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印尼首富的华人

成印尼首富的华人

2332字+2图/2P 经典语录

勤俭奋发是华人的美德,方向、意志和策略是第一要素,不怕失败、奋斗不懈、运筹帷幄、出奇制胜和深思熟虑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生意成功的秘诀,是要为顾客服务,赢得顾客的信任。

林绍良

印度尼西亚名为苏多诺·沙林(Soedono Salim),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市海口镇牛宅村,现为印尼林氏集团董事长,印尼政府经济顾问,印尼首富。1995年,美国《投资家》杂志将其列为“世界12大银行家之一”,国外有的报刊称他是“世界第6巨富”,有的称他是“世界10大富豪之一”。

成印尼首富的华人

周荣桥

林绍良的一生经历过战争、贫困、流离,还有艰难的创业:他在22岁时背井离乡,白手起家;在52岁的时候,成为印尼当地的“丁香大王”;近80岁的高龄,他已经建造起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企业王国——两大集团下属192家子公司,分布在印尼各个城市及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涉及金融、矿产、汽车制造、电子、航运、建筑等70多种行业。

一个顶着“印尼首富”的华人,林绍良的中国情结始终如一。自2005年起,白发苍苍的老人频繁回到故土投资,仅福清老家就已投入超过1亿美元。如今,浙江省政府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浙商回归”,这不仅是一纸明文,更是一种情愫。但愿这页故事,能给至今游走他乡的浙商,一点启示。

因战争远走他乡

林家祖辈以种田为生,据说当时在福清,林家也有水田30亩、水牛1头。在父母的教诲和熏陶下,林绍良性情温和,聪慧机智,颇得父母的喜爱。7岁时,他进入本村私塾学习,“勤奋好问,善动脑筋,很刻苦”是私塾老师对他的称赞。

1931年,15岁的林绍良结束了他的私塾生活,老实的父母为他在村东大路旁租下一间小屋子,开了一家小面店,这家店成为林绍良经营的第一份产业,他的经商天分在这个时候就开始显现,当时几乎店内店外的事情都由他一人独自料理,生意做得很灵活,不到半年,竟赚了不少钱。

然而,好景不长,1935年林绍良的父亲林元载因病去世,随后,“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了东三省。“日本人一进来,通通没有了,钱什么的都被日本人拿去,又是穷光蛋了,随机应变吧,非常困难。那个时候,什么都没有,又怕被日本人抓去,像流民一样,东跑西跑。”林绍良在晚年这样回忆道。

为逃避战乱,林绍良在母亲的劝说下准备去南洋发展,恰巧村里的一位印度尼西亚华侨归来探亲,林绍良便求他带自己去印度尼西亚投奔叔父。

1938年,林绍良踏上了印度尼西亚的国土,并在爪哇的古突士镇找到了自己的叔父和哥哥。从这个时候起,印度尼西亚成为了林绍良施展拳脚的另外一个故乡。

在他乡积累创业

林绍良的人生机遇几乎都和战争牵涉在一起。20世纪50年代初,印度尼西亚发生列岛分离主义叛乱,盛产丁香的苏拉威西、北苏门答腊因动乱而产量大减,林绍良看到了这个商机。

当时,印尼军队所在的中爪哇因生产丁香烟远近闻名,大大小小的烟厂应运而生,甚至发展到了上百家。这样,作为生产香烟原料的丁香需求大大增加,每年需求量高达2万多吨,供不应求。

丁香生意利润确实诱人,但风险极大。丁香盛产于印尼东部的马鲁吉群岛,要把丁香运抵中爪哇,必须穿越荷兰军队的重重封锁线,弄不好就人财两空。具有精明的经营头脑,又有过人胆识的林绍良,根据以往贩运军火的经验,设计出了一条丁香运输路线:从产地马鲁古群岛装货后,绕道新加坡,再经贩运军火的通道,突破荷军封锁线,运到中爪哇的古突士,然后再将丁香发到各地烟厂。

林绍良的想法获得了时任印尼革命军军官苏哈托(后为印度尼西亚总统)的支持,苏哈托甚至答应派兵保护他,这让林绍良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不久,他组织的第一批丁香便安全地运达那些需要原料的烟厂主手中。

林绍良的丁香生意在战火纷飞中畅通无阻,滚滚金钱流进了他的腰包。几年之间,他就成为了印尼最著名的“丁香商人”。印荷之战,终以印度尼西亚获得独立告终。心怀大志的林绍良,也在这场战役中,收获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88岁老人的最后等待

1998年的金融风暴彻底淡化了林绍良身上的红色印记。在这场风暴中,林绍良的财富缩水了至少50亿美元,他和他的企业将大量的财富“还”给了印尼。

但正是在这次凤凰涅槃的重生中,林绍良和他的企业王国终于有了阳光的味道,他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海外市场,比如收购新加坡电话公司,加大对中国内地的投入——以商业技巧来奠定成功基础,而不再依赖政治上的某种关系。

作为一个难忘故土的华人,林绍良的中国情结始终如一。早在1981年,林绍良属下的中国太平洋集团就在中国内地设立鞋厂。即使经历了“财产缩水”,林绍良投资的热情依旧不改。据估算,光在福清老家,林绍良就已投入了1亿美元,当地的工厂、学校及旅馆,都有他的投资。此外,他先后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进行投资,仅仅北京朝阳区东坝集团基础设施建设一个项目,投资额就高达160亿元人民币。

2001年10月,林绍良带团到北京考察了商务中心区的建设和发展,显示出旺盛的投资兴趣。转年9月,林绍良果然使出大手笔:斥资5亿美元成功购得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经营的地产旗舰企业——中远置业集团有限公司45%股权,从而与中远集团这一中国特大型企业共同成为中远置业的并列第一大股东。

在一个已经不属于这个88岁老人的时代里,林绍良和他旗下的企业,正努力着把更多的目光、更多的等待,投向正在崛起的中国,他的家乡。

印尼林氏集团

东南亚最大规模的多元化、多国籍企业集团。以雅加达为据点,香港、新加坡为准据点,该集团的海外事业以亚洲为中心,波及到世界26个国家和地区。该集团在印尼10大民间企业集团中占有领先地位。1990年总销售额占十大民间企业集团的1/3,占印尼前100位企业总销售额的16%。林氏集团下属企业的事业范围相当广泛,高度多元化。它分布在国民经济重要行业,例如制造业、建筑业、钢铁业、金融业、商业等,并在很多行业的市场中处于独占和领先地位。

