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包涵体蛋白的分离和色谱法体外复性纯化研究进展

包涵体蛋白的分离和色谱法体外复性纯化研究进展

包涵体蛋白的分离和色谱法体外复性纯化研究进展
包涵体蛋白的分离和色谱法体外复性纯化研究进展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hina B i otechnol ogy,2009,29(7):102~107

包涵体蛋白的分离和色谱法体外复性纯化研究进展

3

王 增1

 马会勤1

 张 文1

 陈尚武

233

(1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北京 100193 2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3)

摘要 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多为无活性的包涵体形式,须经洗涤、溶解、复性后才能得到生物活性蛋白。综述了近年来包涵体蛋白分离纯化和复性技术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色谱法复性技术的应用,包括尺寸排阻色谱、亲和色谱、离子交换色谱、疏水相互作用色谱、固定化脂质体色谱、扩张床吸附色谱的进展情况。关键词 包涵体 纯化 色谱 复性

中图分类号 Q816

收稿日期:2008210220 修回日期:2009202219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500347&30471212)33通讯作者,电子信箱:s wchen@cau .edu .cn

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及越来越多的功能基因被发现和克隆,蛋白质异源表达已被广泛应用。大肠杆菌因遗传背景清楚、成本低、操作简单,且能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等特点,是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及工业生产蛋白和多肽的首选表达系统。然而,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经常形成无活性的不溶性聚集物即包涵体。包涵体的形成有一定的优势,如具有高蛋白密度、易分离、易于毒性蛋白和宿主细胞致死蛋白表达等特点

[1~3]

。因此,如何将包涵体蛋白转变为具有活性的可

溶蛋白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从包涵体中获得天然活性的重组蛋白一般包括三个步骤:包涵体的分离和洗涤、包涵体的溶解、包涵体蛋白的复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包涵体蛋白分离纯化和色谱法复性技术研究进展,期望包涵体蛋白体外折叠这一难题早日解决。

1 包涵体的形成和分离

1.1 包涵体的形成

重组蛋白不论在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中表达时,都可形成包涵体

[4]

。通常所说的包涵体是指重组

蛋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时形成的无活性蛋白聚集体,一般含有50%以上重组蛋白,其余为核糖体组分、

RNA 聚合酶,外膜蛋白等杂蛋白,以及质粒DNA 、RNA

片断、脂质、肽聚糖、脂多糖等成分

[5,6]

。由于包涵体在

相差显微镜下为黑色斑点,所以也称为折射体

(Refractile body )[7]。

包涵体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⑴蛋白合成速度太快,以致于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折叠。蛋白折叠的动力学模型表明:蛋白质天然构象形成的速率取决于肽链的合成速率、折叠速率和聚集速率几个因素。中间体正确折叠是分子内的一级反应,而中间体的聚集是发生在分子间的二级或高级反应,因此,折叠中间体的浓度对聚集反应影响非常大

[8]

;⑵重组蛋白是大

肠杆菌的异源蛋白,由于缺少真核生物的翻译后修饰系统(如糖基化等),致使中间体大量积累,容易形成包涵体

[9]

;⑶培养条件不佳和重组蛋白所处的环境也可

导致包涵体形成,如发酵温度高,胞内pH 接近蛋白的等电点等

[10]

;⑷二硫键在蛋白折叠中有重要作用,而大

肠杆菌胞内的还原环境不利于二硫键的形成[2]

;⑸包

涵体不溶可能由于分子间无活性的β2片层含量高于天

然结构或盐沉淀蛋白

[11]

包涵体蛋白虽然不具有天然结构、没有活性,但在基因工程中生产重组蛋白,包涵体的形成有一定优势,主要表现在:⑴重组蛋白高水平表达,有时候可达细胞总蛋白的30%

[2]

;⑵包涵体密度高(约1.3mg/m l )

[12]

,

重组蛋白相对较纯,很容易与细胞成分分离,可减少后续纯化步骤;⑶包涵体结构致密,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大肠杆菌蛋白酶的降解;⑷易于毒性蛋白和膜蛋白表达

[3,8]

;⑸包涵体的形成降低了重组蛋白在胞质中

的浓度,有利于目的基因的进一步表达。基于这些特点,重组蛋白的包涵体表达已在商业化生产中得到广

2009,29(7)王 增等:包涵体蛋白的分离和色谱法体外复性纯化研究进展

泛应用[9]。

1.2 包涵体的分离和洗涤

表达重组蛋白的宿主细胞通常在低温条件下用高压匀浆或超声进行破碎,或者用机械、化学与酶相结合的方法破碎。破碎大肠杆菌有效的方法是溶菌酶(1mg/m l)结合超声波进行处理。需要的注意的是控制超声功率和时间,超声不足不能完全释放重组蛋白,而超声时间太长或功率太大,会使蛋白炭化。由于包涵体具有很高的密度,细胞破碎液通过低速离心(或者梯度低速离心)[13]、过滤[14]即可除去可溶性蛋白和部分细胞碎片,达到收集包涵体目的。

包涵体中除目的蛋白外,还有少量脂类、核酸、多糖和其它杂蛋白等,这些成分会影响目的蛋白的纯化和复性,因此在包涵体蛋白去折叠前应先洗涤包涵体。常用EDT A、低浓度变性剂(如尿素、盐酸胍)、弱去污剂(如Triton X2100、辛烷基葡糖苷、脱氧胆酸盐)、还原剂(如二硫苏糖醇DTT、β2巯基乙醇)等[15,16]。伴随着细胞破碎而释放的膜蛋白必须除去,例如大肠杆菌外膜蛋白OmpT(37kDa在8mol/L尿素中仍具有蛋白水解酶活性[17],如果洗涤不充分,则有可能在包涵体的溶解和复性过程中降解重组蛋白质,而且洗涤得到较纯的包涵体可简化后续色谱纯化的步骤。因此包涵体的洗涤非常重要,不可忽视。

包涵体蛋白分离纯化步骤复杂繁多,为了避免繁琐的操作,Gu等[13]用凝胶过滤方法实现了对原核表达的ScFV52P包涵体蛋白的分离和洗涤。也可采用原位溶解(in situ s olubilization)包涵体的处理方法,即用化学试剂或酶直接从发酵液里的细胞中溶解释放包涵体蛋白[18]。将发酵液中的包涵体蛋白质原位溶解后,可以用超滤[19,20]、双水相萃取[21]等选择性萃取,或扩张床色谱[22,23]等选择性捕集,或在高电场下使目的蛋白吸附在磁性微球上[24]等方法,可以除去细胞碎片和宿主细胞蛋白,使得目的蛋白得到部分纯化。但这种原位溶解的方式并不常见,它会使发酵液中的蛋白质和其他细胞内杂质都释放出来,不仅影响包涵体蛋白的后续纯化和复性,也对目的蛋白的表达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9]。

2 包涵体蛋白的溶解和去折叠

溶解包涵体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变性剂如尿素(6~8mol/L)或盐酸胍(4~6mol/L)溶解,它们对蛋白质的氢键有较强的可逆性变性作用,可破坏蛋白质高级结构,或伸展肽链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其去折叠。尿素具有不电离、成本低、可直接进行S DS2PAGE 检测以及溶解的包涵体蛋白可选用多种色谱法纯化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尿素容易析出,作用时间较长或温度较高时会对蛋白质进行共价修饰。盐酸胍溶解包涵体能力较尿素强,作用快而不修饰蛋白,但成本高,酸性条件下易沉淀,还干扰离子交换色谱等。一般来说,用低浓度变性剂溶解包涵体得到的可溶性蛋白纯度比高浓度变性剂溶解的高,是因为变性剂浓度高时胞质颗粒蛋白也被释放出来[9]。

包涵体溶解还可添加去污剂[23,25]、还原剂[15,26]、螯合剂[26]等,或在极端pH、高温条件下进行[18]。

各种去污剂如S DS,CT AB,T ween20,NP40, Triti onX2100,Sarkosyl(月桂酰2N2甲基氨基乙酸钠)等常被用来溶解包涵体是因为其作用比盐酸胍和尿素更温和,溶解的蛋白质具有更多的有序结构,可能已经具有生物活性,避免了复性中的错误折叠。但是使用去污剂作为溶解剂可能会干扰后续纯化步骤[9]。

对于含有半胱氨酸的重组蛋白质,分离到的包涵体中常含有一些链间和链内非活性的二硫键,因此还原剂的使用非常重要。常用的还原剂有DTT、DTE、GSH、β2巯基乙醇,还原剂可以过量,以保证半胱氨酸还原完全。

EDT A,EGT A等鳌合剂也被用来阻止金属离子催化的空气氧化反应,硫化物的形成或二硫化物混和物也可保护被还原的半胱氨酸[27]。

利用极端pH也可溶解包涵体。Gavit等[18]将低pH(≤2.6)和高温(85℃)相结合,并通过在位溶解的方式溶解抗真菌重组多肽包涵体。

3 包涵体蛋白的色谱法体外折叠复性

用变性缓冲液将难溶的包涵体溶解后,可根据重组蛋白分子大小、等电点、疏水性、溶解度和与其他物质的亲和性等特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纯化和体外折叠复性。

用于包涵体蛋白质复性的方法有稀释、透析、超滤、色谱、高压等。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色谱法已成为基因重组蛋白质复性的重要手段[28]。用色谱法进行蛋白质复性可以有效地防止变性蛋白分子聚集,提高蛋白质的活性回收率。更大的优势是实现了蛋白质在复性的同时得到纯化,打破了必须先纯化再复性的限制,这是其他方法无可比拟的。用于蛋白质复性的液相色谱

301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China B i otechnol ogy Vol.29No.72009

法主要包括尺寸排阻色谱(size exclusion chromat ography,SEC)、亲和色谱(affinity chromat ography,AFC)、离子交换色谱(ion2exchange chromat ography,IEC)、疏水相互作用色谱(hydophobic interaction chr omatography,H I C)和扩张床吸附色谱(expanded bed adsor p ti on chromat ography,EBA)等。

3.1 尺寸排阻色谱(SEC)

