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量元素添加剂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微量元素添加剂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微量元素添加剂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微量元素添加剂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饲料中微量元素添加剂的发展历程

微量元素添加剂的发展历程 摘要:文章描述了微量元素添加剂的发展历程,并且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1 微量元素无机盐 多年来,饲料中微量元素营养都是由传统无机盐来提供,如硫酸铜、硫酸锌等,通常称为第一代微量元素添加剂。但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展开,传统无机盐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例如存在稳定性差,受体内pH值、无机离子、有机大分子等的拮抗影响,消化吸收率低,对动物胃肠刺激性大,而且对饲料中的维生素的活性造成破坏等缺点。自1955 年Braude等首次发现在饲料中添加猪正常需求量10倍的铜可以明显提高其生产性能之后,大量试验表明,高剂量微量元素特别是高铜、高锌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能够在一定条件下表现抗病促生长的效果,可使养猪效益提高,因此被部分饲料厂和养殖场采用。但高剂量微量元素在畜禽体内的残留,降低畜产品品质,影响肉食品安全;大量未被吸收部分对环境造成巨大危害。随之引发的畜产品品质问题及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目前,凡特施特生产出来的健乐保系列无机微量元素和传统微量元素相比,有吸收性好,利用率高等特点。 2 微量元素简单有机酸盐

针对微量元素无机盐存在的这些问题,研究者开发出第二代微量元素添加剂,即微量元素简单的有机酸盐,如富马酸亚铁,柠檬酸锌等,微量元素无机盐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是第二代微量元素添加剂依然存在一系列缺点,Veum等(1965)在泌乳母猪饲粮中添加1 984 mg/kg富马酸亚铁,结果却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母乳中铁的含量没有变化,仔猪日增重也没有显著变化。另外,第二代微量元素添加剂与部分营养物质仍会发生拮抗作用,生物学利用率较低。因此效果不是很显著。安全、稳定、高效、环保的新型微量元素添加剂产品的研究与选用已成为行业日益关注的焦点。 3微量元素小肽螯合物 现代科学认为,由2个或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肽能完整地通过肠黏膜细胞进入体循环,吸收具有转运速度快、耗能低、载体不易饱和,与游离氨基酸的吸收无竞争等优点,且各种肽之间转运无竞争性与抑制性。动物组织可以直接利用小肽中的氨基酸合成组织蛋白。微量元素小肽螯合物便是借助小肽的吸收转换通道被吸收利用,能够促进微量元素的吸收,更有利于微量元素生物学效价的提高,是更优于氨基酸微量金属螯合物的添加剂产品,是公认的微量元素饲料添加剂未来发展重要趋势之一。 结语 凡特施特致力于研究开发优良的无机微量元素,这不仅可以提高机体利用率,还可以降低饲料成本,是养殖户和饲料厂的较好选择。

食品添加剂选用原则

食品添加剂选用原则: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和《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等一系列有关法规和各种标准。生产食品添加剂的工厂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产品主管部门、卫生部门及有关部门共同批准,制定生产,生产必须符合质量标准,并接受有关部门验收、监督和检查。 小原则:1.各种食品添加剂都必须经过一定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2.鉴于有些食品添加剂具有一定毒性,应尽可能不用或少用,必须使用时应严格控制使用范围和使用量;3.使用添加剂应该保持和改进食品营养质量,而不能降低或破坏食品营养质量;4.使用添加剂不得用于掩盖食品标识、腐败等缺点或为了粗制滥造而降低应有的良好的加工措施和卫生要求;5.食品添加剂应符合质量标准,不得含有有害物质,不能超过允许限量。加入食品后能被分析鉴定出来;6.选用食品添加剂时还有考虑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安全、易于贮存、运输和处理等因素。 天然着色剂优缺点:优点:1.来源于动植物组织,安全性较高;2.本身是一种营养素,具有营养效果,有些具有一定药理作用;3.更好的模仿天然物的颜色,着色时色调自然。缺点:1.较难溶解,不易染着均匀;2.染着性较差,某些食用天然着色剂与食品原料反应变色; 3.坚牢度较差,使用时局限性大,受pH、氧化、光照、温度等影响较大,在加工及流通过程中易受外界影响而劣化; 4.受其共存成分的异味影响,或自身就有异味; 5.难于调色,不同着色剂相溶性差,很难调配出任意色调; 6.受金属离子和水质影响,在金属离子催化下发生分解、变质或形成不溶的盐; 7.成分复杂,使用不当易发生沉淀、浑浊,且纯品成本较高; 8.产品差异大;9.天然着色剂不如人工着色剂稳定,使用时要加入保护剂,对色素使用产生不良影响。 如何正确使用食品防腐剂? 1、首先要全面了解所使用的防腐剂的杀菌和抑制菌谱,使用的最低浓度和该食品可能携带的腐败菌种类以及其性质等,以便做到有针对的使用 2、要全面了解所有防腐剂本身的性状,其中包括溶解性,pH,对光和热稳定性等,以使做到正确和合理地使用 3、要了解食品本身的性质,食品加工的条件,储藏的环境期限等对防腐剂效果的影响,以使用所有的食品防腐剂能起到最有效的作用 4、为提高食品防腐效果,在添加防腐剂的同时,可以不用适当的其他措施提高食品防腐效果,防腐剂的使用与加热方式,冷冻方式相结合与辐照方式相结合这对工业生产时非常重要的。 苯甲酸与苯甲酸钠,山梨酸与山梨酸钾,对羟基笨甲酸脂类三类防腐剂的比较? 1、安全性:山梨酸与山梨酸钾的安全性最高,苯甲酸与苯甲酸钠安全性能最低,对羟基笨甲酸脂类的安全性能介于二者之间 2、防腐效果:对羟基苯甲酸脂类抗菌作用比山梨酸与山梨酸钾和苯甲酸与苯甲酸钠要强;苯甲酸与苯甲酸钠对细菌抑制较强对酵母菌霉菌抑制较弱,山梨酸与山梨酸钾对霉菌酵母菌和好气性细菌的生长发育起抑制作用,而对厌气性细菌几乎无效,对羟基苯甲酸脂类对霉菌酵母菌作用较强,对细菌较弱尤其是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和乳酸菌的抑制作用较弱。 3、成本供应比较,苯甲酸与苯甲酸钠是我国最大量生产的化工产品,成本低廉,供应充足,山梨酸与山梨酸钾目前虽已工业化生产,但是产量很小,而成本苯甲酸较高,对羟基笨甲酸脂类虽已工业化生产,但是还很小其成本较高但使用量较低 4、掌握pH值得范围:苯甲酸与苯甲酸钠的适用pH在4.5以下,山梨酸与山梨酸钾的适用pH值在5.5以下,对羟基笨甲酸脂类的适用pH在4.8。 5、其他:苯甲酸与苯甲酸钠略带安息香气味,山梨酸与山梨酸钾在空气中则被氧化而变色,对羟基笨甲酸脂类的溶解性低,略带涩味。 酶制剂与化学催化剂的异同点? 共同点:在一定条件下仅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并反应前后本

