值观等,其内容用词华丽,但诸如“以人为本”、“诚信”、“创新”等很难确切地与具体企业联系在一起的元素。价值观的缺失是妨碍企业取得卓越绩效的文化因素。

(3)企业行为不能体现企业文化的内在涵义。企业文化的内

在涵义要求企业及其员工的行为与企业文化相符。对于有些中国企业,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更像是广告语,而没有深植在企业的各个角落,更别提用企业文化指导企业及员工的行为。将“诚信、和谐、创新、责任”作为企业核心价值的三鹿并不诚信,其乳制品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最终破产收场。言行不一的情况不光出现在食品行业,黑心棉、有毒玩具、爆炸电器等等,已经给“中国制造”抹了黑。

(4)中国特色企业文化阻碍企业发展。华夏文化传承五千多年,中国企业文化也势必会受其影响。比如,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文化影响颇深。中国商人喜欢以“儒商”自称,以表现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德情操。但也有一些中国文化因素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比如,多数中国人比较爱面子、不善于表达、不愿意面对争论。因此在中国企业中存在凡事向领导看齐,偏好集体决策,安于现状等的现象。

中国企业通往国际竞争力之路(下)

四、开拓通往国际竞争力之路

中国企业要想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必须清除影响中国企业走向强大的障碍,解决中国企业在战略决策机制、高管人员的领导力、创新、品牌、人才和企业文化的问题;同时,还要在业务流程和风险管理方面继续提高自身能力。

(一)建立高效灵活的战略决策和管理机制

中国企业应该从决策团队、战略执行力和灵活性三个方面着手改进:

(1)强化董事会的战略决策职能。许多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是董事会缺乏独立性。这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中国企业总体来说股权集中度相对较高,一股独大控制董事会;其次,董事会结构不尽合理,独立董事的数量通常不会超过三分之一,比国际上明显偏低。同时,董事会成员来源单一,专业技能缺乏有效互补。法律、财务金融类人才的缺失,也导致不能有效地发挥监督约束机制。最后,独立董事的选拔、考核机制不完善,也影响了其应有作用的发挥。因此,中国企业要加强董事会的建设,使董事会真正发挥战略管理职能。

2018年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研究报告

2018年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研究报告 摘 要:一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但是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未能与之匹配三本报告通过对中国电影在北美市 场2000 2017年共18年的数据进行阶段性解读,从票房收 入二类型二评分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探析中国电影在国际 竞争中的特点和规律三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结合对中国 电影行业现状的阐述,总结中国电影在国际竞争中的不足与 优势,提出中国电影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与方法,以期对 中国电影 走出去 建言献策三 中国电影市场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三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数据,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收入为559 11亿元,其中国产电影以301 04亿元票房收入占据票房收入总额的53 84%三在票房收入过亿元的92部影片中,中国电影有51部三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收入达 到202亿元,同比增长39%三①中国电影不仅需要重视国内市场,还需要着

眼于海外市场三2017年中国电影海外票房收入为42 53亿元,同比增长11 19%①三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 一带一路 建设发展的逐步深化,中国电影在 走出去 的同时还具有 讲好中国故事二传播好中国声音二阐释中国精神二展现中国风貌 的使命与责任,促进中国电影 走出去 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二提高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手段三 本报告以2000 2017年中国电影在北美市场的数据为基础,力图阐释中国电影在北美市场的竞争力水平,发掘背后的关键影响因素,厘清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与不足,尝试为 一带一路 背景下中国电影对外传播廓清思路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三 一 中国电影在北美市场的阶段性观察 对中国电影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有赖于大量翔实的数据,北美市场在早期即开始重视影片相关数据的整理和挖掘,IMDB二TheNumbers和BoxOfficeMojo等网站的数据整理最早从1998年就已经开始,到现在已经形成较大规模三中国电影在北美市场的相关数据可以从这些网站上查询到三本报告整理了2000 2017年在北美上映的中国电影,数据涵盖导演二主演二各地区票房收入情况二评分二类型等共计35个指标,完整有效数据样本为241部三在中国电影的全球票房收入统计中,北美市场份额占据海外市场的39%(根据样本数据计算而得)三因此选取中国电影在北美市场的数据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分析这些数据能够较好地衡量中国电影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三(一)中国电影在北美市场的阶段性划分 中国电影在2000 2017年的18年时间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此在观察中国电影的国际竞争力时也应该以一种动态的视角去整理二归纳和理解三从数量上来看,2000 2008年在北美上映的中国影片数量平均为5 3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范文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范文 【摘要】: 在国际化竞争日趋热烈的今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必须构建自己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和内容,分析了我国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方面存在的差距,提出培育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为根基,积极打造适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特点的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核心技术能力和竞争优势,提出要兼收并蓄,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品牌整合能力和企业文化,同时,呼吁政府要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方面多做工作。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 【正文】: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形成一批核心能力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对每一个企业来说,要生存与发展,必须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创造出比竞争对手更强大的能力即核心竞争力。在现阶段,这已成为企业的生存之本。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独特的内在能力资源。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独特的技术、文化或机制优势,并依托这种优势所产生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 企业核心竞争力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1、不易摹仿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以特定方式沿着自己独特的技术或管理轨迹,逐步积累,长期形成的,走的是自己的发展之路,个性化发展的特点非常突出,很难被竞争对手完全模仿掌握。比如Intel公司领先世界的芯片技术,联想公司独步中国的销售网络和渠道。 2、不可分离性。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息息相关,任何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都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可能从天而降,它是企业历经多少年积累所形成的企业理念、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多年来依据企业实际而进行的变革和修缮,使这些理念和行为已经与企业融为一体,不可分离。而正是这种不可分离性,使得企业达到了竞争对手难以匹敌的高度,成为企业竞争差 异化的有效来源。 3、动态发展性。竞争,使得竞争对手会竭尽全力弥补自己的不足,逐步缩小与原先拥有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差距,直至完全超越,最终使个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所有企业的一般竞争力,甚至形成差距。比如河北天纶纺织有限公司,从一个旧体制下的国营棉纺厂,历经多年改革,不