华人须按出行目的申请中国签证印尼使馆温馨提醒.doc

华人须按出行目的申请中国签证印尼使馆温馨提醒 最近几年,出过探亲的华人越来越多,印尼使馆温馨提醒,华人必须按出行目的申请中国签证,这是什么情况呢?想必是不少出国人士比较关心的问题,和一起来了解了解华人须按出行目的申请中国签证,欢迎阅读。 驻印尼大使馆提醒华人须按出行目的申请中国签证 据中国驻印尼大使馆网站消息,近半年来,华人探亲签证的申请数量显著提高,商贸签证的颁发量及长期多次签证颁发量也有明显提高。旅游签证以往被滥用的情况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但在日常工作中,驻印尼大使馆发现仍有不少华人对中国签证政策及规定,缺少必要的了解,不按赴华目的申请签证,缺少必需的签证申请材料,提出当天取件等不合理请求,为了办理长期多次签证托关系、找后门等。为此,驻印尼大使馆重申华人申请中国签证的有关注意事项: 一、请根据真实赴华目的申请签证,并按要求准备签证申请材料。各类常见普通签证种类及申请材料清单,可登录雅加达中国签证申请服务中心网站()了解和下载。 二、请提前规划赴华行程,合理安排签证申请时间。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将对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有可能要求申请人到使馆面谈或补充提交材料,建议大家行前1个月递交申请,以免耽误行程。 雅加达中国签证申请服务中心已开通网上预约服务,并优先受理网上预约申请人的申请,缩短网上预约申请人在大厅的等候时间,欢迎华人踊跃上网预约。 三、当天取件服务仅限于人道主义原因,如亲属病危、去世等情况需要紧急前往中国探望或奔丧。申请当天取件服务除提供相应申请材料外,还需提供机票订单及中国国内医院出具的相关证明。

四、鼓励申请人自行递签,如委托旅行社送签,务必确保签证申请表填报信息准确无误以及申请材料真实完备,尤其需要注意签证申请表必须由申请人本人签字,不得由旅行社代签。 五、欢迎有条件的华人社团为会员提供送签服务,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及雅加达中国签证申请服务中心将为有关社团送签提供便利。 六、为进一步方便华人赴华探亲访友和从事商务活动,为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审发1年多次相应种类签证,为符合条件并曾持1年多次签证赴华的申请人,审发2年多次相应种类签证。请华人根据本人需要和具体情况,在签证申请服务中心递交申请时直接提出。

马来西亚与印尼的排华比较

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华人与当地民族的关系有不少相同之处,都是海外华人最多的国家。然而,印度尼西亚1945年独立后,几乎没有停止过排华,大大小小的排华骚动层出不穷,1998年5月的排华暴乱更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严厉谴责。 而马来西亚1957年独立以来,除了1969年的“5·13事件”外,基本没有严重的马、华两族冲突,即使是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局势异常动荡之际,也始终没有出现类似印度尼西亚那样激烈的排华暴乱。 为什么马来西亚的民族关系比较和谐,而印度尼西亚当地民族和华人的关系却要紧张得多?除了两国大小悬殊外,到底还有哪些区别,导致两国民族关系的不同表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都是伊斯兰教国家,而且,前者还尊伊斯兰教为国教,根据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不同宗教文明的民族,激烈冲突几乎不可避免,那么,如何解释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民族关系的不同表现? 一 由于政治和经济地位的不同,马来人对华人的偏见,远远没有印度尼西亚当地民族对华人的偏见那么强烈。 殖民统治时期,英国殖民者为了取得马来封建贵族的合作,曾与马来各邦苏丹订立协定,承认马来人是当地的主人,承认并维护马来人在政治、经济和文教等各方面的特权。马来人

的特权在马来西亚1957年独立后继续得以确认,独立宪法特别规定了马来人的特殊地位和马来统治者的地位,规定马来语为国语,马来人信仰的伊斯兰教为国教。20世纪70年代又颁布《煽动法令》,禁止对上述有关规定进行质询和讨论。2000年马来西亚发生马来人特权风波,时任总理的马哈蒂尔就明确表示,在捍卫马来人的特权上,政府绝不作任何让步。 因此,大多数马来人认为自己是马来西亚当然的主人,比华人有着更优越的法律地位,对于政治地位比自己低的华人较少产生妒恨。 和大多数东南亚国家一样,马来人经济比华人经济落后,这往往成为引发马、华两族矛盾的一个导火索,但由于马来人经济一直得到政府的保护和扶持,因经济不平衡引发的不满没有印度尼西亚那么强烈。 随着马来人政党在政府中地位的加强,历届政府都毫不例外地执行马来人经济优先政策,加上马来西亚经济发展比印度尼西亚顺利,贫富差距没有印度尼西亚悬殊,生活较有保障的马来人在政府强有力的保护下,没有必要直接攻击、抢掠华人。 印度尼西亚的情况则明显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统治印度尼西亚的荷兰殖民者实施分而治之的政策,将印度尼西亚的居民按不同等级赋予不同的法律地位,其中,欧洲人居上层,华人处中间,底层的是当地民族。与当地民族采用当地法律和法庭审判不同,华人和欧洲人一样,可采用荷兰法律并在荷兰人的法庭进行民事诉讼和审判。

