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有关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是发生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凡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物质种类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有光和热产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2.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打翻着火,应立即用()

A.用水冲洗

B.用扇子扇灭

C.湿抹布盖灭

D.撒沙土扑灭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用镁粉制作照明弹

B.液氢常用作航天飞机的燃料

C.烧木材取暖

D.金刚石用来切割玻璃

4.下列叙述中,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无味

B.常温下为气态

C.能支持燃烧

D.液氧为淡蓝色

5.下列取用试剂的操作图示错误的是()

A. A

B. B

C. C

D. D

6.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溶解性

B.腐蚀性

C.助燃性

D.可燃性

7.取用液体药品时,正确的操作是()

A.手拿试剂瓶,标签向外

B.试剂瓶口不要紧贴试管口,以防污染

C.手持试管,应垂直拿稳

D.取完药品盖好瓶盖,放回原处,标签向外

8.下列行为中,没有违背实验室规则的是()

A.进入实验室就可以随便做实验

B.把实验剩余的药品带出实验室

C.把反应后的药品倒入指定的废液缸

D.实验结束时,未整理仪器就离开实验室

9.在化学实验中,必须遵守实验规则,下列做法违背实验室规则的是()A.实验前检查仪器和用品是否齐全

B.取用后剩余的药品要放回原来的试剂瓶中,避免浪费

C.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D.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需征得老师同意后再进行操作

10.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发光发热

B.有颜色的变化

C.有其他物质生成

D.有气体、沉淀产生

11.下列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A.选项A

B.选项B

C.选项C

D.选项D

12.下列物质的哪些用途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①氮气作灯泡的保护气;②用铝做炊具;③用氧气作助燃剂;④用碳作燃料;⑤用大理石铺地面。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⑤

D.②④⑤

13.我们在打开饮料瓶时可看到瓶口冒出大量泡沫,冒出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呢,有同学提出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14.家庭生活中处处都有物质变化,下列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鲜牛奶变质

B.酵母粉发酵

C.钢丝球刷碗

D.洁厕精除垢

15.某同学用量筒量取5.0 mL水时仰视刻度,则所量水的体积 ()

A.等于5.0 mL

B.大于5.0 mL

C.小于5.0 mL

D.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

16.2015年4月13日,西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堆放在仓库中浓度为21%的过氧乙酸消毒液发生泄漏。经查阅资料可知: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2H4O3)是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等,易挥发,与其他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温度稍高即分解为乙酸、氧气。请回答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即可)。

17.“甲烷”俗称天然气,它通常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天然气燃烧时可放出大量热量,是现代社会较普及的清洁能源。

根据以上短文,可归纳出"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煤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有毒气体,为了防止煤气中毒,人们有意在煤气里加入少量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当煤气泄露时,人们可以根据硫醚的气味觉察到煤气的泄露,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为 1.25g/L,比空气的密度略小。一氧化碳有毒,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根据阅读回答: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

19.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使用酒精灯的________焰加热;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________(选填“口”或“底部”)夹上、取下。20.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或出现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下表有五位同学的错误观点,请你用熟悉的日常事例来否定其错误观点。

三、实验与探究

21.小明同学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他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片,将小木条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

(2)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点即可)。

22.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含量的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

23.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______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的现象是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有上述现象发生,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A.凡是发生颜色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铁丝燃烧(固体由银白色变成黑色)是化学变化;氧气加压降温变成液态(由无色气体变成淡蓝色液体)是物理变化;B.凡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水受热变成水蒸气;D.有光和热产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就是物理变化的过程;故A、B、D错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物质的种类发生了改变的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一定是化学变化。

2.【答案】C

【解析】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打翻着火,最方便的做法就是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既能隔绝空气,又能降温。所以答案应选C。

3.【答案】D

【解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镁粉制作照明弹,是利用了镁燃烧能产生耀眼的白光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液氢常用作航天飞机的燃料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烧木材取暖也是利用了木材的可燃性,所以A、B、C均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金刚石用来切割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的硬度大,不需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为物理性质。

4.【答案】C

【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答案】D

【解析】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药品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地竖立起来,故D错误。

6.【答案】A

【解析】B.腐蚀性、C.助燃性、D.可燃性均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关键是要看是否通过化学变化来体现。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7.【答案】D