自从利用SEC对蛋白复性的首次报道[29]以来, SEC已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种色谱复性方法之一。SEC是根据蛋白分子的流体力学体积大小进行混合物分离的手段。与天然活性蛋白相比,变性蛋白的动力学水合半径较大,只能进入凝胶颗粒间的空隙,而不能进入凝胶颗粒内部的孔,因此迁移速度快。而变性剂由于动力学水合半径小,可进入凝胶颗粒内部的孔,迁移速度慢。因此当变性蛋白质通过色谱柱时,变性剂浓度不断减小,最后和流动相达到平衡,从而促使蛋白开始折叠。多肽链折叠成紧密的与天然结构相近的结构后,可以进入凝胶颗粒的孔中,迁移速度开始变慢。当蛋白质复性完全时,其半径不再变化,因此最后被洗脱下来。

Gu等[30]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EC复性方法,即采用脲梯度SEC复性法,线性降低变性剂浓度,从而避免了脲浓度太低引起的蛋白质分子聚集和脲浓度太高而难以复性。这种脲梯度SEC对溶菌酶复性,浓度可高达16.9mg/m l。与脲梯度相比,pH 和脲浓度双梯度SEC法对ScF V52P的复性率可提高约10%[13]。L iu等[31]提出了伴侣溶剂塞SEC复性法,对溶菌酶在复性中聚集有很好的抑制效应。新发展起来的连续基质辅助蛋白折叠[19]和模拟移动床色谱[32],可以用于连续模式的蛋白复性,可能对工业化生产有一定应用前景。

3.2 亲和色谱(AFC)

亲和色谱是基于固定相的配基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生物亲和能力的不同来进行生物大分子相互间分离的方式。

金属螯合色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通用型配体亲和技术,它将金属离子Cu2+、Zn2+、N i2+等结合到固定相上,这些离子可与组氨酸、半胱氨酸形成配位键,因此含有这些氨基酸的蛋白质将吸附到亲和色谱的固定相上。目前在重组蛋白研究中应用比较普遍的是在目的蛋白的N2端或C2端增加6个组氨酸的标签,在高浓度变性剂存在的情况下,组氨酸仍可吸附在金属亲和介质上,所以可直接在柱上进行复性与纯化。It o等[33]采用I M AC对 E.coli表达的(H is)62LECT2进行了复性,以N i2NT A为固定相降低脲浓度2向溶液中加入GSH/GSSG使二硫键交换2空气中将巯基完全氧化的三步复性方法,使单体的浓度增加到81%。Yin 等[34]以重组牛朊病毒的八肽重复序列为天然的亲和标签,采用N i2NT A I M AC柱对重组牛朊病毒进行了柱上复性,得到了结构正确的目标蛋白,其质量回收率为11%。Lemercier等[35]用I M AC对外用聚磷酸酶进行了复性,并研究了不同变性剂去除速率对其复性的影响。

A l2Samarrai等[16]利用I M AC对拟南芥转录因子RG L3包涵体进行了成功复性。

3.3 离子交换色谱(I EC)

变性蛋白质与离子交换介质有分子间的电荷作用,从而被吸附到固定相表面,在洗脱除去变性剂时蛋白质进行吸附2解吸附2再吸附的复性。刘红妮等[36]采用弱阳离子交换色谱法对溶菌酶进行了复性,并详细研究了多种因素对复性的影响。Langenhof等[37]采用强阴离子交换色谱对含17对二硫键的变性牛血清白蛋白进行了复性,并证实延长进样后放置时间可提高回收率。Machold等[38]研究了离子交换色谱填料种类、柱几何形状和进样量等对α2乳白蛋白的复性影响,并采用两种不同的色谱复性模式对α2乳白蛋白进行了复性:一种是将变性蛋白洗脱下来后,向其中加入氧化/还原试剂对,使其完全复性;另一种是在流动相中加入氧化/还原试剂对,在洗脱过程中完成复性。Lu等[39]用弱阴离子交换色谱法,以DEAE Sepharose FF为固定相,对重组双重人干细胞因子(rdhSCF)进行了复性并同时纯化,所得复性率为19.46%,纯度为90%。Machold等[20]利用离子交换色谱有效分离了重折叠的α2乳清蛋白与聚集蛋白。并将离子交换色谱和超滤、稀释操作相结合,对紧密聚集的α2乳清蛋白进行循环收集复性,产率可从25%提高到30%。

3.4 疏水相互作用色谱(H I C)

疏水色谱是在不带电荷的载体上偶联疏水基团,不同蛋白质的疏水区与这些疏水基团作用,从而将蛋白质分离的一种色谱技术。变性蛋白表面的疏水氨基酸残基有与疏水色谱固定相颗粒相互作用的倾向,二者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能够抑制变性蛋白分子间的相互聚集,同时疏水色谱固定相还能在分子水平上给变性蛋白分子提供高的能量,使其瞬时脱水并折叠成天然构象或不同的折叠中间体。疏水色谱柱形成局部疏

401

2009,29(7)王 增等:包涵体蛋白的分离和色谱法体外复性纯化研究进展

水环境以利于蛋白质分子形成疏水核,并由此开始折叠复性。耿信笃等[40]利用自己设计的疏水色谱柱对重组人干扰素2γ进行纯化和柱上复性,所得纯度大于95%,比活大于5.7×107I U/mg。

3.5 固定化脂质体色谱(I LC)

Yoshi m oto等[41]认为,脂质体可作为一种双水相系统,有人工分子伴侣的功能。脂质体对具有不同分子构象的蛋白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且不同分子构象的蛋白在柱子上的保留与局部疏水性相关。在蛋白质复性过程中,脂质体色谱能够键合蛋白质折叠中间体,从而抑制聚集,提高活性蛋白产量。他们采用固定化质质体色谱对碳酸酐脱氢酶和溶菌酶进行了复性,活性回收率分别为83%,100%。不需要从已复性蛋白中去除脂质体,另外,脂质体在高变性剂浓度和较高温度下都非常稳定,因此与分子伴侣如Gr o EL/ES相比,其作用时间更长。

3.6 扩张床吸附色谱(EBA)

扩张床吸附色谱可直接从细菌裂解变性液中捕获并复性目标蛋白,适合粗样品处理[8]。这一技术节省了细菌破碎液的澄清过程,将澄清、捕获、纯化、复性结合为一体,是很有潜力的纯化和复性技术。Cho等[22]通过扩张床吸附色谱将重组人生长激素蛋白和谷胱甘肽S2转移酶片段吸附到离子交换介质上,通过缓冲液置换实现重折叠。并指明细胞匀浆中的包涵体蛋白可直接进行重折叠并能取得高的复性率。Cabanne等[42]利用阴离子扩张床层析对大肠杆菌过量表达形成的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包涵体成功进行了复性,荧光和电泳分析显示复性的EGFP和活性EGFP没有差别。Shar ma等[23]对C2端带有6个精氨酸标签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包涵体纯化和复性时,先将变性的rhEGF在扩张床吸附色谱过程中复性,再经胰蛋白酶消化、离子交换色谱、体积排阻色谱等步骤,最终获得纯度和复性率均大于99%的rhEGF。

在色谱法复性过程中,除溶液pH、复性液组成、温度、蛋白浓度等因素外,还有很多因素如上样体积、流速、固定相种类、进样方式等影响复性的效率和回收率[32,43]。

另外,具有抑制变性蛋白质分子间疏水相互作用、促进蛋白质复性的辅助因子、一些表面活性剂和去污剂等多种分子被应用到去折叠蛋白的体外复性中,以提高复性的效率,主要包括:L2A rg[25]、甘油[44]、二硫键催化剂[33]、聚乙二醇[45]、折叠伴侣[46]及各种去污剂[26,47]等。

4 展 望

从包涵体中复性得到生物活性蛋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多种策略已被用于包涵体蛋白的复性,但没有对所有蛋白通用的方法。成功的复性技术应具备操作步骤简单、化学试剂低廉、消耗时间短和活性蛋白得率高等特点。因此,随着包涵体蛋白溶解方法和抑制蛋白聚集的添加剂的深入研究,今后包涵体的分离纯化和复性将会以色谱方法为主导,辅助结合其他化学物理方法而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L ilie H,Schwarz E,Rudol ph R.Advances in refolding of

p r oteins p r oduced in E.coli.Current Op ini on in B i otechnol ogy,

1998,9(5):497~501

 [2]Singh S,Panda A.Solubilizati on and ref olding of bacterial

inclusi on body p r oteins.Journal of bi oscience and

bi oengineering,2005,99(4):303~310

 [3]龚平生,罗贵民.包涵体复性研究进展(英文).中国生物

工程杂志,2003,23(12):73~77

Gong P,Luo G.China B i otechnol ogy,2003,23(12):73~77 [4]方敏,黄华 .包涵体蛋白体外复性的研究进展.生物工

程学报,2001,17(6):608~612

FangM,Huang H L.Chinese Journal of B i otechnol ogy,2001,

17(6):608~612

 [5]R inas U,Bailey J.Pr otein compositi onal analysis of inclusi on

bodies p r oduced in recombinant Escherichia coli.App lied

m icr obi ol ogy and bi otechnol ogy,1992,37(5):609~614

 [6]Carri o M,V illaverde A.Constructi on and deconstructi on of

bacterial inclusi on bodies.Journal of B i otechnol ogy,2002,96

(1):3~12

 [7]Kane J,Hartley D.For mati on of recombinant p r otein inclusi on

bodies in Escherichia coli.Trends in bi otechnol ogy,1988,6:

95~101

 [8]Jungbauer A,Kaar W.Current status of technical p r otein

refolding.Journal of B i otechnol ogy,2007,128(3):587~596 [9]Clark E.Pr otein refolding for industrial p r ocesses.Current

Op ini on in B i otechnol ogy,2001,12(2):202~207

 [10]Haase2Pettingell C,King J.For mati on of aggregates fr om a

ther molabile in vivo f olding inter mediate in P22tails p ike

maturati on.A model for inclusi on body f or mati on.Journal of

B i ol ogical Che m istry,1988,263(10):4977~4983

 [11]Fink A.Pr otein aggregati on:f olding aggregates,inclusi on

bodies and a myl oid.Folding and design,1998,3(1):9~23

501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China B i otechnol ogy Vol.29No.72009

 [12]Tayl or G,Hoare M,Gray D,et al.Size and density of p r otein

inclusi on bodies.Nature B i otechnol ogy,1986,4(6):553

~557

 [13]Gu Z,W eidenhaup t M,I vanova N,et al.Chr omat ographic

methods for the is olati on of,and ref olding of p r oteins fr om,

Escherichia coli inclusi on bodies.Pr otein exp ressi on and

purificati on,2002,25(1):174~179

 [14]Batas B,Schiraldi C,Chaudhuri J.I nclusi on body purificati on

and p r otein ref olding using m icr ofiltrati on and size exclusi on

chr omat ography.Journal of B i otechnol ogy,1999,68(223):

149~158

 [15]L in G,L ian Y,Ryu J,et al.Exp ressi on and purificati on of

H is2tagged flavonol synthase of Cam ellia sinensis fr om

Escherichia coli.Pr otein exp ressi on and purificati on,2007,55

(2):287~292

 [16]A l2Sa marrai T,Kirk C,Jones W,et al.Exp ressi on in

Escherichia coli and in vitro ref olding of the p lant transcri p ti on

fact or A rabidopsis thaliana RG L3.Pr otein exp ressi on and

purificati on,2007,53(2):289~292

 [17]W hite C,Chen Q,Kenyon G,et al.A novel activity of OmpT.