中国历史未解之谜故事

中国历史未解之谜故事 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皇位由其弟赵光义继承,正史认为光义乃合法继位,是奉太后“金匮遗诏”之命行事。但后来有人对“金匮之盟”一事提出质疑,使得这一事件变得扑 朔迷离。 《宋史》有好几处提到“金匮之盟”事,《杜太后传》里面记叙:“建隆三年公元 961年,太后病,太祖始终在旁服侍不离左右。太后自知命已不长,召宰相赵普入宫。太 后问太祖:你知道怎样得天下的吗?太祖曰:我所以得天下者,皆祖先及太后之积庆也。 历史上人们虽然相信有所谓的“金匮之盟”,但却找不到盟约的原文。 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凤凰生长于南方丹穴山,五色斑斓,能歌善舞,能预兆天下太平。在古埃及和古希腊,传说它同太阳崇拜有关,埃及人把凤凰同长生不死联系起来。古罗马 人认为,它代表复活和死后的生命。凤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吉祥的象征,常与龙并称。相传凤和凰是一对伴侣,凤为雌性,凰为雄性,是鸟类之王。可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凤凰 这种鸟,它是古人虚构出来的。虽然是虚构,也不可能纯粹凭空想象。 那么,凤凰是以什么鸟为原型创作出来的呢?有人认为,凤凰是以雉类为主体,融合 了鹰等多种鸟的典型形象创作出来的。 关于凤凰的原型,还有太多说法,如某种已经灭绝的巨鸟、极乐鸟、鸵鸟等。 长江中游,濒临三峡的酆都小城,背山面江,据说是阎罗王地府所在地。在那里,从 唐宋伊始,陆续建起了“玉皇殿”、“阎王殿”、“阴阳界”等大大小小48座庙宇等系 列工程,这就是人们谈而色变的“鬼城”了。民间通常就把它的总头子呼之为阎罗王。这 位阎罗王,据说他“本居第一殿,因怜屈死,屡放还阳伸雪,降调此殿”。 自隋唐到清代,就多流行诸家阎罗王之说。一是隋将韩擒虎。二是北宋名相寇准。三 是北宋名相范仲淹。四是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包拯。五是南宋江丞相。 一个阎罗王职位,传说却有五家轮回,而且很紧凑。阎罗王的原型至今还没有一个统 一的说法。 阿房宫被誉为“天下第一宫”。两千多年以来,《阿房宫赋》里的“楚人一炬,可怜 焦土”是阿房宫最后命运的凭据。而最近考古工作者考察过程中,并无焚烧痕迹,相传的 当年项羽烧阿房宫,恐怕只是人们的想象,阿房宫从来就没有被烧毁过的证据,或者说, 阿房宫根本没有建完。 究竟专家的话可不可信,阿房宫到底存不存在,我们还要期待更多历史根据才能解开 这个千年难解之谜。 篇五:项羽不肯过江东之谜

