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RTPCR原理和实验步骤

RTPCR原理和实验步骤

RTPCR原理和实验步骤
RTPCR原理和实验步骤

RT—PCR原理与实验步骤

一、知识背景:

1、基因表达:DNA RNA Protein

单拷贝基因表达存在逐步放大机制,如一个蚕丝心蛋白基因 104个丝心蛋白mRNA(每个mRNA存活4d,可以合成105个丝心蛋白) 共合成109个丝心蛋白。因此单拷贝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对于其功能水平的调控是非常重要的。

2、PCR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即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模板、引物和四种脱氧核苷酸存在的条件下依赖于DNA聚合酶的酶促反应,其特异性由两个人工合成的引物序列决定。反应分三步:

A。变性:通过加热使DNA双螺旋的氢键断裂,形成单链DNA;

B.退火:将反应混合液冷却至某一温度,使引物与模板结合.

C。延伸:在DNA聚合酶和dNTPs及Mg2+存在下,退火引物沿5’3’方向延伸。以上三步为一个循环,如此反复。

3、逆转录酶和RT-PCR

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是存在于RNA病毒体内的依赖RNA的DNA聚合酶,至少具有以下三种活性:

1、依赖RNA的DNA聚合酶活性:以RNA为模板合成cDNA第一条链;

2、Rnase水解活性:水解RNA:DNA杂合体中的RNA;

3、依赖DNA的DNA聚合酶活性:以第一条DNA链为模板合成互补的双链cDNA。

二、RT—PCR的准备:

1。引物的设计及其原则:

1)引物的特异性决定PCR反应特异性.因此引物设计是否合理对于整个实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引物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同源序列,同种蛋白的不同亚型,不同的mRNA剪切方式以及可能存在的hnRNA对引物的特异性的影响。尽量选择覆盖相连两个内含子的引物,或者在目的蛋白表达过程中特异存在而在其他亚型中不存在的内含子。

2) 引物设计原则的把握

引物设计原则包括:

a、引物长度:一般为15~30bp ,引物太短会影响PCR的特异性,引物太长PCR的最适延伸温度会超过Taq酶的最适温度,也影响反应的特异性。

b、碱基分布:四种碱基最好应随机分布,避免嘌呤或嘧啶的聚集存在,特别是连续出现3个以上的单一碱基。GC含量(Tm值):40%~60%,PCR扩增的复性温度一般是较低Tm值减去5~10度.

c、3’ 端要求:3' 端必须与模板严格互补,不能进行任何修饰,也不能有形成任何二级结构的可能.末位碱基是A时错配的引发效率最低,G、C居中间,因此引物的3’端最好选用A、G、C而尽可能避免连续出现两个以上的T。

d、引物自身二级结构:引物自身不应存在互补序列,否则会自身折叠成发夹状结构或引物自身复性。

e、引物之间的二级结构:两引物之间不应有多于4个连续碱基互补,3’端不应超过2个。

f、同源序列:引物与非特异扩增序列的同源性应小于连续8个的互补碱基存在。

g、5’端无严格限制:5'末端碱基可以游离,但最好是G或C,使PCR产物的末端结合稳定.还可以进行特异修饰(标记、酶切位点等)等等。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适当的引物.常用引物设计软件如Primer5。0,Oligo6.0等对于这些条件都可以自行设置.

2、耗材:

实验所用的接触样品的耗材如冻存管、枪头、EP管之类事先都需经过0.1%DEPC 水浸泡处理,除去RNA酶,防止操作过程中RNA降解。然后经高压灭活(灭菌和灭活DEPC)。

3、试剂准备:

变性液、水饱和酚、乙酸钠、氯仿、异丙醇、75%酒精、经DEPC处理并高压的水。

三、RNA的提取方法

RT-PCR中从细胞分离的RNA的质量至关重要,包括RNA的纯度和完整性。RNA分离的最关键因素是尽量减少RNA酶的污染。但RNA酶活性非常稳定,分布广泛,除细胞内源性RNA酶外,环境中也存在大量RNA酶.因此在提取RNA时,应尽量创造一个无RNA酶的环境,包括去除外源性RNA酶污染和抑制内源性RNA酶活性,主要是采用焦碳酸二乙酯(DEPC)去除外源性RNA酶,通过RNA酶的阻抑蛋白Rnasin 和强力的蛋白质变性剂如异硫氰酸胍抑制内源性RNA酶。

R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原理和步骤

来源:生物谷访问量:3688

评论(0)

分享1

一、实验目的

掌握植物总RNA非变性胶电泳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RNA电泳可以在变性及非变性两种条件下进行。非变性电泳使用1。0%--1。4%的凝胶,不同的RNA条带也能分开,但无法判断其分子量。只有在完全变性的条件下,RNA的泳动率才与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因此要测定RNA 分子量时,一定要用变性凝胶。在需快速检测所提总RNA样品完整性时,配制普通的1%琼脂糖凝胶即可。

三、实验材料、器具及药品

蘑菇的总RNA溶液。电泳仪,电泳槽,电子天平,移液器,枪头,微波炉,紫外透射检测仪等。琼脂糖,1XTAE电泳缓冲液,0。5μg/ml溴化乙锭(EB)10X 载样缓冲液。

四、实验步骤

(1)用1×TAE电泳缓冲液制作琼脂糖凝胶,加1×TAE电泳缓冲液至液面覆盖凝胶。

(2)在超净工作台上,用移液器吸取总RNA样品4μl于封口膜上.在实验台上再加入5μl 1×TAE电泳缓冲液及1μl 的10X载样缓冲液,混匀后,小心加入点样孔。

(3)打开电源开关,调节电压至100V,使RNA由负极向正极电泳,约30min后将凝胶放入EB染液中染色5min,用清水稍微漂洗。在紫外透射检测仪上观察RNA电泳结果。

RNA的变性琼脂糖凝胶检测

试剂:

(1)MOPS缓冲液(10*):0.4mol/L 吗啉代丙烷磺酸(MOPS) (Ph7.0),0。1mol/L NaAc, 10mol/L EDTA。

(2)上样染料:50%甘油,1mmol/L EDTA ,0。4%溴酚蓝,0.4%二甲苯蓝。

(3)甲醛。

(4)去离子甲酰胺。v电泳槽清洗:去污剂洗干净(一般浸泡过夜)——水冲洗——乙醇干燥-—3%H2O2灌满——室温放置10分钟—-0.1%DEPC水冲洗。

操作:

(1) 将制胶用具用70%乙醇冲冼一遍,晾干备用.