Journal of B i ol ogical Chem istry,1995,270(22):12990

~12994

 [18]Gavit P,Better M.Pr oducti on of antifungal recombinant

pep tides in Escherichia coli.Journal of B i otechnol ogy,2000,

79(2):127~136

 [19]Schlegl R,I berer G,Machold C,et al.Continuous matrix2

assisted ref olding of p r oteins.Journal of Chr omat ography A,

2003,1009:119~132

 [20]Machold C,Schlegl R,BuchingerW,et al.Continuous matrix

assisted refolding ofα2lactalbum in by i on exchange

chr omat ography with recycling of aggregates combined with

ultradiafiltrati on.Journal of Chr omat ography A,2005,1080

(1):29~42

 [21]Reh G,Spelzini D,Tubío G,et al.Partiti on features and

renaturati on enhance ment of chy mosin in aqueous t w o2phase

syste m s.Journal of Chr omat ography B,2007,860(1):98

~105

 [22]Cho T,Ahn S,Lee E.Refolding of p r otein inclusi on bodies

directly fr om E.col i homogenate using expanded bed ads or p ti on

chr omat ography.B i oseparati on,2001,10(4):189~196

 [23]Shar ma K,Babu P,Sasidhar P,et al.Recombinant human

ep ider mal gr owth fact or inclusi on body s olubilizati on and

refolding at large scale using expanded2bed ads or p ti on

chr omat ography fr om Escherichia coli.Pr otein exp ressi on and

purificati on,2008,60(1):7~14

 [24]Felint o M,Parra D,Lugao A,et al.Magnetic poly meric

m icr os pheres for p r otein ads or p ti on.Nuclear I nst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B,2005,236:495~500

 [25]L in Y,Shih J,H su C,et al.Renaturati on and Stabilizati on of

the Tel omere2B inding Activity of Saccharo m yces Cdc13(451?

693)Pby l2A rginine.Analytical B i ochem istry,2001,294

(1):44~47

 [26]W u Q,L i F,Zhu W,et al.Cl oning,exp ressi on,purificati on,

and characterizati on of arginine kinase fr om Locusta m igratoria

m https://www.doczj.com/doc/732496637.html,parative B i ochem istry and Physi ol ogy,Part B,

2007,148(4):355~362

 [27]Mukhopadhyay A.Reversible p r otecti on of disulfide bonds

f oll owed by oxidative f oldin

g render recombinant hCGβhighly

i m munogenic.Vaccine,2000,18(17):1802~1810

 [28]S wietnicki W.Folding aggregated p r oteins int o functi onally

active f or m s.Current Op ini on in B i otechnol ogy,2006,17(4):

367~372

 [29]Geng X,CHANG X.H igh2perfor mance hydr ophobic interacti on

chr omat ography as a t ool for p r otein refolding.Journal of

chr omat ography,1992,599:185~194

 [30]Gu Z,Su Z,Jans on J.U rea gradient size2exclusi on

chr omat ography enhanced the yield of lys ozy me refolding.

Journal of Chr omat ography A,2001,918(2):311~318

 [31]L iu H,Chang C.Chaper on s olvent p lug t o enhance p r otein

refolding in size exclusi on chr omat ography.Enzy me and

M icr obial Technol ogy,2003,33(4):424~429

 [32]Park B,Lee C,Koo Y.Devel opment of novel p r otein refolding

using si m ulated moving bed chr omat ography.Korean Journal of

Chem ical Engineering,2005,22(3):425~432

 [33]It o M,Nagata K,Kat o Y,et al.Exp ressi on,oxidative

refolding,and characterizati on of six2histidine2tagged

recombinant human LECT2,a162kDa che motactic p r otein with

three disulfide bonds.Pr otein exp ressi on and purificati on,

2003,27(2):272~278

 [34]Yin S,Zheng Y,Tien P.On2column purificati on and refolding

of recombinant bovine p ri on p r otein:using its octarepeat

sequences as a natural affinity tag.Pr otein exp ressi on and

purificati on,2003,32(1):104~109

 [35]Lemercier G,Bakalara N,Santarelli X.On2column ref olding of

an ins oluble histidine tag recombinant exopolyphos phatase fr om

Trypanoso m a brucei overexp ressed in Escherichia coli.Journal of

Chr omat ography B,2003,786(122):305~309

 [36]刘红妮,王彦,龚波林,等.高效弱阳离子交换色谱法对脲

还原变性溶菌酶的折叠研究.化学学报,2005,63(007):

597~602

L iu H,W ang Y,Gong B,et al.Acta Chi m ica Sinica,2005,

63(7):597~602

 [37]Langenhof M,Leong S,Pattenden L,et al.Contr olled

oxidative p r otein ref olding using an i on2exchange column.

601

2009,29(7)王 增等:包涵体蛋白的分离和色谱法体外复性纯化研究进展

Journal of Chr omat ography A,2005,1069(2):195~201

 [38]Machold C,Schlegl R,Buchinger W,et al.Matrix assisted

refolding of p r oteins by i on exchange chr omat ography.Journal

of B i otechnol ogy,2005,117(1):83~97

 [39]Lu H,Zang Y,Ze Y,et al.Exp ressi on,ref olding,and

characterizati on of a novel recombinant dual human stem cell

fact or.Pr otein exp ressi on and purificati on,2005,43(2):126

~132

 [40]耿信笃,白泉.用疏水色谱复性并同时纯化蛋白质的机理

及其应用.中国科学(B辑),2002,32(5):460~471

Geng X D,Bai Q.Science in China(Series B),2002,32

(5):460~471

 [41]Yoshi m ot o M,Shi m anouchi T,Umakoshi H,et al.

I m mobilized li pos ome chr omat ography for ref olding and

purificati on of p r otein.Journal of Chr omat ography B:

B i omedical Sciences and App licati ons,2000,743:93~99

 [42]Cabanne C,NoubhaniA,HocquelletA,et al.Purificati on and

on2column ref olding of EGF Poverexp ressed as inclusi on bodies

in Escherichia coli with expanded bed ani on exchange

chr omat ography.Journal of Chr omat ography B,2005,818

(1):23~27

 [43]Harr owing S,Chaudhuri J.Effect of column di m ensi ons and

fl ow rates on size2exclusi on refolding ofβ2lacta mase.Journal of

bi oche m ical and bi ophysical methods,2003,56:177~188

 [44]Meng F,Park Y,Zhou H.Role of p r oline,glycer ol,and

heparin as p r otein f olding aids during refolding of rabbit muscle

creatine kinase.I nternati onal Journal of B i oche m istry and Cell

B i ol ogy,2001,33(7):701~709

 [45]Chen Y,Huang L,Chiu H,et al.Te mperature2res ponsive

poly mer2assisted p r otein refolding.Enzy me and M icr obial

Technol ogy,2003,32(1):120~130

 [46]Dong X,Yang H,Sun Y.Lys ozy me ref olding with i m mobilized

Gr oE L column chr omat ography.Journal of Chr omat ography A,

2000,878(2):197~204

 [47]王君,林莹,卢滇楠等.CT AB辅助溶菌酶复性过程动力

学.化工学报,2004,55(9):1481~1487

W ang J,L in Y,Lu D,et al.Journal of Che m ical I ndustry and

Engineering(China),2004,55(9):1482~1487

The Progress of I nclusi on Body Isol a ti on and Chroma tograph i c

Refold i n g,Pur i f i ca ti on M ethods

WANG Zeng1 MA Hui2qin1 Z HANG W en1 CHE N Shang2wu2

(1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B i otechnol ogy,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193,China)

(2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 onal Engineering,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Exp ressi on of recombinant p r oteins in Escherich ia coli often results inclusi on bodies,an aggregati on f or m of inactive p r oteins.Functi onal p r oteins can only be gained thr ough a series of step s including washing,s olubilizati on and ref olding.The inclusi on body purificati on strategy and chr omat ographic ref olding techniques including size exclusi on chr omat ography,affinity chr o mat ography,i on2exchange chr omat ography, hydr ophobic interacti on chr omat ography,i m mobilized li pos ome chr omat ography,and expanded bed ads or p ti on chr omat ography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revie w.