中国大型企业如何打造国际竞争力

中国大型企业如何打造国际竞争力 主讲人:石滋宜(台湾全球华人竞争力基金会董事长、北京全球华人企业顾问中心董事长、著名管理专家) 今天我用这个机会,现在来谈到中国大型企业如何打造国际竞争力,因为我是曾经在可以说全世界最好的企业,美国通用电器服务过,杰克韦尔奇就是我们的老板,因此我有很长的时间在北美以及在在美国在台湾看到很多大的企业,包括日本,我在日本留学从大学开始,到研究所五年,这个材料,我不是学经济的,也不是学管理的,我是学材料科学的,但是我因为到北美之后,就进到了企业界工作,因此经营管理成为我一个重要的共要。我这个人个性有话实说,我不会讲客套话,也不会讲使得大家感受不好的话,我都不会。但是我会使得你们有一种回去之后可以思考的观点,我想在今天和大家探讨。 中国大型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我认为有两种,还存活于高度保护的环境,也有已经存活于自由市场的环境的,这样一种企业都有。 尚在保护环境的企业,想提升国际竞争力是非常地困难,所以必须早日脱离保护环境。 也就是说,脱离愈慢、伤害会越大,不要忘记所谓的时机是一切,Timing is Everything,你假如错过了时机,你没有办法挽回,你所付出的代价是毫无疑问的,你所难以想象的。唯有在自由竞争的环境,谈打造国际竞争力才有意义。我们必须,就是创立企业的目的,为什么我们要创立企业,我们为什么在过去创立了企业。创立企业就是要创造利润,才能够贡献社会。 经营企业不赚钱是罪恶,我这个已经讲了十几年,但是不择手段,不该赚的钱,赚不该赚的钱那更是罪恶。所以像美国的,虽然很公开,但是他们是非常地罪恶,他们伤害的人超过了几百万人。 创立企业的动机,不管是国营的,不管是什么的,它逃不过做三个最主要的,就是说为了社会上存有不满的顾客因而创业。因为现有产品的服务,没有办法去满足这些顾客,所以才有再创业的理由,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看到许多的人需要,有需要,但是市场上没有人提供或者所需的产品或者服务,因而设立企业满足这一群人需要的人,这是我们创立企业的第二个需求。 第三个,为了本身的利益,为了本身的利益生存,我要活下去怎么办,我就想创立一个企业,提供一种产品和服务,创造出有需要的顾客,最简单地讲,像网吧的创立,或者说网

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的最突出表现之一,是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生产能力。“中国制造”成为最重要的世界经济现象之一,它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国内经济状况和国际经济地位,而且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全球经济以至世界各国消费者的生活。中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巨大发展和世界性影响,基于其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同时,中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正在和将会遇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是对中国工业发展以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挑战。本章作者从1995年起,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一个研究组对中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持续的研究。本章是最近完成的若干研究项目所获得的一些分析结论和讨论意见。 一、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地位 自改革开放以来,以出口额和出口增长率所反映的中国工业的国际地位持续提高,特别是中国制造业在国际贸易中表现突出,出口额从1990年的443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7129亿美元,年均增长20%。2006年中国商品出口更是高达9690、8亿美元数值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的《2006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一文。,其中制造业出口值估计为9067亿美元(见图14-1)。数据是作者根据历史数据推测而来的。

从产出结构的国际比较看,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明显偏高。1995~2005年,中国制造业占GDP比例为34%左右,而日本和韩国均低于25%。美国的这一比例自1995年以来也呈递减趋势,从1995年的18、92%降为2001年的15、16%。与其他下中等收入国家相比,中国第二产业比重明显偏高。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2004年,第一产业比重,中国高于下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中国高于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9、3个百分点,同时远高于巴西、哈萨克斯坦和埃及三国,在所有列举的国家中是最高的,这与中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历史阶段有关。第三产业比重,中国低于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10、4个百分点,明显偏低(见表14-1)。而且,近两年,中国第三产业的比重还呈下降趋势,2005年为40%,2006年为39、5%。 中国制造业的持续高速增长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加之新闻媒体的传播和一些国家出于政治目的或集团利益的夸大性宣传,在全世界已形成了中国“工业大国”或“制造业大国”的形象。其实,客观地分析,从中国拥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1%,以及中国在历史上曾经占有世界1/4~1/3的产出规模的角度看,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发展水平很低和收入水平很低的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发达程度也不高。一方面,中国的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仍然很低;另一方

论述中国外交布局及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认识

论述中国外交布局及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认识 一、中国的外交布局 第一,以周边外交为重点。继2014年中国领导人密集访问周边国家之后,2015年4月2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离开北京,应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统侯赛因和总理谢里夫邀请,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党的十八大以来,经略周边进一步成为中国塑造全球外交战略格局的重要内容。从“一带一路”到亚投行、丝路基金等经济合作倡议,都显示出我国致力于同周边及世界各国打造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也显示出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首要地位。 第二、以大国外交为重心。首先声明,当前中国所言“大国外交”,应当是作为一个大国的外交,这是日益崛起的中国对自身地位和身份、利益与目标,以及应有国际角色的准确判断和应有表达。早在2013年,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出席第二届世界和平论坛时就发表了题为《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的演讲,明确提出“在继承新中国外交六十多年形成的大政方针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当代中国正在积极探索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 第三、以多边外交为舞台。2014年,中国主办了两场多边外交峰会,亚信峰会和APEC峰会。同时中国领导人也参加了包括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等多场多边外交峰会。中国成功开展多边外交,充分发挥多边峰会外交的统领作用,使多边外交大格局日臻成熟,作用更显重要。 二、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认识 2015年3月8日,外交部部长王毅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十分丰富,比如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坚持履行正确义利观

等等。就当前而言,我认为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合作共赢”。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色就在于“合作”“共赢”和几个坚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关键环节,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是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大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不断采取新举措,推出新理念,展示新气象,使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更富全球视野、更具中国特色。中国正致力于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切实走出一条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范文