【解析】取用液体药品时,手拿试剂瓶,标签应朝向手心,故A选项错;试剂瓶口与试管口要紧

挨着,以防倒洒,故B错;手持试管,应稍微倾斜,故C错;取完药品盖好瓶盖,放回原处,标签向外,所以答案应选D。

8.【答案】C

【解析】A.实验开始前,认真听老师讲解,检查仪器,药品是否齐全,避免实验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故错误;B.实验过程中,剩余的药品要放到指定的容器中,带出实验室是错误的;C.把反应后的药品倒入老师指定的废液缸,是正确的;D.实验结束时,要整理好仪器再离开实验室,而未整理仪器就离开实验室的做法是违背实验室规则的。故答案应选C。

9.【答案】B

【解析】在化学实验中,必须遵守实验规则。违背实验规则就会出现安全事故,实验前要检查仪器用品,实验后,要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需征得老师同意后再进行操作。故A、C、D的做法均符合实验室规则;实验中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要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故答案应选B。

10.【答案】C

【解析】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的现象是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有上述现象发生,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就是物理变化的过程;在一定条件下,氧气变成淡蓝色的液态氧也是物理变化。我们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应抓住它的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11.【答案】D

【解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关键是要看是否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颜色、硬度、状态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金属生锈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铁钉会生锈属于化学性质。

12.【答案】C

【解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如用铝做炊具说明金属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用大理石铺地面说明大理石硬度大,耐磨;这些用途均与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关。氮气作灯泡的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氧气作助燃剂,是利用了氧气能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用碳作燃料,是利用了碳具有可燃性的化学性质。

13.【答案】B

【解析】有同学提出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很明显是设计实验,故选B。

14.【答案】C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鲜牛奶变质是发生了缓慢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酵母粉发酵的过程包含了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化

学变化;洁厕精中含有稀盐酸能与污垢发生化学变化;只有钢丝球刷碗是利用物理方法去污,此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15.【答案】B

【解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若仰视刻度,读数是偏小的,故量取水的体积是偏大的。某同学用量筒量取5.0 mL水时仰视刻度,则所量水的体积大于5.0 mL。所以答案应选B。

16.【答案】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易挥发(写出两条即可)【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该材料描述过氧乙酸的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易挥发等均属于物理性质。

17.【答案】(1)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甲烷能燃烧

【解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等;天然气燃烧是化学变化,所以甲烷能燃烧就是甲烷的化学性质,注意,只回答甲烷燃烧是错误的。

18.【答案】(1)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为1.25g/L,比空气的密度略小;(2)毒性可燃性

【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为 1.25g/L,比空气的密度略小;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毒,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19.【答案】外底部

【解析】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底部夹上、取下。

20.【答案】灯泡发光摩擦生热把红糖放入水中溶解水的沸腾浑浊的泥水静置一会儿

【解析】有发光现象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通电发光;有放热现象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摩擦生热;有颜色改变现象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在一定条件下,无色氧气变成淡蓝色液态氧,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有气体放出现象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水的沸腾;有沉淀现象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浑浊的泥水静置一会儿,会出现沉淀现象,属于物理变化。

21.【答案】(1)氮气(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

【解析】解答这类题目时应注意明确实验设计的内容。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又不参与呼吸作用,因此呼出的气体中还含有较多的氮气;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

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

22.【答案】A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

B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

D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玻璃片上水雾的不同

【解析】A可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以进行对比实验。

B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以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会观察到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所以可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会观察到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

D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时,由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较多,所以玻璃片会出现水雾,而另一片上不出现。

23.【答案】(1)光合(2)左移石灰水变浑浊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广口瓶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小于大气压

【解析】(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可使瓶内的植物因接触不到阳光而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以免对实验产生干扰。