Key words I nclusi on body Purificati on Chr omat ography Renaturati on

701

蛋白的纯化

第二部分:蛋白的纯化 如何区分蛋白表达在上清还是包涵体? 破碎细胞后离心分别收集上清和沉淀,表达的蛋白可能分布在上清中也有可能分布在沉淀中,还有可能是二者中都有分布。 根据我们实验室的经验,超声碎菌之后,如果菌液比较清亮,沉淀比较少,那表达的蛋白基本上是可溶的。但如果超声完之后,菌液是浑浊的,而且当离心之后,离下的沉淀比较多,而且沉淀的颜色也比较白,那基本上就是包涵体了。包涵体是基因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高水平表达时所形成的无活性的蛋白质聚集体,难溶于氺,可溶于变性剂如尿素,盐酸胍等,其实,包涵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可溶蛋白。对于后者,可将上清和沉淀分别跑一个PAGE,看看上清中的量能达到多少,对于某些蛋白来说,一部分是以包涵体形式表达,一部分是以可溶的形式表达,而且量也不少,可以满足后续实验的需要,这个时候最好是纯可溶的,因为包涵体即使最后复性,活性也不太可信。 对于沉淀跑SDS-PAGE,如何处理,用什么使其溶解,还有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蛋白,在提取过程中,使用什么蛋白提取缓冲液。 沉淀用Buffer B重悬,(组成:8M尿素+10mMTRIS base+100mM NaH2PO4,用NaOH调节pH到8.0),1克沉淀(湿重)加5ml Buffer B,使其充分溶解(可以放在微量震荡器上震荡20min),然后室温下12000转离心20min,留上清,弃沉淀。 取10ul上清加入10ul 2xSDS上样缓冲液,就可以跑PAGE了。 无论是纯可溶蛋白还是包涵体,在菌体裂解这一步我用的都是Lysis Buffer(组成:10mM 咪唑+300mM NaCl+50mM NaH2PO4,用NaOH调节pH到8.0)每克菌体(湿重)加2-5ml Lysis Buffer,充分悬起后,加入溶菌酶4度作用半小时就可以超声破碎了。 包涵体,简单的说就是翻译的蛋白没有正确折叠而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主要的是疏水作用。实际上就是很多个蛋白分子,这些蛋白并不是交联在一起的,用高浓度的尿素和盐酸胍可以使他们变性,解聚。 电泳检测的话,可以用SDS-PAGE检测,在上样之前,需要用上样缓冲液处理样品,处理后,包涵体也就解聚了,每个蛋白分子与SDS结合,形成了可溶物。 包涵体是不容易破碎的,超声可以破碎菌体释放里面的包涵体,但是不能破碎包涵体;但如果用水煮的话,包涵体会变性,会有一部分可溶于水,所以你跑的上清中有可能有包涵体存在,也有可能没有包涵体; 建议: 还是先将菌体超声破碎,然后离心,取沉淀和上清再跑一次电泳,如果沉淀上清中都有你要的蛋白,说明表达的结果是部分可溶;如果仅上清有就是可溶性表达;如果仅沉淀中有,就是完全包涵体了。不过,一般情况下,应该是第一者的可能性大。

(整理)包涵体的分离纯化.

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总结(二) 关于包涵体的纯化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包涵体的复性已经成为生物制药的瓶颈,关于包涵体的处理一般包括这么几步:菌体的破碎、包涵体的洗涤、溶解、复性以及纯化,内容比较庞杂 一、菌体的裂解 1、怎样裂解细菌? 细胞的破碎方法 1.高速组织捣碎:将材料配成稀糊状液,放置于筒内约1/3体积,盖紧筒盖,将调速器先拨至最慢处,开动开关后,逐步加速至所需速度。此法适用于动物内脏组织、植物肉质种子等。 2.玻璃匀浆器匀浆:先将剪碎的组织置于管中,再套入研杆来回研磨,上下移动,即可将细胞研碎,此法细胞破碎程度比高速组织捣碎机为高,适用于量少和动物脏器组织。 3.超声波处理法:用一定功率的超声波处理细胞悬液,使细胞急剧震荡破裂,此法多适用于微生物材料,用大肠杆菌制备各种酶,常选用50-100毫克菌体/毫升浓度,在1KG至10KG 频率下处理10-15分钟,此法的缺点是在处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应采取相应降温措施,时间以及超声间歇时间、超声时间可以自己调整,超声完全了菌液应该变清亮,如果不放心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对超声波及热敏感的蛋白和核酸应慎用。 4.反复冻融法:将细胞在-20度以下冰冻,室温融解,反复几次,由于细胞内冰粒形成和剩余细胞液的盐浓度增高引起溶胀,使细胞结构破碎。 5.化学处理法:有些动物细胞,例如肿瘤细胞可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去氧胆酸钠等细胞膜破坏,细菌细胞壁较厚,可采用溶菌酶处理效果更好,我用的浓度一般为1mg/ml。无论用哪一种方法破碎组织细胞,都会使细胞内蛋白质或核酸水解酶释放到溶液中,使大分子生物降解,导致天然物质量的减少,加入二异丙基氟磷酸(DFP)可以抑制或减慢自溶作用;加入碘乙酸可以抑制那些活性中心需要有疏基的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加入苯甲磺酰氟化物(PMSF)也能清除蛋白水解酶活力,但不是全部,而且应该在破碎的同时多加几次;另外,还可通过选择pH、温度或离子强度等,使这些条件都要适合于目的物质的提取。 这是标准配方: 裂解液:50mM Tris-HCl(pH8.5~9.0), 2mM EDTA, 100mM NaCl, 0.5% Triton X-1 00, 1mg/ml溶菌酶。(溶菌酶在这个pH范围内比较好发挥作用) 但我个人的经验是:如果你裂解细菌是为了提取蛋白的话,而且蛋白的分子量又小于20kd的话,尽量减少溶菌酶的用量,会引入溶菌酶这种杂蛋白.一般配60ml裂解液用药匙匙柄盛一点就够.判断裂解好坏的标准是,溶液很粘. protocol是10ml-50ml缓冲液(菌体洗涤液,裂解液等)/1g湿菌体. 如果只做一个鉴定,我觉得100-200ml菌就够了. 但凡超声,我都用60ml裂解液,因为我们的超声仪(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录象里的那种)很适合用100ml小烧杯,装60ml裂解液,这样能让超声头离液面不高不低,不会冒泡泡,也不会洒出来.菌多我就延长超声时间. 沉淀,也就是包涵体沉淀了,如果要上柱纯化,一定要先用4M尿素洗涤一下再用8M尿素溶解.如果不上柱,只是跑跑电泳,可以直接用8M尿素溶解以后,离心取上清,加入适量体积的load ing buffer.loading buffer对于包涵体的溶解能力是较弱的. "取200微升菌液,离心后直接加上样buffer,100度3分钟后上样,然后SDSPAGE. 这个方法到底能不能溶解细菌中的包涵体? " 而楼主的问题,虽然loading buffer对于包涵体的溶解能力是较弱的,但是我觉得你的做法只是在鉴定有无表达,用loading buffer是没有问题的.

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总结

板块一、大肠杆菌 (这里讨论的大肠杆菌为非分泌到培养基中的重组蛋白,是否有重组蛋白分泌到培养基中的工程菌我没有见过。) 一、关于菌体的量 大肠杆菌表达的基因工程蛋白是纯化人员最方便获得的原料,对纯化工艺开发来说几乎没有原料方面的限制。常看到有战友用个几毫升的菌液去做纯化,对此我十分不解,同样要做,为什么不多做点呢?很少的菌体会给纯化带来一些难以估计的问题,工艺的重复性和放大往往出现问题。因此,要做个好工艺就多发酵表达一些菌体吧。我做纯化时,初始工艺摸索用的菌体量一般为10g左右。 二、关于是否包涵体表达 包涵体的定义我就不讲了。我要讲的是,一个基因工程蛋白是否是包涵体表达的说法本身就不完全准确。至于包涵体在电镜下的晶体颗粒表现等等对我们纯化来说毫无意义,我相信做纯化工艺的人没有谁去看这个电镜,也不关心。我们判断的依据只是SDS-PAGE,目的蛋白在破菌沉淀中,我们就认为是包涵体表达,但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结论。看着没问题,实际上是有毛病的。关键在于你用的是什么破菌缓冲液!有些蛋白在用缓冲液A破菌时是在破菌沉淀中,而用缓冲液B破菌时却在破菌上清中。缓冲液A和B的差别可能只是pH上相差1-2个单位。那么它是包涵体表达还是可溶上清表达呢? 说这个问题主要在于有些战友往往非常在意他的目标蛋白是否包涵体表达。