(2)配制琼脂糖凝胶。

①称取0。5g琼脂糖,置干净的100ml 锥形瓶中,加入40ml蒸馏水,微波炉内加热使琼脂糖彻底溶化均匀。

②待胶凉至60--70 ℃,依次向其中加入9ml 甲醛、5ml 10X MOPS缓冲液和0。5ul 溴化乙锭,混合均匀.

③灌制琼脂糖凝胶。

(3)样品准备:

①取 DEPC处理过的500ul小离心管,依次加入如下试剂: 10x MOPS缓冲液2ul,甲醛3。5ul,甲酰胺(去离子)10ul,RNA 样品 4。5ul,混匀。

②将离心管置于60℃水浴中保10分钟,再置冰上2分钟.

③向管中加入3ul 上样染料,混匀。

(4)上样.

(5)电泳:电泳槽内加入1XMOPS缓冲液,于7。5V/ml 的电压下电泳。

(6)电泳结束后,在紫外灯下检查结果.

实验记录本填写规范

研究试验原始记录填写规范 试制试验记录的填写 一、实验记录规范化标准和具体内容要求 实验记录的统一标准格式,要求实验记录必须有下列主要内容:实验名称、实验条件、实验日期及批号、实验目的、研究内容、试验方法、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讨论及操作者签名。 1.实验名称:要求写明本实验的全名,并标明规格以及试制情况, 如小试、中试等。 2.实验条件:实验操作的环境情况,温度、湿度都要如实填写。 3.实验日期及批号:要写明实验日期、时间,并标明生产批号,没 有生产批号的要根据试验情况编写批号。 4.实验目的:写明本次实验的具体目的。 5.研究内容:本次实验具体要研究的内容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6.实验方法:根据实验设计确定本次实验的方法,详细记录本次实 验所要采取的具体实验方法,并说明原因。如:本次实验采用干法制粒,因为ⅹⅹⅹ药遇水会水解。 7.实验材料: 详细记录所用原料药、辅料的名称、来源、厂家、批号规格等。 所使用的设备的名称、厂家、型号等。 实验材料如有变化,必须在此加以说明。

8.实验过程: (1)处方:处方要写明原料、辅料名称,处方量,投药量等。处方中原、辅料所做的加工,如研磨、干燥等应做说明。 (2)制备过程: ①称量,对特殊环境、特殊设备下称量的原、辅料要加以说 明,如V D在避光条件下用分析天平称取。 ②混合,写明混合方法、混合顺序、混合时间。对对环境有 特殊要求的药品要标明混合环境,如温度、湿度等。 ③制取,写明制取方法,并标明设备生产参数。对生产中操 作步骤要详细填写,出现的状况以及解决方法、对参数的 调整要加以说明。 ④干燥,写明干燥方法、使用设备、干燥温度、干燥时间等。 ⑤整粒,写明整粒方法,所用设备、设备参数、过筛目数等。 ⑥分装,写明分装方法、所用设备、设备参数、称取半成品 量等。对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药品要标明分装环境,如充 氮气、温度、湿度等。 9.实验结果:根据结果写明成品数以及算出成品率。 10.实验讨论:总结出试验中出现的状况,并根据实验中出现的状况 得出自己的推论以及改进措施。 11.操作者签名:实验完成之后,操作者将姓名填入操作者一栏中。

教育实验法讲解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2014 ---- 2015学年第 1 学期) 学院(中心、所):教育科学 专业名称: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名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论文题目:教育研究方法——实验法 授课教师(职称):徐冰鸥(教授) 研究生姓名:王琨、李鑫洁、牛羊 年级: 2014级 学号: 201421409006 201421409007 201421409009 成绩: 评阅日期: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院 2014年 12 月 31 日

第八章教育实验法 第一节教育实验法概述 一、教育实验法的含义 二、教育实验法的起源 三、教育实验法的特点 四、教育实验法的功能 五、教育实验法的优缺点 六、教育实验的种类 七、教育实验法的一般步骤 第二节教育实验研究的效度 一、教育实验的效度 二、教育实验研究效度的控制 第三节教育实验研究的变量 一、变量及分类 二、自变量的控制 三、因变量的控制 四、无关变量的控制 第四节教育实验设计 一、实验设计 二、实验设计分类分类 三、教育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 四、教育实验设计类型 五、真实验设计与准实验设计 六、教育实验研究的意义 七、文献分享

第一节教育实验法概述 第二节教育实验研究的效度 一、教育实验法的含义 教育实验研究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或因素,人为地干预、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成因,揭示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教育实验法的起源 在传统的教育研究中,思辨的方法一直占主要地位。教育实验法是在近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心理学中试验方法的运用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他把教育学看作应用心理学,虽然有一定的片面性,但毕竟在教育学中导入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其研究范围包括儿童身心发展及学校中其他实际问题。 其后,冯特的学生梅伊曼和同代人拉伊创立了实验教育学。主张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教育活动中儿童身心的状态,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三、教育实验法的特点 1.教育实验对象的特点 严谨性。教育研究对象是人。人的身心特点、年龄特征等都会对教育实验过程产生影响,情况复杂多变。因而,对教育实验条件的控制,要求更高,更复杂。 伦理性。教育实验应尽量避免失败,不能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2.教育实验环境的特点 真实性。教育实验主要采用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实验,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真实。 全面性。自然实验法条件控制困难,干扰较多。实验过程要全面、辩证地考虑问题。 3.教育实验周期的特点 长效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反复实验。 主动性、控制性。为了提高教育活动的效率,要主动变革教育条件,探索有效的育人途径和方法。 4.教育实验结果的特点 量化的模糊性。教育实验中,人的精神活动千变万化,多是在人脑中,不便直接观察,也不便精确测量,难以获得准确数据。应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不能进行定量分析的问题,应进行定性分析,不能牵强附会。不能认为只有量化的教育实验才是科学的。教育实验的科学化不等于教育实验的量化。 四、教育实验法的功能 1.检验现有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2.检验自己的设想是否正确,以丰富和发展已有理论。 3.检验他人的成果是否有效,以便在引进时改造、变通、发展。 4.为新的教育理论寻找可行的操作程序。

