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轮复习:8《劝学》挖空(学生版+教师版)X

一轮复习:8《劝学》挖空(学生版+教师版)X

一轮复习:8《劝学》挖空(学生版+教师版)X
一轮复习:8《劝学》挖空(学生版+教师版)X

9.劝.()学挖空训练习学生版

1、君子

..()曰:学不可以已.()。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

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

以为

..()轮,其曲.()中.()规.()。虽.

()有.()槁暴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

也。故.()木受绳

..()则直,金.()就.()

砺.()则利,君子博学

..()

..()而日.()参省

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

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

..()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

..()备焉。

..()自得,圣心

故不积跬.()步,无以

..

..()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

()成江海。骐骥

..()一跃,不能十步;驽马

..()

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句式: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翻译下面的句子: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9、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9.劝.(鼓励)学挖空练习教师版

1、君子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曰:学不可以已.(停止)。

2、青,取之于.(从)蓝,而.(表转折,然而、却)青于.(比)蓝;冰,

水为.(凝结)之而.(却)寒于水。木直中.(合乎)绳。輮.(通“煣”,使弯曲)

以为

..(把它做成)轮,其曲.(弯度)中.(合乎)规.(圆规)。虽.(即使)有.

(通“又”)槁暴

..(晒干),不复挺者,輮使之然.(这样)也。故.(所以)木

受绳

..(经受墨线比量)则直,金.(金属制的刀剑)就.(接近,靠近)砺.(磨

刀石,格外注意“砺”的偏旁是“石”,右边是“厉”)则利,君子博学

..(广

泛地学习)而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参省

..(检查,省察)乎.(相当于“于”,对)己,则知.(通“智”,智慧)明而.(并且,而且)行无过矣。

3、吾尝.(曾经)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所学也;吾尝.(曾经)跂.(提起脚后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但是,却)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也,而闻者彰.(清楚)。

假.(借助,利用)舆.(车)马者,非利足

..(脚走得快)也,而致.(到达,注意

与下文“至千里”的区分,口诀“有车有马有反文,无车无马无反文”)千里;假.(借助,利用)舟楫者,非能.(善于)水.(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水)

也,而绝.(横渡)江河,君子生.(通“性”,资质,禀赋)非异也,善假.(借

助,利用)于物.(外物,各种客观条件)也。

4、积土成山,风雨兴.(起)焉.(兼词,即“于此”,从这里,在这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即“于此”,从这里,在这里);积善成德,

而神明

..(圣人之心,通明的思想)备焉。故不积跬...(人的智慧)自得,圣心

(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格外注意“跬”的偏旁是“足”,

与走路有关)步,无以

..(没有用来…的办法)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

..(没

有用来…的办法)成江海。骐骥

..(劣马)十驾.

..(骏马)一跃,不能十步;驽马

(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功在不舍。锲.(刻)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

舍,金石可镂.(雕刻)。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句式:定语后置,即“蚓

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上.(名词作状语,向上)食埃土,下.(名词作状语,往下)饮黄泉,用.(因为)心一.(数词活用为形容词,专一)也。蟹六跪.(蟹腿)而二螯.(蟹钳),非蛇鳝.(鳝鱼,格外注意“鳝”的偏旁是“鱼”)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因为)心躁.(浮躁)也。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走得快,但是能使人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非善于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赋(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客观条件罢了。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刀刻东西如果中途放弃,那么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成功。

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因而人的智慧自然获得,圣人的思想就由此具备了。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向上却能吃泥土,向下却能饮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

9、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洞和黄鳝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引导学生思辨性阅读《劝学》的建议