一位印尼华人说出的心声 警醒14亿国人

一位印尼华人说出的心声警醒14亿国人 发表于:2013-06-24 23:24:27作者:艾国者发短信加好友更多作品 级别:少将积分:59707 一位印尼华人说出的心声:警醒14亿国人 作者:周小平 1998年,美国为了打造第二岛链从海上锁死中国,策动印尼人屠杀华人。 中国政府得知消息,连夜派了当时中国几乎所有的轮船去当地撤侨。结果台湾也去了一艘军舰,并且开着大喇叭宣传:“中国政府是最坏的共产党,他们是来把你们骗回去枪毙的,然后没收你们的财产。美国是我们的盟友,请相信不会发生什么坏事的。”——这一宣传导致当时只有500多人选择跟随中国政府回到了中国,一周后美国的补给舰停靠印尼,发放枪支,30多万华人惨遭磨难。 我看过一个视频,一个华人妇女在轮奸之后被按倒在地上,那些老外拿着一根沾满汽油的拖布从她阴道捅进去,然后点着。那个妇女倒在地上,痛苦的嘶嚎着,蹬来蹬去,像一只着火的蚂蚱;视频里同时传来的,还有那些外国人哈哈大笑的声音。——选择跟着中国回来的500多印尼华人,现在还有很多活跃在中国的企业界,有时间的话,你们可以上网搜索一下他们的亲诉。 所以我无数次的跟人讲:不是我有多爱国,而是由于人性和民族存在的天然存在,所以我只能选择和我的国家站在一起。 有人说,民族主义无所谓了,人家美国的黑人白人都一样和平共处。可我的朋友们啊,你们看到的这只是目前这短暂的和平时期,这只是美国经济相对富足的时期的表象而已。你们知道不知道,每次美国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如1939年、1967年时,都有大批黑人被活活打死,因为失业的美国白人会抱怨是“黑鬼抢走了自己的工作。” 1916年时,一个黑人路过华盛顿广场,被一群失业的白人青年抓住,用铁丝捆起来,架在火堆上活活做成了人肉烧烤。围观的人拍照取乐,路过的警察也很多,却无人心生怜悯。

印度尼西亚

一、印度尼西亚汉语教学现状及展望 (一)印度尼西亚汉语教学现状与发展 1、印度尼西亚的语言和民族概况 印度尼西亚是全球华人最多的国家。2013年印尼总人口达2.48亿人,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有100多个民族,其中爪哇族47%,巽他族14%,马都拉族7%,华人3%-4%,此外还有米南卡保人、巴厘人等100多个民族的居民,共占23%。民族语言200多种,通用印尼语。(百度百科) 根据印尼政府2014年公布的数字,印尼有300多个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总数的45%,巽他族占14%,马都拉族占7.5%,马来族占7.5%,华人约占人口总数的5%,超过1000万人。(百度百科) 2、汉语教学历史与发展 印尼的汉语教学可以追述到1690年创办的名诚书院,截止到 1900 年印尼的汉语教学主要是以义学形式进行,教学对象为当地华侨子女。1901 年巴城中华会馆创办了中华学校,标志着印尼近代汉语教学的开端,从此至 20 世纪 20年代末,印尼的汉语教学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20 世纪30、40年代,华侨学校已遍布了印尼的大中小城市以及乡村,不仅有小学,还开设了部分中学。 1942 至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尼汉语教学遭受到日本殖民统治者的打击。(辛慧2014)1945年日本战败,印度尼西亚独立后,汉语教学政策也是一直在变化,时而宽松,时而禁止,今天,汉语教学政策比较利于印度尼西亚按英语教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从自由放任到管制期:1945--1950,华侨自管到政府加强管制;兴旺发达期:1950--1957,华侨学校大量开设发展;限制衰落期:1958--1965,政府颁布相关限令、通告,实行限制;全面禁止期:1966-1998汉语教育被取消,华侨学校被关闭;逐步解令,复苏期:1999至今,

印尼2006年华人人口统计推估

印尼2006年華人人口統計推估 統計室2007年5月 壹、背景介紹 印尼係印度尼西亞(Indonesia)的簡稱,過去曾受荷蘭殖民統治,被稱為荷屬東印度。印尼全國共有1萬3千多個大小島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 印尼政府於1960年禁止華人商店使用華文招牌,同時也禁止華文書報進口,更進一步,為杜絕華文在印尼使用,於1965年禁止所有華文報刊出版。 貳、華人人口變遷記載之回顧 民國26年(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件後,展開了中國對日的全面抗戰。在戰爭期間,中國沿海人民避移印尼居住的,為數甚眾。據印尼統計手冊記載,自1932至1938年間,華僑入境人數共有9萬7,860人。 印尼共和國成立(1945年)後,適逢中國大陸變色,中華民國政府播遷台灣。許多反共非共的人民紛紛逃到印尼避難,使印尼華僑人數大增。 根據陳以令先生於1989年所著「印尼華僑概況」中,有關印尼華僑人數及資料來源如下:

參、華人人口估計方法及結果 根據Mary Somers Heidhues 在1998年「海外華人百科全書--印尼篇」的研究指出,印尼華人人口約有500萬至600萬人,約占全國總人口的2.5%至3%。由於人口之自然增加,目前印尼華僑華人人口,當在600萬以上,印尼官方並無這方面統計資料可以利用。 本會以人口增加率1.38%估計,2006年印尼華人人口約有767萬1千人,約占印尼總人口的3.4%,尚屬合理。 印尼華人人口估計 註1. 印尼年中總人口係參考聯合國人口部門(The 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Division) 網站(https://www.doczj.com/doc/731810169.html,/unpp/) 註2. 年底總人口=(本年年中人口+明年年中人口)/ 2。 註3. 2007年年中總人口係以2006年年中總人口及人口成長率估算。

印度尼西亚简介

印度尼西亚简介 印度尼西亚约由17,508个岛屿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别称“千岛之国”。经度跨越96°E到140°E,东西长度在5500公里以上,是除中国之外领土最广泛的亚洲国家。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温度25-27℃,无四季分别。 印度尼西亚人口超过2.38亿人,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国家。虽然人口众多且稠密,印度尼西亚仍保有大量的原野,其生物多样性居世界第二位。国家的天然资源丰富,但贫穷仍相当普遍。 印尼是东盟最大的经济体,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均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农业富产经济作物,棕榈油、橡胶和胡椒产量均居世界第二。工业发展方向是强化外向型制造业。旅游业是印尼非油气行业中的第二大创汇行业,主要旅游点有巴厘岛、婆罗浮屠佛塔、印尼缩影公园、日惹皇宫、多巴湖等。爪哇岛是印尼经济、政治和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一些重要的城市和名胜古迹都坐落在这个岛上。 由于岛屿遍布,印度尼西亚有数百个不同民族及语言,其官方语言为印度尼西亚语。英语普及率很高,不过口音很重。另外,华人间大部分使用粤语和闽南语等。其最大的族群为爪哇族,并在政治上居主导地位。国家格言为“Bhinneka Tunggal Ika”(存异求同)。 印尼约87%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新教,3.6%信奉天主教,其余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雅加达又名椰城,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城市和首都,位于爪哇岛的西北海岸,东南亚第一大城市,世界著名的海港。多数居民为爪哇人,少数为华人、华侨、荷兰人。雅加达经济主要以金融居多,占该市生产总值28.7%,并拥有印尼最大的金融和主要工商业机构。市内的最高建筑——独立纪念塔“民族解放纪念碑”,是雅加达的象征。

