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病例分析

9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病例分析

9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病例分析

9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病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3-06-07T15:55:43.2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1期供稿作者:赵佳[导读] 经积极治疗后,治愈5例,好转1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1例。

赵佳(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保山 678000)

【摘要】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原因,并吸取教训,防止误诊导致的医疗纠纷;方法经询问病史,血生化及凝血功能检查,来诊断;结论本病一经确诊,立即静脉注射维生素K1。临床诊断治疗时应仔细询问病史,完善血生化和凝血功能检查,多请教经验丰富的医师,避免误诊及误诊导致的医疗纠纷。

【关键词】晚发性维生素k 缺乏症

【中图分类号】R59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1-0196-01 我市隆阳辖区3所医院于2009年11月~2012年末收治了9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做为临床病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及相关因素:

9例患儿中男5例(占55.5%),女4例(占44.4%);足月儿8例(占88.8%),早产儿1例(占11.1%);发病年龄在生后17d~3个月;单纯母乳喂养5例(占55.5%),混合喂养例2(占22.2%),人工喂养1例(占11.1%);乳母不吃或少吃绿色蔬菜和新鲜水果4例(占44.4%);病前因腹泻或呼吸道感染曾应用广谱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7例(占77.8%);起病前曾服用过水杨酸类药物3例(占33.3%);所有患儿出生后均未预防应用维生素K制剂(100%),本组患儿均无外伤史,无出血性疾病家族史。

1.2临床表现

从发病到就诊时间在24h内的6例,24~72h的1例,超过72h的2例,均急性起病。临床上表现为面色苍白9例(占100%),烦躁不安或嗜睡6例(占66.6%),拒乳或呕吐5例(占55.6%),抽搐5例(占55.6%),前囟饱满或隆起7例(占77.8%),注射部位出血8例(占88.9%),胃肠道出血的1例(占11.1%),脑疝1例(占11.1%),肌张力增高4例(占44.4%),颈部强直2例(占22.2%),CT证实颅内出血4例(占44.4%)。

1.3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小于60g/L 1例,60~90 g/L 5例,90~110 g/L 1例,大于110g/L 1例;全部患儿血小板计数及出血时间均正常;检查凝血4项9例,其中凝血酶原时间延长5例,其中1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达25.6s,部分凝血酶时间延长达102.1s;检查肾功能、电解质24例,其中血钙降低者3例,其值为1.69~2.25mmol/L,血碱性磷酸酶增高3例,其值为320.3~400.2IU/L;检查肝功能9例,其中TBIL增高者3例,其值为74.99~214.7μmol/L,DBIL增高者3例,其值为22.8~56.7μmol/L,IBIL增高者4例,其值为40.5~158.0μmol/L,ALT、AST均正常。

1.4治疗

入院后立即给予静脉注射维生素K15~10㎎,连用3~5d,输新鲜血浆或全血10~15ml/kg,1~3次;并予安定或鲁米那镇静止痉;并发颅内压增高、脑水肿、脑疝患儿联合静脉甘露醇、呋塞米及地塞米松等治疗;有发热或合并感染者给抗生素,并给予积极支持治疗,病情稳定后适当加用能量合剂、胞二磷胆碱、脑活素等改善脑细胞功能。

1.5转归

经积极治疗后,治愈5例,好转1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1例。

2.讨论

本病一经确诊,立即静脉注射维生素K15~10㎎,连用3~5d。有致命性出血建议同时输注凝血因子、新鲜血或血浆,每次10~15ml/kg,可立即提高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水平。对颅内压增高症的治疗,一般可在维生素K1应用后6~8h给予小剂量甘露醇较为安全,且应缩短用药间隔时间,避免颅内压波动明显而导致再出血危险。

本病的预防首先要加强对母乳喂养的指导,孕母产后要逐渐增加绿色蔬菜及新鲜水果摄入量,以提高母乳中维生素K的含量。现推荐维生素K的应用方案如下:配方奶喂养的婴儿生后口服2㎎或肌注1㎎,2~7d后重复1次;母乳喂养儿生后口服2㎎或肌注1㎎,以后每周口服2㎎mg或肌注1㎎,至添加各种辅食后;早产、难产、窒息或肝胆疾病的婴儿生后肌注或静注1㎎,并酌情重复或改为口服,每3~4周1次。

参考文献

[1]陈文彬.诊断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沈晓明.儿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3]王宁, 钱林学.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0;18(32): 3436-3442