(2)由于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广口瓶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小于大气压。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左移。瓶内产生了二氧化碳,使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综合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试卷(附答案详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古丝绸之路将我国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C.在甲骨上刻文字D.用石块修筑长城 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量取9.5mL液体 C.取用粉末固体D.点燃酒精灯 3、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下列古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4、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B.教室和宿舍经常通风 C.佩戴口罩预防疾病传染D.用石油为原料生产药物 5、下列操作不正确 ...的是 A.读出液体体积B.闻气体气味 C.取固体粉末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6、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项有本质别的是 A.食物的腐烂B.石油的加热炼制C.动植物的呼吸D.农家肥的腐熟 7、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 8、2021 年 7 月 25 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的文化和技术的交流中,下列技术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蚕丝织布B.谷物酿酒C.铁的冶炼D.烧制瓷器 9、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合理的是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卷(选择题 40分) 一、选择题: 1、化学研究的对象与物理、数学、地理等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取一块大理石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大理石由什么成分组成 B、大理石的产地在哪里 C、大理石有什么性质和用途 D、大理石的微观结构如何 2、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B、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C、人类的活动不仅充分利用了自然原来就有的物质,还创造许多新物质 D、绿色化学就是指研究绿色蔬菜的化学 3、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恐怖分子劫机撞击世贸组织和五角大楼的事件。研究事件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飞机撞击大楼造成玻璃纷飞 B、飞机中的航空煤油燃烧引起爆炸 C、房屋钢筋熔化 D、大楼倒塌 4、用试管加热固体时,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A、加热前试管外壁干燥 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 C、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了 D、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了 5、下列关于铜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铜一般呈红色 B、铜能导电 C、铜能传热 D、铜在潮湿空气中易形成铜绿 6、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固体硫酸铜,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应用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 A、制法 B、物理性质 C、化学性质 D、用途 7、某些玻璃仪器,为保证其密闭性,常常把玻璃的接触面处磨毛(也称磨砂),下列仪器中已经过了磨毛处理的是() A、量筒 B、集气瓶 C、烧杯 D、锥形瓶 8、读量筒中液体体积时,某同学俯视读数为20 mL,则实际为() A、大于20 ml B、小于20 ml C、20 ml D、无法判断 9、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化学这门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A、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B、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C、物质的运动状态 D、物质的用途和制取 10、量取76 ml水,最好选用下列哪种仪器() A、滴管 B、10 ml量筒 C、20 ml量筒 D、100 ml量筒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到原试剂瓶中,以免浪费 B、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液体药品的用量时,应取1~2 mL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要与桌面成45度角 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12、①蜡烛的颜色、②烛芯的长短、③蜡烛的长短、④蜡烛的粗细,以上可以影响到烛火强弱的是() 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题 含答案及部分解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1.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下列措施属于“绿色化学”范畴的是( ) A.杜绝污染源 B.治理污染点 C.深埋有毒物 D.处理废弃物2.下图所示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3.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甘薯酿酒B.石蜡熔化 C.烟花爆炸 D.食物腐败 4.某市不仅山清水秀、景色迷人,而且特产也非常丰富。以下特产制作的部分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生产红糖时蒸发甘蔗汁液 B.制作红苕粉时晒干水分 C.制作蓬溪姜糕时将成品切块包装 D.配制沱牌曲酒时发酵粮食5.下列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 B.用镊子取用二氧化锰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最后改用胶头滴管加至刻度 D.实验室模拟炼铁时先加热氧化铁再通一氧化碳 7.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B C D 8.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导热性B.可燃性 C.挥发性D.延展性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CO用作燃料 B.金刚石用来裁玻璃 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D.氮气用作保护气 10.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溶解NaCl C.点燃镁条 D.加入铜片 1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作干燥剂 B.氧气具有助燃性——作燃料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作净水剂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作灭火剂 12.祖国文化灿烂辉煌。有关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理解错误的是( ) A.蚕“丝”是天然纤维 B.“蜡炬成灰”只发生化学变化 C.“泪”指液态蜡 D.“灰”是指蜡燃烧产生的CO2等物质13.下列实验不属于对应基础实验内容的是() 二、填空题(共30分) 14.(18分)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细口瓶的塞子要在桌面上。 (2)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 [范围:第一单元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题2分,共28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在研制“甲型H1N1”疫苗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B.化学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C.化学可以使人类的生活更美好 D.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2.“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要求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以下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减少使用金属材料,加大可降解塑料的生产 B.为方便市民出行,提高家庭轿车使用量 C.为方便废水的排放,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 D.加速石油的开采,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3.专家否认了“味精致癌”的说法,实验表明,味精在100 ℃时加热半小时,只有0.3%的味精(谷氨酸钠)生成焦谷氨酸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B.谷氨酸钠加热生成焦谷氨酸钠是物理变化 C.谷氨酸钠受热不发生反应 D.用烧杯盛放味精直接加热来完成实验 4.下列现象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可能产生的是() A.颜色改变B.发光放热 C.物质种类减少D.体积膨胀 5.图为各种自然现象,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6.化学改变着人类的未来。下列科研成果的研究领域与化学无关的是() A.研发火箭升空的燃料B.绘制水稻基因图谱 C.研制新药物D.寻找煤变油的催化剂 7.打开“雪碧”饮料的瓶子,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根据这一现象,对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小明作出了如下猜