【摘要】: 在国际化竞争日趋热烈的今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必须构建自己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和内容,分析了我国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方面存在的差距,提出培育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为根基,积极打造适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特点的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核心技术能力和竞争优势,提出要兼收并蓄,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品牌整合能力和企业文化,同时,呼吁政府要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方面多做工作。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 【正文】: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形成一批核心能力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对每一个企业来说,要生存与发展,必须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创造出比竞争对手更强大的能力即核心竞争力。在现阶段,这已成为企业的生存之本。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独特的内在能力资源。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独特的技术、文化或机制优势,并依托这种优势所产生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 企业核心竞争力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1、不易摹仿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以特定方式沿着自己独特的技术或管理轨迹,逐步积累,长期形成的,走的是自己的发展之路,个性化发展的特点非常突出,很难被竞争对手完全模仿掌握。比如Intel公司领先世界的芯片技术,联想公司独步中国的销售网络和渠道。 2、不可分离性。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息息相关,任何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都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可能从天而降,它是企业历经多少年积累所形成的企业理念、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多年来依据企业实际而进行的变革和修缮,使这些理念和行为已经与企业融为一体,不可分离。而正是这种不可分离性,使得企业达到了竞争对手难以匹敌的高度,成为企业竞争差 异化的有效来源。 3、动态发展性。竞争,使得竞争对手会竭尽全力弥补自己的不足,逐步缩小与原先拥有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差距,直至完全超越,最终使个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所有企业的一般竞争力,甚至形成差距。比如河北天纶纺织有限公司,从一个旧体制下的国营棉纺厂,历经多年改革,不断加强技术实力,最终成为在国内棉纺技术领域较有影响的企业。 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中国的未解之谜中国未解之谜大全

中国的未解之谜中国未解之谜大全 【篇一:中国的未解之谜中国未解之谜大全】 现代人生活舒服了,日子惬意了。。就开始研究一些灵异古怪事件,未了满足大家的欲望。玩q岛整理了一些资料给大家看。玩q到整 理的很辛苦,大家慢慢看。。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发生了太多太多 至今仍然无解的神秘事情,而发生的这些神秘事件当中,可以说每 一件都是十分的离奇诡异,而且很多事件由于其特殊性而惨遭当局 封锁消息,我们普通民众很少能获取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只能从某 些小道途径上寻找出事件的一些蛛丝马迹。神秘未解的事情总是驱 使这我们去一探究竟,想去揭开那鲜为人知的真相,然而,下面的 这些中国神秘事件,你有胆量去探寻、去发现吗?听上去都毛骨悚然,也让许多冒险者有疑似恐惧,那么你现在还有胆子继续往下看吗?让我们来告诉你真正的中国历史真相!!!!1、1342年, 1954年长江2次突然断流公元1342年,江苏省泰兴县(现在泰兴市)内,千万年从未断流的长江水一夜之间忽然枯竭见底,次日沿 岸居民纷纷下江拾取遗物。突然江潮骤然而至,淹死了很多人。。。1954年1月13日下午4时许,这一奇怪现象在泰兴县再度出现。 当时,天色苍黄,江水突然出现枯竭断流,江上的航轮搁浅,历经 两个多小时,江水汹涌而下…… 【篇二:中国的未解之谜中国未解之谜大全】 再仔细看下 第二天,公交车总站报案,昨天晚上我站最后的末班车和一名司机一名 女售票员失踪.pol.ice迅速查找昨天深夜报警并被警方疑为神经病的 小伙子. 两小时后小伙子和那位老太太被找到. 当晚,北京晚报和北京新闻迅速报道了这令人震惊的新闻并对小伙子 和老太太做了现场采访. 第三天,警方在距香山100多公里的密云水库附近找到了失踪的公共 汽车,并在公交车内发现三具已严重腐烂的尸体. 更加另人不解的疑点接重而来. 第一:发现的公交车不可能在跑了一天的情况下还能开出100多公里, 警方更发现车油箱里面根本不是汽油,而是鲜血.