甚至还有包涵体表达就用专门的包涵体蛋白纯化方法等等。 我们应该关心的是目标蛋白在什么缓冲体系下是可溶的,在什么缓冲体系下是不溶的!不要让包涵体这个概念给你误导。 三、关于表达量 我们常常在发表的文章上看到,我这个工程菌的目标蛋白的表达量达到菌体总蛋白的30%、50%等等。我要说都是文章的作者在忽悠。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定量的,用的最多的大概就是SDS-PAGE的扫描分析吧。且不说一个SDS-PAGE不能表现出所有的菌体蛋白,电泳的染色方法、染色脱色强度、照片的曝光强度、扫描分析时的条带选择等等无不对这个百分比影响巨大。在公司的QC部门做的对此应该最有体验,20%的条带要它变成30%又有何难?我的观点是对待表达量的描述不可定量,只能定性。如用:很低、较低、中等、较高、很高等来描述。 有一个指标与表达量密切相关,那就是单位体积的菌体量。两者的乘积才是单位体积发酵液的目标蛋白产率。 与表达量相关的指标还有纯化倍数、纯化收率等,这些指标我们也常常在发表的文章中看到。同样,我也认为都是不准确的。除非你用的是活性测定的方法,用蛋白活性收率来表征。 纯化工艺的难易有时候也与表达量相关,表达量高时往往纯化也方便的多。所以,尽量提高你的目标蛋白表达量不只是基因工程上游和产量的问题,还是纯化工艺开发的问题。 四、菌体破碎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参考资料)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 2.1根据分子大小不同进行分离纯化 蛋白质是一种大分子物质,并且不同蛋白质的分子大小不同,因此可以利用一些较简单的方法使蛋白 质和小分子物质分开,并使蛋白质混合物也得到分离。根据蛋白质分子大小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主要有透析、超滤、离心和凝胶过滤等。透析和超滤是分离蛋白质时常用的方法。透析是将待分离的混合物放入半透膜制成的透析袋中,再浸入透析液进行分离。超滤是利用离心力或压力强行使水和其它小分子通过半透膜,而蛋白质被截留在半透膜上的过程。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将蛋白质大分子与以无机盐为主的小分子分开。它们经常和盐析、盐溶方法联合使用,在进行盐析或盐溶后可以利用这两种方法除去引入的无机盐。由于超滤过程中,滤膜表面容易被吸附的蛋白质堵塞,以致超滤速度减慢,截流物质的分子量也越来越小。所以在使用超滤方法时要选择合适的滤膜,也可以选择切向流过滤得到更理想的效果离心也是经常和其它方法联合使用的一种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当蛋白质和杂质的溶解度不同时可以利用离心的方法将它们分开。例如,在从大米渣中提取蛋白质的实验中,加入纤维素酶和α-淀粉酶进行预处理后,再用离心的方法将有用物质与分解掉的杂质进行初步分离[3]。使蛋白质在具有密度梯度的介质中离心的方法称为密度梯度(区带)离心。常用的密度梯度有蔗糖梯度、聚蔗糖梯度和其它合成材料的密度梯度。可以根据所需密度和渗透压的范围选择合适的密度梯度。密度梯度离心曾用于纯化苏云金芽孢杆菌伴孢晶体蛋白,得到的产品纯度高但产量偏低。蒋辰等[6]通过比较不同密度梯度介质的分离效果,利用溴化钠密度梯度得到了高纯度的苏云金芽孢杆菌伴孢晶体蛋白。凝胶过滤也称凝胶渗透层析,是根据蛋白质分子大小不同分离蛋白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凝胶过滤的原理是当不同蛋白质流经凝胶层析柱时,比凝胶珠孔径大的分子不能进入珠内网状结构,而被排阻在凝胶珠之外,随着溶剂在凝胶珠之间的空隙向下运动并最先流出柱外;反之,比凝胶珠孔径小的分子后流出柱外。目前常用的凝胶有交联葡聚糖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和琼脂糖凝胶等。在甘露糖蛋白提纯的过程中使用凝胶过滤方法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纯度鉴定证明产品为分子量约为32 kDa、成分是多糖∶蛋白质(88∶12)、多糖为甘露糖的单一均匀糖蛋白[1]。凝胶过滤在抗凝血蛋白的提取过程中也被用来除去大多数杂蛋白及小分子的杂质[7]。 2.2 根据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纯化 影响蛋白质溶解度的外部条件有很多,比如溶液的pH值、离子强度、介电常数和温度等。但在同一条件下,不同的蛋白质因其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溶解度,根据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特点,适当地改变外部条件,就可以选择性地控制蛋白质混合物中某一成分的溶解度,达到分离纯化蛋白质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等电点沉淀和pH值调节、蛋白质的盐溶和盐析、有机溶剂法、双水相萃取法、反胶团萃取法等。 等电点沉淀和pH值调节是最常用的方法。每种蛋白质都有自己的等电点,而且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

包涵体纯化全过程(3)

一、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总结(二) 二、[ 2008-2-25 14:25:00 | By: 飞鸿 ] 三、关于包涵体的纯化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包涵体的复性已经成为生物制药的瓶颈,关于包涵体的处理一般包括这么几步:菌体的破碎、包涵体的洗涤、溶解、复性以及纯化,内容比较庞杂 一、菌体的裂解 1、怎样裂解细菌? 细胞的破碎方法 1.高速组织捣碎:将材料配成稀糊状液,放置于筒内约1/3体积,盖紧筒盖,将调速器先拨至最慢处,开动开关后,逐步加速至所需速度。此法适用于动物内脏组织、植物肉质种子等。 2.玻璃匀浆器匀浆:先将剪碎的组织置于管中,再套入研杆来回研磨,上下移动,即可将细胞研碎,此法细胞破碎程度比高速组织捣碎机为高,适用于量少和动物脏器组织。 3.超声波处理法:用一定功率的超声波处理细胞悬液,使细胞急剧震荡破裂,此法多适用于微生物材料,用大肠杆菌制备各种酶,常选用50-100毫克菌体/毫升浓度,在1KG至10KG频率下处理10-15分钟,此法的缺点是在处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应采取相应降温措施,时间以及超声间歇时间、超声时间可以自己调整,超声完全了菌液应该变清亮,如果不放心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对超声波及热敏感的蛋白和核酸应慎用。 4.反复冻融法:将细胞在-20度以下冰冻,室温融解,反复几次,由于细胞内冰粒形成和剩余细胞液的盐浓度增高引起溶胀,使细胞结构破碎。 5.化学处理法:有些动物细胞,例如肿瘤细胞可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去氧胆酸钠等

细胞膜破坏,细菌细胞壁较厚,可采用溶菌酶处理效果更好,我用的浓度一般为1mg/ml。无论用哪一种方法破碎组织细胞,都会使细胞内蛋白质或核酸水解酶释放到溶液中,使大分子生物降解,导致天然物质量的减少,加入二异丙基氟磷酸(DFP)可以抑制或减慢自溶作用;加入碘乙酸可以抑制那些活性中心需要有疏基的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加入苯甲磺酰氟化物(PMSF)也能清除蛋白水解酶活力,但不是全部,而且应该在破碎的同时多加几次;另外,还可通过选择pH、温度或离子强度等,使这些条件都要适合于目的物质的提取。 这是标准配方: 裂解液:50mM Tris-HCl(pH8.5~9.0), 2mM EDTA, 100mM NaCl, 0.5% Triton X-100, 1mg/ml 溶菌酶。(溶菌酶在这个pH范围内比较好发挥作用) 但我个人的经验是:如果你裂解细菌是为了提取蛋白的话,而且蛋白的分子量又小于20kd的话,尽量减少溶菌酶的用量,会引入溶菌酶这种杂蛋白.一般配60ml裂解液用药匙匙柄盛一点就够.判断裂解好坏的标准是,溶液很粘. protocol是10ml-50ml缓冲液(菌体洗涤液,裂解液等)/1g湿菌体. 如果只做一个鉴定,我觉得100-200ml菌就够了. 但凡超声,我都用60ml裂解液,因为我们的超声仪(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录象里的那种)很适合用100ml小烧杯,装60ml裂解液,这样能让超声头离液面不高不低,不会冒泡泡,也不会洒出来.菌多我就延长超声时间. 沉淀,也就是包涵体沉淀了,如果要上柱纯化,一定要先用4M尿素洗涤一下再用8M尿素溶解.如果不上柱,只是跑跑电泳,可以直接用8M尿素溶解以后,离心取上清,加入适量体积的loading buffer.loading buffer对于包涵体的溶解能力是较弱的. "取200微升菌液,离心后直接加上样buffer,100度3分钟后上样,然后SDSPAGE. 这个方法

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总结--最全的前人经验

包涵体的纯化和复性总结 二、包涵体的洗涤? 1、包涵体的洗涤问题? 通常的洗涤方法一般是洗不干净的,我以前是这么做的,先把包涵体用6M盐酸胍溶解充分,过滤除去未溶解的物质,注意留样跑电泳,然后用水稀释到4M,离心把沉淀和上清分别跑电泳,如此类推可以一直稀释到合适的浓度,你可以找到一个合适去除杂质的办法,其实这就是梯度沉淀的方法,我觉得比通常的直接洗脱效果好。? 包涵体一般难溶解,所以你要注意未溶解的部分,你可以跑电泳对比,因为有时候难溶解的就是你的目标蛋白,所以每次处理都要把上清和沉淀跑电泳对比,免得把目标蛋白弄丢了。 此外刚处理完的包涵体好溶解。冷冻后难溶解,溶解也需要长点时间,也需要大量的溶剂。如果说是不少不溶解的不是你要的,那就不用管了。? 2、如何得到比较纯的包涵体? 对于包涵体的纯化,包涵体的前处理是很重要的。 包涵体中主要含有重组蛋白,但也含有一些细菌成分,如一些外膜蛋白、质粒DNA和其它杂质。洗涤常用1%以下的中性去垢剂,如Tween、Triton、Lubel和?NP40等加EDTA 和还原剂2-巯基苏糖醇(DTT)、β-巯基乙醇等反复多次进行,因去垢剂洗涤能力随溶液离子强度升高而加强,在洗涤包涵体时可加50?mM?NaCL。这样提取的包涵体纯度至少可达50%以上,而且可保持元结构。也可用低浓度的盐酸胍或尿素/中性去垢剂/EDTA/还原剂等洗去包涵体表面吸附的大部分不溶性杂蛋白。洗涤液pH以与工程菌生理条件相近为宜,使用的还原剂为0.1-5mM。EDTA为0.1-0.3?mM。去垢剂如Triton?X-100、脱氧胆酸盐和低浓度的变性剂如尿素充分洗涤去除杂质,这一步很重要,因为大肠杆菌外膜蛋白Omp?T(37?KDa)在4-8mol/L尿素中具有蛋白水解酶活性,在包涵体的溶解和复性过程中可导致重组蛋白质的降解。? 对于尿素和盐酸胍的选择: 尿素和盐酸胍属中强度变性剂,易经透析和超滤除去。它们对包涵体氢键有较强的可逆性变性作用,所需浓度尿素8-10M,盐酸胍6-8M。尿素溶解包涵体较盐酸胍慢而弱,溶解度为70-90%,尿素在作用时间较长或温度较高时会裂解形成氰酸盐,对重组蛋白质的氨基进行共价修饰,但用尿素溶解具有不电离,呈中性,成本低,蛋白质复性后除去不会造成大量蛋白质沉淀以及溶解的包涵体可选用多种色谱法纯化等优点,故目前已被广泛采用。 盐酸胍溶解能力达95%以上,且溶解作用快而不造成重组蛋白质的共价修饰。但它也有成本高、在酸性条件下易产生沉淀、复性后除去可能造成大量蛋白质沉淀和对蛋白质离子交换色谱有干扰等缺点。? 包涵体最后的纯化,一般是离子交换,疏水,或者是亲和层析,亲和层析尤其是金属螯合层析用得比较广泛,而纯化的效果也不错,通常是一步就能达到纯度为95%以上的包涵体。? 8M高浓度尿素溶解后离心获得的包涵体溶解液,放在4度冰箱过夜后出现沉淀,这种现象我也在实验中遇到过;开始感觉很奇怪,后来发现是我们的冰箱的温控出了问题实