PCR扩增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PCR 扩增反应的操作 第一节PCR 扩增反应的基本原理 一、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的基本构成 PCR 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简称,指在引物指导下由酶催化的对特定模板(克隆或基因组DNA )的扩增反应,是模拟体内DNA 复制过程,在体外特异性扩增DNA 片段的一种技术,在分子生物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用于DNA 作图、DNA 测序、分子系统遗传学等。 PCR 基本原理: 是以单链DNA 为模板,4 种dNTP 为底物,在模板3'末端有引物存在的情况下,用酶进行互补链的延伸,多次反复的循环能使微量的模板DNA 得到极大程度的扩增。在微量离心管中,加入与待扩增的DNA 片段两端已知序列分别互补的两个引物、适量的缓冲液、微量的DNA 膜板、四种dNTP 溶液、耐热Taq DNA 聚合酶、Mg 2+等。反应时先将上述溶液加热,使模板DNA 在高温下变性,双链解开为单链状态;然后降低溶液温度,使合成引物在低温下与其靶序列配对,形成部分双链,称为退火;再将温度升至合适温度,在Taq DNA 聚合酶的催化下,以dNTP 为原料,引物沿5'→ 3'方向延伸,形成新的DNA 片段,该片段又可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如此重复改变温度,由高温变性、低温复性和适温延伸组成一个周期,反复循环,使目的基因得以迅速扩增。因此PCR 循环过程为三部分构成:模板变性、引物退火、热稳定DNA 聚合酶在适当温度下催化DNA 链延伸合成(见图)。 1.模板DNA 的变性 模板DNA加热到90~95 C时,双螺旋结构的氢键断裂,双链解开成为单链,称为DNA的变性,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变性温度与DNA 中G-C 含量有关,G-C 间由三个氢键连接,而A-T 间只有两个氢键相连,所以G-C 含量较高的模板,其解链温度相对要高些。故PCR 中DNA 变性需要的温度和时间与模板DNA 的二级结构的复杂性、G-C 含量高低等均有关。对于高G-C含量的模板DNA在实验中需添加一定量二甲基亚砜(DMSO),并且在PCR循环中起 始阶段热变性温度可以采用97 C ,时间适当延长,即所谓的热启动。 2.模板DNA 与引物的退火 将反应混合物温度降低至37~65C时,寡核苷酸引物与单链模板杂交,形成DNA模板-引物复 合物。退火所需要的温度和时间取决于引物与靶序列的同源性程度及寡核苷酸的碱基组成。一般要求引物的浓度大大高于模板DNA 的浓度 ,并由于引物的长度显著短于模板的长度, 因此在退火时,引物与模板中的互补序列的配对速度比模板之间重新配对成双链的速度要快得多,退火时间一般为1?2min。 3.引物的延伸 DNA 模板-引物复合物在Taq 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 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 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与模板DNA 链互补的新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延伸所需要的时间取决于模板DNA的长度。在72 C条件下,Taq DNA聚合酶催化的合成速度大约为40?60个碱基/秒。经过一轮“变性-退火-延伸”循环,模板拷贝数增加了一倍。在以后的循环中,新合成的DNA 都可以起模板作用,因此每一轮循环以后, DNA 拷贝数就增加一倍。每完成一个循环需2?4min, —次PCR 经过30?40次循环,约2?3h。扩增初期,扩增的量呈直线上升,但是当引物、模板、聚合酶达到一定比值时,酶的催化反应趋于饱和,便出现所谓的“平台效应”,即靶DNA 产物的浓度不再增加。 PCR 的三个反应步骤反复进行,使DNA 扩增量呈指数上升。反应最终的DNA 扩增量可用Y =(1 + X)n计算。Y代表DNA片段扩增后的拷贝数,X表示平(Y)均每次的扩增效率,n代表循环次数。平均扩增效率的理论值为100%,但在实际反应中平均效率达不到理论值。反应初期, 靶序列DNA片段的增加呈指数形式,随着PCR产物的逐渐积累,被扩增的DNA片段不再呈指数

qPCR实验操作流程

Q-PCR实验流程 一、①实验前准备,每天早上到实验室后,先把超净工作台的紫外灯打 开15-20分钟。②超净台前做实验,需佩戴干净的橡胶手套/一次性薄膜手套,RNA抽提需带口罩。③取EP管/枪头时需用镊子,不可以用使用过的手套直接取用。取完EP管/枪头后,袋子及时封好。④橡胶手套须放入超净台照射紫外,实验操作过程中不得带出超净台,移液器在一天工作结束后调至最大量程,并用75%乙醇清洁移液器,枪头盒及超净台面。⑤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或观看实验时,没有带口罩不要在超净台前讲话。 二、总RNA抽提 1)细胞培养皿中细胞样品用1*PBS洗两次后,用1ml枪将PBS吸干净,加入1ml Trizol (Invitrogen)溶液,吹打混匀,并吸至1.5ml RNase free EP管中使细胞充分裂解,室温静置5min; 组织样品用液氮充分研磨,加入1ml Trizol (Invitrogen)溶液,混匀,室温放置5min使其充分裂解;(管盖与管壁都需标记样品名称) 2)加入200μl氯仿,剧烈振荡混匀30s,使水相和有机相充分接触,室温静置3-5min;(离心时离心管按顺序排放,离心完毕,离心管的顺序也按顺序排好,与第一步的顺序一致) 3)4℃下,14,000g离心15min,可见分为三层,RNA在上层水相,移至另一个新的RNase free EP管;(用20-200ul的枪吸取上清,吸上清时,枪头应沿着液面上层吸取上清,枪头不可碰到、吸到中间层) 4)沉淀RNA:加入等体积异丙醇,轻柔地充分混匀(颠倒6-8次)(不应用振荡器混匀),室温静置10min; 5)4℃下,14,000g离心10min,收集RNA沉淀(如离心后仍不见EP管底部有沉淀,应将EP管放置在-80度冰箱过夜,继续在4℃下,14,000g 离心10min,收集RNA沉淀),去上清; 6)用75%乙醇洗涤两次(12,000g离心5min)(加入乙醇后只需轻轻颠倒EP管即可,不用振荡器震荡或枪头吸打沉淀),超净台风干;沉淀不