想,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A.可能是二氧化碳B.可能是水蒸气 C.可能是对人体无害的气体D.可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8.春天里百花盛开,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在花朵中爬进爬出,忙于采蜜。是什么吸引蜜蜂飞向花朵呢?小明提出这可能与花的颜色有关。“吸引蜜蜂的可能是花的颜色”这一叙述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B.建立假设 C.收集事实证据D.制订计划 9.下列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的是自己的物理性质的是() A.“铜块”:我能导电B.“蜡烛”:我能燃烧 C.“氮气”:我具有稳定性D.“铁钉”:我容易生锈 10.既可用于给液体加热,又可用于给固体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A.试管B.烧瓶C.烧杯D.锥形瓶 11.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酒精灯使用完后,直接用嘴吹灭即可 B.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 C.与滴瓶配套的胶头滴管使用完毕,清洗后放回原瓶 D.实验完毕后,及时洗涤所用器皿,仪器、药品归类整理,放在规定的位置 12.规范的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明仪器已洗干净 B.固体药品都可以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C.加热后的试管应立即用冷水冲洗 D.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自己 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4.用量筒量取溶液,当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时读数为15 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 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A.小于5 mL B.大于5 mL C.等于5 mL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共32分) 15.(12分)根据图所示仪器,回答问题。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有关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是发生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凡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物质种类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有光和热产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2.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打翻着火,应立即用() A.用水冲洗 B.用扇子扇灭 C.湿抹布盖灭 D.撒沙土扑灭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用镁粉制作照明弹 B.液氢常用作航天飞机的燃料 C.烧木材取暖 D.金刚石用来切割玻璃 4.下列叙述中,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无味 B.常温下为气态 C.能支持燃烧 D.液氧为淡蓝色 5.下列取用试剂的操作图示错误的是() A. A B. B C. C

D. D 6.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溶解性 B.腐蚀性 C.助燃性 D.可燃性 7.取用液体药品时,正确的操作是() A.手拿试剂瓶,标签向外 B.试剂瓶口不要紧贴试管口,以防污染 C.手持试管,应垂直拿稳 D.取完药品盖好瓶盖,放回原处,标签向外 8.下列行为中,没有违背实验室规则的是() A.进入实验室就可以随便做实验 B.把实验剩余的药品带出实验室 C.把反应后的药品倒入指定的废液缸 D.实验结束时,未整理仪器就离开实验室 9.在化学实验中,必须遵守实验规则,下列做法违背实验室规则的是()A.实验前检查仪器和用品是否齐全 B.取用后剩余的药品要放回原来的试剂瓶中,避免浪费 C.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D.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需征得老师同意后再进行操作 10.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发光发热 B.有颜色的变化 C.有其他物质生成 D.有气体、沉淀产生 11.下列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经典测试(含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D. 2.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B.食物腐烂C.电灯发光D.冰雪融化 3.下列有关物质变化或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酒精挥发——化学变化B.冰雪能融化——物理变化 C.铁片生锈——物理性质D.汽油易燃烧——化学性质 4.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微型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用数字化实验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图所示,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B.蜡烛在燃烧后生成了CO2和H2O的曲线是a和c C.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 D.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以后的部分产物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B.取液体药品 C.给液体加热D.读液体的体积6.正确的实验操作对人身安全和实验结果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读取液体体积B.检查气密性 C.称量固体D.倾倒液体7.下列实验操作或设计中正确的是 A.用100mL量筒量取8.5mL的水