蛋白质分离与纯化教学设计课题

蛋白质分离与纯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是《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5.3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中的容。本节课的主要容包括蛋白质的提取、分离纯化等基本知识,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凝胶电泳的实验原理以及操作方法。“血红蛋白分离与纯化”实验不仅是学习血红蛋白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而且也是进一步掌握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学情分析】 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学习了蛋白质的相关知识,对蛋白质有了一定的了解,“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实验目的是使学生体验从复杂细胞混合物体系中提取和纯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原理、过程和方法,虽然操作难度较大,但原理清晰,动手机会较多,学习兴趣很高。学生有必修“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等基础知识,学生在进行实验前还是能大概了解影响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因素的,再者经过老师的指导,实验能取得良好的结果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从血液中提取蛋白质的原理与方法。 2.说出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能力目标】 运用凝胶电泳对蛋白质进行分离纯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观点。 2.初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发展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从血液中提取蛋白质;凝胶电泳分离纯化蛋白质。 【教学难点】 样品预处理,色谱柱的装柱,纯化分离操作。 四、实验实施准备 【教师准备】 1.分组。学生按学科能力的强中弱平均分组,各组尽量平衡,各组自行分工,并由实验员统一安排实验过程。 2.实验材料:血液 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离心机、研磨器、透析袋、电泳仪等。 试剂:20mmol/L磷酸缓冲液(pH为8.6)、蒸馏水、聚丙烯酸铵、生理盐水、5%醋酸水溶液等。 【学生准备】 1.预习实验“蛋白质分离纯化”,了解蛋白质的相关信息。 2.进行分组。 五、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评价法、任务驱动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六、教学媒体 黑板、多媒体 七、课时安排 两个课时(80min) 一个课时用来讲述理论部分知识:样品处理与色谱柱分离纯化蛋白质的原理与方法; 另一课时用来进行实验。

包涵体表达的蛋白的复性-生物谷

包涵体表达的蛋白的复性 摘要综述了包涵体形成、包涵体分离和溶解、包涵体折叠复性的方法、复性产率低下的主要因素以及通过分子伴侣、低分子量添加物等的应用而提高了蛋白质复性产率。 关键词包涵体蛋白质复性 Abstract Strategies for decreasing the formation of inclusion bodies, isolation and resolution of inclusion bodies, refolding of inclusion body proteins and the cause of decreased refolding yields were included. Renaturation yield of recombinant protein have been improved by using some additives, such as molecular chaperone, small molecules. Key words inclusion body , protein , renaturation 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表达常常导致包涵体的形成,虽然包涵体具有富集目标蛋白质、抗蛋白酶、对宿主毒性小等优点,但包涵体蛋白质的复性率一般都很低,而分子伴侣、低分子量添加物等在复性过程中的应用及新的复性方法的建立都大大提高了重组蛋白质复性产率。 一、包涵体: 1.1包涵体的定义、组成与特性: 包涵体是指细菌表达的蛋白在细胞内凝集,形成无活性的固体颗粒。一般含有50%以上的重组蛋白,其余为核糖体元件、RNA聚合酶、内毒素、外膜蛋白ompC、ompF和ompA等,环状或缺口的质粒DNA,以及脂体、脂多糖等,大小为0.5-1um,具有很高的密度(约1.3mg/ml),无定形,呈非水溶性,只溶于变性剂如尿素、盐酸胍等。NMR等新技术的应用表明包涵体具有一定量的二级结构,他们可能在复性的启动阶段中具有一定的作用。[1] 1.2包涵体的形成: 主要因为在重组蛋白的表达过程中缺乏某些蛋白质折叠的辅助因子,或环境不适,无法形成正确的次级键等原因形成的。 1.2.1、基因工程菌的表达产率过高,超过了细菌正常的代谢水平,由于细菌的δ因子的蛋白水解能力达到饱和,使之表达产物积累起来。研究发现在低表达时很少形成包涵体,表达量越高越容易形成包涵体。原因可能是合成速度太快,以至于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折叠,二硫键不能正确的配对,过多的蛋白间的非特异性结合,蛋白质无法达到足够的溶解度等。 1.2.2、重组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一般说含硫氨基酸越多越易形成包涵体,而脯氨酸的含量明显与包涵体的形成呈正相关。 1.2.3、重组蛋白所处的环境:发酵温度高或胞内pH接近蛋白的等电点时容易形成包涵体。 1.2.4、重组蛋白是大肠杆菌的异源蛋白,由于缺乏真核生物中翻译后修饰所需酶类和辅助因子,如折叠酶和分子伴侣等,致使中间体大量积累,容易形成包涵体沉淀。 1.2.5、蛋白质在合成之后,于中性pH或接近中性pH的环境下,其本身固有的溶解度对于包涵体的形成比较关键,即是说,有的表达产率很高,如Aspartase和Cyanase,表达产率达菌体蛋白的30%,也不形成包涵体,而以可溶形式出现。[2] 1.2.6、在细菌分泌的某个阶段,蛋白质分子间的离子键、疏水键或共价键等化学作用导致了包涵体的形成。 1.3包涵体破菌、分离、洗涤及溶解 1.3.1基因工程菌发酵液,经离心浓缩后,可用:机械破碎、超声破碎:单纯超声破碎,在小规模下且菌量较少的情况下效果较好,由于能量传递和局部产热等原因,很难用于大体积细胞悬液的破碎,这样部分未破碎细胞与包涵体混在一起,给后期纯化带来困难。因此,在较大规模纯化时先用溶菌酶破碎细菌的细胞膜,再结合超声破碎方法,可显著提高包涵体的纯度和回收率。以及化学方法破碎使细菌裂解,

蛋白纯化的一般原则及方法选择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熟练掌握了分子生物学的各种试验技术,并研制成套试剂盒,使基因克隆表达变得越来越容易lIl。但分子生物学的上游工作往往并非是最终目的,分子克隆与表达的关键是要拿到纯的表达产物,以研究其生物学作用,或者大量生产出可用于疾病治疗的生物制品。相对与上游工作来说,分子克隆的下游工作显得更难,蛋白纯化工作非常复杂,除了要保证纯度外,蛋白产品还必须保持其生物学活性。纯化工艺必须能够每次都能产生相同数量和质量的蛋白,重复性良好。这就要求应用适应性非常强的方法而不是用能得到纯蛋白的最好方法去纯化蛋白。在实验室条件下的好方法却可能在大规模生产应用中失败,因为后者要求规模化,且在每日的应用中要有很好的重复性。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纯化的基本原则和各种蛋白纯化技术的原理、优点及局限性,以期对蛋白纯化的方法选择及整体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指导。 1 蛋白纯化的一般原则 蛋白纯化要利用不同蛋白间内在的相似性与差异,利用各种蛋白间的相似性来除去非蛋白物质的污染,而利用各蛋白质的差异将目的蛋白从其他蛋白中纯化出来。每种蛋白间的大小、形状、电荷、疏水性、溶解度和生物学活性都会有差异,利用这些差异可将蛋白从混合物如大肠杆菌裂解物中提取出来得到重组蛋白。蛋白的纯化大致分为粗分离阶段和精细纯化阶段二个阶段。粗分离阶段主要将目的蛋白和其他细胞成分如DNA、RNA等分开,由于此时样本体积大、成分杂,要求所用的树脂高容量、高流速,颗粒大、粒径分布宽.并可 以迅速将蛋白与污染物分开,防止目的蛋白被降解。精细纯化阶段则需要更高的分辨率,此阶段是要把目的蛋白与那些大小及理化性质接近的蛋白区分开来,要用更小的树脂颗粒以提高分辨常用的离子交换柱和疏水柱,应用时要综合考虑树脂的选择性和柱效两个因素。选择性指树脂与目的蛋白结合的特异性,柱效则是指蛋白的各成分逐个从树脂上集中洗脱的能力,洗脱峰越窄,柱效越好。仅有好的选择性,洗脱峰太宽,蛋白照样不能有效分离。 2.各种蛋白纯化方法及优缺点 2.1蛋白沉淀蛋白能溶于水是因为其表面有亲水性氨基酸。在蛋白质的等电点处若溶液的离子强度特别高或特别低,蛋白则倾向于从溶液中析出。硫酸铵是沉淀蛋白质最常用的盐,因为它在冷的缓冲液中溶解性好,冷的缓冲液有利于保护蛋白的活性。硫酸铵分馏常用做纯化的第一步,它可以初步粗提蛋白质,去除非蛋白成分。蛋白质在硫酸铵沉淀中较稳定,可以短期在这种状态下保存中间产物,当前蛋白质纯化多采用这种办法进行粗分离翻。在规模化生产上硫酸铵沉淀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硫酸铵对不锈钢器具的腐蚀性很强。其他的盐如硫酸钠不存在这种问题,但其纯化效果不如硫酸铵。除了盐析外蛋白还可以用多聚物如PEG 和防冻剂沉淀出来,PEG是一种惰性物质,同硫酸铵一样对蛋白有稳定效果, 在缓慢搅拌下逐渐提高冷的蛋白溶液中的PEG浓度,蛋白沉淀可通过离心或过滤获得,蛋白可在这种状态下长期保存而不损坏。蛋白沉淀对蛋白纯化来说并不是多么好的方法,因为它只能达到几倍的纯化效果,而我们在达到目的前需要上千倍的纯化。其好处是可以把蛋白从混杂有蛋白酶和其他有害杂质的培养基及细胞裂解物中解脱出来。