[4]伊荣华,宋树东.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诊治与预防措施探讨.中国保健.医学研究2008.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28例临床分析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上对本病的认识和深入了解。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8例表现为抽搐,前囟饱满;7例有全身散在出血点;6例注射部位出血不止;5例有惊厥、易激惹;2例有呕血、便血。经过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治愈20例(71.43%),后遗症6例(21.43 %),死亡2例(7.14%)。结论:本病常早期并发颅内出血,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能明显提高本病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标签: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临床特点;预防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由于维生素K的摄入或吸收不足,或是由于肝功能障碍,不能利用维生素K合成凝血酶原而导致的一种出血性疾病。这是临床最常见的婴儿期出血性疾病,多见于纯母乳喂养婴儿。该病起病突然,发展快,病死率高,常伴颅内出血,存活后41%~60%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本研究笔者对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特点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总结,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28例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诊断标准[1]。其中男18例,女10例,母乳喂养23例,混合喂养4例,人工喂养1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患儿从发病至就诊时间72h 5例,均为急性起病,所有患者中有8例表现为抽搐,前囟饱满;7例有全身散在出血点;6例注射部位出血不止;5例有惊厥、易激惹;2例有呕血、便血。 1.3 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60~89g/L5例,90~120g/L8例,≥120g/L 15 例。出血时间、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1.4 头颅CT检查 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硬膜下血肿5例,脑实质出血5例,硬膜下血肿5例,脑软化3例,脑室出血2例,无改变1例。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治疗体会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在我院自2008年l2月~2013年6月接受治疗的60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儿进入我院之后,医护人员给患儿进行静脉注射维生素K5~10mg/d,连续注射使用3~5d,此外,医护人员输新鲜血浆或全血10ml/kg,1~3次;对于颅内高压患儿医护人员使用脱水剂、止痉剂,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对于血钙低于1.68mmol/d患儿医护人员给患儿静脉注射10ml 10%葡萄糖酸钙10ml,连用3d,患儿恢复后采用药物改善患儿脑细胞功能。结果60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57例患儿发生颅内出血(95%),经临床治疗后,死亡6例(10%),智力低下8例(14.9%),肢体功能障碍10例(18.6%)。结论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常早期并发颅内出血,早期、合理的治疗对于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關键词: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临床表现;治愈率;病死率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临床上新生儿中比较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诱因也比较多。这种疾病临床上发病比较急,且患儿一旦发病病情比较严重,在纯母乳喂养婴儿中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的诊断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方法,医护人员在诊治过程中往往出现误诊、漏诊现象。为了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治疗效果。对在我院自2008年l2月~2013年6月接受治疗的60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在我院自2008年l2月~2013年6月接受治疗的60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儿中男孩37例,女孩23例;本次实验中,50例患儿母乳喂养,6例患儿混合喂养,4例患儿人工喂养。患儿年龄1~2个月45例,2~3个月15例。因呼吸道感染6例,先天性胆道疾病3例,巨细胞包涵体病1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4例。60例患儿均无外伤史,无出血性家族疾病史。这些患儿的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代表性。 1.2临床表现本次实验中,36例患儿从发病至就诊时间72h;患儿的临床上表现:40例患儿面色苍白,22例患儿伴有呕吐,25例患儿抽搐,11例患儿烦躁、拒食,2例患儿呼吸衰竭,33例患儿肌张力增高,57例患儿颅内出血,38例患儿皮肤淤斑;多数患儿症状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见表1。 1.3方法本次实验中,医护人员对所有入院患儿注射10mg/d维生素K,连续注射3d左右。对于临床上出血严重的患儿,医护人员根据患儿实际情况输入相同型号的血浆及红细胞悬液;对于颅高压、脑水肿等症状患儿医护人员采用降颅压,镇静等对药物进行治疗;对于消化道出血患儿,医护人员要让患者禁食水。