B.检测装置气密性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倾倒液体药品 8.实验操作也是化学学习中比较重要的环节,下列实验操作没有错误的是()A.液体读数B.液体取用 C.过滤D.滴加液体 9.某同学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潮湿;③试管口没有略微向下倾斜;④忘了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⑦高锰酸钾中混有可燃物。 A.全部B.除④外C.除⑥⑦外D.①②③⑤ 10.下列图示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A.连接导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2 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16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48分) 1.请你判断下面所列举的生活事实与化学密切相关的是() (1)节日庆典燃放礼花;(2)汽车为人们交通提供便利条件;(3)五彩缤纷的硬塑玩具代替了原始的木制儿童积木;(4)当你走进麦当劳,各式冰激凌奶卷使你驻足;(5)“巨能钙”“盖中钙”“钙力奇”各种补钙产品纷纷问世 A. (1)(5) B. (1)(3)(5) C. (1)(4)(5) D. (1)(2)(3)(4)(5) 2.我国古代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史,下列发明或技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活字印刷 B. 酒精酿造 C. 水车灌溉 D. 绢布刺绣 3.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几种常见消毒剂进入了家庭。下列对84 消毒液的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 有强氧化性 B. 无色或淡黄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C. 见光易分解 D. 可杀灭多种病原微生物 4.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贮运过氧化氢的试剂箱上最适合粘贴的一张标签是:( ) A. 剧毒品 B. 自燃物品 C. 氧化剂 D. 腐蚀品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连接仪器 B. 熄灭酒精灯 C. 夹持试管 D. 取液时挤入空气 6.下列仪器不能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是() A. 锥形瓶 B. 量筒 C. 试管 D. 烧杯 7.下列有关药品取用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 张雪美同学将取出后未用完的红磷放回原瓶 B. 吴棚同学品尝了实验室中贴有“蔗糖”标签的药品,表示味道很甜 C. 孙枭鹏同学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D. 因某固体药品的用量未指明,汪榆智同学取了盖满试管底部的该药品 8.下列物质中,必须利用化学性质的不同才能区分的是( ) A. 酒精和食醋 B. 铜片和铝片 C. 水和澄清石灰水 D. 蔗糖和食盐 9.小江同学将鸡蛋壳放入食醋中,发现有气泡产生,他认为可能是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相应药品来检验。就“可能是产生了二氧化碳”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假设或猜想 B. 进行实验 C. 收集证据 D. 得出结论 10.下图是某学习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将实验室的集气瓶直接拿进教室,盖上玻璃片,就可收集到教室的空气 B. 实验1可以得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C. 实验2中呼出气体中燃着的木条比空气中燃着的木条燃烧时间长 D. 通过实验2可以得出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低 11.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 A. 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 B.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C. 较多量液体的反应——烧杯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检测卷-人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检测卷-人教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河南博物院馆藏丰富。下列相关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玉柄雕琢 B.骨笛打孔 C.彩陶烧制 D.金简刻字 2. 下列成语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星火燎原 B.披荆斩棘 C.死灰复燃 D.百炼成钢 3. “水是生命之源,氧气是生命之气”。氧气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能支持燃烧 B.不易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略大 D.无色气体 4.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的是 ( ) 5. 正确操作是实验安全、成功的关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用10 mL量筒量取8.55 mL水 B.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试管外壁应干燥 C.不能用手触摸药品 D.用托盘天平称量,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6. 实验操作不仅要科学规范,还要关注环保、安全等问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7. 给150 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下列仪器中的 ( ) ①试管②烧杯③蒸发皿④酒精灯⑤试管夹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 A.③④ B.②④ C.②④⑥⑦ D.①④⑤ 8. 小林用10 mL的量筒量取8 mL的液体,读数时他采用了仰视的方法,结果量取的液体体积 ( ) A.大于8 mL B.小于8 mL C.等于8 mL D.无法确定 9. 用托盘天平称量时,若将药品放在右盘,而砝码放在左盘,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为10 g,游码示数为0.8 g,则药品的质量是 ( ) A.10.8 g B.9.2 g C.10.0 g D.无法确定 10. 下列实验中,观察不到明显变化的是 ( ) A.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 B.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二、填空题 11. 在物质的下列性质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空。 ①可燃性②溶解性③导电性④熔点⑤沸点⑥密度⑦硬度 (1)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2)植物油能浮在水面上,说明植物油的比水小。 (3)天然气能燃烧,说明天然气具有。 (4)将食盐和蔗糖同时加热,蔗糖先由固体变为液体,说明食盐的高。

人教版初三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检测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粉笔折断 B. 棉纱织布 C. 木材燃烧 D. 汽油挥发 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加入催化剂能使化学反应的速率加快 B. 不使用催化剂物质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C. 使用催化剂可增加生成物的量 D. 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及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牛奶变质 B. 光合作用 C. 海水晒盐 D. 白磷燃烧 4.小亮同学提出,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某气体是否为氧气。就这一过程而言, 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 建立假设 B. 收集证据 C. 设计实验 D. 做出结论 5.下列有关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是发生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凡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物质种类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有光和热产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6.下列仪器在进行实验时,不宜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A.烧杯B.烧瓶C.试管D.量筒 7.家庭生活中处处都有物质变化,下列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鲜牛奶变质B.酵母粉发酵C.钢丝球刷碗D.洁厕精除垢 8.以下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其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①把装置连接好②两手紧贴容器外壁③导管口有气泡冒出④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⑤如果装置不漏气,里面的空气受热会膨胀 A.②④①③⑤B.③②①④⑤C.①③②④⑤D.①④②⑤③ 9.下列加热试管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试管时,试管口不对着自己或他人 B.试管底部要接触灯焰中温度最高的焰心 C.加热试管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题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5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30分,) 1.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A.有新物质生成 B.有发光放热现象 C.有气体放出 D.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2. 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 A.内壁上的水成股流下 B.内壁上有少量水珠 C.透明 D.内壁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 某同学为验证“分子是运动的”,设计了甲、乙、丙、丁四个实验。其中,能达到目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丁