食品添加剂试题及标准答案李宏梁

一、单项选择题(请把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错选、漏选、 多选均不得分,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的是(B )。 A. VA B. VB C. VE D. VD 2.在中国魔芋胶属于(A )。 A. 普通食品原料 B. 新资源食品 C. 食品添加剂 D. 药食两用物质 3.不法分子在食品中非法使用添加剂的行为不包括(C)。 A. 使用非法添加物 B. 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C. 使用药食两用物质 D. 使用工业级添加剂 4.工业明胶用途最不可能是(A )。 A. 果冻 B. 酸奶 C. 肉皮冻 D. 医用胶囊 5.二氧化硫可用作防腐剂的食品是(A )。 A. 葡萄酒 B. 食醋 C. 泡菜 D. 面包 6.甜度最高的是(C)。 A. 果糖 B. 甜蜜素 C. 阿斯巴甜 D. 木糖醇 7.确定物质ADI值的步骤是(B )。 A. 暴露量评估 B. 危害特征描述 C. 识别危害 D. 风险特征描述 8.谷类蛋白质中的限制氨基酸是( A )。 A. 赖氨酸 B. 精氨酸 C. 酪氨酸 D. 色氨酸 9.海藻酸钠形成的凝胶是(C)。 A. 热不变性的 B. 热可逆的 C. 热不可逆的 D. 热变性的 10.不具有维生素C活性的物质是(D )。 A.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B. L-抗坏血酸钠 C. L-抗坏血酸磷酸酯镁 D. 异抗坏血酸钠 11.不属于“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1”规定的食品添加剂是(B)。 A. 防腐剂 B. 甜味剂 C. 抗氧化剂 D. 相同色泽着色剂 12. 用于浓缩果汁澄清的酶制剂是( B )。 A. 糖化酶 B. 果胶酶 C. 蛋白酶 D. 脂肪酶 13. 属于食品非法添加物的疋(A )o A. 溴酸钾 B. 亚铁氰化钾 C. 糖精钠 D. 柠檬黄 14.具有清凉感的酸味剂是(A )。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营养作用机理乐国伟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营养作用机理 乐国伟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省,无锡,蠡湖大道1800号,214122)微量元素是动物维持生命和生产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体几乎所有生理和生化过程,其作用与动物生长和健康密切相关。微量元素添加剂经历了无 生物 机盐,缓解矿物质间的拮抗竞争作用。而氨基酸、肽的微量元素螯合物具有类似二肽的结构,消减了氨基酸吸收与转运的竞争。配位体的性质,提供抗氧化性的功能基团。同时,在体外减轻了金属离子氧化还原反应对维生素的破坏,从而减少了营养物质的损失,增强了其吸收利用的程度。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提高复合预混料中维生素的储存稳定性,明显降低预混料中维生素损失率。

2. 微量元素氨基酸吸收利用机制 无机盐微量元素必须借助辅酶的作用与氨基酸或其他物质形成络合物后才能被机体吸收1,吸收后金属元素在血液中与某些蛋白结合,被运输到机体所需要的部位发生功效。多数学者认为,有机微量元素如锌在动物机体内的吸收代谢与无机盐不同,氨基酸及蛋白螯合物利用肽和氨基酸的吸收机制,不同于小肠中无机锌的吸收机制,位于五元或 存在,ZnT-1主要位于质膜,承载锌向细胞外运输的作用,以消除锌过量可能导致的潜在毒性。ZnT-2在小肠、肾脏、胎盘、肝脏中表达较多,其将锌从细胞质转运到内涵体或溶酶体。ZnT-3主要在脑、睾丸中表达,它将胞内锌转运入囊泡。ZnT-4主要存于乳腺和质膜,胞内锌转运进入囊泡。在生理条件下,锌载体的表达与饲粮锌浓度有密切的关系。另外,还有一种(divalent cation transporter,DCT)载体,主要在十二脂肠、

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

二硝托胺预混剂 Dinitolmide Premix [有效成分]二硝托胺 [含量规格]每1000g中含二硝托胺250g。 [适用动物]鸡 [作用与用途]用于禽球虫病。 [用法与用量]混饲。每1000kg饲料添加本品500g。 [注意]蛋鸡产蛋期禁用;休药期3天。 马杜霉素铵预混剂 Maduramicin Ammonium Premix [有效成分]马杜霉素铵 [含量规格]每1000g中含马杜霉素10g。 [适用动物]鸡 [作用与用途]用于鸡球虫病。 [用法与用量]混饲。每1000kg饲料添加本品500g。 [注意]蛋鸡产蛋期禁用;不得用于其他动物;在无球虫病时,含百万分之六以上马杜霉素铵盐的饲料对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也不改善饲料报酬;休药期5天。 [商品名称]加福、抗球王 尼卡巴嗪预混剂 Nicarbazin Premix [有效成分]尼卡巴嗪 [含量规格]每1000g中含尼卡巴嗪200g。 [适用动物]鸡 [作用与用途]用于鸡球虫病。 [用法与用量]混饲。每1000kg饲料添加本品100-125g。 [注意]蛋鸡产蛋期禁用;高温季节慎用;休药期4天。 [商品名称]杀球宁 尼卡巴嗪、乙氧酰胺苯甲酯预混剂 Nicarbazin and Ethopabate Premix [有效成分]尼卡巴嗪和乙氧酰胺苯甲酯 [含量规格]每1000g中含尼卡巴嗪250g和乙氧酰胺苯甲酯16g。 [适用动物]鸡 [作用与用途]用于鸡球虫病。 [用法与用量]混饲。每1000kg饲料添加本品500g。