引导学生思辨性阅读《劝学》的建议 统编教材把荀子《劝学》列在思辨性阅读论述类文章单元,要求对《劝学》进行思辨性阅读。思辨性阅读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能忽视。在教学中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达到思辨阅读的目的。 一 论述类文章观点统帅全文,对观点有特殊要求。文章的观点要求正确、鲜明、严密、深刻、新颖。观点符合普世精神,不能背离政治、道德、文明等方面的要求,这就是观点的正确性上的要求。文章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不能含糊,应该明确,这就是观点的鲜明性上的要求。表述观点所用的概念要周延,做的判断符合逻辑要求,这就是观点的严密性上的要求。观点表达作者的独到见解,这样的见解往往是新颖的,这就是观点的深刻、新颖上的要求。思辨性文章与文学类文章不同,它阐述的观点理性中与感性。文学作品表达某个观点,常常附着某种情绪,其观点的严密性往往会削弱。思辨性文章的观点是灵魂,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结果。逻辑性、严密性都很强。阅读论述类文章,审视观点的正确性、鲜明性、严密性、新颖性,可以收到批判性阅读的效果。老师和学生读课文可以提出如下问题深入思考。 1、文章开始写道“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谁说过这话?《左传》评论历史事实时,也这样“君子曰”“君子谓”的,你赞成这种提出观点的方法吗? 赞成:这犹如我们今天引用名人名言证明自己的观点,能增加观点的权威性。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写文章习惯这样借君子之口来表达自己观点。这可以看作一种流行做法。 反对:偶尔用这种方法亮出文章观点,是可以的。这种方法变成了定式就有问题了。借君子之口立论,多少表现出厚古薄今的观念,先前的君子的话、行为不一定正确,不能一概而论,“古”好“今”不好。 2、今天已经学习了三节课,可不可以停下来课间休息呢? 答案是肯定的,可以暂时休息,参加课间活动。

精品:《劝学》导学案(带答案)

劝学》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掌握作家作品知识及一二段文言知识,能准确翻译句子,理解比喻的内涵。 2. 反复诵读,积极讨论,踊跃展示,完成对文意的初步理解。 3. 领会学习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 借助导学案和书下注释充分预习文本,反复诵读,理解词句,把重点注释标注在相应位置, 并勾画疑难点。 2. 用时 30 分钟左右,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导学过程】 一、课前积累: 读读记记写写,完成下面知识的积累。 1、作者及其作品: 荀子 (约公元前 313- 前 238) ,名况,人称“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 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 想家、教育家。他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还认为 “人 定胜天 ”;在政治上,主张选贤任能,兼用 “礼 ”法“”术“”实行统治; 提出性恶论,注重后天教育的作 用。他的许多思想被法家所吸取。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 卷, 共 32 篇。大多是他自己的著作, 一部分出自他的门人。 该书由 《论语》《孟 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 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二、【自主学习】预习课文,完成下列练习题。 对无义的虚词要说明用法) 著作 有《荀子》 劝,鼓励。 1、诵读《劝学》全文, 注音: 中 ( ) 规 輮() 有() 槁 () 暴() 磨砺 ( ) 参()省() 知()明 须臾 () 跂 ()望 舆 ()马 舟楫() 生() 蛟()龙 跬() 步 骐()骥 () 驽( )马 锲()而不舍 镂()刻 )牙 蟹()螯() 蛇鳝() 洞穴( ) 靛()青 蓼()蓝 2、结合注释阅读第一、 二段, 疏通句意, 并掌握如下知识点。 如括号内无特别要求, 则解释词义, 君.子.(古义: )曰:学不可以已.( )。 青,取之于.( )蓝(句式: ),而.( )青于.( )蓝;冰,水为之,而 寒于.( )水。木直中.( ) 绳,輮.( 通 , ) 省略: )以.为.(古义:

《劝学》基础知识整理(教师版)