C.甲、丙、丁 D.乙、丙、丁 4. 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5.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火焰分三层 B.切下一小段蜡烛放入水中会浮在水面 C.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燃烧时产生黑烟 6. 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 B.塑料降解 C.玻璃破碎 D.动物呼吸 7. 下列一些变化中,既包含物理变化又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海绵吸水 B.酸雨腐蚀铁塔 C.酒精挥发 D.煤气泄露出来 8. 如图是小明在做“检测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实验示意图.小明是在检测人

体呼出气体中所含的是() A.水蒸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9. 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可燃性 B.腐蚀性 C.助燃性 D.挥发性 10. 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金属切割 B.食品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 C.液氮可使超导材料显示超导性能 D.稀有气体可以用于充灯泡以延长寿命 11. 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A.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时,先把玻璃管一端润湿,然后稍用力转动使之插入橡皮管内 B.制取气体时,先装入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 D.木炭还原氧化铜结束时,先把导管从盛有石灰水的试管中取出,后停止加热

九年级化学走进化学世界_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请你判断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的问题是 A.煤炭是由什么组成的B.铁矿石是如何冶炼成铁的 C.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运动的 D.用粮食为什么能酿造白酒 2.在化学发展史上,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 B.阿伏加德罗 C.拉瓦 锡 D.门捷列夫 3.下列图示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A B C D 4.我们经常看到下列现象,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潮湿的衣服经日晒变干 B. 瓷碗破碎 C. 食物变馊 D. 石蜡熔化5.正确量取18mL水,应选用的仪器是 ①5mL量筒②20mL量筒③50mL量筒④胶头滴管 A.①④B.②④C.③④D.④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中按质量计算氮气占78% B.稀有气体不与其他物质反 应 C.稀有气体和氮气都可以做保护气D.氧气可以燃烧,做燃料

7.某人用托盘天平称量5.1 g食盐时(1 g以下用游码),称后发现砝码放在了左盘,食盐放在了右盘。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A.5.3 g B.5.1 g C.5.0 g D.4.9 g 8.小刚在量取液体时,开始采用平视读数为15mL,倒出一定量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5 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的体积为 A.>10 mL B.<10 mL C.=10 mL D.无 法确定 9.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个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假设B.实验C.观 察D.做出结论 10.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A.颜色B.状态C.硬度D.可燃 性 11.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 s~2 s后取出,能观察到 A.均匀的变黑 B.与外焰接触部分被烧黑 C.与内焰接触部分被烧黑D.与焰心接触部分被烧黑 12..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为了避免管内液体外流,加热时试管不得倾斜 B.所盛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加热过程中,不停移动试管使液体中下部均匀受热 D.加热时,试管口可以对着自己,但不能对着别人 13.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空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氧气 14.小新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 A.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丰富 B.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 C.新型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 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2.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 B.阿伏伽德罗 C.门捷列夫 D.拉瓦锡3.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发明。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混合 B.成型 C.晾干 D.烧结4.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塞紧橡胶塞 B.取用粉末状固体 C.滴加液体 D.熄灭酒精灯 5.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具有助燃性——作燃料 B.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作导线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作净水剂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作灭火剂 6.下列说法不符合“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理念的是() A.回收废旧电池,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B.采用“绿色化学”生产工艺,提高原料利用率 C.大力发展新能源,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D.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合理利用,减少污染 7.下列有关药品的取用说法错误的是() A.为了节约药品,实验室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B.用药匙或纸槽将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底部 C.取用药品时,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也不能尝任何药品味道 D.取用药品时,要严格按照规定量取用,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 8.某同学在实验课上建议,用燃着的木条将氧气与二氧化碳区别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作出结论 D.交流评价 9.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首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取为18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9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 A.大于9mL B.小于9mL C.等于9mL D.不能确定 10.实验室可用下图装置制氧气,可用推拉注射器的方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活塞时,如果装置 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A.注射器内进入液体B.瓶内液面上升 C.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上升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11.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的原理,应用如图实验比较两种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 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 A.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 B.两个胶头滴管的规格 C.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检测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答案)