实验室教学的教学方法

“实验室教学法”讲座 培训日记 ——中德合作“FMH”引进项目 主讲人:Dr.Kersten 模块名称:道路交通工程的电气工程、 信息与通信技术基础 小组成员:吴晓华、仇海兵、单晓涛 日期:2月23日

一、培训时间和内容安排 2月23日演讲人:Dr.Kersten 内容:专题讲座——实验室教学的教学方法 二、培训内容整理 (一)教与学的模式 大多数教学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所以我们讲究应用,针对这一类的学科单纯理论授课效果并不显著。故我们的理工科定理等,我们要用试验验证,故要在实验室。所以大学、工厂、研究所里总有实验室或相关车间进行试验的验证研究,故我们越来越强调实验室的作用,同时越来越强调实验室教学方法。实验室教学主要要考虑以下三方面 A.实验室培训模式的引入 B.如何将理论知识实践化,变成行为 C.我们的整个教学实验过程实现什么样的功能。 1、为什么我们的试验教学法越发重要 建议我们高校老师将理论课、讨论课、实训课相结合,实现教学目的。心理学的角度我们学习有三个过程:一是接受、二是理解、三是转化成自己的行为。 第一步认知,第二步应用理解阶段就要去实验室,这一步学生的知识就有一定的加深,即有创造性。当有了一个新的环境,学生会举一反三,就达到了第三个阶段,即迁移。 故刚入学的学生,都是学习基础知识,就是实验课也是规定好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分别是什么。要去理解基础应用,比学习到实验操作的技巧。接下来培养学生观察、测量等能力,这些是工科学生必备能力。评判教学的效果就是学生是否能够将学到的知识成功的应用出来。刚开始老师给出步骤,后期就只给题目,让学生自己完成。老师在实验教学时要将各种实验区分开来,哪些是基础,哪些是提高。实验教学法同样强调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培养沟通交流能力。 在做实验室,可以将实验的规则,安全的事项等进行粘贴,给学生提供一个场景,就如工厂中,让学生深入其中。 2、实验(来自于拉丁语,愿意经验)

RT-PCR的实验原理与操作步骤

提取组织或细胞中的总RNA以其中的mRN作为模板,采用Oligo(dT)或随机引物利用逆转录酶反转录成cDNA再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而获得目的基因或检测基因表达。RT-PCF使测的灵敏性提高了几个数量级,使一些极为微量 RNA羊品分析成为可能。该技术主要用于:分析基因的转录产物、获取目的基因、合成cDNA探针、构建RNA高效转录系统。 (一)反转录酶的选择 1. Moloney 鼠白血病病毒(MMLV)反转录酶:有强的聚合酶活性,RNA酶H活 性相对较弱。最适作用温度为37 C。 2. 禽成髓细胞瘤病毒(AMV)反转录酶:有强的聚合酶活性和 RNA 酶 H 活性。 最适作用温度为42 C。 3. Thermus thermophilus 、 Thermus flavus 等嗜热微生物的热稳定性反转录 酶:在Mn2存在下,允许高温反转录 RNA,以消除RNA模板的二级结构。 4. MMLV 反转录酶的 RNase H- 突变体:商品名为 SuperScript 和 SuperScript U。此种酶较其它酶能多将更大部分的RNA转换成cDNA,这一 特性允许从含二级结构的、低温反转录很困难的 m 模板合成较长 cDNA 。 (二)合成 cDNA 引物的选择 1. 随机六聚体引物:当特定 mRNA 由于含有使反转录酶终止的序列而难于拷贝 其全长序列时,可采用随机六聚体引物这一不特异的引物来拷贝全长 mRNA 。 用此种方法时,体系中所有RNA分子全部充当了 cDNA第一链模板,PCR引物在扩增过程中赋予所需要的特异性。通常用此引物合成的 cDNA 中 96%来源 于 rRNA。 2. Oligo(dT) :是一种对 mRNA 特异的方法。因绝大多数真核细胞 mRNA 具有

QPCR原理及应用

QPCR原理及应用 由于Real-time qPCR的众多优点,现在已经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项常规技术。越来越多的研究文章中涉及RT-PCR的实验,也基本上被real-time qPCR 所代替。由于real-time aPCR 输出的数据不同于常规的PCR 电泳检测,很多没有做过real-time qPCR的研究者常常感到高深莫测,不知从何入手;甚至一些做过次实验的研究者也会对数据处理分析感到迷惑,不知所措。 本文就从real-time qPCR的发展史说起,包括real-time qPCR的原理,实验设计,实际操作,数据分析,常见问题解答五个方面,手把手教你从各个方面了解real-time qPCR,彻底的从菜鸟到高手! 一、Real-time qPCR发展史 Real-time qPCR就是在PCR扩增过程中,通过荧光信号,对PCR进程进行实时检测。由于在PCR扩增的指数时期,模板的Ct 值和该模板的起始拷贝数存在线性关系,所以成为定量的依据。由于常规的PCR的缺点,real-time qPCR 由于其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发展非常迅速。现在已经涉及到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比如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SNP检测,等位基因的检测,药物开发,临床诊断,转基因研究等。 在Real-time qPCR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定量PCR仪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95年,美国PE公司(已经并入Invitrogen公司)成功研制了Taqman 技术,1996年推出了首台荧光定量PCR检测系统,通过检测每个循环的荧光强度,通过Ct值进行数据分析。从而荧光定量PCR获得广泛应用。现在的定量PCR 仪有ABI7000、7300、7500,7700、7900HT、StepOnePlusTM、StepOneTM、PRISM@StepOneTM系列;BIO-RAD的CFX96、iCycler iQ5@、MyiQ@、MJ Research Chromo4TM Opticon 系列;Stratagene MxTM系列;Roche LightCycler@系列;Eppendorf Masercycler@;Corbett Rotor-GeneTM;Cepheid SmartCycler@和BIOER的LineGene系列。 随国内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发高水平文章已不再是新鲜事。与其同时,国内公司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也有自主研发的real-time PCR