[注意]蛋鸡产蛋期和种鸡禁用;高温季节慎用;休药期9天。 [商品名称]球净 甲基盐霉素预混剂 Narasin Premix [有效成分]甲基盐霉素 [含量规格]每1000g中含甲基盐霉素100g。 [适用动物]鸡 [作用与用途]用于鸡球虫病。 [用法与用量]混饲。每1000kg饲料添加本品600-800g。 [注意]蛋鸡产蛋期禁用;马属动物禁用;禁止与泰妙菌素、竹桃霉素并用;防止与人眼接触;休药期5天。 [商品名称]禽安 甲基盐霉素、尼卡巴嗪预混剂 Narasin and Nicarbazin Premix [有效成分]甲基盐霉素和尼卡巴嗪 [含量规格]每1000g中含甲基盐霉素80g和尼卡巴嗪80g。 [适用动物]鸡 [作用与用途]用于鸡球虫病。 [用法与用量]混饲。每1000kg饲料添加本品310-560g。 [注意]蛋鸡产蛋期禁用;马属动物忌用;禁止与泰妙菌秦、竹桃霉素并用;高温季节慎用;休药期5天。 [商品名称]猛安 拉沙洛西钠预混剂 Lasalocid Sodium Premix [有效成分]拉沙洛西钠 [含量规格]每1000g中含拉沙洛西150g或450g。 [适用动物]鸡 [作用与用途]用于鸡球虫病。 [用法与用量]混饲。每1000kg饲料添加75-125g(以有效成分计)。 [注意]马属动物禁用;休药期3天。 [商品名称]球安 氢溴酸常山酮预混剂 Halofuginone Hydrobromide Premix [有效成分]氢溴酸常山酮 [含量规格]每1000g中含氢溴酸常山酮6g。

蛋糕制作中如何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

蛋糕制作中如何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 2016-10-24 10:46:08 来源:中国食品报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的物质。在蛋糕制作中,只要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就能得到安全、理想的产品。 蛋糕油 蛋糕油又称蛋糕乳化剂或蛋糕起泡剂,它在海绵蛋糕的制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成分是多种复合的乳化剂;主要优点是缩短打蛋时间,提高蛋糕面糊的稳定性,改善蛋糕质量,增大蛋糕体积,延长蛋糕保鲜期,提高出品率。 蛋糕油的工艺性能:在制作蛋糕搅打面糊时,加入蛋糕油,蛋糕油可吸附在空气和液体界面上,能使界面张力降低,液体和气体的接触面积增大,液膜的机械强度增加,有利于浆料的发泡和泡沫的稳定。使面糊的比重和密度降低,而烘出的成品体积就增加;同时还能够使面糊中的气泡分布均匀,大气泡减少,使成品的组织结构变得更加细腻、均匀。 蛋糕油的添加量和添加方法:蛋糕油的添加量一般是鸡蛋的3%—5%。因为它的添加是紧跟鸡蛋走的,每当蛋糕的配方中鸡蛋增加或减少时,蛋糕油也须按比例加大或减少。 添加蛋糕油的注意事项:蛋糕油一定要保证在面糊搅拌完成之前能充分溶解,否则会出现沉淀结块;面糊中有蛋糕油的添加则不能长时间的搅拌,因为过度的搅拌会使空气拌入太多,反而不能够稳定气泡,导致破裂,最终造成成品体积下陷,组织变成棉花状。 塔塔粉 塔塔粉化学名为酒石酸钾,它是制作戚风蛋糕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之一。 工艺性能:戚风蛋糕是利用蛋清来起发的,蛋清是偏碱性,pH值达到7.6,而蛋清在偏酸的环境下也就是pH值在4.6—4.8时才能形成膨松稳定的泡沫,起发后才能添加大量的其他配料下去。戚风蛋糕正是将蛋清、蛋黄分开搅拌,蛋清搅拌起发后需要拌入蛋黄面糊,没有添加塔塔粉的蛋清虽然能打发,但是要加入蛋黄面糊则会下陷,不能成型。因此,可以利用塔塔粉的这一特性来达到最佳效果。 塔塔粉的功能:塔塔粉是一种酸性盐,即酸性酒石酸钾,它的主要作用是降低蛋白的碱性,因为制作戚风蛋糕和天使蛋糕都要将蛋白进行搅拌,而蛋白属于碱性很高的一种原料,我们通常使用的鸡蛋酸碱度(pH)高达9—9.5,所烤出来的蛋糕有浓重的碱味,天使蛋糕的色泽呈乳黄色,但加入塔塔粉后,第一个功能是降低蛋白的碱性,改善蛋糕的风味并使天使蛋糕的颜色洁白,第二个功能是增强蛋白的韧性,因为蛋白在pH9—9.5的情形下,黏度减小,搅拌时保气能力差,加入塔塔粉后降低蛋白的碱性,增加蛋白的韧性后,保气能力增加,蛋糕就松软,体积就增大,蛋糕有韧性柔软的口感。 塔塔粉的添加量和添加方法:添加量是全蛋的0.6%—1.5%,与蛋清部分的砂糖一起拌匀加入。 糖 白砂糖,简称砂糖,是从甘蔗或甜菜中提取糖汁,经过滤、沉淀、蒸发、结晶、脱色和干燥等工艺而制成。白砂糖为白色粒状晶体,纯度高,蔗糖含量在99%以上,按其晶粒大小又分粗砂、中砂和细砂。如果是制作海绵蛋糕或戚风蛋糕最好用细砂糖。 糖粉是蔗糖的再制品,为纯白色的粉状物,味道与蔗糖相同,在重油蛋糕或蛋糕装饰上常用。