中国企业并购失败案例显示国际化之路不平坦

中国企业并购失败案例显示国际化之路不平坦 中国最新的一次国际化并购发生在非洲。9月初,因为利比亚政府反对,中国石油(601857)不得不放弃以4.6亿美元收购以利比亚业务为主的加拿大Verenex能源公司。 然而,这只是中国海外并购失败的冰山一角。事实上,从2004年4月26日TCL通讯宣布收购阿尔卡特手机后,中国大企业的海外并购案例就如潮水般涌出。 中国企业无论是怀着难以控制的膨胀情绪,还是很多企业家本着一心想在世界证明中国企业实力的内心冲动,但展现在中国企业面前的事实却是国际化道路并不平坦,就如同一个刚成年的孩子,父母允许他走更远的路,但当独自走进森林时,发现森林并不是他之前想像的那么有趣。 在走出去的路途上,无论“中铝与力拓收购交易失败案”、“上汽5亿美元完败双龙”,还是“中海油出资130亿美元收购优尼科被否”,这些经典案例都在向中国企业诉说着外面的世界除了精彩还有为利益的伪善、无原因的毁约及无法逾越又若隐若现的国家利益。同时这些失败的案例也折射出一心想做大做强的中国企业一方面需要摒弃收购前的“金钱万能”的资本自傲论,另一方面需要审慎对待收购后的管理文化融合。国际并购之路上,有时是笔生意,有时体现的是交易,这就要看谁更有控制局面的能力与筹码。 “金钱不是万能的” 能源似乎是中国近年来海外并购的最重要领域,这个领域中国企业的豪举令世界都大吃一惊,而出手阔绰者皆为几大央企。 成功与失败、鲜花与泪水都集中在这个领域。 2009年,中石化成功收购英国Addax公司境外股票;中石油斥巨资购买澳大利亚液化天然气;据悉,中海油也与中国石油拟联合竞购西班牙石油公司旗下阿根廷子公司YPF。一系列事实表明,在这个全球金融危机之年,2009年俨然成了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收购年。 而早先的成功案例则更多,2007年12月12日,以中国国家电网为首的财团以约296亿元人民币赢得了菲律宾电网未来25年的经营权。2007年,中国移动成功收购了米雷康姆公司持有的巴基斯坦巴科泰尔公司股权。2007年5月,中投斥资约30亿美元以29.605美元/股的价格购买了黑石近10%的股票。 然而,在近日大连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却泼了盆冷水,他说,国有企业应该对海外并购持谨慎态度,避免在未来的战略收购中出现决策失误。 今年上半年约有150家国有企业已经在国内外寻求并购机会,李荣融却建议这些企业未来保持谨慎,因为任何海外并购的最终目的都是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李荣融还称,如果不能实现这一目的,任何并购都是不妥当的。 中国能源企业近几年的行动已经令人眼花缭乱,然而遇到的阻力也显然越来越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当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的担心。 例如9月初,收购拥有利比亚油田的加拿大Verenex能源公司时,该公司在给中石油的回应中称,他们面临巨大压力,不得不考虑按照利比亚政府的意愿,将公司折价出售给该国一家当地的投资基金。 “中石油、中石化最大的失误可能是目标暴露得太早,而且方式过于直白。当中石油表明要收购利比亚、安哥拉的石油资产时,一下子把收购价拍了出来,别人看到的不是你很有实力,而是感觉到压力,感觉到威胁。”国内某媒体刊载的专家观点如此认为。 该专家同时发布的观点是,中国能源巨头非常有实力,但是,“金钱不是万能的。” 资本诱惑与国家安全压力的对决 尽管中石油、中石化等近期收购海外油田资源的行动不时受阻,但毕竟中国能源巨头们也时常成功地进行了收购行动,而中铝收购力拓部分股权的合作则几乎完全以遗憾告终。 “除了中铝,都是赢家”、“北京再见,必和必拓你好!”今年6月6日,澳大利亚报纸对力拓中

外资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外资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深圳李敏斌)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巨大,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也不断提高。本文在肯定外资经济在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中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对其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外资;国际竞争力;影响;对策 近年来,中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数额一直居世界前列,2002年开始我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关于利用外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程度、利用外资的结构是否合理等问题,一直是讨论的热点。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巨大的。外资经济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对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也产生重要的影响。 对于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涵义,不同的国际研究机构有不同的理解,目前各机构已有所侧重地发展出评估世界各国(地区)竞争力的多种方法。其中,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InstituteforManagementDevelopment ,简称IMD )和瑞士日内瓦世界经济论坛(WorldEconomicForum ,简称WEF )是国际知名的整体国家竞争力评比机构。 瑞士洛桑管理学院《洛桑报告》没有把一个国家的竞争力简化为GDP和生产率。该报告认为国际竞争力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四大要素——经济发展、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基础设施。《全球竞争力报告》(简称《论坛报告》),由《世界经济论坛》和美国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合作完成,该报告主要竞争力指标包括:增长竞争力指数、当前竞争力指数、国家环境法规及状况、国家创新能力、经济创造性和出口贸易。 下面结合2004年《洛桑报告》,对外资在中国国际竞争力四大要素中的作用、影响进行分析。 一、外资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积极影响 在2004年的《洛桑报告》中,中国国际竞争力在60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24位,位次比上年提升5位,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2004年,中国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是宏观经济运行、政府效能、企业效益和基础设施四个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基础设施的国际竞争力位次未变外,其余三项的国际竞争力位次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在构成国际竞争力的4个要素中除了基础设施的国际竞争力与外资经济的关联性较小之外,其它三个要素竞争力的提高与外资经济有重大联系。下面从这三个要素分析外资在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一)提升政府效能的国际竞争力 2004年中国政府效能的国际竞争力分值为62.04分,比2003年提高5.9分。在60个测评国家和地区中位居第21位,比上年提升1位。政府效能主要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政府制定的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可竞争性。完全是从政策是否为市场经济发展考虑,是否为提升国家和地区竞争力水平考虑。改革开放后尤其在加入WTO后,中国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立法与条规的确立与颁布、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的调整等方面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也逐渐与国际接轨,所扮演的一个"软硬兼施"的政府的角色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所认可。外国投资者通过的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先进的管理模式对中国政府施加影响力,促使