2016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 课题:《劝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文言文复习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析与指导归类,学生可以掌握相关文言基础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主人公的情感体验中品味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重点实词、虚词的积累 【教学难点】 重点文言句子的翻译 【教学方法】 讲析、点拨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木使之弯曲,使……弯曲)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晒,后作“曝”)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智慧,后作“智”)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二)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⑴名词作状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⑵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2.动词的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3.形容词的活用 ⑴形容词作名词 ①其曲.中规(曲度,弧度)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处) ③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行) ⑵形容词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变直) ⑶形容词的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使……快,善于行走) 4.数词作动词(一说是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专一) (三)古今异义 1.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古义:长江、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3.蚓无爪牙 ..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 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四)特殊句式 A 判断句; B 倒装句(①宾语前置②状语后置③定语后置④主谓倒装);C省略句;D 被动句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A、B2) 2.木直中绳,輮以(之)为轮。(C)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A)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2)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A)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D) 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3) 8.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A) (五)固定结构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六)一词多义 1.绝 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停止)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隔绝) ③以为妙绝(《口技》)(极点) ④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非常)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 ⑥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断绝) 2.强 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杜甫《前出塞》)(有力的弓)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强健、强壮)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有余、略多) 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qiǎng,勉强) ⑤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强盛) 3.假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用)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借助、利用) ③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假装)

《劝学》知识点归纳完整版学生教师

《劝学》知识点归纳(完整全新——学生版) 班级姓名 一、解释下列成语: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锲而不舍: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 2、虽有槁暴: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生非异也: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义: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 6、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7、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8、假舆马者,非利足 ..也,而致千里 9、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0、而神明 ..自得,圣心备焉 1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2、骐骥 ..一跃,不能十步;驽马 ..十驾,功在不舍 1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4、劝.学 四、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2、其曲.中规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6、登高.而招 7、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8、假舟揖者,非能水.也 9、积善.成德 五、解释下列句中画线词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古义:今义: 2、故木受绳则直古义:今义: 3、金就砺则利古义:今义: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今义: 5、蚓无爪牙之利古义:今义:: 6、用心一也古义:今义: 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今义: 六、解释一词多义(实词): 1、兴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②汉大兴兵伐匈奴 ③大楚兴,陈胜王 2、疾 ①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②君有疾在腠理 ③疾恶如仇 ④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七、解释下面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于 ①青,取之于蓝 ②而青于蓝 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而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三课时导学案

必修四第15课《劝学》(3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荀子以及作品风格。 2、正确朗读文章的疑难字词。 【学习重难点】 学习第一段,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并能翻译重点句子。 【预习案】 一、作家作品 1.作者介绍(结合课本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担任稷下学官祭酒。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他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共二十卷,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2.题解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二、自主学习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虽有()槁暴 ..() 金就砺.()则利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须臾.()之所学跂.()而望矣 假舆.()马者, 假舟楫.()者蛟.()龙生焉 不积跬.()步骐.()骥.()一跃驽.()马十驾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六跪而二螯.() 2.解释加点字的词义 (1)劝.学()(2)学不可以已.()

劝学练习附答案

苏教版《劝学》专题训练 一.学海拾贝 1.文学常识 (1)荀子,名,字,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是继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的认人定胜天的思想。 (2)《荀子》,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篇。该书由《论语》《孟子》的,发展为,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2.字音 靛青()蓼蓝()中绳()槁暴()参省 ( ) 跬步 ( ) 骐骥()埃土()螯()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1)学不可以已 (2)木直中绳 (3)虽有槁暴 (4)金就砺则利 (5)而闻者彰 (6)假舆马者 (7)善假于物也 (8)用心躁也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通,释义:。 通,释义:。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释义:。

(3)君子生非异也通,释义:。5.古今异义词辨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今义: 古义: 今义: (2)声非加疾也古义: 今义: (3)假舆马者古义: 今义: (4)蟹六跪而二螯古义: 今义: (5)用心一也古义: 今义: (6)金就砺则利古义: 今义: (7)蚓无爪牙之利古义: 今义: 6.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1)木直中绳,车輮以为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6)用心一也: 7.一词多义意义用法辨析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闻博闻强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以为妙绝 佛印绝类弥勒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挽弓当挽强 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望日夜望将军至 先达德隆望尊 适冬之望日前后 8.文言句式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