印尼华人骗子的骗术伎俩作者

印尼华人骗子的骗术伎俩作者:印尼防骗 中国投资者来印尼投资,由于对当地情况缺乏了解,语言交流存在困难,大部分投资者会找当地华人帮忙,这一方面是因为当地华人通晓华语和当地语言,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家同宗同源,有钱大家一块赚。我相信大部分的印尼华人是勤劳、朴实、善良的,但是确有少数华人道德败坏,良心丧尽,专门干一些坑蒙拐骗的勾当,损坏华人的整体形象。 这些华人骗子凭借语言优势和对当地情况的了解,专门欺骗敲诈来印尼投资的中国企业和中国老板。他们欺骗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打着为企业帮忙办事的招牌,暗中吃回扣或骗钱。如帮忙租房、买车、采购设备等具体业务。在办理这些事情中,他们借语言优势抬高实际价格,从中吃回扣或骗钱。按照我们普通的想法,在办理这些事情中,吃点回扣,那点好处费也不算什么稀奇。可是他们吃回扣的比例和数额会大大出乎你的想像。我举几个实例,某中国老板在苏门答腊岛租赁一套房子做办公室兼住房,华人翻译给他的价格是三年150条,待他住了一年之后,再次遇到房东时,才知道实际的租赁价格是75条。某翻译在杂货店购买商品时,当着中方老板的面砍价还价,待买卖成交付款后,翻译找借口返回杂货店把属于自己加价的那一部分装进自己口袋。在购买商品时,假如实际价格是100元,

他们开回来的票据可能是300甚至400元。 二、利用投资者不熟悉当地法律和风俗习惯的弱点,编制一些危言耸听的谎话,诱使中国人掏钱买平安。如辞退不合格的员工,工作不满一年的索要3个月甚至5个月的工资补偿(实际上补一个月就可以了),故意说这是印尼政策规定,不按规定做会有更大的麻烦。编造假话,要去政府部门办理这个证那个证的,借钱去办事,实际什么也办不回来。 三、提供虚假信息,利用虚假证件骗取投资者信任,乘机索要一笔钱逃跑。中方代表进行项目考察时,提供虚假信息,蒙哄考察人员,如不属于自己的工厂说成是自己的,把别人的矿山说成是自己的,带合作意向签订,支付部分款项后失踪。 四、投资前甜言蜜语,投资后百般刁难,致使合作项目流产。一旦投资后,合作伙伴出现问题时,投资项目陷入非常被动的决面,纠纷不断,不停地无理取闹。 中国企业上当的原因分析: 一、不熟悉情况,对印尼投资环境没有进行比较详细的调查了解,用中国式思维考虑印尼的事情。 二、舍钱买平安的思想在作怪,很多人明知合作伙伴初次违反规定或违反合作协议时,怕把关系搞僵,不敢做坚决斗争,一味妥协仍让,甚至委曲求全。 三、受某些别有用心的当地华人影响,认为印尼法律欠缺,政府官员贪污腐败,不能为外国企业提供合法保证,出现问题时不愿意找

成印尼首富的华人

2332字+2图/2P 经典语录 勤俭奋发是华人的美德,方向、意志和策略是第一要素,不怕失败、奋斗不懈、运筹帷幄、出奇制胜和深思熟虑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生意成功的秘诀,是要为顾客服务,赢得顾客的信任。 林绍良 印度尼西亚名为苏多诺·沙林(Soedono Salim),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市海口镇牛宅村,现为印尼林氏集团董事长,印尼政府经济顾问,印尼首富。1995年,美国《投资家》杂志将其列为“世界12大银行家之一”,国外有的报刊称他是“世界第6巨富”,有的称他是“世界10大富豪之一”。 成印尼首富的华人 周荣桥 林绍良的一生经历过战争、贫困、流离,还有艰难的创业:他在22岁时背井离乡,白手起家;在52岁的时候,成为印尼当地的“丁香大王”;近80岁的高龄,他已经建造起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企业王国——两大集团下属192家子公司,分布在印尼各个城市及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涉及金融、矿产、汽车制造、电子、航运、建筑等70多种行业。 一个顶着“印尼首富”的华人,林绍良的中国情结始终如一。自2005年起,白发苍苍的老人频繁回到故土投资,仅福清老家就已投入超过1亿美元。如今,浙江省政府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浙商回归”,这不仅是一纸明文,更是一种情愫。但愿这页故事,能给至今游走他乡的浙商,一点启示。 因战争远走他乡 林家祖辈以种田为生,据说当时在福清,林家也有水田30亩、水牛1头。在父母的教诲和熏陶下,林绍良性情温和,聪慧机智,颇得父母的喜爱。7岁时,他进入本村私塾学习,“勤奋好问,善动脑筋,很刻苦”是私塾老师对他的称赞。 1931年,15岁的林绍良结束了他的私塾生活,老实的父母为他在村东大路旁租下一间小屋子,开了一家小面店,这家店成为林绍良经营的第一份产业,他的经商天分在这个时候就开始显现,当时几乎店内店外的事情都由他一人独自料理,生意做得很灵活,不到半年,竟赚了不少钱。

印度尼西亚(地理)教案

印度尼西亚(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印度尼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主要城市,知道印度尼西亚的人口分布特点;知道印度尼西亚的主要矿产和农产品。 培养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 使学生树立地理环境整体观,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保护自然环境。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首先提出读图问题:印度尼西亚的领土主要分布在哪一纬度带附近?印度尼西亚领土的组成特点?在国际海洋交通方面,印度尼西亚的地位有什么重要性?通过读图,强调位置组成的重要性,为学生对下面有关印尼的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物产和经济状况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一部分热带海洋上的翡翠项链概述了印度尼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 这种比喻与它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紧密相关。 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热带海洋中,由多个大小岛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这些岛屿分布在赤道及其两侧,为热带雨林景观。 印尼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但爪哇岛有由火山喷出物发育而成的肥沃土壤,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人口众多分布不均部分介绍了印尼的人口状况,这是印尼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印尼人口在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印度和美国,居第四位。 人口分布很不均匀,约有%以上的人口集中在爪哇岛,/在苏门答腊,其他岛屿丛林密布,人口稀少。 全国有多个民族,几百种语言。 居民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 华人和华侨多分布在沿海各城市。 矿产和热带经济作物介绍了印尼丰富的物产,这对于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教法建议一首先围绕着印度尼西亚图回答问题:印度尼西亚的领土主要分布在哪一纬度带附近?印度尼西亚领土的组成特点?在国际海洋交通方面,印度尼西亚的地位有什么重要性?从而,概括印度尼西亚像散布在南太平洋上的一串翡翠项链,明确印尼的自然特征。 然后,提问印度尼西亚的另一重要自然特征,多火山地震及原因。 火山喷出物发育而成的肥沃土壤,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组织学生阅读人口众多分布不均这段课文,了解印度尼西亚的人口分布状况。 三通过读印度尼西亚的矿产分布图,请学生说出印尼的主要矿产资源,并在图上指出分布。 通过前面对印尼自然环境的分析,让学生自己说出印尼应出产哪些农产品,老师补充。 总结印尼的经济状况:印尼属于发展中国家,过去主要以出口农