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1224公告

附件: 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1. 氨基酸Amino Acids 通用名称英文名称化学式或描述来源 含量规格,% 适用动物 在配合饲料或全 混合日粮中的推 荐用量(以氨基 酸计),% 在配合饲料或全 混合日粮中的最 高限量(以氨基 酸计),% 其他要求以氨基酸盐计以氨基酸计 L-赖氨酸盐酸盐 L-Lysine monohydrochloride NH2(CH2)4CH(NH2)COOH·HCl 发酵生产 ≥98.5 (以干基计) ≥78.0 (以干基计) 养殖动物0~0.5 —— L-赖氨酸硫酸盐及其发酵副产物(产自谷氨酸棒杆菌) L-Lysine sulfate and its by-products from fermentation (Source: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NH2(CH2)4CH(NH2)COOH]2·H2SO4发酵生产 ≥65.0 (以干基计) ≥51.0 (以干基计) 养殖动物0~0.5 —— DL-蛋氨酸DL-Methionine CH3S(CH2)2CH (NH2)COOH 化学制备—≥98.5 养殖动物0~0.2 鸡0.9 — L-苏氨酸L-Threonine CH3CH(OH)CH (NH2)COOH 发酵生产— ≥97.5 (以干基计) 养殖动物 畜禽0~0.3 鱼类0~0.3 虾类0~0.8 —— 续表 3

通用名称英文名称化学式或描述来源 含量规格,% 适用动物 在配合饲料或全 混合日粮中的推 荐用量(以氨基 酸计),% 在配合饲料或全 混合日粮中的最 高限量(以氨基 酸计),% 其他要求以氨基酸盐计以氨基酸计 L-色氨酸L-Tryptophan (C8H5NH)CH2CH(NH2)COOH 发酵生产—≥98.0 养殖动物畜禽0~0.1 鱼类0~0.1 虾类0~0.3 —— 蛋氨酸羟基类似物 Methionine hydroxy analogue C5H10O3S 化学制备— ≥88.0 (以蛋氨酸羟基 类似物计) 猪、鸡、牛 猪0~0.11 鸡0~0.21 牛0~0.27 (以蛋氨酸羟基 类似物计) 鸡0.9 (以蛋氨酸羟基 类似物计) — 蛋氨酸羟基类似物钙盐 Methionine hydroxy analogue calcium C10H18O6S2Ca 化学制备 ≥95.0 (以干基计) ≥84.0 (以蛋氨酸羟基 类似物计,干 基) — N-羟甲基蛋氨酸钙N-Hydroxymethyl methionine calcium (C6H12NO3S)2Ca 化学制备≥98.0 ≥67.6 (以蛋氨酸计) 反刍动物 牛0~0.14 (以蛋氨酸计) —— 4

微量元素添加剂产品分类概述

微量元素添加剂产品分类概述 摘要:微量元素添加剂是饲料添加剂中的一种,本文就微量元素添加剂产品分类进行概述。 1 微量元素无机盐 中国饲料工业自20 世纪80 年代起步,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而不断壮大,起初对微量元素作用和价值认识不够,工业级硫酸盐和氧化物被作为微量元素原料简单地添加到饲料中。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逐渐意识到硫酸盐、氧化物、盐酸盐等无机盐产品的诸多不足,再也不能将这些原料简单地添加到饲料中,全产业迫切需要升级换代此类产品。目前凡特施特生产的无机盐微量元素包括低氯硫酸锌、低氯硫酸锰等微量元素系列产品。 2 微量元素碱式盐 美国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将碱式盐产品作为饲料添加剂开发利用,碱式氯化铜作为铜源被广泛应用于动物饲料中,发展到占25%以上美国市场份额。2003 年以来,长沙某公司针对用户还难以全面接受有机微量元素的现状,在持续研发生产推广氨基酸螯合物的同时,在国内率先研发推出碱式盐系列产品,碱式氯化铜、碱式氯化锌相继面世,此类产品克服了无机微量元素带来的弊端,很快被市场接受。目前凡特施特也致力于推广碱式无机微量产品。 3 微量元素有机酸盐 微量元素有机酸盐是通过有机酸化合物与微量元素反应,产生的有机酸化合物。具有稳定性好、抗干扰、易被动物吸收、生物学效价高等优点。但也表现出生化功能不太稳定、动物生长重现性差的情况。对于该类产品,业界一直处于观望或尝试使用状态,未得到广泛认同和大面积推广。

4 新型有机微量元素螯合物 新型的微量元素螯合物主要包括氨基酸微量元素络(螯)合物、蛋白盐微量元素络(螯)合物和小肽微量元素络(螯)合物3 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络(螯)合物是20 世纪70 年代,由美国ALBICN 试验室最早研制成功的一类微量元素添加剂,是以氨基酸作为配位体实现的氨基酸微量元素产品,是高价值的微量元素产品的重要实现形式,具有更高的产品价值和经济价值。我国从20 世纪80 年代末至90 年代,开始对氨基酸螯合物进行了研究,“八五”期间被列为国家重点攻关计划。2000 年后开始小规模推广应用,此类产品饲喂效果良好,饲料企业也因效益可观而乐于接受。目前,氨基酸微量元素络(螯)合物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已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应用范围也从畜禽养殖业扩展到了水产养殖业中,成为生产高品质饲料的必须添加成分。 结语: 近年来,饲料行业对微量元素营养又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微量元素的功能性效果重新得到重视,凡特施特生产的微量元素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同。

有机微量元素在畜禽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四川畜科饲料

有机微量元素在畜禽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 唐凌 四川省畜科院动物营养研究所 四川省畜科饲料有限公司一、有机微量元素 1.是什么? 是指微量元素的无机盐与有机配位体形成产物的总称。 2.为什么被广泛重视及大量研究 其在理论上的电荷中性和稳定性。 二.有机微量元素对动物的作用效应的研究 1.作用效应 1.1畜禽生长性能 有机锌: 有机锰:

1.2 屠体品质 1.3 应激 共3次试验报道有机锌对减缓牛运输应激与蛋鸡低钙应激有作用。 1次试验报道对蛋鸡热应激无改进作用。 1.4 免疫 综上所述: 在查阅的59次试验中,共52次试验与等量的硫酸盐或氧化物作对照: 27次试验表明有机微量元素的作用效果高于 等量的无机物; 23次试验表明有机微量元素的作用效果与等 量的无机物无差异; 2次试验表明有机微量元素的作用为负效应; 3次试验表明低剂量的有机微量元素与高剂量的无机物作用相当。 4次只进行添加与不添加有机微量元素的对比实验。其中3次正效应1次无影响。 2.可能的原因 2.1 产品的质量 a.产品的络合率或络合强度是首要因素 b.检测、鉴定方法存在较大分歧 2.2 试验动物状况 体内某种微量元素的缺乏、适量、过量 其利用率不同。 2.3 饲粮组成 2.4 无机参照物的形式 氧化物,硫酸盐 2.5 添加量 微量元素在消化道的吸收方式因剂量不同而变化。 在低剂量时:主动的载体转运过程 在高剂量时:被动的扩散过程

三.有机微量元素生物学利用率的研究 1.有机微量元素的利用率 1.1 有机锰 有5次报道在家禽中,其生物利用率高于硫酸锰;有2次报道与硫酸锰无差别;有1次报道高于氧化锰;有1次报道与氧化锰。 1. 1. 综上所述: 在65次试验结果中: 41次没有差别63% 19次显著高于29% 5次低于无机8% 2.可能的原因 2.1 产品的质量 Park等(1994)利用铜离子测定条测定了11种有机铜产品质量; 稳定常数变化范围为:0.27~311.53 Leach等(1997)利用离子选择性对电极分别测了9种有机铜源和6种有机锌源在水中的络合程度。 即使在水中产品的络合程度存在很大差别。 2.2 研究方法 a.平衡试验方法

对食品添加剂的正确认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食品添加剂被开发和广泛使用,同时因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所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为了使社会和公众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及食品企业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作者从食品添加剂的定义、种类、作用、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加强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规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对食品的外观、色泽、口感、营养、方便、防腐保鲜、加工性能、延长保质期等方面的要求均有提高,因此,使用食品添加剂可满足以上消费的需要。所以食品添加剂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食品工业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助推剂。 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定义,由于各国食品安全机构和法律制度的不同,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也不相同。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组成的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 于1983 年规定: “食品添加剂是指本身不作为食品消费,也不是食品特有成分的任何物质,而不管其有无营养价值,它们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调剂、处理、包装、运输、储存等过程中,由于技术( 包括感官) 的目的有意加入食品中或者预期的这些物质或其副产品会成为( 直接或间接) 食品一部分,或者改善食品的性质,它不包括污染物或者保持、提高食品营养价值而加入食品的物质”。在欧盟,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的生产、加工、制备、处理、包装、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出于技术性目的而加入到食品中的任何物质。无论其是否有营养价值,这些添加物质通常不作为食品来消费。在美国,食品添加剂是指有意使用的、导致或期望它们或其副产物直接或间接地成为食品的组分。 而我国给出的定义是: “为了改善食品品质的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根据食品生产工艺的需要,按照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食品添加剂的主要功能作用表现为: ①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保持和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②有利于食品的保存,防止腐败变质; ③增加食品的种类和方便性,有利于食品的加工处理,适应食品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④满足特殊人群的需要( 如作为甜味剂的木糖醇,即可满足糖尿病患者的需要) 。 食品添加剂在科学、规范及合理的基础上使用一般对人体健康无害。表现为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营养作用机理_乐国伟

专家视点 1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化学性质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对饲料有效成分破坏作用小。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因其金属离子与氨基酸分子通过配位键结合后,使其分子内电荷趋于中性,形成了较稳定的化学结构。配位体与金属离子间的结合常数,影响稳定性与利用能力,适宜的稳定常数决定其在消化吸收以及在靶组织的释放、利用能力。在体内pH环境下,有效的保护了螯合物中的金属离子,既有防止与饲料中植酸、磷酸根离子等的结合作用,又有阻止动物消化道中不溶性胶体的吸附作用,从而提高了动物机体对金属离子的吸收。微量元素螯合物中的金属离子在配位体如氨基酸的保护下,可有效地抵御与其他离子生成难溶的无机盐,缓解矿物质间的拮抗竞争作用。而氨基酸、肽的微量元素螯合物具有类似二肽的结构,消减了氨基酸吸收与转运的竞争。配位体、提供抗氧化性的功能基团;同时在体外减轻了金属离子氧化还原反应对维生素的破坏,从而减少了营养物质的损失,增强了其吸收利用的程度。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提高复合预混料中维生素的储存稳定性,明显降低预混料中维生素损失率。 2 微量元素氨基酸吸收利用机制 无机盐微量元素必须借助辅酶的作用与氨基酸或其他物质形成络合物后才能被机体吸收,吸收后金属元素在血液中与某些蛋白结合,被运输到机体所需要的部位发生功效。多数学者认为,有机微量元素如锌在动物机体内的吸收代谢与无机盐不同,氨基酸及蛋白螯合物利用肽和氨基酸的吸收机制,不同于小肠中无机锌的吸收机制,位于五元或六元环螯合物中心的金属可以通过小肠绒毛刷状缘,以氨基酸或肽的形式被吸收。研究表明,小肽能被完整地吸收,通过肠粘膜进入血液循环,微量元素利用氨基酸或肽的吸收机制,可以使吸收和循环进入机体的效率更高。氨基酸与肽螯合物既是机体吸收金属离子的主要形式,又是动物体内合成蛋白过程的中间物质,可以减少许多生化过程,节约能量消耗,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效价。 微量元素的代谢受稳衡机制调控。研究表明,稳衡调控在吸收、尿中排出、向肠腔的分泌、同红细胞的交换、从肌肉中释放几个位点。多数学者认为,肠道是微量元素稳衡调控的主要场所,吸收与内源分泌是机体稳衡调控的主要方式。当日粮供给水平较低时,吸收增加,排泄减少。排泄主要经粪便,粪便中除来源于日粮中未吸收部分之外,还有相当部分来自于唾液、肝脏、胰脏、肠粘膜细胞等向肠腔的内源分泌物。机体摄食量大时,肝脏、胰脏向小肠分泌的增加,从而使内源排出增多,以达到调节营养的平衡。如锌转运载体蛋白-1(zinc transporter,ZnT)在十二脂肠和空肠基底膜细胞中广泛存在,ZnT-1主要位于质膜,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营养作用机理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乐国伟 摘 要 微量元素是动物维持生命和生产必不可少的营养素,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体几乎所有生理和生化过程,其作用与动物生长和健康密切相关。微量元素添加剂经历了无机盐类添加剂、简单的有机物和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三个发展阶段。氨基酸与肽的微量元素螯合物作为第三代微量元素添加剂,具有良好的生物稳定性、易被消化吸收、生物学效价高等特点,认识氨基酸与肽的微量元素螯(络)合物的吸收、代谢途径及其作用机制,有助于其广泛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营养;机理