实验记录书写规范

实验记录书写规范 总则 1.为加强对实验室和实验研究的规范化管理,保证实验记录真实、规范、完整,提高实验研究的质量,根据《国家档案法》、科学研究管理法规以及实验室管理和评估评价的有关要求,制定本管理规范。 2.实验记录是指在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应用实验、观察、调查或资料分析等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记录或统计形成的各种数据、文字、图表、图片、照片、声像等原始资料,是进行科学实验过程中对所获得的原始资料的直接记录,可作为不同时期深入进行该课题研究的基础资料。因此实验记录的内容务必真实、表述清楚、应当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重复。 3.实验记录必须用统一格式带有页码编号的专用实验记录本记录,所有使用的实验记录本需要登记起始序号和终止序号。实验记录本由本单位统一印制,并由科研管理部门统一发放,按照编号统一回收。 4.实验记录本或记录纸应保持完整和整洁,不得污损、不得缺页或挖补;如有缺、漏页,应详细说明原因。 5.实验记录应用字规范,字迹工整,须用蓝色或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书写,不得使用铅笔、圆珠笔或其它易褪色的书写工具书写;实验记录应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计量单位应采用国际标准计量单位;常用的外文缩写(包括实验试剂的外文缩写)应符合规范。 6.实验记录必须按年月日顺序记录实验日期和时间,要及时、真实、准确、完整,防止漏记,不得随意删除、修改或增减数据。如必须修改,须在修改处划一斜线,不可完全涂黑,保证修改前记录能够辨认,若非本人修改应由修改人签字,注明修改时间及原因。严禁伪造和编造数据。 7.计算机、自动记录仪器等不易书面展示的原始记录,关键的电子数据等必须打印出来,按顺序粘贴在记录本或记录纸相应位置上,并在相应处注明实验日期和时间;不宜粘贴的,可另行整理装订成册并加以编号,同时在记录本相应处注明,以便查对;实验图片、照片应粘贴在实验记录的相应位置上,图片或照片要有相应的实验说明;底片、磁盘、声像资料等其他特殊记录媒体应装在统一制作的资料袋内,编号后另行保存;用热敏纸打印的实验记录,须保留其复印件。 8.实验记录由研究组指定人员负责定期检查,实验人员定期备份(备份指的是电脑中的数据资料应半年或一年备份一次,光盘上写明所含内容的题录和数据生成起止时间),毕业离所时应提交所有实验数据。 9.每项研究课题结束后,原始实验记录本必须按归档要求整理归档,实验者个人不得带走;实验研究人员可复制实验记录供个人使用。

中小学实验室各种表格记录方法资料

中小学实验室管理 中小学实验室管理主要是对实验室装备的教学仪器设备进行保管、维护、修理和使用,对实验教学进行组织、协调、服务,并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一、实验室账册管理 实验室要建立“三本账”:总账、分类账、低值易耗品账。仪器报废可以采用报废帐或报废单形式。 记账要求:账册齐全,账目清楚,单据完整,记账正确。 在条件允许时,可以采用计算机建账。在现阶段用计算机管理时可同时有纸质账本。 (一)教学仪器分类账 1.用途及记账要求 教学仪器账反映的是每一种仪器的数量、金额及存放位置。分类账是记录总账的依据。仪器类记入分类账。 2.填写形式 每一页只填写一种仪器,同一编号、同一规格型号的教学仪器填写在同一页。同一编号、不同规格型号的教学仪器,应分页填写。 ***目录外的教学仪器及实验材料视作无编号仪器,编号栏不填,但要登记在同类教学仪器的后一页。相应的类别间应适当留有空白页以备后用。 3. 填写范围 所有用于实验的调拨、自购、馈赠和自制教具的教学仪器。 4. 填写时间 在对教学仪器盘存的基础上,分类账每学期核查一次,账—卡—物相符。当仪器的存量有变化的时候及时填写,如果没有变化可一直不填写。 5. 填写说明

⑴编号——国家教育部对仪器的部颁编号 ⑵存放位置——仪器存放地点,存放层数自上而下数,用铅笔填写,便于 在仪器存放位置发生变化时修改。 ⑶序号——对同一编号、同一规格型号的学生分组实验仪器按顺序编写的 序号。 ⑷进货——仪器的增加 ⑸来源——仪器的购入途径:调拨、自购、馈赠、自制 ⑹核销——仪器的减少:报损、报废、调出 ⑺单价——仪器购入实际价格,自制教具按成本价填写 ⑻实存——仪器目前的实际存量 6、教学仪器的分类 目前我国教学仪器分八大类:计量仪器—0;通用仪器—1;专用仪器—2;模型—3;标本—4;挂图—5;玻璃仪器—6;药品—7;实验器材和工具—8。 ★注意: 1、如果是新建账,首先要清点本实验室所有实验仪器的实际库存量,填入 结存栏并在摘要栏中填入“库存”,然后根据仪器的增加与减少按要求做账。如果是新建校,所有实验仪器都是第一次添置的,那么首先填写该仪器的增加栏,结存栏不需要填写,当再次进货或有仪器报废减少,即该仪器数量、金额有变化时才需要填写结存栏。 2、更换账册时,应将前一本账册的结存数填写在结存栏的第一行。然后依 次填写。 3、仪器类填入分类账。化学和生物的模型标本、试管架填入分类账。