印度尼西亚风俗与禁忌

印度尼西亚风俗习惯及礼仪文化 一、国名渊源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简称“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一名,据说是来自希腊文,意为“水中岛国”。另一种说法是:16世纪末荷兰侵占这里后,称这些岛屿为“荷属东印度”。19世纪末,德国民族学者巴斯廷才把印度尼西亚作为地理名称首先使用。一批留学荷兰的印尼学生正式倡仪以印度尼西亚作为他们的国名,并将自己所建立的民族主义组织命名为“印度尼西亚协会”。1928年印度尼西亚青年代表大会决议:“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那时起,印度尼西亚就作为国名使用了。1950年8月,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二、地理位臵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3667个小岛组成,素称为“千岛之国”。东临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靠东帝汶,西南频印度洋;北界马来西亚、新加坡,并隔海与中国南沙群岛及菲律宾相望。 三、主要概况 印度尼西亚全国面积190.4569万平方公里。人口1.6694亿(1986年)。主要有爪哇人、巽他人、马都拉人、米南卡保人、华人、海岸马来人等。 印度尼西亚全国有26个一级行政区(省),399个二级行政区(县),县以下分乡和村。首都雅加达。货币为“盾”。印度尼西亚全国统一语言是印度尼西亚语。 四、社交习俗 印度尼西亚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 “印尼”是个“千岛国”,百性崇拜敬养蛇; 伊斯兰教为国教,信仰忌讳特别多; 民族种类很复杂,大小共有一百个; 探亲访友有讲究,未曾进屋鞋先脱; 相识先要送名片,不然必会受冷落。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 印度尼西亚人有进寺(清真寺)脱鞋之俗,现在由于他们一般的家庭居室都铺有地毯,所以他们都有脱鞋入屋的习惯。印度尼西亚的商人特别注重互送名片,初次相识,客人就应把自己的名片送给主人,如果你不送名片,那将会受到他的长时间冷遇。印度尼西亚的伊班族人特别喜好浴,一般在每日早晨的五六点钟就要洗澡冲凉,到了傍晚,还得再冲冲洗洗。印尼人不愿意谈论当地政治、社会主

印度尼西亚文化

文化差异 ——小谈印度尼西亚(Indonesia)风俗习惯学院班级:外国语学院2010级商务英语五班 姓名:甘兴花 学号:20101050125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界边疆已不再成为我们进行国际交流的障碍,整个世界正逐渐转变为一个紧密联系的“地球村”,人们之间的跨国界交流热潮与日俱增。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国家、地区、民族都有各自的风俗习惯,而这种种差异往往会成为我们进行国际沟通的绊脚石。我们应当相互尊重彼此的风俗习惯,切不可唯我独尊,以我划线,更不能把本国的礼仪风俗当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为了让我们的国际交流变得更顺畅无阻,,在商务沟通和民间交流时能做到“入乡随俗”,我们必须学习和了解更多有关世界各国的风俗习惯。 东盟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让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为了个更好的促进我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发展前景,在世人面前展示素来有“礼仪之邦”之称的中国人的谦卑文雅,我们都有责任去了解更多关于其他各国的特色和风情。在了解异国风情的同时,把中国文化与之作比较,你会找到无穷的乐趣。现在,我们就以印度尼西亚(Indonesia)为例,细细分析该国的风情礼仪特色。 印度尼西亚的基本信息 国名:印度尼西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 别称:千岛之国、千山之国 面积:1,904,569平方千米 民族:爪哇族占47%,其他主要有马都拉族、米南卡保族、马达族及华人、印度人、阿拉伯人等、 宗教:90%以上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印度教、佛教等。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国度,因此,它的习俗会更特别多样。 日常生活中的习俗: ①由于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天气炎热,人们每天至少要冲洗三次澡。这在 我们看来或许有点不可思议,而且有人会因此批判他们严重浪费水资源。但我觉得这也是情有可原的。天气热就容易流汗,如果不及时冲洗就会遗留下

印尼华侨华人概况

印尼华侨华人概况 中国人移居印尼历史悠久,17世纪西方殖民者大举入侵东南亚之前,印尼已有华侨华人近万人。荷兰殖民者统治印尼期间为掠夺当地资源,大批招引华工前往,达百数十万人。1949年,印尼独立时,华侨华人已达200万左右。据估计,目前印尼华侨华人总数有近1000万,约占印尼总人口的5%,其中90%以上已加入了印尼籍。 印尼华侨华人的祖籍以福建省籍为多,约占50%,广东次之,约占35%;海南、广西、江苏、浙江、山东、湖北等省籍者共约占15%。 华人经济在印尼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作用,并已成为衡量印尼国民经济的重要标志之一。印尼华人经营的主要行业有香烟制造、水泥、纸浆、农产品加工、金融、房地产等,遍及印尼经济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但印尼著名学者索菲安.瓦南迪认为,印尼华人中56%为下层平民,20%为专业技术人员,20%为中产阶级,财团老板只占4%。 与其他国家华侨华人经历不同的是,印尼华侨华人在历史上遭受了1740年的“红溪惨案”、1965年的“9.30事件”和1998年“黑色5月”等多次排华事件,华侨华人的生命被任意屠戮,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东南亚华侨华人之印度尼西亚 2010-04-27 印尼现有华侨华人600多万,约占该国总人口的3.5%(1997年全国总人口2.02亿),其中大部分已加入印尼国籍。以福建籍、广东籍为大多数,少数来自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台湾等地。由于该国政府于1960年禁止华侨华人在县级以下地区经商和居住,因而印尼华侨华人主要集中在各大中城市。 印尼政府长期以来对华侨华人实行歧视、同化政策。苏加诺时期,华侨华人虽有一定的政治与公民权利,但对其经济权利进行限制、排斥;苏哈托时期,华侨华人的政治与公民权利几乎被剥夺,但政府逐步认识到利用华人资本的经验对于发展该国经济的重要性,转而在经济方面对华人实行既利用又限制的政策。 文化方面,取缔华文报刊,关闭华人社团,禁止使用华语,禁止中文书刊的进口和发行,禁止进口和流通华语录影(音)带和影片,禁止保留中国文化习俗,提倡换名改教,鼓励华人改用印尼文姓名。为了政治斗争的需要,该国排华事件不断发生,华侨华人成为“替罪羊”。1998年5月,印尼首都雅加达发生大规模骚乱,大批华人商店遭到严重破坏,不少华人被杀,许多华人妇女遭侮辱。中国政府为此作出了迅速反应,表示印尼华人的合法权益应得到保护,中国政府对印尼华人妇女在5月骚乱中遭侮辱表示强烈关注和不安,中国政府密切关注印尼中国侨民的境遇,希望印尼领导人实现承诺,见诸行动。