饲料添加剂微量元素间的相互作用

微量元素间的相互作用 摘要:动物体内所含元素中,含量小于0.01的元素统称为微量元素。每种微量元素在机体内会相互发生作用。 动物摄取食物后,在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中各微量元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其相互作用的形式有协同和拮抗两种。即生物体内的一种微量元素对另一种微量元素的正常功能产生强化、抑制或抵消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微量元素间的协同与拮抗作用不仅和微量元素的种类和形式有关,而且与体系内的生物配体及其它营养物质有关。例如,动物机体缺铜时,使血浆铜蓝蛋白不足,会引起对铁元素利用障碍,使Fe3+不能变成Fe2+而难以合成血红蛋白,导致造血障碍而发生贫血;另外,铜在机体内是黄嘌呤氧化酶的构成相,而黄嘌呤氧化酶能催化肝内铁蛋白释放铁,使Fe2+氧化成Fe3+以便迅速与β球蛋白结合成运铁蛋白,机体缺铜时即会引起铁运输障碍,进而导致饲料中的铁不能被正常吸收。有资料显示),饲料中铜浓度通常为10-12mg/kg,绵羊是可耐受的,但如饲料中钼含量太低,这种铜浓度就可使绵羊中毒。研究表明,用含有5mg/L 和10mg/L硒的食物喂养大白鼠,导致了动物生长停滞退化,但若在水中加入As,这种中毒现象就很少出现,它们共同存在就可缓解和消除中毒现象,推测As与Se能形成无毒的化合物);而对哺乳期幼鼠食物中补充1%的钙,则可以减少其对有害元素镉的吸收。在羊饲料中添加30mg/kg的ZnSO4,可减少镉对微量元素代谢紊乱的影响。 将微量元素饲料添加剂的实际应用于预防或治疗微量元素疾病时,必须考虑它们之间

存在的复杂的协同和拮抗作用,文献给出几种常用微量元素的最佳配比:钙:磷=1.5-2:1;铜:锌=0.1:1;镁:钾=0.15:1;磷:铜=1000:1;锌:钙≥0.01。同时也指出补充微量元素的模式和剂量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饲料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别而定,我国饲料总体状况是:铁足,铜临界,锌处于低限,锰不能满足需求,硒明显缺乏。刘金旭等测定了云南省饲料硒含量,认为云南是缺硒地区。邓卫东等进一步试验证明滇东北地区肉牛在传统粗放饲养模式下,铁、钴相对充足,铜则缺乏。 结语: 在使用微量元素饲料添加剂时要考虑的因素有:动物在吸收、代谢微量元素时,微量元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微量元素的添加形式和添加量。

如何正确使用饲料添加剂

如何正确使用饲料添加剂 在畜禽生产上,正确使用好饲料添加剂,对保证畜禽健康、提高畜禽生产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若缺乏使用饲料添加剂的科学知识而使用不当,不但达不到添加的目的,而且还会造成经济损失。因此,本版今日推出这组稿件,将正确使用好饲料添加剂的几个技术问题介绍给大家。 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 根据畜禽的不同种类、生产目的、生理状况等选择所需的添加剂,不要盲目乱 用。一般来讲,维生素类、氨基酸类和微量元素类适用于各种畜禽的各个生长阶段,肥育促进剂只适用于育肥期的猪、牛和鸡(实际生产中应选用各个畜种专用的添加剂);饲料品质保护剂中的抗氧化剂适用于各种含脂率高的饲料;防霉抑菌剂适用于牧草青贮饲料及谷物饲料;酶制剂适用于断奶的仔猪、犊牛和中雏鸡。 选用饲料添加剂还应做到因地制宜,如属于缺硒地区,必须在饲料中补充硒, 应选用含硒添加剂,以促进畜禽的生长,改善饲料利用率。相反在不缺硒的地区,给畜禽补充硒,不仅在经济上造成浪费,还可导致畜禽硒中毒。此外,开发当地价格低廉来源广的添加剂,可大大降低成本,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鉴于当前国内生产饲料添加剂的厂家很多,产品很乱,在选购时切勿贪图便宜 而受骗上当。应选用包装上有批准文号、成分组成、使用说明和出厂日期的较为可靠的添加剂。严禁使用过期、变质、失效的添加剂。 如何从包装上鉴别添加剂 1、看是否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和产品质量标准。没有合格证和质量标准的 ,不要购买。 2、看是否有产品批准文号和生产许可证号。批准文号的格式为:×饲添字… …,药物饲料添加剂的批准文号格式为:×药添字……,批准文号的有效期为5年,超过期限的,不要购买。 3、看标签。标签应以中文或适用符号标明产品名称、原料组成、产品成分分 析保证值、净重、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名、厂址、产品标准代号、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没有标签或标签不完整的,应为不合格产品,不要购买。 4、进口饲料添加剂应有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的进口登记许可证号, 有效期为5年,产品必须用中文标明原产国名和地区名,没有中文标识的为不合格产品,不要购买。 5、应尽量到信誉好,质量有保证,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商店去购买,这样,有 疑问时可向专业人员请教,以得到必要的指导。 使用饲料添加剂肉牛催肥见成效 国内外许多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催肥添加剂的使用,可使日增重提高10%~ 20%,饲料转化效率提高8%~20%,从而可缩短肉牛的肥育期,获得更高的经济 效益。肉牛常用的催肥饲料添加剂有: 1、碳酸氢钠。在肉牛饲料中添加碳酸氢钠0.7%后,能使瘤胃的PH值保持在 6.2至6.8的范围内,符合瘤胃微生物增殖的需要,使瘤胃具有最佳的消化机能, 提高9%的采食量,日增重提高10%以上。按碳酸氢钠66.7%、磷酸二氢钾33.3 %组成缓冲剂,肥育第一期添加量占牛日粮干物质的1%,第二期添加0.8%,日 增重可提高15.4%,精料消耗减少13.08%,并且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大为减