特色教学方法

一、特色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课程组教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提问式等不同互动型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判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聘请生产单位专家进课堂教学,将生产一线的具体方法和理论融合到教学中,提高了教学效果。 针对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论,采用课程组开发的教学课件,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而对于一些具体推导及计算的内容,则采取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同时开设了一系列的设计性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用一定的理论知识,设计出复杂物品的分析流程,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采取“项目实验—综合实验—设计性实验—集中实训—单位实习”的教学思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保证学生具有很强的分析操作技能和生产实践能力。 (1)项目实验:根据《定量化学分析实验》教学大纲,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实验,要求学生反复验证操作,对常见分析项目达到熟练内容、快速操作分析的要求。 (2)综合实验:综合实验是在项目实验基础上开设的综合性分析实验,我们界定的综合性分析实验主要包括一些复杂样品的测定,多成分、微量成分的测定等,要利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对同一样品采取多角度的分析。以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设计性实验:对于一些复杂的样品,要求学生对与复杂样品提出全分析的方法及步骤,并进行具体的实践求证,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出设计的不足和问题,并通过查阅资料,修正方法等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与竞争意识。 (4)集中实训:在修完全部课程后,学生再进行一次集中实训,实训的项目、内容包括实验仪器设备的操作维护,标准样品的分析,典型实验分析及讨论,分析数据分析处理等。 (5)生产单位实践: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学生到生产单位进行生产实践,实习期间由实践单位组织老师进行督导考核。 3、考试方法 实验考试:操作考核+项目考核+集中实训考核+生产单位考核+实验理论考核(期末考核)。 理论考试:期末考试+单元考试。 通过一系列的考核方式的改革,学生对平时实验的要求及注重程度大大增强,考试结果更趋于合理,学生成绩也更由代表性。 二、现代化教学 购置“分析天平基本操作”,“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录相片;“化验员手册”录像片;引进了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公开出版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配套使用投影、幻灯、录像片、课堂演示、结构模型等教学手段,

分子标记的实验原理及操作流程

AFLP分子标记实验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 是在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上发展起来的DNA多态性检测技术,具有RFLP技术高重复性和RAPD技术简便快捷的特点,不需象RFLP 分析一样必须制备探针,且与RAPD标记一样对基因组多态性的检测不需要知道其基因组的序列特征,同时弥补了 RAPD技术重复性差的缺陷。同其他以PCR为基础的标记技术相比,AFLP技术能同时检测到大量的位点和多态性标记。此技术已经成功地用于遗传多样性研究,种质资源鉴定方面的研究,构建遗传图谱等。 其基本原理是:以PCR(聚合酶链式反应为基础,结合了 RFLP、RAPD的分子标记技术。把DNA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然后选择特定的片段进行PCR扩增(在所有的限制性片段两端加上带有特定序列的’接头”用与接头互补的但3-端有几个随机选择的核苷酸的引物进行特异PCR扩增,只有那些与3-端严格配对的片段才能得到扩增,再在有高分辨力的测序胶上分开这些扩增产物,用放射性法、荧光法或银染染色法均可检测之。 一、实验材料 采用青稞叶片提取总DNA 实验设备 1. 美国贝克曼库尔特CEQ8000毛细管电泳系统, 2. 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台式冷冻离心机, 3. 美国MJ公司PCR仪,

4. 安玛西亚电泳仪等。 三、实验试剂 1. 试剂:请使用高质量产品,推荐日本东洋坊TOYOBO公司的相关产品 DNA提取试剂盒; EcoRI酶,Msel酶,T4连接酶试剂盒; Taq 酶,dNTP, PCR reactio n buffer; 琼脂糖电泳试剂:琼脂糖,无毒GeneFinder核酸染料替代传统EB染料;超纯水(18.2M ? ? cm 2. 其他实验需要物品 微量移液枪(一套及相应尺寸Tip头,PCR管,冰浴等。 四、实验流程 1、总DNA提取 使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植物基因组DNA,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或用标准品跑胶检测。一般来说,100ng的基因组DNA作为反应模板是足够的。 2、EcoR1酶消化(20ul体系/样品 EcoR1 1ul

(待分)rtpcr原理和实验步骤

原理与实验步骤 一、知识背景: 、基因表达: 单拷贝基因表达存在逐步放大机制,如一个蚕丝心蛋白基因个丝心蛋白(每个存活,可以合成个丝心蛋白)共合成个丝心蛋白。因此单拷贝基因的表达水平对于其功能水平的调控是非常重要的。 、技术( ):即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模板、引物和四种脱氧核苷酸存在的条件下依赖于聚合酶的酶促反应,其特异性由两我工合成的引物序列决定。反应分三步: .变性:通过加热使双螺旋的氢键断裂,形成单链。 .退火:将反应混合液冷却至某一温度,使引物与模板结合。 .延伸:在聚合酶和及+存在下,退火引物沿’’方向延伸。 以上三步为一个循环,如此反复。 、逆转录酶和 逆转录酶()是存在于病毒体内的依赖的聚合酶,至少具有以下三种活性: 、依赖的聚合酶活性:以为模板合成第一条链。 、水解活性:水解杂合体中的。 、依赖的聚合酶活性:以第一条链为模板合成互补的双链. 二、的准备: .引物的设计及其原则: ) 引物的特异性决定反应特异性。因此引物设计是否合理对于整个实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引物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同源序列,同种蛋白的不同亚型,不同的剪切方式以及可能存在的对引物的特异性的影响。尽量选择覆盖相连两个内含子的引物,或者在目的蛋白表达过程中特异存在而在其他亚型中不存在的内含子。 ) 引物设计原则的把握 引物设计原则包括 : 、引物长度:一般为~,引物太短会影响的特异性,引物太长的最适延伸温度会超过酶的最适温度,也影响反应的特异性。 、碱基分布:四种碱基最好应随机分布,避免嘌呤或嘧啶的聚集存在,特别是连续出现个以上的单一碱基。含量(值):%~%,扩增的复性温度一般是较低值减去~度。 、’端要求:’端必须与模板严格互补,不能进行任何修饰,也不能有形成任何二级结构的可能。末位碱基是时错配的引发效率最低,、居中间,因此引物的’端最好选用、、而尽可能避免连续出现两个以上的。 、引物自身二级结构:引物自身不应存在互补序列,否则会自身折叠成发夹状结构或引物自身复性。 、引物之间的二级结构:两引物之间不应有多于个连续碱基互补,’端不应超过个。、同源序列:引物与非特异扩增序列的同源性应小于连续个的互补碱基存在。 、’端无严格限制:’末端碱基可以游离,但最好是或,使产物的末端结合稳定。还可以进行特异修饰(标记、酶切位点等)等等。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适当的引物。常用引物设计软件如,等对于这些条件都可以自行设置。 、耗材:

实验记录规范

实验记录规范 一、实验记录的基本原则 实验记录是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应用实验、观察、调查或者资料分析的方法,根据真实结果直接记录或统计的各种数据、文字、图表、声像等原始资料。因此,实验记录应满足以下基本原则: 1、实验记录必须真实、及时、准确、完整。 2、当天实验当天记录,不得写“回忆性”记录。不得伪造或者编 造数据,不得随意涂改或者取舍。 3、实验记录必须易于查看,能够让课题负责人、导师及其他相关 人员了解实验过程及结果。 4、实验记录本或记录纸应保持完整,不得缺页或挖补;如有缺、 漏页,应详细说明原因。每次实验必须按年月日顺序记录实验日期和时间。 5、实验记录需修改时,采用划线方式去掉原书写内容,但须保证 仍可辨认,避免随意涂抹或完全涂黑。 二、实验记录的内容 1、实验时间:每次实验须按年月日顺序记录实验日期和时间。 2、实验名称:每项实验应注明名称,并且实验名称要规范,保证 其他查看实验记录的人也能看懂。 3、实验目的:本次实验具体要研究的内容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4、实验材料:受试样品和对照样品的来源;首次使用的主要试剂 的生产厂家、规格和生产批号。自制试剂要在首次记录中详细说

明配制方法和配制时间。实验材料如有变化,必须在相应实验记录中加以说明。 5、实验环境:对环境条件敏感的实验,应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和 实验的微小气候(如光照、通风、洁净度、温度及湿度等)。 6、实验步骤:应当详细记录实验步骤及操作过程,已经记录过的 相同实验步骤可标明首次记录的页码。对于新接触的实验,应当详细记录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以确保实验的成功率。 7、实验过程:实验中应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具体操作,观察到 的现象,异常现象的处理,产生异常现象的可能原因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等。 8、实验结果:准确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同时注 明相应原始资料存放的形式及其位置。实验结果必需精确并且准确,不得伪造任何实验数据和结果。 三、实验记录的书写要求 1、实验记录应当字迹工整,内容清楚、整洁,不得潦草。书写应 当用字规范,只能使用钢笔或签字笔。 2、实验记录使用专用术语必须规范,计量单位要采取国际标准计 量单位,有效数字的取舍应当根据实验的要求而定,位数必须一致,不得随意取舍。 3、实验记录不得随意删除、增加或者修改。确实因为写错必须修 改者,应当注明修改内容,在需要修改处画一斜线,不得完全涂黑,保证修改前的记录能够辨认。

演示实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究

演示实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的发展与实验分不开的,化学实验中演示实验是进行直观教学的有效方法,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活泼、最有效的手段;而且通过有计划地、周密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以及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也有利于对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提高演示实验教学的效益,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下面从演示实验的教学创新问题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1.演示实验的教学创新策略 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发挥主体作用 学生不是一个机械的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只能通过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自觉的学习行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能够相互讨论和交流,互相倾听和沟通,在这样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中,教师从监督者变成了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认真进行演示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分析成功与不足,探

讨和发表自己的意见,真正体验到实验带给他们的乐趣,这种积极的情感促进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挖掘出演示实验对学生的各种素质。 让教师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验证性实验教学中,教师只作为一个主宰者、评论者;而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作为一个咨询者、服务者和提问者,教师在讨论和辩论时往往有意持不同意见,以引导和促进学生去创造发现。探究性实验有利于理解科学过程和培养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思想方法、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演示实验教学中应该由教师的演示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的探究式教学转变,从而不断尝试培养学生敏锐、精确的观察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辅助教学 把微观问题宏观性,抽象问题具体化,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原因,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演示实验教学的优化。例:观察Fe(OH)2沉淀的颜色,由于Fe(OH)2白色沉淀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学生难以观察到稍纵即逝的Fe(OH)2白色沉淀现象。教学时可用暂停镜头,把现象定格在屏幕上,就能清晰的观察到白色现象。若用慢镜头放映,可观察到Fe(OH)2被氧化的白色→灰绿色→红褐色的颜色变化过程。因此用媒体代替演示实验具有趣味性、效

凯氏定氮仪原理及操作步骤

凯氏定氮仪原理: 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1.有机物中的胺根在强热和CuSO4,浓H2SO4 作用下,硝化生成(NH4)2SO4 反应式为: 2NH2+H2S04+2H=(NH4)2S04 (其中CuSO4做催化剂) 2.在凯氏定氮器中与碱作用,通过蒸馏释放出NH3 ,收集于H3BO3 溶液中 反应式为: (NH4)2SO4+2NaOH=2NH3+2H2O+Na2SO4 2NH3+4H3BO3=(NH4)2B4O7+5H2O 3.用已知浓度的H2SO4(或HCI)标准溶液滴定,根据HCI消耗的量计算出氮的含量,然后乘以相应的换算因子,既得蛋白质的含量反应式为: (NH4)2B4O7+H2SO4+5H2O=(NH4)2SO4+4H3BO3 (NH4)2B4O7+2HCl+5H2O=2NH4Cl+4H3BO3 凯氏定氮仪操作步骤: (一)消化

1、准备6个凯氏烧瓶,标号。1、 2、3号烧瓶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蛋白溶液,样品要加到烧瓶底部,切勿沾在瓶口及瓶颈上。再依次加入硫酸钾-硫酸铜接触剂,浓硫酸,30%过氧化氢。4、5、6号烧瓶作为空白对照,用以测定试剂中可能含有的微量含氮物质,对样品测定进行校正。4、5、6号烧瓶中加入蒸馏水代替样液,其余所加试剂与1、2、3号烧瓶相同。 2、将加好试剂的各烧瓶放置消化架上,接好抽气装置。先用微火加热煮沸,此时烧瓶内物质炭化变黑,并产生大量泡沫,务必注意防止气泡冲出管口。待泡沫消失停止产生后,加大火力,保持瓶内液体微沸,至溶液澄清后,再继续加热使消化液微沸15min。在消化过程中要随时转动烧瓶,以使内壁粘着物质均能流入底部,以保证样品完全消化。消化时放出的气体内含SO2,具有强烈刺激性,因此自始自终应打开抽水泵将气体抽入自来水排出。整个消化过程均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消化完全后,关闭火焰,使烧瓶冷却至室温。 (二)蒸馏和吸收 蒸馏和吸收是在微量凯氏定氮仪内进行的。凯氏定氮蒸馏装置种类甚多,大体上都由蒸气发生、氨的蒸馏和氨的吸收三部分组成。 1、仪器的洗涤 仪器安装前,各部件需经一般方法洗涤干净,所用橡皮管、塞须浸在10%NaOH溶液中,煮约10min,水洗、水煮10min,再水洗数次,然后安装并固定在一只铁架台上。 仪器使用前,微量全部管道都须经水蒸气洗涤,以除去管道