印度尼西亚商务习俗

印度尼西亚商务习俗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简称印度尼西亚(印尼),位于亚洲东南部,面积191万平方公里,有“千岛之国”的盛名。各岛热带风光迷人,爪哇岛有着名的“花园城市”茂物,巴厘岛以“世外桃源”闻名于世。人口亿,8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宫方语言为印度尼西亚语,流通英语。 1945年8月17日独立,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首都雅加达(Jakarta),华人称“椰城”。位于爪哇西北,人口660多万,是东南亚最大的城市,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海、空交通枢纽,也是亚洲南部与大洋洲的航运中心,印度尼西亚是物产丰富的国家,胡椒、木棉、锡产量均居世界第二,有“金鸡纳霜大本营”、“千岛之国”、“火山之国”、“南洋翡翠”的美称。我国与印尼已于1990 年8月8日恢复外交关系。 印度尼西亚地跨赤道,是一个典型的热带国家,气温高,雨量充沛,金鸡纳霜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全国金鸡纳霜90%产自爪外贸知识 lau Java),该岛也是世界上出产金鸡纳霜最多的岛屿,金鸡纳霜,也称奎宁,是热病,尤其是疟疾的特效药,为热带地区的必须品。“奎宁”一词出自印加语,原产于南美。金鸡纳霜从秘鲁传到爪哇,其中颇具周折。目前,印尼的金鸡纳霜

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2%,印尼的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宜此树的生长。 与印尼商人打交道,应熟悉那里的风土人情,这对于双方交往是很有帮助的,印尼人不喜欢别人问他的姓名。一个种族繁杂的国家,其人民的风俗习惯也悬千差万别的,例如苏门答腊人通常喜欢睡在高地,而爪哇人都宁愿打地铺,印尼人一个显着的特点就是重深交,讲旧情,老朋友在一起可以推心置腹,若是一般交情的商人客户或朋友,虽然也客客气气,甚至谈得相当的投机,那也只能是形式上的事,真正的心里话是不轻易掏出来的。所以与印尼人交往,一两次见面是不能抱太大的希望的。要着眼于将来,应把印尼商人当作你的朋友,充分责现出你的真诚,才能获得他的信赖。 加深与印尼人的交情,还必须记住的一点是,印尼人喜欢客人到他们的家中做客访问,而且在一天中任何一个时间去拜访他们,都是受欢迎的。在印尼人家中作客,你可以看到,家家户户,即使不是十分富裕的家庭,其客厅的摆设布置也是很讲究的。到印尼人家中作客,可增加感情的交流。已成为与印尼人交往的一个诀窍。商业谈判,如果能选择在印尼人的家中进行,那是最好不过的事,这可以消除主客之间的隔阂,交易洽谈的效果更佳。如果你去的印尼人家里铺着地毯,那你在进屋前要把鞋脱掉。进入圣地特别是进入清真寺,一定要脱鞋。

印尼基本情况

印尼的基本国情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由17,000多个岛屿组成,面积19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2.02亿(1997年)。有100多个民族,约90%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印尼语为通用语。首都雅加达。 1945年独立以前印尼曾长期为荷兰殖民地,经济是单一的热带种植业。苏哈托执政后,宣布进入“新秩序”时期,十分重视发展经济。印尼在其国民经济第一个25年长期发展规划期间(1969-1993年)年平均经济增长率6.8%,工业年平均增长12%,农业年平均增长3.6%,成为东南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国家之一。受亚洲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印尼经济出现较大滑坡,1998年出现13.7%的负增长。人均国民收入由1997年的1055美元降至1998年的460美元,贫困人口翻了近两番,失业率超过20%。1999年印尼经济开始初步复苏,全年GDP 增长0.23%,通货膨胀率为2.01%,但国内外投资均大幅下降。人均国民收入恢复至700美元左右,在东盟国家中属中等水平。印尼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5%,但生产技术落后,单产低。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和木薯;主要经济作物有橡胶、椰干、棕榈油、咖啡、金鸡纳霜、丁香、木材和茶叶等。印尼是世界第二大橡胶、棕榈油生产国,第三大咖啡、可可和锡生产国,同时也是藤条、香料和香料油的主要生产国。与东盟其他国家相比,印尼的工业起步较晚。现有工业主要是轻工、加工和装配业,钢铁工业和机器制造工业仍很薄弱。印尼矿藏资源十分丰富,石油、天然气、煤炭、锡、铝等储量十分丰富。进入90年代,旅游业也越来越成为印尼重要的创汇部门之一。 天气情况:印尼地处赤道,常年气候炎热,年均温27℃。当地为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潮湿,每年的5月——10月,降水相对较少,此时是旅游的黄金季节。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是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陆地面积1,904,556平方公里,海洋面积3,166,000平方公里(不包括专属经济区),海岸线长54,716公里。人口2.25亿,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有300多个民族,爪哇族占45%,巽他族占14%,马都拉族7.5%,华族占5%。各民族语言和方言300多种,通用印尼语。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约占87.2%,基督教新教6.1%,天主教3.6%,其余人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印尼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 印尼资源丰富,有“热带宝岛”之称,矿产资源丰富。估计石油储量1200亿桶,在过去的15年里,印尼年均石油产量为5.72亿桶(日产157万桶)。印尼是世界上第16大产油国,也是亚洲惟一的欧佩克成员国,在全球能源市场具有重要的作用,石油产量和出口量占到东南亚的80%。印尼还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出口国,产量占全球的35%。印尼拥有巨大的天然气储量,约有123,589兆亿立方米(相当于206亿桶石油),其中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24,230兆亿立方米。森林面积1.2亿公顷,约占国土总面积的67.8%。印尼是东盟最大的经济体,农业和油气产业是其传统支柱产业。全国59%的人口从事包括林业和渔业在内的农业生产,印尼的胡椒、金鸡纳霜、木棉和藤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天然橡胶、椰子产量居世界第二,产量居世界前列的还有棕榈油、咖啡、香料等。