《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积累掌握文言实词“绝、强、假”等字的意义和用法。 3.引导学生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的道理。 4.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5.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6.背诵全文,积累文中深蕴哲理的格言和成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阐述的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的道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论述道理时巧妙运用的大量比喻,感受其强大的说服力。 【教学方法】 《劝学》是一篇说理性散文,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且句式整齐、节奏和谐,故教学中主要采用多层次诵读、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阐述的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的道理。其次通过指导学生探讨交流、分析评价来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并布置预习作业) 1.学生查阅有关荀子及《荀子》的基本知识。 2.熟读课文,疏通文中字词,思考课后练习。 3.搜集整理有关劝学的文章、故事、诗句或名言警句。(以上任务要求学生课外完成,课内交流。) 第一课时 本课时主要通过四步助读法完成教学目标。即第一步:检查课前朗读情况,正音、正字;第二步:指导朗读,掌握语气、节奏;第三步:理解朗读,把握文意;第四步:自由朗读,尝试背诵。 一、课文导入 有一句话说:谦虚的人像翱翔高空的雄鹰,知道天高地阔、学海无涯,因而刻苦好学,永不自满;骄傲的人就像井底之蛙,以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因而浅尝辄止、夜朗自大。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在这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你们是如何看待学习的?(稍作停留,允许学生自由发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荀子的《劝学》。 二、抽查学生简要介绍有关荀子的基本知识 教师在学生简介的基础上,小结如下: 荀子(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位大师,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强调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恶的本性,主张“明礼仪而化之”。 《荀子》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是先秦散文发展到更高阶段的标志,其中绝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作品,小部分是他弟子的著作,共二十卷,收文章32篇,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方面。 三、检查朗读、正字正音 1.解释题意: 《劝学》是《荀子》的开篇之作。“劝”劝勉的意思,即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2.抽1-2名学生朗读课文,鼓励其他学生提出存在的问题。 3.正音: 槁.暴(gǎo)跬.步(kuǐ)跂.而望(qì)锲.而不舍(qìe)

《劝学》的导学案学生的的版.doc

黄骅中学高一语文导学案《劝学》 编写 :王健 2017.3.24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 2.把握文章的结构。 【知识链接】 一、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荀子 (约公元前 313—前 238),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他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哲学思想上,反对迷信天命,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在人的本性问题上,提 出“性恶”说,进而更加强调教育和“礼治”的作用;在政治思想上,提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王”。在强调儒家“礼治”对于人们的教化、制约作用时,也注重“刑赏”的“法制”精神,主张礼法并用。 《荀子》绝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作品,小部分是他门人的著作,共二十卷,收文章三 十二篇,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辩论等方面,《劝学》是其中的第一篇。《荀子》一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 论说文。 荀子从人性本恶的观点出发,说明人的知识、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后天经过学习、教育,逐步培养的。只有懂得了“礼”,人性才能改变。因此,他特别强调后天的 学习,把学习作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积善成德”,成为君子。 【学习过程】 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木直中()绳其曲()中(... 臾()跂()而望矣假( ...()步骐骥()驽( ...)规輮()以为轮知()明须.. )舟楫()者生()非异也跬...)马十驾锲()而舍之 . 金石可镂()螯()蛇鳝()爪()牙.... 二、借助工具书,参照注释,阅读并标注文本,将自学过程中质疑之处总结记录。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

劝学知识点梳理(教师版)

《劝学》知识点梳理 (教师版) 一、重难点字词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停止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枯;“曝”,晒;直;这样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验,检查;省察 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 片刻 6、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提起脚后跟,指踮起脚;见得广 7、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强,这里指声音宏大;清楚 8、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脚步快 9、君子生非异也,善假. 于物也 借助,凭借 10、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圣人之心,通明的思想 1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 1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骏马;劣马 1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刻;雕刻 14、劝.学 勉励,鼓励