如何做实验记录

如何做实验记录 自然科学实验有两种基本方法:1.观察、观测、调查自然现象。2.在人为的条件下重演自然现象。还有第三种方法,即以人为的条 件去影响自然现象,实质上仍属以上两种方法的范畴。 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正确的认识现象和解释现象,通过现象认识 本质和掌握规律,最后利用之为人类服务。 实验记录是记载、描述客观现象及过程,并要反映我们对于现 象与过程的认识。因此,记录必须真实(客观)、准确、详尽,有现象,有过程,也要有发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还要有分析,有综合, 有概括,有推理。因此,实验记录必须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目的2.材料、方法和条件3.实验过程4.实验结果5.对实验结果的解释6.由此 导出的印象、结论、推论,由此提出的问题,以及对实验的评价。 要特别注意不要忽略所谓“偶然”或“意外”现象,或不符合 原设想的现象或结果,更切忌主观的取舍。 一.实验记录的形式 1.工作日志 2.专题实验研究记录 3.化验、检测记录或观测记录 4.其它辅助及附加记录 5.登记、统计表册 以上各种形式,一般是合并采用。日志是按日期顺序逐日记载,

只适用于简单的单项试验;最常用的是专题实验记录,一项研究课题往往分成若干个专题记录,然后按试验进行的顺序作记录。 二.实验记录的内容 1.标题(或实验名称) 2.实验目的 3.试验材料、条件和方法 以上三项如非第一次试验而又无更动可不必再次重复。 4.试验过程 5.试验结果 以上二项除文字叙述外,可根据数据作图表,必要时应进行数理统计处理。 6.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试验结果得出的印象、结论、推 论、假定与解释,有时还包括讨论记录。 7.辅助或附加记录或资料:可为原始记录,也可为自实验记录 中抽出而加以系统化的登记统计资料,包括:常规检测(如 热原试验、活性测定、无菌试验等等),化验(如理化测定、 免疫化学分析等等),试剂、溶液配方与配制记录、病案记录、流行病学调查记录…… 辅助或附加记录或资料,可以随时插于专题实验记录中,也可以另外保存,但如另外保存必须有系统编号便于查对。(见下文) 8.其他必要的数据与有关资料,以及参考文献等。 9.试验操作与记录人的签名,必要时要有核对或校对人签名以

化学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

化学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 化学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的教学是以实验选题为中心主题的探究教学。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科学方法,对某些化学反应实质、现象以及化学实验装置从多角度、多层面做深入的研究探索,进行探究其规律的学习,有力地解释客观事实的实验属性,从而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一种探究性活动,积极开展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是落实《化学课程标准》的主要与必要的条件。下面是本人在尝试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两点方法:一、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参与实验目前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先由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归纳得物质的性质、定律,这样学生只是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没有积极的思维和创新,也没有探究的目标和方向。化学教学中,开放演示实验,是渗透探究性教学的良策。从学生的问卷中得到:大多数学生认为,看老师的操作,不太注意操作动作,只注意现象,看同学操作注意每一步的操作,不对马上指出,很注意实验现象,担心能否成功。大多数学生愿意在全班同学面前演示,以显示自己的实力,一旦操作错误,改正后记得特牢。在这基础上,可以把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在安全保障的情况下,课堂上,我大胆地让学生做演示实验。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把书本的实验作为原理自学。然后,出示一些实验仪器:集气瓶、双孔橡皮塞(上有导管、燃烧匙)烧杯、弹簧夹、酒精灯(火柴)等,一些药品:磷、硫、木炭、水等,设计测定氧气含量的方案。学生讨论积极,但不敢一试。这时老师的鼓励和点拨双管齐下,有学生上场了。不同次的实验,倒流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也会有所不同,有的正好1/5,有的超过,有的不满。不管哪种情况,都能让学生继续探究下去,找测不准的原因。然后更深层地探究用木炭或硫代替磷行吗?为什么?这时举手要求实验的学生争先恐后。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的实验设计,激发了探索兴趣,部分学生还询问哪有买实验仪器的?好在家里实验;课余时间可以随便进实验室做实验吗?从学生这种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上,可尝到探究教学的甜头。在教学二氧化碳一节时,让学生自备一瓶汽水(雪碧、可乐均可),其他的实验仪器有:酒精灯、火柴、小木条、二支小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集气瓶(毛玻璃片)、放有二支高低不一蜡烛的小烧杯;药品有:澄清石灰水、石蕊试液。隔天布置时,学生就很惊奇,上化学课要带汽水?上课一开始,出示的课标题探究汽水中气体的性质就让学生情绪高涨。有的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手了。这时老师应及时地强调探究计划,你准备探究哪些性质?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究。通过自由发言,补充,归纳出副标题:该气体的物理性质:(1)颜色、状态、气味;(2)密度(3)溶解性。化学性质:(1)可燃性或助燃性;(2)能否与石灰水反应?(3)能否使石蕊试液变色?开始实验,学生打开瓶盖,静止着观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有气体产生,气泡冒出,发出丝丝响声,泡沫溢出瓶口等。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考。然后,让学生喝掉一些,用已有的仪器设计收集一瓶气体(可适当摇动瓶子)。有的学生用向上排气法,有的用向下排气法,有的拿着集气瓶不知所措(个别提醒一下),1分钟后,把收集的气体倒入燃有高低不一蜡烛的烧杯中(操作按书本p128)。通过实验现象,学生讨论加争论后得出结论: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最后,用适宜的方法收集两试管气体,并试验气体的其它性质,推断出气体的名称。结论一出来,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