论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状况

论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状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中国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介绍了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几个方面。并揭示了战略 定位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中国企业在战略定位中有的先天不足。核心竞争力构建战略定位入世以后,一个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是,中国企业如何与外国企业竞争,并在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 从根本上说,企业能否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企业竞争力的强弱。所谓企业竞争力实质上就是指企业配置和使用诸种生产要素的能力。企业竞争力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获取资源的能力、掌握某种重要技术的能力、创造低成本的能力、开拓市场的能力、构建市场营销网络的能力等等。但对于具体企业来说,并非每种竞争力都同等重要,而只是在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其中的某一两个环节上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获取稳定超额利润的,明显优于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不断提高顾客价值并能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才是企业最关键的竞争力,亦即企业核心竞 争力,也称核心能力。

一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在顾客 价值方面,对顾客所看重的价值一顾客的核心利益能作出关键性的贡献;二是在差异化优势方面,能在竞争中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而这种独特性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或要付出巨大成本(包括时间成本);第三是在延展性方面,能够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顾客需求,具有旺盛、持久发展的生命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 的源泉。世界著名企业几乎无一不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管理方式、市场营销、品牌形象、顾客服务其中的若干方面具有独特专长,从而形成了核心竞争力,取得了竞争的绝对优势.世界著名企业就是通过其核心竞争力优势,攫取了行业的绝大多数利润。有资料显示:佃95-2000年的 6年间,世界500家最大企业营业额年均增长速度达 5.4%,而同期世界gdp年均增长速度为4.4%,比世界经济增长速度高出1个百分点。根据《财富》杂志最新排名资料,2000 年度,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总额增加到140650亿美元,利润总额增加到6672亿美元,总资产增加到45807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0.8%、20.4%和4.1%。1999年度世界500强企业营业额收益率(利润/营业额)为4.36%,资产收益率(利润/资产)为 1.26%。2000年度这两项指标分别

最新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问题及分析

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问题及分析

目录 一、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1) (一)企业国际竞争力管理方面的评价 (1) (三)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对其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 (2) 二、中国各个产业中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剖析 (2) (一)第一产业的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剖析 (2) (二)第二产业的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剖析 (2) (三)第三产业的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剖析 (3) 三、中国企业竞争环境分析 (3) (一)现阶段我国的制度环境分析 (3) (二)WTO规则影响分析 (3) (三)国内地区差异影响分析 (3) (四)我国法律环境 (4) (五)影响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其他因素 (4) 四、各国提高本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经验分析 (4) (一)发达国家的企业 (4) (二)新兴工业化中国家的企业 (5) (三)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国家 (5) 五、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建议 (5) (一)充分利用我国传统文化优势 (5) (二)中国政府的合理干预 (6) (三)提高教育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6) (四)健全法律制度 (6) (五)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内需 (6) (六)不同产业类型企业的一些措施 (7)

参考文献 (8) 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问题及分析 中文摘要 在新的世纪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国经济进入了更加广阔的世界领域,企业也面临着向跨国界的国际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既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又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对于中国企业如何继承自身发展情况,借鉴国外跨国企业的发展经验,从而参与国际竞争成为中国各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点之一。尤其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中国企业面临和国外众多有实力的企业在世界市场上同台竞技。 本文在继承和吸收国内外对于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成果基础上,分析中国企业面临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对中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探讨。体现出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特有特点,特别是中国企业在正确认识和利用国家“走出去”和“引进来”的重大发展战略。文中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提出建议。 [关键词] 中国企业;世界市场;企业国际化经营;企业国际竞争力

(经营管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之路

企业一定是在各种环境的锻炼下,才会真正成长起来。九七金融危机,虽然造成了韩国多家企业破产,但也为三星、LG的崛起奠定的环境。从我国企业的来看,总体上应该是正处于走向世界,走向强盛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能否在全球崛起,取决于中国企业能否在全球崛起。对于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发展之路,总体上应该乐观的。 虽然的在战略上,我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的竞争,必然会造就中国企业的崛起,但是,也应该看到一些不利于因素在制约着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发展。这些因素包括: 1、国内消费市场 消费与生产是统一的,近些日子的物价上涨,应该说有部分原因归结于中国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脱节。我国人员薪资占GDP的比例可以看出,我国GDP增长的财富相当大一部分并没有转化为国内市场的消费力。这必须造成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必然加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激烈程度,反而对企业的健康成长不利。这在我国诸多行业已经反映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是微利、而是暴利才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毒瘤”。 2、资本市场 中国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育。中国的资本市场虽然对中国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仍显得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没有形成适应企业发展资金需求的相对自由的资本市场;在股市二级市场上的交易资金难以真正进入企业现金流之中;总体上直接融资比例偏小等问题。中国企业要在国际上建立参与竞争,就必须要有一个较完善的资本市场的支持。 3、软件因素 虽然在硬件我们能够快速跟上国际的步伐,但是在软件环境方面,我们仍然相差很远。在软件方面,至少有几个问题会加大我国企业在国际化竞争中的难度。首先是信用问题,当一个社会把“把说话不算数”当成是智谋时,他必将受到国际上通行规则的惩罚。其次是非市场化竞争方式,当非市场化的竞争方式渗透到市场经济的各个角落时,它的效率也会低得十分惊人。而我国企业生产效率的低下,