九年级上化学单元检测 第一单元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2分,请将 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下表对应的空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富于创造性的中心学科,在①环境保护、②新能源开发、③新材料研制、④编写计算机程序中,与化学研究密切相关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 B.阿伏加德罗 C.拉瓦锡 D.门捷列夫 3.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A.火的发现和利用 B.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C.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D.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4.下列仪器不能用来作化学反应容器的是() A.试管 B.量筒 C.烧瓶 D.锥形瓶 5.下列物质的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A.状态 B.硬度 C.颜色 D.可燃性 6.下列药品取用错误的是() 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药匙或纸槽 B.为了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回收,并放入原试剂瓶中 C.取块状固体,用镊子 D.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 7.下列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甲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B.金属汞在常温下是液体 C.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 D.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8.下列变化中有一个变化与其他变化有本质的不同,该变化是() A.钢铁生锈B.汽油燃烧 C.牛奶变酸D.筷子折断

9.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尝药品的味道 B.将鼻子凑到试剂瓶口闻药品气味 C.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 D.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10.我们打开汽水瓶时可看到瓶口冒出大量气泡,冒出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呢?有同学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就“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与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解释与结论 1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向试管里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 B.用滴管加液体时,滴管不触及容器的内壁 C.用试管加热药品时,为了增大受热面积,竖直加热试管 D.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12.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13.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 A B C D 14.如图所示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先用手紧握试管,再把导气管口没入水中 B.若气密性好,会观察到导气管口出现连续而均匀的气泡 C.若气密性好,放开手后会观察到导气管内出现一段水柱 D.可以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15.下列仪器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解析版)含答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 1.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花香四溢 B.海市蜃楼 C.百炼成钢 D.木已成舟 2.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和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 A.纸张燃烧 B.粮食酿酒 C.火药爆炸 D.洗衣服晾干 3.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A.煤矿中因遇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 B.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 C.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 D.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 4.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B.C.D. 5.下列仪器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 A.烧杯 B.试管 C.锥形瓶D.量筒 6.实验时不小心打翻酒精灯着火了,最简便合理的灭火方法是() A.用水浇灭 B.用嘴吹灭 C.用湿抹布盖灭 D.用灭火器扑灭 7.欲量取40mL的液体试剂.现有下列量程的置筒,最好选用() A.5mL B.10mL C.50mL D.100mL 8.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几大化学工艺是() A.烧陶瓷、指南针、造纸 B.烧陶瓷、冶铁、印刷、酿酒 C.烧陶瓷、造纸、冶铁、制火药D.制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 9.利用化学不可以做到的是() A.冶炼钢铁 B.生产化肥 C.污水的处理D.进行物种分类 10.在人教版化学教科书《绪言》最后一页中有一幅彩图,其内容是一只漂亮的金丝雀和水中的金鱼“生活在一起”,制作这个鸟笼的高分子薄膜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A.绝热 B.透气、隔水C.密度大D.导电 11.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下列化学物质对人类有益的是() ①使用加碘食盐 ②使用铝制炊具 ③食用含铁酱油 ④食用含磷洗衣粉 ⑤食用含钙麦片 ⑥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 A.①③⑤B.①②③⑤ C.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 12.在下列有关纸张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 B.不溶于水 C.易撕 D.可燃 13.一元硬币外观是银白色金属光泽,与铁的颜色相似,为确定该硬币是否是铁币,有的同学拿磁铁来吸引,该作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观察 B.实验 C.假设 D.推理 14.用量筒量取25毫升盐酸,实际量取的液体比25毫升偏高的是() A.仰视 B.俯视 C.手拿量筒读数 D.平视 15.某同学欲称11.5克食盐,将砝码与食盐位置放反了,则实际称得食盐的质量为() A.11.5克B.10.5克C.10.0克D.12.0克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 16.请指出如图过滤装置中的两处明显错误: (1) (2). 17.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中装的药品是(写名称); (2)若装置乙中装的是澄清石灰水,则反应中会出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若装置丙中装的是紫色石蕊试液,则反应中会出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及答案