印度尼西亚商务礼仪与禁忌

印度尼西亚商务礼仪与禁忌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简称“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一名,据说是来自希腊文,意为“水中岛国”。另一种说法是:16世纪末荷兰侵占这里后,称这些岛屿为“荷属东印度”。19世纪末,德国民族学者巴斯廷才把印度尼西亚作为地理名称首先使用。一批留学荷兰的印尼学生正式倡仪以印度尼西亚作为他们的国名,并将自己所建立的民族主义组织命名为“印度尼西亚协会”。1928年印度尼西亚青年代表大会决议:“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那时起,印度尼西亚就作为国名使用了。1950年8月,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3667个小岛组成,素称为“千岛之国”。东临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靠东帝汶,西南频印度洋;北界马来西亚、新加坡,并隔海与中国南沙群岛及菲律宾相望。 印度尼西亚全国面积190.4569万平方公里。人口1.6694亿(1986年)。主要有爪哇人、巽他人、马都拉人、米南卡保人、华人、海岸马来人等。 印度尼西亚全国有26个一场行政区(省),399个二级行政区(县),县以下分乡和村。首都雅加达。货币为“盾”。印度尼西亚全国统一语言是印度尼西亚语。 “印尼”是个“千岛国”,百性崇拜敬养蛇;民族种类很复杂,大小共有一百个;探亲访友有讲究,未曾进屋鞋先脱;相识先要送名片,不然必会受冷落。 印度尼西亚人有进寺(清真寺)脱鞋之俗,现在由于他们一般的家庭居室都铺有地毯,所以他们都有脱鞋入屋的习惯。印度尼西亚的商人特别注重互送名片,初次相识,客人就应把自己的名片送给主人,如果你不送名片,那将会受到他的长时间冷遇。印度尼西亚的伊班族人特别喜好浴,一般在每日早晨的五六点钟就要洗澡冲凉,到了傍晚,还得再冲冲洗洗。印尼人不愿意谈论当地政治、社会主义和国外对他援助等问题。他们惯于遵守时间,有准时赴约的良好习惯。他们有崇拜蛇和敬蛇的习俗,视蛇为“德性”、“善长”、“智慧”与“本领”的象征,有的地方还设蛇舍,内设香案,供人祭祀。印度尼西亚西伊里安岛上的达尼人(非伊斯兰教),有以涂抹猪油表示亲昵的习惯。他们在吃猪肉时,常将手上的油脂涂抹在自己和他人的身上,以此表示友善。印度尼西亚的巴布亚人(非伊期兰教)很好客。当客 人来访时,他们就在广场上边奔跑,边哼着单调的歌曲,边大声嚷嚷。来回跑几次,以此来欢迎宾客的到来。然后,他们还会拿出最喜爱的菜肴“烤猪肉”来款待客人。印度尼西亚爪哇男人,平时习惯身裹沙笼。外出或参加庆典时,总要在腰间挂着一把精致漂亮的“格里斯”(即短剑)。因为,他们相信格里斯可辟邪驱秽。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上的女搬运物品不习惯肩挑手提,而是把各种物品叠放成塔状,用一个托盘顶在头上。印度尼西亚人偏爱茉莉花,并把茉莉花视为纯洁和友谊的象征。 印度尼西亚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惯以握手为礼。与熟人、朋友相遇时,传统礼节是用右手按住胸口互相问好。

7第七节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 国名全称: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国花:茉莉花 一、自然地理 (一)地理位置 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是亚洲唯一一个南半球国家(约70%以上的领土位于南半球),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马来西亚接壤,和泰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隔海相望。 (二)领土面积和构成 1、面积:约190万平方千米 2、领土构成: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全境由大小17 508个岛屿组成(万岛之国),主要岛屿领土有爪洼岛、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南部、西伊里安岛、苏拉威西岛等。 加里曼丹岛面积最大,面积约73.4万平方千米,南部为印度尼西亚领土,面积约为53.9万平方千米。 (三)地形 1、各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少数平原分布在沿海地区 2、由于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印度尼西亚诸岛上火山众多,地震频繁(火山国)。 全境共有400多座火山(全球共有800多座火山),其中128座是活火山,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多的地区。 (四)著名河流和湖泊 1、河流特点:河流多但流程较短。 2、最长的河:卡普阿斯河(位于加里曼丹岛),全长1010千米。 3、最大的湖泊:多巴湖(位于苏门答腊岛),面积1130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火山湖。 (五)气候 赤道海洋性气候,其特点是:高温、多雨、微风、潮湿。 二、社会经济 (一)人口、民族和语言 1、人口:248,508,700(2013年),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

2、民族:对外统称“印度尼西亚民族”,内部则称为部族,其中主要的部族是爪哇族,其他主要的部族有巽他族、马都拉族、马来族、华人、巴厘族等共100多个。 3、语言:印度尼西亚语是该国的官方语言和通用语言。