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

期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 【产业经济】 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顾洪安 (黑龙江省黑土贸易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 要]运用RCA 指数分析并对“钻石模型”要素进行比较,阐述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发现目前 还存在我国企业竞争观念落后,国际市场环境不利因素增多,出口商品结构不够优化,贸易方式不尽合理等问题。应采取以核心大企业主导的竞争模式,通过强化政府职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来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产业;竞争力;RCA ;“钻石模型”[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2-0080-03我国产业发展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关系我国对外贸易乃至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RCA 指数并结合“钻石模型”要素分析,对直接和间接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进行分析,阐述目前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据此提出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策略。 一、运用RCA 指数分析我国产业的竞争力现状运用RCA 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分析我国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RCA 是显性比较优势的简称,通过对该产业在一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该产业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份额之比来表示,可以较好地反映一个国家某一产业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的相对优势。 1.我国出口产品RCA 整体指数 (1)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较弱,RCA 指数一直呈下降趋势, 2000年之后RCA 小于0.8;(2)工业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在全球处于中等水平,其RCA 指数在1.0 1.2之间,但呈稳步上升趋势,但上升速度缓慢;(3)商品服务出口的比较优势比较弱,其RCA 指数低于0.8,1995—2003年间逐年下降,2003年后呈低水平波动状态。 2.工业品分出口商品结构RCA 指数分析 (1)劳动密集型产业。以纺织产品和服装产品为代表,服装和纺织产品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其RCA 指数均大于2.5。纺织产品的出口比较优势先下降,后缓慢上升, 1995年纺织产品出口的RCA 系数为3.46,1998年最低为2.82, 2009年缓慢上升到3.38。服装的出口比较优势整体呈下降趋势,出口的RCA 系数由1997年的5.96下降到2009年的4.05。 (2)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办公和电信设备、数字处理设备、通讯设备和集成电路及元器件为代表。数字处理设备RCA 指数增长迅速,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由2000年的1.82增长到2009年的4.05,通讯设备、办公和电信设备指数也较高,2009年均超过3,集成电路及元器件指数值最低, 2000年、2009年分别为0.19、1.36,增速缓慢,优势不明显。 表1 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RCA 指数 产业办公和电信设备数字处理设备通讯设备集成电路及元器件年份19952009200020092000200920002009RCA 指数 0.91 3.12 1.82 4.05 1.92 3.50 0.49 1.36 (3)资本密集型产业。以钢铁产品、化学产品和汽车产品为代表。钢铁产品的RCA 指数由1995年的1.28下降到2003年的0.51,随后其比较优势逐渐增强,2008年达到1.52,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9年RCA 指数又跌至0.86。化学产品比较优势较弱,其RCA 指数均小于0.8,呈平稳状态。汽车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上升趋势明显, 但1995年至2009年汽车产品的比较优势较弱(RCA <0.8),但RCA 指数一直缓慢上升, 从1995年的0.05上升到2009年的0.28,反映出汽车产品的比较优势不断提高。 (4)资源密集型产业。以燃料与铁矿石产品为代表,燃料和矿产品的比较优势较弱,其RCA 指数均小于0.8,且呈逐渐下降趋势,其RCA 从1995年的0.58下降到2009年的0.18。这说明受国家产业政策影响和制造业繁荣背景下, 我国的燃料与铁矿石产品等初级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大幅减少。 二、依据“钻石模型”要素的产业竞争分析 运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即“钻石模型”理论,分析影响整体竞争力的六大要素,也是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间接指标。 1.生产要素 我国要素禀赋方面劳动力资源成本优势明显。近30年来中国出口的商品仍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家电、电脑零部件等劳动密集与技术密集相结合的组装加工业, 使得中国的产业比较优势长期停留在劳动密集领域,升级缓慢。虽然近年来机电产品已在中国出口商品中占主导地位,但是其中多为金属紧固件、电机、缝纫和纺织机械、变压器和整流器等低技术 08