9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病例分析

9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病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3-06-07T15:55:43.2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1期供稿作者:赵佳[导读] 经积极治疗后,治愈5例,好转1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1例。 赵佳(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保山 678000) 【摘要】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原因,并吸取教训,防止误诊导致的医疗纠纷;方法经询问病史,血生化及凝血功能检查,来诊断;结论本病一经确诊,立即静脉注射维生素K1。临床诊断治疗时应仔细询问病史,完善血生化和凝血功能检查,多请教经验丰富的医师,避免误诊及误诊导致的医疗纠纷。 【关键词】晚发性维生素k 缺乏症 【中图分类号】R59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1-0196-01 我市隆阳辖区3所医院于2009年11月~2012年末收治了9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做为临床病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及相关因素: 9例患儿中男5例(占55.5%),女4例(占44.4%);足月儿8例(占88.8%),早产儿1例(占11.1%);发病年龄在生后17d~3个月;单纯母乳喂养5例(占55.5%),混合喂养例2(占22.2%),人工喂养1例(占11.1%);乳母不吃或少吃绿色蔬菜和新鲜水果4例(占44.4%);病前因腹泻或呼吸道感染曾应用广谱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7例(占77.8%);起病前曾服用过水杨酸类药物3例(占33.3%);所有患儿出生后均未预防应用维生素K制剂(100%),本组患儿均无外伤史,无出血性疾病家族史。 1.2临床表现 从发病到就诊时间在24h内的6例,24~72h的1例,超过72h的2例,均急性起病。临床上表现为面色苍白9例(占100%),烦躁不安或嗜睡6例(占66.6%),拒乳或呕吐5例(占55.6%),抽搐5例(占55.6%),前囟饱满或隆起7例(占77.8%),注射部位出血8例(占88.9%),胃肠道出血的1例(占11.1%),脑疝1例(占11.1%),肌张力增高4例(占44.4%),颈部强直2例(占22.2%),CT证实颅内出血4例(占44.4%)。 1.3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小于60g/L 1例,60~90 g/L 5例,90~110 g/L 1例,大于110g/L 1例;全部患儿血小板计数及出血时间均正常;检查凝血4项9例,其中凝血酶原时间延长5例,其中1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达25.6s,部分凝血酶时间延长达102.1s;检查肾功能、电解质24例,其中血钙降低者3例,其值为1.69~2.25mmol/L,血碱性磷酸酶增高3例,其值为320.3~400.2IU/L;检查肝功能9例,其中TBIL增高者3例,其值为74.99~214.7μmol/L,DBIL增高者3例,其值为22.8~56.7μmol/L,IBIL增高者4例,其值为40.5~158.0μmol/L,ALT、AST均正常。 1.4治疗 入院后立即给予静脉注射维生素K15~10㎎,连用3~5d,输新鲜血浆或全血10~15ml/kg,1~3次;并予安定或鲁米那镇静止痉;并发颅内压增高、脑水肿、脑疝患儿联合静脉甘露醇、呋塞米及地塞米松等治疗;有发热或合并感染者给抗生素,并给予积极支持治疗,病情稳定后适当加用能量合剂、胞二磷胆碱、脑活素等改善脑细胞功能。 1.5转归 经积极治疗后,治愈5例,好转1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1例。 2.讨论 本病一经确诊,立即静脉注射维生素K15~10㎎,连用3~5d。有致命性出血建议同时输注凝血因子、新鲜血或血浆,每次10~15ml/kg,可立即提高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水平。对颅内压增高症的治疗,一般可在维生素K1应用后6~8h给予小剂量甘露醇较为安全,且应缩短用药间隔时间,避免颅内压波动明显而导致再出血危险。 本病的预防首先要加强对母乳喂养的指导,孕母产后要逐渐增加绿色蔬菜及新鲜水果摄入量,以提高母乳中维生素K的含量。现推荐维生素K的应用方案如下:配方奶喂养的婴儿生后口服2㎎或肌注1㎎,2~7d后重复1次;母乳喂养儿生后口服2㎎或肌注1㎎,以后每周口服2㎎mg或肌注1㎎,至添加各种辅食后;早产、难产、窒息或肝胆疾病的婴儿生后肌注或静注1㎎,并酌情重复或改为口服,每3~4周1次。 参考文献 [1]陈文彬.诊断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沈晓明.儿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3]王宁, 钱林学.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0;18(32): 3436-3442 [4]伊荣华,宋树东.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诊治与预防措施探讨.中国保健.医学研究2008.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32例临床分析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32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3-05-13T10:55:27.4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0期供稿作者:边巴卓玛 [导读]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指新生儿晚期(出生2周后)到乳儿期因缺乏维生素K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1]。 边巴卓玛(那曲地区人民医院儿科西藏那曲 852000) 【摘要】目的探讨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特点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占73.1%,单纯母乳喂养致本病占84.6%。经过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治愈率占73.1%,后遗症发生率23.1%,死亡率3.8%。结论单纯母乳喂养婴儿的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发生率高。本病常早期并发颅内出血,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对提高本病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预防性应用维生素K,母亲多摄入富含维生素K食物对预防此病发生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出血性疾病维生素K/缺乏母乳喂养颅内高压脑水肿脑疝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指新生儿晚期(出生2周后)到乳儿期因缺乏维生素K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1]。是临床最常见的婴儿期出血性疾病,多见于纯母乳喂养婴儿。本病在临床上发病急、病情重、易误诊,合并颅内出血时预后不良,病死率高,存活者多数遗留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现总结本院收治的32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患儿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8~2012年那曲地区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32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发病前均未予维生素K预防。其中男17例,女15例;在医院出生24例(75%),在家出生8例(25%);生后2周至1个月的患儿20例(62.5%),~3个月12例(37.5%);纯母乳喂养27例(84.4%),混合喂养5例(15.6%);发病前使用抗生素9例(28.1%),腹泻6例(18.8%)。