二、一词多义 1、兴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兴,起 (2)汉大兴兵伐匈奴发动(《史记·张汤传》)(3)大楚兴,陈胜王兴盛,兴旺 2、疾 (1)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强,这里指声音宏大(2)君有疾在腠理小病 (3)疾恶如仇厌恶、憎恨 (4)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妒忌(《史记·孙膑传》) 3、于 (1)青,取之于蓝从,介词 (2)而青于蓝比,介词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表对象,可不译,介词 4、而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表转折,但是,连词(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4)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表修饰,连词 (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顺承,就,于是,连词(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表假设,如果 5、之

《劝学》试题及答案

劝学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就是 ( ) A槁暴.(pù) 輮.使之然(róu) 舟楫.(jì) 舆.马(yú) B蛟.龙(jiāo) 跬.步(kuǐ) 骐骥.(jì) 爪.牙(zhǎo) C镂.金(lóu) 弩.马(nǔ) 生.非异(xìng) 洞穴.(xué) D跂.而望(qì) 锲.而不舍(qì) 二螯. (áo) 参省.乎己(xǐng)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就是( ) A木直中.绳中:合于。 B虽有槁暴.暴:晒干。 C假.舆马者假:借助。 D君子生.非异也生:出生。 3、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就是( )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4、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 ) A秦贫,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B学未有达,强以为知 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D人强马壮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就是( ) A作者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种生活现象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提高,实现超越。 B第一段用“輮以为轮”来推导出通过学习与“参省乎己”才能达到理想境界的结论。 C第二段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种生活体验阐明“善假于物”的重要性。 D第三段通过正反对比论述了只有积累、持之以恒与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6、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就是( ) 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与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劝学教师版

《劝学》教案 【教材分析】 《劝学》是该文集中反映著名思想家荀子在学习问题上的观点和精彩斐然的论证艺术,其中不少观点对今人仍有教育意义。学习这篇课文,对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和增强学生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本课内容是倡导学习及正确的方法,对学生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以前文言文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学习这篇简短精练的论述体文言文没有多大问题。但对于部分学生特别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听不懂,看不懂的挫折感可能会更加严重,这时候,学生只有从教师身上得到肯定,才能建立起自信心,也才能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学生的年龄层决定了他们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的特点,所以,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见解,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荀子的生平、思想及创作。 2、掌握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通假字。 3、对本文论证的艺术特色进行学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启发学生对学习意义、学习态度和方法思考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讨论研究,使学生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特殊句式。

难点:理解文中的多义词,解释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如连词“而”、介词“于”。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在浏览课文的过程中,学会寻找关键句子。 2、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探究交流。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导入课文 提问: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关于“学习”的名言?(学生自由回答)同学们说的这些都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呢?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应有的方法、态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初步感知 一、解题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劝学》,那么“劝”字是什么意思?起到了什么作用? 劝学——劝,劝勉,鼓励。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二、检查预习 1、文学常识简介(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劝学导学案及答案

《劝学》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文中出现的大量文言实词,如“利、备、望、用、疾、致、假、绝、兴、功、强、间”等;文言常用虚词,如“于、者、而”;古今字和通假字,如“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 2. 能力目标 本课在阐述事理、论证观点时大量使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和比喻论证的特点。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有的态度的论述,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1掌握文中出现的大量文言实词虚词。 2本课在阐述事理、论证观点时大量使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和比喻论证的特点。 相关链接 文学文化常识 1.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共32篇。大多数是他自己的著作,一部分是他的门人写的。这部书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思想和他的文章风格。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2.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劝勉”的意思。 繁体字“勸”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学法指导 1.学生要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其意义和用法,然后通过课堂点拨、完成课后“思考和练习”以及熟读、背诵,切实掌握。 2.学生应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

劝学知识点梳理(教师版)