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来自哪里? 美国经济的衰退和全球高新技术市场增长的滞缓,给寻求跨地域发展的企业投下了重重的阴影,以往成功的经验已不足以借鉴。 中国企业目前所具有的竞争力只能保持3~5年的时间。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品牌的寿命周期将会大大缩短。 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巨大变化,企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进行重新评价和创造。 受Enterprise IG公司邀请,笔者参加了2001年10月24日在香港由美国《商业周刊》主办的“亚洲企业品牌战略研讨会”。会议邀请了国际知名的品牌管理顾问公司、品牌规划顾问公司、专家和香港国际知名品牌的企业,就如何应对目前迅速变化的经济环境和全球化的到来,深入而广泛地探讨了现代企业品牌管理方面的问题。受与会者一些观点和思想的启发,关注国内企业,现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品牌竞争力的先决条件 来自美国和亚太地区的与会品牌管理专家一致认为,近期美国经济衰退和全球高新技术市场增长滞缓的局面,给寻求跨地域发展的企业投下了重重的阴影,以往成功的经验已经不足以借鉴,必须通过重新评价和创造新的品牌竞争力才能保留和开发新的客户和消费者。 品牌的竞争力已不容忽视。讨论会给我们一个清晰的结论是,在日益动荡多

变的市场条件下,品牌已经成为赢得顾客忠诚和企业求得长期生存与成长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要重新审视其品牌管理策略。特别是对于国内的企业,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不断创新的压力已经直逼本土的企业必须将竞争的水平提升到国际水准,而不是“窝里斗”。 在全球环境下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越来越多地和产品品牌的竞争力联系在了一起,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彼此制约、相互依存的,这是加入世贸之后的中国企业必须要保持清醒的一点。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比如某些技术、技能和管理机制。一个连续成功的企业必定有其核心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开发、培养、不断巩固以及更新,因为即使建立了核心竞争力,也还有可能再瓦解。如何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就成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品牌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在市场上的商品化的表现,也可以说是企业竞争力物化的表现。 2002年元月12日,在第四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教授谈道,中国企业过去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能吃苦耐劳;二是具有廉价的资源;三是有限的产品优势;四是关系网络优势。中国企业目前所具有的竞争力只能保持3~5年的时间。加入WTO之后,企业品牌的寿命周期将会大大缩短,这不能不说对现在的本土企业生存来讲是一种极大的威胁。 由此看来,与跨国公司相比本土公司最缺乏的就是品牌竞争力,品牌能不能在市场上立得脚,决定着企业在全球化范围内的盈利能力。要建立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先建立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东西必须具有独特性,按照张维迎的观点,即“买不来”、“偷不走”、“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

中国未解之谜读后感

中国未解之谜读后感 篇一:中国历史未解之谜读后感 读后感 时间的河流,已跨越21世纪的大门。这是一个知识的世界,这是一个飞腾的时代。遨游在地球的村庄,你将发现瑰丽的景象,自然的奥秘,文明的宝藏,宇宙的奇想,科技的光芒,文化和艺术,这些都是多是多么奇妙啊! 这本书满足我对历史知识的渴望,使我明白了我们的祖国是个文明的国家。 这本书包揽了许多内容,里面包括:走向世界之谜、兵马俑还有多少未解之谜、古剑之谜——越王剑等,非常精彩。其中,我最喜欢的部分就是“古剑之谜——越王剑”了。它讲述的是1994年3月1日,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二号俑坑正式开始挖掘。这是本世纪以来巨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在二号俑坑内已出土有铜矛、铜弩机、铜镞、残剑等,其中还发现了一批青铜剑,长度为 86厘米,剑身上共有八个棱面。考古学家用游标卡尺测量,发现这八个棱面的误差不足一根头发丝,已经出土的19把青铜剑,剑剑如此。这批青铜剑内部组织致密,剑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纹细腻,纹理来去无交错,它们在黄土下沉睡了2000多年,出土时然光亮如新,锋利无比。科研人员测试后发现,剑的表面有一层10微米厚的

铬盐化合物。这一发现立刻轰动了世界,因为这种铬盐氧化处理方法,只是近代才出现的先进工艺,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先后发明并申请了专利。这个发现让科研人员颇为惊奇,近代的先进工艺,怎么在2000多年前就出现了呢?在清理一号坑的第一过洞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一把青铜剑被一尊重达150千克的陶俑压弯了,其弯曲的程度超过45度,当人们移开陶俑之后,令人惊诧的奇迹出现了:那又窄又薄的青铜剑,竟在一瞬间反弹平直,自然恢复。这就是著名的越王剑吗?是的。这个发现轰动了全世界, 我的心里也有惊讶的瞬间,但很快就消失了,凭着我了解的知识,我觉得这把剑只能是中国历史上伟大或者是富裕的皇室里面的人才能拥有。 在读完后,我明白了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好好探索,为祖国奉献更多。我更有一种不可磨灭的理想,那就是以后好好研究历史,发现更多的历史奇迹! 篇二: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读了一半,我就深深的被他吸引住了,现在我想把它推荐给大家。 这本书共分为六章113个谜题,分别从大自然、动植物、人类、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给我带来了一次精彩奇妙的探索之游。全书图文并茂,通过上百幅实地图片展示了那些令人困惑不解之谜与神奇现象。帮助我们对这些想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在轻松愉悦的的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