32例患儿均无外伤史,否认家族中有出血性疾病。 1.2诊断标准 参考松坂哲应提出诊断标准:(1)母乳喂养;(2)生后2周至3个月突然发病;(3)急性或亚急性颅内出血;(4)呕血、便血、皮下出血、注射部位出血不止;(5)给予维生素K后出血倾向及贫血表现得以改善;(6)予以维生素K、新鲜血后不能查明颅内出血的原因。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予维生素K110mg/d,连续3d静脉注射。对出血严重者输入同型新鲜全血5~10ml/kg。对颅高压、脑水肿、脑疝患儿予降颅压,镇静,止惊等对症治疗。消化道出血患儿予禁食水。上述患儿均予止血、酌情补液、防止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合并感染者联合应用抗生素。病情缓解后出院。 1.4观察指标 对患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颅脑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 2.1临床表现 烦躁不安、拒乳、呕吐7例;前囟饱满、呻吟11例;意识改变4例;抽搐10例;注射部位出血不止5例;脐带脱落后脐部出血不止3例;血便1例;颅内出血23例;贫血25例。 2.2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血红蛋白30~59g/L4例,60~89g/L12例,90~120g/L7例,≥120g/L2例。出血时间、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23例患儿行颅脑CT检查均示颅内出血(9例因条件所限未能行颅脑CT检查),其中硬膜下出血15例,脑实质出血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混合性出血3例。 2.3治疗结果 1例患儿死亡,5例转院,24例治愈,2例遗留有肢体功能障碍。 3 讨论 3.1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维生素K摄入、吸收不足或肝功能障碍不能利用维生素K合成凝血酶原所致。维生素K作为羟化酶参与维生素K依赖因子(Ⅱ、Ⅶ、Ⅸ)的合成,当维生素K缺乏时上述因子不仅数量减少,且活性也明显减低。一般凝血酶原减少30%,可有出血倾向,降低20%以下即有自发性出血表现[2]。胎儿期孕妇维生素K不易进入胎儿体内,故新生儿维生素K水平普遍较低。本研究中有27例纯母乳喂养,5例混合喂养,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15μg/L)明显低于牛乳(60~100μg/L),故纯母乳喂养婴儿更易发生本病。抗生素的应用可抑制肠道正常菌群,使维生素K合成不足,腹泻可致维生素K吸收不良致体内维生素K缺乏,本研究32例患儿中,发病前使用抗生素9例,腹泻6例。 3.2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起病突然,病情较重,病死率高,常并发颅内出血。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由于静脉广泛渗血所致,颅内高压的形成除了血肿的占位效应以外,还常常由于出血所造成的大面积脑水肿,文献报道本病所致颅内出血存活者致残率达33%~50%,国内的病死率为20%,国外的病死率为33%。本文32例患儿颅内出血占71.9%,虽然明确诊断后立即给予维生素K1,临床出血症状较快能控制,但其后遗症发生率高,常可出现肢体功能障碍、智力障碍、癫痫等严重后遗症,所以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早期诊断,及时应用维生素K1是关键,有报道应用维生素K1后6h能达到止血效果。对出现烦躁不安、呻吟、出血、颅内压增高、惊厥、意识改变等,且小于3个月的小婴儿应高度警惕此病,有条件时及时行头颅CT或者B超检查。如对本病认识不够,延误治疗时机,将严重影响预后。本研究中70%以上病例有在县乡基层医院就诊史,但因不能在疾病早期确诊和及时补充维生素K,不能及时止血,病情迅速加重。因此也提醒广大的基层医务工作者在遇到3个月以下的小婴儿不明原因的面色苍白、出血、尖叫、抽搐时要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早期补充维生素K1,以免加重出血,延误病情。 3.3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预防十分重要。我国是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的高发地区,由于我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不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和民众医疗保健意识缺乏等多种原因我地更是此病的高发区。已有大量资料证明,出生后维生素K1补充比不补充的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48例临床分析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48例临床分析 (作者: 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论文关键词]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婴儿;诊治分析[论文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对婴儿出生后发育的影响及防治对策。方法:对我院2001~2006年48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病例进行分析。结果:48例中有26例表现为抽搐,前囟饱 满;18例有全身散在出血点;20例有惊厥、易激惹;6例有呕血、便血;16例注射部位出血不止。结论:①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 症所致颅内出血率达83.3%,预后不良。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③ 母乳喂养的母亲口服维生素K1,新生儿出生时肌注维生素K1。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the late vitamin K deficiency and the protection. Methods: To an alyze the 48 cases of late vitam in K deficie ncy disease occurred from 2001~2006 in the Second People ' s Hospital of Guilin. Results:Among the 48 cases, 26 cases occurred twitch,full bregma; 18 cases appeared hemorrhagic spot on the body; 20 cases occurred eclampsia and irritability; 6 cases occurred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26例临床分析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26例临床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特点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占73.1%,单纯母乳喂养致本病占84.6%。经过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治愈率占73.1%,后遗症发生率23.1%,死亡率3.8%。结论单纯母乳喂养婴儿的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发生率高。本病常早期并发颅内出血,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对提高本病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预防性应用维生素K,母亲多摄入富含维生素K食物对预防此病发生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出血性疾病,新生儿; 维生素K/缺乏; 母乳喂养; 颅内高压; 脑水肿; 脑疝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指新生儿晚期(出生2周后)到乳儿期因缺乏维生素K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1]。是临床最常见的婴儿期出血性疾病,多见于纯母乳喂养婴儿。本病在临床上发病急、病情重、易误