《劝学》知识点梳理(教师版) 一、重难点字词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停止 2、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 3、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枯;“曝”,晒;直;这样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验,检查;省察 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片刻 6、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提起脚后跟,指踮起脚;见得广 7、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强,这里指声音宏大;清楚 8、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脚步快 9、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凭借 10、而神明自得,圣心 ..备焉圣人之心,通明的思想 11、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 12、骐骥 ..一跃,不能十步;驽马 ..十驾,功在不舍骏马;劣马 1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刻;雕刻 14、劝.学勉励,鼓励 二、一词多义 1、兴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兴,起 (2)汉大兴兵伐匈奴发动(《史记·张汤传》)(3)大楚兴,陈胜王兴盛,兴旺 2、疾 (1)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强,这里指声音宏大(2)君有疾在腠理小病 (3)疾恶如仇厌恶、憎恨

(4)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妒忌(《史记·孙膑传》) 3、于 (1)青,取之于蓝从,介词 (2)而青于蓝比,介词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表对象,可不译,介词 4、而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表转折,但是,连词(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4)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表修饰,连词 (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顺承,就,于是,连词(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表假设,如果 5、之 ____代____词 (1)青,取之于蓝代靛青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____助____词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4)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 (5)不如须臾之所学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6、焉 __兼(代词兼介词_)___词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于此,从这里 ___助___词

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孙权劝学》劝的语言 是:;《孙权劝学》的成果 是: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 了;文末的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 是: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 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当; 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3、治经为博士邪治; 4、但当涉猎涉猎; 5、见往事耳见:。 6、蒙乃使就学乃:; 7、卿今者才略才略; 8、即更刮目相看。刮;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A.{但当涉猎 ( ) {门当户对 (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 {多多益善 ( ) C.{见往事耳 ( ) {往事不堪回首 ( ) D.{卿今者才略 ( ) {卿今当涂掌事 ( )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 A.把 B.被 C.用 2.即更刮目相待()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 A.于是 B.却 C.只,仅仅 4.结友而别()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七、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问答题: 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生版)

《劝学》 ——【战国】荀子(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句式);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轮(句式),其曲. 式)。故木受绳则直,金.(古今)就.砺则利,君子博学 (古今)而日. .. 行无过矣。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注音)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 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注音并解释)者,非能水.也,而绝. 假.于物也。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注音)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 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 ..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注音并解释)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注音并解释)。蚓无爪牙(古今)之利,筋骨之强(句式),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古今)一.也。蟹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黑体字,将意思写在该字的下方。二、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三、分析文中加波浪线且加阴影的句子的句式。四、归纳“而”“之”“焉”的用法

1.而(1)吾尝终日而.思矣( ) (2)吾尝跂而.望矣( ) (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10)蟹六跪而.二螯( ) (11) 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 2.之:A. 青,取之.于蓝( )輮使之.然也( )锲而舍之.( )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D.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3.焉: A.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 五、课文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1、荀子,名,战国末期国人。荀子是孔孟之后著名的家学者,是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主张人性,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荀子的著作有______二十卷,共篇。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____,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用排比,善用比喻。 (二)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已

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

《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 主备教师:习志国焦立伟杨明杰时间:2014.2 共计 2 课时 课题:《孙权劝学》课型:讲读课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学习重难点】 1、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4、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课件准备】白板 【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 【课堂过程】 【自学质疑】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____ ,该书是__ (朝代)____(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___ ,记载了从_ 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______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_____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____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____”(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_____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___ ;文末的“____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______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 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 5、见往事耳 6、蒙乃使就学 7、卿今者才略 8、即更刮目相看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五、问答题: 本文的故事情节是如何安排的? 【合作探究】 (一)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1、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发

《劝学》基础知识整理(教师版)