有机微量元素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有机微量元素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摘要有机微量元素具有高效、稳定性好、无毒等特点,可以加快动物生长、提高动物免疫力等作用。特就有机微量元素的定义、特点、作用机制以及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微量元素作为动物必需的营养素,在动物体内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微量元素添加剂的应用经历微量元素的无机盐、微量元素有机酸盐、有机微量元素螯合物三代产品。 由氨基酸或短肽物与微量元素通过化学方法螯合而成的有机微量元素螯合物产品具有化学稳定性好、生物学效价高、在小肠内易于消化吸收、无毒等特点,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第三代微量元素饲料添加剂。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最先研究该产品并在动物生产中得到应用。国内研究此项目始于20世纪80年代,现已取得较大进展。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有机微量元素在提高畜禽生产性能、促进生长、增强机体免疫等方面具有一定作用,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就有机微量元素的定义、特点、作用机制以及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1有机微量元素的定义 按照美国饲料管理官员协会定义,将有机微量元素市售产品分为六类:①金属元素特定氨基酸复合物;②金属元素氨基酸复合物;③金属元素氨基酸螯合物;④金属元素蛋白盐;⑤金属元素多糖复合物;⑥金属元素丙酸盐。 金属元素特定氨基酸复合物是由可溶性金属盐类与特定的氨基酸复合而成的。一般是由一个单一已知氨基酸与单一金属离子相结合所制成的化学实体,如蛋氨酸锌,它含有一个金属锌元素和一个蛋氨酸的氨基酸分子。 金属元素氨基酸复合物是由一个特定的可溶性金属盐类(如锌、铜、锰)与一个氨基酸所复合而成的。 金属元素氨基酸螯合物是由一个可溶性金属盐类中的金属离子与氨基酸相反应而成的。“螯合”较简单的定义为特定的金属元素被两个或是两个以上的非特定氨基酸所包围和结合。只有当金属元素和氨基酸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的共价键,如此才能形成真正的螯合物。而美国饲料管理官员协会确定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概念是:由某种可溶性金属盐中的一个金属元素离子同氨基酸按一定的摩尔比以共价键结合而成。水溶性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必须为150kD左右,生成的螯合物的分子量不得超过800kD。 金属元素蛋白盐是由一个可溶性金属盐类与氨基酸和(或)部分水解的蛋白质相螯合而成的。其终产物内可能含有各种单一的氨基酸、二肽、三肽或是其他蛋白质衍生物。金属元素蛋白盐并不是一种具有精确定义的化学实体。

饲料添加剂维生素的正确使用

维生素是人和动物必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营养物质。除少量几种维生素在体内可以少量合成外,绝大多数维生素必须从饲料中摄取,同时也根据不同种动物和同种动物的生长、生产阶段的不同的维生素需要量也不同,因此应根据以上条件设计维生素的添加量,以满足不同动物的生产、生长、繁殖、维持的维生素需要量。 那么饲料添加剂维生素该怎么正确使用呢?下面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一、确定维生素的正确添加量 1、查饲养标准 应该根据畜禽健康状况、生产水平、饲料组成、环境温度、饲养方式及加工工艺等具体情况,参考科技工作者及畜禽育种公司等的推荐量,灵活调整,从而制定出适宜的维生素添加水平。 2、保证维生素有一个安全的富裕量 根据我国当前畜牧业生产水平和配方饲料中的能量浓度及蛋白水平,应该在我国畜禽饲养标准及美国NRC饲养标准水平基础上超量添加(超量约25~50%),可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要注意维生素的理化特性,防止配伍禁忌。如各种维生素对光、热、空气、水分、pH等因素的反应不一,配料时必须予以综合考虑。氯化胆碱因有极强的碱性和吸湿性,对维生素生理效价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液态氯化胆碱对维生素A、维生素K3、维生素B6等有较强的破坏作用,必须单独添加。VC有强还原性,水溶液呈酸性,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及叶酸等极易与之相互作用而分解失效。另外,泛酸钙与烟

酸,泛酸钙与维生素C,有机酸防霉剂及抗球虫药物与维生素B2等之间也都存在一定的相互拮抗作用。因此,为增加多种维生素稳定性,即使某些原料中已经添加抗氧化剂,在维生素预混料中可再加入抗氧化剂(如乙氧喹、丁羟基甲苯等)。须注意:最终日粮中各种来源的氧化剂总量不得超过限量,如乙氧喹含量每千克饲料中应小于150毫克。 二、使用维生素应注意的事项 1、掌握需要量和实际供给量之间关系 遵循饲养标准规定使用维生素添加剂,应注意区分开需要量和供给量之间的差别。实际表明,维生素的供给量一般是需求量的一倍。实际饲养中要想弄清楚确切的维生素需要量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特别是许多种维生素的缺乏症多混淆在一起不易判明,有时次要症状掩盖了特征性的症状。有时类似的症状也会同时出现。因此畜、禽维生素需要量的建议标准应该视为一种参考数值,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在推荐量的基础上增加25~50%的维生素。 2、控制维生素添加剂的保存环境和生产日期 维生素有自己的稳定性,实践证明,任何一种维生素添加剂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效价会逐渐降低。保管不当时,如阳光直射、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与其它物质制成合剂等因素,均会导致维生素效价受到一定影响。一般维生素添加剂的贮存,要求容器密封,避光,防湿,温度20℃以下,短期内用完。因此维生素添加剂应尽量购买出厂日期短,包装符合要求的产品。一次购买不要太多,现购现用,以防积压浪费,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饲料添加剂维生素的正确使用