…○………………内………………○………………装………………○………………订………………○………………线………………○……………… …○………………外………………○………………装………………○………………订………………○………………线………………○……………… …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测试卷及答案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题号 一 二 总分 分数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0mL 的量筒内液体的液面如图所示,则所量取液体的体积为( ) A .8mL B .6.5mL C .7.5mL D .7mL 2.下列物质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 .氧气 B .可吸入颗粒物 C .二氧化硫 D .二氧化氮 3.某同学欲量取10mL 某液体,它将量筒放平稳,从高处俯视量筒的刻度,则该同学量取实际液体量为( ) A .大于10mL B .小于10mL C .等于10mL D .无法判断 4.某同学欲称量5.3克氯化钠,他在左边托盘上放了5克砝码,又把游码移动到0.3克处,然后在右边托盘上加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为止,这时托盘上的氯化钠实际质量是( ) A .5.3克 B .4.7克 C .4.0克 D .5.6克 5.在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中,要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等,通过观察金属铜得出以下性质,其中属于金属铜的化学性质性质 的是( ) A .光亮的红色 B .常温下为固体 C .没有特殊气味 D .在空气中加热表面会变黑 6. 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猜想与假设 C .进行实验 D .获得结论 7.“水是生命之源,氧气是生命之气”。氧气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能支持燃烧 B .不易溶于水 C .密度比空气略大 D .无色气体 8.某集气瓶内盛有空气,现要除去其中的氧气得到氮气,可用下列物质中的哪种物质在集气瓶中燃烧( ) A .铁丝 B .红磷 C .木炭 D .蜡烛 9.由废弃塑料(如一次性快餐盒)带来的”白色污染”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某市向公民公开征求建议.以下建议不可行的是( ) A .禁止使用塑料制品 B .不可滥用塑料制品 C .回收利用废弃塑料 D .开发新型可降解塑料 10.下列图示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试管、蒸发皿、量筒、燃烧匙都可以用来给物质加热 B.用镊子小心地将块状固体放入垂直的试管中 C.用100mL量筒取9.5mL氯化钠溶液 D.用托盘天平称量某固体样品的质量为5.0g D 解析:D A、量筒不能加热,错误; B、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错误; C、量筒选用时要选择比所测量液体稍大的量筒,误差会较小,所以不宜100mL量筒量取 9.5mL氯化钠溶液,错误; D、由于托盘天平的精确度只能达到0.1克,可以用托盘天平称量某固体样品的质量为 5.0g,正确; 故选D。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B.C.D. D 解析:D 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试管应稍倾斜,图中试管没有稍倾斜,所以操作错误。 故选:D。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B.点燃酒精灯

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 D 解析:D A.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胶头滴管垂直悬空滴加,滴管不可伸入试管内,防止污染药品,图中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没有用外焰加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4.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B.食物腐烂C.电灯发光D.冰雪融化B 解析:B A、汽油挥发是液态变成气态,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 B、食物腐烂的过程中发生了缓慢地氧化反应,故为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电灯发光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冰雪融化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是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5.基本仪器的规范使用很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氯化钠固体B.检查气密性 C.加热液体D.滴加液体 B 解析:B A、托盘天平称量药品质量,左物右码,图示物码放反,A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气管伸入水中,然后用手捂住试管,导气管末端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好,B正确, C、加热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三分之一,防止液体飞溅,C错误。 D、胶头滴管使用,垂直悬空滴加,防止药品污染,D错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共5套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共5套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 B.酒精挥发 C.食物腐烂 D.胆矾研碎 2.通过观察蜡烛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燃烧时发光、放热 ②燃烧时有水雾生成 ③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 ④蜡烛先熔化再燃烧⑤熄灭时蜡烛冒白雾.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③④⑤ C.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A.长劲漏斗 B.量桶 C.坩埚钳 D.椎形瓶 4.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 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A.猜想 B.实验 C.推理 D.归纳

5.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到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包含了化学变化 B.“日照香炉生紫烟”﹣﹣包含了化学变化 C.“北风卷地白草折”﹣﹣包含了物理变化 D.“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前者包含了化学变化,后者包含了物理变化 6.下列仪器,既能做反应器皿又能直接加热的是() A.烧杯 B.集气瓶 C.锥形瓶 D.试管 7.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 A.O 2 供给呼吸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C.钢材做高压锅 D.氢气用作燃料 8.以下关于化学试剂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取用固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1g~2g B.洗涤尝试用过的试管时,每次注入试管水,振荡后倒掉 C.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1mL~2mL D.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