《劝学》基础知识整理 (教师版) https://www.doczj.com/doc/7310167232.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2016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 课题:《劝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文言文复习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析与指导归类,学生可以掌握相关文言基础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主人公的情感体验中品味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重点实词、虚词的积累 【教学难点】 重点文言句子的翻译 【教学方法】 讲析、点拨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木使之弯曲,使……弯曲)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晒,后作“曝”)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智慧,后作“智”)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二)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⑴名词作状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⑵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2.动词的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3.形容词的活用 ⑴形容词作名词 ①其曲.中规(曲度,弧度)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处) ③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行) ⑵形容词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变直) ⑶形容词的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使……快,善于行走) 4.数词作动词(一说是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专一) (三)古今异义 1.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完整版)《劝学》练习题(含答案)

二十三劝学 复习指导: 1.荀子,名____,战国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他是先秦_____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 2.《劝学》是一篇______散文,是《荀子》的开篇之作。“劝”的意思是________。课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边加点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róu)以为轮金就砺.(lì)则利智.(zhì)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bào) 须臾.(yú)驽.(nú)马 C.善假.(jià)于物跬.(kuǐ)步金石可镂.(1òu) D.跂.(qì)而望骐骥.(jì)爪.(zhǎo)牙 2.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A.假如 B.假装 C.借助,利用 D.假的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A.在那里 B.什么 C.助词 D.代词“之”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A欺凌,损害 B.晒 C.又猛又急的 D.暴躁 (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A.量词;功劳,功勋 B.驾驶;工作,事情 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成功,功效 D.量词;功能 (5)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断,断绝 B.超越,超过 C.拒绝 D.横渡,横穿 4.“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 b.连词,表递进关系。 c.连词,表转折关系。 d.连词,表因果关系。 e.连词,表顺承关系。 f.连词,表修饰关系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⑥蟹六跪而二螯() 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劝学(教师中心稿)

劝学(教师中心稿) 邱龙涛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设喻论证的方法和“对举”的行文方式。 (二)了解荀况关于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二、难点、重点分析 (二)作者从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分析: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第l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不能认为它的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是它作为成语后新产生的意思。本文中这个比喻和“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这样,三个比喻分了两层意思。作者在这基础上,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了“木受

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后面两个比喻并列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它们是对后面推论的有力衬托。综上所述,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第2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开头作者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先来阐说,接着就用“****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为了把道理说得更透辟,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综上所述,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第3段作者用了十个比喻。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下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楔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这是本段第二个层次,说明做到

《劝学》试题及答案

輮使之然(r du) 跬步(ku i) 弩马(n 锲而不舍(q i) () 舟楫(j i) 骐骥(j i) 生非异(x i g) 二螯 (do) 舆马(y ? 爪牙(zh ao) 洞穴(xu 0 参省乎己(x m g)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直中绳 中:合于。 B 虽有槁暴 C 假舆马者 假:借助。 D 君子生非异也 3. 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4. 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秦贫,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B 学未有达,强以为知 C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 强 D 人强马壮 5.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种生活现象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提高,实现 超越。 B 第一段用“輮以为轮”来推导出通过学习和“参省乎己”才能达到理想境界的 结论。 C 第二段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种生活体验阐明“善假于物”的重 要性。 D 第三段通过正反对比论述了只有积累、持之以恒和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能有所 成就。 6. 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来举例说明任何 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劝学 、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 槁暴(p ? B 蛟龙(ji e) C 镂金(l du) D 跂而望(q 》 暴:晒干 生:出生

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D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 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7. 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有错误的一项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日地思考,不如片刻所学的。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累半步一步的行程,就无法到达啊千里远的地方。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就能知识明了,而且行动没有过错。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二、判断题(对的选“是”错的选“否”) 1. 《劝学》是一篇说理性散文,千百年来广为传诵,原因在于论述道理时巧妙运 用了大量比喻,且多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浅近贴切。(是否)2. 《荀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荀况所著。荀子主张“性恶论”,强调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恶的本性。(是否) 3. 《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是否) 三、填空题 1. 荀子,名 ____ ,又称旬卿。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先秦 _家学说的 集大成者。《劝学》是《荀子》开篇之作。“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劝学》原文填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