饲料添加剂维生素的正 确使用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维生素是人和动物必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营养物质。除少量几种维生素在体内可以少量合成外,绝大多数维生素必须从饲料中摄取,同时也根据不同种动物和同种动物的生长、生产阶段的不同的维生素需要量也不同,因此应根据以上条件设计维生素的添加量,以满足不同动物的生产、生长、繁殖、维持的维生素需要量。 那么饲料添加剂维生素该怎么正确使用呢?下面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一、确定维生素的正确添加量 1、查饲养标准 应该根据畜禽健康状况、生产水平、饲料组成、环境温度、饲养方式及加工工艺等具体情况,参考科技工作者及畜禽育种公司等的推荐量,灵活调整,从而制定出适宜的维生素添加水平。 2、保证维生素有一个安全的富裕量 根据我国当前畜牧业生产水平和配方饲料中的能量浓度及蛋白水平,应该在我国畜禽饲养标准及美国NRC饲养标准水平基础上超量添加(超量约25~50%),可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要注意维生素的理化特性,防止配伍禁忌。如各种维生素对光、热、空气、水分、pH等因素的反应不一,配料时必须予以综合考虑。氯化胆碱因有极强的碱性和吸湿性,对维生素生理效价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液态氯化胆碱对维生素A、维生素K3、维生素B6等有较强的破坏作用,必须单独添加。VC有强还原性,水溶液呈酸性,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及叶酸等极易与之相互作用而分解失效。另外,泛酸钙与烟酸,泛酸钙与维生素C,有

机酸防霉剂及抗球虫药物与维生素B2等之间也都存在一定的相互拮抗作用。因此,为增加多种维生素稳定性,即使某些原料中已经添加抗氧化剂,在维生素预混料中可再加入抗氧化剂(如乙氧喹、丁羟基甲苯等)。须注意:最终日粮中各种来源的氧化剂总量不得超过限量,如乙氧喹含量每千克饲料中应小于150毫克。 二、使用维生素应注意的事项 1、掌握需要量和实际供给量之间关系 遵循饲养标准规定使用维生素添加剂,应注意区分开需要量和供给量之间的差别。实际表明,维生素的供给量一般是需求量的一倍。实际饲养中要想弄清楚确切的维生素需要量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特别是许多种维生素的缺乏症多混淆在一起不易判明,有时次要症状掩盖了特征性的症状。有时类似的症状也会同时出现。因此畜、禽维生素需要量的建议标准应该视为一种参考数值,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在推荐量的基础上增加25~50%的维生素。 2、控制维生素添加剂的保存环境和生产日期 维生素有自己的稳定性,实践证明,任何一种维生素添加剂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效价会逐渐降低。保管不当时,如阳光直射、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与其它物质制成合剂等因素,均会导致维生素效价受到一定影响。一般维生素添加剂的贮存,要求容器密封,避光,防湿,温度20℃以下,短期内用完。因此维生素添加剂应尽量购买出厂日期短,包装符合要求的产品。一次购买不要太多,现购现用,以防积压浪费,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土壤调节剂的种类以及添加剂种类汇总

土壤调节剂的种类以及添加剂种类汇总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土壤调节剂种类以及添加剂种类汇总 在土壤市场当中,土壤调剂的种类分了很多种,而按照材料性质土壤调节剂可分为:(1)合成土壤调节剂:加入土壤中用于改善其物理性质的合成的产品; (2)无机土壤调节剂:不含有机物也不标明氮、磷、钾或微量元素含量的调节剂;(3)添加肥料的无机土壤调节剂:具有土壤调节剂效果的含肥料的无机土壤调节剂;(4)有机土壤调节剂:来源于植物或动植物的产品用于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生物活性。由于有机土壤调节剂所含的主要养分总量很低通常不足最终产品的2% 故不能归作肥料; (5)有机-无机土壤调节剂:其可用物质和元素来源于有机和无机物质的产品由有机土壤调节剂和含钙、镁和(或)硫的土壤调节剂混合和(或)化合制成。? 根据不同功能,土壤调节剂又可以分为:团聚分散土粒、改善土壤结构的土壤胶结剂;固定表土、防止水土流失的土壤安定剂;调节土壤酸碱度的土壤调酸剂;能增加土壤温度的土壤增温剂;能保持土壤水分的土壤保水剂等,保水型土壤调节剂又分为液体保水剂和固体保水剂,其中固体保水剂又包括淀粉系、共混物及复合系、蛋白质、合成树脂系、纤维素系等。 几种土壤调节剂的总结: 1.盐碱土壤调节剂:聚顺丁烯二环%—50%,烷基苯磺酸纳%—8%,硫酸锌或硫酸铜%—%加水44%—95%而成。 2.盐碱土壤调节剂(另一种):聚顺丁烯二环1%—50%,烷基苯磺酸纳%—9%,氨基酸1%—60% 水余量。

氨基酸: 3.混合土壤调节剂 主要由复合微生物、吸附剂和有机、无机复合培养基组成。 各种成分含量: 复合微生物:不少于3种 活性吸附剂:10%—55% 有机物 :25%—50% 无机物:20%—60% 其中微生物复合菌为:固氮、根霉菌、毛霉菌、木霉菌、曲霉菌、青霉菌、乳酸菌、酵母菌等不少于3种。 活性吸附剂:由复合菌与吸附剂混合而成。其中吸附剂为:滑石粉、沙土、膨润土、锯末、沸石、碳土、侄石等不少于1种。 有机物:甘蔗渣、麦麸、秸秆、花生壳、玉米芯。棉籽饼。菜籽饼、等不少于2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