后苏哈托时期印尼华人政治参与研究

目录 致谢 (i) 摘要 (ii) Abstract ............................................................................................................................... i ii 1.绪论 . (1) 1.1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 1.2文献综述 (3) 1.2.1国内研究现状 (3) 1.2.2国外研究现状 (6) 1.3研究方法 (7) 1.4论文结构 (8) 2. 1998年以前印尼华人政治参与的历史回顾 (9) 2.1 1998年前印尼华人政治参与的历史 (9) 2.1.1荷兰殖民前的印尼华人不参政 (9) 2.1.2荷兰殖民时期印尼华侨华人参政情况 (10) 2.2 印尼独立后华人的参政情况 (13) 2.2.1华人精英参政情况 (13) 2.2.2华人政党参政情况 (14) 3. 后苏哈托时期印尼华人积极参与政治的背景分析 (17) 3.1 后苏哈托时期印尼华人积极参政的方式 (17) 3.1.1积极组建政党 (17) 3.1.2 积极创办社团 (17) 3.1.3华人政治精英积极参与政治 (18) 3. 2 影响后苏哈托时期印尼华人政治参与的因素 (18) 3.2.1后苏哈托时期印尼华人积极参与政治的客观因素 (18) 3.2.1.1印尼国内调整对华人政策 (18) 3.2.1.2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20) 3.2.1.3中国国际地位提升有利于华人参政 (20) 3.2.1.4印尼本国经济发展需要华人资本 (21) 3.2.2影响后苏哈托时期印尼华人参政的主观因素 (21) 4. 当代印尼华人团体政治参与现状分析 (23) 4.1华人政党政治参与分析 (23) 4.1.1 印尼华人政党简述 (23) 4.1.2 1998年后创建的华人政党 (25) 4.1.2.1中华改革党 (25) 4.1.2.2印尼大同党 (25) 4.1.2.3印尼佛教民主党 (25) 4.1.2.4印尼融合党 (26) 4.1.2.5 印尼民族成员党 (26) 4.1.2.6印尼协和党 (26)

一位印尼华人说出的心声

?一位印尼华人说出的心声:警醒14亿国人 1998年,美国为了打造第二岛链从海上锁死中国,策动印尼人屠杀华人。中国政府得知消息,连夜派了当时中国几乎所有的轮船去当地撤侨。结果台湾也去了一艘军舰,并且开着大喇叭宣传:“中国政府是最坏的共产党,他们是来把你们骗回去枪毙的,然后没收你们的财产。美国是我们的盟友,请相信不会发生什么坏事的。”——这一宣传导致当时只有500多人选择跟随中国政府回到了中国,一周后美国的补给舰停靠印尼,发放枪支,30多万华人惨遭磨难。 我看过一个视频,一个华人妇女在轮奸之后被按倒在地上,那些老外拿着一根沾满汽油的拖布从她阴道捅进去,然后点着。那个妇女倒在地上,痛苦的嘶嚎着,蹬来蹬去,像一只着火的蚂蚱;视频里同时传来的,还有那些外国人哈哈大笑的声音。——选择跟着中国回来的500多印尼华人,现在还有很多活跃在中国的企业界,有时间的话,你们可以上网搜索一下他们的亲诉。 所以我无数次的跟人讲:不是我有多爱国,而是由于人性和民族存在的天然存在,所以我只能选择和我的国家站在一起。 有人说,民族主义无所谓了,人家美国的黑人白人都一样和平共处。可我的朋友们啊,你们看到的这只是目前这短暂的和平时期,这只是美国经济相对富足的时期的表象而已。你们知道不知道,每次美国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如1939年、1967年时,都有大批黑人被活活打死,因为失业的美国白人会抱怨是“黑鬼抢走了自己的工作。” 1916年时,一个黑人路过华盛顿广场,被一群失业的白人青年抓住,用铁丝捆起来,架在火堆上活活做成了人肉烧烤。围观的人拍照取乐,路过的警察也很多,却无人心生怜悯。 在中国国力最弱的年代,每一根美国铁路的枕木下都埋着一具中国人的尸骨。当你知道了这些,当你回想起过去这些海外华人的悲惨历史,你还会相信:无论国家怎么样,只要移民了就能过得很潇洒这种鬼话吗? 如今,中国不敢说强大到无人能敌,但至少我们比当年已经强大了不少。我们有了自己的军舰、有了自己的卫星,所以利比亚和叙利亚在打内战之前,都要先等中国政府撤侨完毕之后才敢开打,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先杀了再说。 我外公告诉我说,当年在国外,外国人根本不把中国人当人看,很多酒店都写着禁止中国人入内,但如今中国人再去住这些酒店则会受到礼遇,这不是因为你牛逼了,而是因为你的国家牛逼了。

马来西亚_印度尼西亚民族关系比较_廖小健

5世界民族62004年第1期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民族关系比较 廖小健 内容提要马来西亚当地民族和华人的关系比印度尼西亚当地民族和华人的关系和谐得多,其原因主要在于:马来西亚的马来人对华人的偏见不如印度尼西亚当地 民族那么强烈;马来西亚的华人政策比较宽松;马来西亚拥有缓冲民族冲突的政治机 制;马来西亚的政治、经济局势比印度尼西亚稳定。 关键词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民族关系 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华人与当地民族的关系有不少相同之处:两国都是海外华人最多的国家,马来西亚有近600万华人,印度尼西亚有华人700多万;殖民统治时期的/分而治之0政策,均使两国的华人与当地民族在居住地域和从事行业上划分明显,形成隔膜;两国当地民族的经济都比华人经济落后,经济矛盾一直是民族矛盾的焦点;两国当地民族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华人则信奉佛教等其他宗教,同样存在着宗教信仰上的区分。然而,印度尼西亚1945年独立后,几乎没有停止过排华,大大小小的排华骚动层出不穷,1998年5月的/排华暴乱0更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严厉谴责;而马来西亚1957年独立以来,除了1969年的/5#13事件0外,基本没有严重的马、华两族冲突,即使是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局势异常动荡之际,也始终没有出现类似印度尼西亚那样激烈的排华暴乱。2003年10月,任职22年的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交班,国内外舆论一致认为他对马来西亚的最主要贡献之一,就是维护民族和谐与国家稳定。 为什么马来西亚的民族关系比较和谐,而印度尼西亚当地民族和华人的关系却要紧张得多,除了两国大小悬殊外,到底还有哪些区别,导致两国民族关系的不同表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都是伊斯兰教国家,而且,前者还尊伊斯兰教为国教,根据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0,不同宗教/文明0的民族,激烈冲突几乎不可避免,那么,如何解释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民族关系的不同表现?本文拟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影响两国民族关系的几个重要原因。 一 由于政治和经济地位的不同,马来西亚的马来人对华人的偏见,远远没有印度尼西亚当地民族对华人的偏见那么强烈。 殖民统治时期,英国殖民者为了取得马来封建贵族的合作,曾与马来各邦苏丹订立协定,承认马来人是当地的主人,承认并维护马来人在政治、经济和文教等各方面的特权。马来人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