诊,合并颅内出血时预后不良,病死率高,存活者多数遗留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现总结本院收治的26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患儿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202/200811盘锦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发病前均未予维生素K预防。其中男14例,女12例;生后2周至1个月的患儿20例,~3个月6例;纯母乳喂养22例(84.6%),混合喂养4例(15.4%);发病前使用抗生素8例(30.8%),腹泻6例(23.1%)。26例患儿均无外伤史,否认家族中有出血性疾病。 1.2 诊断标准参考松坂哲应提出诊断标准:(1)母乳喂养;(2)生后2周至3个月突然发病;(3)急性或亚急性颅内出血;(4)呕血、便血、皮下出血、注射部位出血不止;(5)给予维生素K后出血倾向及贫血表现得以改善;(6)予以维生素K、新鲜血后不能查明颅内出血的原因。 1.3 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予维生素K1 10 mg/d,连续3 d肌肉注射。对出血严重者输入同型新鲜血浆及红细胞悬液。对颅高压、脑水肿、脑疝患儿予降颅压,镇静,止惊等对症治疗。消化道出血患儿予禁食水。上述患儿均予止血、酌情补液、防止离子紊乱、酸碱失衡,合并感染者联合应用抗生素。病情缓解后出院。 1.4 观察指标对患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颅脑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48例临床分析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48例临床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论文关键词]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婴儿;诊治分析 [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对婴儿出生后发育的影响及防治对策。方法:对我院2001~2006年48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病例进行分析。结果:48例中有26例表现为抽搐,前囟饱满;18例有全身散在出血点;20例有惊厥、易激惹;6例有呕血、便血;16例注射部位出血不止。结论:①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颅内出血率达83.3%,预后不良。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③母乳喂养的母亲口服维生素K1,新生儿出生时肌注维生素K1。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the late vitamin K deficiency and the protection. Methods: To analyze the 48 cases of late vitamin K deficiency disease occurred from 2001~2006 in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Guilin. Results:Among the 48 cases, 26 cases occurred twitch,full bregma;

18 cases appeared hemorrhagic spot on the body; 20 cases occurred eclampsia and irritability; 6 cases occurred hematemesis and hemafecia and 16 cases occurred haemophilia on the injection spot. Conclusion: ①The late vitamin deficiency disease caused 83.3% intracranial hemorrhageamong the patients, which means unfavorable prognosis; ②early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 ③the breast-feeding mother should take oral vitamin K1 while the newborn infant should get the intramuscular vitamin K1. [Key words] Late vitamin K deficiency disease; Infant; Diagnosis&treatment and analysis 维生素K缺乏症发生在出生后1~3个月婴儿的称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该症早期常发生颅内出血,起病突然,病情重,发展快,病死率高,存活者多有明显后遗症。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将我科2001~2006年共收治的48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48例中,男28例,女20例,发病年龄1~2个月41例,3个月7例。母乳喂养43例,混合喂养5例,腹泻病超过1周9例,黄疸4例,其中1例为先天性肝内胆道闭锁。1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