包涵体复性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解析

活性蛋白整体方案包涵体复性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解析 包涵体复性注意事项 1)最适pH值范围为8.0-9.0之间; 2)温度适宜选择4℃; 3)复性过程蛋白浓度不宜过大,一般为0.1-0.2mg/mL; 4)复性时间一般为24-36小时; 5)低分子化合物如L-Arg有助于增加复性中间产物的溶解度;脲、盐酸胍、烷基脲、以及碳酸酰胺类等,在 非变性浓度下是很有效的促进剂,都可阻止蛋白聚集;Tris对蛋白质复性有促进作用;EDTA可以防止蛋白降解; 6)首先要获得较高纯度的包涵体; 7)包涵体溶解要彻底,一般应使溶解液体量较大,不要怕蛋白被稀释,要有助溶措施; 8)透析前后均要离心; 9)包含体要彻底洗涤干净,洗涤液中加入适量Triton-X100; 10)包含体溶解后装入透析袋在复性液中复性; 11)复性完毕在低浓度的缓冲液中连续缓慢透析12-24h; 12)复性率的测定时要据变性蛋白和非变性蛋白的光学性质不同测定 13)TritionX100、SDS这一类去垢剂最后不易去除,在制药行业中一般不允许采用。用Triton洗涤有些包涵体 效果不是很好。包涵体洗涤是纯化极为重要的一步,改变培养条件,再洗涤包涵体,有时可以在上柱前已经只剩下3-4条杂带,这样后续的纯化就很方便了。 14)复性时的蛋白浓度一般为0.1-1mg/ml,太高的浓度容易形成聚体沉淀,太低的浓度不经济,而且很多蛋白 在低浓度时不稳定,很容易变性。 包涵体复性常见问题分析 包涵体复性原则 低浓度,平缓梯度,低温。n(O5~0q8D; 怎样洗涤包涵体? 通常的洗涤方法一般是洗不干净的,可以先把包涵体用6M盐酸胍溶解充分,过滤除去未溶解的物质,注意留样跑电泳,然后用水稀释到4M,离心把沉淀和上清分别跑电泳,如此类推可以一直稀释到合适的浓度,可以找到一个合适去除杂质的办法,其实这就是梯度沉淀的方法,比通常的直接洗脱效果好。 对于尿素和盐酸胍该怎么选择 尿素和盐酸胍属中强度变性剂,易经透析和超滤除去。它们对包涵体氢键有较强的可逆性变性作用,所需浓度

包涵体蛋白的分离纯化

包涵体蛋白的分离纯化 赵玲0743085096 包涵体是外源基因在原核细胞中表达时,尤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时,形成的由膜包裹的高密度、不溶性蛋白质颗粒,在显微镜下观察时为高折射区,与胞质中其他成分有明显区别。包涵体形成是比较复杂的,与胞质内蛋白质生成速率有关,新生成的多肽浓度较高,无充足的时间进行折叠,从而形成非结晶、无定形的蛋白质的聚集体;此外,包涵体的形成还被认为与宿主菌的培养条件,如培养基成分、温度、pH 值、离子强度等因素有关。细胞中的生物学活性蛋白质常以可融性或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功能性的蛋白质总是折叠成特定的三维结构型。包涵体内的蛋白是非折叠状态的聚集体,不具有生物学活性,因此要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质必须将包涵体溶解,释放出其中的蛋白质,并进行蛋白质的复性。包涵体的主要成分就是表达产物,其可占据集体蛋白的40%~95%,此外,还含有宿主菌的外膜蛋白、RNA聚合酶、RNA、DNA、脂类及糖类物质,所以分离包涵体后,还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如色谱法)进行重组蛋白质的纯化。 1. 包涵体的形成 重组蛋白不论在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中表达时,都可形成包涵体。通常所说的包涵体是指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时形成的无活性蛋白聚集体,一般含有50%以上重组蛋白,其余为核糖体组分、RNA聚合酶,外膜蛋白等杂蛋白,以及质粒DNA、RNA片断、脂质、肽聚糖、脂多糖等成分]。由于包涵体在相差显微镜下为黑色斑点, 所以也称为折射体。包涵体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⑴蛋白合成速度太快,以致于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折叠。蛋白折叠的动力学模型表明:蛋白质天然构象形成的速率取决于肽链的合成速率、折叠速率和聚集速率几个因素。中间体正确折叠是分子内的一级反应,而中间体的聚集是发生在分子间的二级或高级反应,因此,折叠中间体的浓度对聚集反应影响非常大];⑵重组蛋白是大肠杆菌的异源蛋白,由于缺少真核生物的翻译后修饰系统(如糖基化等) ,致使中间体大量积累,容易形成包涵体;⑶培养条件不佳和重组蛋白所处的环境也可导致包涵体形成,如发酵温度高,胞内pH 接近蛋白的等电点等;⑷二硫键在蛋白折叠中有重要作用,而大肠杆菌胞内的还原环境不利于二硫键的形成;⑸包 涵体不溶可能由于分子间无活性的β2片层含量高于天然结构或盐沉淀蛋白。包涵体蛋白虽然不具有天然

重组蛋白包含体的复性

重组蛋白包含体的复性 [摘要]: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表达往往导致形成包含体。不可溶、无生物活性的包含体必须经过体外变复性才可得到生物活性蛋白。变复性实验是建立在蛋白质体外折叠机制的基础上的。近年来,随着对蛋白质折叠机制的认识,发展了不少促进蛋白折叠和二硫键氧化来提高活性蛋白产率的复性办法。 [关键词]:蛋白折叠、包含体、复性、二硫键形成 Abstract:Expression of recombinant proteins in Escherichia coli often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insoluble inclusion bodies. Active protein can be recovered by solubilization of inclusion bodies followed by renaturation of the solubilized protein. The process of renaturation is established in the understanding to the mechanism of protein folding in vitro.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understanding of mechanisms of protein folding, many renaturation methods were developed, which can increase the yield of active proteins. Key word: protein folding、inclusion body 、renaturation 、the forming of disulfide bond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以其操作简便,遗传背景清楚,大规模发酵成本低成为目前最常用的外源蛋白表达系统。它为许多具有药用和工业应用价值的真核生物蛋白质的获得提供了方便。但是,重组蛋白的高表达往往导致形成不溶的、没有生物活性的包含体(如人生长激素、人胰岛素和尿激酶)。 包含体的形成意味可溶性重组蛋白质的重大损失,必须经过体外变复性才能得到生物活性蛋白。如果能解决包含体的复性问题,它将是大量生产重组蛋白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近年来对蛋白质折叠过程的深入研究使重组蛋白的体外复性取得了一系列的新进展。文章中,我们在蛋白质折叠机制的基础上,简述了重组蛋白体外复性的研究进展。 1. 蛋白质的体内折叠 细胞内的新生肽链的折叠是分阶段的,从相邻氨基酸的相互作用开始,多肽链的出现引起二级结构的形成,最后形成三级结构。Baldwin综述了蛋白质折叠起始的三种可能因素:疏水作用,二级结构及某些特殊作用力(如二硫键)[1]。实验证明,细胞内二硫键的形成速度要明显快于细胞外,而且在翻译结束之前二硫键也能够形成[2]。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很多真核蛋白质的折叠和装配受到其他蛋白或酶的严格调控。在真核细胞中,蛋白可能与分子伴侣(chaperon)或折叠酶(foldase)共表达且表达量很低;也可能进行翻译后修饰分泌出去。现在已知的参与新生肽链折叠的蛋白有两类:一类是催化蛋白特定异构化的酶,限制蛋白质折叠的速度,如催化正确二硫键形成的二硫键异构酶(PDI蛋白)[3]、催化脯氨酸异构反应的脯氨酸顺反异构酶(PPI)[4]等,它们称为折叠酶,另一类辅助蛋白能与多肽链短暂暴露疏水区结合,从而防止不正确的聚集作用和错误的装配,称为分子伴侣。 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折叠环境迥异于它们的天然环境--真核细胞。蛋白酶、氧化还原电位、PH和蛋白浓度等性质都不同[5],而且,原核细胞不具备糖基化的功能,也没有

蛋白质、包涵体复性

目录 一、脲和盐酸胍在包涵体蛋白质纯化中的作用 二、包涵体变复性 三、包涵体洗涤纯化——7~10 四、包涵体提出、纯化和复性

一、

二、包涵体变复性 包涵体是指细菌表达的蛋白在细胞内凝集,形成无活性的固体颗粒。一般含有50%以上的重组蛋白,其余为核糖体元件、RNA聚合酶、内毒素、外膜蛋白ompC、ompF和ompA等,环状或缺口的质粒DNA,以及脂体、脂多糖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包涵体变复性 复性方法 稀释复性 原因 基因工程菌的表达产率过高 包涵体变性 破菌洗涤溶解 目录 1包涵体 2包涵体变性 3包涵体复性 包涵体是指细菌表达的蛋白在细胞内凝集,形成无活性的固体颗粒。一般含有50%以上的重组蛋白,其余为核糖体元件、RNA聚合酶、内毒素、外膜蛋白ompC、ompF和ompA等,环状或缺口的质粒DNA,以及脂体、脂多糖等,大小为0.5-1μm,具有很高的密度(约1.3mg/mL),无定形,呈非水溶性,只溶于变性剂如尿素、盐酸胍等。NMR等新技术的应用表明包涵体具有一定量的二级结构,他们可能在复性的启动阶段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包涵体的形成原因 主要因为在重组蛋白的表达过程中缺乏某些蛋白质折叠的辅助因子,或环境不适,无法形成正确的次级键等原因形成的。 1.基因工程菌的表达产率过高,超过了细菌正常的代谢水平,由于细菌的δ因子的蛋白水解能力达到饱和,使之表达产物积累起来。研究发现在低表达时很少形成包涵体,表达量越高越容易形成包涵体。原因可能是合成速度太快,以至于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折叠,二硫键不能正确的配对,过多的蛋白间的非特异性结合,蛋白质无法达到足够的溶解度等。 2.重组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一般说含硫氨基酸越多越易形成包涵体,而脯氨酸的含量明显与包涵体的形成呈正相关。 3.重组蛋白所处的环境:发酵温度高或胞内pH接近蛋白的等电点时容易形成包涵体。 4.重组蛋白是大肠杆菌的异源蛋白,由于缺乏真核生物中翻译后修饰所需酶类和辅助因子,如折叠酶和分子伴侣等,致使中间体大量积累,容易形成包涵体沉淀。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 根据分子大小不同进行分离纯化 蛋白质是一种大分子物质,并且不同蛋白质的分子大小不同,因此可以利用一些较简单的方法使蛋白 质和小分子物质分开,并使蛋白质混合物也得到分离。根据蛋白质分子大小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主要有透析、超滤、离心和凝胶过滤等。透析和超滤是分离蛋白质时常用的方法。透析是将待分离的混合物放入半透膜制成的透析袋中,再浸入透析液进行分离。超滤是利用离心力或压力强行使水和其它小分子通过半透膜,而蛋白质被截留在半透膜上的过程。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将蛋白质大分子与以无机盐为主的小分子分开。它们经常和盐析、盐溶方法联合使用,在进行盐析或盐溶后可以利用这两种方法除去引入的无机盐。由于超滤过程中,滤膜表面容易被吸附的蛋白质堵塞,以致超滤速度减慢,截流物质的分子量也越来越小。所以在使用超滤方法时要选择合适的滤膜,也可以选择切向流过滤得到更理想的效果离心也是经常和其它方法联合使用的一种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当蛋白质和杂质的溶解度不同时可以利用离心的方法将它们分开。例如,在从大米渣中提取蛋白质的实验中,加入纤维素酶和α-淀粉酶进行预处理后,再用离心的方法将有 用物质与分解掉的杂质进行初步分离[3]。使蛋白质在具有密度梯度的介质中离心的方法称为密度梯度(区带)离心。常用的密度梯度有蔗糖梯度、聚蔗糖梯度和其它合成材料的密度梯度。可以根据所需密度和渗透压的范围选择合适的密度梯度。密度梯度离心曾用于纯化苏云金芽孢杆菌伴孢晶体蛋白,得到的产品纯度高但产量偏低。蒋辰等[6]通过比较不同密度梯度介质的分离效果,利用溴化钠密度梯度得到了高纯度的苏云金芽孢杆菌伴孢晶体蛋白。凝胶过滤也称凝胶渗透层析,是根据蛋白质分子大小不同分离蛋白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凝胶过滤的原理是当不同蛋白质流经凝胶层析柱时,比凝胶珠孔径大的分子不能进入珠内网状结构,而被排阻在凝胶珠之外,随着溶剂在凝胶珠之间的空隙向下运动并最先流出柱外;反之,比凝胶珠孔径小的分子后流出柱外。目前常用的凝胶有交联葡聚糖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和琼脂糖凝胶等。在甘露糖蛋白提纯的过程中使用凝胶过滤方法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纯度鉴定证明产品为分子量约为32 kDa、成分是多糖∶蛋白质(88∶12)、多糖为甘露糖的单一均匀糖蛋白[1]。凝胶过滤在抗凝血蛋白的提取过程中也被用来除去大多数杂蛋白及小分子的杂质[7]。 根据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纯化 影响蛋白质溶解度的外部条件有很多,比如溶液的pH值、离子强度、介电常数和温度等。但在同一条件下,不同的蛋白质因其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溶解度,根据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特点,适当地改变外部条件,就可以选择性地控制蛋白质混合物中某一成分的溶解度,达到分离纯化蛋白质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等电点沉淀和pH值调节、蛋白质的盐溶和盐析、有机溶剂法、双水相萃取法、反胶团萃取法等。 等电点沉淀和pH值调节是最常用的方法。每种蛋白质都有自己的等电点,而且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

蛋白质纯化的方法选择

蛋白质纯化的方法选择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熟练掌握了分子生物学的各种试验技术,并研制成套试剂盒,使基因克隆表达变得越来越容易。但分子生物学的上游工作往往并非是最终目的,分子克隆与表达的关键是要拿到纯的表达产物,以研究其生物学作用,或者大量生产出可用于疾病治疗的生物制品。相对与上游工作来说,分子克隆的下游工作显得更难,蛋白纯化工作非常复杂,除了要保证纯度外,蛋白产品还必须保持其生物学活性。纯化工艺必须能够每次都能产生相同数量和质量的蛋白,重复性良好。这就要求应用适应性非常强的方法而不是用能得到纯蛋白的最好方法去纯化蛋白。在实验室条件下的好方法却可能在大规模生产应用中失败,因为后者要求规模化,且在每日的应用中要有很好的重复性。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纯化的基本原则和各种蛋白纯化技术的原理、优点及局限性,以期对蛋白纯化的方法选择及整体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指导。 1、蛋白纯化的一般原则 蛋白纯化要利用不同蛋白间内在的相似性与差异,利用各种蛋白间的相似性来除去非蛋白物质的污染,而利用各蛋白质的差异将目的蛋白从其他蛋白中纯化出来。每种蛋白间的大小、形状、电荷、疏水性、溶解度和生物学活性都会有差异,利用这些差异可将蛋白从混合物如大肠杆菌裂解物中提取出来得到重组蛋白。蛋白的纯化大致分为粗分离阶段和精细纯化阶段二个阶段。粗分离阶段主要将目的蛋白和其他细胞成分如DNA、RNA等分开,由于此时样本体积大、成分杂,要求所用的树脂高容量、高流速,颗粒大、粒径分布宽.并可以迅速将蛋白与污染物分开,防止目的蛋白被降解。精细纯化阶段则需要更高的分辨率,此阶段是要把目的蛋白与那些大小及理化性质接近的蛋白区分开来,要用更小的树脂颗粒以提高分辨率,常用离子交换柱和疏水柱,应用时要综合考虑树脂的选择性和柱效两个因素。选择性树脂与目的蛋白结合的特异性,柱效则是指各蛋白成分逐个从树脂上集中洗脱的能力,洗脱峰越窄,柱效越好。仅有好的选择性,洗脱峰太宽,蛋白照样不能有效分离。 2、各种蛋白纯化方法及其优、缺点 2.1 蛋白沉淀蛋白能溶于水是因为其表面有亲水性氨基酸,在蛋白质的等电点处若溶液的离子强度特别高或者特别低,蛋白则倾向于从溶液中析出。硫酸铵是沉淀蛋白最常用的盐,因为它在冷的缓冲液中溶解性好,冷的缓冲液有利于保持目的蛋白的活性。硫酸铵分馏常用作试验室蛋白纯化的第一步,它可以初步粗提蛋白质,去除非蛋白成分。蛋白质在硫酸铵沉淀中较稳定,可以短期在这种状态下保存中间产物,当前蛋白质纯化多采用这种办法进行粗分离翻。在规模化生产上硫酸铵沉淀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硫酸铵对不锈钢器具的腐蚀性很强。其他的盐如硫酸钠不存在这种问题,但其纯化效果不如硫酸铵。除了盐析外蛋白还可以用多聚物如PEG和防冻剂沉淀出来,PEG是一种惰性物质,同硫酸铵一样对蛋白有稳定效果,在缓慢搅拌下逐渐提高冷的蛋白溶液中的PEG浓度,蛋白沉淀可通过离心或过滤获得,蛋白可在这种状态下长期保存而不损坏。蛋白沉淀对蛋白纯化来说并不是多么好的方法,因为它只能达到几倍的纯化效果,而我们在达到目的前需要上千倍的纯化。其好处是可以把蛋白从混杂有蛋白酶和其他有害杂质的培养基及细胞裂解物中解脱出来。 2.2 缓冲液的更换虽然更换缓冲液不能提高蛋白纯度,但它却在蛋白纯化方案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蛋白纯化方法需要不同pH及不同离子强度的缓冲液。假如你用硫酸铵将蛋白沉淀出来,毫无疑问蛋白是处在高盐环境中,需要想办法脱盐,可用的方法有利用半透膜透析,通过勤换透析液体去除盐分,此法尚可,但需几个小时,通常要过夜,也难以用于大规模纯化中。新型的设备将透析膜夹在两个板中间,板的一侧加缓冲液,另一侧加需脱盐的蛋白溶液,并在蛋白溶液一侧通过泵加压,可以使两侧溶液在数小时内达到平衡,若增加对蛋白溶液的压力,还可迫使水分和盐更多通过透析膜进入透析液达到对蛋白浓缩的目的。也有出售的脱盐柱,柱内的填料是小孔径的颗粒,蛋白分子不能进入孔内,先于高浓度盐离子从柱中流出,从而使二者分离。蛋白纯化的每一步都会造成目的蛋白的丢失,缓冲液平衡的步骤尤甚。蛋白会结合在任何它能接触的表面上,剪切力、起泡沫和离子强度的快速变化很容易让蛋白失活。 2.3 离子交换色谱这是在所有的蛋白纯化与浓缩方法中最有效方法。基于蛋白与离子交换树脂间的相互电荷作用,通过选择不同的缓冲液,同一种蛋白既可以和阴离子交换树脂(能结合带负电荷的分子)结合,也可以和阳离子交换树脂结合。树脂所用的带电基团有四种:二乙基氨基乙基用于弱的阴离子交换树脂;羧甲基用于弱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季铵用于强阴离子交换树脂;甲基磺酸酯用于强阳离子交换树脂。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氨基酸在不同的pH环境中所带总电荷不同。大多数蛋白在生理pH(pH6~8)下带负电荷,需用阴离子交换柱纯化,极端的pH下蛋白会变性失活.应尽量避免。由于在某个特定的pH下不同的蛋白所带电荷数不同,与树脂的结合力也不同,随着缓冲液中盐浓度的增加或pH的变化,蛋白按结合力的强弱被依次洗脱。在工业化生产中更多地是改变盐浓度而不是去改变pH值,因为前者更容易控制。在实验室中几乎总是用盐浓度梯度去洗脱离子交换柱,利用泵的辅助可以使流入柱的缓冲液中盐浓度平稳地上升,当离子强度能够中和蛋白的电荷时,蛋白就被从柱上洗脱下来。但在工业生产中盐浓度很难精确控制,所以常用分步洗脱而不足连续升高的盐梯度。与排阻层析相比,离子交换特异性更好,有更多的参数可以调整以获得最优的纯化效果,树脂也比较便宜。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用最精确控制的条件,仅用离子交换单一的方法也得不到纯的蛋白,还需要其他的纯化步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